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急诊规培出科小结十篇急诊规培出科小结十篇

急诊规培出科小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0:12

急诊规培出科小结篇1

[关键词]急诊科;管理模式;标准化

对医院的质量管理而言,标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医疗质量提高以及专科技术发展最为重要的保证之一,急诊科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和急诊的临床工作质量及其管理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要想促进急诊科医疗水平、抢救危重患者的成功率以及护理工作管理质量的整体提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方案,并促进其实施,进而改善急诊的就诊布局,实现其抢救室配置的标准化以及建立健全急诊的管理制度等,使急诊就诊的布局具有更高的合理性,同时也促进其工作制度及其流程和培训方案的规范化,最终实现急诊科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1改进的对象

改进的对象主要包括急诊的就诊布局、急诊抢救室的配置标准、急诊的管理制度、工作的服务流程、工作指引、应急预案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方案等[1]。

2改进的方法

2.1调整急诊的就诊布局

结合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以及评审标准等针对本医院的实际情况,作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方案,对其现有的布局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使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得到简化、工作效率更高,同时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和有效的指引,节约其就医时间,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2]。

2.2规范抢救室的配置标准

结合国外先进急诊室抢救室的相关配置图和要求,做好抢救室的单元规范工作、物品的摆放工作与抢救设施的配置工作、在墙上标明抢救的流程图并且制定相应的急诊工作管理制度和急诊求救流程手册等。

2.3建立健全急诊的管理制度

急诊科室的相关管理小组和临床的一线医护人员应该结合相关卫生机构及其认证联合委员会的各种管理制度和该中心急诊科的具体情况与实际需要[3],对急诊的管理制度进行共同的讨论,做好其制定工作与完善工作,为建立健全急诊科的管理制度而共同努力。

2.4改进急诊的服务流程

急诊科室的相关管理小组、门诊部的工作人员、医务部的工作人员和医院其他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结合临床的问题所在以及患者的投诉和反馈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重新梳理急诊室现有的服务流程与工作流程,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且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4];有些服务的流程还没有制定,对此,急诊科室的相关管理小组、门诊部的工作人员、医务部的工作人员和医院其他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征询大家的意见,全体人员进行共同的讨论,制定出具有规范性、可行性、安全性、同质性的服务流程,在其通过相关医务部的审核之后,按照相关规定对其严格地执行,并做好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和反馈工作。

2.5指引急诊工作

指引工作的制定过程应该简单化、流程化、规范化,根据医院JCi的工作要求来制定,确保制定出来的指引具有具体可行性质,且能与本科室的实际要求相符合。所有的指引工作在制定后都应该进行临床试行,一般为期1~2周,在试行的过程中,通过对临床一线人员的咨询和管理人员的观察和总结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改进和修正,在不断的实践中将指引工作规范化。

2.6对急诊人员进行培训

通过成立科室培训小组,并参考黑龙江省相关的医疗护理指南或指导方案来确定培训的方案和手册,从而对急诊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进行培训。按照项目来制定培训计划,明确每个项目的负责人及完成时间,通过填写项目推进表来进行培训和学习。负责人还要定期进行总结和分析,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后续推进进行反映,以此来保证每个项目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

2.7设置抢救室标准单元,制定抢救流程和手册

设置抢救室标准单元包括的内容有标明地面标志、明确标准单元的面积、配置墙式抢救的物品、配备墙式抢救的用品、摆放抢救单元内的物件以及保护病人隐私等措施。制作抢救流程图及上墙:制定休克、心肺复苏、惊厥、异物、中毒的抢救流程图,并经医务部审核合格后上墙。根据相关的抢救制度和抢救指引制定抢救手册,并将其放置在方面查看的位置。

3关于建立制度和流程的讨论

3.1规范急诊就诊布局,标准化抢救室的配置

医院应该根据本院建筑整体布局的实际状况,规划和调整合理的急诊就诊布局。急诊就诊布局应该包括药房、检验科、收费处、急诊绿色通道等区域的明确标志,并配套有完善的管理设施,为患者就医提供有效指引,节省就医的时间和环节,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就医体验过程。医院应该对抢救室进行标准化管理,设置抢救室专用单元,保证各项抢救器材随时可以正常使用,制定规范化的抢救手册和抢救流程。

3.2规范化的急诊制度和流程

规范化的急诊医疗流程是在获取急诊诊疗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管理医疗质量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将诊疗过程的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进行综合管理,增加患者对医院的适应性,真正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的关怀,是医院在文化上的一种转变。急诊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化是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现有的制度和流程,实现医疗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中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的流程化管理尤为重要,因此应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急诊流程中的环节是比较繁多复杂的,容易引起患者的负面体验和情绪,因此各项流程和制度都应该以患者为中心,一心一意为患者着想、为患者分忧解难的工作原则[5]。在为患者提供方面的同时,也要为医护人员考虑工作的便利性,尽量将中间的环节减少,将各项流程简化,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还要注重对细节的考虑,从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将急诊流程细化到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各个项目。现存的急诊流程和工作流程都是在以前制定的,随着现实环境的不断变化,很多急诊流程和工作流程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环境要求,所以必须建立新的制度和流程,将新流程投放到实际的运行中,对其出现的问题不断地改进和提升,直至能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为止。每个医院的整体布局都不一样,所以急诊的制度和流程也不能生搬硬套,拿了别人来用在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根据医院的具体的、实际的情况来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3.3标准化的培训方案

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中,包括外科、内科、妇科、五官科等不同的科室都有急诊情况,可以说急诊室通用于全部科室的。危重患者的生命往往取决于一瞬之间,现代急救医学要求急诊的医护人员对于危重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并果断作出决策,此外还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的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操作[6]。因此医院要成立专门的科室培训和管理小组,根据制定好的培训方案和流程手册进行强化式的训练和学习,全面提升急诊医护人员的核心能力。同时在医院的各个岗位制定上岗标准,达不到技能要求的坚决不允许上岗,对于新上岗的医护人员也进行岗前培训计划考核,任何岗位的人员在上岗前都要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岗前培训,考核成绩达标者放允许上岗。

4结语

在推进《急诊标准化管理方案》各项目的过程中,笔者所在中心的急诊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其整体布局的管理、各项流程的管理、相关工作制度的管理以及培训方案的管理等都实现了一定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使得相关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医学科技的发展也日益突飞猛进,各种具有先进性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高精尖技术、复苏手段以及监测技术等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开展与应用,这使急诊工作面临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巨大的挑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其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实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冯丽婵.急诊科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5(22):2800-2802.

[2]俞荣芳.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z1):134.

[3]叶雯.参与管理模式在急诊质控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54.

[4]方贵蓉.量化考核在急诊科护理人员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2008,22(2):166-167.

[5]刘惠君,黎檀实,刘钰,等.急诊管理标准化的解读和应用框架[J].中国医院,2013(11):73-74.

急诊规培出科小结篇2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急诊规培出科小结篇3

【关键词】急诊;新护士;岗位培训

急诊岗位的特殊性与经常面临的紧张度导致了急诊工作环境的高压力状态,这对急诊护士的专业素质,应对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刚刚步入临床工作的新护士而言,如何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士的角色换位,尽快适应急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在从事专业早期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有利于专业成长及发展,有利于护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1]。在医院及护理部连年成功开展岗前培训后,本科室也着手于科室内岗位培训,4年来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报告如下。

1对象

选择本科室2009――2012新招收的护理应届毕业生共38名,女28名,男10名,平均年龄23,除一名学历为硕士外,其余均为本科。

2培训内容及方法

2.1培训过程①新护士报到后首先参加医院及护理部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院介绍,规章制度,护理程序及优质服务,护理质量管理及病人教育管理,关护理念,CpR及14项基本护理操作等,并通过相关考核。②进入临床科室后进行科室岗位培训,完成相关理论及操作考核。

2.2科室培训内容根据急诊工作背景及需求,培训主要有传统培训项目:科室介绍,工作环境,职责制度,急诊常见护理常规,护理操作,工作流程,抢救设备及仪器使用等;特色培训项目:急诊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工作场所暴力应对,护理信息系统管理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2.1急诊常见护理常规、操作、仪器使用请科室资深护士以授课的方式讲解急诊工作流程及常见急症处理,如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流程、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流程、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流程等。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自学包括内、外、妇、儿急症理论知识。组织观看技能视听教材,老师在旁讲解急救流程中相关急救仪器的使用操作、医护间的配合等,然后组织练习,老师点评指导,适时评价总结,进一步提高新护士急救技能。

2.2.2急诊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2]。对安全管理的学习包括环境安全,病人安全-6项国际病人安全目标,员工自身安全。通过停电、火灾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详细讲解及具体事例分析加深新护士的安全意识。另外,组织学习结合本院特点制定的意外事件(event、near-miss)报表,持续质量改进(CQi)项目,主要涉及分析护理错误发生原因及危害性和补救方式,总结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改进护理操作和服务流程。

2.2.3急诊工作场所暴力应对工作场所暴力在急诊科有极高的发生率,针对医院及急诊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可提高急诊科护士防范[3]。科室内有专门关于暴力应对的培训和管理[4],一方面介绍中国医疗现状,工作暴力发生时间及原因,预防方法,并进行了顾客服务意识培训,包括语言、仪表、操作,流程、书写等的优质服务,避免暴力事件发生;另一方面介绍同事间支持系统,以同事间支持及有效地小组模式促进新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使之产生归属感。

2.3科室培训方法

2.3.1岗前培训制定岗前培训手册,在一周内采取自学及讲授结合的方法,对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术及监护设备,抢救仪器进行讲解示范指导。

2.3.2岗位培训第一阶段时间为三个月,进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指导工作方式,在岗前培训基础上熟悉急诊科工作环境。讲解各班职责和工作程序,熟悉各班工作;根据班内患者的护理内容进行各种护理操作,讲解护理常规;在专人负责带教前提下,完成岗前培训手册中培训项目的check-list,并由科室总带教模拟急救场景,设置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评分项,进行床边综合考核并通过。

2.3.3岗位培训第二阶段时间为9个月。使新护士逐步适应临床环境,实现从一对一的“跟班”急诊新护士到有独立工作业务能力的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转变。每月根据岗前培训手册,进行理论及操作的回顾,查漏补缺,进一步熟练掌握急诊常见病种的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提高急诊临床的护理质量。

3结果

3.1护理理论及技能水平普遍提高在岗前培训考核及三个月床边综合能力考核中,通过率为100%,check-list完成及时,每个月的理论及操作考核均以较好成绩(>85分,满分100分)通过。

3.2同事评价较高主要通过带教老师评价、科室同事评价、护士长评价和自我评价。

3.3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科室内新护士的工作意外事件发生率减小。

4讨论

4.1岗位培训提高了新护士考核通过率,激发其在临床中学习的兴趣新护士进入临床后,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相关的学习环境及压力也相对改变,在岗前培训中激发新护士工作、学习、生活动机意识尤为重要[5]。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更能引起新护士的期待与认同。以自主、讨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调动新护士的学习,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在培训后的考核中理论及技能均顺利通过,同时也体现出培训质量,为进一步完善岗位培训提供了宝贵经验。

4.2增强了新护士自信心,促进他们的角色换位新护士面临学院到治疗、护理、健康宣教等角色转换的压力,应关注他们的需求,如:病情环境适应较差,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缺乏临床经验,病情观察能力差,容易出现差错;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不止如何回答等[6]。岗位培训内容满足了新护士的需求,不仅充实了理论操作知识,更是从安全管理,护患沟通,应急处理等多方面引导,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其更顺利的成为一名专业护士。

4.3提高新护士护理理论和技能水平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是新护士能否胜任护理工作的前提,因此,无论怎样变革岗位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始终要放在重要的位置[7]。在岗前培训中统一培训使其在上岗前就打下扎实基础,在其后的岗位培训中反复复习,并在临床中得以较好的应用。

4.4提高新护士的职业素质在系统的培训中,新护士的业务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理论学习与临床工作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促进护士的提高。通过护理文化、制度及优质服务等人文理念教育不仅让新护士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更激励护士产生集体归属感,从而促进整个护理团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夏吾吉.浅析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98:78-79.

[2]曾任英,钟伟英.新护士岗前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80-81.

[3]陈祖辉,王声.护理学杂志[J].2004,19(15):3-6.

[4]潘红英,桂蒙,孙蒋会,等.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应对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45-447.

[5]王惠芬,谭文勇,夏桂兰,等.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9):48-50.

急诊规培出科小结篇4

abstract:emergencydepartmentasarisingmanagementdisciplineinrecentdecadesgetmoreandmoreattention.Howtoeffectivelyenhanceandimprovetheemergencydepartmentmanagementworkhasbecomeafocusofemergencydepartment.Startingfromtheimportanceofemergencydepartmentmanagement,thepapersummarizesthemanagementsituationofemergencydepartment,onthisbasis,introducesthestrategyandmethodtostrengthenemergencydepartmentmanagement.

关键词:急诊科;管理;门诊病历;医患关系

Keywords:emergencydepartment;management;outpatientrecords;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76-03

0引言

急诊是指急速的为重症急症病人进行检查和诊断治疗的行动。急诊科是近几十年来新兴的一门医疗学科,具有应急性、风险性、综合性和不间断性的特点,是医院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急诊病人提供诊断和必要的治疗。急诊科的主要任务是对危机声明的疾病患者组织抢救,对无生命危险的急性病人进行救治,在实践中还要开展科学研究、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医疗水平。急诊科是医院的第一线窗口[1],是医院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也是医院外在形象的第一道风景线。急诊科以接纳高危重症病人为主,需要配备高质量的医疗急救设备和高素质的医疗急救人员。目前各大医院都在努力完善急症科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专业队伍,改造急诊科的就医环境,使得急诊科的水平逐年的提高。但是也有一些医院存在着一味的扩建和扩充,而与其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不相适应的现象,医疗质量、医疗作风和医疗安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2]。

1急症科目前的管理现状

急诊科作为医院对外服务的第一线,必须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目前有不少医院在急诊科的管理上存在各种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急诊科医生的医疗水平相对不高急诊科接诊医生的素质高低是决定是否发生急诊医疗纠纷非常关键的因素,接诊医生素质较高,相应的治疗质量就高,服务态度好,医疗纠纷就少;反之,如果不能保证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则会产生较多的医疗纠纷。而目前由于急诊科的工作强度大,使得急诊科的年轻医生不能安心就诊,并且认为门诊工作不重要,有些刚分配来的实习医生仅仅将急诊科作为一个跳板,实习完之后就跳槽到其他部门,导致了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流动性较大,医疗水平参差不齐,不易管理,造成了刚有急诊经验的医生流失,而新来的实习医生医疗水平不高的现象。另外,由于急诊科平时的繁忙工作,使得急诊科的医生很少参与学习新的医务知识和参与科研,导致急诊科一直以来就是科研的薄弱环节。在急诊科中很少有高级职称的医师,或者很少有、有科研课题或者科研成果的高级医师,缺乏高水平急诊医学的拔尖人才,导致急诊科的医疗水平整体不高。

1.2急诊科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急诊科医生的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比例,医院在政策上对急诊科在人力、物理、财力和奖金分配方面都没能重点考虑,无法有效的调动急诊科医生的积极性。急诊科本身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很少制定中短期或者长期的工作规划,并且因为病人的各种不确定性而没能规范急诊工作程序。对于急诊科的医生,也因为工作强度大而很少对急诊医生进行培训或者再教育。急诊科的登记制度也相对没有完善,更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质量监控制度,无法对急诊医生从质量上进行监控。缺乏处理成批伤员的应急预案和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准备,典型的案例是SaRS病毒的流行,由于对SaRS的认识不足导致出现了重大的损失。再比如没有注意防范院前抢救工作中的隐患,急诊的抢救过程应该做到早期、迅速、准确、有效。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规范制度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询问,如病人发病时间、发病症状以及已经进行的处理方法,对病人进行合理的体检,在最短时间内有预见性的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做出诊断。运转过程也需要有严格的操作规范,防止出现未向病人或家属交待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的情况,120急救车上必备的各种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麻醉针等必须保证运行良好;急救车上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等等,这些都需要有严格的规范来保障治疗的顺利实施。

2加强急诊科管理的策略研究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院内部医疗结构的调整,急诊模式也必须要适应现代急诊急救的医学发展方向,更好的满足急诊患者的医疗需求。为此,医院需要研究各种加强急诊科管理的策略,是急诊科的发展跟上当今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更好为人民服务。笔者经过实践和分析,主要总结了以下方面:

2.1从急诊科自身建设出发,努力提高医护人员水平为了使得急诊科的医生能够了解各种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疾病,必须定期对急诊科医生进行岗位培训,使之具有更广泛的医学知识。对于急诊科的医师,要加强鉴别诊断,学习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使用各种医疗设备,如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和电动起搏器等。对于护理人员则要进行各自分工和配合协作的训练,进行各种操作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成批伤员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演练,发现和解决各个岗位整体配合上的问题,增强救治的有效性,减少可能产生医疗纠纷的因素。

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急诊医学专业人才,尽快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急诊医学培训教材,建立急诊专业人员培养渠道,搞好急诊医学的培训基地,全面提高医疗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努力培养一支具有肯吃苦、勤思考、勇攀登精神的专业技术医疗团队[3]~[4]。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急诊科医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要有责任心,能够将心比心地善待病人及家属,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认真细致的给予治疗,把急诊工作当成自己神圣的使命;要有敬业精神,对患者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同时还要掌握接诊艺术,能主动与病人及病人的家庭进行沟通,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信任,争取病人及其家属的合作。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5]。

2.2加强急诊科制度管理,规范诊疗制度加强急诊科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2.1应用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提供了一种制度,一种规范的操作程序,通过内审、外审发现医疗过程中不符合规定的现象并及时改进,由此规范每一个医务人员的工作环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好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了各种医疗纠纷的产生。另外,作为医院的管理者,从自身也应该提高素质,培养自己在个人气质、文化素质以及道德修养,充分理解领导岗位赋予他的职责和权益,领导者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所管理的团队健康稳步的发展。这也是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与急诊科配套的监督机制,比如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制度,设立监督电话供患者随时对医生不满意的行为进行投诉等措施,可以比较快捷而有效的规范急诊体系,能够比较有效的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的奖惩。

2.2.3规范诊疗制度。急诊科主要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包括:急诊科主任职责,急诊科医师职责,急诊科护士长职责,急诊科护士职责,要求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急诊科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危重病的抢救程序[6];急诊岗位责任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急诊病历书写制度,急诊报告制度,医嘱查对制度,急诊抢救制度,病案管理制度,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负责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指定为了急诊科医务人员一个工作的准绳,任何救治工作都必须遵循这些制度,一旦有违背制度的行为,必须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厉的惩处。同时也要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概念,将管理方法从机械检查型向耐心指导型转变,从发生问题后领导的严厉训斥道分析原因的温情讲解;院领导要能够换位思考,设法帮助急诊科解决在管理问题上的诸多不合理现象。管理过程不能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而是平等对待,关心医务人员的所思所想,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进行合理的引导,增加批次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从而使急诊科的全体工作人员能够身心愉悦的投入到工作中,以一种快乐的心态积极的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7]。

2.2.4修改急诊科的绩效考核办法。根据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少劳少得的原则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评价,根据对医院的贡献和患者的评价决定每个人的薪酬水平,这样既可以公平的进行薪金分配,也能够充分的动员所有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5改变现有的急诊科体制,设立适应医疗制度改革的急诊管理模式。传统的急诊科只是作为医院的“支援型”单位,很多医师都是刚分配来的实习医学专业的学生或者从别的科室临时抽调来的医师,临时性的观念很强,医务人员没有强烈的岗位意识。这导致急诊科的领导缺乏工作的长远规划。为了改变这个现状,使急诊科成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就必须尽快建立各种专业的急诊室、抢救室、急症iCU、急症手术室、处理室以及各种急诊检查手段等,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使急诊科从“支援型”模式向“自主型”模式进行转变,抽调高水平的医师组成专职的急诊团队,创建新型的急诊专科,是急诊科成为和其他科室同等重要的医院组成部分。

2.2.6特别注意要重视急诊科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急诊科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的前提,必须保证每年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和学习新的医疗知识。使急诊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疾病的急救级数,建设一支一专多能的急诊医生队伍,逐步和建立的专业科室共同独立承担全部急诊任务,这样可以更快的解决患者的会诊问题,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治疗。

2.2.7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21世纪是互联网世纪,网络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各种实时操作,还能为急诊科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快捷的信息查询和表单打印,能够帮助管理者快速的完成各种复杂的统计工作,详细记录患者就诊的整个过程,能够在急诊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3小结

本文简单介绍了当前急诊科的管理现状,明显存在着急诊科医生水平不高和急诊科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各种急诊科的管理策略,包括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完善诊疗制度等七个方面的措施。相信通过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急诊科在医院的重要性将会与日俱增。

参考文献:

[1]杨云芳,王一,高玉培.急诊科管理和建设的经验与探讨[J].医院管理,2004,2(09):860~861.

[2]方曼曼,皇甫明放,谢长勇.急诊科管理模式和方法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2):1126~1127.

[3]黄晓琴,叶素蓉.急诊科管理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6,13(04):239~240.

[4]刘雪白.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3,2(06):712~713.

[5]曾素琴.以医院管理年为契机加强急诊科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5(Vol13):1~1.

急诊规培出科小结篇5

(1)理论教学:急诊医学课程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展开,在大多数教学医院仍是选修课或仅占用内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几个学时;

(2)临床见习:目前对于大部分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急诊见习目前还是空白;

(3)临床实习:首先是院前急救未开展,仅有极少数的教学医院试验性的展开过[3]。其次在急诊科的教学计划安排,多分插至内科和外科的实习,时间短,多未结合急诊医学的临床特点;

(4)特色教学:急诊医学的特点使急诊对医患沟通、医德医风有特殊的要求,但现有的教学中,虽一直强调,但鲜有实施;

(5)其他:因急诊科特殊的轮班倒休制度,在教学上主要依靠医学生的自觉性,加之不少医学生面临着考研、寻找分配单位等压力,急诊医学的教学质量难以有保障。

2新时期临床急诊医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结合我院急诊科的特点,在急诊医学教学方面建立了一整套自己的特色教学。包括:

(1)充分发挥临床资源丰富、疾病谱广、病种复杂的优势,鼓励科内医师整编临床典型病例,为急诊的理论课提供更多资料。

(2)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声像资料和模型等,加强急诊各项操作的培训,尤其是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的培训,通过视频播放规范的心肺复苏抢救操作过程,学生之间互为小组进行练习,严格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急救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3)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针对实习时间短的特点,将学生分成小组,由不同带教老师带教,安排学生跟随带教老师上班时间进行实习,鼓励并欢迎学生在课余闲暇时至急诊学习,跟随查房。

(4)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现在的医疗环境下,医学生临床动手操作的机会少。急诊带教老师在不影响诊疗和带教老师在旁指导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尤其像心肺复苏(CpR)、气管插管、洗胃等操作,充分做到“放手不放眼”。

(5)充分利用晨交班和查房机会,结合临床病人巩固临床知识,同时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掌握沟通的技巧,树立更好的爱伤观念。

(6)每周组织科内小讲课或病例讨论,鼓励实习学生和进修医生积极参加。

(7)建立急诊科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卡,鼓励已经学习完临床课程但未开始临床实习以及实习完急诊科的医学生在急诊的缝合室、抢救室等地方学习。这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我院急诊的优势,也充分调动了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的反馈调研中,得到了很好的评价。结合急诊医学临床教学的现状并借鉴我院急诊临床教学的经验,在急诊医学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对临床急诊医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浅析探讨。

2.1进行多元化理论教学

传统的理论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质量并不让人满意。近几年,伴随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多元化理论教学的理念正逐步渗透至临床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为核心思想,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法。结合急诊医学的特点,应该发展有急诊医学教学特色的理论教育。首先,充分利用现在教育技术,在理论课中适量的插入结合教材的影像学资料,例如图片、网络流行的语言、急诊室发生的故事、录像等,加深学生在初步接触急诊医学的印象,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理论授课外,结合授课内容,合理的安排生动、直观、开放、自主、互动的临床见习、实习,充分发挥pBL教学、情景教学及临床观摩见习的特色。pBL教学全称problembasedlearning,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为教学目。在多个pBL教学应用于急诊医学教学的研究[4-6]都证实pBL教学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对急诊医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对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有所帮助,也使所学理论与实践能更加紧密结合,对开拓急诊思维有很大益处。在刚开始开展急诊教学阶段,立刻让学生投身于复杂而纷乱的急诊,在心理上并不利于学生接受。情景教学和临床见习,可以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之间建立过渡的桥梁,让学生对急诊的情况有初步的印象,并在情景教学和实习中重视除了理论、操作之外的沟通技巧、人文素质的培养。

2.2加强技能培训

急诊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只有操作技术过硬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所以技能培训在急诊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急诊技能操作培训和训练时,应该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力求标准、规范。医学生需要掌握的急诊操作包括:心肺复苏、清创缝合、包扎止血、气管插管、除颤仪、深静脉置管等。学生不能直接在患者身上进行训练,故场景设计和模拟人在技能培训中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学医院急诊科的作用,除了心肺复苏抢救规范操作过程的视频及指导老师的现在解说演示,还要通过反复实施单项技能练习与小组合作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在基本掌握技能的条件下,进行场景设计训练,比如模拟急性心跳骤停、呼吸循环衰竭、及意识障碍等病症,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形下让学生参与完成从疾病识别、临床分析、抢救治疗的全过程,这既能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实际动手能力和反应力,又能锻炼对急救救治的紧迫感。在有条件的教学医院,可以开展高端模拟系统的训练,在北京宣武医院,已经将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4]用于急诊培训,收效很好。

2.3充分利用急诊资源

急诊科患者多,危重病多,疾病谱广,这些条件十分利于临床实习教学。不少内外科急症,例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酒精中毒、急性阑尾炎、骨折、外伤等在内外科见习中很难遇到的病例,在急诊很常见。现有的本科、七八年制的临床实习[5]和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中,急诊实习时间短,教学计划安排并不十分合理。笔者认为,应该适当延长急诊实习时间,本科和长学制4周左右,集中于内外科实习之前或之后,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在抢救、iCU各不少于1个月。由于急诊科是24小时制,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分小组跟班学习比常规模式更有利。小组教学,可以让在减轻带教老师压力的同时,因材施教,也可以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跟班实习,一是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遇到紧急抢救的机会,充分感受急诊的紧急氛围,二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教学上,急诊科的实际工作情况不会给予带教老师很多时间进行系统性的教学、指导,因此要充分利用床旁教学,将急诊独特的降阶梯思维引入急诊实习教学中[6],在急诊交班和查房时,结合临床患者的个性、症状、体征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临床教学,并重点培养学生病情评估的能力,重在让学生学会识别急危重症,树立降阶梯思维。急诊涉及的临床技能操作较多,在不影响诊疗的前提下应该多创造动手机会,让学生真手不放眼”。院前急救可以增强学生对急诊救治的时效意识,在急诊教学中很有必要,但目前大部分教学医院都未开展。故在学生掌握院前急救运作程序及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可以安排急诊科与急救指挥中心联动开展院前急救教学,让实习医生至少安排随急救车出诊1次,通过亲身体验现场急救、转运患者等工作,强化实习医生急救的时效意识,加深黄金一小时对于救治及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性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应变能力和加固急诊思维意识。

2.4重视医患沟通教学

急诊规培出科小结篇6

关键词:急诊;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39-02

住院医师培训是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特有阶段,是医学专业学生完成学位教育后发展各种能力的继续医学教育。急诊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二十年来发展较快,许多大型三甲医院急诊科也建立了相应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1]。这有利于为急诊病人提供更优质、更均衡的医疗服务,有利于提高各级医疗机构急诊医师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利于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急诊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作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1.培训制度体系逐步健全。从1993年卫生部颁布《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1995年出台《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到2010年6月公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逐步建立形成了政府主导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相关试点地区和城市建立了覆盖招录、培训、管理、考核等各环节的规章制度体系,特别是一些医院开展了面向全国公开招录的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提升了培训工作的水平和层次[2]。

2.培训内容标准基本完善。针对急诊住院医师的特点,建立了公共科目与急救医学的培训内容、技能要求轮转方法,体现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的有机结合[2]。

3.医学教育学制不规范带来的困境。我国医学教育的学制有5年、7年、8年,研究生,教育有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各培训学制和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如何对接,培养要求是什么,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尽管有关省市、医学院校和医院作了一些探索或规定,但决策层对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连续统一体的建设尚未规范。

4.培训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带来的困境。目前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仅限于各个医院的内部考核,没有国家层面的,类似于“执业医师考试”之类的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考核办法,难以确保培训的质量。

5.生源得不到保障带来的困境。由于当前社会对急诊科住院医师培训认识不足,导致学员对自己今后的发展缺乏信心;学员参加培训时,受人事管理制度的制约,户口、工龄、各类保险难以落实,经济负担较大,难以安心参加培训;部分学员由于无法承受辛苦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没有归属感而中途放弃。这些都使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生源不足,且流失率偏高。

二、加强改善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对策

1.制定个体化、整体化的培训计划。为了使不同临床经历的住院医师得到适合自身的培训,提高住院医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应制订全面、细致、可操作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明确不同学制、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培训目标、方法、年限、内容及考核办法。使各类医学毕业生进行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章可循、有文可依。例如,高学历、有工作经历的住院医生,可以选择高年资、临床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老师做指导教师,相对减少其他临床科室轮转时间,加强在急诊科的专科培训,参与一定的科研工作;学历相对较低、从未涉及临床工作的住院医生,则先选择长期从事临床及带教工作的老师,先从临床抓起,增加在其他临床科室的轮转时间,在能够较熟练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再回急诊科工作。待年资增长、阅历增加,再承担相应的医、教、研任务。

2.改进教育模式。在培训中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教育模式,比如“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首先由带教老师给出一份病例,由3~5个规范化培训住院医生围绕该病例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提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和所需的进一步检查。最后带教老师和住院医生再集体讨论,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这不仅充分调动了住院医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同时,在临床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查房,以教师提问或住院医生主动发言为主要形式,启迪思维;并定期进行专题小讲课,加强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训练。

3.加强入院、入科教育。参加培训的医生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大部分还很年轻,对特定地区、特定医院的环境还不了解,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规避医疗风险的教育相对匮乏。因此,进行入院或入科教育十分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非专业素质的培训,聘请法学专家和资深教授对其进行医疗法规及法律知识教育、思想品德及行为规范教育,使其对医生的职业道德、医务工作者职业行为规范、医务工作者语言标准、非语言标准、医疗纠纷的种类及其防范、医疗事故的认定及医疗过错责任的确定等有所认识;聘请计算机中心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培训,以便他们在进修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医院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教育,使之正确处理好政治和业务、服务和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并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和医疗病历的书写的培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3]。进入科室时,除介绍科室的基本情况、科室的专业特色及流程以外,还要及时为他们介绍护士长、科主任以及带教老师等,以便使他们较快地融入科室工作。

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住院医师培训基金,主要用于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建设以及培训学员的工资及福利补贴等。政府应大力支持经济不发达地区、偏远地区等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保证其培训资金充足。同时妥善制订相关配套政策,在人事、工龄计算、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打通渠道”。妥善解决培训对象的人事、执业注册、职称评定、社会保障、学位申请等问题。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将住院考核成绩与职称评定、推荐参加研究生学习、培训津贴发放等挂钩。在培训期间工作认真、成绩优异、为医院做出突出贡献者,医院应给予奖励。年度综合考核不合格者或第1年执业医师考试未通过者,应终止其培训[4]。

5.建立全面系统的考核机制。可以模拟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操作部分进行考评,在出科时采取抽签的方式,对采集病史、书写病历、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基本技能操作等进行考核,病历分析则采用笔试考核。另外,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住院医师的沟通能力也应成为考核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万智,何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医师规范化培训[J].中华急诊医学杂,2006,15(2):183-185.

[2]许劲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现状和发展[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2):252-253.

[3]张诚,陈幸华,张曦.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3):1-2

急诊规培出科小结篇7

我们写工作总结的过程就是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经验教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1急诊科围绕护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点,突出特色,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解决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评。特别是在有医患纠纷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尽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二、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

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八大件操作人人过关。与医生一同学习心肺复苏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急救护理新概念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讲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如20__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士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果断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理,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五、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

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

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2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又到了20--年的年终岁尾。20--年,是我在急诊科工作的第五年,也是我们在旧急诊楼里摸爬滚打的最后一年了,明年,我们就要搬到新建的急诊科专属的大楼里,届时,我们的工作环境就会有很好的改善,科室业务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们肩负着“120”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充分保障了辖区内“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我院“120”急救站“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保证了门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急诊科全年门急诊量、累计收住院人次、急诊抢救与往年同期对照均有显著增长,为医院各病区及辅助检查科室输送了大量病源,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各科室的“两个效益”的增长,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团结和谐氛围。

在20--年度,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修养,力争文明行医,优质服务,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和谐相处、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应急抢救能力。

急诊科护士始终以“质量管理年标准”、“全国医疗万里行”检查标准为准绳,加强急诊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建设,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为重点,认真执行了各项操作规程和抢救工作流程,严防差错、医患纠纷等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照医院及科室制度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定期对急救队员进行业务学习及急救技术的培训,在科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认真钻研业务,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从而使科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电除颤、电动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急救队员的急诊急救能力,对科室医疗和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质控、培训、考核、督导,严格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医疗行为规范开展急诊抢救工作,做到防医疗差错、防医疗事故于未然,杜绝医疗行为过程中的麻痹大意思想。

在“120”急救工作中,我们坚决服从“120”指挥中心的调度,做到随时出诊、迅速出车、准备及时到达急救现场。始终做到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抢救设备处于应急备用功能状态,在“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抢救过程中,从病情评估、预检、分诊、分流到安全正确地转运入科。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无缝衔接,有力地保障了辖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加强科室护理管理,做好急诊工作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四、加强科室对外宣传,树立医院窗口形象。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和反映出医院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形象。“120”是救死扶伤的生命救护者,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绿色通道”,在日常急救工作和院前急救的时候,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我们时时刻刻注重树形象、抓内涵,为医院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奉献出了一份光和热。

五、实践与思考并重,20__年度工作反思。

回顾20__年,我们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意识到在急诊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在急诊工作中进一步改进,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具体问题和改善思路如下:

1、急诊科就医环境简陋,布局不合理,卫生条件差,患者满意度低,急待搬迁后加以改善。

2、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急急救经验不足,急救技能有待提高,要注意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熟练掌握,如呼吸机、除颤仪等,关键时刻及时跟进,还需要加强专科培训、进修学习,以提高整体抢救水平。

3、急诊急救工作中缺乏灵活性,要时刻注意和患者、家属进行医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发病原因,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保障医疗安全,今后需加强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

4、要熟练掌握急诊危重症的监护和抢救流程,如急腹症、昏迷、休克、中毒等,对昏迷患者,第一时间开放气道、吸氧,在实施紧急救护的同时,及时通知医生抢救,注意血糖、瞳孔及对光反射、是否颈项强直等,抓住重点,有的放矢,避免手忙脚乱。

5、掌握常用急诊抢救药品的用法和用量,严格执行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制度,注意患者过敏史、血糖、心肺功能等,注意用药安全。

6、注意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具备整体观和全局观,在急诊患者病情尚未稳定前,一定要加强巡视和沟通,尽量把患者安排在自己实力范围内,以便及时观察和急救。

7、当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或接诊的患者较多时,切记及时向上级汇报,组织抢救,分解危难,做好分诊分流,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希望医院在新的一年加以考虑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待遇问题,以促进急诊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我们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共创医院和谐美好明天。

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来到急诊科工作已过一年,这一年的成长充满艰辛与幸福,激情与挑战。现我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能够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遵守科室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认真学习各种先进思想,开阔自己的视野,在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认真开展并组织业务学习,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像一名优秀的急诊科护士迈进。同时,我也积极地响应医院各部门的号召,踊跃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如红歌会,义务献血,技能比武等等,丰富自己业余生活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是一个无陪护病区,我能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为病人服务。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我能够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身心痛苦,急家属之所急,忧病人之所忧,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挽救病人的生命,帮助病人,减轻他们的痛苦,时刻铭记:救死扶伤,才是我们的职责之所在!

二、业务技术

重症监护室对护士的全面素质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平日的工作必须更加努力,更加精益求精。思想觉悟要达到一定水平,业务技术更要一丝不苟。吸氧技术,静脉输液,心电监护这些常规技术一定掌握,尤其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更是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必备的技能。

日里我能够认真巩固课本知识,工作中反复练习各项操作,争取做到熟能生巧,每一个月的业务学习也会准时参加,作好记录,并且积极参加各项技能比赛。在医院首届职工技能运动会上,获得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二等奖,氧气筒氧气吸入技术二等奖。但是这些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能手!

三、自我管理

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终身学习的课程。在eicu工作期间,我能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尊敬老师,团结同事,对病人认真负责,真正的承担起一名急诊科护士该做的。无论何时何地,永远铭记,我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四、实践与思考

人生是一幅多彩的画卷,收获五彩缤纷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些差强人意的地方,工作中我也发现自己许多缺点和不足。

1、业务不熟练。

例如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术,各式管路的护理等等,因为自己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难免会造成一些时间、资源的浪费。以后我会勤学习,多动手,争取样样精通。

2、思想不成熟。

救死扶伤,挽救病人的生命,解除他们的痛苦,是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碰到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不支持,我还是会烦躁,不够耐心,细心。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多提醒自己:要用一颗宽容、博爱的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每一位家属。

3、工作不精细。

细节决定成败。eicu的工作不比普通病房,急、危、重是它的特色。有时候忙起来,我就会“抱西瓜,丢芝麻”。比如微量泵用后不知道放回原位置,比如呼吸机过滤网忘记清洗等等。这些细节我以后会多多注意,争取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位。

工作的这一年,充满酸甜苦辣。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够轻松上路。人生旅途最美丽的风景,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希望自己能够勇往直前,奋勇前进,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急诊科护士,为急诊科的发展,为医院的发展,争光添彩!

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4一、积极开展中医急危重症业务技术培训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卫生厅“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急诊科中医药人员的人才优势,运用中医药疗法为广大患者服务。为此我们急诊科制定好科室发展计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人才梯队不断满足专科中医内涵建设需要。制定发挥中医特色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制定并不断完善常见病及特色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提高特色病种的辩证论治水平,提高中医治疗率。开展了针刺疗法、耳穴压豆、拔罐疗法、中药灌肠、中药湿覆、红外线治疗;制定了急诊科常见病临床路径。我科中医甲级病历率100%,辩证论证优良率≥92%,中成药辩证使用率≥92%,中医治疗率≥92%,中西医结合治疗率≥9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2%,急重症中医治疗率≥90%,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5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二、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科室业务的管理

重点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如病历书写制度、处方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医嘱制度、会诊制度、转诊制度、转院转科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三级质控网络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来约束。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和考评指标,每月进行集中检查考评。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和生产安全工作。我科通过科早会、专题讲座和业务培训等形式,反复强调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临床医师的医疗安全意识,教育临床医师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及时、全面、正确地书写病历及各种记录。为确保医疗安全,防范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进一步强调了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着力改善就医环境,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使急诊科人员进一步理解落实和深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深化医疗环境,更新服务模式,简化就医流程,改进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杜绝对病人生、冷、顶、推、拖现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我科开展了免费医学咨询、饮水供应、轮椅供应、简化就诊环节等便民措施。

急诊科主动为患者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的费用查询,为住院患者提供住院费用清单。严格医疗收费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扎实做好整体护理工作。护士长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护理规章制度。规范各种护理文书,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了对每一位护士的“三基三严”教育,重点加强对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院感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感控医师每月对急诊科住院病区的住院病人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月底病案统计。

我们不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因此科内组织定期的业务学习及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复律、除颤、洗胃等常规的技术操作。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相关病例及时进行业务讨论,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为适应现代医疗市场的发展,今年我科把发展院前急救这项工作当成重要任务抓,严格急诊出诊制度,院前急救小组24小时待命,5分钟安排急诊出诊,制定有急诊绿色通道总体方案,如遇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急诊绿色通道,已做到先行抢救,而后补办各种手续。

三、存在问题

医疗服务质量不高,个别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较差;科室业务增长跟不上发展需要;急诊人员偏少,缺少拔尖的优秀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缺乏先进的医疗设备;科室住院病房环境差。下一步我科针对存在问题逐步整改,加强中医药文化特色建设。

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5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又到了20--年的年终岁尾。20--年,是我在急诊科工作的第五年,也是我们在旧急诊楼里摸爬滚打的最后一年了,明年,我们就要搬到新建的急诊科专属的大楼里,届时,我们的工作环境就会有很好的改善,科室业务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们肩负着“120”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充分保障了辖区内“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我院“120”急救站“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保证了门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急诊科全年门急诊量、累计收住院人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急诊抢救与往年同期对照均有显著增长,为医院各病区及辅助检查科室输送了大量病源,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各科室的“两个效益”的增长,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团结和谐氛围

在20--年度,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修养,力争文明行医,优质服务,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和谐相处、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应急抢救能力

急诊科护士始终以“质量管理年标准”、“全国医疗万里行”检查标准为准绳,加强急诊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建设,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为重点,认真执行了各项操作规程和抢救工作流程,严防差错、医患纠纷等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照医院及科室制度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定期对急救队员进行业务学习及急救技术的培训,在科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认真钻研业务,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从而使科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电除颤、电动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急救队员的急诊急救能力,对科室医疗和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质控、培训、考核、督导,严格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医疗行为规范开展急诊抢救工作,做到防医疗差错、防医疗事故于未然,杜绝医疗行为过程中的麻痹大意思想。

在“120”急救工作中,我们坚决服从“120”指挥中心的调度,做到随时出诊、迅速出车、准备及时到达急救现场。始终做到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抢救设备处于应急备用功能状态,在“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抢救过程中,从病情评估、预检、分诊、分流到安全正确地转运入科。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无缝衔接,有力地保障了辖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加强科室护理管理,做好急诊工作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四、加强科室对外宣传,树立医院窗口形象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和反映出医院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形象。“120”是救死扶伤的生命救护者,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绿色通道”,在日常急救工作和院前急救的时候,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我们时时刻刻注重树形象、抓内涵,为医院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奉献出了一份光和热。

五、实践与思考并重,20__年度工作反思

回顾20__年,我们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意识到在急诊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在急诊工作中进一步改进,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具体问题和改善思路如下:

1、急诊科就医环境简陋,布局不合理,卫生条件差,患者满意度低,急待搬迁后加以改善。

2、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急急救经验不足,急救技能有待提高,要注意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熟练掌握,如呼吸机、除颤仪等,关键时刻及时跟进,还需要加强专科培训、进修学习,以提高整体抢救水平。

3、急诊急救工作中缺乏灵活性,要时刻注意和患者、家属进行医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发病原因,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保障医疗安全,今后需加强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

4、要熟练掌握急诊危重症的监护和抢救流程,如急腹症、昏迷、休克、中毒等,对昏迷患者,第一时间开放气道、吸氧,在实施紧急救护的同时,及时通知医生抢救,注意血糖、瞳孔及对光反射、是否颈项强直等,抓住重点,有的放矢,避免手忙脚乱。

5、掌握常用急诊抢救药品的用法和用量,严格执行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制度,注意患者过敏史、血糖、心肺功能等,注意用药安全。

6、注意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具备整体观和全局观,在急诊患者病情尚未稳定前,一定要加强巡视和沟通,尽量把患者安排在自己实力范围内,以便及时观察和急救。

7、当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或接诊的患者较多时,切记及时向上级汇报,组织抢救,分解危难,做好分诊分流,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急诊规培出科小结篇8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

各科室要充分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以及中医适宜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鼻饲及胃肠减压;清创缝合的基本操作方法,中医适宜技术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科室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医务科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医务科每半年组织一次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中医适宜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医务科、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1、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院统一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考核结果纳入医务人员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执业周期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及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2、医院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做得好的科室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教育培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者,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凡经补考“三基”考试考核仍不合格者,当事人予以下岗处理。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二)

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

“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保证,反映了为医之道的根本,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涵。根据《医务人员分级培训计划》,以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分级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的在职培训,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2012年产科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梁晓红副主任医师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由刘玉嵚主治医师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

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

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

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管理规定》、《母婴保健法》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正常分娩产程观察及处理;电除颤仪器使用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

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月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利用手术培训考核无菌术、消毒、铺巾、穿脱手术衣、切皮、结扎、缝合等技术。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定期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1、科室每月对本专业知识组织考试1次。参加全院三基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免疫、病理生理、药理、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除参加全院考试外,科室还要对住院医师进行定期培训、考试。

2以下产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症循环学习:正常产程观察及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妊娠时限异常、正常产褥、异常产褥、异常分娩。

3、重点加强产科相关技能培训: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会阴侧切及缝合技术、手术基本操作、心肺复苏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等。

4、利用晨会对十五种核心制度学习、提问,人人过关,每月抽考。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三)

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临床、医技、护理人员“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把“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特制定**年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及考核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严格执行《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管理办法》(宝医发【**】54号)的有关规定,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科技教育处、护理部负责安排“三基”知识培训讲座,确定参加考试的各级人员等。

各学科“三基三严”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要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穿脱隔离衣、鼻饲及胃肠减压;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培训教材主要参考《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临床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医技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护理分册》等。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科技教育处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学习训练阶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个月的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医务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学科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科技教育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采取闭卷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深化训练效果。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科技教育处、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科技教育处每季度组织一次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科技教育处、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急诊规培出科小结篇9

1.1对象

培训对象为2010年及2012年参加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学习并赴香港培训的学员共51名。学员年龄28岁~41岁(33.6岁±2.9岁);护龄5年~20年(10.2年±2.3年);急诊专科工作年限5年~20年,中位数为10年;分别来自江苏省三级甲等医院36人,三级乙等医院8人,二级甲等医院7人;本科学历44人,专科学历者7人;主管护师32人,护师19人。

1.2方法

1.2.1培训课程选择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是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与更新的。自1974年以来,其开发的基础生命支持训练(basiclifesupport,BLS)课程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dvancedcardiovascularlifesupport,aCLS)课程使得危急病人的急救成功率明显提高。美国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医院急诊部都将此课程作为急诊医护人员的必需训练课程。我们选择香港明爱医院急救培训中心是香港第一个取得国际认可的美国心脏协会课程资格的培训中心,具有丰富的培训经验。

1.2.2课程内容与时间

BLS课程内容包括:①成人单人心肺复苏;②儿童单人心肺复苏;③成人和儿童气囊面罩技术和人工呼吸;④成人和儿童的双人心肺复苏;⑤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操作;⑥婴儿心肺复苏;⑦成人、儿童、婴儿窒息的解除;培训及考核在1d内完成。aCLS课程必须在通过BLS考核后进行,它所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心脏停止病人、危及生命的心律不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血管意外、休克、肺水肿、与心脏有关的毒物学急症等病人的急救知识和各种特殊状况下的心肺复苏术以及气管插管、心电图辨识、中心静脉注射等急救技术。共有12个学习站,但培训及考核时间只有2d。

1.2.3培训课程形式

包括大课视频上课(<24人)、小组上课(6人或7人)、技术操作、情景演练。aCLS最引人入胜的精彩单元就是mageCode(综合训练),mageCode是一个训练急救小组长的地方,小组成员至少由5人组成,可以训练学员对于aCLS融会贯通的能力。这是学员既期待又害怕的环节,更有人因此环节而未能通过。但导师特殊的表演方式、夸张的动作,让学员获得了耳目一新、刻骨铭心的感受,在寓教于乐中学到了急救知识。

1.2.4培训课程师资

课程培训由香港明爱医院急救培训中心萧玉珍经理负责并全程参与,其为美国心脏协会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孩童高级生命支持及基础生命支持区域主任导师,具有双硕士学位,曾多次到国内各省市地区指导培训心肺复苏技术。其他参与BLS及aCLS课程培训的导师包括医师和资深护理人员,均有美国心脏协会BLS、aCLS导师证书。他们均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中心的培训任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强烈的事业心。

1.2.5培训考核及评价

BLS的考核包括培训前后的理论笔试考核以及技术考核(单人、双人成人心肺复苏术及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单人、双人儿童心肺复苏术)。aCLS的考核包括培训前后的理论笔试考核以及mageCode考试。笔试考核低于84分或未通过技术考核,mageCode考试均不能通过测试。通过测试者或得到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BLS及aCLS培训证书,有效期2年。急救培训中心在培训课程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员对培训课程反馈情况,内容包括此课程的设备是否妥当、是否有足够用具、不用等太久也有机会练习、导师能解答我的疑问等。共发放调查问卷51份,回收有效问卷51份,回收有效率100%。

1.2.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学员BLS及aCLS培训前后考核成绩,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学员对培训课程的反馈情况。

2结果

BLS及aCLS培训前后学员考核成绩比较51名学员培训后理论、技术和mageCode考核成绩均合格,获得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BLS及aCLS培训证书。

3讨论

3.1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课程规范化

国内专科护士的培训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香港专科护士已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专科护士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是依据香港医院管理局制定的各专科的专科护士工作标准,结合临床专科的发展,由专家们共同商榷而定。我们选择的BLS及aCLS课程是有循证的,科学证据提供了课程内容改进的基础。课程由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材和学员手册。在此课程中,学员通过积极参与一系列实践学习站的活动,来提升在诊断和治疗心跳呼吸骤停、急性心律失常、脑卒中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方面的技能。学习站包括:模拟的临床情景;导师或录像师范;讨论和角色扮演;实践有效的团队复苏行为。因此有必要借鉴、学习和深入研究美国和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专科护士培养的模式和经验,为我国培养出大批优秀、合格的专科护士。

3.2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资源标准化

香港明爱医院急救培训中心常年举办BLS及aCLS课程,中心设施完备,具有先进的多媒体声讯教学系统,设有多个独立的学习站,操作练习场所宽敞,练习用品齐全。培训中心基础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模拟人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与学员比例按照1∶1或1∶2配备。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中所用高级医学模拟人设备与学员的比例按照1∶6配备。墙上挂有各种病例学习站的流程检查表,以供学员练习使用。中心采用小班化教学,导师和学生比例不少于1∶6,保证导师能够有足够的注意力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指导学生等,帮助学生更快掌握关键技巧。中心的导师来源于香港各家医院,全部具有aHa的BLS/aCLS导师资格,熟悉aHa课程教学运作模式。aHa规定每年必须完成相应的培训课时,否则会被取消导师资格。

3.3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效果显著化

在BLS及aCLS课程中,强调复苏团队的有效调动,团队中的每一个组员都应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责任,高效的团队合作在实现分工的同时也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学员的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提高,基础生命支持得分及高级生命支持得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员对课程的安排及设备满意度为100.00%;对导师的满意度为100.00%;认为能够实践到所学的技能为100.00%;会介绍此课程给其他人。以上数据说明学员对境外培训课程是满意的。

3.4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境外培训面临的问题

急诊规培出科小结篇10

一、积极开展中医急危重症业务技术培训。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卫生厅“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急诊科中医药人员的人才优势,运用中医药疗法为广大患者服务。为此我们急诊科制定好科室发展计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人才梯队不断满足专科中医内涵建设需要。制定发挥中医特色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制定并不断完善常见病及特色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提高特色病种的辩证论治水平,提高中医治疗率。开展了针刺疗法、耳穴压豆、拔罐疗法、中药灌肠、中药湿覆、红外线治疗;制定了急诊科常见病临床路径。我科中医甲级病历率100%,辩证论证优良率≥92%,中成药辩证使用率≥92%,中医治疗率≥92%,中西医结合治疗率≥9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2%,急重症中医治疗率≥90%,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5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二、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科室业务的管理

重点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如病历书写制度、处方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医嘱制度、会诊制度、转诊制度、转院转科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三级质控网络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来约束。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和考评指标,每月进行集中检查考评。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和生产安全工作。我科通过科早会、专题讲座和业务培训等形式,反复强调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临床医师的医疗安全意识,教育临床医师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及时、全面、正确地书写病历及各种记录。为确保医疗安全,防范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进一步强调了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着力改善就医环境,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使急诊科人员进一步理解落实和深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深化医疗环境,更新服务模式,简化就医流程,改进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杜绝对病人生、冷、顶、推、拖现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我科开展了免费医学咨询、饮水供应、轮椅供应、简化就诊环节等便民措施。急诊科主动为患者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的费用查询,为住院患者提供住院费用清单。严格医疗收费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扎实做好整体护理工作。护士长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护理规章制度。规范各种护理文书,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了对每一位护士的“三基三严”教育,重点加强对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院感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感控医师每月对急诊科住院病区的住院病人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月底病案统计。

我们不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因此科内组织定期的业务学习及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复律、除颤、洗胃等常规的技术操作。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相关病例及时进行业务讨论,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为适应现代医疗市场的发展,今年我科把发展院前急救这项工作当成重要任务抓,严格急诊出诊制度,院前急救小组24小时待命,5分钟安排急诊出诊,制定有急诊绿色通道总体方案,如遇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急诊绿色通道,已做到先行抢救,而后补办各种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