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十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十篇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3:05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篇1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凝聚力

如果说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家,那么班级就是这个家的核心部分,而班级文化则是这个核心的灵魂。班级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夯实升学基础的地方,更是他们培养学习方法和独立人格的地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好的班级文化就如好的土壤,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积极作用。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品格塑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能否在一个具有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班级管理经验,对班级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对未来更好的建设班级文化有所帮助。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范畴及现状

明确班级文化的范畴是建设班级文化的基础。班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而狭义的班级文化则仅限于精神文化。其中,班级的物质文化主体主要是指有形的物,包括班级的桌椅摆放、教室布置、内务整理和学生着装等。精神文化则主要指班级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精神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

不论是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还是精神文化环境,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但我们发现在目前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并不尽如人意,当前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班级文化意识淡薄、认识片面。当前,很多家长把分数看得过重,甚至把它作为对孩子和老师的唯一评价标准。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不少学校把提高升学率当成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甚至是唯一追求,因此,在多重压力之下,班级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一些教师由于自身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以提高成绩为航标,把中心放在“班级学风”的塑造上,导致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营养不良”。

2.班级物质文化滞后:班级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环境布置、班级规划以及班级卫生状况等。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由于一些班主任对文化建设的意识淡薄和片面认识,加上初中学生的自立自理能力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尚待提高和养成,也使得班级的环境保洁、布置状况缺乏一定的持续性和自主性。

3.班级精神文化缺乏创新。有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采取的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管理氛围沉闷,激发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例如:班级制度的设立以及活动内容不够新颖,班会的召开缺乏新意,班级的活动缺少民主氛围,一言堂偏重,忽视学生的需求,最终学生往往不愿遵守制度,使得班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等;对学生的激励措施不够完善,主题思想重在引导学生的应试问题,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没有相应的文化建设及措施。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及策略

笔者在从事教育行业初期也存在着诸多困惑和上述不足,但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渐渐地对班级管理特别是班级文化建设有一定的体会和感悟,也总结出自己的一些方法。下文结合自身班级管理的经验,从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和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两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措施和策略,希望对今后更多班级更好的建设班级文化有所帮助。

(一)班级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

(1)整洁有序的班级风貌。班级布置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班级文化最直接的体现。走进一个整洁、温馨的班集体,看到一群积极向上的学生,不仅会让老师们心旷神怡,讲课富有激情,同样,学生走进自己精心布置的班集体,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会油然而生,学习的劲头也会变足。因此,班级的外观布置直接关系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劣,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务必予以重视。在具体的班级布置上,笔者认为干净整洁是基本原则,主要措施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板干净、讲台桌清洁、桌椅排放整齐;二是班级里张贴的东西整齐有序,特别是“奖状墙”的布置,它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奖状是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奋斗的成果,是班集体汗水付出的见证,把奖状张贴在班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强化他们班级主人翁的意识。所以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把张贴奖状当作一件重要的事,亲自指挥,指导学生张贴得整整齐齐,让它成为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严格按照校规统一学生衣着。学生是班集体的核心组成部分,一个具有良好物质文化的班级一定与学生息息相关。统一校服不仅能有效的遏制学生的攀比心理,对于营造班级的班容班貌和学生心中对集体的认知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校规,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都统一穿校服,对于个别同学一进入教室就把校服脱下,亮出自己服装的现象务必及时整治,否则班级的同学慢慢也会有样学样,最终弱化班级制度的普遍约束力。这虽是一个细节问题,但这样的细节实则会影响到整个班级文化的建设。

(3)规划属于学生自己的地盘。可以在班级放置一个心情贴士板,每周由班主任牵头确定主题,让学生写出心中的感受,比如:“我快乐,因为……”或者“感恩的心”,让孩子们学会发现身边快乐的事,带着快乐的心情来面对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又学会感恩,怀着感恩之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为了更好的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美、身边的快乐和身边的感悟,可以每周让班级同学评出最感人的三篇文章或贴士,并加以表扬,这样在体现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实现了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目的。

(4)精心布置班级的各个角落。细节决定成败,虽然很多班级上面三点都做得很好,但由于忽视了班级角落的布置而使得物质文化建设功亏一篑。下面结合自身班级文化建设经验提出几点可行的措施:第一,和学生一起起草班规并把它放在进门的显眼位置上。这样能时刻提醒班级的每一位成员用心遵守一起许下的每一个承诺,有助于班级的有序管理;第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起为班级设计班徽。代表一家人的班徽让同学们的心连在了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上互帮互助;第三,在班级中设置图书角、荣誉栏,张贴同学书写的励志名言警句等,同时在教室一些角落和讲台桌放置绿色植物,增添教室的绿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班级精神文化环境的建设

三、关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本文主要从班级的凝聚力和道德规范引导作用两个方面来阐述

(1)营造强大的班级内部凝聚力。班级凝聚力是衡量班级精神文化风貌最重要的指标,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更强,能彼此合作,和衷共济。特别是在关键时候或遇到重大困难时,同学们会挺身而出,为了班级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没有了班级凝聚力,一个班级必是一盘散沙,学生生活在这个集体当中就缺乏归属感和“主人翁”感。

具体来说,首先,在刚组建班集体时,班主任一定要不断地告诉学生,我班是个团结的、优秀的班集体,为以后整个班级氛围的营造打下基调;其次,可以利用各种比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各种活动过后一定要总结,胜不骄败不馁。当学生高兴时,班级为他分享快乐;当学生不开心时,班级为他分担痛苦,及时为他送上关怀和帮助,这样就会大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比如,对于班级同学过生日,可以利用课间操时间指挥全班同学为他唱生日歌,送上班级的祝福,这对于营造班级向心力大有裨益,这种行为也值得肯定和赞扬。实践表明,赏识教育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往往事半功倍,在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上,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把利器,通过鼓励和引导,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班级凝聚力。

(2)充分发挥道德规范的柔性引导作用。班规虽然能够起到约束学生行为的作用,但它是一种硬性且不全面的规范,相反的,道德规范是一种无形的、柔性的和全面的约束,也是一种能赢得学生人心的约束。如何在班级中形成柔性的道德规范是班级精神环境建设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学生特别活跃的班集体,相比于校规和班级的规章,柔性的道德规范约束对于班级管理更加重要。

要发挥道德规范的柔性引导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承担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担,犯错了要付出代价。笔者认为事先与同学约定今后因个人行为使得班级利益或者班级劳动成果受损的同学要到讲台道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旦犯规,违规同学就必须真诚的向同学道歉,必须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如果同学们鼓掌了,就表示通过,否则就一遍一遍地继续承认错误和表明改错的决心。这种方法的目的不在于用道歉的方式对学生加以惩罚,而是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要实现这一点很非常关键的是道歉过后及时从思想上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损害班级利益是可耻的同时,理解只要知错能改,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是一样的接纳他喜爱他。相信在这样的班级文化氛围下,学生都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那时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自然水到渠成。

四、总结

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会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它会影响到所有成员的思维及行为方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手段,相信今后班级文化建设将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由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范围很广,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在这方面各学校各班级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今后我们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和交流,不断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程方平.注重班级文化[J].班主任,2010,(02).

[2]周文杰,张雯雯.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及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1,(06).

[3]成尚荣.谈班级文化的建构[J].中国德育,2011,(03).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篇2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不例外,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必要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如何把已有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规范内容,很好的融入到班级同学日常学习生活、班级管理中,是班级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求班级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遵守班级的法律,同学间互相尊重和帮助,通过良好的制度文化建设,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班级学生变被动守纪律变成主动遵守班级纪律规章制度,在日常生活正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

班级良好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当前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直接决定着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内在的心里行为的体现,既是说班级同学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同认可的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标准等等,所以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领域我们强调的是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体现的是整个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对班级的向心力。

(一)对班级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班级里面,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里,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班级文化建设对心理的影响,如果班级文化建设得到学生的认同,那么他们对班级才会有归属感,最终才能够满足他们内心需求,并获得最终的发展。所以,班级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班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它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关,但是却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学习的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的问题,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最直接触及学生心理的一个杠杆,运用的好则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运用的不好则会对整个班级产生不可估量额后果。

(二)责任和义务意识的培养

对于一个班级而已,作为一个小团体,在日常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对班级文化精神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不够的。在一个团体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责任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义务观和班级集体荣誉感。班级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成员里面的每一位伙伴的努力付出,每个人对班级良好的文化建设都负有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有义务做好自己本应该做好的工作。

三、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为学生成长提供土壤

环境建设不仅仅是张贴几张图片和写几句格言警句。一个班级,要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提炼属于自己的文化,再通过物质的东西体现出来。是由内而外的,而不是由外而内的。所以环境文化的选择要尊重班级实际。要让环境说话,净化学生的心灵和视野。

1、教室的整洁。教室卫生体现一个班级的文明高度。试想一个到处是垃圾,学生随便扔东西的班级怎么会有高品位的文化追求呢?这里强调一个细节,就是黑板的管理。黑板的管理体现了一个班级的文化高度。多年来,教师与学生用黑板刷擦黑板,仿佛天经地义。但君不见黑板周围,尘土飞扬,老师满身是粉笔灰,第一桌的同学每天吃多少粉笔灰啊!因此,我们班从建班第一天,就用湿的抹布擦黑板,既擦干净了黑板,又体现了班级管理的人文关怀,真正保证了整洁的教室环境。

2、教室的墙壁文化。包括墙上要张贴标语,励志与警示的名言警句;也包括图书角、通知栏等字体与色调的搭配;还有班训,理想树,班级竞赛表格等。例如班训,很多班级并不重视,这其实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室的前面张贴鲜艳的班训,是班级精神的弘扬,也是班级底气的体现。开学初,我就查书和资料,找到了属于本班特色的班训,专门请了当地的书法家,书写了班训,专门装裱,然后正式悬挂在班级的前面。在一个适当的时候,讲明班训的内涵和意义,学生自然很瘦教育和鼓舞。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篇3

关键词小学回归生命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生命发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好以文化促教育的作用,真正唤醒学生生命的能动意识,培育其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并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生命的道德体验。然而,当下大部分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忽视了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学生在被灌输各种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不到生命的价值所在,严重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有必要使学生在生命成长历程中意识到生命的价值,真正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一、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回归生命的宗旨

班级文化作为隐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班级文化建设要树立培育学生健全生命的价值取向,把孕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综合素质养成作为其宗旨。

1.唤醒生命自觉的能动意识

教育是指向鲜活生命个体的,其意义在于唤醒个体的生命自觉,使其能动地主导自身生命的成长和发展。“教育的根本旨趣在于启蒙人的自我觉醒,通过不断地启发受教育者的人生智慧,促使其努力去发展智慧的人生。”[1]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教与学的交流对话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认知状态和发展水平的各不相同。学生内在能动意识只有被唤醒,才能理解为何而学,感受到生命所承载的希望。因此,小学班级文化的创设要摒弃形式化和空洞化,真正回归到生命的自我觉醒。叶澜教授说过:“一个具有生命自觉的人,无论在与外部世界的作用中还是自我发展的构建中,都是一个主动的人。”[2]每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并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创建中,才能真切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有效激发其自觉能动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对待自身生命的成长历程。

2.培育热爱生命的情感反思

教育要培养身心健全发展的生命,不仅强调肉体生命历程的完整性,同时注重学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实现自身生命价值最大化。在基础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是影响小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作为增强学生生命意识的有效载体。因此,回归生命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耳濡目染中提升学生对生命责任的反思能力,从而增强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所以,班级文化建设要回归生命,培育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其自我反思能力。

3.强化礼让交往的道德体验

教育的根本是使人成为“人”,使人的美好本性得以宣扬。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起到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尤其在与人交往中遵循文明礼让的道德风尚。只有在生命教育的引领下对学生渗透礼让交往的道德教育,才能够使学生的美好本性得以延续。“生命是道德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道德是生命的精神向度,道德教育是培养生命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3]小学生只有懂得了礼让,在与人相处时才能意识到个体生命的珍贵;只有懂得了尊重他人、换位思考,才能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回归生命的内容结构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宗旨在于启迪学生的生命自觉,这一宗旨目的之实现离不开具体班级文化活动内容的实施。

1.发扬集体精神的班级日志制度文化

班级日志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对班级日常事务进行协调和记录的一种形式,是对班级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的内容之一。师生之间借助班级日志交流,共同解决面临的相关困难,同学们在班级日志上畅所欲言,共同分享和探讨班级的信息,可以增强彼此间的亲密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促进班集体的和谐发展[4]。班级日志制度体现了学生在班级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是促进教师管理班级、师生与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良好渠道,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并发扬班集体精神。班级日志制度不仅方便班主任老师对班级情况的掌握和管理,同时符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教育要求,从而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2.彰显生命韵味的橱窗环境文化

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班级物质设施的布置和环境创设是一个班级区别于其他班级的明显特质。学生在蕴含生命韵味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体现了回归生命的以人为本。由于当前小学教育“功利化”的影响,学校和班级管理者往往忽视班级环境建设。班级中常见的是几幅名人名言和写满字的黑板报,有的班级甚至只有在应付检查时才更改黑板报内容。而和谐生动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愉悦和人格的健全发展,班级文化建设便富有成效。生命韵味的班级环境富有生命气息,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创新墙壁、黑板报等文化载体,使班级文化生动起来;通过创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读书角、摆放自然植物的壁橱将自然生命融入班级环境中,让学生关注自然生命的生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怀生命的意识。班级中多了活泼生动便少了沉闷乏味,蕴含生命魅力的班级橱窗环境于是得以有效彰显。

3.激发“同理心”的班会活动文化

教育是一项培养个体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5]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教育实践的构成要素之一,对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需要通过班级活动为载体来进行。主题班会活动是当前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丰富的班会活动主题、灵活的活动形式使得学生在双向互动中拓展生活空间,促进其有条理地思考、反思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让学生理性地思考、洞察现实生活,主题班会活动须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同理心”则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思想交流,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关键纽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同一个生物圈的一部分,以此来进行思考并身体力行。”[6]主题班会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同理心”,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团结友爱使班级向好发展;同时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重要一员,善行会对社会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效果。主题班会活动要贴近学生的成长经历,采用生活化、普适性的素材以激发学生“与我同在”的“同理心”,提高其理性地与他人交往、与社会建立亲密联系的能力。

三、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回归生命的路径选择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育人的有效载体,承载着帮助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的使命。在关注生命自觉发展的基础上,班级文化建设需要选择制度保障、社会组织支持和校内外活动拓展等系统化的路径方法加以营造,从而实现促进个体生命完整、人格健全的目标。

1.规范班级民主奖惩制度,形成班级精神文化合力

班级文化建设能够科学规范的不断进步和健康发展,需要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班级制度作为保障。班级制度不仅要服务于班级发展目标,更要展现班级精神文化合力和班级凝聚力。落实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班级制度的前提是规范民主化的奖惩制度。民主化需要师生和谐交流与相互促进,体现学生个性与能力的自由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班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都应在班级发展中各尽其能。通过民主化的表扬、批评等奖惩机制帮助学生主动认同班级的发展目标和价值标准。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因为自己的贡献而不断进步,学生才能体会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加积极地融入班级文化创建中,从而有利于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合力和团结内驱力,提高班级凝聚力。

2.构建多元社会组织支持环境,丰富学生生命的情感体验

由于学校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成绩的优异,加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人身安全高于一切,以至于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大多局限于班级内部,很少与其他社会组织等教育环境相联系。单向的学校教育环境很难实现教育指向生命发展的最终目标。然而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体验不同的环境有助于丰富其生命体验,促使其更深层次地对生命有所感悟并健全其人格。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将教育环境进行延伸,构建多元社会组织的支持环境以丰富学生生命的情感体验。相对于传统的说教,学生在多元环境中进行生命体验后更能增强生命意识,学会珍惜生命和懂得感恩。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也在多元环境的情感体验中得到了升华。

3.拓展班级校内外活动广度,提高学生和谐交往的实践能力

班级文化建设有责任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积极团结的做事态度和规范有序的交往准则,帮助其提高和谐交往的实践能力。班级活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平等参与社会交往实践、提升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班级活动可拓展其校内外广度,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并激发他们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如果一个群体的成员之间的互动在外部系统中是频繁的,那么友好的情感将在他们之间滋长。”[7]无论是校内的班会活动、文艺汇演、知识竞赛等文体活动还是校外寒暑期夏令营、户外探险、社会公益活动等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与人和谐交往的乐趣、感受生命的美好。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中学会彼此尊重,通过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在增进情感与友谊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有效提高社会交往的实践能力。总之,个体生命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与他人、社会交往的关系中体现的。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个体交往实践能力的提升,将班级文化活动延伸到校外社会环境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的封闭系统,理应形成有利于学生交往实践能力发展的、与校外环境相联系的开放系统。

参考文献

[1]靖国平.教育学的智慧性格[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叶澜.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R].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王芳.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生命意识的培养[m].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刘金明,张烨,玉莹,等.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班级日志作用[J].科教文汇,2007(07S).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篇4

关键词:班级文化和谐班级民主奋进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94-01

构建公平正义、民主法制、诚实守信的和谐社会是国家和人民的共同理想,构建奋发向上、严格自律、团就友爱的和谐班级则是每一个班主任的毕生追求。因为和谐的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理想环境,学业能进步,心灵能舒展,人格能健全;因为和谐的班级是学校卓越发展的坚实基础,质量能提高,安全能保障,目标能实现。如何建设文明和谐的班集体呢?下面就自己在创建班级文化入手建设和谐班级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以求同仁共同探讨和研究。

创建班级文化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首要任务。

对国家而言,文化建设可以为经济建、政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十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班级文化作为和谐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和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班级力量的精神支柱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力量,有利于提升班级形象,丰富集体内涵,凸显团队特色。

由于班级文化以其对学生思想明确的引领导向功能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是良好班风和学风形成的前提,在班级建设、学生管理中发挥着独特的指导性作用,因此,我在构建和谐班级过程中,把班级文化建设放在首位,来取得管理的奇效。

1确立班级核心价值,扬起团队奋进风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班级管理中,也要为班级建立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兴班之魂,决定着和谐、特色班级的发展方向和成就。

班级核心价值体系包括班训、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歌等。我今年中途接手一毕业班,结合私立学校学生特点和毕业班的特殊性,经过对学生情况的调查,同学生一起确定了“明思、笃行、团结、奋进”的班级目标、“天道酬勤、恒者能胜”的班训、“今天我为我班而自豪,明天我班为我而骄傲”的班级口号、《爱拼才会赢》的班歌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为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努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精神力量。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从一开始就凝聚了全班同学的心血和精力,为和谐班级的创建奠定了精神基础。如今班级已经走上了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健康道路,学生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中考的洗礼。

2师生共建班级约定,人文关怀民主显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和谐的班级需要严明的纪律,严明的纪律呼唤健全的规章制度,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乃至良好班级的建设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制度显得严肃,强调老师的管理,显得教育“无情”;为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体现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我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把规章制度更名为“师生约定”,并与学生在一起商量,共同完成这份既要求学生也要求老师的“共同约定”,约定中不见了“要怎样”的硬性规定,再现的是“我可以……”的正面引导,老师和学生一起签名,制作成卡片。这些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班级家庭的温暖、和谐、团结、民主,感受到作为班级主人的地位,增强了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也制定“师生约定”过程中得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谐的种子在人文关怀、民主管理中生根发芽。

3美化班级教室环境,精神内涵引领成长

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生活,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师生交往、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种有形无声的隐性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学校建设中提出:“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我们都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所以,作为班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室环境可在建设和谐班级中发挥奇兵的特效,给学生启迪和教育,指引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我特别关注教室这一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让教室成为“会说话”的教育者:

(1)“四境”引导:教室前面悬挂四境:“敬、静、净、竞”,即人际交往要做到尊敬他人、维护纪律要做到宁静致远、清洁卫生要做到干净整洁、学习做事要学会竞争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指明方向。

(2)名言激励:教室四壁的名人挂像和名言,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和精神内涵,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3)竞争促长:后黑板上的“才艺展示台、谁与争锋”栏目,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在相互竞争中实现质量的跨越。

(4)图书丰智:教室的书柜变成迷你图书室,充分利用学生闲置的图书资源,营建出爱读书、读好书的班级文化氛围文化气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共享交流意识。

(5)与时俱进:教室设立专门的园地,供学生展示当今、当前的前沿科学、热门话题,最新新闻,提高学生参政议政,关心国家,关心集体的积极性。

4丰富班级行为文化,充实课外精神家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是高分低能的庸才,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等行为文化来填补课堂教学的缺憾,来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和素质,体现教育面向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本质,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1)专题活动: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各项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愉快活动之余收获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雷锋纪念日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精神伴我成长”活动,学习英雄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凝聚班级力量,促进健康发展。

(2)生日聚会:在班集体中为过生日的同学送上生日贺卡和衷心的祝福,让远离父母的孩子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凝练学生自立自强的意志,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丰富学习生活,提升文化品味,学习更多本领,提高综合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一个富有特色、充满朝气、催人奋进的班级文化环境,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展,能力得到发展,品位得到提升,一个和谐的班级便应运而生。我们班主任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为首发点,构建和谐班级,凸显班级特色,更好地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淑巧.如何创建和谐班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7):14-15.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篇5

一、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状态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指导下,全体学生都参与的在促进班级全面建设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班主任和学生都要参与进来,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和学生的状态来看,大多数中职学生存在以下一些特点:1.学习成绩不好;2.个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3.厌学情绪比较严重;4.没有具体的人生目标;5.没有升学压力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中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多了起来,各种专业应有尽有,只要市场需要,学校就开设相应的课程,学校更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文化的养成。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如何搞好中职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就显得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学校、班主任和学生都要有班级文化建设的意识,并付诸行动。

二、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

尽管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之前的一些学习、素养和生活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但这些不足和缺点并不能证明他们就是被社会所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也需要被认同,被关怀。他们学习成绩也许不好,但他们的技能学习却是很棒的;他们行为习惯不好,素养不高,并不表示他们就没有想改正、想提高的想法。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除了教书还要育人,“教书”是任务,“育人”才是根本目标。这个人要怎么“育”?建设好班级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以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教学目标,我想通过这样一种活动来调动起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能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不要自暴自弃,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让班级文化丰富多彩,班级气氛融洽。

三、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传统观念认为,班主任在整个班级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有绝对的权利,班上大小事务都是由班主任说了算,学生就是处于一种绝对服从的地位,班上不管出现什么状况,或是科任老师遇到任何与班级有关的问题需要处理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班主任,在他们眼里班主任就是万能的。但是,班级文化建设能仅仅依靠学生或班主任吗?回答是否定的。班主任在班级中充当的角色就像一个舵手,他要把握整个班级发展的方向,他要通过自身的魅力和价值观去影响他的学生;学生就如一群水手,他们要在舵手的领导下不断做出调整,以保证班级这艘大船在惊涛骇浪中能够平安前行。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1.班级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的建设包括班规的制定,考勤制度的设立,奖惩制度的设立等。首先,必须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其次,经过全班同学的讨论,征求各个科任老师的意见,最后,在综合所有意见的基础上,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把所有意见做个汇总,并加入自己的一些较客观的想法。在班级制度的制定已形成初步雏形的时候在班级上公布,让所有参与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然后再不断地修改直到最后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

2.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1)教室墙壁文化建设。教室前黑板的正上方张贴着班级的“厚德载物”四个大字,这是全班经过讨论确定的,意味着每个同学都要在“德”上严格要求自己,有德,才能正确运用所获得的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随时都能对学生起到提醒、告诫、激励的作用。教室侧面墙壁上张贴着班规和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尽可能多的发挥墙壁的作用,让墙壁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家园。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篇6

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个优秀的班级需要优秀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个班级成员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理念和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内容。物质文化是指构成班级文化的客观物质基础,如教室布置、黑板报等,制度文化是指班级在校纪校规下根据班级实际形成的班级规章制度,如班干部制度、班规等;行为文化是指各项班级活动的展开,如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等;精神文化是指班级的发展理念、价值理念,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特色的主要特征,是班级的灵魂所在。班级缺乏优秀的文化,就如一个没有个性和激情的人。班级文化能透视出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反映出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班级文化以其特有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促进了中职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绝大多数中职班主任和学校领导都认识到这一点,但因为平时班主任的绝大多数的时间往往被用来处理行为有偏差的、违反校纪校规的后进生,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更多地仍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即只是简单的教室布置、按学校布置出黑板报等。对于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更多地也是消极应对学校的安排。其中,对精神文化的关注最少。学生在一个没有班级文化的氛围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使其本来迷茫的心灵无所适从。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笔者认为,当前中职的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以就业为导向,塑造班级核心价值观

经过三年的中职学习,许多的学生将进入劳动力市场。每个专业班级的学生有其相应的职业群。班级文化建设要以就业为导向,渗入行业文化,明确班级文化建设定位。核心价值观是班级坚持不懈,全体成员努力追求的信条,体现了班级的精神,是全体成员所主张的理念。它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哪一些行为是班级所推崇的,应该去做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反对,不应该去做的。班级核心价值观可以体现为班风、班训等。中职生长期受到歧视,使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在班级核心价值的塑造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赏识教育,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和学生充分沟通,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上,结合专业特点,确定班级的奋斗方向,并围绕着奋斗方向制定班级发展计划。班级文化建设始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培养,终于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延续和创新。

二、关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组织公民行为

尽管校纪校规、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秩序的重要保证措施,但是这些明文的规定在很多的情况下只能防止坏结果的发生,却不能保证最好结果的出现。因为我们的任何明文规定都不能穷尽活生生的班级生活中所有情况。在班级中,许多组织公民行为是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活教材。1983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教授奥根(Dermisw.organ)及其同事首创性的提出“组织公民行为”这一概念。奥根他们认为,组织公民行为是组织的公民自愿做出的行为,这些行为没有得到正式报酬系统直接而明确的认可,但从整体上有助于提高组织效能。即这种行为是自发的,不被组织正式奖励系统直接或明确识别的,但从总体上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功能和效率。它是出于个人的选择,即使没有表现出来,也不会受惩罚。在班级里,我们也常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当教室脏了,某些同学虽然不是值日生,但他们会在没有他人提醒时,主动打扫教室。这就是班级中的组织公民行为。当我们发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提出表扬,通过外在的肯定,使学生在学习、行为中树立起新的、积极的观念和看法。

三、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证明,物以类聚。个体都从属于某一群体,群体规范会在其成员身上形成明显的参照效应,因而个体倾向于选择与群体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改变了的态度能否得到巩固,取决于个体接受宣传信息后所得到的社会支持,个体与群体的观点越一致,原有态度就越能得到强化,即学生都有参与某个群体的愿望,希望被这个群体接纳,成为其中的一员,或在其中拥有一定的地位。在这个群体中,学生总爱将群体的认知与自己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作比较。当两者相一致时.他们便会继续保持原有的认知、观点等来归属于这个群体;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学生个体就会感到来自群体的压力,并迫使自己想办法改变态度和行为。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从众心理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势,培养学生的心理认同,激发学生的心理模仿。

四、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带班思想、思路和风格的综合体现。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年心灵的影响,构成这样一种力量,绝非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格言、任何奖励条例所能代替的。”这就是所说的人格力量,用公共关系学的观点来讲就是一种素质的力量。俗话说,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羊,久而久之,这群绵羊就会变成“狮子”。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要起主导作用。在思想上,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明确自己的职责。在行动上要引导学生积极寻找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理念并将之落实到实处,做好模范作用。每个班主任首先要熟悉自己所带班级的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确定立班之本,可以是以学科立班,也可以是以文艺特长立班。许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一个班级被一位班主任带久了,从学生身上我们能够找到他们班主任的身影。在中职学校,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因此,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身体力行班级理念和精神。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篇7

然而,构建班级文化心理并非易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含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等多个层面),具有自己的内在形成机制。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对班级文化心理建设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通过班集体文化心理建设形成良好的心理发展定势

研究表明,心理活动具有定势规律――前面一个比较强烈的心理活动对于随后的心理活动的反映内容及趋向有影响。定势规律对于良好的班级文化心理形成和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进入新的班级,总希望很快地融入新的班集体。刚进入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总要琢磨一个问题――新班级与原来班级有何不同?新的班集体对学生怎样要求?新班主任有怎样的工作风格?在这个班级中,我怎样做才会得到肯定的评价?优秀的班级成员标准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有经验的班主任在学生刚进班时就给他们一个清晰、强烈的印象――旗帜鲜明地告诉学生新的班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班级有哪些优良传统;班集体成员应该在德智体诸方面如何要求自己……在最初几周,班主任可通过晨会、班报、班会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实践证明,班级文化心理建设初期的这场“轰轰烈烈”是十分必要的,它明白无误地在班级成员头脑中建立了心理定势,有效地影响了班级成员日后的言行举止。

二、重视对学生各种常规意识的心理强化

所谓心理强化是指通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使这种行为得到重复或制止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能够促使人的行为重复发生的心理强化称为正强化,能够制止人的行为重复发生的心理强化称为负强化。心理强化的意义在于使某种心理品质变得更加牢固。

如果把这种心理强化机制运用到班级文化心理建设上,就是及时表扬或奖励与班级的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或惩罚与班级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心理相悖的行为和倾向,使奖励和惩罚成为班级文化心理建设的载体,让班级文化心理成为可见可感的现实。如制定班规班纪、奖惩条例,设置表扬与批评栏,刊载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文章,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以及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常规执行小标兵等等。这些做法就充分发挥了很好的心理强化作用,使班级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指向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指向形成良好的班风,指向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操作时,教育者应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即坚持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多表扬鼓励,树立班级正气,正确引导班级舆论,培养积极向上、人人争先、团结互助的民主氛围。

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培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认同

认同是指个体将自己和另一个对象视为等同,引为同类,从而产生彼此密不可分的整体性感觉。初步的认同处于认知层次上,较深的认同进入情绪层次上,完全的认同则含有行为同行同止的成分。学生对班级文化心理的认同,是班级文化心理建设的有力保证。

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心理的倡导者,应该深孚众望,为全体学生所拥戴,在班集体成员中获得高度认同。故而,班主任应该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办事公正,对待学生真诚坦率,与学生交往平易近人。如此,学生才能自然而然地把班主任看作良师益友而信任他,也才能接受班主任所倡导的行为规范。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将班级的优良传统、班级已取得的荣誉、班上优秀学生的杰出才能等班级工作的“硕果”及时展示评价,引发全体学生的心理认同和赞许。让学生的理想与追求寄身于班级文化心理层面,通过号召与展示来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班级自豪感。去年校运会前后,我及时宣传灌输为班级争光的理念,动员学生报名参加校运会,组织班级服务队,让班上几个“秀才”写表扬稿送校广播站,运动会后我及时总结我班取得的成绩,表扬那些为班级争光的同学,粘贴奖状,出了一期板报,并结合期中考试考前动员开了“我为班级争光彩”的主题班会。用心栽花,花香四溢,这一年,我班被评为校文明班级。

四、激发心理模仿

模仿是个体受到刺激后而引起的一种按照别人行为的相似方式行动的倾向,它是生活中常见的人际互动现象。

不言而喻,模仿榜样是形成良好班级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而树立榜样是模仿学习的前提和根据。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应该善于发现榜样、培养榜样、宣传榜样,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语文、数学、美术、课外活动等各个领域中应该各有标兵,使之成为班级文化心理形象的杰出体现者。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百句号召,不如一个具体行动”。榜样的树立对于培育班级文化心理同样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五、利用心理从众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大势

心理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体意见而与大家保持行为一致的心理和行为。个体心理从众的前提是实际存在或想象存在的群体压力,但它不具有直接的强制性或威胁性。在班级文化心理建设中,班主任要善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营造个体心理从众的大势和心理压力。在具体做法上,班主任要动用一切宣传手段(班会、晨会、小报、板报、校园广播等),大力宣传与班级文化心理相一致的好人好事,贬抑与班级文化心理相悖的歪风邪气,造成众口一词的舆论大势,产生群体压力,使那些暂时后进的班级成员放弃个人的不良心理,积极与群体保持一致。如果班上的不良习气有了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从众心理的产生,班主任应该通过切实的工作,改变舆论导向,阻止消极的从众心理蔓延。

六、做有心人,及时化解个体的心理障碍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篇8

关键词:班级;班级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07-02

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必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一个有经营力的企业必是一个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一个有学习力的班级必是一个有文化氛围的班级。可见,不管是一个国家、企业还是一个班级,文化都显得尤为重要。和谐是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构建和谐校园成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作为校园主体的班级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因此,我们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全面发展。

一、班级文化的涵义与功能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班级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班级文化的功能包括: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制约功能、激励功能。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

1、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这里主要是指教室的自然环境,包括教室墙壁布置、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的打扫与保持、班徽,班训设计和宣传等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

(1)班徽的设计需发动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让大家评选出最佳设计作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班级的集体荣誉感,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竞争能力。

(2)重视班训设计和宣传,发挥这些常被忽略的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班级标语,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班级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倾向性问题,设计出富有号召力、感染力的标语,使学生经常接触,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班级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结成一个集合体,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的。

(3)利用“我的风采”张贴栏,给学生充分地展示机会。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即有强烈的表现欲,也可以在班级的墙上布置《我的风采》张贴相关作品或个人的照片,不仅宣传集体的活动,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存在并为之感到自豪,也可以通过照片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营造坦诚、轻松的交往环境,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表现的舞台,让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

(4)在墙壁上还可以创立“读书角”,让学生自编读书手抄报或写“一日寄语”等,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相互的沟通。

(5)布置好教室卫生角。要求:用具归类摆放,整齐,垃圾分类存放,贴环保标语。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整洁。

教室虽小,可它处处有宝,关键还要看我们如何利用。如果我们能使班级的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班级的个性,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建设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班级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学习,

2、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指以班规、班纪为内容,班级师生共同制定、认同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个学生时时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要制定有效的各项班级规章。比如,在新学期一开始,可根据本班的特点,制定《班级管理细则》,使得建班伊始,就有制度保证。在日后的管理中,可以逐步地加强其他各项制度的建立。与此同时,建立相关的自律小组负责制度,使管理落实到人,并建立一定的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定期的考核。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才能加强,班级才能迅速走上正常化轨道,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2)我们还应当把着眼点放在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和实施上。班级制度建立后,首先,应加强班级制度建设意义的宣传,使全班师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以及遵守该制度的作用,以便使制度得到师生的认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其次,要在学习认识的基础上,逐步付诸行动。对规章制度的各项条款要严格要求,所有有关人员必须切实遵守,不允许有“特殊”人物不遵守某些制度的现象。注重实施常规管理、保持基本规章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如保持课堂常规、教学常规、班会常规、活动常规等的相对稳定。同时,制度实施中,还应建立相应的考核与检查制度。这样,在让其他学生参与管理的同时,也保证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另外,对班干部应给予充分的支持,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执法水平,也要注意树立他们的威信,不可经常更换干部,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要借助多种机会表扬他们,让他们站到班主任的一边。从制度的制定到实施,从反馈到修正、改进,其实无不体现了一个班主任的耐性和管理、组织能力。班主任只有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做班级制度建设的有心人,才能真正使自己轻轻松松并出色地完成“一人管几十人”的任务。

作为班级的制度文化,制定班规是容易的,谁都可以制定,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

(1)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首先要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第一要从了解学生开始。了解学生就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会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坚实基础,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赖。第二,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真正树立起新型的师生观。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第三、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了解、理解学生的各科特点和变化,并科学地对待,正确地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多优良素质。最后,要民主治班。班上的种种事务应让学生作主,教师只能引导说服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千万不要强行施压。其次要培养和谐的生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是班集体凝聚力的力量源泉。为使班集体中的每个学生和谐相处,要在班级里创设竞争、互助的氛围,在班级中倡导学习和比赛竞争,让班内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竞争,形成“你追我赶,力争第一”的竞争局面,在竞争中共同进步。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交往。要善于不断抓住时机,发现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自信、自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而生生之间和谐关系,除了在日常学习中得到培养外,往往会通过集体活动得到锻炼和加强。在集体活动中,大家往往目标一致,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在为班集体荣誉奋斗中,容易增强彼此了解,促进彼此的友谊。

(2)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单纯幼稚的少年儿童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要注意培养正确的班级集体舆论,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首先,加强《规范》、《守则》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晨会、班会、队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次,加强“爱班级”教育,培养集体意识。使同学们懂得集体的荣誉来之不易,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集体荣誉,共同维护,不能因一时松懈、放松要求而损害集体荣誉。有了这种良好的集体意识,同学们就会自发地互相监督、提醒、帮助,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第三、进行社会热点讨论。针对社会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如“小学生上网好吗?”“变调的生日歌”等,开展主题班会、辩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第四、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黑板报、图书角、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班级充满正确的舆论气氛,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

三、班级文化建设就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文化意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1)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的思想,就有什么的行动。建设班级文化的前提是要求班主任和全班同学要有文化意识,必须认识到建设班级文化很必要,认识到班级文化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文化意识,思想上认为文化无足轻重,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所以,意识到并重视文化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一步。

(2)必须结合班级实际。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特点,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班级实际来进行。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3)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同学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不同的学生,相聚在一个班内,从必要的校规、校纪,班风、班纪的共同遵守,逐渐形成一个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在管理与实践与发展中民现问题,从而逐步改进、完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外向内循序渐进。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提高,直至磨合、定型的过程,不能忽冷忽热。

2、要突出重点,切忌肤浅

班级文化包含表层文化、幔层文化和深层文化,这三个方面要统筹兼顾,三者都要有。班级文化的三个层次,我们要知道重点在深层文化建设上,要把班级文化建设的重心放在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学风、班风和考风上,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上,造就一个什么样的共同信念上,这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3、要全员参与,调动每个人积极性

班级文化建设是大家的事情,不是个人的事情。2、必须要依靠学校、家长、社会和其他老师的配合和支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在班级管理中,各位班主任或多或少地都在进行着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构建温馨和谐的班级文化,加强“立体化”班级文化建设,把教育思想渗透于整个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文化底蕴、育人特色。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篇9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吴少伟(1980-),男,河南南阳人,郑州华信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河南郑州451150)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了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群体与组织:大学班级文化属性和功能的实证性研究”的资助。(项目编号:11JDSZ3058)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050-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行为习惯优秀、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为了适应未来市场经济竞争的大环境,很多高等学院都在积极地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革与调整,尤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更加认真钻研、精心设计,立足构建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而高校班级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人才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做好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在全校范围努力营造班级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制定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计划,建立健全各项有关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为班级文化建设打好制度基础;更新办学理念,凝练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时代特点的校训、校歌,抓好校园整体的文化环境布置,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文化基础;修订班级评优激励体制,如在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的评选条例中进一步明确各类可量化指标,为各班级明确目标,指明努力的方向。此外,对于优秀班级文化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大力宣传,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向先进文化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发挥高校辅导员的引领作用

作为学校和学生之间纽带的辅导员,对班级文化建设更要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辅导员的作用最主要是体现在思想引领上。作为辅导员本身要严于律己、举止文雅、宽以待人、仪表端庄、作风严谨、文明礼貌、以身示范。辅导员(班主任)要对班级文化建设制订计划,制定措施,并带领班干部具体去落实。在很多高校,辅导员同时还兼“两课”教师,可以说辅导员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第一导师,所以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抓好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环节

1.班级制度是基础。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也是如此。一个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广大同学的自觉自制之外,必要的班级制度也不可缺少。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基础。首先是辅导员要根据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带领全体班级成员建立包括学风、思想、纪律等在内的班级规章制度,为班级成员提供一个基本行为准则,这个准则是学生们都应遵守的基本“红线”,同时也是辅导员对班级成员进行量化考核的基本依据。另外,班级还应确立整体奋斗目标,例如校级、市级、省级文明班集体,确立奋斗目标后,辅导员和班干部积极引导班级成员自觉向班级目标迈进,同心同德创建先进班级文化。

2.班风建设是重点。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学阶段的学习决定了学生将来以什么样的状态走向社会,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确立成才目标,使广大学生有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风建设的基本任务。加强班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教育。其次要发挥班级制度的作用。对个别同学的违纪现象,如不出早操、旷课、迟到、不交作业、打架斗殴等,要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和班级制度,相应的进行适度的惩罚加以约束。总之,通过各种努力,形成良好的班风,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班级成员,形成不断向上的精神动力。

3.主题活动是强化。班级主题活动是强化班级文化建设最好的途径。如主题班会,每两周设计一个主题,可以是涉及和同学自身成长有关的话题,比如安全在我身边、诚信是一张名片、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习的技巧等;也可以是涉及时事政治的国际国内热点话题。这种形式不但可以使同学们的知识面得以拓展,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如,开展班级文化布置评比活动,这往往是一个学校或者一个院系为单位进行的。通过在教学楼走廊、班级墙壁张贴、手绘一些名言警句、漫画、知名企业成长历程等,形成文化墙,使同学们进入教学区不但感受到文化的氛围,也能够受到人文素质教育。另外,还有拔河比赛、包饺子、公益劳动、文艺晚会等一些有益的主题活动。通过各项主题活动的开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激发学生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刻苦努力的精神,促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健康成长。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班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榜样和纽带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委本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在班干部选拔上,辅导员一定要认真把好关,从班干部的任职要求出发,在听取广大同学心声的基础上,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同学组成班委,以此为核心带动整个班级的建设和发展。班干部选后,应加强教育和培养。班干部不仅需要像校级学生干部一样进行常规化、系统性的培训,还应该结合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除了理论培训之外,在平时班级工作开展过程中,辅导员要注重引导,加强指导,善于激励,鼓励班干部勇于担当,敢于犯错,积极帮助班干部尽快成长起来,以充分发挥核心模范作用,有效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另外,班级文化建设更是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事情,除了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外,每一个成员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要挖掘每一个成员的优势,或者是音乐方面有特殊的才能,或者是体育方面有较强的优势,或者是学习方面有独到的方法,等等。这样,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活动中,积极鼓励引导这些有特长的学生参与其中,为班级争得荣誉。另一方面,对于存在孤僻内向、性格暴躁、家庭困难、心理障碍等情况的同学,班级要给予及时的帮助、疏导、照顾,使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能够克服困难,防止走上极端的道路。不抛弃,不放弃,使班级每一位成员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这是班级文化的力量。

五、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形式的创新

拓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新领域、新渠道。如设立互助小组,把全班同学按照性别、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语言表达能力、家乡所在地等统计之后,有计划、交叉地分成若干小组,这些小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或者是交流学习心得,或者是参加一次公益劳动,特别是利用小组成员的优势对小组成员里身处强势的同学进行帮扶和带动,这种相互的带动,会使每一个小组成员从中受益,这样,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都会从中受益。每一个学年结束后,可以进行成员交换,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再如,要利用好学生的寒暑假。寒暑假学生不在校,但仍然有文章可以做。辅导员可以设置假期调查问卷,针对当地的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使同学们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加深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另外,还需利用好网络资源。班级可以建立起自己的专用网站,把班级规章制度、工作安排、活动通知等信息放在网上,更可以把好人好事、就业信息、文化经典、观点分享等一些文化符号上传至网上,使文化符号得以延伸和拓展。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时代在进步,社会竞争力在不断地增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强有力的保障。实践证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长期实践、积累、动态发展的过程,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去探索新的途径和新的模式方法。高校应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顺应文化改革的要求,把握时代价值观的主流,努力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冀丽.塑造班级文化完善班级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

[2]庞馥珊.关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3]余卉,皮将繁.谈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11(5).

班级文化建设的心得篇10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标志和特色,它是班中所有的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相处中形成的一种班风,优秀的班级能够让班级学生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整个班级。班级文化就像指向标,具有导向作用,首先班级文化的结构和内容能够影响班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1]。目前,很多中职班级都开展了文化建设活动,但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部分中职班级的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将文化建设变成了固定的条款,没有将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作为最终目标。这导致工作开展效果差,一旦离开监督就完全停止。另一方面,教师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文化建设活动难以开展。另外,中职学生大多经历过中考失败,他们的性格有些叛逆,影响学生之间的关系发展;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也不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中职班级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进行耐心温和的教育和开导,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从而由个体到整体进行班级文化的建设。

二、阳光体育活动在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少年强,则国强。”由此可见,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对国家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要想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除了要有充满学识的大脑外还需要有强健的身体,所以为了国家能够发展得更加壮大,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一直以来都被我国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影响太过深刻,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大多都是以文化课为主,导致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的课桌上度过,学习的压力使学生很少去操场上运动,这就使不少青少年体质下降,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作息时间也导致青少年的体质下降[2]。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国教育部门提出了阳光体育政策来引导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让青少年多活动、多锻炼,首先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多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教师要起到督促的作用,避免学生因某些原因而逃避体育运动,只有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够更好地去学习,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

三、将阳光体育运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措施

(一)以阳光体育锻炼学生意志,促进学习

除了在平时的学习中建设班级文化外,体育运动也可以建设班级文化,比如,灌南中专就利用阳光体育活动建设班级文化。体育运动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坚持不懈的精神,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挑战极限的决心,使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体质,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能够使班级氛围变得活跃,从而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效率。

(二)以阳光体育增强班级凝聚力

为了增强班级内部的凝聚力,灌南中专举行了校园长跑接力比赛,在比赛中,学生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跑完全程,懂得了坚持和迎难而上,大家相互鼓励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不仅如此,学生在阳光体育活动中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由此也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学校还举办了拔河比赛,比赛时,参赛的学生使出浑身的力气,拉拉队则是在旁边不断地加油,此时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只有一个目标,从而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一个班级的凝聚力是体现这个班班级文化优良的首要标准。为了增加班级的魅力,学校还举办了篮球赛,男生在球场上挥洒汗水为班级争光,女生则编排啦啦操为男生加油打气,由此展现出班级的魅力所在,阳光体育的开展能够使学生的活泼和激情充分展现出来,加强了班级文化的魅力。

(三)以阳光体育增进师生关系

除了学生的努力和互帮互助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外,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够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所以,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例如师生接力、师生篮球赛之类的体育活动,都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由此可见,阳光体育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是班级文化最重要的内容,班级文化作为一个班级的标志,不但是班级学习态度的体现,也是班级对待生活的体现,只有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学生才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和进步。总之,学校要多举办阳光体育活动,它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还能够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作者:岳增亮单位: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