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环境艺术设计总结十篇环境艺术设计总结十篇

环境艺术设计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3:05

环境艺术设计总结篇1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艺术性;空间

如今现有社会公共空间的设计是不是很完美的环境设计,很多只有基本的空间和基础设施,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休闲的基本需求,不是体现艺术价值的艺术和精神内涵。这样,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的原理和开发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本文进行了深入的西方传统绘画发展的角度来看的环境艺术设计“艺术化”与细致的研究,景观空间构成和现代图形艺术的创新。灵感和影响因素的来源。

一、西方绘画艺术及美学原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如今西方艺术和设计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设计,激发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的来源。西方绘画根源来源于“形”和“节奏”,可以表现出艺术设计的多样性,同样与西方的艺术思想想一致。整体的艺术展形成做到这一点。艺术形式的形式,环境艺术设计通常用于抽象,提取一般做法为更多的艺术表现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上的点,线,面等是艺术设计的根源。如今的艺术设计会使用绘画等抽象的手法,从抽象混凝土材料抽象元素,并带来了通过点,线,面,和颜色的不同组合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如“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在抽象艺术的总结它指的是那些在之前现实生活中,不显示自然的对象,但抽象颜色,虚线的表面上,体块不具有总图象的一个特定目标。艺术的精神应该是创意。一版情况艺术家不仅仅传达外观和事物的外观信息,但是从图像结构来表达的深层内涵和感觉。我们可以根据艺术的总结来通过个人的感受及想法构思自己的感情的原始形式,最终实现了结构合理,新的思维不仅仅是新思想,更多的事艺术的创新,这样是环境艺术设计与思维的想结合。正式法律的“西方美学原理”在环境设计中的体现。通过柏拉图,苏格拉底强调人类思想的美学原则,在乎其他的思维观点,通过思维的创新来设计更好的设计,以及后来的设计逐渐转向设计心理学。除了苏格拉底倡导的美学思想的内在精神的重视,也受到影响美观,西方美学开始学习数学形式,雕塑和建筑领域的反映。该代表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可以通过“一把手”为万物的本源,即“数学”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原则。因此,他们创造了“数学形式”的事情,如人类,雕塑,绘画和音乐基于这种理念的美学原则。“黄金法则”的代表。在此之后,柏拉图进一步加深了“数学形式”,变成了“数学形式”,以精神层面,开辟了正式的美学的新领域。“数学的形式”,在环境设计中的比重,以掌握更科学的“黄金分割点”,可对环境的审美布局的具体分析。

二、立体构成理论对环境设计的影响

三维结构本身是创建一个三维空间,三维结构有很多的表现形式,通过体块,采用天然材料和一种生命力和艺术大地艺术形成的创作安排。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唤起美感和爱的人生追求。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三维结构的应用,生活环境设计的艺术,不仅丰富了会场语言和建筑景观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审美和在环境设计中使用的值要一致。现代环境设计为了艺术的更加突出的设计,整体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通过抽象或半抽象的方法在空间形态上的几何语言来概括,以便继续推动新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富人的精神家园的物质世界。如“北京天安门”,“法国艾菲尔铁塔”,“自由女神像美国的”好景观环境设计不仅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也增加了区域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总之,立体元素和大地艺术创新的应用程序,可以不断提升环境设计艺术,环境设计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也不断推动作用。

三、平面艺术的创新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现代图形作品通常是用平面构成,色彩可以被用作平面元件,在艺术创作中使用的平面分割方法中的现代景观,在平面规划的景观布置的线条,画方法解释,让空间分布更加美观。空间与各种立体透视图的使用,和平面的设计更加巧妙的相结合,让更多的艺术效果更到更完美的价值。如在表现形式,具有视角吸音等科学原理相结合,景观叠加使用单体创造更奇妙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使用环境设计、理念设计、设计原则等和深入细致的分析等方面的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制度,专门从西方现代绘画发展历程和三维元素的特点,探讨环境艺术设计“艺术”来源,并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艺术”发展的因素,有一定启发的艺术表现现代环境空间设计,景观布局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于中兴.刍议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方向(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05)

[2]庞闪闪,安尊志.我故偶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

[3]张策.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实践课程设置探索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环境艺术设计总结篇2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素质技能价值环境艺术设计师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thispaper,throughthecultivationofenvironmentalartdesignerqualityandskillstoexplainthesocialvalueofenvironmentalartanddesignworks

环境艺术设计总结篇3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社会需求的再认识社会需求是办好专业的必要条件和直接动力。在我国"环境艺术"这一名词才出现不长时间,但年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建筑装饰业,似乎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目前已成为令人倾心的行业之一。显然,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为环境艺术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这种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和历史传统认识的改变和新的要求,追求更有意义的人文环境,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成为一个新焦点。在经济和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环境艺术是体现崭新生存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由于文化生活的普及和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所生活的环境空间有了更广泛的文化艺术需求。环境艺术在中国正经历着从对环境的美化处理向对美好环境的创造转化。环境艺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市每年竣工的公共建筑约300万平方米,如用作装饰工程费按2000元/平方米计算,工程总量在60亿元左右。北京市的住宅每年竣工面积为600万平方米,约12万户,按每户平均用作装饰工程费2万元,总计约24亿元。如果统计全国用在建筑室内外环境装饰工程上的费用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正呼唤具有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去建设。

目前在全国许多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都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所(室),上海市、江苏省、深圳市、大连市等相继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或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各种大小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公司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仅哈尔滨市就有近千家注册的专业装饰公司。国家建设部门也正在进一步规范环境艺术设计和工程建设市场。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三是受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这部分人仅占百分之计二十左右,院校培养的专业设计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从生源情况看,近些年来报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一直是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在有些省区甚至接近百里挑一。从生源和就业两个方面看,继续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在动态发展中完善专业教学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开办在我国历史较短,在工科院校中如何办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在办学实践中完善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涉及建筑和美术两大学科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的边缘学科,如何把握好两者在教学体系中的结合和比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关键,它们不是简单的拼凑,而需要寻找两者内在的结合点,这是我们需要解决好的一个新课题。从哈工大建筑学院的专业建设看,参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策划与教学的人员主要由建筑学专业和美术专业两类学科的教师组成,彼此都在寻找作为围绕建筑展开的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从本专业角度如何相互渗透并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结合,各环节的连接,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等等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焦点。经过多次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调查,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意见反馈,一个相对完整并具有工科院校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也进行了切合专业实际的改动,在探索中大家逐步达成共识,明确了环境艺术设计即涉及逻辑思维又涉及形象思维,它具有工程性,又具有艺术性,把握好两者的结合是教师教好同时也是学生学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键。几年来,哈工大建筑学院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使专业教育不断完善,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三、以建筑学为依托办出专业特色从广义建筑学的角度看,环境艺术设计也可作为大建筑学概念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人类开拓高品质生活空间的环境科学和艺术,同建筑学有许多共同点,也同样具有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体的特质。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华沙宣言》中把建筑学定义为:"建筑学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科学。"这一定义也同样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只不过在文化内涵上环境艺术更为深入,在形式上更多具有艺术特性。对环境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展开,所以,以建筑学为依托组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办好专业的原则。

哈工大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办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有的条件下发展起来,构成了区别于我国艺术院校及其它工科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建筑学为依托成为办学的优势。应充分认识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状况并把握时机,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成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建筑行业特色和较高专业水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四、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如何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设计人才,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只有敢于面对现实,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当前重要的在于转变教育指导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切是抓好课程建设的前提条件。

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中强调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面宽泛的指导思想。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改变有些院校只围绕"室内装饰设计"建构课程体系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强调围绕建筑的内、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在建筑院校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优越条件。在基础阶段选择部分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加进具有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在专业学习阶段强调以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为主,以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及公共艺术设计为辅的主干课程设置,拓宽专业面。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掌握较宽泛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性。在实践环节方面,充分利用短学期实习,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社会实践,参观调研,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践工程,在提高专业认识的同时,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充分认识设计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将这一指导思想贯彻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之中,这也是课程建设追寻的重要目标。"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创造性地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育要以人的创造力培养为主线,它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创造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中如何把这一教育主题与教育重心在实际操作中贯彻与落实,是培养综合设计能力人才的关键,这种综合能力包括了理解能力,研究能力,构想能力,表现能力等。作为以行业划分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往往是一种静态目标的培养方式,侧重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创造能力的培养。只有树立正确的设计教育目标,认真对本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选,才能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健康性。

五、把握时机,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初步完成了教学体系的建立,今后的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的工作,下一步专业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内涵建设。

1、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秩序。在教学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与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2、发挥、科研、生产作用,带动教学发展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教学的发展已被许多成功经验证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教育和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备受世人瞩目。抓住时机结合专业建立有效的"产学研"机制是进一步推动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作为以建筑内外环境设计展开的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诸多学科的内容,并形成一个多样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了环境和人的关系,结合教学和设计实践,这一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工程实践对促进教学及专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教学实践环节将会更有效使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环境艺术设计总结篇4

一、立足现状,阐述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不是随心而来的,也不是毫无章法的,其需遵循一定原则,如此才能更好地创造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场所空间。对此,该书结合当前环境艺术领域、建筑领域较热的话题,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的重要追求,即如何满足现代人对建筑环境的多样需求,着重阐述了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其一,需要遵循时代性原则,即学会在时尚中寻求设计灵感,在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的碰撞中获取灵感,为创造既具有文化根源又具有时代特性的建筑奠定基础;其二,需要遵循地域性原则,即学会在尊重地方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以在情感强化建筑环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避免建筑环境的过分“标新立异”;其三,需要遵循大众性原则,即需明白建筑环境的创建、建筑空间的构建等是以满足大众需求为要求与目标,在设计过重理应以得到广大群众理解和认同为重要指引。

二、结合案例,阐释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表达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遵循一定原则是必要的,但固守一些原则,不适时变通,不注重大众审美取向与趣味需求的转变,也容易被时代、被社会所淘汰。在这一认知的启发下,该书特意结合现实案例,阐释了当前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表达,以为读者提供更具实用性的内容。一方面,作者结合园林建筑案例,阐释了生态美学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表达,例如不管是建筑外部空间中植物的栽培、水体的设置,还是建筑内部环境中绿植的培育,都是建筑环境追求生态美、自然美的表现,再如不管是建筑构件中节能材料的使用,还是建筑环境中对自然光的引用,都是建筑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另一方面,作者结合公共建筑设计案例与公共空间设计案例,阐释了整体美与协调美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表达,例如不管是体育建筑还是医院建筑,都比较注重其与外部交通环境、活动场所的联通,注重建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衔接,究其原因,建筑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中,不是单独的个体,其功能的发挥,须得有机融入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中才有效。

三、立足问题,阐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关注点

环境艺术设计总结篇5

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是针对某个环境系统而言,其目的是为了总体环境视觉形象得到优化,是规划理念在艺术设计中的体现,也协调了各个专业设计。自然环境要素是由水文、地理、植物和气象等。不同的地形,所形成的景观绝然不同,差异明显。

不同的气象环境,影响了不同城市的许多设施和人类的生活习惯。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往往形成了城市环境的重要特色。人工环境要素主要是公共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可以自由的使用色彩、声音和光影等要素,让其与地形、建筑等产生不一样的环境特色。从宏观角度来讲,环境艺术的综合设计所要掌控的内容有比例尺度控制、空间形体控制、材料肌理控制和光照色彩控制等。从微观角度来讲,环境艺术综合设计所要掌控的内容有植物品种的控制、建筑界面控制和公共设施控制等。

结果

环境艺术经历了五个阶段:(1)实用建筑学阶段,追求适用、坚固、美观的建筑;(2)艺术建筑学阶段,视建筑为“凝固的艺术”;(3)机器建筑学阶段,把建筑看作“住人的机器”;(4)空间建筑学阶段,认识到“空间是建筑的主角”;(5)环境建筑学阶段,认为建筑是环境的科学和艺术。本世纪,建筑价值观已开始进入第六阶段--生态建筑学阶段。环境艺术是一种还处于发展中的学科,是一种比工程更加富有感情的艺术。

结论

环境艺术设计的总体策划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先确立环境场所的平面布局以后,再进行空间视觉设计;另一种是先引入空间视觉形象,然后再调节平面功能布局。设计概念的总体策划因为特定的环境来主导设计实施,还需要对空间形象的发展方向进行考虑。

环境艺术设计总结篇6

1民间美术相关概述

记得路易斯康说过未来是由融化过去演化而来,民间美术同现代环境在艺术设计方面互相联系并互相促进。而民间美术又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从民间起源并表现在生活当中[1]。时至今日,人们对民间美术投入更多关注的视线,原因是民间美术习得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为本原艺术语言与文化符号,它彰显劳动人民最为朴素艺术观念,也为艺术创作众多灵感之源。民间美术属于造型艺术中的一类,它的造型变化万千,并且呈现出纷繁多样风格,还有新颖独到思维方式以及唯美纯真审美意识。形式方面它构图精简,色彩鲜明,形式繁多,为民族文化精华与凝聚的化身。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努力由此将更多精华元素提炼出来,并有机融合在艺术设计当中,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内涵更为丰富,创作出更富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的空间艺术,使人情感回归找到依托[2]。民间美术的定义:民间美术为一类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妇女占据劳动主体地位,凭借总结经验与辛勤劳作缔造出各类艺术,从人们日常生活劳动起源而来,由于人们智慧与勤劳不断发展壮大,是人们生产生活真实的体现以及民族发展特色彰显,不单备受人们重视,而且应用范围也越发广泛。

2民间美术运用形式

2.1民间美术创新运用

虽然传统的民间美术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与民族文化的象征,但是这并不代表它能够原封不动一直被人们沿用下去,在审美情趣与意境等方面它有些地方与现代元素格格不入的,当代人们只愿意去了解深藏内心民间文化,所以在现代艺术环境设计方面设计人员不可以只是照搬照抄民间美术元素与符号,必须予以提炼并加工,凭借解构形式对民间美术各种元素进行抽象转变,然后重塑,使其成为现代艺术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有赖设计人员掌握现代技术应用方法,比如像在自己作品创作时应用计算机或网络等高科技产物,或者适当加入一些欧美流行元素等,从而对传统的民间美术相关内容进行创新,让其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而这部分创新元素应当将现代设计理念与民间美术精华统统融入其中,最终才能确保设计成功。民间隐喻文化应用,不可以单纯地将表示祈福的蝙蝠等元素拿来就用,必须结合现代元素予以改变与创新,这样才会让更多当代人接纳。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当传统文化同现代元素发生冲突时,切忌不要死板抄袭传统文化,就算最精华的东西也可能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所以在有机运用时应当将传统精华同现代先进相互融合,使其合为一体,这样现代人类工作效率与接受程度都会得到大幅提升。

2.2形式运用

将民间美术融入现代艺术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便是分析民间美术方面的视觉传达,即设计作品纹样、色彩以及造型等方面[3]。现代设计应该建立在尊重造物精神基础之上,而不应本末倒置,单纯注重形象上的拷贝。所谓精神本质也可将其看作为一种形势,极力烘托造物韵味与气质,使造物中融入自身灵魂,也使得设计作品中充满灵性。现代艺术环境设计需要通过民间美术势与形深刻蕴含,从而重构其外观,也为设计作品蒙上一层新意境外衣。

2.3造型运用

民间美术的造型元素同样起源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人们通过不断归纳总结将精美图案编制出来,并且有效结合于生活之中,为人类生活与精神所需提供服务。从民间美术角度看,造型和图案均为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比如,面塑,刺绣,泥塑与年画等,均是凭借造型和图案对某种深刻内涵进行阐释,像年画辟邪等,某种层面也是满足人类使用与观赏所需,例如像有些刺绣异常精美不单能够让人们观赏满足人们精神需要,还可以充当屏风等之用。谈到现代艺术环境设计,这些造型图案同样是设计人员们的座上之宾,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促进艺术设计事业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前行。如服装,包装与广告,装饰等,将大量民间造型图案应用其中,也使得设计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联系实际所需,创新民间美术艺术,同样也促进民间美术事业创新发展。除此以外,民间美术讲求意形融合,天人合一,这对现代艺术环境设计构成积极影响。而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要属飞机,它存在鸟类翅膀,燕尾以及汽车轮子等,可以说是环境设计过程中运用民间艺术的典型案例,对全部设计工作存在深远的现实作用与历史意义。另外民间美术对各类符号也赋予深刻蕴意,并且广泛应用于现代艺术环境设计之中,像中国银行中字等均属此类,另外还有一些代表喜气祥和的符号如阴阳鱼和凤头鱼尾等。

2.4地域元素运用

我们国家地域广阔,也具有丰富多样民间美术艺术,如湖北剪纸与天津泥人张等都是浓厚地域特征下的地方产物。将地域特征应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经适当融合与创新,都会塑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设计产物。再通过经年累月历史积累,独有的精神文化在不同民族与不同地域下形成,当地人们已经对这种文化达成共识,如果机械化将此文化应用在其它地域之中,就很有可能本末倒置,类似于邯郸学步,新地域的文化未学到原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被自己摒弃在外,即使创意不错,也会由于对我们国家民族地域特征了解不深导致作品最终被历史尘封[4]。因此,将民间美术地域元素应用在现代艺术环境设计之中,一定要充分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当地乡土人情,地方风格,文化内涵以及民族特色,这样才会对我国传统优秀的民间美术艺术最大程度应用。

3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总结篇7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1.1图形的运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图形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通常将图形依附于某种建筑装饰载体,从而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并且传递了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整合的体现。在设计过程中,图形的选择要符合建筑使用目的,并且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中国文化体现了谦虚、厚积薄发等特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通过中国文化形象设计图形,图形的运用可直接借用,或将具体图形抽象化后运用,通过图形的运用可直观的表达建筑情感,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

1.2情感的表达

隐喻是环境艺术设计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可应用于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中。在室内布局过程中,巧妙地使用艺术陈列品或者具体的图案,可蕴含一定的文化内涵。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蕴含的文化和带给人的心理影响给予了更多关注,因此情感表达成为建筑设计师掌握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利用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组合因素,来诠释环境本体以外的人类情感,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独特作用的体现。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

2.1自然环境与色彩的搭配

人在自然环境中存在,对自然环境的美有着客观的认识和真实的追求。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环境艺术设计通过一定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体现影响人的情感表现。色彩具有多样性,不同色彩会对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正确的色彩运用,可促使人们的感情升华。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承认自然界中所有事物均是相对、统一这一理念,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运用与自然相近的色彩,使建筑融于自然,缓解人的压力。设计师应对色彩正确的把握,除了要重视自然生态色彩的选取,还要综合考虑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情感需求,正确分配色彩的强烈或者浓郁,体现环境艺术设计的美感。

2.2自然环境与文化的融合

传统文化在古代建筑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能够给人以亲切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很多设计师忽视了这一设计理念。事实上,自然环境与文化的融合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情,因此设计师除了要具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外,还应结合我国传统建筑的设计手法,实现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结合。在古代建筑中,檐柱的设计除了具有稳固作用外,还从屋角等细节上体现了建筑的整体美以及其与周边事物相融合的特征。而现代建筑由于受到多种原因影响,严重忽视了周边环境与该建筑的结合,甚至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文化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这也给建筑设计师的设计带来了新的压力。要求建筑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进行多方面考虑。首先,要认真分析我国古代建筑设计的风格,分析其蕴含的文化,借鉴优化的设计方案。而在引进其他设计方案时,要考虑建筑设计的目的,确保建筑设计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最终呈现出完美的嵌入型结构。总之,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获得人们的认可,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总结篇8

关键词: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审美表达

文化建筑在我国建筑设计领域独树一帜,尤其是在文化属性表达上,更是将文化建筑的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融合,突出对人的审美性、物质性、艺术性、精神性的意蕴表达。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的时间与空间关系上,不能孤立地审视文化建筑格局,而是要从文化建筑平面设计思维、审美心理,以及对公众的审美传达等方面,来增添文化建筑的平面艺术审美体验。本文就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展开融合论述,并以首都博物馆为例,挖掘与呈现其审美表达方式。

1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

建筑领域中的文化建筑,泛指以文化教育等为功能基础的各类综合性建筑,如博物院、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遗迹、学府等建筑形式。相对于其他建筑,文化建筑除了遵循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之外,更要挖掘建筑的文化功能,特别是在创造特色文化内涵上,需要利用平面艺术设计手法来打造独具文化韵味的建筑美学风格,如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凯旋门、英国的大本钟,以及中国的故宫等。这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风格,既展现了文化建筑自身的功能特点,又从精神文化上发挥了教育功用。平面艺术设计始于环境要素,而建筑设计源自其结构与功能,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的融合,旨在通过建筑学、艺术学理论,突出文化建筑的美观性与舒适性,以及文化教育功能。作为泛称,对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表达,也需要从建筑内部结构、建筑外部环境,以及建筑规划总体有序性上,展现文化建筑艺术设计审美创造,满足人对文化建筑的心理体验与审美鉴赏。

2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的审美内涵

美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觉心理波动的理解与感受。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美有两种,一种为主观倾向美,另一种为客观倾向美。对于文化建筑的审美表达,就是基于文化建筑的美感,从建筑的直观美学与客观美学价值中作用于人的审美心理。审美心理学家提出,审美是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体现,也是对美感的体验活动,多表现为人的知、情、意。建筑平面艺术美学主要是设计师通过平面构图等来营造建筑环境,运用美学要素来吸引受众,让受众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感知建筑环境的美学意蕴。同样,对于文化建筑,设计师要把控当代受众的审美心理共性,改变文化建筑平面设计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多样化艺术语言来表达审美共性心理,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呈现文化建筑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审美感受。2.1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创造。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是基于对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合规性、合目性的统一,从而改造建筑结构与环境的关系,使其更好地满足人的审美规律需求。马克思主义美学提出,“‘劳动’是活的,是塑造形象之火。对于‘劳动’本身,并非机械地劳动,而是基于创造性内涵‘活’的劳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规律性。”同样,恩格斯也提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可见,愈是高级的、复杂的劳动,就愈需要进行周密、细致的艺术设计。所谓建筑平面艺术设计,就是要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以审美创造为目标来满足公众的审美心理。创造也是创新的过程,艺术设计的生命在于创新,平面艺术设计也在创新,如何从独具前瞻性、独创性的审美创造中推陈出新,就需要立足公众的审美诉求,进行创造。意大利前卫设计师李特萨斯在评价查理•依姆斯设计的椅子时提出,“并非只是设计椅子,而是设计一种坐的方式”。由此可见,对于文化建筑而言,平面艺术设计师需要结合受众对文化建筑的审美诉求,从而营造适宜的审美环境,达到审美创造的目标。2.2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欣赏。对于受众而言,其审美欣赏是什么?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有哪些是值得欣赏的?简而言之,对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的审美欣赏,就是从受众的审美体验中获得心理上的美的感受。比如对建筑外观的审美愉悦,对建筑空间的审美享受,对建筑结构的和谐体验等。无论是何种审美欣赏,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的审美认知。同样,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中的一些技术缺陷、不足等问题,也将影响其审美欣赏体验。总的来说,无论是平面艺术设计形式上的审美愉悦,还是精神上的审美满足,都会与其内外形式的合理、悦目化设计有直接关系。

3首都博物馆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审美表达

作为文化建筑,首都博物馆更具典型性。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在平面艺术设计中更加注重审美表达的运用。3.1对公众审美需求的满足。文化建筑在建筑结构与格局上,不仅要满足功能服务,更要从体现审美价值上为受众营造独特的感官体验。也就是说,建筑与其文化属性的融合,旨在对受众精神与情感的双重交流,以凸显文化建筑的内涵价值。如何做到服务受众,需要从设计思想上表达真诚,从审美享受上突出人与建筑、环境的统一和谐。首都博物馆内部陈列的文物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在对其内容进行分类基础上,依照相应的时间、种类来进行有序陈列。一方面,从文物展示中突出文化意义;另一方面,从文物与博物馆平面艺术结构设置上形成内在契合。比如一些地域性文物、特色性文物设置专门的平面空间进行陈列,增强其艺术审美价值。3.2对设计思维的多维化表现。平面艺术设计同样需要讲究设计思维的创新与变化,文化建筑也不例外。文化建筑在融入审美艺术理念时,与其他建筑环境不同,需要从特殊性艺术符号设计与运用中挖掘和增强平面艺术的内涵,增进受众与文化建筑间的情感融合。当然,平面艺术设计也表现出矛盾性,有时在呈现不一样的艺术情感时可能与受众的认知相悖。当然,从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思维表现来看,多维性变化就是从服务性视角寻找与文化建筑的自身特征相契合。首都博物馆主展厅宽大宏伟,各陈列品依据建筑格局有序排列。在平面设计上,室内文物与室内平面空间环境浑然一体,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也让文物文化与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形成历史追溯感。比如沙盘、模型、浮雕、书籍等多种文物构成的展览群,融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受众营造视、听多维感官体验。

总之,文化建筑平面艺术设计,不仅要从形式上借鉴不同的设计风格,还要从根本上构筑受众审美心理与整个建筑空间环境之间的契合点。毫无疑问,文化建筑与平面艺术设计,不仅是满足个体性审美诉求,还是将广大受众的审美共性作为基础性审美特征,从而表达建筑空间平面艺术设计的丰富内涵与审美体验。

作者:王娟单位:开封大学

环境艺术设计总结篇9

发展规范问题。结合当前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对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总体进程来看,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这样使得许多缺乏办学条件的院校在并不符合办学资质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大肆招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造成了对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极为不利的影响。

教学依托问题。在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当前社会,从行业建设以及管理得角度来看,建立城市规划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三种层次关系的开发设计人才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据笔者所知,目前许多高校还并未能够切实地做到这点,尤其是一些高校将具有工艺美术设计与绘画专业的底子混同于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赶鸭子上架,这无疑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需求相距甚远。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当前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高校均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与专业教师较少等问题,且这些问题也难以在一定时间内解决,故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会成为限制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发展规范的重要因素。同时还有一些人才培养定位、教学设备理论及时间结合等问题,这些都是关乎环境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教育生死攸关的重要问题,值得人们深思与考虑。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用

目前,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有了较为卓越的进步,但现阶段仍然存有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高校教育对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已成为掌握室内设计与装饰设计行业发展命脉的重要因素。下面,笔者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向进行分析论述。

1.教学方式创新。在以往课堂教学当中,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学通常会通过大量练习来实现对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但是往往枯燥、乏味。艺术本是一门美的课程,用反复演算方式进行教学,则完全泯灭了艺术专业教学的优点。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应有其独到之处,应突显出艺术教学的优越性。比如经常带学生参加艺术展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感染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阅历。在参观结束之后根据课程安排在教学当中让学生首先进行模拟设计,之后逐步修改,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对组员的作品进行点评。有了现实当中的案例进行比对,便增加了学生一部分的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加贴近生活、符合市场需求。

2.着重培养艺术赏鉴能力。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中,对学生进行艺术赏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来说,掌握艺术专业生命力便是设计师对市场趋势的独特眼光,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在开阔眼界之后,集大师所长为己所用,在领悟前辈的设计精神之后形成自己独有的观念,而对艺术的赏鉴能力便是这种对于艺术的独特眼光,赏鉴能力并非是具体的,而是对某一事物的抽象化处理,能够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个是审美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表明态度对于结果的重要性。态度即是角度,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要不受社会功利性倾向的影响,不从个人利益出发,以欣赏角度来观赏世界,面对设计对象,是审美能力发展的重点。

第二是形式构造能力,即是在艺术设计中,把各种单一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初期,学生以模仿为主,依赖性比较强,那么就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模仿艺术常规与创造个人风格之间的矛盾。在这个过程当中,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培养的重点。可以借鉴于一些设计师的构思过程,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凡的东西,并且借助于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将其应用于我们的设计当中。第三是艺术理解能力。环境艺术设计属于艺术范畴,更强调一种直觉的主观的能力。艺术理解力是一种以形象直观和情感体验为特征的思维能力。在艺术设计中要处理好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观能力的关系。我们的中学教育更多地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直观能力往往被抑制了,从而影响到审美能力的发展。那么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应更着重于在形象的直观之中领悟艺术作品深刻理性内涵的能力,将情与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3.成立环艺工作室。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通过构建环艺工作室的方式进行延伸教育,通过活动小组、环艺沙龙,让学生在其中交流经验、学习软件,如CaD、3dsmaX、maya等等均可建立不同的环艺沙龙,学生可通过兴趣或者自身不足进行选择性参与,在工作室当中要定期举行会议,积极交流,并举办讲座,让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尽可能多的参与社会实践,掌握市场信息与流行趋势。并且要组建相关科研团队,将教学投放市场,由教师带领下属设计工作室,使学校成为在校学生面向社会的窗口。学生通过教师地循循善诱,逐步适应市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学校根据专业的特点增加一些实践的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同时学校在成立工作室这一方面也要提供相应的支持。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总结篇10

第一,传统学校教育的培养模式是针对着室内设计这一主要的设计市场,环境艺术设计的授课内容从传承来说,是以室内设计为主体,相比较而言,室内设计所学的内容成为学校教学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也就成为了环境艺术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强项。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生在室内设计方面所学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和实用。

第二,对于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室内设计行业的就业门槛相对其他专业更有优势,更容易。在学科发展和设计实践中室内设计行业要求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更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点在专业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在就业方向上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和室内设计有关的行业。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选择中从事室内设计的人数占据了总数的58%左右的比例。

二、异军突起的景观设计行业

随着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地产业经过多年高速的持续发展达到了从就业人数到相关专业的不断丰富。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就业人员与人才的需求。在建筑行业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接近的专业是景观设计,而这一专业在国内从传统角度讲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延伸与发展。而景观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又有很大不同于传统的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内容,其在设计的艺术的综合性、创造性上来说有些内涵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又有非常接近的地方。2004年,景观设计师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认定为我国的新职业以来,在这一行业中有统计表明有25%的从业人员是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其相关专业转到这一行业中的。在学校的教学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所涉及的室外环境部分也正是和风景园林及景观设计有着很大部分的重合,另外在学生当中由于个人喜好及周围学习环境的影响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中有大约15%的学生对景观设计感兴趣,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方向倾向于景观。设计人才市场的火热需求及学生自身的爱好使得这一就业比例也在持续走高。在目前的毕业生调查中有1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了景观设计及景观设计相关的行业。

三、环境艺术设计相关行业

环境艺术设计从大的行业分类上来说从属于建筑行业,与之相关的行业对于环境艺术的毕业生来说,所学的知识对于进入相关专业有着学科结构上的优势。比如,展示设计、家具设计、别墅设计、软装饰设计等等,这些专业本身从属于环境艺术设计有些事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分支,有些是随着市场的发展衍生出来的新的行业比如软装饰行业。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本身所学的知识对这些专业有所覆盖,知识结构对于相关专业覆盖并不是很全面,但是由于有学科优势对于所学知识稍加调整就能够比较适应的进入到该行业中,这一部分占到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的1290,由于有一部分是新兴行业比如软装饰设计、新兴装饰材料设计等等没有相关的专业而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生有自身优势,目前这个就业市场的份额也在逐步增大。

四、与环境艺术设计相接近的其它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在考学之前进行了系统的绘画基础的训练,而相关的设计行业,比如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建筑学、建筑装饰等等他们统一的共性就是有一定造型能力、审美与创意表达这都是设计的基础,因此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环境或者自身爱好的原因选择了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往往他们在就业以后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会迅速的成为行业中较有见地的专业人才。这一部分占到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的3.5%。

五、本科毕业后希望继续深造或报考公务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自身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的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使得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毕业生对于自身素质要求的提高和就业的压力使得高校毕业生选择考研和报考公务员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但是艺术类学生的学科结构及所学知识有着自身特点,使得毕业后最终考上研究生或公务员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这一部分毕业生占到总数的7.5%左右。

六、由于其它原因转专到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招生及毕业学生的数量,呈现跳跃式的发展,其相应的设计市场及就业市场在种类和形式的拓展中逐渐趋于饱和。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对于自身发展更有利的专业和方向来选择就业。其就业的形式和行业的选择种类也趋于多样性。这一部分占到了总数的9%左右。通过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可以可以看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教以致用、学以致用。同时在设计门类方向上也应该在实际的情况下根据学校的教学特点,不断调整专业的内容,修正专业的教学方向以突出教学特色。

(一)针对目前设计市场的发展趋势调整专业的教学内容,从传统的以室内设计为主逐渐扩充到以整体的环境为主,真正做到“大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

(二)在教学内容上压缩基础课的教学,丰富专业教学课程的知识涵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