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关于理想的作文十篇关于理想的作文十篇

关于理想的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4:01:14

关于理想的作文篇1

关于理想的英语作文

我的理想(myideal)tobeaninventorismyideal.iwillinventarobot.Hecandoalmosteverything.Hecanhelpmothersdohousework,playwithchildrenandsometimeshelpstudentssolvedifficultproblems.ibelievethataslongasistudyhard,myidealwillcertainlycometrue.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发明家。我要发明一个机器人,他几乎什么事情都能做,他可以帮妈妈做家务,陪小朋友玩耍,有时还会帮学生们解决难题。我想只要我努力学习,我的理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关于理想的作文篇2

从小,我我就酷爱读书。字从工工整整到即字如飞,从安徒生的童话到《三国演义》,从《夏洛的网》到《基督山伯爵》,家里的每一本书都留下了我如饥似渴阅读的痕迹。我为那些作家能将细节描绘得生动细致而惊叹,为那些作家能讲故事编得打动人心而钦佩。上一年级了,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写日记。记得我第一次写日记时很无助,因为我只看过别人的文章,从没自己创造过。这篇日记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写完,而且还写的颠三倒四的,连我本人都看不明白。后来,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让我渐渐懂得了如何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将语句、文章的脉络理清晰。我爱上了写作。我觉得写作可以使我快乐。遇到让人兴奋的事,我将它写进作文,连纸似乎也在眉飞色舞;遇到委屈、伤心事儿,我对着作文本大倒苦水字似乎也在流泪。让自己的真情实感、心里话跃然纸上,感觉就像加满油的汽车,秋天的谷穗,殷实饱满。日记本是我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写作成为了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要想成为一名作家,光练笔是远远不够的。要使自己的文笔达到一定的境界,还要学习别人的优点,汲取别人的长处。我拜读过许多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书籍,他们对我的写作风格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文选》弥补了我在写景上的空缺;《水浒传》告诉我怎样将人物刻画的形象刻画得生动形象;《夏洛的网》让我明白怎样写好人物的对话;《猫武士》教会我如何描写事情的来龙去脉与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些阅读心得给我的文章增添了不少色彩,也让我从中积累到了成百上千个成语,使我受益匪浅。作家们个个独特的写作方法令我在欣赏之余,也学到了很多。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连的。我沐浴着知识的暖风,在书海里畅游。

“学”和“练”是相结合的,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不练笔,笔尖会生锈”是我的座右铭。我用完的作文、日记本堆得高高的,我时不时还搞些小创作,“私藏”在我的小册子里。我想,这都将为我以后的作家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理想的作文篇3

以前,这一路长途,走的并不安心,一边走一边担心着。也总有各种不甘心,害怕被别人区别对待,也害怕自己的才华被埋没。

最后彻底变成平凡人。

甚至成为庸碌的人,没有抱负,没有理想,只是行尸走肉一般。

可是后来,我看到传说,看到故事,也仿佛看到新的希望。

所有的波光婉转,似乎都在一条路上得以实现。

我终于再一次成为杀龙少女。

面前出现的兽,还有一条条苍龙,我是那么爱他们,可是终究还是要亲手杀死他们。

爱他们的勇猛,爱他们的义无反顾。

杀死他们的那一刻,我哭了,他们也流下了最后一滴眼泪。

关于理想的作文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途径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其宗旨在于“能够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合理利用自主选择的权利,达到自我完善和功能的充分发挥。”探明其人文关怀的意义,总结实际工作中人文关怀缺失表现及实现的有效途径分析对于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务虚向务实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1.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理论研究上的不足

相对于国外人文思想的发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理论的发展存在时间短、内容参差不齐、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等等问题。

一是发展时间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溯源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者视为唯一的主体,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导性无限夸大,甚至完全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客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具有的积极主动性和主体性地位,这是对人文关怀精神的忽视。

二是内容上良莠不齐。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同时融合了国外的政治、教育思想的人文关怀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因素。在其内容上可以说是兼容并包,同时带来了复杂性,造成了内容上的良莠不齐现象。

三是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思想政治工作学在长期实践和研究中已经形成了以基础课程、应用课程和创新课程为主的理论体系。其中涉及人文关怀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实践中探索更多的是实际操作层面的人文关怀,缺少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指导人文关怀的实践操作。

2.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人文关怀的欠缺

(1)主、客体地位不平衡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是组织者和实施者,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客体往往处于受动和服从的地位。在未来多样性的社会中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的不应当是相似性和类同性,而应当是个性,应朝着多样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新形势下,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必须把工作的切入点更多的放在受教育者身上,充分重视他们的个性特征。

(2)强调整体性忽视个性。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过分强调“灌输式”的理论说教。心理疏导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平台,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这就需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创新和良好思想政治工作氛围的营造,否则思想政治工作就容易失去市场和人群。

二、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实现的有效途径

通过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可从社会环境的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实现。

(一)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实现的环境支撑

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是与现代社会相联系并能够反映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如何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优化,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非常重要。

1.树立人文关怀的环境观念

在力促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实现的过程中,正确看待环境决定论和环境无用论。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的工作,自然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实现,也是脱离不了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环境观问题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者人与环境、教育与环境关系的唯物论,承认环境的决定作用;同时更坚持辩证法,强调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

2.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

(1)构建完善的社会机制。首先在经济机制上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争求更大的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实现提供一个稳定而又牢固的经济基础的支持。其次要实现政治体制的成功变革。以服务求生存的政治体制模式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是必要的。最后在文化发展机制上,需要秉承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理念,力争为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实现提供一个相对宽松、愉悦的文化氛围。此外,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等其他相关社会机制的构建也对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环境的实现起到支持作用。

(2)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内部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内部环境的支持作用的实现,主要在于构建构建融入社会生活的融合机制、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有效交流机制、探索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育人机制、搭建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激励机制等。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运行机制的构建,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方法的有效连接,这对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大有裨益。

(3)明确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主体。在社会环境的营造上,一方面党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发挥主体性作用,另一方面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积极性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实施首先是为满足思想政治工作客体需求而出现的,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需求是首要因素,所以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是实现人与环境互动关系良好发展需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需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人文关怀理念要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得以贯彻实施,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付诸于实践。

1.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

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必须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具体是指“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坚持从工作对象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既注重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提高,同时又现实的关注作为人民群众个体的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利益需求,把‘人’的利益和生存状态作为检验一切理论和实践的标准。”

2.构建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法和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建构、方法构建和机制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从关心人的基本需要、普遍关怀到引导人的终极追求的、终极关怀,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表层往深层推进的过程。

(1)构建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不是简单的向客体灌输知识,而是注重唤醒他们的主体性意识,进而创造环境积极培育这种主体意识。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和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客体内化相结合才能达到的。

(2)构建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不仅仅需要丰富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内容,而且需要力促实现方法的以人为本。一是用心理疏导代替强制灌输;二是坚持精神方式与物质方式统一;三是注重无意识教育与客体自我教育。

(3)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包括构建沟通、疏导、调适机制,和管理机制。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的管理机制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将教育与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按照科学管理的原则,引入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有计划、有组织的展开对客体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一类管理方法和原理。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的管理机制,需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的结合,把握好限度,最终实现客体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关于理想的作文篇5

关键词: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242-03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无疑给新时期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公安部2011年制定下发了《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规范》,要求“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民警的发展需求,注重民警的全面发展”,这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在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指对公安民警个体合理需求和全面发展的基本关怀,要求各级教育者充分尊重民警的情感、意志、精神、文化、智能、价值等。这既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标志着公安队伍管理文明进步的程度。如何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将人文关怀引入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有效的关怀措施,进一步激发公安民警的职业认同感、组织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调动公安民警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公安事业健康、和谐发展,则是当前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动态性的工作,需要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当前,公安工作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内容和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近年来,公安部和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围绕民警职业压力、身心健康状况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调查表明,由于受特殊工作性质和环境的影响,相对其他公务员而言,公安民警工作两三年时间所经历的危机事件就相当于普通人一生所经受的危机事件。公安民警经常性地面对社会阴暗面和经受生与死的考验,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而作为肩负着社会维稳保安重责的公安民警,如果心理有缺陷,或带着强烈的负面情绪履职,就会对公民、对国家带来一些潜在的危机。新形势下,做好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这篇文章,对于培树公安民警健康心态、促进公安民警身心健康和公安事业和谐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人文关怀,有助于提升公安民警个体人格魅力和公安队伍整体形象

公安民警个体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而公安民警的人格魅力源于平和的为人处事态度,平和的为人态度又离不开良好的处世心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入调整,社会贫富分化程度逐渐加大,公安民警所面临的各类压力也日益增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多,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在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关注民警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情感需求,通过尽力满足民警的基本需要,着力帮助民警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可能地减少民警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民警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才能更好地引导民警树立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培育民警乐观、豁达、宽容的心态,培养民警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精神,促使民警用平和的为人处事态度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用和谐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进而增强民警个体的人格魅力。

(二)实施人文关怀,有助于提升民警个体幸福感

党的十以来,“幸福感”日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实力发展和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指数。作为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组成力量的公安民警,其“幸福感”指数直接影响着其在维稳保安促和谐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然而在现阶段,社会各界过多地强调了公安民警应尽的义务而忽视了公安民警个体合法权益的保护,无论是从执法观念还是执法实践来看,公安民警都正在经受着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挑战,疲惫、愧疚、委屈、失落等负面情绪滋生漫延,让民警“幸福”指数不容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队伍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发挥。实施人文关怀,加强组织关爱和心理疏导,缓解民警工作、精神压力,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和个体尊严,丰富警营文化生活,才能让民警的品位和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进而促进公安事业和谐发展。

(三)实施人文关怀,有助于提升民警遵章守令的自觉性和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虽然在铁的纪律约束下,绝大多数民警能够做到遵章守令,服从管理。但仍有“个别人”想要突显个性,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不愿与他人步调一致。这给民警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翻开历年来的《公安民警违法违纪案例选编》,我们就可以看出,缺乏人文关怀的民警,很容易成为公安队伍中的不和谐因素。民警被动式服从管理与发自内心的自觉接受管理相比,缺乏持续性、稳定性。如果民警不能发自内心地理解、支持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就容易导致出工不出力,甚至出现关键时刻临阵退缩、不听命令的现象,这就会让指挥者唱“独角戏”,从而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施行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体现。下好了“人文关怀”这步棋,有助于公安民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公安民警的自觉性,增强民警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更好地调动民警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成上下同心,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实现队伍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四)实施人文关怀,有助于提升公安队伍的凝聚力

坚持“以警为本”是建设和谐警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与“人文关怀”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领导干部和基层民警在公安队伍教育管理中,分别扮演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这两种身份之间本就是一对矛盾体。在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人文关怀”元素,给予公安民警这个“人”应有的尊重和平等对待,充分汲取民警个体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创造性智慧,让每名民警都能感受到警营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民警间形成“兄弟姐妹般的关怀”,营造出“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和谐氛围,将会更好地促进这两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将教与被教、管与被管之间的矛盾降到最低,促使民警变“要”为“我要干”,给整个公安队伍的和谐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二、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在党中央、公安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指引下,公安民警队伍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实际工作中,“以人为本”更多关注地是公安机关的服务对象――人民群众,内部思想政治教育中本该被重视的民警个体却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了许多与人文关怀不适应的问题。

首先,重业务轻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当前公安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一些警种、部门“一把手”一谈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是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的事,缺乏“齐抓共管”的责任意识,而在业务工作任务繁重时,政工部门、政工干部的岗位特征又被有意无意地模糊了,政工干部更多是被当作业务骨干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同时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公安业务工作缺乏统筹安排,各类学教活动与专项整治工作频繁交叉进行,往往是一个活动没有结束另一个活动又开始了,这种铺天盖地般地教育活动,写不完的心得体会、整改报告让基层民警疲于应付,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更是使基层民警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倦怠、抵触情绪。

其次,忽视民警个体需求。人文关怀落实到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要尊重民警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传统的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填鸭式”灌输为主,往往只注重强调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奉献精神、集体观念等思想和价值观的教育,忽略了不同警种、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民警思想上特殊的内在需求,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不同民警的精神追求。比如支队长、大队长和普通民警这三个群体层次是相当清晰的,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一刀切”,由于对民警的层次需求关注不够,导致对解决不同层次民警的实际问题效果不明显;又如每个民警对未来的憧憬和个体发展的期望,都是其工作动力和积极性的源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很少有人关注民警对个体发展的期望值,对民警的政治追求了解不透,即使是谈心,也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些工作中带倾向性的问题,从未或很少顾及到民警理想的期望值,从而难以为民警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一个广阔平台。

最后,教育方式方法不活。当前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上是满足于做好上传下达,一般以政治理论学习、先进事迹宣传、职务晋升、经济刺激等为主要方式,没有根据不同时期公安业务工作的特点,结合各部门、各岗位工作和民警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如在政治理论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往往只重视念报告、背条文,开大会、讲套话,没有充分考虑到民警个体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民警对所学内容“入耳不入脑”,教育效果不明显。再如对民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与实际结合不够,尤其结合当前形势不够,讲的是“陈年老调”,有时甚至照搬、照抄上级文件,民警听起来没味、没趣、没劲,不能提高民警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民警厌烦、腻烦心理;空洞、命令式地说教,也难以有效地解决民警思想问题。再如在职务晋升方面,无论是领导职务还是非领导职务晋升都存在较严的职数限制,相对于其他政府部门而言,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一线民警晋升难度较大,一些民警工作数十年,临退休了还是一个普通科员,这种“僧多粥少”的现象导致职务晋升对民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刺激性相对减弱。

追根溯源,导致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教育理念滞后。教育理念支配着教育行为。不可否认,传统的、简单甚至是过激的命令、灌输式教育方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环境和公安工作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80、90后逐渐成为公安民警队伍中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取向、爱好、习惯以及知识结构等都呈现出多元化特点,这也对公安机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以往那种只考虑社会需要,而忽视民警个人发展需求的教育理念,已无法适应新时期公安民警队伍教育管理的实际,更使得民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运行机制不健全。当前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不缺乏相关的人文关怀制度,如民警慰问制度、优抚制度、年休假制度、奖励制度、特困民警帮扶制度等,但这些制度措施真正落实到位的不足50%。人文关怀制度执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运行保障机制。当前,在公安机关效能评估方案中,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占分值不足10%,而且基本集中在民警违纪违规查处、涉警负面舆情处置等方面,对各类人文关怀、从优待警措施落实情况没有纳入考核,或虽纳入考核却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由于缺乏必要的考核监督机制,这也就导致一些领导者在施行人文关怀中的走过场、搞形式,很多好的人文关怀措施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

最后,人文素养缺失。无论是作为教育者的领导干部,还是作为受教育者的普通民警,受“重业务轻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影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技能培训,轻人文素质教育”的错误认知。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没有认识到民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对公安专业知识的“充电”,忽视了对文史哲法艺等人文知识的学习。由于缺乏足够的人文知识支撑,领导干部在施行人文关怀时,只知其形而不解其意,无所适从,常感到“无从下手”。另一方面,民警缺乏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意识。很多民警整天忙于侦查破案等业务工作,从不或很少阅读非业务书籍,仅有的业余时间也是用于健身、网聊、网游、看网络小说或影视等方面,一些民警连最基础的文学常识、最基本的艺术欣赏能力都不具备,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差,执行力较弱。“精于科技、荒于人文;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盘算、荒于仁义;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平等”,这句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状态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当前的公安民警人文素养状态。

三、加强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

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构想成真的机会。”这正是人文关怀思想的核心追求。公安机关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历史使命,特殊的工作和纪律要求让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其他管理工作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在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是一个时代课题,十分具有挑战性。

(一)转变教育理念是施行人文关怀的前提条件

《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规范》中明确,“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实行一岗双责”,即各警种、部门一把手即是本单位行政工作负责人,又是本单位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施行人文关怀,首先必须转变领导者“重业务轻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做到“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重”。同时,公安队伍中,领导干部与普通民警之间既是领导与被领导、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又是平等的战友关系。作为教育者的领导干部必须尊重被教育者即普通民警的人格和权益,要改变以往那种居高临下、训导命令式的教育管理理念,注重以警为本,坚持严格管理和说服教育并重,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既要运用铁的纪律依法施管,又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民警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民警自觉性。领导干部只有从思想上将自己从单纯的“教育者”“管理者”转变成为警队、为民警服务的一员,才能真正俯下身子、深入基层,倾听基层民警心声,了解民警真实需要,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落到实处。

(二)突出“以警为本”,不断丰富关怀内涵是施行人文关怀的关键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民警个体的合理需求,不断丰富人文关怀内涵,借助形式多样的载体,从思想、政治、生活等多方面满足民警个体发展的需求,才能实现民警个体发展与整体队伍健康发展的和谐统一。思想关怀方面,可以将心理健康课程列入民警晋职晋级晋衔培训内容,通过建立完善心理咨询站(点),不定期组织民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试、互动约谈等方式,准确掌握民警思想动态,加强民警心理疏导,及时发现、化解民警思想疙瘩,培育民警“阳光心态”,引导民警正确面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精神关怀方面,要借助丰富多彩的警营文体活动,将民警的“心”“神”凝聚起来。通过组织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围棋、象棋、游泳、书画、摄影等经常性、群众性的主题文体活动,进一步缓解民警心理压力,激发工作热情。生活关怀方面,建立完善慰问制度,对民警生病、婚丧等情况适时进行慰问;落实民警休假制度,每年至少组织民警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深入推进警营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组织民警志愿者到公安劳(英)模、烈士遗属家中走访慰问,帮助打扫卫生,陪孤、残民警谈心,着力帮助解决民警子女入学就业、大龄民警婚恋等问题。只有通过完善制度、丰富载体、强化执行等一系列举措,有效的保障人文关怀各项措施的施行,才能在短期内有效缓解民警身心压力,切实增强民警集体归属感,促进公安队伍整体形象的逐步转变,从而实现人文关怀短期效应和长期效果的有机结合。

(三)健全监督运行机制是施行人文关怀的根本保障

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公安队伍的健康发展,起步于制度管理,提升于人文关怀。尽管在队伍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合法不合情”“合情不合法”的矛盾,这些矛盾也是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之间冲突的表现。但相对于“死”的制度而言,制定、执行制度的人是活的,“活人”的发展不能被“死”的制度所束缚。当制度不适应队伍发展需求,不利于民警积极性调动时,就应该修改完善或废除,重新制定有利于队伍发展和提升民警积极性的新制度。在实施人文关怀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如将民警年休假和健康体检情况纳入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对民警年休假率、体检率达不到100%的单位,取消年度评优资格等。同时,还可以通过上级检查、自我检查、民警评议、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掌握人文关怀措施落实情况。只有实现制度管理、机制保障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才能确保人文关怀不成为一纸空谈,才能更好地促进和谐警营建设,民警也只有在和谐警队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不断完善与提高,进而推动公安队伍健康发展。

(四)提高人文素养是为施行人文关怀的基准条件

作为教育者的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人文教育理念、其自身人文素质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其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和其个体的创造能力,关系着受其教育的民警人文素质的高低。作为教育者的领导干部,如果只知道应该实施人文关怀而不懂得如何去实施,或所做与人文关怀的要求相违背,那就会适得其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都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因此,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有意识地广泛涉猎基本的文史哲、心理学知识及医学、生活常识,简而言之,就是凡是民警关心的,都必须有所了解。只有具备了足够的人文知识,才能避免在施行人文关怀过程中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同时,政工部门也要有意识地开展民警人文素质教育,在民警晋职晋衔、轮值轮训等培训中,适时增加如国学经典解读之类的人文知识教育课程,通过专家授课、交流讨论、读书沙龙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提升民警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王东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J].教学与研究,2005(2).

关于理想的作文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艾东,牡丹江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都逐渐的体现出人文关怀这一理念,尤其是高校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针对大学生具有的独特个性和发展需求,树立和更新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合性,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其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已经含有了人文关怀这一理念,因此这就要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的时候,始终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和意识,加强人文关怀的教育力度,构建和营造具有人性化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具有目的性的影响,而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基础内容和核心内容。对于我国的公民来说,人权是众多权利中的首要权利,若是没有了人权,那么生存权、发展权和其他的一切权利都无法得以实现,因此,可以说,要想能够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那么首先就需要尊重和维护人们的基本权利。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主要的目的就在于经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进行影响,对学生的言谈举止、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政治观等进行引导和帮助,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来说,其属于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对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具体上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在于明确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培养学生不断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为现代新兴教育理念的人文关怀,其根本的目的在对人的价值和人性进行重视、尊重和肯定,对于人在个体特点上的差异给予充分的尊重,加大对精神生活的关心程度,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促进人能够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人文关怀教育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是要对每个大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共同点都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尊重,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具体情况来进行学习和制定职业生涯的规划,不仅从生活、学习中关注和尊重大学生的成长,而且还从心理上、感情上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促进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众所周知,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核心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对于人才的培养又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对促进和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

(一)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与实际脱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在知识和心理上比起初高中学生更加丰富和成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现实需求,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拥有一颗勇于承担的精神与责任感,因此,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需要充分的尊重大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和个体差异。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仍然还有高校对大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尊重,始终在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上延续着统一整齐的传统理念,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脱节,无法使大学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具有进一步的积极感受,使高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无法得到顺利有效的开展。

(二)人文关怀工作中过于偏向形式化

目前,在部分高校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还停留在形式上的表面,对高校的外在形象和政绩过于重视,忽略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实际成长过程中的现实需求都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过于重视工作的过程中,而忽略了工作开展之后产生的效果。更甚者有的高校还在对大学生重复的灌输着初高中时期讲过的内容,没有根据实际具体情况来进行教育,只会照本宣科,从而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逐渐的产生反感和厌倦的情绪,无法真正的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深层内涵。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措施

(一)树立和更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人文关怀的理念重点核心在于对人的价值与尊严给予一定程度上的重视,其要以人为本、为基础,因此,这就需要高校的领导和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树立和更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构建一个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要充分的认识到大学生的个体感受尤为重要,明确和了解到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现实需求,使大学生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环境下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高校领导和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精神文化等要进行随时的关注,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能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从而使教育观念能够从传统教育观念更好的转变成现代教育观念。(二)加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水平建设

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时候,要明确教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的关键,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因此这就需要高校要从一定程度上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水平的建设。作为高校领导和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要具有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思想和信念,通过利用自身的人格特质与人格魅力来积极的引导和激励学生,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高校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通过培训、进修、社会实践、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各种途径来加强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更具专业化和职业化。另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关系的在于高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充分的认识到人文关怀的深刻内涵,能够充分的尊重大学生在个体上的差异和特点,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关于理想的作文篇7

关键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和谐校园;作用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8-0019-03

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党动员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实现工作目标的强大武器。总书记曾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来都是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服务的。“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渗透于传承文化、研究学问、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各个方面,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宣传思想工作具有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形成共同意志和共同理想信念的功能,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宣传思想工作用科学理论来引导舆论、为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校园稳定营造和谐氛围;也需要宣传思想工作用先进文化来引领风尚,为培育高尚文明道德、浓厚人文关怀创造良好校园环境;更需要宣传思想工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身于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高素质人才的伟大事业中。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确保学校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着师生员工的理论武装、思想引导、精神塑造的重要职责,如何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作用,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协调民主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方面发挥作用

民主管理与行政管理有机结合是校园和谐的准绳。校园要和谐,首先要充分发扬民主办学的理念,协调好民主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广泛调动师生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校的民主管理与行政管理都是高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应当协调结合,互为补充。民主管理和行政管理两者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从权利的来源上看,两者都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体现;从权利运用的目的上看,两者都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上看,加强行政管理与加强民主管理都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奋斗目标;尤其是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凡是能够正确而又比较充分发挥了以教代会、学代会为基本制度的民利的高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关系一般都比较融洽,学校的生机和活力也就比较旺盛。但是由于两者强调的利益不同,考虑问题的侧重面不同,以及发挥群众智慧和领导果断决策之间的差异,两者总是存在着相互制约和一定的矛盾冲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学校党委、行政联系师生员工的窗口和纽带,作为学校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有力工具,应当在师生员工通过教代会、学代会等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依法行使民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同时,通过强有力地宣传思想工作,促进学校行政主管职能部门与群团组织之间的协调。一方面主动向学校党政领导转达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提出应对矛盾和纠纷的工作建议,以利于集中智慧,促使行政决策更加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引导,帮助师生员工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纪律与自由、个人与组织的辩证关系,鼓励师生员工发扬工人阶级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服从服务于学校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各项改革,并旗帜鲜明地支持学校行政依法治校,维护学校行政的指挥权威。

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前途与命运,直接涉及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它需要学校行政进行科学管理,需要师生员工的参与和支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能够发挥帮助师生员工更新观念,促进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形成的作用。

二、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发挥作用

劳动关系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基础。推动和谐校园建设,要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协调处理等环节,积极促进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

目前我国高校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深化期,随着教师聘用制的实行,高校劳动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逐步实行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学校与教职工的关系也将由行政管理为手段的利益一体化劳动关系,转变为以经济利益为基础、市场调节为手段的利益协调劳动关系;高校内部成员的身份关系同样也在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单一的全民所有制事业编制分化为包括事业编制、企业编制、合同编制、临时用工编制等不同身份编制。新的劳动人事制度的变革,难免会因为聘用、调动、工作分配及违背劳动合同法等方面的问题而引发劳动争议。另外,还会因为各类职工管理模式、岗位类别、编制身份不同,个人的工作条件、工资标准、福利待遇出现较大差异,引发教职工对工资福利待遇不满而造成劳动纠纷。虽然公办学校的劳动关系不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的产物,但是经济利益仍然是建立学校劳动关系的基本动因和基本内容。所谓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是指在妥善协调高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管理方与教职工群众之间形成团结有序、和谐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是高校内部不同利益得到妥善协调,劳动关系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劳动关系矛盾实质上是个经济利益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工会作为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在劳动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的新时期,自然承担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与持续维权的基本职责,工会宣传思想工作必然成为了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矛盾的调节阀。而学校党委宣传部门,一方面要将宣传思想工作渗透到工会宣传思想工作之中,正确指导高校工会组织通过民主协调协商的手段和方式,解决劳动争议,化解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思想工作,向教职员工解释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促使教职员工树立学校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全局观念,同时向学校党政领导反映不同利益群体特别是困难教职员工的利益诉求,为改革方案和政策制度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从源头上减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产生,对不同利益群体认识、心理上的偏差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劳动关系双方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而使利益矛盾得到缓和和最终解决。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教职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已成为维护学校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乃至高校工会的宣传思想工作虽不可能直接调整劳动关系和利益分配,但作为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一种”软性“手段,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使不同利益群体都有利益表达的机会,让各自的利益诉求以合法的形式理性表达出来,以增进彼此间的沟通和了解;通过宣传和说服的方式引导教职员工正确看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必要性,形成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发展的共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职工对改革政策的认同感和执行的自觉性,促进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形成的作用。

三、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校园和谐的凝聚力。校园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特征,也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校园文化作支撑。

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硬环境建设表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的形象,而软环境建设体现的则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所谓校园文化的硬环境主要指校园器物文化(或称物质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与基础。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形象地比喻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在校园文化硬环境建设中,要重视和谐文化的营建,校园景观建筑、文化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等要蕴含丰富而和谐的人文气息。要通过校报、新闻网、广播台、宣传橱窗等校内各种新闻媒介,传播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当前尤其需要抓好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以和谐的校园环境感染校园个体和群体,培养广大师生员工良好的和谐心理和精神状态。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重点还是应放在软环境建设上。软环境大致包括学术氛围、育人环境及人际关系三个基本方面。软环境建设重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建设和谐文化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宣传思想战线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责。“因此,如何抓好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当充分发挥教育、引导、激励和创造功能的作用,一是用先进文化武装师生员工,组织师生员工深入学习研究党中央关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深刻认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促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先进思想观念,帮助师生员工养成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理念。二是用和谐文化塑造师生员工,广泛开展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树立核心价值观念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爱国、爱校、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推动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校园人人共享的局面。鼓励一切有利于促进和谐的思想和行为,注重培育社会生活中的和谐因素,促进教职工心理和谐。三是用主流文化激励师生员工,大力宣传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的先进事迹,用优秀教师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师生员工,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主力是广大师生员工,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服务于师生员工思想教育和道德规范的工作,是激发师生员工活力、挖掘师生员工潜能的工作,学校党委宣传部门在主动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原动力、维护力和凝聚力,统一师生员工的思想,振奋师生员工的精神,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助力人文关怀活动中不断升华

注重人文关怀是校园和谐的源动力。构建和谐校园,要做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思想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师生员工生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多做师生员工喜欢的事情,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而且在人文关怀上更要体现党委关心关爱师生员工的纽带作用。构建和谐校园,维护学校稳定,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主要依靠师生员工的参与参加,而根植于师生员工群众、服务于师生员工群众的宣传思想工作,其工作本身就蕴含关心关爱师生员工,帮助师生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潜质,应当充分发挥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关心群众的优势,把人文关怀贯穿于群众宣传思想工作的始终,做到尊重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尊重师生员工的劳动和创造,理解师生员工的感受和要求,帮助师生员工表达切身利益的诉求和意愿,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从单纯的宣传说教,向既注重思想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的不断升华。

关心关爱师生员工是党委对宣传思想工作的一贯要求,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师生员工身心和谐的内在要求,也是校园和谐的氛围体现。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师生员工中倡导人文精神,升华人文关怀。首先,学校党委宣传部门应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的优势,创建”爱心之家“、”知心之家“专题栏目,在学校领导与师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教工之间及学生之间架起一个心连心的桥梁,以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其次,可以与学校工会、团委等群众组织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以及体现师生员工个人喜闻乐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在丰富师生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帮助师生员工解决心理或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以利于师生员工生活在和谐温馨的校园里能够体验到满足的幸福感。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发展。高校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高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使构建商院和谐校园成为光辉的现实。

参考文献:

[1]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7-5-22(9).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校园[n].光明日报,2007-8-14(7).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n].光明日报,2008-1-19(7).

[4]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n].光明日报,2008-5-13(9).

[5]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n].工人日报,2007-7-3(6).

[6]和谐校园,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n].工人日报,2007-8-28(5).

[7]刘云山在浙江调研时强调”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n].新华网,2006-11-06.

关于理想的作文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创新

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工作思路也较狭窄。譬如在工作中主要还是通过教育者的理性分析、言传身教,道德灌输等方法,通过“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教育形式,以达到启迪被教育者心智的目的。这种教育方式偏重于教育者的主导性,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偏重于教育的一般化,而忽视了教育的个性化;偏重于教育的政治性,而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偏重于教育的灌输性,而忽视了教育的服务性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方式等也必须“与时俱进”。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彰显了执政党的人本情怀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的是统一性、纪律性,所渗透的观念就是管人、约束人,强调的是服从和奉献,对人性化的关怀缺位现象较为明显。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不仅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完整,保障和实现人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利益,而且着眼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关注人、理解人、关心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导不同于教导和指导,教导和指导一般缺乏亲和力,往往不能真正解决教育对象内心的疑虑。而“疏导”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而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这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序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成熟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全面转型时期,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主要表现为:升学、就业,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的竞争加剧所导致的压力感加重;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工作节奏和生活习惯替换频率加快等所带来的紧张感增加;下岗失业、贫富差距、腐败现象等引起心理失衡;新旧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困惑等等。这些心理冲突和困惑如不及时加以协调,将会成为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不谐之音,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实现人的心理和谐,解决人们存在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问题,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

二、思想政治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党的机体的健全,以及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增强。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方向的正确。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不仅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而且要求他们以人文关怀为主题,进一步整合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善于正确分析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症结,对症下药、有效疏导。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掌握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才能在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品格,将人文关怀化为实践创新的目标和动力,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时代的变革面前给人以更多的力量和温暖。

(二)转变工作方式

首先是“单向说教型”向“双向交流和共同参与型”转变。把单纯的理论教育与活动引导、典型示范等有机结合起来,多启发、多引导,并与他们互动,营造平等交流沟通的氛围;

二是由“单一教育型”向“教育疏导型”转变。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内容的基础上,对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问题,要通过耐心说服和积极疏导去解决,把大道理转化为小道理,做到循循善诱,启发觉悟;

三是由“面目古板型”向“喜闻乐见型转变。

(三)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理论和实践表明,尽管危机本身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但早发现、早干预是危机干预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可针对重点人群或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妇女、失业人群、职业人群等等,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并且定期向社会通报关键性指标,以此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并尽早地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重点人群的心理应对能力。其次,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群众,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宽松和谐平等的环境氛围对人们的心理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倡导和谐理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

关于理想的作文篇9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144-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新提法与科学发展的核心以及社会和谐的本质一脉相承,彰显了党中央的人本情怀,对于新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然是善于倾听心声和沟通思想的“艺术家”,能够本着人文关怀的思路,用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点拨,化解大学生思想中的疑惑、焦虑和恐惧,让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工作和生活。

一、什么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通常的理解就是对人的关怀。“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思想和人的命运等因素相关。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应。

“心理疏导”,从医学角度来理解,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等,达到消除症状、治疗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一种方法。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理解,就是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和清除思想障碍的目的。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是一种工作理念的创新,也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创新。人文关怀统摄心理疏导,选择心理疏导方式本身就体现着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手段。一方面,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利于分清问题的性质,找准切入点,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实效性。

把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新要求落到实处,坚持在继承中创新与在借鉴中发展相结合,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内容体系。

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突出自主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与时代精神相协调的精神品质的培养。

二是要以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为基石,拓展心理健康与调适、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咨询等内容,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三是要广泛吸收和借鉴有益成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应囿于工作领域不同之短见,凡是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凡是有关新形势、新问题的成果都要广为吸纳。当前,尤其要重视借鉴心理咨询的工作方法。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必备能力

高校思想工作者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要具备较强的说服教育能力。通过真理的力量,感情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艺术的力量,使大学生信之,服之,感之,为之。

1.靠真理的力量凝聚大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说服教育工作中,要注意以理服人。真理具有使人折服的强大力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讲话时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符合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既要讲大道理,也要讲小道理,更要讲大道理管着小道理。

2.要靠感情的力量感召大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职责对大学生有影响,但情感对大学生更有影响。比如说在说服教育中,更应懂得对等原理,要尊重听讲者,才能得到听讲者的尊重。

3.要靠人格魅力影响大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主要是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和廉洁自律的无私品德。要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贴民情的工作作风,要有坚持原则、处事公正的民主作风,要有谦虚谨慎、善于学习、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

四是要靠文艺的力量感染大学生。说话要有艺术、讲究方法,能把哲理、情趣、道理融为一体,对大学生的说服教育鲜活,其感染力、影响力就大,效果就好。

四、做好结合文章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一要把促进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单位需求结合起来。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研究大学生个性特点,通过听其言、观其行,因人施教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性格;又要建立约束机制,通过建立学习、谈心、管理和监督等制度,规范大学生行为,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集体氛围。

二要把心理疏导与经常性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把干部职工心理疏导工作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部署,做到年有目标、季有计划、月有安排。在分析大学生思想状况时,不忘分析大学生心理状况,使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三要把关心关爱与竞争激励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干部职工休假、体检、培训等制度,妥善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要科学配置、合理使用人力,防止随意调动人力从事非公务活动,最大限度地缓解大学生的工作压力;要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积极宣传培树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弘扬正气,在高校上下形成争先创优、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关于理想的作文篇10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工作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详细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要求,其凸显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决条件是人,应以人的管理为基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和理想信念直接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一背景下,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成为摆在相关管理人员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概述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概念

人文关怀的内涵极为丰富,其与人的价值观、个性、生存及其理想命运等息息相关。人文关怀即关怀人的生存现状,并积极肯定人的尊严及其生活条件,对人类天性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总体来说,人文关怀即为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关注,标志着社会文明发展的不断进步,反应了人类自觉意识的提高。

心理疏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上来看,心理疏导是一种外延。采用说明、解释、相互理解、支持等方式,合理运用语音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逐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疾病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行为和态度等,以去除其心理障碍。

2从医学角度上来看,心理疏导是它的本意。其是一种合理运用心理学知识,通过转变人类的意志、行为和心理认知,从而消除心理症状、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联系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应准确理解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涵义,实现两者之间的统一,才能共同进步。

1人文关怀是以理解人、关怀人等为核心要素。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针对人的思想问题进行解决,侧重于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直接导致人文关怀有所欠缺。思想政治工作应深入人的心灵,秉持着人文关怀的理念,对其进行心理抚慰,是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上的一大进步。

2政治思想工作中,心理疏导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实现了内容和方法的有机统一。从方法上看,其主要防治泛心理化,主要以教育人和培养人为思想导向;而从内容上看,基于心理疏导自身所具有道德价值和人文关怀思想,重视将其包含的人文精神传递给各教育对象。

3人文关怀是以关心、尊重和爱护人为主。而心理疏导是在遵循人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各沟通方式,开导人们的心理障碍。两者都是一个创新性工作理念和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包含心理疏导,而心理疏导体现着人文关怀,两者都是为了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为目标,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意义

(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组织、群体和成员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并逐步朝着多样化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转变。以教育工作为例,教育工作者只有秉持平等的思想,才可避免与被教育者之间距离和隔阂的产生,从而使被教育者信服,这也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国家相关部门强调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有效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条件。

(二)适应新形势变化的创新要求

随着个体思想动态的日益复杂、各项利益要求的提高,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工作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而通过心理疏导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有效手段,适应这一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型要求。

(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从经济和政治上实现人的整体价值。心理疏导也是以人为主体的审视工作。两者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三、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对策

现阶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摆在重要位置,正确认识到“五化”原则的重要性。

(一)注重人性化原则

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处于主体地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是为了引导人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应注重平等意识,尊重人格,做到以理服人。应将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工作转变成换位思考、互相探讨的沟通方法,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

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管理人员应转变居高临下的姿态,严禁以权压人,尊重下属,平等待人。不定期对人员生活、工作、家庭、安全等方面进行关心与问候,这也是体现人文关怀的有效方式,以使员工全身心投身到工作中。

(二)注重个性化原则

由于个体知识、兴趣、修养、生活环境及受教育情况各不相同,导致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遵循个性化原则,避免用同一标准来衡量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应在全方位了解人员心理状态基础上,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式来开展疏导工作,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三)坚持生活化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应根据广大群众的需求,着力于群众关心的热点、实事,从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提高工作实效。应全面贯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及时了解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将其作为工作重点,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的矛盾和思想困惑,积极有效的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工作、文化和生活中。

(四)遵循人本化原则

人的感情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对象,而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枢纽。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将群众反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处理好各矛盾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坚持科学化原则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都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将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逐步向启发式思想政治工作转变。在互相沟通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教于乐,从而达成思想上的共识。

综上所述,虽然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与理想状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管理人员加大对其的重视。而心理疏导工作中,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急需相关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和完善。在结合人员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笔者希望更多专业人士投身到该项研究中,针对文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指正建议,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莹.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基于汶川震后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理论探索,2009,03:72-74.

[2]张陶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