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好处十篇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好处十篇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0:00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好处篇1

1917年,发表了著名的《体育之研究》,强调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体育是一个国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然而,根据我国的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20年,青少年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在持续增长,而肺活量、速度、力量体能素质却在持续下降,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一倍,眼睛近视比例更不容乐观,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达到76%,大学生甚至高达83%。

《孟子》里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注老年人健康就是关注我们明天的生活”等。现代社会随着老年人逐渐增多,健康长寿越来越被社会关注。随年龄的增加,老年人60岁以后的寿命中有3/4时间生活在带有慢性疾病之中。肌肉、骨骼、关节、器官、组织机能衰减。[2]老年人离、退休后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体育锻炼,从而使之安度晚年、健康长寿。

这一些数据的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加强了青少年时期的身体锻炼,而老年人就是青少年的明天。目前,全国各地、学校都纷纷响应号召,各社区的老年健身俱乐部在青少年的带动下也积极的开展了阳光体育健身活动。本文就是对社区体育老年健身俱乐部在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进行了解、探讨、研究。争取把社区体育运动开展得同样火热。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与社区体育锻炼的交互作用。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走访法等多种方法对“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与社区体育锻炼的交互作用进行深入了解。

三、阳光体育运动在社区开展的现状

(一)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段现状

调查得知: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锻炼时间基本为早上及课间操、中午和下午的课外活动;社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基本归为早上、晚上二个时间段,极少数还利用上、下午的余闲时间进行锻炼。由调查看出:社区体育锻炼与青少年的阳光体育运动一样顺利开展。锻炼的时间段和人数参与量都得到了保证,其中最显著的是利用上、下空余时间进行锻炼。可见,社区体育锻炼在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的带领影响下积极发展壮大。

(二)社区体育锻炼方式现状情况概述

通过调查了解:青少年锻炼的主要形式有:跑步、健美操、武术、各种球类和舞蹈等。每次活动都积极主动参与,大多是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项目进行锻炼,除非是统一组织安排。社区组织安排的主要锻炼形式有: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太极剑、舞蹈等。其中组建散步和舞蹈的团队较多,并且参与的人也相对较多,组织者积极有干劲,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组织。每天锻炼人们都按时到位,积极主动,相互学习、健康交流。虽然各自的锻炼方式有些不一样,但都是积极的尽自己的运动能力锻炼。

(三)参加体育锻炼人员的时间统计

调查发现:随着青少年阳光体育的开展,社区体育人们锻炼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一直居高不下,在锻炼的时间上保持得非常好。社区体育受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在锻炼的时间上主动达到青少年的锻炼标准。每天锻炼一小时者达57.5%。几乎不锻炼的也为数不多,仅占9.2%,约高于青少年中不锻炼的人数比例。

(四)参加社区体育锻炼人员的年龄段统计

阳光体育与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相结合,终身体育是终极目标。从调查中看到:虽是社区体育健身场所(多是中老年的锻炼群体),但在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的影响下,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参与其中。因为有青少年的参与和辅助,中老年锻炼的积极性又得以提升。可见,锻炼是不分场合和年龄的,只要有这种意识,都能达成最后的目标,在那都可以得到健康。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锻炼意识,阳光体育的终极目标就能顺利实现。

(五)阳光体育运动对社区体育锻炼的影响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社区体育锻炼参与人数的百分比增长方面。社区体育受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参与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上升了一半有多。可见,社区体育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一部分,是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下蓬勃成长的,同时社区体育锻炼又是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延续,社区体育锻炼的积极开展又反过来促进了青少年阳光体育的顺利实施。青少年的运动带动中老年的活动,通过锻炼中老年健康体魄又让青少年看见了自己锻炼的终极目标。所以,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和社区体育锻炼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四、对社区阳光体育运动下的调查结论

(一)社区体育成为了一种体育锻炼意识,进一步落实终极目标

阳光体育的终极目标是终身体育。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而社区体育锻炼则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自觉、主动的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工作五十年,健康生活一辈子”的体育理念,进一步实现阳光体育的终极目标。

(二)社区体育与休闲体育、快乐体育是一脉相承的,关键在于培养人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不管是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还是社区体育锻炼,人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和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来达到锻炼身体、改善体质,促使身心全面发展的。阳光体育与快乐体育也是一脉相承的,人们只有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才会参与,才会把体育融入生活的一部分,养成长期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三)社区体育与青少年阳光体育相辅相成,社区体育为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推波助澜,把全民健身落到了实处

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锻炼效果来看,成绩是肯定的。影响是积极的。目前,在社区锻炼的的人们年龄从二十多到八、九十分别不等。由此说明:青少年阳光体育延续进了社区,社区体育为实现终身体育目标搭建了平台。人们用行动努力实现自己的健康目标,把健康落到实处,为全民健身做出努力。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好处篇2

关键词:初中生 体育锻炼意识 培养途径

一、培养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

1.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对青少年学生今后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有着重大意义。青少年学生能够形成自主的体育锻炼意识后,往往会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同时也会真正形成自己所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项目。另外,其自觉性也会用于自己的学习上,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思考。尤其从初中开始形成的自我意识,将会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2.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民族未来具有无比重大的作用。我国有句话,说的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将会制约其今后的成就。经常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能够保证身体健壮、富有活力。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我们应当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深刻的意识,从小开始锻炼,一点一滴积累下去,总有一天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3.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对青少年今后独立自主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国家当前的教育正逐步转向青少年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意识。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的体育锻炼意识,可使得青少年学生能在无监督的情况下进行身体锻炼,在处理问题时候独立地思考,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

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势在必行。

二、培养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途径和措施

在全民素质教育的时代,广大体育教师在自身岗位上无私奉献、辛勤耕耘,坚持不懈地寻找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可是仍然不尽人意。因为许多教师只注重课程计划,每节课都按照自己的计划来上,被动地传授知识,根本没有重视学生的课外锻炼和学生自身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一切都是按照课程计划,最后努力了却收效甚微。依笔者看来,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有以下几种方式:

1.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教育,明确学生的锻炼目的。体育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反复向学生告知体育锻炼意识的确立对其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并非只是一种教学计划,而是确实为学生着想,不要让学生产生反感和厌恶、消极对待等思想。作为体育工作者,要让青少年学生明白,体育强身才能强国,才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从而把课程所要求的体育练习转化为学生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让体育锻炼的目的深入学生的内心,最终形成一种潜在的意识,时时而为。

2.增进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模式手段的多样化和先进性。体育教学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它除了有理论课的教授,还有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因素的引导,因此,体育课程的设计需要多样化,需要更加专业、更加易于学生接受,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与其余学科相联系、游戏教学,让学生轻松地接受课程,慢慢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由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主动,逐渐形成体育锻炼意识。

3.学校大力开展群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兴趣。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到学生和家长的思想中,体育教育也形成了自己的目标课程。我们要将这些目标课程所设置的价值观与学生相一致,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学校要经常开展体育活动,并做好宣传与奖励,激发学生形成竞争意识,从根本上喜欢体育锻炼,促进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4.增加体育设施投入,改善体育教学环境。现在很多学校没有重视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学校体育设施非常落后,设备严重老化,学生在学校的锻炼手段也十分单调,这样的硬件环境怎么能带动学生的锻炼激情呢?因此,学校要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增加设备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改善体育教学环境,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锻炼意识。

5.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老师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桥梁,在体育锻炼中,老师要与学生建立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与能力,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信任老师的同时也看到体育锻炼的魅力与切实的作用,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最终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

结语: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在学生文化课进步的同时,也必须进行身体上的锻炼,达到身心和谐发展。体育锻炼也须作为一种终身教育,逐渐推广给青少年学生,培养其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大家踊跃参与体育建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开展多种方式,让广大青少年在潜意识中热爱体育锻炼,并将其作为一种坚持不懈的活动而努力,形成潜在的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好处篇3

【关键词】环境青少年体质健康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身体健康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成为了世界人民讨论的重要话题。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他们的体质水平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富强。近几十年以来,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继续呈下滑趋势,国家政府部门及教育部门专门下发关于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文件。如何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等方面的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不仅仅是学校或者家庭或者社会哪一个单方面的问题,而是需要多方面一起共同解决的问题。所以,环境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不同环境对青少年体质影响

2.1家庭h境对青少年体质的影响

国家是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的,而家庭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望子成龙,不让孩子干任何家务活,对于孩子们的要求,父母亲总是竭尽全力的去满足孩子,这样使许多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对于孩子想吃的东西,膨化食品,方便面等垃圾食品父母也尽量的满足,这使得肥胖症出现的概率越来越高,大多数孩子出现了偏食,就导致孩子的体质健康水平一直不断的下降,最终可能患上由于肥胖而导致的疾病。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高科技设备逐渐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青少年由于对这些高科技产品拥有浓厚的兴趣,会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这些科技设备上。打游戏、聊天、看电影便几乎占据孩子所有的休息时间,越来越少的青少年选择利用休息时间去锻炼身体。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孩子的周末都被绘画班、英语班、奥数班等占据了,孩子们的锻炼时间和休息时间少之又少。家长们没有清晰的认识到锻炼身体的意义,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由于父母对体育锻炼的忽略,孩子们也不再对体育锻炼重视,孩子的体质健康水平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知识认识十分匮乏,如:应该怎样练,练什么等问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在运动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其运动技能技巧,否则将很可能引起身体关节组织的损伤。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知识的缺乏也会导致体育锻炼效率低下。

在家庭环境中也由于缺乏体育锻炼场地或适合于青少年锻炼的运动设备太少,使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主动性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一个因素。

2.2学校环境对青少年体质的影响

如今国家的教育制度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家长都只注重孩子是否能够考取理想的成绩。从小学升入初中要参加统一的升学考试,从初中升入高中要参加统一的中考,从高中升入大学必须参加高考。而且一个学校的好坏都仅仅是片面的通过升学率来衡量。所以在应试教育的大框架下,大部分国内中小学都是把升学率放在首位,甚至会出现了主课直接将体育课占掉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在学校参加体育锻炼。在巨大的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家长更在乎的是孩子在学校是否认真的学习,有的甚至反对孩子在校园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逐渐被忽视,孩子们的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则成为了必然。虽然国家已经在中考和高考中都作出了相应的改革,将体育纳入了考试的科目,还是希望地方政府及学校能够真正的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校园内多开展体育活动,充分的提高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使青少年体质健康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从对青少年活动的场地设施调查来看,一些基本的活动练习的场地在学校都有,但是在场地的面积跟设施的齐全程度上有很大的区别,以及在学生家中或者是社区里能够为青少年提供体育锻炼场所和体育设施的地方太少。学生们仅仅能在学校利用体育课的几十分钟或者休息时间能都参加一下体育锻炼。有些学生由于学校课间休息时间短以及学校规定下课十分钟不允许锻炼等规定在学校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由于家里和校外的体育设施少,这就影响孩子在校外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动机。久而久之这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青少年生活的环境中由于场地设施的缺乏影响到孩子们的体育锻炼,最终会影响到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

在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教师队伍能力以及教学思想方面的参差不齐,部分体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偷懒耍滑,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传授体育运动的知识,学生没有从体育课中学到应有的知识,体育课完全成了放羊课、休闲课、自由活动课。学生对体育课也逐渐失去了兴趣,甚至对体育课出现了歪解的理解,觉得体育课没有太大的用处就是出去休闲。有些老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担心学生们的安全,害怕出现安全事故,对于一些必要但带有危险性的技能都避而不教,经常用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不能激起学生们的积极性,达不到体育课应达到的教学效果,所以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出现下降是必然趋势。

2.3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体质的影响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新兴的信息产品和电子产品映入人们的眼帘。曾经的书信逐渐被电子邮箱、短信等所替代。每当一有休息时间,孩子们不会第一想到去参加体育锻炼,而是沉溺与电子信息产品之中,这对孩子的体质健康没有任何好处。他们不经常运动,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脂肪堆积,出现肥胖现象,这都严重的影响到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的水平。

国家在体育活动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够,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政府应当加大对体育活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仅只建设关于老年人的活动中心,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建设符合每个年龄段的体育基础设施,使青少年在学校以外也能有活动锻炼的体育场所。

3结论c建议

(1)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对青少年的孩子们过分的宠爱与溺爱,使孩子们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对孩子的体质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2)在学校环境中,学校的部分基础的体育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一些学校的领导对学生的体育健康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只将升学率最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对国家关于青少年体育锻炼方面的文件执行不到位,甚至出现直接霸占体育课的现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十分匮乏,体育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原因。

(3)在社会环境中,各种高科技的产品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升学的压力,就业等社会压力让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减少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的修建不完善,这些因素都是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因素。

(4)在家中父母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带动孩子参加锻炼,激发他们的兴趣。学校应当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下发的一系列文件,严格禁止霸占体育课的行为,每天都应该保持一定时间给孩子们进行锻炼。充分的提升体育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增强体育教师的职业的责任感,经常安排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知识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以及教学水平。要不断的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一个好的锻炼环境。国家应该加大对青少年锻炼的体育基础设施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1]房英杰.社会生活变迁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28(3):48.

[2]吴键.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报告[J].中国教师,2011(10):9-13.

[3]岳保柱.构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4):453-457.

[4]李锦辉,徐向军.生态体育视角下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对策研究[J].博硕论坛,2012,34:1-2.

[5]龚建林.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特性[J].体育学刊,2011,18(4):40-13.

[6]杨桦.深化“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4.

[7]刘俊凯,赵超君.从发展的角度看体育与健康新课标[J].中国学校体育,2012,27(7):27-29.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好处篇4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旨在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然而高校大学生对自身的身体素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思想锻炼意识与锻炼的习惯,与国家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要求相差甚远。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的指导下,高校应把阳光体育融入校园文化中,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因素的分析

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有24.8%的学生基本不锻炼,有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74.6%的学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由于体育锻炼不够造成的,有28.9%的学生认为他们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1大学生自身层面

在大学阶段形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不按时吃早餐或不吃早餐;为减肥而节食;将课余时间投入网络游戏、聊天或娱乐上;喜欢“静”、“宅”,不喜欢“动”,怕苦怕累、不喜欢对抗性强或容易受伤的体育项目;忙于社团工作、学生会组织的活动或社会工作兼职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体育锻炼减少。

2.2家长层面

许多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成才观,轻视体育、轻视锻炼,父母也很少抽出时间陪同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2.3学校层面

2.3.1学校没有把阳光体育的政策、实施办法落实到位。

2.3.2中学阶段,学习被作为重中之重,体育被领导、老师和家长忽视,中学阶段的体育被严重的边缘化,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体育运动时间被轻易的占用,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

2.3.3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者,但是高校目前中间体育教师力量是随高校扩招而进入高校工作的,部门体育教师仍然秉承以前的教学内容、方法、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当今同学们的需求。

2.3.4学校对体育活动的开展把握不够,活动开展多形式化、强制化,而不是由学生自由选择,限制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3.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优化对策

3.1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前提,做到早睡早起,按时吃早饭,健康饮食;养成健康减肥的概念;丰富课余内容;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工作、生活内容等。

3.2遵循校园阳光体育的指导原则

3.2.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指导。

3.2.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和谐发展的原则,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个体自主自愿锻炼的习惯。

3.2.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增强青少年体质和身心健康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到安全第一,避免出现伤害事故。

3.2.4深化体育专项教学改革,改革学校体育赛事组织运行机制,有序推进校园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健全学生体质监测和公告制度。

4.将阳光体育落到实处

4.1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让学生走出宿舍、走进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学校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多投入经费,调动学生积极性,多给同学们留出体育锻炼的时间,在思想上得到重视与认可,使体育锻炼的思想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中。

4.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体育课的作用。

秉承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爱好,坚持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根据个体的差异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开发多样化教学内容和项目,以供不同需求的同学,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即能学到体育技能,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体育教学要重视新兴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会容易迎合当代大学生求新、好奇的需求,对大学生产生极大吸引力,更好的带动同学们走向阳光体育。

4.3学校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成立各种体育兴趣小组或者体育俱乐部,发挥学校各类学生组织(如校学生会、团委、俱乐部)的力量,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如定期开展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趣味运动会”、各类新生球类比赛及各类院系比赛等。

4.4健全“阳光体育运动”监督管理机制,做好监督工作。

例如定期开展体育工作的专项监督,把监督的结果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

5.借鉴国外实践经验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特曼教授指出:“2013年,美国在校大学生1500多万,有超过1200万人有体育特长,这些人每年的体育消费高达750亿美元”。总结美国校园体育事业如此发达的原因:

5.1家长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美国人认为:“没有比陪孩子一起运动更好的亲子方式了”,家庭成员都一起运动,家长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孩子在这种氛围下成长,很容易就耳濡目染。

5.2学校有校园体育事业发展的雄厚资金保障。

以明尼苏达大学为例,2012年明尼苏达大学通过赛事门票、电视转播、企业赞助、公益筹款等渠道为学校引来超过8000万美元的资金,学校就有资金用于校园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包括不惜花重金为学生打造最好的运动硬件软件配套设施。

5.3美国社区对青少年体育格外重视。

大多数社区一年四季为儿童及青少年提供不同的体育课程,同时还配有专门的组织。比如aYSo美国青少年足球组织、LittleLeague美国少年棒球联盟、这些都是以社区组成的机构。一到周末,社区到处都是体育活动的场景。

6.总结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好处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锻炼;毅力培养

青少年具有坚定的毅力能够让他们克服生活中和学业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其也更有助于让青少年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形成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和态度。青少年受到年纪的影响与身心的飞速发展中,这一时期的孩子们正处在青春的叛逆期,面对日益增长的学业压力,和即将来临的中考,以及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很容易产生叛逆的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因此,教师培养青少年的毅力,能够更好地让青少年度过这一段青春叛逆时期,而对于青少年毅力的培养则能在初中体育教师教学之中展现出来。针对以上这种情况下,学校积极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对于青少年的毅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提高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毅力培养的意义

1.1、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坚强的品质

目前来说,现在的青少年都是被家里“宠”大的,这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目前社会中的物质条件非常好,孩子们生活在丰衣足食的年代,所以,这一代的孩子多数都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教育和精神品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体育教育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品质意志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它既可以实现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又可以通过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等多种意志品质的提升和训练,实现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体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意志品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应该根据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加以利用。当前青少年成长和发展中,在意志品质和毅力发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在,很多青少年在学习上或者是生活上遇到困难之后,就很容易产生找别人帮忙或者是放弃的念头,这并不有利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也有一些青少年在自己的生活或者学习之中经常缺乏耐心,总是非常的不耐烦,这种情况如果长时间的发展下去,也会造成青少年性格上的缺陷,从而影响青少年未来的发展。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教师应在体育课堂上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强青少年的毅力,让青少年能够具有坚强的品质,从而让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全面发展。

1.2、有助于推进青少年体育的推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能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给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青少年在这样的氛围中,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我。因此,教师将培养青少年的毅力教学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能够更好地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让青少年更加了解体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的同时,有助于青少年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传统体育教育主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发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思想道德培养,以及学生毅力等精神品质的培养都比较忽视,所以说传统体育教育并没有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实质,对青少年意志品质和思想道德的塑造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没有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在青少年体育锻炼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重视青少年毅力培养,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可以有效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实现学生的精神品质和身体素质共同发展,转变青少年体育教育的观念,促进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改革与推进。

2、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毅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2.1、激发青少年对于体育训练的兴趣

要增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和毅力培养,首先要让青少年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要通过积极参与各类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运动这一方式来增强自己的体力和意志品质。如果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锻炼,更不可能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毅力。体育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还是比较受青少年喜欢的。但是我们也看到,并不是所有青少年对体育本身有兴趣,甚至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缘故是没有作业,他们对各种体育锻炼活动既无法有效掌握技能,又不能有效的坚持下去。从这一点来说,青少年的发展无论是意志提升,还是体育发展,都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品质。而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青少年的意志能力提升效果最为明显的加强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在体育训练中提升他们的意志品质是有效的教育措施。在我们相关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青少年之所以喜欢体育课是因为体育课能够有较多的自由活动时间,但是青少年对于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毅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措施陈自博(陇西县大河九年制学校甘肃定西748100)体育这门学科的喜欢并不包括各种体育训练项目。这也是因为初中阶段青少年需要进行体育训练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也比较考验青少年的毅力,像1500m、800m的长跑等等。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毅力,教师就需要让青少年在各种体育训练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乐趣。由于初中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能充分考虑每一个青少年。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采取各种鼓励的方式,培养青少年的毅力。比如,教师可以采取实物激励法、目标激励法等多种方法,促进青少年的毅力培养。

2.2、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加强青少年锻炼

学校体育教育中有大量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技能训练,逐渐掌握这些运动项目的训练技能,只有学生熟练掌握了训练技能,学生才能够带着兴趣有效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加强青少年毅力训练的有效措施,在体育课上学生只有对各种运动技能有基本的掌握,并且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或技能训练活动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才能够增强自身的体质,锻炼自己的意志。学生有了健康的体魄,便能够有更加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懈的努力。当前中学生身体素质较弱,在体育课教学中往往可以看到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运动技能或者运动技能太差,而不能参与一些有效的体育锻炼活动。有的学校体育课组织比较随意,体育课纯粹成为学生休息和放松的时刻,体育课上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不喜欢运动而选择围观或者坐在一起聊天等等。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在体育课上养成懒散的状态,也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其他科目学习。所以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适合学生的运动,能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运动项目,并教会学生相关的运动技能,让学生投入体育运动活动中,并从体育运动活动中得到有效锻炼,并使自己的意志品质和毅力得到提升与发展。

2.3、创新训练措施培养青少年的毅力

过于单一和枯燥的体育锻炼方式不能够有效激发青少年的积极性,也难以发挥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促进毅力发展的效果。教师在对青少年进行毅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时,根据教学内容和青少年的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例如,青少年还处于成长阶段,所以,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让青少年在游戏活动中进行体育上的训练;教师也可以将他们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青少年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教学,同组青少年合作,其他组青少年可以相互竞赛,用这样的方式都能培养青少年的毅力,并且也能让青少年对体育训练更加的感兴趣;教师在进行“广播体操”的教学时,青少年则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小组的划分,确保每一个小组是4-6个同学,让组内青少年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互相激励和比赛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的运动效果,而且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在互相的关注与激励下,他们可以激发出较强的内在动力,可以实现更加良好的身体锻炼和毅力训练。

2.4、为青少年树立毅力的榜样

对于初青少年来说,他们进入到校园之后,会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教师身上,也会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候,要能够以身作则,为青少年树立坚强毅力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被青少年看在眼里,因此教师的坚毅精神也能打动青少年,能够让青少年进行追随。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树立的榜样要能够引起青少年的重视,并且能够让青少年自觉自愿地弥补自己身上的不足;其次,教师在树立榜样的时候,不能选择和青少年相差较大的榜样目标,确保青少年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追得上榜样,不打击青少年的自信心;再次,榜样需要具有权威性,能够让青少年从内心中对榜样起敬仰之情。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教师可以给青少年找寻一些名人或者名人事迹,让青少年在这些名人事迹中明白自己可以靠坚强毅力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例如,青少年耳熟能详的爱迪生,他通过不断的坚持、不断的努力,终于在无数次的失败之后获得了成功,发明了电灯泡;也可以给青少年讲述著名的滑冰运动员叶乔波,尽管在自己的膝盖破碎的情况下,但是他没有放弃,没有屈服,依旧靠自己的毅力获得了成功,拿到了奖牌。体育教师可以经常给青少年讲述这样的名人事迹,让青少年能够明白人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成长的这一生中,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只有不断的和挫折与困难做斗争,具有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才能够最终成长。由于这一时期初中生受到年纪的影响,他们很容易被这些名人事迹所打动,因此,教师在不断地给青少年讲解名人事迹的过程中,也会让青少年的内动力更加充足,让青少年明确坚持毅力的意义;最后,一个班级里的青少年,他们的各项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有的青少年可能文化课成绩并不好,但是体育天赋却非常强,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找寻青少年身边的人,成为青少年的榜样。比如,在开展一些体育训练的项目中,有一些青少年因为自己的体质或者是对体育训练项目出现了逃避心理,不愿意进行训练,或者无法坚持进行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对班级里表现较为优异的青少年,提出表扬,从而号召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这种榜样就在青少年的身边,榜样的一举一动都能被青少年尽收眼底,其次,榜样和他们一样都是普通的青少年,既然榜样能够做到,那么青少年在心里就会认为自己也能做到,从而会认真地投入地投入到体育项目训练之中。

2.5、在体育锻炼实践中培养青少年的毅力

体育教师教学和文化课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区别,体育教师教学的内容相对于来说比较枯燥,并且内容上也较为单一,青少年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也会觉得比较辛苦。所以,很多青少年很难真正的坚持参加完一场体育训练,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体育训练的项目要能从易到难,理论知识要从浅到深,根据青少年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确保青少年能够有层次地进行学习,逐渐增加训练难度。更重要的,就是要提升青少年的毅力,要让青少年具有积极面对困难的基本态度和坚持到底、迎难而上的心理品质,当体育训练枯燥无味和存在困难时青少年的毅力训练便显得更加重要。当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想要培养青少年的毅力,需要认识到,这并不是一个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青少年不断的进行体育训练,能够坚持长期的进行才可能让青少年具有坚强的毅力。青少年对新鲜事物非常有兴趣,但同时他们却总是对新鲜事物的热情不够持久。因此如果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青少年自然不能很好地培养他们自身的毅力。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原本就是在磨练自身的意志,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锻炼方式来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和毅力。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长跑这项体育训练,这项体育训练原本就是培养青少年的耐力,教师也可以通过球类的运动,让青少年的拼搏精神得以提升,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带领青少年去登山,锻炼青少年的顽强性这些体育项目都能够很好地培养青少年的毅力。

2.6、树立青少年培养毅力的意识

青少年体育教学教师培养青少年坚强毅力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是要让青少年树立培养毅力的意识,教师需要向青少年讲清楚什么为毅力,为什么人需要有毅力。一个人有了毅力提升的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就能够更加主动的接受各类毅力训练活动,在锻炼过程中更加积极的进行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自身的心理耐受力,久而久之,成为一种自身的基本素质和心理品质,通过青少年毅力培养意识的教育能够让青少年从内心中重视毅力的培养,在平时的锻炼中,青少年也会从自身素质和毅力品质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锻炼的计划,从而更加主动地完成体育训练项目,并且也能对自身进行一定的约束,使青少年的毅力提升有更加良好的效果。同时,只要青少年自己有了主动提升毅力的意识,并通过自己的计划,在锻炼与提升中具备了明确的目标,就能够让青少年的意志更加坚定,也能够达到体育训练项目的目的。

3、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毅力培养取得的效果分析

近年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大多数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得到了空前重视,改变随意组织或放任自流式的体育课组织方式,加强学生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生意志品质提升与发展成为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课教学活动也被赋予了厚望。体育教师通过创新体育锻炼方式和加强学生体育技能训练,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实效,并通过具体的体育锻炼活动,加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毅力发展。教学中,教师通过为青少年树立良好的运动榜样来激发青少年的运动热情,在体育课上讲述我国奥运会冠军的优秀事迹,对他们强调优秀品质培养和毅力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对于体育锻炼和毅力发展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够在体育锻炼中主动加强锻炼,促进自身毅力发展。针对部分学生对于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们向中学生介绍了体育锻炼所带来的毅力和意志品质的提升,对于他们文化课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总之有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体育教育从过去的随意组织或放任自流状态过渡到有效计划、有效组织并针对性加强学生身体锻炼和意志品质的提升,有效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发展,在青少年身体锻炼和毅力发展方面便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结语

总的来说,今天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在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关注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升,也要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青少年的意志品质与毅力。想要通过体育课堂来培养青少年的毅力,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让青少年明确毅力的重要性;其次,可以运用榜样的力量,推动青少年的内在动力;最后,在不断的体育锻炼中,让青少年的毅力进行培养。目前来说体育教师课堂的效果还不能够尽人意,因此教师要能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不断的引导青少年,激励青少年,从而让青少年能够坚持不断的进行训练,全面发展,给国家培养出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梓维.浅谈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对青少年毅力培养的促进作用[J].中国新通信,2021,23(06).

[2]田文中.提高初中学校体育教学综合素养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3).

[3]孙文强.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J].当代家庭教育,2019(35).

[4]赵超.在高中体育运动中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品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9).

[5]贾琳.试论体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8(25).

[6]张吴忠.体育教学中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的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7(12).

[7]郭春风.略论情感教育在体育课中的价值作用[J].新课程导学,2015(30).

[8]廖深九.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策略刍议[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8).

[9]唐栋.体育教学对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研究[J].考试周刊,2008(51).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好处篇6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不断的努力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乎民族的兴衰和复兴,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青少年;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037-01

1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锻炼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个是我们不得不反思的问题。

切实增强做好青少年体育锻炼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不断的努力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2目前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情况

针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我走访了多所院校发现青少年学生在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的多个指标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水平下降现象,部分指标的下降倾向呈加速趋势。

由于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造成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和超重情况继续恶化。当前,青少年群体营养状况呈现典型的“双峰现象”,即超重和肥胖问题十分突出。近视发生率日趋增加,一个班内有70%以上的学生都是近视眼患者,2008年,湖南大学新生入学视力检查发现,近视率竟然达到87.22%。出现病理状况较为严重,例如学生稍有不慎磕碰一下都会发生骨折现象,还有好多学生出现肾结石、尿道结石等等。

下面分析造成青少年身体素质差的原因。

2.1升学制度的影响

由于现在的国家升学制度,从小学开始体育课很多时候就被挤占了,因为学校要成绩,要升学率,学生要好成绩上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学生在家听到的是家长的唠叨“有时间多做几道题,争取考上理想的学校,才能有机会有好工作,将来才能出人头地”;而在学校听到的是老师说“快考试了,少上一节体育课没关系,多做几道练习题巩固一下你们的知识点,考个好成绩,对你们的将来发展有好处”,所以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减少了很多。

2.2活动场所的减少

由于城镇化的建设,很多学校的操场变小了,甚至变没了。学校没有了活动的场所,被迫停止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学生们只能在教室内或楼道内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达不到对身体锻炼的效果。另外,现在各个社区都有针对成年人的一些锻炼设施,也有一些是小学生们可以娱乐一下的,但是象体育场、馆这一类建筑,只有一些大城市有一些设施,大部分还都是收费的,而且县、乡镇等许多小地方几乎没有。

2.3现代化设备的介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现代化设备的产生对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有极大的影响,改变了当代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学生们的业余时间不再是到户外运动,而是坐在家里看电视或上网,有些学生甚至是手机不离手,电脑不下线,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有些同学在网吧有时一待就是好几天不出来。

或许大家还会想到其他的原因,但是现在的问题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在下降,才会有大学生参加运动会出现意外,才会有较多的豆芽型身材和较多的超体重型身材。

3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锻炼的措施或建议

3.1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首先要让大家明确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身体。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于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体育锻炼能提高人体各方面的机能,如抵抗疾病,降低学生学习的压力等。

3.2提高体育成绩在升学中所占比重

国家在升学考试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更应该重视体育成绩所占的比重,例如在小升初、初升高甚至高考中,将体育成绩提高到一定的比重,间接督促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这样学生们就会有更多体育爱好者,就会有更多身心健康者,就会有更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被培养出来。

3.3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场所

政府应该多建一些青少年活动中心,多关心一下我们下一代的身体的成长,给孩子们一个空间,能放松身心的好去处。例如多增加一些开放式的公共活动场所,使得学生们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身体锻炼。

3.4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上网情况,引导学生从网络无限多样的信息中,找到正当的爱好兴趣与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培养创新精神,朝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学校应当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充实、更新教育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学会现代的丰富的科学知识,以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

总之我们希望政府能更多地向青少年的发展倾斜,毕竟少年强,则国才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乎民族的兴衰和复兴,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从实际行动上重视当代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的培养,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好处篇7

【关键词】体育思想青少年体育卢梭启示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3-03

一、对卢梭的体育思想的简介

卢梭(1712-1779)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杰出思想家和教育家,倡导自然主义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首次将儿童至于教育的中心,提出教育要“顺应自然”,培养“自然人”,即培养身心协调发展、广泛适应社会情况的资产阶级新人。他认为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促进儿童自身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通过各种自然活动使儿童能够按照自然进程得到全面、完善的发展。而强壮的身体,是“自然人”的必备素质。

卢梭认为,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适当的完善程序,都有它特有的成熟期。这是自然的安排,因此,教育者要按照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他在代表作《爱弥尔》一书中,根据自己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设想了教育的四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教育任务。在卢梭看来,体育主要应在婴儿期(出生后的两年)后期,与儿童期(2至12岁)进行,同时应该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一)对体育的重要性的强调

1.卢梭在《爱弥尔》中提出,婴儿期应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为主。他认为良好的体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反之,虚弱的身体使精神也跟着衰弱。身体必须要有精力,才能听从精神的支配,从而学会克制“非自然”的欲望。在这一阶段,要锻炼儿童的体格,训练他们经的起将来有一天必然要遇到的打击,让他们学会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

2.在卢梭看来,人的一生中,感官最先成熟,而理智的发展最迟,因此不应对儿童过早的进行智育,书中的主人公爱弥尔直到12岁了还不知道何为书本。卢梭认为儿童期的主要教育内容是锻炼感官并继续发展身体,儿童在这一阶段应该开始学习勇敢的精神,最重要的教育任务是通过体育学会忍受痛苦。这是日后发展儿童智慧的基础。

3.卢梭认为,身体的锻炼有益于思想的运用,在锻炼中体力和智力会同时成长,相互增益。锻炼可以使儿童从小养成依靠自己的习惯,在锻炼中儿童是按照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别人的思想活动的,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不断的将身体和头脑的作用结合起来。[1]因此儿童的身体愈是强壮,他就愈加的聪明和逾有见识。从而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儿童”,为下一阶段的教育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对当时法国社会青少年体育状况的批判

卢梭高扬着人性解放的大旗,对18世纪法国贵族阶层的青少年教育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批判的主要对象是以宗教信条束缚儿童的个性发展、在教育中不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早的进行理智教育、忽视了身体的锻炼等方面。

《爱弥尔》开篇就写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变坏了。”[2]儿童也是如此,由于后天施加的一系列违反自然规律的教育,使儿童变成了成人的附庸。因此,卢梭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好动的,在人生的前两个阶段,应加强身体的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促进感官的成熟,而不应过早的进行知识教育,后者只能培养出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卢梭认为,当时的贵族阶层的儿童被过分的溺爱和娇惯,家长害怕儿童在户外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极其优越的生活环境,在其中成长的儿童缺乏独立生活和处理危险的能力。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培养出的人是依附于其他人的,而不是独立的,身体太舒服会导致精神的败化,从而无法培养出节制、勇敢、正义等“自然人”应有的美德。

(三)卢梭的体育思想

1.针对当时贵族阶层害怕让儿童在户外活动的情况,卢梭提出,儿童在室外受到自然给他的锻炼,这是在分散危险、减少危险。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儿童更能经得起挫折和打击。他还提出,危险同人生是分不开的,所以应通过体育锻炼让儿童养成与危险共处的习惯,在他们未遭危险之前用体育锻炼将他们武装起来,从而为一个“自然人”的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卢梭认为,儿童动作的发展源自于内在的要求,因此应该按照自然的安排,不要添加任何人为的影响。他在书中写到:爱弥尔在学习走路时是不使用学步车等东西的,他每天都被带到草坪上去。在卢梭看来,让儿童去跑、去玩,让他们每天跌一百次都比在家中被仆人精心照料的好。因为这样儿童可以更快学会自己爬起来。忍受小伤的痛苦,保持身心的自由,从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对自己负责的人。这也是成为一个“自然人”的基本要求。

3.卢梭认为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儿童坚强的性格和对于困难和苦难的态度。他提出:“为了让儿童感觉到巨大的愉快,就需要给他们体会一些微小痛苦,让儿童参加锻炼,可以使他们抵抗必然要遭受的灾难,他们将来就能过的很愉快。而艰苦的生活一旦变成了习惯,愉悦的感觉就会大为增加。[3]”卢梭在《爱弥尔》中援引了蒙田对体育的看法:为了使儿童有坚强的心,就需要他有结实的肌肉,为了使他们养成忍受痛苦的习惯,为了使他们将来禁得住关节脱落、腹胀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须使他们历经体育锻炼的种种艰苦[4]。参加体育锻炼要面对许多危险,但危险本身就是一个课堂,通过体育锻炼来训练儿童的感官,可以使他们学会如何去处理危险,从而成为一个可以适应各种社会情况的“自然人”。

4.从自然的就是最好的这一原则出发,卢梭认为医学在道德上对人类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它是在消耗生命而非延长生命。因此卢梭提出不论是为了预防还是因为一点小病,都不要给孩子吃药。他认为劳动和节制是人类的两个真正的医生[5],而身体锻炼是保持健康体魄的最佳手段。

综上可见,卢梭对体育的见解是非常丰富的,他将体育看着是培养“自然人”的重要手段,也是砥砺性格和培养道德的前提。针对当时法国贵族阶层的“非自然”的教育,卢梭认为儿童从小进行体育锻炼更加符合人的自然发展规律,有助于培养身心协调发展的人。此外,卢梭关于体育和感官的关系、体育和智育的关系以及体育和医学的关系的看法等,在40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极具启发意义。

二、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的现状

(一)体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1.体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有研究显示:青少年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对促进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性效应,中小学生对体育课满意程度与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呈正比关系,对体育课满意程度越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越高。体育锻炼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经常运动的学生比不常运动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6]。

体育首先可以培养青少年不畏困难,挑战自我的品质。超越性是人的本性,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青少年体育必然表现为一种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在比赛场上,面对强手敢于竞争,敢于争胜;健身运动中,克服困难和自身惰性,勇于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体能、技能,实现新的目标,追求新的境界。其次,参与体育运动,有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学会与他人共享成功的喜悦、共担失败的风险以及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最后,体育能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长期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更容易接受未曾体验过的生活经验,更容易形成新的思维方式,能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由于体育运动往往爱好相连,因此,在一个陌生环境中,热爱体育的人往往能更快的建立起人际关系。

2.体育是维护社会秩序,培养现代公民和提高国家实力的有效途径。1856年至1860年,美国兴起了一场名为“健壮基督徒”的社会运动,运动的发起者认为,体育在发展个性,培养爱国精神和灌输美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美国的校园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组织,人们越来越相信,体育可以将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它不仅减少了青少年在社会上无序流动引起的社会问题,而且对培养合格的公民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是在19世纪,针对法国社会日渐弥漫的奢靡风气,顾拜旦也提出“用体育来唤醒法国”。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将体育列为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用不到30年的时间,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和体育强国。

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军队,强大的军队依赖于良好的体育运动社会风尚。近代英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校园里有良好的体育运动风气,为培育军人良好的体能、体力、体质和强大军力奠定了基础。使英军可以长途跋涉远征全球,深入不毛之地遂行任务。英国之所以能在近代史上称霸世界,建立起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船坚炮利固然重要,但其国民从小就重视体育锻炼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因素[7]。青少年今天的身体素质决定着明天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实力。由此可见体育,尤其是青少年体育对一个国家的兴衰起着重要作用。正如颜元所说:“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二)我国青少年的体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青少年的体育现状整体上不容乐观。从1985年开始,我国共进行了6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2005年的调查报告显示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营养和发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体质却在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四分之一;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在2005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在近两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8]。长期从事青少年体质工作研究的毛振明教授曾用硬、软、笨三个字来概括当前中国青少年体质,即关节硬,肌肉软,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一项针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调查也显示:有60%以上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75%的学生认为他们体质不好是缺少体育运动造成的,30%的学生说他们没有体育锻炼的时间[9]。可见,缺乏体育锻炼是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在2000年对中、美、日三国初高中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日常生活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加入课外体育活动小组的初中生仅为8.0%、高中生为10.5%,日本的初中生为65.4%、高中生为34.5%,美国的初中生为62.8%、高中生为53.3%[10]。中国学生在休息日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略高于日本,但远低于美国。而日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远远多于中国学生,因此,中国青少年亟需加强体育锻炼。

2.导致我国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的原因。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好处篇8

涪陵区青年教师体育锻炼现状

青年教师在学校工作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性任务,同时还面临着教师角色的适应、职业定位、住房、婚姻、家庭等问题的困扰与挑战,是职业压力的高发人群。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青年教师的体质水平每况愈下,已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经过对重庆市涪陵区青年教师多方面的调查与研究,试图了解涪陵区青年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找出涉及中学年轻的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为全国青年教师落实健身筹划提供一定参考。

1研究对象

以重庆市涪陵区中学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为整体研究对象。采用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涪陵区中学青年教师300名(其中男200名、女10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涪陵区青年教师的体育人口现状分析

从城区的五个中学来看,城区的教师普遍都存在于压力大,家庭负担重;而从乡镇的五个中学来看,主要存在于教师的活动范围和时间有限,体育设施根本没有。调查显示,涪陵区青年教师的体育人口仅占28.7%远低于全国和重庆市的体育人口。我们从性别上看,男性和女性对体育锻炼的比例为20:1,男性高于女性。

2.2参加的动机分析

调查表明重庆市涪陵区青年教师对参加体育锻炼有明确的认识,55.7%的青年教师持“非常愿意”参加的态度,持“比较愿意”的教师占20.1%,持“愿意”态度的青年教师占18.05%,只有2.96%和0.74%的青年教师表示“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参加的态度。

2.3涪陵区中学青年教师的体育活动特征分析

2.3.1教师体育锻炼单一偏爱大众化项目

从体育运动项目选择中可以看出,青年教师都集中于首选跑步,散步,其次是球类和低消费的场馆设施活动。从事的项目过于倾向于单一化和大众化的体育项目,而这些体育项目往往更容易被教师所接受。一些新兴的项目却很少人去锻炼,这些项目要么就是消费比较高,要么就是教师没时间去了解它;一个健康、文明、科学的运动方式应逐步为年轻人所爱好。

2.3.2从参加运动的频度和时间分析

通过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54.1%的青年教师喜欢体育锻炼,不喜欢体育锻炼的仅占6.8%;每周锻炼次数达5次以上的占20.7%,3-4次占33.9%,1-2次的占45.4%;有11.8%的青年教师每次锻炼时间在60min以上,有34.8%的青年教师每次锻炼时间为30-60min,有53.4 %的青年教师每次锻炼时间不足30min。青年教师中男教师对体育锻炼的喜好程度和参与度远远超过女教师。

2.4教师体育消费水平分析

通过对涪陵区中学青年教师体育消费水平的了解,青年教师体育消费水平较低,有36%的教师的体育消费为0,而消费在50元以上的仅为9%。

2.5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涪陵区中学青年教师体育锻炼场地的大多选择是学校的体育场馆、公园或社区的体育活动场所,也有少数涪陵区中学青年教师选择俱乐部、健身房等收费场所或其他场所,说明中学青年教师选择体育活动场所一般是就近或方便原则。

3影响重庆市涪陵区中学青年教师体育锻炼的因素

通过调查:影响青年教师参与体育锻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时间上的限制,青年教师除了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以外,还肩负着沉重的家务负担,这使他们能够用来参与锻炼的时间很少。二是健身设施不够完善,虽然学校投资建设了一大批体育基础设施,使学校体育硬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全校教职工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存在着诸如体育馆开放时间太短甚至不开放等问题。综合以上现状,我认为归纳起来有4个因素。即自身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体育因素。其中自身因素中的内外激励是主要因素,环境因素中的锻炼氛围缺乏是第二成因,社会因素中的校园教育文化开展是第三成因,体育因素中的场地器材缺乏是第四成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宗教,伦理观念及价值取向也影响体育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也是青年教师缺少体育锻炼的潜在因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涪陵区中学青年教师的体育人口平均仅为28.7%,体育消费水平低,体育活动内容单一、传统。

体育锻炼以跑步,散步为主。这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另外锻炼时间过于集中在傍晚和双休日,运动形式过依赖于家人、朋友、同事,没有形成独自锻炼的习惯。锻炼地点集中于校园,其次家附近的空地、马路。

4.2.建议

4.2.1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健康意识

学校行政组织应该经常开展体育活动,以此来活跃教师体育锻炼的气氛。多以趣味、娱乐、健身性的体育活动为主,陶冶情操,强化参与。根据学校条件发放一定额度的运动经费;组建不同年龄段教师的锻炼小组,有计划地进行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健身意识。

4.2.2营造一种良好的锻炼氛围

锻炼气氛越浓越吸引人们投入于锻炼的人就多。个人或和朋友一起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健身活动,让自己参与其中,感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

4.2.3要建立有组织机构

学校体育职能部门如体委、学生处、体育教学部等,可以经常组织教师参加社会或者学校举办的体育活动,让全校教师都动起来,也可以让教师们可以带着家属一起参加,这样家庭和健康都兼顾了,也不会使教师觉得无暇顾及家庭而烦心了。

参考文献:

[1]张树巍.试析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吉林体育学院,2004,(01).

[2]梁晓霞.河北省普通学校女教职工体育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D].2007.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好处篇9

[关键词]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身体素质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转型时期,而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体育教师,在由单纯地学生向社会型地老师的角色转换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身体素质下降明显。作者针对此问题展开调查和研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引导青年体育教师形成一种与新课标相适应的体育健身方法,供有关决策和管理部门参考。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05-2009年毕业进入许昌市包括五县二区中小学工作的男性青年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经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咨询相关专家,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出了《许昌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体质和健身状况的调查问卷》。

1.2.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许昌市包括五县二区小中学2005-2009年毕业进入工作岗位的男性青年体育教师发出调查问卷150份,收回143份,问卷回收率达95.3%,有效问卷100%。

1.2.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分类综合和数理统计处理。最后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许昌市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身体素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2结果与分析

2.1研究对象情况。许昌市中小学2005-2009年毕业进入工作岗位的部分男性青年体育教师143名,其工作年龄见下表。

表1青年体育教师工作年龄一览表

2.2不同年份参加工作青年体育教师身体素质对比。从表2中可以看出,四项身体素质中1500m成绩退得最快,其次是100米成绩,其它两项成绩也有不同程度的退步。100米跑反映的是身体速度素质,是速度、灵敏、协调素质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的发展水平的反映,100米跑的成绩下降,说明爆发力和速度素质的下降。1500米跑反映的是身体耐力素质,是测量有氧耐力的指标,测试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并对抗疲劳的能力,青年体育教师1500米成绩下降,说明随着体育锻炼的减少,有氧耐力逐渐下降。立定跳远和铅球分别测量受试者下肢和上肢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反映的是身体力量素质。以上四项素质综合表现都是随着教学年数的增加,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表2不同工作年龄青年体育教师身体素质对比表

2.3参加体育锻炼情况。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工龄的逐渐增加,教师每周锻炼次数也是逐渐减少。从表4分析,青年体育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时强度以中等偏上为主。按照我国体育人口界定标准: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在统计被调查的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中,符合体育人口的占46.3%,虽然比我国规定的体育人口水平要高,但是由于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仍然说明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的自我健身意识不高,参与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但是从表4中也可以看出,由于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体育教师只要有机会参加体育锻炼,90%的人锻炼强度都可以达到中或强的水平,从而对身体形成显性影响,这是值得提倡的一点。

表3不同工龄青年体育教师每周锻炼次数一览表

表4青年体育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强度一览表

表5影响青年体育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一览表

2.4影响体育锻炼制约因素分析。由表5可以看出,在影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诸因素中,排前4位的分别是缺乏闲暇时间、工作负担重、家庭的影响、没有体育设施。其中没有余暇时间占40.5%,它是影响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工作负担重和家庭的影响,共计达到44.8%,说明教师参加工作后,在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影响下,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被挤占了许多。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人体的体质状况受各种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影响。而且在后天的环境条件下,影响人体体质的因素也很多,诸如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工作压力等。青年体育教师,毕业后参加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家庭等方面的影响,每天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当中,还要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充电”。同时,在生活中很多人上有老,下有小,自身又是家庭的支柱,加之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估计过高,而忽略了及时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所以对于青年体育教师,随着参加工作年龄的增加,多种外内和内因综合,直接结果就是其参加体育锻炼的愿望逐渐减少,身体体质逐渐下降。

3.2建议

3.2.1上级主管部门加大经费投入,创造健身条件。政府主管部门应当认识到教师身体素质健康、健身锻炼问题与教学质量之间的直接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监督检查,适当增加体育经费投入,尤其是针对乡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器材的投入。

3.2.2学校领导应重视,组织团体活动。目前学校中有许多针对学生体育锻炼目标评价的体系,但是却没有准们针对教师健身的评价或督促机制。学校应该注意营造合理的教育环境,切实解决体育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体育教师减压、减负。制定合理的引导措施,投入必要的财力和物力,多组织教师进行团体性质的体育健康锻炼,,进一步提高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的健身意识。

3.2.3教师本身应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做为青年体育教师本身应该认识到积极健身对自身、家庭和工作的好处,强化意识,通过自我约束,科学安排工作和休息,利用合理的业余时间尽量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体质。

3.2.4学生发挥自身监督作用。学生应当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对于一些因为体育锻炼倦怠,身体素质下降明显而不能胜任体育教学训练的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向教师本人或学校相应主管部门进行反馈,督促其主动参加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人体测量与评价》编写组.人体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李祥.健康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0,7

[4]文瑾.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8(6):41-42.

[5]肖祥,刘鲲.武汉中小学青年教师身体锻炼现状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7,(1)26(1):104-106.

[6]吴建伟,李建龙.职大青年体育教师身体素质追踪研究[J].中国自然科学研究,2004,(1):41-42.

[7]杜家俊,彭玫.高效中青年教师的健身问题浅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2(6):80.

[8]阮志勇.关于体育教师职业压力研究成果的综述[J].硅谷,2010,6:172.

[9]王晓松、周莹.运用激励机制消除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4):54-55.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好处篇10

关键词:青年教师;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建议

引言

在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市场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拥有了更多业余时间,并让体育活动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体育活动具有多重功能与属性,不仅能够增强人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调解人们的内心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精神生活质量。高校青年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广大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以及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需要进一步了解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日常体育生活方式现状,从中找到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相关因素,只有掌握高校青年教师真实的体育生活方式,才能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形成有规律的健康生活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身心综合素质,为高校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某市中的众多高校中,随机选出500名青年教师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研究过程中,查找并阅读了大量的社会学、体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并通过清华出版的全文数据以及知网期刊数据库搜索了近几年关于体育行为、高校青年教师锻炼情况方面的资料。

2访谈法

随机选取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及拥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教师展开深入的访谈,记录他们对体育生活方式的真实想法与有效建议,并对访谈数据进行整理与总结,获取有用的研究数据。

3问卷调查法

对研究对象———高校青年教师们的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及各种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对随机挑选的500名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展开调查,以常规的体育生活方式调查问卷为主要参考,根据访谈得到的数据,重新制定详细的高校青年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问卷表格,调查内容包括青年教师的体育态度、体育锻炼场所、体育消费、体育活动项目。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有效收回565份,去除其中无效问卷35份,实际有效问卷530份,有效率为89.5%。

4数据统计法

在电脑当中通过SpSS13.0和excel软件对所得到的调查数据进行有效整理和科学统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青年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现状

1青年教师的体育态度

从调查结果上看,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体育态度平均分数为49.64分,并不是太过于理想的水平。其中女性青年教师体育态度的平均分数为49.56,比男性青年教师高了0.2分,高校男女青年教师体育态度没有较大的差距。从年龄的角度上看,在35—40岁之间的教师体育态度考平均分数为55.1分,排名第一,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体育态度平均分数为44.2,属于最低分。从中能够明显看出,高校青年教师年龄越小对体育越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并未深刻意识到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体育的态度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好。

2青年教师的体育消费

在调查当中,高校青年教师的体育消费在300—500之间、超过500元两个选项共占82%,充分体现出了高校青年教师体育消费整体处在较高的水平。在参与体育活动的青年教师当中,体育花销在300—500元之间的占43%,而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的教师一般体育花销金额在300元以下。由此能够看出,高校青年教师参加体育活动与不进行体育活动的体育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在体育消费内容调查中显示,高校青年教师购买体育服饰、运动鞋等用品的占91.2%,而购买体育的占58%,其余还有包括运动器械、体育书籍、收费性质的健身会所、观看体育竞赛的门票等。实际上,购买运动服饰及鞋类能够成为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要的体育消费内容,这与我国飞速发展的体育用品生产行业有着紧密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运动品牌重新受到了大众的喜爱,比如安踏、李宁等。

3青年教师的体育场所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排在首位的是高校的操场,其次是居住社区中建设的体育场地,其他的场所还包括公园、不收费的体育健身场所、专业的健身会所等。从中能够看出,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日常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还是以校内操场、社区场地、公园及免费开放的场所为主,这些场地被选中的比重分别为66.7%、59%、52.3%、49.6%,平均都高于其他体育场所的参与人数。而收费的健身会所被选中的比重为23.8%,整体排名第七,这侧面体现出了高校青年教师对体育场所的选择更倾向不收费的场所。之所以高校操场成为了主要的场所,这主要是因为院校由于体育教育及相关运动项目训练的实际需求,通常会建设较大规模的体育馆,并配备了较为齐全的器材与基础设施,为广大师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青年教师的锻炼项目

在体育锻炼项目上,高校青年教师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特征,主要以慢跑、球类及散步等为主,在若干个项目中,综合排名靠前的有羽毛球、跑步、游泳、爬山、乒乓球、篮球、散步等。而不同性别的青年教师在锻炼项目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男性青年教师更多选择的是篮球、台球以及器械类的项目,而女性青年教师则更多倾向于游泳、健美操、局部塑形等方面。从整体上看,男性青年教师所参与的体育活动强度较大、运动量较强、动作幅度也更大,而女性青年教师更多以柔韧性为主,运动强度较弱,但运动时间较长,有助于他们塑身与提升气质。

(二)高校青年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

1主观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分为主观与客观两方面,详细指标比重主要有:没有多余时间占14.1%、工作任务重且压力大占12.5%、缺少相应的体育场地与基础锻炼设施占11.3%、家庭因素占8.3%、兴趣不足占10.1%、没有伙伴占9.7%、健身费用过高占7.3%、个人懒惰占5.2%、天气原因与缺乏锻炼意识都占3.7%。从整体上看,高校青年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影响因素占51.5%,客观类因素占48.5%,由此能够充分表明,影响青年教师参与体育活动关键源于外界的因素。与此同时,其自身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及动机也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原因。具体来说,广大青年教师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是最主要的内在因素,运动兴趣是促使青年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能,是体育锻炼长时间坚持的重要因素。但兴趣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学习、积极参与、逐渐累积。高校对青年教师体育锻炼兴趣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大多数青年教师在学生时期就缺乏体育兴趣,并未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因而导致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个人事业上,没有过多地关注自己的体育生活行为与方式,最终致使大部分青年教师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1]。此外,青年教师个人较为懒惰以及缺乏体育锻炼意识也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在因素。调动青年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年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路径。没有全面地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与作用,以及因个人身体素质较差而不去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缺乏对体育的正确认知与深入了解,这会让高校部分青年女教师产生害怕受到别人嘲笑的负面心理情绪。事实上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通过个人力量来努力克服锻炼过程中的各种困难,有助于增强青年教师的个人魅力,更能够得到别人的赏识与夸赞[2]。

2客观因素

在客观影响因素方面,工作压力较大、个人业余时间有限以及家庭生活方面的负担是主要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城市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增加了青年教师的工作任务与压力,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完成相应的教研工作,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不断丰富知识体系,这让许多青年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参加体育活动。并且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方面,怎样妥善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把控好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平衡等问题,都进一步加剧了青年教师的压力。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年教师表示与同事、广大学生、社会成员、院校领导之间在日常相处中,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与这些人员和谐相处,经常会感觉到力不从心,进而导致自己在生活与工作中承受着不同方面的压力[3]。青年教师自身的这些压力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制约着他们的行为与思想,长时间持续这样的状态,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产生更加焦虑紧张的心理,同时还能造成心理疲惫感,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此外,体育场地及其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同样也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客观因素。高校青年教师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场地通常都是校内的操场,校内体育基础设施为广大青年教师进行锻炼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但由于校内场地属于集体共有,因而致使人均占用率较低。并且校内操场更多的时间被学生所占用,是体育课程的重要场所,预留给青年教师的使用时间有限。此外,某些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大多数院校都是以篮球、足球场地为主,其他项目用地建设不足,教师的选择范围狭窄,无法满足他们日常锻炼的需求。

三、结论与有效建议

(一)结论

一是高校青年教师对个人身体健康情况有着较高的评价,日常工作压力、休息时间、生活习惯等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二是高校青年教师整体的体育态度属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的教师体育态度差距不大。随着教师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体育的态度也呈现良好的转变趋势。三是高校青年教师从整体看在体育消费方面水平较高,大部分教师更多的是购买运动服装及体育等。青年教师业余时间则更加注重专业学习,或是上网浏览资料等。四是通常高校青年教师日常体育锻炼时间集中在晚饭后,运动场所主要是公共免费开放的场地,主要包括校内体育场、社区公园、居住处的健身场地等,而散步、慢跑、羽毛球等项目是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要锻炼形式。五是高校青年教师一般是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休息时间较少、压力较大等因素影响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