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提高教学能力十篇如何提高教学能力十篇

如何提高教学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0:30

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篇1

多年来,我一直对初中美术的愉快教学进行尝试,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狠下功夫,尤其是善于激发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课产生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学生普遍喜欢上美术课,认为上美术课心里没有压力,而且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1.美术教学中愉快的课堂气氛作用

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关于"愉快教学",古今中外不少有见识的教育理论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理论,它深刻地揭示了"教"与"乐"的辩证关系:教寓乐中,乐为教存。它不但对文学创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文化教育乃至其他工作都有很大的启迪。在谈到关于文化教育时,就曾强调"寓教于乐",要求在无穷的乐趣中蕴入深刻的教益,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可见,有关愉快教学自古有之,而且已是全世界都倡导的一种教学艺术。

2.初中美术课的特点及实施愉快教学的必要性

科学实验也已证明,学习美术能使右半脑得到锻炼,这对于促进人的智力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受到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准确、完整,对形状的区别、明暗的判断、空间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都较高。它对从事社会职业,比如工业、农业、教育、军事和科学研究等都有极大的好处,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挖掘人类的潜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都是实行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除有关部门切实抓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外,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路子,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初中美术愉快教学的具体措施

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围绕着美术课的愉快教学,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3.1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

3.2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上《图案基础――生变化》一课,在讲解"变化"的几种方法过程中,我同时在投影上用彩笔画出简化的鱼、兔子,几何化的松鼠、青蛙,夸张的小猪、梅花等,这些简练的图案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每画完一个图案,学生们就不由自主地说出"松鼠!"、"青蛙!"、"小猪!"等等,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讲添加法时,在鱼身上添加莲花,在梅花上添加喜鹊,再问学生有什么寓意?学生经过思考,可回答出"连年有余"、"喜上眉梢"的寓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掌握了"变化"的几种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水彩风景画――林山水》一课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师边讲边辅导,此法直观性很强,很适合水彩画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老师"断断续续"地示范、讲解、辅导,画得快的同学想"开快车",而画得慢的同学又因跟不上而显得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到了这幅画的作画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画得既好又快的同学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里没底的同学也可跟着老师的示范慢慢进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景。

3.3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例如,在上《色彩与感情》一课时,我从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因穿衣服的颜色而左右她一天情绪的几个生动例子导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辅垫。

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篇2

关键词:提高;大学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09-02

1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总体来讲,大学教师非常重视教学工作,并且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热情比较高,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过程循序渐进,井然有序,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科专业水平比较高,具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国际信息,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但对教学内容创新比较少,没有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掌握了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技术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作用,图文并茂,结构清晰,吸引学生,便于理解;教学语言比较具有感染力,失误率也比较低,但非语言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会为课程选择教材,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未有效利用;能有效理解学生的疑问,并帮助学生解决;善于利用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学生向教师提问的机会也比较多,但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使用频率比较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使用案例分析的教学策略,但实践环节比较少;不重视教学评价,也不实施教学评价,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

2导致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

2.1重科研轻教学。重科研轻教学是高校中的普遍现象,这和当今高校建设的引导有关。大学教师职称评定等工作与其科研水平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而与其教学水平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大学教师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科研上,教学工作不得不完成,更有教授让研究生代其授课,或者不承担教学工作。因此,不要说是年轻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即使是老教师教学能力也不一定很强。

2.2学校无绩效考核体系,或绩效考核体制不健全。由于高校改革滞后,很多高校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改革。加之高校的绩效很难像工厂企业一样实现严格的指标量化考核,不像中学有升学率作为某种评价手段,所以如何评定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也存在难度。因此,既无法量化,或没有量化指标,也就没有了教学的动力,更加谈不到努力提高教学能力的投入。

2.3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当今时代,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人思想中金钱观念较重。致力于科研可以获得更多经费收入,校外兼职可以获得更多劳动报酬。而由于我国现在对于教师的基本待遇还不高,虽然近年以来,高校教师的收入有所提高,但多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还较低,因此导致他们在关注自身利益诉求的同时,忽视或降低了对学生的关注,相应的对于提高教学能力方面投入也就不够。

2.4教师缺乏基本教学基本技能培训。现在学校在大学教师培训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教学能力的,一个就是培训对象不是针对青年教师的。有调查显示,18.3%的教师认为学校安排的培训考虑到了青年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有层次;64.2%的老师认为学校是没有做到的;17.5%老师表现出漠不关心,教学还是按照自己的一套办;只有23.5%的老师或多或少的进行过专门的针对教学能力提升的训练;16.1%的老师没有经历过,很大一部分的培训都是以系部或专业为单位,大家一起来,没有体现层次性。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3.1加强教师岗前培训。大学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是很重要的。而且,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方法一定是不同的。因此,在岗前培训中一定要体现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特点,突出其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之形成真正的教学能力。

3.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通过培训,使未来的大学教师要知道教师的使命、大学教师的使命,大学教师要承担的职责。如果不能完成这些使命和职责,将可能给学生和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从而形成其崇高的使命感和职业自豪感。

3.3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一方面,教学与科研确实是有冲突的。首先,从所要达到的目的看,教学与科研的直接目的是不同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输知识,而科研的主要目的是创造知识。其次,从所要求的个人素质方面看,教学与科研所要求的个人素质也是有区别的。教学注重的素质除了口才外,还有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要求。而科研则不同,科研注重的素质要求主要是在创造性思维和智力方面,而对口才等方面的要求则相对弱一些。再次,从时间和精力方面看,一个人教学多了,必然会减少科研方面的精力和时间,从而也就影响到科研的深化和提高。所以,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方面,教学与科研也是有冲突的。另一方面,教学与科研又是统一的。首先,从最终目的看是统一的。教学和科研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这方面,二者并没有根本冲突。其次,从长远和整体影响看,教学与科研也是内在统一的,并且二者是互相帮助、互相提高的关系。

3.4注重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尤其很明显的优点:可以将个人的收入同其本人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会鼓励大学教师创造更多的效益;严格的、长期的绩效工资体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让学校不断改进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提高教师的绩效;这种方法使绩效好的教师得到了奖励,同时也能获娶保留绩效好的教师。所以在此基础之上,大学教师就会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为创造更多的效益而不断努力。

3.5加强教师间交流与基本技能培训。每个教师在其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会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大学教师应当加强联系与沟通,在碰撞"思想火花"的同时,也可交换教学方法与手段。另外就是要加强教师的基本技能培训,如教学体系的构建、大纲的解读、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等等。

3.6采取"导师制",即加强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对其他教师的岗前培养、教学中监督及教学效果检查,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发展。

3.7增加师生间交流。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社会,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可能会多于教师,他们的关注点、兴奋点也应是教师关注的地方。所以教师与学生应当加强交流,以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曾拓、李黎:《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综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l期.

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篇3

关键词:烹饪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建议

烹饪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个特色专业,近几年来随着餐饮业的稳步发展和持续繁荣,餐饮市场对烹饪人才的需求日益升温,烹饪技能型人才受到餐饮市场的青睐。这就需要高职烹饪院校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烹饪专业人才。然而烹饪专业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和技能性。因此,如何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烹饪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烹饪教学中的一个首要任务。

一、烹饪实践教学现状

虽然烹饪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却收效甚微,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在实际课程设置中,往往理论教学重于实践教学,长期忽视实践教学的后果是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只能“纸上谈兵,虽能将菜品的制作过程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就是做不出好的菜品;教学设施设备陈旧,学生在面临酒店里先进的设备时无所适从;教学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手段滞后,缺乏校企之间的交流合作等等。

二、烹饪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几点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

烹饪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动手能力,并运用到将来的工作当中去。因此,烹饪专业必须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餐饮业对烹饪人才的新需求,重新构建烹饪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在突出实践教学,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

2.改善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多样化

学校应积极关注酒店中所使用的先进设备,定期对实践教学用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必要时通过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只有这样,才能配备出一支先进的烹饪队伍。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引入标准化评分机制。就是对学生实习的菜品制定质量标准,学生做完菜品后,实习老师可以按照标准对菜品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制作的菜品是否达到了要求,如果没有达到今后应如何改进。实践课的授课方式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演示——操作单一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做中学”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随时和中外烹饪名师近距离接触,随时了解到中外先进的烹饪方法,学生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烹饪知识,提高了烹饪技能,也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训练环境。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烹饪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理论和传统工艺流程有一种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尚未解决的工艺制作能够提出正确的疑惑,在争辩中存在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在考虑问题时有“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创造能力强的人,往往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之,则不然。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巨大推动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在烹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烹饪课感兴趣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烹饪技能的高低。

4.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名师出高徒”,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先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烹饪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为确保烹饪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有效开展,必须要坚持把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双师型”烹饪教师队伍作为烹饪教学基本建设的中心任务来抓,既要重视烹饪教师学历的提高,又要重视其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聘请烹饪大师给烹饪专业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也可以申请到各大知名酒店厨房挂职,不仅能亲临企业一线学习到先进的技能,还能了解市场对人才所需,在将来的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逐渐形成一支“理论有高度、实践有技能、经营有招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烹饪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证。

5.注重校企合作,强化校外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是烹饪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烹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烹饪专业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因此,其发展必须要摆脱原有的封闭办学模式,要走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新思路。校外实习基地的创建使学生有机会到各大知名酒店去实习锻炼,巩固平时所学技能,跟企业名师一起学习先进的菜品制作方法和厨房管理理念,有效保证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竞争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请烹饪大师到学校为学生作学术讲座或者厨艺表演,也可以聘请知名餐饮业的厨师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强化了烹饪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了实习教学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短了学生上岗的适应期,使校企双方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

总之,学校的任务就是为市场培养实用性的技能人才,因此,学校要顺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培养计划,优化课程设置,改善教学设施,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强校企合作,通过种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来到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的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曾翔云.高职高职专烹饪教学五原则[J].中国食品,2003(4):28-29·

[2]朱东辉.关于高职烹饪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5,(4).

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篇4

一、培训

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学生的不断变化,因此无论原来教师的学业水平如何,都需要在职的继续培训,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这是教师保证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最基础的要求。

作为学校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在职培训,如继续教育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现在正在进行的国培计划等,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其次是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如每年的各科优质课大赛,班主任培训等,这样的外出学习确实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让他们看到校外的一些优秀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教师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第三,就是坚持校本培训,通过学校内部骨干教师的精心准备,实现集体研讨,集体学习。

二、读书

由于培训受到资金的约束,那么更主要的学习渠道是让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不仅是读有字之书,还要读网络之书,图书室对教师开放,倡导教师积极读书,尤其是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学校主要向教师提供足够的书源,引导教师读书的兴趣,搭建教师读书交流的平台,比如班主任论坛在进行时,向每个班主任发放班主任工作相关的书籍2本,要求学期末的时候上交,校长亲自检查,可以在书上圈点勾画,可以写上自己的感想,并且要在下次论坛交流心得体会,但是目前在对教师读书积极性的引领上还是比较欠缺,大多数教师还是埋头繁琐工作,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和写作习惯,需要进一步做好工作。

三、赛课

课堂仍然是教师发展教学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实行分轮赛课,是学校一直要坚持的方法。人人讲公开课,组内讲优质课,全校讲观摩课,每期都要进行,而且每次讲课要求每讲必说,每听必评,人人参与,人人过关,最后推选出的选手在全校上观摩课,学校对这些选手大力表扬,并推选为县市省的优质课选手,营造出积极参与听讲评课活动,通过赛课,使一些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发展的带头人使一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在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思考的是如何革新赛课的方式,让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如何完善赛课的评价机制,使我们赛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四、教学能力相伴教学反思而增长

教学能力是教师成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在因素,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能力是需要教师去发现、丰富和提升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中得来的,并且需要教师的总结、积累和交流。因为学生是具有流动性和差异性的,相应教学也要灵活面对这一特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很多不确定的情境。只有通过对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能力才得以生长,成为教师适应、把握和创造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源泉。即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具有丰富的、良好结构的情境化知识可供选择和使用,包括学科、教学和社会背景知识等,能够迅速的处理教学中的情境或困境,使问题迎刃而解。因而,对于教师而言,在日常教学的每堂课、每一天、每一学期、每一年都长期坚持对教学的反思,针对具体教学问题来进行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拓展经验,那么教师对教学实践就越具有操控能力,教师的行动空间便不断扩大。

五、教学反思是交互作用的结果

教学反思是以日常教学情境汇总的困惑或其它情境为基础,经过教师的认知加工,不同程度的把教学实践情境用概念表征出来,进而理论化提升的结果。

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个体对自己教学实践活动的反馈性思考,而且也需要在学校文化环境中和与同事之间的合作交流中来进行。教师能以开放的心态、保持质疑的心来探索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交流中,才有可能去发现一些在个体反思时忽略的问题,或自身未给予重视的问题。可以说,教学反思是理论引领、合作交流和个体反思三方面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教师个体的反思位于核心。每个教师个体所面临的教学情境不同,专业能力和教育理念等背景因素也不同,因而教师通过实际反思而获得的专业成长可谓自主学习过程,反映在教学反思的水平上,也有一定或较大差异。

六、课后反思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层次

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篇5

关键词:统计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引言

在我们的各种能力中,起着主导作用的就是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会有进步,只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如果停止了创新的脚步,我们的各项事业就会停滞不前。高等学校统计学教学大纲已明确规定,统计学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其中包括创新和科研能力、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

统计学是一门用途非常广泛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属于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整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离不开统计学。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统计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信息量迅速膨胀的情况下,统计所面对的数据也越来越多,统计工作日益繁杂。这对统计工作者的能力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统计工作者的高等教育中的统计教学所担负的任务更加艰巨。

2.当前统计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弊端

2.1忽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数据信息整理分析的工具。就像过去的算盘一样,必须要会动手使用。很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统计技术教育的时候,理论内容进行的比较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则比较忽视。有的学校本身实践课程就有限,还不能充分利用。比如有的教师感觉实践课环境不好、工作量大,就随意减少实践课时。也有的教师对某一个课题不感兴趣,就随意删掉,等等,这些做法都反映了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另外有的学校虽然模拟实验室设施也很齐全,但因为实践课时少,很难充分利用。

2.2课程的创新性不足

统计课本身的创新性不足。有的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是十年前的,知识老化严重。教材本身就又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这十年来,统计学科受计算机发展的影响,统计方法、统计软件等都有着的很大的变化和进展,如果还抱着十年前的旧课本滔滔不绝,无异于浪费学生宝贵的青春。另一方面课程的教学方法也缺少创新性。很多老师照本宣科,对于现行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会使用,甚至根本也不愿使用;即使有的老师也采用了ppt教学,但是仍然没有摆脱照本宣科的俗套,一旦离开了ppt就很难完整的进行教学。另外考试方式单一,对统计专业的学生的考核多是局限于其理论知识掌握上,对其实践技能的考察不足。

2.3校外实践严重欠缺

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也促进了统计学的发展。从目前情况看,统计方法日新月异。现在很多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毕业来到单位后。既不会使用单位的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也不懂的如何搞好统计,甚至还要单位的人员再手把手、从头教起。这实际表明了大学统计专业的教学不到位,大学统计专业的教学欠缺。这除了老师的教、学生的学有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校外实践很不够,表明了学校对学生校外实践不重视。现在很多单位都使用了先进的统计软件,如果学生对这些软件从没接触过的话,肯定在使用的时候会感觉无从下手。但是如果增加了学生校外实习的机会,学生在校内时就能和社会接轨,了解当前单位所采用的先进的统计模式,这些不足都会消除。

3.统计教学提高学生创新力的措施

3.1教师本身要有较强的创新素质

学生受教师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教师本身有着较强的创新素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学生必然会有强的创新素质。如果教师本身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学生自然也会不思创新。另外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统计学比较枯燥无味,不如文学课那样煽情、生动有趣,这就需要教师将公式、算式、数字等巧妙组合贯通,注重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统计学中当前最新的资料,或者最新的学术观点及学术争论等介绍给学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2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理论知识再扎实、再全面,但如果不能用于实践,也等于无用。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学校可以利用实验室或统计模拟实验室,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将专业知识用于实践中;鉴于有的学校实践课时不足,建议学校考虑利用周六、周日时间向学生开放,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遇。学校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将学生组织起来,走向市场开展信息咨询、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中,参与单位的信息录入、整理和分析中。学校也可以主动与企事业单位联系沟通,帮助企事业单位进行统计课题攻关研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另外,有的教师也参加了一些科研课题,可以有针对性的吸收学生参加,让学生了解统计学最前沿的知识,开阔眼界。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使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3.3改革统计学科学生的考核方式

对统计专业学生的成绩考核要综合性考察,不能仅仅局限于卷面成绩,要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卷面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考试成绩要同学生平时表现、平时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另外在考试试题上也要进行改革,尽可能多出一些开放性试题,避免学生回答问题时靠死记硬背,不会变通分析。教师在批阅试卷时,也要注重学生实证过程的能力,而不要只是看结果。还可以采取答辩的方式考察学生课程的把握程度,知识使用能力。以此使学生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3.4注重对问题解析方法的讲解

统计学数字多,公式推导多,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解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譬如对同一问题,采取不同方法解决,殊途同归,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样,还可以不同问题采用同一种方法来解决,培养学生的归纳问题、发现共性、寻找规律的能力。在统计学中有很多趣味问题,例如“生日怪论”等,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趣味问题的解析,活跃思维。

结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民族发展离不开创新、国家发展离不开创新,同样个人发展也离不开创新。统计专业是为国家培养统计人才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与统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关系。统计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创新,重视校内外实践,提升教师素质,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整个统计教学的始终,这样,统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航,《统计学习方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3

[2]探索与创新(9):第十四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文集(m),中国统计学会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04

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窗口。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进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他们能更好地萃取中国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基础。

那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朋友。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阅读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参与阅读学习的信心。对于不足之处要巧妙地处理。

二、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知识和想象力的关系,知识借助想象力而发展,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先导,由此可见想象对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通过想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描述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抓住主题,加深理解。其次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著名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应当创设让学生感到生动、美丽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美的感受,产生美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内心的“情”在特定的“境”中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

如使用提问创设情景法可通过设置有吸引力的问题来创造一个好的阅读动机。也可使用看图导入法在阅读教学中用教科书中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及教学挂图作为直观教材,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媒体创设情景法可在学生阅读时灵活运用声音图像,让学生沉浸在文章的表达氛围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以读引想,引起情感共鸣

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与作者文章的思路连起来,着重把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通过阅读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真正读出了感情,真正体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注意评价的适当性

教师评价的作用是巨大的,一句挖苦讽刺,就会给学生心灵的伤疤撒上咸盐,一个热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又可以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星星之火,把学生从“黑暗”带到“光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当评价。如我刚接手的三年级时,有一学生每次读课文错字连篇,南腔北调,常常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他自己也是窘态百出。遇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他,下课后,我把他叫一边,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读错的字进行纠正,并鼓励了他一番,第二天一上课我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这一次他只读错了几个字,有几个学生发出了笑声,但大部分学生发出了“咦”的声音,为他的进步而赞叹。借着这个机会,我便“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让他在同学间树立起自信心,并鼓励他课余时间多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几个星期下来,他便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矛盾特殊性原理,我们知道每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特点,小学生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各方面都没定型,因此他们在阅读和理解文章方面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评价中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同”是指评价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共同目标,把握住大方向。“异”允许学生观点差异的存在,在评价中注重目标的多元化、方式多样性和灵活性。凡是那些体现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而又不算“大逆不道”的能体现学生发展的地方,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篇7

一、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

高一学年,学生从初中刚升入高中,主要讲阅读个性。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收缩到老师指示的体裁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引导学生基本定型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技法,尽量使学生参差不齐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于统一。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探究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地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

二、古诗文阅读教学

1.重积累,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万丈高楼平地起”,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基础。首先要掌握并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字词,文言字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其中要弄清文言实词的意义,应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通假现象等知识。我们可以采用按照特点分类归纳的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掌握几种常用句式,即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五种句式。在每学完一课后,采取先自己归纳总结后逐渐指导学生,而后放手让学生归纳的形式。每组随机抽签展示为主,学生教师补充。

2.在名篇名句的默写背诵上,要注意:(1)抓住关键字。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能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这是保证书写正确的前提。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有许多同学把“幽愁”的“幽”写成“忧”。这就是没有理解句子的意思造成的,此句中的“幽”意思是“隐蔽的、暗藏的”。(2)圈点强化记忆。对名句中易混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记忆。如:“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史记》)中的“销”字就应该重点圈画,以免写成“消”。值得尤为注意的是,有些古诗名句的语序即使颠倒,意义也不会发生变化,甚至平仄也没有影响,对于这些同学们也要留心。如不要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记成“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前者可以通过平仄来判断语序,后者就不行了,只能强化记忆了!)(3)诵写要同步。同学们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句子中的关键字;学生之间可相互检查,合作学习;教师也应该抽人背诵,抽人板演,及时查漏补缺。

三、现代文学作品阅读

1.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学习《项链》时启发学生思考:除去文中的结尾方法外,还可不可以用其他构思来结束全文?有的学生回答玛蒂尔德得知当年借的项链是假的,顿时惊呆了,加上10年来的艰辛,身体衰弱以致昏倒在地;有的回答她可以诉诸法律,但由于手边无任何证据加上无地位而告失败,一气之下,抑郁而死;有的回答归还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玛蒂尔德又阔起来了,完全忘却了10年艰辛,重新染上慕虚荣、图享受的恶习,再次陷入穷困潦倒。学生思考论辩,比较优劣,还是觉得原结尾有力地突出了小说内在的悲剧效果,余味无穷。在创造性阅读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得到提高。比如讲授《雷雨》时,同学们讨论周朴园的性格,大多认为他是一个极端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人。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笔者于是让同学们四人一组开展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一个同学持肯定的观点,认为:“周朴园本身就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他年轻时与鲁侍萍相爱,本是一件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如今他这般冷酷,是为环境所迫。尽管如此,他仍然保留着侍萍留给他的旧衬衣、旧家具和相片,他残酷的背后还保留着一丝对年轻时的爱情的留恋。可见,他的本性是善良的,却被封建制度毒害,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爱侍萍的。”通过这一问题的研讨,学生不但深入了解了人物,而且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40-01

要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让儿童敢于创新、勤于创新、乐于创新,从语文教学的系统工程层面来说,笔者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欲

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有关研究显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是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放松的学习氛围,提供自由的心理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进行思维思考。宽松、愉悦的课堂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所谓自由情境,就是在课堂上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包括行为和思维,使学生能够自由表现发挥。再者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独特奇异想法否定或批评,要让学生消除顾虑,敢于直接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发展的潜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自由,真正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教师在课堂中要利用课堂内容、多媒体等多种媒介,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由好奇到感兴趣,进而才能到达创新意识的萌发过程。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加上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很容易让他们进入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保持好奇的姿态,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从感兴趣到赶发问,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当中,一步步培养起创新的意识。

2.更新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评价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在某一学生答对问题时,往往就要求所有学生用掌声对其进行鼓励,这样很容易将学生的看法统一到老师的认识上,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教师认为好的,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认为好。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倡导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使学生能互相启发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因此,可以向每个学生发三面牌子,分别是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牌。红牌代表反对;黄牌代表基本赞同,但有补充;绿牌代表同意无意见。让学生用举牌的形式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而后再阐述理由。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主动向教师提出质疑。这样做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教师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才能在教学彻底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要相信学生们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有培养起来的基础。

3.培养创新品质

3.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新离不开学生的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决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努力完成较难的任务,为坚其信念,让学生默念“我自信,我成功。”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给予鼓励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自信。如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鼓励的动作……都可以使学生信心倍增,攻克难关。

3.2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坚韧的品质。科学研究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没有坚韧性,任何创新想法都不过是空谈。因此,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经得起困难和失败的考验,要做到越挫越勇,越挫越要坚定完成下去的信念,让学生明白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说:“创新需要勇敢,创新需要耐心。”让学生独立思考语文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坚韧的创新品质的目的。

4.鼓励与众不同

4.1鼓励学生有好奇心——敢想。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一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语文园地(二)》时,让学生为“田”组个词,许多小朋友都想到了“田地”。教师鼓励学生再想想。一个学生眼睛一亮,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说:“大田。”学生们一听,都感到很好奇:“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呀?”教师先是一楞,而后点了点头,示意那个学生继续说。那个学生说:“田有大有小,大的田就是''大田''。”其他学生听了之后,也都点头表示赞同。有个学生还兴奋地说:“照这样理解,还有‘小田’。”当孩子好奇的时候,正是开窍之时,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4.2鼓励学生放开胆子——敢说。教师在鼓励学生敢想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新想法。

一位教师在讲解三年级语文测试卷时,讲到“漂亮”的反义词,许多学生都说“难看”。教师发现有个学生写了“臭美”,可是他不敢说。于是教师就鼓励那个学生勇敢地说出来,还走到他身边,侧耳倾听。那个学生说:“我认为‘臭美’也可以。我是通过给''漂亮''造句想到的。‘女孩子穿上裙子很漂亮。’然后我往反方向想了一句:‘如果男孩子穿上裙子,就是臭美。’”教师认为,这是从语感上来理解“漂亮”这个词的,“臭美”应该算是“不漂亮”,所以肯定了那个学生的看法。

5.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开展教学

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识字能力

随着新课程教育模式的实施,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要求也随之增加,学生们的识字教育也从课堂扩展到了生活,并且开始重视学生识字教学的生活化模式。汉字是阅读的工具,只有把识字基础打好,才能进一步提高读写和阅读能力。怎样才能让学生们自发的产生识字的兴趣呢?这一点尤为重要。

一、巧妙利用时机以及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多认少写,乐在其中,这是现代教学中对于学生识字的主要理念,如果能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识字后的乐趣和积极作用,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当代社会,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反映在生活细节上面就是,现在的孩子们都有着比较优美又诗意的名字,而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们的来说,对于自己的同学充满的期待和新奇。因此,从内心非常渴望知道同学们的名字,所以我们帮助同学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卡片上面,然后从卡片上的名字开始简单的介绍自己,直到每个同学都做完了自我介绍。同学们的新奇和兴奋已经充分被调动,这时我们的教师提出做一个帮卡片找主人的游戏,规则就是先把写有名字的卡片集中放在一起,然后凭借自己的记忆,把卡片上的名字和它的主人对号入座,在游戏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很快的完成了游戏,有的同学找错了主人,学生们时而认真思考,时而捧腹大笑,几轮游戏以后,同学们基本上都可以找到正确的名字和卡片,一堂课就这样轻松愉快的度过了,学生们相互之间不仅很快变成相处愉快的伙伴,而且每个学生都不自觉的认识了很多字。这种方式学生们是非常喜欢的,迎合了他们这个年纪爱玩耍的天性,又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和保护了学生们的识字兴趣。

二、鼓励参与,感受识字过程的快乐

我们都知道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就是兴趣二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基本的传道授业解惑,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我讲你听这是我们多少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只是一味的灌输,而没有学生们的积极配合,相信到最后就有可能出现你讲我睡的现象。因此,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参与,是让学生们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教学知识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三、积极利用生活环境和儿童心理,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首先教室对于学生们来说无疑是很好的识字课堂,但除了教室这个固定的场所来说,其他的很多环境和地点都可以让学生们随时随地的学习。首先教师除了积极引导学生以外还要和学生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在课外时间里,家长就是孩子的老师,家长可以利用一切场所和机会引导学生们去认字,去阅读,并且学会和家长分享,久而久之,就会培养孩子成为好学,积极,主动的好学生。其次对幼儿的识字教育上要做到以儿童认知规律及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同时结合汉字教学规律,以经典古诗、朗朗上口的儿歌、趣味故事为载体,让孩子们通过对字—词—句—段的阶梯式训练,使孩子的理解力与语言表达等能力大幅提高,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尽早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进入早期阅读,培养学习兴趣。例如:汉语拼音是打开字音大门的钥匙,是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的法宝,熟练的掌握了汉语拼音的规律,就可以借助认识更多的汉字,并且尽可能早的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四、复习所学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文字作为最基本的个体单位,掌握与否直接影响我们的阅读学习能力,阅读学习是学生们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素,是未来社会一个必须具备的能力,可是培养我们人格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尽一切努力和办法,培养和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认真学习识字的优良习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的记忆遗忘规律是呈曲线式的,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及时组织学生复习显得尤为重要。低年级的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都很强,当忘记的也很快,所以要想改善这种状况,就要掌握好复习方法,针对目前所学的新知识,做到定时的回顾复习,具体的方法比如,及时翻阅所学过的汉字以及相关内容,或者把学过的汉字做成卡片,随身携带,随时随地翻阅。

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篇10

关键词:兴趣个性课外平台

21世纪以来,教育改革日趋深入,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应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行动纲领,同时这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指明了改革方向,设计了改革的蓝图。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将阅读能力的提升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技能,在阅读中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阅读中享受祖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辉煌之美,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获得思维的创新和灵魂的净化。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实际上就是教师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由于是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身随而心违。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轻松、愉快又从何谈起,更不要说对小学语文产生兴趣了。即使那些语文学得好的学生,也是为了分数和升学,把自己当作了记忆工具。这样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出现了我们最不想看到的问题,一部分学习好点的,在拼命的学习;另一部分学习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居然昏昏而睡了。所以课堂环境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就是积极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很多教师都以满腔热情投身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举止优雅,目光亲切,精神饱满,态度和蔼……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留下的阴影,我们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语文教师应该将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来抓。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兴趣对于其做某件事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可见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应该从小学生抓起。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和校本特色创设有利于学生阅读情趣提升的情境,然后在这种情境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学习园地中专门开辟出一块阅读专栏,里面张贴介绍有关的阅读内容,在教室四壁及各个角落创设一定的阅读氛围,让小学生的视觉、听觉、“心”觉全方位参与到这种阅读情境之中,在学生中形成一种“阅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阅读”的全新理念。这样惬意的阅读情境的构建是小学生阅读兴趣提升的助推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活动,把阅读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专项来抓,让小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成长的快乐,达到启智、强能的目的。

二、选择精读,陶冶情操

教材中的很多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情节生动感人,更有千古流芳的名句脍炙人口。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剧情”设定自己的情感所属,调动身体各个器官忘我地投入,使思考与阅读同步,渐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佳境。此外,教师还应是一个出色的演员,要善于用声情并茂的诵读再现故事情节,用丰富多变的肢体刻画人物形象,用喜怒更替的面部表情切换剧情人物的内心变化。

三、彰显个性,搭建平台

新课程改革中多次提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诵读是小学语文阅读课改革的落脚点。实施个性化阅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腾出”足够宽阔的阅读空间,赋予学生选择阅读内容和调换阅读搭档的权利,重视学生个体情感的输出,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始终处于良性发展定势。

四、延伸阅读,拓展空间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阅读量总目标为400万字以上,课外阅读量要达到260万字。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偏小,正处于关键的身体发育阶段,因此,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弹性,有的放矢地安排学生阅读。在尊重学生自主选“草料”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在内容选择、计划制订、读书笔记等方面进行指导或引导,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五、学会积累,学以致用

在阅读中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好词好句,积累美文,提升综合能力。在阅读中,利用摘抄的方法、做批注的方法、小练笔的方法可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达到活用知识的境界,阅读教学的归宿点才可以彰显。另外,只用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才能知道自己阅读的不足,才能进一步寻找新的阅读知识点来弥补不足。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质量,就应该着手从创设氛围,激发兴趣;选择精读,陶冶情操;彰显个性,搭建平台;延伸阅读,拓展空间;学会积累,学以致用来致力于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改革,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会更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会提升。只有将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我们语文的课程改革才会走在最前列。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