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疗保障的好处十篇医疗保障的好处十篇

医疗保障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4:10

医疗保障的好处篇1

1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1.1医疗保障松动,不够规范

根据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来看,主要的法律来自于2011年推行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在本法的第三章中对医疗保障问题作出了基本的规定,但是这个规定比较宽松和广泛,对于流动人口群众并未作出医疗保障的明显规定;另外我国当前和医疗保险制度相关的法律大多数都是普通的条例规定和建议,法律制度十分的不规范,层次十分的低下,造成这样一种想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各地的地方政府都是按照地方性政策执行,普遍的素质不高,主要的保险模式分为北京大病统筹模式、山海成都保险综合模式以及深圳门诊统筹模式这三种。这些政策因为各个地区的不一样,所以存在着大大小小不同的缺点,使得社会保障的核心被分割,使得立法的滞后,造成了许多保障方面的问题以及在诉讼处有状告无门的现象。

1.2法律监督和机制薄弱

我国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法律制度在实施的方面力度还是不够,机制的建设也相对薄弱,缺乏了医疗保险方面的明文规定,也缺乏了法律的效益。我国大部分的城市都存在着挪用医疗保险资金、挤占医疗保险资金和截留医疗保险资金的现象,这些现象中出现的挪用、挤占和截留等行为都是违法的行为,但是因为保险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这些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和惩罚,使得这些行为越发的放肆。流动人口医疗保障不仅仅需要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更加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从根本上为流动人口进行医疗保障的保证,阻碍一切侵害保护流动人口医疗保险的行为,从根本上为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保驾护航。

1.3医疗保障救助制度不全面

医疗保障救助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医疗保障制度的最高级别,国外很多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完善全面的救助制度,而我国还处于对救助制度的不断摸索阶段,只能算的上是中下水平。我国现在存有的一些救助机构都是一些社会公益性的组织,依靠着和企业的捐助和社会政府的拨款来进行基本的维持,这些公益的机构影响力并不大,能够接受帮助的人也并不多,大多数都是不被世人所看重的。因为我国社会会对于这种救助制度的缺失,使得大批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都得不到相应的经济保障和生活保障,这使得我国的弱势群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大幅度的减弱,从而使得这些儿童和老人在发病的时候承受不起巨额的医疗费用,造成了恶性的社会现象[2]。

2对建设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议

2.1建立起健全的医疗保障法律制度

因为大部分流动人口虽然在城市进行工作,但是他们的户口多数还留在农村。他们享受这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的制度但是这种制度还缺乏完善的规定。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建立农村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进程,同时针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特点和属性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法律法规的细化和完善,务必保证其法律制度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根据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来看,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法律建设方面还处于空白的状态,农民的权益得不到真正的保护。因此法律制度的建设需要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个方向和目标,从确定法律上要明确的规定好农民医疗保障的模式、农民医疗保障筹资的机构以及农民医疗保障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责任,这样才可以有效的解决存在在农民医疗保障中的医疗纠纷和问题。

2.2健全农村医疗保障监督的体系

从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监督和管理上的薄弱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医疗保障资金的运作和筹建上的监督力度还不够。我们需要修改修改现行的刑法法律,对于挪用、挤占和截留医疗保障资金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杜绝这种行为的出现。根据我国的现状,还可以在法院中增加保障社会劳动的小分庭,专门对于这类社会保障纠纷的案子进行处理,有司法的保护使得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不再受到侵害。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强化自身的管理制度,努力承担起保障农村流动人口权益的责任。第一步就需要政府出面解决好农村合作的医疗制度运行透明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特别是要建立起监督的体系,提高制度的运行效率,保证农民的服务优质和补偿公平。第二步就是政府需要为建设和调整农村的医疗为甚服务机构负起责任,需要加大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资金投入,在建设制度的过程当中充分的考虑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满足更多的贫困人口需求,积极的安排医疗救助,尊重他们的生命安全。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的状况,选择符合当地农民适合的医疗保障体系,从根本上使得农民都能够有病就医和有病能医,进一步保障好农民的医疗保障合法权益。

2.3增强农民自身的医疗保障法律观念

农民对于医疗保障法律意识的增强,首先需要他们有医疗保法律的观念。我国大部分的地区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还是采用者自愿的原则,在推行上得不到很好的进步,在制度操作和实行的过程中也多是随意和散漫。很多的农民因为自身对于医疗保障的认识不够全面,所以很多的农民不愿意缴纳医疗保险的费用,尤其是一些生活困难的农民就更加不用说了。农民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用进行的过程是十分困难的,经常需要一些乡镇府一家一家的进行宣传和劝说,才会有人参保,这使得医疗保险变成了商业保险,失去了起保障农民医疗水平的的价值。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医疗保障制度的宣传力度,培养起农村人口对于医疗保障的法律意识,树立起对医疗保障制度的信心,从而使得农民能够积极的进行参保活动。当然这种宣传的手法应该是长期而持久的,这样才能把宣传法律的工作具体的落实到实处,让农民群众感受到政府真正的关心[3]。

医疗保障的好处篇2

2006年8月18日,对于生活在浙江,被隔离在医疗保险范围之外的老年人、未成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浙江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资金落实、组织实施等5个方面,提出了在全省逐步推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意见和要求。

浙江推行医疗保险制度起步较早,早在7年前就推行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3年又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这两项制度运行良好。但一直以来,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居民,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就医难的问题日显突出,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急需扩大的呼声日益高涨。

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之外的城镇居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实惠和好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7年,即将在全省全面逐步实行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来弥补过去制度的缺憾。

医保是“制度外”居民的长期祈盼

2007年新年伊始,位于杭州市体育场路的杭州市中医院,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看哮喘病,家住杭州古荡新村的73岁的孔大妈。孔大妈喘着粗气说:“我因为残疾,一直没工作。平时生点小毛病,好拖则拖,最多到药房买几颗药吃吃,不去医院看的。这次哮喘病发作了,气要闷煞了,没办法才到医院来挂盐水的。”当记者问她是否知道政府正在考虑让她这样的无业城镇居民也能参加医疗保险时,孔大妈高兴得一个劲地说:“谢谢政府、谢谢政府。真是太好了。以后我有了毛病就可以到医院去看病了。”她告诉笔者,等她毛病好一点,她就要到社区去先登个记,以免遗漏掉。

而在浙一医院血管外科,记者采访家住杭州长德公寓的童先生时,童先生说:“我90岁的老母没有医保,现在住院,每天的医疗费都得几千元。过几天还要做血管搭支架手术,要10多万元。母亲年纪虽大头脑却很清楚。她怕小辈为她花钱,每天吵着要出院。我们几个子女听了心里很难过。”童先生十分感叹地说,医疗费再高,这是子女的责任,没什么说的。担忧的是老母的心情,假如她有医保,至少可以让她能安心看病,治疗的效果也会好一点。童先生表示,尽管现在母亲享受不到这项待遇,但他仍希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能顺利实施,让一些穷苦的居民也能看得起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与孔大妈、童先生一样期盼城镇居民能参加社会医疗保障的人还有许多。据某媒体的一则新闻报道:前不久,一位60多岁叫李的大妈,急匆匆地跑进了湖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处,向工作人员打听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消息。当她听到2007年1月,湖州市的居民就能享受医保待遇时,大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下可好了,这么一来,将来可以给我儿子减轻不少负担呢!”据了解,李大妈没有退休金和医保,儿子的经济也不宽裕。许多年以来,她最担心的是自己身体不好,因为实在付不出那些昂贵的医疗费用。现在马上就要有医保了,大妈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李大妈说:“如果没医保,像我这样的人,有病只好等死的。”

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步入正轨。可是,在我省还有许多无职业居民,既不能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带来的实惠,也不能享受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他们完全被隔离在医保范围之外。如果生了病,所有的医疗花销,全部要自己或家庭负担。生重病对一些弱势群体来说,尤其是对一些残疾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来说,无疑是天塌下来的大事。浙江省作为经济大省,在“十一五”规划的初期大力推进“全民医保”工程,顺应了民意,实惠了百姓。

新政策有哪些新“亮点”

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处的同志介绍,目前我省非医保范围的城镇居民有400多万人,其中未成年人有256.14万人、老年居民98.95万人、低保对象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11.8万人左右。

2006年9月27日,浙江省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确定了湖州市、慈溪市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推行的试点单位,2007年在全省全面铺开。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险处傅鸿翔副处长介绍,此次出台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新政策,在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方面有以下6个新的“亮点”:

“亮点”之一:保障对象和范围,要求在制度安排上做到全覆盖

医疗保障覆盖面的扩大,显然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设计时,我省将所有未成年人、老年居民、低保对象、重症残疾人员以及城镇非从业人员等,纳入医疗保障的范围。

“亮点”之二:重点解决基本医疗保障

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原因是医疗费用需要全部自理。往往一次大病或住院治疗花费了他们或者是家属子女一生的积蓄,有些为了治病甚至卖房借债。因此,基本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险的重要原则。结合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城镇居民着力解决的是大病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费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原则上只建统筹资金,不建个人账户。

“亮点”之三:保障待遇上,不低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根据新政策的规定,城镇居民医保待遇水平按不低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确定,但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因为根据测算,达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待遇水平,城镇居民的筹资标准大约为每人每年260元至300元。

“亮点”之四:保障水平方式不搞“一刀切”

同在浙江,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同,要从实际出发,找出地方的共性和个性,“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合理确定保障方式。新政策将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制度,同时,也可以因地制宜,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衔接,建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影响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实施医疗救助。

“亮点”之五:建立个人(家庭)缴费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对城镇老年居民、未成年人和城镇非从业人员,以个人(家庭)缴费为主,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对职工家属的缴费部分给予适当补助;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低保对象,其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各级财政的补助标准不低于参加医疗保险人员筹资水平的三分之一,其中省财政对市、县按不同的经济类别分别给予适当补助。

“亮点”之六:政府财政加大投入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基金将单独建帐,并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政府的投入主要表现为全额补助和适当补助这两方面,使财政投入更加科学、合理、易行。

实现“全民医保”任重道远

计划经济时代,不管是工人、农民,还是政府官员,基本上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险,尽管那时候享受的水平低,医疗条件不完善,社会普遍贫穷,但是人人心里的满足感还是具备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有大批的职工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逐渐涌向社会,中西部劳动力的东移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依靠国企的医保被打破,农村合作医疗也由于国家财政负担过重而萎缩,原有的医疗保险渐渐“面目全非”,因为经济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下岗职工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抵不上社会平均医疗费的增长,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群众中也出现了不满情绪。

星转斗移,时光荏苒,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主流的理念逐渐向“更加注重公平”转变,蛋糕做大了,也要切好蛋糕,使社会主义建设者们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医疗保障的好处篇3

“在农运会主体育场安排22个医疗急救点和8辆救护车待命……”

“很好!这样我就放心了!”

8月16日下午,河南省卫生厅厅长刘学周一行冒着高温炎热,来到河南南阳检查指导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以下简称农运会)医疗保障工作准备情况。在听取了南阳市有关部门关于农运会医疗保障工作情况的汇报后,刘学周表示满意。

为服务好农运会,南阳市卫生局统筹全市医疗卫生资源,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农运会医疗保障工作;成立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公共卫生督导领导小组,迅速制订出台《卫生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依照有关规定、规范和标准,对新建的10家农运会接待宾馆提出卫生建设标准要求;做好市直定点接待宾馆、比赛场馆公共卫生监督工作,采用分片包干,两名监督员包1个宾馆(场馆)的办法,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提前进入,一包到底;组织医疗卫生服务急救规范培训,先后分3期对80余名医疗卫生保障人员,180名定点医院护士礼仪师资人员,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疾病控制、公共卫生、饮用水安全、场馆和宾馆病媒防控的155人进行专题培训;确定了农运会定点医疗救护单位,按照赛事进度及时启动定点医院急救“绿色通道”,确保伤病运动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根据有关要求积极建立健全农运会传染病控制工作体系,制订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组建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队伍,做好应对传染病疫情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医疗卫生部部长、公共卫生督导领导小组组长、南阳市卫生局局长赵玉亭表示,农运会医疗保障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医疗急救、医疗保健、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农运会的举办,对南阳市医疗卫生工作者而言,是挑战,是考验,更是一次大检阅。

为此,南阳市医疗卫生系统干部职工自觉把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化为迅速行动,全面进入实战状态。目前,10个公共卫生督导组已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公共卫生专项督导工作,确保在农运会举办期间实现“三不三保证”目标,即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爆发或流行,不发生食物中毒,不发生饮用水污染等公共卫生事件;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信息报告准确快捷到位,保证赛事期间每一位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保证重点保健对象得到规范、有效、满意的医疗服务。

目前,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医疗卫生部已对比赛场馆和接待服务部确定的接待宾馆(含县市)的医疗保障人员进行了定岗定位定任务。具体安排是每个比赛场馆设立医务室,配备1名医疗负责人,2名医生和2名护士,1名司机和1辆救护车(自行车载重比赛设三个医疗点,龙舟比赛设两个医疗点,对抗性较强的比赛项目配备有外科和骨科医生);非竞赛场馆(宾馆、新闻中心、广电中心、机场车站等)均设医疗点,配备1名医生和1名护士;省部级以上领导、团部驻地加倍增设医疗点,并派有经验的专家带队。开幕式医疗保障工作安排是新体育场内设1个急救中心,贵宾休息室旁设1个专家医疗点,主席台旁设1个专家医疗点,其余看台设15个医疗点,每个医疗点配1名医生、1名护士、2名担架员,场外4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设两个医疗点,配两辆救护车做应急准备。

医疗保障的好处篇4

关键词: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仪器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244-01

1医疗仪器的维护与管理

1.1医疗仪器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必然性

在当前由于不少医院依然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属于传统的管理与片面的维护,对于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登记,大部分医院依然缺乏主动、预防和充分处理设备的性能、其预防性维护的意识非常薄弱。因此如何能够在设备维护与管理中减小人力和物力的消耗,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保证医疗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开机率的重要方法。

在设备维护科应当在设备安装前及做好及时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维修的保养制度和管理方案,通过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的保养和维护,每年对贵重仪器做好大型检修和维护,并实时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检查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及时的解决方案,而其实时关注设备所处于的工作环境,例如:温度、湿度、防尘等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等,并要做好记录。

医疗仪器设备是医院医疗卫生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和诊疗工具,同时也是医院产生医疗信息的主要来源。在大中型医院中价格超出15万元以上的医疗仪器设备都存在不少,例如:伽玛刀、DR设备、螺旋Ct、磁共振设备等,价格少些的如B超、自动生化分析仪、血透机等都非常多,要进行此类仪器的检测,就能够给社会、医院提供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减少突发故障、无故停机等现象,提高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率,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益。

1.2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的内容

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主要体现在预防和维护,其主要在于遵守仪器保养制度、规程的制度和落实,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案和操作方法,真正实现医疗设备仪器的维护的保养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

建立起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的必然,则需要医疗仪器设备的安全性检测制度,医疗仪器设备质量控制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备件资料保管制度,值班制度,各级岗位责任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等。通过编制此类设备保养制度和管理方法、章程能够让执行制度的管理人员,真正将设备和真正落实到实地。

2医疗仪器的维修方法

2.1利用万用表检查法

2.1.1电压的检查

有许多故障都与电压有关,所以检查电压在许多情况下是首选的方法。例如某台仪器无输出,首先应该考虑是否有电源电压,可以用万用表从电路的输出向输入方向检查各级电源电压,如果无电压,当然无能量来源,所以就没有输出。查出无电源电压,还需进一步缩小故障范围,进一步检查电源电路,直至查出故障点为止。

2.1.2电流的检查

在实际进行设备检修时,如果发生电压正常运行而故障依然存在,则有可能存在的是电流出现的问题,而故障点主要存在于直流通路中,因此使用电流检查电路故障是可行的,例如:在X线电视系统中进行摄像监控的显像管,很容易出现显像管点不了的情形,而有时它的的各级工作基本与正常值相符,但就是不能正常工作,这时可以通过测量它的阴极电流(一般正常值在120Υa左右),如果大小,则说明是它的阴极发射能力降低而造成的,可以降低阴极负压来增大发射电流直至有满意图象,故障就排除了。

2.2信号注入法

2.2.1人体感应信号注入

使用空间中的各种强大的电磁波能够在人体产生巨大的信号源,通过信号源将可以直接对被检电路通道的输入端进行处理,此时再进行示波器的观察,就能够真正检查到故障的所在,通过反复解决,获得数据源的处理方案。

2.2.2利用机内低压电作信号源注入

部分仪器对于人体感应信号在工作状态下的电路检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必须利用机内低压(一般低于10V)交流电作为信号源,通过低压的电源检测能够刊出后监视器中的显像管阴极条纹图案,此时可以了解显像管是否出现故障。

2.2.3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注入法

使用信号发生器进行检测,一般是通过各种信号发生器进行检测,例如正弦波、方波、扫频信号、图像信号等作为信号的依据,通过相对应的通道逐级接收和发送,使用示波器获得数据的输出,通过示波器的信号反复检测,就可以获得对应的输出信号故障。

2.3逐级分割法

使用逐级分割方法是常见的故障处理方案,通过将各种数据逐级划分,并将信号进行一一区分,在故障的大致范围内进行小规模检测,就能够在故障出现的位置确定,并获得故障的问题所在,而使用此方法由于牵扯到的故障问题较多时,需要检测的人员专业度很强,而且对于检测故障的设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故障处理。

3结语

对于正确的医疗仪器设备和保修,甚至在改变故障发生前要积极主动的进行预防性维护与保养,需要医学工程管理人员树立起预防性维护与保养的观念与维护意识,在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过程中,保证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动手维护能力,在定期进行数据维护与管理工作的同时,对于大型器械定期维护与保养,使得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的技术状态之下运行。其中需要完善以下几点。

(1)定期维护与保养医疗设备的故障。保证设备的完好与开机率、使用效率的时限。

(2)做好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最低效益的降低医疗仪器的发生故障率。保障故障的运行。

(3)注重维护保养制度,使得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与稳定,实现设备与制度的规范化、常规化。

(4)工程技术人员及医护人员需要做到认真完成操作规范、科学、熟练完成仪器设备的运作成本。

参考文献

医疗保障的好处篇5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管理重要性措施

医疗设备不仅为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的最基本要素。医疗设备的性能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医院临床诊疗工作的质量,因此,对医疗设备的质量进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医学装备部门需加强相关的研究、探讨与实践,科学地推进、落实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卫生工作安全、规范、高效并有序地开展。

1医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各类医疗设备已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诊断、治疗及健康保健工作的开展均需相应医疗设备的辅助。同时,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升及医疗设备功能的日趋完善对现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不仅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及准确性,而且也为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更好的条件,使得保健方式变得更加科学、多样,从而可更好地保障人类的健康及生命安全[1]。

近年来,医疗设备逐渐精密化,构成逐渐复杂化,故其质量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在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医疗设备故障直接影响诊断、治疗和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延长患者的等待时间,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误诊、误治,从而危害患者的健康及安全[2]。因此,医学装备管理部门需切实做好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

2医院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2.1验收质量管理

2.1.1验收基本流程

验收是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起始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医学装备管理部门需明确医疗设备验收的基本流程。(1)应成立医疗设备验收小组,该小组由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采购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以与供应商之间签订的合同及设备质量标准为依据,逐一进行质量验收,期间应要求供应商及生产商的技术人员到场,解答相关疑问或进行技术指导,保证验收过程顺利进行;(2)应由生产商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拆箱工作,验收小组的人员着重负责对照清单,清点设备部件是否完整,检查“三证”是否规范、合格,外观是否良好,再由生产商工程技术人员装机,组装完成后,做进一步的验收检查,核对出厂编号、生产日期及型号、名称等信息是否真实无误;(3)对医疗设备进行开机质量检查,重点确定其性能指标是否正常,功能是否完善;(4)将设备送达临床科室,由供应商或生产商的工程技术人员展开使用、保养、维护方面的培训;(5)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并录入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详细记录设备的各项信息,如验收时间、验收负责人、验收情况等;(6)实际投入使用3个月后,验收小组工作人员再次进行技术性验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检查其性能、功能指标是否与合同及说明书相符,所有验收项目均通过后,验收才正式完成[3]。

2.1.2验收注意事项

在验收过程中,需注意以下细节:(1)新购入的医疗设备,在物流运输、拆箱、装机、首次开机、送达临床科室的整个环节,均应在供应商和生产商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避免遇到问题时出现责任划分不清的情况;(2)在验收过程中,若发现与合同不符之处,小问题应做好记录,并在后期形成书面报告上报领导,大问题应及时上报医院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并与供应商协商处理措施;(3)所有医疗设备都应建立设备资料档案,并录入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这不仅可为后期的质量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还可避免医院资产的流失;(4)投入临床科室使用的前3个月中,尽量将设备的所有功能都进行使用,以确保其质量完全合格。

2.2维修管理

2.2.1实现维修管理过程信息化

维修管理同样属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受部件老化、环境及操作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各种故障,故只有做好维修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进而使其能够正常、稳定、高效、安全地投入临床使用。为保证维修管理工作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效,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应基于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维修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将报修、故障诊断、故障处理、溯源、负责人员、处理状态、处理结果等信息全部动态地更新于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便于集中化、规范化的维修管理。为使管理过程更加直观,可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处理状态,以对维修工作起到明确的指示作用,提高维修效率。设备名称背景栏为红色,表示设备发生故障、申请维修;背景栏为紫色,表示设备正在进行维修处理;背景栏为橙色,表示设备维修已完成;背景栏为黄色,表示科室通过维修确认;背景栏为白色,表示设备重新送达科室;背景栏为绿色,表示设备正常[4]。

2.2.2统计维修数据信息

除做好维修过程管理之外,还需同步统计维修数据信息,如各类设备的故障发生率、不同类型故障发生率和故障的月、季度、年发生率,以及故障的处理时间、处理方法、处理后的使用效果等。在大数据的思维和技术条件下,维修数据可在后期的维修管理中为维修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

2.2.3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

在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中,维修人员还应积极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这是一种由休哈特提出并由爱德华兹·戴明宣传、推广的质量管理方法,在各个行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保证医疗设备本身的质量。pDCa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环节。(1)应根据医院医疗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维修计划,计划中需涵盖维修流程、故障诊断和定位、故障处理步骤等内容,以保证维修工作高效、科学地开展。(2)实施维修计划,根据制定好的计划,处理实际发生的设备故障。(3)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首先,检查执行情况是否到位,其次,检查维修是否具有理想的成效,即是否保证了设备的质量和正常、安全、高效运转。(4)根据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计划改进措施,解决上一个循环中存在的问题,并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不断提高维修管理工作的质量。

2.3计量管理

2.3.1强制性计量检定

目前,临床医学对医疗设备计量的精确性要求较高,医疗设备计量的精确性直接关系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故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对计量检定的重视。为规范临床医疗、保障临床安全、杜绝医疗差错事故,我国对各类临床计量都出台了明确的标准及要求,在医疗设备的计量检定中须强制性落实相关规定。因此,维修人员应加强与检验科、实验室及各个临床科室工作人员的协作、配合,共同推进计量检测工作按时顺利开展,同时还需配合上级计量管理部门对所有医疗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使计量检定合格率达到100%[5]。

2.3.2推行规范化的计量管理

所谓计量管理规范化,即要求管理人员按照明确的方法、程序进行计量管理,以保证计量管理的成效,进而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计量管理规范化的实施过程中应借助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计量登记、计量查询、计量明细报表等三方面的功能,从验收开始,即对设备的计量情况做好记录,且每一次检定、校对信息,必须记录在案,使计量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查。

2.4报废管理

因使用年限过长,医疗设备的主要结构及基础部件会发生老化或损坏,造成性能落后、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不良状况,甚至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故维修人员需对此类医疗设备予以报废处理,以保证医院的整体医疗设备质量处于较高水平,报废过程中需做好对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通常情况下,应当报废的医疗设备存在以下情况:(1)存在安全隐患,无法继续维修,性能无法达到基本要求;(2)技术明显落后,功能欠佳,维修费用过高;(3)型号停产,市场已无零配件供应;(4)使用年限过长,超过了生产方的使用时间建议;(5)计量结果不符合国家管理要求,且无法进行调整、校对;(6)相关试剂耗材无注册证或注册证已过期;(7)国家明令禁止、公布淘汰及特种设备强制报废;(8)违背国家部委联合发文精神和相关政策。

2.5不良事件管理

在医院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还需做好对不良事件的管理工作。当医疗设备发生不良事件时,相关人员应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同时在管理部门、生产商、供应商的共同合作下,调查、分析事件原因,为设备的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应从医疗设备的验收、维修、计量、报废、不良事件管理入手,以确保医疗设备可安全、高效地服务于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非.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21):88-89.

[2]娄海芳,王湘杰,张鞠成,等.质量指标在医院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8,22(9):51-52.

[3]黄海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4):153-155.

医疗保障的好处篇6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医疗设备,特别是大中型医疗设备所采用的技术之新、涉及学科之广、更新速度之快几乎无其他任何学科可比拟。传统意义上的医疗器械维修已远远不能满足此现状的要求,医学工程科这门新兴学科便应运而生了。它是一门能够确保医疗设备正常安全使用,涉及计量管理并能同时对现有仪器的不足进行革新、改造的一门学科。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医学工程科的学科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2现代化医院医学工程科的学科建设

2.1学科建设靠自己

以笔者在医院医学工程科工作多年的亲身体会,医学工程科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人员技能和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科带头人的素质,是医学工程科在医院中作用和地位的关键。学科带头人应在实际工作中多办实事,想临床所想,急临床所急,处处体现“为临床服务,为患者服务”的观念。(1)作为医学工程科的学科带头人,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和学术水平。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能够及时把握和了解现代化仪器设备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医院引进先进医疗设备时,更应竭尽所能,为院领导提供正确的决策信息,全面衡量医疗设备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理参数等指标,综合仪器厂家总体价格水平和售后服务质量,为医院提供一份全面的技术保障。避免花大价钱购买过时、处于淘汰边缘或不成熟的设备,给医院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2)作为医学工程科的学科带头人,在管理上应知人善任,做到尽可能公平、公正,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及学习环境。经常下临床科室,了解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及科室要求,掌握医疗设备的第一手资料,更好地为临床服务。(3)加强对医学工程科人员的培养。随着医疗仪器设备自动化、微机化和微量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学工程人员只有加强专业学习,才能提高维修技术和本领,适应这种新的变化。一是要加强工程基础和医学基础知识的更新,同时提高全体人员的外语水平,从而对厂家所提供的一切原始资料能熟悉掌握和熟练运用。二是要积极参加厂家举办的维修培训班和到位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现场培训,这种培训针对性强,对于如何判断仪器故障及排除故障有很大帮助。三是要尽量参加社会上所组织的一些仪器的培训、研讨等活动,对于全方位开拓工程技术人员的视野,拓宽维修思路,更快更好的排除仪器故障有很大益处。(4)合理分工,人尽其才。结合医院医疗仪器的特点和已有的维修技术力量,可分为影像系列、生化系列、特检系列及手术系列,尽可能充分发挥各人所长。遇到大型医疗设备的故障,应成立专门的维修小组,人数不少于2人。一是为了人身、设备的安全,二是集思广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技术水平进行排除设备故障,形成一种效率高、实用性强的维修服务工作模式。

2.2学科建设的相关制度

医学工程科是一门以确保医疗设备正常安全使用为中心,从医疗设备的引进、使用、维护、质控、革新等诸方面为临床医疗提供服务的一门新兴学科。所以,现代化医院医学工程科的学科建设只有与之相匹配的相关制度,才能使这门新兴学科健康发展下去。从实际出发,归纳如下:

(1)维护保养制度:“七分保养,三分维修”是保障医疗仪器正常运转,降低维修费用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有很多医疗器械的损坏是由于维护保养不及时造成的。所以,建立定期的医疗仪器维护保养制度至关重要。万元以上中大型医疗仪器的维护保养4-5月进行一次;万元以下小型医疗器械6-7月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完毕做好记录,以备查阅。

(2)定期巡查制度:在做好医疗仪器每日报修任务的同时,要建立医疗仪器定期巡查制度。医疗仪器的定期巡查于每月月底进行,要建立好定期巡查档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能立即完成的做好记录,巡查完毕后统一解决。每个科室巡查完毕后由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验收,建立档案,以备查阅。

(3)响应及时制度:维修人员接到科室报修电话后,要做好来电记录。同时要迅速到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排除仪器故障,保障临床一线工作的顺利进行。不能及时排除的,向报修科室做出解释说明。维修任务工作结束后,要由科主任或护士长或报修人员签字验收,以备查阅。

(4)工作量月汇报制度:对于万元以上的中大型医疗仪器的故障情况要形成月汇报制度。一方面,院领导可对医院贵重医疗仪器的运转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对大中型贵重医疗仪器的故障情况及排除状况形成档案,为以后缩短同类故障的维修周期提供借鉴,可更好的保障医院贵重医疗仪器的良好运行。

(5)外请维修会诊制度:面对高精尖及比较复杂的医疗仪器故障的维修,在医院内部不能解决故障的情况下,借鉴临床科室“专家会诊制度”,成立“外请维修会诊制度”。外请维修的程序为逐级汇报制度。可有效避免由于个人技术水平有限而随意外维修,浪费医院财力的现象。

(6)淘汰、报废设备及医疗仪器配件入库制度:医院建立独立的淘汰、报废设备及医疗仪器配件库,并把淘汰报废设备及医疗仪器配件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建立档案。同时,取用时做好记录,以备查阅。此制度对于维护及维修好超期工作的一些医疗仪器相当重要;同时,维修人员对于医疗仪器配件库的配件情况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可更好的维护及维修好医疗仪器。

(7)医疗仪器资料建档制度:新购进的医疗仪器资料尽可能完整的保存在医疗仪器资料库内(医院建立独立的医疗仪器档案库)。此制度可使维修人员更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医疗仪器的原理、性能及维护保养的方法与周期。提高维修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更好的保障了医疗仪器的良性运转,减少了仪器的故障发生率。

(8)定期培训制度:现代化的医疗仪器往往涉及电子、计算机、光学、声学、机电等诸多专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行的。所以,院领导应有计划地选派维修人员外出进修参加中短期大中型医疗仪器维修培训班,以及鼓励维修人员自学或参加普通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学习。进修培训结束后,培训人员应在归院一周后举行讲座,讲授培训知识。以此作为报销培训费用的依据。此制度有利于维修人员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加深对现有医疗仪器的认识与了解,掌握排除故障的新方法与技巧,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医疗保障的好处篇7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医疗保障已经成为政府和广大民众日益关注的重点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并且区域差异和城乡差距都比较大。本文选取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居民医疗负担、医疗机构数量四个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各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进行一个大体的分类,并分析各地区医疗保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障;水平;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9-0118-02

医疗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重点,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事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014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83309万人。全国大多数人口都享受到了国家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险。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未来我国青壮年劳动力承受的医疗保障负担将日益沉重。在国内,医疗体制的弊端以及药价虚高等因素,导致普通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长期存在。因此,客观地评价我国各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对于促进我国整体医疗保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指标的选择

由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居民医疗负担和医疗机构数量是衡量一国医疗保障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选取这四个指标来分析我国各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包括两个二级指标,即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9》和《2009年卫生统计年鉴》,其中某些指标进行了必要的计算。

1.1经济发展水平

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有足够的货币来支付医疗和保健开支。一般情况下,国际上通常都采用人均GDp(X1)来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本文也沿用这一通用标准。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包括三种制度,即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文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X2)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X3)来反映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计算公式为: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年末城镇人口数×10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年末农村人口数×100%

1.3居民医疗负担

老年人口是享受医疗资源的主要群体,老年抚养比越大,各地区所承受的医疗负担越重,也就越不利于各地区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选择老年抚养比(X4)这一指标加以考核。老年抚养比也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计算公式为:

oDR=p65+p15-64×100%

其中:oDR为老年人口抚养比;p65+为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p15-64为15到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数。

1.4医疗机构数量

本文用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X5)这一指标数据来反映我国各地区的医疗机构数量。这一指标涵盖了全国城乡各类医疗机构的总量。人均占有医疗机构数量的多寡,体现了居民生病后就医的方便程度和享受医疗服务的质量,这一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选择余地越大,也间接体现了该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程度。计算公式为:

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医院床位+卫生院床位)/人口数×1000

2聚类分析结果及影响因素

为了科学合理地对各省区进行分类,首先我们对缺失数据进行补齐,将统计年鉴中缺失的某些省、市数据用同等发达省、市的均值进行替代。然后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具有不同量纲、数量级的数据可以放在一起比较。最后运用SpSS的聚类分析方法对31个省区的X1-X5等5个指标综合进行聚类。经过标准化处理过的数据,再采用SpSS系统分析软件对之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得到以下聚类分析谱系图(见下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上海和北京单独成类,分别位居第一类和第二类。上海和北京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城市,其2008年人均GDp分别为72536元和63029元,稳居全国内陆31个省区第一、第二名。上海是全国老龄化最突出的城市,但是其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位居全国首位。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享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其城镇医保覆盖率仅次于上海,人均占有的医疗机构数远高于全国其他省市。

天津和江苏两个地区位于第三类,医疗保障在全国处于非常高的水平。天津是京津唐地区的门户,是北京的后花园;江苏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二者分别受益于北京、上海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从人均GDp来看,天津和江苏分列第三和第五位,城镇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分列第三、第四位。其中江苏的老年抚养比仅次于上海,天津老龄化目前不太突出,但二者的人均占有医疗机构数量均处于全国前列。

浙江、四川、广东、重庆、山东和辽宁这六个省市位于第四类,医疗保障程度处于相对较好水平。除了四川和重庆以外,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均排在全国前十名。重庆和四川的人均占有医疗机构数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排名靠前,主要是因为其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很大,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很高。浙江、广东、山东和辽宁四个省份各项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故其综合排名靠前。

山西、海南、内蒙古等十一个省市的医疗保障水平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经济发展程度一般,多位于中西部地区,各项指标均表现平淡。福建省虽然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十,但由于其城镇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和人均占有的医疗资源情况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整体医疗保障水平排名靠后。与之相反的是,安徽、湖南等省市,虽然经济发展程度落后,城市化程度不高,但这些地区人口密集,且农村人口占比较大,由于这些人普遍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表现最差的是青海、宁夏等十个省市。这些省市位于西部偏远地区的居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是其共同特点。青海、宁夏均位于我国西北偏远地区,地广人稀,农村居民就医不便;由于政府管理难度较大,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都很低,未来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

3结论及政策建议

居民医疗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通过上述对各地区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我国医疗保障水平区域差异较大,东南沿海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普遍高于内地及西部偏远地区。其次,从总体上看,各地区医疗保障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经济发达省市的医疗保障水平基本上都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最后,政府行为对当地的医疗保障水平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保障事业的物力和人力投入。

针对当前我国各地区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各地区医疗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协调,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3.1振兴区域经济,是各地区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必由之路医疗保障是一种社会福利,纵观国内外的社会保障发展历史,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居民才能享受到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当前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级地方政府应解放思想,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既可以为医疗保障供给量的增加提供物质保障,又能更好地支持基础医学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增强医疗保障供给的技术能力。

3.2提高各地区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从可比数据来看,2008年年底全国参合人数已达到81518万人,参合率为91.53%。然而2008年年底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仅为31821.7万人,全国平均参保率仅为52.45%。政府应该扩大参保范围,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将参保范围从原来的城镇职工扩大到全社会。让一部分在职人员和年轻人参加医疗保险,使参保人员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延缓参保人员结构老龄化的进程。

3.3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医疗保障投入

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地方政府财政捉襟见肘,中央财政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目前中西部地区医疗设施落后,且医疗保障覆盖率较低。基本的医疗卫生是国家应当提供的公共产品,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要相互配合,逐年不断地提高对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医疗保障投入。此外,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捐赠,积极争取发行社会保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社会医疗保障基金,实现医疗保障基金的来源多渠道。

参考文献:

[1]民政部.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oL].(2010-02-03)..

[2]张兆亮.我国城镇社会保障现状、趋势及改革思路分析[J].特区经济,2007(1).

医疗保障的好处篇8

(一)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体现。

(二)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迫切需要。

(三)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正确处理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保障基本与承受能力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刚性比较强,一旦确定下来,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以后要调整也是能上不能下的。考虑到居民医疗需求和家庭、财政承受能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启动阶段必须坚持低水平起步,先把制度框架建立起来,今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再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同时,由于社会保险遵循“大数法则”,实行社会共济,依靠社会力量均衡负担和分散风险,覆盖面越广,参保人数越多,共济性就越强。因此坚持低水平起步与广覆盖是统一的。只有低水平,把参保门槛降低,才能让更多的居民有机会参保进来,有利于扩大覆盖面;只有广覆盖,更多的居民参保进来了,社会保障共济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制度的有效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才能可持续运行下去。当然,我们所说的低水平并不是人为的降低标准,而是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需要相适应,确定保障标准,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二)正确处理好群众自愿与政府引导的关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坚持政府补助与家庭缴费相结合,实行自愿原则,主要考虑到参保对象都是非从业居民,收入状况和参保缴费能力各不相同,不能强迫他们参保。但是保障群众健康,化解群众大病风险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为了能够提高群众参保积极性,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要从思想上引导,加强政策宣传,及时挖掘已受益人群中的典型,让群众知晓参保的好处,不断提高参保积极性;要从政策上引导,通过财政补助、提高待遇等手段,逐步增强制度吸引力。对于所有参保的居民,政府都要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对于确实缴不起费用的低保对象、残疾人员等困难群众,政府要给予更多的补助,确保他们能够参保。同时,要切实改进医保管理和服务工作,让参保的群众在参保、缴费、就医、报销等环节感到方便。

(三)正确处理好统一政策与因地制宜的关系。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条件的差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能搞一刀切。三个县既要认真贯彻好市政府的《实施意见》,又要结合各自实际,合理确定筹资标准、保障水平、起付标准、报销比例、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努力创出工作特色。各区在组织实施时,也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不违背文件精神的前提下,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来推进工作。

(四)正确处理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的关系。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一项涉及多项制度的工作,要注重统筹考虑相关制度的衔接。要统筹考虑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衔接,既要避免参保对象和筹资标准、保障水平方面的冲突,也要建立通道,保证参保对象“身份”变化后医疗保障的有效转换和衔接。要统筹考虑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系,建立和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特别是要以医疗保险制度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让更多的病人放心地享受就近的医疗服务。

三、切实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一项民心工程,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必须摆到突出的位置,提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市政府已建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劳动保障、财政、民政、教育、卫生、物价、药监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各县区也要相应建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工作机制。

二要加强协调配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劳动保障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组织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并切实担负起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财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预算工作,并及时拨付到位,同时要加强对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民政部门要认真做好低保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工作,加强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工作衔接,指导社区做好城镇居民参保工作;教育部门要组织学校配合做好中小学生、儿童的参保登记和费用代缴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非公费医疗大学生的参保工作,加强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衔接;卫生、药监、物价部门要结合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管理,规范医疗服务。

医疗保障的好处篇9

军队医院在保障基层官兵身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新时期,怎样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着眼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努力提高卫勤保障能力,是各级卫勤机关,特别是医院领导值得思考的课题。根据我们从事医院管理多年的经验,认为新时期加强部队医院全面建设,必须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1平时与战时的关系

医院即要做好平时工作,更要着眼战时需要,保障战场,是军队医院的根本职能。目前有的医院战备意识不够强,平时工作没有与战时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是部分医务人员认为仗一时打不起来,平时准备工作做的再好,可能这辈子都用不上,有的认为基层医院庙小,没有多少事情可作,得不到锻炼,很难有所作为,工作不够安心,对战时工作想的更少。笔者认为,在当前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十分紧迫的情况下,处理好平时与战时的关系,除了认识水平要跟上外,重要的是平时应制订好战时卫勤保障预案、加强战场救护训练、配齐战时药品器材、适时组织战备演练等,这些工作都要认真谋划,充分准备。

2防病与医疗的关系

医院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实行预防、医疗、保健一体化保障模式。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关系到医院的声誉,严格的科学管理与精湛的医疗技术是确保医疗质量的两大支柱[1]。据了解,有的医院把医疗工作看的很重,把防病工作看的很淡,认为医疗工作是硬指标,工作好、坏、官兵看得见,做不好可能直接影响医院声誉和形象,而防病工作是软指标,干多干少效果不明显,既使干不好工作责任也不全在医院。因此部分医务人员经常是“足不出户、坐等病人”。笔者认为,要处理好医疗与防病的关系,首先应做好部队预防、医疗、保健工作,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指导部队做好卫生防病工作上,无论平、战时都应认真执行卫生法规和卫生管理制度,严把部队饮食、饮水卫生关,落实好卫生监督、疾病监控、健康检查、预防接种、新兵检疫、健康教育、训练伤病防护和除“四害”等具体防病工作。

3建设与管理的关系

医院建设和管理包括组织、思想、业务、装备、技术、院容院貌等方面。在医院的各项建设中,思想政治建设是灵魂,它事关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在医院的贯彻落实。严格管理加强质量监控,落实规章制度可以保证医疗行为规范,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2]。但是,有的医院偏重基础设施建设,在行政管理、政治教育、专业训练、药品器材管理和食堂卫生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经费十分紧缺,工作长期没有起色,也不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存在过一天算一天的现象。这种建设与管理脱节的现象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医院要有整体谋划意识,视野要开阔,要树立从长计议的思想,善于做领导的工作,争取领导对医院建设的支持。同时,管理要严格,要认真落实一日工作、生活制度,对好人好事要及时表扬、奖励,对存在的问题不姑息迁就,对上级的指示认真执行,及时抓好落实。

4盈利与保障的关系

总部、军区明确规定,基层医院以保障基层官兵健康为主,应一心一意做好部队卫生防病工作。军队医院应把建设与发展的目标继续定位在更好地为基层官兵服务上。以前,有少数医院在为地方病人服务的同时,创造了一些经济效益,为解决医院经费不足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军队中小医院需要转变观念,应当把价格作为打开医疗市场的一个重要“筹码”。医院要保持长期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由过去的靠外延发展,转向靠内涵发展[3]。特别是在当前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更需要认真处理好盈利与保障的关系,以便全心全意为部队官兵健康服务。

5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医院医务人员直接面对伤病员,处理好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实质上是处理好与自己同志、战友、朋友、亲人的关系。医院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展示医院的形象。作为军队医院,做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是医院全面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但是,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很多[4],个别医生不能正确面对病人,对病人提出的治疗与用药要求,不能耐心细致的做解释工作和正确的心理疏导,有的只管开处方,不会做防病知识宣传与健康保健教育。这些都是不应该的。要正确处理好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关键要进行医德医风、工作作风教育,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医院领导应认真研究打造具有本单位特色的院风文化,用医院文化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增强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同时,请官兵对医院的医德医风进行民主监督,促使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医疗作风。

参考文献

[1]郭兴贵,朱道生,刘学军,等.军队中小医院发展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人民军医,2007,50(12):778.

[2]涂通今.要从医疗作风和制度上保证医疗质量[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25(6):456.

医疗保障的好处篇10

关键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科学发展观

一、当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推进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城镇居民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比,城镇居民医保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发展和完善。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由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相关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措施尚不健全。例如目前,部分地区居民医保只能享受大病住院医疗待遇,而没有设置医疗补助相关方面的项目。由于没有门诊医疗补助项目,城镇居民中有大部分人员参保后不能很好的享受医疗保障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居民继续参保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没有门诊医疗保障,也导致部分居民小病不去定点医疗机构治疗,使医保形同虚设,发挥不了惠民、利民的作用。

(二)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监督和管理机制还存在诸多纰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例如,从目前各地医保工作推进情况来看,有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存在开大处方、开用药目录之外的药和不合理的大型检查等情况,导致部分群众获得的补偿金额降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老百姓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导致了参保居民对医保工作的误解和不信任,严重影响了城镇医保工作的推进发展。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程,制定科学的技术标准,既能使城镇居民在医疗保障真真正正的获得实惠,又能使医保工作平稳运行,是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三)统筹层次低,基本保障水平有待于提高

县、市级统筹的城镇居民医保,居民到县、市外的定点医院就诊无法享受即时结报政策,不在报销范围之内的药品和诊病项目范围也过大,门诊和住院的报销比例设定偏低,造成居民实际受惠额过低和受益面过窄,与其心理期望值有差距。统筹层次低,不仅不利于进一步分散风险,也不利于资金在全国范围内调剂和发挥更大的互助共济作用。从保障水平来看,由于我国当前生产力整体上还不够发达,部分城镇、社区的卫生设施相对落后、医疗技术差,卫生条件不好,难以让参保群众放心看病。

二、对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的几点看法

保障每一个公民病有所医,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是党和国家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和目标,总体来看,我国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应该认识到,在医保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便是笔者就以上问题提出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居民参保热情

目前,部分群众对医保还比较少,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偏差,没有认识到合理社会医保的重要性,错误的认为医保可有可无。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到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行医保宣传,利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参保的好处,通过医务人员、经办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的宣传咨询、政策培训、媒体造势、开通热线和编印资料等宣传手段进行宣传,使群众了解医保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互助共济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保积极性。

(二)进一步完善城镇医保制度

完善健全的制度是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医保工作也是如此。加强医保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对医保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立统一的医保管理经办机构,统筹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项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加快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对城乡全体居民的全面覆盖,从制度上推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制定严格规范的住院就医报销审核制度、医保金管理审计监督制度,使医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操作、有序进行。

(三)加强医保平台建设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服务体系要按照管理社会化、服务人性化的原则,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有效、简捷方便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相关机构、部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和充实医保经办力量,切实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坚持从实际出发,逐步提升统筹层次,实现参保居民异地就医直接补偿。解决保障水平低的问题,积极探索研究社区医疗体制的创新,建立健全一整套社区医疗服务、专业医疗服务和综合性医疗服务相配套的医疗服务网络。

(四)提高服务质量

医保是一项惠民暖心工程,要使医保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外,服务质量同样影响到医保的实施效果。目前,部分医保管理部门,对参保人态度生硬,工作作风拖拉;还有部分工作人员是非专业出身,业务能力方面不能胜任医保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低,这些都会引起参保群众对医保的不满。这就需要不我们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规范化培训和考核,让每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培养良好热情的服务态度,用优质的服务和管理赢得参保对象的信任,保护参保居民的积极性。

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使居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是确保广大城镇居民享有医疗保障权利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医保实施过程中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要相信,随着政府管理力度的加大,医保工作必将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更过群众解决医疗困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