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十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十篇

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3:01

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篇1

关键词:馆藏藏品展览职能职责

在展览活动中,如何做到兼具本土性和国际性一直是所有美术馆努力的方向,美术馆通过举办展览过程突显现出一个文化机构的价值观和学术水平,证明美术馆不仅仅是一个展览场所,例如,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等展览都代表了美术馆如何看问题,又怎么样的价值取向、艺术观点和学术水平。

第一,丰富馆藏,确保藏品安全:王蒙文学艺术馆现藏有杨力舟、王迎春、吴祖光、曾来德、罗杨、王干、李巍、吉健芳、冯宗璞、何霞等知名文艺家的书画作品;另外,王蒙馆通过我院大学生毕业创作展,积极收藏优秀毕业生作品:2014届造型与艺术设计系毕业作品展,收藏国画作品5件,油画作品3件,雕塑作品2件,设计作品4件,丰富了展藏。建立完善的安保系统和安全隐患应急预案,做到监控无死角,藏品库双人双锁,节假日轮休值班制度。

第二,建立常设展:王蒙文学艺术馆有一个常设陈列厅“青山未老――王蒙的文学与人生”,其中有“马斯特罗索夫夏令营”、“虚掩的土屋小院”、“王蒙书房”三个场景,还有展墙、展柱、玻璃展柜,展示有王蒙先生手稿、著作、藏书、书画、活动照片、信件、聘书、外交礼品、生活用品、办公用品等重要藏品数千计。这个常设展览是我馆人员在考察、学习全国各大知名展馆后与四川美术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联合设计的展陈形式,按照王蒙文学艺术馆编纂的《青山未老――王蒙的文学与人生》九纵八横的结构框架设计布展,脉络清晰明了,常年展示王蒙先生的文学、人生历程,包括体现文学的王蒙、政治的王蒙、民族的王蒙、音乐的王蒙、语言天赋的王蒙、乐观智慧的王蒙、“传道授业解惑”的王蒙等几大部分。这样就形成了国内首个完整、全面的王蒙陈列展,让观众真正的王蒙先生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对参观的市民、学生们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第三,馆际交流合作型展览:引入高端展览,建立良好的公信力是第一位的,可帮助我们做好全国美术馆之间的馆际交流。做好“引进来”同时,积极“走出去”,以便扩大王蒙文学艺术馆的影响。王蒙文学艺术馆开馆展引进了《青春万岁――中国美术馆馆藏经典作品展》,由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策展,吸引了众多单位集体组织到馆参观,是民办美术馆与部级美术馆馆际交流的成功案例,合作期间王蒙文学艺术馆学习到了经验,也暴露除了问题,有利于王蒙文学艺术馆这样的民营美术馆进步、成长、壮大,对于王蒙文学艺术馆走向正规、合理化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有价值的交流展览,涉及到跨地区运输、展场装修布置等等巨大的费用,这对于一个民营高校美术馆来说,会严重影响到余下的展览的运作。在这一点上,应该寻找一个最佳契合点。

第四,加强外联,强化学术支撑:建立地方性高校美术教师联盟(研究会),成立学术沙龙,以此为依托,策划质量较高的年展、双年展,与中国美术馆、四川美术馆、中国美协、四川美协、中国西部艺术公社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凭借王蒙文学艺术馆优秀的硬件设施,积极、努力建立中国美术馆绵阳展示中心、四川美协艺术家创作、展览基地。王蒙文学艺术馆建立了艺术委员会,并遴选就位常任委员(在更高层次的展览中,根据实际需要,王蒙馆还将聘请国内知名艺术家为临时委员),甄别藏品,丰富馆藏作品,以便做好馆藏作品到全国各美术馆进行交流展览。另外,王蒙文学艺术馆藏有王蒙先生的许多手稿、文件、书信、著作、藏书、书法、物品等,可以与高校、中小学建立交流活动机制,通过宣传王蒙先生文学思想、政治生涯、新疆生活16年等来宣传王蒙先生文学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

第五,有特色的馆藏作品展:馆藏作品展要有主题和板块意识,一个美术馆的馆藏作品展同样是需要策展的。作为一个美术馆,要辅以大量文字性的介绍、文献资料、资料等各种方式加以呈现,做到把展出艺术品讲明说透,把整个展览体系化、系统化,展出方式多元化、现代化,而不只是简单的展示、陈列。可以说展览是对馆藏作品的再创作,展现作品所代表的时代意义和与时代的紧密联系性,从中告诉观众典藏展览理由。

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篇2

在深圳宝安22区一块约12.6万平方米的方块地带,在不长的时间里,从一个破旧的工厂摇身一变,一批各种风格流派的艺术家在这个自由呼吸的空间里生活创作。从此,艺术家富有创意的工作赋予了这片旧厂房更多的内涵,注入全新的生命与活力。

22艺术区(Shenzhen22artDistrict)是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项目,是政府扶持发展的艺术文化产业园区,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原创园区之一,也是南中国首个艺术品集聚、投资、收藏、交易基地,及珠三角地区艺术旅游景点。

据悉,深圳22艺术区实质上就是宝安区新安街道宝城22区的地名化身。该区域是上世纪80年代末建成的工业区,占地12万平方米,园区分三期进行建设。2007年初开始由格丰艺术机构筹划,按照“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滚动开发”的模式和“以旧整旧,整旧如新”的原则,对22区旧工业区进行升级改造与使用,实现环境资源与社会价值的更合理利用,赋予老工业区新的生命。

深圳22艺术区的建设与发展紧紧围绕”一大核心、三大平台、优势、九大中心”进行,最终建设成为中国首个统筹型艺术产业园区。

一大核心:中国艺术生态银行

三大平台:孵化培育平台/包装推广平台/市场培育平台

优势:规模优势/地理优势/专业优势/营销优势/管理优势/功能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九大中心:艺术品交易中心/中国艺术生态银行/原创音乐一号航母/格丰艺术创库/文化酒吧品牌街/国际艺术青年公寓/艺术培训中心/中国作家基地/中国影像中心

画廊经营者的“梦工厂”

深圳22艺术区开园以来,目前已有格丰艺术机构、中国当代艺术网、多道艺术机构、《艺术经典》杂志社、格丰当代艺术馆、1001画廊、2030道画廊、道谷·茶沙龙、深圳一画廊、柠檬画廊以及格丰艺术创作库等艺术家工作室、画廊、艺术酒吧、茶艺馆入驻。先后成功举办了五届“深圳22艺术区当代艺术节”、“中国当代水墨名家作品邀请展”等系列艺术活动。

园区建设更是引起了海内外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德国荷石洲艺术家代表团慕名前来参观与艺术交流,并与园区签订了艺术交流协议;国内一批著名策展人、艺术家纷纷莅临园区进行艺术交流并开展艺术活动。这里正在成为艺术家集聚的地方、艺术品交易的平台、市民接受艺术熏陶的场所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基地。

在率先入驻的画廊经营者眼里,这里正在成为他们理想中的“梦工厂”。1001画廊、2030道画廊入驻以来,生意兴隆,大大提高了深圳22艺术区的原创作品档次和品位,为将来陆续进驻的艺术画廊树立了标杆,标志着南中国单一的画廊业逐渐向相关产业的多业态经营迈出了第一步。在这里,艺术与商业“亲密接触”,并碰撞出璀璨的火花,画廊由此也获得了高额的经济回报。

随着深圳22艺术区在海内外影响力的扩大,汇聚于此的先锋艺术作品和艺术精品也日益增加,吸引得来自法国、德国、美国、比利时、印度以及港澳台和内地等各个地方的收藏家纷至沓来。园区策划者黄泷先生介绍说,美国一位收藏家与格丰当代艺术馆签订了年度收藏协议。同时,韩世骅、陈海等艺术家的作品出现了被收藏一空的盛况。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深圳22艺术区是南中国艺术群落代表作,已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当代艺术创作基地,同时也逐渐成为国际性当代艺术重要的交流、交易平台。

中国首个“艺术银行”

深圳22艺术区是中国首个国际艺术原创产业园区,也是目前我国南方地区规模较大、服务较完善的当代艺术交易基地之一。全部建成后,22艺术区包含艺术品交易中心、艺术银行、影像动漫中心、当代艺术展示中心等设施功能。其中,艺术品交易中心和艺术银行在全国都属首创,可以为入园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提供广阔的销售渠道,有利于艺术家、艺术机构和艺术区的长期经营。

艺术银行是22艺术区独有的一项功能。在规划22艺术区之前,园区项目策划者黄泷和一批同仁曾经考察过国内其他的创意产业园区,北京798、云南创库、上海苏河区都去过。他们发现,这些区域由于大多是自发组成,所以普遍缺少一个核心交易平台,“艺术银行”的产生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在策划“艺术银行”的时候,策划小组的人参考了韩国和澳大利亚公共“艺术银行”的营运模式。黄泷说,“艺术银行”最重要的功能是聘请权威专家、策展人、批评家、专业画廊机构等组成一个专业评估小组,为艺术家提供一个交易参考值,成为一个艺术品买卖的交易指导平台。当然,这个“艺术银行”也会提供艺术品的抵押、保存、买卖等服务。

art365艺术生活超市

坐落于22艺术区的“365艺术生活超市”是中国首家打出“超市”概念的艺术品消费场所,是格丰艺术机构推出的概念式艺术超市,创意源于分享艺术般的生活,让艺术落实于生活之中。

艺术生活超市面向的是日益增长的大众消费群体。“买得起的艺术品”不但可以做家居的装饰欣赏,还具有保值的功能,能为拥有者带来收益,同时又能让生活充实和富有情趣。

当然,这里还陈列了许多艺术名家授权作品的衍生产品,从居家到办公用品,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art365艺术生活超市”的策划者、格丰艺术机构艺术总监黄泷说,22艺术区作为南中国的艺术重镇,将充分利用艺术资源,开发衍生产品增加市场占有率,把艺术名家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号融入到日常用品中,延伸艺术产业链,同时让艺术更多地走进市民生活,培育这座城市的艺术氛围。

园区导览

艺术品交易中心——实现艺术与商业亲密接触的交易中心。

中国艺术生态银行——将构建高端艺术品产业公共交易服务平台。

原创音乐一号航母——中国原创音乐创作者的演绎场和音乐爱好者的展示舞台。

格丰艺术创库——艺术家、音乐人、文学艺术工作者创作的伊甸园,也是艺术精神绽放的“自由国度”。

文化酒吧品牌街——艺术家与大众品味生活的聚集地,也是提升艺术区生活品质的“风向标”。

国际艺术青年公寓——艺术家、音乐人、文学工作者快乐生活的“共享乐园”。

艺术培训中心——让更多想从事艺术行业的朋友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向专业道路。

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篇3

恍惚间,岁月无声悄悄逝,而快乐的时光总似长着翅膀。珍惜似水年华,活的真切,活的实在,活得青春靓丽,那么,让我们激情,洋溢,活跃的面对眼前一切,更抓住此次机会来改变你的人生。

你漠然,你傲视,又有谁肯定你的价值,欣赏你的存在?乐于展示,勇于展示,成功就在一念之间。年轻只有一次,无论你在天底下那块云下面流浪,思念的风缕缕翻动的是无情的日历。当日历后翻一页的时候,也许你将是那颗闪亮的明星。

画展主题:用画笔描绘我们的生活!

一、主办单位:英州初级中学

二、协办单位:图音体组

三、活动思想:

活动时间:201x年11月28日———201x年12月2日

四、活动地点:物理实验室

五、画展的性质:

1、画展主要是给广大艺术爱好的同学一个展示的平台。

2、主要用于艺术交流的画展。

六、画展的主题和意义:

美术是美化心灵的艺术,也是人类情感与精神的结晶,并从中获得视觉的愉悦和美的陶冶。通过举办画展,向全院师生展示会展学生的艺术才华与文化蕴涵,让更多人了解、关注这个会展专业。

在开展第二届学生作品展之际,我们将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会展专业学生对艺术的诠释。也许这些作品还尚雅嫩,在技巧与艺术水准上还不够专业,但是,它们展示了会展专业学生对艺术的追求、积极进取的精神。

七、画展参展对象:

1、全校美术爱好者,主要为七年级八年级同学

2、作品类别:绘画(素描、漫画、水粉、泥塑、沙画、装饰画)、书法(硬笔字)、工艺品等作品为主兼顾其他艺术作品。

3、参展要求:

1)参展作者作品类别、幅数不限

2)作者交作品时附上作者简介一份

3)交作品是看通知或与负责人联系

4)参展作品一律由主办单位收藏和保留

七、参展待遇:

积极参展的个人,主办单位将为其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

八、预期效果:

希望通过这次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活动,全面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和气氛,引导学生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兴趣,发现和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提供对学生健康有益的作品、增进与美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

九、宣传

主办方对本次作品展对全院宣传具体措施如下:

1、海报

2、宣传册(初定50张)采用黑白打印形式,提前将宣传册发放到各班,让同学都了解这次画展宣传

十、活动的审批于11月25日之前完成

十一、活动内容:

1、时间安排:

11月14日——11月27日活动宣传准备及布展

11月28日——12月2日展出时间

2、1)活动地点:物理实验室

2)展出形式和保管方式由策划工作室商定

3、评奖方式及时间

(1)在展出期间设立投票箱,学生可以自由投票

(2)12月1-2日请有关老师、策划工作室工作人员对参展作品进行专

业评审,并由策划工作室将结果统计整理

4、奖项设置

奖项:

最佳创意奖待定(可换为实物奖励)

最佳人气作品奖待定(可换为实物奖励)

最佳灵感奖待定(可换为实物奖励)

优秀奖奖品

5、经费预算

宣传册元

海报元

奖金元

布展元

活动时间:11月28日—12月2号

活动地点:物理实验室

活动流程:颁奖仪式。初定由校领导在星期一升旗仪式时颁布

(1)宣布获奖作品和作者的名单

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篇4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艺术展览策划;艺术展览机制和运营模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21-03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工作,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当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包括体现国家意识形态,代表城市文化形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为市民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的设施、机构、运行机制、活动项目、政策保障等集成的系统[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西方国家历来对社会文化发展高度重视,对公共文化服务给予特殊的鼓励、扶持和优惠政策。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公共教育、公共文化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既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又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施美术馆、博物馆公众艺术教育职能的主要形式――艺术展览,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对于城市文化形象的树立,民族、国际的艺术文化和思想的熏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一、艺术展览的公共艺术教育职能

(一)公共艺术教育职能的实施

在我国,博物馆、美术馆具有收藏、研究、展览和教育等多元社会职能。随着近年来社会整体对于文化艺术学习的渴望,博物馆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职能表现得日益突出。美术馆、博物馆已经从“艺术家和藏品”为中心转移到以“公众”为中心上来。发挥其公共艺术教育职能,是历史和现实赋与美术馆的神圣使命。艺术展览是美术馆、博物馆为公众服务的基本载体,也是把专业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成大众普及文化的重要途径。它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是艺术公共性的一个重要的实现方式和重要方面。作为公众认识和了解艺术与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艺术展览搭建起艺术作品和观众交流的平台,保障和实现每个公民的艺术文化权利,实施了公共艺术教育的职能。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公共性已经成为美术馆、博物馆的主要特征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德国学者尤根・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公共性”的理解,即公众们自由交流和开放性对话的过程,是一种表达意见的空间[2]。艺术展览公共性的内涵是:艺术展览应以广阔的公共空间为基点,以民主为原则,面向广大的公众展示以批判性艺术语言创作的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与公众间自由平等的艺术交流,达成人类个体间对公众使用、关切或触及切身利益关系的事物及价值观念或生命意义的一种共识[3]。这一内涵要求艺术展览在主题、空间、内容、服务这些方面来实现当代艺术展览的公共艺术教育职能。首先,在当代艺术展览中,主题的设计从始至终贯穿于展览的全过程,是整个活动的灵魂部分。主题的确立上要选择观众最关注的社会、文化问题,打通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之间存在的障碍。其次,精心设计展览空间,使其既符合观众的视觉和心理,又富有文化艺术意境,让观众自然而然融入其间;同时,除了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等为代表的官方主要展览场所以外,要开拓更广阔的公共空间作为展览地点,如私营画廊、民间美术馆和艺术区等非专门展览场所,露天公共广场、大型商业场所、电视报刊、网络虚拟空间等,以及各类非公共场所,如私人住宅、企事业单位的仓库、车间等,以达到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观展的目的。此外,展览作品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也要体现出公共性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公众积极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再次,运用各种展览技术手段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展览服务是艺术展览实施公共艺术教育职能中重要的一环,如举办讲座,导览服务,教育互动,出版展览文献、进行展后调查记录等活动,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理解、交流与艺术相关的经验与知识。

从公共性角度来讲,艺术展览在当代中国的现状主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公众逐渐重视自身应该享有的文化和艺术权力,对艺术展览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主流艺术的各种大型展览和国外相比在数量上可以称得上是展览大国,但并非质量上的展览强国。展览多由官方举办,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展览实际的效果与投入不相匹配,变成艺术界内部的学术活动,导致“曲高和寡”的情形。观众基本上是同行,普通的民众很少,能够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为观众传颂的艺术展览不多;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涌现出了许多独立或兼职策展人参与展览策划,这是对传统策划方式进行的新的尝试。但由于经济、政治、艺术家等客观原因,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艺术展览的公共性。具体体现为:展览策划和展期时间短;选题的主动性、预见性、公众性不够;作品选择不精;学术准备不够;资金不足;推广乏力等。因此,在当代社会的公共领域中,为了充分实现当代艺术展览的公共艺术教育职能,塑造观众的思想情操,亲近艺术,培养大众的审美意识和健康人格,必须让艺术和文化走出象牙塔,走进公众的日常生活,并与观众形成一种开放、互动、交流的关系。当前,艺术展览正在朝着大众化与普及性的方向展开实践。

(二)艺术教育的补充

美国艺术教育学者艾斯纳(e.w.eisner)认为,艺术学习应该包含三个层面,即创作、评论与文化。[4]艺术展览在文化艺术的传播中和传统学校艺术教育、书籍相比,具有普及性、长期性和针对性的特点,优势无可比拟。中国传统的学校美术教育比较侧重于对艺术技巧的掌握,而在艺术学习的另外两个方面―批评与文化却重视不够。我们需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与各类学科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艺术展览中其丰富的艺术品原作资源,对观众视觉阅读进行熏陶,和观众进行互动,让大众参与其中,从而提高了受众之于不同类型艺术与文化的感受力与理解力。

众所周知,艺术的本质就是通过感性的思维来培养出人们的独创精神。艺术的一个重要作用和功能就是激励创新,公众能从艺术家的想象、探索和表现中感受到创新的价值,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启发。为何自近代以来,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西方社会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这和国家、民族和社会长期受到过高品质的艺术教育和熏陶是分不开的。经过美术馆、博物馆的洗礼,开拓了民众的文化艺术视野,质疑、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提倡,使得国家、民族和社会保持持续的创造力与影响力。而这一切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展览来实现。

(三)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艺术展览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艺术展览的目的,是提升人们的知识修养和满足精神需求。艺术展览的公共艺术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标应该着眼于终身教育,培育主动教育,建构互动教育,以引导、培育人们的和谐的思想观念,提升社会审美水平和文化认知,建构社会精神文明。通过艺术展览的传播来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环境,来丰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5]。

二、影响艺术展览策划活动的因素

公众艺术教育与观众拓展成为影响艺术展览策划的重要因素。美术馆、博物馆是面向社会的,全体社会大众就是艺术展览的公共艺术教育对象。由于社会物质财富日益富足,艺术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精神乐土。目前,艺术展览的策划正处在发展期,整个社会公众对其公共艺术教育职能的重要性意识不够。因此,艺术展览应该以公众为核心进行策划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需求,提供一个尽可能完善的观展环境,吸引观众的参与和注意力,激发公众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实现艺术展览的公众教育职能。现代的展览策划活动,需要把“公众”作为核心元素,明确展览主题,以展品、公众(参观者)、展览的形式、公众接受信息的便利、展品与观众的沟通与交流、展览成本这些展览关键元素为基本切入点,从而展开创新性的工作。

我们知道,大众的层次是非常丰富的,艺术展览无法以一概全地设计教育活动,而应该考虑不同的观众背景,设计多元化的教育形式。观众是谁?他们能学到什么?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信息,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亦即将观众分类进行各种形式的展览,在感情上吸引公众,引导观众进行学习,从而对公众实行艺术教育。比如大学生群体、中学生群体、少年儿童群体以及社区群体,还包括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弟等等。

当前,对于艺术展览的公共艺术教育职能在思想认识和实施的方式方法上,与国外的差距较小,但对于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欧美在设计艺术教育的展览主题和形式上有很多具有创意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教育中,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展览,注重特色[6]。

三、艺术展览的体制与运营模式之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建立关注和公众互动、注重艺术策划、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展览体制

中国传统的艺术展览体制中缺少策划,更多的只是组织。各种大型主流艺术展览,即所谓的“官方展览”,由国家文化机关和美协系统主持。主要是国家拨款,指定场地,主持部门负责策划、组织并选择评审委员。展览大多体现国家的意志,并确保展览在国家意识形态上的主导性。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就是研究、保管、陈列馆藏艺术品,很少策划主题性展览。而美术馆虽设置了展览部、研究部、保管部等,但也缺乏展览策划的能力和热情,多靠出租场地,承接外来的展览维持,以致经营不善。

此外,许多独立或兼职策展人涌现,这是近年来中国艺术展览体制中的一种新动态,促进展览更加倾向国际化、多样化。国际上展览运作方式是一般由批评家作策展人,策展人提出学术目标,确定学术主题,再根据学术主题选择艺术家。策展人的学术后盾是博物馆,经济后盾有基金会和社会赞助。但在中国,这种展览运作方式还处在自发的“民间”阶段,尚未被官方所接纳,相关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独立策展人制度为中国艺术展览体制(尤其是展览策划组织机制)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方法,并对国有和私营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的体制革新产生重要的影响[7]。

把精力和重心放在展品本身,会出现艺术常常被归入高雅文化的范畴,观众中没兴趣或看不懂的情形,致使一般公众产生疏离感,未能实现艺术展览的公共性使命。另一方面,轻视艺术展览的拓展和推广,观众数量少且多数是同行,一些展览的开幕就是闭幕,展厅门可罗雀。展览成了个别策展人的,成了艺术家和策展人的自娱自乐。现今,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集中区、画家村观看展览,策展人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关注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因此,我们要立足现状,在组织构成上,由官方和政府主管,在政府的文化政策的支持下,发挥市场经济作用,调动策展人的积极性,建立产生此机制的政策法规,逐渐形成文化艺术基金的积累、管理和发放机制,形成中国特色的中国艺术展览机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

(二)创新展览运营模式

展览的运营包括对经费预运算、寻求赞助、学术梳理、收藏规划、作品保障、展览设计、布展技术、宣传教育推广、衍生品的构想、展览安全等方面。现今,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投入逐步加大,合理利用好展览业务经费成为关键的研究课题;人民群众对艺术文化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加。这些发展变化要求将西方艺术展览模式中现念融入展览运营,突出中国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创新展览运营模式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

在展览运营管理上,应该吸收社会资源,积极寻求与企业机构合作。艺术展览的筹办需要高额的展览运作资金,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成果,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在规模、能效上如何提供更有质量的艺术展览以满足公众的文化艺术需求?过去只谈学术不谈运营,把藏品展示和学术研究作为重中之重。最终会导致艺术展览孤芳自赏,脱离了与社会的互动,也让学术研究失去生命力。艺术、资本、学术不是敌人,三者的综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呈现。一个展览的运作,其实是弥合艺术创作和大众接受之间隔阂的过程。只有创造与社会密切联系的展览整体经营管理新理念,以独特的展览内容与形式作为展示模式和服务方式,才能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各阶层民众亲近体现美的艺术展览[8]。

在展览运营中,展览宣传、呈现与导览、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衍生品的开发等,直接反映其公众服务意识和展览策划的运作水准,是艺术展览社会功能扩大的具体体现。如可以利用网络、校园推广、志愿者工作、展览和邻近地区等多个渠道对展览进行广泛而充分的宣传;展览呈现包括展厅布局、设计、布展细节等要协调,印刷品、语音设备、电子触摸屏和专门人员导览等导览方式要清晰明确;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讲座、社区服务、文化体验活动;艺术展览衍生品如出版物、文物旅游纪念品、展览特制纪念品等的开发出售服务,增添经费来源。

综上所述,艺术展览作为实现公共艺术教育职能的基本载体,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实现文化产品公共性价值的重任。对公众来说,艺术展览不仅是对艺术学习的补充,而且可以通过艺术品的欣赏培养独创精神。因此,展览策划应该以公众为核心进行,根据大众的丰富层次设计多元化的展览形式;建立关注和公众互动、注重艺术策划、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展览体制,创新艺术展览运营模式。充分发挥艺术展览在公众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从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朱鸿召.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尤根・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德),曹卫东,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

〔3〕张颉.关于当代艺术展览公共性的思考[J].艺海,2006(10).

〔4〕刘丰荣.艾斯纳艺术教育思想之研究[m].台北:水牛,1991.

〔5〕丁宗江.从美术馆展览看和谐社会的构建[C].北京:北京博物馆学会,2007.

〔6〕米雅,范迪安.公共文化教育将继续成为美术馆工作的重点―范迪安专访[J].美术观察,2011(1).

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篇5

银川当代美术馆坐落于黄河西岸,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华夏河图艺术小镇,占地约35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米,由waa国际建筑设计团队精心设计,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千年来黄河丰富的地质变化所形成的岩石褶皱肌理。美术馆藏品目前包括数百幅中国晚清时期油画、有关中西方早期对话交流的地图、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以及伊斯兰的当代艺术品,这些藏品将作为美术馆研究东西方交流的基础,进而延伸到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的当代艺术研究课题。

开馆展“文明的维度”表明着一个基本态度: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是不同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与直接,这使我们将注意力放在交流过程中的差异与问题上。开馆展由三部分构成:19世纪中国洋风画、古代中国地图和当代艺术。

视觉的调试:中国早期洋风画展

这一部分展览由吕澎策划,主要展出晚清(18-19世纪)绘画作品,以此呈现东西文明碰撞、借鉴、融合的历史画卷。该部分的作品为银川当代美术馆收藏,是中国美术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直到今天,中国的艺术史学界也很少有人关注从18世纪到19世纪期间在中国沿海城市(主要是澳门、广州和香港)由西方人和中国人以西方的视角、方法和趣味完成的绘画。大约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起,在今天被称之为“外销画”的绘画开始出现(究竟被何处机构或者个人收藏的作品是最早创作的外销画,我们不得而知),随着需求和更多条件的具备,绘画种类渐渐包括油画、玻璃画、水彩画、水粉画,题材涉及肖像、风俗、海事(船舶)以及市井生活。以钱纳利为代表的西方画家、林呱(指的是关乔昌这个“林呱”)以及其他中国画家留下了不少反映那个时代的人物、风俗、风景以及其他题材的绘画,这些绘画是如此真实、生动以及风格别致地记录了澳门、广州和香港地区的日常生活内容,在今天已经是研究历史和艺术史极为珍贵的文献。

疆域的轮廓:历史典藏地图展

由郭亮策划,展览主体为81幅16-19世纪的世界地图及地图图籍,通过馆藏老地图中所呈现出来的中西方交流路线图,从而勾勒出一种地理上的国际化语境及其变化。同时,通过研究者对古地图绘画艺术的研究,展示出东西方地图绘制上的交流、学习、模仿、改造以及背后涉及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大语境。

在欧洲地图学于16世纪末传入之前,中国的舆图绘制已有长期独立的发展体系,始终未形成具备“地图投影”的欧洲科学样式,甚至到清末开始采用西方科学测绘时,许多中国地图的描绘仍然体现出传统舆图的强大影响。通过16世纪东西方的交流,两种坐标体系同时出现在一幅地图上。罗明坚的地图上出现了方格网,中国的《皇舆全览图》也采用了西方地图上的经纬线。东方地图集的先驱是中国明朝的罗洪先,他继承和发展了朱思本的《舆地图》,完成了中国现存最早的综合地图集《广舆图》,这幅中国地图成为此后近两百多年欧洲人绘制中国的范本。

本次展览以“启蒙的时代”、“图绘世界”、“驶向亚洲的航线”、“科学与交流”四个主题,将近百幅欧洲古代地图呈现出来,可以使今天的人们看到地图实际上也是艺术,是绘画与雕刻的之外一种表达方式。

东西风之间:中国与伊斯兰的当代艺术展

银川当代美术馆与其他美术馆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唯一定位为中国与伊斯兰国家交流的当代美术馆。其中,由吕澎策划的“东西风之间――中国与伊斯兰的当代艺术展”以当代艺术作品为主体,西部与伊斯兰文化为锲入点,展示中国西部及阿拉伯国家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若干。本展览旨在基于前两个展览部分的对话基础上呈现文明交流在当代的演进,同时体现出银川当代美术馆的定位倾向:中国当代艺术与伊斯兰文化。

非常约旦:约旦当代艺术展

银川肩负着中阿博览会的责任,是与伊斯兰文化交流的门户。每两年逢九月时,在银川举办的“中阿博览会”将有60余国的伊斯兰国家元首会造访当地参加此文化交流盛宴。今年8月,银川当代美术馆会以论坛主宾国为主要展览重点,推出关于伊斯兰文化及当代艺术作品的“非常约旦――约旦当代艺术展”,以东方视觉审美来诠释约旦的伊斯兰美学,邀约约旦的当代艺术家参展。

在动荡的中东地区,约旦以其稳定的政局和开放的文化氛围,近年来吸引了包括巴勒斯坦、伊拉克、叙利亚在内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艺术氛围日益浓厚,正在逐渐成为中东地区的艺术中心之一。传统与现实、妇女与孩童、流放与生活之间的伊斯兰社会是约旦艺术家当下徘徊的全貌;压迫、权力、性别、战争、死亡是伊斯兰艺术家关注的话题。

在约旦艺术家的作品里,艺术的差异性是受到尊重的,这些作品的展出也将让人们更加熟知伊斯兰国家独特的当代艺术魅力;我们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惯有的手法以血腥、暴力、及色情;也无叫嚣的叛逆、实验的挣扎,只见微微的激情、及踏实的创作,这就是约旦。

非常民俗:当代艺术中的传统元素转换展

由于是大西北的重要经济文化门户,特别策划的“非常民俗――当代艺术中的传统元素转换展”,由谢素贞策展,邀请国际当代艺术家以平面、雕塑、装置形式,展示当代艺术家运用传统民俗元素转换成创作的巧思过程,如木雕、农民画、毛毡、剪纸等的再创造,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多元化的文化语汇,延展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意义与价值。

娃娃外传:镜屋魔幻师展

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篇6

[关键词]唐山油画艺术品市场现状发展对策

唐山作为河北省的经济中心,紧邻京津,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各种收藏投资异常活跃。白震后八十年代以来,油画艺术品多是以画家与买家之间的私人交易为主,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油画市场。直到近年来受全国艺术市场的影响,唐山油画市场才逐渐形成。但由于起步较晚,呈现出了单一化的结构特征:目前唐山仅有的几家画廊多是以出售“行画”为主,原创艺术作品无人问津;除了代表一级市场的画廊销售外,代表二级市场的拍卖行和艺术博览会在唐山仍属空白领域;从购买者的角度出发,唐山收藏家群体不够成熟,普通大众对油画艺术的欣赏与收藏也落后于其他大中型城市……

一、唐山市油画艺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1)文化气氛较差,本地油画家生存堪忧

唐山是典型的重t业城市,以煤炭、钢铁、矿业以及延伸出来的周边产业为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常年位居河北省首位,但是唐山的文化氛围却相对冷清,书店、画廊、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处于边缘地带。在这种文化气氛的影响下,唐山本地油画家大多选择了到外地发展。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贾维是一位才华出众,坚持自己艺术理想的年轻油画家,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唐山创办“伊梵画廊”,是唐山唯一一家只经营白已油画作品的正规画廊。刚回来时信心满满“觉得这里的创作环境还不错,离家也近。”可最近也萌生了去北京发展的想法“周围能交流的人太少了,有点失望。”文化、学术氛围的匮乏导致优秀油画家大量外流。

(2)画廊业经营举步维艰

除了画家与买家之间的私人交易外,油画流通的主要渠道是画廊销售。在西方,艺术品流通的主要流程为艺术家一画廊一批评家一收藏家,正规的画廊不仅仅是艺术家展示和出售作品的场所而已,它还担负着发现并培养优秀艺术家并向收藏家推荐的责任,从长远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使艺术品市场与学术相互支持、相互繁荣的关键所在。画廊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艺术市场是否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位于“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的“骏方画廊”和“伊梵画廊”是笔者经实地调研访问过的唐山规模最大、最正规的以经营艺术家原创油画作品为主的画廊。骏方面廊主人霍骏,于2013年12月创办“骏方画廊”,画廊占地200余平米,是集作品展览、收藏投资、艺术沙龙为一体的大中型画廊。最初霍女士创办画廊的动机很单纯:“我认识很多艺术家朋友,唐钢的、开滦的、民盟的还有各大高校的,这基本上可以代表唐山市绘画的整体水平,也涵盖了绝大部分绘画供应市场,画家们可以在这里举办展览,相互交流,卖了画,皆大欢喜。”但是开业半年来的经营状况与预想相去甚远。画廊客流量不小,但是看的多,买的少,也有一些对艺术品有需求的普通老百姓,他们想用极低的价格买艺术家的原创作品,这与艺术家的心理价位悬殊较大;另一方面,真正有实力的收藏家大多斥巨资购买全国一线油画家的作品。画廊每年租金8万元,加上宣传、雇人、艺术沙龙等一系列开销,每个月支出1.6万左右,就现在的经营状况来看,收支远远不能平衡。

(3)学术评估领域职能薄弱

批评家是艺术品流通领域里的关键一环,在西方,权威批评家的评论可谓一字千金,艺术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批评家的推荐。在唐山,批评家还没有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地位,艺术品学术价值的认定绝大多数依赖于官方组织,由此带来了艺术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等问题,这样不利于催生多元风格,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更无从谈起。

(4)收藏家群体(个人或机构)眼光狭隘

就目前唐山油画市场而言,短期投资群体是构成收藏群体的中坚力量,该群体具有油画作品买卖周期短,资金流动快且资金量相对较小等特点。他们具备对油画市场动荡的高度敏感性,市场需求量大、能够迎合大众审美需求的热画场泡沫破裂后的首批淘汰者。

(5)大众艺术消费低层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西方名画鉴赏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实现了油画艺术在中小学阶段的启蒙。然而由于条件所限,学生没有机会亲见实物油画,取而代之的是印刷品,造成了起步阶段理论教学与实物体验之间的阻隔。此外,尽管近年来唐山的美术馆、博物馆会不定期举办美术展览,但没能较好地起到吸引普通民众目光、提高其知识背景和视觉经验的预期效果。

在大众口味文化市场环境下,油画作品“三高”的特点,即成本高、艺术含金量高、文化品位高,致使其“曲高和寡”,价格低廉的电脑仿真画以及大量行画成为了低俗消费的宠儿,形成了如今地摊市场经营火爆,正规画廊门可罗雀的尴尬境遇。

二、唐山市油画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前景与对策研究

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作为一体化核心区域的唐山必将受到来自周边的文化冲击,唐山市油画市场将迎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改善劣势,抓住即将到来的历史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1)树立学术评估领域职能

关于如何构建多元化学术评估体系,树立批评家在学术评估领域中的权威性这一问题,不防回归到艺术批评的起点寻找答案。

所谓艺术批评,其对象既包括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也包括艺术运动、思潮、流派、风格与批评本体等。因此,批评家不应仅限于采用跟进的方式对画家或团体绘画脉络和风格的发展与演化进行研究,而是可以在批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学术立场发挥策划整合功能。此外,批评家还可以主动成为艺术事件的策划人,在画廊、大型展览等机构中有计划的主持展览与艺术活动。在塑造、推广中提高自身在学术评估体系中的话语权与权威性。

2014年5月31日,由青年策展人高远及石冠哲策划的展览“超级景观――图像世界的多重逻辑”在石家庄美术馆的成功举办就是批评家参与主持艺术活动的成功范例。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并邀请到王春辰、郝青松、何桂彦等批评家参与学术研讨会。两位年轻的策展人在作品的选择和组织上颇为用心,进行深入而扎实的学术梳理,诸位资深批评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展览的学术价值保驾护航,最终,展览获得了学术界和大众的一致好评。

(2)创新思维,改变现有画廊经营模式

画廊作为一级市场的主力军,其能否发展壮大对整个油画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经过长期走访调研发现当前唐山画廊业仍有很大改进空间,可对以下三方面建议予以关注:

首先,画廊应具备严肃性特质。画廊在画家画作时应对其艺术价值、发展潜力等作出专业判断,善于发掘优秀作品,发挥第一道过滤屏障作用;充分认识到画廊是艺术家和收藏者间的沟通桥梁,熟悉签约画家的艺术简历、风格特点及创作动态,有计划地向受众群体进行介绍,使其在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获知作品蕴含的精神内涵;恪守诚信、坚守艺术品位,培育自身信誉度。

其次,画廊间需加强合作。如上所述,当前唐山为数不多的几家画廊正面临经营惨淡的困境,如何才能让画廊业在唐山艺术市场中生存下去进而发出自己的声音?打破各自为营的态势,建立画廊间的互助合作不失为一条途径。例如通过联合举办新锐作品展览、编印画册、组织青年艺术家集会等形式,凝聚新生力量,引领美术潮流,从而提高画廊影响力。

再次,构建网络交易平台。鉴于当前唐山油画交易受地域限制相对封闭,不妨建立以画廊为中介的网络交易平台,即在制度性的网络交易安全防范模式下,通过画廊网站、论坛等多种形式,运用网络的灵活和宽度实现油画市场的多样化和灵活化,拓展中间商活动空间,加深不同地区间艺术家和买家们的联系和互动,增加网络画廊的利润。

(3)寻求政府财政支持,呼吁完善制度建设

第一,政府财政扶植。唐山油画艺术市场要步入正轨,需要政府给予积极导向与财政支持。如,通过调节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和赞助商将资金流入文化艺术建设;加强文化公共事业建设及美术馆、博物馆等建设;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划拨一定范围的区域,作为专门的画廊街区或画廊集体展示的区域,保护其发展的艺术特性,推动城市独特气质的塑造培养等。通过一系列举措,相信唐山油画艺术市场将走上政府部门主导、市场运作的文化产业道路。

第二,完善制度建设。当前市场上存在行画泛滥、违规交易、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等现象。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可借鉴一些艺术品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的经验,对市场加以规范,保护经营者、收藏群体及油画艺术家的正当利益,为艺术品交易营造一个良性的发展氛围。

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篇7

东方艺术・大家:能谈谈你所知道的较早的艺术驻留计划吗?

方敏儿:一位叫LydiaShackleton的艺术家于1884年在柏林的皇家植物园里创建的艺术机构。这是我所知道最早做艺术家驻留计划的艺术机构;而于1990年代亚洲艺术协会在纽约实施的艺术家驻留计划已有中国艺术家参与,包括蔡国强和栗宪庭。

东方艺术・大家:在这些驻留计划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艺术家及作品?

方敏儿:2012年由我策划的“首届三亚艺术季artSanya-天涯海角的另一边”主题展包括三亚艺术家驻留计划,三亚公共艺术项目,共有100位艺术家参加并展出四百多件作品,其中就有11位驻留艺术家。当中,孙原、彭禹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当时做了一个具反思性的“作品”,他们用驻地计划发给他们的制作经费买下了展览中的三件艺术作品,并把三件已展出的作品在开幕前撒出展览,并在原来安放作品的位置贴上他们跟三位艺术家签订的协议书,这样一来,完全有别于艺术作品是为添加展览空间里的实体状态,反之这“作品”是为这次展览减少了“三件作品”,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声明,艺术作品不一定是添加的实物,它可以只是一个纯概念,可以是一个减法。

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作品就是文豪的作品,他在墙面上打孔使其墙上留有打孔印记,希望让观看者自己产生多维度的思考,艺术作品的存在形式是什么?

东方艺术・大家:请谈谈不同类型驻留计划的产生方式及背景?

方敏儿:驻留计划过去几十年在西方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是非常普遍的文化交流形式,简单来说,就是艺术家除了与画廊美术馆合作外,又多了艺术驻留计划来延续创作。我移居北京后跟很多人聊天时发现,中国有很多艺术家不知道有驻留计划,并且不知道获取驻留计划信息的渠道,于是我想帮助艺术家来更好的了解艺术驻留计划,希望国内艺术家能更多的跟国外艺术家交流合作。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大家都能看到国外艺术的展览情况,但希望通过艺术驻留计划让中国的艺术家能亲身体验与国外艺术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类型是全部是有赞助的形式,如亚洲文化协会提供住宿、工作室和制作经费、生活费飞机票等;第二是机构的部分赞助的形式,比如只提供住宿工作室和当地的一些交流活动,还有工作室开放日;第三种就是艺术家自己出资租下当地的住宿工作室,对方提供交流活动。

东方艺术・大家:中外在此方面都有些怎样的异同?

方敏儿:因为国外的驻留计划比较多,所以出资方通常的经验,就是根据艺术家的创作经验与提供的材料,以及简历申请来考虑。有一定创作经验甚至已有出国的经验的艺术家会更容易申请成功。另外,全额赞助方会对艺术家的筛选比较严苛,通常会青睐作品“概念性”较强的具有经验的艺术家,因为此类项目较注重文化交流。其实驻留计划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其自身的容纳性比较强。

国内的话,现在很多艺术家都需要创作的空间,但大多数人往往只知道画廊、美术馆等传统机构空间。所以,驻留项目在国内还需要普及。这样艺术家就可以通过驻留,在不同的环境之下以不同的心态去创作作品―甚至是在异国重新反思自己的作品与创作心态。

东方艺术・大家:艺术家及驻留项目与所到之处的互动情况是怎样的?

方敏儿:驻地艺术家会在当地举办工作室开放日,邀请当地艺术家参观学习并交流,驻地艺术家可拜访当地的画廊、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工作室。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当地文化背景和实际交流情况来决定,并创作相关新作品。

东方艺术・大家:驻地所用到的创作空间,与传统的艺术家工作室相比有哪些特点?这种空间会对未来的艺术创作方式产生影响吗?

方敏儿:艺术家在传统工作室里创作相对来说比较孤独的,在驻地创作的空间里相对比较开放,可以即时跟其他驻地艺术家们交流沟通,并且参加当地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

驻地类型的空间,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的影响很大,驻地艺术家通过与其他艺术家交流后,再加之与当地文化的融汇贯通,自然而然会反映在创作上,比如说,从创作过程到运用材料上也会根据驻地情况变得多样,创作手法也会更加丰富。

东方艺术大家:你在未来有哪些计划?

方敏儿:我会透过策划国内外不同的展览与驻留及其他项目继续深化我对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与命题。

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篇8

关键词:学院派;教学;艺术展览;文化价值艺术

语言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通过特有的手段传达、展示给受众,以期引发心灵的颤动与共鸣。学院派毕业设计展览形成于高考制度恢复、学科制度建立后。以高校的艺术学院为平台,主体为教师与学生,建立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艺术现象。并以其特有的艺术价值丰富着高校教学建设,演奏别样的艺术风采。

一、学院派毕业设计艺术展览

展览艺术又可以称为展示艺术,展示是人类的一种生活的本能。从生物科学的角度来分析,生命发展的源头就集合着各类朴素的展示现象,比如鲜花总是通过自己美丽的花瓣,艳丽的色泽来示好飞翔的昆虫,以期借助昆虫来完成授粉;雄性的鸟类华光异彩的羽毛往往会吸引更多的同类雌性;大象、河马等动物总是在的季节引吭高歌,让更多更好的雌为之倾倒。而存活于人类社会的展示现象则具有独特的精神、文化特质,这不仅仅是人类本能的行为,而且是有意识的行为和具有文化传承性的行为。“人不仅仅有动物性本能,还有人的自主意识,人的活动总是在对象中投射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并通过和对象的联系或对对象的改造等实践活动发现和实现自己。”[1]艺术展览在中国的落地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而学院派毕业设计艺术展览则随着主流艺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模式。从规模上来划分,学院派毕业设计艺术展览可以归纳为师生个体独立展、群体展(全校性的如毕业设计展、班级展)两大类。展览出现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巩固和加深课堂艺术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独立地开展艺术自我表现或艺术创作的实践活动,扩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同时,此类艺术学院每年的毕业展览又是检测和反映学院教学水平、艺术创新程度与水平的重要体现。教育家汤宇认为:“作为大学教育的出口,向外界展示美院教学现状,其实正是彰显了一种自信和开放的态度。”[2]每年的各大艺术院校的毕业季,不仅仅成为跨院系的盛大庆典,毕业生的不眠之季,也成为了艺术院校独具一格的校园开放日,公众可以随意地出入,品析各类作品,近观美术院校的创作环境,揭开艺术的神秘面纱,让艺术真正地介入到公众的生活。学院派展览需要师生展览前的精心策划选题;创作展开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应对与心态的调整;展览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安排;展览过程中产生的市场价值、文化价值的评估;展览后艺术文化论坛的伴随,整个“展览链”已衍生出一种深刻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二、学院派毕业设计艺术展览策略

中国当代的艺术展览的形式与内容的定位大致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属于一种近乎模仿的阶段,模仿欧美成熟的展览体制,试图把自己装扮成展览的合法身份,主要的艺术表现课题是意识形态的本地表现。第二个阶段,渐渐从模仿中找到了展览的本质意义,开始关注本土的艺术精华,艺术表现课题逐渐地从“向外输送型”发展到“自我表演型”,展览的策划与定位试图与国际展览发生链接,寻求国际大展上的位置。学院派展览是在这种大的艺术展览景观下形成的具有特质性的展览形式,既要展示出四年学院艺术的学科性、师承性、教化性,又要顺国内大的艺术展览趋势而上,呈现出一种“代谢式的展览”。在展览策划初期,学生回顾学院的艺术教育,对已学的艺术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借助一定的材料将这种归纳性的总结付诸笔端。在这种对艺术现象进行归纳的过程中往往又会开拓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局面,这种开拓的新局面会引导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与学习领域中继续探寻艺术的新境界。

(一)展前教学模式构建

任何一场展览无论开幕与场地设计得有多么的巧妙,但对观者留有印象的还是展览作品本身,可以说展览的核心就是拿作品来说话。展览前的创作准备是检验知识、锤炼自我、绽放自我的过程。学生在创作的过程就是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的原料进行能动的改造、加工,在学生的头脑中构成艺术形象,并通过物质材料的运用,使之外化为物质形态的艺术品的审美创造活动。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潜藏在每个艺术家心中的一个小宇宙,学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深刻地拥抱艺术,体味艺术的本质内涵。艺术是触手可及的,它存活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做的就是找到它,提炼它,表现它。“一部电影的制作要经过主题构思、组织宣传、场景布置、场地选择等基本的操作流程,采用一定的叙述手法,将图像、影像、话语呈现给观众。斯托尔、简斯•霍夫曼等人认为,艺术展与电影制作类似,等同,均作为特殊的文化仪式活动,借由空间、文本、图像、展场与语境的关系设计艺术,展示艺术,反思艺术,并将文化的价值、艺术文化的形式、话语等内化到艺术结构中并加以阐明,从而辅助观者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叙述模式。”[3]

(二)展中的文艺价值展现

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审美家爱德华•布洛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距离乃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最佳的美感距离就是那种最近距离而又没有丧失距离的那种距离。展厅现场的作品的展示恰好设定了一个这样不远不近的最佳距离,在展厅欣赏艺术的过程中,观赏者对于艺术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情感上或是心理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种由于消除了观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实用态度而使美感有利于情感,因而使观者对眼前的事物产生了崭新的体验[4]。创作者在展览现场观察别人对自己作品的感受时,以第三者的身份重新解构创意,认识艺术,探讨本我、自我与世界的关联。对于参展的学生来说参展不仅仅是一个过程,不仅仅是被人认知了一下,对于现场的讨论、观察、评说,以及对作品的二度解构,都会对学生的艺术生涯增添了一个触及艺术命题的深刻论证,对于个人素养的提升,专业知识的升华都有很好的“井喷”效果。著名的学者苏纳认为“图像和动态学习经验相互交叉,效果最佳。”高校艺术展示文化既能够提供给学生图像、知识的学习经验,又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动态学习经验。据调研统计,通过接触或观摩展览,有近80%的学生能够获取自己专业以外的美术知识,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能够对自己的创作产生影响和帮助,大多数的学生希望通过展览与其他作品进行“沟通”。艺术创作力是需要鼓励的,艺术表现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点滴的艺术轨迹中不断地鼓励、呐喊,而艺术展示正是提升学生设计信心的一碗心灵的鸡汤。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5]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是爱的教育,也是人类教育生命中最被需要的一种教育,是最富有生机的人性的教育。在展览期间创作者的作品往往会与观者产生共鸣、交集。创作者在与参观者介绍与推介自己作品的时候,参观者的微笑、点头、问询都是对创作者最大的肯定与鼓励。艺术展示进行中的交流是大学艺术发展的助动力。交流中总会有两种声音相碰撞、相融合、相依存,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当代任何艺术发展的助燃力,互动交流可以引导艺术朝向一个积极的、健康的、正能量的、具有学术深度和品质感的方向发展。学院派的艺术发展更是离不开艺术展间的交流。艺术展示冲破了大学艺术专业培养方向的专业局限性,是一个开放、有容乃大的大课堂,可谓动画、广告、环艺、装潢、绘画、新媒体等各大专业共聚一堂。这样的大课堂打破观者与创作者间学科专业的禁地,可以引发出更多的艺术话语的讨论,观点的碰撞。在展览期间会出现一种合作的团队状态,而团队精神也是21世纪艺术人才必备的素养。因为展览这个大目标会把各个专业、各个研究方向的人员凝集在一起,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协同合作。围绕这个大目标成员之间会互助互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以追求目标的达成。策划一场展览,从主题的设定、作品的创作、方案的修改、展场的空间设计、作品的排列方式、展览的宣传、开幕现场气氛的设计、展期的现场维护、值班安排、展期结束现场的清理等环节都会有一个工作完成计划表,每个阶段完成工作清单都在团队主管的掌控中。团队主管要按照计划表的要求分配工作,团队成员要按照要求去完成各个时间节点中的具体工作。在整个展期,团队成员之间一定会保持良好的沟通、频繁的信息交流。

(三)展后的教学效果延伸

围绕学院展览开展的配套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则达成美的延伸。审美教育也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首次提出和使用“审美教育”概念的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美育可以把“自然的人”上升为“道德的人”。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对人情感的激发,对人想象力的培养[6]。荀子日:“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7]蔡元培认为美育就是:“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郭沫若也曾说过,美育是唤醒社会的警钟,是招返迷羊的圣经,是澄清河浊的阿胶,是鼓舞革命的醍醐。可见审美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历来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美学家、思想家所重视。艺术展示引领学生达到更高的人文境界、思考深入的问题。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于人类的价值、尊严等的关怀,其核心是对人类命运的一种感召,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中,正是因为有个人精神的存在,艺术才有了人性的光辉,在艺术展示过程中学生是创作的主体,学生可以通过在高校艺术学习中提高自我的人文精神,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创作中进行自我的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鉴赏艺术作品,在一次次的鉴赏与感悟中,深刻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及人文精神。艺术展示就是用最简单的设计思维来反映更高层次的问题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到更广袤的空间中去,对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对世界有更强烈的感触。

三、结论与展望

学院派展览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一个连接学院与社会的平台,让社会上的人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中国艺术的现状,中国艺术高校的教学成果。学院派展览是借助展览这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理顺自己的艺术情感、技法表现、意识形态的比拟,开拓新的艺术的研究与探索方向。展览的终极目标就是探求艺术与精神之间的关系,探寻个人表现的张力,给创作者、观者新的人生启迪。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84年经济—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5.

[2]谢亚平.毕业展的使命———观川美设计艺术学院2009年毕业展[J].美术报,2009(3):32.

[3]李砚祖.中国艺术学研究[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380.

[4]巫鸿,王璜生.地点与模式:当代艺术展览的反思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7.

[5]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0.

[6]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98.

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篇9

1982年生于重庆,目前生活和工作于昆明。

2004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系。

2002年起从事以行为艺术、录像、装置等形式为主的当代艺术创作,同时积极参与艺评写作、跨文化交流和展览组织策划等艺术实践,作品在国内和国际展出。目前在昆明tCG诺地卡画廊担任画廊总监及策展人工作。

2000-2004

2000年,八零后的艺术家罗菲离开父母和生活了十几年的出生地重庆赴昆求学,此间四年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系。罗菲从小就热爱艺术,在到昆明求学前就于重庆攻读了工艺美术专业。大一时的罗菲参和一群同是爱好美术的艺术生一同加了举办于昆明大会馆的艺术展“晃动的精灵”,他们没有统一的口号、宣言,他们不在一起讨论艺术,但这一群“精灵们”所具有的可能性不可估量。那时的他对艺术的天赋已崭露头角。

而就在之后的第二年,罗菲与各种艺术展的亲密接触也愈发频繁,先后参加了“生活转换:新媒体艺术展”和“云南省第七届版画展”等,同年,他遇见了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人也就是他现在的妻子。在校最后一年中,罗菲已经开始很专业地为昆明很多画廊和艺术馆做了很多策划,例如在tCG诺地卡画廊举办的“虑与保留:当代艺术展”。毕业后的他顺利地在昆明tCG诺地卡文化中心担任了画廊协调员一职,算是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2005-2006

这一年间,虽然没有真正走出去,但罗菲用艺术这一全球通用的语言与世界打了个招呼,期间他参与了本国大陆、澳门、欧洲、美洲多地艺术展、艺术活动的策划,包括在澳门的“以身观身: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和在美举办的“虚拟中国计划”。但其中对罗菲来说最重要的一个项目是美国的艺术机构“丽江工作室”发起“江湖”艺术项目,他担任项目总监。“江湖”被称作云南最后一场实验艺术运动,最后一个地方性艺术谱系。

除了各样的艺术展,罗菲05年关于还原中国底层社会政治生活的作品“superstar”和一个特别为关注HiV艾滋病于06年创作的一组和艾滋病关怀有关的数码摄也是罗菲至今一个重要作品,这些都是他关注社会与生命最鲜活的证据。

艺术虽然是罗菲一生的热爱,但对于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说,他更看重物质以外的感情崇高的信仰,05年他受洗成为基督徒,信仰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以及06年他和妻子的裸婚,都翻新了他对人生的定义,无非就是两件东西:爱和真理。

2007

从07年起,“中国当代艺术的身份与转化”这一艺术项目把昆明和瑞典、罗菲和艺术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07年他第一次出国参加艺术展,并在在创库艺术社区tCG诺地卡文化中心正式担任了画廊总监这一职务,此后两年中也不停奔波于各国的各个城市。

“2007年9月22日下午,我在瑞典哥德堡附近Uddevalla城的Bohusl?ns博物馆为观众洗脚。我所准备的洗脚材料十分简单,尽量去除文化指向的成分,没有专业的按摩动作,因为我想让整个过程很普通很日常,没有做作和专业服务成分在里面,我试图让观众能够直接感受到洗脚本身的亲切感。”艺术在罗菲的世界里,渐渐成长为一种与爱交流互动的载体他用艺术表达了人类最简单也是最深入的一种关爱。

2009

由罗菲策划于2009年4月12日和4月18日分别在二十一世纪剧院(北京国际教会)和金螳螂艺术中心举办的“蜕变”与“更新”第四届北京国际复活节艺术展,由来自中国、德国、美国、泰国、韩国等国家的艺术家参加,共展出油画、水墨画、装置、雕塑、影视、图片、书法艺术作品140多件,艺术家结合自身对生命、环境、真理的理解与感受;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摒弃当代艺术中邪情私欲对人的束缚与捆绑;让艺术从属世的败坏、污秽、邪情私欲的捆绑中分别出来;重塑当代人对“崇高感”和“精神价值感”的认知;将生命的更新与蜕变,破壳与飞翔的精神实质,用艺术形式展现出来;促使人们从有限的“人文关怀”,转化并提升为对“终极关怀”的关注;倡导真、善、美的“圣艺术”理念,以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为果实;弘扬爱与和平,建造和谐、洁净的艺术环境。

2010

“在人类语言中,我相信有的词汇具有单纯而深远的含义,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它,而词汇所指称的那件事物或画面,在人心中有或隐约或清晰的轮廓,但从未出现一无所知的状况,天堂便是其中一个”。“天堂词汇表”是罗菲10年在昆明策划的一个与网友互动的互联网作品,这个作品的出生与他对自己信仰的思考有关。他说宗教让他成为了对真理的追寻者并让他看到生活的另一个层面,那个层面是影响人们表层生活的决定性因素。

这件作品以征集词汇的方式了解人们对“天堂”是如何想象的,对生命又是如何理解的。从众多词汇中罗菲看到有被保留的一面,一些有关美好与平静的想象、期盼或相信;也有被腐蚀的一面,这些都是人看到了当下文化和历史是如何影响人的心灵与知识的。

2012

“昆明菜市场”是一项由罗菲和其他三个艺术家共同组织为期两周,定位于菜市场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它将发生在有着7百万人口的中国西南城市-昆明。不同的中国艺术家或艺术家团体将利用视觉、行为和其他媒体形式同公众产生互动。

“昆明菜市场”项目致力突破艺术发生场合以及从事人群的边界。罗菲认为这个事件的观众是和当代艺术完全没有关系的普通中国公众,这些人去菜市场只是为了购买食物和杂货而不是欣赏艺术。所以对艺术家的挑战就是他们必须调整作品使之直接和公众及和作品安置环境有联系,因为如果没有关联就没有交流。这打破了艺术呈现的习惯—即谁在看艺术和在哪里艺术被欣赏—这直接决定了艺术可以表达什么及艺术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2013

采访中罗菲坦言:“到目前为止对他最终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找到了我的终极身份。严格说,我是被找到了。在这之后,我有了盼望。”回顾之前的经历他认为所做过额最重要的决定无非是信耶稣、结婚、生子、买房、交朋、找工作、晚饭吃什么、衣服穿什么这一类平凡人最熟悉的生活常事,但平凡的事物之所以在他眼中有一种暂新的面貌还是以信仰作为前提,不是透过信仰的窗户去看世界,他不会看到物质表层一下生活最真实可爱的形态。

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篇10

培训机构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制订合理的文化管理制度,建造符合学校整体发展的显性环境,并要做好维护和更新工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培训机构员工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培训机构员工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艺术教研工作继续以“三个代表”、“两个率先”精神为行动纲领,以《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为工作指导,以学校工作计划为工作原则,继续加大艺术课程改革力度,把优化学校艺术教育作为突破口,以提高艺术教育的科学性作为新的增长点,保持我校艺术教育的先进性。二、主要工作

(一)课堂教学工作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艺术教学的科学性探索,是一个具有一定先进性的教学研究领域,也是提高艺术教学有效性的一条必然渠道。艺术课堂教学必须追求知识、方法、人的三位一体。在当前的艺术教学中,对艺术知识进行逻辑建构,师生合理的艺术课堂教学生活方式的建立,艺术教学对人的身心发展,这三个方面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抓,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我校将对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估办法》内容,加大艺术教学软、硬件建设力度,确保艺术课程开齐、上足、教好。

2、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当前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式,建立合理的艺术课堂生活方式。坚持系统性、协作性、科研性的结合。要坚持教的生活方式和学的生活方式的统一,学科间教师的生活方式的联系,教学和研究的行为方式的结合。

3、加大课程的统整力度,建立立体统整的策略方法。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间的统整,还要注重学习和生活的统整,学生能力的统整。但是,在统整中也要注意内容的主次和层次。

4、优化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加大预期和现实的结合度。艺术课程改革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先进的理论模型,这也推动我们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寻找合理的方法,要追求有效、开放、合理的结合。有效,要保证学生能够收获课堂效益;开放,要追求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长期发展;合理,要求能够发现、运用课堂教学的规律。本学期,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

5、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延伸评价过程,拓展评价渠道,优化评价方式,倡导绿色评价、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

6、提高艺术教师基本功,要求艺术教师通过活动,提高业务素质,并力争能够取得突破性的成绩。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评比,通过参加活动,提高业务素质,并力争能够取得好成绩,全面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7、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做到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书研究为方式,加强教师间的对话和交流,整体提高教师群体的职业素养。

8、加快艺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推出辅助软件,完善课程资料,要在学校网页中充实艺术教学方面的内容,加强对外的宣传力度。

9、加大对学生的观察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教与学的沟通,提高艺术课堂教学水平。

(二)师生队伍建设方面

艺术队伍的建设是艺术教育的基础和成果,合作、交流、共享是新时期对个体素质的要求。而师生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艺术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团队形成的过程。艺术教育要做好榜样队伍的建设,加强学科队伍之间的联系,取得师生队伍的共建,因此,本学期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参加好艺术课程的培训活动,组织好广大教师的观摩、研讨、实践活动。

2、我校要争取成为广大艺术教师的成长基地,要力争推出名师,优化品牌,和谐发展,全面提高。

3、推行导师制,充分利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现有资源优势,通过传帮带促使双方加快专业素质的发展。师徒之间要做好发展规划,记好活动内容,作为双方考核的资料。

4、以教研课题为依托,建立一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科研队伍,通过定期的课题交流,形成科研氛围,建成科研组织,推动广大艺术教师整体发展。

5、继续加紧骨干教师培养,讨论、完善艺术学科教师教学常规、资源分配、“六认真”考核的合理性。

6、广大教师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加强理论学习,撰写出高质量的艺术论文,力争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三)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艺术活动是延展课堂教学时空的重要渠道,也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名目繁多、良莠不齐的活动较多,所以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通过组织艺术活动,起到艺术教育导向,协调学科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1、要整体规划好本学期的学校艺术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2、要建设好学校的艺术队伍,将平时的培优工作做到位,打造优秀节目,作好参赛准备。

3、要继续打造特色,及时发掘亮点,不断深化,扩大社会影响。

4、倡导艺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联姻,让学生走入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了解地域文化。加强艺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的整合,以艺术的形式丰富教学活动。加大艺术与学习生活的联系。

5、加强学校、社区的文艺交流,在活动中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交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开放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四)校内外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文化艺术环境建设是提高艺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是学校艺术教育的的一种固化和交流方式。我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成与众不同的文化环境特色。要以有大的、立体的文化艺术环境建设观,不仅要有精神环境,还要有物质环境,不仅要建立学校环境、还要影响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网络环境。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如下:

1、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制订合理的文化管理制度,建造符合学校整体发展的显性环境,并要做好维护和更新工作。

2、做好向家长、社会的艺术教育宣传工作,使之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的社会氛围,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每学期要开展一次面向社会、家庭文化艺术活动。要及时了解一些社会性的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学生去参与、了解这些活动。

3、网络是一个新兴的文化艺术环境,我校要合理的运用这一部分教学资源,建立健康的,符合师生特点的艺术教学环境。

(五)其他方面

1、推进“行动研究”步伐。加强读书、反思、实践的整体操作,鼓励老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长期研究。组织好艺术教师行动研究系列征文评比。

2、整理学校开发的艺术校本教材,通过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学反馈,加深教师的教材解读、运用能力。

培训机构员工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主要任务与目标

(一)增强责任意识,协调各职能部门积极做好学校重点工作。

1.协助学校搞好活动的组织安排工作,确保学校工作政令畅通,做到“及时,全面,准确,高效”。协助校长做好学校有关创建工作的文字撰写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根据学校整体工作要求,具体协调安排好各种会议、工作,做好会议记录。认真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工作,注重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具体、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

3.做好“双周工作安排”撰写工作,及时将工作安排到学校网站相关栏目,使全体教师明确个人与学校近期的工作和任务。

(二)加强办公室建设,做好协调与服务。

1.争取主动、积极配合、充分协调是学校办公室的主要工作目标。新学期开始,完善内部管理,坚持从高、从严、从全、从细要求。同时,营造健康的工作环境,自觉维护办公室的整体形象。做好办公室与个专业的协调,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2.根据学校整体工作要求,具体协调安排好各种会议、工作,做好会议记录。认真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工作,注重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具体、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

3.组织起草学校发展规划、工作要点、工作总结、经验材料及学校领导报告、讲话。提前做好学期结束前的工作安排,根据学校部署及时起草学校工作计划。

(三)高质量地完成办公室常规工作。

1.为学校迎来一周年庆典做好工作。

在校领导指导和帮助下,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做好文件的接受、传送、催办及文件管理工作,信息采集、上报的管理工作。对上级来文、领导批示的督办事务、接听电话、打印文件等日常工作,做到严谨有序,不出差错。各项文件材料,力求及时、准确、优质、高效。

2.继续做好宣传工作,以及各种迎检及接待工作。

制定科学的学校宣传工作计划,注重宣传的系统性,对学校举行的重大活动进行事先策划,统筹安排。深入报道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亮点,争取在更高层次的宣传媒体上展示金太阳艺术培训学校的的办学特色、办学成果和广大师生的精神风貌。

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好校级通讯员队伍的作用,围绕学校重点工作,以信息为载体,反映学校实力,展示亮点,营造氛围,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办公室将全力以赴继续完善学校网站的建设,把有关学校的信息及时上传学校网站,将学校网站建成向社会、家长和同行宣传学校、教师、同学的窗口,成为沟通学校与家长之间联系的桥梁,成为为教师的教学、教研提供充足信息的资源库。并逐步建立班级网站,对有兴趣的教师和学生鼓励利用学校网站制作个人网页,展示班级风采、学习成果以及个人才能。此项工作将作为办公室20x年的重点工作来抓。

3.继续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以创建县级文明单位为目标,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文明创建工作,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创建的途径,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4.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做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和___工作,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注意收集整理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教学教研材料并归档,使档案管理更科学、规范。符合保密要求,做好档案利用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服务。

5.完成好校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工作任务。

总之,在新的学期里,办公室将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脚踏实地,勤奋工作,默默奉献,为学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培训机构员工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执行《枣庄市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做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二、主要目标任务

1.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牢固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地发展。在平时教学中,以尊重学生为根本,多采用启发式,培养他们的兴趣,使艺术教学贯穿他们的整个人生。

2.加强和丰富学校的艺术特色建设。树立艺术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旧模式,可充分把握身边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创造一种师生在平等的位置上探讨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的教学方法。

3.倡导一个学生爱好艺术的良好态度,树立学习艺术的自信心。加强艺术欣赏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层次。在小学阶段,力争使学生能识别几种乐器不同的演奏效果,认识一些不同的画种。

4.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教师要深入学习新的艺术标准,把握教材特点,实施新的教学方略,选择的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符合新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素质。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1)加强政治学习、理论学习和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2)认真学习艺术的新标准,以及教材跟以往不同的特点和突破,从而树立教师坚定的理论基础。

(3)做好教学工作,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充分利用学校新添的多媒体设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加强艺术体验。

(4)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

2.加强教研组老师自身素质建设

组员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多探讨、切磋,教研组各成员继续开展深层次进修,提倡在“走出去、请进来”的校际交流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同时学校为教师多提供一些专业方面地书籍、器材、艺术素材等,让老师们渴望学习提高的心愿得以满足,也便于教师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