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舞蹈体能训练十篇体育舞蹈体能训练十篇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3:13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篇1

一、体育舞蹈的项目特征

体育舞蹈具有舞蹈艺术的一般特征,如抒情,虚拟等。但是它区别于其他舞蹈艺术形式同时又有自己的特异性。体育舞蹈的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严格的规范性。体育舞蹈,又名“国际标准交谊舞”,顾名思义,它是有一定标准的,国际体育舞蹈的严格规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1)角度方位、体位、运步的规范化。体育舞蹈规定严格,舞者的舞蹈动作必须沿舞池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可防止相互碰撞,增加舞场容量。体育舞蹈对各个组合中每一舞步的方位、运步方向以及其中旋转的角度都一一作了相对严格的规定。不同舞种规定了不同的运步方法,华尔兹的基本步有前进后退步、左右横拉步等;(2)音乐和服饰的规范化。体育舞蹈对每个舞种常用的节拍、速度以及节奏作了明确规定。如华尔兹和维也纳华尔兹的节奏均为3/4拍,而华尔兹速度为30节/分,维也纳华尔兹速度为60节/分。表演性和竞赛性的国际体育舞蹈要求极为严格。由于舞蹈的不同风格,国际标准舞中摩登舞与拉丁舞均有其不同的专用服饰,从而需用不同款的服饰相衬托。男士应身着深沉、高雅的燕尾服,女士则身穿露背式晚礼长裙。具体的样式、色调等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3)比赛的规范性要求。体育舞蹈比赛,规范性的要求极其严格,它对动作技巧的掌握、音乐能力的表现、舞蹈风格的展现、不同动作的选编、赛场状态的施展、临场表现的效果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评判标准。第二,广泛的社交性、突出的国际性。体育舞蹈是沟通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世界性“形体语言”,它具有广泛的社交性。同时它是一种国际上流行的交谊舞蹈,具有显著的国际性。第三,造型的夸张多样、高度的技艺性。体育舞蹈造型夸张多样,在华尔兹中尤为突出表现女士温雅婉转的阴柔之美;而在探戈舞中,则要求刚劲威猛发力透达。同时,体育舞蹈也有着高度的技艺性,包括:精湛的艺术性,高超的技巧性。第四,体育性、娱乐性。体育舞蹈让人在生动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同时它还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健身运动。因为它具有娱乐以及锻炼的双重属性,人们就称它为“体育舞蹈”。综上所述,体育舞蹈是具有严格规范性、广泛社交性、强烈体育性、高度技艺和高尚娱乐性的舞蹈形式。

二、体育舞蹈中体能的界定

广义的讲,体能包括机体的无形能力(人的内在的心智能力)和有形能力(个体外在的身体能力)两种。从社会学层面来讲,体能包括机体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抵抗疾病的生存和适应能力以及个体工作的能力。而在相关体育项目中,体能则是机体在运动中展示出来的包括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灵敏的能力和走、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综合来看,体能就是机体通过遗传所具有的和后天实践所获得的在个体形态结构、内在调节、能量储备上具有的潜在的能力以及和环境相结合而表现出来的总体的运动能力。体育舞蹈的体能训练是体育舞蹈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教师或教练员运用各种手段和有效的方法,对体育舞蹈项目的选手个体进行积极的影响,从而增加个体的体能以及提高专项的运动能力的一个训练过程。体育舞蹈项目体能的训练注重在外部的环境以及内部的心理的刺激下所展示出来的个体竞技能力的发展。

三、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体能训练方法

(一)力量素质训练。体育舞蹈项目的选手没有力量不行,力量过大也不行。总的来看女士更多表现为对身体的控制力,男士是相对女伴而言的控制力方面。就个体而言下肢肌肉爆发力也是很重要的.力量素质训练及教学中:(1)女士应以动力性及静力性的腰腹力量训练为主(2)男士应以动力性和静力性腰腹训练以及上肢的力量训练为主(如果利用器械训练,应根据选手个体的情况和舞伴的体重等具体状况来安排训练负荷的强度)。(3)舞伴间也要进行动力性或静力性的舞蹈造型训练,力量训练的意义就是男伴能很好地控制住女伴。在该项目教学中对下肢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必须采用负重小、速度快、重复次数少的练习方式,使总负荷量维持在较低水平,防止肌纤维变粗。可采用:抗阻力半蹲30s-1minX3;半蹲吸腿跳10次X3~5;静力直角蹲1min~3min×3~5。

(二)耐力素质训练。体育舞蹈有较大的运动强度,尤其是拉丁舞。比赛时,初赛、复赛、半决赛,每种比赛的间隔只相差

30-40s。这对选手耐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游泳、越野或选择像仰卧起坐、俯卧撑、仰卧两头起等来提高选手的一般耐力,也可结合舞种对其身体素质要求的动作进行训练。在教学及训练中需要采用循环训练法训练,均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速度素质训练。体育舞蹈的选手在速度上的表现为:反应速度(舞伴间以及整体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旋转中呈现出的速度)、位移速度(沿各方向的行进速度)。反应速度是舞伴之间相对音乐语言共同表现出来的。速度取决于个体的感知能力。在教学及训练中可采用:(1)在无音乐的情况下,按之前安排的节奏不断练习;(2)放慢音乐进行练习,强化舞伴间的感觉;(3)在标准音乐速度下练习。这样无疑对选手的反应速度有促进作用。动作速度即个体完成特定动作的快慢。教学中为了提高动作速度及位移速度可采取:(1)改进适合某一动作完成的技术。

(2)尽可能使身体在完成动作时的贮备动量提高。(3)预先加大训练难易程度。由于体育舞蹈是双人配合的独特性质,在速度素质训练及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有所练习。在体育舞蹈中经常会出现高速的旋转以及快速的跳跃,那么双人的默契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双人的速度训练和教学中就要采用由慢到快、由简到难逐渐递进的训练原则,先练习有接触的推、拉以及跟、随,逐渐过渡到舞伴间气息的引带,从而循序渐进的进入到速度协调一致的目的。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篇2

体育舞蹈不仅包含了体育概念中的身体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3个方面,还包含了舞蹈概念中的人体动态艺术的三要素: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体育舞蹈是体育与美育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结晶。近年来体育舞蹈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参与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体育舞蹈教学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另外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师资力量发展不均衡,这主要体现在体育舞蹈教学力量的年龄、学历、接受教学培训水平等方面。如目前一些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高但是综合能力较低;或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只注重单项的体育舞蹈学习,而忽略了综合性的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在体育舞蹈教学实践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基础训练的缺失而造成并不能快速地领悟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很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要领,从而难以诠释体育舞蹈的精髓。因此,当前我国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体系还有待完善,应引入科学全面的教学方法,应更加重视基础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1基础训练对于体育舞蹈的意义

体育舞蹈在学习时对身体内在要求较多,追求身体的连绵柔美与刚强的速度,在基础动作、步型和规定组合中就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训练是体育舞蹈学习者锻炼和保持身体素质的必备途径,能够帮助体育舞蹈学习者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体育舞蹈的基础训练主要包括热身动作、芭蕾基本功和气息练习3个方面,这些基础训练内容对于舞者来说缺一不可,并且会伴随舞者的整个舞蹈生涯。

基本动作的热身练习,可建立体育舞蹈的基本概念,培养动作的协调性和专项意识,并为体育舞蹈的动作设计和训练奠定基础,提高步伐的准确性、动作的流畅性、身体的协调性。由于体育舞蹈服装的特殊性对形体的要求很高,通过正确科学的芭蕾基本功训练,可以改掉生活中一些错误的姿态,拥有挺拔、优美的体态,还可提高身体柔韧性,辅助体育舞蹈柔韧性动作的展现。气息训练是进行舞蹈学习的重要支柱,用气息带动情感,使动作看起来更加舒展流畅,让学生在学习舞蹈中达到情感上、动作上和精神上的统一,淋漓尽致地展示出舞蹈的中心思想,让舞步更具有感召力。通过持续性的基础训练舞者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身体,令舞蹈表达更加优美,做到动作协调和收放自如,传递出非凡的气场。

2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基础训练运用分析

2.1技术动作热身练习的运用

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基础训练一方面是为了在身体层面上塑造舞者良好的身体形态;另一方面是为了在技术层面上培养初学者舞蹈意识和规范技术动作。

通过技术动作热身练习帮助舞者保持身体姿态的优美性和协调性,为专项训练的全面发展打好身体基础。体育舞蹈中的“中段”被视为拉丁舞中最为迷人的身体表现部分。融入技术动作的热身训练可以改善身体的僵硬,更好地进入舞蹈状态,表现出协调优美的身体动作。在接触拉丁舞的初期,很多舞者者并不注重身体动作的练习,以至于动作感觉僵硬,身体不协调,流动性差。所以身体动作的训练即横膈膜动作和胯部动作的训练应当放在拉丁舞基础训练的首位。

技术动作热身练习能够培养初学者的舞蹈意识,帮助舞者更快地融入舞蹈氛围和更好地领悟教学内容。对技术动作规范性的重视对于培养舞者正确的身体形态及完成动作风格意义重大,因此教学中要提高专项运动能力深化基础性的专项技术训练,通过技术动作热身练习提升舞者的灵巧性、柔韧性和速度。

2.2芭蕾基训的运用

体育舞蹈的基础动作、步型和规定初级组合都要求有一定的身体素质练习。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将基础训练和套路相结合是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芭蕾基本功所要求的形体以及身体能力同样适用于体育舞蹈中。通过长期的芭蕾基础练习为舞者带来优美、正确、挺拔的形态,使舞蹈更加优美,带来更高的欣赏价值。

“开、绷、直、立”是芭蕾舞训练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开”是强调身体关节的外开舒展度,增强人体的线条的延伸性和关节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肢体的表现能力;“绷”是通过脚背长期练习,形成一种流线型脚式,有助于延长腿的线条,并且使踝关节得到强有力的锻炼;“直”是指整个身体的体态是直立的,不可以含胸佝背,塌腰翘臀,从头到脚就是挺拔为一线;“立”是在直的基础上对身体的进一步升华,是形体美到舞蹈美的一种转折,要展现出身体整体纵向伸展,给人一种轻盈敏捷的精神气质的美的感官。

在教学中通过正确规范的芭蕾基本功训练法,帮助舞者练就出挺拔、优美的身姿,使气质突出,改掉生活中、错误的形态。如芭蕾基训中的柔韧性练习可以加强身体柔韧素质和控制能力,芭蕾舞中的旋转和拧转技巧能够被应用到体育舞蹈训练中,芭蕾基训中对于重心的把握对于体育舞蹈来说也很重要。教学中注重身体协调、肌肉力、还有关节外开,在芭蕾的旋转中特别注意甩头动作应该快、准、到位,将芭蕾的重心练习要素融入体育舞蹈中去,重视中段的作用。

2.3气息训练的运用

气息能够让舞者在舞蹈中的情感上、动作上和精神上达到统一。舞蹈与气息的高度统一与合二为一才能使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中心思想,产生强大的感召力,从而使舞者和观众在身体和心灵上产生共鸣。

一些舞者在舞蹈时将注意力放在追求身体的挺拔和肌肉的延伸,而忽略了气息的配合与调节,于是形成了“形,而不运”,因此表现出动作僵硬,无法放松,容易疲劳、受伤和缺乏美感。在日常训练中,一定要掌握住不同的舞蹈动作有不同的气息,让气息和舞蹈动作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让气息从始到终贯穿于各个舞蹈动作之间,从而使气息更加系统、科学和规范。在舞蹈过程中必须要控制气息的节奏。在舞蹈过程中,气息是主动的,必须要实施控制。这种气息因为舞蹈动作的变化,导致自然呼吸节奏的破坏,所以说舞者需要将呼吸进行调节。

3结论与建议

基础训练学习是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对舞者的体型、气质和技巧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选手水平、不同训练内容、不同教学阶段,将热身动作、芭蕾基训和气息训练三方面的基础训练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础训练的作用。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篇3

[关键词]体育舞蹈拉丁舞训练内容整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137-01

体育舞蹈是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在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但是我国体育舞蹈水平与国际水平仍旧存很大的差距,我国想要追上同期体育舞蹈国际水平,就必须仔细研究国外体育舞蹈动作技巧以及相关的文化关联。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训练手段、方法,然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改革,创造出适应我国发展的体育舞蹈动作、形式。本文就体育舞蹈的训练方法,综合体育舞蹈在拉丁舞物种积累的经验进行了一些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有效提高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水平。

一、拉丁舞的训练内容体系建立

(一)拉丁舞的基本动作

拉丁舞的基本动作是拉丁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种复合型舞蹈动作的基础。基本动作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动作过程都是十分简单的,对舞者进行基本动作的训练,能够有效使舞者掌握拉丁舞的精髓,也能够为舞者学习成套复合型拉丁舞动作打下坚实基础。拉丁舞共有5个舞种,每个舞种的基本动作都不一样,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必须结合舞者的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使舞者能够充分领会拉丁舞的实质以及内涵。

(二)基本技巧

舞蹈技巧是保证舞蹈动作顺利完成的前提。合理使用舞蹈技巧可以有效保障舞蹈动作时身体运行方向、脚步等,保持动作的稳定性,臀部与躯干部位用力的衔接,手臂摆动以及全身的协调配合。技术体现在舞蹈形式上,舞蹈形式是由舞蹈动作表现出来的。所以,舞蹈基本技巧包括了空间、时间、力度等方面的特征。

(三)对身体柔韧性的要求

身体的柔韧性指的是人体的活动关节在各种不同状态下,朝着各种方向进行运动的能力,以及身体的延展。柔韧性作为人体运动重要能力,对于拉丁舞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拉丁舞者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自身柔韧性去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拉丁舞者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一定要让腿部、脚踝、臀部、腰、胸背、肩膀作为训练的重要方向,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切勿因操之过急引起不可挽回的运动伤害,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计划的学习,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对身体协调性的要求

身体的协调性指的是舞者在跳舞过程中,使用身体不同部位、不同神经系统进行配合以完成动作。例如,感觉系统与动作系统进行配合;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进行配合等。身体协调性好坏影响着舞者动作完成的质量,舞者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掌握更多的动作要领,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拉丁舞蹈动作。为了能够有效训练舞者的协调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首先,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必须尽可能选择动作幅度大的舞蹈进行。因为协调性必须经过动作不断转换才能够有效得到训练,因此,选择幅度大的动作能够有效训练舞者的协调能力;其次,可以尝试交换舞伴。拉丁舞是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的一项舞蹈动作,交换舞伴能够有效促帮助舞者相互适应、磨合,有效培养舞者的协调能力;最后,在训练舞者完成整套复合型舞蹈动作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及时改变动作方向。如果舞者能够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就能够有效培养舞者的协调能力了。

二、拉丁舞综合素质的训练

(一)拉丁舞蹈的能力

肢体语言是舞者进行舞蹈活动必不可缺的环节之一。肢体语言的表达必须进行长期的训练实践,并且接受各种舞蹈语言或者是与拉丁舞有关的舞蹈语言而渐渐形成的。比如为了有效训练舞者肢体语言感染力、连贯性,可以通过爵士舞、Hip-pop、breaking来进行;为了训练舞者肢体语言的表达力度,可以通过健美操进行。总之,拉丁舞的肢体语言表达可以借助其他舞蹈形式进行完善。

(二)舞者对音乐的感受以及表现

拉丁舞的综合能力最终体现依附于舞者对音乐节奏的感悟以及表现。舞者只有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够体现拉丁舞魅力。音乐感受说的是舞者对于音乐建立的各种情感体验,舞者必须经过长期积累,才能够有效表现出舞蹈动作的精髓。舞者只有建立对音乐的感受,才能够在舞蹈动作上表现出美感,这样才能够有效体现出舞蹈表现能力训练的意义。

三、结束语

在进行体育舞蹈拉丁舞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舞者的动作技术、身体素质以及综合能力训练,使舞者掌握舞蹈基础,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我国拉丁舞的发展。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篇4

一、形体训练

狭义的形体训练把它定义为形体美训练。广义的形体训练认为,只要是有形体动作的训练就可以叫做形体训练,这样各式各样的动作都可以称为形体训练,甚至某些服务行业的程式化动作,比如迎宾、端菜、送菜、礼仪姿势等,也被称为形体训练。但是在我们学校舞蹈教育中形体训练要求更严格,舞蹈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要求学生学会正确的站姿,挺胸抬头,明确基本的站姿和手位。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形体训练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在舞蹈入门之前就搞好形体训练。

二、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训练是舞蹈教学的重要部分,它在形体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了学生的难度,着重训练学生的软开度、协调性、控制、力量等。对于专业舞蹈学习者来说,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十分必要,也十分严格。基本功越扎实,舞蹈的柔韧性、弹跳力就越好,舞感也就越好,那么,在学校舞蹈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呢?首先,训练学生的地面动作,头、眼睛、手臂、勾绷脚的练习。其次,压腿、甩大腰、劈叉等的训练。第三,力量训练。我们无论是学习哪个民族的舞蹈?无论是现代舞还是古典舞,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体现舞蹈的形体美、韵律美。基本功的训练是我们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些学校对舞蹈基本功训练不是很重视,没有专门训练的场地或者没有专业的舞蹈老师指导,从而导致有些地方舞蹈教学落后,特别是农村学校,在舞蹈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基本功的训练。

三、民间舞蹈以及现代舞蹈的训练

在舞蹈教学中只要把形体训练、基本功训练摆在首位,那么对于我们民间舞蹈以及现代舞蹈的学习就会有很大的帮助。民间舞又叫民族民间舞蹈,分为:藏族舞蹈、蒙古舞蹈、傣族舞蹈、彝族舞蹈、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等,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有着不同的民族风格特点,比如藏族舞蹈主要是颤膝、塌腰;蒙古舞蹈主要是耸肩、压腕;傣族舞蹈主要是体现三道弯,等等。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熟悉每个民族的舞蹈,而民族舞蹈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舞蹈的韵味与特点,因此,对于初学者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基本功不够扎实的学生,有些民族舞蹈对基本功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傣族舞蹈的三道弯,柔韧性好的学生才能把动作做到位,因此,民间舞蹈的学习与基本功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那么现代舞蹈就不需要基本功了吗?恰恰相反,现代舞蹈对基本功的要求更加严格,现代舞蹈体现的是一种快节奏,一种激情的抒发,积极向上的舞蹈,对于学生也有更高的要求以及激励作用,学生在表演现代舞的时候能充分抒发自己的情感、体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篇5

1.1体育舞蹈的运动周期类型

体育舞蹈的训练周期可以分为超大周期、大周期以及中周期、小周期等四个基本类型。这些周期的训练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优秀的体育舞蹈运动员完整的训练过程。第一,超大周期。这个周期指的是体育舞蹈运动员重大的竞赛日程,例如:世界杯、奥运会、世锦赛等,这是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形成及发展规律的周期。超大周期一般会利用4年左右的时间来训练,这是一种训练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工作量的形式,而这种形式的内容则是由大周期环节的内容组成。换句话说,超大周期的训练内容就是大周期中主要的内容,两者包含关系,相辅相成。第二,大周期。在大周期期间的所有训练,都是根据超大周期期间的所有重大竞赛的时间、竞赛内容以及体育舞蹈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状态来确定、合理的安排的,往往这样的安排就是体育舞蹈运动员一整年的训练内容。在大周期期间,主要安排一些重要的训练方式,这些训练的方式可分作双训练的周期、单训练的周期和多训练的周期。第三,中周期。在这个周期中主要是根据运动员运动的适应规律和其超量的恢复原理来提出的。中周期是大周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个部分也叫做体育舞蹈运动的训练阶段,而且每个训练的阶段都会消耗0.5个月至3个月等的时间。第四,小周期。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小周期一般是由7天的时间来组成的,就是一个星期的时间。小周期的训练时间又是中周期的训练内容的构成部分,一般2到12个小周期就组成了一个中周期,所以,体育舞蹈训练的中周期时间为14到84天不等。

1.2体育舞蹈训练的结构

在体育舞蹈训练的周期中,训练的过程一般是由三个阶段所构成,就是准备阶段、竞赛阶段、过渡阶段,这三个阶段看似独立,但实际上者三个训练的阶段在一整个训练周期中是互相联系的。在训练的过程中,大小周期和各个阶段训练的计划全部都是由各个周期的紧密衔接而实现的。在这些训练的周期中,每个周期都有自己的训练目标等,所以,必须要科学、合理的来安排周期的训练,充分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各项素质,使其的训练质量和竞技的最佳状态以及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的机率大大提高。

1.2.1体育舞蹈训练的准备期

运动训练的准备期,可以从运动员的心理及生理上影响其学习的倾向角度及个人的训练技能。对于运动员的生理上来说,准备期是其自身运动的力量、强度、运动速度、运动耐力及自身柔韧度形成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运动员的身体内各个器官的系统完善的重要时间段。然而从心理的角度来看,是运动员培养自身道德品质及心理素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运动员会学习许多与体育舞蹈相关的理论训练的知识。准备期一般可以划分为专项训练的阶段和普通训练的阶段等两类,在这两个训练的阶段中,运动员又有着不同的训练任务。在专项训练的阶段过程中,其任务的重点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在竞赛当中运动战术及技术运用的能力,再者就是培养运动员专项运动的素质。在专项训练的阶段中,要逐步增加训练的负荷强度,同时减小其负荷量。在体育舞蹈训练准备阶段的内容主要是根据诊断运动员的起始状态及建立明确的目标来确定的。对于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来讲,这两项内容是两个独立的环节,而这两个环节的主要内容则是整个准备期的训练计划里面重要的、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

1.2.2体育舞蹈的竞赛期

竞赛期是继准备期后的第二个训练阶段。竞赛期是训练周期当中重要的组成阶段。竞赛期主要的为了提高、巩固体育舞蹈运动员专项竞技的能力,并且是为竞技比赛充分的做好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准备,使运动员能够充分、最大化的发挥自身的竞技水平,创造优秀的竞技比赛成绩,实现全年体育舞蹈训练的终极目标。在竞赛期阶段中又可以划分作比赛前的准备阶段及比赛的阶段。其中比赛前的准备阶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体育舞蹈竞赛前期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来鼓励运动员,使其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第二,应该适当的安排一些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竞赛战术的练习,让其充分的掌握竞技比赛过程中战术高度的自动化。第三,运动员还应该适宜的安排好自己运动的负荷,使自己的体能能够在竞技时期达到超量恢复的阶段。比赛阶段中需要注意的几点:第一,主要采取重复法来对运动员的体能进行训练,然而技能训练的方法就要利用完整法来进行,并且还要与比赛法结合起来,便于能够综合的发展与运动员竞赛有关联的技能、体能和战术能力等。第二,要特别注意和合理的组织运动员在比赛期间的训练,并且对其竞技的状态进行合理的整顿,对赛间间歇充分的利用,力求做到在最短的时间里采用有效的措施以改善运动员的整个竞赛情况,获取新训练的效应。以运动员全年的训练周期为例子,这一整年当中训练的周期数目越大的话,那么一个训练周期中的比赛期就会越短。通常情况下,一整年的单个训练周期有4到6个月的准备期,而全年则属于双周期,只有1至2个月的准备期。

1.2.3体育舞蹈训练的过渡期

体育舞蹈的过渡期也叫做恢复期,这个阶段是训练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过程。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准备阶段、比赛期间的训练以及比赛的过程都将会导致运动员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紧张、高度的动员状态,就算比赛结束后,这种紧张的状态总会长时间的伴随着运动员,使其在比赛后还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这样不利于其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日常的训练。如果这样的紧张状态一直持续的话,会严重影响到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尤其对其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恢复阶段的手段有两种。第一种是让运动员自然的恢复,例如用医学、生物学及营养学等的手段来让运动员的身心慢慢的得到放松,使其逐渐放下紧张的心情,轻松愉快的享受生活。这样的恢复方式比较自然,注重对运动员的生理、心理和营养方面的调节。另外一种恢复手段是根据比赛结束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给予休息安排,休息的时间有几天到十几天不等,这是一种由运动员自己调节的手段。最后,在过渡期阶段有一个是否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要总结对一整年的体育训练,检讨哪些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知道自己什么地方需要再次突破。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年终训练的总结,总结这一年里的付出与收获,总结这一年期间的而需要改进的方面。另外还要制定出第二年的各项训练内容及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指出第二年的目标以及如何开展训练等的内容。

2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周期的特点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艺术和体育为一体的舶来文化,不仅具有服饰美、音乐美、形体美的特点,还有高度的健身、建智、建心等价值。体育舞蹈在传入我国短短的二十几年,就已经得到快速普及和发展。体育舞蹈也名国标舞。体育舞蹈内容丰富、舞蹈种类多样、风格迥异,所以学习体育舞蹈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来选择自己喜欢且容易练习的舞蹈种类。体育舞蹈一般可分为两类受众类型,一种是一般受众,该类主要是中老年人为了健身所学习或者一些以交谊应酬、健身为目的的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和白领,甚至是一些为培养兴趣爱好的小孩;另一种是专业受众,该类体育舞蹈则是针对一些专业的学校、学生所开展的,而本文对体育舞蹈运动训练周期特点的研究就是从一般受众和专业受众两类来进行阐述的。

2.1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训练周期特点

对于专业的体育舞蹈学生来说,体育舞蹈不仅是其自身的一种专业技能,而且还是其将来求职的方向。所以,参加一些体育舞蹈竞技的比赛可以使学生积累经验、自我检查,是其将来求职的重要途径。对于专业的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讲,体育舞蹈几乎占了生活的大部分,所以,一些专业的体育舞蹈运动员会利用参加竞技比赛获取名次、物质奖赏等方式来扩大自身名气,更重要的是能够给自己所代表的单位争得荣誉。

2.1.1专业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训练内容

技术训练是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核心,舞蹈运动员对舞蹈风格把握程度、和舞伴的默契程度、动作的难易程度都会直接影响比赛的成绩。体育舞蹈竞技比赛对参赛人员的耐力、灵敏度、速度和力量都有很高要求,所以,参赛人员的身体训练是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基础,艺术表现力则是重点;此外,对参赛人员进行心理训练是很关键的,通过对赛程、场地及对手的熟悉了解,才能在比赛时做到游刃有余、随机应变,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艺、水平,这对参赛人员的心理素质就有很高的要求。

2.1.2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训练方法

体育舞蹈比赛通常是由男女搭配将舞蹈动作结合音乐风格来演绎的。所以,在准备阶段通常会使用间歇法和持续法来训练,使运动员的风格稳固化、动作自动化,进而全面提升其素质;在体育舞蹈运动比赛过程中一般会使用重复法,主要发展参赛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且稳定其竞技时的状态,以便达到最佳成绩;恢复阶段主要以变换法和训练法为主,有助于消除运动员的心理及身体疲劳。

2.1.3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比赛时间跨度

对于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说最重要的比赛莫过于每年五月底举办的全球性体育舞蹈盛会,就是人们常说的黑池舞蹈节。其次就是中国体育舞蹈的公开赛、大奖赛及体育舞蹈世界锦标赛,最后就是一些专业受众国内外的比赛。一般情况下,比赛的准备期大约是0.5到2个月的时间,比赛期限有1至3天,恢复期则为0.5到1个月。

2.1.4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负荷安排

体育舞蹈运动的负荷强度及负荷量随着准备阶段的进度逐渐增加,此时要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身体素质及坚强的意志力;进入比赛阶段后,负荷量逐步减小,而负荷强度继续增加,使比赛状态得以保持和巩固,让运动员的身体达到超量恢复的阶段,此时逐步减小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消除疲劳,使运动员各项素质积极恢复。

2.1.5体育舞蹈运动专业受众的比赛安排

体育舞蹈运动比赛主要可以分为检查性、适应性、训练型及竞技性的比赛。训练性的比赛主要安排在比赛期前,针对舞蹈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或者综合能力的培训;适应性和检查性的比赛大多用在比赛前,专门用来提高运动员战术的自动化能力以及对比赛场地、裁判、气候和比赛对手等的适应力,进而,为获得比赛的好成绩打下牢固的基础。

2.1.6体育舞蹈专业受众的运动恢复

对专业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恢复不仅只是恢复原来的水平,还要采取训练的手段、营养学方面手段、心理学手段及生物学方面的手段对其进行恢复,力求超量恢复。

2.2体育舞蹈运动一般受众的训练周期特点

体育舞蹈运动一般受众的训练虽然通常以兴趣爱好、健身休闲和交际应酬等为目的,但是为了使体育舞蹈运动能够更好的发展,相关的协会还是会举行一些业余的比赛,这就要求了业余的体育舞蹈运动员也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素质。业余的体育舞蹈比赛不会像国际性的比赛那样重大,大多时候都是各相关协会综合各种现实的因素一年举办一次。而参加比赛的人员也是为了锻炼、检查自己,以获得更多参赛的经验。所以,安排全年多个训练周期相对适合一些。一般比赛的准备期为0.5个月到1.5个月,比赛期为5到8天,恢复期是0.5个月到1个月。另外,体育舞蹈运动一般受众的训练方法及内容与专业受众的大同小异,只是两者的目的不一样,一个注重比赛成绩,另一个则注重锻炼和体验。一般受众的训练与专业受众不一样的是运动恢复阶段,一般受众采取的办法是积极利用音乐疗法或者休息等方式来恢复。

3结语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篇6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育舞蹈素质

一、少儿舞蹈教育承担着舞蹈文化传承的重任

众所周知,少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最为旺盛的时期,这个阶段,他们的接受能力最强、兴趣最大、学习劲头最强烈,同时也是最富有好奇心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一个全面塑造人格和培养综合素质的最佳时期。由此可见,如果在少儿时期抓好舞蹈教育,将会使舞蹈文化的普及取得很好的效果。中国古典舞源远流长,各地域民间民族舞蹈的丰富多彩,芭蕾舞的优雅华丽,都对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需要在少年儿童这个极好时期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现在各地舞蹈培训机构普遍存在重技术训练忽略舞蹈文化传承的现象,我们应该将舞蹈培训作为舞蹈文化传承的宗旨,无论是舞蹈专业者、舞蹈欣赏者还是舞蹈爱好者,都必须通过少儿舞蹈的培养才能实现。所以舞蹈事业的发展,寄托予少儿舞蹈教育,只有从娃娃抓起中国的舞蹈事业才有希望。

二、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有正能量的提升

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年儿童肢体发育和气质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舞蹈形体训练是纠正不良体态、塑造优美体形与优雅气质的法宝。舞蹈形体的教学训练是以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专业理论为指导,与运动实践相结合、根据训练对象的身体条件、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是能够有效地促进体态正常发展的一种手段。少年儿童是骨骼、筋腱、肌肉都正在发育的最好时期,舞蹈训练要求骨骼不要顿挫要细长;筋腱不要紧缩要伸张;肌肉不要横长要顺长,这些都是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年儿童发育成长正能量的提升的必要指标。但是,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伸长与伸展”是舞蹈训练的根本,不管作什么动作都必须无限延长,手的伸展要无限延长,腿的伸展也要无限延长,这个无限延长不是生理上的无限延长,而是意识的无限延长,只有动作的伸展与延长才可能使舞蹈的动作美丽矫健、挺拔修长,女孩亭亭玉立、男孩威武雄壮。可是现在有些舞蹈教师不讲科学性,硬把学生的柔软度作为训练的第一要务,不管学生的自然条件如何,硬板腿、硬下腰,这种不科学的训练极容易造成训练意外损伤。我们经常在舞蹈训练的地方听到教师的吼声,学生的嘶喊声,家长在外边却是敢怒不敢言,少儿舞蹈训练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训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少年儿童的自身身体条件因人制宜,切不可拔苗助长。只有坚持正确的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使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有正能量的提升。

三、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智力发展有很大帮助

心理学研究提出:儿童身体的发育与其心理能力的提高是休戚相关的。舞蹈活动不但对运动器官(骨骼、筋腱、肌肉等)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对神经系统以及其它大脑器官系统的正常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舞蹈教育有利于少儿注意力与观察力的培养;有利于少儿记忆力的增强;有利于少儿思维的开发,特别是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舞蹈教学需要学生模仿,这时儿童双目直瞪看着老师的舞姿,与此同时也是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最集中的时候;一般舞蹈动作都有模仿动物或者植物以及其他事物的功能,比如动物有:熊、鹿、猫、狗、鸡、鸭、鹅、雁的形象;植物中的:杨、柳、柞、槐、松、柏、桦、梧的形象;其他事物中的:战斗、行军、游戏、交友的形象都会出现,学员对这些形象的记忆、模仿、学习,正是儿童形象思维得到锻炼的机会。小学生的数学记忆是逻辑思维记忆,舞蹈记忆是形象思维记忆,而形象思维对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十分重要,形象思维伴随着逻辑思维使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更加丰富、更加容易储存,使其成为“童年记忆”,影响他们一生。少儿智力的培养与开发切不可忽略这一大好时机。

四、少儿舞蹈教育对于少儿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

现代社会对少儿的智力开发重视程度越来越予以关注,学习舞蹈的孩子大多都性情开朗、活泼好动,并充满自信。此外,舞蹈教育还有利于孩子们意志力、表现力、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等等。专家认为:“身体智力是人类认识这个世界所有智力的核心”。舞蹈训练是培养身体智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舞蹈训练有着严格的规范性,特别是基本功的练习比较辛苦与劳累,这则需要练习者有极大的恒心与毅力,因此持之以恒地坚持舞蹈训练有利于意志力的培养。舞蹈训练常常是一种群体性的训练活动,在这种群体性的活动中学习往往有利于孩子们交往能力的培养。少儿时期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一是模仿,二是记忆,三是储存,再就是将学到的正能量的意识活动诸如:刻苦练习、持之以恒、模仿英雄、学习英雄,团结合作完成舞蹈作品等心理素质的锻炼也非常有积极作用。少儿舞蹈训练必须重视而且得力于身体智力的开发。

五、结语

人们是通过肢体的触碰和模仿来表现意愿和思想的,所以提高身体动觉智力是人类提高智力水平的前提。舞蹈训练就是最好的身体动觉智力训练。为使少儿舞蹈教育正常发展,使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还需要在认识到舞蹈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以外,注意舞蹈教育的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舞蹈教室硬件的完善提升、传承舞蹈动作背后积淀着的深厚文化内涵、在少儿舞蹈教育中过分注重技能性,忽视舞蹈文化的学习、忽视舞蹈文化修养的提高,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进行少儿舞蹈教育中,格外予以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篇7

关键词:体育舞蹈;核心力量;训练;积极性

体育舞蹈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十个舞种,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牛仔、桑巴、斗牛五支舞,摩登舞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快步和狐步五支舞,十支舞有着自己的舞曲、舞步及风格。体育舞蹈随着时间的演变以及现代科技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它已不再是简单且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而是发展成了一种技术性,表演性和艺术性的竞技性舞蹈,亦被称为国际标准舞。而要想在竞技体育舞蹈比赛中获得好名次,核心力量训练是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体育舞蹈的训练方法随着核心力量在其它竞技项目中不断取得好成绩也不断发生着变革,体育舞蹈者在完成技术动作过程中,对身体形态的自我把控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许多数据表明核心力量训练能使体育舞蹈运动员提高他们的身体稳定性、协调性及平衡能力且能够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使体育舞蹈运动员大比赛中更好的发挥技能水平,取得好成绩。

一、体育舞蹈的核心和核心力量的定义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其对这一相关概念的界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核心”的定义,我国学者陈小平依据人体解剖学的角度,使其定义为“脊柱、髋关节和骨盆,即人体的躯干部位,它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核心肌肉群则是躯干和骨盆附近的肌肉,主要是为了保持人体在运动中的稳定性。本论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观点,结合体育舞蹈这一项目的运动特点,认为体育舞蹈的核心是肋骨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尾椎盆骨在内的关节,是腰、髋关节、盆骨形成的统一整体。

核心力量这一定义最早源于核心稳定性,它是核心稳定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核心稳定性是指人体在运动中通过核心部位的稳定为四肢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为身体重心的稳定和移动提供力量的身体姿态。核心稳定性的优劣取决于位于核心部位的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的力量以及他们之间的协作,即核心力量。

二、体育舞蹈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一)初级阶段的徒手训练

体育舞蹈初级阶段的核心力量训练是最基础的徒手练习,其目的是通过舞者感受和领悟核心部分肌群的发力和更好的控制身体。徒手训练多以静力性练习为主,这种练习的类型较多,在体育舞蹈运动中运用较多的单人练习有侧卧抬腿、单脚支撑、仰卧抬腿、交叉仰卧起坐、平板支撑以及俯卧支撑等练习,这类练习主要是锻炼舞者身体中段的浅层肌肉。

(二)非稳定性的轻器械训练

对于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说身体中段的控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身体中段的好坏决定着舞者完成动作的标准度。而核心力量训练能使舞者提高自身平衡、协调性以及身体的稳定性。核心力量训练着重突出的是舞者在一种不平衡或极不平衡的条件下完成抗阻训练,增加一些轻器械训练,营造一个不平衡的环境对大核心肌群进行较大的刺激,使运动员依据自身的重量来克服阻力进行练习,提升训练质量。这类训练方法在体育舞蹈中运用较多的是实心球、平衡球、瑞士球、平衡板、弹力带等自由重量的轻器械来帮助运动员完成训练。

三、核心力量训练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舞者身体中轴的稳定性,形成优美的身体形态

体育舞蹈中的技术动作是以头至尾椎为中轴来进行动作练习的,在身体中轴整体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身体两侧肌肉以前后相反的方向以及相互对抗的力量的运动。而我们身体的“核心”也称之为“身体中段”,身体中段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完成技术动作练习。在体育舞蹈运动过程中技术动作是灵活多变的,身体重心也是随着运动路线不断变化的,而身体中段不仅可以保持身体中轴的稳定性,而且也能保持我们正确的身体形态。舞者身体从头到尾椎之间的核心区域的稳定性则是靠后背的腹横肌和竖脊肌肌群的力量,在体育舞蹈运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竖脊肌和腹横肌的主动收缩来协助身体躯干成为一个很稳固支撑,尤其是身体处于直立的舞姿当中,来提高身体核心力量,保持身体中轴的稳定性以及形成优美的身体姿态。

(二)提高舞者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体育舞蹈运动中有着许多的快速旋转和移动以及跳跃的技术动作,因此对体育舞蹈运动员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要求会较高。这类动作的完成本身有着一定的难度,还要在一定的速度节奏下身体形态还要优美性感,因此舞者的身体是处于极其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想要轻松优美的完成这些动作,舞者就必须具备超高的身体稳定性,使这些动作都在身体中轴上垂直的状态下完成,并且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所以只能通过有效的核心力量训练,来提高舞者的身体平衡、协调以及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来确保体育舞蹈运动员技术动作完成的标准化。因此核心力量训练是能够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有效途径。

(三)预防舞者身体的运动损伤

在体育舞蹈练习中,大部分的运动损伤是由于过度疲劳而引起肌肉力量的下降。而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都集中在腰背部、膝关节以及踝关节。所以说如果舞者身体中段稳定性不足,则会使身体远端的肌肉力量松弛,造成运动损伤的出现。但如果舞者身体中段的肌肉力量充沛,则向远端传导力量时就不会受到阻碍,运动损伤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降低,最重要的是舞者身体腰椎部位会受到保护。所以核心力量训练不但可以使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脊柱受到保护,而且经过核心力量的不断调整,减少了远端肌肉的负荷,有效减少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创新了一个新的力量训练概念

核心力量训练是在运动链理论的基础上,在运动过程中完成技能动作,并将各关节在完成动作时连成一条“链”,而完成动作时动员的关节则是这条链的一个环节,完成动作技能时是依靠各环节动量的传递实现的,所以在动力链中动量的传递是核心力量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四肢完成动作时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功能。核心力量训练不仅加强了身体之间的力量传递,而且能有效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体现出身体四肢的整体统一性、不同肌群在数个维度内同时参与运动的新的力量训练概念,这正是体育舞蹈运动员所需要的发力基础。

(五)有效的提高舞者身体力量传递的效率,降低能量消耗

在体育舞蹈运动和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是决定动作技术高质量完成的标志,而如何为运动员节省力量,降低能量的消耗成为了关键的因素。此外,在正规的体育舞蹈竞赛中,体育舞蹈运动员要在较长的比赛时间内,在一定的音乐节奏下标准的完成一系列不同舞种的难度系列较高的动作,存在一定难度的。如果核心力量越大,身体中轴的稳定程度越高,力量的传递速度越快,因此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更协调,那么运动员整体的运动效果便会获得大大的提高。而本文的核心力量训练就是为解决此类问题,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能使体育舞蹈运动员在极速运动和运动时各关节的协调能力过程中有效的提高舞者身体力量传递的效率,减少各关节的负荷,降低能量消耗,使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收放自如的控制身体重心,完美标准的完成技能动作,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四、结论

体育舞蹈的发展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尤其是身体中段力量的要求愈加的高标准化,而许多舞者在力量训练中却往往忽视了核心力量的训练,这对体育舞蹈运动员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受到了阻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加强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提高舞者身体中轴的稳定性,形成优美的身体形态,提高舞者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预防舞者身体的运动损伤,创新了一个新的力量训练概念以及有效的提高舞者身体力量传递的效率,降低能量消耗,使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收放自如的控制身体重心,完美标准的完成技能动作,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在核心力量训练时,我们要根据运动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核心力量训练手段和方法,确保核心力量训练的内容与体育舞蹈的技术动作特点互相渗透,使体育舞蹈运动员更好的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提高运动成绩。(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韩春远,王卫星.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问题-核心区与核心稳定性[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117-120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陈小平.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7,(09)

[4]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14)

[5]张斌,赵胜国.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体育舞蹈稳定性教学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

[6]王卫星.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篇8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育;美育;多元智能;科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121-01

现如今很多高校的舞蹈类专业发展得越来越多,这使得家长在子女小的时候开始注重对他们进行少儿舞蹈教育,许多少儿舞蹈兴趣班和舞蹈队不断创建成立,让许多想子女学习少儿舞蹈有了多的选择机会。少儿舞蹈教育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发展,关于少儿舞蹈教育的研究也日益丰富。下面就这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一、少儿舞蹈教育是一种美育实践

(一)美育实践是鲜活的体验过程

美育是感性和情感的教育,美育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审美体验的过程。知识的传授以概念和逻辑为中心,技能的学习以动作训练为中心,美育过程则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内容而展开。美育活动离不开审美体验,离开了审美活动这一特有的学习方式,美育便毫无意义可言。审美在本质上讲是一种体验活动,包括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知、理解、想象、联想等心理成分,同时还伴随着复杂的情绪与情感。对审美主体来说,客观存在的客体还不等于被意识到的客体,只有经过主体的体验等审美心态加以感受,自在的客体才能成为“我”所心领神会的对象。因此,不论是在审美欣赏还是审美创造的过程中,体验是审美主体获得审美经验不可缺少的心理过程。美育要唤起主体内在的心灵体验,美育也必须依赖体验这种独特的方式进行。

美育实践的体验性,首先要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审美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引导其直接参与审美活动,并在审美过程中产生深切的审美体验。审美实践要以审美活动为中心,老师要充分给予学生感受与表达的空间来完成对美的感受与创造。其次要激发审美动机。美育教育要以学生审美动机的激发为起点。

(二)舞蹈教育是生动的身心合一

舞蹈的载体――肢体,是身心统一的肢体。舞蹈通过其载体表达出的情感不仅是我们能够用言语形容的,更是我们无法用文字传递描述的,内心深处的萌动与暗涌,甚至是我们还来不及用大脑思考就会通过肢体传达出最为直接、强烈、原始的冲动。舞蹈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与作用。

人们因宣泄情感的需要创造了舞蹈,并在肢体的舞动中直观自身,于是兴起了舞蹈教育,以此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舞蹈教育是人的身体的自我修养,也是人的直观自身的行为,因此它是一种很实际的教育,它最为直接的接触是从人的皮肉这一生理层面开始的。但是它的辐射性和延伸性,使它在诸多心理层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公园中的舞蹈晨练能使人感到生命的活力,从而乐观地面对生活;参与或观看大型舞蹈表演,可使人感到外部环境的安定与欢乐,从而增加安全感与自信心。

(三)少儿舞蹈是天真的律动本能

少儿舞蹈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舞蹈教育是对儿童进行艺术熏陶和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的动作筛选,标准是一个手臂、头、腰或脚的动作,都是少儿可以做到并且喜欢做的动作。教材动作将众多简单的动作练习融于各类动物的形象模仿,各类生活场景的再现和各类游戏的场景模拟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动作的同时,感受自己肢体的变化所构成的不同形象,感受动作节奏的转换形成的不同质感。如中国舞考级第一级中的“擦玻璃”组合,学生在模仿擦玻璃的动作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掌握了小臂摇晃的动作,并且认识到擦玻璃的动态形象。

少儿舞蹈的美育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还要培育学生的即兴表现能力和创造力。舞蹈的体验与模仿都是要经过对自己身体的关照与发现这一过程之后,再去用身体来展现。人体的运动具有先天性,尤其是少儿的肢体,还未形成各类程式化动作的动力定性,肢体动作的可能性大。教师的任务便在于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性地用自己的身体来传达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动作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不受任何教条的束缚。

二、少儿舞蹈教育是一种科学训练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运用

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少儿舞蹈教育在发展学生身体―动觉方面智能的同时,还要留意空间、音乐、人际等智能因素,一方面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舞蹈资优学生,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其茁壮成长;一方面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帮助不善于舞蹈的学生找到自己的长处,并用其所长来扶助自身的弱项。

少儿舞蹈教育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任何舞蹈动作都离不开身体的运动,尤其是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少儿,她们的情感表达简单、纯粹,多以肢体的运动为主要表达方式。此外,音乐智能的同步培养,同样是少儿舞蹈教育的主要任务。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善于身体动作的控制而无法顾及与周围同学的空间关系;有的学生乐感很强却不能自如地掌控身体;还有的学生能够独舞而不会与他人配合练习融入小组。对于空间感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群舞的教学来发展其空间意识,在群舞的队形排列里将空间感弱的同学与空间感好的同学安排在一组,在各种队形的变化调度之间感受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感受自己与整个队形的关系。对于乐感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舞蹈动作的内在节律配上相对应的音乐来开发其节奏感,通过舞蹈表演的情绪与音乐情绪的对应来开发其对音乐的形象感。对于人际智能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练习的方式来为其创造更多与人交流的机会,不仅是舞蹈动作的肢体交流,小组练习里涉及的言语交流、情感交流都是发展人际智能的有效手段。

(二)合理有序的身体训练

1.掌握最佳训练时期

少儿时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一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舞蹈基本能力是舞蹈中各种运动能力的总称,由力量能力、柔韧能力、速度能力、灵敏能力、耐久能力等构成。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大多集中在儿童少年时期,如果错过了相应的快速发展期,则所对应的身体素质发展将很难达到理想水平。对少儿舞蹈教育而言,在各项身体素质的快速发展期训练相应的舞蹈基本能力对日后的身体技能学习都将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不遵循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过分地追求某项舞蹈基本能力的发展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夭折其舞蹈生涯。

力量能力的最佳训练时期在12岁以后,12岁之前的舞蹈训练不宜过多地强调力量素质的发展。少儿舞蹈的力量能力训练应以动力性训练为主,如中国舞考级中的抬腿练习与芭蕾舞考级中的adagio练习,动力腿始终在运动而没有长时间地控制在一个动作上。柔韧能力的最佳训练时期比较早,在5-9岁,这一阶段,柔韧能力会随着合理的舞蹈训练得到较快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柔韧能力的训练必须同力量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一些舞蹈艺术团为达到短期的训练效果,在培养少儿时一味地发展柔韧而忽视力量,最后造成“有软度,用不上”的现象。速度能力的最佳训练时期在7-14岁,少年儿童时期,速度素质的发展着重于动作速率的提高。7-11岁左右,主要发展动作速度和频率。

2.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训练负荷是进行舞蹈训练的基本手段,是对舞蹈者机体施加训练刺激,提高机体机能能力的基本形式。而训练负荷的安排,又受到舞蹈训练形式即舞蹈组合的制约,并需要借助舞蹈训练的时间量度加以确定。有关研究证明,少年儿童舞蹈学员的训练负荷阈相当于本人现有最大负荷能力的30%,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控少儿舞蹈的训练负荷,是提高学生各项舞蹈基本能力的关键。少年儿童的骨骼富于弹性,韧性较好,不易骨折。但坚固性较差,承受压力和张力的能力不如成人,容易在过大、时间较长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或变形。因此少儿舞蹈训练的负荷要以自身重力为基本形式。尤其柔韧能力的训练,需学生利用自身重力和力量所产生的动作进行练习,如地面趴青蛙和把干内甩腰等,切忌通过老师施加外部压力来加大训练负荷,这样容易造成损伤。力量训练的负荷要注意保持学生的体型,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过大的训练负荷会阻碍正常的身体发育,导致肌肉体积提前发大。目前部分少儿舞蹈的培训为了追求一时的训练效果,常常是老师给学生压软度,并且无限度地加大某一动作的训练量,这些都是揠苗助长的行为,不利于学生舞蹈生涯的长远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少儿舞蹈不仅要注重美育实践和科学训练,还有许多要注意的方面。作者在这篇文章记录与整理了作者有关新近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思考,还有希望起到指导的作用,使更多从事少儿舞蹈教育工作的人们能够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来指导教学实践,然后帮助少儿舞蹈教育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篇9

1.实施美育。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是在引导鉴赏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过程中,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功能。特别是在当今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社会,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其实质是知识和科技创新的竞争。推进全民素质教育,是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必由之路,而美育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正如德国美学家席勒所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人事的教育,还有提高鉴赏力和审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如果说爱美是人的天性,那么在人生中精力最充沛的学生时代,青少年热爱美、渴望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心愿是最强烈、最迫切的。舞蹈教育就是一种美育。通过学习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对假、恶、丑的憎恨,使人在情感上得到愉悦和升华,在思想道德上得到净化和提高。舞蹈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靠长期积累,不断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在掌握了技艺的同时也熔铸了美好的心灵。舞蹈本身就是综合艺术形式,它与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元素融为一体,生动地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开发智力。

一个人的智力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模仿能力、创造力、注意力等诸多方面构成。舞蹈训练从手、眼、身、法、步、韵等方面着手,首先解决学生原有的不良体态,使其形体发育健康、匀称、挺拔,姿态优美,气质高雅。因为舞蹈艺术的载体是人体,没有体态的美,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条件,所以首先要进行形体训练。其次是开发学生的舞蹈表演潜能。当代中国舞蹈是在吸收提炼传统舞蹈元素的基础上,借鉴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经过长期的积累实践而形成的,它有着我们民族特有的舞蹈形体技能训练体系。其实,对于接受素质教育的学生,舞蹈训练不必要求腿踢多高、腰有多软,而在于适当对学生身体的各韧带、肌肉进行延展训练,造就其挺拔、优雅、协调的体态,加强其对身体的支配力,使学生亲身体会人体语言的美妙,在形态、动作规律及精确的表达方式上具备自己民族的风格特色,从内到外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同时,芭蕾的基础训练也有一套科学的要求和法则开、绷、直、立是芭蕾艺术的精髓。在进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舞蹈基础训练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博大精深的芭蕾艺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化、体系化的技术训练,就能使学生发育健康、体态匀称,不但体形、举止优雅,而且还提高了对舞蹈的鉴赏能力。

通过舞蹈训练的课程,学生在训练中有效地提高了对时间、节奏节拍的感知和空间形象、动静状态等的判断、观察及想象力,同时通过训练还提高了身体不同部位在同一时间做不同动作的注意力分配的能力、身体平衡协调的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也由此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3.锻炼体能。

舞蹈是肢体运动。因此,对青少年进行舞蹈训练,是让学生们通过娱乐达到健身的最佳方式。科学运用舞蹈训练的方法,可使学生的肌肉呈条形生长。舞蹈训练中的形体训练,使学生身体线条优美舒展。欢乐的动律训练和轻松的舞步,使学生的骨骼、韧带、关节在灵活性和柔韧性等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和发展,并通过舞蹈训练矫正不良的形体,改善过于肥胖或瘦弱的形体,从而使青少年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促进其生理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体育舞蹈体能训练篇10

关键词形体舞蹈礼仪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

当前的教学体制改革中,对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也是愈发重视。女大学生作为体育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不像男学生一样热衷于足球、篮球等体育项目的训练,私下也不爱运动,因此在身体素质上比较弱。如何培养女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将是当前体育教育的一大难题。形体舞蹈礼仪是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中新增加的体育运动,也是女大学生比较偏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一个载体,进而培养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意识。

一、形体舞蹈礼仪在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概念应用

(一)形体舞蹈礼仪的概念

形体舞蹈礼仪是通过舞蹈的形式,来锻炼女大学生身体,促进其形体美的发展。在当前女大学生的体育教育中,形体舞蹈礼仪是人体各部分动作的一个组合方式,它除了带给人们丰富的视觉感受之外,还能借助舞蹈传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女大学生经过形体舞蹈礼仪练习,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形体美,还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对其今后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1]。再者,形体舞蹈礼仪的练习,并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系统性的运动,能够让人们的各个身体部位都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进而促进人体各项机能的提升,还能促进练习人员身体各项器官的协调。

礼仪是社交中必备的一项元素,形体舞蹈礼仪讲究的是练习者的内在修养,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中加入形体舞蹈礼仪,既能塑造其形体美,还能提升其身体素质,间接的也是培养女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能够持之以恒的训练下去。

(二)形体舞蹈礼仪对女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的应用优势

1.形体舞蹈礼仪能促进女大学生外在形象的提升

形体舞蹈礼仪也是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它非常契合当下女大学生的运用需求,而且还能为其塑造一个完美的体型。从女大学生的健康角度而言,形体舞蹈礼仪对其身体各项机能的稳定性百利而无一害[2]。此外,女大学生正处于黄金年龄阶段,但是大学中的生活却比较散漫,不大注重日常饮食和锻炼。形体舞蹈礼仪对女大学生而言,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女生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协调性,并使其身体朝着健康的状态发展。再者,大学期间也是培养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最好阶段,这对其今后的成长和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2.形体舞蹈礼仪能促进女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体育运动除了提升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外,对其心理素质的提升也十分有益,女大学生坚持形体舞蹈礼仪,在锻炼身体之余,能塑造完美的体型身姿,增强女大学生外在的自信心[3]。形体舞蹈礼仪的培养也能增添女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养成积极阳光的心态,让其能够自我调节负面情绪,缓解其内心的焦灼感,由此可见,形体舞蹈礼仪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的应用案例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当前的教学体制改革中的,对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也是愈发重视。为了验证形体舞蹈礼仪对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有效性,需要选择一批女大学生对其进行试验,通过试验探究结果,来判断形体舞蹈礼仪对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是否有益。本次试验探究以某大学2014级选择“形体舞蹈礼仪”公开课的女大学生。

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即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是对以下图表中四个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具体如下表所示。

问卷调查法根据当前女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然后进行相关的问卷设计。该问卷的填写对象为2014-2015年下学期“形体舞蹈礼仪”。课程的女大学生。下表则是女大学生问卷的效度检验结果。

(二)大学形体舞蹈礼仪的设计

不同于足球、篮球这些球类运动,高校的形体舞蹈礼仪开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完善形体舞蹈礼仪使其对女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还需要从头设计。根据“形体舞蹈礼仪”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一共设置了32课时,一节课时为90分钟,这对女大学生的形体舞蹈礼仪学习而言,已经能够让其领悟到形体舞蹈礼仪的精髓,并且逐步培养成一个体育习惯[4]。然而,要想让女大学生天天坚持形体舞蹈礼仪的训练,对女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在此背景下,形体舞蹈礼仪设计人员,应该简化形体舞蹈礼仪的相关动作,并且加入一些时尚元素,来吸引女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真正从心底接纳形体舞蹈礼仪,喜欢形体舞蹈礼仪,并将其作为一生要锻炼体育项目。

除此之外,为了吸引更多的女大学生加入到形体舞蹈礼仪训练当中,并且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形体舞蹈礼仪的课程设计上,还采用了周课时。简言之,女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周末时间,用于形体舞蹈礼仪的学习。

三、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女大学生对形体舞蹈礼仪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对女大学生形体舞蹈礼仪的终身学习影响深远,对当前的女大学生而言,不爱运动,日常饮食不规律是其存在的共同诟病。而且长期处于大学安逸的校园环境下,女大学生的天性自然不愿意加入到形体舞蹈礼仪的训练当中,这时候,就需要形体舞蹈礼仪老师转化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女大学生对形体舞蹈礼仪逐渐引起兴趣,从而将形体舞蹈礼仪的被动练习转变为主动训练,长此以往,女大学生必然养成形体舞蹈礼仪的训练习惯,并将其视作自己一生的终身体育运动。

(二)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女大学生形体舞蹈礼仪的学习

将形体舞蹈礼仪作为女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不是简单的口号,要落实到实际的体育教育中,该项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形体舞蹈礼仪教师,要善于在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其自主进行形体舞蹈礼仪训练,将形体舞蹈礼仪看做一项有趣的体育运动,而不是为了完成选修课程的任务[5]。形体舞蹈礼仪老师对女大学生的引导可以从形体舞蹈礼仪带给形体的转变上着手。众所周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大学生一旦看到形体舞蹈礼仪带来的身体机能效果,肯定会争相训练模仿,形体舞蹈礼仪老师只要按照正确的方式,对女大学生进行指导,使其能够感受到身体塑性的变化,自然会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三)利用竞争意识激发女大学生对形体舞蹈礼仪的学习

形体舞蹈礼仪对女大学生而言,只是一项体育运动,但要将其当做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还需要对形体舞蹈礼仪进行一些改善。设置形体舞蹈礼仪比赛,一来激发女大学生形体舞蹈礼仪的练习动力;二来,形体舞蹈礼仪比赛也检验形体舞蹈礼仪的训练成果,让形体舞蹈礼仪老师看到女大学生的不足之后,并在之后的形体舞蹈礼仪课程中加以改善[6]。

另外,一旦设置形体舞蹈礼仪比赛,每一位女大学生心中潜在的竞争意识或多或少的会激发出来,这样女大学生在形体舞蹈礼仪会更加注重细节上的练习。一些基础差的女大学生也会在此时加以弥补,这样也是间接性的加快形体舞蹈礼仪的训练速度。

(四)采取激励制度激发女大学生形体舞蹈礼仪的训练

激励制度的应用可以说是,女大学生形体舞蹈礼仪训练的双刃剑,因此形体舞蹈礼仪老师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励制度的合理性,不能过度的放任学生[7]。对此,在激励制度的设置时,应该根据女大学生的形体舞蹈礼仪基础,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将其付诸于形体舞蹈礼仪的课程教学中,并加以激励制度予以制约,让女大学生逐步的养成终身形体舞蹈礼仪训练的习惯,促进其身体健康发展。

四、结语

以上表明,当下的女大学生在体育训练上的涉足较少,且不能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这对终身体育教育的推广和实施影响颇深。但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女大学生的体育教育项目也有了很大的转变,除了传统的体育训练项目外还增设了瑜伽、形体舞蹈比较委婉的体育教育。形体舞蹈礼仪对女大学生的身体机能以及身形的塑造上十分有益,而且形体舞蹈礼仪还能培养女大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这对女大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都十分有益。再者,通过女大学生对形体舞蹈礼仪的喜爱,逐渐转化成一种习惯,也可达成女大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丽萍.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J].科技风.2015,(2):206-206.

[2]钟婷.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形体影响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1):14-15.

[3]牛琪.技巧运动中的美和提高方法[J].统计与管理.2014,(10):106-106,107.

[4]李钢.以美学为基点的高校健美操创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2):92-93.

[5]肖本松.分析在大学体育舞蹈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3,3(2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