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武术教学总结十篇武术教学总结十篇

武术教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3:39

武术教学总结篇1

本学期,我指导09、10级武术班的专业武术教学,另上09级《武术养生》。《武术养生》是一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虽然上过一期,但为了让学生听得仔细,深入了解,我仍然搜集大量有关资料,以提高对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水平。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组织清晰化,讲解生动化,动作示范准确化,教学内容合理化,并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感受独立组织带课,并写课后体会,一起加强评比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技改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环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教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技术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武术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练习武术动作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让他们能切身体会到别人能练好的我也能做到。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武术教学总结篇2

关键词:小学生;学校武术;快乐武术;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小学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形式相对单一,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不太相符,仍存在普遍的小学生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快乐武术”理念源自于快乐体育理论,认为体育中的“快乐”,主要包括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失败后战胜主客观困难的超越感、与他人和睦学习和运动时的社会一体感,以及运动过后的轻松愉悦感、自我选择与自我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参加运动时体验良好氛围的舒适感等深层次的情感。[1]“快乐武术”教学模式以游戏教育、成功教育及快乐体育理论为基础,以发展学生身体能力、提高学生意志品质及运动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2]以武术的文化知识、武术基本功、专项体能、武术套路动作、武术攻防技术、武术操、武术展示与竞赛方法等为主要教学内容。本研究基于“快乐武术”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结合小学武术课程特点,对“快乐武术”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旨在对教学模式的理论进一步完善,改进实践上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推动“快乐武术”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开展。

1实验设计与实施

1.1被试的选择与分组

以西城区的黄城根小学的学生为实验对象,选取开设武术教学课程的班级,按照实验设计,按照“快乐武术”教学模式制定教学单元与课时计划,开展“快乐武术”课程实践教学并对教学模式进行检验。以1-6年级共8个班级,共为教学实验对象,其中小学低年级共4个班,小学中年级和小学高年级共4个班,分别设立4个实验班和4个对照班。实验班采用快乐武术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进行常规武术教学。

1.2测量内容与方法

1.2.1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学生的体质状况选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成绩来进行评价,以学校统一测试的结果为准,分为学期前测试及教学结束后测试。1.2.2武术文化知识调查问卷为了测试学生的武术文化知识水平,自编《武术文化与知识调查问卷》,分为武术拳术文化和武术健身功能2个维度,共20个题项,总分100分,其中武术拳术文化60分,武术健身功能40分。该问卷经过多名专家及一线小学武术教师的检验,认为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和结构效度。1.2.3武术动作技能评分学生动作技能采用现场动作评分的形式,在学期结束时,3名教师作为评委对学生的武术基本功、组合套路、攻防技术及武术操动作进行打分,以学生完成动作的熟练程度、技击效果、动作规格和节奏把控为主要评价内容,以各项成绩的评分总得分为最后成绩。1.2.4体育学习兴趣与态度量表研究评价采用《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和《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评价量表》,来源于汪晓赞(2005)的博士论文《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均采用5级记分制,通过学生自评的方式完成。

1.3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组采用“快乐武术”教学模式,其教学程序如图1,对照班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技术讲解、示范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学实验从2019年9月上旬至12月下旬,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同一教师授课,每周1课时,共16课时,每课时40分钟,教学场地都为学校室内外运动场,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评分办法均保持一致。体质健康测试的前测和后测分别在课程学习的第2和第14次课,知识文化与量表测试安排在第15次课,武术动作技能的测试安排在最后一次课程中。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快乐武术”教学模式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教学实验开展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统一进行了学生的体质标准测试,前测结果显示,对照班实验前测均值得分为78.1分,实验班前测均值得分为80.7分。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体质测试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sig=0.095>0.05)。教学后测数据显示,对照班体质均值为87.8分,实验班体质均值为94.2分,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体质测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sig=0.000<0.05)。此外,对教学实验前后对照班与实验班的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体质测试上都有了显著提升。同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df分别为82和75(大于30),此时,t的绝对值越大,表明配对样本均值差异越大,显然,实验组t(-11.474)值的绝对值大于对照班(-10.517),见表1,即实验班学生的提升程度大于对照班。综合来看,学生的体质在两种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下都获得了显著的提升,不过采用“快乐武术”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对学生体质的促进程度大于对照组。

2.2“快乐武术”教学模式对小学生武术技能学习效果的影响

在教学实验开展前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了解到参加教学实验的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均未参加过武术内容的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武术技能测试。经过教学实验之后,学生武术动作技能测试显示,对照班4个班级,平均分为73.5分;实验班4个班级,总的平均分为85.5分,学生在武术专项体能、基本动作、技击表现及武术操上,实验班的表现(12.8分、15.8分、16.5分、27.4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班(11分、13.5分、12分、25分)。

2.3“快乐武术”教学模式对小学生武术认识提升效果的影响

武术文化知识测试结果显示,对照班与实验班武术健身功能认识平均得分分别为23.1分和29.6分,武术拳术文化平均得分分别为40.5分和42.2分,武术认识总得分为63.6分和71.8分。从数据来看,实验班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班,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的武术健身功能认识及武术文化知识总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班(sig=0.000<0.05,sig=0.001<0.05),而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武术拳术文化上的认识却没有显著性差异,(sig=0.412>0.05,见表2)。

2.4“快乐武术”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影响

经过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后,采用《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测试,实验组的正向学习兴趣(运动参与、积极兴趣和关注体育)的平均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负向兴趣(消极兴趣)得分则低于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得分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兴趣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sig=0.000<0.05,见表3),且实验班的正向兴趣优于对照组。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态度用《小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平均总得分为57.96,对照组平均得分均值50.50(总分60分,得分越高,学习态度越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学习态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sig=0.000<0.05),即实验组的学习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在武术文化知识问卷当中,还对学生对武术的喜爱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经过一学期的武术课程学习之后,实验班的学生认为对武术非常感兴趣的占76.8%,比较感兴趣的占21.4%,对照班学生认为对武术非常感兴趣的占47.4%,比较感兴趣的占45.6%。从比例来看,实验班的学生在教学实验后对武术的兴趣更为浓厚。同时,在问题“你认为武术哪些方面你最感兴趣?”的回答上,实验班的学生在攻防招式的选择上占50%,套路运动占23.2%,基本功法占19.6%,体能练习占7.1%;对照班的学生在攻防招式的选择上占49.1%,套路运动占19.3%,基本功法占10%,体能练习占12.3%,其它占1.8%。显然,武术攻防招式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是最大的,其次是武术套路、基本功和体能练习。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快乐武术”教学模式和常规武术教学模式都能显著的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并且“快乐武术”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质水平的促进更为显著。(2)“快乐武术”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武术技术提升,尤其是在武术专项体能、基本动作、技击表现及武术操上,实验班的平均得分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班。(3)“快乐武术”教学模式相对于常规武术教学模式,有助于小学生武术文化知识的培养。(4)“快乐武术”教学模式相对于常规武术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

3.2建议

(1)“快乐武术”教学模式的开展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应对教学材料做充分的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与小组的学习困难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2)在“快乐武术”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教学内容应贴合学生对武术的正确认知,增加武术攻防招式内容的教学,强化学生在武术技击本质上的实际获得,从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键.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快乐体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6(06):63-64.

[2]王琪,何雪,刘聪.西城区某小学快乐武术教学模式构建与实验研究报告[J].青少年体育,2017(12):136-138.

[3]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武术教学总结篇3

武术运动走进体育课堂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我们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从而造福社会。

武术运动注重内外兼修,具有壮内强外的效果,一招一式都具有攻防含义,若长期坚持系统训练,还可以直接为国防、公安建设服务。特别是武术教学中可以多方面的骒学生进行德育影响,“习武先习德”,武术练习历来重视武德教育,尚武崇德的精神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教、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武术的练习,特别是追求技艺提高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仅能培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这恰恰与素质教育合拍,特别是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所共有的怕苦怕累、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有较好的校治作用。中学生武术教学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经过中学生武术教学的实践,不断地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要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武术的教学研究,抓住影响武术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习武动机是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中学生年龄尚小,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武术。我们要积极引导,从思想上端正习武的动机。很多人认为体育课上的武术线性花拳绣腿,是骗人的花架子,这种认识是极端的、片面的。也是学生对中华武术认识不深的真正所在。因此,教师应认真组织学生不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使学生较全面了解武术的起源,发展和内涵,尤其要让学生深入掌握现代武术特点、作用及古今中华武术的异同。只有不断的丰富学生的武术知识才能正确地认识到现在的武术动作、套路运动是来源于技击意识很强的攻防技击动作,为了便于更好的演练而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基本功及套路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逐渐有别于对抗性攻防技术,它是在保留技击特点的基础上,增强了锻炼身体的效能,同时也讲究卫生动作的艺术观赏性。

中学生武术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或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双基”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武术教学中,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应善于及时发现中学生优点给予表扬。教学实践表明:中学生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例如:在教学中,可让表现好的同学在其他同学面前进行演练。

二、课前准备要充分

1、备教材

现行的体育课本上的武术内容所占比例小,不够系统,教师要根据教授对象的情况,筛选难易程度适宜的教学内容,并注意教材的系统性长拳的基本手型、步型、腿法、身法等要作为武术的基本功长抓不懈,五步拳是一套较好的组合套路,编排严谨细致、科学合理、短小精悍、易学易练。教师也可将地方方的传统套路稍加改编引进体育课堂。考虑基本动作与成套动作教学的比例,难度适中,制订好授课计划。

2、钻研教材

教师对新选择的教材要钻研,充分掌握动作的要点、难点,只有这样在示范时才能做到准确优美,气势磅礴,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吸引并感染学生。加之通俗易懂、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更加激发学生纷纷效仿的良好的心理反应。

3、备学生

学生对武术的热爱程度各有差异,水平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曾在武校学习过,有相当的功底,这样的稍加指点便可成为得力助手,成为武术教学中的体育骨干。在教学中抓住这些条件较好的少数学生严格要求,刻意提高,这使大多数学生找到学习的榜样,看到身旁的同学动作做的那么的优美,很多的学生都会不断的努力。对于协调、柔韧等素质差的少数学生采取多鼓励、指导,使他们不断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习武的信心。

三、科学的教学组织

1、教法避免单一、固定

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仅用少数、重复的几种教法。例如学习手型可以综合步型、步法,配合形象化的语言,效果会大有提高,两臂侧上举的勾手,结合提膝平衡,谓之大鹏展翅,学生兴趣会提高。纠正动作也不一定教师亲自去做,人数那么多,累且不说,耽误时间是真,学生练习密度小,让学生自己去互相纠正,省时高效。

2、打破教学常规,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原来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占主导地位,而且是以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阶段教学法”这一传统模式,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它自身的优点,问题是武术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也许能获得意外的惊喜。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动作后,让几个体育骨干分别带领学生发挥创造力自编小套路来表演。让学生去评判套路编排、基本功是否成功和扎实。这不仅能跃课堂气氛,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而且更易建立浓郁的学习氛围。

3、加强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方案

武术基本动作及套路组合动作是经过多次练习,反复刺激才能掌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把握信息反馈,注意观察学生生理、心理及情绪的变化,才能把课堂教学组织的有条不紊,活而不乱。

4、改革考试办法,注重能力培养

以前武术课测评,学生要按教师的要求把规定套路做一遍,根据学生做的好坏给予评分。这种考试的方法缺点在于考试过后,学生在不上武术课或体育课时,时间一长就将以前学过的动作遗忘,将教师的心血和学生的汗水付之东流。为此。考试方法可作如下改革:第一学年重点以基本手型、步型、基本动作考试为主。第二学年以教授的套路和自编套路为主,分值各占50%。第三学年把传统套路改编后传授给给学生或学生自学套路,仅作为考查课。这样学生不仅要学好规定套路,又要学习武术套路的编排原则和方法,将来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基本能自学武术而进一步提高,从而受益终生。

四、课后及时总结,汲取经验,不断提高。

武术教学总结篇4

在8月12日召开的开幕式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陈国荣副主任发表了讲话。他对武术散打30年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指出:“现代武术散打从1979年开始试点,发展到2009年,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回顾30年的发展,“武术散打运动走出了一条快速、协调发展之路,在散打理论与技术体系的确立、训练与竞赛、组织与管理、国内外传播与交流、市场化运作、科学研究等诸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武术散打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目标”。陈国荣副主任指出,这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对武术散打过去的发展进行总结,谋划散打运动未来发展大计,探讨武术散打运动实践所引发的对武术理论与技术的重新认识与定位,从中寻找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以解决新形势下武术散打运动所面临的难题与任务,进而推动武术散打事业快速持续的发展”。他指出:“这次战略研讨会是继2008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后武术散打界的又一次盛会,它将成为武术散打运动30年发展的里程碑,在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遵照总书记‘中国要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指示,武术散打运动如何做大做强,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继承和发扬武术散打项目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随后的高峰论坛报告中,几位专家围绕“武术散打运动发展”这一主题,从各自研究领域对散打运动30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武汉体育学院孙义良教授站在高校角度,做了“高校武术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主题报告,回顾了武汉体育学院作为开展散打项目试点单位之一,对散打运动实验研究的组织与开展,较早进入学校教育体系的战略实施,以及对武术散打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经验。他认为“高校是散打运动诞生的摇篮,是散打运动走向辉煌的人才基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高校散打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能使散打运动持续、健康、科学地发展”,道出了武术散打运动发展与高校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颇具指导意义。

接着,上海体育学院王培琨教授做了“融入世界体坛的中国散打运动”主报题告,论述了散打运动的时代性、传统性与民族性,展示了散打运动的功能与未来发展。他认为,“散打运动作为武术的对抗形式之一,与套路运动形式在整个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并行不悖,虽然形式不同,但在基本功、基本技术、基本动作等方面依然同源,与武术不可分割。”

随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王友唐、人民日报社记者王霞光、中国体育报记者王静、中华武术杂志社记者王涛,从传媒角度做了“现代传媒视角下的中国武术散打”主题报告,回顾了伴随散打30年发展的媒体对散打项目的关注与宣传,总结了现行武术传媒存在的问题,概括出现代传媒和散打运动的四大良性互动关系,对后奥运时代的散打如何进行媒体传播提出了建议,展望了散打作为一种引领潮流的体育项目其发展前景是乐观的,要构筑起一个赛事和媒体健康共赢的体系。

最后,现代散打运动的开拓者夏柏华教授从技术角度作了“对开展竞技散手的回顾和建议”主题报告。报告回顾了最初开展散手技术试验的背景、实验的宗旨、指导思想以及技术方法等,并从自身实践感悟出散手发展的不足。在谈到散打运动未来发展时他认为,“要组建智囊团和科研队伍,有针对性调研、实验与攻关,严格考核与奖惩办法”等。

8月13日下午在郑大体院学术报告厅进行了第二场高峰论坛报告,又有四位专家做了主题报告。

武汉体育学院曾于久教授从训练学的角度做了“对武术散打训练本质规律的研究”主题报告,在报告中他对散打训练的一般规律和本质规律进行了厘定,对散打训练本质规律在训练主体内容结构体系中的位置与智能训练、技能训练、体能训练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论述,得出散打训练本质规律是检验训练效果的衡量标志结论。

江苏省散打队于万岭教授做了“对现代散打发展的重新认识与定位”主题报告,他认为目前的散打运动面临着有被边缘化的可能,究其根源是散打理念的停滞不前造成的,散打的成功使人成为专项技术的附庸,忘却了作为竞技体育必将被纳入艺术的范畴、必须反映人本的精神与特性,以至影响了散打项目的持续发展。在谈到散打未来发展时,他指出现阶段为阻止散打边缘化的势头就必须更新理念,散打的建构与确立是抽象与继承的结果,并将继续的扬弃和整合才能保证散打有序、健康的发展,借鉴和运用模糊控制理论,把“散打规则”改用强势判断和概率统计的方法来促使其技术的构成发生质的变化,以形成感官上的焕然一新,并以体商合作为模式来配合发展散打项目及培育该项目的受众群体与市场,最终形成“大散打”的完满格局。

上海体育学院赵光圣教授从技术与科研的角度做了“武术散打运动三十年回顾与发展”报告。报告分三个阶段对散打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评述,对散打技术的特色进行了诠释,思考了散打技术的发展。关于目前散打运动的科学研究,赵教授分类从竞技能力、科学选材、训练监控、产业化、学校教育、文化属性研究等诸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散打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科研的发展建议。

最后,北京体育大学朱瑞琪教授从竞赛的角度做了“武术散打项目发展的历史回顾与设想”报告,依据散打运动30年的发展和阶段任务,分三个阶段对不同时期散打的竞赛性质、内容、方法与规则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当前散打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发展进行了设想,认为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散打“竞技散打”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大众散打”在健康群体中的开发与普及,加速培育“商业散打”的优秀品牌与“学校散打”的发展,突出岗位特点,全面开发“综合散打”的竞技功能等,对散打运动的未来发展有导向作用。

此外,围绕武术散打运动30年发展历程,散打技术训练及运用,散打运动存在的问题、竞赛规则变化,散打运动市场化运运作,学校武术散打运动的开展等五个方面,与会学者进行了分组报告,广泛交流了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商讨武术散打运动的未来发展,这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确立武术散打运动科学化的支撑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于统一散打与散手名称的讨论”是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年适逢现代武术散打运动发展30周年,在这发展变化的30年中,武术散打继承与创新、吸纳与融合,从理念、理论到技术体系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被赋予新的内涵。起初建立在武术套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散手,历经发展已不能确切表述这项运动的内涵,于是在1988年武术定义讨论中“武术散手”被“武术散打”名称所取代。由于名称的改变没有引起主管部门足够重视,以至出现国内称“武术散打”,国际称“武术散手”的尴尬局面,名称混乱严重影响了武术散打在新时期的发展与推广。为了厘清这两个概念的属性,统一概念,8月13日上午举行了“关于统一散打与散手名称研讨会”的专题会议。会议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主持,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副主任陈国荣、散打部主任杨战旗亲临会场聆听。围绕散打与散手名称问题,代表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认识与看法,讨论的气氛热烈。武汉体院曾于久教授首先发表了“武术散手与散打的项目属性论证”的主体发言。他从散手是武术套路项目的专有名称、散打是武术对抗项目的专有名称两个方面,博引旁证、深刻阐述了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是两种表现性质、表现形式、价值功能不同的运动项目,认为“散手”这个名称已经完成了武术对抗项目试验阶段的历史使命,应该回归到武术套路形式的范畴,武术散打应该属于武术对抗形式的范畴。此外,天津体育学院副教授杨祥全博士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论述了两个名称的历史渊源。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士英博士从文化学、传播学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统称“武术散打”易于传播和被人们接受,是新时期武术散打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热烈的讨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对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综合,最后宣布为了项目的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就将其名称统一为“散打”。与会代表用热烈的掌声表示通过。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在“2009全国武术散打运动发展战略研讨会”闭幕式上发表讲话,认为在武术散打建立30周年之时召开这次会议有特殊的目的与意义。他指出:这次会议上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和成果,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都是武术散打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必将有利于指导武术散打运动的蓬勃开展。

武术教学总结篇5

(一)提高身体素质和智力的发展。武术是讲究刚柔并重,武术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对两种能力的锻炼实际上也是对大脑潜能的开发,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有很多动作,包含跳跃、翻腾、跌扑屈伸、回环、平衡等等。为了完成上述动作,学生的每个身体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科学研究表明,通过一段时间的长期的、系统的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

(二)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当代高职学生都是以“95后”为主体,他们最缺乏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然而,以上两种素质是很多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作为培养一线操作技能员工的高职教育,通过武术课程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意义重大。在武术的课程中,首先是讲到中华武术的“仁义道德”,互帮互助、讲礼守信、尊师重教等在武术中包含的品德精髓。除此之外,武术还强调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尤其是在困难面前,如何通过机智和无畏的表现来反败为胜。在武术的课程教学中,不断将以上两种思想对学生进行渗透,提高学生的品质。

(三)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高职教育除了课程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传递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思想。中国有句俗话叫“歌不离口,拳不离手”。这句话就是强调了武术锻炼的持续性和不可间断性。武术除了对打等项目比较激烈以外,其他套路和器械本身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太高,锻炼的年龄跨度可以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通过武术锻炼身体,尤其是太极等方式非常受中国人的喜爱。通过以上几点的论述,武术是适合每个人伴随终身的锻炼形式。

二、高职武术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体育课程开设的总体学时不够。当前高职学院的教学体系中,一般是“2.5+0.5”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有五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和半学期的实践顶岗教学。在五个学期中要学习很多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课程和专业课程。因为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有限,所以体育课程教学时间非常紧张。很多学校都是把体育开设在大一的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大约30个学时,总计60个学时左右。在60个学时要想把武术的基本理论、历史渊源,武术课程中的武术基本功、主体套路、对练、武术气功等讲解清楚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学生的兴趣不大。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更喜欢大众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等等。由于学生在高中没有武术学习的基础,在大学一开始就学习武术,普遍觉得有难度,导致学生在学习武术课程中兴趣较差,很多学生在武术课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变形,无法掌握武术课程中套路的连贯等等。

(三)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很多高职教师都是从体育学院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很快就从学生到教师岗位和角色的转变。很多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武术专业知识,但是缺乏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尤其是高职教育的理念。在教学中,很容易唱独角戏,没有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可以想象,武术教学效果差。

三、提高高职体育课程有效性的策略

(一)开展课外学时的补充。由于高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时很难增加,在对计划内的教学学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进行课外学时的拓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课外学时拓展主要可以采取选修课的模式进行。每学期开设30个左右的学时进行补充,对课内教学进行延伸,基本能够满足高职武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多渠道提高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来提高武术课堂的效果是教学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方法尝试。如在学校范围内组织武术协会,尤其是组织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武术协会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如双截棍、对打等等,在学校经费支持下多举办一些活动。每年中国都有大学生武术大赛,在学生中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专项学习和指引、通过教师个性化一对一的教学,派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取得名次,通过比赛效应带动学习武术的热潮。

(三)教师武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提高武术教师的素质,关键是要求教师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一般武术的教学方法有:1、讲解、示范的方法。这是武术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讲解时,武术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解武术中的动作术语、要素和技术。尤其是讲解动作原理,包括身体部位的发力和气息的运用。讲解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风趣性。示范就是教师在讲解完全部的动作后,由自己本人对整个套路进行演示的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脑海在整体上有一个掌握。在对学生实际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讲解和示范的结合,如在武术基本动作中经常出现一般规律性的技巧和方法的教学中,如冲拳、推掌时均要求拧腰、顺肩、急旋前臂。2、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有些动作可以在老师的讲解示范中得到体现,但是一些高难度高速度的动作如“腾空飞脚”、“旋风腿转体360°”等不仅结构复杂且需在瞬间完成,教师很难做到边示范边讲解。多媒体教学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让枯燥的课程变得活跃,教师很难用语言讲解的课程,多媒体进行化解。3、因材施教的方法。有些武术套路本身的动作多、难度大,学生在短时间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在武术教学中,除了要循序渐进外,还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如身体素质、年龄、性别等因材施教。就以性别而言,男生和女生在武术教学中的要求就有较大的差异。武术教学对男生的要求是动作要大气、有力、舒展和轻松,而女生更强调的是干脆和不要松懈,还要克服她们在做动作中的畏惧和害臊心理。4、选择丰富的教学内容。武术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动作的学习,教师还要对课程的内容变化来丰富武术课程。如将古典音乐融入武术课程,在讲解太极课程中,将中国的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等名曲融入教学,将音乐的韵律和武术动作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中国古典美的鉴赏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结束语

武术教学总结篇6

关键词高职武术一体化俱乐部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中把中国武术列入到教学大纲中,足以表明了国家对中国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的高度重视。但目前高校武术课的课时较少,一周只有一次课(2学时)。众所周知,中华武术内容博大精深、复杂多样,只是凭这一周一次课的学习时间就想掌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实在是很难,若要等到下一周再来学习,就会形成技术环节的脱节,严重影响武术课的教学质量,阻碍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因此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在高职武术发展中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突破口。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武术选项班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杭州市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关于高职“课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等方面的相关论文和著作,并进行总结与归纳。

1.2.2观察法

通过对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武术选项班的课堂情况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观察,从而找出问题的所在。

1.2.3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获得的资料和对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情况的了解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传统教学模式对高职武术选项课的弊端,对“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新模式的分析,总结出其优势与可行性。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影响高职武术发展的因素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作为中国的国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我国高校体育项目中得到推广与传播。为此,发现影响高职武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2.1.1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高职院校属于专科层次,在录取分数时相对本科院校较低。文化基础相对也会较差,普遍会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学习考试也只是及格能拿到文凭就可以了,更不会说去主动学习主动看书,从而缺乏自学能力。虽说这些学生也会对自己的未来前程感到忧虑,但是自身那种难以克服的惰性又会使自己放松了学习。这种复杂的心情难免会使情绪变得焦虑。

父母过分娇惯与溺爱,使大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自私、任性、自控力差、占有欲强、等坏习气,导致进入高校后性格怪癖,没有集体观念,不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纪律性,尤其在学习上不少学生只学习自己的专业课,从不认真对待公共基础课程,更别说会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严重忽略了自己的德育与素质发展。

2.1.2高职武术课程设置因素

由于一周仅一次的体育课(2学时),对于技术动作繁多的武术项目来说必然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在高校开设武术课让学生学习武术主要是增强学生体质,发扬民族精r。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身心健康和能够适应社会,形成终身体育观。可如今高职武术课的教学目标和其他项目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只是片面地将武术的技术作为教学目标,并且一直以来武术课程教材内容老化,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长期以来,由于课时过少,高职武术课所用的教材只能以简单的初级长拳和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主,枯燥乏味,缺少攻防实质,实用不强。这样一来由于教材过于单一就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上课质量也不如人意。

由于选材与课时的原因,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师也只能枯燥乏味的用讲解、示范、练习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去传授课程,这样一来,不仅压制了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严重受到制约,逐渐磨灭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武术教学中理论教学也是极其重要的,如今只偏重于对学生武术技术与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而忽略理论教学,从而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武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其理论的学习加上实践的学习才能使人真正感受到武术的精妙。

2.2“课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教学新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实现体育课综合育人的功能。其内容多样性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更多项目的武术课,能够使学生正真喜欢武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自觉养成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课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也是武术课的延伸与补充,对武术课程也有着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

2.3总结

(1)通过常规体育课程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与爱好,严重限制了自身的个性发展,常规的武术课程是不完善的是受到限制的。

(2)“课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能够创新教学模式并且符合“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为目标,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之处。

(3)“课内外一体化”武术俱乐部能够集中全校发展武术运动的所有资源,极大地推动了校园武术的发展,将会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风采。

参考文献

武术教学总结篇7

一、培养小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的兴趣突出。但呆板、枯燥的接受式动作学习,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可将有关武术的知识、动作与体育活动内容加以整合,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如,在武术操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看视频、听音乐,跟随音乐学喊口令,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激发其学习武术操的兴趣和欲望。又如,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团体武术操表演,其壮观的场面配以热情奔放、豪情满怀、铿锵有力的音乐,可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加深对武术操的认识与理解,激起学生学习武术操的向往与渴求,为武术操教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1.备教材

现行的体育教材上的武术内容所占比例小,不够系统,教师要根据教授对象的情况,筛选难易程度适宜的教学内容,并注意教材的系统性。教师可将地方的传统套路稍加改编引进体育课堂,考虑基本动作与成套动作教学的比例,难度适中,制订好授课计划。

2.备学生

学生对武术的热爱程度各有差异,水平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曾在武校学习过,有相当的功底,这样的学生经过教师稍加指点便可成为得力助手,成为武术课堂中的学生骨干。在教学中抓住这些条件较好的少数学生严格要求,重点提高,使大多数学生找到学习的榜样,看到身旁的同学动作做得那么的优美,学生会以其为榜样不断的努力学习。对于协调、柔韧等素质差的少数学生采取多鼓励、指导,使其不断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习武的信心。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1.教法避免单一、固定

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不能仅用少数、重复的几种教法。例如学习手型可以综合步型、步法,配合形象化的语言,效果会大有提高,两臂侧上举的勾手,结合提膝平衡,谓之大鹏展翅,学生兴趣会提高。纠正动作也不一定教师亲自去做,人数那么多,累且不说,耽误时间是真,学生练习密度小,让学生互相纠正,省时高效。

2.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占主导地位,而且是以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阶段教学法”这一常规模式为主,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在小学武术课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更为突出。如,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动作后,让几个体育骨干分别带领学生发挥创造力自编小套路来表演。让学生去评判套路编排、基本功是否成功和扎实,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而且更易建立浓郁的学习氛围。

3.调动学生的表现欲

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这些心理特点。教师要仔细观察,挖掘那些模仿能力强、身材协调性好、节奏感强、动作比较到位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在班里或组里讲授经验以及示范表演,以促进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每一次教完新的一节武术操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把所学的操表演给家长看,这样不仅满足了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欲,同时也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

4.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要掌握武术基本动作,就必须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武术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各种技法技巧。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满堂灌,而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空间,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现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练习,把教师所教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体会、运用武术,才能领会武术的真正含义。

5.改革考试办法,注重能力培养

以前武术课测评,学生要按教师的要求把规定套路做一遍,教师根据学生做的好坏给予评分。这种考试的方法缺点在于考试过后,学生在不上武术课或体育课时,时间一长就将以前学过的动作遗忘,将教师的心血和学生的汗水付之东流。为此,考试方法可作如下改革:第一学年重点以基本手型、步型、基本动作考试为主。第二学年以教授传统套路和自编套路为主,分值各占50%。第三学年把传统套路改编后传授给学生或学生自学套路,仅作为考查课。这样学生不仅要学好规定套路,又要学习武术套路的编排原则和方法,将来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基本能自学武术而进一步提高,从而受益终生。

四、课后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武术教学总结篇8

关键词:多媒体;Cai课件;裁判培训

由于武术套路项目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裁判员对竞赛规则的理解、掌握,对运动员的技术评分尺度的掌握靠短暂培训难以实现,需大量的实际裁判经验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积累。而对于年轻裁判员参与各种比赛的机会相对较少,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裁判员的业务水平,这就需要给他们多创造模拟现场比赛的实践机会。

裁判员通过Cai课件学习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有利于裁判水平的快速提高。

1课件研制的依据

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根据最新制定的《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进行研制。脚本将完整的教学过程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根据教学需要而设计不同的教学流程。脚本包含了对单元教学内容、交互控制方式、声音及屏幕美术设计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2 课件素材的制作

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中所用的素材有文字、图形、图像、声音、音乐等,可将它们分别在相应的制作软件中制成authorware可以调用的文件格式,然后由author-ware在合成素材时分别调用。

2.1文本文件的制作在word2000brwindows里输入文字,然后通过剪贴板粘贴到课件中;也可以在编辑合成时,在au-thorware里直接输入文字。

2.2图形、图像文件的制作课件所用的图形、图像是利用photoshop6.0加工、绘制,编辑合成时通过剪贴板调入author-ware中。

2.3声音文件的制作Cai课件中的声音主要用于取代或部分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讲内容的解说,课件演示时贯穿于图形、图像、动画的播放过程中,内容为制图教师经过精心组织的解说词。这些声音经录音机、麦克风、声卡最终形成了声音文件(*.wav)供课件调用。另外,为了增加Cai课件的播放效果,在课件适当位置加入一些背景音乐以烘托气氛,这些背景音乐采用windows下现有的miDi音乐文件。

2.4视频文件的制作课件中的视频信息直接利用数码摄像采集。

3课件总体结构设计

本课件总体设计原则:首先要确定课件内容的层次结构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中确立使用此工具中何种方式,统一建立课程与主题之间,主题与步骤之间,甚至课程与步骤之间的关系;最后要制定好总体设计的标准步骤,按总体设计方案自顶向下逐一分模块编程。力求正做到课件功能“智能化”、课件使用“傻瓜化”,为课件的广泛推广使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多媒体软件的系统结构实质上是多媒体信息的组织结构,它将反映软件的主要框架和其他教学、学习功能。课件的总体设计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交互方式来决定。《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的总体结构分为三大模块,即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图像库及试题库。全国武术套路规则模块是建立在新制定的《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内容的基础上;图像模块是从全国武术套路比赛录像中精选编辑而成;为便于学生复习、自测,特研制了试题库模块。

3.1总体结构设计图

3.2各模块功能

3.2.1竞赛规则模块详尽介绍了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它划分为五个子模块,涵盖规则中五章的内容,即全国武术套路竞赛组织结构、竞赛通则、评分标准及方法、主要动作要求及比赛常用表格、服装、器械标准。此模块的设立便于学生对规则的学习、掌握。

3.2.1.1竞赛组织结构子模块包括竞赛委员会、竞赛监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的组成、执行裁判人员的职责、辅助工作人员的职责六个组成部分。

3.2.1.2竞赛通则子模块包括竞赛性质、竞赛项目、竞赛年龄分组、申诉、比赛顺序的确定、检录、礼仪、及时、示分、弃权、兴奋剂检测、名次评定、创新难度动作的申报十三个部分。

3.2.1.3评分标准及方法子模块包括自选项目(长拳、太极拳、南拳、剑、刀、枪、棍)的评分方法与标准;其他拳术、器械及对练、集体项目的评分方法与标准;裁判长、副裁判长的评分与扣分、裁判员的座位安排四个子模块。用户通过菜单驱动去方式即可每一模块内容浏览。

3.2.1.4主要动作要求子模块包括难度动作的要求、一般动作的要求、其他选用动作三部分。

3.2.1.5附件子模块包括武术套路竞赛的礼仪、常用表格、比赛服装标准、比赛器材标准四部分。其中常用表格包含了16种比赛用表格。每一表格各自独立,用户通过超链接即可访问,使用方便。

3.2.2影像库模块包括动作质量评分及难度评分两子模块,每一子模块下设长拳、太极拳、南拳、剑、刀、枪、棍七部分。通过看影像资料,填写武术套路动作质量评分表及难度评分表方式检查学生对规则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一段资料设置的评分表均设有答案,便于学生自我检测。

3.2.3试题库模块为便于学生复习、教师及时了解规则掌握的情况,特设此模块。它包括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其中,笔试部分包括五种题型,即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4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多媒体Cai课件的特点

1)武术竞赛规则Cai课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各模块结构独立,便于扩充、修改,可移植性强。

2)系统具备良好的人机界面。整个系统全部由菜单驱动,操作简便,使用者无需培训即可使用。

3)检索方便。武术竞赛规则Cai课件遵循了人们习惯了的章、节目录检索方式,便于检索。

4)内容全面、应用广泛。武术竞赛规则Cai课件涵盖了武术套路的最新竞赛规则。教师可以用于辅助教学,同时也可用于裁判员、学生自学的教材,便于学生学习。另外也可用于教学资料查询。

5运行环境

1)硬件环境:13586/166以上多媒体微机,内存>16m,硬盘可使用空间>1G。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为~1n98以上版本。

6结论

武术教学总结篇9

关键词: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8-0069-03

1前言

2008年,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修订《中国武术段位制》,使之从试行步入正式推广,由“套段”转为“考段”,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阶段。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国内近百位武术领域的民间传人、著名教练、院校学者,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武术拳种的整理、创编。此次同步出版的全套教材选择了22个习练人口基数较大、有成熟技术体系的拳种和器械,作为《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普及拳种,并在原有九段的基础上,增加了以武术基本功为主要内容的适合青少年习练的段前三级。

段位制系列教程按照各拳种还有器械均包含的“打、踢、拿、靠、摔”五种技术元素进行编写,逐段增加技术元素和套路动作。段位制套路在编排过程中,依据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将“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中华传统武术演练式,确立为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即每一段技术内容的单练套路技能单练,拆分后又能进行对打练习,还能以拆招的形式体现实战技法,突出了传统武术“练打结合”的特色,体现了武术以攻防动作作为运动素材和健身手段的本质,使习练者既掌握了动作的演练方法,又懂得了动作的攻防含义。

2《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简介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大众习练和式太极拳,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考试用书,依照和式太极拳技术特点、围绕和式太极拳段位技术考评内容和标准,由和有禄老师执笔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和式太极拳概述和一至六段段位技术的基本形态、单练套路、对打套路和拆招技法的讲解。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套路的编排依然高度的体现出了和式太极拳轻灵圆活的特点,从一段到六段每段套路动作编排合理,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非常之合理,套路练起来连贯性强。最主要一点是体现出了和式太极拳“化打合一”的特点,即一个动作不光能攻击也能防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你用什么动作打我,我再用什么动作还给你,“要啥给啥,吃啥还啥”。

3段位制套路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武术教学方法指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武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根据段位制套路的特点我们可以分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种是常规教学方法,另一种是特色教学方法。

3.1常规教学方法

3.1.1理论教学方法

和式太极拳又称“带理架”,何为“带理架”?和式太极拳拳论言“一层功夫一层技,一层功夫一层理”,和式太极拳的每招每势都带着理论,每个动作都以理论来指导,因而理论知识在和式太极拳教学中应该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刚开始没有技术教学做基础是提不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的,所以笔者认为在技术教学的基础上,学生们的技术有所提高以后再进行理论教学,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和式太极拳的理解,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教程,对动作有基本的理解,对和式太极拳理论有更深的了解。在讲解单练动作的时候,不要只为了学习动作而进行动作的讲解,最好把动作的攻防含义穿去,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2直观示范与语言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直观示范是教师本人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其具体动作为范例,示范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明确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技术结构、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和动作路线、方向等等。在武术教学中,教师示范要力求准确,保持武术特有的风格和特点,并且还应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必要时可做多方位的示范。

语言讲解是教师正确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说明动作名称和作用、完成动作方法和要求、动作方向、动作目的以及结合课堂组织、教材特点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方法。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讲解应生动形象、简明扼要、重点和难点突出,特别是每个动作的运行路线、连接部位等解释清楚,同时在正确运用武术动作术语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较通俗的语言注释,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并准确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技术动作。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较之传统72式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学的,因而在段位制教学中,通过示范,给学生建立练习的完整概念,再通过讲解,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眼、脑同时活动,观察和思维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快地建立动作概念。所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做示范动作时注意示范方位的选择,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动作,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镜面示范动作,这样学生容易看清动作,等学习差不多了可以采用背面示范带着大家一起练习。

3.1.3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的教学方法

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和练习时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以有效的手段来预防和纠正错误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武术动作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形成错误的技术定型,这不仅影响学生掌握武术动作,同时也不利于增强体质,甚至产生伤害事故。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正确的动作,首先教师要对一些在武术教学中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事故进行事先预知,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来避免或减少错误动作和伤害事故的发生。

3.2特色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有效完成武术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合理的、丰富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一味模仿”,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迎合学生的心理特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武术,消除学生们“喜欢武术而不喜欢上武术课”的现象。

既然是学习武术,我们就应该采用有武术特色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把武术的特色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武术的本质特征就是技击,有了技击就有攻防,因而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可以体现出武术的攻防特色。

3.2.1拆招明招法

所谓的拆招明招法就是把一个复杂的动作分解成几个动作进行教学,这样的话大家就容易看清楚,知道动作怎么做。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比较麻烦的动作,它是由好几个小动作组成的,如果我们只给学生做一个完整的动作示范,学生在下面囫囵吞枣的跟着比划,那么他们肯定不会把动作学完整。既然动作复杂,那么中间肯定有一些细节动作或者小动作,这些东西不给学生讲解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和式太极拳单鞭这个动作时,就可以把它分解成三个小动作进行教学。第一步,先教双手下沉转换重心这个动作;第二步,教右脚向右开一小步左脚跟步,双手同时向上向左再向右划弧动作;第三步,再教单鞭定势动作。这样一来,学生们既能了解整个动作的内容,也能够很好的去完成动作的训练。

3.2.2喂招还击法

所谓的喂招还击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喂招,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化解动作,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动作的记忆。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很愿意去学习套路。和式太极拳段位制套路中的动作都是成对存在的,单练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动作相同只不过是顺序不一样,在第一小节出现的动作第二小节依然会有,这样就形成了“一对”。这就说明了动作攻防的存在,既然有动作攻防的存在,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体现出动作的攻防含义,让学生了解动作是怎么用的,当别人出一个动作攻击时自己应该用哪个动作去化解,应该是学以致用,不能光会做动作而不解其意,应该做到两全其美。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喂招还击法进行教学,学生们在下边练习,教师可以随意抽查,给任意一个学生喂招,教师如果做一个迎门靠动作,学生就应该相应的做出开门迎客动作,如果教师做野马分鬃动作,那么学生就应该做倒撵猴动作。另外,不光老师可以给学生喂招,等练习到一定程度,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喂招来牢固动作。

3.2.3说招诱导法

所谓的说招诱导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用做动作,教师只要说出一个动作的名称,那么学生就应该立即说出相应的攻防动作,如果对不上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简单地说,就是对方说个动作名字,本方立马说出与之对应的动作,这其实也是一种训练学生应变能力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他们很认真的去学习段位制套路。其实这也可以作为一种游戏教学方法进行推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编号,然后教师在游戏开始时任意喊一个号,那么相应的同学就必须接上来,如果犯错那么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通过游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学习了也娱乐了,两全其美。例如,教学中教师说出一个左拍脚动作,学生就应该说出防的动作顺步倒撵猴。等学习到一定程度时候,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动作要领,那么两个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练习,这样的话对熟记套路动作有很大帮助。

4注重武术文化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2009年2月17日,主席在对毛里求斯进行国家访问时做出“学习武术,一可以健身,二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科学论断。“历经千百年的发展,武术在传统文化的襁褓中已发展成为一种不折不扣的‘礼’文化,这种文化传统使武术不再只是一种技艺的存在,而有许多道德教化的意义。”武德是武术文化价值系统中的根本结构,是中国武术文化教育的核心。中华武术把“武德”当作是每个练武之人必须具备的品德。武术历来十分重视武德教育,强调练武以“德”为先,将习武不为“打”视之为武德的追求。强调习武者要“仁爱、守礼、忠诚、信义、谦让”,以求人际和谐练武与修身,习武与立人,品德与技艺的统一,把修己养身看作立身处世、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处理人际关系时强调宽厚容忍,从而实现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平衡和谐。

因此,为了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和培育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我们也可以采用以礼明德、由表及里、潜移默化教学法。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武术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教师在教武术课的同时,更应该穿插一些武术礼仪、武术文化进课堂,这样我们在学习武术的同时也就学习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在“表面”上礼仪规范的学习达到道德思想的提高,使思想觉悟得到升华。

武术教学总结篇10

【关键词】川北地区;中学生;学习武术;现状;对策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南充高级中学、广安中学、绵阳中学、遂宁中学等四所学校高中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和兴趣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各学校高中一年的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参阅国内外有关武术的教育学、心理学专著及论文,为本文提供有关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向被调查中学的男女中学生共发放200份问卷(男、女生各100份),回收问卷197份,回收率98.50%,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97.50%。其中男生97人,占49.74%;女生98人,占50.26%。

(3)数据统计法:把回收到的有效问卷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

(4)访谈法:直接对上武术课的学生进行询问,而获得相关的资料。

二、结果与分析

1、对学习武术的兴趣情况

根据调查,中学生觉得学习武术非常有兴趣的占52.31%,兴趣一般的占32.31%,根本没有兴趣的人占15.38%。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中学生还是喜欢武术,说明武术在中学中还是具有发展的基础条件。

2、了解武术的途径情况

根据调查,中学生了解武术的渠道情况分别是:从电视、电影中了解武术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6.15%,从小说、历史中了解武术的人数占26.67%,从网络上了解武术的人数占17.95%,通过武术教师、教练那里了解武术的人数占21.03%;通过同学朋友了解武术的占5.64%,其它的占2.56%。表明,现代中学生的信息渠道比较广泛,能够充分利用身边的信息渠道进行信息的了解和学习,符合信息时展的要求。

3、对武术教学内容项目的选择情况

根据调查,选择太极拳的学生中男生占21.65%、女生占67.35%,选择技击类项目的学生中,男生占78.35%、女生占32.65%,总的说来,选择技击类的同学(占55.38%)优于太极类的(占44.62%),其中,女同学主喜爱太极拳的比例又优于男生,而男生在技击类中却占明显优势,这些结果符合男、女生不同的性别特点和个性特征,即女生大部分都比较注重仪表和自身的内涵不愿意参加运动比较强烈的运动项目,正好太极类项目练习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而男生大部分天生好斗、好胜心强,喜欢技击类的运动项目,该项目运动激烈,除能增强体质和防身外,还能培养勇敢、机智、敏捷等优良性格。彼此的差异反映了男、女生生理、心理上的特点不同,这种不同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时,应适当考虑学生的性别特点。

4、参加武术学习的动机情况

根据调查,有27.69%的学生认为学习武术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强身健体、自卫防身,有22.05%的学生武术来培养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锻炼意志、培养高尚的品德,有16.41%的学生是为了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有14.87%的学生是为了放松娱乐,有11.28%的学生为了调节学习压力,有6.67%的学生认为拿够操行分。总的说来,除了少数是应试而学习武术外,大多的同学都能理解武术的正确价值和意义。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在学校教学中,对武术教学感兴趣的中学生们占了大部分,没有兴趣的学生只是少数而已。

(2)中学生通过他们各自的喜好事物间接地了解武术,例如看电视、电影、网上冲浪等。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喜好,与武术教学相联系,让他们对武术产生新的兴趣。

(3)女生偏爱运动负荷强度小的运动,如太极拳;而男生喜欢运动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如对抗性的带器械的刀、剑等。这反映了男女学生之间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别。

(4)绝大部分的学生的动机是正确的,像健体防身、磨练意志等;只有少数个别的学生具有不良的动机,如为了胜负欲,和别人打架,以及为了完成教师所派发的任务而已。

2、建议

(1)教师应利用体育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教师在教授新内容之前,首先让学生们做一个自己事先设定好的关于武术方面的游戏,这个游戏既要简单易做,而且要新颖,要达到学生做了还想做的效果。

(2)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魅力和扎实地专业知识吸引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教师在业余时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修养,在课上将自己的最好一面展示给学生们看,必要时让学生把你当成偶像一样崇拜也行,这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在私下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得知学生的错误动机时,要立即对这些学生采取措施,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说服学生和纠正其错误动机。

(3)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形式和方法,谨慎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在教授学生内容时,有些内容通过语言的讲解是不能被表达出来的,因此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形式、方法,而且要新颖、独特,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学习武术的难度,但不会降低学习武术的兴趣,而且还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由于男生喜欢较为运动强烈和刺激的项目,而女生恰恰相反。这就反映了男女之间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特别的注意,最好的方法就是交替轮流学习法。

(4)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目标设置,树立正确的思想,让学生对武术有所认识,最后体验到学习武术的成功感。教师在新学期上第一堂课的时候,不要急于给学生教授新内容,先给他们上理论课,讲解武术的历史、作用等,让他们对武术有个大概的认识,在自己的脑中有一个目标定位,即使以后也要不断地对他们灌输正确的思想,让学生们的目标更为坚固;在正式上室外课时,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学生们努力的学习内容,教师除了在旁指导以外,还要适当地称赞、表扬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认真、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5)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参与进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学生所上的武术课,都是在教师直接设计或间接控制的情境中,教师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一个有利于教学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对武术运动的兴趣,产生正确的学习武术的动机。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武术的动机。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迁移,使学生产生对学习武术的需要,从而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对游戏、小说、故事等活动动机和兴趣与当前学习进行联系、综合,把原有的动机和兴趣迁移到当前的学习上,借用原有的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武术的动机。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张力为.现代心理训练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3]曲励,高爱国,刘伟.体育教学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J].长春大学学报,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