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十篇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十篇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1:05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篇1

关键词:科学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15-01

一、前言

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足够的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并以此去获取知识去进行再创新。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思维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创设情境,激趣引思,就是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欲望,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愉快中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与应用所学知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步使学生原有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

三、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大胆创新

建立“自主学习,实践探索,人人参与,体验成功”的新型的多样化的科学教学模式。首先教学的活动方式要注意讲、示结合。在向学生讲解、传授已经形成了的知识结论的同时,注意运用提示、暗示等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新知识,鼓励学生在突破现成知识基础上实现创新;其次师生间活动的方式要注意合作探讨。尽可能通过讲座、辩论、研讨等方法,去扩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学生学习方式要注意以自学为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提示后,应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和实践锻炼。

四、重视知识,挖掘创新能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要创新,首先要学好知识,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因此,在小组活动中经常讲创新的方法、途径和原则等,虽然它们不是万能的,但它们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每次新带一个科技小组,我总会先给学生讲解科学家及小学生们创造发明的许多事例,让他们明白,路,成功的路、创造的路,就在脚下。我还会举办“和科技书交朋友”的活动,指导他们多阅读有关创新发明的书籍,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的竞赛,带他们参观学习科技作品展,使学生们通过多渠道学习有关小学生发明创新的作品,从中得到启迪,扩大知识范围,学生的知识水平越高,创造思维的发展就越有基础。

2、重视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推测、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方面,它表现为思维的多极性、广阔性。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是思维水平达到超常的特殊表现形式,是神思高度集中时多种信息的概括化、简缩化或知识迅速迁移的结果。在科学教学中,要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观思维的培养,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敏捷性、多向性,鼓励学生的自由联想,异想天开,不落俗套。

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科技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于生活和自然界。日常生活中往往蕴藏着许多发明创造的东西。因此,我经常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这一物品有什么缺点?有待改进的是什么?同时,将某一物品的独特的优点应用到其他物品中去,产生出新的创造发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一次科技兴趣课上有一位同学向我提出:雨天,当人们把伞收起来时,湿漉漉的伞很麻烦,在公共汽车上水很容易弄到别人身上,尤其是人多拥挤时;在商场、宾馆水滴到地上很容易造成意外摔倒,而且还会弄得地上很脏,影响环境。有些商场和宾馆有提供塑料袋,但只适用于不折叠的伞,而且也不环保。所以,我想解决这些问题,让伞不要再滴水。这时,我及时鼓励他:“你的想法很好,怎样才能让伞不流水呢?”。

他通过观察,把袋子放在伞的把柄里面,用的时候可以抽出来,不占地方。而且,现在提倡环保,购物不提供袋子,便可以用雨伞中的袋子装东西。另外,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般的伞柄比较短,握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如果把伞柄加长,可以使它握起来更舒服,也使得里面的空间增大,更好容纳袋子。根据以上想法,他发明了《带袋子的伞》:用薄的、防水的布,使体积小且能够防水;袋子的形状既够大方便装伞,收起时体积也很小;伞柄底端的盖口较大方便袋子塞进和取出;盖子连在把柄上,就像牙膏的连体盖一样方便,柄的长度与人的手握拳时的宽度差不多增加舒适感;制作成本低,充分利用废弃之物。该小发明在省24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进入终评。

帮助学生树立新的观念,主动地、富有兴趣地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去观察、探索、实验现实生活乃至自然界的问题,在课内外展开研究性的教学活动等,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科技教育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作为科技课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科学教育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为全面推进创新思维能力、培训科学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美)阿瑟・a.卡琳等著.《教作为探究的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8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篇2

一、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能力是多方面的,而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它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高尚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个性化发展的关键。

今天我们学习历史不可能再重返昨天,我们只能凭借一定的历史资料来认识、感悟,而历史资料有的是历史遗存,有的是非历史遗存,包括文字的、实物的。现存的历史遗存只要经过考证是真实的,它对历史的反映就是比较可信的。而各种各样的非历史遗存都是对一定历史的一种记录、反映,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历史真实的面貌,而一定的历史是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的,非历史遗存尤其是文字记载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时代性、阶级性,这样必然会造成对历史认识的偏差甚至谬误。因此,正确处理历史材料,客观把握历史知识的本来面目,透过历史现象剖析历史本质,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辩证历史观,培养和发展现代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1.加强概念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比如在世界近代史教学中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工业革命、国际关系格局、经济全球化、经济格局等历史概念,教师对其内涵和外延必须解释得准确无误,学生在答题时才会正确理解准确作答。

2.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应精心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可以巧设悬念、深入探讨,点燃历史思维热情;创设情境,综合感知,丰富历史思维内容;正误兼谈,双向推进,培养辩证历史思维;比较归类,把握本质,深化历史思维。比如,设计《新航路开辟》一课的教学方案时,就可以打乱教材的顺序,用图表、文字、数据展示新航路的过程和成果,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境与新问题之中,以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心理,激发学生的逆向求索与发散思维,然后引导学生去探索新航路的原因和影响。

3.运用唯物史观去分析历史,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中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共性与个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与发展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等原理,常被用于历史思维过程中。利用好这把“钥匙”学习历史,思考历史,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现象,都能从背景、根源、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得到正确结论。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联系的原理来分析,就能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变化及变化根源有较清楚的认识,并能发现和得出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认识上,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就能把它们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去分析。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能从当时、当地情况出发,从不同视角多方面、客观地去思考,从而锻炼思维的周密性,避免看问题的主观性、片面性。

4.教师应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

成为专家型教师,对于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高级教师李晓风老师所说的:“大部分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在大学毕业以后,就中断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和知识更新,随着教学年岁的增长,知识日益陈旧,只剩下与中学教材相关的知识,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水平,制约了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有追踪历史学科学术动态和学术研究的能力”,努力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运用先进的理论进行历史研究,从而使自己成长为真正的历史专家。

5.教学中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用“角度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篇3

有些学生面对物理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套公式,模仿以前做过的题求解或利用已形成经验的物理模型,这是思维不科学的表现.其后果是相似的问题不知其区别,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知物理结论的意义和成立的条件,长期下来这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下降,对生题更是无从下手,这些不符合高考的发展要求,对自身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1物理科学思维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思维就是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我们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特定的联接”,“思维就是探究、调查、深思、探索和钻研,以求发现新事物或对已知事物有新的理解”.可见思维是一个有意识地探究行动和结果之间特定的联结的问题.

科学思维是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依据科学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行动和结果之间特定的联结的过程.

物理科学思维是有意识地按照物理解决问题的程序,依据物理的概念和规律,运用物理科学方法探究行动和结果之间特定联结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2.1加强物理科学方法学习,提高物理方法意识

物理科学方法就是描述物理现象、确定物理过程、实施物理实验、总结物理规律、检验物理规律时所应用的各种手段与方法.

学习掌握物理科学方法,应首先分析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因素.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和扩展中分析科学方法因素.当我们引入物理概念并加以定义时,或研究概念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形成规律时,就需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一定的手段,通过一定的思维操作去观察、去发现,这就体现为科学方法.如“电场强度”的引入,就要用观察实验、概括、比例等方法.从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出发建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就要用到实验归纳与物理演绎相结合的方法.

从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连结处,分析科学方法因素.如分析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关系时,要用到电流的微观模型、数学推导、实验观测等方法.

理论用于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时,理论本身就具有了方法的意义,因此要在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分析科学方法因素.如研究一个单摆摆到最低点的速率时,我们既可以用动能定理,也可以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此时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理论,实际上就成为解题方法了.

从物理实验中提取科学方法因素.物理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每一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实验原理的设计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操作中,为了减小误差,运用了等效替代与平衡的思想方法,且采取了近似的方法;在处理实验数据运用了图象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要注意找出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概念、规律、实验、应用、习题等),以及从一个知识点纵向或横向到另一个知识点的过渡处所包含的科学方法因素,逐渐提高学生的科学方法意识.

加强物理科学方法学习,还应学习常用的物理科学方法.常用的物理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数学方法、思维实验、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理想化、类比、假说、等效、科学想象等,如表1所示.

综合教材内容,适当介绍以上的物理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方法意识,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备课时认真分析本节或本单元教材所涉及的科学方法,并让学生认真总结和体会.如表2为电场一章科学方法的总结.

2.2培养思维的严谨、有理、有序,使学生有科学思维意识

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分析物理问题时,往往“想当然”就得到结论,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或没有正确的思维程序和思考习惯,使其在生题面前束手无策.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意识尤为重要,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关键,可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应按怎样的思维程序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呢?

第一、弄清基本物理事实,把握基本物理现象,明确研究对象.物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是在一定事实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现象表现出来的.因此,首先要搞清所要确定物理问题的性质,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第二、确定所要研究问题的状态和过程.解决物理问题的依据是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而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应用又是针对一定的物理状态和过程的.因此,确定所要研究问题的状态和过程,特别要抓住它们的特点,这是分析和解决的关键.

第三、恰当地选用物理规律,正确得出问题的结论.选用物理规律时要从物理问题的特点出发,看什么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或条件与研究对象的状态过程的特点一致,不能不做具体分析,凭直觉和想当然.选用有关的物理规律使问题得到解决后,还要审查所得的结论是否与给出的物理事实、现象有矛盾,以确保结论的正确.

思维链可概括为:物理现象物理条件头脑中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逻辑推理规律应用数学处理结论分析.

教学中应通过实例的分析,体现正确的思维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1蜂窝煤在五楼燃烧是不是和在一楼燃烧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此题应以Q=qm,(q为热值)分析,结论是一样多的.可有的同学可能从能量守恒去分析,得出不一样多的结论,错在盲目套用物理规律或公式,没有真正理解其含义.

例2一架飞机在高空水平匀速飞行,某时刻从飞机上释放一物体a,经过5s又释放一物体B,试分析在空中运动时物a、B与飞机的位置连线的特点.(不计空气阻力)

这是一个判断物体运动的问题,应遵循以下线索分析、推理.

2.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科学思维意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独立思考是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要想清道理.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真正深入地要想清其中的道理,也就不可能学会正确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先从培养阅读能力开始,学生先要学会阅读课本.怎样才算会阅读课本?学生阅读过程中或阅读完后要能进行概括、总结、写出摘要;明确关键词句,并能写出对主要概念、规律及关键词句的理解;明确涉及的物理方法及应用思路等,通过课本的阅读,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学会正确的思考.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篇4

【关键词】思维能力;物理教学;抽象思维;创新思维

近年来,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著述颇多,在物理教学方面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物理教育是青年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素质教育中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之一,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物理定律的发现,还是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科学思维能力。

1.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对抽象思维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在形成物理概念和建立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高中物理实际上还是和初中物理一样在研究力、热、电、光、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而物理概念是这些现象中某一类的共同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规律是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得到的。因此,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关键是抓住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引入”和“推导”。引入不当、推导呆板、僵化,就可能变为老师武断地把学生往前“拖”,“拖不动就可能抱着学生或背着学生“走”,从而使学生变为死记结论。所以“引入”和“推导”不是看老师说了多少,而是看是否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如果老师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引入和推导,则“话不多”而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

“引入”的方法有:实验引入法(实验要求明显、新奇、巧妙)、类比引入法(类比要恰当、生动形象)、现象引入法(现象要典型、充分,这种方法也叫举例引入法)、问题引入法(也叫提问法,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推理引入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概括,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

2.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应用逆向思维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人们的思维活动,按照思维程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按事物发展的过程先后,从起因分析推断事物发展的结果,称为正向思路;按相反的程序称为逆向思维,即从事物发展的结果追溯起因。牛留信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从五个方面进行逆向思维:研究对象的逆向思维;条件的逆向思维;思维程序的逆向思维;因果关系的逆向思维;光路可逆的逆向思维。笔者认为,这确实符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其实逆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处处时时都可进行,并结合正向思维开展,效果会更好。下面,我们以《曲线运动》一节的教学案例来说明:

2.1 引入新课时的问.

师(引入):前面第二章我们学习了直线运动的规律,如果运动物体不是沿直线运动的话,那将做什么运动?

生(回答):作曲线运动。

师:肯定吗?是不是一定得作曲线运动呢?

学生(犹豫):有回答坚持说一定做曲线运动,还有的说是静止。

师:请注意我们指的是“运动物体”。

在学生终于搞清后,我让一个同学上黑板来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给机械运动分类,即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2 对课堂教学中得到(归纳总结)的结论进行反问.

例如,当得出“一切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后反问:“一切变速运动都是曲线运动吗?”

2.3 在巩固应用知识时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问和反问.

可见,通过课堂上这种反问式的逆向思维陪养,不但上课效果明显了,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采用开放题和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改革传统教学,其中改变唯一解题方法的传统题(或封闭题),但适当地采用和引入一些更具发散思维的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理由是:①按照“马登理论”,学习的本质就是鉴别,又由于鉴别依赖于对差异的认识,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扩展变异维数(或者说,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而,又由于开放题不仅具有多种可能的(正确)解答,也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题方法,因此开放题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事实上就有效地拓展了学习空间。②另外,由于常规的物理教学主要集中于收敛思维,因此,这就凸显出开放教学的一个明显的优点,即特别有利于学生发散型思维的培养。叫任何好的题目,如果没有适合形式的教学去保证,这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可能性就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性。

例如,一质量m的小物体(可看作质点)以vo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倾角为e的斜面冲上去,当它静止时离斜面底端的距离为多少?已知物体m与水平面及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p,且近似认为m可能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可见,教师要进行思维教学,必须本身是问题解决(当然包括解物理习题)方面的高手,并且能够根据各种资料上的习题或网上的习题,结合生产、技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物理情景编制出一些高质量的题来。

3.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对于名家千锤百炼编写的教材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要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结论,不轻易就相信。学生作业中有错误,老师批改后找出来归类,然后让学生相互评定,找出错误原因。也可尝试学生互批作业,然后让学生报告发现的错误之处。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请看下面的例子:

一个物体,质量是2kg,受到互成1200角的两个力fi和f2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

分析:此题其实只要一提醒,学生很快就清楚它的“缺陷”了,可提问:“该物体受几个力呢?”学生自然会提到重力,再问:“f1与f2的方向是竖直方向、斜向上或下还是水平方向呢?”最后问:“按这样一分析本题能求出其合力吗?”然后,介绍教材编审者的意图,指出其编题粗糙。这样的习题如果想当然地按教材去解,势必束缚学生的思维。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篇5

历史创新思维思维能力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的良好素质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明白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具有创新型人格,使学生具有生生不息的创新内动力。是的,我们要不断地改革创新,就要使我们的学生有强烈的上进心、创新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创新活动,长此以往,使我们的学生茁壮成长,摒弃过去老的旧俗,不在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死板教条,而是充满生机勃勃、旺盛的生命活力,富有无限创造力的新生代。我们中国具有几千年文明灿烂的文化,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一定是充满好奇的吸引力,当然,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和问题。尽管有些问题在我们教师眼里,以为是很幼稚天真,甚至是还觉得毫无意义的,可是这对这些后生来说,可是一种尝试、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对自己好奇心的满足,由此可见,我们的可爱的学生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懵懂地认识这个世界的。因此,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来说,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么的天真幼稚,不管有多么的毫无价值,都要不能轻易地加以全盘否定,给红灯。

作为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有我们历史学科的优势之所在。看一看我们人类历史上,那么多的重大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都是经过无数的科学家的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付出和努力以及进行无数次的失败才获得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历史课来讲述那些无数的革命先烈经过流血牺牲、艰苦卓绝的奋斗,还有无数次的探求和失败之后,采取中国革命的成功的史实,来教育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通过这些能在学生的幼小的心灵里产生巨大作用,使他们继承发扬光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逐步来培养具有坚定不移、追求不懈的革命精神和意志,这是我们所必须要做到的。

二、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的创新思维

要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大目标,就要通过具体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来实现。可见发散思维对学生的重要性。因为发散思维,就是让我们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全方位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的过程。再看现行的历史教材,大体上来说,还是比较重视历史的科学性、逻辑性和人文性的,可这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这一点,还没有引起我们教师的足够的注意。面对这一事实,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来弥补,可以开展一些参观历史革命教育的展览馆,对学生进行一些革命传统教育,可以开展什么“历史小论文”“历史创作”等一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一些历史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说,一个学生在历史小论文中通过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名句,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联想,中国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英雄豪杰气概,为我们树立了大家不朽的风范,这些都来自于他们拳拳的爱国之心,这是通过正面的视觉来看到的。还可以从反面来纵观历史长河,那些小人、民族败类,只顾自己个人的利益,而致国家民族大业于不顾,为我们后人所不齿。通过这些教育我们的学生,作为古老文明民族的继承人,应该继承我们中华民族浩然正气和伟大的光荣传统,不辜负老祖宗和革命老前辈的殷切希望和重托,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我们通过这样丰富的联想,就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发散性的特点。倘若我们能经常开展这样活动,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历史课教学。

三、注重培养学生独创性的创新思维

新课改实施以来,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地培养了学生独创性的创新思维。它改变过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独立、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大胆地质疑,还可以提出自己独到的与众不同的见地。这样使得学生知识有前所未有的增长。只有对前人和现成的科学理论、传统观念不是一味地继承,能提出自己的质疑,才是取得创新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所必需的。退一步来讲,假如我们对于有的理论和科学成果都不加任何思索、不加质疑地全面接受的话,那么,我们人类社会就会停留在原地进行踏步走,社会就不会日新月异的进步。所以,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应大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勇于向权威挑战,才能展示出我们新时代人的大无畏的创造力和风采,把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因为这种敢于探索,无所畏惧的创新精神,才是最可贵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学会标新立异。因为“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思维的创新。要大力鼓励学生勇敢地进行独立思考,认真钻研,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发挥我们历史课独特的教学的优势,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营造一个发挥潜能、施展才华的英雄用武之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开发和利用。

总之,我们要想通过自己历史课的教育教学,来达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提高我们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做时代的弄潮儿,我们是义不容辞的。

参考文献: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篇6

关键词:看;想;做;创

素质教育要着力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不断地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行探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一、“看”中激趣,激发探索动机

“看”即观察,这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得感知材料的前提,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态度、情感总是伴随着知识信息的传递、接收、反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教学开始前,教师可采用变魔术、玩游戏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热空气”一课时,我把纸蛇带到课堂上,说:“同学们都喜欢玩玩具,今天老师做了两个玩具和同学们一起玩。”学生一听,情绪高涨。我手提纸蛇问:“这个纸蛇动不动,游不游?”学生回答:“不动不游。”我把纸蛇悬在点燃的蜡烛上面,纸蛇旋转起来,就像一条蛇在游动。学生嘴里不停地喊:“好玩!”我说:“你们想做这个玩具玩吗?它的制作方法和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二、“想”中质疑,提高探索能力

“想”是指在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事物规律之前所做的种种推测或猜想,这种猜想是积极的,是思维活动的积累阶段,探索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连锁”过程,学生会不会探索,首先要看其面对探索对象时是否善于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联想、多想、会想,要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效训练学生良好的研究能力。

如教学《蜗牛》一课时,我让学生把课前捕捉到的蜗牛带到课堂上研究,并启发学生:“你看到这些蜗牛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通过思考纷纷提出:“蜗牛的身体分几部分?”“蜗牛是怎样运动的?”“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蜗牛喜欢吃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教学中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探索能力、形成独立个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三、“做”中探究,培养自主精神

现代创造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我们在教学中强调的应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获取知识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同时,教师应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学生根据实验提示或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从抽象到实践,亲历科学研究的过程。

如教学“凝结”一课时,我出示实验提示:

实验目的:

验证露的成因

实验材料:

金属筒、冰、水、温度计

实验过程及分析:

1.在室内地面洒水,使空气潮湿,增加水蒸气含量。

2.将金属筒外壁擦干,倒入冰水混合物,放入温度计。

3.过一会儿,观察筒壁上出现什么现象?筒内温度是多少?露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提示减少了教师交代实验步骤的时间,同时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既有探究的思维,又有形成技能的动手实践,教学中渗入“发现”因素,树立学生自主精神。

如教学“根的作用”一课,要求用实验证明根有吸水的作用。我让学生分组讨论,自行设计实验。有的组想到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取两棵生长情况相同的植物,一棵带根,一棵不带根,两棵植物同时放入水中,看哪棵先枯萎;有的组想到把带根植物(最好开白花)放入有色水中,看茎、叶是否有颜色;也有的组想到把带根植物插入带盖的瓶中,过几天看看水是否会减少;还有的组想到找两个同样的试管装入同样的水,放在同一个地方,其中一个放入植物,另一个则不放,过些时候看哪个试管的水下降了……这些实验方案虽然有些不是很严密,但对于学生都是一次极好的科学探索机会,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学到了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正是科学课教学所追求的吗?

四、“创”中迁移,开拓创新思维

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主要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并学会一些常用的创造方法,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如教学“生物的启示”一课,我要求学生仿效教材中几种发明创造的思维模式构思一件小发明。有的学生说可根据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变化这一功能,发明一种能随环境变化的军装,这样进行战争时,穿上它就不易被敌人发现……这样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迁移,创造想象得到了发挥,活跃了学生思维,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篇7

新课引入: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表演:将易拉罐斜立在桌面上。(老师先在易拉罐中装少许水,利用平衡的原理使易拉罐斜立在小凳子上)学生感觉很惊讶,发出不可思议的议论。

师:“为什么易拉罐能斜立在小凳子上?”

生:“估计下面有磁铁。”“估计有什么机关。”“估计里面装了水或其他物质。”学生们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议论纷纷。

师:“易拉罐里确实装有少量的水,老师将易拉罐中的水倒掉里面还有物质吗?”

生:“有,因为里面总有水。”(学生的思考很仔细)

师:“如果老师将里面的水全部倒出呢?还有物质吗?”

生:“那没有了。”另外的同学马上辩说“有,还有空气。”

【老师用魔术引入,不仅让学生被眼前不可思议的现象吸引,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在课堂上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因为在学生原有的经验中易拉罐不可能斜立在小凳子上,促使学生想探知原因,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因为“当且仅当存在问题时,思维才发生”。所以当老师用“问题导入式教学”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

师:“确实易拉罐里还有空气,但是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怎么证明空气的存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空气的存在

师:“我们学过物质都都有质量,那空气有质量吗?”

生:“有”学生异口同声的说

师:“老师提供以下材料:两个空塑料饮料瓶、两个气嘴、一个均匀的木条、一个支架、一个打气筒,你能用这些器材证明空气有质量吗?”

学生分组热烈的讨论,然后分组汇报。

老师和学生一起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对原来的实验设计不断完善得出以下的实验方案:1、将细木条作为横梁固定在支架上;2、向其中一个塑料饮料瓶打气;3、将两个塑料饮料瓶挂在细木条的两端,调节它们的位置使细木条保持水平;4、将刚被打气的塑料饮料瓶的气门芯打开,观察现象。

教师一边演示实验,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思考:1、将刚被打气的塑料饮料瓶的气门芯打开,你又看见了什么?2、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得出空气有质量的结论并板书。

【板书】一、空气有质量

然后就是引导对实验反思:1、我们用的活动装置和什么仪器相似?

生:“天平”

师:“为什么不用天平测质量的变化?”

生:“因为空气质量比较小,用天平测量不太明显。”“不直观,用天平测后面的学生看不见。”

2、这样的实验改进有什么好处?3、这样的改进对我们以后的科学探究有什么启示?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听取他人的建议并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在实验演示后和学生一起对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现象的放大等做进一步的思考,并对学生的以后的科学探究的提供一些借鉴,比如如何将实验现象放大、如何选择更直观的的实验器材等,提高了学生实验思维的能力。】

师:“有三个一样但是充气程度不一样的篮球,你有办法判断谁充气更多吗?”

生:“按一下看谁更硬”“也可以用刚才类似的方法看谁充气更足”“用天平称质量”“用手拍一下看谁弹得更高。”

师:“能不能将实验设计更严谨些?”

生:“可以将篮球从同一高度自由释放,看谁反弹更高。”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老师也有一种方法:

演示三个篮球将注射器活塞推出的情况。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篮球内的空气对活塞有压力。”

【教师通过这个环节将空气有质量和大气压的存在两个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使这两个环节的过度非常自然。通过这个问题情景的出现培养了学生利用已有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科学问题的能力,也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科学实验设计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比如说控制变量的思想在实验设计中的体现。让学生看见注射器的活塞被推出让学生觉得震撼。】

师:“上面实验说明了篮球内的空气有气压。能否用集气瓶、硬纸片、水证明空气有气压?”

学生讨论得出:将硬纸片盖在装满水的集气瓶,并将其倒置。让猜想一下可能发生什么现象?然后亲手做一做。

活动反思

1、集气瓶一定要没有留气泡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吗?自己亲手做一做。

2、集气瓶一定要竖直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吗?自己亲手做一做。

3、纸片没有掉下来,有没有可能是水将纸片粘住的?你有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吗?

让学生对上诉问题逐一讨论,教师用一个底部有孔的杯子做覆杯实验证明硬纸片不是被水吸住的而是被大气压住的。

师:大气压是否很大呢?

介绍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坩埚钳、水槽、空易拉罐、水。

活动:向易拉罐中加入少许水(约10毫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有大量水汽逸出后,把易拉罐开口朝下迅速倒扣在水中(不要扣得太深),先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再亲手做一做。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现象

师:(边播放动画边讲解)其实300多年前有一位物理学爱好者就向世人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1654年5月8日,德国马德堡市的市民们看到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他们的市长,就是发明抽气机的奥托·格里克,把两个直径为30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让两队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16匹马都不能轻易的把它拉开,当两队马用尽了全力把两个半球拉开时,还发出很大的响声,像放炮一样。市民们惊奇的问:“是什么力量把它们压合得这么紧呢?”市长说:“……”。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学以致用

思考:生活中的哪些事例与大气压的应用有关?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易拉罐的对比实验,回家用一个易拉罐放在火焰加热,当温度达到最高后用橡皮泥封住罐口让其自然冷却,观察和我们课堂做过的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

2、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应用到了大气压(两个以上)?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完备。他们认识事物主要是关注其表象,在观察记忆许多事物的形象后,才去分析研究事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再用事物的本质属性去衡量其他事物,或者把事物的本质属性应用于其他事物。具体形象的东西和那些许许多多事物的形象,大部分来自学生的生活。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就失去了认识的基础,没有思考的依据,思维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自然会感到学习困难。所以本节课主要从生活实际、课堂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出发研究科学问题,突破教学难点。科学探究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应该关注学生的真正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感受实验现象、感悟科学原理,在课堂上创设让学生惊喜的课堂实验,让学生能得到视觉的震撼,也被生动的科学课堂所感动,感动于科学的魅力,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绽放幸福求知的笑脸。另外,对于覆杯实验很多学生潜意识是因为水将硬纸片粘住的,我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坚信硬纸片是大气压压住的,而不是被水吸住的。还有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反思和评价、设计实验的科学性是相对比较薄弱的,所以我增加了实验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篇8

关键词:循证医学;研究生培养;科学思维;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212-02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医学,它是国际临床领域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是一种重证据的科学思维方法[1]。随着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计算机互联网等学科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已成为21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分为“医学科学学位”(科研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临床型)两种类型。临床型研究生由于缺乏较为系统的科学思维模式的训练,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很好地利用科学的思维模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科学问题。因此,临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尤为必要。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不能只限于临床能力的培养、导师经验的总结和临床综述的写作,还应立足于运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其全面的临床思维能力、严谨的科研思维意识、系统的科研方法和综合的创新能力和素质。通过运用循证医学思维模式解决临床实践中存在的实际科学问题,可使临床型研究生能有效运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发现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然后再利用循证医学的重视证据的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遇到的临床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以循证医学思想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

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临床型研究生培养的前提条件。目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新入学的临床型研究生的质量参差不齐,高分低能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研究生入学后,要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重视知识结构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有利条件,如图书馆、校际资源等,学习掌握一些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尤其加强循证医学理论知识的培养,提高个人综合水平与能力。通过把临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了解相关临床问题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评价以获得最佳证据,从而深刻理解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临床实践的科学性。以循证医学思想为指导,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可快速提高研究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意识,为今后利用循证医学知识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临床科学问题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以循证医学思想拓展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

临床科学是一门基于实践的科学,而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实践科学中决定临床医生医疗水平高低的关键,也是医生对疾病理性认识的过程。临床思维能力包括临床观察、判断、分析、综合和预测能力,这种能力往往通过分析病例、解决具体问题等方面表现出来。临床思维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详实的临床资料、扎实的理论知识、高质量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循证医学作为基于临床证据的医学,其本质是一种实践,是将医学研究产生的原始证据不断总结、提炼、整合,进行二次应用的过程。循证医学可以把临床思维的模式科学化、系统化,可以更好的为临床思维的创新提供动力。将循证医学引入医学教育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强的合格医学生。一般认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临床型研究生通过临床见习和实习以及遵循循证医学研究的思维模式,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临床实践的精华与理论知识有机系统的掌握扎实并系统地应用循证医学思维模式加以指导,同时尽可能多地参加各学科的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术前讨论及术后总结等,进一步扩大知识面,理解并掌握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开拓思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以循证医学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机制

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了临床型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性人才。因此,在临床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积极采用循证医学的手段和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基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生教学手段。通过对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凝练出科学问题,运用循证医学思想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分析汇总相关的解决科学问题的证据,并客观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临床重要性;通过将教师的授课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串联起来,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临床专业课知识组织研讨,归纳总结病例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思考。带教老师通过让学生利用各种数据资源查询相关临床的研究证据,审慎、客观地寻找出最可信的证据,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通过利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模式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以循证医学思想加强临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临床型研究生经过系统科学的培养与训练,是未来临床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而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在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临床型研究生在科研选题时,需要遵循循证医学的理念。即要求其研究选题一定要结合临床实践,并将科学训练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临床实践的全过程,通过培养研究生敏锐的科研思维洞察力,不断在临床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科学手段与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临床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通过运用循证医学的思想与方法对待现有的医学理论,敢于质疑与挑战现有的学术观点,通过寻找各种科学证据,解决自己遇到的疑问,提高科学思维与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因此,临床型研究生在进行科学选题时,以循证医学的科学思想为指导,发现提出和解决科学问题的突破口,也是提高临床型研究生系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研究生文献阅读的能力

循证医学是利用新的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是科学、系统的思维研究方法论。医学研究生对于专业文献的阅读是提升专业素质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医学研究生对于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除了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以外,还可以通过大量阅读相关专业文献,汲取他人宝贵的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与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临床型研究生在进行科学选题时,在导师的指导下,也要经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找到自己在临床实践中的突破口,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目前很多医学研究生缺乏提出自己科学问题的能力,主要与知识面狭窄、阅读文献过少、不善于总结有关。通过大量调研阅读相关文献,以循证医学的科学方法找到提出科学问题和解决科学问题的突破口,也是提高临床型研究生系统科学思维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重视培养医学研究生科研写作能力

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所特有巨大精神财富,而科研论文的撰写与发表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承载与传播。人类的医学知识具有传承性,科研论文的撰写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写作能力。在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中,导师通过指导学生撰写个案报道、病案分析、文献综述等,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总结与科研写作能力。因此,通过撰写科研论文进一步促进临床型研究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和综合业务能力的增强,从而真正达到研究生培养的目的,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奠定基础;在科研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以循证医学思想指导科研写作的全过程,通过撰写科研论文进一步促进临床型研究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和综合业务能力的增强;通过协助导师进行各项基金课题的撰写,根据导师提出的思路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知识凝炼,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真正达到研究生培养的目的,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医学研究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循证医学是新世纪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临床水平的重要途径。利用循证医学的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并加强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临床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一名合格的医学生不但应具有精湛的医术,还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并能及时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将循证医学知识运用于临床教学以及临床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教师和临床研究生中应进一步普及循证医学理念和知识,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树立终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树立科学严谨的思维意识,从根本上促进临床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为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马宽生.循证医学思想与临床研究生科研[J].循证医学,2003,3(1).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篇9

论文关键词:生物探究性实验,思维能力,科学素质

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十大主题的第一主题,探究实验课在其中也占了不少内容。学生学习实验知识、完成每一个实验过程,都是伴随着人与外界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都伴随大脑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探究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一种极好的形式。

初中生物“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是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课。笔者围绕教学目标,在学生学习巩固相关知识的同时,尝试对学生在思维的问题性、思维的全面性、思维的实践性、思维的创造性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素养。与同仁们共勉。

一、提出问题

探究什么?首先要提出问题,怎样提出合理的问题?学生先要做的是观察,观察鼠妇的生活,记录它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状态,注意对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观察到的鼠妇作比较,用可能影响鼠妇的各种环境因素对鼠妇刺激,观察鼠妇的反应。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带着问题去观察的,渗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段去观察鼠妇更容易找到?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几种?鼠妇的大小、饥饱等不同状态对相同刺激的反应相同吗?等等。在观察中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本节课探究的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提出问题”是探究实验课的第一个环节,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

我们要注意创设一个现实(或类似)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问题应在学生质疑之处提出,有启发性,这样容易满足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情感,学生较快投入到探究情景中。在经历多次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养成了动脑的习惯,学生的思维的问题性、全面性也得到逐步的锻炼和提高。

二、作出假设

“作出假设”是进行探究实验的第二个环节。假设就是预测问题的答案或结论。有了假设,就为下一步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方案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指明了方向,也就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的一座桥梁。

当学生提出了探究的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他们就很想知道“会怎么样?”,他们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现在观察到的现象,脑海中就会猜测:光线对鼠妇的生活是有影响的或者光线对鼠妇的生活不会有影响的,这就假设。学生不管是选择肯定的还是选择否定的假设,都会进行全面的考虑,这过程会激发起学生全面性的思考。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作出假设,活动中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着力营造一种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使思维进入兴奋点,这是创造性思维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心理条件,这样氛围对培养学生思维极为有利。

三、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

该实验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用什么样的方法,遵循什么样的实验程序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学生是陌生的,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学生要对课本对应的内容进行自学,结合教师的重点讲解,尝试亲自动手去实践。最后确定:“光”是变量,要设置“阴暗”、“明亮”两个环境作为对照实验,这是制定计划关键的一步,接下来是以此为依据准备实验材料、设置具体的对照装置、确定实验的方法步骤,随着实验的进行,还要仔细观察鼠妇的活动情况,认真记录实验的数据,这便是实施实验计划。

“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过程,是探究活动中最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学生做探究实验还是第一次,老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因为怕出错而缩手缩脚,一定要主动参与,大胆尝试,用心体验,积极思考,教师也要及时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有明确的科学的活动程序,每一步骤都要到位,做好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描述也要实事求是。

我们应该知道: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问题,科学上早有定论,之所以还要学生去探究,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了解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熟悉学习的规律,体验知识的生成,因此,过程重于结果,思想方法重于结论。通过本实验,学生切实体验到了过程和成功的乐趣,知道鼠妇为什么在阴暗的环境下生活。学生体验到了研究者的艰辛,思维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得到了锻炼,当然也体会到了成功者的快乐。

四、得出结论

先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如果本实验顺利,实验结果应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阴暗一侧的鼠妇越来越多,明亮一侧的鼠妇越来越少。证明了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无论结论出现何种情况,都应以实验的客观结果为准,不能人为地改变实验结果,按主观愿望弄虚作假或伪造结论,科学实践必须有的科学品质——实事求是,这是客观性思维方法。

实验结果若符合预期推测,则说明预期的结论是正确的;若实验结果不符合预期推测,则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主动反思,找出原因,鼓励大胆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发掘学了生的创造潜能,逐渐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及进行科学探究的求知欲望。

探究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大自然,潜移默化地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表达交流

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实验前的假设比较,然后在班里进行交流、汇报,反思和修正,最后撰写实验报告,这些都是“表达交流”的内容。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篇10

[关键词]肝胆外科;pBL教学法;传统教学法;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R-4;G6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701(2016)27-0134-04

pBL教学在医学教学中是以病例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护生实习中的pBL教学将实习者与病人案例结合起来,使护生投入到病历问题情景中,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和探究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构医患关系人文关怀,提高教学满意度和教学效果[1-2],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教学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能独立从事临床工作的合格医生。因此,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培养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点[3]。在各医院都在进行护理带教方面的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pBL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不断完善发展的情况下,本科室作为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对护理实习生带教方面重视,带教的模式和方法得到院领导的认可,同时对带教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的探讨,以利于更好的培养护理专业人员。本文对pBL教学法和传统带教在护生实习中对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比较,为我院肝胆外科的护理带教在今后的选择带教方式提供数据支持。本文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于我院实习的100例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科室为优质病房,接收的实习生有来自省内外医学高校的护理本科和专科生,大部分高校每年6月份安排护理专业进医院实习,第二年4月返校,期间轮流在不同科室实习,进点实习学生均为完成专业课程,为确保数据的可比性,本文选取对象为温州医科大学护理本科专业实习生。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共计100名实习生,在本科室实习时间为1个月,均为女生;将2013年6月~2014年4月期间护生列为对照组,年龄19~21岁,平均(20.5±0.9)岁;2014年6月~2015年4月期间列为实验组,年龄19~21岁,平均(20.4±0.7)岁,各50例,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学历等基本资料方面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进行教学,护士长根据我科室的特点和实习要求制定教学,制定实习计划,完成相应的实习任务。第一阶段熟悉科室:由总带教老师给实习生介绍各个带教老师的特点,介绍科室特色,科室常见的病种、科室成员(科室主任、医生)、科室环境、物品放置、介绍科室排班,强调安全护理教育、常用器械操作以及常见药物介绍(包括作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4]。第二阶段为带教老师带领实习生演示操作阶段,护生通过带教老师对病人各项护理操作观看和指导,学会熟悉流程和操作要点,能够完成日常各项操作。第三阶段为独立操作期,带教老师对护生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指导,并且护生能独立完成各项护理,同时要求对实习期间进行回顾和总结[5]。实习结束进行统一考核。

1.2.2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护理带教,由科室护士长带领带教老师组建pBL实习小组,建立带教老师和实习生相互了解和合作,促进小组互相合作和信任,每组实习中挑选出一名小组长,由带教老师组织pBL带教活动。pBL带教实习方案由科室护士长负责定制和监督,带教老师落实护生pBL的实习实践。第一阶段和对照组一样。第二阶段起采用pBL教学方式,护士长和总带教老师整理本科室常见的病种护理案例,并编写大纲,以本科室常见病种为例:胆囊结石、甲状腺疾病、胆道结石等。在pBL教学中由小组长记录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想法,最后由带教老师和小组确定问题要点[6-7]。如以护理胆道结石为例,胆道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腹部特征的观察,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术后引流管的护理与癌症患者进行交流的注意事项及如何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等以及出院的相关宣教问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与患者接触、与患者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病史,关系患者的内心情绪,围绕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查询相关资料,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并结合病例与患者实际的病况结合起来讨论,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8]。实习结束时进行统一考核。

1.3效果评价

1.3.1肝胆外科护理实习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由本科室自行设计考核试卷,在入科和出科考分别对护生进行统一考核,包括肝对胆外科护理的理论知识、基础护理知识、专业知识、技能操作、案例分析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生掌握知识程度越好。

1.3.2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评分采用彭美慈等[9]修订的判断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CtDi-CV)对护生在入科和出科分别进行一次测评,采用Likert6级计分[10],每条目最低1分,最高10分,总分70~420分,CtDi-CV测量表包含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共7维度70条目。Likert6级计分

1.3.3带教老师对护生综合能力满意度评价护生出科时要求带教老师对护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护生自学能力、理论知识扎实度、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护理技术操作熟练、师生间互动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之间的协调能力、分享内容建设性、拟定学习目标的能力[12]。共11条目,每条目采用Linker5计分法[13],每条目最低1分,最高5分,总分10~55分,总分越高,代表带教老师对护生综合能力越满意[14]。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以频数表、百分率或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组间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方差不齐时进行校正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生入科时和出科时考试成绩比较

分别对两组护生在入科时和出科进行测试,考试内容包括胆外科护理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案例分析等,采用笔试和操作组合进行考试;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护生在入科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科时实验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生教学前后CtDi-CV评分比较

对两组护生通过彭美慈等修订的判断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CtDi-CV)统计发现:两组护生在入科时寻找真相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寻找真相p>0.05),求知欲方面求知欲在入科出科组内组间比较均p

2.3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综合能力满意度评价情况

对两组护生通过彭美慈等修订的判断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CtDi-CV)统计发现: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在实习阶段的综合能力的表现,采用Linker5计分法得出实验组的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肝胆外科实习中运用pBL教学法能提高护生实习过程中的知识掌握率

在肝胆外科实习过程中使用pBL教学方法对护生进行本科室案例为基础的小组讨论教学和探讨启发教学,使得学生主动发挥核心作用[15],以学生为主体,在带教老师引导下调动护生的积极性,融入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去,能有效的完成实习任务。本科室多以肝胆、胰、胃肠、甲状腺等疾病为主,以往是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虽然传统带教模式能够完成实习内容,但很难发挥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被动的接受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16]。本研究采用的pBL带教模式除了很好的完成实习内容外,还能提高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和探讨,加深了实习内容的认识,拓宽了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有益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17-18]。本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入科时的考核相差不多,但是在出科考核pBL实验组总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组。

3.2pBL教学法提高护生的临床判断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护生进行彭美慈等修订的判断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CtDi-CV)发现,两组护生在临床判断性思维能力方面均有提升,但是pBL教学法的实验组在判断性思维和各维度明显提升较对照组高很多,说明使用pBL教学方法效果显著。因为pBL教学是带教老师通过临床病例进行探究,让小组一起合作探索解决问题,让护生能真正的投入到探索的思维空间,临床的思维能力得到启发,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临床判断性思维在不断的发展。

3.3pBL教学法提高带教老师对护生满意度

pBL教学法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求丰富的日常带教经验,对护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BL教学能使得护生提高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通过对11项指标调查问卷结果进行Linker5计分法的后,发现实习带教老师对护生在以上方面的评价高于对照组。

总之,在医学教育中运用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推广价值,但pBL还将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19]。有些医院忙于应付表面文章,认识较浅薄,没有深入真正推广应用,没有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pBL教学已经在医学的教育中实施教学模式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台湾中山医学大学以及附属医院pBL教学值得我们借鉴。在医学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模式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也值得在医院护生带教中进行推广[20],在肝胆外科护生实习中开展pBL带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适合目前的医学教学资源状况。

[参考文献]

[1]preatiB,ashisha,ShriramG.problembasedlearning(pBL)aneffectiveapproachtoimprovelearingoutcomesinmedicalteaching[J].JClinDiagnRes,2013,7(12):2896-2897.

[2]mansurDi,KayasthaSR,makajuR,etal.problembasedlearninginmedicaleducation[J].KathmanduUnivmedJ,2012,10(40):78-82.

[3]刘红,吴静,林香春,等.pBL教学法对消化科实习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6):61-64.

[4]施东玲.提问式实训在临床护理带教渗透压知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133-144.

[5]郭素梅,卢明,平智广,等.规范化护理带教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10-13.

[6]顾丽华,王韧,于异男,等.护理专业技能理论教学中开展早期接触临床+pBL教学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2):12-14.

[7]朱元琴,周旭玲,楼上苑,等.pBL教学法在护生心律失常临床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浙江医学教育,2015,14(6):14-20.

[8]王婷,朱素琴,等.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肝胆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浙江医学高等教育,2014,(5):115-116.

[9]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47.

[10]张兰,王勇,刘淑梅,等.教育环境与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58-60.

[11]史淑杰,王秋爽,程春梅,等.教学反思日记对临床护理教师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54-56.

[12]高玉琴,程丹,原露露,等.不同层次护理学生口腔护理学教学满意度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4):138-141.

[13]胡梦晶,朱雪娇.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生护理评估能力培训[J].护理教育,2015,30(23):69-72.

[14]戴正香,黄芳,等.pBL教学模式在骨伤科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5,14(12):1165-1168.

[15]朱燕雪.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93-94.

[16]潘剑娣,等.pBL教学法在妇科实习生临床思维和综合素质培养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95-96.

[17]来卫东,杨亮,王亮,等.外科实习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156-158.

[18]邓文芳,任伯绪,龚权,等.pBL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5,13(36):3637-3640.

[19]杨茜,张世友,李雨昕,等.专题讨论会在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