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学生心理指导方法十篇初中学生心理指导方法十篇

初中学生心理指导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3:41

初中学生心理指导方法篇1

关键词:自主学习法;初中数学教学;重要性

自主教学法是响应新《课程标准》而提出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与学习的新方法。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小学阶段过渡到中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小升初后,教学对学生的知识内容、学习方式方法都有了新的要求。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利于他们今后进入高中、大学,乃至对他们未来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自主教学法的定义

自主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原理,这一原理的核心理念就是教师应该少给学生直接、指示、命令式的指导,而应该给学生更多的不明确、间接、非命令式的引导,以此达到俱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这也就是自主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主张。

所谓自主教学法,就是指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己确定目标与方法计划、自己实施自主学习过程、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再给予点评的指导,达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占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是起引导作用。

二、自主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初中生对数学存在畏难心理

数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w科,同时也是一门相对比较难的学科,特别是对于一些女生来说,有时一提到数学就头疼,对数学存在畏难心理。自主教学法就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在对数学有畏惧心理的学生中比较难实施。

2.学生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毫无目的地做题更加有效。自主教学法不像课堂教学中教师带着学生学,而是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很多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愿,但是往往找不到方法,事倍功半,效率不高。

3.教师的指导地位被削弱

自主教学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并且也不一定就是在课堂上进行,更多的是在课后、课外,这样教师的干涉就很少了,教师的指导地位被削弱。甚至一些教师一直提倡自主教学法,目的就是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不用时刻指导学生,这样也是不行的。

三、自主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好进入青春期,心理变化还不够稳定。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好与教师教好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与学生必须要处理好的一个问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也要尊重学生。在实施自主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保证,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教师更多的是引导、指导。这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在自主探究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的动手实践,还要求同学之间合作互助,学生与教师探讨请教等,这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3.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学习因素的培养

在学生眼中,初中数学成绩的好坏与一个人的智力因素有关,但应该正确认识,不应过于夸大智力因素的影响。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在付出努力之后就会有新的收获,认识到勤能补拙,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学生知道非智力因素可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非常有意义。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现在中考主要是“拼”成绩,学生要想获得好的成绩,就要有所付出,就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而自主教学就是一个让学生付出并收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四、自主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学生要有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的学习讲究的是方法和效率,所以在自主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找到方法和目的性非常重要。

2.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学生的学习无论何时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不能因为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工作量大而弱化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这样也不利于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吴云龙,梁晓辉.自主探究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4(9).

初中学生心理指导方法篇2

摘要: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形式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常规指导形式、非智力因素指导形式、学习能力指导形式等多种形式,而在运用这些方式指导时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多种指导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

关键词: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看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为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数学学习方法更具时代性和前瞻性.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形式种类繁多,其中有常规指导形式、非智力因素指导形式、学习能力指导形式等多种形式,教师运用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可以使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提升学习能力.

[⇩]将讲授、交流和辅导有机统一,让常规指导形式发挥作用

在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形式中,常规指导形式对学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是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进行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其次是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最后是辅导式,辅导式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或研究.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特别关注.许多后进生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般指导对他们作用甚微,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真正地学习好,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锻炼学习意志,发挥非智力因素指导形式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方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基础,在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形式中,非智力因素指导形式是一种较好的指导形式.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烈,但学习的持久性不长,如果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基础,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概率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学引入时,根据学生的实际,给他们讲解通俗易懂的扑克牌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的课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2)锻炼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应该以练习为主,在初一的数学练习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若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合理渗透,随机点拨,加强学习能力的指导

初一数学学习能力指导形式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注重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同时还包括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从而解决问题,以致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到知识相融合的桥梁.通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初一数学学习能力指导形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方法,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我在进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很多孩子老是漏掉系数2乘以首尾两项,于是我就给他们编了首顺口溜,“头平方,尾平方,头尾组合2拉走”,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

(2)随机点拨.无论是在授课阶段还是在学生练习阶段,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3)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我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都让孩子们养成自己总结的习惯,使单元重点系统化,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初中学生心理指导方法篇3

一、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新的学习环境造成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

对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讲,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一切可谓陌生而又新鲜,学生有一个陌生到适应的心理过渡过程.此外,刚刚经历了繁忙紧张的中考,学生心理上难免有一种“解脱”的想法.再有就是有的学生的畏难心理.在接触高中数学之前,学生对高中数学之难早有耳闻,特别是高一数学学习之初,学生接触了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如集合、映射、异面直线、函数的单调性等,使学生从开始就进入了一种混沌迷糊的状态.

2.初高中教材的变化

相对于高中教材,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编排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加之初中数学涉及的多是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浅显的数学知识,变式少而简单;高中数学大多内容抽象,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教材中研究的变量大多是字母,更给学生枯燥空洞的感觉,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3.数学学习方法的变化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由于课时充足,教学内容有限,教师讲得细致详实,题型归纳到位,学生训练多,特别是应对考试,很多学生只需牢记概念和公式,熟练掌握教师讲过的各种题型,一般情况下均可取得较好成绩.由此,学生逐渐形成了依赖教师,缺少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规律的分析推理的本领.而升入高中,由于面对的学习内容增多,分配到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将各种知识及其应用细化.然而很多升入高一的新生,仍然习惯于沿袭传统的学习学法,这就导致他们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陷入困境,问题多多,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质量的下滑.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1.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是搞好数学衔接的前提

在学生入学之初,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特别是面对新的数学学习任务,更需要我们不断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落实好学习措施.首先是给学生分析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位置和作用,让学生明确高一数学的重要性;其次是结合具体实例,采用与初中数学学习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了高中数学内容体系与初中数学的差异;再次是让学生知道初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的区别,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指出传统方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不适应性;最后是让一些学有所获的学生谈谈学习感受,让其他学生少走弯路,尽早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状态中.

2.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在高一数学教学之初,就给学生呈现了一些较难理解和掌握的概念,这些概念对很多高一新生来讲没有任何的认知基础,接受知识的跨度较大,理解起来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本领,以及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将教学目标缓步释放,逐层分解,让学生在比较小的认知坡度上慢慢领会.特别是在新课导入时,借助实例和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有一个知识获取的缓冲,在心理上接纳新知.

其次,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初高中数学中具有丰富的衔接点,如函数、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等,到了高中,很多知识在原有的层面上有所加深,有的是研究范围扩大了,有的是同一知识由于条件的变化,在初中阶段成立的结论到了高中可能不再成立.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将已有的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将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不仅可以温故知新,而且可为学生的新知切入作好铺垫.

最后,强化学生的分类意识,注重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可以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还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分析问题.因此,相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教师应将高中数学专题教学纳入常态化,抓住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总结和指导,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学生心理指导方法篇4

一、上好第一节课

教学实践证明,初一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害怕的心态,认为进入初中后数学知识将会变得非常复杂,从而产生担心甚至恐惧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态。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笔者在第一节课做了这样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生活、结合生活,赋予数学学习现实意义,变单调乏味的数学学习为一种体验、一种享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凭借自己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让学生掌握化未知为已知的方程思想

数学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解题时候较多。初中数学则不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化未知为已知的方程思想,利用顺向思维来解题。这种方法显然比小学方法优越,利用方程这种方法可以顺利地解决小学数学中的很多问题,这正是初中代数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摆脱算术思想的束缚,充分领略到方程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两种方法的对比,通过同一个例题来比较两种思想的优劣,这样最有说服力。

例如,甲乙丙丁四个数和为100,甲加4的和,乙减4的差,丙乘以4的积,丁除以4的商,恰好相等,求这四个数。这道题用小学算式方法来做很复杂,但是用初中的方程思想就很简单了。

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刚进入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初中的数学,他们仍用学习小学数学的方法学习初中数学,这显然对学习效果有一定影响,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显得很重要。首先,要指导学生预习知识,提出章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和目标,让其围绕目标预习教学内容,弄清例题,并完成一些简单的题目,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在书中注明;其次,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让学生手动、眼动、脑动,重点记录的内容要板书在黑板明显的位置,以方便提示学生;然后指导学生做作业,作业中哪些须独立完成,哪些可讨论完成,哪些是在教师提示下讨论完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要督促学生及时修改教师评改过出现错误的作业;最后,指导学生复习,要求学生及时复习所学过的知识。

四、教学内容适当,精讲多炼

刚进初中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相对还比较欠缺,如果教师“望生成龙”心切,刚开始一味赶进度,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或用来补充内容,提高要求,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没时间去消化,理解不透彻,导致作业无从下手,错误率高,测验得不到好成绩。尤其当学生接连遭受失败时,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挫伤,其后果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害怕、厌恶情绪,甚至产生“反正学不好,干脆不学了”的想法,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初一教学进度要适当放慢,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有梯度,课堂上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练习的时间,精选一些中下学生“努力一下能完成”的例题进行训练,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初中学生心理指导方法篇5

一、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意义

首先,让高中学生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做好思想、心理、学习上的准备,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并在此基础上,使每个学生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动权。其次,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带动大批高一新生尽早进入高中语文学习的正常有序的轨道,从而推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探究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方法与步骤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应遵循两条教育学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原则,即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可接受性原则,即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由此,我认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与过度可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及教材

对初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分级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到位,是做好初高中语教学衔接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应将课堂教学目标纳入整个教学目标之中,使之成为整个教学目标系统中前后相继的,具有较强关联性、有序性的点。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目标设定的孤立性和盲目性,突出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精讲精练奠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度。

研究初高中教材是做好教学衔接的保证。只有深入分析教材,才能明确哪些知识是构建学生知识结构所必需的,据此确定知识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以此确定能力目标;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可以发展学生心理、个性,以此确定情感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做到自然衔接。

2.补充相应的基础知识,做到网络化、系统化

(1)补充写作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写作知识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还可用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文章学、文艺学知识可用于指导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这些理论知识的介绍要尽量遵循“精炼、好懂、实用”的原则。

(2)补充汉语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

对初中现代汉语语法常识的补充,应考虑与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相结合,不应割裂开来。一直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就在语法知识的理解上,而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用桑代克的迁移理论来看,知识产生迁移的基础是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因而要使学生学好古代汉语语法就得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不可否认,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存在理解上的难度的。因而,应调整语法教学内容,使之形成合理的梯度。可在高中阶段结合单元训练介绍语素知识和词的构成知识,让学生从构词法的角度认知词义;结合“理解句子”的训练,介绍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知识,搞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分析,让学生从语法的角度把握结构、理解句意。

总之,应注意内容衔接,不应出现未曾介绍有关知识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失误。这样便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比性的迁移训练,使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法教学实现自然衔接。

3.切实进行方法层次上的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语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应抓住契机,巧于点拨。

高中语文老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由过去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到对课文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上来。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多用一些分析、讨论、比较、启发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学科知识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技能的提高,把过去的“学会”与现在的“会学”衔接起来,使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得到愉悦,得到提高。

4.切实进行学生思维和心理层次上的教学衔接

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而现实中,学生很难做到对语文的投入“细水长流不断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和态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一是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多一些分层教学,帮助高中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二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可个别谈心,可召开座谈会,畅所欲言,拉近师生心理差距,为语文教学取得长足进步奠定心理基础,三是强化学生内部动机,深层激励,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并把学习动机转化为稳定的学习态度,从而推动学生有效学习,四是利用教材进行思想教育,承担起心理医生的责任,找学生谈心,分析原因,让学生走出低谷,重树学好语文的信心。

初中学生心理指导方法篇6

关键词:教学衔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评价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是数学教学改革中常被提起的一个话题,很多初一数学教师反映,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许多不适应,也出现一些原来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步入初中后,一下子学习成绩出现滑坡现象,甚至于产生厌学的心理问题。学生厌学数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于教师,有来自于学生自身的智力及非智力因素,但是中小学数学教师没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学法指导上进行衔接,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笔者在调研中经常听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课,从中感悟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差异,以及教学中出现断层的症结。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教研体会,谈如何有效关注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衔接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系统性和联系性,教学的最基本原理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进行教学,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因为不熟悉小学数学的教材教法,在进行新知教学时,往往找不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数学那些内容有直接的联系,因而就想当然认为学生这些知识是掌握好了,在数学新知教学中就不加复习铺垫直接引入新知。如有位初一数学教师在教《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浓度配置问题,例题中出现盐水的质量分数这一概念,教师就轻描淡写地规定为:盐水的质量分数=盐的质量/盐水的质量。这种规定是一种灌输,学生较难理解和接受。若教师熟悉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和教法,当例题中出现:盐水的质量分数是10%,这一语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这里盐水质量分数的百分之十是指()是()的10%。这一问就与小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教材教法相衔接,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就被调出来了,进而也就容易概括出上述的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一数学教学的难点,初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在教学中与小学数学的衔接,首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经常看看小学数学的相关内容,经常听听小学高段数学教师的课,并与之开展研讨,每教到一个新的知识点,备课时先查与小学数学哪部分内容相衔接,有时也可以在复习导入环节中先复习与小学学过的,对本节课新知学习有联系的知识,如上面的《列方程应用题》教学时可先复习这样的口答题:(1)在80克盐水中加入20克水,盐占盐水的百分之几?(2)800克盐水的含盐率是10%,800克盐水中含盐多少克?

总之,关注数学教学内容衔接,要注意新知教学的复习导入,要以旧迎新促迁移,这个旧知可以是小学里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二、要关注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谈话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等,由于每节课教学内容相对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少,小学教师在教法上采用探究学习的机会多,而初中数学教师由于数学课内容的偏多,在教法上更多的是采用接受学习的方式。另外初一学生刚从小学上来,对教师采用讲授为主的教法,一时难以接受,会产生听不懂和厌学心理。因此,初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用小学教学方法逐步过渡为讲授为主教法就显得很重要,如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概念的形成教学,按小学的教法,通常是通过学生观察一组代数式,引导学生比较分类,再加以概括得出,而初中教师通常会自己用语言概括得出“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等式”。显然后者的教学时间短,但忽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是很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的。所以我们认为,初一的数学教师不要认为教学内容多,没办法完成就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可以先采用小步子、快节奏、多引导、重训练的教学方式。另外,在平时的调研听课中笔者常看到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过于婆婆妈妈,扶得多,放得少,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却恰恰与之相反,即扶得少,放得多。这一教法的反差,使初一学生对学数学产生不适应现象。因此建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和初一数学教师在教法上要走“中间地带”的教法――该扶则扶,该放则放。

总之,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是提高中学教学效率的关键一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引导学生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过渡。

三、要关注学法指导的衔接

加强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性问题。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上也存在着许多不注意衔接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大纲与教材没明确指出某节课要渗透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有的教师甚至于连什么叫数学思想方法也不知道,因而,容易忽视这一做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方法,一般具有较高层次性,但数学思想方法是动态的,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图示法、归纳法、对应法、转化法、化归法、分类法、列举法、假设法、方程法等,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在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来的,如消元法、代入法、函数法、集合法等,而且在初中阶段教学中,大纲在每一阶段教学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几类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训练。在高段进行应用题复习时,利用题组变换加强训练,会取得较好效果。如要求学生用指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解下列题组:

“全班有54人,(1)至(8)题关键句如下:求女生人数。”

(1)男生人数比女生多6人(用图解法解)

(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25倍(用对应法解)

(3)男生比女生的2倍少18人(用图解法或对应法解)

(4)男生增加6人后是女生的1.5倍(用转化法解)

(5)男生的2倍加上女生的3倍是132人(用消去法解)

(6)男生的3.5倍减去女生的2倍是67人(用方程法解)

在学生用指定方法解题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应加强指导,特别是对学生未掌握好的数学思想方法,应先做好复习准备,如第(5)题和第(6)题用消去法和方程法解,它们是在学生掌握消去法特征、解法以及掌握解稍复杂方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另外,应该指出,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有时需要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结合使用。例如上述各题的解答,每题都要用到演绎法,但须让学生知道主要运用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用指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是为了巩固和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如果题组中的第一个公共条件,“全班有54人”改为“某班男生比女生多6人”,这样又可得到6道复杂的应用题。这时要求学生根据各题的结构特征,选择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独立解题,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又能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达到进一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这种题组变换应用题的做法,减少板书,省时高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将起重要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师在了解学生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在平时进行新知教学和练习训练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如指导学生计算:“后面的分数,这里主要运用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可对学生明确指出:找规律就是应用归纳法,应用规律填数主要是运用演绎法。而计算此题的结果则要运用裂项法,应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裂项法。一种解题方法的形成,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如先让学生观察填数,概括规律,运用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归纳演绎数学思想方法,让其应用到具体的解题情景中,学生就会非常乐意。

中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互相衔接,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要关注教学评价的衔接

关注教学评价衔接主要指对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评价和解答数学题时的评价要注意衔接。教师评价态度和评价语是否使用得当,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至关重大。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存在着较大差异,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这与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有关,事实上适当的表扬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小学教师上课对学生较频繁地使用表扬手段,甚至于滥用表扬机制,使有些小学生进入初一后,面对初中教师那种很少表扬的接受性学习就难以适从,这也是导致中小学数学教学脱节的一个原因。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解数学题的反馈更多的是采用学生板演评价或当堂完成、当天批改矫正的形式。这样能使多数学生知道自己每节课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时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更是细致到位,每节课上好,作业总是马上批改,若有发现学生作业做不好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直到教会学生掌握为止。而中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所做的课堂练习,由于内容较多,多数采用对答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缺少有对正确作业的表扬和解题中错因的解释。有时对于布置的作业,学生完成不了,就让其带回家做,采取隔天上交、隔天批改的形式。这种教学评价形式,使一些学生及家长感到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不负责任,对学生缺乏像小学教师那样的耐心和投入。而初中教师有时也感到冤枉,他们已经把很多时间投入到备好课、上好课上,但收效还是不大。教学需要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改革要立足于课堂评价内容和方式的衔接,要立足于精选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练习,采取恰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以此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是一个值得探讨研究的课题,需要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地开展实践与研究。以上从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方法、评价、学法指导四方面来谈如何有效关注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旨在让中小学数学教师,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不断改进教学,不断地加强课堂教学的联系与衔接,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建弘.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J].初探,1994.7.

初中学生心理指导方法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运用

1、前言

实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现有的试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初中物理学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在初中物理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自操作相关的实验设备,观察实验现象,巩固所学习的物理学知识的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能够结合课堂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并且将实验感知与课程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教学目标[1]。

2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物理学是最注重实验的学科之一,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的开始阶段,通过基础课程知识的学习,为将来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初中物理学习的特性要求学习必须将课堂学习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的目的[2]。当代物理学的发展是实验科学与物理理论共同发展的过程,物理学实验是检验物理理论、对新理论提供实验依据的过程,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许多科学实践证明,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具有探索精神的科学人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是注重物理学科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并且通过直观性的学习,从而加深知识点的理解与学习,深化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2、初中物理学实验教学的原则

2.1以学科知识为着力点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主要的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巩固课程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实验教学的内容的选择,需要与学科知识紧密相连,从而达到课程知识与实验教学相互结合的目的,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实验技能与观察技巧。

2.2以学生为中心

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当前的课程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根据实验教学法的特点,学生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亲自动手,在实验的基础上,对于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记录。该过程是体验与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初中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与评价。

2.3因材施教

实验教学法是有别于应试教育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因材施教的特点。开展实验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特质进行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根据查阅资料和与学生讨论解决不懂的现象,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实验教学,能够弥补课堂学些的不足,积极开发学生潜能。

3、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中的运用

3.1科学的实验导入法

为了提升实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实验导入,使学生关注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既能够将课堂内容与实验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联想与记忆,也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采用是要导入法,能够及时让学生明白实验的内容与目的,展开有目的性的实验学习[3]。

比如在凸透镜的实验教学中,笔者采用实验导入法,对于生活中的凸透镜现象进行总结。在实验开始前,笔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凸透镜现象,比如投影仪的放映原理,讲述成像原理,使学生能够将课程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然后及时提出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目的,保证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实验,保障实验教学的效果。

3.2验证性实验教学

验证性试验教学是对相关原理的验证,是在课程知识指导的基础上的探究性教学。验证性试验教学对于巩固基础知识,加深课程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对“密度”这一概念的实验教学中,笔者对于密度的相关概念提出了以下问下:(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2)一斤棉花与一斤铁外观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通过逐步设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通过实验教学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3.3开放性实验教学

开放性实验教学是相对综合的实验教学,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自主性。开放性实验教学时在给定的实验内容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实验内容,查阅资料了解实验原理,构建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自主操作实验并且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形成总结的过程。比如在对声音成因与传播方式的教学中,笔者以开放性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收集声音的素材,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传播的要求等等,最后形成报告在班级进行讨论。

4、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要点

实验教学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运用实验教学法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做好准备,在实验教学前,教师需要根据实验教学的目标合理选择实验教学内容,制定实验教学流程与方法,并且做好实验器材的准备,采用提前实验的方法保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实验器材的安全可靠,保证实验效果;(2)在实验教学开始前,需要做好教学导入,对于实验教学的原理进行讨论,并且告知学生实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做好必要的指导,保证实验教学的目的性;(3)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指导与监督,保证实验过程安全可靠,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实验,保证实验教学效果;(4)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巡视与指导工作,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指导与纠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5)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检查实验设备的完备性,并且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审批。

5、结语

实验教学是随着近代自然学科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自主学习与主动观察的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实验教学能够顺应素质教学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未来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方向,对于素质教育起着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月新.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甘肃教育,2012(3).

初中学生心理指导方法篇8

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就中学政治课而言,总的原则是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对中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培养符合新时期新形势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情况,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进行教研教改,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初中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能力。

一、当前初中教学的突出问题及分析

我国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初中学生的知识要求降低了,增加了实践活动内容。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抓住对知识的要求而忽视了对活动的开展,有的甚至不知怎样开展活动课教学,在教学观念、教法、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等方面均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陈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行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仍以单纯的知识传授、记忆为主,未能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尤其在初三阶段,教师勾重点,勾书本,勾时事,学生背书本、重点、时事的现象极为普遍。严重束缚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教学手段、方法落后,缺乏有效的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方法。教学中“教师主体,学生被动跟随”的现象较为普遍,传统的“填鸭式”“照本宣”“满堂灌”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致使学生厌学情绪的滋生,能力缺乏。尤其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极差。

所以,就应试而言,对基础性问题遗忘性大,对能力型问题无法理解解决。就学法而言,是严重背离初中生尤其是初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理解接受能力要求的。不利于学生能力尤其是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初中学生的成长发展,也直接导致了高中阶段教学难以适应的问题。

二、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初中教材特点及《课程标准》要求,对教法学法予以初步调整,使之既利于学生现阶段学习,同时也提高可持续学习能力,为既将进入的高中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法方面,要尽可能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本着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的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课,第二课堂等教学阵地,进行必要的适时的教法探索和调整。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归类比较法、对比分析法:这两种教法在教学中要能经常使用,不仅能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这也是高中学习中所必备的能力要求。

(2)讨论式教学法:选择适当时机,选择有价值的讨论问题,组织课堂讨论。讨论的方式可分为辩论式、演讲式、对话式、咨询式等等。它既发挥学生主动性,又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促进能力培养。

(3)学导式电化教学法:运用电教媒体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为高中阶段理论性较强知识的学习把握奠定基础。

(4)探索式教学法(发现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地研究,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获取知识,使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教材,还利于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长期尝试,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5)开展研究性学习课: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是对学生主动性发挥及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形式。

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莫过于研究性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遵循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的探索。

(二)学法方面:在教法调整和尝试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多种手段,多个阵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初中教材中活动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点拔:

(1)知识的识记方法:政治课教学中识记内容多,但死记硬背既不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违背了记忆规律,而记忆知识又是众多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所以,这方面一定要予以指导,可以进行专题讲座,同时辅之以个别辅导。

(2)知识的归类,比较分析方法:《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而对知识的归类、比较分析又是思想政治课中常见的理解能力要求,尤其是高中政治学习中更为普遍。因此,在该阶段予以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初步的归类、比较的方法,可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知识体系的把握方法:许多学生不善于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导致知识点分散,不能构建知识体系,对这方面的方法应从初中做起,逐步引导,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初中学生心理指导方法篇9

【摘要】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厌学。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学好数学,方法很重要。只有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防止急躁,才能给学好数学课程。

1.从四个方面进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1.1预习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听课方法的指导。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

1.3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

1.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

2.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方式

2.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初中学生心理指导方法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五种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97-01

通常情况下,教师进行课堂施教,并指导学生们进行初中数学的学习,进而激发起学生们的求知欲,使得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以下五种指导策略:一是设置教学情境;二是参与数学活动;三是进行学法指导;四是评价与激励;五是进行教学的选择与开放。本文从这五种指导策略着手,对其分别进行研究。

一、设置教学情境是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心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建立起一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还需要优化教学教材,设置合情合理的教学情境,开发学生们的心理潜能,使得他们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例如教师在对“商品进价、利润以及售价方面的应用题”进行教授时,需要从学生们的实际经验着手,实现创设一个情境,比如说小商店,教师自己充当商店的营业员,并给出商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们充当商店的顾客,完成想象中的购物活动。在该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依据生活经验,对商品所具有的进价、利润以及售价进行了解,以愉快而又轻松的情境,使得学生们理解、掌握该方面的应用题。

二、参与数学活动是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关键

在现代的教育理论中,我们主要强调的是,教学的老师不仅需要引导自身的学生们科学地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中。为了研究数学知识的主要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们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老师需要具有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们发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定理以及得出数学解决方法等。

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的全等的复习课》的时候,给出了下面的问题:1、如果两个三角形拥有一样的面积,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一定是全等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给出否定的答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举出反例;2、两个三角形拥有一样的面积,并且还拥有一样的周长,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一定是全等的?由于该问题增加了一个条件,这就导致学生们的答案发生了变化,有一部分同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而另一部分的同学则给出了否定的答案;3、两个直角三角形拥有一样的面积,并且还拥有一样的周长,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一定是全等的?由于该问题又多出了一个条件,进而导致某些同学凭着自己的直觉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当然,也还会有一部分的学生给出否定的答案。通过对以上几个设置的问题进行研究,我们发现,通过让学生们依靠自己的直觉给出问题的猜想,进而再通过科学的证明否定或者肯定自己的猜想,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三、进行学法指导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核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世界的文盲,再也不是指那些不识字的人们,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们进行学法指导,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们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寻找疑点,教会他们如何掌握初中数学的重点以及难点。有的时候,学生们在提问题时可能不得要领,或者是提的问题浅显而又幼稚,此时,老师需要采取严要求、低起点、勤训练等策略,确保学生实现问得巧、问得好、问得精的目标。

四、评价与激励是学生们进行主动学习的基本动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抓住学生们在学习方面的闪光点与优点,并且针对处于不同的层次的孩子们,应该给予不同的、科学的正面评价,通过语言的评价与激励,或者是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些物质奖励等,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使得他们具有持续学习的愿望,进而帮助他们从心里上接受并且热爱数学课堂。因此,我们说评价与激励是学生们进行主动学习的基本动力,需要受到全体老师的高度重视。

五、进行教学的选择与开放是学生们进行主动学习的保证

我们知道,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程度也是具有一定差别的,因此,他们所拥有的学习兴趣也不相同。为了发展学生们的特长,满足处于不同层次的孩子们的学习需要,老师在安排实际的学习内容时,需要确保安排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保证学生们都能够进行自主地选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挑选那些适合全部学生的初中数学问题,并且对于处于不同水平的孩子们来说,应该提出不一样的教学要求。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实行一种开放型的教学方式,组建学习小组,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与学习,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进而增强他们学习初中数学的自信心。

六、结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了解到,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五种指导策略提高学生们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这五种指导策略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出发给出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孙富强.初中数学教学指导策略探究[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3).

[2]顾慧玲.初中数学学法指导[J].考试周刊,2007,(49).

[3]沈岳夫.新课程视角下的数学学法指导[J].中学数学,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