首页范文工程经济净现值十篇工程经济净现值十篇

工程经济净现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6:18

工程经济净现值篇1

关键词:公路设计;技术经济;评价方法;静态经济评价法

相对公路工程建设而言,提高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以及评价的工作效率非常关键。当设计图纸绘制成功并且投入使用以后,就可以大致确立公路产品的价值。要基于设计图纸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此时如果想要改变设计就十分困难,不但原有的诸多工作成绩会作废,同时对设备工具以及生产工艺等的更改会产生更多的浪费。所以,需要极度重视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工作。

一、公路设计方案评价原则

(一)设计方案必须要处理好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先进性之间的关系

在获得优秀的经济效果的同时,就很可能降低项目功能,从而不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技术先进性就是努力得到完美的技术,得到优秀的项目功能水平,然而也有提高工程造价的可能性。所以,经济合理性以及技术先进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其相互间的关系需要得到设计者的极度重视以及合理解决。通常,不但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使得工程造价尽量较少。然而,当资金有限的时候,也要在其限度范围内,尽量使得功能水平的得以提升。

(二)设计方案必须兼顾设计与使用,考虑项目全寿命费用

作为一个目标,控制造价在建设工程时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项目以后的使用成本直接受到造价水平的的改变的制约,假如只是一味的减少造价,无法保证建造的质量水平,就可以在使用的时候加大维修成本,甚至会引起严重事故,从而极大损害人们的人身安全以及社会财产。在设计的时候,要同时考虑使用以及建设过程,努力极大可能的降低项目全寿命费用。

(三)设计必须兼顾近期与远期的要求

当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以后,常常会在长期内起到作用。假如根据现在的标准对工程进行设计,那么在不久的未来,就会有可能发生因项目功能水平不能符合所需,必须再创建的状况。然而要是根据将来的需求对工程进行设计,就会发生因为功能水平太高,造成资料不能充分利用的浪费状况,因此设计者不但要考虑近期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远期的需求,从而选取一个科学、有效的项目功能水平。与此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远期的发展需求,适当的预留出发展空间。

二、公路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是运用合理的方式,在工程项目经济效果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借助一个或者一组重要指标,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对设计方案项目的一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具体方面有项目工期和设备、材料、人工消耗、项目功能、造价等,进而选择出优秀的具有良好经济效果的设计方案。

(一)公路施工技术经济特点

1.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的大。公路建筑产品具有固定性,因此施工的大部分是在露天进行的,受外界干扰及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

2.施工流动性大。公路施工线长点多,且分布不均匀,其产品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都难以移动。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公路线形、建筑产品坐落位置、施工工序和施工部位的不断变化,将使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沿着施工对象不断上下前后流动,转移施工地点,从而给施工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生活安排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生产的流动性大也使得施工现场的施工状况和不安全因素随之变化。因此,必须采取很多必要的临时性措施以保证施工任务顺利完成。

3.公路工程项目构成复杂。公路工程项目的单位工程包括:路基土石方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互通式立交工程、沿线设施及交通工程、绿化、房建等工程。所以在各单位工程中其工程内容也是差异很大的。

4.公路工程项目一般属于线性工程。由于公路路线所经路段地质特性的多变性,是的公路路基施工复杂,多变性凸现,结构物施工也因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经常导致设计变更、工期延长、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难度加大。

5.工协作性高。公路工程从路槽、垫层、基层、面层到防护的每道工序都不同,即使是统一工序也会因施工工艺、施工条件和功能的不同而导致生产过程不同,因此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整体的协作性要求较高。此外,一个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其他社会主体的参与,如封闭道路时需要交警部门的配合,施工时需要电力、水利部门等的相互配合。

6.工周期长。公路施工工程量浩大,大量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材料、施工机具等都聚集在有限的场地上,围绕着公路构造物来进行生产活动。同时由于我国公路施工机械化程度目前还很低,仍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施工少则几个月、一年,多则需要三、四年才能全部完工。

7.路工程项目建设投资额大。一般来说,由于工程项目机构复杂、单项数量大就,加之受地理、地质因素影响大等因素,所以投资额大。

(二)公路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1.指标评价法。多指标评价法通过对反映建筑产品功能和耗费特点的若干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分析以及比较,从而评价设计方案的经济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多指标对比法。现在选取较多的方法即为多指标对比法。其借助一组适用的指标体系,排列出对比方案的指标值,之后逐一比较。在分析指标值大小的基础上,对方案的好坏进行判断与研究。此方法有着很多优势,如有着精准的分析、全面具体的指标,其能够在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定量或者定性的将方案技术经济性能的关键方面体现出来。

(2)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作为一种结合了定性以及定量分析评价的方法,多指标综合评分法针为要评价分析的设计方案,制定出很多评价指标,同时在分析其关键程度的基础上,对权重进行分配,之后根据评价标准,评定所有指标的分数,把各个指标的分数乘以其相应的权重,同时进行汇总,这样每个设计方案的评价总分就计算出来了。具有最高分数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此方法可以防止多指标对比法指标之间或许会出现矛盾的状况,得以一个唯一的评价结果。然而,其也存在一定不足,即在评分或者设定权重的时候,会发生主观臆断的情况。而且,因为分数具有相对性,故不可以用以直接断定每个方案里每一项功能的现实能力。

2.态经济评价法。在工程经济分析中,把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称为静态评价指标。静态经济评价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投资收益率。是指在项目建成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其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净收益与项目全部投资的比率,是考察项目单位投资的盈利能力的指标。在进行经济评价时,将计算出的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与行业的平均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若高于或等于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则可以考虑接受,若低于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则项目不可行。

(2)投资回收期法。在通常情况下,设计方案的比选即为对每一个方案的成本与功能水平进行比选。具有优秀功能水平的设计方案常常需求很多的投资,在实施方案的时候也会获得很好的效益。实施方案时的效益回收投资指的是投资回收期对初始投资补偿速度进行显示,这样有助于对设计方案的好坏进行判断。,在更短的投资回收期内,就会获得更好的设计方案;

(3)计算费用法。此方法即为借助货币代表的计算费用,将设计方案耗费活化劳动以及物化劳动的数量进行表示,同时借助此费用对这个设计方案的好坏进行评价。

3.态经济评价法。动态经济评价指标是考虑时间价值的指标,在经济评价时一般是以动态评价指标作为主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npV,即净现值法。其是指将技术方案计算期间的所有处于不一样时点的净现金流量,在特定折现率的基础上,将其折算为计算最初使其的累计数值。是针对单一的方案,选择净现值最大原则,比选多个方案的时候,更大的净现值法,对应有着更好的方案。

(2)净年值法(naV)。在对资金的进行等值计算的基础上,把项目的净现值分摊至寿命期间每一年(即第1—n年)中的等额年值,即为净年值、当净年值为零的时候,指的是在实行项目以后,投资收益率与基准收益率相等;当净年值大于零时,指的是在实行项目以后,投资收益率不仅满足基准收益率的标准,同时还有剩余;当净年值大于零时,指的是在实行项目以后,投资收益率并没有满足基准收益率的需求。所以,当净年值大于零时,能够判定此方案在经济效果方面具有可行性。对比净现值的计算公式以及其判别原则和净年值的计算公式以及其判别原则,能够得知:净现值所给信息即为在全部寿命期间。项目得到了多于最低期盈利超额收益的现值。

(3)内部收益率(iRR)。是指方案在寿命期内的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也是净现值函数曲线与横坐标焦点处对应的折现率。在项目整个寿命期内,如果按利率等于内部收益率计算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时,会始终存在着未能收回的投资,只有到了寿命期末时投资才能被全部收回,此时的净现金流量刚好等于零。

(4)差额内部收益率。即为当使用第一个方案的净现值等于使用第二个方案的净现值时的折现率或者当2个方案增量净现值为0时候的折现值。对比算出的基准收益率1以及差额内部收益率,当差额内部收益率比1大时,最优秀的方案即为有着最大投资的方案;当差额内部收益率比1小时,最优秀的方案即为有着最小投资的方案。

(5)最小公倍数法。即为在将不一样的使用期限的最小公倍数当成共同的计算期限,同时假设各方案为了符合恒定需要,其在此时间里反复运行。并在此基础上将计算期间的每一个方案的净现值算出来,其中最好的方案就是那个有着最大净现值的方案。最小公倍数法比较适用于被比较方案的寿命有着很小的最小公倍数,同时每一个方案在重复的时候,会出现波动较小的现金流量改变的状况,

反之,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较大。所以选取最小公倍数法的最重要一点即为科学估测在重复过程中,每一个方案的现金流量,努力得出准确的评价结论。

工程经济净现值篇2

经济评价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例如,公路交通工程、统计、计算机等等,经济评价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公路工程评价是根据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需求,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与技术政策的要求,在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对交通量进行预测,并通过对公路工程项目的效益与费用进行比较,对各个方案的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对公路项目的经济进行科学的评价,为公路工程项目的决策与方案的选择提供合理的依据。

二、经济评价的内容

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盈利能力分析、抗风险能力分析、以及清偿能力分析等。在公路工程经济分析中,经济效果评价是对评价方案中的相关技术因素与相关的财务数据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对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通过研究分析选出一个最优的方案,最终确定并推荐此方案进行实施。

三、公路工程经济评价方法与应用

由于我国公路工程项目中经济分析起步比较晚,因此,我国的经济评价主要是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进行经济评价,渐渐的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经济评价方法,其主要的分析流程如下:

1.对公路工程项目的概括:

对公路工程拟建项目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经济发展情况等自然因素进行了解与掌握。

2.对公路工程拟建项目的相关基础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

对交通情况进行有效的预算,同时,估算出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费用与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维修费用等等。

3.对国民经济的评价:

合理的取得相应的系数进行有效的分析,例如旅客运输时间减少的效益等等。

4.对经济的现金流量、敏感性分析。

5.对公路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确立以后,主要的费用来源就是过路费。费用的支出包括项目的初期建设费用与项目建成后的养护、维修费用以及一些管理费用。其中,公路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主要针对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进行分析研究,一般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

(一)国民经济评价的应用国民经济评价

以国家利益与社会发展为基础,对公路工程项目的效益与使用费用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估算出项目所需要的费用。

1.工程项目中对经济费用的统计

公路工程项目中的经济费用,就是国民经济为工程项目付出的成本,包括建设中的经济费用与运营过程中的经济费用。建设过程中的经济费用包括机械设备的购买费用、预留费用等等;运营过程中的经济费用包括公路的养护费用与维修费用、管理费用等等。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费用的计算主要是根据建设费用的地皮、建筑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等的影子价格做出的调整。

2.公路工程项目中对经济效益的分析

公路工程项目中的经济效益分为两个类,一类是直接效益;一类是间接效益。间接效益一般量化比较难,是指工程项目在运输领域之外为经济带来的利益,通常做定性的描述,所以,在进行经济效益的计算过程中,通常只是计算直接效益,直接效益包括的范围较大,例如旅客在公路上节约时间的价值效益、交通事故较少的效益等等。这些效益都可以在国民经济评价中的模型为基础通过计算得出。

3.工程项目中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根据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费用进行计算,得出效益费用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计算出国民经济评价的指标。主要采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四种。经济内部收益率指的是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是建设项目对经济净贡献的相对指标的具体体现;经济投资回收期指的是净现金的运转折算值为零时,此年与项目评价器的年数值;经济效益成本比指的是项目在计算期内的每年效益的现值总数与每年费用的现值总数之间的比值;经济效益净现值指的是公路工程项目在评价去内,没年的净效益折算到工程开工前一年年末的现值总和,经济效益净现值是指公路项目对经济净贡献的绝对指标的具体体现。通常情况下,经济内部收益、经济效益净现值成正比例关系,经济内部收益越高,经济效益净现值也就越高,经济效益成本则越大,方案就越优化;经济投资回收期越短,资金的回收能力就越强,所以其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

(二)财务评价的应用

财务评价是根据我国相关财务税收制度与价格体系,在项目投资的收支情况为基础,对项目的财务盈利与清偿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通过结果对财务公路工程项目财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通常情况下,财务评价只对有收费的公路才进行。

1.对公路工程项目的财务费用进行估算

公路工程项目的财务费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费用;另一个方面,项目运营的过程中的费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费用估算主要按照相关部门制定的投资估算的要求与方法进行估算。项目运营过程中的费用主要根据道路的相关等级与道路管理部门的相关配置,对工程项目的养护费用与维修费用进行科学的安排,对每年的管理费用进行有效的确定,进而从中提取出相应的税额。

2.对公路工程项目的财务收入进行估算

公路工程项目的财务收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运营过程中的过路费,还有部分来自于路边广告收入与配套设施的营业收入。所以,要对收费标准进行合理的设置,对公路运用过程中的交通量进行有效的估算。在对收费标准进行确定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道路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收益、公路项目建设的费用、以及最短的回收时间等等。

3.对公路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的确定

公路工程项目财务评价的可行性是通过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投资回收期、财务投资净现值进行确定的。

(三)对公路工程项目的敏感性分析

工程经济净现值篇3

【关键词】: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经济效益;净现值

abstract:thisarticlewillanalyzesthe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frastructureinvestmenteconomicbenefits,todeterminewhetherthereareconsiderableeconomicbenefitstoinvestincollege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andforreferencestudypurposes.Keywords:university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investment;economicbenefits;netpresentvalue

中图分类号:F0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校建设也开始融入到市场经济建设的大潮中。由于资金紧张,也为了更好的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有一些高校开始对于学校的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进行一些分包,引入一些社会资金,为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住宿、学习环境。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否投资于高校,还要看投资的收益情况如何,这就需要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本文以下内容将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确定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是否有可观的经济收益,以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

2、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经济效益分析概述

经济效益,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所谓经济效益好,就是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提高经济效益对于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投资经济效益是在建设项目的收支对比基础上,以相对数或绝对数指标表示的投资项目盈利能力:投资经济效益=所得收入-所费支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所得收入主要是运营期的盈利,如学生宿舍住宿费,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教学收缴的学费,浴室澡票、学校体育设施的盈利等等。所费支出是建筑费用,运营维修费等等。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历,认为要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近期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的统一,近期经济效益是长远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实现。没有近期经济效益的提高就不能积累资金用于长远目标的投资。长远经济效益的获取终究要通过近期经济效益来实现。长远经济效益又为近期经济效益明确方向、创造条件。作为决策者的校方,扩大招生后急需投资建设基础设施,近期经济效益可能不十分明显,但从长远发展而言,经济效益和其它效益是显而易见的。第二,经济效益与其它社会效益的统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经济效益的提高要以我国科教兴国重在教育的基本发展战略作为评价的依据.投资方案的决策分析,应考虑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以及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过程实现产业化和推向社会实行社会化为就业提供机会,也会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第三,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的统一,直接经济效益是投入与产出、费用与收益之间的直接经济关系。如学生宿舍楼建筑费是投入,则产出就是住宿费收入。而间接经济效益是直接投入、间接产出。如投资修建一幢学生宿舍楼,缓解了住宿紧张,扩大了招生。学费盈利的一部分是宿舍楼投入的间接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及其他间接效益是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具有很大的潜力,是投资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的统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微观经济效益是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投资者获取微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宏观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当前、投资教育拉动经济,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市场潜力预计不下亿万元人民币。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有巨大的宏观经济效益。投资建设中使国家减少投入,学校减少负担,而投资者,如银行、企业、个人收回投资、获得合理经济收益。使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和协调。

作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投资主体发生转变,由国家为投资主体、高校为管理主体向以社会为投资主体、管理产业化转变,也是风险和效益承担主体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建设的筹资渠道不再

是国家财政教育资金这一单一渠道,而是通过银行信贷资金、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民间资金、内商和外商资金五大渠道筹资融资进行建设。第二,筹资的方式已不是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一方式,而是通过直接筹资、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融资卷、租赁筹资五种方式。第三,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乃至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都具有显著的间接效益。

3、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3.1、工程概述

某高校拟建两栋学生公寓,计划投资900万元,工期14个月,使用年限为50年,由后勤集团投资建设,建成后由后勤集团经营管理。1#楼建筑面积9000,共260间,每间住宿6人,住宿总共1560人。2#楼建筑面积5000,共160间,每间住宿4人,住宿总共640人。其费用如下:水电费为300元/间,维修费,第一年1.2万元,以后每年递增0.8万元,采暖费为18万元/年,管理人员工资6万元/(年×10人)。水电、维修、采暖、管理等支出4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1.3万元。住宿费收入,第1~3年850元/(人・年),第4~

6年950元/(人・年),第7~10年1100元/(人・年),第11~15年1200元/(人・年),第16~50年1300元/(人・年)。

3.2、净现值

净现值是利用项目方案所期望的基准收益率(贴现率),把项目寿命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算到建设期处的现值之和。净现值判断准则:当净现值=0表示项目实施后投资收益率正好达到基准收益的水平,即能够达到投资者的期望收益水平。当净现值小于零的时候,表示项目实施后投资收益率达不到基准收益的水平,即投资收益较低,达不到投资者的期望收益目标。当净现值大于零的时候,表示项目实施后投资收益率不仅能够达到基准收益的水平,而且还能得到超额利润。

根据净现值的定义对净现值进行计算,列表统计,若发现净现值大于零,则表明投资该项目能得到丰厚的收益,若净现值不大于零,则表明该项目没有投资的必要。在应用净现值指标与多方案比较时,可同时计算净现值率指标作为净现值的辅助评价指标,进一步分析单位投资的净现值。净现值率的经济涵义是项目的净现值与投资现值的比值,即项目方案单位投资现值所能获得的净现值,净现值率相对较大该方案较优。

3.3、基准收益率

基准收益率是计算净现值和动态回收期指标的依据。对于评价投资方案的经济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其代表投资应获最低盈利水平。根据现资理论,基准收益率与资金费用i1、年风险率i2和通货膨胀率有关。表达式为:ic=(1+i1)(1+i2)(1+i3)-1。式中,i1为年资金费用,按贷款利息率或自有资金的期望收益率加权计算的综合利率;i2为年风险率,用来补偿可能的风险损失,视投资项目经营风险大小确定。i3为年通货膨胀率。

根据基准收益率的定义进行计算,可以得到投资应获取的最低盈利水平,来评价这个投资是否是自己预想的那种收益。

3.3、动态回收期

动态回收期是指在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以项目每年的净收益回收项目全部资金所需要的时间。表达式为:pt=(t-1)+第(t-1)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第t年净现金流量现值。式中,t为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动态回收期计算结果反映的是项目等值的回收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通过这个参数的计算,能够让投资者很清楚的看到,我的投资按照一定的收益率,多长时间就可以将投资全部收回,有利于投资进行横向的比较。

4、结尾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社会资金流入到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通过本文希望能给投资者提供一个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而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并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工程投资经济分析》肖笃牲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经济净现值篇4

所谓投资回收期,就是收回全部投资资金所需的期限,在评价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时,必须要对资金回收期作出评价,尽可能选择投入资金少、资金回收期短的投资方案,确保可以较快的回笼资金,以便于进行新的项目。另一方面,由于投资回收期短,经济主体受到的投资风险也会相应的降低。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认识到,评价回收期虽然可以分析出投资资金回收的时间,却忽略了资金的价值,无法分析出资金产生的效益,而且在分析资金回收期时,没有考虑到项目的使用寿命。

二、分析净现值

前面提到,分析资金回收期的缺点就在忽略的资金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对资金的价值进行分析,实际工作中,首先要计算出投资的净现值,之后才能够分析资金的价值,简单地说,净现值就是资金产生的效益与投资额的差值.例如,某项目的投资方案为:投资1000000元,投产三年,每年净收入400000元,贴现率是8%。净现值=[400000(/1+0.08)]+[400000(/1+0.08)2]+[400000/(1+0.08)3],最终,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为30842元,由此可见,该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0,投资的效益比贴现率要大,该投资方案具有可行性,反之,如果某个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小于0,投资效益比贴现值要低,那么这个投资方案就没有可行性,如果同时存在几个可行性投资方案,则优先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投资方案。分析净现值的优势就在于,充分考虑到了资金的价值,但分析净现值也有缺点,由举例可知,分析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十分复杂,受贴现率、净收入的影响严重。另一方面,对于同一个投资项目,在选择投资方案时,投资额较大的投资方案,其净现值往往相对较大,投资额较小的投资方案,其净现值有时相对较小,因此不能仅仅凭借净现值来确定投资方案。

三、分析现值指数

现值指数=各时期回收现值之和/各时期投资现之和,分析现值指数可以分析投资方案的投资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投资方案的现值指数大于1,那么该投资方案具有可行性,如果投资方案的现值指数小于1,则该投资方案没有可行性,如果存在多个可行性投资方案,要优先选择现值指数较大的投资方案。和分析净现值一样,分析现值指数可以充分考虑到资金的价值,同时,分析现值指数便于将不同的投资方案进行对比,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将分析净现值与分析现值指数同时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对投资收益进行评价。

四、分析内含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对投资方案将来的收益进行贴现,在一个投资方案中,如果内含报酬率大于或者等于经济主体预期的标准,那么,该投资方案具有可行性。如果一个投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低于经济主体预期的标准,则该投资方案没有可行性。如果同时存在几个可行性投资方案,优先选择内含报酬率较高的方案。分析内含报酬可以分析投资方案能否实现经济主体预期的报酬率,计算起来难度适中,缺点就在于,有时分析内含报酬率容易与实际产生偏差,在实际工作中要加以重视。总而言之,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决算工作,需要从各个方面综合地进行分析,只有把各项分析结果结合起来,选择的投资方案才是最切实可行的。

五、结论

工程经济净现值篇5

【关键词】“城中村”;供水管网;项目;财务评价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中都出现了“城中村”现象。“城中村”的问题不断显现,供水、供电等居民生活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尤为突出。为了保障和提高“城中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城中村”的改造项目势在必行。武汉市公太里社区位于武汉市武昌车辆厂东部,南邻和平大道,北靠长江边,共计440户居民。随着市区面积的不断扩大,该社区逐渐形成为“城中村”。由于原供水单位武昌车辆厂整体搬迁,已无法继续履行原有供水协议,并停止对该社区供水。市政府对该地区居民停水问题十分关注,相关领导提出尽快解决供水问题,并要求在保证供水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对公太里社区的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该项目内容是“城中村”由原武汉车辆厂供水管纳入武汉市城市供水管网,并为该“城中村”每家每户安装独立水表。该项目是公共服务类项目,属于非盈利项目,所以在项目开展之前,必须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本文利用财务评价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二、财务评价指标的选择

项目的财务评价首先通过研究和预测的必要数据进行成本费用的估算、销售收入的估算。管网改造项目是非盈利性质的项目,很难从短期投资回报的指标来说明项目的收益率和可行性。可以从其他几个相关指标上进行分析。如财务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及效益费用比(B/C)。

1.财务净现值(npV)。财务净现值就是项目的整个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照某个给定的折现率,这算到计算期期初的现值代数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npV=■■

上式中,n-投资涉及的年限;Ci―现金流入量;Co―现金流出量;i―折现率;t―第t年。在项目经济评价中,若npV≥0,则该项目在经济上市可以被接受;反之,若npV

2.内部收益率(iRR)。内部收益率是有着跟净现值相通作用的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其定位为净现值为零是的项目折现率,记作iRR。其计算公式如下:

■■=0

内部收益率的基本方法是:如果iRR≥ic,那么项目在经济上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iRR

3.效益费用比(B/C)。效益费用是指用现金流入现值的和除以现金流出的现值的和。其公式为:

B/C=■

效益费用比的评价准则为:该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如果(B/C)≥1,那么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可以接受的,如果(B/C)

三、财务评价的结果分析

(一)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投资估算是项目财务评价的第一步。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98)、《武汉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与《公太里社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数据,本文计算得出投资公太里社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所需管道与水表的各投资值与总投资值,其投资估算(如表1所示)。

表1供水管网改造项目投资估算表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98)等提供的数据计算而得。

(二)收入与成本

1.成本分析

(1)固定资产折旧残值率为4%,按照50年计提折旧费采用一般平均年限法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4)/50=1.9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折旧率=1489356.3元×1.92%=28595.64元。

(2)修理费及维护费。维修费及维护费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2.5%计算:1489356.3×2.5%=37233.91元,即每年固定成本为65829.55元

2.收入分析

(1)水费收入。该地区水费年收入=年用水量×每吨水单价=123662吨×1.9元=234957.8元。

(2)一次性收入。每户收入管网更换费和水表费共计2200元,共计440户,合计968000元。

(三)经济效益评价

1.财务净现值。以2009年建成供水,50年后,按照10%折现率来计算,该项目的财务净现值为:

■■=145.64万元

净现值145.64万元,说明在10%折现率下该项目是可行。

2.内部收益率。通过iRR公式计算出iRR=10%,高于贷款利率,说明从长期角度来看,有一定的收益率。

3.效益费用比。

B/C=■

=■

=■=1.25。因1.25>1,即当效益费用比大于1时,该项目是可行的。

通过以上经济效益分析可以看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的财务净现值大于0,说明该项目在行业基准中可以获得更高点收益;内部收益率为10%,从长期角度来说,该项目有一定的投资回报;从效益费用比来说,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可以接受的。

四、结论与讨论

从本文对“城中村”――公太里社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的财务评价结果来看,该项目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财务评价是在项目开展以前对项目进行评价,所引用的相关数据也是根据假设和相关统计资料进行预测和估算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项目受到一些未考虑的因素影响时,项目的评价会产生不确定性,就需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该项目更是一件惠民项目,需要进一步考虑该项目潜在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工程经济净现值篇6

关键词:污泥处置资源效益投资效益

1、前言

城市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体积占处理污水水量的0.3%~0.5%[1]。城市污泥的大量产生,已成为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瓶颈。因此,对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投资效益的分析,将有助于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选择。

2、城市污泥处置途径

目前,我国城市污泥的处置途径主要有:土地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建筑材料利用。

2.1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即利用污泥中的植物营养氮、磷、钾等,将污泥制成肥料或土壤改良剂,用于园林绿化、土壤改良、农用。

2.2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一种低成本可持续污泥处理方法。卫生填埋场建设周期短,投资相对较低,可以分期投入,管理方便,现场运行比较简单。

2.3焚烧

焚烧可使污泥成为灰尘,处理的对象是吸附水、颗粒内部水及有机物,所有病原物均可杀灭,有毒污染物被氧化,卫生条件也大为提高。

2.4建材利用

污泥约含有70%~80%有机物,含无机物20%~30%,其组成类似于常用建筑材料的原料成分,这为污泥建材化提供了可能和条件[2]。

3、城市污泥处置的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价方法

城市污泥处置项目方案投资效益分析评价方法,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因素划分,分为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在经济评价中,一般只有考虑资金时间因素,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才是合理的[3]。动态评价方法有现值法、年值法、收益率法等。以下主要对动态分析与评价方法中的现值法、年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和动态投资回收期法进行分析与评价[4]。

3.1现值法

现值法以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为主要形式。

(1)净现值法(npV)

运用净现值法评价单一建设投资项目方案评价时的判断标准见表1。

(2)现值指数法

净现值反映的是城市污泥处置的投资项目方案净现值的绝对数额,而现值指数反映的是方案净现值的相对水平,即单位投资获得的净现值。

3.2年值法

年值法和现值法实质上是等效的,评论结果是一致的。年值法包括净年值法和年成本法。

(1)净年值法(naV)

运用净年值法评价单一建设投资项目方案评价时的判断标准见表2。

(2)年成本法

年成本法是年值法在特定条件下的运用,即城市污泥处置的投资项目相比较的各方案除成本指标不同外,其他指标和因素基本相同[5]。

3.3内部收益率法(iRR)

运用内部收益率指标评价单一投资项目方案评价标准见表3。

3.4动态投资回收期法

动态投资回收期(pt’)是指在某一设定的基准收益率ic的前提条件下,从投资活动起点算起,项目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累计净现值补偿全部投资所需的时间。

4、某市污泥处置投资效益评价分析

某市根据污水厂处理规模设计处理污泥总规模为200t/d,污泥处理厂工程一期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为:2773.04万元。拟定建设期1年,运营期16年,整个项目计算期17年。考虑资本成本、机会成本和一定的通货膨胀率,评估所参考的基准收益率为12%。

4.1污泥处置方案比选

经过综合对比,结合经济水平及污水污泥的特点,该项目采用高温好氧发酵技术方案,可确保污泥经过处理处置后排放,而不影响周边环境。

4.2社会效益

该处理项目占地少、发酵时间短,处理产物可完全利用,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4.3环境效益

该处理项目的处理产物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不用土地填埋,可做有机肥基料、营养土等。

4.4经济效益

该项目选择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及投资回收期作为方案评价标准。经计算,该项目在计算的生产经营期内年平均营业收入为2000万元,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为608.39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319.20万元,年平均上缴所得税为59.97万元,年平均净利润为1084.41万元。内部收益率(iRR)为24.2%,净现值(npV)为355.43万元,投资回收期(pt‘)为3.80年。

该项目内部收益率大于本行业基准收益率12.2%,盈利能力能达到行业最低要求。净现值大于零,在财务上可接受的。投资回收期为3.8年(含建设期)低于基准回收期14年(含建设期),投资能按时回收。因此,该项目在财务评价可行。

该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能力超过了要求水平,国民经济效益大于费用支出。因此,该项目具有较高的国民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分析,该项目财务评价可行,国民经济评价效益显著,项目在经济分析上是可行的。

工程经济净现值篇7

一、港口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财务评价方法

在对港口建设项目进行财务评价的时候,主要就是对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的分析,其中比较常用的四种方法为静态投资回收期法、动态投资回收期法、财务净现值法和财务内部收益率法。

1.静态投资回收期法

当静态投资回收期低于基准投资回收期的时候,表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在财务上可行;当静态投资回收期超过基准投资回收期的时候,表明经济效益较差,项目建设在财务上不可行。由此可以看出,当静态投资回收期较小的时候,经济效益比较好。其计算方式为:

评价标准:当财务内部收益率≥行业财务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i)时,该项目在财务上可行。

(二)港口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方法选择

在对港口建设项目展开财务评价的时候,主要是从投资者方面进行分析,港口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使用年限多的特点。因此,在进行财务评价的时候,需要对货币时间价值进行考虑,进而可以看出,静态投资回收期法并不适合评价港口建设项目的财务情况。

从港口建设项目特点出发,动态投资回收期法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了考虑,可以反映等值回收所需时间,利用动态投资回收期法进行项目评价,可以反映投资回收时间,但是无法对盈利状况进行体现。而净现值指标与内部收益率可以对投资效果进行体现,并且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实现了项目的动态分析。因此,在港口建设项目财务评价中,可以将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当成是分析指标,之后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相关指标,对项目展开全面评价。

二、港口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分析

(一)港口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方法

港口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主要就是对国民经济盈利的评价,即测算项目外部成本。在对港口建设项目开展国民经济评价的时候,因为评价标准的不同,采取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经济净现值法、效益费用比法、经济内部收益率法。

1.经济净现值法

经济净现值主要就是分析项目建设对国民经济作用的绝对指标,是社会折现率计算各年净效益的现值之和。当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的时候,项目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可行性;当经济净现值小于零的时候,项目方案经济经济不可行。由此可以看出,当经济净现值较大的时候,项目方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效益费用比法

效益费用比指的就是总效益和总费用之比。当效益费用比大于1的时候,表示项目可行;当效益费用比小于1的时候,表示项目不可行。由此可以看出,比值越大,项目经济效益越好。

3.经济内部收益率法

经济内部收益率主要就是分析项目对国民经济作用的相对指标,是计算年限内经济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

(二)港口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方法选择

经济净现值法、效益费用比法、经济内部收益率法这三种评价方法都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了考虑,在对港口建设项目展开国民经济评价的时候,根据港口建设项目特点,可以看出这三种方法都合适。在对港口建设项目展开国民经济评价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选择恰当的社会折现率,全面分析港口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促进港口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合实例对投资经济效益评价的分析

某港口工程建设规模为3个3万吨级通用散杂货泊位(水工结构按照靠泊7万吨级散货船设计),预测年吞吐量400万吨,设计年通过能力为407万吨。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30867万元(含建设期贷款利息8157万元),其中:自有资金39260万元(不计息),占总投资的30%;其余70%(计91607万元)由项目业主向商业银行贷款解决。该项目建设期按3年考虑,第一年投资额为总投资的40%,第二年为总投资的30%,第三年为总投资的30%,使用期20年。因此,计算期取23年。

(1)经济评价结果

工程经济净现值篇8

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项目概况

(一)名称

(二)承办单位介绍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

(四)主管部门介绍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产品市场前景

(二)原料供应问题

(三)政策保障问题

(四)资金保障问题

(五)组织保障问题

(六)技术保障问题

(七)人力保障问题

(八)风险控制问题

(九)财务和经济效益结论

(十)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一)中国奢侈品行业迅速发展

(二)项目发起人发起缘由

(三)翡翠市场需求强劲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二)优化本地区产业结构

(三)带动本地区居民就业

三、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国际市场调查

(二)国内市场调查

(三)价格调查

(四)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市场竞争调查

二、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产品价格预测

(四)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加工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产能规划方案

二、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第五部分

项目建设地与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建设地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情况

(三)资源情况

(四)经济情况

(五)人口情况

二、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内容

3、造价

(二)土建规划总平面布置图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项目环保、节能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项目环境保护方案

(一)设计依据

(二)保护措施

(三)保护评价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项目节能方案

(一)设计依据

(二)分析

四、项目消防方案

(一)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四、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设计依据

(二)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项目组织计划和人员安排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项目组织计划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亦可称为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六)项目筹资方案

四、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五、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六、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七、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八、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九、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第九部分

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

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财务内部收益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项目投资收益率

项目投资收益率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风险及防控措施

第十二部分

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工程经济净现值篇9

关键词:直线内插法工程经济应用

直线内插法在工程经济中应用很广泛,如在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的动态分析中,求内部收益率;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采用风险分析时,求累计概率的大小;在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中,求复利系数。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讲讲内插法在工程经济中的应用。

一、直线内插法在计算内部收益率中的应用

直线内插法在内部收益率的计算中应用较多。内部收益率是使投资项目在一系列收入和支出的现金流量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通过内部收益率的计算,可以判断该项目是否可行,如果计算出来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基准收益率,则方案可行;如果计算出来的内部收益率小于基准收益率,则方案不可行。一般情况下,内部收益率的计算都会涉及直线内插法的计算。不过在具体计算时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如果某一个投资项目是在投资起点一次投入,经营期内各年现金流量相等,而且是后付年金的情况下,可以先按照年金法确定出内部收益率的估计值范围,再利用直线内插法确定内部收益率。

2.如果上述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就不能按照上述方法直接求出,而是要通过多次试算求出内部收益率的估值范围,再采用内插法确定内部收益率。

下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1:某大型建筑公司现有一投资方案,资料如下:

初始投资一次投入2000万元,经营期三年,基准收益率为10%,经营期现金净流量有如下两种情况:(1)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一致,都是800万元;(2)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不一致,第一年为600万元,第二年为800万元,第三年为1200万元。

问在这两种情况下各自的内部收益率,并判断两方案是否可行。

(1)根据第一种情况,知道投资额在初始点一次投入,且每年的现金流量相等,都等于1600万元,所以应该直接按照年金法计算,则npV=800×(p/a,i,3)-2000。

由于内部收益率是使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所以令npV=0,则800×(p/a,i,3)-2000=0,(p/a,i,3)=2000÷800=2.5。

查年金现值系数表,确定2.5介于2.5313(对应的折现率i为9%)和2.4869(对应的折现率i为10%),可见内部收益率介于9%和10%之间。根据上述插值法的原理,可设内部收益率为i,现在我们建立坐标系,如下图1,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有=,则根据原公式,即=,i=10%,i=9%,则这里β表示系数,β=2.4689,β=2.5313,而根据上面的计算得到β等于2.5,所以可以列出如下式子:

=?圯i=9.5%(如图1所示)。

因为企业的基准收益率为10%,内部收益率小于10%,所以该方案不可行。

(2)根据第二种情况,不能直接用年金法计算,而是要通过试算来求。

这种方法首先应设定一个折现率i,再按该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的现金流量折为现值,计算出净现值npV1。如果npV1>0,说明设定的折现率i小于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此时应提高折现率为i,并按i重新计算该投资项目净现值npV2;如果npV1<0,说明设定的折现率i大于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此时应降低折现率为i,并按i重新将项目计算期的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值,计算净现值npV2。

经过上述过程,如果此时npV2与npV1的计算结果相反,即出现净现值一正一负的情况,试算过程即告完成,因为零介于正负之间(能够使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才是内部收益率),此时可以用直线内插法计算了;但如果此时npV2与npV1的计算结果符号相同,即没有出现净现值一正一负的情况,就继续重复进行试算工作,直至出现净现值一正一负。本题先假定内部收益率为10%,则npV1=600×0.9091+800×0.8264+1200×0.7513-2000=108.14万。

因为npV1大于0,所以提高折现率再试,设i=12%,npV2=600×0.8929+800×0.7972+1200×0.7118-2000=27.66万,仍旧大于0,则提高折现率i=14%再试,npV3=600×0.8772+800×7695+1200×0.6750-2000=-48.08万。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个情况:按照内部收益率的定义,它和净现值的关系如图3所示,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一条光滑的曲线,但是我们在计算中往往将其看成一条直线,并求出其直线方程,以便可以计算出和任意一个净现值对应的内部收益率。

二、直线内插法在计算累计概率中的应用

同样的,直线内插法在计算累计概率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下面就以一道例题来说明:

例2:设某项目投资为40万元,建设期为1年。据预测,项目生产期各年收入相同,年收入为10万元、20万元的概率分别为0.4和0.6。按折现率10%计算,又对生产期作了概率预测,见表1试对该项目投资的可行性作出评价。

根据表2的数据,我们现在需要计算出当净现值为0时的累计概率的值,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3,即有这样的方程式:=,=?圯p=0.56,通过插入法可得当pw=0时的累计概率p=0.56;p(npV≥0=1-p(npV<0)=1-0.56=0.44,净现值大于或等于0时的累计概率为0.44,该项目不可行。

通过插入法计算出净现值大于或等于0的累计概率,根据计算得出的累计概率判断项目承担风险能力的大小。累计概率越大,说明项目承担的风险越小;反之,风险就越大。

通过这类风险分析,可以使投资者加强风险意识,采取一定的应变措施,将风险减小到最小。

三、直线内插法在求复利系数的应用

下面我们同样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这种应用。

例3:已知i=4%,年期为5年时一次支付复利因子为1.216653;i=8%,年期为5年时一次支付复利因子为1.469328,现在要求i=5%,年期为5年时的一次支付复利因子为多少?

解:同样根据内插法公式=可得这样的方程式:=?圯β=1.27982175。

通过内插法计算得出i=5%,年期为5年时的一次支付复利因子为1.27982175,而通过查表可得i=1.276282。如图4,由于各个复利因子组成的是一条曲线,只是我们在计算时将其近似看作是一条直线,所以在计算时就存在了一定的误差,但是这些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四、直线方程在内插法中的应用

内插法应用是假设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按照数学上两点式的有关公式,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横坐标距离之比应等于对应纵坐标距离之比,如图5,可得k=?圯β-β=・(i-i)?圯=。

根据以上计算可知由直线方程的计算公式与内插法的计算公式本质上是一样,只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结果,因此在计算当中,用这两种中任意一种方法都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内插法原理及其在财务成本管理中的应用》见省略.

[2]《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郑连庆等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工程经济净现值篇10

一、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实际意义

1.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值系数影响的分析。所谓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即加工贸易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比,指贸易产品从原料进口到成品出口的产品增值程度,这一指标能够准确地反映经过加工的贸易产品附加值水平,并最终体现为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加工贸易增值系数也是衡量加工贸易创汇水平的质量指标,其提高表现为我国加工贸易在质量上的扩张。2002年以来,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增值系数一直大于1,说明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加工贸易处于贸易顺差。系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说明江苏省出口创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的实现越来越好。

2.加工贸易对江苏省GDp的贡献度和拉动度的分析。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表示GDp增长率中有几个百分点是由加工贸易贡献的。加工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当年加工贸易净出口额-上年加工贸易净出口额)(/当年GDp-上年GDp)。其公式为:Dj=pj*y(pj=Xj/GDp,y=GDp/GDp)其中Dj为加工贸易对GDp的拉动度,pj为加工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y为GDp增长率,Xj为加工贸易净出口额。由此公式可知江苏省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入21世纪至今,江苏省加工贸易净出口的贡献度大体上与江苏省的GDp的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受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加工贸易净出口额呈现负增长)。即2008年GDp较上年增长了14.8%,其中有2.71%是由加工贸易贡献的。2006年加工贸易净出口新增额为1153.36亿元,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为5.33%,为历年最高。从总体数据来看,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的增长拉动整体上虽然不高,但还是为江苏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分析。以eviews3.1为分析工具,选取2000年-2009年的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以及净出口额的数据。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Y,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X1、出口额X2、进口额X3以及净出口额X4为被解释变量.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更好地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分别对相关变量数据取对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LnY=4.89164484816+0.545269811758*LnX1(1)

adjustedR2=0.843776Dw=0.440198p=0.000108

LnY=5.14694528365+0.549339802086*LnX2(2)

adjustedR2=0.883241Dw=0.470908p=0.000033

LnY=5.47878362089+0.532620298801*LnX3(3)

adjustedR2=0.774026Dw=0.408861p=0.000086

LnY=6.1337033796+0.507183328067*LnX4(4)

adjustedR2=0.960779Dw=1.160378p=0.000000

由分析结果可知,样本的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方程的拟合优度均较高,都达到了0.8以上,说明变量以及模型的选择正确,可以用于经济分析。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加工贸易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以及净出口额与GDp存在正相关性,加工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江苏省的GDp将增长0.545269个百分点。

二、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加工贸易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主要表现为:

1.促进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2009年,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增加。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387.6亿美元和928.4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69.6%和46.6%。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出口640.3亿美元,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69.0%。2000年以来,第一产业的产业贡献率由2000年的4.3%下降到2009年的2.1%;第二产业的产业贡献率由2000年的64.3%下降到2009年的58.1%,但基本上保持在60%左右;第三产业的产业贡献率不断提高,由2000年的31.4%提高到2009年的39.8%,以上数据可以说明江苏省产业结构在不断地得到优化升级。

2.加工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加工贸易企业大部分属于第二产业,可以近似地认为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对加工贸易从业人数有一定的代表性。2000年以来,江苏省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由1335.16万增加到2009年的1668.85万元,比重由32.22%上升到35.70%。从2000年到2009年,加工贸易进出口由230.32亿美元增加到1933.9亿美元,第二产业从业人数与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认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增加与就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3.增加外汇收入。改革开放以来,贸易顺差一直是我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2000年,江苏省加工贸易的贸易顺差只有53.75亿美元,2009年,加工贸易的贸易顺差达到了518.57亿美元,增加了464.82亿美元,增幅达到864.84%。与此同时,江苏省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占比由2000年的50.47%上升到2009年的57.08%,据此可以说明,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江苏省的外汇收入。

三、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发展应尽快转型升级

1.制定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创造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政府可以制定加工贸易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对于鼓励发展和限制发展的产业都应该制定相应的指导目录,引导企业进入到全球产业链中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环节中去。同时,政府可以把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纳入到产业结构调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组织实施。

2.强化人力资源培训,实现人才水平升级。江苏省要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就必须要建立一套有利于中高级技术工人成长的机制。首先,教育部门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真正适合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其次,政府可以加大对企业自身劳动力培训工作的扶持力度,比方说实行免费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