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十篇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十篇

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0:46

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篇1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333176

林业生态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林业建设中,病虫害是影响林业资源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1我国林业病虫害现发生的原因

1.1林木营养的供应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我国大部分林区都采用药物的形式进行病虫害防治,但是药物不仅能够杀死害虫,也能将很多有益生物杀死。随着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害虫的抗药能力也逐渐提高,而药物的滥用不仅没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反而会破坏林业生态环境和系统。我国林木营养供应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其病虫害防治的观念也较为落后,不能促进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林区结构的单一性

木材生产目前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人们盲目的侧重于研究如何让林木速生丰产,从而导致我国林区普遍出现单一的树木品种,进而大大降低了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林区结构的单一性带来了结构单一的生态系统,而系统的单一性就使得林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逐渐弱化。一旦出现具有严重传染性的病虫害,就会给整片林区以及附近其他相同结构的林区带来灾难性的损害。林业病虫害检疫工作也没有做到位,且与人工造林脱节,从而逐渐加重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

1.3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完善

受到传统病虫害防治观念的影响,再加上经济方面的限制,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并且也没有深入贯彻并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办法,从而使得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得不到完善的建设,大大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缺乏一定的经费,使得相关方面的基础设施以及防治病虫害的方式和技术都比较落后,这样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也得不到完善和健全,从而延长了病虫害从发现到治理的工作周期,使得林木资源受到严重损害,给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办法

2.1重视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加强预防

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求林业生产管理者以及基层工作人员都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加强其预防工作。如果将病虫害预防工作做好,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为确保林业生产的健康进行,管理人员要加强封山育林、育苗方面的技术和能力;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也应当加大对林区的检查力度,做好林业病虫害预警工作,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病虫害,更好地促进林业生产。在育苗过程中,为了减少苗枯病以及外来病虫害的发生,应当对苗圃进行科学选择。

2.2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生物技术防治法不具有成本优势,而且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比较好,而且对于林业生产的作用也很显著,其具体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以虫治虫”法,即利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治病虫害,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害虫的天敌引入林区,不仅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还能够实现生态平衡;在林区引进一些益鸟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因为鸟类一般以害虫为食,所以利用这种方法也能够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利用微生物防治林业病虫害,针对不同的害虫采取不同的微生物,如对于松线虫的防治,可以利用白僵菌、产毒真菌等。

2.3合理利用化学方法防治林业病虫害

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病虫害,利用适当的化学方法进行科学防治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但化学药物的杀伤力过大,有可能会伤及无辜,导致生态失衡。利用化学方法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资金投入较大。因此,对于化学方法的使用必须要科学、合理。

3结束语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也应当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办法的研究和探索,从而能够促进我国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篇2

[关键词]桃树病虫害防治综合防治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6.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2-0171-02

引言

桃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桃树种植产业中关键性的环节,根据桃树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危害特点,结合本地区自然气候等客观因素,将植物检疫,农业、化学、生物、物理等防治技术综合运用,产生整体的合力,相互补充、协调,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实现防治效果好、产品安全、经济的目的,为桃树的高产、稳产、优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法

植物检疫法是从源头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培育无病虫种苗,将地区性高危病虫害消灭或是控制在地区范围内,还包括进行种苗产地检验、消毒等具体工作。此类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传播,实现安全引种的目的,是防治检疫性病虫害传播为害的关键措施。

2.农业防治法

农业防治法主要从病虫害、植物生长与外在环境条件的复杂关系出发,研究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其发生与为害的相关因素,找到病虫害生长繁殖中的薄弱环节,结合栽培技术等措施,进而达到消灭病虫害或有效抑制其生长发育、发生为害的目的。此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具体措施:选育抗性强的优质品种、土地深耕细作、轮作换茬、科学施肥、科学浇灌、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及时修剪等。

3.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主要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防治的方法,通过选择有益生物消灭或拟制病害虫达到防治目的。主要利用生物的食物链关系,有益生物主要包括捕食性昆虫、微生物、鸟类、寄生性昆虫等,对于病害的生物防治手段主要利用有益菌和抗生素、抗菌素等生物制剂控制病害。

4.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法主要通过研究桃树植株、害虫的生理结构、病原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其习性等生理规律,利用自然因素和机械因素,如光照、温度、风力、比重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育种选种、温度控制、诱捕诱杀、隔离防护等。

5.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是桃树病虫害防治常用的方法,通过化学制剂喷洒来消灭和预防病虫害,使用范围较为普遍。此法具有简单易操作、应用面较广、防治效果好、在短时间内达到防治目的等优势,但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带来环境污染、杀害有益生物、毒性残留等问题。

二、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我县桃树种植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全县桃树面积已达3000多hm2。对于桃园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依然是主要的内容,也是技术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的工作。尤其是一些新建立的桃园,其病虫害防治基础较弱,防治手段的运用不成熟,容易造成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目前,社会正在大力倡导绿色、无公害食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在这种形势下,以传统的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手段有些不合时宜,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改进,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破除单一性防治手段。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病虫害防治理念,针对性的提出几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

1.努力提升桃园水、肥、土的管理水平,及时改善土壤结构,均衡施肥,科学浇灌,提升桃树的长势以及其抗病虫的能力。施肥管理方面,重心是秋季施基肥,保证基肥充足,肥料的搭配上要以有机肥为主,科学掺入其他肥料,追肥阶段前期以氮肥为主,中期以磷钾肥为主。

2.定期对桃树进行修剪,努力提升修剪水平,保证树体有良好的结构,改善植株的光热条件,尽量选择长枝进行修剪,对于一年生的枝条坚持疏剪、长放的原则,尽量避免短截修剪。枝条更新时采用短截缩减方法。根据桃园种植密度和桃树的树形,其主枝数量应该控制在1300-1500个/hm2之间,原则上不留侧枝,每个主枝要留8个左右的中大型结果枝组,主枝的角度应控制在55°-65°之间。进行长枝修剪时,要注重疏花疏果以及夏季修剪,确保达到最终的效果。

3.根据桃树的生长情况、修剪情况做好桃园彻底清理工作。一旦发现病枝、蛀虫枝、病虫果实,应当及时剪除;如果发现主枝主干出现病虫,应当及时刮治,之后要及时将剪断的病枝、病叶、病果以及脱落的树枝、叶、果实彻底清理,集中烧毁。

4.要做好桃园的全面消毒工作。在桃树萌芽前合理喷洒5%浓度的石硫合剂。石硫合剂是较为理想的清除剂,对许多越冬的病虫源有防治效果,进行消毒时必须喷匀、喷透,做到仔细全面,努力降低桃园病虫害的发生机率,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5.桃树蚜虫、粉蚜虫、瘤蚜虫等害虫在植株展叶后开始逐渐危害,但是紧接着蜘蛛、捕食蝽、草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等大量捕食性的有益昆虫开始活动,这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害虫天敌,达到控制蚜虫危害的目的。如果虫害十分严重,仅靠生物防治效果不明显,此时可以选择40%的乐果乳剂5-10倍涂抹,其方法为将主干表皮切除10公分宽左右,涂药后用废纸包扎,可以有效消灭害虫,还可以保护天敌不受害。

6.小麦收割以后主要防治对象为天牛,此时时天牛交尾期,清晨可以人工捕杀成虫,效果明显;春季时害虫幼虫开始排出新粪,这时用0.07-0.15g的磷化铝片剂塞入孔内,再用泥封口,其防治效果在98%以上。使用该方法时要注意,磷化铝具有很强的毒性,在操作时选择通风口快速进行,并在密闭容器内保存。

7.一些地区将梨树和桃树混合栽种,对于这些果园其防治对象主要是梨小食心虫,其危害程度较重,容易造成桃树枝折断。通常在6月份时人工摘除受损的断枝,降低害虫基数,适量用药,切勿频繁用药,减轻对天敌的伤害。在害虫产卵期时,可释放一定数量的赤眼蜂。脱果前期,在距离地面30公分左右处悬挂草把,引诱害虫越冬,选择温度较低时集中烧毁,降低越冬害虫基数。

参考文献

[1]李跃峰.桃树修剪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2006(5):69.

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篇3

[关键词]生态防治技术;病虫害;林业;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351-01

引言

随着气候的改变,再加上森林管理经营不当、防治技术不合理等因素,我国林业面临的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的发展。科学而有效的病虫害生态防治关系到林业的生产数量和质量。为了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对林业的损害,相关管理人员要清楚地认识到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的程度,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科学而高效地进行防治管理,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率。生态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中的应用既是有害生物防治的必然发展趋势,又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

1.运用生态防治技术治理病虫害的意义

1.1生态防治技术的主要内容

生态防治技术坚持“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理念”,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生态防治。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如害虫的天敌、害虫的配偶;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调节剂、外激素、利它素等等;以及少量农药等控制病虫害的蔓延,提高林木质量并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1.2运用生态防治技术治理林业病虫害的意义

1.2.1克服传统防治技术的不足,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和水平

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但这一技术并没有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一方面,长期以来害虫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了适应性进化,逐渐获得抗药性,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另一方面,化学农药的使用会造成水资源污染,并可能杀伤病虫害的天敌或是其他一些有益的的昆虫,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森林生态环境。

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经不适合时展的潮流,逐渐被淘汰,而生态防治技术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这一防治技术克服了传统防治技术的不足,提高了林业绿色化、健康化、生态化的生产水平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其次,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能长期而又有效地防范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最后,生态防治技术可以提升林产品质量,保护林业资源,提高林业生产管理水平。

1.2.2有利于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我国对林业的建设发展规划以绿化造林为主,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的推广不仅达到了绿化造林的目的,还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害虫虽然会对森林造成严重影响,但究其根本,它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如果单纯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或者物理防治,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生态失衡,破坏食物链进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防治技术对病虫害的防治安全而又高效,能够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平衡。

2.现阶段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林业病虫害种类增多并且难以防治

首先,我国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种类也逐渐增多,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防治工作越来越难。很多地方缺乏病虫害生态防治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现实需求,也不适应林业资源增殖的需要。其次,治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低、防治技术不过关,没有摸清林业病虫害的生长规律就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并且对新出现的病虫害缺乏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严重影响我国林业的发展并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2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制约

一方面,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单一。我国现阶段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防治设备,更多地依靠喷洒农药、杀虫剂等单一的防治措施,造成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理念落后,治理人员只是被动防治,防治工作不全面并且防治效率低下。[2]

2.3]有完善的病虫害检测技术

病虫害检测技术是生态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对病虫害的预测工作就能及时了解新的病虫害发生范围、种类、危害性和蔓延速度等,有利于防治人员及时应对突发的病虫害。但是我国林业病虫害的检测管理相对薄弱,一是缺乏病虫害历史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并且治理人员没有及时分析数据,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二是我国缺少完善的病虫害实验基地,检测检疫仪器设备不全面。因此,现阶段我国很难在病虫害发生前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预防,林业病虫害监测工作任重道远。[3]

2.4林业管理水平落后

加强病虫害的生态防治工作就要加强林业管理水平,但是我国对林业结构安排不合理,林场也没有安排专业人员监督造林过程,导致造林质量不高、林业病虫害时常发生。当出现病虫害时,领导人员也没有及时协调安排好防治工作,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导致防治效果不明显,给林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生态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中的应用

3.1用激素防治病虫害

害虫在和繁殖的过程中会释放信息激素吸引异性,治理人员利用激素防治病虫害主要是用科学技术手段获取害虫的性外激素,干扰林业害虫的正常繁殖或者对害虫进行直接诱杀。或者治理人员可以制造人工信息激素破坏病虫的定位定向能力,阻断过程、减少害虫繁衍的数量,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4]

3.2在林场中引进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在林场中利用天敌昆虫防治病虫害是一种经济环保的生态防治手段,不仅可以高效控制病虫害,还能丰富森林生态系统。治理人员在林场中引进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时一要注意对天敌昆虫的保护,不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药杀伤天敌昆虫;二要注意释放天敌昆虫的数量和时间,如果天敌昆虫数量相对较少,则要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达到防治的数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间释放天敌昆虫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3微生物防治技术

有些微生物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对林木也没有损害,但对一些害虫却有强大的侵袭和感染能力,对病虫害种群造成破坏。治理人员可以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破坏害虫虫卵,或者让害虫发生病变,以减少病虫害的数量。

3.4运用不育技术防止害虫繁殖

在小面积森林中,治理人员常用诱捕器诱杀某一性别的害虫,干扰其。或者破坏害虫的生殖腺功能影响害虫的生殖能力,从而进一步降低害虫的生产数量。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林业的病虫害治理工作艰巨,治理人员要根据自己林场实际的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生态防治措施,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义群.林业病虫害及生态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07:128.

[2]潘明哲.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16:42―43.

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篇4

关键词李树病虫害;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6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3-0176-01

综合防治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农药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以达到提高产量与质量、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目的。

1农业防治

(1)合理肥水。增施有机肥,合理追施化肥,适当灌水,促进树体健壮,能明显减轻病虫危害。若树势衰弱,叶片营养不良,则病虫危害重。李树不耐涝,在雨季一定要及时排水。

(2)合理修剪,剪除病虫枝。冬剪时,可剪除介壳虫为害、蚱螈产卵的枝条。幼果生长期,结合夏剪,摘除李实蜂、李小食心虫为害的幼果,剪除蚜虫为害的新梢。将剪下的病虫枝、叶、果收集起来带出果园,集中销毁。

(3)清除枯枝落叶和落地虫果。李树落叶后应将落叶、冬剪时剪下的枝条和落地虫果捡起集中销毁,以清除害虫越冬场所。

(4)人工捉虫。利用害虫的群集性、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捉,集体杀死。在早晨或阴天摇动树干,害虫即会振落,然后进行人工捕杀。

(5)刮除病组织和树干翘皮。刮除病变组织是防治流胶病、李树腐烂病等树干病害的有效方法,在刮除病组织后要及时涂药保护。梨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等常在树皮缝隙或翘皮下越冬,早春刮除树干上的粗皮、翘皮,能明显减少越冬害虫数量。

(6)早春翻树盘。早春翻树盘不仅能疏松土壤,改善李树根系生长的环境条件,而且可以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李实蜂、杏虎象、李小食心虫、桃蛀果蛾等。早春在这些害虫未出土以前深翻树盘,能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或将越冬害虫翻于地表,被风吹干或被鸟啄食,能有效减少害虫发生基数。

2物理防治

(1)糖醋液诱杀成虫。利用害虫的趋性,用糖醋液(由红糖∶醋∶水=0.5∶1.0∶10.0,另加入少量白酒配制而成)制成水碗或水盆诱捕器,可诱杀梨小食心虫、卷叶蛾、桃蛀野螟、桃红颈天牛等多种害虫的成虫。

(2)树干缠草绳。利用害虫在树干上产卵或越冬的习性,秋季在李树树干上捆稻草或缠草绳,冬季解下烧掉,可防治梨小食心虫幼虫、桃红颈天牛、山楂叶螨雌成螨等害虫。

(3)黑光灯诱杀成虫。某些害虫如桃蛀野螟、卷叶蛾、毒蛾、舟蛾等对黑光灯有很强的趋光性,可设置黑光灯诱杀。

3生物防治

李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是利用捕食性、寄生性天敌和微生物农药及害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捕食性天敌有七星瓢虫、红点唇瓢虫、龟纹瓢虫、草蛉、胡蜂、蜘蛛、螳螂、青蛙等。寄生性天敌有赤眼蜂、蚜虫蜂、姬蜂等。生物农药有Bt制剂、白僵菌杀蚜素、阿维菌素、农用链霉素、华光霉素(防治红蜘蛛)等,可喷雾防治李树病虫害。

4药剂防治

(1)地面施药。用米乐尔颗粒剂、辛硫磷颗粒剂、敌马粉剂等地面施药,可有效防治李小食心虫、李实蜂、桃蛀果杏虎象等害虫对李树的危害。

(2)药剂涂干。主要用于防治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方法是在树干距离地面20cm处,将其刮除一圈翘皮,将药剂涂在刮皮处,然后用塑料薄膜包扎。涂药时间以李树发芽、树液开始流动时为宜。常用的药剂是具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如氧化乐果、吡虫啉、久效磷等。

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篇5

1.1针对水稻的病虫害防控措施

针对目前对石嘴山市水稻危害严重的稻瘟病、水稻恶苗病、水稻胡麻斑病、稻田杂草和稻蝗等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综合防治示范园区10000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为:播种前种子用“402”或“使百克”或“浸种灵”消毒防治恶苗病。播种前结合整地用48%仲丁灵乳油喷雾或拌20kg细土撒施稻田,杀灭正在发芽的杂草。4月下旬稻苗未出土前,用百草枯喷雾封闭灭草。6月上中旬用2.5%稻杰田间喷雾灭草。7月中旬至8月下旬用40%富士一号乳油或30%稻瘟灵乳油防治稻瘟病和胡麻斑病2~3次。8月份用4.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喷雾防治稻蝗。

1.2针对小麦病虫害防控措施

针对目前对石嘴山市小麦危害严重的蚜虫、吸浆虫、白粉病等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综合防治示范园区5000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为:5月10日至25日结合小麦灌水,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250ml制成毒土撒入麦田,然后立即灌水防治吸浆虫;6月上旬至下旬每亩用20%吡虫啉可溶液剂5~10ml或3%啶虫脒乳油10~15ml对水30kg喷雾防治蚜虫2次;6月上中旬结合防治小麦蚜虫每亩用25%三唑酮(粉锈通)可湿性粉剂30~35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g,对水30kg喷雾防治白粉病。

2针对玉米病虫害防控措施

针对目前对石嘴山市玉米危害严重的蚜虫、叶螨等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综合防治示范园区15000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为:7月上旬至下旬用20%速灭杀丁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粘虫;7月中旬至8月下旬用1%蝇螨净乳油或1.8%绿集乳油防治玉米叶螨2~3次;7月中旬至8月下旬用2.5%封害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玉米蚜虫2~3次。针对蔬菜病虫害防控措施针对目前对石嘴山市蔬菜生产危害严重的小菜蛾、蚜虫、粉虱等集中连片建设标准化综合防治示范园区5000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为:5月上旬开始安装诱虫灯、杀虫灯、黄兰板等;6月上旬至8下旬用5%锐劲特胶悬剂2000倍稀释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稀释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稀释液、5%定虫隆(抑太保)乳油1500~2000倍稀释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害虫2~3次,收获前20天禁止打药。培训技术人员对植保专业化防治队员,一年进行5次集中上岗培训,培训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农药安全使用及防治器械维修技能。

3保障措施

3.1组织管理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服务和资金筹措。对项目实行责任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由市县区农技中心成立由中心负责人和植保组技术干部为成员的项目运行及技术服务小组,负责项目运行,管理专业化防治队伍,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全方位提供植保信息和技术,开展无公害绿色防控示范,进行施药人员培训。统一使用无公害高效低毒农药,统一调配,统一防治;努力提高病虫害专业化防控效果。

3.2资金支持

由于工作任务重,需要经费保障,申请市人民政府给予全市10家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业大队每家补助一定的经费,用于统一购置防治药剂、防治器械和工作经费,由市农牧局统筹安排,以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3.3加强项目监管

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篇6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资源现状原因问题对策

近年来,福建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快进展,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由于多种制约因素导致目前仍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森林病虫害问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森林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森林资源现状

我县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境内主要种群有壳斗科、松科、山茶科、蝶形花科、苏木科、含羞草科、樟科、冬青科、蔷薇科、杉科等;全县境内土地总面积为21.68万hm2,其中林业用地为l4.93万hm2,非林业用地为6.75万h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8.86%和31.14%;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l0.42万hm2,无林地1.74万hm2,灌木林地1.35万hm2,未成林造林地3153.33hm2,疏林地1.10万hm2。在有林地中,人工林7.52万hm2其中纯林7.14万hm2,占人工林面积95%;混交林3800hm2,占人工林面积5%),占有林地72.15%,天然林2.90万hm2,占有林地27.85%。目前该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645.25万m2,森林覆盖率为48.1%,绿化程度为79.4%。由此可知。该县目前森林覆盖率、绿化程度较高,但人工造林尤其是人工纯林所占比重较大。

随着近年来该县境内林木树种的逐步增多,造林面积的逐年增大,有林地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导致森林病虫害逐年增加.不仅增加了当地林农防治工作量及营林成本,而且还严重制约了当地林业发展,因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已迫在眉睫。

2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1树种及其布局因素

由于我县范围内人工纯林树种单一,并且同一树种集中连片,植物群落的物种及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偏低,导致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抗病虫害能力差的后果。而当病虫害一旦暴发则极易蔓延、传播,甚至带来不可预测的损失和灾害,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从近年来病虫害统计情况来看,县内森林受害面积逐步增大、发生频率逐步加快、病虫害种类增多.对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了极大威胁。

2.2防治机构缺位及监测预警滞后

对病虫害的监测是森防工作的重要一环,但也是相对薄弱的一环,目前虽然该县已经设立森防站,但由于编制及经费原因导致工作开展相对困难,其缺少相应的经费及监测手段,导致病虫害监测工作相对落后;同时对病虫害监测预报方式仍为传统的地面调查方式,国际先进的测报技术和设备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传递手段和经费问题而难以得到应用,因此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远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

2.3管理混乱。外地害虫传入

目前从事苗圃工作从业人员多不具备从业资格,种苗生产及经营单位缺少必备条件等客观原因及疏于管理等导致林木品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生产经营秩序混乱,甚至出现病苗、劣苗、弱苗等充斥市场。同时,无序从外地引进林木树种,难免将外地病虫害带入境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难度。

2.4防治器械匮乏

随着县内林地面积的不断增大以及树种的不断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面积也必然随之增大。但往往由于树木高大导致林农拥有的防治器械不能发挥作用;而专用的防治器械却相对匮乏。因此一旦病虫害暴发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消灭。

2.5防治方法不当

原来在农林生产活动中一般对病虫害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在防治过程中难免使用大量剧毒化学农药,在对病虫害防治的同时也使其天敌大量减少,导致病虫害种群失去了天然的控制能力;同时由于防治病虫害的药物种类、剂型单一,长期以来使病虫产生了耐药性,因此防治效果相对减弱。

2.6自然环境因素

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大尤其是部分地区退耕还林后致使病虫害栖息环境发生了变化,基本没有不利于病虫害生长的耕作措施,为病虫害提供适宜生长发育环境,因此导致病虫害泛滥成灾。

3目前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3.1病虫害发生面积增加。防治难度增大

随着近年来我县境内林业的大力发展,尤其是单一树种纯林面积的增加,同时该县地处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冬季偏暖等因素,导致病虫害逐年增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以及当前由于病虫害防治资金、人力、技术等缺乏状况等因素加重病虫害危害程度,防治难度逐年加大。据调查,近年来全县境内林业病虫害发生率已高达80%。

3.2病虫害种类增多。危害严重

目前本县境内存在的能够导致严重灾害的病害虫种类已由20世纪末的30余种增加至目前的50余种,其中不少是从外地陆续传来的,也不乏原来县内从未发现的。危害比较重的如天牛类、星室木虱、焦艺夜蛾等,近年来暴发成灾,一时难以控制,导致全县每年由于病虫害原因导致木材减产近1万m,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在给当地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3病虫害威胁增大。防治形势严峻

自21世纪初到现在,先后已有松材线虫等多种病虫害先后侵入邻县,虽然采取了针对性的控制病虫害蔓延措施,未造成巨大的毁灭性危害,但其潜在的威胁却不能忽视,其一旦侵入则可能带来境内部分树种在短期内毁灭的后果。

3.4顽疾难治现象逐年增多

对于危害比较严重的松突圆蚧、松材线虫等病虫害一旦侵入则相当顽固,并且有暴发成灾的特点,马尾松毛虫等部分病虫害种类近年来甚至出现年年暴发的趋势;同时由于县内监测设备较为落后。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监测到,而当其发展到较为严重时则防治相当被动。

4防治对策

4.1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认识

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可持续发展是国家一项基本国策.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而病虫害防治工作则是生态建设的重要保证;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同时也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保证其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起到正面作用;病虫害防治工作对加快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以及对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起着支撑保障作用,因此对其应从实现21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嘲。

4.2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能否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并及时做出短期预报或预警,决定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成败。若条件允许可结合当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对森林病虫害作出中长期预报,从而为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进行提供有力保障。而要达到该目的需对病虫害进行长期调查和观测,积累基础资料,建立数据资料库,并用高端科学技术来处理监测和防治工作。其具体实施应采取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等措施,便于对病虫害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杜绝平时不调查,待发现时则已经严重危害的现象;应以县测报点为中心,并建立多个测报分点,实现一个覆盖全县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实现不仅能够及时掌握全县范围内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同时能够结合林木资源情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对其进行中长期预报。

4.3加强技术改进手段

一是坚持生态林业路线。全县范围应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并营造混交林,在生产方式上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措施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摸索出一条能够同时满足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协调发展的路线。二是遵守安全使用农药规则。在对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遵守有关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对甲胺磷、水胺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等防治效果虽然明显但危害环境严重以及容易产生抗药性的药品做到逐步禁止使用,而应该大力提倡使用低毒、高效、广谱、环保的防治药品,以减轻其对环境及当地水资源带来的污染。三是发展生物防治。

在未来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技术及规模都应该有大的突破,并应推广普及,不断研发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并能够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并从多种树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区域内生物的多样性,对现有单一纯林向混交林转化,为其演替过程创建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调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营造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害功能。

4.4防止新病虫传入

应加强对现有林木尤其是对新引进林木的检疫工作,采取增设检疫检查站点、加强产地检疫。尤其是针对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查站点的情况应加强产地检疫.加强对森林植物及其附属产品的流通市场、存贮以及加工生产等单位进行执法检疫,取缔无证木制品加工企业。从多方面堵住一切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最大限度地防止县外病虫害随森林植物产品及种苗等流入境内。

4.5安全利用技术

针对我县是松材线虫病疫区,实行全县松木检疫封锁,严禁松原木和未经除害处理的松木制品运出县外。同时,设立经上级林业部门批准的具有除害处理能力的松木安全利用地点加工企业,要求定点加工企业在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松墨天牛非羽化期严格按有关森检技术标准安全利用松疫木和非疫情乡镇商品性财伐的松木。这样在疫情除治过程中既能减轻林农的经济损失、缓解疫情除治工作难度,又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做到疫情除治与经济发展两不误。

4.6适地适树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做好树种、品种的搭配工作,积极营造多树种、多形式的混交林,尤其应大力栽植乡土树种,同时引进优良品种等,做好树种林种的配置,应努力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争取实现混交林比例占50%以上。从营林措施上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发生和发展。

4.7加大资金投入

应坚持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资金投入和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从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更多的资金;当地政府应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中,所需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以便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同时应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便于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5参考文献

【1】李宗德.互助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148―149.

【2】郭永玲,马国林,陈占林,等.宁夏惠农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9(4):78―79.

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篇7

关键词:林业生产;病虫害;防治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6.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132173

1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林业害虫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料和防范,中国的森林面积很广,病虫害频繁发生。林业部门难以病虫害进行全面检查,所以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够彻底。另外,在我国的病虫害中,病虫害的种类多具有复杂性,例如美国白蛾等,而这些不同种类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又是不同的,因而加大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森林病虫害影响具有广泛性。森林病虫害通常不只是发生在某地的,它的发生往往覆盖了全县林业资源。而且,中国的林业资源和种植相对集中,树木林业种植比较单一,所以有利于病虫害的快速传播。

2林业病虫害的防控防治措施

2.1合理调整树种结构

我国林果病虫害发生比较频繁,其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林果树品种单一,所以要合理调整树种结构。一些较新的林地可以用来创建一个混合林,并且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防止病虫害大规模爆发;另外,一些地区树木数量较多、密度较大,但其增长势头较弱,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合理的间伐,以提高森林透光条件,提高了树木的综合抗病能力。

2.2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关系调节有害病虫种群密度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抑制、有害生物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生物防治方法。

松毛虫赤眼蜂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如马尾松毛虫、桉树尺蠖、地老虎等。在害虫产卵期放蜂,通过在害虫卵块内产卵寄生,使害虫卵无法孵化而死亡。每667m2放蜂5~10万头可控制马尾松毛虫的繁殖。

管氏肿腿蜂可防治天牛类害虫,如青杨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星天牛等。肿腿蜂为体外寄生蜂,通过取食、产卵于害x体内而起到防治作用。要达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应控制放蜂期和放蜂量,时间以10:00―15:00较好,放蜂量为20头/株或虫蜂比1:3~6为宜。

白僵菌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幼虫,一般以4龄前为宜。如菌粉用30℃水浸泡2~3h,再稀释至1~5亿孢子/mL,喷至树冠上即可。防治马尾松毛虫可用菌粉0.5kg/667m2。

美国白蛾可采取施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至化蛹初期进行。此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不杀伤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先进技术。

“以鸟治虫”是防治病虫害的传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济、环保的作用,它仍然是可以采取的森林生物虫害控制措施的方法之一。有20多种益鸟都可以进行捕食害虫,例如大杜鹃,大山雀,啄木鸟等。他们大多数可以捕食害虫,减少害虫种群密度,保持森林的生态平衡。

2.3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控制是通过化学杀虫剂的生物活性来控制病虫害。农药的类型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真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等。化学防治由于高效,速效的优势,是林业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但使用不当会造成森林生态系统失衡导致更严重的病虫害,因此,农药的使用要合理,遵守对症下药,及时喷药,混合用药,安全用药的原则。传统的喷涂技术,造成药物的浪费,疗效难以充分发挥,所以静电喷雾技术,精准喷涂技术已经开发和应用。例如,美国白蛾的预防可以喷低毒性剂,一般应在第3~4龄幼虫前进行喷雾。40%或80%辛硫磷乳油和敌敌畏乳油500倍液,5%来福灵4000倍液喷药防治。

2.4物理防治技术

个体大,容易捕捉到的昆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一旦发生病虫害疫情可以调动附近居民进行人工捕捉,再配合其他控制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疗,成本低,见效快。如银杏大蚕蛾与松毛虫的幼虫与茧、栗山天牛、青杨天牛都是可以采用人工捕杀的实例。美国白蛾利用幼虫结网的特性发现树木上有网幕后应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销毁。

针对区域迅速扩散,迅速蔓延的害虫防治可以采用隔离法,以防止进一步的扩散,并限制其传播,从而保证森林资源的安全,可以通过建立隔离带把病虫害的发生地和被保护地隔离开来,并且隔离带要保证一定宽度且没有害虫寄主的存在,这样可以达到抑制病虫害蔓延的目的。

3结束语

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这就决定了不可能通过短期突击方式彻底解决病虫害问题。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病虫害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与森林、天敌相生相克,只有不断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通过检疫、监测、预防和治理等手段有效控制病虫害,才能使林业生产获得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篇8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96-01

1.前言

众所周知,森林病虫害是“没有硝烟的火灾”,一直严重的影响着森林的资源安全。生物防治技术是通过施用特定的生物病毒,使病毒不断的在虫子体内增加繁殖,等到病毒繁殖数量不断增多的时候,虫害将死亡。本文主要分析一下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2.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状

2.1灾情形势严峻

我国现有森林病虫害八千余种,目前广泛分布在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中,只要气候条件具备就有可能暴发成灾。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传播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和气候变化情况,一旦遇到灾变气候,森林病虫害就会大面积发生、成灾。几乎所有大范围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的森林病虫害都和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2.2传播速度提升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国际贸易不断增多,物流活动更加频繁,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也呈加剧之势。据国家质检部门统计,1985年口岸截获的外来入侵生物500多批次,2000年上升到2000多批次,而2013年就急剧上升到61万批次。上世纪的一百年间,入侵我国并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25种,2000年以后入侵的达13种,平均一年一种。

2.3灾害高发频发

我国林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林改后山林到户使得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以做到步调一致,加上防治经费很大,人工药物防治很难及时到位,导致林农防治病虫害积极性不高,部分山场有病死树情况。尤其是我国森林健康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薄弱,生物灾害容易多发高发频发,有害生物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3.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

3.1利用微生物防治

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线菌)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原生动物),泰山1号防治天牛(线虫)。

3.2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

主要有寄生蜂和寄生蝇,最常见有赤眼蜂、寄生蝇防治松毛虫等多种害虫,肿腿蜂防治天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松褐天牛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花绒寄甲、肿腿蜂等昆虫寄生于害虫幼虫、蛹及刚羽化的成虫,靠吸取害虫虫体营养进行生长繁殖的特性,通过长期释放这类天敌昆虫,达到减少松褐天牛种群数量,降低松褐天牛虫口密度,进而降低松材线虫病传播机率的目的。

3.3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

这类天敌很多,主要为食虫、食鼠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鸟类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捕食害虫的不同虫态。鼠类天敌如黄鼬、猫头鹰、蛇等,节肢动物中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螳螂、蚂蚁等昆虫外,还有蜘蛛和螨类。

生物农药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说对病虫害可以达到持久性的控制,其在防治过程中对人畜危害小,且对环境没有污染,最主要的是能有效地保护害虫天敌,从而对消灭害虫有着良好的效果。比如现在使用的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只要每年进行喷雾防治两次就可以有效控制其病虫害,而化学农药的使用必须在每一代害虫中都要喷散两次以上。我们应该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以预防为主,有效治理为辅,因此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工作的重要手段。

4.加强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的途径

4.1问题持续督导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督导过程中走马观花、应付了事的现象,破解督导发现问题不整改、整改不到位的问题,确保督导工作换人不换事,换人不换问题,长期持续抓好整改工作。年度防治工作要点就是通过每年制订全国年度防治工作要点和汇编各省(区、市)防治工作要点,并印发各地,达到提高全国防治工作的计划性,确保年度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目的。年度防治工作要点制度的建立,一方面是给各省(区、市)间提供一个互学互鉴平台,学习借鉴其他省份的创新性工作和典型经验做法,另一方面是给防治督导工作提供依据,确保年度各项重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4.2做好重大防治

今年1月以来,松材线虫病在广东、江西等地新发生3个县,河南、四川等局部地区的疫情发生程度仍在扩大,美国白蛾在安徽新发生5个县,向北向南扩散趋势加快,薇甘菊在广西入侵并呈扩散危害趋势,鼠兔害在西北地区危害进一步加重,防治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落实政府和部门的“双线”责任制,这也是防治松材线虫病30多年实践总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加大疫区和疫点根除力度,全面控制和压缩发生面积和发生范围,采取预防和治理并重的办法,建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机制。根据实际,要突出防治松毛虫,积极清理枯死松树,加大抚育管理投入以提高林木质量。要开展产地检疫和调入产品复检工作,严格管控疫区松树,坚决杜绝有害生物传入我市。

4.3确保安全措施

当前是森林病虫害的高发期,林业部门、各乡镇以及林木种植大户要高度重视,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手段,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对主要廊道林适时开展飞机防治作业,同时组织大型配药车辆进行集中防治;对于农田林网的林木,适时开展生物防治,有效遏制森林虫害的高发势头,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4.4掌握疫情动态

美国白蛾幼虫主要取食寄主叶肉,危害严重时会造成树势衰弱,易遭受其它病虫害的侵袭,并消弱树木的抗寒、抗逆能力,连续受害可导致树木死亡,为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积极开展普防和普查工作,配备专车全天巡视,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打药,狠抓各项防控责任和防控措施的落实,细化查防方案,提高查防成效,掌握第三代美国白蛾的发生时期和分布范围,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抓住低龄幼虫化蛹这一有利防治时期,全面做好第三代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

4.5逐步落实措施

为严控明年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在入冬前对乔灌木进行涂白,在涂白剂中加入多菌灵等杀菌剂,达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目的,有效预防蛀干害虫的侵害;利用秋冬季修剪,对病虫枝进行剪除销毁,起到保持树冠通风的作用,大大降低病虫害传播速度,有效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增强树势和抵抗力,保障树木有良好的生长态势。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篇9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问题;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国家防灾减灾中的要点工程,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止工作可以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森林发生病虫害原因进行的分析,进而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森林发生病虫害的原因

无论是森林的害虫还是病害均具有主动传播或是通过自然动力传播的特点,所以其繁殖的能力比较强大。在森林的病害虫期间,即使绝大多数的个体被消灭了,但仍然会存在一些剩余的个体存活下来继续繁衍后代,从而使之一代一代的传播下去。另一个方面是因为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尤其是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导致森林发生病虫害的面积也随之不断的增加。众所周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来越高,最终导致天气变暖,直接影响了冬季害虫的死亡率,因为冬季变暖,害虫的死亡率也随之降低。目前的国内外林业变得越来越频繁,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为森林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样也因潜带的一些接穗、苗木、木材等材料,使得新的害虫种类变得越来越多。

二、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在不断的增加,从而导致防治难度也变高了。另外不断增加的人工造林面积会加剧病虫的危害,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在森林病虫害的病源中,一部分病虫可能是由外地传入的,还有一部分可能从未发现过。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木林产业每年都会因为病虫害而造成大量木材的减产,从而导致了惨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潜在危险性病虫害的威胁在逐渐的增加,若是没有严格的控制松材线虫病和日本松干蚧害虫,很可能侵入到我国大陆,一旦被某一个害虫侵入,在短期内我国的油松林就会遭受大面积的毁灭。

三、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坚持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

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需要认真扎实抓好预防监测的工作,并坚持预防和除治并重的防治措施,坚持分区施策和分类指导,并从预防的总体战略开始。在森林害虫病的防治方案当中,需要根据有关的科学因素分清主次,与此同时抓住主要的矛盾,并区别开不同的目标任务与相关方面的政策。

2、服从群防群治、全社会参与、政府组织的治理方针

我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进行危险性的病虫害防范工作时,责任主体必须是各级政府。并且由于预防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所以要综合管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部门行为。也由于立法的政策性强,涉及方面广泛,因此需要社会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各个部门相互配合,走群防群治的道路。

3、要综合考虑法律、行政、科技和经济的情况,综合治理

在进行森林危险性病虫害防范工作时,要利用法律这把武器,要认真贯彻我国的立法,并且坚持依法的指导思想,对病虫害进行综合的预防和除治。并且还需要加强对法律法规完善,加强行业管理力度,将行政、法律、经济、技术手段进行有机结合,综合的对病虫害进行治理。并且还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病虫害控灾机制,再依靠现今的科技,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的水平和质量。并且由于除治与预防工作的要求的技术性强、难度大,因此还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出病虫害成长、繁衍的规律,进而研究出更有效的除治预防措施。吸收国外治理并害虫的先进技术,提高除治预防害虫的成效,从而达到治理森林病虫害的目的。

4、对森林病虫害要进行及时的监测、管理

及时的对危险性病虫害疫情进行监测调查,组织实施开展疫情监测调查,切实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要定期对林木进行全面检查,做到真实了解掌握危险性病虫害的疫情情况,从而才能根据病虫害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例如发现了极个别枯死的树木时,必须要马上进行取样,将样本及时的送到专业的检查部门进行检验,如果发现为重大的危险性病害时,要立即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这片森林进行全面的调查培训,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治理。所以要严格履行病害除治与预防方案中的要求,加强对危险性病虫的监测和普查,从而可以及时的发现病虫害,进而可以保证及时的彻底除治病虫害。

要加大对森林病虫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各项工作的资金投入。购买高效的病虫害除治设施,做好彻底防治危险性病虫害的基础工作。建立完善营林清理体系,从而可以尽快的清理枯死木、濒死木,并且也可以将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残留的树木枝桠进行及时的清理,并且将所有的树木枝桠以及树木进行药物处理后集中送到指定的地点烧毁。

5、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检疫执法力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际贸易活动也逐渐变频繁,从而加大了危险性病虫害传入的机率。因此要加强森林植物检疫检查工作,杜绝危险性病虫害人为的传入。要严格按照监测办法检疫检查木材经营、木材制品生产企业、苗木等贸易活动。大力加强执法力度,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上报。只有加强了检疫防范能力,才能够保证森防检疫队伍建设工作。并且现今我国的森林危险性病虫害防范面临很多的问题,并且这项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所以必须要抓好森防检疫机构和队伍建设,从而可以做好危险性病虫害除治与预防工作,确保森防检疫机构稳定、充实。

总结语:

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尽管国内外已经研发了很有治疗的方法,但仍在生产实践中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目前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从而加强相关工作者的防范意识,一起将森林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蓬.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可持续控制对策的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11,11(7):40-41.

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篇10

关键词:生物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城市生态建设。目前,我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大量的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如何有效防治病虫害,成为相关部门重点考虑的问题。

1现阶段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1.1通过天敌进行防治

主要是通过保护和利用自然界中的各种害虫天敌,使其能够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天敌的保护和利用:(1)通过保护天敌昆虫,使其自然增值,这种方式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以及天敌的特性来使用;(2)通过人工干预,使其大量繁殖,这种方式的针对性较强,通常是在一些自然天敌不足以抵抗害虫的情况下使用,目标明确;(3)从外地引进天敌,逐渐改善本地天敌的内部组成,提高其对害虫的整体控制能力。如,赤眼蜂可以有效防治松毛虫,瓢虫、捕食螨等可以有效防治蚜虫、介壳虫等。

1.2通过人工性信息素进行防治

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在我国的发展比较缓慢,只在少数害虫出现时才得以使用,可以对一些害虫进行更有效地预测和防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能够通过引诱、刺激、防御等方式抑制害虫的进食、等行为,降低其繁殖速度,并进行有效猎杀,专一性强,且该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对农作物造成伤害,同时也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是现代农业防治害虫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构树诱杀桑天牛、蔷薇诱杀云斑天牛等。

1.3通过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生物农药防治是指通过生物活体对害虫进行抑制或猎杀,是一种天然的农药,其包括的种类较多,如真菌、细菌、昆虫病毒等。由于生物农药防治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造成伤害,是一种自然的物质循环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有着明显的生态保护优点。此外,这种方式对温湿度、阳光、雨水等有一定的要求,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上述内容进行综合考虑,挑选合适的时间喷洒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可以有效防治松毛虫、天幕虫等害虫。

2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的崛起,其在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中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2.1抗虫、抗病基因育种

基因育种是以一种类似于设计的方式,按照人们的实际需求,通过既定的程序将植物抗病虫基因,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剪切和拼接程序。再通过人工重组的方式,将该基因转入到宿主细胞中,并大量复制,使其能够将遗传信息表达在宿主细胞中,以产生新的植物品种,用于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最后再通过生物技术进行大量繁殖,并应用于实际,切实解决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在我国目前的基因育种中,常见的抗病虫基因有:杀虫毒素蛋白基因Bt基因、蛋白酶抑制基因Cpt1基因等。

2.2植物抗虫基因工程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主要是指先对病虫害天敌的遗传特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弥补其在生物防治上的不足。在目前使用的杀虫毒素蛋白基因Bt基因中,其展现的安全、有效、无污染等特性非常突出,被应用于害虫防治领域已经有很多年。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生物农药也存在一定弊端,如见效慢、宿主范围窄等,使其在使用中受到了一定限制。在后续的时间中,国外科学家从Bt基因中分离了编码,并对其进行修饰和改造,使其抗虫性得到了有效提高,目前已经在树木的害虫防治中被广泛应用。

2.3杀虫工程微生物

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基因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运用工程微生物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非常有效,并且在现实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专家通过对相关病毒的改造,有效提升其杀虫效果,并在研究过程中量化生产,不断扩大杀虫范围,为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工程微生物还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有效防治地老虎,甚至有的专家直接将Bt基因转接到土壤的芽孢杆菌中或是直接将其转接到枯草杆菌上,通过发酵产生效果更佳的杀虫剂,实现地下害虫的有效防治。

3结语

总之,在我国目前的园林植物发展中,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这不仅影响了园林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城市环境的整体建设。只有积极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够保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才能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吴霞.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22)

2黄正鸿.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其展望[J].农业与技术,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