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理财规划的基础十篇理财规划的基础十篇

理财规划的基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1:11

理财规划的基础篇1

【关键词】个人理财规划,双语教学

一、个人理财课程背景介绍

个人理财规划(personalfinancialplanning)指的是如何管理金钱并以此实现个人经济满足的过程。理财规划是一个整合的规划过程,包括投资规划,保险规划,福利退休规划,税务遗产几大模块。该课程是基于商科等基础课程之上的理论应用型课程。掌握这门课程对于学生了解各种理财工具的理论内容与基本知识,具备投资各种理财工具的实务应用能力,加强基础理论对现实的指导应用能力来说非常重要。

而在实际就业中,这门课程亦是是CFp(国际理财规划师),pFp(个人理财规划师)等国际认证的理财类证书的基础课程。目前在国内很多银行,这些证书都已经成为个人理财经理的必要门槛。因此个人理财规划双语课程对学生的教学,无论是在在校还是在就业过程中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个人理财规划教学的现状

1.教学起步晚,体系薄弱。个人理财知识的普及在高校当中显得比较薄弱。国外的教育体系,基本已经把个人理财课作为一门通识性的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各个阶段给予学生普及。国外的学者如phillips教授在就开设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的体系。而目前我们国内的高校,仍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弱化很多常识性,应用性课程的普及。很多高校并未将个人理财知识按门类细化编写成不同的教材、教学计划、形成理论实践并存的体系在课堂教学中系统教学。

2.教材落后,无法与国际接轨。许多相关教材只基于国内的背景,部分知识老旧,并且缺乏和国际的接轨。对于现在教学双语化,国际化,学生出国留学很高的趋势已经不再适用。将国内外个人理财规划知识相结合,形成统一完整的教学体系,对输出国际型,应用型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3.双语教学起步晚,中外结合能力薄弱。与基础类课程双语教学推广的普及相比,个人理财规划双语教学起步晚,原因之一是中西方的理财知识背景差异使得双语教学的推广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老师因为没有海外留学及生活的经验,对一些具体的理财背景及概念介绍起来比较困难。同时,该课程双语教学要求老师既有较强的口语能力,又能理解西方理财的背景与中国的差异,才能对相关的知识点讲解得道。

4.缺乏实践基地和横向合作单位。个人理财课程本身的特色决定了其必须和实践相结合。而许多个人理财课程的教学缺乏相应的实践基地,学生只有单纯理论的学习,但没有将理论用到实处的机会。造成专业知识在转化为实际生活的理财概念,税法的运用,个人贷款的管理等实践性比较强的活动时,有所脱节。

三、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规划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引入国外先进教材,知识体系为主,改革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力求将国外先进个人理财知识与国内特色相结合,力求使学生接受全面化,国际化,同时保有地方特色的个人理财教育。将国际理财知识和中国理财知识进行对比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一方面了解到世界规范,一方面以此为切入点,教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使得双语课程一方面不脱离其本身的意义,也不至于和本国知识脱轨。

教学的实施可以与校外的一些金融机构相结合,聘请银行,证券公司,以及外资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参与到课程的研究以及授课中来,形成横向课题研究的基础。建立与校外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的友好关系,联系中国建设银行省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求是支行的相关理财经理到课堂进行实讲并进一步建立实习基地,推荐有兴趣的学生实际的体验理财管理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引导他们的就业方向。

教学主要以个人理财规划双语课程的教学为主,以在商学院全体学生中推广双语课程教学,引入国外先进教材,知识体系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个人理财规划教学,通过课堂授课、个人理财报告撰写、案例分析、金融机构专员实讲,教师科研,五个紧密相结合的环节,通过学院普及教学的有效传播方式,让个人理财规划课程成为商学院学生的普修课,双语示范课程,扩大商学院学生的知识层面,实用性知识的丰富度,以及为国际化,学生出国深造打下坚实的理论接轨的基础。

理财规划的基础篇2

一、中期财政规划理应纳入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范畴

作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有利于各级政府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提高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科学性、规范性。由此,人大在开展预算审查监督中,也应当加强对这一改革新生事物的关注与监督。

对中期财政规划进行监督,是落实“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的应有之义。党的十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落实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简而言之,应当对政府预算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就政府预算体系来说,人大监督的范围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就政府收支口径来说,人大监督的范围包括本级收入、上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政府的上解收入,以及本级支出、对上级政府的上解支出、对下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就政府预算管理过程来说,人大监督的范围包括预算草案编制及审批、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就政府预算管理事项来说,政府为实施预算管理而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办法,只要对政府预算收支安排及其执行会造成影响,都可成为人大监督的对象。实行中期财政规划,主要目的是“研究调整相关财政收支政策”“对未来几年财政收支进行统筹安排”,很显然,它会对提交人大审批的年度预算产生重大作用,一定意义上,它是编制年度预算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人大审查监督预算不应忽视对中期财政规划的监督。

监督中期财政规划,也是落实预算法律性质的必然要求。经人大立法机关审批成立的预算是一种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政府应当认真执行。“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是预算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政府开支之前,必须取得立法机关的批准授权。“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是,政府支出必须经议会审批。”我国目前实行的中期财政规划无疑与预算息息相关,国务院《意见》规定,要“强化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中期财政规划按照三年滚动方式编制,第一年规划约束对应年度预算,后两年规划指引对应年度预算”“中期财政规划是中期预算的过渡形态”。可见,目前的中期财政规划是为了将来的中期预算作准备,从法律性质上看,财政规划带有预算的一些特性,即它也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对政府收支安排有一定的约束力。作为政府开支的直接依据,预算必须提交人大审查批准;中期财政规划虽然并不直接成为政府开支的依据,不须人大批准(《意见》规定中期财政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但它由于是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基础,会对预算的安排与执行产生重大影响,所以理应接受人大的监督。

二、对政府中期财政规划应重点监督财政收支政策的统筹性和可持续性

按照国务院《意见》的规定,各级政府的中期财政规划由财政部门会同各部门研究编制,主要内容包括:预测现行政策下财政收支、分析现行财政收支政策问题、制订财政收支政策改革方案、测算改革后财政收支情况。实行中期财政收支规划管理,核心是财政收支政策,目的是通过对现行政策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改进完善的办法,以更有效地发挥财政政策的统筹作用,提高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财政收支政策是预算管理的依据,建立完备的收支政策体系,是保障年度预算编制科学、执行有效的重要基础,人大审查监督政府预算,不仅要审查监督预算中体现的收支数额,还有必要往前追溯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收支安排,即对各项收支政策进行过问和监督。

要对宏观经济环境作出预测把握。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大,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与支出刚性加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给年度预算安排造成较多困难。审查监督预算需要对整体经济运行环境、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判,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几年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及财政收支增长情况作出较为可靠的预判。

要对各项中长期规划进行统筹协调。为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前提下,国家制定了中长期发展纲要、五年发展规划及各行业、各区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中期财政规划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目标、规划的要求,做到各项规划间的有机衔接,统筹协调。

要对相关财政收支政策提出完善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财政收支政策是编制年度预算的基础,加强对财政收支政策的审查和监督,是改进预算审查监督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预算安排中存在支出结构相对固化、部门专项碎片化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涉及体制机制方面原因,难以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一下子解决,因而有必要将审查监督的“视线”回溯到预算安排的依据即财政收支政策上,对各项收支政策的合理性、适应性、可操作性以及相互间的协调性等进行审查,针对存在问题实事求是地提出相应的调整、修改意见。

三、对部门中期财政规划应重点监督项目的细化和前期准备

目前,各级政府的中期财政规划由财政部门牵头编制(各部门参与),同时,各部门还要编制本部门的三年滚动财政规划。部门中期财政规划要服从和适应政府中期财政规划,并在内容上更为具体、细化。如同审查监督政府预算需要选取部分部门预算作为抓手一样,人大监督政府中期财政规划时,也应注重加强对部门中期财政规划的监督。

监督部门工作目标、任务与规划衔接情况。在遵循本级政府总的财政收支规划的前提下,各部门应当按照本部门的职责分工,科学制订中长期工作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年度,再结合工作部署,对相关支出需求、收入规模作出测算和安排,由此形成各部门的中期政规划。总之,部门中期财政规划应当做到与政府总体中期财政规划相衔接,与本部门工作职责、任务相符合,从而为将来年度部门预算编制打下好的基础。

理财规划的基础篇3

一、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义

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能够促进财政收支由年度预算平衡转向跨年度周期性预算平衡,提高年度预算的可执行性,实现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继开展了以实施中期财政规划为主要模式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中央改革部署,财政部提出要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制度,对于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期财政规划有助于提升政府决策的有效性

中期财政规划把中长期的政府战略目标和政策体现到预算之中,从时间和空间上拓展了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编制方式,使政府要办的事与要花的钱得到前瞻性更高的匹配。因此,中期财政规划改革,有助于推动政府决策方式从以年度为主转向年度与中长期的有机结合,实现财政预算的平衡。

(二)中期财政规划有助于提升政府风险防范能力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映并制约经济。作为一种公共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通常会转化为财政风险。政府治理的核心能力是风险预见能力。中期财政规划是提升政府风险预见能力的重要基础,通过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机制,控制财政风险使财政可持续,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

(三)中期财政规划有助于提升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传统的年度预算控制方式更多以年度收支平衡为目标,容易导致顺周期调节。为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财政宏观调控的需要,中期财政规划将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更有利于发挥逆周期财政调节功能,保持规划与财政政策的一致性,使财政预算管理与政府规划相互衔接,有助于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二、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的难点

2015年,国务院、财政部出台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指导意见,标志着中期财政规划从研究和准备阶段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按照国家要求,全国各地也纷纷制定和出台了地方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本市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并从2016年开始,市、区两级部门全部编制部门三年滚动中期财政规划,财政汇总后编制了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政府中期财政规划。总体来看,经过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市区财政和部门逐步树立了中期财政规划的理念,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但在编制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难点。

(一)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的基础不扎实

1.中期财政收入规划方面,收入预测难度较大

一是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带来了收入预测的较大不确定性。如在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一般会占到政府性基金收入70%以上,土地出让收入与土地收储、转让密切相关,房地产业形势不明朗,土地市场可能波动较大,造成土地出让收入不确定性较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方面的国企实际经营情况,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方面的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水平,同样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给预测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带来一定难度。

二是减税降费、收入划分改革等政策调整因素,对收入预测的影响较大。目前税制改革尚在推进过程中,全面营改增后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也处于过渡调整状态,这给财政收入中占比最大的税收收入的准确预测增加了难度;国资国企改革的推进带来的国资收益收缴范围和方式变化,社保政策调整带来的社保缴费费率变化等,相应影响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的预测。

三是相比年度收入预算的编制,多年期收入编制的难度增大。目前收入年度预决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准确预测难度较大。以全国为例,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增长7.3%,决算数增长5.8%;2016预算增长3%,执行数增长4.5%。收入测算的时间段从年度拓展到多年后,预测难度相应增大。上级对下级的转移支付是地方收入的重要组成内容,目前这类数据只能参考上年数进行编制。

2.中期财政支出规划方面,支出限额的确定较难

一是部门重视程度还不高。中期财政是中期预算的过渡形态,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多年期预算拨款方案。相比年度预算,部门对中期财政规划的认识不一,部分部门积极性不高,对未来财政年度的支出目标不够清晰,支出规划编制的随意性较大,导致支出规划编制质量不高。

二是部门利益相对固化。中期预算支出规划需要以部门中期政策目标和支出需求测算作为基础。在中期支出规划编制时,部门从主观上不倾向于预测年度的财政支出总额减少,为争取资金分配的主动权有可能多预测支出,以“基数加增长”模式测算支出规划,由此产生政府全局与部门局部利益矛盾。

三是规划项目审核较难。在预算编审过程中,部门具有专业和管理优势,由于信息不对称,财政部门无法全面掌握部门的预算资源、预算需求,导致对部门中期支出规划项目的审核较难。同时部分项目如占支出规划比重较大的建设项目,目前主管部门往往难以具体落实规划测算和编报工作,导致支出需求中缺失这一重要内容。

(二)中期财政规划编制机制还有待规范

中期财政规划与年度预算编制还有待进一步衔接。目前中期财政规划大都与年度预算同步编制,中期财政规划的第一年规划等于当年编制的年度预算。按照预算编制“二上二下”的程序,只有“二上”r才基本可以确定较为准确的年度预算数据,以此为基础再编制后两年规划,造成规划编制较为仓促,难以与年度预算同步完成编制。

定量分析不足带来分析深度欠缺。中期财政规划不仅强调定性分析,更加强调定量分析。如收入规划预测需要掌握GDp等经济形势分析数据,税收和非税收入测算数据,未来三年土地储备和出让情况预计,国有企业经营情况预计,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等数据的分析,支出规划需要掌握重大项目、重大政策情况,这些都需要财政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中期财政规划缺乏基本分析规范。中期财政规划需要在收支数据预测的基础上,对财政可持续发展和财政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但是对于财政收入质量高低的衡量、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的分析、财政是否可持续的判断,还缺乏较为科学合理的分析指标或标准体系。目前各地分析或判断的情况不统一,为以后报送人大和向社会公开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中期财政规划效力有待发挥

一是法律效力不足。目前编制中期财政规划的依据主要是国务院、财政部的指导意见,最具有法律效力的预算法也仅有“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原则表述。因此,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需要进一步的法律规定,如中期财政规划的支出限额约束等,使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决策程序、控制方式等做到有法可依。

二是规划指导作用不强。作为一项研究财政政策目标、运行机制和评价办法的规划,理应对政府决策、政策制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目前规划编制还处于起步阶段,中期规划滚动编制还跟不上政策调整的节奏,导致最终编制的数据只能是作为参考、对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的指导作用有限。

三是规划约束作用不足。从长期看,中期财政规划要逐步过渡到中期预算,对年度预算产生约束作用。目前情况下,中期财政规划对部门预算的约束力较低,执行力不足,不能达到平衡控制支出、优化资金分配的目标。

三、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的对策建议

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是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的重大转变,需要从制度、体制、机制方面进一步完善中期财政规划编制。

(一)进一步夯实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基础

在收入规划编制上,需要更侧重因素分析。从长期来看,需要建立模型,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实现较为准确的收入预测。但在现有政策调整和改革等外部约束下,模型并不能解决太多问题。现阶段中期财政收入规划重点应放在分析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上。一是可以测算多种情形下的(如增长较多、一般增长、负增长)收入预计,分析不同情况对财政收支平衡、赤字规模、债务安排等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二是重点分析不同因素对收入的影响程度,使用敏感性分析和迭代分析法,为收入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和依据。

在支出规划编制上,需要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是“自上而下”设定部门支出限额。限额确定方式上,可以统一要求零增长方式核定支出上限,对于部门确有支出增量需求,由部门提供项目政策依据、资金需求测算,报请政府批准后纳入规划。将限额与年度预算进行挂钩,加快建立以中期财政规划为基础的年度预算约束机制,真正使部门重视支出规划编制,实现有限预算资源的高效配置。二是加快推进支出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四本预算之间的统筹,推进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为整体进行规划编制,加强一般公共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之间的有机衔接。不断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项目库,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二)进一步提升中期财政规划编制质量

逐步提早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时间。目前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中期财政规划编制,一般是要求中期预算规划必须在年度预算编制前完成。为了确保实现中期预算规划与年度预算的有效衔接,应逐步将中期财政规划的启动编制时间提前,对中期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实行“错时编制”,将年度预算置于中期财政规划的视野和框架中。

进一步完善中期财政规划报告体系。美国财政中期规划包括经济展望、预算展望与预算过程、支出展望、收入展望和促进经济复苏的财政货币政策等内容;欧盟规定中期财政规划必备的大类要素为“政治支持、时间跨度、覆盖范围、支出上限、财政稳定目标、排除某些事项、财政顺延条款、约束性”等。参考借鉴欧美等其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在中期财政规划框架结构上,除目前已有的经济形势分析、收支分析、风险评估外,将“公共财政可持续性”“公共财政质量”“财政政策制度框架”等方面内容,纳入中期财政规划报告范围,建立完整的中期财政规划报告体系。

进一步充实中期财政规划的定量分析内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在编制中期财政规划时,更多是基于各类数据的实证分析比较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如在对公共财政长期可持续性进行分析时,一般会运用一系列计量分析和比较模型,以及人口依存率、人口老年化指数等经济指标,对人口演变将导致公共财政可持续性风险增加作出预警。以此为借鉴,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中期财政规划的分析工具和预测手段,加快构建既符合跨年度预算平衡要求,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宏观经济和预算分析模型,从定性分析逐步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模式转变。当前需要区分支出规划中的刚性支出(如社保基金补助、偿还政府债务等)和非刚性支出,以分析在不同的财政收入形势下,如何合理安排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三)进一步发挥中期财政规划的作用

逐步提升我国中期财政规划的地位和效力。对中期财政规划的法律地位和编制、审批、执行等事项作进一步明确。条件成熟时,将编制中期财政规划的有关规定,纳入以后年度国家将要新修订的相应法律法规中。在目前条件暂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逐步推进中期财政规划制度化,试行将中期财政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如未来三年的收支预测或财政可持续性分析)作为报送人大的附件材料,条件成熟后再全部报送人大审议及向社会公开。

理财规划的基础篇4

关键词:中期财政规划;高校;预算管理;对策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的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对于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现有的年度预算管理制度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此,政府部门就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强调应该构建起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借助逐年更新滚动管理来强化财政规划对于年度预算的约束力,将财政职能和作用切实发挥出来,实现经济结构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优化。

一、中期财政规划的内涵

中期财政规划也称中期滚动预算或者三年滚动财政规划,主要是在进行年度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对三年的收入与支出需求进行统筹,对后两年的财政收支计划进行同步编制,将三年内的分年度收入安排以及支出重点提前确定,第二年则可以在中期财政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年度预算以及之后两年收支计划的编制,从而实现滚动编制,在编制收支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近详远略的基本原则。应该明确,中期财政规划与常规意义上的规划以及年度预算都不相同,可以将其看做是规划和预算的结合,既是具备预算性质的规划,也是具备规划性质的预算。

二、中期财政规划与年度预算的对比

(一)区别联系中期财政规划是年度预算形成的基础,当年规划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年度预算的内容,同步得出的后两年财政规划则是之后年度预算形成的基础。对比中期财政规划与年度预算,最为显著的区别,是年度预算仅仅是针对当年预算的编制和安排,中期财政规划则涉及连续三年的预算安排,后两年的规划具备预算的性质,必须在经过进一步的细化和调整后,才能形成年度预算。

(二)特点对比新的发展环境下,之所以会提出以中期财政规划来逐步取代年度预算,主要是因为年度预算的缺点开始逐渐呈现,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需要及时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更新,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中期财政规划与年度预算在特点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编制内容,年度预算更加偏重预算收入的审核工作,在操作中容易出现应收不收或者超收超支问题,中期财政规划则更加强调预算收入的预期性,强化支出约束的同时,关注宏观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二是编制时间,年度预算的编制时间短,相关项目没有经过科学系统的论证,在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方面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时间更长,工作人员有充足的时间来对项目进行论证,能够切实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编制效果,年度预算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临时性,仅仅关注眼前,没有从长远角度进行考虑,中期财政规划的弹性更强,灵活性更好,考虑得也更加长远;四是后期影响,年度预算约束力较弱,容易出现频繁的临时预算追加、调整,中期财政规划的约束力更强,也更加科学合理。

(三)中期财政规划优点一是能够实现与中长期财政政策以及经济周期的有机结合,推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二是中期财政规划可以与长期规划实现相互衔接,提升预算编制的持续性以及前瞻性;三是各部门能够依照相应的规划目标,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明确,集中优势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四是能够实现对于项目的充分论证,提升预算安排的合理性,建立起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三、基于中期财政规划的高校预算管理对策

面对中期财政规划,部分高校还没有能够及时对自身的预算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导致预算管理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内容不完整、监督控制不力、执行效率低下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容易引发资金闲置或者浪费的现象。对此,高校应该立足中期财政规划的大背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预算管理进行改革创新,提升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一)强化观念认识中期财政规划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高校充分重视起来,及时对观念和认识进行更新,从思想层面进行统一,明确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的紧迫性,做好预算编制理念以及方法的更新,主动对中期财政规划相关的文件要求进行学习,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起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结构,就其运行流程进行明确,要求内部相关部门进行积极配合,以确保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的顺利实施。

(二)编制财政规划对于高校而言,应该深入研究国家和省级中长期教育改革及发展规划,立足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年度工作要点,明确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按照近详远略的基本原则,关注核心项目,做好轻重缓急的区分,对资金收入和资金支出情况进行合理安排,编制出合理的中期财政规划,确保资金能够更多的朝着影响高校中长期发展的关键项目倾斜。

(三)革新编制方法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预算编制的新方法,如定额预算法、定性分析法、滚动预算法以及零基预算法等。在对第一年的财政规划进行编制时,需要尽可能做到详细全面,保证财政规划具备较高的可执行性,经过批复后,可以依照预算额度来对资金支出进行合理安排;后两年的财政规划则应该侧重政策把控和收支预测,依照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建立起相应的项目库,然后对照中期财政规划的执行情况,就项目开展再次评估,对于第一年预算中已安排但是无法实施的项目,可以调整到后两年的规划中继续实施,而对于后两年规划中存在,满足纳入第一年预算条件的项目,可以经由相应的预算调整,在第一年预算中提前实施。

(四)细化收入分类越发规范的收入支出管理,要求高校必须对自身的收入情况进行梳理和细化分类,并将所有的收入全部纳入到中期财政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函授夜大学费收入、资产处置收入等,做好合理预测,依照相关要求将其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和其他收入中,实现收支两条线,保证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效果。

(五)完善监督机制高校应该做好预算审批工作,构建起完善的目标经济责任制度,确保预算下达后,在没有特殊情况时不能随意变更调整,就预算项目的支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应该建立起相应的网络财务管理系统,确保全部的预算收支项目都能够被纳入到系统中,做好预算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反馈,避免出现预算超支等问题。

理财规划的基础篇5

一、财务工作计划要顾全大局,服从领导,坚定目标不动摇。

年初财务预算,是通过公司职代会集体意见表决制订的,它反映了公司新的一年总体经营目标和任务。财务科全体人员要端正态度,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刻坚持以公司大局为重,不折不扣的完成公司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1、按财务预算科学合理安排调度资金,充分发挥资金利用效率。平时要积极提供全面、准确的经济分析和建议,为公司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2、积极争取政策。积极利用行业政策,动脑筋、想办法、争取银行等相关部门优惠政策,为公司谋取最大经济利益。

3、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凡是资产都应该为企业带来效益。XX年,我们应加强闲置资产、报废资产处置工作,努力提高资产利润率。

二、财务工作计划要加强管理,挖潜增效,为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效益的增长服务。

管理是生产力,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保证,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建立创新的机制,必须靠管理来保证,管理对企业来说是永恒的。为此,财务科将加强内部管理列入工作重点,即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财务费用,控制生产成本,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合理安排,压缩不必要的或不急需的开支,做到全年生产、开支有预算,有计划,使企业资金得到有效合理的发挥效益。同时财务工作计划中对于机关科室和各站所的费用,实行科学预算,包干使用,并纳入年底对各单位的考核,有效控制各项费用的不合理开支。1、业务招待费管理。XX年我们对业务招待费的管理办法依然采取行政负责、工会参与、纪委监督、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约归公的原则管好用好业务招待费。严格执行“就餐代金券制”。

2、差旅费管理。严格规范差旅费报销程序和职工借款的还款时限,坚持按照公司《关于加强差旅费和职工借款管理的通知》制度执行。做到坚持原则,一事同人,杜绝虚报冒领,借款长期不还,占有公司资金挪作它用的现象发生。

4、办公费管理。办公费管理要按照年初各科室列出计划,经领导审批后,公司统一采购、保管,各单位按计划领用的原则执行。

5、车辆费用管理。严格执行公司制订的相关车辆费用管理办法,从严从细加强管理。车辆维修必须先有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后进行维修;车辆用油由财务科负责采购、结算,车辆服务中心负责保管、登记、领用,杜绝乱购、无计划领用。

三、财务工作计划要明确责任,从严要求,积极抓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财务科作为公司的一个对外窗口科室,我们将认真落实国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提高服务水平,让“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方针在财务科得到充分体现,做到内让公司全体干群称心,外让社会各相关人员及部门满意。财务科倡导“会计为生产经营一线服务、上一流程为下一流程服务、全员为客户服务,每个岗位相互服务”的意识,切实抓好财务行风建设。

四、财务工作计划要稳定财务队伍,继续加强会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规范供电所财务管理,使全公司财务会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XX年度我们财务工作将继续以稳定增强财务队伍为主,通过集中培训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的会计业务培训和规范供电所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扎扎实实的把全公司的财务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稳定增强财务队伍。对现有财务从业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同时选拔引纳相对优秀、有会计基础的人员加入财务队伍,实行优胜劣汰,增强公司财务队伍的实力,为全公司的经营稳定打牢基础。

2、加强理论培训,增强财务的宏观经济管理意识。使财务人员从仅仅应付日常业务的工作状态得到改变,充分认识财务工作的连续性、复杂性,培养超前意识。

3、加强企业经营财务分析培训。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为目标,培养会计从业人员企业经营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分析和站所基础财务分析工作。

理财规划的基础篇6

在此,笔者想分享三个观点:一是保险是个人理财规划的基础配置,不涉及保险工具的理财组合绝对不是一个正确的综合理财设计;二是从现财的发展实践来看,保险从业者是理财规划(或者说是理财经理)的积极推动者;三是我国已经具备了保险持续快速发展的稳健基础,宏观环境为这份美丽的职业更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保险是构建个人理财规划的基础配置

首先,从实务角度而言,理财规划就是对人的一生的现金流量和风险的管理。说到底,还是对人的一生的财务风险的管理,因为通过消费和投资对现金流量进行调控,还是要规避人的一生的居住、子女教育以及养老等可能产生的风险。而保险,作为管理风险的基本产品,在理财规划中的作用可想而知。从理财规划的定义或者说是基本作用,可以看出保险在理财规划中的重要性。

其次,根据家庭理财金字塔的原理,理财规划应先搭建一个稳健的基座,再逐步增加高收益产品。金字塔的底部是面积最大,也是最稳健的一层,是构建理财规划的基石。通常来说,这一层的配置标的是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包括储蓄、保险、国债等。保险之所以位于基础层级中,是因为它具有管理家庭财务风险的基础功能。但这种功能却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因为人类先天就存在“短视”与“自大”的基因。千万注意,如果没有保险,就等于缺少坚实的底座,家庭的财富金字塔就很容易倒塌。理财金字塔模型也说明了保险对任何收入阶层的人都不可或缺。

再次,从收入分配的4321经验法则来看,人的可支配收入的10%需要进行保险支出。这是目前国际保险业界的公认标准。

最后,从理财规划的角度看,人生的5张保单是必需的,他们分别是买给父母、配偶、子女、房子,以及自己。用自己一定的财务资源,去规避亲人和财产的风险,是每个成熟家庭必须考虑的。

保险推动了现代意义上理财规划的启蒙

理财规划思想早在欧洲的私人银行就有所体现,但一般认为现财规划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保险业。笔者认为这也是中国将要走的道路,而且现在已初露端倪。

1929―1933年美国股票的暴跌引发了经济大萧条,使人们普遍丧失对银行和券商的信任,经济危机又使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加深,由于保险的稳定器功能及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其地位空前提升,部分保险人为了更好地推动业务,开始对客户进行一些简单的个人生活规划和综合资产配置咨询,这部分保险人就是今天美国理财规划师的前身。之后,因为理财规划成为推销各种金融产品的外衣,理财规划师也曾遭遇低潮。1969年12月,为推动理财规划行业的健康发展,包括保险人在内的13位金融专业人士,提出了“关注客户目标比关注单一金融产品更重要”的服务理念,开始推广“理财规划”的概念和方法。随后,即1970年,首家金融理财专业协会iaFp宣告成立。自此,理财规划作为一门独立职业在美国迅速发展,1990年以后开始全球化。

可见,保险业是激发真正的理财规划的最肥沃的土壤,期待每一位保险从业者,开始运用理财的思维来推广保单,当然,一定是适合客户的保单。否则,我们还难以称为一个理财顾问。

把握保险理财的黄金发展期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保险密度为1766.49元/人(折合271.77美元/人),同比增长19.44%;保险深度为3.59%,同比增长0.41个百分点。而同期,全球市场保险密度为662美元,其中,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等发达经济体的保险密度约4000美元/人,我国与其相比相差10多倍。全球保险深度为6.2%,其中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平均保险深度在10%左右,我国与其差距非常明显。

据国内某商业银行对中国1000个家庭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家庭财富健康参考指数为58.12,表明目前中国家庭财富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其家庭金融资产分布无法与个人生命周期、家庭财务状况和宏观经济变化趋势相匹配,财富结构亟待优化。其中,保险产品的配置被严重忽略,66%的家庭对保险产品的配置比例不足10%。

据最新凯石财富的统计,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稳步上升,而保险增速最猛,私募紧随其后。不同市场相较2015年末有增有减。增加方面,保险由12.4万亿元增加至14万亿元,私募基金由4.2万亿元增至4.6万亿元,信托由16.3万亿元增加至16.6元,保险增加最多,私募紧随其后。私募、信托虽然规模有所上升,但占比却有所下降,私募由6.42%降至6.39%,信托由25.19%降至24.89%。可以看出,保险产品的重要作用已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

理财规划的基础篇7

该专业目标是培养具备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企业、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从事农村地区的规划与设计,成为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由此,在建筑规划类专业中开设的村镇规划课程,被引入到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成为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在开设该专业的各类院校中,特别是财经类专业院校,由于缺少城乡规划类学科的支撑,无法很好的体现该课程的实践性。因此,对于财经类高校中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如何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如何在现有教学体系下开展村镇规划课程的教学工作,应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1全国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设置基本情况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为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荻?设置的一个专业。根据相关专业网站的不完全统计(表1),我国高校开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校有32所,其中农业类院校15所,财经类院校7所,其他类院校10所。

由于各大高校增设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的背景不同,以及高校自身的软硬件设施存在差距,各大高校根据各自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设置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教学和科研实践体系,使得农村与区域发展方向课程体系在全国有不同的版本。

农业类院校依托其农学的深厚底蕴,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以西南地区某农业类大学为例,其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设置在农学院中,与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等本科专业在同一学院。学校培养出来的农区发人才,农业种植基础知识扎实,成为不可多得的农村技术型人才。财经类院校的农区发专业多设置在经济学院或管理学院,以华北地区某财经院校为例,该校农区发专业与经济学、资源环境与发展经济学共同设立在经济学院,主干课程除财经类基础课程外,还有农业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市场营销,资源环境经济学等课程。所培养的学生经济学基础较为扎实,主要从事企业经营管理。

表1:全国开设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基本情况

根据搜狐网、新浪网等对全国高校专业的统计,并对数据进行验证,剔除错误数据

2村镇规划课程开设情况

村镇规划最早在各大高校以选修或必修课的形式作为城乡规划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自2008年我国颁布了《城乡规划法》以来,村镇规划在我国城乡规划体系中逐步得到重视,也是我国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向城乡规划转型也体现了村镇规划与建设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加快,在与城市、乡村、区域发展相关的专业中,均涉及村镇规划知识。对于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来说,村镇规划课是专业核心课程。在我国乡村地区科学管理相对滞后的背景下,该课程让学生了解实现农村地区综合管理的手段之一、村镇规划是如何编制、实施及监督管理的过程。主要内容涉及我国村镇地区土地利用、资源开发、村镇体系规划、道路交通、居民点等诸多方面专项规划现实问题。

村镇规划课程本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性很强,又对建筑、规划的专业基础要求很高。因此,学校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村镇规划课程的模式。在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表2),除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外,有管理学类中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代码:120302),城市管理(专业代码:120405),以及地理学中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专业代码:070503)三个专业涉及城乡规划类课程。城市管理专业在一些有特色的财经类高校中存在,而农学类高校多有地学背景专业。这两类专业的存在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开设村镇规划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村镇规划类的课程涉及一个系列的课程,前期应学习城市规划原理基础课,在学习完村镇规划理论课后,应学习CaD或arcgis制图课程,最后,还应有一个农村实地调查的规划实践。在农学类高校或者有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高校,专业师资较多,教师的经验较为丰富,这类课程日常教学均较好开展。而在财经类院校,由于缺少相关专业师资的支持,村镇规划类课程很难全面开展,仅设置村镇规划一门课,这就对该课程的讲授提出了挑战。面对不熟悉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的财经类学生,如何让其懂得村镇规划的核心内容,如何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表2:农村区域发展及与城乡规划相关专业列表

3模块化教学在村镇规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课程体系介绍

本文以新疆财经大学的具体情况为例,探讨村镇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新疆财经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下属于经济学院,课程以经济类核心课程和农村技术经济学课程为主。村镇规划课设置在大三下学期,2学分,周课时为2节。由于新疆财经大学在公共管理类专业中没有城市管理或城乡规划类专业,该课程师资较为缺乏。在乡村规划类课程中,仅设置村镇规划一门课程,既没有前期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也没有后期的村庄调查实践与制图方法课的学习。在2个学时的课程中,让以经济类课程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乡规划的基本知识,有一定难度。这要求在财经类高校中,村镇规划课程教学手段必须改革,不能照搬工科类和农学类高校的经验。

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教学体系。首先,从教材使用角度。村镇规划课程教材国内较少,多采用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金兆森老师主编的《村镇规划》一书作为教材。该教材按照村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主要内容进行编排,每章内容中介绍关于建筑、交通、绿化、居住区的相关基础知识。该书适合已有城乡规划基础知识的学生开展村镇规划学习。对于没有城乡规划基础的财经类学生来说,直接讲解村镇规划内容他们有些难以理解。国内教材中暂无能够替代该教材的书籍,因此,笔者仍旧使用该教材,只是在教学中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前后顺序,采取“先规划基础知识,后村镇规划教学”的模式调整整门课的课程大纲。

其次,从教学内容角度。笔者尝试将主要教学内容按模块切割,每个模块含理论讲解和实践作业两部分。整体分为9个小模块(表3),一共包含四个课后小作业和最后村庄调查实践作业。对于理论讲解,重点讲授城乡规划的核心理论和管理方法,并通过期末闭卷考试的方法让学生加强掌握。对于每个实践环节,都会使用一到二个课时在课堂中亲自指导学生制图或社会调查方法,保障实践作业的有效性。通过理论学习加学生亲自实践体会的方式完成城乡?划知识的传授。具体课程体系参见下表:

表3:村镇规划课程教学体系

3.2改革效果

通过二轮授课实践,发现模块化教学在实践中是基本成功的,具有以下优点:

3.2.1改变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符合专业要求

财经类高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规划类教师不足,相关专业缺少对其先修课程的教学支持,村镇规划课程新的教学内容既承担村镇规划相关知识的讲解,也承担了城乡规划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将两者融入一门课程,是在现实条件下唯一可行办法,有利于财经类高校学生理解村镇规划的核心内容。

3.2.2形成新的教学体系,满足学生知识接受习惯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如今社会多通过互联网、微信等接受扁平化信息,学生接受知识的模式也更喜欢“短平快”的知识,因此,将整体教学分割为多个模块,各个模块相对独立,是适应学生接受知识的一种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

3.2.3适应专业实践性要求,教学过程管理得到加强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非常重视实践性,村镇规划课程模块化改革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一模块设置实践环节,并将其纳入期末成绩考核之中,既提高学生对实践作业的重视程度,又加强了课程的过程管理,符合教学改革的方向。

理财规划的基础篇8

1.1财会人员要认真学习并熟悉相关的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和规章

近几年,财政部先后出台了许多与基本建设工程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这些法规和规章的出台,为环保建设工程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规范性的参照文本。笔者认为,加强环保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首先要认真地去学习有关的基本建设工程法规和规章,如《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基本建设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工程招投标法》等。通过相关法规、规章制度、办法的学习,弄懂弄通制度办法,增强和提高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水平,提高依法、依规办事的能力。

1.2财会人员还要努力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工程建设方面的业务知识

为使财务管理在基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竣工验收等阶段充分发挥其监督、控制的职能作用,而不是仅限于会计管理、只是按基本建设计划被动地进行资金的支付及会计核算,财会人员要加强对概预算知识、工程管理知识、合同管理知识等的学习,全面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努力为环保工程建设服务。

2规范建设项目会计基础工作,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并强化财务会审制

环保工程基建财务管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是其中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2.1规范建设项目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抓好会计基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的规定和要求,按照既遵守会计核算制度,又有利于编制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原则,合理设置账簿,正确使用会计科目,认真做好环保建设工程经济业务核算工作,为财务管理和经济决策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

2.2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依据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健全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包括财会人员岗位职责、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费用报销制度等,尤其要注意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对环保建设工程资金营运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2.3建立并强化建设项目财务会审制

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组织实施财务会审制度,对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并将会审情况进行通报。通过集中财务会审,及时了解和发现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建设项目财会人员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以此来共同探索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思路和办法。

3加强环保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管理

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资金能否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因此项目资金管理是环保建设工程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点。根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建设单位要合理安排和使用建设资金,建立有效的资金运行机制。

3.1依法依规加强计划、预算管理,规范资金安排

项目法人要根据工程项目可研、初设批复等文件,根据工程实施进度,按年度计划积极筹集资金,并组织落实资金的使用,不搞计划外项目,不将资金挪作他用,保证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3.2建立健全基建工程项目资金的申请与拨付制度

根据投资计划安排项目建设进度,制订用款计划,并对资金到位、投资完成、工程形象进度等情况及时了解,资金的拨付以用款计划为依据,按工作程序、工程进度、支出预算进行拨款。其基本程序为:施工方申请—监理工程师审核—现场管理部门核实—各职能部门复核(工程管理部门重点核实工程量、单价及有无合同外项目等;财务部门重点审核本期结算数、累计结算数、预付工程款扣回数、本期支付数是否准确)—项目领导小组研究—项目负责人审批—财务部门付款—反馈信息。

3.3加大内部监督的范围和力度

环保建设工程资金的运转有其特殊方式,它涉及基本建设项目的方方面面。因此,加强环保建设工程财务管理不仅要加强事后监督,更应该加强事前、事中监督。事后监督既可以是内部监督也可以是外部监督,但事前、事中监督则主要依靠内部监督。只有加强内部监督,才能切实保证重点建设工程资金规范有序地运行。

4严把环保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关

作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重要成果———竣工财务决算,是综合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财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联合编制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做到按规程、规定期限及时编报,数字准确,内容完整,实事求是。

4.1财务部门对工程决算应进行全面监管

由于竣工决算是在搞好日常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基建财务人员要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从概预算的审查、项目招投标、商定施工合同、工程实施与价款结算、直至竣工决算编报完成。

4.2抓好工程竣工后的各项基础工作

工程竣工后,财务人员要全面清理各项财产物资,做到账实相符;清理债权债务,并落实最后余额数;要认真核实基本建设拨款额,核实各项支出,在此基础上,正确计算基本建设支出和各项交付使用资产的成本,对不应计入建设成本的项目要及时剔除,对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待摊费用应正确分摊,以保证竣工决算编制的正确性。

5结论

理财规划的基础篇9

一、公立医院会计基础工作问题现状

现阶段,大多数医院的经济管理都特别关注会计基础工作,然而由于内部管理松弛,很大一部分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数量不足,引起会计资料散失,差错严重,手续不清,记帐随意等;一部分公立医院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以至于在药品管理、库存物资、退费审批监管、现金管理以及会计科目使用等基础工作环节发生不规范现象,从而让单位数据失真、财产不实和帐目混乱。由此一来,应该针对医院会计基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切实的采用有效的解决措施。上述的这些问题,不但制约了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以及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还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医院会计基础工作问题分析与措施

(一)退费审批和分析

医院的收入直接影响医院的生存发展,医院都很关注如何组织收入,通常忽视退费的监督,造成医院收入大量流失。在退费实际执行工作中,发现医院建立了严格的住院、门诊退费审批制度,然而没有做到完全依据建立的制度执行。具体分析退费引起的原因:非正常退费和正常退费。非正常退费是因为医院没有监管,科室自行给退费,且医院不容易察觉。尤其是一些单位不关注住院退费,考虑到患者没有结算,就由临床科室自己退费,没有科室退费分析,也没有文字审批痕迹,不能有效的监督。能够利用的管理措施:退费管理要做到监督有力、程序合理、制度健全。患者、职能监管部门以及申请科室负责人应该在退费清单上签字确认,金额较大的还应该由业务院长亲自审批并签字把关才能够退费。

(二)会计科目的正确使用

会计科目的使用不当,不仅会引起财务和核算的混乱,还会制约会计核算数据的真实性,以至于影响医院宏观政策。医院会计业务处理上有着部分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事业行政单位会计科目的使用与设置,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库存物资会计科目是核算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药品以及其他材料的实际成本的科目。医院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严格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容进行会计工作。在核算库存物资时,部分单位没有设置低值易耗品明细科目,把低值易耗品都放在卫生材料或其他材料明细科目核算,没有真实的反映医院的经济活动。

(三)库存物资及药品管理

一方面,自单位物资的出库、入库管理实行了电脑管理,发生了药品二级手工、脱离库存物资帐,单位没有电子账务系统,且不记账也不对账现象。没有真正做到账账相符;没有把对账工作当成必要的会计基础工作执行;没有规范的对账簿,实际对账时以表代账使用。

能够借助的管理措施:对于单位已实行库存物资电算化管理的,应该完善软件功能,同时尽快建立药库药品二级账、库存物资账套管理,保证账账相符。财务科会计和药品会计、器械科以及总务对账时需要财务科提供财务科数据,对账科室提供对账数据,双方共同对账,分析原因,找出两科室对不上账的差异,找到解决的办法,起到完善财务工作、互相控制、管理的作用。

另一方面,即使实行采购计划的单位也没有依据库存量以及需要制定科学规范的采购计划;库存药品和物资要依据计划采购,合理确定储备定额,定额定量供应原则管理,加快资金周转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引起物品积压浪费,制约资金周转。

库存物资需求小的单位能够利用库存药品和物资零余额库存管理,能够极大的降低流动资金的占用,从而加速资金周转。采购计划申请需要院领导、主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批后,采购员要完全依据采购计划执行,做到实际采购数量和计划审批单相符。库存药品、物资管理部门每月都必须要制定日常采购计划申请表,结合单位实际需要,并参照本月实际库存量对照实际消耗用数量,才能够确定下月需采购的数量,进而制定下月库存物资采购计划。每月应该对采购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对没有完成采购计划的以及已经按照计划采购的需要在采购计划总结中进行说明,写清没有完成采购计划的原因,及时向领导汇报。

理财规划的基础篇10

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结合我司财务实际工作,制定公司财务未来三年发展方向、预期目标和措施,引领我司财务持续健康发展,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目前财务的基本情况近年来,财务部在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正确领导下,本着打造“精品公司、效益公司、和谐公司”的发展目标,坚持效益优先,强化风险防范,规范基础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提高。

1、会计基础工作有了明显进步。自公司股改上市以来,财务按照404检查要求,对财务各项工作流程进行了重新疏理,编写出与现实操作相符的操作流程,并按404要求进行对照检查、整改,同时以公司开展的治本抓源头为契机,组织部门员工排查风险点,《治制定本抓源头责任制岗位责任》,通过以上两项工作,财务质量较以前有了明显进步。

2、管控风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上市以来,公司非常重视依法合规经营,不断加强风险意识教育,财务部门作为风险监督部门,非常重视防范风险,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几年来管控风险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3、财务预算意识有了进一步改善。近年来,通过财务人员的不断宣传,全辖员工的财务预算意识有了明显提高,逐步按计划开支费用。4、资产集中管理的力度明显加强。按照上级公司的“管理集中,服务延伸”和精神,资金、资产从股改以来逐步集中到市公司管理,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资源得到了优化统一调配,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

二、存在问题自财务地市级集中以来,特别是股改后,由于事多人少,再加上培训没有及时跟上,人员技能得不到有效改善,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管理能力跟不上业务发展等问题。

三、未来三年财务工作规划针对上述问题,在进行财务未来三年工作规划思考时,作重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顺利通过财务省级集中,未出现重大问题。

2、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日趋规范。

3、税务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防范和避免税收风险。

4、严格费用预算制管理,费用不得超支。

5、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四、措施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将采取以下措施:

1、为保证省级集中管理方案的实施,成立财务管理中心工作小组,以确保省级集中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认真准备上交省公司的各项财务资料,对现有岗位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制定岗位责任制。

2、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结合岗位责任制,制定财会质量考核办法,通过考核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基础工作水平。

3、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工作,及时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化,按时纳税,避免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