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十篇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十篇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7:26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篇1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思维)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其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真理性和价值性,并以此作为检验思维成果的标准.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成果一般包括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理论.

二、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不仅存在于数学家的创造活动中,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虽然是前人创造性思维的成果,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处于再发现的地位,学习活动实质上仍然具有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实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完全可行的.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如下途径加以培养.

1.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展示数学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按照思维活动过程的规律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自己创造的思维活动,在数学家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之间架设桥梁,以实现三种思维活动的和谐.具体来说,就是将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探索过程,问题的深化过程,分析解决问题的艰难曲折过程展现出来.数学家希尔波特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时,常常在课堂上即兴提出一些新的数学问题,并立即着手解决.虽然他并非每次都能得到圆满解决,甚至有时把自己“挂”在黑板上,但他展现的思维过程却使学生受益匪浅.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心理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从而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真理.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学生,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新的提问方式会让学生坐不住,欲解决而后快.例如,在一堂研究市场营销的数学应用课上,可设计这样一场开场白:“假如每名同学都是商店经理,请问各位,你们有什么盈利的方法?”如此的开场白,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个个跃跃欲试.学生的意见主要有两种:①薄利多销;②提高售价.教师又问:“降价扩大销售量或提高售价是否一定盈利?怎样才能获得最大利润?随后展示题目,引导学生活动,学生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解题中,积极探索,从而得出最佳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培养,甚至可能提出一些富有创新性的建议.

3.加强数学自觉思维训练

数学自觉思维是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数学对象作总体观察,在一瞬间顿悟到对象的某一方面的本质,从而迅速作出判断的一种思维,自觉思维经常与解决数学疑难问题相联系,并伴随数学创造性思维出现.它具有直接性,整体性,或然性,不可解释性等特征.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自觉思维训练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恰当地设置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做整体思考.自觉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思维形式的整体性.对于面临的问题情境首先从整体上考察其特点,着眼从整体上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一般可以激发自觉思维.

②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自觉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方向的综合性.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复杂的问题中寻找内在的联系,特别是发现隐蔽的联系,从而把各种信息做综合考察并作出自觉判断是激发自觉思维的重要途径.

③教学中要安排一定的自觉思维阶段,让学生留下自觉思维的空间.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实践和训练中发展的,在教学中适当推迟作出结论的时机,给学生一定的自觉思维空间,有利于在整体观察和细观察的结合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作出自觉判断,这是发展学生自觉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

④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养成善于猜想的数学思维习惯猜想是一种合情推理,它与论证所用的逻辑推理相辅相成.数学教学中许多命题的发现、思路的形成和方法的创造,都可以由学生通过数学猜想而得到.因此应当精心安排教材,设计教法,在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归纳,类比等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鼓励他们提出数学猜想和创见.培养善于猜想、善于探索的思维习惯是形成数学自觉,发展思维创新的重要途径.

4.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是对一个问题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它是集中思维的前提,是创造思维的精髓之一,数学家创造能力的大小和他的发散思维能力可用如下公式来估计: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可见,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中心环节.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等特征.根据这三个特征,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应从培养三种机智入手.

①培养发散机智.在一个数学问题前尽可能多地提出许多设想,多种解法途径与答案,这种机智主要能提高发散思维的流畅性.

②培养变换机智.一般事物的质和量都是由多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的,如改变某一种因素,或改变因素之间的位置、地位、联想方式,培养新思路.这种机智主要提高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数学中的变量替换、几何问题代数化与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变换等都属于这种机智.

③培养创优机智.要千方百计寻求最优答案以及探索途径,方法要独特,内容要新颖、简化.数学史上许多重大发现正是实现创优机智的体现.数学教学中寻求简便证法、反常规解法以及独特的训练正是为此.

【参考文献】

[1]刘安君,等.数学教育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篇2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创造性思维;培养

目前,在西方设计教育的影响下,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从纯粹的美术教育逐渐发展为艺术设计教育,并开始逐步提升创造性思维在技术设计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致力于摆脱单纯的形式模仿而导致的创造精神缺失的教学现状并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教育水平,传播和提升我国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国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设置、课程规划与定制化内容设计关系密切,而高校教育目前在艺术教育领域和专业方向的转变和调整也在逐步发生改变。

一、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课程教学现状

针对教学改革精神及实践,我们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主要注重于改变当前较为落后的教学目标,设计一套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旨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在现阶段背景下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适应了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政策,是顺应国家教学改革要求的积极回应。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是政府、学校及各教育人士在认真调研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性改革措施,可以有效改变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匮乏的问题。

其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其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回应相关生产单位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要求。现阶段,市场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依靠单纯的复制和模仿很难实现差异性生产,只能处于“微笑曲线”的下端,盈利空间较小。长此以往,我国本土艺术设计市场及相关企业必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则可以改变我国艺术设计市场及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不足的窘境,用其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以及生产力,并将创造性思维转变为经济效益,为企业抢占国内市场并打造知名民族品牌进而开拓国际市场。

最后,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角度而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使其最大限度地发现自身兴趣点及优势,并据此确定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能够较大程度上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避免了“填鸭式”教学理念下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目前我国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偏重美术教育环节,偏离了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初衷,陷于一种盲目跟风和模仿西方艺术设计浪潮中,忽视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很难培养出适应国家、市场需要的高端艺术设计人才。

面对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现状及国家、艺术设计市场对于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迫切需要,我们有必要从各个方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二、如何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转变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理念以及与教学理念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背离。比如,当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未能突出“设计”尤其是“创造性设计”这一方面能力培养,仍将其教育内容定位在美术教育环节,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社会实践脱节,未能很好地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创造性人才。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师教育方法、新型教育理念的融合程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和差距,从根本上来讲,为创造性思维的塑造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必须首先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创造性思维培养在日常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单纯的美术基础教育环节之上增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内容。比如注重培养艺术设专业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概括、总结及发散能力,提升应物象形的绘画能力,引导其关注社会生活并关注其兴趣点,从而根据其兴趣点进行分方向重点培养等,改变过去“填鸭式”“放羊式”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具体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着重论证的是其通过创造性思维,包括求同思维以及求异思维,设计出不同美感作品的过程。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是实现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求同思维有助于找到现存事物的共同点,尤其是现存事物和拟创新性事物互通的存在基础,从而有利于创造性设计基础的获得;而求异思维则侧重于寻求现存事物与拟创新性事物的不同点,从而突破思维定式的局限,设计出具有独特性、新颖性的事物。

目前,我国高等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大多侧重于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求异思维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现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其一,明确教学内容,改变过去以美术基础教育、模仿性教育为主的教学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加重创新性教学内容的课时占比,加强创新性、实践性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等。

其二,侧重求异思维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在日常教学实践以及生活实践中建立求异思维的应激第一反应,改变求同思维在其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主导思维地位,通过不断的高强度应激训练提高其求异思维的灵敏程度。

其三,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受特定教学内容、特定教学老师的人为限制,鼓励其将零碎的观点在分享、发问、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系统性的创新性观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在基本的教学内容教授过程中,引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框架式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构思,不强制规定结果,着重评述其思维形成、内容构思的过程,使其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逐渐形成创新性思维,同时使其在与教师、同学的沟通过程中发现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不足以及改善途径。

其四,建立创造性思维培养效果评价反馈机制。在日常的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创造性思维培养效果评价反馈表,并根据每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阶段性成果予以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的调整,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形成的途径、自己的兴趣所在点以及今后的发展研究方向。

(三)建立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课程之上,两者互为基础,缺一不可。毫无专业基础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能是空中楼阁,而仅关注专业基础的培养又无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我们必须在认清以上前提的基础之上,建立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快速成长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严格意义上来说,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着重提升学生造型能力、思维方式的技法型课程。在过去高等艺术专业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这三方面课程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逻辑分割的状况,彼此之间相互独立,未能将创造性思维从一而终地进行贯彻,在教学前期已形成的思维僵化很难在后期通过寥寥数语进行改变。因此,我们在本文所强调的体系化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制度是通过各学科之间的有效衔接,在课程的各个角度、各个阶段均着力灌输、培养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接触这一专业的伊始阶段就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思考方式,从而大力推进创造性思维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三、总结

一般而言,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后被逐渐引入各理论学科及生产实践中。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创造性思维在具有其专业特性的同时也具有创新的普遍共同点,其均是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得出和现存事物不同结果的过程,包括创新性观点、创新性工艺、创新性产品等,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及独特价值。创造性思维在高校教育尤其是艺术设计相关领域和专业范围中在未来将逐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目前商业领域的市场需求倒逼艺术设计方向需要快速改革。高校教育的目前最优效果的方式依然聚焦在课程设计板块,因此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和系统性、完整性和综合性是整体考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邱松.造型设计基础[m].北京:清a大学出版社,2015:12-13.

[2]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3.

[3]谢婉蓉.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开发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5.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创造性;思维能力

1、引言

现阶段,人才的竞争已经愈演愈烈,新世纪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穿凿能力。这也给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提出一条要求,体现是在初中数学课程上,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本文对有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研究,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2、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脑力活动,是认识世界、掌握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基础,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以此可以看出,创新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孕育文明的源泉。学校教育最初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数学是初中教学的最为基础的课程,应试教育体系的现状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被忽略。新课改的提出,以及不断推进,在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也给予重视,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独特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3、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分析

3.1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探索过程中,得到新思想、新理论以及新方法,这种思维的方式和能力,我们称之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意识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很多时候数学教学中忽略了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下面着重分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意识。首先,要改变以往种种思维障碍,教师应当对学习的目的进行明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好奇心。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和学生生活实际相接近的素材,问题的背景和目的给予生动的讲诉,促使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自主分析和研究;组建相关数学模型,提出相关节点上的数量关系,利用数学概念和符号对其相互关系进行表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进行感悟,不断启发创造性思维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情境进行设置,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实际上,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在促进学生求知欲提升的同时,也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2养成创造思维的好习惯

数学创造思维、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对于人的素质的培养和优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促进学生养成创造思维的好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数学思想中对思维能力进行拓展,换句话说就是逐渐提高学生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数学实践中有意识的对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渗透,定期做总结,比如说数学配方法、换元法等基本数学方法,一方面能够真正的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体现了数学解决问题的思想;另一方面,学生对分析、综合、归纳、类比以及概况等数学思维方法进行不断深入学习,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观念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对策略性知识进行传授,一方面是数学具体知识的教授,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数学创造素养进行培养,从而不断养成良好的创造思维习惯。

3.3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数学教学中较为深层次的内容,也即是不断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未知活动的摸索过程中,提出新思维、新理论,发现新的方法和新的策略,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那么,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我们略作分析:

首先,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是指以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以找寻问题的答案。强调的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诱导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进行思考,具体包括变式设置、变通、“变异”设想以及多方向思维能力。其中,变式设置和变通就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要拘泥于一条线索,从已有条件出发,多方向扩展;所谓“奇异”的设想能力,是指独特新颖的,不受到传统思维所局限的思维能力,要敢于突破常规。

其次,要用于提出质疑,要敢为人先,对权威和传统进行挑战,培养学生具备质疑的习惯,对于司空见惯的,或者是固定思维的事务,提出自己的怀疑,逐渐养成爱动脑、善思考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鼓励学生,哪怕是质疑错了,也不要灰心,教给学生们质疑的方法,有疑可质,逐渐引导学生,培养其质疑的质量。

最后,大胆猜想和重视实践,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两个重要方法。其中,大胆猜想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历史上许多经典论证都是通过大胆猜想得出的,比如欧式第五公社可以证明的猜想过程,尽管被否定,但是却通过猜想得出“罗氏几何”。重视实践,既要源于实践,也要高于实践,最后把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应用到各个专业技术领域中。

4、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利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对事物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其感受到数学思维的魅力所在。本文对有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奇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3期

[2]王文.例说数学教学中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3]邱利娟.论数学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年40期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篇4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教育目标已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本文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潜能挖掘;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95-0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热门话题。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构成要素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核心成分,是用超常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形成新颖、有价值的产品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方式,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其构成要素包括创作意识、推理能力、变通能力、灵感和机智五个方面的内容,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这种思维的目的不是去重踏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把注意力引向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促进人们向更广阔的方向开拓发展。大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与敏捷性,他们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不轻信、不盲从、喜欢怀疑与争论,创造思维能力显著发展。因此,依据大学生认知发展特点,高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一)正确看待学生的创新,鼓励创造行为。有些教师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胜任的,尤其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会加重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负担,其实不然。人的创造潜力是与生俱来的,这一能力的高低主要是靠后天的培养,也只有教育才能承担起这个使命。教师应该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这种创造天性,给予足够的空间和适当的引导,不要轻易地将它扼杀在摇篮里。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掌握一种思维方式,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这与我们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不矛盾,相反,还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落后生,教师还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和信心,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实践的勇气。(二)注重知识的积累。学生们在来到学校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在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积累的同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思维,大胆假设,不受传统的束缚,突破思维定势影响,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允许“异想天开”,解放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变旧为新。(三)激发创造兴趣。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在动机的驱力大于外在动机,且效应更为持久而强有力。在学习中,应使这两种动机交替发生作用。所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逐步引导他们把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已具备较稳定的内在动机,还要不断激发其外在动机,通过奖励、竞赛等方式充分发挥其推动学习活动的积极作用。(四)鼓励创造个性。爱因斯坦曾说:“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科学成就,都来源于独立的个性。”由此可见,个性是创造的基础,因为独特的思维、鲜明的个性,是创造的源泉。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应首先培养具有个性的人。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求异,培养并保持其创造个性。(五)教师自身也应具有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以创造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造性的氛围。首先,教师应从改变旧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引导创作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教师还应言传身教,积极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以自身积极的创造性活动和思维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一般尚未解决的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如果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真实问题则显得更为直观,可以让学生联系社会问题,以及个人经历,目的明确地展开思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加倍地努力,同时还可引导学生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七)培养合作意识。教师应多创造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谈话和互动机会,以便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共同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时由于思维的多样性,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也达到了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的目的。素质教育时代呼唤的是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大学教师,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要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风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协作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创新型人才。参考文献:[1]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2]林正范.大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舒建国.论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师,2004(3).作者简介:齐瑜(1979-),女,硕士,讲师,工作单位:湖北省长江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研究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促进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高,并显著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之间的梯度较大,大多数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感觉较为困难,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丧失兴趣,最终成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学困生。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其发现问题的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敏锐的观察力是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对事物细心观察、仔细分析的习惯,促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内涵,使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能够沉着冷静地分析,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极大地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例如,大多数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定式思维的限制,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关键,这时教师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使其思路得到创新,扩展分析问题的路径,使其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在数列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出一道习题,“2,4,6,8,10;3,7,11,15,19;10,16,22,28,34”,然后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最后引入课程内容。虽然高考题目并不是这样简单,但学习是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着手,进而更加深入地学习。

二、增强学生的猜想能力,培养其想象思维

高中学生的猜想能力非常重要,它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只有大胆猜想才能打破定式思维的局限,促使自己的思路得到显著扩展,进而更好地处理问题。例如,在“直线m的一侧具有两个点,分别为a和B,试问直线m上是否具有一个点C使得a、C两点的连线与B、C两点的连线形成的夹角最大。”这道题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假设直线m上具有一点C能够使其与a、B两点分别连线后呈现的夹角最大,然后让学生通过已学过的知识对这个假设进行推理,如果推理后得到的结果与题意存在矛盾,那么就说明直线m上并不存在这个点C,若是推理后得出的结果与题意不存在矛盾,那么教师可以保留这个结果,在后续的课程中对其讲解,使学生在课程或习题讲解的过程中明确答案是错误的。在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其质疑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提供重要前提。在学生进行理论推断时,若是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且缺乏质疑能力,那么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盲目性和依赖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适度引导,使其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和分析问题,进一步拓展解题思路,促进质疑能力的显著提升。在质疑思维的推动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得到显著增强。

四、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其辩证性思维

辩证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十分重要,学生辩证性地看待数学问题是其思维高速运转的重要体现。在辩证思维的作用下,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数学课程以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重建知识架构,促进学生更为深入地分析和理解每个小知识点,进而使其明确其中的规律,形成一套独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集思广益,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数学学科较为严谨和抽象,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然而,数学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学习价值,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可以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促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篇6

【关键词】学校教育大学生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事业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大业的实现,对大批已走向社会和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讲,具备一定创造能力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应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目标、任务,要始终把加强大学生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作为重点,从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1创造力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内涵

所谓的创造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探索——开拓——创造思维等的综合应用能力,而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则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大事。对此,中央及相关职能管理部门也十分重视,曾多次提出“科教兴国”以及制定出具体实施办法,其目的就是通过努力,加大教育改革,培养出大批的具有创造性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确保我国各项事业现代化获得成功。

从另一个观点出发,认为创造就是人类在摒弃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创造思维能力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实质就是对先前的旧事物变革的否定,即“推陈出新”的创造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实质就是要培养其具有创造能力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

2高校培养学生创造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现状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具有创造性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劳动者”。教育体制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前提,纵观目前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已开始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首先,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入手,教育学生要有理想,守纪律。有了理想,就能激励学生积极上进,不断追求,从中发挥出最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守纪律则是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

其二,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基础入手,应加强基础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而言,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是培养其能力,发展其智力,达到其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基石。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将来成为具有一定创造能力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素质打下坚定的基础。

其三,从有利于学生日后从事具有创造性工作方面入手,应重视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所谓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就是学生独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全面具备了这些能力,才更有利于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其四,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利条件入手,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再实践,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大力提倡学生的这种创新精神,有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创造能力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途径

3.1创造条件积极建设一支具有创造型的师资队伍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以及目前社会发展需求特点,师资队伍正在从教育的知识传授型转向思维激励型,从思维激励型转向创造教育型转变。使其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更新与提高。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创新教育所需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的创新教育方法。自觉消除和克服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存在的不利因素。以创造性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方式。

3.2合理安排、调整、组合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已取代了当年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即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基础理论厚实、专业理论新、专业知识广的“博”与“专”相结合的创造型人才,就目前各学校正是在深化教育体制,教育教学改革逐步趋于合理、完善中达到最优化。

3.3积极倡导使受教育者掌握创新的学习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积极倡导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方法,形成一套“学习——思维——创造——学习”的新路子,逐步把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较早的引入到教学全过程。这样能引导学生在整个的受教育过程中,会“因材求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高校培养学生创造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现状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具有创造性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劳动者”。教育体制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前提,纵观目前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已开始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首先,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入手,教育学生要有理想,守纪律。有了理想,就能激励学生积极上进,不断追求,从中发挥出最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守纪律则是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

其二,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基础入手,应加强基础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而言,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是培养其能力,发展其智力,达到其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基石。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将来成为具有一定创造能力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素质打下坚定的基础。

其三,从有利于学生日后从事具有创造性工作方面入手,应重视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所谓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就是学生独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全面具备了这些能力,才更有利于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其四,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利条件入手,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再实践,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大力提倡学生的这种创新精神,有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创造能力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途径

3.1创造条件积极建设一支具有创造型的师资队伍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以及目前社会发展需求特点,师资队伍正在从教育的知识传授型转向思维激励型,从思维激励型转向创造教育型转变。使其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更新与提高。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创新教育所需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的创新教育方法。自觉消除和克服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存在的不利因素。以创造性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方式。

3.2合理安排、调整、组合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已取代了当年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即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基础理论厚实、专业理论新、专业知识广的“博”与“专”相结合的创造型人才,就目前各学校正是在深化教育体制,教育教学改革逐步趋于合理、完善中达到最优化。

3.3积极倡导使受教育者掌握创新的学习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积极倡导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方法,形成一套“学习——思维——创造——学习”的新路子,逐步把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较早的引入到教学全过程。这样能引导学生在整个的受教育过程中,会“因材求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3.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教学互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途径

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创造教育的目的,实质就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来探索学生成才的最佳路途,即利用合理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开发每个受教育者的创造能力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变“满堂灌式”的授课为“答疑讨论式”,变“知识传授型”为“思维激励型”,变“死记硬背型”考核为“创造思维能力”考核,变单纯的求知为全面发展。

3.5注意其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3.5.1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功能作用的系统性

各培养要素间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单个起作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因此,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贯彻教育与受教育过程的整体性原则,以学校教育目标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协调各相互间的关系。从而使得整个学校教育形成一个协调通盘运转的有机整体,为培养其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服务。

3.5.2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构成要素的有效性

学生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可控、可操作性的活动。在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准确把握其培养规律为前提,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熟悉教育对象,正确引导,有的放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有效性的培养其创造个性。

3.5.3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中的开放性

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原则前提下,可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即针对教育对象,选用走出去,请进来,理论指导,现场教学,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研讨方式,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思维创造性。变“灌述”为引导,变“静”为“动”,变“管理”为“靠自己”,创出一条效之有效的路径和方法。

3.5.4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过程性

学生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要依据教育方针,学校培养目标,学校现阶段各项工作任务及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培养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从教与学双方的互动过程,反馈信息,教师依据反馈信息可随时修订、调整相关内容信息和教授方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实际调查、指导,纠正偏差,使之教学行为内容、方法,更能近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同时将教与学互动过程列入竞争机制之中,使学生创造能力及综合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更加接近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整理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篇7

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着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十几年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动力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篇8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新思维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一、优化创新心理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此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三、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

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首先,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1、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①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②注意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③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④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意思维;开发培养;措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艺术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者在具备深厚的专业能力基础之上还应具备丰富的创意思维。因此,高校在培养专业艺术设计人才时,在加强专业理论培养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与培养。

一、创意思维概述

思维是指人类大脑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创意思维主要是指通过独特新颖的思维活动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进行探究,引发人类对问题新的解释和认识,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由此可见,人类的思维在问题中产生,又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的目的,这便是思维运行的主要特点。创意思维是思维活动中的重要的一种,其既有普通思维活动的额特点,又具有其独有的特征,例如发散性、综合性、联想性、逆向性和求异性等。创意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智力水平的反馈,个体创造性的活动与其创意思维具有重要的联系。

二、创意思维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人类心理学研究认为,创意思维是高级心理活动中的一种,创意思维是人类智力水平的反馈,但是认得创意能力却不完全受个体智力的制约。研究表明,创造力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发散性思维,人类可以对某个问题提出多种不同的创意解决方案。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设计出的艺术品必须具有其独特性才能在市场环境中不受淘汰的威胁,这就需要艺术设计者的创新与技术提升,因此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是当前艺术市场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与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满足社会对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对于艺术设计的学习者而言,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与表现力要求较高,而创意思维是打破学生传统固定思维,提升设计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学习者要想在设计领域中创造出独特的、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必须要进行创新,将创意思维运用在整个设计活动中。由于创意思维对艺术设计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各大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与培养。

三、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开发与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意识薄弱目前,很多高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单纯注重市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注重对设计理论与设计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对创意思维的开发,导致学生的创意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培养。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意识薄弱导致高校培养出大量的高技术型但是去发创新的人才,为学生在社会的发展没有奠定好基础,对设计学习者和艺术市场都无法产生积极作用。通常情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设计基础,其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很突出,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其自身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引导,不断开发与提升其创意思维能力。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创造力不同,学生创意思维能力水平不同,教师创意思维开发观念薄弱,注重设计的客体,忽略了学生的独特思维,是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不能很好地被开发与培养,对学生的设计水平造成影响。(二)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缺乏新意,不利于创意思维的开发在艺术设计中,创意思维主要是来源于设计者深厚的专业功底以及广博的见识层面中,因此,艺术设计的学习内容应该包括专业知识以及多种领域的认识两个方向,单纯的设计专业内容无法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不利于学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高校专业设计的教学内容依然延续传统教学中美术技巧的教学,主要包括对美术作品的临摹以及实地写生等,对实际存在的客观事物进行对比描述,内容统一并且陈旧空洞。并且,教育内容主要偏重于理论的传输,主要是对理论基础进行讲解,对学生的创意思维的引导以及个性创造的点评与指导较少。当前的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空洞导致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长时间固定的技术模式以及思维模式令学生的个性创造力以及创意思维逐渐被消磨掉,容易形成一定固定思维,不易于学生的创新发展。(三)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单一,不利于创意思维的培养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社会各领域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对设计人才的质量要求更高,这为艺术设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从全方面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艺术设计教学在我国高校中起步较晚,相较于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我国的教学相对落后。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填鸭式”教学模式最为突出,缺乏艺术设计本身具有的创造性和启发性。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地位,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不断进行理论与技术的传输,缺乏相应的交流与沟通,忽视了学生的创意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念,创作实践的机会也很少,导致学生的创意思维水平较低,创作的能力不足。(四)艺术设计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根据我国的基本教育国情,当前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实施的评估机制以及各高校的用人机制规定之下,在高校专业教师的聘用中主要以应聘者的学历为主,对应聘教师的实际专业素养以及道德素养等多种方面没有进行实际的考核,高校或教育部门对任用教师的审核也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标准。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单纯以教学标准进行教学,自身感受到压力很大,没有精力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创造力,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力有待提高,无法满足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四、促进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开发与培养的措施

(一)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与创意思维的培养水平,首先应该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创新思维进行提高。各高校的艺术设计教科研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沟通,促进教师间的团结与协作,通过分享自身的教学经验或提出相关的教学难点,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高校应该加大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培训,通过组织讲座或交流活动,请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以及对当前最新的设计观念与设计趋势进行分析,促进教师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另外,高校应该改善教师评估制度,鼓励教师进行设计专业的深入研究,投入艺术品的创作,及时了解设计领域的动态,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创作能力。(二)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创意思维的意识高校进行艺术设计教学时需要对社会导向进行分析,明确培养创新型的艺术设计人才,重视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与培养。高校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注重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共同进步。(三)注重学生个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在学生自身的创意思维基础之上充分进行发掘,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潜力。在创意思维开发与培养中,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重点,帮助学生形成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且可以提高对生活中的多种信息有效综合的能力,为自身的设计创作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进而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可以将生活元素加入艺术作品中,提升作品的魅力。在进行思维开发与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设计观念与成果,对学生进行鼓励式引导,基于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激情,促进创意思维的开发。(四)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潜能艺术设计学科的实践性很强,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对艺术设计学习的兴趣,容易使学生的设计趋于固定、相似的风格,不具有创造力和新意。因此,当前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丰富教学模式,加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机会以及想象、创作空间。在实践训练课程中,让学生加强无固定主题设计训练,解放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观念或想法进行艺术设计,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意思维,完成创作。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交流与指导,提升学生的创作设计水平。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尽量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实践与社会的联系。例如在进行设计教学之前,可以将该领域中最新的设计成果进行范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设计前沿的理论与形式,引导学生不断拓宽视野,了解更多的专业领域的内容,为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与培养提供基础。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篇10

【关键词】奥林匹克竞赛;数学;创造性思维

一、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教育价值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发展和普及,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它自身存在着很大的教育价值。数学竞赛的积极作用不仅在于其内容具有培养性、趣味性,方式具有激励性、选拔性、交流性等特点,而且在于它契合了少年儿童要强好胜、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参与欲强烈的心理特点。因此,数学竞赛存在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竞争进取意识,激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质,培养学生开拓探索型的智力和能力,也能造就学生追求科学发现的百折不饶的心理品质,利于早期发现、培养数学人才,使有才能的学生有机会在高水准的竞赛中进取提高,脱颖而出;能够促进数学课程和教材改革,奥林匹克数学是基础性的综合数学,许多竞赛题目与数学课本中的例题、习题有一定的联系,有的甚至是课本例题、习题的直接延伸、发展和变化。奥林匹克数学也是发展性的数学,它的内容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它要求解题者具有相当的数学基本素质和心智技巧。奥林匹克数学是富于挑战性的活数学,它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发展性、挑战性,现代数学某些分支的发展,往往很快影响到奥林匹克数学的发展。奥林匹克数学鼓励人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毅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化,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的命题制遵循科学性、新颖性、选拔性、能力性、界定性等原则。因而,数学奥林匹克的题目风格迥异,各据特色;涉及知识领域宽阔,思维方法新颖。数学竞赛的作用和影响是深远的,以其魅力发现和培养新一代学者和科技人才,以其构思的优美和精巧吸引着广大数学爱好者,以其含量丰富的知识、技巧、方法、思想,给人们留下广阔天地,以其蓬勃开展和健康发展形成并逐步完善奥林匹克数学及其体系。

二、创造性思维在数学及数学竞赛中的作用

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学科,而创造力又是数学思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部数学发展史便是一部生动活泼的创造史,整个数学大厦就是一幢充满创造活力的大殿堂。事实表明,一切数学知识的诞生、数学理论的应用都是创造型智慧的结晶。在这种活动过程中萌发着创造的思想,产生着创造的方法,孕育着创造的意识,培养着创造的能力。奥林匹克数学是创造性的问题数学,它通过一道道千姿百态的问题和机智巧妙的解法,横跨传统数学和现代数学的各个领域;奥林匹克数学试题的构思别致、独创;结论精美、漂亮;方法新颖奇巧。这些特点都要求解题者不仅具有相当的数学基本素质和训练技巧,还需要有较强的数学直觉和较高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创造性在数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于数学竞赛更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成分。创造力不仅仅是智力活动,更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和情感,包括探索的兴趣、创造的激情,善于把握的敏感性、积极解决问题的心理取向,改变自己做事的方式以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创造力以创造性思维为主,而创造性思维又主要指发散性思维。创造力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严密的逻辑规则是数学创新的基础,创造不是空中楼阁,需要以一定的逻辑体系为基础。逻辑是探寻新结果的方法,由已知进到未知的方法;逻辑是开发智力的钥匙、科技创新的工具。数学推崇的是运筹有方、计算有法、分析有规、假设有度、构造有序、进退有制等理性思维。无疑地,掌握数学的基本逻辑规则,将会帮助我们在纷纭复杂的混沌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去找出事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大大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数学创新的品质,也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品质。一部数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始终不渝地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数学知识的叙述,就能表明数学家们在这些知识的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斗争、曲折,以及建立在一个可观的结构之前,数学家们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的创新历程。

三、数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对人类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今所有经济大国和科技大国,无一例外地都是数学强国。中国是个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高全民族数学文化素养是重大战略任务。而数学竞赛的开展,肩负着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要使中国成为数学强国,培养数学优秀人才的任务更加重大。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学科,而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技能,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这种训练的过程可能是艰苦的,当你真正掌握了这些技巧并能够运用自如、立竿见影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趣味无穷了。近年来,有不少数学教育者致力于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他们的实证研究表明:(1)创造力可以通过培养得到开发;(2)元认知、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3)创造力的开发可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4)开发智力并不等于开发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学教学来培养,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他们验证的一些具体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结合实际,引入课题,帮助学生创设问题空间;努力向学生展现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2)充分展示数学思维的过程,重视概念产生、命题形成以及思路获得的思维过程的教学,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开展数学思维活动的规律、方法及技巧。(3)加强逆向思维的培养,掌握对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逆向使用;学习逆向推理和反向性证明。(4)通过各种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5)加强元认知的训练.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积极有效地监控,教给学生制定计划、选择策略、及时评价反馈的解题策略。(6)课堂练习后开展小组讨论,适当开展数学活课,举办专题讲座,介绍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文选.奥林匹克数学研究与数学奥林匹克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3)

[2]许清华.数学奥林匹克与数学教育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6,19(2):90-9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