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十篇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十篇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7:02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篇1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07.036

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采取以预防为主,多方综合治理为辅的方式,利用当前先进的检测技术与防治器械,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由于某些防御体系不够完善,专业人员匮乏,从而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常见问题

1.1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的指导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能合理利用防治机械,r民不能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将直接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加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损失;农作物防治体系也包括农作物病虫害监控体制,在病虫害泛滥的季节要及时做到提前预警,在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出现之后能及时管理和正确应对,在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要做到当机立断,全方位多角度把控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薄弱

一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力是农民,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许多误区,直接导致农作物病虫害不能及时发现和积极应对,进而导致危害的扩大;二是政府部门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管理意识薄弱,因此政府和农民要建立密切的联系,使农业问题能够做到及时的上传下达。

1.3专业人才匮乏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专业的技术人才至关重要,其关系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否能够做到科学有效,但是当前农业部门待遇低,工作辛苦,导致人才大量流失。技术人才缺乏就不能对病虫害防治做到实地考察研究,进而不能形成科学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导。现今病虫害防治理论和专业知识老化,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指导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农业资金不足,不能及时为技术人员更新设备和培训,导致技术人员闲置。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应对策略

2.1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只是农民的事,也不只是政府的任务,而是农民、政府、技术人员相互紧密配合协调而完成的。因此,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长期有效且科学的防治体制,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科学组织防治,协同治理。在农作物防治体系中,对组织建设、人员调度、技术支持、服务方式和收费标准等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规范。

2.2注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因此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宣传力度。一要让农民具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这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敲门砖”;二要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去,为农民的病虫害防治答疑解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的发生。

2.3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

农业病虫害防治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在当前我国农业要求科学化管理的指导思想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要保证技术人员基础知识牢固,专业技能过硬,沟通能力强,政府就要加大对技术人员定期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从而不断更新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有利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2.4完善监测网络,建立检测系统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指农作物病虫害“防”和“治”。只有不断对病虫害检测网络进行完善和扩展,才能让防治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预警效果更加显著。在日常的病虫害检测工作中,要做到全面、专业、科学化。而在整个工作中,各部门要做到协同一致,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转。

3结语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研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农业相关部门制度上不断的完善,增强农民和政府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管理体制和检测体制的建立最为关键,这将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史玉萍,郝晓艳.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06):71.

[2]森文华.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6,10(03):46-48.

[3]许立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2015,(31).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篇2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识别方法;防治方法

在果树的实际生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导致果树出现病虫害的现象,而土壤、养分、温度等等,都会直接对果树的生长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在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中,病虫害仍然是最大的威胁因素,病虫害不仅能够对果树的成长产生一定的阻碍影响,而且对水果的危害力度也比较大,对于水果的品质保证不了,就会导致水果的销售产生影响,从而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发展阻碍。所以在果树的生长过程中,认识清楚果树的病虫害类别,并且相对应的找准防治方法,才能够保证果树病虫害的彻底清除,从而保证果树的健康生长。

1.病虫害的防治现状分析

在果树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对果树的成长产生影响,而且对水果的质量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在对果树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农户都有一个错误的认知,以为主要将果树病虫害利用农药来进行相对应的清除,就能够将病虫害完全的抑制,但是往往这种认知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反而有些情况下,利用农药只能延误最佳的病虫害防治时期,导致病虫害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而还有一些农户对于农药盲目的使用,导致水果的表层农药严重的超过一定的标准,不仅对销售产生影响,而且对人们的日常食用也带来了一定的威胁。虽然农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缓解病虫害,但是并不能够起到根治的作用,并且还会在反复使用的影响下,加强病虫的抗药性,从而导致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更加的困难。

2.果树病虫害的识别方法

由于病虫害的种类不同,所以能够对果树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而在对果树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时候,要首先对病虫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根本上找到病虫害的类别,才能够选择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在病虫害的实际识别过程中,农户需要根据果树的品种来对病虫害的发生阶段进行确定,并且通过果树的叶子或者是其他部位来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果树是否已经存在病虫害。比如褐斑病是在果树病虫害当中比较常见也是危害比较大的一种病害,而褐斑病一般在每年的七月至八月这两个月之间呈现集中出现的状态,所以在这两个月份,农户可以集中对果树进行叶子的观察,对果树的叶子进行仔细的辨认,确认其自身是否出现一些同心轮纹状的褐色点粒,如果果树的叶子上已经有这样的现象,那么就只能说明果树已经感染到褐斑病[1]。

在对果树病虫害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农户要具有一定的生物常识,对病虫害要具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对果树进行培育和观察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发现果树的异常现象,从而深入的对其进行了解,找准病虫害的种类和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够保证药到病除。而比如葡萄树,炭疽病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病害,对即将成熟的葡萄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葡萄在快要成熟的时候,出现腐烂的现象,不仅给果树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农户的整个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针对果树病虫害进行识别的时候,要保证病虫害的种类,才能够相对应的找到防治方法,从而保证果树的健康成长以及果树的果实丰收。

3.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分析

3.1化学防治法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发现,很多农户在针对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使用到农药,而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是能够有效的缓解病虫害的,而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注重农药的使用量,另外,要注重喷洒农药的实际时期,要选择与病虫害发病高的时期进行农药的喷洒,特别是在使用的时候,要严格的按照农药的使用指南来进行,量多量少都不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2]。其次,由于果树的病虫害种类非常的繁多,所以在农药的种类选择上,也要相对应的选择适合病虫害种类的农药,这样才能够保证药效充分的被发挥出来,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尽可能的在使用之前进行一些局部的实验,这样能够观察到农药是否对此种病虫害有直接的作用,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而且能够从根本上减少资金成本的投入。

3.2生物防治法

生活防治法可以说是果树病虫害整体防治方法当中比较环保的一种,所以当前这种防治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和追捧,在生物防治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是利用一些蜻蜓、啄木鸟等一些益虫益鸟来作为害虫的“天敌”,这样的生物防治方法不仅能够保证绿色环境,而且能够从根本上帮助果树提高其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对果树病虫害起到一定防治作用的同时,能够为环境保护产生一定的推动力。

3.3物理防治法

物理的防治法主要是指在对果树的病虫害进行实际的防治过程中,要先了解果树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习性、周期等等,然后进行相对应的一些阻隔物的治疗,比如当前在农户果树上比较常见的套袋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水果的表皮质量,而且能够保证病虫害渗入不到水果当中,这种物理防治法在当前使用的比较频繁的还有搭建防虫网,不仅对果树的生长不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能够保证病虫害的防治[3]。

3.4科技防治法

在当前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的影响下,果农还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来针对果树的病虫害,比如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来进行诱杀、利用植物分泌的化学信息来诱杀果树的病虫害等等,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阻止病虫害的持续发生,而且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影响和作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病虫害对于果树的生长以及水果的销售来说都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而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要针对病虫害的种类进行相对应的识别,选择适合病虫害种类的防治方法,进行切实有效的防治,从而保证果树的健康成长以及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彩霞.甘肃民乐葡萄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6(02)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篇3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

中图分类号:S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04-01

前言: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而且种植比较容易。因此,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并且大豆的原产地就是中国。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随着病虫害问题的加重,大豆的产量出现了逐年下滑的趋势。为了提高我国的大豆经济产量,必须对大豆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制定出科学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1.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农民的防治意识浅薄

由于农民的综合素养比较低,知识量不足学习能力比较低,导致农民在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上没有深刻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在浅层方面对此有较少的认识。对大豆病虫害防治知识掌握的不够好,对于怎样进行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将病虫害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并不是很了解,同时在思想上又不是很重视,进而导致病虫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大豆无法正常地生长。除此之外,农民疏于对大豆病虫害加以防治,即使采取了防治措施,也会由于防治措施不科学导致防治没有起到很大效果。因此,农民的知识素养是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得到改善的必要条件,农民有了更多的对大豆病虫害防治的知识了解,更容易自己研发出新的方法和措施对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进行解决。

1.2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落后

大豆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大豆食心虫和地下害虫等主要问题。现在我国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防治的时间把握不当,用药用量都不够准确,这些都使得大豆病虫害防治问题得不到解决。同时也不能结合当时的环境条件制定出合适的防治措施,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例如,农民们很少会对病虫害采取预防措施,通常总是等病虫害发展起来后再进行治理,不仅增加了防治成本,还没能从本质上对大豆的病虫害问题进行解决。因此为了防止损失的再次发生,就应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对大豆病虫害问题有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大豆病虫害问题发生之前进行有效合适的预防。但仅是预防还是不够的,它只是达到了治标不治本的作用,为了解决根本问题,还要进行治疗。为了使得大豆病虫害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农民需要对药品进行明确的辨识,并且拥有鉴别真药的能力。同时,在对大豆进行喷药的时候也要采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杀害掉最大比例的大豆虫害。

2.解决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2.1在大豆种植过程中防治病虫害

如果从大豆种植初期就开始进行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虫害对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首先,在大豆农作物的种子的选择上入手,农民可以选择有抵抗性的大豆转基因种子,这些种子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大豆病虫害问题产生的概率。在大豆的具体种植中,对大豆种植土地的土壤质量做好检测工作,对营养不良的土地进行改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就是采用科学轮作方式来种植农作物,并且在换种期间对土地进行翻整。同时,注意对土地进行适量的施肥,保障土壤非有机物含量。而肥料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文章,农民要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环境和土壤条件的肥料,使得肥料能够最大程度上帮助大豆生长得到更多的营养。当然,在种植过程中,还要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将病残体深埋地下,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勿多施用氮肥,可减轻发病。同时还要及时进行科学地灌溉,满足大豆对水量的需求。

2.2采取科学的方法防治大豆病虫害

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地通过科学试验的方法研究出大豆病虫害问题的解决办法,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经验和传统方法的不足,使得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据可依,而不再凭靠经验碰运气,以提升大豆产量和品质。随着科学的进步,在大豆病虫害的防治上不仅仅局限于药物防治,更多的采用生物物理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通过化学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如应用除草剂来抑制大豆田间的杂草生长,或是研发预防大豆病虫害的农药,在用药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用药量,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并提升农药的使用效率;生物防治通过基因更改进行防治;物理防治则通过声音气味颜色等引诱大豆虫害的天敌对其进行捕杀。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响应国家保护环境的政策,我国在大豆病虫害防治上一般采用物理或者生物方法进行防治,这样对环境污染最小。

2.3针对不同病虫害选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比较常见的大豆病虫害问题是根腐病,根腐病已成为制约大豆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为了预防大豆根腐病,要对大豆种植土地的土壤环境进行调整,要采用科学的轮作方式,通过不同植物间的互补作用,减少田间虫子蚕蛹的存活率,减少大豆病虫害的危害。对大豆蚜虫和红蜘蛛采用具有内吸作用的种衣剂拌种,也可用吡虫啉、氧化乐果、来福灵、艾美乐、多面手、啶虫咪等药剂进行防治。对于大豆霜霉病的防治,要在大豆选种上下功夫,选择具有抗病性的大豆品种,能提升大豆产量。对大豆灰斑病和褐斑病等真菌病害在大豆花荚期初见病斑时用多菌灵胶、可杀得2000选择晴天进行喷雾防治。大豆花叶病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农药对该病害有彻底的防治效果,其主要通过蚜虫来传播病毒,危害性较大,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选择没有病毒的大豆进行种植是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法。

3.结语

我国在大豆种植的历史中一直稳步向前,大豆这种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为人们提供了营养和经济的益处,但是我国在大豆病虫害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大豆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治,综合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国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在防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大豆病虫害问题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病虫害的伤害,提高大豆的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篇4

关键词小麦;生长期;病虫害;防治措施;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S43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4)19-0141-01

小麦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种植历史,它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粮食作物之冠。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其中,山东省小麦总产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8%[1],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常会出现病虫害问题,从而影响到其质量和品质。为了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应多种措施举头并进,实现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小麦产量和质量的目标。小麦常见病害有38种、虫害37种[2-3],其中山东产区容易发生的病虫害一般包括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麦蜘蛛、白粉病、黏虫、蚜虫、地下害虫、吸浆虫等。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控制其扩散,提高小麦商品性,进一步实现优质小麦的高产、高效,增加经济效益,要根据小麦种植产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小麦不同生长期的病虫害,做好单独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协调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调控等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现主要根据山东产区小麦不同生长期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介绍,并对其防治措施加以阐述,为广大的农户提供参考。

1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在此期间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防治的效果也很好,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4]。因此,在该有利时机,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争取病虫害防治的主动权。对于农业防治而言,要推行秸秆还田、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合理排灌、适期晚播、合理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等技术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以及增加麦苗的抵抗力。同时采用高抗病虫害优良品种。

在小麦播种期间,需要重点防治纹枯病、地下虫害、吸浆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可通过对土壤进行处理、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措施来防治病虫害。对于地下病虫害应该进行土壤处理,如纹枯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可利用25%三唑酮乳油15kg/hm2对水1500kg/hm2,稀释后直接喷于地表再进行深耕翻地;而对于治理地下害虫而言,可用4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者50%辛硫磷颗粒剂,拌细沙土或者煤渣300kg/hm2,然后加水45kg/hm2制成毒土,在进行犁地之前均匀地撒在地面上。此外,小麦播种前的种子处理也是有效防病治虫的好办法主要包括药剂拌种和包衣。对纹枯病、锈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地下害虫等,可分别选用苯醚甲环唑、三唑酮、戊唑醇、咯菌腈、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辛硫磷等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5-7]。

2返青拔节期

在小麦返青拔节时期,纹枯病、麦蜘蛛、吸浆虫以及地下虫害是防治的重点。2014年山东省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237.33万hm2,其中麦蜘蛛的发生面积69.33万hm2,纹枯病的发生面积78.67万hm2,地下害虫的发生面积56.67万hm2。对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要把握好防治适期。防治小麦纹枯病,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氟环唑等杀菌剂加水喷施麦苗茎基部,每隔7~10d喷药1次,连喷3次,此种方法可兼治白粉病和条锈病;防治地下害虫,可用进行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750mL/hm2左右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时,可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对于吸浆虫重发区,要利用返青期麦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时机,当吸浆虫幼虫上升到地表活动时进行第2次土壤处理,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对入适量的水分,拌入适量的细土制成毒土,沿麦垄撒施均匀,后用锄头将药剂翻到土中。

3穗期

穗期是白粉病、锈病、赤霉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病害的多发时期和危害盛期。一般来说,穗期是影响小麦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时期,因此,要保证小麦的产量,就要及时有效地治理各种病虫害。防治白粉病与锈病,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腈菌唑等高效杀菌剂及时喷药防治[8-9]。赤霉病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才能做到经济有效。在推广种植耐病品种、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d以上,主动用药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农业防治主要是利用合理的田间整理、地块布局、合理用肥等手段。药剂防治主要是根据小麦的发育期以及天气状况合理进行,可选用氰烯菌酯、多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等,要用足药量,如在施药后3~6h内遇雨,则雨后应及时补治[10-11]。小麦抽穗期是麦蚜大量迁入发生期,麦蚜的天敌种类较多,应注意保护利用瓢虫、蚜茧蜂等天敌资源,加强生物防治。除此之外,可用40%乐果乳油6000~8000倍液。防治吸浆虫成虫期,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750~1125mL/hm2喷雾[12]。

4灌浆期

小麦灌浆期病虫害主要包括麦穗蚜、锈病、白粉病等。对于麦穗蚜的防治,可使用25%快杀灵乳油375~525m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洒于田中[13]。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麦耕种之前,应选育优质、抗病能力强的良种进行耕种。耕种之时,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合理排灌、适期晚播、合理轮作,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小麦抗性,促进麦株生长健康。同时,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同一区域大面积种植同一品种的小麦。

6参考文献

[1]王东,鞠正春.山东小麦生产发展潜力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2):99-103.

[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351-437.

[3]陈万权.图说小麦病虫草鼠害防治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4]宋玉立.2009年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9(3):13-14.

[5]曹雅忠,李克斌,尹姣.浅析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与防治现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89-393.

[6]何振贤,郭更博,刘子卓.沟金针虫成灾因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6(11):63-64.

[7]陈杨林,陈万权,谢水仙,等.三唑醇与粉锈宁对小麦几种重要病害的药效比较[J].植物保护,1990,16(1):23-24.

[8]陈万权.小麦锈病发生与防治彩色图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9]周益林,段霞瑜,盛宝钦.植物白粉病的化学防治进展[J].农药学学报,2001,3(2):12-18.

[10]刁亚梅,倪珏萍,马亚芳,等.创制杀菌剂氰烯菌酯的应用研究[J].植物保护,2007,33(4):121-123.

[11]邵振润,周明国,仇剑波,等.201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抗性调查研究及防控对策[J].农药,2011,50(5):385-389.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篇5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防治;农药污染;治理措施

在果树生长过程中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是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适当喷洒农药能够帮助果树健康成长,提升其品质和产量[1]。可农药中的部分化学成分对人体与果树有害,一旦使用过量,果实中残留的农药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另外,农药经过树体逐渐渗透到土壤,既会使果树变得畸形,也会破坏土壤条件,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控制用量,避免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农药污染以及治理策略。

1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

1.1对果树的污染

据相关调查,果品中农药超标现象很常见,农药种类一般包括有机磷与菊酯类等杀虫剂,这种农药在果品中的残留时间很长,有机氯农药由于不允许运用到农作物与蔬菜之中,残留量不断减少,对果品造成的污染也随之降低[2]。如今,果品中的农药残留以杀虫剂为主,重点包括甲基托布津、甲胺磷以及乐果等药剂,这些药剂的毒性非常高,应用范围很广泛,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药的使用总量更大,使得其残留于环境与农副产品中。农药在喷洒以后,部分依附在果实与枝叶上,另外一部分进入到果树体内,在植物体内开始运输与传导,渗透到果实的各个器官中,严重污染了果品。比如,铜制剂与石硫合剂等药剂与水不相溶,可在植物叶面上借助化学反应进一步转化成溶于水的物质,进而不断渗透到植物内部;松脂合剂等药剂很可能侵蚀果皮与果树枝叶等,进而出现药害。当农药逐渐喷洒到果树后,可使叶片掉落与泛黄,果实也可能产生落果、畸形以及果斑等现象。

1.2对生态系统的污染

在果树病虫害的预防过程中,喷洒农药可以有效减少害虫量,但同时使害虫的天敌遭受极大的伤害[3]。从前果园中经常可见青蛙、草蛉、寄生菌以及瓢虫等有益生物,它们是害虫的天敌,具有对害虫种群抑制的作用,然而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这些益虫的品种与数量不断减少,对害虫的相关控制作用也日益减弱。

2治理措施

2.1综合管理

第一,对果树实施病虫害综合管理很关键,有利于促进果树的健康生长。在病虫害综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对农业新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实现有效、科学的病虫害管理[4]。在田间管理中病虫害防治占有重要地位,病虫害是果树生长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病虫害的危害,果树的产量持续减少,果农遭受了较大的损失。在现代果树生产中,人们应该研究以及制定出完整的病虫害检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害虫,喷洒农药进行防治(图1),假如在病虫害出现的早期未发现,那么在后期就应该使用毒性较高的农药喷洒,即使成功去除了病虫害,果树也会遭受极大的影响。人们需要早期预防以及实时监测病虫害,起初使用毒性不高的农药就可以完全清除掉病虫害。第二,肥水管理。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可以增强树势,减少果树病虫害发生,在果树的生长过程中施肥很关键,施肥到位,果树才可以健壮成长,还能充分提升产量,因此应该高度注重肥水管理,牲畜的粪便一般会当作果树的肥料,因为这些粪便中含有果树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利于促进果树的生长,还可以提高果树对病虫害的抗性。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信息素诱捕、天敌治虫等)得到了普遍的运用,比如用赤眼蜂对苹小卷叶蛾(图2)与小食心虫进行防治,用土蜂对金龟子进行防治[5]。要注重天敌资源的合理保护以及利用,将天敌控制害虫的重要作用施展出来。

2.3物理防治

按照害虫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辅以器械,直接消除。一般包括高温处理、诱杀、阻隔、射线处理以及捕杀等[6]。如震落收集捕杀金龟子与象甲;通过45~60℃的热水对板栗种子进行浸泡,可消灭其中的种实害虫;用糖醋罐(碗)对小卷叶蛾成虫进行诱杀;阳光暴晒是有效清除种子害虫的方法。

2.4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依旧是绿色防控的一个核心方法。为了更好地确保果树高质量、高产量,一定要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农药的施用应该从保护天敌与控制病虫害的基本原则入手,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科学用药重点开展如下策略:首先,强化病虫监测,深入了解防治适期,依照相关说明使用药剂,最好减少施药浓度与施药次数[7]。其次,优先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微生物源以及植物源农药,对矿物源农药进行合理使用。再次,严格实施国家以及当地相关规定,不允许使用高残留、高毒农药。最后,适当使用一些低残留、低毒与高效的化学农药对病虫进行预防以及治疗。

2.5安全、科学使用农药

2.5.1适时且对症施药果树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化学农药的品种也是多样化的。于是,在防治果树病虫害过程中使用农药时,要针对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准确、合理用药。此外,病虫害的用药时机也很关键,而用药时机要依照病虫害的防治指标与动态变化来选择。例如,在对苹果食心虫进行防治的时候,要依据卵果率的具体情况开展施药防治工作。用药时机太晚或太早都会对防治成效与药物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2.5.2选择用药按照施药方式的具体变化来选择农药。例如,对桃小食心虫进行防治时,将树上喷药改成土壤地面用药。选择有害生物对药剂很敏感而天敌生物抗药性非常强的时间实施用药。选择一种可以杀灭多种病虫的药剂开展施药。在施药的时候,假如能够采用局部施药防治的情况,最好避免全面施药。例如,在桃小食心虫的防治过程中,要针对早、中、晚熟品种,选择合理的用药剂量、品种与时间。

3结语

总而言之,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对果品质量与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果树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采用有效的方式来治理病虫害,同时配以合理的果园监管制度,从根源上阻止病虫害的发生,进而更好地保障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冯妮,郑小利.生物农药在果树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J].农家致富顾问,2017(14):58.

[2]肖蕊.浅谈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与生物农药的使用要点[J].种子科技,2017(12):110-111.

[3]苏成才.基于绿色生态理念的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农业工程,2020,10(1):126-128.

[4]李春阳.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中传统技术与绿色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10):224-224.

[5]陈体先.矿物源农药在北方落叶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烟台果树,2017(1):35-37.

[6]李玉红,田文龙.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中的绿色技术策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0):177.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篇6

关键词:东北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65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432131

引言

黑龙江格球山农场的主要农作物是大豆,目前种植的大豆品种主要为垦鉴豆27、垦鉴豆28等。这些大豆品种不仅能够很好地适应垦区农场的生长环境,而且产量高,大豆的质量好,特别是黑龙江垦区农场在病虫害防治上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使得大豆连年增收。

1东北大豆常见的病虫害

1.1东北大豆的病害

东北大豆的病害有多种,茵核病、灰斑病是主要的病害。

大豆菌核病通常是在7月份下旬发病。所体现的症状为大豆茎杆上产生褐色病斑,在表面上有白色菌z体,呈棉絮状。逐渐地,白色的颗粒转变为黑色,这就是“菌核”,老鼠屎样。剖开大豆病株的茎杆,就会看到菌核。大豆病株转变灰白色后,逐渐枯死。

大豆灰斑病在6月上旬―7月中旬发病,特别是阴雨天气,大豆正处于嫩荚期和鼓粒期,此时发病的几率是非常高的。所体现的症状为叶片枯黄,大豆的种子、豆荚、植株的杆茎也会遭到灰斑病的侵害,逐渐地,大豆植株的叶片就会脱落[1]。病株上生长的大豆成品品质也严重下降,导致大豆减产。

1.2东北大豆的虫害

东北大豆的虫害有很多种,诸如红蜘蛛、蚜虫、四星叶甲、食心虫、潜根蝇等等。

大豆红蜘蛛是用刺吸式口器对植株造成危害。无论是红蜘蛛的幼虫,还是红蜘蛛的成虫,都会危害大豆的成长。大豆所表现的症状是叶片脱落、生长较迟缓导致植株矮小,大豆的结荚数量少。如果大豆的植株病症很严重,就会在叶片上呈块状病斑,大豆植株也因此逐渐枯死。

大豆蚜虫具有很强的危害性,体现为叶片的背面有透明稠黏的分泌物,为蜜露状,叶片会皱缩、卷曲,严重会导致植株枯萎,直到死亡。蚜虫会导致花蕾变形,饱满度不够,花朵数量少而且非常小。

2东北大豆病虫害的防治

2.1防治东北大豆病害的有效措施

黑龙江垦区农场在大豆病害的防治上,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主要从4个方面解决大豆的病害问题。注重大豆的选种,黑龙江格球山农场主要种植的大豆品种为垦鉴豆27、垦鉴豆28等,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抗病能力。在田间管理中,发现有带病的大豆植株,就及时清除,而且农场还采用了轮作换茬的方式,对大豆病害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

大豆种植中,采用化学药剂治疗措施,用化学药剂治疗受病的大豆植株,治疗的时间短,见效快。采用化学药剂对大豆的病虫害进行预防,需要用药剂拌种的方式,采用化学除草技术,可以将种子中病体及时消除,并消除杂草中所存在的病源。

黑龙江垦区农场在大豆种植中,更为注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在病害防治工作中,为了避免化学药剂污染环境,还采取了物理防治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以提高大豆的健康指数。

2.2防治东北大豆虫害的有效措施

大豆遭到虫害就会影响质量和产量。黑龙江垦区农场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对策。所种植的垦鉴豆27、垦鉴豆28等大豆品种常见的虫害包括蚜虫、红蜘蛛、地老虎、圆跳虫等等。大豆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这样可以降低大豆遭到虫害的几率。

大豆种植的初期阶段,在种子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个大、饱满的大豆种子。在种植之前,使用药剂拌种,做好种子的包衣防治工作。在种子阶段和大豆的幼苗阶段,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避免遭受到害虫的侵害。

当大豆植株正处于生长期,主要的虫害就是蚜虫和红蜘蛛。在虫害发现的初期,要及时地采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疗,以避免植株病情严重,抑制虫害蔓延。

当大豆植株处于末期生长阶段,此时大豆正处于灌浆时期,食心虫就会侵入到豆荚中。所以,要采取药剂防治措施对大豆的豆荚、豆粒予以保护,以保证大豆的质量。

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田间管理工作,其中,除草是重要的环节。如果杂草量比较少,可以人工除草。随着大豆进入到生长期,草也会长势旺盛,此时就需要采用化学药剂除草,将草中的病虫源消除,为大豆植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将大豆田间的杂草及时清除,这样可以避免杂草与大豆植株争肥,还能提高大豆田间的通风质量。

3结束语

黑龙江格球山农场的主要农作物是大豆。多年来,农场对优质大豆的种植技术不断探索,特别对病虫害防治技术予以高度重视。农场在近年来选择种植了垦鉴豆27、垦鉴豆28等大豆品种,对当地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配合使用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不仅提高了大豆的质量,大豆的产量也明显提高。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篇7

关键词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体系

根据对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的研究,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多数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该问题缺乏重视,且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相对薄弱,再加上农资市场混乱,存在许多不良经营网点,使农药供应渠道多样化,农药作用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加大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力度,建立完善的防控管理系统,彻底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立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体系的原因

1.1重大病虫防治和农资市场秩序上存在诸多问题

调大病虫防治和农资市场秩序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目前有两个方面相对明显,一是缺乏完善的技术指导体系,很多镇级农技队伍由于工资收入较低,工作态度不积极,忽视工作的重要性,公共服务意识淡薄,使重大病虫防治技术一直未得到提升,在出现重大病虫草害时采取的措施不完善,未能起到控制重大病虫草害的效果。二是农资市场秩序相对混乱,缺乏合理规划,一直处于不规范的状态。主要是因为农资市场中持有农药经营许可证的经营网点较少,很多经营网点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擅自开业经营,且供货渠道复杂、混乱,导致不良商贩弄假成分较多,施撒假农药后,病虫草害问题仍持续发生[1]。

1.2基层群众对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和农资市场秩序不满意

以上农资市场现象和重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缺陷,已引起人们的不满,并一致要求我国相关部门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对防治技术重视,并提高防治能力,同时还要重新整顿以改善当前的农资市场秩序。

2具体做法

2.1成立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治指挥部

经对众多乡镇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问题的研究,我国相关部门决定在各乡镇建立相应的农作物病虫草害预防与治理指挥部门,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维护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并针对农资市场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控制,严禁无农药经营许可证的经营网点继续经营,彻底、严格地监管农药的供应渠道,保证农药的有效性。

2.2《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工作意见》

对农作物发生重大病虫草害情况调查发现,在重大病虫草害中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8种,分别是油菜菌核病、小麦赤霉病、水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条纹叶枯病、麦田恶性杂草和稻田恶性杂草。结合对农资市场的调查,相关部门针对性地提出《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工作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对农作物做好病虫害预防工作,并要求指挥部门合理计划预防对象、预防时间和预防措施,并给予指挥部门特定权利。

2.3通过整顿形成农资经营主渠道和骨干网络

综合市场规律考虑,对无证经营网点和信誉度较差的经营网点采取淘汰措施,并对各大小合格经营网点经营者进行培训、教育、考核和审核等活动,保证农药供应渠道安全,促进经营网点具有规范性。

3取得的成效

以我国某市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预防工作和农资市场调整为例,有效实施以上对重大病虫草害预防技术和农资市场管理实施与整顿措施后,已取得良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重大病虫草害防控工作组织水平明显提高

某市在水稻条纹枯叶病、稻飞虱、纵卷叶螟等多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严格按照我国相关部门所制定的防控要求与标准,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专业水平,防治指挥部门针对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治问题实行会议式的提醒与下达任务,并对防治病虫害等工作采取监督、控制等措施,对农业负责单位给予严肃的要求,并建立重大病虫草害防控工作相关责任制度。

3.2重大病虫防控技术进一步规范,防治效果提高

自农资市场得到合理控制与管理,实施统一药剂品种,并在正确的宣传作用下,农药的应用效率明显提高,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技术进一步得到改善,实现具有规范化、科学化的防控管理模式,使该市农作物病虫草害现象明显好转,同时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3农资市场进一步规范,农药成本有所下降

整改后的农资经营网点,按照《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工作意见》的要求组织经营农药,农药成本有所下降,当年水稻每667m2农药成本80元左右,比前一年减少10~15元。

4结语

对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加以重视,并针对性的解决农资市场混乱情况,形成健全的防控体系,可促进统一药剂顺利实施,为农作物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篇8

关键词:北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量普遍偏少,空气湿度较低,容易对植物生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并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下面谈谈北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1北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园林绿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利用丰富的花卉资源对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这些园林植物不仅能创造适宜于人类生活的优美环境,而且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然而,这些花、草、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园林植物病虫害即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灾害。—般情况下,病害和虫害常导致花草、树木生长不良,叶、花、果、茎、根出现坏死斑,或发生畸形、凋萎、腐烂以及形态残缺不全、落叶和根腐等现象,降低了花木的质量,使其失去观赏价值、绿化效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有些病虫害能使某些花卉品种逐年退化,终至全部毁种,或使城市绿化树种、风景林和林木大片衰败或死亡,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观赏植物需求量剧增,加上现有森林资源日益耗损,深感花卉资源和森林资源之不足。因此,我国和其它许多国家在努力扩大国家园林植物与森林资源的同时,对病虫害防治均制定了具体的法规和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以减少病虫害给国家经济造成的重大损失。因而,掌握和贯彻病虫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措施,是提高园林植物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重要保证。

2北方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

2.1常见虫害

2.1.1刺蛾类。刺蛾类是园林植物的一大重要害虫,该虫食叶树种较杂。危害严重时,将会食光全部叶片,使冬芽形成受到影响。

2.1.2蛀干害虫。蛀干类害虫,如天牛、木蠹蛾等幼虫危害很大。有的天牛以成虫出现,但大部分以幼虫在树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钻蛀为害,并排泄粪屑,位于韧皮部的幼虫为害期可达11月上中旬,位于木质部的幼虫为害期可达11月下旬。木蠹蛾的幼虫有的下树化蛹或在树内越冬。

2.1.3介壳虫。介壳虫又称蚧虫,属于同翅目蚧总科园林害虫。它除了刺吸取食寄主植物造成直接危害外,还排泄蜜露,诱发植物煤污病,造成植物长势衰弱、落花落果、枝长干枯或整株死亡。

2.1.4食叶害虫。该类害虫将1个枝条或叶片食光后,分散取食,食叶后影响冬芽的形成和隐芽的再次萌发。主要的食叶害虫有杨扇舟蛾、角斑古毒蛾、臭椿皮蛾、花椒凤蝶、棉大卷叶蛾、小蓑蛾、葡萄虎蛾、葡萄天蛾、柳蓝叶甲、樗蚕蛾、尺蠖、美国白蛾等。

2.1.5蝽象类。蝽象类害虫属半翅目,成虫和若虫均以刺吸园林植物的叶片为害,使植物叶片失绿、植株矮缩等。蝽象类害虫一般是以成虫越冬,到了秋天,它们大部开始寻找隐蔽的地方准备越冬,若防治不及时,危害严重时会导致煤污病的发生。

2.2常见病害

2.2.1枝叶病害。真菌是枝叶病害中最主要的病原菌。侵染枝叶的许多病原菌也常侵染花器、幼果等。枝叶病害的症状类型很多,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煤污病、叶斑病、变色型、叶畸形等。譬如:叶斑病类主要是由真菌门中半知菌亚门、子囊菌亚门的一些真菌,以及线虫、细菌等病原物所致。主要是叶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各种形状的斑点病的总称。叶斑病种类很多,可因病斑的色泽、形状、大小、质地、有无轮纹的形成等因素,又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等种类。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点粒或霉层。它普遍降低园林植物的观赏性,有些还会给园林植物造成巨大的损失。

2.2.2茎干病害。引起茎干病害的病原,包括了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病原等各种因素。如真菌、细菌、类菌质体、寄生性种子植物、茎线虫等生物病原都能引为害花木的茎干,其中以真菌病害为主。茎干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有:腐烂、溃疡、枝枯、肿瘤、丛枝、带化、萎蔫、立木腐朽、流胶流脂等。不同症状类型的茎干病害,发展严重时,最终都能导致茎干的枯萎死亡。

2.2.3根部病类。根部的症状类型可分为根部、根颈部皮层腐烂,并产生特征性的白色菌丝体、菌核、菌索;根部或干基部腐朽并可见有大型子实体等。根病的发生,在植物的地上部分也可以反映出来,如叶片发黄、放叶迟缓、叶形变小、提早落叶、植株矮化等。引起根病的病原可分为非侵染性的和侵染性的。根部诊断有时很困难,根病发生的初期不易发现,待地上部分出现明显症状时,病害已进入晚期。一般是以幼苗猝倒和立枯病为害较重。

3加强北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3.1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一是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2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2遍以上。生物农药除了Bt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二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改进农药施用技术。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3.2发挥综合防治优点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对病虫害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园林生态系的总体出发,根据病虫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经济、安全、简便、有效”的准则。其优点是:(1)协调措施,减少矛盾。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如果协调起来,就能达到既能杀死病虫害,也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天敌的作用。如采用内吸杀虫剂,涂抹茎、干和根部浇灌等,早期控制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的发生。选用对农药抗性较强的天敌,配合施用杀伤天敌较少的选择性药剂,是避免或减少矛盾的途径。(2)力求兼治,简化措施。在自然界里,多种病虫害常同时发生,分别防治,造成重复。以一种优势病虫害为对象,掌握植物发育的关键和病虫防治的有利时机,集中用药,兼治其他。可根据当时、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抓住有利时机,采用施放天敌、使用菌剂、药剂等针对性措施,达到兼治的目的。(3)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构成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及影响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防治措施也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采取取长补短、提高效果是必要的。如防治地下病虫“种蝇”时,注重施肥与药剂杀灭成虫相结合的措施,可以基本控制其为害。

3.3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为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越冬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4搞好病虫情预测预报工作

在花木种植场、公园、绿化带等大面积种植地区有计划、及时防控病虫害。通过有效虫口基数、生物气象图、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病虫预测,根据预报时间长短可分短期预测(一般预测期在30天左右)、中期预测(一般是根据上一代推测下一代)、长期预测(一般是跨季度或跨年度的预测),从而达到对病虫害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或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预测。特别是对近几年发生较重的,了解较少的病虫害的预防控制工作,如樟叶蜂、灰白蚕蛾等,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总之,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开始,到立地环境的改造,科学地栽培,合理地运用养护技术,强化预防措施,辅以化学的、生物的措施,建立科学的园林综合防治系统,一定使园林病虫害的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应作为园林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姚衍芳.北方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3)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篇9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一、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市园林植物病虫防治经费投入少,没有经费的保障就导致了绿化部门只能采取单一的化学防治措施。现阶段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基本只是围绕园林固有的一些常见病虫,忽视园林植物病虫的源头治理,随着城市园林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是越来越多。各基层单位缺乏植物保护的专业人员,经常导致错过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从而无法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方面仍是化学防治为主,而农药对城市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也会对园林植物本身带来危害,所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受到使用农药的限制,整体防治水平落后。

二、植物病虫害防治原则

由于人类、植物、环境因素、有害生物和天敌等各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所以,在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平衡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园林植物的生态系统。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上要从生态学观点出发,要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保护或者引进病虫害的天敌,提高自然的控制能力,保持园林生态的稳定。在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对策时,应从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方面出发,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尽可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为害范围之内。以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防治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段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建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长效机制。坚决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为生态城的环境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三、病虫害防治措施

1、要搞好监测预报,准确掌握疫情动态,针对各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制定监测方案,确定重点监测区域。开展长期定点监测和定期疫情普查,一旦发现害虫,应尽快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除治。

2、要采取综合除治,提高防治水平,一旦发现疫情,要综合运用人工、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并辅以生物药(制)剂防治,采取诱杀成虫、剪除网幕、药防幼虫和收集虫蛹的方法,抓住幼虫为害期的三个重要时期,以及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和下树化蛹期关键环节,组织多形式、多环节灭杀。

3、把好植物检疫关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不断增加,需要不断的引进域外苗木品种,导致人为传播园林植物疾病的机会就越来越多,因此在调入苗木和花卉时,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则要进行除害处理,严禁将危险性害虫传入或传出,以免给园林绿化带来更大的损失。

4、对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进行科学规划,在种植园林植物时,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植物品种,尤其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5、加强植物养护,提高抗逆能力,对生长势差的植物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6、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

以鸟治虫、以虫治虫等一些生物防治方法在园林病虫害综合防治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益兽、益鸟、益虫、益螨、有益的细菌、真菌、病毒、激素等来消灭害虫。生物防治有许多优点,保护环境,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害虫不易发生抗性,不会引起害虫再猖獗,对人、畜、植物安全。使用得当,可以做到经济有效,技术好,还可以节省劳力,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很有前途。

7、正确选用无公害农药和施药技术,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首选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如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及植物杀虫剂,如Bt、灭幼脲、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

改进农药施用技术,常规的喷雾施药方法造成的弊端很多,。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周围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势在必行.

四、病虫害防治的保障措施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篇10

关键词:林果、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951008

经济林果的发展壮大对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发挥服务功能,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提高广大种植户对发展经济林果产业的思想认识,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条件,促进经济林果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1当前林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1呈现出“高发、危重”态势

随着绿化工程的大面积开展和林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括大,由于林果种植者没有及时预防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导致病虫害的发展呈现出“一发不可收拾”的态势,这不仅直接影响了种植者的经济利益,也为我国的林果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比如梨树种植就深受病虫害之害,比如梨木虱,这种病虫在梨花盛开时就被大量孵化出来,等到梨花凋谢它就开始蚕食幼小的梨树果实了。而大多数种植者对这种病虫害没有及时地加以防治,造成病虫害日益猖獗,严重危害林果业的发展。

1.2种植者在用药方面过于盲目

当一部分种植者意识到病虫害的危害之大时,他们开始尝试使用各种农药杀虫。由于大多数种植者都是依靠经验种植,并没有掌握实实在在的林果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导致他们在用药问题上过于盲目,眉毛胡子一把抓,认为只要能够杀死病虫就可以了,完全忽视了因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巨大的生产成本。要知道,尤其是果实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喷洒了过多的农药,就会在果实表面产生农药残留,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能会使某些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

1.3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性、及时性

这与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相似,在林果病虫害的防治问题上缺乏“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战略性策略,常常走“先发生后治理”的老路,显然在当下看来是行不通的,因为林果病虫害的侵犯范围和危害后果远比想象的更广、更严重。如果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被动的去防治或者依经验的去治理只会“治标不治本”,不能见到真正的实效。相反,如果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防治工作中去,并且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治理,那么,林果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就将会大大的提高。

2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2.1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意识明显增强,开始大力提倡绿色和环保,绿色防控技术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根据“绿色植保”的理念,强调通过利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用药等技术,以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目的,从而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毋庸置疑,这一林果病虫害防控技术是顺应时展潮流的,应当大力推广和引进此种技术。具体来说,要大力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等栽培措施,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善病虫害发生源头,增强林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要积极开发和应用植物诱控、食饵诱杀、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要普及使用农药的相关知识,提倡高效、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强化农药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合理使用农药,最大限度降低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2.2合理使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人类在林果病虫害防治斗争中的一大进步,它包括“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2种防治措施,也就是通过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的方法来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事实证明,在林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的控制方法是十分有效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树木种类以及他们的常见病虫类型,有针对性地释放一些天敌来对付他们,常见的可以用七星瓢虫、蜻蜓、赤眼蜂等来对付果树中的虫类。同时还可以采取适当地方法吸引鸟类来控制虫害。比如可以通过制作鸟巢,吸引燕子、啄木鸟、麻雀等对有益的鸟类来制服病虫,这种防治林果病虫害的方法是值得推崇的。

2.3适时地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是林果病虫害防治中最快见成效的一种防治技术。就是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与控制。只是这种控制方法具有污染大、破坏性大、成本较高的弊端。但是,因为它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治速度较快也会受到种植者的青睐。但是在采用化学防治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度。采用化学防治技术的选药要科学,在林果病虫害防治中,可以使用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低毒药物;时期要适时。林果病虫草害的防治不能错过最佳时期,比如对于果树上的蚜虫就要在早春开始防治;方法要妥当,须按农药标定的用量进行用药;农药混用要恰当。恰当地将农药混合使用,既能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又能提高化学防治的效果,一举两得。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