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环保设施安全设计规范十篇环保设施安全设计规范十篇

环保设施安全设计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9:36

环保设施安全设计规范篇1

[关键词]建设工程;管理;主体;安全职责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设工程管理中建设方应承担的安全职责

建设方为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主体,起到主导作用,其享有选择设计方、施工单位与监理方的权利,同时可选购工程应用主材,并做好施工进程验收核查,确保工程质量水平,管控实施进度,对各类款项应用进程进行监督,并富有综合管理职能。通过对建设工程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我们发现,较多是由于建设方没有规范从事市场行为而引发。目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建设方为一己之力,不择手段非法行事,压低投标价格,令报价甚至比成本价还低。为压低成本,则对施工、设计以及勘察方提出了不合法的强制规定,令勘察设计资料内容变更,并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投入成本不认可,拒绝支付,进一步令建设工程施工方确保安全建设以及文明施工的经费欠缺。一些建设单位还强制施工方触犯合同条款,擅自加快进度,交付拆除工程至不具有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方,令安全事故机率大大增加。由此不难看出,要想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生产,首要目标在于促进建设方市场行为的合理规范。不应单纯的借助行政管理与社会舆论进行监督,还应配设完善的法律约束机制进行有效制约。应明确建设方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确保其不应对其他各方提出不遵循安全生产条例、制度以及强制规定要求。不应随意压缩合同约束的建设工期。编制概算阶段中,建设方应明确安全生产环境与管理措施投入经费,不应通过非法手段令施工方采购与应用不满足安全生产标准的器具设施。同时建设方应承担安全生产责任义务,对于触犯行业规定标准的行为应严厉惩处。

勘察设计方安全职责

勘察设计方以及建设工程施工应用设施器具的生产租赁方等,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并担负安全职责。勘察单位应全面执行操作规范,确保建设工程管线、四周构筑物的可靠安全。同时应依据相关标准,进行细化研究、明确分析,进行场地地质状况的综合评估,明确施工区域环境、地质岩土等标准,并做好勘察资料的编撰。实践阶段中应全面遵循法律规范,依据建设工程设计、防火、地基基础、结构规划、抗震结构设计、鉴定、质量管理、加固维护等标准实施规范作业,维护公众利益与财产人身安全。设计方出具相关设计文件尤为重要,应全面满足安全施工标准,各类重要环节与部位应清晰在设计资料中标注,并出具防范事故的指导管理意见。应满足安全建设规程与操作技术标准,提升建设工程总体安全性能。再者,进行设计资料的编制阶段中,应参照建设工程特征与实际状况,全面考量安全管理与防护要求,为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明确提供必要的操作指导。对于施工安全管理重要环节,在文件中标明外,还应就设计意图进行说明并组织技术交底,出具指导意见。重要的施工安全管理环节主体包括地下管线安全防护、外部电路、临时用电保护以及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等。对于地下管线应优选材料,明确具体布设方位,制定合理保护措施。对于施工现场用电线路应设计好布置距离,确保周围设施安全。对于深基坑工程,应明确基坑侧壁安全标准系数,应用优质的护壁施工方式,做好支护体系结构的选型,并完善地下水管控,进行细化验算与测试。应做好承载水平极限以及正常应用状况的计算与分析,遵循质量测试与监理标准,同时应注意安全作业的相关规范事项。

工程监理方承担必要职责

工程监理方为委托监管单位,其属于第三方责任机构,对于施工安全负有管控责任。应核查施工设计各项安全措施的规范性、方案合理性。明确组织设计中各项管理保障体系具备合理的组织机构,考核特种人员总量、明确是否持证上岗并接受了资格教育。同时应探究施工生产规范责任的制定、规章体制与操作规程履行状况。对于施工应用各类起重设施、电气设备应核查规范性。并应对基坑支护、安装施工、脚手架、施工器具等设置状况进行有效监理。为预防紧急事故发生,应核查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状况,并应考察季节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对于建设工程总体施工平面图应进行细化考量,尤其核查各类办公区域、住宿就餐区域设施状况,施工场地的排水排污设施、安全防火设备配备情况、运输道路畅通性,明确文明施工具体标准。应衡量施工组织设计各类专项施工建设方案的具体措施合理性,临时用电的规定方案。例如应查明有否具备土方开挖、爆破、基坑支护、调运起重施工工程、降水工程等的方案全面性与合理性。重点审查事项为,各项技术措施与方案有否遵循强制标准,针对不满足要求的工程,应责令施工方实施尽快完善补充。安全生产渗透至建设工程施工的整体过程,包含各个环节以及部位,因此监理方应做好各个施工环节管理把关。基于建设工程产品不可逆,因此监理方应对全体施工阶段做好全面管控,一旦引发安全隐患,监理方应责令施工方快速整改。对于问题严重,则应予以停工处理并上报建设方。直至消除隐患,达到合格标准,方可继续复工。

施工方安全生产责任

建设工程施工任务繁杂,环境相对恶劣,多在露天环境与高处施工,因此更应确保安全、稳定。伴随工程进度深入,各类隐患事故增加,因此施工方应承担安全管理的主要职责,规范市场行为,扩充安全成本投入,促进生产责任体制的完善健全,并确保落实到位。同时应把好进人关口,不引进没有参加培训且成绩合格的人员上岗。同时应细化制定各项安全生产规程,杜绝违章施工、指挥的现象发生。施工单位全员应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安全生产意识,遵循相关法律规范,做好定期内部检验与专项核查,促进各项安全措施的科学执行。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加快制定解决方案,及时整改,将伤亡与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施工单位全员应全面熟悉生产作业流程,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最新工程进度进展状况,预防违章作业与管理指挥,做好全程监督管理。

5、结语

总之,建设工程可靠安全的生产是确保利润效益、实现工期进度目标,提升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由于建设工程需要较多主体参与,各方实践活动均同安全建设生产紧密相连。为此,明确各方安全职责尤为重要。我们只有清楚明确建设工程管理中各方主体应承担的安全职责,方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生产建设,实现持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环保设施安全设计规范篇2

关键词:特高压安全文明施工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091-02

特高压交流工程对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需合理确定安全文明施工费计列标准、范围,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确保动态管理、专款专用。安全文明施工费作为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提升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落实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的有效手段,其计列、使用和管理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生产水平。文章论述了现场应用中几项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从而规范特高压交流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使用管理,提升工程建设本质安全水平。

1安全文明施工费的定义与组成

安全文明施工费是指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施工安全、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购置和更新施工防护用具及设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所需要的费用,由安全生产费、文明施工费和环境保护费组成。安全生产费用所占比重不宜低于安全文明施工费的70%,文明施工费用所占比重不宜高于安全文明施工费的15%,环境保护费用所占比重不宜低于安全文明施工费的10%。[1]

安全生产费主要包括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费用;安全生产检查、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等。[2]

文明施工费主要包括安全文明施工标志及标牌的购置、安装费用,现场临时办公及生活设施费用等。

环境保护费主要包括落实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批复要求,为达到项目所在地环保等部门要求发生的费用;针对施工引起的环保、水保问题制定的保护措施费用等。

2安全文明施工费计列、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安全文明施工费的实际投入不够

特高压交流工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要求安全文明施工费专款专用、足额使用。[3]然而,施工企业片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意识倾向,安全文明施工费的实际投入不足。有的施工单位虽然在使用计划中足额计列了相关费用,也在施工方案中制定了有关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但现场的落实情况与之大相径庭。

2.2使用计划编制不合理

特高压交流工程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等费用实行分类限额控制,但施工单位使用计划中经常出现环境保护费用投入不足、文明施工费用超标现象。此外,工程建设周期长,安全文明施工费需长期、连续投入。许多企业未建立动态预测和专业考评组织,未对安全文明施工费的投入和使用进行全过程预算管理,出现“前期松、后期紧”的现象。

2.3监管力度不够

在安全文明施工费使用计划审批、资金到位后,后续监管工作仍需完善。其中,以下3个原因易造成安全文明施工费未专款专用,落实不到位。一是监理单位对进场的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设施审查验收不及时;二是业主、监理未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4]三是未定期组织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费计列、使用专项检查。

3加强对安全文明施工费管理的措施

3.1认真落实相关法规、文件

对各参建单位宣贯《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规定使用指南》《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和《特高压交流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使用管理指导意见》,充分利用报刊、网站和培训班等媒介开展专题培训,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应用,进一步提高科学使用安全文明施工费的认识。

3.2规范安全文明施工费明细计列,严格使用计划审批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上报专项的安全措施费使用计划,经监理单位审核、建设管理单位审批后执行。在使用计划中将相关项目的明细计列,避免出现漏项、缺项,影响后续施工。把安全生产费、环境保护费和文明施工费分别统计成表,填入计划金额进行比较,确保各项费用比例符合《指导意见》的要求。此外,现场业主、监理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文明施工费的使用实行现场监督检查。

3.3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监管

施工企业要结合实际,根据安全文明施工费使用计划,建立到货明细、凭证证明和验收记录等台账,落实资金、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并在企业财务部门备案。建设管理、监理单位建立制度体系,定期审查各施工项目部安全文明施工费使用情况,确保落到实处。

4结语

特高压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的计列、使用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参建各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上文分析了其在现场应用中存在的三点问题,并从落实法规制度、规范费用计列、严格计划审批和加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确保安全文明施工费在工程建设中发挥实效,保障特高压工程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使用管理指导意见[Z].

[2]回昊,闫娜娜.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计取、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浅析[J].科技创业,2010(2):148-149.

环保设施安全设计规范篇3

关键词:城市建设;规划设计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针对近年来国家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并将住房制度由福利型分配转为货币型分配,住宅建设进入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的开发建设阶段。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最终是为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人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因此,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住宅区规划的设计的基本要求。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搞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生态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2居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问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3居住区的安全性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人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①在小区和组团的人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②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人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③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杨”,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所有新建的城市居民住宅必须将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纳入住宅建设规划中,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城市居民住宅建设设计文件应当包括住宅安全防范设施部分。设计单位应当依据《住宅建筑安全防范设计要求(试行)》(DB32/t024―93)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B50180―93)等有关的规范、标准、规定进行设计。市建设局施工图审查办公室和市公安局技防办(设在治安大队)共同负责对住宅安全防范设施设计的审查工作,与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同步进行。对不符合安全防范设施规范、标准的设计文件,一律责成原设计单位进行修改。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安全防范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改动。必须修改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设计通知书及相应的图纸并报设计审批部门重新审批后方可进行。

4居住区的配套服务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白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库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可以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生活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弃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转站来处理。在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上应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不要使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造成污染的扩散。

5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在满足于居住环境对于生活的基本需求.而要求居住环境更加人性化.更富有人情味,更能体现居住者多方面的需求。这就对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住宅小区的人性化设计、构建有序的空间、组织便捷的交通及创建文明环境等方面就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措施.从而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易于交往的生活场所。

参考文献:

[1]杨小东胡大伟对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素的再认识[J]《规划师》2003年第19卷第2期

环保设施安全设计规范篇4

关键词:输电线路工程;安全隐患辨识;安全管理;电力系统;工程建设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21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2-0131-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32.065

随着电力工程建设的不断扩大,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实际施工中面临着多重安全危险问题,对此则需要进行安全危险辨识,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降低危险等级,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次数,为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1输电线路工程特征分析

1.1高危性

输电线路工程通常为野外、高空作业,面临着复杂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条件,这对于作业者以及相关管理人员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高危的作业环境势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中需要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合格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能力等,其高危性特点也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面临的一大挑战。

1.2流动施工

输电线路由于架设距离较长,通常需要流动施工,这其中涉及到施工人员的调动,施工环境的变化以及相关施工设备、材料等的更新等。一些特殊工程项目,例如塔架支立、电缆架设等都需要流动施工。其他的一些施工环节,例如材料运输、混凝土浇筑、模板架设等也都需要大量流动性施工力量的支持,然而,正是因为这种流动性施工的特点,施工人员频繁更换的现象,使得施工人员的能力、素质等难以得到保证,个别地域出现管理疏忽时,工程施工中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1.3整体性

输电线路的架设距离较长,各个地域之间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工程项目的施工方式如果存在差异,对应的施工量、施工时间、工艺技术等却彼此影响,某一个线路区段出现问题则可能影响其他区域线路的正常运转,项目的建设施工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全局性。因此,实际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善于从整体出发,防止局部问题的出现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1.4多变性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由于施工项目多、线路长、范围广,各类施工都会随着线路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且线路工程施工多处于露天环境中,这就使得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存在多重变化性,可能随着遭遇暴风雨的袭击,甚至加大劳动强度,各种非安全性因素交织在一起,从而引发多重危险。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多变性,也使得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2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危险辨识过程

2.1明确危险源的辨识对象

所谓的安全危险辨识,首要的便是需要明确辨识对象,形成一个目标范围,再将目光锁定这一范围内的对象,对此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统筹可能引发输电线路工程危险

的因素,结合统筹的因素来对应明确危险源的辨识对象。

2.2分辨安全危险源

已经明确了危险源对象的大致范围,则应该对其实施逐层剖析与分解,从而明确各个工序、施工阶段所存在的具体危险源,再单独着眼于这一工序来进行深入计算、统计、分析危险源的危害等级,具体方法有经验法、流程图法、表格统计法等。实际的危险源辨识,也要结合其所处阶段、所采用的技术、工艺、设备等,达到对危险源的初级判断,这其中涉及到定性、定量评价,能够保证危险源的辨识精准度。

2.3剖析危险源的生存条件与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出现需要具备特定条件,分析引发危险源的条件以及触发因素,再根据这些条件与因素来对应采取措施,从内外双方面入手,消除一切可能导致危险的条件、因素。无论是条件的分析还是触发因素的剖析都应该以所施工的输电线路工程实际为依据,而且要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与分析,这样才能确保准确性。

2.4分析安全危险的影响范围

安全危险的影响范围从整体上决定着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经济效益,而且安全危险源等级会随着影响范围的变大而升高。通常来说,危险源影响范围也会因为工程类型而有所差别。例如:山区、地形复杂区域的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由于客观环境、交通条件相对恶劣,对安全危险会带来大规模的不良影响。

2.5危险源评价,确定危险等级

根据分析得出的安全危险影响范围大小来评价危险源,明确其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具体的评价一般采用仿真模拟法、敏感性分析法、矩阵分析法等,通过多重分析来明确危险的等级,在明确危险源等级的基础上来对应采取应对措施,根据危险源等级来有重点、有侧重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切实维护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3输电线路工程安全危险辨识的方法

3.1情景分析法

所谓的情景分析法就是根据输电线路实际施工现场,通过观察其环境、场景、施工状态等来进行危险预设,通过设定各种假设来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再对应讨论风险分析结果,这其中涉及到定量统计、定性分析等方法的运用,同时也应该引入信息系统来帮助统计、判断,从而提高危险判断工作效率。

3.2事故分析法

事故分析法在现实运用中,就是先深入某一典型的危险要素,剖析其发生的原因,逐层解剖,直到最细节的因素,再将这些细节性因素同危险成因之间进行对比,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树状图。事故分析法就有一定的客观性、实用性、精准性,而且能够达到全方位剖析、深入解析的目标,是围绕某一具体的典型事故展开的辨识法,有利于找到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确保风险被及时排除。

4输电线路工程安全管理方法

4.1加强组织与职责管理

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有组织、有规划、有目标的工作,要想真正实现安全管理,就要强化组织与安全职责管理,创建安全管理体系,体系内设置专业的安全负责人,打造出一个业主部门,承担输电线路工程安全管理职责,各方通过集中商讨、分析等形成一套管理策划方案,同时要求积极实施安全管理方案,安全管理体系中应该包含以下关键机构主体,例如项目安委会、设计院、监理企业、施工企业等,要各自明确每个责任主体的职责和任务。

4.1.1项目安委会。负责召集并监督各个参建方执行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与方案,协调各个参建方之间的关系,解除安全问题,通过会议等形式来从整体上筹划工程安全管理。

4.1.2设计院。严格根据输电线路工程的相关法规、规程以及行业标准来勘察、设计,提供客观、准确的勘察数据信息,积极执行项目勘察、工程建设的相关规定,根据勘察信息进行项目工程设计,将安全因素纳入设计范围。

4.1.3施工企业。按照输电线路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组织施工,编制安全施工管理规章制度,积极落实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制度,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来保证施工安全,同时强化安全施工管理,例如严格施工人员审核、施工工序监督、工程施工质检等来确保施工安全。

4.2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

施工现场是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最前线,必然应该成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涉及到多方面工作,例如原材料与设备的存放、施工流程的规划、施工作业的标准化管理等。

4.2.1施工现场的规划与布局。参照设计图纸有秩序、有规范地布局土建材料、电气材料设备等,形成专属功能分区,例如材料设备存放区、办公区、生活区、混凝土调配区。施工前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例如修建围栏、设置安全通道、修筑排水通道等,同时为了防范外界的侵扰,在必要位置应设警示标识,为输电线路工程的施工创造一个安全、有利的环境条件。

4.2.2材料与设备的保存。要根据施工原材料的质地、性质以及功能等来选择存放区域,采用适合性的存放方法,例如分区堆放、分列排放、有序放置等,都要对应设置标识,控制环境污染,要结合材料的使用说明书来为其创设一个安全存放环境,在确保材料不受污染的同时,也要保证环境安全。

施工设备要依照国家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相关规程规定来采购,同时,要将安全贯穿于整个过程。各类施工设备需要达到规定的安全等级,也要做好各类施工设备的安全防护工作,例如:电源线需要设置pVC绝缘层,用电设备、电源箱等都要安全接地。

4.2.3强化安全作业监管。输电线路工程作业环节是一个关键环节,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范制度,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切实遵守各项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安全防护性设备,作业前严格检查安全筹备工作质量,例如:是否佩戴安全帽、是否穿戴绝缘服等。杜绝一切高危金属物品、化学物质等带入市场现场,形成一个安全作业环境。

4.2.4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一套科学、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作保障,有必要编制一套专门针对安全施工的管理制度,制度要覆盖一个大的范围,从施工人员的行为、作业流程、再到设备安全检查等,对每一项工作、每个环节都做出细致、明确的规定,从而达到安全教育、检查等目标。定期召开例会,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从而敦促其遵守安全制度,保护施工安全。

4.3安全评估奖惩机制

为了强化安全施工管理,有必要创建一套科学、合理、公平的安全评估考核系统,并依据考核结果来对应提供奖惩对策,让奖励、惩罚双重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安全管理工作目标。例如:线路架设施工中,对于不按照设计图纸、规程规范施工所导致的安全事故的行为和责任人给予严惩。对于施工中表现优良、且工作效率高的则进行物质与精神双方面的奖励。

5结语

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危险辨识是一项重要且艰巨的工作,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明确危险辨识工作流程,采用科学的辨识方法,并加强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管理,从而提高输电线路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收获理想的工程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1]黄立新.输配电线路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经翔飞.输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5).

环保设施安全设计规范篇5

论文摘要:近年来,建筑幕墙工程因质量差而造成国家财产损失及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果加强对幕墙工程的管理,对其设计、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切实有效地推行建设监理制度,幕墙工程的质量是能够得到保障。

1建筑幕墙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

正是由于“设计滞后”和“审核不力”等原因,决定了幕墙工程的设计质量必然难以保证。从近几年全国幕墙工程检查的结果看,以下是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1预埋件部分:有的工程主体未设计预埋件,只好采用膨胀螺栓、化学螺栓来补救;有的虽有预埋件,但该预埋件的规格、钢筋的焊接及锚固长度等又不满足规范要求。

1.2立柱、横梁部分:立柱的力学计算模型不符合工程实际,立柱和横梁的型材截面特性参数计算有误或套用错误,甚至有些型材的截面形状不符合受力要求;立柱被设计成受压杆件(按规定应设计成受拉杆件);有校核杆件强度但未校核其刚度;不按最不利分格及最大跨度进行验算。

1.3幕墙与主体连接部分:支座与板间的焊缝强度不够,连接处只有一个螺栓,角码所受弯矩过大但不加固。

1.4板块固定部分:隐框幕墙板块下部未设托条,压板的间距过大或压板本身强度不足。

防火、防雷部分:防水棉厚度不足或防火隔板太薄,防火节点不严密,立柱伸缩处的防雷节点处理不妥。

2建筑幕墙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

2.1建筑幕墙工程前期监理的必要性

2.1.1编制监理细则:根据工程验收规范和实际要求,编制可行的监理实施细则。

2.1.2体系审查:开工前,应审查施工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审查承建单位的资格、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往的施工业绩、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证书等。

2.1.3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监理人员应重点审核施工方案、施工机械及施工顺序,尤其是关键工序的工程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主要包括安装工序、安装机具和工具、脚手架、铁码和预埋件连接、立柱和横梁安装及位置调整、焊接防锈措施、板材安装、防火棉安装、防雷系统安装、耐候性密封胶的顺序、铝框和玻璃保护等。

2.1.4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施工单位根据效果图及框架实际几何尺寸出施工及采点大样图和结构计算书,须经业主、设计确认,再进行图纸会审,图纸会审重点:图纸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设计是否满足安全、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设计是否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施工是否方便、合理、节约;对重点部位的设计意图、技术要求、难点及质保措施,向施工单位作技术交底。

2.1.5审查进场原材料:为使建筑幕墙工程安全可靠、幕墙材料应该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为使建筑幕墙有足够的耐候性和耐久性,要求建筑幕墙所用金属材料除不锈钢和轻金属材料外均应进行热镀锌防腐处理,铝合金应进行表面阳极氧化处理。建筑幕墙所用结构胶的“三性”试验结果要符合规范要求。

2.1.6加工制造、施工安装前条件检查复核:幕墙在制作前对建筑设计施工图进行核对幕墙调整并经设计、监理同意后,方可加工组装。为保证幕墙质量,要求主体结构工程应满足幕墙安装的基本条件,特别是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和外表面平整度及结构的尺寸偏差,必须达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否则须采取适当措施后才进行。为保证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可靠,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埋件标高偏差不应大于10mm,埋件位置偏差不大于20mm。

幕墙材料是保证幕墙质量和安全的物质基础。幕墙材料概括起来有四大类型:即骨架材料、板材、密封及填缝材料、各种材料都要有合格证书和质保证书,有的材料还应有报告、结构胶的相容性试验报告、幕墙性能试验报告等等,没有合格的证书或合格的试验报告,应坚决杜绝使用。

2.2执行各工序质量验收制度

建筑幕墙施工一般包含有:玻璃板材制作、幕墙节点安装横梁与立柱安装、玻璃板材安装等四道关键工序,对这四道工序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对照设计或规范的要求执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对检查不合格的工序要进行整改或返工,直到合格时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2.2.1玻璃板材的制作

该工序要重点检查制作车间的环境条件,要求车间的温度湿度、通风性、灰尘等方面的指标都要达到规范或设计的要求;检查玻璃或金属挂板的规格、尺寸及外观质量是否达到规范或设计的要求;检查结构胶的生产日期、有效期限,并判断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检查结构胶的厚度,宽度及胶质量是否满足规范或设计的要求等等。

2.2.2幕墙节点安装

该工序质量的控制,重点在于土建结构施工期间幕墙预埋件的埋设质量的控制,监理人员应提前督促幕墙的设计、施工单位加强与土建单位的联系与配合,使幕墙预埋件的埋设位置、埋设质量能达到幕墙设计或规范的要求,这是一个事关整个幕墙工程施工安装质量的重要质量控制环节。此外,对预埋铁与连接角码的焊接质量、立柱与连接角码的连接质量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

2.2.3横梁立柱安装

该工序重点检查立柱安装的垂直度横梁安装的水平线、幕墙分格的规格尺寸等数据是否满足规范或设计的要求;检查和控制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质量。

2.2.4玻璃板材安装

该工序重点检查玻璃板材的固定连接质量及密封胶嵌缝质量密封胶嵌缝施工要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由熟练工作操作施工时要防止气泡的出现,并保证胶缝厚度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2.3督促并协助施工单位建立技师保证体系

施工单位应有专人负责施工安装质量的检查验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会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原因并予以改正。检查验收缺席要采取自检、互检及质量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最终验收相结合,确保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2.4认真做好幕墙的防火、防雷工作

幕墙的隔热保温应采用不燃、难燃材料,有防潮措施、隔热保温防火材料不得直接与玻璃接触。

幕墙应符合防火等级要求,窗间墙和每层楼板、隔墙处于幕墙间的缝隙应有防火隔断措施、防火板宜用不小于1.2mm的金属板,其搭接缝隙应用防火密封胶密封。

幕墙的风压变形、雨水渗漏、空气渗透性能必须经过根据国家现行标准(CB/t1526-15228)规定的检测方法测试并达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如设计认为必要,还应进行保温、隔声、抗震、防火、防雷等指标的测试。

环保设施安全设计规范篇6

目前来说,我国桥梁施工系统依旧是不完善的,它受到内外相关因素的影响,不能实现公路建设综合效益的提高。比如其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的缺乏,不能实现对安全管理理念的有效贯彻,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效率的提升。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人为失误。这些问题出现与安全管理的相关行为规范有密切联系,为了保证安全工作的稳定性落实,要进行安全管理观念的树立。在公路作业过程中,这种观念是比较缺乏的,不能有效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其安全培训制度、安全管理体系都是不健全的。安全工作处于被弱化的状况,即使有相应的安全机构,机构也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徒有形式,安全责任主体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工作薄弱。二是员工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在施工现场,对安全操作规程,消防防火等安全防护知识缺乏了解,不佩戴安全帽,私自乱搭乱扯电线,他们大多只知道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而很少遵守操作规程,即使发现有操作危险,他们大多会存在侥幸心理而我行我素。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相关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能实现对材料设备的有效检查,导致施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安全管理环节的有效贯彻。如果不能实现前提工程项目的准备工作的落实,就难以保证其施工过程的稳定进行,就容易导致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容易出现对相关施工方案落实的缺乏,不能实现对相关管理环节优化,更容易发生一些质量安全情况。在设计中不按照法律法规对工程建设标准予以设计,导致设计不能适应工程的发展,没有考虑到用户安全的需要,对施工的重点环节和部位没有予以强调;对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未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等。除此之外,在技术交底之后,存在着一些为了节约成本倾向,对于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等安全材料的引进,并没有出具相关的三包证明和合格证明,给安全生产管理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在此过程中,暴露除了施工安全规则不健全的现象,其不合理施工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不利于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环节的稳定运行。目前来说,我国的公路桥梁施工安全规范是不健全的,其安全管理制度也是不健全的,再加上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缺乏,管理者安全管理意识的缺乏,更加加到了公路桥梁施工的不安全性。为了保持公路桥梁作业施工的稳定运行,我们要进行施工安全规范。

如果不能实现上述目的,就容易导致施工安全管理难度的提升。由于缺乏明确的安全施工管理规程,施工单位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无证设计、越级设计、边设计边施工、违法分包转包、擅自修改设计,随意更换设备,拓宽路基,减少成本,不采取配套的安全措施,不进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是导致建设工程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2公路与桥梁工程安全管理措施的深化

为了促进公路桥梁工程安全管理措施的优化,我们要进行安全管理意识的加强,促进其安全管理的实现。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以安全第一为管理思想,进行安全管理体系的深化,以促进施工过程中的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工程建设系统的健全,确保工程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为此我们要进行安全生产的投入,确保其安全管理体制的健全。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国家的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进行相关安全管理环节的优化,确保其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的提升,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的展开,以确保工作人员自身操作行为的规范。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各种事故隐患,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力争把安全事故遏制在萌芽阶段。其次要重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使其知道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安全事故应急措施;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力图在施工中避免安全事故。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我们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实行对施工行为的有效规范,确保其公路桥梁施工过程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实现规章制度的不断优化,满足公路工程施工需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进行安全规范制度的健全,确保其相关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坚决杜绝无证设计、越级设计、边设计边施工、违法分包转包、擅自修改设计等不法行为,在施工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有问题及时提出,以防因技术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在现场要加强安全保护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要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配套措施安全施工,施工中不能随意更改设计,改变图样。

3结束语

环保设施安全设计规范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暖通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建筑工程中暖通空调的设计原则

(一)弄清该建筑物在总图中的位置,四邻建筑物及其周围供热、供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方式与可能的接口地点。这可为本建筑物设计供热入口时的客观条件,也可作为计算负荷时考虑风力、日照等因素的参考,还可以根据主要入口的朝向,确定大门的做法。

(二)层数、层高及建筑物的总高度,看其是否属于高层建筑。按现行的《规范》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应遵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条款。

(三)弄清建筑物内的人员数量、使用时间、有无废气要排等,作为计算负荷及划分系统的依据。

(四)防火分区的划分,防烟分区的划分及防火墙的位置及火灾疏散路线。不了解这些问题就无法设计防烟排烟系统,也不知道该在什么位置设防火阀门。

暖通设计施工的基本要求

通常情况下,暖通是由采暖、空调和通风等系统组成,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非常复杂与繁琐,一般预留与预埋暖通位置、管道是在桩基工程结束后进行的,因此在暖通设计施工过程中提出以下基本要求。

认真翻阅图纸

认真翻阅图纸是为了清楚了解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和构建方式,这样在设计的时候才能弄清楚建筑的与周围的建筑供水、供气、供电的铺设接口地点,这是一个客观的条件,也为将来在施工时创造合理、高效率的施工做好准备。为了清楚暖通负荷和划分系统,还要搞清楚楼宇的规划容纳人数、作业的性质和使用时间等因素作为参考,还应该考虑建筑物的层数,以便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条款考虑进去。

引进设备工程师参与施工

设备工程师对暖通设备的性能、参数、施工环境的注意事项最了解,所以在暖通施工过程中切不可闭门造车,应该将设备工程师引进来去改变设备与建筑预埋基道不符合、机房设计不合理、进风口与排放口不合规定的挤在一起等现状,可谓是势在必行。

建筑采暖入户的设计要求

《暖通规范》GB50019—2003第4.9.5条条文没有特别强调共用立管和入户装置必须设置在户外,当建筑平面布局有困难时,暖通专业没有坚持本条的规定,似乎不算违反规范。但是《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第6.2.4条规定“采暖系统中,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设施,不应设于套内”。为了建筑采暖的合理性和舒适性,应该严格执行《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第6.2.4条规定,终归要以符合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为根本宗旨。

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空调负荷及空气参数的计算误差大

在目前建筑暖通的设计之中空调主机容量普遍偏大源于其空调负荷的计算存在着误差,建筑物空调负荷计算的相关因素有如下几个:

外窗传递的太阳辐射热量;

围护结构传递的温度;

人体自身的散热量;

新风量以及渗透空气所带来的负荷;

室内照明及其余热源的散热量;

其他的负荷。建筑暖通设计师在进行空调负荷计算时一般会依据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而行,然而空调负荷计算的误差仍然不可避免的出现,一方面的原因是暖通设计师在负荷计算时过于担心错项、漏项的出现而无法实现使用目的,因此保守地选择较大的参数。

在暖通设计中留有合理的调节余地十分重要,但却不能滥用保守数据,而应该将建筑相关参数加以考虑从而避免空调负荷计算的误差将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建筑相关参数与暖通设计师空调负荷计算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空调负荷计算存在误差的另一个原因是各环节之间配合的不默契。

设计(施工)说明的内容不完整

《设计深度规定》对暖通空调设计说明应包括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设计说明应有室内外设计参数;热源、冷源情况;热媒、冷媒参数;供暖热负荷及耗热量指标,系统总阻力;散热器型号;空调冷、热负荷;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消声、隔振、防火、防腐、保温;风管、管道材料选择、安装要求;系统试压要求等。然而,有些工程的设计说明内容很不完整。

空调系统的选择不合理

如某工程甲方要求部分房间要保持恒温恒湿,设计师简单地考虑从系统中分离单独成为一个支路,增加了运行维护的难度,也加大了能源的消耗。这样的系统满足不了甲方所提的要求。又如某工程设有指挥大厅、会议厅、计算机房等,此类性质的用房,理想的空调系统应是低速风道系统,而设计却采用了风机盘管系统,显然是不合理的。

平面冷冻水系统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

①有的冷冻水系统由1条主立管引进,分几个环路,分环上不设阀门,给系统运行调节、维修管理造成不便;②有的空调系统为双侧连接,两侧热负荷及空调器数量相差悬殊,而供、回水支管管径却相同,两侧水力不平衡,难以按设计流量进行分配;③空调水系统同程、异程混用,给调试、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

平衡阀的设置存在问题

空调冷冻水系统宜设置平衡阀,一般应设在回水管上。而有的工程仅用普通的阀门代替平衡阀,有的在新风机组冷冻水供、回水管上均设置了口径与管径相同的平衡阀。

建筑暖通设计问题的改进措施

注重可行性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取暖设计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从供水和供热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能够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设计方案,合理的解决取暖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在针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的暖通设计中,更要认真分析以往的数据,提出符合特殊要求工艺的设计方案,确保完善。

注重规范性与经济性

建筑暖通设计中规范性与设计及施工工作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因此首先需要建立并完善暖通设计的监理制度,在相应的岗位上安排相关的监理工作人员对暖通设计及施工过程进行监理以保证工作的规范性实施及其质量水平。其次,在工程建设期间还可以聘请专业暖通设计及施工人员开展相关的讲座与座谈会,鼓励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从而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提升设计及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其实际动手能力。而建筑暖通设计的经济性原则的保证则需要做到:第一,暖通设计的过程中对施工所需材料与技术有充分的了解,在同一使用周期之内对机械档次、相关设备及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调研工作,从中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及设备;第二,暖通设计中各项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与运行、维修经费也是衡量的重要因素所在,并根据季节的差异性对不同时期的设计及施工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到最符合设计要求的经济方案。

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暖通施工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防火安全、人员施工安全、设备的操作安全、易燃易爆环境的安全、电力设备的标准配套安全等。另外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问题,包括暖通空调的防冻保护、制冷系统的安全保护与风机连锁保护等问题。同时要协调好暖通设备和其他工种的物件相互的协调,施工的人员都知道,建筑物的空间是有限的,管道的预留空间和长度是有限的,在暖通专业的暖通专业的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排烟(风)管、供水管、回水管、冷凝水管等;给排水专业的生活给水管、排水管、污水管、喷淋管等又是极其复杂的,避免和电线管、水管、燃气管道争空间,如果在施工设计图纸上没有标定的,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就要各工种之间做好协调,必要时要让业主和监理单位出面做进一步合理的协调和解决。

注重环保性的分析

当今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用户人群在购买房屋时首先考虑的是环境问题,这就要求暖通设计者要在暖通设计时采用环境温然相对将少的环保产品或者新型环保产品,同时也要考虑暖通系统在使用中产生的污染,针对这些要求,设计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才能设计出对环境污染较少的设计方案。

我国暖通设计的发展趋势

完善设计的观念和方法

1、暖通设计的观念将会逐渐向着规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发展,所以对于我国的节能型建筑来说,首先的设计目标就是要尽可能的降低热负荷,充分的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升供暖系统以及保暖热源的工作效率。另外,在设计的过程中,所设计的内容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能源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也应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

2、暖通设计的观念还会逐步向着动态化的观念发展。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从内而外发生变化的,显然如果单纯的依靠稳态的设计工况时无法完全满足使用的需求的,所以应采用最新的技术方法,比如说科技含量更高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和建筑动态负荷分析这两种方法,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计算的结果的适应性也更强。

(二)我国的相关建筑企业必须对能源效率进行综合的考虑

我国的很多城市从国外的先进施工经验中已经整理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但是对于我国的实际问题却还不是完全适用的,我国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已经越来越完善了,供暖的热负荷已经很少,所以应充分的考虑供暖设备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专家学者普遍都认可了直燃式的冷水机组,可以最大化的延长产品的使用性能。另外,为了解决电力高峰负荷的问题,还出现了蓄水空调,不但增加了电量,同时还解决了运行的成本,当然我们还应对原有系统的设计以及设备的国产化等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中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同时,要合理应用暖通的节能技术,从而使暖通设计向着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将环保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环保设施安全设计规范篇8

关键词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煤矿安全生产和经营的重要保障,尤其对于多发事故、管理粗放或环境比较差的煤矿企业,做好煤矿质量标准化工作,有利于向着安全、环保、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煤矿行业进一步发展。

1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相关概述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以安全生产为最终目标来建设的,主要包括标准建立和执行这两个关键环节,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1)要从行业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2)标准化内容要符合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规定;(3)坚持安全和质量统一的原则,煤矿生产各个环节都要有可以量化的具体工作指标,有效避免工作中操作的模糊性和随意性;(4)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始终坚持安全生产的目标,不能只顾着搞“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要注重发展“基础工程”和“生命工程”;(5)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过程中每道工序、每个生产环节都要重视安全生产质量,每个部门、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应当时刻牢记安全生产的意识;(6)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内容必须将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行业标准相互结合来制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质量标准,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不断修订和完善企业质量标准[1]。

2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2.1强化理念先导不断转变思想观念

(1)正确理解强化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理念的内涵,在煤矿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汇总,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程标准,并细化和量化,从而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具体规章制度,拓展、规范并提升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使企业保持在较好的安全状态,保证煤矿企业健康快速发展;(2)要认识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重要性,该工作是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颁发的规章制度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煤矿企业只有将国家、行业标准、规章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具体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及质量标准等制度,才能保障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进而不断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质量,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企业整体实力;(3)要正确认识安全质量标准化与生产、效益及其他工作的关系,煤矿企业领导及广大工作人员应当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和其他工作紧密相连的,只有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才能更好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才能使企业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生产,从而获得更多经济效益[2]。

2.2实施全过程的控制和全方位规范管理

煤矿企业实施全过程控制并做好全方位规范管理,从以下三个环节严格把关:(1)严格规范设计,每一个工程都是根据规范进行设计的,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将安全质量作为最重要的目标,这样能够从源头上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在规范设计内容时要广泛征集意见,通过比较分析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2)煤矿企业要根据设计施工,严把施工关,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坚持精细化管理,将“七化”管理标准落实到实处,即人员操作程序化、工程质量标准化、设备管理责任化等,还要坚持上下工序相互连接,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原则,实现动态和全过程管理,这也是煤矿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关键,因此对工序一定要严格把关,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坚持走动式管理,只要是不符合设计规范的项目都要求限期解决或停产整顿,直到合格以后才继续生产经营;(3)严格根据标准验收,把握好验收这一环节,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动态检查和班末、竣工验收相互结合的方法来考核施工情况,通过严格把握验收环节,达到设计、施工和验收全程闭合,提高施工质量[3]。

2.3注重安全环境建设优化生产系统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加强对安全环境的建设力度,不断改善作业环境,并对当前的生产系统进行优化和简化;为工人的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保障,进而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顺利进行[4]。(1)煤矿企业要努力打造“安保型”矿井装备系统,力争实现设备没有安全隐患、装备没有故障的目标。在日常生产经营中,煤矿企业应当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使用机械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设备,例如大功率和高强度的综采设备及相应的检测监控设施,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集约化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煤矿生产经营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不仅能够优化生产系统,为工人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还能够通过机械操作来减少工人劳动强度,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和提高效率的双重目的;(2)要不断改善工作环境,努力营造安全舒适的文化氛围。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全面改造工人食堂和宿舍,无论是从居住环境还是从饮食上都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和安全生产的宗旨,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员工的疲劳程度,进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征文活动,鼓励员工总结安全生产经验,也能够进一步扩大安全宣传教育,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渗透到每个角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安全生产和保障质量的意识。

2.4创新工作机制并完善责任体系

(1)在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应当逐步完善各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责任体系,形成各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组织保证体系,实行煤矿领导干部主机包点联责考核的制度,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化管理格局,并为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2)要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目标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核中实行奖惩机制,奖励实现控制目标的单位,反之进行经济处罚,通过实行过程控制和监督管理来保证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整体目标;(3)要强化对工人的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力争实现“人人懂安全、人人会安全和人人要安全”的目标;(4)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智能落实到机制,根据“归口管理”和“分级负责”的要求,各层都应当建立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为重点的管理机制,将防治水、顶板管理和机电运输等重点安全管理环节落实到实处,实现真正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夯实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工作[5]。

3结语

环保设施安全设计规范篇9

关键词:电梯风险管理安全三级教育pDCa

中图分类号:tn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工程的风险管理日益受到重视;风险无处不在,电梯行业更是如此。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发现风险、评估风险、规避风险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风险管理是指为了达到一个既定目标,对企业所承担的风险进行管理的系统过程,其采取的方法、措施应符合公众利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有关法规的要求。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风险控制四个方面。

1风险识别是前提

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就应该注重安全生产,实施风险管理,收集相关风险信息,确定风险因素,编制风险识别报告。制定多种防范措施,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损失。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梯行业迅速崛起,我国目前的电梯产、销量及电梯在用量已处在世界首位。电梯已成为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特种设备,它的安全运行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电梯在设计、生产、安装和运行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是电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问题。

2风险评估是理论支撑

风险评估就是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专业方法,分析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量,确定风险量和风险等级。电梯属于一种大型机电一体化特种设备,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和完整的电梯安全评估准则和程序,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电梯安全评估准则、程序和方法,已迫在眉睫。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先进检测仪器设备,对在用电梯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检测和分析,通过对潜在的影响电梯系统运行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测电梯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分布部位、数量、故障概率以及严重程度等影响电梯系统寿命周期内的安全状况,从而提出采取降低风险的对策和措施。

电梯作为大型特种机电设备有着其特殊性,它不是整机出厂而是需要在现场进行安装、调试。从设计、销售、运输、安装、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它贯穿于各个环节。因此电梯风险评估过程要从电梯的安全要求出发,进行风险情节与风险源的识别;依据电梯的不同阶段划分为不同的评估单元,可分为设计制造评估、安装调试评估、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评估等几个大的单元。每个大的单元根据国家规范和相关标准分别包含不同的内容;设计制造评估单元主要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2009)、《电梯试验方法》(GB/t10059-2009)等国家规范,参考世界发达国家现行的标准,对企业的资质、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进行理论分析;安装调试评估单元主要依据《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10060-2011)、《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等国家规范,进行风险分析;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评估单元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1-2009)、《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GB/t18775-2009)、《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规范》(GB24804-2009)等国家规范,分别进行曳引能力评估、制动能力评估、限速器一安全钳可靠性评估、电梯控制系统评估、轿层门与层站评估、主要零部件与安全装置评估、能耗评估、运行性能评估等;其目的就是对电梯运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由此可辨识出电梯各个环节中导致事故发生的有关危险源;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评估。

3风险响应策略

风险响应是对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的策略,常用的对策包括风险规避、减轻、自留、转移、投保等,要有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计划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目标(2)管理范围(3)管理方法及依据(4)风险等级(5)管理职责及权限(6)风险跟踪(7)资源预算。针对电梯行业来讲,掌握好国家的政策和行业动态,运用新技术、新标准,本着节能、环保、安全、降低电梯成本,在研发设计时期,要搞好市场调研,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求;在运输过程中,对不可控制的意外风险,采取向保险公司投保进行风险转移;在安装维护阶段,要求施工人员要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上岗前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进入现场要遵守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对使用的电动工具要定期安全检查,做好现场的安全防护,公司不定期进行自检和专检,督促落实好各项制度。

4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对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危险源造成的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出不同风险水平的控制措施计划表。一般风险等级划分为五个等级,可忽略风险、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不容许风险。

针对不同危险源采取相应降低风险的措施,将技术管理和程序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利用技术进步来改善安全控制措施;制定可行、有效、成本效益最佳的应急方案;提高各类设施的可靠性,增加安全系数,减少故障,设置安全监控系统,改善作业环境;加强员工培训,克服不良习惯,严格按章办事,帮助其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电梯安装过程中存在高处坠落、摔伤、触电、物体打击等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按规定搭设脚手架并加装防护网,预留的洞口和厅门口按要求进行封堵并张贴安全警示标志。电梯每天在不停的运转,由于设备部件不断磨损,电气元件老化等原因,电梯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故障,有可能发生如停梯、关人、冲顶、蹲底等风险;因此在维修保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每半月进行一次清洁、、调整、检查,确保电梯各项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5结语

随着社会对电梯安全需求的不断提高,电梯安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为了充分认识电梯系统的危险性,就必须对电梯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的综合评估,了解潜在的危险和薄弱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风险管理。规避显性和隐性的各种风险,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上升的pDCa模式进行风险控制,避免电梯事故的发生,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环保设施安全设计规范篇10

关键词:土木工程;安全性;耐久性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土建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和耐久性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目前,房屋建筑、桥梁、水利项目的建筑安全事故频发,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土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取决于设计与施工水准,土建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合理性能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大小,完善法规标准,加强施工技术,有效提高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是目前土建工程永远不变的研究课题。

1目前我国土建工程设计现状

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规范,忽视了环境因素作用下的耐久性要求,严重程度已经安全水准设置偏低所带来的危害。土建工程的安全性容易受干湿、冻融、土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有钢筋锈蚀或混凝土腐蚀导致的耐久性结构的安全性差,主要体现在耐久性、安全系数范围、整体牢固性等几个方面,与结构工程的细致的规范。我国规范的安全度设置水准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很难做到理想的“三正常”,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应适当提高。有些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缺陷在于安全性的提法上被掩盖。安全质量标准要与学习发达国家的质量控制技术,增强土建结构工程的设计规范性,提高土木建筑的使用寿命,总体上要比国外同类规范低,设计规范的整体牢固性差,结构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偏低。土建工程出现事故安全程度的经费投入不足,造价中所占的比重不高。土建结构的使用的延性度上,防止人为因素破坏而造成的整体倒塌尽量避免减轻灾害损失。加强对特殊环境状态下耐久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制定技术规范。

2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策略

2.1合理的设计理念

2.1.1从法制上确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的要求。既要保障承载能力,还要注重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质量,各种制度执行起来要有规范性。防止出现结构的局部破坏而导致大范围倒塌,安全质量事故减少到最低程度,还应以预防为主,通过例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整体牢固性要具有必要的冗余度,增强地震、爆炸等灾害的应对技术,减轻灾害损失。

2.1.2结构的耐久安全性。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相联系,由于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过薄且密实性差,许多工程建成后几年就出现钢筋锈蚀,在材料性能和结构构造等方面,采取防治冻融和盐害的综合措施。

首先编写出相应的设计施工技术文件,混凝土耐久性涉及到原材料和环境等特定条件,安全性规范设计的安全度反映了安全系数的可靠指标。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主要依靠结构能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度,除了结构构件要有足够承载能力外,结构物还要有整体牢固性。对于在土建工程的检测和评估,需要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标准,认真考察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制度,在管理体制上予以规范。尽量减轻灾害损失。

其次是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占有量,减少水泥用量,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结构的安全性是防止破坏安全程度。土建结构的设计要考虑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以及工程周围水等因素的环境影响。

2.2严格运行管理措施

2.2.1强化结可操作性。在设计规范使用上要注意结构耐久性和使用意识。保证土建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时,充分考虑在建成后的使用期限,应该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在法制上确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检测的考虑安全性和耐久性,合理控制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质量,制定操作性的维护费用,用制度和法规来约束安全质量隐患。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把握土木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

2.2.2土建结构工程的检测与维护。使用阶段的维护和修理是提高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只有定期检测和维护,很多事故很有可能避免。在不断提高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基础上,健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体系,规范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的设置水准,从法制上确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检测的要求。

3调整结构安全设置

3.1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较低,规范的具体规定技术规范或规程符合技术要求,设计与施工的依据要有利于技术进步和创造性的发挥,从施工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在环保等重大原则上提出最低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法规,但过去的历史能够对土建结构取用较低的安全水准并基本满足了当时的生产与生活需求,且历经了较长时间的考验,虽然安全储备较低但也是国内土建科技人员的成就。

3.2要适当提高安全设置水准。从事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为今后的现代化莫定基础,要满足今后几十年、上百年内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

3.3落实结构设计规范的概率可靠度设计方法。有些土建结构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质的单一。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已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就以抛弃了传统的多安全系数设计方法,从而统一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可靠度设计方法并已在多领域广泛实施。

参考文献

[1]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武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2]颜振良,郑秀君.渠道防渗的几种措施[J].现代化农业,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