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十篇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十篇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7:20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篇1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作用实施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理论性,非常适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物理学科的教学。由于高中生具有心理较稳定、责任心较强等心理特征,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其物理知识的迁移。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的布置与解决作为教师教学的中心工作和任务,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学活动围绕问题的设置和解决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利用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作用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任务,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正是基于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拓展与提高提出的。物理学科的实验性、理论性都很强,其教学过程的规律特征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吻合,可以在具体的物理实验过程和任务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带着任务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追求物理现象的本质,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呢?具体说来,物理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地创设任务情境

教师要根据课本讲述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创设具体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不仅要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还要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和具体环境,从而有效创设任务情境。如在课程开始之前设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任务进行文本的预习,对问题的内容和解决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又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设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反复试验摸索,把握物理现象内在的本质规律,得出正确结论;或者在课程结束时设置课后延伸的探究问题,发展学生学习迁移的能力。

教师除了要设置合理的教学课题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大胆质疑,提出更多具有建设性、探讨性的问题,不管学生的问题多幼稚,都要鼓励学生这种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规范的物理科学思维模式。

2.师生、生生互动

任务创设和布置以后,教师和学生要展开各种形式的互动讨论与研究,综合分析,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解决策略和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首先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出任务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观念相似的学生自行结合成讨论小组,以求更好更快地得出问题解决的统一策略。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信息整合与处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对问题相关理论和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整理,将问题解决的策略与过程同课本物理知识一一印证,确定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物理知识点的吻合度,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增强知识点的运用效果。

其次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分组讨论,初步得出问题解决方案时,教师要展开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讨论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分组选出代表,阐述自己小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初步方案,教师对各个小组的研究方案进行公正的点评。在点评过程中,不仅要看重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可行性与建设性,更要看重学生在这种策略探讨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问题的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在以后的物理学习中继续发挥这种探究精神。

3.有效解决任务中的问题

确定了任务中问题解决的策略后,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将解决方案运用到实际中,解决课堂上设置的任务中的问题,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物理学科的独特性,问题解决的办法可以根据具体文本知识参考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具体实验法

物理课程的实验性很强,很多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都是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及模拟实验体现的。而且,直观的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视觉感受理解物理规律,比之枯燥的文本更具有吸引力,更能获得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强调所布置任务的实验性,让学生在试验中发现问题。

(2)规律比较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教师要设置关于各种物理现象、物理知识比较分析的方面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问题,找出物理规律的通性和个性特征。比如,设置课堂任务,让学生比较静电场与重力场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熟悉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更好地掌握其物理概念。

(3)概念迁移法

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在任务研究过程中学会知识的广泛运用和学习能力的迁移,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目的。比如,在学习热力学知识时,通过对热力学系统中分子的大量无规则运动的学习,推而广之,将分子运动规律产生的效果应用到电子热力系统、自然热力系统等物理概念中,促进物理知识的迁移运用。

总之,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任务的布置、分析与解决贯穿整个物理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设置各种物理问题,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物理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篇2

一、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货运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基于此,在国际货运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1.实施项目教学法是课程性质决定的

《国际货运》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国际货运的综合知识、掌握从事国际货运工作和进出口业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我们所采用的教材主要以国际货运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按照实际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内容,以每个工作环节为一个模块,又将各环节工作细分为各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安排不同的活动,每个活动都是工作中的一个知识点,体现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思想。所以,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

2.实施项目教学法是中职学生性质决定的

中职物流专业班级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钻研精神,理论学习热情不高,但是他们智力素质并不差,动手操作能力并不弱。应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工作情景,自我收集信息,自我制定实施方案,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解决货运的具体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很好地调动起来。

二、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货运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过程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特点,笔者把它分成了解国际货运业务、报价、货运信息、订舱业务、装箱业务、进出口通关作业、运输单据缮制等项目。下面以“了解货运信息”作为案例,运用项目教学法展开具体教学过程。

项目任务:了解货运信息。这个任务的训练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海陆空的相关货运信息,重点了解海港、空港、海运航线和空运航线,能够为不同种类的货物按不同货运要求选择合理的货运形式,并提供货运资料。

(一)项目准备阶段

1.成立项目小组,学生自由组合,4~5人为一组。

2.教师作活动介绍,布置任务。

活动内容:了解货运信息。

任务布置:各小组负责收集海陆空运输的相关资料,并根据所给背景,为客户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提供详细的货运信息。各小组把资料汇总,制作ppt演示文稿,并以模拟情境的方式提供给客户,解答客户的提问。

背景1:深圳某进出口公司急需出口一批新鲜鲍鱼至新加坡,请为其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并尝试提供详细的货运信息。背景2:河北保定市某公司出口一批皮毛至德国汉堡,请为其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并尝试提供详细的货运信息。

3.教师针对任务提出注意事项。

(1)提供的海运、空运港口等要具备代表性,应在国际或国内比较著名。(2)公路、铁路线路信息应是国内货运量密集的线路。(3)要针对不同货物及不同公司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要注意货运信息的成本问题。(4)资料时限要力求在本年度或上一年度内,不允许过于陈旧。(5)信息要准确,要有真实性,图片应对应。

(二)项目实施阶段

各小组在教师的指下或借助外界帮助展开工作。

1.各小组自主分析项目,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各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分工协作,明确职责,完成相关任务。

3.各小组到计算机房、图书阅览室或到车站、码头、机场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4.资料收集完毕,各小组进行讨论、检查,把资料汇总,制作ppt演示文稿。

5.情境模拟,邀请几个老师扮演客户,各小组作为货代公司为客户服务,帮助客户选择最佳运输方式和线路。

(三)项目评价阶段

1.成果展示。各小组通过ppt面向全班学生和模拟客户进行陈述,并与客户讨论所介绍的结果。

2.评估:检查、评价和讨论。(1)自我评价:按照预先确定的评定标准,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如是否完成任务、达到工作标准、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价。(2)组间评价:按照预先确定的评定标准,各小组成员对其他小组的学习过程、项目结果、成果展示进行讨论和评估。(3)客户评价:客户对各小组的陈述以及提供的详细货运信息,是否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作出评价。(4)教师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成果阐述作出评价及给出补充性的信息,并根据客户是否满意,客户的建议改善项目计划。

三、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1.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国际货运》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笔者以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项目任务展开课堂教学,把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实训为中心的教学,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真实业务来创设教学情境,把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各种真实业务背景下进行操作和训练,人人都能体验不同岗位的责任和乐趣。在上述“了解货运信息”项目教学案例中,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运用多种渠道收集资料,然后汇总资料,制作成ppt演示文稿,模拟货代公司为客户服务,解答客户的疑问,为客户选择最佳运输方式和线路。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有的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有的通过同学间相互讨论来合作解决,有的通过与相关单位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协助来解决。这样,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组织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等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篇3

番禺区教研室,提出对中小学“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小学科学“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为此我校以信息利用课为切入点,提出“任务―研读―分析―运用”教学模式研究,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学习,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无疑具有变革教学过程的意义。

本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教师情境创设、学生研读、合作分析交流、解决问题等环节,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知识、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阅读能力的一种科学教学模式。

二、模式操作基本流程

“任务―研读―分析―运用”教学模式操作基本流程是:创设情景,确定任务―明确目标,自主研读―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典型课例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

经过近两年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我们已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的掌握文献研究方法和分析能力为宗旨,以在教师指导下给出一定的任务,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创设情境、学生研读、合作分析、尝试交流、解决问题等环节,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知识、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和阅读能力的一种科学教学模式。下面以《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一课为例,对“任务―研读―分析―运用”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一)创设情境,确定任务

学习任务是教学活动的前提性环节或准备性环节,在组织学生以此目标为任务起点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科学探究:学习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并在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初步系统地了解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以及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对我们的重要作用。科学知识:认识食品具有保质期,实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对人体有害。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选择食物的能力。

(二)明确目标,自主研读

学习情境是指学生学习时所需要的课堂学习场景。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实际上也就是依据学习目标,围绕学习内容,对课堂学习的有关场景进行描绘、设计和美化,以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一课,老师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话虽这么说,可也得当心病从口入呀!(播放课件)一个小朋友吃了个不合格的面包,肚子痛……猜测可能引起这个小朋友的肚子痛原因是什么?看来小小的食品包装上,蕴藏着不少信息,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师板书课题)

这样的引入,既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产生亲近感,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学生将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兴趣盎然地进入了下一步的探究活动。

(三)小组合作,讨论分析

自主性探究学习并不等于是学生自己的自由学习,而是一种引导性或指导性的教学。在上课时,教师将准备的材料(螺丝卷面包、麦香堡小面包、罐装旺仔牛奶、袋装蒙牛酸牛奶等)让学生进行观察,让他们通过阅读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小组观察并记录在食品包装上发现的信息,学生交流汇总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初步了解食品的配料:学生自主看教材,^察这种牛奶饼干的配料。指导学生分别找出熟悉和不熟悉的配料。

在研读过程中,教师务必时刻提醒自己,避免越俎代庖。学生很多的设计都是教师事先不曾料想的,虽然有些设计可能不够严密、不够科学,但是也总比单纯的直接或间接的模仿要好。呵护孩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督促其从挫折中进行反思等才是探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根据汇总的信息,让学生合作讨论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最关注的信息,教师用ppt打出阅读文本内容。我国《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的内容有8项。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规定:进口食品标识必须有中文解释。使学生知道合格的产品、安全的食品的含义。

研究分析食品的保质期:

1.小组共同研究桌上的食物,并填写好食物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记录单。

2.探究保质期限的计算方法。

保质期限的计算方法=生产日期+保质期。

3.比较保质期,探究影响食物保质期的因素。

(1)包装方法;(2)食品用料;(3)保存方法;(4)食品特点。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运用生活,科学购物。“假如明天要去春游一天,面包店里有保质期分别为3天、1个月、3个月三种面包,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购物小提示:如果是短期内能食用完的,一般应考虑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如果是需要在较长时间内食用的,则可以选用保质期长的食品。

经过“任务―研读―分析―运用”的流程展开,整堂课首尾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课堂的结束部分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指导学生利用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进行合理购物,使学生关注食品信息,切实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生活,很好地发挥科学课的真正的教育价值。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篇4

大家中午好!

此时能够有机会站在这里参加竞岗演说,深感荣幸,不管大家对我作出怎样评价。最后对我作出怎样结论,都将衷心感谢领导和同仁对我厚爱、信任与支持。

先后在坦克、通信、电子对抗等野战部队工作过,年前走进军营。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全国高等自学考试,考取了法律专业本科学历,后来又在首都经贸大学拿下了经济管理学专业研究生学历。从一名普通逐渐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军官。年月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所工作。回顾这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学会了组织与协调,学会了关爱与支持,学会了倾心尽力与尽职尽责。

深深地感受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领导和同志们勇于创新、敢于超前、乐于争先的工作作风,两年多来。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文化氛围中受益匪浅,使我更加热爱兽医工作这一职业,树立了为首都兽医事业奋斗终身的人生目标。今天,领导和同志们鼓励下,参加这次竞岗演说,竞争的岗位是航空运输检疫监督科副科长职位竞争这一职位,认为自己有以下优势:

一是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部队期间。养成了平时比较关心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有一定的解,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尤其是所里工作后,更加注重了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意识的改造,能够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敏锐性。

二是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受党组织培养教育多年。培养了服从命令听指挥”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培养了流血流汗不流泪”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良好品质。爱岗敬业,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把工作做得最好。

三是法规政策观念强。廉洁自律,要求严格,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日常生活中能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和党性锻炼,严格自律,以“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信条;信奉做人正派、诚实的宗旨,尊敬领导,团结同志。能够很好地与人团结共事。

四是具有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工作中我养成了遇事不含糊。造就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真、只唯实的工作态度。

五是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所里后。很快实现了两个转变,从部队到地方,由军官变职工,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系统学习了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对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工作有了深入了解、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均有明显提升,经我具体承办的两起兽药行政处罚案卷分别在年被市、农业部评为优秀案卷;先后在部级和省级专业期刊发表专业性论文3篇;具备了独挡一面的能力。

六是有较强的管理能力。野战部队从事机关生活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和思想工作七年之久。任期内。被集团军连续二年评为“服务标兵先进单位”还带队参加过集团军专业大比武,获得了第三名,本人也荣立了三等功,最重要的使我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还有虚心好学、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日常工作中勤奋好学、勇于实践,最后。有开拓精神、热情高、干劲足,具有高昂斗志。加上我多年来多岗位、多部门工作的经历,使我能够很快适应航空运输检疫监督科副科长2这一全新岗位。

将不负众望,假如我有幸竞聘成功。不辱使命,做到以为争位。以位促为”坚信“勤能补拙”只要有一份敬业的精神和勤奋的动力,相信自己能很快胜任这一角色。

第一、摆正位置。维护科长的威信,多请示汇报,团结协作,做到主动不越位,服从不偏位,服务不欠位,补台不拆台。

第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明辩大是大非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高科技知识的学习,紧跟时代步伐,用科学发展观不断充实完善,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

第三、扎实工作。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又注重在工作实践中摸索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姿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发挥骨干作用,尽心尽力将全科的整体工作推向新台阶。

此项工作涉及点多、面广、线长又是首都的一个形象窗口,深知航空运输检疫监督科所承担的职能是首都机场国内航线发运和到达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管理工作。更代表着我所的门面和形象,特别是奥运盛会召开在即,把好首都机场国内航线进出京检疫关,确保进京动物及动物产品无疫安全尤其是奥运专供品的安全,一种历史责任、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将与全科同志并肩作战,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为契机,以保障奥运、贯彻执行新《动物防疫法》紧紧围绕我所推行"一个模式"提升"两个水平"整合"三种资源"健全"四种制度"完善"五种体系"搭建首都动物及动物产品无疫安全技术保障平台的总体工作思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全力推动我所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努力为首都动物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篇5

任务驱动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法。它是师生通过用英语对话、交流和情景创设等方式,让学生完成一系列根据其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用英语做事情去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跨文化交流和创新。英语任务驱动型教学强调以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任务为基础,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须有思考的过程,即学生首先要考虑如何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如何学会英语语言形式。英语任务驱动型教学关注英语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力图创立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意义的磋商与交流,通过做事来使用英语,从而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特别是英语交际能力。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必要性

英语《新目标》教材是在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其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就是用所学过的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中学。它对教学目的、内容、理念及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有了新的要求,极大地挑战传统英语教学观念、方式和教学情境。它主张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处理和超越教材,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通过“生活”和“活动”学习知识。教师可以独立地处理教材内容,包括增、删、改、编等方式,把它变成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材料,也就是“用教材教学”。但是这个创造空间是有边缘的,也有一个“度”的要求,教师不能随意进行处理,降低难度、要求和层次,而是在总体要求下的灵活把握。

三、初中英语任务驱动型教学策略

(一)灵活运用教材,整体把握教学进度

很多教师认为任务驱动型教学的课堂时间总是不够。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做到灵活运用教材,整体把握教学进度。教材是潜在的文本,教师要学会与文本进行高效的对话,掌握教学内容。所有的教学环节都不是孤立的个体现象,它们是相互联系、保持统一的,只要“以人为本”的主体思想明确,教学各环节可以产生互补性和互动性,从而促进教材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因此,教师不能拘于某一教学环节,只囿于教材,而要整体把握,大而代之,灵活变通,艺术处理。

例如:教七年级上册Unit2isthisyourpencil?时,其话题是教室里的物品,基本词汇有:pen,pencil,book,ruler,eraser,notebook,ring,key,backpack,iDcard,baseball,watch,computergame,etc。基本语言目标是:—isthisyourpencil?—Yes,itis/no,itisn’t.—what’sthisinenglish?—it’sapencil.—Howdoyouspellpencil?—p-e-n-C-i-L.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Lostandfound。任务设计中所采用的输入材料应源于真实生活,情景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这些任务包括向别人描述全家照、写失物招领、读寻物启示、写个人简历、填写求职表、问路、描述制作过程以及谈论将来的打算等。

(二)创设情景,优化教学材料资源

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必须是围绕任务的完成而进行的,课堂结构更紧凑明了,各个环节的目的性更明确。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交流能力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即学生能把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是任务驱动型教学途径的魅力所在。而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创设情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真正让学生体会“乐中学、学中乐”的氛围。例如,学了体育运动及游戏等相关的词汇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写出自己最喜欢与最不喜欢参加的5项活动,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对课外活动项目的看法;然后统计全班学生最喜爱的10项课外活动,让学生就whichactivityisthebestofall?why?进行辩论。

(三)理解任务功能,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一项具体任务时,课堂教学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必须是围绕任务的完成而进行的,也就是在新学的知识、技能与运用任务之间建立直接的关联,使学生既掌握知识与技能,更形成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同时重点让学生把自己看作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产生自己有能力做这件事的感受。例如,教新目标七年级下册iwanttobeanactor时,可让学生准备应聘的一般问题进行讨论。如:

(1)preparationsbeforeajobinterview.

(2)Howtobestshowyourselfduringajobinterview.

此任务紧密结合学生将来求职和就业的实际,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自由地用英语进行个人经历方面的交流,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实施合作学习,保障任务完成的高效

任务驱动型教学中,任务的完成,为完成任务进行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的储备都需要合作,特别是对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更需要合作。学生经过反思、商讨、争辩,对任务的完成提出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集思广益、以小组荣誉为己任,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首先,教师要解说任务,向学生详细说明任务情境。接着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师要向学生展示任务,指导合作小组做好合作准备,进而通过合作分解任务。实例分析:where’sthepostoffice?

(1)介绍任务:有关使用地名和方位介词(on,nextto,infrontof,behind,acrossfrom,between…and…)问路、指路的语言。

(2)分配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任务一:Cometomyhome!邀请同学到你家来玩,将路线画一张地图,标出标志性的建筑物,进行描述。

任务二:themapisgone.(地图不见了!)接到同学的邀请,但地图不见了,凭记忆问路。

任务三:Guesswhatitis.(猜地方)描述大家熟悉的一个地方,让其他组员猜。

任务四:Designournewschool!我当校长,重新布置校园,设计自己的方案。

(3)实施任务:thereisa/an…istherea/an…nearhere?whereisthe…?Gostraightdown…street,andthenturnleft.it’sdown…streetontheright.it’snexttothe….

(4)评价:任务链的活动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前三个任务适应面更广,第四个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各层次学生根据要求来展示任务成果,教师根据各层次任务完成情况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价和表扬激励,并根据内容将合作任务延伸于课外。

四、初中英语任务驱动型教学应注意的地方

(一)任务的确定必须根据学生的实情

把握学生的实情是教师上好英语课的前提条件。学生的实情即学生目前真实存在的英语学习方面的困难以及他们的现时的英语水平。来源于学生真实准确的问题和水平是决定任务真实性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读课程说明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力求获得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教材以及教师用书的内容和教学建议,加强对学生问题的搜集与整理,让学生通过自主检查的方式,充分暴露出知识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水平,为教师确定教学起点、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完成任务的方法必须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方法是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实际需求,发现主要问题后,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设计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是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教学任务中,学生不仅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强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动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实用;活动要有利于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使用信息,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应具有明显的效果,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他们自己想解决而又无能为力的问题,真正学有所获。抓住了问题,明确了任务,选择了方法,组织了活动,产生了效果的任务驱动型教学一定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如七年级下册Unit1where’syourpenpalfrom?一课,在学习了描述人物的表达法之后,教师可把课前设计好的表格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项目填写有关自己笔友的信息。

学生4人一组,根据表格内所填信息介绍各自笔友的情况,记录员做好记录。听完同学的介绍,每位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感兴趣的笔友,以书信或明信片的形式寄去问候,并做自我介绍。这种信息差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激活学生思维。

(三)基于完成任务而设计的活动必须真实

英语教学中讲授和训练的内容必须与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对照大纲要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学习中的兴奋点组织教学,带领学生参与、体验、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风格、特点,加强适应性训练,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的初中阅读文章内容来看,有几个显著特点:故事型的文章减少,与各学科相关联的科普文章或应用文及实用英语增多,文章的时代感增强,实用性更加突出,人文色彩更为浓重。比如:环保问题特别突出;心理问题逐渐凸现;科技主题着眼于未来;新闻主题注重身边的新事物、新气象;文学主题强调“新、奇、异”;语言主题则探究语言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影响等等。

总体说来,阅读文章的风格走势可以概括为“fashionable,practical”,而这几点和新教材中的阅读文章风格恰好一致:(1)话题时尚。如“eco-travel(生态旅游)”;网络、手机和克隆;音乐单元谈到“hip-hop”和时下流行的“rap”风格;文学单元更是以风靡全球的刘翔、姚明等风云人物为主要内容。如:第一单元谈“健身”。(2)面向未来。在科技单元和其他一些单元,注意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科学这把“双刃剑”:新科技的出现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如:转基因食品(Gmfood)、克隆技术(cloning)、网络(theinternet)等等。(3)人文色彩浓重。这一特点在新教材中表现的尤为明显。环保单元渗透了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呼吁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由此看来,新教材的编写原则与中考试题的命题原则保持一致,有着相同的目标,为我们实施任务驱动型教学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水平、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篇6

该同志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并积极投身各种主题活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20__年11月任理学院分团委书记以来,在思想上更加严于律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在学生干部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不断追求进步,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使自己的思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评为理学院20__-20__年度“优秀共产党员”。担任支部书记,积极配合党总支做好本支部的党员发展工作。目前光信支部共有学生党员45占学生总人数的15%。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如组织积极分子观摩党员宣誓大会,在迎新、军训、运动会等活动中设立党员义务服务岗。

在分团委工作中,经常参加学生干部的各种例会,对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的不足及时以合适的方式提出建议,引导学生干部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上有了较大改进,让学生干部在实践中长才干。目前理学院拥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受同学、老师欢迎的学生干部队伍,在日常工作各种大型活动中表现突出。在校园文化体育活动方面,我院率先成立了学院的文化艺术活动小组,并积极开展各类活动。为我院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校艺术团输送了不少优秀的文艺骨干,目前学校艺术团、主持人小组、灯光音响小组都有我们学院的同学,他们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科技活动方面,主要发挥我们的学科优势,开展与学科相关的一些科技活动,增强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如20__年理学院第二届学生科技活动节,开展了首届物理实验设计大赛、校内数学建模竞赛暨全国数模选拔赛,承办学校科技节活动之“我的地盘,我来讲”等活动。此外,还指导我院学生参加20__创业计划大赛,获得四川省银奖两项。积极鼓励我院同学参加机器人大赛,创新基金等项目申报,多次邀请理学院、工程技术中心老师为我院学生开展数模、机器人大赛等各类科技活动讲座。今年10月我院光信03级钟武律同学获得“绵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提名奖”。社会实践方面。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06年7月,带领“理学院新农村建设服务团”到绵阳市农科所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获得“校级优秀团队”称号(全校5个)。在

综合排名方面,理学院获得三等奖。此外,积极指导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分队的各项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志愿者服务。如今年3月份和绵阳四0四联合,在市区开展“肺结核预防”宣传工作,6月份在附小开展“重素质、拓思路”志愿者活动等。宣传工作,在工作中,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且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字宣传道路,不断加强部门学生干部及记者团成员文字功底的培养,亲自指导学生记者的撰稿能力,在提高部门整体实力的同时,较好的完成各项宣传任务。新闻多次被学校新闻中心、学生处、校团委、理学院网站采纳,其中院刊《试翼》发行面广,文章质量较高,目前已改名为《轨迹》。此外亲自管理学院分团委网站,及时更新团学新闻,起到了良好的网络宣传作用。

根据十六号文件精神指示,按照学校学院安排,担任两个班班主任,着力搞好班级组织建设,提高学风、班风、室风,目前两个班一切表现优良,学风、班风建设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其中一班在20__年西南科技大学“五四评优”活动中获得“优秀班级体”称号,在20__年四川省、绵阳市的优秀个人、集体评选中,所带的数学0403班被学校推荐为“四川省优秀班集体”,两名学生分别评为“绵阳市三好学生”、“绵阳市优秀学生干部”。

此外,该同志还积极参加各类工会活动,在20__年举行的西南科技大学运动会中,取得了三个第二名的好成绩,为学院争的荣誉,运动会期间还积极协助工会搞好后勤工作,为其他运动员服务。先后获得理学院“工会先进个人”、理学院“优秀运动员”称号。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篇7

论文摘要:《新的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出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更新观念,提高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任务驱动,进行合作探究;加强指导,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知识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教育战线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去探究知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那么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一、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探究式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初中教学中把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物理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相应能力的教学方式称之为探究式教学。科学探究活动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那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二、探究式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实施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探究式教学”重在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探究式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使学生学习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应强调学习体验的重要地位。探究活动中,学生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这些学习体验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生活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如在《动与静》的教学中,播放2008年春晚小品《公交协奏曲》片段。这是动与静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小品中笑星冯巩与乘务员站在车厢内风趣地谈论,车窗外是后退的树木与房屋。此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冯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对运动与静止现象进行识别,从而引发认识上的冲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

(三)任务驱动,进行合作探究

给学生下达任务,这个任务是为了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对学生具有实际的意义,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如在探究“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利用身边物品设计运动与静止现象进行探究。学生探究的欲望很强烈。有的学生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铅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分析文具盒相对于桌面、相对于课本的运动情况。有的学生推动铅笔盒,分析铅笔盒内的钢笔相对于桌面、相对于铅笔盒的运动情况,等等。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从而使学生突破认识上的障碍,得到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结论。

(四)加强指导,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形成探究式学习方法,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教师角色就是要重视引导,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学生提出可能的因素(物体的体积、物体在液面下的体积、物体所处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等)与实验方案,引导学生采取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法,如在发声的扬声器上撒泡沫塑料,用乒乓球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等。还要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常用的其它的探究方法,如类比法、等效代替法、建立模型法等等。

总之,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每一节课上,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领会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并付诸实际行动。相信课程改革能屏弃应试教育的弊端,走出教育的误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塑造新世纪的栋梁之才创造科学的氛围。

参考文献: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篇8

一、基本情况

中职与应用本科“3+4”分段培养项目学制七年,其中中职学段三年,本科学段四年。学生必须完成三年中职学段学习,第六学期进行本科院校组织的转段考试,符合要求的,直接升入本科学段学习。以我校物流专业为例,中职阶段其专业名称为“物流服务与管理”,本科阶段其专业名称为“物流管理”。

传统中职学制三年,采用“2.5+0.5”模式,在校五个学期,第六学期进行校外岗位实习,专业名称为“物流服务与管理”,在第五学期分专门化方向。

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发展趋势及人的发展规律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的。

中本衔接“3+4”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分如下两个阶段。

(一)中专阶段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能适应企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的技能操作性工作的技术人才。

(二)本科阶段

面向生产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和物流服务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具备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基本内容和过程,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能够满足现代物流业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5+0.5”传统培养的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应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仓储与配送岗位群的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者在中专阶段的区别是“3+4”分段培养强调毕业生要获得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一定的高校学习能力。后者强调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职业面向

中本衔接“3+4”分段培养的毕业生主要到内外贸公司、工商企业以及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经营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流规划、生产运作、第三方物流服务等,也可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运作(包括运输、仓储、管理、决策),或在政府部门、教学及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2.5+0.5”传统培养的毕业生主要到专业化物流服务企业、流通企业、制造企业担任收货员、保管员、理货员、物流中心单证员、客服专员等。

前者的职业面向特点是形式多样、岗位丰富,有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

四、职业资格证书

中本衔接“3+4”分段培养的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分如下两个阶段。

(一)中专阶段毕业时可获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证书(办公软件应用中级)、公共英语一级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汉语水平证书(中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职业能力等级证书(物流员)。

(二)本科阶段

毕业时可获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物流师证书(高级)或Fiata货运资格证书。建议取得的证书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物流师证书(技师)。

“2.5+0.5”传统培养的毕业生在中专毕业时可获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证书(办公软件应用中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职业能力等级证书(物流员)、叉车操作证书(18周岁以上选考)。

二者在中专阶段的区别是“3+4”分段培养的毕业生要取得公共英语一级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汉语水平证书(中级),体现了对学生在文化基础课上的要求,为其今后的管理类专业本科学习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同时,“3+4”分段培养的毕业生在专业领域的证书与“2.5+0.5”传统培养的毕业生基本相当,但后者更强调专业操作能力,满18周岁建议获得叉车操作证书。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中本衔接“3+4”分段培养与“2.5+0.5”传统培养在这一方面对毕业生的要求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要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人文素养,具备勇于创新的精神,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等。但中本衔接“3+4”分段培养更强调毕业生要具有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要求毕业生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2.5+0.5”传统培养更强调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借助工具查阅中、英文技术资料的基础能力。前者要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能够满足现代物流业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后者要培养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职业能力是指个人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拥有的本领,它是进行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身体能力的整合。

中本衔接“3+4”分段培养的职业能力分析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两个方面。“2.5+0.5”传统培养的职业能力分析包括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和跨行业职业能力三个方面。前者的职业技能与后者的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大体相当。前者着重强调毕业生的职业知识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后者则着重强调毕业生的职业特定能力,如要求仓储与配送方向的毕业生具有仓库安全、流通加工等相关作业能力,具有常见的装卸搬运设备、计量设备、保管设备、包装设备、养护检验设备、消防设备、监控设备的使用与设备保养、简单维修的能力等,这也体现了其培养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六、课程设置

中本衔接“3+4”分段培养的前三年中职阶段主要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第一至五学期的周课时数分别是6节、6节、8节,保证学生毕业时文化基础水平不低于高中毕业水平。循序渐进地开设现代物流概论、管理学基础、仓储管理实务、物流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使学生对物流专业的就业面向形成初步了解。此外还安排了专业实训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此阶段的核心课程为现代物流概论、仓储管理实务。

中本衔接“3+4”分段培养的后四年本科阶段开设与高中毕业入学的本科生相同的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经济学、物流管理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管理、物流工程、国际物流、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核心必修课程,以及电子商务、运筹学、国际货运等一般必修课程。此外还安排了多门综合实践课程和素质培养课程。

“2.5+0.5”传统培养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第一至五学期的周课时数分别是3节、3节、3节。开设物流基础、物流设施与设备、运输实务、仓储实务、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物流认知与养护、物流法律法规、物流营销实务、物流信息技术等多门专业课程。此外还安排了一学期的毕业实习。

在中专阶段,二者都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课程,但是中本衔接“3+4”分段培养在开设课时数量上明显优于“2.5+0.5”传统培养,而后者专业课程开设数量明显优于前者,前者的专业课程大多安排在本科阶段。

中本衔接“3+4”分段培养的中专阶段强调夯实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本科阶段强调专业能力培养,体现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其对实践体系的完善比较重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可根据个人从业需要,撰写高水平的实习报告获取毕业论文学分;二是优化实践教学进程,各专业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三是增设实训周,学生可通过实训周的实训,获得学分。

此外,考虑中本衔接“3+4”分段培养的学生在七年时间里,理解能力逐步提升,针对中职与本科阶段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重构,即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衔接研究。如针对中本衔接“3+4”分段培养的核心课程《仓储实务》,中职与本科阶段任课教师对课程内容重新解构,共同编写中职阶段和本科阶段的课程内容体系。遵循中职阶段课程内容“偏技能、中低难度”,容量适中的原则,由中职阶段任课教师根据中职阶段的内容体系,编写该阶段的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定为《仓储管理实务》。遵循本科阶段课程内容“偏理论、中高难度”,容量适中的原则,由本科阶段任课教师根据本科阶段的内容体系,编写该阶段的课程大纲,课程名称定为《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中职与本科两个阶段的内容各成体系,课程内容知识点前后关系符合逻辑递阶层次要求,使中职和本科的课程教学和能力培养做到了合理衔接。

总体上看,中本衔接“3+4”分段培养的课程设置重视理论知识系统学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2.5+0.5”传统培养比较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七、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不是中职、本科简单对接,而是“有机”对接,即在课程设置上要有贯通培养的内涵,即“纵向一贯”。同时,衔接又不仅仅是“贯通”,尚需中职、本科保持各自的人才培养特点,中职毕业生除了升学外,也应该可以选择就业、创业及其他升学渠道,即“横向一体”。

因此,开展中职与应用本科“3+4”分段培养物流管理人才,能够拓宽本科物流人才培养选择范围,提高物流人才供给,满足苏州及周边地区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是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景霞,李家墅.中高职衔接与传统人才分段培养方案的对比性研究——以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5(2):8~9.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篇9

职业能力标准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

沈阳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坚持“工程教育、职业取向”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其培养目标是能在物流企业或其他企业从事供应链系统规划、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管理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必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大胆引入“职业能力本位”“项目化课程改革”“以工作工程为导向”等课程改革思路。

一、“物流运输管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内涵

项目化教学是近年来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课程项目化改造按照企业(行业)调研――调研分析――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形成学习情境(项目)――教学实施――对比分析的路径推进。在学习领域的整体设计上,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运输业务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通过任务驱动构建课程项目体系。

二、“物流运输管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施

1.明确课程的地位和培养目标

物流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功能,《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课程旨在为货物运输企业、物流企业运输作业部,兼顾生产企业和商贸连锁企业的运输部门,培养业务操作管理员(提/送货员、积载配货员、理/验货员、信息处理员等)、运输项目主管、运输部门经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职业能力标准出发,培养学生具有物流运输业务市场处理与开拓能力,具有制定运输计划和调度指令、整车货物运输作业操作和业务流程设计、零担货物运输作业操作和业务流程设计、特种货物(鲜活、危险、大件)运输作业组织和关键作业优化、审定运输合同内容和处理货物运输事故、初步核算运输成本支出、初步评价运输服务绩效的能力,具备一线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在于培养学生对运输模式、运输组织及运输基础设施的未来可能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认识,并为其掌握有关运输供需的知识以及成本核算与定价提供一定的方法论,试图培养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基本知识,掌握物流运输管理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从事物流运输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2.“物流运输管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思路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物流运输市场调研;公路货物运输组织及运输作业等十大项目主题,每一个项目为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项目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和展示形式的决策机会,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通过模拟运输活动的工作情境,把工作过程采用项目化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认识到每一项运输活动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物流运输管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要点

本课题的研究是将职业能力标准充分结合到教学内容中,把职业能力标准细分为知识目标(应知)和能力目标(应会),并以之作为我们物流教学的培养目标,将能力目标细分为具有运输市场调研能力和制定运输计划能力、公路货物运输组织及运输作业能力等能力。同时把这些能力目标融合到基于物流工作过程而划分的任务中去,然后通过这些任务的驱动,真正让学生掌握真实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掌握相应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这样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就有了很实在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增添了砝码,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4.“物流运输管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施

对《物流运输管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标准出发,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物流运输市场调研;公路货物运输组织及运输作业等项目主题,每一个项目为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从职业情境中的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形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每个学习情境包含多个不同的工作任务,通过多个不同工作任务的训练,把该学习领域的所有知识点都涵盖进去。秉承我院“工程教育、职业取向”办学理念,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物流运输管理》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课程坚持项目化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以物流运输管理工作过程为主线,形成教学内容的逻辑框架。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各项目注重知识和技能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注重技能训练,注重体现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的相互结合。在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注重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1)将职业能力标准细分

①具有运输市场调研能力和制定运输计划能力;②公路货物运输组织及运输作业能力;③水路货物运输组织能力;④铁路货物运输组织能力;⑤航空货物运输组织能力;⑥集装箱货物运输作业组织操作能力;⑦联合运输组织能力;⑧物流运输管理决策能力;使学生具备一线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2)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出如下项目

①项目一:物流运输市场调研

运输市场是运输生产者和运输需求者之间进行运输服务产品交易的场所和机制,是运输活动的客观反映。在完成运输任务前,首先要对运输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情况,为企业的运输生产做出合理安排。市场部组织工作人员对物流运输市场进行调查,调查货主的运输需求、运输供给情况,对运输市场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做出本期的运输生产计划。

通过课堂上讲授物流运输市场的分类、运输市场的特征、运输市场的竞争、运输合理化的措施,组织学生对不同运输市场进行调研,分析运输市场的特征,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进行改进。通过本项目的训教,使学生掌握了运输市场调研的方法和调研的内容,具备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制定运输计划,制定运输车辆和线路的能力。

②项目二:公路货物运输组织及运输作业

公路运输是现代物流的运输方式之一。在目前全世界现代交通网中,公路线长2/3,公路运输所完成的货运量占整个货运量的70%~80%,货运周转量约占10%。在各种运输方式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做好公路货物运输的组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公路货物运输的组织方法应在掌握一定货源的基础上,根据货物结构的不同,合理调配和使用车辆,做到车种适合货种,标重适合货重。

在本项目中,要使学生掌握公路货物运输的组织方法,运输路线和时间进度的安排、装载计划、计算驾驶时间、本地送货的组织。能够使用节约里程法对配送中心的运输配送路线进行设计与优化。

③项目三:水路货物运输组织

水路运输具有运输批量大、运输成本低、占地少、投资少、劳动生产率高、航速低等特点,特别适合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海洋运输尤其是远洋运输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形式,是国家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要求学生了解水路运输的技术装备和设施,掌握班轮货物运输业务程序、货物交付方式、班轮运输的主要单证、货运班轮单证流程;掌握租船运输业务的主要租船经营方式、租船运输业务的程序。

④项目四:铁路货物运输组织

我国幅员辽阔,铁路运输是陆地交通运输的主力,比其他的运输方式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铁路运输具有适应性强、运输能力大、安全性高、运输速度较快、能耗小、环境污染小、运输成本低等特点,适合于经常且稳定的大宗货物运输,主要是中长距离运输。本项目要求学生了解铁路运输的技术装备和设施,掌握铁路货物的托运、受理、承运、装卸、到达和支付;铁路运输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争议的调解、仲裁和诉讼;铁路货物运输费用的核收、计算;铁路集装箱运输业务程序。

⑤项目五:航空货物运输组织

航空运输具有高科技性、运输速度快、机动灵活、安全舒适、建设周期短、投资少、回收快、运输成本高等特点,适合于长途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及邮件运输。本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流程及主要单证、国际航空货物运单、国际航空货物运费等内容。

⑥项目六:集装箱运输组织

集装箱运输是以集装箱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中运用大型机械设备和大型运载车辆进行装卸搬运和运输。它冲破了过去交通运输中的一切陈旧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形成一套独立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是最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近年来,集装箱运输在世界物流界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运输方式。本项目中,要求学生熟悉集装箱的类型及标识;掌握集装箱货组织形式;掌握集装箱货物的交接地点和交接方式;了解集装箱的装箱方式和集散方式;了解集装箱海上运输管理。

⑦项目七:联合运输组织

货物从出发地到最终目的地的完整运输过程可能不仅使用一种运输方式完成,很多情况下需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工具,通过分段接力的运输方式来完成,这就是联合运输。联合运输不是一种新的运输方式,而是一种新的运输组织形式。本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多式联运业务组织方法中的衔接式多式联运的组织方法;掌握联运站的运营管理。

⑧项目八:物流运输管理决策

运输是现代物流的重要职能,其管理与作业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和决定整个物流的运营成本、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而搞好现代物流的基础之一就是准确的运输决策。根据物流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统计资料来看,物流运输成本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35%~50%左右,对于许多商品来说,运输成本会占到商品价格的4%~10%左右,可以看出,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要比其他物流活动大得多。在本项目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决策是:对载运工具的选择、运输提供商的选择、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能力的配备等问题。

每一个项目为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

(3)教学考核与评价

教学考核与评价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试为辅的考核方式。课程的学业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70%+期末考试×30%两部分组成。在每一个项目训教过程中,围绕项目的训教目标,从学习态度、职业素养、任务完成质量、团队精神进行综合性考核。过程考核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每一个项目结束后,都有一个完成该项目的成绩,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定出每一项目的权重,所有项目完成后,得到过程考核成绩;期末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物流运输管理”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总结

《物流运输管理》项目化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从被动听讲的从属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地位。如在物流运输市场调研项目中,同学们能够根据老师上课时讲解的运输市场调研的各种方法和案例分析,广泛查阅各种资料,结合实际调研工作,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各种运输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解决方案。实践证明,基于职业能力标准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理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操作的可行性,为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个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金廷芳.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改革探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运动生物力学的学科任务篇10

关键词:终身发展;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4)2(S)-0042-3

学校教育不可能把学生一生需要的东西都传给学生,课堂教学也不可能把学生需要的知识面面俱到地教给学生,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学校教育也是学科教学的永恒主题。为此,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此抛砖引玉,以期获得专家与同行们的指导与帮助。

1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力

阅读、写作、记忆、运算能力与方法,分析、推理、概括能力与技巧,把它们称之为基础学习力,阅读、写作、记忆、运算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实现的载体,是第一学习力,分析、推理、概括是思维实现的形式和工具,是第二学习力。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是物理老师的基本任务。

1.1培养阅读物理科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是一个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阅读是学习的起点,也是教学的起点。获取信息与知识,要成为一个自主行为,学生必须学会阅读。

物理学知识非常丰富。学生不能把教材与教学辅助用书视作唯一的学习与阅读材料。物理学发展史、物理学方法论、物理学思想、物理学新的发展成就、物理学家的成长故事与传记等都是物理科学知识的内容,利用好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都很重要。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阅读教材先通读、再细读,掌握知识点与物理公式的由来与推导,分析物理概念间的关联,领会教材编写结构,掌握知识叙述的思维过程。对重点知识要做些勾画或旁批,对不理解的要查资料,或者列为听讲时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读的部分还要进行回顾,形成整体的印象。教学辅助用书的使用,要放在知识点的理解与疑难分析上、知识的整合与概括上、典型例题的分析与思维展开的过程上。其它物理科学书籍的阅读,主要培养兴趣、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养成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习惯,争做科学的尊重者与从业者。

1.2把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

物理学概念、规律和原理是物理学大厦的砖瓦、钢筋、水泥,是物理学的骨架。老师要明白而坚定地告诉学生,必须把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这没有偷懒的技巧,也没有偷工减料的资本,我们必须有基本的学习责任与意志。我们提倡学习方法,反对死记硬背与把学科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没有矛盾,不要以为搞新课程改革,这些都不重要,可以放任学习,以为不知道的可以查查资料。这是非常有害的。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必须让它们成为我们自己身体的组成部分,不自觉地发挥作用。只有这样的学习与知识掌握,才会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与能力,也只有这样,创新与实践能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之源。

1.3夯实物理学习的基本技能

搞好受力分析。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把握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就能正确地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科学地揭示物体的运动规律。

建立过程分析观念,促进思维发展。学生做题一筹莫展,就是因为思维的道路不顺畅,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思维方向的发展。教学中应该培养学习审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读题,读完题后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物理过程涉及到哪些物体,明确研究对象。学习物理一定要有对象意识,物理学研究物体最一般的规律,我们连研究对象没有搞清楚,问题也就无法得到解决。明确研究对象后,再分析物体所处的环境。把握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在这样的环境里,做什么运动。多过程物理问题,还要注意过程之间的联系,只有明确了运动规律才能用相应的力学条件与运动学方程建立已知与未知的关系,才能突破不知道用什么规律动笔的思维障碍。

掌握力和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有效思维方式,这应贯穿中学物理学习的始终。

1.4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助推思维敏捷

用数学工具分析处理物理问题,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能力,学生不仅要善于用语言来描述物理学概念、规律、原理,也要能用简洁的数学公式来揭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反映物体运动的规律。教学中笔者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一是用数学形式表达物理知识,要结合物理意义理解,反对用纯粹数学观学习物理。二是提高数学运算速度。运算速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工具的熟悉,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不仅是数学老师的作用,物理老师也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三是提高运算准确度。正确结果来自于知识与数学工具的正确运用,正确结果也才能科学揭示物理量之间的客观联系。所以不能简单地用粗心,不以为然的态度对待计算错误,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培养正确运算的能力,简单化地把数学仅当物理学的工具,这是不负责任的,也不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2老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学习要求具体化

小学、初中和高中老师都会讲学习方法,但学生掌握与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分化很大,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分化呢?笔者认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抽象地谈学习要求和方法时多,对学习过程给予指导的要求太抽象,个别指导的行为不具体。从而形成了学困生群体大面积存在的现象。

预习、认真听讲、善于理解、联想、类比,学会分析、及时巩固与复习等这是老师给学生提出的要求,但学生具体如何做,才能达到与实现它,很多老师缺乏具体指导,让很多学生无所适从。

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预习的规范: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地读教材,在读的过程中要动手,做些圈点、勾画和旁批;阅读后要合上书去回顾,想想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方法?然后再去尝试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

听讲行为的规范:课堂上学生必须围绕听展开,并参与到老师的课堂要求与思维中去,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三动”不能影响到听的效果,服从听的任务,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能抓住上下旬的联系,不支离破碎老师的语言。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在老师解决前,动口尝试问答,不做老师的应声虫,只接下旬,说不出上句。老师提出的训练任务,要迅速动笔尝试解决,一道题通过审题。自己能掌握解题方法,可以自己完成,在完成同时,看看老师的思路是不是与自己一样,不同的话,要学会借鉴与吸收。若审题后,缺乏思路,就要去听老师讲解,要注意突破思维的障碍。寻找思维的盲点。对老师讲的内容,不要什么都记,只记重点,书上有的可以只作符号,关键是掌握老师讲的内容的结构与整体框架。对老师讲的典型例题,只大致记题的已知与求知条件,不要去记完整的解题过程,留待课后尝试整理。

理解、联想行为的规范:理解就是提到一个物理概念与知识能知道与之相关联的内容。提到力就要明白力的产生、定义、力的性质、单位、测量、表示方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等,能联想形象具体的力,如重力、浮力、压力、弹力、摩擦力等。提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就要能概括描述它的物理量、它的基本公式、大量推导公式,还能用图像的方法来分析理解运动规律。学习加速度就要能辨析速度、速度的改变、加速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时就要注意适用条件、矢量性特点、正确处理单位。理解与联想是一对孪生兄弟。经常这样去多问,多思,学习就会做到融会贯通。

类比与复习行为的规范:类比也是学习常用的方法,比值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速度、密度、功率、加速度等的定义都用比值法,学习时可以进行归类理解。概念学习一般思路:从问题出发,理解物理量引入的物理意义、下定义、定义式、单位及换算、与已学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实用中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新的物理概念也要善于运用这些方法去领悟。思维你只要多用,熟能生巧,不自觉地就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林斯基说,复习是学习之母。如何引导学生善于组织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笔者要求学生复习的过程一般是这样展开的:一先回顾,二重读教材,三整理笔记,四看教学辅导用书,五完成作业。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这些可以说既是学习能力也是学习方法。老师不能泛泛地讲要求,而要通过具体的行为指导,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做,在做中培养学习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

学习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只有抽象的学习要求。我们的学生就会成为智力的懒虫,就会变成知识的乞丐。只有具体的,学生又会一直在任务中忙碌,长时间也会枯燥无味。教师应该把抽象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懂得怎么学习,学会学习,这样学生才有创新的意识与创新的能力,才会自主朝着终身学习的方向不断开拓进取。

3注重方法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预习:①从读开始,阅读教材,要做些圈点勾画做旁等工作;②回顾并总结教材上的知识要求;③尝试完成课后“练习与评价”。

2.自我诊断并纠错:对照参考答案,诊断“练习与评价”完成质量,对做错的题要分析做错的原因。

3.整理求新:写出本节主要的知识点。并想想新旧知识有联系的地方,同时把不懂的知识和没有把握的方法整理出来作为课堂教学听课的重点,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4.课堂学习主要要求:①以听为主,要听懂,边听边想。②学会记笔记,把没有搞懂的和典型的有助于自己理解与掌握知识和方法的东西简要地记下来,并于课后整理。

5.走进教学辅助用书:①阅读相关知识的疑难解析和典例分析;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③对作业做我诊断,对错误的要反复修正,实在不理解的要问老师或同学。

6.及时复习:复习是学习之母,一周结束要对学习的知识与做过的主要习题浏览一遍。

7.要求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多读书,广泛地读书。

从实践来看,学生把做题当成任务去完成很容易做到位,但如自我诊断、整理求新、及时复习等一些学习要求,却往往不去做,或做不到位,笔者在高一年级一个班上实施两个月后,听取学生意见时,学生还要求笔者多讲些学习方法。可见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过程,是融于学习始终的,需要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长期去关注与培养。

4要开启物理思想与价值观教学的大门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基本的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科学。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在各种自然科学中和生产技术领域内有广泛的应用。

物理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物理思想的发展史,在物理发展中过程中用到了很多方法,如有观察法、实验法、假设法、极限法、类比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变量控制法、图表法、归纳法、总结法、发散思维法、抽象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模拟想象法、知识迁移法、数学演变法等。运用方法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所以学习物理。不仅要系统地掌握物理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传统物理教学太过于注重知识与物理学习技能的培养,对物理学中丰富的物理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论。关注太少。学生对物理的情感不够亲切,对物理学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学生形成的印象就是物理难学,题难做的呆板形象,而对物理学的科学性、技术性与价值性缺乏体验与认识,这样的教学抹杀了物理学的学术功能。新课程改革要求物理教学重塑物理学科的科学地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老师要向学生介绍物理学丰富的思想与方法,但实际教学中我们也要防止一个倾向,把物理学的思想与方法当成知识传授,加重学生负担。

总之,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物理学老师的基本任务。在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抓住关键环节,把抽象的学习过程活动化、具体化,达到既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力,又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目的;在方法与技能的学习过程只有不断强化。反复运用,才能达到熟能生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