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十篇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十篇

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4:39

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篇1

关键词:营林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严重影响着我国林业的发展。不但本土有害生物破坏着我国的林业产业,外来有害生物也破坏着我国大面积的森林和相关产业,造成的损失之大是无法估量的。那么这些有害生物是怎样影响我国林木生长的,为什么影响了林木的生长会对我国的旅游景观产生影响,林业对生态平衡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相关专家,已经成了现在社会不得不尽快解决的问题。

1林业有害生物

1.1概念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是关键步骤,森林资源能够有效平衡我国的生态资源,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工作是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林业有害生物的概念是“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和病菌叫作林业有害生物”。不仅是国内的生物,国外传入的生物种类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林业的经济效益,传播速度之快对我国森林相关产业的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1.2防治方针20世纪初期我国调整了《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首先,就是预防为主,而且这个措施一直放在首位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也说明了不管时代和病虫害怎样发展做好预防措施是进行防治工作的关键。坚持科学发展观是预防为主的关键,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做好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预防上,而不是对病虫害的除治上。其次,是科学防控,科学防控就是要重视对规律的研究,每一个事物发生、发展都是有规律的,病虫害也是,所以我们要破坏掉它们成长的规律,用科学技术和科学观念影响病虫害的成长和发展。再次,就是要进行依法治理,我国是一个法制性的国家,不能在忽略法律的基础上对病虫害进行处理,必须按照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和规律进行对病虫害的防治,防止人为的对森林进行病虫害的传播也要依靠法律手段,严厉打击,一旦发现就要严惩。最后的防治手段是促进健康,要树立起森林健康的牢固理念,运用各种方式,获得森林的健康发展,实现发展森林的目标。当森林能够维持自身健康的自我调节、森林系统稳定的时候,林业才能够发展,才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高。

2防治措施

2.1改变观念要做好林业防治的工作就要改变自己的理念,把森林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做好森林的保养工作。改变防治观念首先要把病虫害的预防作为基本步骤,把清除病虫害这一步骤放在较为次之的位置,要确立好防治体系,加强管理体系的完善,要实现以虫治虫,减少化学药物杀虫的次数,多次使用化学药剂可能造成病虫害的异变导致更加难以治理,最后,营林措施一定要科学,这样才可以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持续发展。

2.2加强预防要预防破坏林业的有害生物就要先了解有害生物和森林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它们之间是辩证的关系。强化林业防治技术是加强林业预防的基础措施,做好森林里面植物的检疫检查工作,并且把它作为一种重要手段,进行病虫害的生物治疗。坚持科学发展观是预防为主的关键,在林业发展过程中要把各个环节都做好,把过程进行系统的把握。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上,而不是对病虫害的除治上。全面利用现在可以实行的有效措施,把对林木健康生长有利的生物和技术进一步发展,促进森林的健康和林业的持续发展。

2.3做好检疫建议是预防工作进行的关键,对检测到疫情的森林进行封锁以防传到其他林木范围。对植物种子也要进行检疫工作,争取在根源上破坏掉病虫害生长发展的环境和规律。

2.4栽种混交林进行人工林的建造之时,要把林木进行混交种植,这种种植方式可以让病虫害互相之间按照食物链进行消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森林的健康发展。

2.5选择优良品种树种不同,对病虫害的抗击作用也会发生变化,树种相同、品种不同的时候抗病毒的能力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优良树种的选择对病虫害的预防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

3防治作用

有害生物严重影响着我国林业的发展。不但本土有害生物,外来有害生物更破坏了我国大面积的森林和相关产业,造成的损失之大是无法估量的。防治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比较多,总共分为了四种。第一种是植物检疫法,第二种是生物防治法,第三种是物理防治方法。要有效地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就要加强管理营林技术,着重做好对有害生物的预防工作,把科学技术运用到减少和清除有害生物的手段中,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对营林技术进行保护。第四种是一些比较实施困难的方法,比如机械防治法和人工捕杀法等。上面对病虫害的预防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植物生长得更加健康,可以让植物成长的效果更加突出,对病虫害的抗击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加强。混交林的创设措施,可以让病虫害通过各自的天敌得到消灭,可以说这是一种比较生态的消灭病虫害的方法,在各种微生物增加的基础上发挥自然界特有生态循坏的过程。所以,用生物技术和比较常规的方法进行林业资源的发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4结语

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有效地防治是一件国家大事,对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也影响着我国其他事业的发展。把改变观念作为前提,采取科学措施作为关键进行林业资源保护是防治工作起作用的关键。如何保护我国已有的林业资源,如何发展我国的林业资源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林业资源的关键。要牢固树立起森林健康的理念,运用各种方式,获得森林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天明,吴江水.营林技术对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研究[J].绿色科技,2012(6).

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篇2

锻炼防疫队伍,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高队伍快速有效地处置突发性灾害事件的能力。

二、演练组织

主办:市人防部。

承办:市经信局

市环保局

市卫生局。

三、演练背景

2014年5月15日,市发生灾情。灾民不断聚集,灾民聚集区人员密集,生活状况混乱。因灾民缺乏疾病防护意识,聚集区缺乏纯净的生活用水、食物、药品等物资。聚集区里,蚊虫乱飞、垃圾处处皆是、一片狼藉。随时有可能爆发疫情,需立即组织消毒杀虫、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进行现场疾病控制干预。

四、演练时间、地点、科目、内容

1.演练时间:2014年5月15日15时00分.

2.地点:市天象广场。

3.演练科目:疫区环境消毒、杀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现场干预。)

4.演练方式:演练采取实景设置、实兵展开、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

4.演练内容:指挥调度、应急反应速度、现场操作处置、药械装备情况、应急人员应战情况。

五、演练程序(总用时:85分钟)

(一)演练步骤一(用时:5分钟)

市经信局接到市政府应急办电话通知,立即组织市人防专业防疫小组奔赴现场(经信局电话通知后,演练即开始)。

(二)演练步骤二(用时:15分钟)

1.人防专业队防疫组急救电话接通后,觉得事态的严重,立即报告领导,并紧急启动本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2.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做好防疫人员的集结、准备药械物资、穿戴防护服等准备工作,等待调遣。

3.接命令后,人防专业防疫组迅速赶赴事发现场。

(三)演练步骤三(用时:30分钟)

人防专业防疫组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消毒、杀虫药物的配制,进入灾民聚集区进行消杀工作;随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进入聚集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评估和(或)病员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采样人员采集相关样品送实验室)指导灾民开展防疫、防病措施的实施。

(四)演练步骤四(用时:15分钟)

1.撤出聚集区。

(五)演练步骤五(用时:3分钟)

人防专业防疫组向上级报告聚集区情况。

六、演练结束

演练结束,全体参与演练人员在参加总结会。由相关考评人员分析点评防疫工作流程,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市领导作点评式总结,讲话。

七、演练分组

1、现场指挥组

职责:负责本次应急演练指挥工作,掌握总体演练进度安排,控制演练安全。

1.消杀组成员:

2.流调组成员:

3.后勤组成员:

职责:负责做好演练场景布置、模拟伤员人员安排;维护现场秩序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八、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此次应急演练,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服从指挥,统一调度,按照部署和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应急演练工作、检验应急处置工作能力。

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篇3

关键词:治管结合科学营林

一、营林工作建设要素及内容

1.建设要素包括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林业安全体系建设;林业基础建设。

2.营林工作的内容

1)严把质量关,加强造林检查验收工作,加大迹地更新工作的力度,在以“质为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组织造林质量“回头看”。

2)克服重造轻管思想,加强抚育管理当前造林工作存在重造轻管,抚育管理中存在重项目造林轻一般造林的现象,幼林抚育的投入不足,检查督促的力度不够。

3)搞好调查,建立迹地更新长效机制。各地要集中力量,对因采伐、火烧和病虫害形成的连片1公顷以上的迹地,进行全面调查,彻底摸清底数,建立迹地档案。

4)早动手,认真做好造林的规划和准备工作,造林的重点项目、迹地更新造林工作的规划要早作安排、早落实,同时,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

5)充分发挥绿委作用,加强城镇周围山体绿化工作城镇山体绿化是提高城镇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各地要充分发挥绿委的作用,把城镇周围山体绿化与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结合起来,加快城镇绿化的步伐。

6)加快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工作,事关林业部门和政府的信誉,社会的关注度很高,人大、政协已多次督查。

二、林木雨雪冰冻灾害的防治措施

林木受雨雪冰冻灾害,其受灾程度除与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海拔,地形地貌有关外,在上述相同的成灾环境条件下,森林经营水平,林分质量,林分健康状况、营林技术措施、造林树种选择等因子同灾害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天然林比较抗雨雪冰冻灾害,人工林较易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人工纯林受灾最为严重,经济损失也大。过去营造的速生丰产林绝大多数为杉木纯林,初植密度过大,抚育间伐不及时,树木为争夺阳光其高生长较快,冠幅较小,形成高、径、冠比例失调,稍部木质化程度低,当树冠积雪达到一定重量时,林木之间由于互相挤压,易形成大面积倒伏和折梢。毛竹纯林未实施钩稍,枝叉过多滞雪量过大,造成毛竹爆裂和翻桩。

调查发现阔叶树比较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落叶阔叶树,针叶树和一些常绿阔叶树易受雨雪冰冻灾害。人工林受灾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按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地选择造林树种。选择树种时,只重视树种的经济性能,忽视了树种是否与造林地环境条件相适应,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气象条件是否适合,忽视了树种的抗气象灾害能力,没有足够重视树种的形态特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在抗雨雪冰冻方面的特点,偏面追求营造经济价值高的速生树种,例如在海拔800米左右的阴坡或迎风面营造大面积的杉木纯林,极易造成冰雪灾害。

从调查情况来看,混交林抗雨雪冰冻灾害能力强,而人工纯林易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针叶纯林,很容易遭受雨雪冰冻灾害,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竹阔混交林则抗灾能力很强。

森林经营状况好,经营水平高,林分质量高的健康林分抗冰雪灾害;而经营不好,林分质量差的林分,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由于林分密度过大,林木长势较弱,冠幅较小,木质化程度低,高径比严重失调,极易造成折梢、折断和倒伏。

三、林木病虫鼠害的防治

森林病虫鼠的防治工作,以突出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生物、物理、天敌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大力提倡防治无公害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鼠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

1、做好森林病虫鼠害调查。认真地调查森林病虫鼠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鼠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及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及时认真做好森林病虫鼠的种类、数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

2、抓住科学、合理、有效防治措施。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危害程度及症状,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3、物理机械防治法。人为进行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等新技术进行防治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措施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便于开展群众性工作等特点;但此种措施工效低、费工、局限大,应根据规律及劳力情况具体掌握。

4、天敌防治法。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此措施对维持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5、生物及仿生物药剂防治森林病虫鼠。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大力提倡无公害防治。防治时选择生物药剂和仿生药剂进行森林病虫鼠的除治,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步骤。

四、林木的防灾减灾措施分析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人类能够做的只是如何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一是加强科学预测提前预警做好防范措施,将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二是科学营造林,这是防灾减灾重要措施之一。

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篇4

关键词:机动喷雾器;茶树;防治病虫害;特点;操作;保养

随着茶叶生产、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防治茶树病虫害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机动喷雾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缓解劳力紧张等优点,可逐步取代手工喷雾器,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进步,可为茶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传统茶叶生产以家庭作坊为主,单位茶叶生产面积小,茶园分布零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的发展,茶叶消费加大,茶叶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由于经济利益的刺激,茶农成片性开垦茶园,造成生态的巨大破坏,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虫害向小型化趋势发展,但多数茶农依旧停留在传统防治虫害的方式,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而且使用的施药工具多数是传统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该喷雾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法简单、不需任何动力等特点,但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茶叶病虫害防治,要求统一测报、统一用药、统一防治病虫害,以达到控制农残、生产绿色产品的目的。为此,人们对传统背负式喷雾器防治病虫害提出革新技术的要求,由此产生机动式喷雾器代替手动式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突破和革新。现以ft-769机动式喷雾器为例进行简介,以利于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的正确运用和进一步推广。

1机动喷雾器的特点

ft-769机动式喷雾器是用汽油作燃料的机动作业,提袋原是手动作业的一种先进施药机械,采用了气流施粉和气压施液的工作原理,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控制和扑灭病虫害的目的[1]。传统工农-16型喷雾器,1hm2茶园需要75桶药液,用工22.5h,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对水次数多,给施药带来许多不便;而ft-769喷雾器水平距离达6m,1hm2的茶园只需45桶药液,用时7.5h;可降低用药成本300元/hm2,全年降低用药成本1200元/hm2左右;功效提高3倍,全年降低人工成本1875元/hm2左右,全年共降低成本3375元/hm2左右,节省成本25%以上。机动喷雾器施农药过程中,前进速度与器械摆动速度达到基本配合喷雾时,雾液借助风力将茶叶叶片吹翻,叶子正反两面都能着药,药液可均匀分散于茶叶叶片上,有利于吸收,且雾粒细,防治效果明显,全年防治比手动式喷雾器降低了农药用量,为控制农残奠定了基础,为提高茶叶卫生质量提供了保证[2]。

2规范操作和保养

新机启动之前,应先拧开火花塞,用拇指稍堵塞孔,空拉几次,以便排净气缸内封存的机油,正式喷雾前应用清水进行试喷,以检查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有无滴水和堵塞的地方,喷雾质量是否良好。若试喷正常,则再加足燃料,配好药,药液应充分摇匀,使水和农药充分混合,以避免有些茶树只喷到清水,有些茶树喷到过量农药,达到均匀喷雾的目的。启动发动机后,待转速稳定在5000r/min时,打开开关进行喷雾[3]。

喷雾结束后,应用清水连续喷雾几分钟后停机,同时清洗喷雾器内外,并将清洗液捜集处理,用布条擦干。长期存放前,机具要全面地清理油污和尘土,并先用肥皂和碱水清洗药箱、管道和开关组件,再用清水冲洗,然后擦干;易锈零件应涂润滑油,放置于可防潮、通风的地方,同时应注意防晒,每隔一段时间应进行检查。再次使用时也应按步骤、按程序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排除故障,待稳定再使用,否则会造成较大损失,甚至造成伤害。机动喷雾器运转时转速高,某些零部件较易损坏,故应备足备用件,以保证正常作业[4]。

3注意事项

在田间施药液时,药液距离应为6m。作业人员应穿上防毒衣,戴上防毒面罩,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施药现场。应顺风作业、均匀作业,才能使药液均匀分散于茶叶叶片上,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应调节好节奏,2台以上器械作业时,注意保持作业人员之间的距离,同时作业人员应协调好节奏,防止交叉喷雾,产生交叉中毒、交叉污染,以达到均匀防治的效果。操作者工作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情况下以3~4h为宜,应适当轮换背机,防止中毒,防止过度疲劳,以保证人身安全。

机动喷雾器应该远离火种点加油,加完油后应盖紧油箱,擦净外漏油,启动机器时,远离加油点和着火点,防止机器爆炸伤害他人和作业人员本身。禁止在汽油机工作状态下,添加或倒出燃油,双手不要触及消音器、气压缸体,以避免烫伤手指,手指不要伸入风机进风口,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4参考文献

[1]张贱根,曹挥华,聂樟清,等.ft-

769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在茶园的应用[j].蚕桑茶叶通讯,2008(5):39.

[2]刘泉.机动喷雾器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植物医生,2007(6):49-50.

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篇5

关键词森林健康;营造措施;改造措施

人类需要健康的身体,陆地生态系统需要良性循环,森林更需要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健康成长。森林健康问题在林业生态建设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中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的实施将架起我国林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桥梁,将从根本上转变林业粗放型经营的局面[1-2]。森林健康的基本内涵为:通过对森林的科学营造和经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自身抵抗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满足现在和将来人类所期望的多目标、多价值、多用途、多产品和多服务的需要[3]。近几年来,气候变化异常,干旱少雨、地下水位降低明显。持续干旱不但增加了植树造林难度,甚至使一些成林也出现了枯萎死亡现象。由于整体树势减弱,造成各种森林病虫害及次生灾害发生。面临如此的形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永恒法则,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若违背自然规律将会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1营造健康森林措施

1.1科学划分立地类型,实施标准化造林

以县为单位,在借鉴过去土壤调查和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按不同树种详细划分造林立地类型,因地制宜,从根本上解决适地适树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实施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将各种类型造林模式纳入各级政府地方标准,实行标准化造林,解决粗放到集约经营的跨越,为营造健康森林打好基础[4]。

1.2以地带性植被为主,建立多类型植被

地带性植被是大自然经过千百年来优胜劣汰的择优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对于能够通过封育恢复及人工方法促进其恢复原生植被的,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不必再引进外来树种。对无法恢复原生植被的,在营造生态林中应首选乡土树种,提高树种适应性。在造林规划中,应择优筛选出一批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乔灌木,进行优化组合,营造多类型森林,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做到乔灌草结合,以灌草为主。乔木营造要以防护林为主,减少片状纯林数量。平原农区,应以乔木防护林及速生丰产林为主,在生态与经济效益问题上,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主,重点发展杨树、泡桐及果树经济林。沙区要以乔、灌为主,重点治理沙源。山区发展要以用材林和经济灌木林为主,适当发展常绿树种。

1.3加强种子繁育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随着造林苗木品种单一和无性系繁殖苗木比例不断增加,给森林病虫害暴发埋下了隐患,对森林健康形成了潜在威胁,该问题将严重影响林业事业健康发展,如何保持物种基因的多样性问题,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针叶和阔叶纯林严重发生森林病虫害,特别是松材线虫病在九江市不少地方出现,损失严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贯穿林业生产全过程。必须把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纳入造林规划设计,从选育良种、培育壮苗、造林、抚育、管护、采运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森林病虫害防治因素,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验收。

2改造措施

2.1加大现有林抚育间伐力度

从现在林分状况看,以往营造标准要求乔木造林密度大多过大。从现存人工林看,土壤水肥供应严重不足,使树木产生恶性竞争,造成林分整体树势衰弱,为一些森林病虫害的大流行创造了条件。现在应立即对林内枯死及发病严重的林木进行卫生伐,清理病源物,之后应有计划进行抚育间伐,最后达到合理密度。

2.2提高低产林改造强度

以往由于栽植品种不适及未达到适地适树要求的林分,现在大部分已形成小老头树,并成为森林病虫害暴发的发源地。对这部分林地应进行超强度改造,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但是对于天然次生林应以减少人为干扰、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为主,尽量保护原生植被。

2.3改善现有林木采伐方式

采伐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周边现有林情况,更新树种要合理搭配,科学布局,更新林分要与周边林分形成块状或带状混交。今后采伐应以隔带间伐为主。不应提倡皆伐或只控制采伐强度的单株间伐。采伐应分3步实施:第1步带状间伐;第2步带状更新;第3步隔3~5年后,将剩余带进行采伐及更新,使更新林分形成不同树种、不同品种和不同林龄的混交林,以形成稳定生态系统。

3参考文献

[1]张慧,杨学民.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主体与基本步骤[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0-43.

[2]杨清培,杨光耀,李鉴平,等.森林健康项目信丰示范区主要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9(4):1-4,12.

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篇6

 

关键词:治管结合科学营林

 

 

1林木雨雪冰冻灾害的防治措施 

 

林木受雨雪冰冻灾害,其受灾程度除与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海拔,地形地貌有关外,在上述相同的成灾环境条件下,森林经营水平,林分质量,林分健康状况、营林技术措施、造林树种选择等因子同灾害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天然林比较抗雨雪冰冻灾害,人工林较易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人工纯林受灾最为严重,经济损失也大。过去营造的速生丰产林绝大多数为杉木纯林,初植密度过大,抚育间伐不及时,树木为争夺阳光其高生长较快,冠幅较小,形成高、径、冠比例失调,稍部木质化程度低,当树冠积雪达到一定重量时,林木之间由于互相挤压,易形成大面积倒伏和折梢。毛竹纯林未实施钩稍,枝叉过多滞雪量过大,造成毛竹爆裂和翻桩。 

调查发现阔叶树比较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落叶阔叶树,针叶树和一些常绿阔叶树易受雨雪冰冻灾害。人工林受灾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按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地选择造林树种。选择树种时,只重视树种的经济性能,忽视了树种是否与造林地环境条件相适应,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气象条件是否适合,忽视了树种的抗气象灾害能力,没有足够重视树种的形态特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在抗雨雪冰冻方面的特点,偏面追求营造经济价值高的速生树种,例如在海拔800米左右的阴坡或迎风面营造大面积的杉木纯林,极易造成冰雪灾害。 

从调查情况来看,混交林抗雨雪冰冻灾害能力强,而人工纯林易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针叶纯林,很容易遭受雨雪冰冻灾害,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竹阔混交林则抗灾能力很强。 

森林经营状况好,经营水平高,林分质量高的健康林分抗冰雪灾害;而经营不好,林分质量差的林分,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由于林分密度过大,林木长势较弱,冠幅较小,木质化程度低,高径比严重失调,极易造成折 

梢、折断和倒伏。 

 

2林木病虫鼠害的防治 

 

森林病虫鼠的防治工作,以突出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生物、物理、天敌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大力提倡防治无公害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鼠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 

2.1做好森林病虫鼠害调查。认真地调查森林病虫鼠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鼠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及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及时认真做好森林病虫鼠的种类、数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 

2.2抓住科学、合理、有效防治措施。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危害程度及症状,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2.3物理机械防治法。人为进行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等新技术进行防治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措施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便于开展群众性工作等特点;但此种措施工效低、费工、局限大,应根据规律及劳力情况具体掌握。 

2.4天敌防治法。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此措施对维持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5生物及仿生物药剂防治森林病虫鼠。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大力提倡无公害防治。防治时选择生物药剂和仿生药剂进行森林病虫鼠的除治,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步骤。 

 

3林木的防灾减灾措施分析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人类能够做的只是如何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一是加强科学预测提前预警做好防范措施,将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二是科学营造林,这是防灾减灾重要措施之一。 

受灾林地清理包括受灾林木清理和造林与更新方案。要遵循林业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分类实施,不搞一刀切,注重林木清理与科学经营、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扎实推进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清理林地不能随意清除现有植被,要强调现有植被和目的树种的保护和利用,对断梢严重林分,针叶树仍有5-6盘枝条的或阔叶树潜伏芽萌发能力较强的树种,以及每亩有50-60株正常树木的林分不宜全面伐除,应只清除折断和翻桩树木,以防止造成人为对生态环境破坏。同时应及时补植与立地条件和环境相适应的树种,以利于形成异龄复层林早日发挥生态功能。对折断倒伏严重无培育前途的林分应及时全部伐除及时更新造林。 

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造林树种,本次灾害程度严重的林分多数未能遵循这一原则,如海拔800米以上迎风面营造杉木和毛竹纯林,同时应重视选用乡土树种,并充分掌握乡土树种的适地性。 

调查发现,片林受灾程度大于行道林及孤立木,密植片林大于疏植片林。可见合理的林分密度,既是提高林分生产力的需要,也是防灾的需要。林分初植密度过大,虽可提前郁闭,但树势弱,木质化程度低,冠、径、根系生长比例失调,抗灾能力差。 

进行合理的树种混交搭配,尽量避免营造纯林。混交林不仅能够提高防雨雪冰冻灾害能力,还能有效提高防病虫害、防火功能。营造混交林要做到针阔、乔灌、落叶常绿的有机搭配。其次要强调栽植点的配置方式,提倡采用三角形或梅花型方式,使林木形成较均匀树冠。本次灾害中,林缘、沟边等边际林木倒伏或腰折主因就是树木偏冠,雪压承载力不匀所至。并大力提倡营造异龄复层林,提高林分稳定性。 

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篇7

关键词:营林工作,森林病虫害,生物技术,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

0前言

森林病虫害被认为是“不冒烟火灾”,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会带来多么巨大的灭绝性损害。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它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远远超于其他森林灾害,直接威胁森林系统的生态稳定性,破坏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营林工作中,一定要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力度。

1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现状

1、1现阶段我国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上升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上升与我国人工造林面积的连年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过去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我国所造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林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有害生物传人发生,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造成较大面积的流行发生,给森林资源带来严重的损害。而且人类对原始天然林的大规模开发,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现有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的生态环境遭受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衰退,这样的森林资源条件势必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1、2在全球环境恶化的影响下,我国的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程度严重

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1、3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各种森防法规、制度建设十分不完善,森防工作基础设施差,致使森林病虫害防治经严重紧缺。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泥石流、火灾等灾害的预防工作都做得十分到位,各部门都能够严肃认真对待,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森林病虫害带来的巨大损失,仅直接经济损失就远远高于其它森林灾害。

1、4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不成熟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还不成熟,使得一些森林病虫害依然大范围、大幅度发生。现在人们已经避免营造人工纯林,进一步扩大混交林的比例。在林木育种、造林、抚育过程中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给病虫害的发生提供适宜环境。

1、5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力度不够,致使森林病虫害不能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发生。

现阶段我国森林病虫害防疫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无法实现全方位的有力监管,无法保证造林苗木的质量。更为严重的是有境外病虫害由于检疫力度不够,随着进口森林植物及其制品在我国境内迅速扩散,并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重大的生态灾害。

1、6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不能很好地多方面结合其他防治方法使用

当病虫害暴发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长期发展下去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得不到保证,防治效率低,而且由于化学药品在森林中的广泛使用,势必会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森林病虫害的继续发生。

2森林病虫害的几点防治对策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1培育健康森林,从根本上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坚持从基础做起,完善营林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切实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大力营造混交林,必须彻底解决现阶段人工林树种单一、抵御森林病虫害能力低的问题。加大良种壮苗的培育力度,充分利用基因工程等先进的林木育种技术,确保造林苗木无病虫害隐患。加强林木抚育管理,实行集约经营,做好水肥管理、松土除草、修枝抚育间伐等,不但可以增加林木的年成长量,还可以增强树势,提高树木对森林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保证其健康成长,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渐从有病治病、有虫治虫这种工作方法转变为未病防病、无病保健上来,从治标转为治本。

2、2切实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为科学防治森林病虫害提供决策信息

建立完备的预测预报系统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措施。只有全面、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森林病虫害的基础信息,才能及时高效地开展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因此在森防工作中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所负责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调查监测,准确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力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各级部门要加大预测预报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规范制度的健全,尽可能做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务必定期监测情况,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率,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真正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早发现,及时除治,做到治早、治小、治少。

2、3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力度,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果

由于经济往来的加多,现阶段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人导致本地区大面积、大规模爆发森林病虫害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杜绝或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外来侵入。认真抓好种苗产地检疫检验,经检疫合格后方可用于造林。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及繁殖材料要进行隔离试种,发现危险病虫及时处理或销毁。坚决杜绝类似美国白蛾在我国大范围爆发的现象再次出现。积极宣传《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和对检疫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更好地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2、4加大科技森防,努力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

各级部门应当围绕当前防治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寻求多方合作,集中力量解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切实提高森防工作的技术水平,选用先进的森防手段,摒弃落后的防治方法。

2、5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重点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人与自然灾害做斗争、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防治各种森林病虫害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大量好的经验和办法,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等,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以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为出发点,在防治方式上,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一种平衡。

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篇8

1982年秋,松材线虫病首次在南京东郊被确认,由于当时缺乏对病害的认识及除治经验,致使病害不断扩散蔓延。1982年,病害仅限于南京东郊局部地区,病死松树265株;1987年,病害蔓延到南京、镇江的12个县(区),短短6年累计病死松树58万株;1988年至1992年,病害被控制在原疫区范围内,每年病死松树约24万株;1993年,病害在无锡惠山地区发生,1995年,苏州虎丘与常熟市发现病害,1998年,该病在我省主要松林分布的茅山风景区全面扩散,1999年在南京高淳和扬州仪征、2000年在淮安盱眙和苏州新区、2001年在苏州上方林场和连云港开发区、2002年在南通狼山、连云港市连岛和苏州市常熟虞山和昆山亭林公园病害相继发生,目前,疫区行政区域涉及南京、镇江、无锡、常州、扬州、淮安、苏州、连云港、南通9市20个县(市、区)。病害发生面积20余万亩。

1982年以来,松材线虫病发生与危害在我省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病害区域分布相对集中。我省的松林分布的特点决定了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区域相对集中:一是多发生在风景名胜区,对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破坏严重,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大;二是多发生于经济较发达、人为活动相对频繁的苏南地区,病害的控制难度大;三是多发生于立地条件差的丘陵山区,危害后连片死亡,植被恢复难度大。

(二)对松树的危害逐年加剧。首先病死松树数量逐年增加。1982年,全省因松材线虫病死亡松树仅265株,而到2002年秋普查时,全省因松材线虫病危害而死亡松树达47万株;其次是受害树种进一步增多。松材线虫病发生早期,只危害黑松,现在已对马尾松普遍产生危害,目前病死树中马尾松约占42%,海岸松、黄松、白皮松、湿地松也受害死亡。第三,危害区域扩大,病害发生初期,主要分布于人为活动频繁区域,现已向林区深处扩展。(三)扩散速度且呈跨越式传播。一是蔓延速度惊人,短短19年,疫区已由南京东郊极小的危害区域迅速扩展蔓延到20个县区;二是早期以疫区为中心逐步向四周扩散为主,后期在以疫区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同时,出现大跨度、长距离、跳越式的扩散,疫点相继增多。如93年无锡的惠山、95年苏州的虎丘、98年溧阳的仙人山和2001年连云港开发区2002年的南通狼山均为四周近百里无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新疫点。

二、防治工作简要回顾

全省疫区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行政领导负责制,制定法规,科学防治,施行封锁疫区、清除病源、加强检疫、积极除治、减轻危害的防治策略,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地缓解了病害的扩散蔓延,保护了我省森林资源。突出表现在:

病害迅猛蔓延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病害发生前10年,危害面积迅速增加;病害发生后10年,危害面积增长幅度减少。目前,危害区域基本得到控制,通过防治,先后消灭了苏州新区、虎丘区、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区、浦口区、连云港开发区等6个疫区。

保护了重点风景区的大部分自然森林景观。最早发现松材线虫病危害的中山陵风景区,经过多年防治,仍保留马尾松、黑松0.8万亩,占原有松林面积的40%,其他重点风景区的松林保存面积也在50%以上。并及时通过林相改造和更新,森林景观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保住了全省的主要松林。目前,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只占全省松林面积的14.7%。

在具体防治工作中,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规章,依法防治。1989年,我省在总结多年防治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了《江苏省松材线虫病检疫防治暂行办法》,并经省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通过,同年12月5日以省政府第5号令颁布实施,该办法对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检疫检查范围、预防和除治措施、奖励和处罚等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使松材线虫病检疫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领导重视,落实责任。省委、省政府对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1990年,省政府决定将松材线虫病防治纳入省护林防火指挥部职责范围,由分管省长亲自挂帅。疫区内各市、县、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防治指挥部和领导小组,对防治工作实行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检查验收。近3年来,省政府先后4次向各疫区市、县(区)政府下发了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文件,下达防治任务,提出防治要求,明确分管市、县(区)长为松材线虫病防治第一责任人。省委书记回良玉、省长季允石还就松材线虫病防治问题做了批示,要求各级党委与政府要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势头。每年各级政府层层签订“松材线虫病防治责任书”,落实防治任务,明确防治责任,组织督查验收,确保防治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强化检疫,控制传播。为减少人为调运病枝材及加工品,避免松材线虫病病源的远距离传播,1995年省政府批准设立具有检疫职能的木材检查站36个,强化疫区检疫检查,并在病害防治期间,组织力量对疫区实施流动检查。累计堵截病材500多吨,包装箱2000多件,有效地控制了传播,对防止松材线虫病在较大范围内扩散起到积极作用。

(四)加强宣传,增加投入。松材线虫病传播快,危害重,全社会和各级领导对防治松材线虫病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为防治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据统计,全省已累计投入松材线虫病防治经费和投工投劳资金9800多万元,同时,还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专家、学者发出呼吁进行宣传,通过各种会议、文件和宣传材料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领导汇报,取得较好效果。

(五)科学防治,减轻危害。为提高松材线虫病防治水平,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危害。开展疫情监测、普查,制定防治计划。在全省松林分布区,开展常年性的疫情监测,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护林员,在此基础上,每年秋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查明病害分布范围、危害程度,掌握疫情变动情况,以此为依据制定年度除治计划。划分受害类型,突出治理重点。对孤立或潜在威胁大的疫点有计划的拔除,先后拔除县级疫点6个,乡镇疫点33个,并及时更新造林,恢复林相;对病害严重发生区,除及时清理病死树外,还加大易感病树种黑松的更新力度,压缩来年病死树数量;对中度和轻度危害疫点,以灭虫处理病枝材为主,实行林下造林补植、封山育林,以保存疫情稳定的松林资源;对风景名胜区,除及时清理病死树外,还采用化学防治,实施飞防、注干和释放天敌等综合治理措施,保存风景区必需的松树;对非疫情发生区,采取定个、定点、定期监测,同时加大林间抚育管理力度,提高松林抗病能力。清理病死树木,减少病源媒介。每年冬春,组织力量清理病死树,对病枝材采用切片、烧毁、药物薰蒸等方法进行彻底灭虫处理,减少松墨天牛虫密度。据统计,1982年至今,全省已累计清理病死树670多万株。积极培训人员,开展科学研究。采取多种形式,聘请专家、学者定期培训技术人员,提高防治水平,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病枝材处理技术”、“松墨天牛生物除治技术”、“病害早期诊断”、“抗病松树筛选与应用”、“疫点植被恢复技术”等科学研究,取得了较好防治效果。

三、几点启示

在松材线虫病防治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认真研究,经多年艰苦奋斗,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其间既有一些宝贵经验,也有一些深刻的教训。回顾20年来的防治历程,总结防治策略与技术得失,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松材线虫病防治关键在“预防”。病害进入林区后,根治十分困难,治本的办法是预防。一是防止人为传播。事实证明病害自然传播距离非常有限,疫情扩散蔓延多是人为因素所致。“预防”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病源物源头管理,只有封锁疫区,控制蔓延,才能谈得上压缩受害面积,减少病死树数量。二是落实监测措施。对非疫区,特别是重点保护区要定人、定点、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将病害消灭于萌芽之中,否则蔓延后,再要将其扑灭只能是大量伐除松树。三是加强林木抚育管理。对与疫点毗邻的松林,及早伐除被压木、衰弱木,并尽可能降低易感病树种——黑松的比例,改变松墨天牛适生环境,增强林木抗病性,减缓病源自然传播速度。

启示之二:松材线虫病治理质量取决于病枝材处理效果。目前,广泛运用的松材线虫病治理技术是杀灭松墨天牛,切断病源传播链。用化学农药杀灭天牛成虫成本高、效果不明显。相对而言,通过处理松树病枝材,杀灭天牛幼虫则要简便易行,且工效高。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技术方法要正确。无论采取何种灭虫技术,效果都要求达100%。实践证明,对病枝材进行切片、烧毁处理是确保效果的最好方法。二是处理要彻底。调查表明:直径为1.5厘米的小枝也有天牛幼虫生存,因此,不只是对病树主干、伐根进行处理,对1.5厘米以上枝条也要进行灭虫处理,否则就前功尽弃。三是对疫点活树枝材也要处理。由于病死树出现时间受多种因子影响,疫点上某一时间内的活松树,并不等于未感病树。在疫点更新改造时,活松树处理常被忽视,这是病源人为传播的最大隐患。四是以枝材处理量定采伐量。疫点上的病死树或活树伐除后,如不进行绝对有效的灭虫处理而造成流失,则其对松林资源的潜在威胁远远大于留存于林间的危害。因此,在防治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资金保障尚不充分的地区,为确保伐除松树的处理效果,应采取以处理能力决定伐除量方法,从而避免因病材流失带来更大灾难。

启示之三:松材线虫病除治切忌急功近利。松材线虫病发生与危害规律决定了病害除治工作是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危害面积较小时,只要迅速采取皆伐与烧毁措施,承受一定损失,就有可能扑灭病害。而当病害在较大面积内已蔓延数年,则治理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流行而不应是扑灭危害。实践证明,急于在短时间内扑灭危害,必须大面积伐除寄主松树,由此而产生的后果一方面易出现新的荒山秃岭,另一方面被伐除的疫点松树数量多,灭虫处理耗时、费工,枝材流失隐患大,有可能产生更多、更分散的疫点。因此,要根据各种受害类型,确定策略与重点,有计划、分步骤、踏踏实实地推进防治工作。

四、几个问题

(一)如何评价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松材线虫病危害重,易传播,难防治。它既具有一般病虫害的普遍性,更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将其它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的评定方法与标准运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上,必然带来许多局限性。如松墨天牛数量的下降,不一定必然导致病死树减少;而病死树的减少也不一定必然出现松墨天牛数量的下降。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专门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二)如何评价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程度

对于松材线虫病能否提出有病不流行(或不成灾)的概念;以单位面积病死树数量还是以单位株数病死率来评价危害程度更为恰当;达到怎样的指标才能算得上控制了病害。

(三)如何理解“履历现象”

“履历现象”为日本一学者提出。其核心内容是:在某一局部区域,当年病死树多,次年病死树也多,反之亦然,其现象的出现与防治的努力程度关系不大。但“履历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在江苏,此类例子却很多。应如何理解与解释。

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篇9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了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的减轻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出现与危害,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可操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疗相结合,预防和控制治理和有效利用相结合”的激励和奖励的共存方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广大林农的积极性,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广泛持久控制园林树木有害生物灾害形成的数量,构建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

一、森林病虫害成因分析

1.气候因素原因

近几年,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导致有些树种的适应性下降,干旱、沙尘、暖冬等气候现象使一些抗性较强的树种也出现了病虫害,一些杨树品种出现枯梢,针叶树出现枯枝等。呼和浩特地区的春旱严重,降水量少,地下水位下降,林地养护管理不当,致使部分树木长势不良,给双条杉天牛、木蠹蛾等害虫发生提供了条件。

2.树木更新速度慢

杨、榆等大龄树木分布较广,因气候条件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导致树木长势渐弱,给杨树等树种的溃疡病、腐烂病、天牛病虫害的侵袭带来可乘之机。因此,要及时更新林木,尤其对被害林木要及时清除,以免发展为病虫害扩散的源头。

3.树种简单且生物多样性较差,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与扩散

森林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树木配置不合理。受栽植地点的立地条件所限,行道树、居民绿地多为杨、柳等绿化树种,其组成、林层、林龄结构简单且林木生态系统中鸟类、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天敌种类少,数量小,造成林地自我调控病虫害的能力较差,一旦条件适宜,病虫害极易迅速蔓延、流行,导致成片林木被害、发病或死亡。还有一个原因,盲目追求景观效益,没有考虑树木的适应性,引种栽植没有考虑病虫因素,直接导致病虫害发生。如国槐小卷蛾、杜松赤枯病、云杉小爪螨、松针落叶病、苹桧绣病等。

2当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发生面积逐渐增大,多方因素导致工作难度变大随着我国单一结构树种的育林造林面积增加,再加上近些年的连续干旱以及冬季变暖等天气因素,导致害虫在冬季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也就引发了病虫害面积的逐渐增大。而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给予的资金支持以及人员、技术上的支持不够完善,甚至有时会极度缺乏,这也导致了各地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上的一些难度比较大。

2.2害虫种类繁多,时常发生暴发现象近些年我国不光是病虫害的面积在逐年增加,连病虫害中的害虫种类的增加速度也开始加快,目前已经发现的森林病虫害虫种类达到了8000多种之多,而其中能够对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的也有200多种。另外,一些害虫还有着比较顽固的遗传特征,抗逆性和抗药性也在防治中不断增强,再加上技术上的一些限制,对有些森林害虫根本不能达到根治,也正是因为如此,时常会导致大规模的虫害暴发现在在全国各地发生。

2.3预测预防工作速度跟不上,从很久以前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带有危险性的害虫不断侵入我国,虽然我国的相关林业部门对这些具有较强危险性的害虫都给予了强力的控制措施,到目前为止也没有造成过太大的危害,但是因为资金和技术等多种因素,有时候预测预防工作根本就追不上森林害虫的变异速度和更新速度,因此害虫所带来的潜在威胁也是我们营林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3、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病虫害的种类

树种单一,是造成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森林病虫害的多样性、环境条件的复杂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即使是一种害虫或病害,但长期防治而不能控制,每年都要付出大量的资金、劳力,但仍有大面积的林木受到危害。

主要的森林病虫害种类以杨树病虫害为例,主要病虫害有:

3.1、蛀干性害虫。主要是:青杨天牛、青杨虎天牛、杨干象甲、白杨透翅蛾等。

3.2.食叶类害虫。主要是:杨扇舟蛾、杨潜叶跳象、杨小扇舟蛾、刺蛾等。

3.3.刺吸类害虫。主要是:杨圆蚧、杨牡蛎蚧、青叶跳蝉等。

3.4.主要病害。主要是:杨灰斑病、烂皮病、杨溃疡病等。

4、针对森林病虫害的一些应对措施针

对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病虫害防治工作实际,提出从以下几点:

4.1、加强管理,对营林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管理林业生产活动的时候,我们必须一致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管理,营林工作实行综合治理。一是应当在适地选取适树进行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混交林的建设;二是选取合理树种,优先选用林木良种;三是在造林设计方案中必须强调突出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四是进行育苗或者造林时,严禁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苗。

4.2、加强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工作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地方根据当地实际合理建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点,并专门配置测报或病虫情调查人员。对当地危害性严重的主要病虫害,定点设立中心测报点,科学运用调查方法和测报手段,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动态。确定专人专地、各部门固定地块、明确防治对象、指定方法、定时不定地地调查,做到时时防治、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4.3、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保证防治需要。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各林业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根据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努力增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部门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工作各环节的基本投资,并适当建立奖惩措施,调动并加强各部门的责任性和积极参与性。利用专项资金加强对森林防治基础设施的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有重点地建设好相关基础设施,配备相关地专用交通工具等设备,进而提高森林防治工作的防治能力和水平。

4.4、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进防治手段。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参与。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以及地方研究所要将重大危险性、顽固危险性的森林病虫害研究纳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组织专家进行专项研究。及时注意国外先进技术和防治手段的更新,及时引进并应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防治工作中,要坚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提倡生物防治,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防止环境污染,保护有益生物,促进可持续发展。

4.5推广无公害技术的应用

第一,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和治理。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对森林的各种病虫害进行治理效果十分显著,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在一定森林区域内,一旦有病虫害的天敌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对病虫害的抑制时间十分长,其效果是化学农药无法比拟的。在很多城市,都具有可以进行生物防治的条件。首先,城市的各种森林资源种类很丰富,比较适合病虫害天敌的生存和繁衍,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病虫害天敌的利用和保护程度,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利用无公害的方法进行防治工作。其次,很多城市建筑会将园林植被进行一定的分割,从而形成“海岛生态”,这也有利于对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释放。目前,很多生产销售病虫害天敌产品的公司正在逐渐成长,这也促使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工作逐步走向产业化。第二,选择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生物农药的使用,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护病虫害的天敌,消灭害虫,另一方面,对人畜以及对环境的危害污染都比较小,相对于化学农药而言,其控制作用更持久。比如,利用Bt乳剂来防治国槐的尺蠖灾害,每年只需要喷两遍就可以实现有效行控制,而化学农药的使用一般都要喷洒两次以上。目前,生物农药的种类越来越多,除了Bt乳剂、灭幼脲外,花保、烟渗碱等也是在森林病虫防治过程中比较常用的生物农药。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病虫灾害,要采取不同的对策,注意实施的方法和时间,将进行病虫害防治时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以保证安全性。

结束语

近些年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正在逐年增大,全国发生森林病虫害的面积已经占据森林总面积的8.2%,占据人工林面积的23.7%,成为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都说森林病虫害是森林中的无烟火灾,是严重威胁着森林安全的三大公敌之一,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森林资源的保护。因此要想切实做好营林工作,就要充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森林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初小波,徐连峰,史绍林,等1我国北方城市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1防护林科技,2005,(5):73-741

病虫害调查方法与步骤篇10

一、充分认识除治和防控工作的必要性

我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5.6万亩,有林地5.4万亩,森林覆盖率28.2%。仲权镇、荣边镇、农团乡、漆树乡四个乡镇内有集中成片的马尾松和湿地松林3万亩,该区域距市市区仅20公里,辖区内有飞龙峡省级森林公园,是市近郊唯一一片环境优美、风景独特的森林景观,纳入了市生态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月,在该区域发现马尾松和湿地松异常枯黄死亡后,经监测和调查,异常枯黄死亡株数在不断增加,如不及时进行有效除治,遏制松树病虫害蔓延趋势,将严重影响林区安全,破坏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并对我区生态旅游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中心,以监测普查为重点,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完善检疫测报体系,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手段,严防死守,沉着应对,做好防控工作,严防松材线虫病等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在我区发生、传播、蔓延。

原则:一是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检疫,全面监控的原则;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全面预防,群防群治的原则;三是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四是坚持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含量的原则;五是坚持依法预防的原则。

总体目标:以彻底除治为目标。一是对我区仲权镇、荣边镇、农团乡和漆树乡区域内所有松林进行全面防控,一旦出现松树枯黄死亡,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二是加强普查监控,监测覆盖率达到100%;三是严格调运检疫,对来自发生松林枯黄死亡地区的松类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复检率达到100%。

三、方法和步骤

(一)针对目前我区松树枯黄死亡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三类防控措施。一是大力加强普查监测及对松褐天牛的防治;二是加强检疫,防止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入;三是要尽快除治枯黄死亡木、加强枯黄死亡木管理,具体防治和步骤见《市区松树枯黄死亡树除治和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方案》。

(二)检疫执法和部门协作

农牧林业局要加大林木检疫执法的力度,加强对流通领域的监管,严防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随人类活动传播;要加强与建设、交通、民政、科技、广电、工商、旅游等部门和单位的协作,做好防控的相关工作。

(三)除治时间

四、加强组织保障工作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领导责任

区政府已把松树枯黄死亡除治和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区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专业队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集中时间和精力开展工作,区政府成立分管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和区农牧林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牧林业局、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局、仲权镇、荣边镇、农团乡和漆树乡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附件2)。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牧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农牧林业局分管领导担任。

区防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区的枯黄、死亡松树的除治和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负责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枯黄、死亡松树的除治和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防控,检查指导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如疫木管理、资金投入、防治计划等),并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确保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职能,各部门职责如下:

1、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已将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纳入了政府的任期目标,对全区松树枯黄死亡除治和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负总责,并对全区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各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的松树枯黄死亡除治和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负总责,要建立健全防控工作领导机构,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除治主要责任人。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全面部署本辖区内松树枯黄死亡除治和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要成立稳定的专业防控队伍,负责本辖区内松树除治和监测的工作。

2、林业部门:按照松树枯黄死亡除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制定松树枯黄死亡除治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具体防控措施,提供防控技术,开展具体指导,掌握除控进度,检查除治效果,确保责任目标的完成;建立和完善监测和报告制度,将松树枯黄死亡监测责任落实到乡、村、组。认真组织开展春、秋两季普查工作,发现异常枯黄死亡松树及时取样鉴定,准确排查病情,并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报告。加强病原入侵原因调查,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

3、财政部门:加大松树枯黄死亡除治和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投入,加强除控资金的使用管理,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跟踪检查制度和专项审计制度,严禁挤占和挪用除治专项资金。

4、交通和建设部门:负责协助林业部门,对出入境的疫木及包装箱等可能携带灾情的材料,严格进行查验;协助检疫人员对货物进行检疫工作,防止灾情扩散、蔓延。

5、公安、工商部门:协助做好病原木产品的除害处理和销毁,禁止病原木非法交易,配合林业部门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调运、加工、经营、使用松树病原木及其制品的行为。

6、宣传部门: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宣传报道和有关知识的普及。

(二)广泛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和除治松树枯黄死亡木是一项群众性较强的工作,要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宣传手段,向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宣传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危害的严重性,进一步增强对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预防工作的紧迫感与责任感。同时,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普及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预防、除治措施,使干部群众能熟悉和掌握林业重大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及除治技术,增强预防效果。

(三)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取得实效

政府根据防治工作的需要,加大对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的投入力度,并纳入财政预算,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实行防治经费与防治效果挂钩制度,重点支持在防治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的区域单位。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技术等各类资源投向防治工作。要切实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建立健全使用管理制度,跟踪检查制度和专项审计制度。严禁挤占和挪用,确保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