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十篇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十篇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3:33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1

摘要:本文从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专业知识的再学习的意义、内容、途径三方面来谈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强调再学习对物理教师的发展和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

关键词:物理教师;专业知识;再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新课程的改革,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任务和使命。于此,物理教师物理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变得十分重要,也颇受社会各界关注。物理教师的素质,物理教师教育,物理教师继续教育,物理教师终身教育,物理教师的学习等问题都伴随着物理教师和物理教学的发展。因而,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专业知识的再学习,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形式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的十分广泛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本质特征是,物理学的任何知识,不论是现象、事实、概念、物理量、定律、理论等,都必然涉及实验、物理思想、逻辑方法、定量表述、数学公式几个基本因素。这也决定了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专业知识的再学习的重要。

作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物理学科专业素养、道德素养、教育专业素养以及能力素养。这几方面的素养,决定了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专业知识的再学习,还必须与物理教学的新课改紧密相连。物理新课改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目标应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课程内容的选取应注重过程性知识、生成知识的方法以及体验性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为建构、探究方式;知识的范围应该是有机的整合。因此对其物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新和发展的要求,物理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更新知识结构,以胜任新课程的教学。

由此说,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则具有了如下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1、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专业知识再学习的意义

新课改要求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专业知识学习具有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物理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和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拥有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对教学问题的解答能力。这些能力,是物理教师基于双向促进的关系上,基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而实施的;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物理教师专业知识在学习的能力之一。唯有不断的学习知识,不满足于现状,才能使教学能力也不断提高;还有获取、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提高运用策略性知识的能力和掌握科技发展的前沿性知识的能力等等。另一方面,物理教师通过对物理学科专业知识的再学习,不断的努力实现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物理教师的知识再学习上,即是指相对于培养物理人才而于社会价值的创造。这点对于社会的发展与科技振兴,同样重要。在政治功能上,物理教师通过知识的再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明确政治意识,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其作用也不言而喻。物理教师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同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严格意义上讲,科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只是它表现的比较理想,建立于逻辑严密的推理与辨证。

2、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专业知识再学习的内容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精通物理这一门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发展脉络以及该学科的一些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关于物理学知识(物理学理论知识、物理学思想和观念、物理科学方法、物理学史、物理学实验、物理学应用)、教育科学知识(物理教育学知识、物理新课程知识、工具性知识、教育信念、自我知识、情境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文化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物理文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对每一个物理教师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物理所涉及的各方面的知识与学识修养,是物理教师必须具备的,甚至可以说,至少是比较丰富的,因为信息化的发展与普及,学生的辨识能力与通达能力,有时甚至也是极为可观的。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具有捕捉物理科学信息的前瞻性与时代性。作为言传身教的物理教师,必要的教育学与心理学方面的修养也是必须的,这是包括物理教师在内所有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还有,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方面的运用,也提到了物理教师教学的进程,这能使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的革新。物理教师具备的条件,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教学中的教育机智。临场应变能力与教学中的快速反应能力,考察了物理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对物理知识的贯通性。调动各种知识乃至于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在物理教学中,使复杂抽象的物理教学形象化、易懂化、生动化,均可以反应在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另外,能反应物理知识与物理现象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包括艺术学与美学在内的知识,只要与物理教学有关,能促进教学效果,也可以为物理教师所采用。物理教师所具备物理学科专业知识再学习的内容中,还要有情感性。那种认为物理教学,不包含情感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是情感性的教学。虽然物理知识是抽象的,但是,这些知识是为人而教。从这个角度来说,物理教学的情感性,是必要的,否则,就是僵硬的物理教学。这不符合物理教学的本质与规律。

3、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科专业知识再学习的途径

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研修、反思(经验+反思=成长)、读书、看科普类电视节目、专业合作、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等。

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物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是物理教师继续教育、继续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师继续教育、继续学习中,关注物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根据物理教师专业知识更新的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或学习。通过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方式,倡导教师主动学习,不断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同时运用特定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不断的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同时,物理教师在进行继续学习的时候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要注重再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参考文献

[1]孔庆.面向新课程的中学物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2

一、高中物理课程总目标与三维课程目标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高中物理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物理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与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一)高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其总目标为以下几点。

1.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4.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物理教育的目标定位,在物理课程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普通高中物理三维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物理教育的功能。这三个维度的内容囊括了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并在初中基础上有所深化和发展。

1.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学生在对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强调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形成某些基本技能。该维度主要是对学生掌握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物理知识及渗透StS观念、物理技能方面的要求。具体如下。

(1)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2)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3)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的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会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强调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品质,实现学习活动过程的最优化。该维度侧重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具体如下。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2)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5)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过程的心理体验和认识,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态度,如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等,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主要关注学习兴趣、科学态度、合作与交流及责任感的培养等。具体如下。

(1)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与人类的意识。

(三)三维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维课程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结构整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同时又是交融互进的。“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和载体,没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就没有着力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手段与目标,同时又是产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土壤和空气,是连接“知识与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的中介和桥梁;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过程与方法”及“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升华,对二者的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

二、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一)在物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主体作用,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小组或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自主独立地选题、调查、收集材料,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成果等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高中生普遍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特点,精选合适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个人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然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过程与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产生学习浓厚的兴趣、热情、动机,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因此,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仅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物理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帮助学生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实现三维课程目标。

(二)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提出来的,但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物理知识;要采取适当的方式,积极指导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让物理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而不是旁观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作出认真的指导;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享受物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要适当组织一些物理实验活动和物理研究性活动,千方百计地拓展学生物理学习的空间,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法指导的基础上,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三)在实践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教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实践的过程。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科普文章的阅读、分析与表达的能力,收集和处理物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计算和绘图的能力,物理测量和实验误差分析的能力,通过实验验证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四)整合物理课程资源实现三维目标。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其探究过程和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物理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和相应的探究过程与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物理知识结构。教师要努力挖掘物理课程资源,通过物理校本课程、物理学史、物理实验、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等物理资源,实现三维目标。需要指出的是,教师是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利用教育资源。如在运动规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作出速度―时间图像,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图像的特点及意义,然后得出匀变速运动的定义,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处理在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教育上价值较高。

(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物理情境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三维教学目标意识,而且需要具有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充分选择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服务于三维目标教学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情意因素不仅决定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水平,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发展,而且对形成学生以学为乐、乐此不疲的良好学习态度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物理情境,有机地结合物理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挖掘物理学科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资源,以“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载体,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培养,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六)在评价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

物理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因此,对物理教学的评价应帮助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了解高中物理教学情况,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发现学生潜能,了解学生需求,使学生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和不足,增强学习物理课程的自信心,激励、引导学生发展;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激励他们在物理理论学习、物理实验、科学制作、社会调查等方面或某一方面有比较突出的发展。

教师在物理教学评价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1.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物理课程的评价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空间;要注重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知识和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评价要有助于学生过程和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发展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有助于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发展科学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关注学生对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对物理学基本思想和观点的了解等;要研究并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开放性试题;要重视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科学探究与学习过程中,应用物理学研究方法、数学工具的能力;提倡客观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在理论学习、物理实验、小论文、小制作和科学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作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等。

2.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采用笔试、实验操作、课题研究、行为观察、成长记录档案、活动表现评价等方式评价学生;要积极探索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如建立学生学习记录档案、记“课堂日志”和“现场笔记”等;提倡多主体评价,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3

关键词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塔形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知识功底和学科能力越深厚,视野就会越宽广,他就不仅仅只是一名教师,更是一位教育者。笔者在无数次的听课、教学研讨活动和调研中发现,多数中学生物教师对自身的学科知识功底和学科能力持肯定态度,而且发现中学生物教师自身学科知识功底越单薄,对自己缺乏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觉察能力就越低下。这样,教师们对自身学科知识水平的评价与其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真实表现就出现了一个可观察到的明显差距。因此,“中学生物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学科知识结构?”就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建立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模型,阐释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帮助中学生物教师准确检测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

1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的“球形结构”

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学科的各种知识之间的比例关系、关联程度、组合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功能整体。显然,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因人而异,但从胜任中学生物学教学角度讲,中学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应有一个基本框架和要求。

赵学漱研究员借助地球的内部结构模型来描绘中学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描述“为什么”的知识——即原理性知识,位于最内层,构成模型的内核;描述“什么样”的知识——即定律性知识,位于中间层,构成模型的幔层;描述“是什么”的知识——即事实性知识,位于最外层,构成模型的外壳。这三层组成了一个形如地球内部结构的“球状结构”,形象地反映了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内部的比例关系、关联程度等特征。但是,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这种球形结构显然已经不能较好地适应生物新课程的需求。例如关于知识的产生背景、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有什么用以及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践性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性知识等都没有涉及,因此需要建构一个更合理的模型来阐释与当前生物教师的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中学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

2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塔形模型”及特点

2.1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塔形模型”

从生物新课程的要求出发,借鉴上述“球形结构”,结合长期的教师培训研究,中学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可用“塔形模型”(图2)来描述。“塔形模型”包括三层:基底层、核心层和冠状层。

基底层是指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基本的生物学思维方法,除此之外,该层还必须包括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践性知识和与生活常识紧密结合的生活性知识,以保证与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紧密联系,避免由于极端理性教学所带来的学习兴趣的丧失和精神世界的萎缩。此层还应包括相关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环境科学、人文科学等)的知识。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基底层反映的是生物教师学科功底的宽度和广度,是教师能胜任常规中学生物学教学任务的基础。

核心层是指生物学科特有的学科视角、思维方法以及学科的核心概念。该层反映的是生物教师对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生物学思维方法和学科本质的认识,代表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功底的纵深度,是教师进行高效、优质教学的核心——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科特有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科本质,建构学科的核心概念体系。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该层是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主干部分。

冠状层是指生物学观念和生物学哲学。该层不是具体的生物学知识,而是在生物学的具体事实和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基础上加以提升和凝练而形成的思想性认识。该层反映了教师对生物学知识的哲学思考,该层不仅有助于教师讲清楚是什么,更有助于教师站在宽广的视野下阐明为什么,达到求本溯源的效果。

2.2中学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特点

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影响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具有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依据上述模型,笔者认为,生物教师的合理学科知识结构具有如下特点:①知识内容系统、全面:博大与精深相统一,不仅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的知识功底,还要广泛涉猎,见多才能识广,才有利于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必然规律,才能拓展思维,富于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启迪学生思维。②知识比例协调、均衡:在上述的塔形模型中,各层的配置适当,各要素比例协调。对基底层的知识要精于一点,通于一线,要广泛涉猎。对核心层的知识要达到精准和专深的程度,要及时更新。对冠状层的知识要不断地积累和内化与升华。③知识之间相互关联、可沟通:教师的生物学知识结构存在两种相关,即层次之间的纵向相关和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横向相关。两者互相沟通、互相渗透、互相支撑,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达到了功能的最优化。④知识结构动态、可调节:生物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淘汰过时陈旧的知识,及时吸纳新的知识,以便适应教学的需求,调整和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⑤知识结构要具有创造性:现代心理学认为,一种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同化原有知识、概念从而形成新的观点和概念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不仅能够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而且有助于教师对新生成的问题产生论断的力量,提出引发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

生物教师学科知识结构的核心是学科特有的学科视角、思维方法以及学科的核心概念。因为它反映的是生物教师对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生物学思维方法和学科本质的理解。

理解生物学科、理解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心理过程和理解生物学教学规律是教师进行高效、优质教学的三大基石。其中理解生物学科是首要。生物学知识多的人不一定能成为好的生物教师,但优秀生物教师一定有好的生物学科功底。因此生物学教师要准确评价个人的学科知识水平,找到差距,建立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这是把课讲得透彻、本质、简明扼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4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科技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51-01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物理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5

【摘要】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新课标的学习与认识,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改革;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改革的主阵地,而当前老师们感到困惑的是课堂教学该怎样进行?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呢?现将在实践中几点认识和体会介绍如下。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聚焦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观念,接着运用教育的新定义、新内涵来指导生物课堂教学,才能使生物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变革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彻底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生物教师要以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

2.改进教学方式,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长期而单一的采用死记硬背、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授-受”模式的教学会使学生思想僵化、能力低下,所以在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该教学方式多样化。

(1)语言的诱导法与多媒体设境法融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首先讲一段与生物课堂教学有关的故事,引导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录像、录音等多媒体的手段来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生物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归纳。如将细胞有丝分裂的时候,首先提出人和动物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让学生接着让学生观看细胞有丝分裂多媒体课件,然后介绍各个时期的变化,让学生对照多媒体课件归纳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并完成课堂练习。这样学生在对照课本图例时可以很快回忆出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归纳出各时期的特点,为应用做好铺垫。

(2)实物模型和网络技术匹配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把实物模型带入教室进行对比教学,也产生了很好地课堂教学效果。而网络技术教学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如何把网络技术和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是一个新问题。我认为网络、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就是运用模型、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意识的教学。

(3)经验教学、情感教学与现代教摘要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新课标的学习与认识,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课堂教学学相融合学生智力的开发、素质的培养,不能单靠现代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还必须依靠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意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现代教学和经验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优化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现代生物教学中,虽然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如果没有生动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融入,时间一久,学生也会产生厌倦。合理利用经验教学、情感教学与现代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3.加强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3十综合”高考模式中,理科综合(含生物)试卷的命题思路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核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深化知识联系,加强综合教学。

(1)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生物学与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联系密切。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有30处,与物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5处,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6处。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开拓思路,全面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点,拓展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渗透和延伸,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其它学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实验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更应加强生物、化学和物理三科知识的综合渗透。生物实验本身就是运用化学、物理方法验证、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原理的过程,如新教材中“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坚定实验”,其实验原理就是依据三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设计的。

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更应注重理、化、生三科知识的结合点,搞好实验综合教学。

(3)联系实际,关注热点,加强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的培养从近年来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以看出,命题突破了围绕课本取材的命题思路,加强了知识的应用,强调了与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高新技术、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要走出课本,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生物学科研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及时穿插讲述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疾病与健康等生物热点知识。

4.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普及化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生物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班级教学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容易在教学搞一刀切,个别教学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落空。

而分层教学对教师讲师因人施教,对学生讲师异步学习。师生双方努力,最终是指向每个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中学生物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和学科内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而且还要认真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掌握其它学科与本学科知识交叉点、关联点,运用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知识为生物教学服务。提高学科的综合教学能力和教师自身综合文化素质,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决“学什么”,而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学会了“怎样学”,学生才能独立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总之,中学生物教师应积极掌握新型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策略,深化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6

一、物理教学实施StS教育的必要性

StS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Society(社会)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tS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科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个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观、科学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强调了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实质是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初步认识到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注意科学技术对于环境资源的影响;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程度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即StS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不足,使物理教学始终处于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动态发展体系之中,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渗透到物理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

物理课堂是物理教学进行StS教育的主要基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StS教育因素,把握好物理教材内容和StS教育的结合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使StS教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如教学《水循环》一节,教师就可在以下几个环节中渗透StS教育:(1)认识水的循环。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云、雨、雾、露、雪、霜等现象进行讨论探究,利用实验演示雨的形成过程,共同探究其科学原理和吸、放热规律,然后利用所学知识探究人工降雨的物理方法。从而感受物理与生活、科技的密切关系。(2)珍贵的水资源。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水资源的作用认识较肤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让学生网上搜集或社会调查、教师利用多媒体提供有关资料等,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作用、现状,如黄河的源头、天山天池、湿地、大海、葛洲坝水电站、长江三峡工程、罗布泊、赤潮、蓝藻,等等。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探究水资源的分布、作用,以及污染的现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资源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认识到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过度开采将导致水资源的危机,水资源污染将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等。在认识水资源形状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究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的污染和植被破坏;水资源危机的责任在于人类自己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的强烈意识。(3)保护水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搜集生活中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的现象,然后讨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度介绍海水淡化技术的物理原理和污水净化技术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课外设计节水或净水的小发明。在这几个教学环节中有机渗透StS教育,使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开展多样的StS教育活动

1.专题性研究

StS教育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注重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学习。在开展StS教育活动时,对于一些信息量大、专题性强的内容要结合教材,以专题活动课形式进行StS教育,如学习热学时,可以开展“厨房里的热学”专题活动;学习声学时,可以开展“城镇的噪声污染现状及对策”专题活动;学习力学时,可以开展“摩擦力的利与弊”专题活动;学习光学时,可以开展“光污染的原因及对策”专题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解答物理现象题的能力会有很大提高,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能自觉地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科学技术、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很大的提高。

2.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测定太阳的直径、安装照明电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讨红外线的作用、探究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等。

3.科普讲座

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定期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使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如核能的和平利用、超导的获得和应用、超低温的获得及在医学中的应用、现代航空航天技术、制冷冰箱新科技、磁悬浮列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及相应对策、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纳米技术、太阳能的综合利用、防伪技术,等等。

4.知识竞赛

开展一定主题的知识竞赛,既可以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能使知识灵活化,使学生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举办一系列竞赛,例如生活中的大气压、厨房里的热学、生活中的用电知识、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噪声的污染和利用、惯性与交通安全、环境污染与保护等。

5.小制作、小发明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7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②注重学生实验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转贴于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活动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8

关键词:物理教学;渗透;科学意识

当前,新一轮课改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各种新的观念引领着我们的教育行为,StS是科学、技术、社会的简称,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然而物理又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科学,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经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科学素养观呢?笔者根据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探究和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渗透StS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中做起,要突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科学家名人轶事与物理学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与故事,同时也能较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教师在实际数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观察教堂吊灯的摆动而发现单摆的等时性原则”,“牛顿观察苹果总是落在地上从而创立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例如近年的“神舟系列飞船与杨利伟太空旅行”,“神威与曙光超级计算机”等。此外也可由学生讲讲各自所知的一些科学家小故事,通过这些知识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主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受到良好的科技与人文精神教育。

(二)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讲解声现象中的“双耳效应”内容时,我让学生分别聆听单声道和立体声录音机,播放同一首乐曲的效果,然后让学生谈感受,进而讲解利用“双耳效应”原理在技术上实现立体声效果的应用等物理知识;例如在讲解光的直线传播时,我让学生举出生产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例子等。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三)强化探究与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与探究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体会科学原理与技术的实现之间的关系。根据笔者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强化实验与探究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手操作机会。(2)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教学。对学生探究实验的教学,教师要现提出要求或问题,然后让学生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在探究实验基础上的科研小论文写作教学。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科学素养。从而体会科技与社会的联系,真正领悟StS的价值。

二、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渗透StS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课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瓶子吞鸡蛋”,“水透镜取火”,“纸锅烧开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技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思想解放,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制作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让学生真正体会科学和技术的孪生兄弟关系。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对待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9

关键词StS教育理念职业高中物理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ofStSeducationinVocationalphysicsteaching

ZHanGXuefei

(ZiguiVocationaleducationCenter,Yichang,Hubei443600)

abstractthe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itsmainteachinggoalistocultivatestudents'occupationskillsaswellassocialpracticeskills,therefore,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ofeducationshouldbeinlinewithoutstandingskillspracticepenetrationconcept,physicaldisciplineasabasiccourseintheteaching,thecultivationanddevelopmentshouldalsoembodytheschool'sdevelopmentgoal,therefore,theStSeducationintophysicsteaching,showingdisciplineand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relationships,enhancestudents'scientificvaluesandsenseofsocialresponsibility,tocultivatestudents'scientificresearchabilityandtheabilityofsocialpractice.

KeywordsStSeducation;occupationhighschoolphysics;penetration

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缩写,是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复杂而系统的学科,人们对于StS教育的研究经历了很长时间,最终认定StS教育不仅是一门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关的交叉学科,并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学科,体现着新的价值观、科学观、教育观与社会观,将这一理念应用于职业高中教育中,正符合职业高中的培养目标与发展定位。

1中职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物理学科是中职学校文化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承担着实施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和培养职业技能的任务,物理课程的教学承载着传授学生基本物理科学知识的任务,而且负责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任务。但是目前很多的中职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有些偏离,出现仿高化现象,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轻实践技能的培养,尤其像物理这样的基础学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所学知识用不上,而且掌握起来费劲,并出现厌学的现象,教学效果不佳。

2StS教育理念应用于中职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StS教育理念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正体现着知识的学以致用道理,将所学的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三方面相结合进行传授,更加体现了职业高中培养学生的宗旨,将StS教育理念引入到物理教学中更加有效的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果。

2.1突出中职的办学特色、目标定位

职业高中的办学宗旨既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性人才,突出学生社会实践技能的培养,物理本身是一门实验、实践、应用性很强的学科,StS教育的引入,要求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突出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价值,突出实验、实践及其应用,不仅使学生掌握这些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2.2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开展

职业高中物理引入StS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StS教育中,教学内容与形式变得更加开放,经常需要引入一些现实中的问题到物理教学之中,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课内、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突破传统教学中光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模式,注重强调实践能力,个人素质能力的培养。

2.3有利于课堂教育思想的改革更新

中职渗透StS教育理念,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主张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课堂教育思想的改革创新。

2.4职业高中中渗透StS教育理念迎合市场的需求

在目前的劳动市场中,学历高的人员层出不穷,但是具有中、高级职业技术能力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却凤毛麟角,那么职业高中承载着培养这方面人才的任务,如何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就成为了职业高中一直研究的话题。

职业高中培养的学生特点要突出职业性与社会服务性,StS教育理念着重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整体意识的培养,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对于StS教育的研究仍停留在表面,欠缺深入的研究。物理作为职业高中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涉及诸多的实际实验现象,因此,将StS教育理念(下转第101页)(上接第65页)引入到职业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一定理论与现实意义。

3StS教育在职业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实施

3.1实验法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很多的物理知识与现象规律需要通过实验将知识由抽象变得简单化,通过简单的实验对当前一些科技和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合理有效的解释与说明,例如:气体压缩液化的实验,这一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得到体现的地方很多,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医院中的液化氧气瓶,都是气体液化的表现形式。教师在做实验的同时,将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也同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更让学生明白了物理知识的一些用途。

3.2模拟法

采用模型代替事物或者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的仿真,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认知知识点,以及该知识点的实践应用。例如: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aBS工作中的状态,在汽车上应用较多的aBS防抱死技术,其运用的原理就来自于物理学科中的机械能的转化概念,工作原理是当汽车刹车起到自动控制摩擦片与间压力的作用,使得车轮与地面不产生即时的制动,以便于司机可以更好的控制车的方向,通过这一实例,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3实践体验法

职业高中最大的特色是多数职业高中都实行了校企结合办学的方式,目的也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教学中也应该体现这一特色,例如:在学习完电路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模拟自行设计楼道的电路,并提出设计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监管与指导下,完成电路安置,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3.4案例教学法

通过典型的真实的实例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案例中蕴藏物理知识原理的理解,例如:物理中的共振原理,教师可以引用历史上的多起共振产生的事故的例子,来讲解,并启发建筑类专业的学生思考如何去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或者更好的利用共振原理去处理一些事情。

3.5资料搜集调查法

在StS教育中资料搜集调查法可以有效的培养学会僧的信息素质,学会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所学的教学资源,学习材料,然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的筛选与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与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信息价值判断与归纳能力。

综上所述,StS教育理念在职业高中中应用,为职业高中的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气息,使得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知道知识的具体应用之处,正好体现了职业高中的教学培养目标,使得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马会端.论我国StS教育及其模式建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黄信斌.浅谈StS教育对物理教师的要求[J].广西教育,2003(Z1).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10

本科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1-2]。我校作为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坚持“追求卓越,拒绝平庸”的办学模式,全面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倡“研究型”教学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学物理作为我校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承载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

1.1研究型教学的内涵研究型教学是21世纪国际教育界倡导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它是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精英人才必要的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就是突破现有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重心由单向传授为主的接受型转向知识传授与探索、研究相结合,将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渗透于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3-5]。研究型教学成为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创新教育”模式。

1.2创新人才的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研究型的理工科院校更是明确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创新型”的新型人才。创新人才的素质主要包含2个方面: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指的是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性的人格等非智力品质,创新能力则包括创新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的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教育特点的研究型教学,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励学生思维超越自我既有的知识圈,进而实现知识创新和发明创造[6-7]。

1.3研究型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研究型教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表现在人才培养的知识观、师生观和教学观等方面[8-9]。首先,研究型教学强调知识积累基础上的创新。积累知识是有限的,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获取和创造新知识。其次,研究型教学重视发展学生个性,采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环节中,学生置身于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的步步“诱导”下完成科学探究历程,学生变成主动学习者,甚至部分体验科研工作者的身份。再次,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创新性教学”,实现了教学功能由知识传递、继承、记忆向知识体验、发现、运用的转变,从而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

2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结合工科物理课程教学的特点,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研究型教学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师生互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转变师生的教学观。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善于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设疑激趣等教学方法,大大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探究物理学规律。物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往往更多地结合实践教学和专题研究活动开展。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教师适时有效地指导也不容忽视。如何帮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得发展,如何把握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辩证师生关系,这一点很重要。

2.2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研究型教学非常重视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主体,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教学设计上力求为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物理学课程的特点,科学地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引导学生对物理学新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要包括物理学家建立物理定律和定理的科学探索过程,还要求学生在积累、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亲身去参与科学探究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是在继承已有知识的同时又自主地运用知识,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能力[10-11]。

2.4将前沿科技成果引入研究型教学课堂研究型教学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创新性。实际教学中如果将物理学的课本知识与科技前沿成果相结合,将科学进展中与物理密切相关或是与物理有关的交叉学科都介绍给学生,能真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呈现知识的开放性和发展性,将前沿科技成果和教师自身的科研成果引入研究型教学课堂,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前人的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把学生引向自我发现和探究新问题、自主创造新知识的科学探究历程,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5课外研究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在大学物理中进行研究型教学,要充分利用课程设置中的课外实践环节,将课外研究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在此教学环节中,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研究课题和指导教师,进行类似研究生阶段的科学研究。在设置好课外研究课题的内容后,可以要求学生收集、阅读课外读物和资料,以物理知识的拓宽、深化、实际应用等方面为课题,撰写学习报告,进行设计性实验或研究性实验。这些研究课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学研究,及早进入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领域,接受科研训练,培养探索与创新精神。

2.6实施研究型教学的物理课程形式实施研究型教学的物理课程,可以包括课堂教学、课下的习题课、辅导课及课题研究课等形式,这些课程形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课堂教学有助于知识构建和系统性;习题课和辅导课构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课有助于学生进行科研实践训练,跨入科研大门。开放互动的教学结合多种课程形式,给教师、学生留下很大的创造空间,关键在于要把握好科学探究的各项能力目标,进而开拓创新。

2.7资源共享,促进师生交流工科物理中实施研究型教学还应与网络数字化的教学平台相结合,鼓励资源共享,促进师生交流。在实际的大学物理教学中,建立网络资源平台(课程网站、教学博客、QQ群等),充分考虑开放式教学特点,让学生自主在线浏览教学资源,既是资源共享,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及师生交流。任课教师、教务管理员等都可以通过网络留言与学生互动交流,学生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及时解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投身于物理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