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十篇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十篇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2:42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篇1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伴随着企业的诞生而出现,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丰富的。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的传统、风尚、价值观、目标、信念等,优良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支撑的作用。1984年,奎因等通过设计竞争价值理论模型,得出了四种类型的组织文化:支持型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规则型企业文化、目标型企业文化;其中将创新型企业文化特征描述为:寻找新信息、创造性对变革的开放性、预测、实验。创新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主要途径。创新型企业文化包含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企业文化的树立与培养要以创新为核心,要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另一层含义是指,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创新性,不守旧,能够接受外部的优秀文化,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丰富。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具有独特性、难交易性和难模仿性等特征。创新型企业文化具有三个层面,最外层是物质文化层面,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层面,最里层也是核心层是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与企业制度既相关联又不完全相同,它们之间是既共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企业文化不等同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是核心、是理念,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层的表现和具体化。制度文化层面的含义比企业制度的含义要宽泛,不仅包括具体形式的制度条文,还包括非具体形式的制度思想、理念等,企业制度只是具体化了文化制度层面的思想。但是,只有具体的企业制度并不能说明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否和优秀与否,更主要的是看制度在实际中的行为和效果,这样才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2.企业制度和创新型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2.1企业制度是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企业制度一般是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出现,在形式表现上是具体的。企业制度对于员工的约束是强制性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目标实现的一种手段,是企业价值观追求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意愿。但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只是出于企业管理者或是企业所有者的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还包括员工的参与,员工在面对企业制度时,如果只是一种被动的执行或出于免于处罚的心态而规避制度责任时,这时的制度并不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内涵。如果员工能够认同制度并发自内心的拥护并能自觉遵守且能够影响他人,这时的制度就体现了文化的涵义。企业制度中包含有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意愿,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思想和理念,一定意义上来讲企业制度就成为了企业推广和灌输自身文化理念的主要渠道,这样企业制度建设就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2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创新型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其所独有的创新氛围会促进企业的创新进程,由于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较多,尤其是企业的一些创新活动会影响到一部分员工的个人利益,会阻滞企业的创新活动,在这些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上就表现为不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用文化的力量去引导员工创新,还需要用制度的手段去规范和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创新行为。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同样具有创新精神,制度层面上对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同时支持和保障企业创新活动的进行,对企业创新活动从目标、模式、过程控制、人员与物资调配等方面给予制度性的支持,相比较企业制度而言,创新型企业文化制度层面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撑是包括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作用在内的创新氛围的营造。制度的形成及其生命力源于无声无形又无处不在的文化。简而言之,文化即是人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的一种普遍的自觉,而制度则是对各种“不自觉”的纠正和规范。

2.3以创新为纽带,做好企业制度和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篇2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mBa精神成长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渐繁荣,以企业为生存平台,逐步形成了企业家、职业经理人、mBa等一系列新的社会阶层。伴随着对这些新兴阶层的关注,人们不禁要对其做出更进一步的认识,提出一系列的疑问。而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及其三者的关系正是这些纷至沓来的疑问中的焦点之一。

一、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的定义及内涵

尽管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mBa三个阶层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而且三者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不同的企业经营者面目而独立存在的。然而在当前逐渐成熟规范的企业界,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类人,他们最初是mBa学员,而后步入职业经理人生涯,最后又创办企业,成为一名企业家。如果说早期的企业家更多是先从事企业实践工作,而后返回来学习mBa课程的话,那么有理由认为科学、规范的企业经营者成长模式正在日趋完善,并最终在企业家成长轨迹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模式即: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

1.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的含义

目前学术界对企业家尚没有一个全面而统一的定义,溯其渊源,企业家一词的原文是法文:entrepreneur,其含义带有冒险家的意思,指当时领导军事远征的人,这种人需要承担风险,因而十八世纪后期的重农学派经济学家鲍杜认为:企业家具有承担风险和创新两个重要特点。首先给予企业家较严格定义的是萨伊,他在《政治经济学论文》(1803年出版)和《政治经济学精义》(1815年出版)两本书中,把企业家看作经理人,经理人“把他所有的生产手段结合在一起,取得产品的价值,……不断重新建立起来他们全部资本,他所得的工资、利息和地租,以及属于他自己的利润。”随后,充分论证企业家定义和职能作用的是熊彼特,他认为经理不能都有资格被称为企业家,只有当他对经济环境能做出创造性的或创新的反映,从而推进生产的增长时,才能够被称为企业家。所以,企业家是促进物质生产增长的中心人物。

“企业家精神”是指人们竞相成为企业家的一种行为,其内涵是“着手工作,寻求机会,通过创新和开办企业实现个人目标并满足社会需求”。从以上对企业家的不同理解中,可以归纳出企业家精神表现为:

(1)承担风险精神。正如1755年,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博龙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承担不确定性”。(2)创新精神。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家被称为“创新的灵魂”。正如1942年熊比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中指出,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新组织的开拓,以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调配,就是对传统生产力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使企业家成为企业的“催生婆”或走出困境的领路人。(3)强烈的责任心。

2.职业经理人及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含义

职业经理人是指运用资本所有者的资本、机器等生产资料,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知识,使其与员工进行最优匹配、整合,并对市场信息进行把握、运用,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具有专门职业能力的企业经营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经理人应该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同时具备管理和决策两大社会职能。

本文认为职业经理人精神首先应该包含企业家精神中的诸多方面,其次也有其独特的内容,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1)克已敬业的奉献精神;(2)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具有领导力、想象力、判断力、组织力和坚持性;(3)敢于领先的英雄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监督管理才能,充分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4)当机立断的决策精神。善于捕获时机,相机做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3.mBa及mBa精神的含义

mBa是工商管理硕士的简称,首创于1908年的美国哈佛,于1991年引进中国,是一种注重实战能力的教育。经过近一个多世纪的实践创造了举世瞩目的mBa神话。所谓的mBa精神主要指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崇尚冒险和创业,鼓励对事业的追求,强调勤奋工作以创造富有生活,强调个人能力、毅力、智慧和决心,注重理性分析,讲求实际和办事成效,在某种意义上,mBa精神也可以说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精神的一个综合,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诚实守信精神。要想做事,先学做人。而做人最基本的一条信念就是要以诚实守信为立身之本。(2)开拓创新精神。熊彼特曾给企业家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从这个角度出发它说明了创新不仅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样的,创新也是mBa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面。(3)积极主动精神。maB要争当企业的“领头鸟”,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主动寻求企业发展契机,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学会从Ceo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凡事积极主动,先人一步。

二、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的比较分析

从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mBa三者的关系来讲:mBa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职业经理人为直接目的,而职业经理人却并不都能成为企业家。据此分析,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和区别,三者只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在“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这一成长模式的不同阶段中,着重拥有的品质的一个凸现。换言之,三者的精神是一个统一体,只是在经营管理者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中,这一精神统一体的不同构成要素交替发挥着首要性作用。

1.mBa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对比

从“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的经营者成长模式中可以看出,mBa在某种意义上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直接目标,因而,可以认为mBa是职业经理人的初始化阶段,而职业经理人则是mBa的实践过程。因而现实中的mBa教育必须和职业经理人市场挂钩,加强学员对企业管理基本要素和经济环境的了解,对各种行业和行业典型企业的了解,对商业思维方法和沟通能力,信息收集和研究能力等的掌握,并在mBa教育中积极强调职业道德等文化教育。侧重培养职业经理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需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实践经验和组织能力。职业经理人则应在管理实践中充分运用mBa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力培植实战能力。

2.企业家精神与mBa精神的对比

在“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这一企业经营者成长模式中,mBa和企业家分处首尾两端。我们说,每个mBa都渴望有一天能独掌大权,成为企业家。因而mBa是经营者的最低阶段,而企业家是经营者的最高阶段。其最明显的阶段差别,说明了mBa应侧重于不断的培养管理技能、方法和信心,致力于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塑造。而企业家则要树立敢于承担责任、务实创新、善于协调各种关系、豁达的胸怀、平和的心态等企业家精神。

3.企业家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对比

首先,从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与企业的所有关系来讲,职业经理人有别于企业家。职业经理和企业家不同,他们通常不是其所管理公司的所有者,而是被雇佣来管理公司日常运作的人。其次,企业家注重创新精神,是企业的创立者;而职业经理人更注重管理能力,是企业的维持守护者。职业经理人的才能可以通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出来,而企业家则被理解成具有非常的创新、敏锐、敢于破坏和敢于建设的人,他们身上那种最可贵的创新精神是不能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最后,企业家是敢于超越自己的资源去开拓事业的人。而职业经理人则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程度使其发挥作用。

三、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在参与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冲突

尽管从单一的经营管理个体来说,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是不同成长阶段上的统一体。然而在由不同成长阶段上的经营管理者共同组成的企业管理层中,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三者却在参与企业运作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迥然的作用,有时会产生尖锐的冲突。

1.mBa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

mBa精神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这样会使mBa学员一面憧憬于典型的创业英雄事迹中,生搬硬套成功人事的所谓成功秘诀;另一方面,多从自己的成长角度出发,锋芒毕露,试图抢夺一些大事的决策权,从而导致急功近利。而职业经理人精神更多的是强调一种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时会以牺牲个人的代价来谋取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当放任和规范、利己和服从相遇时,mBa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也就发生了。

2.企业家精神与mBa精神的冲突

企业家精神中的创新精神常常使企业家会做出一些非同寻常式的大胆决策,这些决策更多的是建立在企业家以往的经营经验基础之上,带有随意性,冲动性和直觉性。而mBa则早以熟稔了成功企业家的创业事迹,在不知不觉中会陷入对他们的无意识模仿,并会在实践中囿于其中。这样,在遵循前车之鉴和信服超人直觉的两难抉择之间,往往就导致了企业家精神与mBa精神的冲突。

3.企业家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

企业家多数具有英雄主义特征,有着传奇式的成功经验,如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柳传志等。这样的风险冒进精神在企业创立之初,往往会极大地鼓舞士气,对于企业的顽强生存和迅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恰恰又是这种精神在企业发展并走向正规化后,会因为所谓创业时期的成功经验,创造性举动以及企业家的管理随意性等,给企业的发展造成障碍,甚至毁灭企业,如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以及马胜利和他的超级小造纸航母的由盛至衰。然而职业经理人精神则更加侧重于基于科学预测定位基础上的程序化规范管理。这就势必产生企业家精神和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是要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意志性管理,还是要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规范化管理;是循规蹈矩的发展,还是冲动型的开拓。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本文从“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这一经营管理者成长模式出发所进行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mBa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各自有其独特具体的内涵,并且有时会出现抵触情况。但从一个经营管理者完全的成长模式来看,mBa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只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精神体现,是一个互为基础的统一体,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正如一个人从幼年到青年到老年会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着重注重经营管理者在其特定成长阶段上的阶段性精神培养,使三种精神贯穿于经营管理者的整个经营管理职业生涯之中。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彭志华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篇3

关键词:主题旗舰品牌商店;品牌含义;零售环境;体验服务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志码:a

文童编号:1673-291X(2010)16-0178-02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简单的产品差异化已经难以维持零售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开始提供体验品牌的服务以创造品牌差异化。美国开始重视“以服务为基础的经济”向“以体验为基础的经济”的转变(pine和Gilmore等,1999)。娱乐业顾问wolf(1999)也认为,随着娱乐业不断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购物与娱乐将会结合起来日。这种结合给零售业注入了新活力,它推动了零售业向提供“体验服务”发展。针对这一情况,一些学者先后引入了各种提供体验服务的旗舰品牌商店、主题娱乐品牌商店和主题旗舰品牌商店等新的零售环境概念,从定性分析角度初步探讨新的零售环境如何提高顾客忠诚度。本文将结合美国迪斯尼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1998-2007年的收入增长情况,研究这些新的零售环境的品牌效益。

一、主题旗舰品牌商店的产生与发展

据HoHenbeck等(2008)介绍,随着“体验”消费逐渐增长,从“旗舰品牌商店”到“品牌展览馆”等各种零售环境相继产生,消费者也日益成为零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Kozinets等(2002)提出了旗舰品牌商店、主题娱乐品牌商店和主题旗舰品牌商店等三个零售环境概念。旗舰品牌商店是企业在营销中设在某地最高级别的品牌形象展示店。一般是处于地理位置较好、客流量较高、销售较好的样板商店,代表着某品牌或某商品的专卖店。旗舰品牌商店是企业顺应商业发展需要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是品牌竞争的有效方法。其经营重点在于树立员工素质和形象,建立合理的购物环境。这不仅是一种品牌,更是一种形象。因此,旗舰品牌商店的基本零售任务是建设、强化品牌并销售品牌产品。Kozinets指出,旗舰品牌商店具有三个特征:(1)经营单一产品品牌;(2)品牌为制造商所拥有;(3)运作的目的在于建设和强化品牌形象,而不仅仅销售产品以获得利润。

主题娱乐品牌商店是销售某种特殊主题的品牌服务的独有经销商店。这种主题零售环境注重于销售品牌服务而非销售品牌产品。它是一种通过娱乐活动建设品牌并销售品牌服务的商店。

主题旗舰品牌商店是一种在经营现有品牌产品的基础上提供娱乐服务的零售店,是旗舰品牌商店和主题娱乐品牌商店的结合体。它向顾客提供了体验品牌、体验企业以及体验产品的场所,并通过娱乐活动宣传其品牌历史和文化内涵。

Kozinets等(2002)还进一步指出了主题旗舰品牌商店的四种类型特征及其实施条件和作用。他们认为,消费者进入主题旗舰品牌商店不仅仅是为了购物,更重要的是体验品牌、企业及产品。2004年他们进一步探讨了主题旗舰品牌商店环境下,顾客行为与零售环境的关系。他们通过对芝加哥的eSpn乐园的案例研究,证明了顾客的消费行为与他们的消费体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Honenbeck等(2008)则引人品牌展览馆的概念,对主题旗舰品牌商店进一步深入研究。他们定义品牌展览馆是一种具有历史联系和展览馆特征的主题旗舰品牌商店,然后,他们分析了品牌展览馆的特征,提出了品牌展览馆如何强化品牌含义和品牌展览馆为零售商带来了扩展品牌含义的新思路。品牌展览馆作为一种特殊的主题旗舰品牌商店,它着重运用艺术、文化、历史事迹等方面来宣传品牌的含义和传授品牌知识。Honenbeck通过对可口可乐品牌展览馆的案例研究,指出品牌展览馆能够从以下七个方面扩展品牌含义,从而达到提高顾客忠诚度的目的。

(1)品牌人格化(Humanizationofthebrand):指赋予品牌个性和生命,使品牌富有亲切感,有利于提高顾客忠诚度。(2)品牌社会化(socializationofthebrand):品牌展览馆给人们提供活动场所,让人们能够在那里留下美丽的故事,美好的回忆使顾客更加眷恋品牌。(3)品牌本土化(Localization0fthebrand):品牌建设与本土化特征的结合,顺应顾客支持本土商业的心理,因此有利于建立顾客忠诚度。(4)品牌全球化(Globalizationofthebrand):展览馆汇集该品牌的各国广告,创建一种国际化主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顾客。(5)品牌背景化(Contextualizationofthebrand):展览馆通过介绍品牌的成就和发明创新成果,向顾客宣传品牌的成功历程,这能够使顾客更加了解品牌,更加崇尚品牌精神。(6)品牌戏剧化(theatricizationofthebrand)-:展览馆给顾客提供体验品牌的娱乐舞台,为顾客营造愉悦的零售环境氛围,也为顾客表现自身地位提供平台。比如在可口可乐的品牌展览馆里,顾客能够品尝世界各地的可口可乐产品,参观品牌的艺术作品。这些活动都会给顾客带来不同的感触,使品牌融入顾客的生活中。(7)品牌个性化(characterizationofthebrand):这种品牌特性是通过将品牌与实际生活的个体(如历史人物、专家、企业创业者及公司员工等)相联系起来得以实现的。品牌展览馆向顾客宣传企业的品牌历史和文化,树立了品牌的社会形象。

二、主题零售环境对品牌含义的扩展作用

在当今的市场中,消费者拥有许多选择的机会,零售商创造条件吸引顾客并提高顾客忠诚度愈显得重要。顾客对品牌含义的理解对吸引顾客有着重要的作用。Berry等(2008)界定品牌含义为:品牌带给顾客的理念和印象,并形成顾客心中的名誉和形象。Berry还进一步阐明组织的现有品牌、品牌的交流以及顾客体验都会影响顾客对品牌含义的理解。Berthan等(2007)研究说明了影响顾客对品牌含义的理解的因素包括了:传递给顾客的信息内容、顾客的文化背景、顾客交流以及零售的品牌管理。由此可见,品牌含义实质上是顾客在购物过程中所形成的品牌形象和品牌精神的一种自我观点,因此它也是顾客借助品牌树立个人地位的原因。如果顾客在购物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物质或娱乐的满足,或留下与品牌相关的美好回忆,抑或是在精神感受上与品牌精神产生某种共鸣,那么顾客就会重复购买品牌产品或服务,并逐渐将该品牌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从而提高了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

从Berthon等(2007)的研究得知,零售商扩展品牌含义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零售环境。主题旗舰品牌商店就是通过建设主题零售环境为顾客提供体验服务,以扩展品牌含义。根据Kozinets等(2002)所提出的四种不同环境主题旗舰品牌

类型,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环境对品牌含义的扩展作用体现如下:(1)自然环境主题旗舰品牌商店注重自然特色,其环境设计风格多以自然为主题。它运用自然景物来营造一种轻松愉晚的零售环境,让人们在购物过程中能够同时感受到自然之美,并在欣赏过程中卸下身心疲惫。所以,自然环境主题商店也是顾客陶冶情操的驿站。(2)市场环境主题旗舰品牌关注不同社会文化特色,零售商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进行定位,以建设主题环境。市场环境主题旗舰品牌使品牌社会化。它给品牌注入了社会文化特色,让品牌更富有亲和力。社会文化给品牌穿上了人格外衣,它能够吸引崇尚该文化的顾客,也可以帮助顾客表现自身的社会地位或立场。(3)网络环境主题旗舰品牌零售环境下,零售商通过运用科技创造独特的虚拟环境,给顾客提供奇特的虚拟环境体验,创造出品牌个性化。同时,也可以激发顾客的好奇心,使该零售店成为顾客寻求新奇体验的处所。(4)精神环境主题旗舰品牌商店从企业文化、历史塑造品牌的精神内涵,向顾客传授品牌精神。这种零售环境可以给予顾客某种精神文化教育,使顾客了解品牌的历史,体验品牌的精神,并使品牌与顾客在精神层面上进行交流。例如,嘉士伯啤酒展览馆让顾客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全过程,使得嘉士伯的历史同啤酒的历史融合在一起。顾客在那里可以感受到嘉士伯的发展史就是啤酒的历史,而啤酒就是从嘉士伯开始的。这种历史文化能够给予顾客无穷的回味。

由此可见,主题旗舰品牌商店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程度地扩展品牌含义,提高顾客忠诚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结论

当今社会经济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消费逐渐倾向追求精神的满足,所以向顾客提供体验服务消费是企业寻求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渠道。主题旗舰品牌商店给顾客提供了体验服务,扩展了品牌含义,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顾客忠诚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外国零售企业的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化,零售企业需要不断革新自身的经营手段以维持竞争优势。主题旗舰品牌商店将可能成为推动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Josephpine.i,JamesH.Gilmore.theexperienceeconomy:workistheatre&everyBusinessaStage[m].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1999:130-142.

[2]wolf,michaelJ.theentertainmenteconomy[m].newYork:RandomHouse,1999:221-227.

[3]CandiceR.Hollenbeck,Carapeters,Georgem.Zinkhan.RetailSpectaclesandBrandmeaning:insightsfromaBrandmuseumCaseStudy[J].JournalofRetailing,2008,84(3):334-353.

[4]RobertV.Kozinets,JohnF.Sherry,BenetDeBerry-Spence,adamDuhachek,Krittineenuttavuthisit,DianaStorm.themedflagshipbrandstoresinthenewmillennium:theory,practice,prospects[J].JournalofRetailing,2002(78):17-29.

[5]RobertV.Kozinets,JohnF.Sherry,DianaStorm,adamDuhachek,Kfittineenuttavuthisit,BenetDeBerry-Spence.LeducagencyandRetailSpectacle[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2004,31(3):658-672.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篇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经济社会整体步入转型期,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各种色彩文化的交融激荡,使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中平能化企业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建立了“跨入世界500强、实现和谐奔小康”的共同愿景,努力打造“忠诚事业、追求更好”的企业精神,把安全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群众文化贯穿于集团发展的全过程,为和谐中平能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必须看到,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是注意企业的硬件建设,而忽略了自身的精神品格,结果造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脱节。一个现代化企业决不应该是堆积起来的“水泥森林”,钢筋骨架,硬化绿化,路宽灯亮,若没有内在的企业精神作底蕴,充其量不过是表面的繁华。再好的企业硬件,如若没有良好的职工素质作后盾,缺乏人文的关怀和尊重,轻视人的全面发展,这个企业的现代化是不完整的,也是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且是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的。企业需要精神,是因为人需要精神,人和企业都需要精神来提升自己的质量,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笔者在这儿举个例子,让我们理解一下“忠诚事业,追求更好”作为企业的理念、企业精神的价值。有两个企业,我们把它称之为a和B,他们各招聘两名大学毕业生,每个企业准备的总投入是一样的,两个人共24万元。a企业采取的办法是两个人一个月各5000元,一年各6万元,两个人共12万元,剩下的12万元谁干的好就奖给谁,也就是一个人可能拿到18万元,另一个人可能拿到6万元;B企业采取两个人一个月各1万元,一年各12万元,两个人共24万元,没有业绩奖金。假如有四个同学来应聘,这4个同学又是一个班的,能力强的同学可能就去a企业,两个相对认为能力差一些的人可能就希望去每个月挣1万元的B企业了。这个在经济学里叫做“良币驱逐劣币”,所以我们从招聘中看a企业已经占据了优势。同时这4个同学到了这两个企业后的干劲完全不一样,在B企业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即便再有自觉性,工作表现也会大打折扣。a企业则不然,他既然认为自己有能力,希望能挣18万元,就会不甘落后,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工作。可以想象,优秀的人玩命干,素质一般的人悠着干,两个企业的竞争力就不会在一个等量级上,两个企业的市场表现差别就会很大。有些企业家也想成为a企业,但不知道背后的东西是什么。背后的“东西”笔者认为那就是一个企业“软实力”的体现。有能力的人为什么会选择a企业呢?因为它有口碑,更具有竞争力和挑战性。这说明企业的“软实力”即在长期坚持“追求更好”中,一定能够得益于企业,又得益于他们的职工。

当我们想借助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更好发展的时候,必须首先寻找到突破口。首先一步是提炼,就是要把根植于企业职工头脑中,那些有着鲜明时代烙印、符合行业、区域以及我们这群人特征的东西,以及美好的想法提炼出来。笔者曾去过一些企业参观,看到到处都是不同的口号、标语,都是发动大家写出来的每个人的真心话,觉得这比没有强,但是还很不到位。因为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动人的口号都贴在墙上作为信条。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大家头脑里的东西提炼出一根主线来。一个企业需要坚持的东西其实就那么几条,而不是几十条或上百条,而这些需要坚持的东西,一定要跟我们的行业特征有关,跟我们的追求和愿望有关,跟从业人员的基本特点有关,每条理念都应包含有深刻的含义。

我们中平能化提出的十大理念,包含了企业作风、企业精神及发展战略,核心理念是“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理念、精神总结提炼出来后,第二步就是分享、推广和贯彻,使之成为某种自觉不自觉的行为,条件反射一样地忠实执行。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篇5

举办2008年奥运会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积极的文化状态,以创建我国体育文化品牌;第一个理念体现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精神,在实践中提倡和落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也是奥运会“最高、最快、最强”的具体要求,以创建质量效益品牌。第二个理念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具体体现,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沿,积极进行体育产业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以创建中国奥运经济发展品牌;第三个理念体现了中国体育伟大的艰苦创业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进取精神。这一精神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也将充分体现,以创建“中华体育精神品牌”。

我国奥运品牌建设可以围绕四大理念、四大品牌进行:一是“办好中国奥运,振兴中华文化”;二是“办一流奥运,创一流管理,建一流文明”;三是“发展体育,促进经济发展”;四是“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社会主义体育精神”。

二、奥运品牌创建应增强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有些传统体育品牌,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应保持和发扬这种特色,继续扩大品牌效应。如武术的风格是“以气为武术本体,形成了内功外拳的技术结构;形成了相反相成的武德思想”。中国武术以上乘的质量和卓越的品牌,1936年就曾扬威柏林奥运会,影响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世界武术锦标赛实现了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梦想,向奥运会的大门又迈进了一大步。像“武术、气功”这样的优秀传统体育品牌不但要继续保持,更重要的是发扬光大。

中国奥运品牌应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增强其文化含量。如“宋太祖的32式长拳”、太极拳、六步拳、猴拳等武术品牌,文化含量非常高。影响最大的要数“少林武术”――七十二绝技和武当品牌的内家拳。内家拳中的太极、八卦、形意拳、六合拳在拳理和身体素质上重视内功,在技法上强调由内及外、内外结合,表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文化底蕴。难怪武侠小说常以少林、武当、峨嵋、青城、崆峒等派津津乐道。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毫无疑问要充分展示中国五十多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既展示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有充分展示社会现代体育文化。

三、奥运品牌创建应增强科技含量

树立新的众文意识或人文观念,不难理解科学的诸多价值在本质上都是人文的。科技奥运的技术价值、体育价值和经济价值,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人文意义,不能将其归结为狭隘的“功利主义”、“金牌主义”,而应当将其看作是对于现代人的生存、发展、创新、自由和解放具有根本意义的价值。中国奥运会应真正成为体育创新、文化创新的实体,科学技术将越来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现代高科技正在将中国奥运带入知识经济时代,为古老的、现代的北京文明注入新的活力,使科技奥运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与历史价值与历史价值、人文价值更加趋于一致。

科技对中国奥运会巨大的推进作用,以及由其引发的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等许多方面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不仅有力证明科学具有无比巨大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而且也是对奥运会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最好阐述。

四、打好奥运经济品牌,发展我国体育经济

历届奥运会造就了大批知名品牌:翻开奥运会的历史,一些世界上知名度高的超大企业都市和奥运会紧紧的维系在一起。每届奥运会的蛋糕总是被那么几个肯花钱的赞助商切走。虽说我们国内企业的经济实力无法与他们相比,但差距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实力上,中国著名企业的运行机制、体育理念、体育开发及手段等都与他们有着较大的差距。中国企业想成为世界知名品牌,除了注意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外,还必须瞅准时机甩出“大手笔”否则,“小打小闹”就永远成不了气候。我们必须作好一切准备,该炒作的要炒作,该宣传的要大力宣传,要借奥运会为我们作广告。

奥运会在选择中国的同时,也把巨大的商机送给了中国的企业。这样的机会对我们来说并不多,我们的企业如果没有一定的前瞻意识,没有一定的竞争意识,眼睁睁的看着外国人来享受我们的奥运“蛋糕”,这可是中国企业的悲哀。最近几界奥运会可谓是硕果累累。人们在欣赏精彩的体育比赛的同时,商家也好,举办城市也罢,还有国际奥委会,他们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与奥运会相关的产业也应运而生。如何学习外国人的经验,是中国企业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看重的不应当是即时回报,而是由此带来的品牌知名度、长远的企业业绩和品牌效应。奥运会比赛期间,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在观看比赛,趁此机会树立起多个世界知名品牌,今后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综上所述,承办奥运会将有利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会促进社会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实现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篇6

关键词中国元素Vi设计国际市场跨国企业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

1中国元素概况

目前为止,“中国元素”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全面的解释。从《辞海》上看,“元素是一个现代用语,历史上并没有这个词。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吸收文化的养分,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纵观中国元素,闪现着无数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民族传统文化的设计元素,把传统艺术的精髓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中去,同时在传统文化中加入新时代元素。“中国元素”概念,可归纳为两个共性: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图形、文化、符号;二是代表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因此笔者理解的“中国元素”的内涵是:被历代中国人所认可,传播中华民族尊严和民族个性的图形、文化、符号,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等具象物质和抽象精神的元素。

2“中国元素”运用于跨国企业Vi设计的必要性

2.1符合企业文化营销的需要

在为企业进行Vi设计时,需要通过研究目标消费群、核心竞争力、扩展市场等来掌握创作元素、企业文化内涵和风格信息等。而Vl所映射的主体和客体,往往包含特定的地域特点或消费群体因素,也会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主体角度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期望通过视觉表现传达出多元化的文化信息,Vi成为了企业或机构的文化以及精神的载体。例如中国电信的Vi运用了回纹图案,它的设计融入了民族传统吉祥图案,借以通过某种蕴涵常规固定意义的图式,表达美好的期望和夙愿。不管时代如何演变,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是一直未变的。因此,对于中国的企业或品牌来说,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宣传本国传统文化和企业本身的特色文化,想成为国际品牌,用蕴涵深厚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国元素进行Vi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2.2满足受众消费情感的需求

对于国际市场上的消费者来说,当解读带有中国元素的Vi设计时,往往会带给她们一种神秘感,她们会去揣摩这特定的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从而潜移默化地达到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使国际消费者对中国品牌乃至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崇拜。国内受众通过消费来达到自我价值和个性的体现,其消费的品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一味跟随西方文化的热潮,开始重新认识历史渊博的民族文化符号。在Vl设计中运用的中国元素,受众一般理解为民族文化的象征,特别是营销传播中运用到的民族符号,更加符合受众对符号消费的需求,也对受众的心理和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

受众的消费需求包括两个方面:物质的和精神的。Vi设计的创新要针对受众的精神层面,主要以引起受众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动为最佳。对于这种没有物质载体的精神需求,其实可以利用符号消费使受众得到心理满足。受众通常并不只是关注于符号本身,而是更注重符号所能来带来的具体价值。

2.3顺应“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和世界各国之前的经济和贸易交流,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中国的Vi设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冲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更加强调要“同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因此,在Vi设计中使用中国元素有利于中国传统图形的创新和发展,但也避免了“一体化”或“同质化”的跨区域传播中国文化,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成为可能的设想。“多元文化”这一理念的提出,关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问题,要考虑本身的传统文化精髓,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和贡献。因此这个过程在中国本地Vi设计中,形成了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中国元素在现代Vi设计中,有利于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反过来有利于发展的全球文化另一方面,中国元素同时成为了全球文化符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不断改变和创新,扬长避短,再创历史辉煌。

3“中国元素”在跨国企业Vi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是元素简单的变化,让观众通过对中国元素的亲切感和怀旧感,认知产品信息。第二,Vi设计中与中国元素的创意组合。为了传播品牌文化,广告主题,创造性地运用象征中国精神的中国元素使观众感到好奇,有趣。这种创造性的方法,在设计领域中,通常被称为置换。第三,中国特有的传统色彩感觉意义在Vi设计中的应用,例如中国红,这种意义的使用。第四,中国传统听觉元素的应用,Vi设计如何把中国的民族音乐、戏剧、方言以及其他的听觉元素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与产品相关信息相融合。第五,中国精神文化,它包括核心价值观、传统的精神文化、典故与某品牌或某企业文化的结合,这是最高境界的中国元素在Vi设计中的应用。

今天,我们在各种商业活动和生活中运用“中国元素”,以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来表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它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融合现代生活,从而使其更加具有活力和冲击力。当然,刚刚只是把设计当作主导地位的角度来发现问题,从物理的角度来看,从中提炼出的中国元素,这是形而上学的不断探索,隐含的形而上的精神。

4总结

在当今国际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中国跨国企业Vi融入全球的角度来看,把其看作信息技术时代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策略。中国跨国企业的Vi设计理念和表现应世界和国际化,但又要以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蕴含强烈的民族特性;这种以深厚的中国哲学和文化根基为基础的民族性,并且又根植于群众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认识到差距,但我们更能以包容的态度,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案例,从中吸收其精华部分。中西结合,以中为主。古为今用,以今为主。西方CiS理论引进到中国以来,其形式和内容已经改变了很多,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传入中国后,在这个最有市场活力、拥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地方,中国的企业家、广告商、设计师们能够将其集成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中去,开发为一门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中国企业经营的艺术,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德,吴剑平.企业文化与Ci策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陈瑞林.民俗与民间美术.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10.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篇7

充分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是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服从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企业核心价值观又是企业文化体系的“中枢”和“精髓”。因此,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石而构建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南京港集团把“讲忠诚,讲敬业,讲协作,讲诚信,讲责任”定为全体员工的行为公约,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诠释。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充分彰显水运企业个性

交通企业不同于工业企业,在交通企业里,水运企业又不同于公路运输企业。水运企业依水而生,依水而兴,除含有交通企业所拥有的特性外,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服务于企业发展,水运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会独树一帜,有时还会“水珠四溅”。由于南京长江大桥净空限制和航道影响,南京港是万吨级海轮进入长江的最后一个港口,成为“江海门户”。他们认为,南京港的生存发展,南京港人的精神追求,都与长江和大海有着不解之缘。物质方面,长江是南京港生存的依凭。从“江道万里,通涉五洲,朝贡商旅之所往来”的三国通海港口,至元、明代官运、商运的中心港及郑和下西洋的基地港;从1899年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到建国后建成国内最大的内河港口和长江中下游水陆联运、江海中转的枢纽港,南京港的事业源于长江,依长江而不断发展壮大。大海是南京港发展和奋斗的目标。对外开放,让南京港走向大海,内连腹地,外接五洲;而12.5米深水航道通达南京,使南京港成为真正的深水港,标志着南京港将迎来崭新的“大海时代”。精神方面,长江,奔流不息,执着奋进;大海,雄浑开阔,气势磅礴。南京港人的事业起源于长江,撷长江之灵气,拥历史之隽永;南京港人希冀的未来在大海,拥大海之胸襟,承大海之豪迈。长江和大海是南京港人精神气质的绝佳注释。据此,南京港集团把“江海”定为企业的文化图腾,依此展开,集团的使命是“承启东西物流,集疏江海文明”;集团的愿景是“长江魅力港口,员工幸福家园”;集团的企业精神是“卓越长江,共赢大海”。有了水味,南京港集团的核心理念大气磅礴,催人奋进。“水味”,让水运企业有别于其它企业,构成了水运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起帆精神”、“振超精神”就是上海港、青岛港成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结晶。

充分体现共赢的理念

强有力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强大的技术消化能力、强劲的市场开发能力、局部改善和调整生产关系的能力,激励员工齐心协力为实现企业目标努力奋斗。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用共赢的理念凝聚员工,新时期的水运企业文化越来越注重“共赢”,提倡员工与企业共赢,企业与客户共赢,以企业的价值观统一员工意志,进而影响客户的利益观。南京港集团的人才理念是“以业聚才,成就员工”;经营理念是“成就客户目标,创造共同价值”;而企业精神“卓越长江,共赢大海”,其后半句更是表达了南京港人将不断追求各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实现,努力与各利益相关方同心同向,共享共荣。

充分表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处在社会大环境中,作为社会主义亚文化的企业文化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具有不同时期的精神特质。过去,企业文化理念词条出现较多的是:忠诚,友善,勤奋,进取;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团结,拼搏,自强,争先;奋发,求是,诚信,先行。企业文化既要继承,更要发展,在传承中赋予新的内涵。假如我们对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一些理念的表述和理解仍然停留在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水平上,则会让人贻笑大方。新时期水运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仅饱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了与时俱进,出现较多的元素有“开放创新”、“团队协作”、“绿色共赢”等。南京港集团则把“开放创新卓越共赢”确立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体系本身的系统性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篇8

作者:黄一凡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

企业在这一基础上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实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百年老店同仁堂就是以“仁”为企业文化之本。它的管理理念就是“同心同德,仁术仁风”、“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这佐证了“以人为本”这种注重培养职工的互相尊重、团结合作、改进创新的精神的文化模式是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点。现代文明起源与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也伴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破坏,以及人性异化等现象。“天人合一”是一种对现代企业的一项基本要求,这种要求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要求人的作为能够不损伤天地和他人,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第二个层面,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都要尊重社会和自然的规律,不能违背规律的要求而独立发展。日本的松下企业文化2:“企业报国、光明正大、友善一致、奋斗向上、礼节谦让、顺应同化、感激报恩”,它就散发着一种浓浓的天人合一的情结。日本的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中国唐朝的思想文化,在根源上都包含着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当今社会追求功利性和利益极大化,个体在滚滚的金钱洪流中往往缺乏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企业作为经济世界中追求生存的个体,需要儒家思想精神内核中所蕴含的人文智慧进行精神的调解和治疗。

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培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是相合的。而传统文化究竟应该如何引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去,并将之置于企业文化管理中的何种位置,则是需要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最核心的要求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实质是一种文化管理,它既是管理,同时也是文化,它的核心和关键就是承认人的价值,要求以人为核心,把管理视角放在了激发人的创造精神上,依靠文化的功能、手段和力量去影响人、改造人,积极推动企业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文化实际上是伴生于制度的,不同的制度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变迁。

我国从公有制经济制度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种制度的变化使得西方文化逐渐的进入,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了全面性的碰撞。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引入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人员力量上又依靠的是接受了长期传统文化熏陶的国人,文化的碰撞在所难免,而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需要一个扎实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西方人道主义和东方的人文主义文化传统在要求上具有一个很大的共通点,这就是以人为本。把对人的工作贯穿在企业内部建立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形象、企业价值观等管理活动中,也贯穿在对外交往中。以人为本是完成由物的管理向人的管理、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历史性跨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企业文化建构中,领导者和员工作为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强调突出和依靠主体,就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闪光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坚持发现人的价值,并且挖掘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和途径。突出和依靠主体,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映企业发展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文化诸多要件都按程序正确确立起来以后,必须通过反复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达到全员认同,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表现在领导者和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地实践企业文化的信条,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使企业文化不仅成为领导者对全体员工的要求,也同样成为全体员工对领导者群体的要求。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问题;建议

前言:企业文化具有导向性,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文化是一种外显于厂风厂貌,内隐于人们心中的一种意识形态,它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包括企业精神、哲学、目标、道德、形象、制度、企业风尚等在内的,涵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方面内涵的广义的科学管理理论,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精神、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对企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一种行为观念。它是企业发展的一种行为模式,它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他对企业的每个人都产生影响。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企业的兴旺与否。国际上很多知名的大企业、百年企业都是拥有了自己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才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勇往直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文化赋予了企业顽强的生命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常见问题

1.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

也有一部分企业会片面地认为,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就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否认,文艺演出等活动能改善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提升企业的凝聚力,通过球类比赛还能进一步提升团队内部的协作能力,这些都是好的方面。但是,这些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工具,并不是全部;我们更多地是需要通过这些手段,融合企业精神之后去塑造员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各种行动中去,不然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是微乎其微的。

2.把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

还有一些企业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认为只要企业内部制订出完善的规章制度,让员工学习并组织考核,那么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就基本完成了。确实,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对于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有效落实企业的规章制度,就能将企业的核心精神、文化培育起来的想法也是不可行的,规章制度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决不能将二者混同。

3.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宣传工作

在企业当中,将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工团的活动工作混同起来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节约成本的角度来考虑这是可行的,但常常会出现主题不明确的情况,让活动参与者一头雾水,实施效果也会是事倍功半。为了节省开支,企业还会将党工团的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归属于同一个部门进行管理,但是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对于党工团的工作或许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但对于现代企业文化的理解未必有那么深刻,这对于企业文化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4.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识别系统

有一部分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公司单纯地需要一个企业识别系统,只要公司员工有着统一的着装,办公室里有着一致的LoGo,墙面上粘贴着企业的标语就可以了。没有认真地去思考,公司员工的着装是否反映出了企业的精神面貌,标语是否反映了企业的特色,LoGo是否反映出了企业形象,是否能起到鼓舞人心,提升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作用。如果企业的识别系统脱离了企业的实际,就不能为其文化建设服务,更不可能与之等同。

5.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急于求成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急于求成几乎是所有企业都会犯的错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漫长的建设时期,不可能通过一次性制订企业识别系统,建立规章制度或者多搞文体活动,就能将企业文化真正地建立起来的。企业自身的特有文化,是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积累获得的,是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在此期间可以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受到企业文化所带来的力量。特别是要建立那些良性的企业文化,更是需要企业与员工之间,上司与下属之间长时间的磨合将其发展和完善,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是良性的、有意义的。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塑造积极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企业共同价值观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只有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才会朝着企业的同一目标前进。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共同价值观,一是要端正思想观念,应认识到只有将价值观“内化”并使员工主动接受,才能真正成为共同价值观。二是选好价值目标。确定企业价值观的目标应该坚持关键性和可行性的统一,这样的价值观比较容易被员工接受,从而塑造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是企业的升华,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它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的经营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企业独特个性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形态。企业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培育企业精神的力度。现阶段我国企业精神应该倡导这样几种共同的精神,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共事合作的团队精神、务求实效的开拓精神和强化约束的自觉精神。

2.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是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塑造起来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包括产品信誉、服务质量、员工队伍风貌、公益事业贡献等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提高消费信心,有利于企业集贤纳才,有利于激励员工、增强凝聚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必须在塑造企业形象上狠下功夫,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支持,一切工作以树立和增强良好形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期坚持,永不松懈。

3.建立优良的服务和诚信文化

企业应始终坚持“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经营方针,树立“顾客第一”的服务意识,从根本上确立对待顾客的正确观念和方式,把服务顾客摆在第一位,以顾客满意为宗旨,建立服务文化,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诚信是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宝贵资源,面对当前社会上严重存在的信用缺失现象,建立诚信价值观,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4.努力增加生产经营中的科技文化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谁的产品技术含量高,谁的产品就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经济结构落后、技术设备陈旧、资源浪费、产品技术含量低、人员素质差、知识资产不足,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取胜。因此,企业应提升产业结构层次,重视增加高新科技知识的投入,以生产和服务文化含量的增加,推进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培育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创造自己核心技术、拳头产品、知名品牌和有效的管理及营销能力,大力向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进军。

5.建立一支优良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

企业文的化形成和发展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大潮中涌现出一批善经营、懂管理的企业家,但从总体上看,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企业家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家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培育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程。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必须把经营权逐渐放开,吸引一批有知识、有抱负的职业经理人加入企业,这样既可摆脱企业家个人能力和知识的局限,同时也可实现企业决策民主化,使高层集体智慧得到充分体现。这越来越成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意义重大。目前,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管理者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性、家族文化气息浓厚等方面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的制度文化建设等措施来完善企业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企业精神文化的含义篇10

关键词:企业文化;传统文化;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178-02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沉淀在企业员工心目中的一种价值理念,它是一种文化哲学。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企业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动准则。在当今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背景下,企业竞争的成败取决于企业的整体实力,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适应激烈竞争而生存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文化的力量将愈显示出它的功能。

中国现代企业文化,首先要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优秀的企业文化总是在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的基础上,吸收本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显示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企业文化是亚文化,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包涵着丰富的、具有规律性的管理思想。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不仅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而且能够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更能使我们的企业显示出突出的中国特色,即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说,指中国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物质、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它是包括风俗、习惯、心理、道德、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观念形态的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兵家和道家思想在许多方面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所倡导的经营理念、战略思想和管理原则是相符的。儒家尊仁德,法家严赏罚,兵家重谋略,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都可以给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如儒家的“仁义”、“慈爱”、“忠信”、“诚敬”等思想,同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是吻合的,可以指导企业家和从业人员更好地做人做事,爱岗敬业,凝聚企业的向心力,培育中国现代企业文化最深厚的根基就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我们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养料,吸收传统文化合理内核,从六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中国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现代企业制度要吸收儒家文化传统,坚持以人为本,对职工讲仁爱关怀。重视人际之间情感的交流和情感型的管理,成为企业文化民族化的突出表现。在企业中注重道德教化,培植敬业乐群、合理奉献和人生理想等人文精神,可以使企业文化具有更加深厚的底蕴。

加强道德教化。中国的泛伦理型文化在现代社会虽流弊日多,但其精华部分仍光彩照人。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最理想的成就是所谓的“三不朽”,其中最大的不朽是“立德”,其次才是“立功”、“立言”,道德上的成就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成就。中华文化基本思想之一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自强不息是讲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讲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归宿,二者讲的都是从道德上立人,以人之德性来包融天地万物。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无疑仍有积极意义。一个人格低下、道德品质恶劣的人,无论如何是难以给社会创造财富、作出贡献的。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道德沦丧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整个社会对“堂堂正正做人”的呼声日益强烈。因此,企业人文精神建设首先应围绕道德建设来进行。在企业管理者中,应提倡“百行德为先”的思想,通过他们的道德人格力量去影响人、带动人、鼓舞人,真正做到“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对企业职工,应加强道德自律教育,提高群体的道德水准。具体说,就是强化“六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集体,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如果企业能够从这些具体的、员工易于接受的东西入手进行道德教育,就有可能培养出一代富有社会道德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培养敬业乐群精神。所谓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执著的追求与热爱,让人生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所谓乐群,就是与全体员工和睦相处,共同奋斗。敬业与乐群密不可分。只有人人敬业,才能激发创造热情,减少内耗,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创业环境。为形成人人敬业的局面。

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华民族素来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古老的《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宝贵箴言,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