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体育体能练习十篇小学体育体能练习十篇

小学体育体能练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9:37

小学体育体能练习篇1

关键词:课堂体育训练;小学体育;有效性

1我国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的现状

据目前中国多数学校的研究发现,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进行了充足的备课并且学生们也进行积极地配合了,但是学习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教师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却事倍功半。那么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成为老师们和教育专家们迫切想知道的答案了。从其主要原因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体育训练不及时,内容过度重复。在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中,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一些教师并没有计划着完成,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教过的内容上,担心学生记不住于是在课堂上一遍遍地重复,并且讲课速度过于慢,这就引起了学生们的厌学和不耐烦,并且体育训练内容不能按时完成的后果。第二、过度重视体育好的学生,致使部分成为小学体育体育训练课堂的旁观者。教师们在日常的体育训练过程中,为了达到调动学生们积极性的目的常常以发问或者做活动等其他形式来实现这一目的。然而,对于老师们的发问或者一些课堂活动,一些同学由于对于老师的指令不十分清楚或者小学体育学习程度较差没有办法十分积极地参与其中,这样以来学习好的学生就成为活动中的主角,学习好的同学积极性越来越高从而也越来越愿意参与其中,而学习差的同学或者是没有明白老师体育训练指令的同学则越来越处于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的边缘位置。这种结果就是,好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而学习差的学生相对越来越差。对于课堂中表现积极地学生和不积极地学生,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老师们也往往没有给予公平的待遇和机会。这样就打击了差生的积极性和信心,使得他们越来越不自信,对小学体育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第三、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活动注重“质”而忽视“量”。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对国民小学体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体育在从部分人群走向大众化,那么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小学体育这一属于日常交际表达的范畴对于学生们就业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参与能力、体育训练和协作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后就业不仅小学体育训练可以流畅灵活使用,而且处事能力整体形象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许多教师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够在小学体育体育训练上不至于表达不出来,因此在平时的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中十分在乎课堂的活动数量,想通过模拟交流环境来提高学生们的体育训练。我们不能否认,一定量的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以及记住一些学过的词句有帮助作用,但是教师们却忽略了小学体育课堂活动的质量,这才是许多教师努力准备体育训练但是学习能力提不上去的主要原因。

2提高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第一、教师们在小学体育课堂的体育训练活动中提出的课堂问题要有质量。教师们在提问题时,应该考虑所提出的小学体育问题大部分学生是不是能够回答出来能够自己解决。如果所提问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自己解决,那么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做无谓的功夫来浪费课堂上宝贵的四十分钟了。如果所提问的问题大部分同学不能够自己解决,而且这个问题能够使得学生们学习到很多课堂中或者以后对生活有益的知识,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应该提问的问题。另外,对于提出的问题应该运用简练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防止指令不清的现象发生也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第二、教师们应该把握分寸地讲课训练。讲课时小学体育体育训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们的讲课应该在体育训练大纲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体育训练的一些技能使得体育训练恰到好处而不失分寸。在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中,如若教师严格按照体育训练计划,面面俱到地进行体育训练,这样的教师往往注重体育训练任务而忽视了学生们的感受,以至于学生无心听课。在体育训练的某个环节,恰当的讲解分析单元的某些词句段,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是极为重要的。恰当的讲,才能促进学生对该单元的理解,提高其鉴赏水平。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思维锻炼。从体育训练论的角度看,恰当的讲,还要注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根据维果茨基的学习潜力理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他们的年龄与心理力量所许可,即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强调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在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展示才华。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恰当的讲的引导下,渐入学习的佳境。第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除了更新体育训练观念,体育训练方法和手段也要更新,要根据体育训练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新颖的体育训练方法和手段来实施体育训练。当今世界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网络资源应有尽有。教师可上网获取为体育训练所用的资源。把所需材料下载、打印出来散发给学生,供学生阅读。也可以将好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浏览,也会有意外的收获。培养学习小学体育的兴趣,是课堂体育训练的有效延伸,并能产生课堂体育训练所不能有的效果。在小学体育体育训练中,由于它是从听、说、读、写、练多方面同时刺激学习者大脑神经,能唤起学习者大脑皮层多个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多通道输入体育训练信息。而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和学习资源所具有的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增加学习者对体育训练信息的注意和理解,延长知识信息在神经中枢中的保留时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力。第四、完善自我,培养竞争意识。

小学体育体能练习篇2

关键词:体育;兴趣;体质;规律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要竞争。学生之间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分组练习能够增加独生子女之间的接触,使得优、差生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改变独生子女不合群和胆小的不良性格。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少年儿童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少年儿童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少年儿童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

3.耐力素质。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少年儿童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

身体素质虽然是通过人体各种基本活动和动作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能力,但也是人体内在综合机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体素质的状况是衡量小学生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少年儿童来说,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一的练习会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小学体育体能练习篇3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体育往往不被学校领导和老师所重视,很多学校的体育课都流于形式,不能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这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而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的身体状况也成为老师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重视体育课程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将素质拓展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

一、考虑学生身体条件,适度开展拓展训练

体育素质拓展训练源于西方,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方式,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一般对拓展训练的接触较少,加之拓展训练的形式比较新颖,很多项目也都比较具有刺激性,所以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对某一项任务有兴趣后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对于某些项目来说,素质拓展训练需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这样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但是在开展体育拓展训练时,要注意考虑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条件和身体承受能力,因为拓展训练一般具有强度大、刺激性强的特点,并且有些项目的危险性也比较高。而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期,有些拓展训练项目不适合做,有些拓展项目需要在一定的强度控制下做,体育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的时候要注意综合考虑小学生的身体条件,根据小学生的身体条件为其设计适当的拓展训练,避免小学生因为训练强度过大造成身体损伤,否则就违背了体育拓展训练的初衷。

二、强化安全意识教育,保障安全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高强度的训练方式,应该将安全性摆在首要位置。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证学生安全。要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拓展训练的安全措施,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尽可能地降低危险,并且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尽可能地降低危险对学生的伤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开展拓展训练之前应该向学生介绍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并且定期开展拓展训练安全知识讲解,不断提高讲解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保证学生能够记住安全防范知识,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测试活动,如开展拓展训练安全知识比赛,由教师提问,学生举手抢答,对回答问题最多并且错误率最少的学生予以奖励。在比赛的刺激下,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去记忆安全防范小知识,并且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另外,教师还可以举行模拟演练,如对于投掷类的项目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制作一个纸球作为模拟训练的工具,在学生练习纸球的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训练和动作纠正,普及安全知识,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三、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培育专业师资力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如果教师的教育方法适当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好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则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不利于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从目前教学实践来看,很多小学体育教师依然秉持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愿改变,不求创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教师固守传统教育观念、不愿创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实践证明,素质拓展训练是体育学习的一种重要而且有效的训练方式,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对学生也是一个良好的启发,启发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要注意根据实际选择正确的方法,并且要注意与时俱进,敢于尝试新观念、新想法,不断进步。基于以上要求,具备完备的素质拓展训练的专业师资力量是很有必要的,因此,社会和学校都应该重视对专业素质拓展训练教师的培训,以保障学生能够受到专业的拓展训练教育。

四、重视体育训练方式,保障场地器材安全

素质拓展训练为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户,通过参加素质拓展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采用素质拓展训练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进行体育锻炼。但同时,学校必须注重保障场地、器材的充足与安全。体育素质拓展训练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些特殊场地和器材,如“激流勇进”“穿出电网”等,这些项目可能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学生进行项目之前,教师一定要仔细检查项目所需要用到的场地和器材,确保其安全性。如果由于某种情况导致设备无法到达要求的训练强度,那么教师应该考虑变换训练方式,以防学生在进行项目的过程中由于设备问题遭受危险,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保障学生的安全是小学体育教师最重要的职责,不能为了扩大学习成果就置学生的安全于不顾,这就违背了作为教师的原则。

五、科学定位学生主体,设计训练课程体系

小学体育体能练习篇4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引言:

小学生具有年纪小、好奇心强及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这些特点从本质上决定了我国小学生对枯燥、单一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很容易失去兴趣,导致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达不到教学目标,将体育游戏应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改善此现象。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合理运用的原则

1.要简单,不要复杂。在制定体育游戏规则时要简单化不要复杂化,教师设计与制定的游戏规则要让我们的学生听得懂并且操作上具有可行性,否则游戏将无法顺利地进行。

2.要安全,不要隐患。在组织体育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性问题,不要存在隐患。笔者认为在游戏开始前可集中排查以下项目:学生身体状况、场地和器材安全检查及应急预案。

3.要计划,不要随意。组织体育游戏要课前有计划,不可突然间想到了就开始组织。因为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方面的规定等对课前有汁划(备课)与没有计划出现的事故追究的责任截然不同。

4.要巡视,不要放羊。教师在体育游戏过程中要不停地巡视学生,不可有了规则就任其自然放羊了。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会异常的兴奋,安全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就会下降,此时往往是事故多发时段。而教师如没走动巡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

1.体育游戏的教育性。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游戏的竞赛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调动他们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去为集体荣誉而战。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是非、胜负、对错等道理,塑造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

2.体育游戏的目的性。体育游戏一般采用集体活动方式,以完成共同目标。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为小学生设计了一种既合作又竞争但彼此理解的教育氛围,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道德、学习与训练,进而逐步实现全面发展、教育、教养的目的。

3.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改编那些比较单调、枯燥重复的内容,又要依据小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与好胜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测验,比赛、游戏等趣味十足的竞技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4.体育游戏的实效性。游戏内容的安排应当依据游戏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参加人数、场地、器材、时间等来选择训练效果较好的游戏。此外,游戏要简便、富有吸引力,以达到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效。

5.体育游戏的保健性与安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游戏的强度与时间,避免让学生过度疲劳而影响身体健康。其次,教师需注意游戏的场地与器材的牢固程度,确保游戏的安全性。总之,体育游戏的有效运用是推动小学体育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均收效明显,因而对体育游戏应该在小学教育中合理运用加以重视。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关键点

1.生动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时,结合教学内容,对场地、学生队形、组织手段等灵活安排,体现多变性和新鲜感,为学生设置新颖别致、充满激情和战斗力的教学氛围。做热身运动时,教师可以教学生多种活泼的自由运动姿势与形式,可以小组练习与自由练习相结合。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自己编排舞蹈或动作,师生互相学习与模仿,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学生不容易完成的体育动作,在练习这些动作之前,可以借助“游戏”对学生进行辅助引导。比如,体育教师在教授某些动作前,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进行相似游戏的设计,这些游戏可以是练习方法,也可以是练习形式,这样就为学生熟练掌握新动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对学生起到了引导作用。

2.提高学生兴奋度并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在传授学生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在耐心地讲解、示范和纠错中,为学生传授规范的训练动作,让学生在自主练习以及师生、生生的热烈交流中,轻松掌握体育动作要领。同时,教师应该安排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例如,在前滚翻训练中,教师精讲示范后,可以安排学生自练、互练、小组竞赛练习等。教师在此过程中,精当点拨,同时,对不同梯度的学生进行分层设计任务,实现整体的提高。小学生要想熟练掌握某个体育动作,就必须针对此动作进行不断的反复练习,而学生在进行重复动作时,很容易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对体育动作的练习密度、强度有直接的影响,因而会导致整堂课达不到所预期的效果。针对此种情况,体育教师可以将游戏适宜地穿插在其中,学生就会将这些复杂并重复的动作当作一种游戏来继续练习,他们不仅不会感觉枯燥无味,反而能提高他们的兴奋度,并辅助他们尽快地熟练掌握运动技巧。

3.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教育合理地融入体育游戏的过程当中,使学生的思维、情感都能得到更好的拓展,并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和高尚品德落到实处。小学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幼小心灵,在体育教师的带领、鼓动下,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体育老师创设的体育游戏不仅要有严格的道德规范,还要有严格的道德准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认真地参与到游戏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学生将个人情绪或个性带到游戏中来,以免给其他同学带来负面的影响。另外,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意志、自制力以及组织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能够针对学生的自觉、独立和方向性进行有效的强化,并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认识,改造世界。

4.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游戏教学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要开展有效的课堂游戏。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学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体育锻炼游戏,满足小学生好奇、好胜、求异心理。例如,可以在投掷训练过程中,设计成“敌我双方”的攻击游戏。将学生划分为几组,分为“敌我双方”,将垒球作为“炮弹”,设置模拟的攻击目标,让学生对准“敌人”进行“射击”训练,体育教师在旁边进行要领的指导和点拨。学生在战斗情境中,兴致勃勃、斗志昂扬,争先恐后地进行练习,提高了投掷能力。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虽然发展得很快,但生理和心理的机能普遍很低,导致不能承受过大的负荷和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动作的练习,而体育游戏能弥补这些不足。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有效地利用各式各样的体育器材练习多种动作,帮助小学生尽快地学习和掌握跑步、跳跃、钻爬、攀爬和踢打等,以此来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体育游戏,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并加深他们对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进而锻炼他们的体魄,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体能练习篇5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水准,提升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也是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体育教学工作在落实“素质教育”,通过提高身体素质,体能水平,从而提高国民素质,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孩子们身体成长的基础阶段,能够通过正确的体育运动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们的体质,帮助孩子们身体及各部位机能有一个正常发展的过程。同时也能够从小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强身健体观。担任小学体育教学的老师应该多了解儿童心理以及生长生理特点,结合孩子们身体成长发育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有目的的培养教育,从而把科学教育的观念落实到教学实处。

 

一、要用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还习惯幼儿园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对他们还有一定的惯性影响,所以,在小学生体育教学方面,要注意引导孩子们的学习乐趣,多安排童趣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与其它教学课有所区别,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接触体育,学习体育。

 

1.小学体育教学课堂要尽可能的儿童化

 

孩子们很容易接受一些儿童式的教学内容,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让教学方式儿童化,变成孩子们乐于接受,愿意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改变,才能达到调动孩子们积极性的目的,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小学生的记忆方式一般是机械式的形象记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力求简单,直观,教学示范也要用形象直观的方式直接展示出来,以适应孩子们抽象思维能力不成熟的思维习惯。防止教学中出现比较严重的成人化。体育教师要尽可能地掌握儿童心理,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式意愿去组织教学,避免单纯的技术技巧的传授,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也看到一些体育老师会有一些大胆的尝试,把一些现代竞技中的先进技术加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这样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更加的科学化、直观化,尽量的少讲解,多模仿,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学习能力也是很强的,但,如果讲的了,可能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降低了很多。体育的教学目的都是增强学生体质,不要以单纯的技术掌握程度来判断课堂学习效果的好坏。

 

2.小学体育教学课堂要尽可能的兴趣化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对事物的兴趣,进一步广泛,求知欲也特别强烈,容易对身边发生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所以,小学体育教学应该以引导小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通过调动小学生的好奇性,满足他们对事物的探究心理。所以,在教学中注意要满足兴趣化的情绪,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处于好动期,喜欢新鲜事物,喜欢了解新鲜知识,不太喜欢反复枯燥的练习作业。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容易因为长时间练习某一个技术或者某一项动作而慢慢的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多示范,少讲解,多组织比赛,对抗,多活跃课堂气氛,让体育课堂活起来。

 

3.小学体育教学课堂要尽可能的游戏化

 

喜欢游戏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孩子爱玩爱闹是这个年龄层最突出的表现,体育教育中,完全可以安排适当的游戏内容,通过游戏引入教学,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利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学作用,在完成体育教育任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游戏具体竞争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这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体育课中安排游戏内容,可以很好地培养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兴奋点比较多,自我控制能力特别差,注意力不太容易集中,反复单一的练习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要灵活变换游戏形式,游戏内容,争取让游戏能够完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通过游戏教学,达到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几个方面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当中身体的各个机能的综合表现,这个表现力是衡量人体体质状况的重要指标。身体素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和速度。在吉林省教委公布的1995年到2005年对全省小学生体质调查的报告中,我省小学生在灵敏度、耐力方面有了轻微的下降,所以,抓好学校的体育教学,搞好体育教育,对于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是相当有现实意义的,小学体育教学应该重视小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小学生的进一步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1.力量方面的提高

 

力量是指肌肉在紧张或者收缩的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小学生在校阶段都要进行力量练习,但要注意方法,在儿童时期,因为肌肉纤维比较细,蛋白质含量也不够,脑中枢神经的整体协调能力还不是太强,肌肉群的活动不是太协调,总体上来说,表现出来的是力量较差的现象,在对小学生的力量练习中,尽量少的安排负荷练习,应该安排一些动作较快的练习,通过速度练习来提高神经系统对参与运动肌肉群的动员能力,主要是提高肌肉的协调,以及脑神经的协调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引发的关节损伤,或者是阻碍骨骼生成的练习。

 

2.速度方面的提高

 

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移动的能力。小学生时期,由于大脑皮层的灵活性高,提高过程快,所以,反应也比较快,所以,在小学生阶段,培养速度是最好的阶段,所以,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应该多安排一些频率高,提高反应能力的训练内容。

 

3.耐力方面的提高

 

耐力是衡量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一种能力,就是肌肉抗疲劳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耐力一般是比较弱的,所以,要求我们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要多加强耐力方面的训练,适当的安排一些耐力练习,耐力练习一定要循序渐进,运动时间与运动距离要一步一步的加大,有间歇地逐步加长耐力时间练习,以期望提高小学生耐力素质。

 

4.灵敏度方面的提高

 

灵敏度方面的素质是指人体迅速的转换动作,以及改变体位,变换方向的综合能力,人体的空间定位能力以及对时间感觉能力直接影响人体的灵敏度,另外速度能力和力量能力也是灵敏度发展方面很有关的两方面因素。在体育课堂中可以通过安排一些游戏等环节,来提高小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5.柔韧度方面的提高

 

柔韧度是指关节活动的范围或者幅度。儿童的关节柔韧度是大于成人的,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加强柔韧度方面的练习,年龄越小,越容易发展柔韧度,所以,柔韧度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同时要注意骨肉力量方面的配合,通过肌肉力量的提高,通过柔韧度的训练来提高小学生的柔韧素质。

 

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是身体各个机能的综合体现,所以,身体素质是衡量小学生体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均衡培养,多方面练习,进而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体育体能练习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身心特点体能发展

根据调查,目前在读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独生子女在性格等诸方面存在缺陷,给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一学会合作,在分组练习中完善品质

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

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练习,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要竞争。学生之间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分组练习能够增加独生子女之间的接触,使得优、差生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改变独生子女不合群和胆小的性格,有利于完善他们的品质素养。

二优化设计,在游戏中激发兴趣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依据特点,全面提高体育素养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不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身高的发育领先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应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小学体育体能练习篇7

1.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要竞争。学生之间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分组练习能够增加独生子女之间的接触,使得优、差生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改变独生子女不合群和胆小的不良性格。

2.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2.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3.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3.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宜采用。

3.3耐力素质

小学体育体能练习篇8

一、要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我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先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部,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增光、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

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二、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活动

在小学体育课中,游戏逐渐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课程中,体育游戏的位置就更为突出了。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游戏的设计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

1、盘旋法。

在场地上曲曲直直地花样移动,如:“8”字形跑、蛇形跑、螺旋跑、快慢相间跑等,还可以走跑交替、变换动作方向与节奏。这样场地虽有限,跑距却可以延伸,称之为“盘旋法”,对培养学生的反应和灵活性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2、循环练习法。

在有效的范围内分组练习,如:第一组跳绳、第二组举重物、第三组立卧撑、第四组蛙跳。分散练习,依次轮换,只要组织严密,所有空间都能充分得到利用。

3、模拟法。

不用器材而只用手势动作,如:双手胸前传球,原地侧向掷垒球,滑冰的蹬冰技术练习和弯道压步技术练习,篮球的重点技术三步上篮练习等。

4、竞赛法。

利用多种竞赛活动形式加大运动量,如:迎面接力由单人跑改成手持实心球一至两个,提高难度,高年级可进行背人负重的接力,在跑之前做五到十次深蹲或立卧撑,利用增加密度来加大运动量,如:传球时由两人迎面传球改为三角、四角或用两球进行,提高传球数量和质量。跳绳每人跳跃个数由少逐渐增多,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海绵垫练习前滚翻,再过渡到前滚翻接力,通过增加练习次数达到合适的负荷量和良好的练习效果。

类似这样的游戏活动在我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种形式,我认为,从竞技走向游戏,这已成为小学体育教育的趋势。

三、“小集团”教学法的合理应用

“小集团”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因此,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应用了“小集团”教学,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担当小老师的学生,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导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胆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精神放松了,思想顾虑在融洽的气氛中消失了。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要开放。

小学体育体能练习篇9

小学体育教学快乐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快乐的元素,会使体育课堂成为一个学习的乐园,课堂气氛活跃,能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体育,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快乐体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开始盛行。快乐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更能体现“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笔者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多年,发现有很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或者在体育课上表现不积极,参与热情低,而对他们实行快乐体育则改变了他们学习体育的现状,使他们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体育学习,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了快乐与喜悦,体育课堂是和谐的,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

一、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1.利用新颖的方法导入新课

体育课是一种身体参与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课,所以,体育上课时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氛围学习,他们会更乐于参与,这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快乐教学的最好的方法,学生愿意授受老师的教学。比如,在课的一开始老师都喜欢进行队列练习,在队列练习时往往会很枯燥,学习时学生感觉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但是,如果老师改变一下教学模式,把学生看成是小小人民,让小干部整队、向教师汇报人数、指挥等,也可以轮流执行小干部,并评出优秀干部与优秀小,这样的导入,让学生找到了自信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而且也有一种从内心发出,不仅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而且起到辅助教学的功效,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2.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练习

体育练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老师也可以参与,老师的参与让学生找到了老师亲切的一面,能拉近距离,而且还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这正所谓是言教不如身教的道理。教师的行动会给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在体育活动中,我们体育老师要融入到学生中去,老师也成为孩子们中的一员,成为学生的好伙伴。比如:在练习中,老师边与孩子们比赛边可以告诉孩子这样做会更标准,游戏时,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做法,观察取胜的秘诀,学生等一次练习时就会以老师为标准进行模仿,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小学低年级的《老鹰捉小鸡》游戏练习时,老师参与进来,充当老鹰的角色,老师可以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来模仿老鹰的动作,而且带有幽默的面部表情,这种表情与动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练习中得到快乐的体验,增强练习的欲望。

3.合理分组方便学生之间的友谊

学生在练习时,通常都会进行分组,分组的方法有很多,既可以由老师来分组,这通常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可以由学生进行自由搭配的方法进行分组。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平时比较孤独,渴望与小伙伴们一起活动,在体育课上,他们也喜欢与同伴一起做游戏。这样,老师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就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自己选择合作伙伴,把兴趣爱好相同的伙伴聚集在一起,他们在体育学习时就会感觉更开心,更快乐。另外,具有相同能力的学习在一起练习活动可以相互模仿与学习,而体育能力有差别的学生一起练习则可以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通过分组练习,达到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比如,在做游戏“50米接力跑迎面接力”时,我这样设计教学:我选择了以下体育器材,有十五个彩色小皮球,有十五个白色小垒球,还有四个桶与一面令旗。在还没有上课时,好奇的学生已经过来围观了,老师想拿来摸一摸,并想问一下这节课用这些器材做什么好玩的游戏。上课时,同学们表现得很守纪律,我趁热打铁,先是让学生认真听一下做游戏的规则,然后鼓动他们积极参与,取得胜利,为了给他们信心,我把学生根据需要分成四组,分别起了具有煽情动性的错别字,比如“胜利队”“必胜队”。划定起跑线,在前面30米处放一个水桶,里面放15个小球。每个人只能从中取一个小球,取回放到自己的小空桶内。哪一队先完成任务,就会取得那么小旗。学生们为了取得这个小旗子,用尽全力拼搏,比赛的出力,其他同学做拉拉队,为本队加油助威。学生比赛的认真劲可见一斑,他们以极高的热情对待比赛。比赛结束后,他们的讨论仍然没有结束,我趁机让他们说一说比赛时的感受,他们每个人都表达了在比赛中的快乐,老师进行总结,学生的收获很大。

二、在评价中享受体育活动的快乐

1.体育老师的评价以鼓励为主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信心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评价要贯穿整个课堂,在练习时即时评价要跟上,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在课的结束时,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总评,找出缺点与优点,让下节课再好上加好。

2.学生互相评价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之间有很多的交流,他们的学习经验相似,交流更多的心理感受,起到教好的效果。比如:在“仰卧起坐”的练习时,同学们可以随时指出练习者的不足,练习后再让他们交流,提高自己的练习规格。学生之间的这种评价更具有及时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之间的互评既可以让他们提高学习热情,他们的积极思考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3.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评就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认识,也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过程,通过自己的反思与评价,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提出对策,找出自己的学习方向与改进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要我学”与“我要学”的转变,促进自身进行主动学习,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快乐体育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快乐地进行体育练习与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自己自我练习,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真正感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嫦敏.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

[2]章武.小学体育“教”与“玩”的结合[J].科学大众,2008,(12).

[3]李玲.浅议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J].科技资讯,2009,(05).

[4]刘敬群.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3).

小学体育体能练习篇10

【关键词】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

当代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对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任务不仅仅是使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更远大的目标是培养造就体魄健壮的未来建设人才。为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走入社会后,能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从而保持旺盛精力工作、学习和生活。

1培养学生自我“学”“练”能力的教学模式

自我“学”、“练”教学模式:(1)自学自练、教师助学——根据每次课教学内容教师采用启发式讲解与示范,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中,利用挂图或由学生提示每一动作名称教师演示动作方法进行看、想、练结合的自学自练,教师助学。(2)提出问题、合作讨论——针对自学自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互帮互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3)互帮互评、改进提高——小组之间的互相观摩,互相评议,互相纠错,互相学习,并请动作较好的学生当“教师”进行“学练”过程的讲评,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4)归纳总结、巩固成绩——教师归纳总结,对学生课上的积极学习态度、意志品质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巩固教学成果。

以上培养学生自我“学”、“练”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为中心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讲解与示范不仅是技术传授,而且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学”“练”能力的教学方法

2.1提问研讨法

例如,在太极拳教学中,学生学习“弓步”这一基本动作时,多数学生总是出现前后脚在一条直线上的错误,教师反复提醒,但效果仍然不大。教师采用设题研讨法,在分组练习时,让学生讨论“两脚前后弓步站立在一条线上,与两脚前后站立时保持左右横向间距20公分,两种动作有什么不同。”学生在练习中认真体会动作,相互讨论,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并能自觉改正错误动作。

2.2“师生换位”教学法

每个学生都各有特长,但是由于我们过去主体性教学意识淡薄,没有主动的发现学生。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要从教学活动的“演员”变为“导演”,变主讲为主导。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活动。例如,在太极拳课上请我校太极拳协会的学生当“老师”,协助教师帮助动作较差的学生改正动作或在队列前示范,教师可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每一个学生完成动作情况。请学生上“讲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3分解与完整教学结合法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对那些体能较差,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除了要多给予鼓励、表扬,帮助她们建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还要注重教学中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太极拳的动作复杂,教学中的方法有;采用分解与完整教学相结合的教法,这样可将复杂动作简单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课内、外结合法

运用“留作业”的方法,使课内、外练习结合起来,对于巩固提高课上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觉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将学生按学院、专业或班级分成合作小组,要求小组长负责集体练习。此外,我们还采用了课外让学生编操,课上教操、领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在每次课确定三名学生为下一次课的领操员,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共同讨论创编六节徒手操,要求作到动作熟练,准确并回运用口令,在每次课准备活动练习时,担任编操的学生每人负责一组进行教操,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对学生编操、教操、领操过程的表现给予评价,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让学生编几节徒手操的一个小的教学环节,培养了每个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组织能力、表现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从点滴做起、小事开始的教法手段,日积月累,将会出现“聚沙成塔”的效果。

2.5变换条件练习法

过去上体育课,把学生管理的规规矩矩的,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课堂气氛沉闷,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对此,我们有意识在课的结束部分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如利用我校林场内“空地”听音乐练习太极拳,在树林里练习跳绳、耐力跑。采用有节奏的音乐,跳“兔子舞”“双人4步舞”“集体十六步”“双人十六步”,太极拳项目属于动、静结合的练习,为了避免练习中内容单调而使学生感到枯燥,将动作和音乐融合在一起,以动作来表达感情,唤醒潜在的喜悦,体育教学中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富有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中。

3培养学生自我“学”“练”能力的练习形式

体育教学练习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非常重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1)自愿结伴法:学生可与自己信任的同学一起练习,以诚相待,更易交流,在轻松愉快而和谐的氛围中练习可减小心理压力。(2)优差互搭法:将基础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搭配在一起,使他们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和提高,也可以让水平较高学生带动水平较低的学生一起练习,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进行练习,那些体能较差的学生,在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增强信心,克服心理障碍。(3)同质分组法:即按学生的能力分小组,由于每组学生水平相同,练习内容、运动负荷要求相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基础上得到提高,体现出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4)升降级分组法:在练习中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影响,有的学生进步快,有的学生进步慢,教师可通过组与组之间相互观摩,相互评议方法,实施升降调整。

4小结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创设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选择合理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在和将来乃至终身体育需要的健身知识、健身技术和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得(下转第257页)(上接第172页)到全面发展。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越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就越高,两者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朱凤书,颜军.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5(3).

[2]黄仁贞.浅谈如何培养女生自我锻炼的能力[J].福建体育科技,2008(2).

[3]霍保国,王明.试论高校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