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十篇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十篇

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1:29

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篇1

[关键词]国际融资;创新;商业银行;表内业务;表外业务

一、国际融资创新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国际融资创新是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趋势,其表现为国际融资工具不断地开发和运用,国际融资模式理论根据及其运作机理不断演变。

1.国际融资工具创新及其演变发展趋势

国际融资工具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承载工具。国际融资工具创新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银团贷款为标志的国际信贷融资工具创新是第一阶段;国际融资证券化创新标志着国际融资工具创新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国际项目融资工具创新标志着国际融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次大战以后,国际融资工具创新首先表现为国际信贷融资工具的创新。它是国际融资工具创新的早期发展阶段。国际信贷融资工具主要包括国际商业性质的信贷融资工具,如普通商业银行贷款、银团贷款、具有优惠性质的国际金融机构信贷和外国政府信贷、具有贸易融资性质的出口信贷融资方式以及福费廷等。

20世纪80年代,国际融资创新主要表现为国际融资证券化创新,主要包括国际股票融资工具的创新和国际债券融资工具的创新以及票据融资工具创新。国际股票融资工具创新是有价证券融资工具创新的较早形式,包括普通国际股票融资工具以及adr和gdr。国际债券融资工具创新是国际融资证券化创新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外国债券融资工具创新和欧洲债券融资工具创新两个方面。正是由于国际债券融资工具的不断创新导致了令人瞩目的国际融资证券化趋势出现。与此同时,共同基金创新迅速崛起。

20世纪末,国际融资呈现了崭新的特征,国际项目融资方式应运而生。国际项目融资工具是国际融资创新的新趋势。所谓项目融资是以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为融资依据,或者说以项目本身未来的现金流量为融资依据。据此人们又称其为表外融资或者非公司负债型融资。

2.国际融资模式内涵及其演变

国际融资模式是指国际资金融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总和。迄今为止,随着国际融资的发展,其融资模式分为传统型融资模式和新型融资模式两种。所谓传统型融资模式是指融资者利用本身的资信能力为主要融资依据进行的融资活动。此时,债权人在决定是否对融资者提供贷款或者购买债务人发行的债务凭据,依据的是该融资主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资产负债、利润及其现金流量的情况,对于该公司所要投资的某个具体项目的认识和控制,则放在较为次要的地位。因为,借款者注重的是融资者的历史和目前公司的信誉、业已形成的资产负债状况,以及从无形资产等状态中获得应有的安全感。或者说传统型融资模式是注重融资者过去和现在的经营业绩,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并以其为融资基础进行的融资活动。

传统型融资模式主要包括信贷融资工具和有价证券融资工具两大类。这种融资模式主要特点是:(1)融资规模相对较小,风险较小;(2)属于公司负债型融资或者表内融资;(3)融资的保守性;(4)融资期限较短;(5)融资成本较低。此种融资模式难以满足那些资金需求规模庞大、风险相对较高的大型工程项目的资金需求。

所谓新型融资模式又称为项目融资模式或者非公司负债型融资模式。它是为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安排的融资,其借款人在最初考虑安排贷款时,将该经济体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并且将该经济体的资产作为贷款的安全保障。项目融资用来保证贷款偿还的首要来源被限制在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中。项目的经济强度是指项目本身未来的可用于偿还贷款的净现金流量以及项目本身潜在的资产价值。新型融资模式主要包括项目融资和特许权融资。新型融资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融资规模庞大,信用结构复杂,风险相对较大;(2)属于表外融资,即依赖于项目本身的未来经济强度作为融资的基础;(3)融资活动具有开放性;(4)融资成本较高。因此,新型融资模式可以为项目安排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实现其按传统的融资模式无法实现的一些特殊的融资要求。其主要优点表现为:为超过项目投资者自身筹资能力的大型项目提供融资;为国家和政府建设项目提供形式灵活多样的融资,满足政府在资金安排方面的特殊需要;为跨国公司安排在海外投资项目中的债务追索权提供便利;创造一个适当的融资保证结构;能设计出一个具有竞争性的融资安排计划。

二、国际融资创新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

1.国际融资工具创新促进了商业银行表内业务发展

国际融资工具创新推动了国际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迅速发展。以银团贷款为标志的信贷融资工具的创新促进了商业资产业务发展。20世纪60年代,银团贷款作为一种新型信贷融资工具被开发出来就显示出它的极大优越性。首先,分散了风险。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遵循的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三原则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原则,而银团贷款很好地解决了信贷风险问题。一般而言,银团贷款可以起到分散信用风险的效果。其次,克服了资金来源的有限性。随着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通商业银行贷款无法满足大规模的资金需求,而银团贷款可以为融资者提供巨额的资金。因为银团贷款可以吸纳多家大中小银行参与融资,同时其市场运作空间极其广阔,除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外,欧洲货币市场也是银团贷款运作的主要市场。其三,扩大客户范围,带动银行其他业务的发展。任何一家银行都希望与更多借款客户建立贷款关系,并通过这种联系,扩大客户资源,并带动其他业务经营范围的扩大。因此,银行提供信贷融资时,即使能够满足单个借款人巨额的资金需求,也不愿意将贷款借给少数。而是希望通过参与银团贷款与更多的融资客户建立业务联系,提高银行的业务半径。

同时,国际融资促进了跨国银行业的发展。国际融资方式的创新为跨国银行也提供了广阔的资产负债业务以及表外业务的运作空间。1960年美国仅有八家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总资产不到40亿美元,而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已有100多家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总资产5000亿美元。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速扩张,需要国际银行提供服务,特别是国际融资方式的不断创新,与之相应的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迅速发展。比如花旗银行在海外的业务主要为包销证券和推销保险,并成功获得了丰厚利润。为了支持大型国际融资工具的运作,推动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更为了抢占海外投资银行业务以及相应的服务,跨国银行纷纷拓展海外服务业务

2.国际融资创新促进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扩张

国际融资证券化创新,标志着国际融资方式出现新的变化。1984年国际融资总额中,国际证券融资比例首次超过国际信贷融资的比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所谓的证券化的趋势。证券化融资过程,主要表现在股票(国际股票、adr和gdr)、债券(国际债券)、商业票据以及共同基金这些代表着融资发展新趋势的融资工具取代了传统的信贷融资工具,成为国际融资市场的新宠。

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商业银行大宗贷款业务逐步失去主要市场,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利差越来越小,传统借贷业务优势地位逐步下降。以花旗银行经营来看,表外业务的收益不断增加,在总收入中已经超过利息的收入。由于融资工具的创新,融资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作为借款人的资金来源大大降低。1974年,美国银行贷款由占融资总额的45%降低到90年代初期的15%。银行的负债业务也有大幅度下降,表内业务的收益不断下降。而与此同时,银行的中间业务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传统上,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关注的重点,但是近年来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一直在积极地从事表外业务寻求利润。表外业务是指金融工具的交易以及收费和出售贷款等取得收入的业务,但却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这些表外业务主要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其次是出售贷款,又称为二次参与贷款,是这样一种合约安排:将某一笔贷款现金流量全部或部分销售出去,应将该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上消除。银行出售贷款的价格比该贷款的原始金额高一些,由此得到利润。另一方面是银行通过向客户提供若干专业化的服务来收取费用。如客户买卖外汇、代收抵押贷款、贷款承诺,在这种安排中,银行同意在规定的时间内满足客户的要求,随时提供一笔一定限额内的贷款。

3.国际融资创新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国际融资创新首先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商业信贷模式是根据借款者现有的资信能力和其潜在的偿还能力提供信贷安排。这种融资模式注重的是融资者业已形成的资产负债状况和一定的融资清偿能力,因此属于表内业务融资。同时,传统型融资模式中债权人对债务人有无限的追索权;也就是说,当银行贷款出现风险时,银行对借款人可以行使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追索其财产。

而国际项目融资打破了传统的融资模式,是依据项目本身的经济强度、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或者项目具有的潜在价值为融资依据提供的信贷安排。因此项目融资属于表外业务融资或者非公司负债型融资,而且债权人对债务人具有有限的追索权或者无追索权。也就是说项目融资中的债权人只能对项目本身的资产价值和现金流量享有有限的追索权,而对项目以外的其他任何资产无缘染指。可见,项目融资突破了传统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模式。

按照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运作模式,银行在安排信贷融资前要对借款人资信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对从信用级别到资产负债状况以及关联交易状况进行彻底的审查分析,作为提供融资的依据。而项目融资是根据项目本身的未来现金流量或者说项目未来的潜在经济价值进行融资安排,这就大大超出了现有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规则。也就是说,银行安排项目信贷融资,所考察的是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状况以及未来的潜在经济价值,作为融资安排的依据。不仅如此,银行为了确保自身信贷安全,还必须考察项目融资的信用担保结构。总之,项目融资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国际商业银行对项目融资及其相应的信贷安排管理还尚未形成相应的管理架构。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强有关项目信贷融资安排的制度建设。

4.国际融资创新对未来银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银行业的发展像其他一切事物的发展历程一样,经过了不断异化、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发展过程。所谓传统银行模式,一方面,作为金融中介,充当资金借贷交易的融资主角,连接资金的提供者和资金的消费者,即商业银行;另一方面,是经营有价证券业务的投资银行。传统银行模式经历了混业经营阶段、分业经营阶段以及又重新回归混业经营三个阶段。随着融资工具和融资模式的不断创新,直接融资必然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博弈的最终结果。这又意味着传统商业银行存贷业务将走向边缘化,传统银行模式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

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篇2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项目融资

1.房地产项目的传统融资模式

房地产开发项目融资而言,是房地产投资商和开发商为确保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而进行的融通资金的活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它历来都是开发商最关注的问题,它也决定了该房地产项目能否顺利实施。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传统的房地产融资方式是主要利用企业自身的资信能力安排融资。外部资金拥有者在决定是否投资或是否提供贷款时的主要依据是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资产负债、利润及现金流量状况,对具体项目的考虑是次要的。其渠道主要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是指开发商自身的积累,包括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和以企业为基础的股权融资,前一种方式由于企业的资金积累较慢故效率较低,后一种在我国应用较少。外部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信托投资等,其中以银行贷款为主。但是银行贷款提供资金的数量和使用期限都有严格的限制,且贷款项目的风险首先是由开发企业完全承担,然后由银行承担,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于分散风险的。所以,有以上分析可知,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阻碍了房地产业的发展,通过安排建设项目本身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本则会逐渐形成一种必然趋势。

2.房地产项目融资新模式――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为一个特定项目所安排的融资,贷款人在最初考虑安排贷款时,以该项目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以该项目资产抵押作为贷款的安全保障。如果项目的经济强度不足以保障贷款安全,则贷款人可能需要借款人以直接担保、间接担保或其它形式给予项目附加的信用支持。对比传统融资跟项目融资,传统融资贷款人考虑借款人的资信状况以及将要建设的项目的前景,而项目融资贷款人考虑项目自身产生的现金流以及除此之外的项目实体的其他资产。结合项目融资和房地产项目的特点,本文提出以下针对房地产项目的项目融资模式。

2.1Bot融资模式

Bot是Build(建设)、operate(经营)和transfer(转让)三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是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经营协议,授予签约方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或本国其它的经济实体组建项目公司,由该项目公司承担公共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的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设施的所有权,允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的费用,由此回收项目投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设施无偿地移交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Bot实际上是政府和私人企业间就基础设施建设所建立的特许经营权协议关系。

在房地产业,Bot项目融资模式可应用于公共休闲场所的建设中,如公园等项目。该模式不仅能减少政府的直接财政负担,减轻政府的借款负债义务,而且还有利于转移和降低风险,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Bot项目如果有外国的专业公司参与融资和经营,会给项目所在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既给本国的承包商带来较多的发展机会,也促进了国际经济的融合。

2.2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融资模式

aBS(assetBackedSecuritization)是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方式。具体来说,它是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经过信用增级,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的目的在于,通过其特有的提高信用等级方式,使原本信用等级较低的项目可以进入高信用等级证券市场,利用该市场信用等级高、债券安全性和流动性高、债券利率低的特点大幅降低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成本。

具体来说,利用aBS模式进行房地产项目融资的流程基本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组建SpC阶段。SpC是SpecialpurposeCorporation缩写,即特殊目标公司。这种公司包括国际权威资信评估机构较高资信评估等级(aaa或aa级)的信托投资公司、信用担保公司、投资保险公司或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机构。成功组建SpC是aBS顺利运作的根本前提;第二,SpC与项目结合阶段。适合aBS的项目是拥有未来现金流入的大型房地产项目或几个中小型房地产项目捆绑组合项目,拥有这些未来现金流量所有权的是项目公司,这些现金流量所代表的资产是aBS融资的物质基础。SpC与这些项目的结合就是以合同协议的方式将项目公司拥有的未来现金收入的权利转让给SpC;第三,SpC发行债券阶段。SpC可直接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或者经过SpC信用担保,由其他机构组织发行债券。SpC发行的债券或通过它信用担保的债券自动拥有相应等级。然后把所筹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和开发;第四,SpC偿债阶段。由于项目公司已将项目资产未来现金收入权利转让给SpC,因此SpC就能利用项目资产的未来现金收入清偿其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的本息。

2.3房地产的售后回租融资模式

售后回租是融资租赁的一种具体形式。即公司为了融通资金,在出售某项资产后,再从购买者手中租回该资产。一方面可以取得该资产的变现款,另一方面又可以继续使用该资产。房地产的售后回租融资模式的操作流程基本上可以通过下列步骤予以实施:①房地产项目公司设计好售房价格和租金,计算房地产的投资报酬率,该报酬率应高于银行存款利率;②项目公司与房地产投资者签订房产购买合同,同时按约定项目公司回租该房产;③项目公司再将房产租给使用者,每月的租金用于支付房东的租金。房地产的售后回租主要通过销售积压的房产,收回大量资金,缓解了项目公司资金紧张的问题;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因为购买的房产属自己,避免了因项目公司破产遭受巨大损失的风险。

3.总结

传统以企业自身的资信能力进行融资的方式已经不适合在当今经济环境下发展的房地产项目,而取而代之的是以房地产项目本身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房地产项目自身和项目融资方式的特点,本文提出了Bot融资模式、aBS融资模式、售后回租等融资模式,并对这些模式进行了分析,以帮助房地产项目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科]

【参考文献】

[1]戴大双.项目融资[m].机械工业出版社.

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篇3

【关键词】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小微企业解决了我国1.5亿就业人口,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截至2013年年末,小型微型企业1169.87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若将4436.29万户个体工商户纳入统计后,小型微型企业所占比重达到94.15%。而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越发凸显。因此,它的生存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十上明确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我国近年来出台了很多政策给予小微企业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政策的号召下,也提高了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服务力度。但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困扰其发展。截止201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3.95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仅仅余额17.39万亿元。

近两年来,互联网金融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话题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赢得了社会的关注。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之树。互联网金融因高效、快捷、普惠、低成本等的特点,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同时也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二、文献综述

在国内,大部分主要是从融资难成因、融资渠道等方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因此目前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的小微企业融资研究还较少,主要是针对互联网金融融资的特点和优势,其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在传统融资中信息不对称、成本高、缺乏信用等难题。

吴晓光(2011)认为,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补充和完善了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也利于小微企业通过平台和银行融资。但也应加强网络融资平台的风险控制。李安朋(2011)指出: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降低融资门槛、弱化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非常符合小微企业融资的特点,为小微企业融资指明了道路。但目前很多网络信贷平台运行不规范、风险控制不合理,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引导互联网金融信贷模式的健康运行。高国华(2013)认为一直受到传统金融忽视的小微企业将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最大的受益者,互联网金融将是服务小微企业的最好的方式。陈轩,苗丹丹(2013)指出阿里小贷利用自身信用数据库与交易平台,开创了无抵押、担保的全新信贷模式,将改变小微企业因缺乏信用难融资的困局。郭喜才(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模式,有利于解决小微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小微科技企业可以通过众筹和p2p网贷等模式更加快捷高效地融入资金。徐洁等(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之间具备协同合作优势,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具有普惠性、便捷性、针对性等特点,更好地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三、小微企业与互联网金融融资创新模式分析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其主要原因有企业自身经营不稳定、信用风险较高,再加上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融资相对不倾向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打破了小微企业主要向传统金融融资的模式,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开辟了新的路径。目前,小微企业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的融资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三种: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电商模式和众筹融资模式。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

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是指点对点融资,是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融资模式。它是小微企业通过第三方网络借贷平台寻求有资金实力并愿意满足其融资需求的借贷人群,从而使资金供需双方通过平台直接进行资金借贷,以帮助借贷双方进资金匹配的融资模式。互联网具有涉及面广、用户集中、传播迅速等特点,能增强小微企业与贷款方之间的信息透明度与对称性,使小微企业可以自由选择借贷利率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而贷款方也可降低投资风险通过共同分担融资资金。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主要有三种:线上模式(如拍拍贷)、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和债权转让模式(宜信模式),因其贷款门槛低、资金到位快,逐渐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有效渠道,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短期周转资金不足。

总结其融资模式流程如下:第一步,根据互联网融资平台的要求,小微企业需要上传企业的营业执照、银行流水账单等材料,以获得资平台对其信用等级和还款能力的认证。第二步,在互联网融资平台上,小微企业可以自主的选择与其融资条件相匹配的利率,贷款方也自主的选择与其投资收益相匹配的利率,双方进行双向筛选工作,达成初步借贷合作意向。第三步,达成初步借贷合作意向的双方签订电子合同,并通过互联网融资平台审核后,借贷双方正式确定借贷关系,然后小微企业按月向贷款方还本付息。

(二)电商模式

电商模式是指由电商发起设立的小额互联网贷款公司,为满足电商平台上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电商企业利用自身大数据的优势,为其平台上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需求,为线上小微企业提供了生产、销售、融资直到结算的服务。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有效增加了电商平台的粘性,营造出良性共赢和发展的局面。这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平台融资模式,突破了传统金融机构需要抵押物的局限性,小微企业可以利用其在平台上的各种信用数据直接获得融资的需求。因此,电商模式具有融资门槛低、融资金额小、资金周转快、贷款灵活等特点。该模式以阿里金融(平台+小贷)为典型代表。

总结其融资模式流程如下:第一步,在小微企业向平台提出贷款申请后,电商平台对小微企业开展贷前还款能力评估。电商平台通过引入网络数据模型的方式,对小微企业历史经营及第三方认证数据进行交叉检验,评估其还贷能力。第二步,电商平台利用其平台对已贷款小微企业的经营行为、交易状况和现金流等财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将小微企业在平台上的行为数据转换为信用评价,以控制贷款风险。

(三)众筹融资模式

众筹融资模式是指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众筹融资平台,为其项目或创意向公众募集融资资金的模式,而大众投资者通过投资少量的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完成项目或创意,并获得相应的股权或者产品等,具有大众化、门槛低和创新性强等特点。股权众筹融资平为小微企业网络融资开辟了一条新渠道,打破了传统股权融资模式的高门槛的要求。同时,创新项目众筹融资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创新产品生产的资金,也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创新产品的提前销售。

总结其融资模式流程如下:第一步,在众筹融资平台专业审核后,小微企业将融资需求和项目创意计划在众筹融资平台上,融资信息主要包括项目概况简介、融资规模与期限、预期收益率等相关内容。第二步,投资者通过浏览众筹融资平台,对自己认同的项目进行投资,将投资的资金打入众筹融资平台指定账户。第三步,若项目众筹成功,小微企业必须按约定给投资者回报,如股权或者产品等。

四、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体系建立

互联网金融高效、快捷、低成本等的特点,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新渠道,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支持发展就是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因此,政府加强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政策体系建立,实现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小微企业共同发展。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推动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发展,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刺激传统金融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进行多元化合作,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政府也应该出台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和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二)完善监管体制

互联网金融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且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仍然存在网络安全、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问题。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加强投资者参与互联网金融力度,促进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这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多方的努力。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保障投资者、小微企业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利益。金融监管机构应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监管,控制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和投资者的利益,以促进互联网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加强自身风险控制能力,加强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的管理。

(三)加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立

为了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应加强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导致银行无法真正的了解小微企业信用,而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数据积累和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建立针对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征信系统,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和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把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实现共享,不同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实现共享,鼓励互联网金融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接,实现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信息的共享。

参考文献

[1]安宝洋.互联网金融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创新[J].财经科技,2014(10):1-8.

[2]陈轩,苗丹丹.“阿里巴巴小额贷款”金融模式的前景探究[J].经济视野,2013(10):192-194.

[3]郭喜才.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4):109-112.

[4]高国华.中小微企业或将成为互联网金融最大受益者[n].金融时报,2013-7-15(007).

[5]茹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新选择[J].经济纵横,2014(10):88-91.

[6]徐洁,隗斌贤,揭筱纹.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4):92-96.

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篇4

关键词:p2G模式;互联网金融;地方政府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056

1p2G模式概念

p2G(private―to―government)模式脱胎于p2p(peertopeer)网络借贷模式,是嫁接民间资金与政府信用介入项目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该模式能够将社会的闲散资金集中到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项目中去。地方政府、国企、央企等凭靠审核合格的项目通过p2G平台融集资金。借款的项目可以包含:国有金融机构的债券回购、政府的直接投资项目、国企或央企的保理项目、政府承担回购责任的投资项目等。可以说,p2G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如今地方政府融资困难,而民间资本汹涌,引导这些资本注入安全的实体经济,特别是政府民生项目中去,是政府和市场的共同需求。

2p2G较p2p的优势

p2G模式脱胎于p2p模式,而又明显区别于其他普通的p2p模式,是p2p领域的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p2G和p2p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两点。

2.1分散风险的方式不同

从企业定位来看,普通的p2p平台(借款人为自然人或企业主个人)更多的体现了普惠金融的精神,为解决中小微经济体融资难问题应运而生,其融资方式则以信用借款为主,从风控实践来看,其通常是通过提高费率来覆盖高风险,利用风险转嫁、风险分散等市场化手段来消化风险。而p2G平台则专注于政府项目,主要服务于政府直接投资项目、政府承担回购责任的项目、国企(央企)的保理项目、国有小额贷款或担保公司承担回购债权责任的项目及其他有政府信用介入的项目,通过更具稳定性的政府信用来对冲风险。

2.2p2G平台安全系数更高

互联网金融市场一直缺乏有力的市场监管,很多p2p平台提出高额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但绝大多数平台并不能按承诺保证投资者的应得收益。同时,还因为借款人不能如约还款导致平台的收益负增长,投资者投入的原有资金也得不到偿还,种种欺诈性的现象让投资者对p2p平台的信任度严重下降。而p2G平台在未筹集资金前就对融资项目进行严格审核:首先,融资项目要具有信用评级机构开具的审核证明,其次项目发起人须具备良好的信用等级(必要时项目发起人可用土地或实物资产抵押),融资方上级主管单位还应出具“融资决议”,做到由政府或可信赖的国企作担保。这种“高度戒备”模式使平台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投资者能够获得预期收益可能性显著增强。

3我国地方政府传统的融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3.1我国地方政府传统的融资模式

3.1.1中央转移支付

中央转移支付是由于中央和地方财政及各区域财政之间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是国家为了协调区域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其实质是一种区域补偿政策,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3.1.2银行贷款融资

银行贷款是指银行按照国家政策以一定的利息率将资金贷给申请者,并按协议期限还本付息的一种经济行为。银行贷款由于手续简便、选择多样、资金充足等特点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地方政府可以选择向国内银行机构贷款,也可以选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国外银行借款。

3.1.3土地财政融资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以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弥补财政资金,实现财政创收,维持财政收支平衡的一种举措,也是地方政府为筹集资金进行地方基础设施及大型项目建设的一种经济手段。

3.2传统融资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3.2.1缺乏科学透明的资金分配手段

就中央转移支付来说,现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因中央和地方责任划分不清,现今转移支付结构不够科学合理;一般性转移支付项目的目标多元化、均等化功能弱化;专项转移支付涉及领域广泛,分配机制不健全,部分项目行政审批过程繁复,资金到位周期过长,融资成本高,财政统筹能力不足;转移支付管理漏洞较多、信息公开度不高等严重影响了转移支付的经济作用。

3.2.2融资风险高

首先,政府向银行借款用于公共设施、大型项目的建设,涉及资金巨大,缺乏可靠的还款保证,作为还款保证的政府信誉担保缺乏法律效力,政府违约将使银行累积众多坏账风险。其次,政府贷款金额巨大,政府项目一般投资周期长,项目收益不稳定,大大增加了政府违约风险,而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单一,这将导致资本市场的利用效率低下。

3.2.3资金利用率低

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信息不对称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尚不成熟,存在着管理混乱、责任主体不明等问题,导致中央转移支付和银行贷款资金无法发挥良好的经济建设的作用,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本浪费。

4p2G较传统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优势

由于现有的融资模式面临着巨大且难以解决的诸多问题,寻求新的融资模式成为地方政府实现城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在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今天,p2G应运而生,为地方政府融资提供新途径。p2G较传统的地方政府融资有如下优点。

4.1有效利用闲置的社会资源,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

p2G模式充分利用的互联网金融的特点:资金渠道来源广,融资消息传播速度快,没有地域性的限制,能充分吸收民间的闲散资金(所筹集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和企业),p2G模式的创新是对传统金融模式的继承和发展,促进了实体经济极的健康发展,满足了信息时代金融模式发展的新需求,提高了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为公共基础建设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来源,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

4.2减轻政府负债压力

p2G项目的借款主体是政府经济项目本身,p2G平台发挥的是中介服务的功能作用,依托政府债务设计金融产品,大幅度减轻了政府负债,创新了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的方法,促进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4.3投融资的灵活性较高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的融资方式以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为主,造成了严重的地方债务危机和资金占用时间与实际项目建设周期之间的错配问题,而p2G平台依据项目评估估算各个投资组合涉及的项目的融资期限和相应的投资回报率,供投资者自主选择,使融资方和投资方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双赢。

5p2G模式的改进建议

5.1完善p2G平台的监管机制,制定专门的互联网法律体系

对于p2p行业,监管部门曾明确提出“四条红线”,即平台只做信息中介、不提供担保、不搞资金池和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却一直未出监管细则。作为p2p的分支,国家尚未出台设立p2G平台的相关政策,也没有明文规定审批流程。p2G平台在本质上仍属于p2p平台,其监管模式和p2p平台的监管模式大致相同。政府及其相关机构应该在完善p2p平台法律监管机制的基础上,结合p2G模式融资的特殊性,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相应政策,整合行业优势,推进p2G平台的快速发展。

5.2增加行业整体的自律性,增加制度完善的自律组织

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独立专业的行业自律机构。建立制度完善的自律性组织,有助于增强p2G平台的可信度。对p2G平台的行业准入、登记管理、项目评级、财务审查等融资流程中的各个方面,都应由专门性的自律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并向社会公开,实现融资过程透明化、高效化。自律性组织也应对项目的真实性和还款来源的稳定性作出保证,向投资者负责。

5.3降低p2G平台的融资风险,建立相应的融资绿色通道

将专业的风险评估等机构作为合作顾问单位,对项目风险与预期收益作出评估,并给予投资者专业性的建议,建立明确严格的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和风险分担的风险管理机制,政府依靠政府信用向投资者做好能够按时还款的保证,以降低融资风险。根据p2G项目的盈利能力及还款期限等综合信息作出项目评级报告,优先发展级别高的p2G项目,建立该项目对应的融资绿色通道,保证获取的资金能够被及时高效的利用,投资者也能及时获取较为稳定的收益。

6总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地方政府逐渐成为独立的经济行为主体。近几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迅速上升传统的融资模式无论是从时间还是效率上都不能满足地方政府的融资要求,p2G平台为地方政府带来了新的融资途径,虽然p2G本身还存在着监管不力,缺少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等问题,但是只要健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加大对p2p平台的管理力度,p2G融资模式不失为一种利国利民,促进经济发展、资本流动的创新思路,值得地方政府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篇5

关键词:Bt项目盈利风险管理措施

原建设部2003年的《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中首次引入Bt概念,把我国政府公共工程建设从传统单一工程承包模式引向全价值链的多元经营结构模式,推动与国际工程承包的全面接轨。Bt模式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主要包括融资、投资、建设、移交、回购等多个方面,实际上是一种债务投资行为。但是Bt模式这种新兴投资行为,本身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相对较大,管理难度远大于传统模式,对施工企业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富有极大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并发展壮大自己是施工企业面临的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借鉴国际项目管理的先进经验,以集约化管理增强效率,以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益,以扁平化管理提高水平,最终实现人、财、物资源共享的“高品质管理、低成本竞争”的建设目标。所以施工企业迫切需要研究Bt项目的盈利模式及Bt模式下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Bt项目盈利项及其特点

1、Bt模式及其盈利项

Bt是英文单词“Build-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移交”的意思。Bt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承建某些公共工程项目的一种投资方式,一般由政府指定项目业主,通过合同约定,将拟建的某个公共工程项目授予投资人并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一种特许协议做为项目融资的依据,在规定时间内由投资人负责该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通过回购转让给政府或其所属机构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是Bot模式的一种演变。Bt模式的运作方式主要有施工二次招标Bt模式和直接施工型Bt模式两种,实践中以后一种模式居多。

Bt模式要求承包方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及政府背景,准入门槛相对较高,获得项目后可以享受传统的建筑施工收益与投资收益的双重收益,综合利润水平明显高于传统的工程承包项目。从Bt项目的运作过程来看,其盈利主要在后面三项:⑴工程成本节余;⑵融资成本节余;⑶Bt项目带动的主营收入。其中第⑴项属于传统的盈利范畴,⑵、⑶两项属于Bt模式下特有的盈利范畴。

2、Bt项目成本风险构成及其特点

上节介绍的Bt模式三个主要盈利项,也是Bt项目的成本风险点、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1)工程成本风险。目前,采用Bt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领域,包含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正是因为这些项目固有的特点,注定了经济、技术、组织管理和环境方面对工程成本产生难以预估和无法避免的传统风险,政府不合理干预现象经常发生。为了政治献礼要赶在某个特定时间点完工,民生工程要尽快完工以发挥其预设效应等经常性大规模压缩工期;为了响应民意拓展产品功能,工程所处环境复杂,业主管理随意人为因数居多,因而要反复修改设计、工程变更和调整工程造价等等。施工企业只能一味盲目地追赶进度,造成机械设备费用增加、材料周转次数减少、合同外工程数量变大、施工措施费用畸高,数额巨大又难以控制。

2)融资风险。产生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与Bt投资方的融资能力、项目建设规模和前期工作准备情况、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等因数有关。融资风险集中在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和融资成本变化两点,是Bt模式特有的风险,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十分巨大的损失,Bt投资方应在投标前对这些情况有充分的评估和准备。

融资方案的可行性事关项目建设资金链的安危,如果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造成项目停工甚至合同取消,将给Bt投资方带来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有时是致命的打击。民营企业在工程承包领域借助Bt模式快速成长壮大的一个典型代表―太平洋建设集团,在2005年年报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5.44亿元、净利润近10.6亿元、资产负债率22.5%的花团景簇的情况下,竟然无力尝还4亿元银行贷款。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融资方案陈旧、融资工具单一、规模扩张过快又没充分考虑资金链安全。

融资成本变化,是施工成本融资成本(施工企业为筹集工程建设费而对外融资的费用)和项目投资融资成本(业主支付给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投资融资费用)的单独变化,更重要的是两者绝对数的相对值变化,其变化量直接影响到Bt项目利润的变化。后者的计算基数是项目回购款总额,比前者计算的基数―施工成本一般要大一些,但前者计算的费率又比后者要高。两者绝对数的相对值总是处于一种变动的状态,是人力不可控制和难以准确预测的。

从人民银行最近公布的数据看,m1,m2增幅逐渐回落,m1与m2的倒剪刀差快速缩小,货币供应量增速得到有效控制;在国家银根逐步收紧的同时,企业贷款增速还慢于居民贷款增速,说明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越来越小;Bt投资方有时无法按时完工、成本超支、出现技术故障、因劳资纠纷而中途停工、工程质量问题以及资金周转能力等各方面风险,银行放款变得谨慎。银行贷款不足部分转向社会融资,资金成本加大。而项目投资融资成本一般根据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确定,数额偏低又难以预测,工程款投放和融资配置的不合理极可能会减少融资成本节余量甚至亏损进占施工利润。

3)Bt项目带动的主营收入,是一种隐性收入,在单个项目中难以体现。施工企业做为总承包方因而拥有自由筛选项目的可能,选中的优质项目的主营收入要比其他工程项目高。但是从机会成本来讲,Bt项目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一旦参与Bt项目,可能失去了参与多个周期短、资金占用量小的施工总承包项目的机会。如果盲目进入,选择了投资收益不高甚至亏损的项目,利润风险很大。

二、结合Bt项目成本风险展开来谈管理措施

1、工程成本管理措施

Bt模式实际上是将资金实力、资信实力和建造实力结合在一起的投融资方式,避免了直接施工招标过程中一些实力较弱的承包商为了中标盲目压低报价、恶性竞争的可能,把无限竞争转变为有限竞争,有资格的竞争者自然希望有更好的利润,最终会反映到投标报价上,从而导致中标价上升。人为拔高的“工程成本”,实际上就是Bt项目带动的主营收入,这部分贡献要归结于公司决策和管理层。在工程成本的管理工作中,要合理估计比例并剔除掉。在这样的原则下,谈谈项目层面上工程成本的管理措施。

1)加强项目施工成本的预算管理,推进建设工程成本风险的预警体系。Bt模式下项目施工成本预算不仅在工程招投标时具有重大影响,更对项目日后的施工成本控制起指导性作用。由我管理的来宾市区几个Bt项目,无一不是先在企业定额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工程实际和社会技术进步后,制作成本预算方案,做到既切实可行又有潜力可挖。以此做为施工成本的控制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设定项目施工成本变化的容忍范围,每月将项目施工中发生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或改进施工方法或调整成本预算,对于成本异常的发出警报,专题研究解决。

2)建立完善的权责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制度。明晰项目各成员在工程施工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完成该工作所赋予的职权以及公司和项目部根据工作完成效果实施的奖罚。我在公司几个Bt项目及项目内部,实行层层细化的经济目标责任制和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从成本目标的下达到管理措施的施行、跟踪、修订,再到对各项目月度成本核算和项目内部各工序每周的成本核算,最后汇总评定当月考核结果并按对应系数发放员工当月个人绩效工资,适当拉开差距。充分发挥项目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又鼓励和容忍适度的个人英雄主义,从团队和个人两个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控制工程成本。

3)推行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全员、全过程、动态的成本管理制度。在Bt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等,以集约化管理增强效率;群策群力、齐抓共管,以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益;在提供“高品质、低成本”产品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2、融资管理措施

Bt投资方,应充分利用国家为Bt项目建设提供特许协议的项目融资依据,极大地翘动融资杠杆筹集项目建设资金。而能否在资金额度和使用期限上对Bt项目建设给予保障,是决定Bt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数。另外,Bt模式下融资成本节余是其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如何合理安排资金来源、控制资金成本、降低融资费用,对于Bt项目的生存和提升其盈利能力起关键性作用。融资管理的要点就在于融资创新。

1)尝试多元化融资。相对于单纯依赖银行信贷的“单一”融资方式,多元化融资就是创新,是包含有多种融资形式和多个融资渠道的,有多个金融机构及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参与的一个获取资金的体系,核心是融资工具,包括企业债券、信托、股票、证券、保理、租赁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集资等,都与银行信贷具有同等竞争力。Bt投资人根据企业规模、项目性质以及所依赖的环境等因数来选取合适的融资方式,通过将能给企业预期带来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及时出售变卖,减少资产占用资金的成本,回笼资金以使企业可以接连不断地承接新的项目,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进行融资工具的创新。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来拓展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为持续不断的Bt项目建设输送资金。融资工具的创新有多种多样,要根据Bt项目的特征和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征来设计适合的融资工具,充分发挥它融通资金的功能,例如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就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流通的证券。资产证券化做为一种直接融资的渠道,可以从金融市场融得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这种融资模式所带来的良性循环,将彻底改变企业的盈利模式,为企业带来蓬勃生机。把今后几年预期的收益变成“卖点”,通过上市交易,及早予以确认和回收,既降低了Bt项目的回购风险,又减少了融资成本,有效改善资本结构,缓解公司现金流压力,为Bt模式下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和资信支持。

3、Bt项目带动的主营收入风险管理

施工企业,为了改善盈利结构,以Bt方式参与政府公共工程项目领域的竞争。意味着就要部分放弃目前普遍而大量的传统工程承包低端市场,并主动承担起Bt项目建设期间的融资、投资、质量、进度及其他风险。而Bt模式做为一种新的投融资方式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缺乏法律规范,发展还不完善,尤其是模式本身尚存在诸多缺陷和风险。做为施工企业必须要谨慎决策和从多个角度考察、衡量来选择项目,以防范Bt项目带动的主营收入风险。

1)培养和提升综合管理能力,从单纯的施工总承包管理能力向融资、投资、施工一体化管理能力过渡。建立一支具有Bt模式运作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的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人才团队,这是基础。另外,还要将核心能力扩展到投融资环节,对项目的选择要进行科学的策划与分析,对承接的项目要进行全面的统筹和协调、认真的管理与控制,加强业务板块资源间的联动,充分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收益和施工收益。

2)加强财务资金管理能力,打造融资平台。在传统模式下,施工企业现金流量小而呈现循环流转的特点。而在Bt模式下,现金流量巨大且循环周期也长。因而要科学建设和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融资平台,设计精密的融资方案,寻找适合的融资手段和渠道,以良好的信用体系做支撑,确保融资规模。另外,还需要格外关注财务资金的管理状况,提高现金流的利用效率,提高资本运作能力。

3)熟悉Bt模式的法律属性,加强风险管理。我国目前大型公共工程项目主要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在政府投资不到位的情况下,势必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承包。但是,垫资承包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一些业主有可能借Bt之名来达到垫资总承包施工目的。所以,Bt投资方必须明确界定Bt与垫资工程总承包在法律特征上的根本区别。在进行项目谈判时,正确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占据有利的谈判地位,确保自身合法权益。

4)注重工程款的回收。传统模式中工程款随进度支付,资金支付困难等问题很快就暴露。而在Bt模式下,需要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周期才能进入回购期陆续收到业主的付款,支付风险暴露的时间大大延后。对此,Bt投资方必须要对政府或业主的资金状况和信用进行评估,并采取将项目分散在不同地区等措施规避可能的风险,最大的安全保障就是最大的收益。

施工企业参与Bt项目面临着多种转变和风险,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会带来企业整体的转型。但作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施工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雄心、立大志,用更长远的眼光和谋略看待Bt项目,借助Bt模式步入投资领域,实现战略转型。

参考文献:

[1]赵世鸿.浅议Bt投资模式在施工企业的应用[J].陕西建筑,2008(12)

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篇6

[关键词]融资方式Bot融资模式aBS融资模式

相对于传统意义的融资方式而言,这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又被称为项目融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手段,项目融资为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途径。在彼德•内维特的《项目融资》一书中,项目投资被定义为“为一个特定经济实体所安排的融资,其贷款人在最初考虑安排贷款时,将满足于使用该经济实体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并且将满足于使用该经济实体的资产作为贷款的安全保障。”对于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融资问题的不断思考和探索,我们总结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其投资规模大,建设和投资回收周期长,沉淀成本高,投资风险大,并非单个投资者所能承受。基础设施本身就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多个投资者共同投资承担风险,加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政府的财力也越来越有限,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投资的弊端也愈发明显,为了解决由其自身特点而产生的融资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新型的融资方式便应运而生。

Bot融资模式,英文全称为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一运营一移交。Bot方式有时也称为“公共工程特许权”方式,是指国内外投资者或财团作为项目发起人从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政府所属机构获得某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的特许权,然后投资组建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及维护。项目公司在特许期内经营该项目,并以整个项目的现金流量来支付运营成本、偿还贷款并获取一定利润。协议期满后(一般为15一30年),项目公司根据协议将整个项目无偿或以极低的名义价格移交给项目所在国政府。

Bot融资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显著的优越性有以下几点:

从项目发起人的角度看,其优点主要有1)弥补了国家财政投资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都是耗资巨大的大型建设项目,在Bot模式下,民间资本更广泛的进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于是改变了以往以政府为单一投资主体的局面,有效的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尤其对于那些政府财政拮据债务沉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为了缓解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日益庞大和政府有限的财政投资能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运用Bot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2)规避了政府投资承担的风险。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都是投资数千万或上亿的大型项目,在拥有可观的同时丰厚的回报率,也需要承担各种风险。如建设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以及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在传统的投资方式中,政府承担了几乎所有的风险,而在Bot方式中,主要的风险承担者变成了资金供给者,风险在政府和项目其他参与者之间重新分配,不仅使得项目风险有效的从政府身上转移,还迫使项目参与者更加尽职尽责,使该项目成功的运作。3)学习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运营效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东道国可以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经验。民间资本的介入,可以打破垄断,充分发挥市场化竞争的作用。而且,比起政府直接参与经验管理,项目公司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更能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从项目公司的立场看,主要好处有:(1)通过项目的建设,使公司扩大了经验范围,利用Bot的方式有机会让公司涉足原本没有机会进入的政府垄断行业,拓宽了市场。(2)在项目运营期间,由于这类大型项目的市场和资金回报率都比较稳定,因此可以使公司获得比较客观且有保障的收益。

总的来说,Bot具有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的特色。这种融资方式具有项目导向性、有限追索权、资产负债表外融资(亦称非公司负债型融资)、允许较高债务比例,以及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隔离优点,但Bot方式的项目参与方较多,前期工作时间长,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这些也是不容忽视的。

aBS融资模式,即资产证券化。英文全称为asset―BackedSecurities。它是近十几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重大创新之一,是一种先进的融资方式。aBS融资模式是指以目标项目所属的全部或者部分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稳定预期收益为保证,经过信用评级和增级,在资本市场上发行高档债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将流动性差但能产生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净流量的资产,通过相关法律和融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的证券用以融通资金的过程。

aBS相比于传统的融资方式,它有着其自身独特特点和优势。首先,降低融资成本。它运用其成熟的交易方式和特有的信用增级方式,使得原本信用等级较低的项目同样可以进入到国际高端证券市场,而该市场有着信用等级高,债券安全性和流动性高、债券利率低等诸多优势,从而改善了证券发行的客观条件,大幅度降低了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成本。其次,分散投资风险。这是因为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隔断了项目原始权益人自身存在的风险和项目资产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收入之间的风险,使其清偿债券本息的资金仅与该项目资产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有关,加之在证券市场上发行的债券由许多不同类型的投资者购买,从而很好的分散了投资风险。再者,这种融资方式和Bot相比,减少了中间交易环节,降低了费用的支出。

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篇7

关键词:出版上市企业;募投项目;投融资关系

一、出版上市企业融资近况分析

出版上市企业近年来的融资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从类别划分的角度看,无外乎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两种方式。由于本文的视角主要着重于出版上市企业于股票资本市场中的投融资关系分析,故而下文所谓的融资,主要指的是股权融资。

股票发行作为资本运营的高级形态,能够为出版企业在一级市场募集到较为充裕的发展资金。股权融资在为出版企业发展融得大额资本的同时,也为其后续发展建立了持续融资的平台,即出版上市企业还可运用增发、配股、可转债、权证等一系列方式开展资本运营。目前出版业已经基本由增量增长发展到了存量整合的阶段,并购整合将成为下一阶段的主题。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上市融资则为实现区域整合、行业整合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股权融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不增加企业负债的同时于短期内获得大量稳定且长期的资金。股权融资具有无到期日、无需归还、无利息压力的优点,非常适合企业的长期发展。作为企业进行改制重组的最重要途径,通过股权融资可使企业快速实现正规化、公司化的运营。但与此同时,股权融资对企业自身实力和资本运作能力的要求较高。股权融资的上述特点正好能够解决我国出版业长期以来积累少,自有资金不足,现阶段又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矛盾。笔者汇总统计发现,截至2013年9月24日,各家出版公司自上市以来,向股东募集资金及派现情况如下:

表1出版上市公司融资及派现情况一览表(单位:亿元)

股票名称融资

次数募集

资金分红

次数累计

派现派现金额占募资金额的比例

凤凰传媒144.7937.6317.05%

中南传媒142.4336.4715.24%

长江传媒520.8151.286.15%

中文传媒314.1985.3237.51%

皖新传媒112.9844.1932.25%

出版传媒16.5040.7511.62%

时代出版36.1862.7143.87%

大地传媒11.1020.076.62%

由于各家出版上市企业的股本总数及上市时机不尽相同,故而对其股票发行价等相关信息进行横向对比,并不具备研究的相关性价值。在此只是汇总出各只股票的融资及分红次数,募集资金总额及累计派现的数额。从表1发现,凤凰传媒在八家出版传媒上市企业的一次性融资数额对比中处于领先地位,其累计派现的总金额也相当高。可以解释为凤凰传媒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能力较强,中南传媒紧随其后,各项数据指标显示其在资本市场中亦有良好的表现;对于融资能力相对较差的出版传媒、时代传媒、大地传媒三家出版上市企业,其资本运作能力有待提升。从各家上市公司派现金额的相对值来看,时代传媒回馈给投资者的收益最为丰厚,其派现金额占到了募资金额总数的43.87%,遥遥领先于其他几家出版上市企业。

需要指出的是,上市并非是传媒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唯一通道,还需要辅之以银行信贷、债券融资、票据发行等多种手段。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日益趋紧,银行贷款难度逐步增加,而中短期融资债券、票据有别于商业贷款,其利率低、审批快、成本稳定、准备周期短,是传媒集团丰富债务融资的重要手段,降低融资风险的有利补充。事实上,每一种融资手段都有其特点和规律。出版上市企业应致力于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比例,改善融资结构,探索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融资方式。

二、出版上市企业投资近况分析

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基于项目运作的投资是所有投资行为中最为常见的形式,这一方面是基于证监会关于募集资金使用的细化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培育投资者信心,顺利获得项目融资的筹码。在出版业投融资实务中,项目投资与项目融资经常作为一组相对的概念出现,也通常在一些语用表述中被合并称为“募投项目”。为了与上文“股权融资”的特指进行对接与呼应,下文中的“募投项目”也将专指出版上市企业通过ipo或再融资募集来的资金投产的项目。

当前出版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大多建立在已有具体投资项目支撑的基础上。在出版上市公司于证券市场上公开募集资金的同时,一般都要按照证监会的惯例进行前期的项目论证及信息。笔者汇总了近年来我国七家出版上市公司的募投资料,然而篇幅所囿,为了用尽可能简洁的叙述以还原当前出版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风貌,给读者提供相对感性的认知视角,以下仅举出其中较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凤凰传媒案例加以展示,并试图对当前出版上市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分类述评:

凤凰传媒于2011年12月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447,92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431,845.07万元。截至2012年6月,凤凰传媒承诺将募集资金用于以下项目的投资:

大型书城(文化mall)建设项目(其中包括苏州凤凰国际书城、南通凤凰国际书城、扬州凤凰书城、镇江凤凰书城、姜堰凤凰书城)合计10855万元;

连锁经营网点改造项目7903万元;

文化数码用品连锁经营项目7494万元;

新港物流中心二期建设项目34990万元;

教育类出版物省外营销渠道建设项目17308万元;

基础教育出版数字化建设项目35350万元;

职业教育教材复合出版项目2523万元;

eRp建设项目20059万元;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5110万元;

补充流动资金25000万元。

结合其他六家出版上市公司的具体募投项目分析,其募投方向大致有四种类型的“必选项”,即在以下四种类型的募投项目中最易发生“交集”,分别是:内容制作项目、发行暨物流配送综合体运营项目、数字出版类平台项目、图书商城及文化地产建设项目。以下将分别对这四种类型进行评述:

(一)内容制作项目:从七家出版上市企业的主业投资情况来看,其投资于内容制作相关项目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直接投资内容生产或者通过产业链的业务延伸向内容制作领域扩张。如辽宁出版集团上市后募集资金中就有8646万元(占12.28%)将投向旗下的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出版策划业务。而对于以前主要从事发行主业的新华文轩而言,则属于后一种情形。经过近年的努力,新华文轩成功地把业务触角伸向了图书策划出版领域,其于2007年策划出版的图书达2亿多码洋,投资策划了“文轩精致图文丛书”等一批广受读者欢迎的图书。第二,通过战略重组或并购来获取优质内容资源。譬如江苏和海南两省新华书店集团的跨地区战略重组。

(二)发行暨物流配送综合体运营项目:出版企业在实现上市之后,不再满足于本行政区域内的市场,为了解决发行渠道相对单一及闭塞的问题,许多出版集团开始尝试借助于资本市场的资源整合功能及杠杆收购机制投资建设省外发行渠道。有研究人员曾对中南传媒、天舟文化、中文传媒、新华传媒、出版传媒、时代出版、皖新传媒等七家上市出版企业的募集资金投向进行过跟踪。研究发现,这几家上市公司投向渠道建设资金占募集资金比例的70%以上,只有少部分资金投入内容策划业务。可见,目前存在的区域壁垒仍旧是导致上市出版企业将募集资金主要投向省外发行渠道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出版集团进行省外渠道建设属于市场主体行为,本无可厚非,但从整个产业发展的角度考虑,这种做法必然会削减产业的整体效率,造成大量的重复性建设。从更深层次来讲,区域壁垒造成的更大问题是限制了资本在省际间的自由流动,这将使得许多跨区域的兼并重组计划夭折或搁浅,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从目前较短时段的产业实践来看,出版上市企业基于渠道建设的投资计划,其经济效益及最终的社会效果都还有待进一步的追踪观测。

(三)数字出版类平台项目:近年来我国传媒产业投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投资的速度和规模都有较大的提升,但社会资本对传媒产业不同领域的投资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以传媒企业上市融资为例,截止到2012年8月,在我国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传媒类企业60余家,这其中仅数字内容与服务企业就达24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40%,而上市企业数最少的则是展览展示与动漫动画行业,分别仅有2家,分别仅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3.0%,各领域投资明显不平衡。从目前出版企业战略投资的具体业务方向来看,与数字出版相关的项目仍旧扮演着“核心题材”的角色地位。当前,数字阅读在潜移默化中颠覆传统阅读习惯的同时,也正在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传统出版产业的格局。出版上市公司适时地“迎合”资本市场的投资偏好,浓墨重彩地推出数字出版类的投资项目,实际上也是借力打力,试图通过资本力量以实现自身的战略转型。

(四)图书商城及文化地产建设项目:当前,有些出版上市企业将发展“文化地产”作为实现“做大做强”的一条战略“捷径”。从近年来出版上市企业的募投态势看,几乎所有的出版集团都在运作规模可观的地产项目,有的是盘活原有出版社、新华书店门店的资产,有的则是新投资的地产业,不少集团还成立了专门的地产经营公司。有业内人士指出,所谓的“文化地产”,文化只是一个标签而已。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指出,那种一谈多元化就主张进入房地产、旅游、宾馆业的做法是有问题的。但问题是,仅靠传统出版业实现资本扩张、做大做强的目标,是极其困难的。以提高综合实力反哺书业主业,似乎成了当下共识和现实路径。从这个角度看,多元化投资的初衷是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所融资金,然而,这种方式是否符合出版产业的发展规律,却是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论证的。

综观当前上市出版企业的项目募投情况发现:从募投项目的方向来看,出版上市公司大多围绕主业开展投资,主要用于硬件设施建设、软件系统升级、发行体系完善、新媒体业务建设等方向。即便是文化地产这样的投资项目,大都也是密切围绕主业进行的相关性投资。另外,对于出版集团实际募集的资金超过项目资金需求量的情况,根据有关规定,公司可以将富余的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图书出版行业由于发行环节的长周期性,导致了销售回款的周期较长,这就加大了公司的经营、财务风险。在销售资金回笼之前,公司必须准备一定的流动资金,用于日常性的资金投入。综观以上七家出版上市企业,基本上均有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情形。

三、出版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的相互影响

出版业融资行为历史发生顺序的确认,一度是困扰笔者确认研究起点的瓶颈。从企业会计准则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顺序来看,是先核算投资项目,再核算融资项目的。这一编制顺序有其会计学的合理解释,即依照不同行为对于企业管理者的重要性递减顺序(这点类似于新闻写作的“倒金字塔结构”,先罗列关键性要素)。无论是对于管理还是投资者来说,对经营活动的描述都远比对投资活动的描述重要,而投资行为对企业的意义又略显著于融资行为,即如何通过现金流带来更大利润,远比“钱是怎样来的”更重要。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先有投资行为还是先有融资行为,并非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命题一样存在着逻辑上的悖论。这也能解释人们为何在语意习惯上默认“投融资”这一表述。投融资行为总是关涉到至少两方主体,即a主体的融资行为,其背后必然有一个投资者B。出版产业近年来提出的“打造战略投资者”,其实这一概念背后已然化合了投资和融资的双向行为。这样看来,投资者和融资者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对立统一的一组矛盾。

中国出版企业在上市之前,一直处在较为低阶的资本运作水平上,加上垄断性的政策优势和进入壁垒,导致我国大多数出版企业对资本的需求并不强烈。以致对于最早一批的上市出版企业来说,更多困扰其的并不是“圈不到钱”,而是面对资本市场的热切关注,自身并没有强健的资本消化能力。目前的业界和学界,更多地将“投融资”当成了一个偏义复词,将注意力更多地倾注在了融资环节,对于投资的实践和研究,远远滞后于对融资的探索。这种断裂一方面是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隔膜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出版业和金融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造成的。

在现代金融资本市场中,投资和融资往往是同一个资本活动的两个方面,投资环节是融资问题的应有之义。广义的融资包括了资金的融入和融出,既包括吸纳各种具有特定利益诉求的资本,也包括把所吸纳的资本向更有利可图的领域输出的过程。融资与投资的资本流动方向是相反相成的,投资是把现有的确定的钱花出去换取未来的不确定的收益,而融资则是要用未来不确定的收益承诺换取现有的确定的资金。

出版产业的投融资不仅仅是资金的融入过程,还应包括前期的项目寻找,项目投资价值评估,所需资金的融入、投资,对整个项目的管理以及后续资金的退出等。(有学者将这四个环节概括为:融、选、帮、退。)出版上市企业的成功募资尤其需要投资项目前期的科学论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出版产业投融资的运行机制即是指从项目寻找到资金退出的全过程。因此建立完善的出版产业投融资运行机制的核心,就是要规范出版产业投融资的微观管理机制,以有效控制并合理地规避出版产业的投资风险。

融资是为了投资,资本积聚是为了资本使用,只有通过把资本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满足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资本的偿还性决定了融入资本要讲求其使用效益,只有在融入资本的最终使用能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资本周转顺利经过各种形态,最终回到货币资本形态时,才能按时归还借入资本,并且在周转过程中,实现资本增值,在交付融资利息和费用后,获得经济利益。资本的使用效益取决于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只要投资项目效益好,即使融资成本较高,借款本息到期仍有偿还能力,最终仍能实现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相反,若融入资本使用效益差,投资回报率低,在资本运转过程中发生沉淀,融入资金积压,无法支付借款本息,即便是融资成本较低,仍无法偿还债务,最终仍然不能实现资本增值的需求。所以,不管采用何种融资方式,资本的最终使用效益将是其选择的根本制约因素。

据统计,国外大型出版企业在成功融资后,主要用于兼并、重组其他弱势出版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用经济手段调整出版产业结构,迅速形成规模效应;而我国的出版业在融资后却主要用于出版企业内部建设。目前大多数出版上市企业已经主动参与到资本运作的洪流当中,但融资和投资活动的规模与其他行业相比还非常之小。由于大多数出版企业在上市之前就拥有着大量的闲置资金,且资金来源多为自有资金,因而在最开始涉入资本市场的同时,对于融资的诉求不太明显,显示出某种“纳呆”的症候。综观各大出版上市企业的募投项目,其投资方向较多地集中于固定资产建设、扩展下游产业、发展数字出版等项目,具体表现为投资项目的单一性重复,多样性及特殊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出版业由于获准进入资本市场的时间较晚,因此对于资本市场的功能认识尚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有目的的杠杆收购活动、重组兼并活动还较少。从出版上市企业的整体表现来看,我国出版企业的资产规模及资金实力都还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在投融资决策互动中尚缺乏经验的积累及创新性的产业实践。

(李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龙阳.我国上市出版集团募集资金投向初探[J].出版发行研究,2008(08).

[2]伍旭升.反思当前出版发行集团上市热潮[J].现代出版,2011(3).

[3]魏鹏举,周正兵.文化产业投融资[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

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篇8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确认;计量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以股票、债券及货币等金融资产的交易为基础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它是一种通过预测股价、利率、汇率等未来的行情走势,采用支付少量保证金或权利金签订远期合同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的合约。由此可见,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其未来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给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带来困难。因此在新准则下如何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确认

(一)会计确认的涵义及标准

会计确认是会计运行的起始阶段,是对企业经济事项或交易的一种认可行为。葛家澍教授指出,所谓确认,是指交易、事项和情况应否、何时以及如何作为一项要素加以记录,并计入报表内容与合计的过程。它应遵循两项基本原则:第一,符合某项要素的定义;第二,能可靠地计量,并认为,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企业的经济事项或交易是否应该、何时以及以何种要素进入会计系统的问题。

美国FaSB在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指出:某个项目在符合以下全部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一是该项目应符合会计报表某要素的定义;二是该项目有相关的属性,足以充分可靠地予以计量;三是有关该项目的信息能够对使用者决策产生差别,即应具有相关性;四是有关该项目的信息是反映真实的、可核实的、无偏向的,要具有可靠性。由此可见,财务报表项目的会计确认应满足四条标准,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二)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确认对传统财务会计确认的影响

1.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条件。按照传统的会计要素定义,资产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指企业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一项资源要被确认为资产或负债,除需要符合定义外,还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对资产而言)或未来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对负债而言)能够被可靠地计量。金融衍生工具显然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条件。首先,金融衍生工具不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而在于未来合约的履行情况,且这种未来的交易或事项很有可能不发生。其次,金融衍生工具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取决于原生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情况,处于不断的变动中,它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在签订合约时难以确定。再次,金融衍生工具不一定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合约,它赋予了双方按照合约规定进行交易或放弃交易的权利,或在合约规定范围内处理的权利,因此它不属于某个企业拥有或控制。最后,金融衍生工具未来流入或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能被可靠地计量。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在不断地变动,流入或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能被可靠地计量,因此把金融衍生工具确认为资产或负债予以核算都是不合适的。

2.不满足传统会计确认的要求。在会计确认环节上,传统会计理论的核心观念是权责发生制,它以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作为核算基础,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予反映和确认,同时要求被确认的项目要具有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等。金融衍生工具在合约订立时,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虽然基本确定,但交易并未实际发生,而且在合约到期时也可能不发生。也就是说,金融衍生工具的权利与义务并未实际发生,收付尚未实现,其未来的现金流量也无法计量。因此金融衍生工具不满足传统会计确认的要求,即现行会计不能反映未来的财务活动,传统会计报表无法反映未来的财务变动。但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预示着未来一系列的财务变动,如果不在表内确认,就不能及时揭示其潜在风险,也不能正确反映其未实现持有损益,这样的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残缺性甚至虚假性,满足不了决策者的需要。

3.不符合传统的会计损益确认原则。传统的财务会计损益确认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即在交易发生时,将交易产生的收益或损失在当期予以确认。因此,大多数交易的损益在会计上可以肯定或合理地确认或预计,并在利润表上加以反映。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待执行的合约,从合约签订到执行存在时间差。如果按照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只有等到合约执行后才能对损益加以确认。在此之前,它仅属于一种潜在的收益或损失,在利润表内不予确认和列报。但在此期间,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随着标的物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或损失,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确认和反映,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确认

金融衍生工具一方面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条件和标准,不能进入传统会计报表进行确认;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传统交易的某些特征,即能在未来为企业带来现金流入或流出,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审慎合理的会计确认。

1.初始确认。在我国2006年颁布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引入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新概念,把金融衍生工具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金融衍生工具的初始确认指在合约签订时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等财务报表要素的过程。新准则中规定,金融衍生工具初始确认的标准是: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此时尽管合约所约定的风险和报酬并未实现,但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契约性,使其在签订时就已经拥有了对未来风险和报酬的控制权,符合扩展后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达到会计确认的要求,因此可以在合约签订时进行相应的会计确认程序。

2.后续确认。金融衍生工具的后续确认主要反映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与终止确认期间发生的价值变动,它通过收入、费用、损失和利得等要素的确认来反映。由于金融衍生工具标的资产价格变化频繁,因而其潜在风险非常大,必须在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再确认,即对其期末盈亏作相应的会计处理,同时在会计报表及附注中加以披露。

3.终止确认。金融衍生工具的终止确认是指将财务报表中已确认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从资产负债表中予以消除的过程。当金融衍生工具合约约定的未来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即告消失,企业也就丧失了对与金融衍生工具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控制权,此时就要对其进行终止确认。就金融资产来说,当企业不再拥有构成金融资产的全部或部分合约权利或失去了对构成金融资产的全部或者部分合约权利的控制时,应该将金融资产或其一部分从资产负债表中转出,这就是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的含义

1.会计计量概念。会计计量主要是解决某一项目以什么金额进入会计系统的问题。iaSC概念框架认为:“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中确认和记录财务报表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葛家澍教授对认为:“所谓计量,是指对财务报表要素进行量化描述的程序。”两者均强调了量化确定货币金额入账这一要点。因此,会计计量就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2.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属性是指所予以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会计要素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量,从而使会计信息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建立在不同的计量基础上。常用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五种。

(二)金融衍生工具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在这五种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反映资产或负债过去的价值,其余四种反映资产或负债的现时成本或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可从不同的角度都归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因此,计量属性的选择也就是对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这两种计量属性的选择。历史成本应用得最多最普遍,因为历史成本计量容易取得资产或负债流入或流出的数据,能客观、清晰地反映其实际收付金额。但金融衍生工具在合约订立时的初始净投资为零或很少,几乎没有成本,且在合约持有期间其市场价格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对金融衍生工具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显然是不适宜的,只有公允价值才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最佳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就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衍生工具初始确认时,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金额相同。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计量

1.初始计量。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发生,对交易形成的金融资产和负债进行初始确认时,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是相同的。初始取得的金融资产或承担的金融负债,应当以市场交易价格作为确定其公允价值的基础。

2.后续计量。对金融衍生工具后续计量时,其公允价值的确定可以分两种情况:一是活跃市场中的报价,金融衍生工具存在活跃市场,其报价可以用来确定其公允价值;二是公允价值估价模型,金融衍生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则需要根据市场环境采用期权定价模型、矩阵定价模型、现值法等技术方法估计其公允价值。企业应当选择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且被以往市场实际交易价格验证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三、相关建议

(一)重新界定资产或负债会计要素的含义

既然金融衍生工具与传统的会计要素含义不相容,不妨对会计要素的含义重新作出界定,使资产或负债的定义能够包容金融衍生工具。这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内涵,使之能包容金融衍生工具。即取消传统会计要素含义强调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这一限制,使“未来的交易或事项”也可以纳入会计要素的含义。二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外延,即增加要素定义的条件,使之能容纳金融衍生工具。例如可将资产或负债的限制条件“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或未来流入和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能够被可靠地计量”放宽,使“价值的变动在后续计量中能被公允、及时地计量”也成为资产或负债要素的条件,从而将金融衍生工具纳入到会计要素的定义中去。

(二)健全和完善金融与资本市场

金融衍生工具计量的关键在于公允价值的取得。但目前我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和完善,真正公允的市场价格很难形成,因此公允价值很难保证其“公允性”。只有在活跃的市场条件下,各种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市价才能很好地反映出其真实的价值。所以,有必要健全和完善相应的金融和资本市场。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金融衍生工具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成熟,加上金融衍生工具本身不确定性高、价值波动大等特点,对其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较难。因此,必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加强培训和学习,不仅要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知识的学习,从而全面提升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处理的业务水平。

(四)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的研究

金融衍生工具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创新速度较快。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在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因此,需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研究,制定出更加完善的会计准则和法规,规范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处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中确认与披露概念问题[J].当代财经,2008(5):105-109.

[2]FaSBStatementFinancialaccountingConceptsConno.5.1984:6-9.

[3]中注协.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篇9

一、哈尔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一)文化产业总量发展迅速,但横向比较规模偏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哈尔滨文化产业呈现出持续较快的发展态势。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49.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9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2.8%提高到2010年的3.8%,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显著增强。但横向比较,哈尔滨文化产业总量规模依然偏小,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1.8亿元,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居末位,这与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不相匹配。(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但所占比重仍不高“十一五”以来,哈尔滨文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以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以及文化艺术服务等类别为主的传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47.4%下降到43.6%,下降了3.8个百分点;以网络文化服务、休闲娱乐、旅游、广告及会展等为主的新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3.5%上升为26.0%,提升了2.5个百分点。但与传统文化产业相比,新兴产业的规模依然偏小,2010年,新兴文化产业增加值还不到传统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快速崛起,但民营企业综合实力不强,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哈市共有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含个体工商户)1.54万家,占文化企业总数的95.1%;从业人员10.49万人,占总数的73.4%;实现增加值98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5%。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无论在单位数量、从业人数,还是创造增加值等方面均已超过国有文化企业,成为推动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哈市民营文化企业以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为主,集约化程度低,尚未形成产业集群,行业间规模差异较大,民营文化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尤其是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是制约哈尔滨市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二、哈尔滨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情况近年来,哈尔滨市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手段和方式,着力破解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从总体看,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与当前哈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势头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力度偏弱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哈尔滨市文化产业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0.15%,2010年这一比重仅为0.13%,下降了0.02个百分点,且远低于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3.8%。从增速看,“十一五”以来,哈尔滨市文化产业贷款年均增长12.4%,低于同期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1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投入明显滞后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结构不均衡从对象看,我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省、市电视台、报业集团等国有大型文化单位,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普遍较为谨慎,民营中小文化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从领域看,主要支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传统文化产业领域,而对动漫、数字媒体、演艺业及娱乐业等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文化产业鲜有支持。(三)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创新产品不多目前,哈尔滨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仍以贷款为主,兼以结算业务、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为辅。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还是担保、有形资产抵押等传统信贷方式,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以及其他配套金融服务方面仍显不足。三、金融支持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搭建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源的对接平台关键是搭建好两个平台:一是文化产业融资服务平台。应从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出发,由政府部门牵头,建立政府、银行、文化企业三方工作协调机制,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并定期组织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推介会,建立融资联席会议制度、融资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评级制度、融资创新产品奖励制度等,促进资金与项目的有效对接。二是搭建文化产业融资网络信息平台。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及时国家及省市的文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金融机构的服务产品以及企业的金融需求等,以解决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问题。(二)加大政府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现有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逐步加大额度,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引导资金,采取资本金投入、税收优惠、项目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文化产业。一是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财政注资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参与,并广泛吸纳外资和民间资本,建立配套制度规范,对符合文化产业支持方向的企业或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二是对重点发展的文化企业、文化资源开发项目以及新兴文化产业项目等进行引导性、示范性的投资与运营。三是按新增文化产业贷款的一定比例给予金融机构风险补贴,激励银行业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投放。(三)加强信贷投入,创新信贷模式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对全市优势文化行业和重点文化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影视、出版、报业、印刷等行业兼并重组和技术升级的需要提供融资服务。二是加强对哈尔滨市“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确定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文化产业项目,应通过联合贷款、银团贷款等方式对融资规模较大的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加强对民营中小文化企业和新兴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金融机构应加强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合作,扩大对民营中小文化企业和新兴文化企业的担保贷款规模。四是金融机构对于具有优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企业,可通过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方式,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范围。五是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加强合作,试点开展履约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产品。#p#分页标题#e#(四)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企业进行直接融资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一是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依托资本市场进行并购和重组。建立“拟上市文化企业资源库”,加强适合上市融资的文化企业的筛选和储备,并做好文化企业上市培训工作。二是鼓励和帮助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等行业中效益好、偿债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可转换债券和项目债券,筹集发展所需资金。三是积极探索创业投资等其他融资方式。吸引国内外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基金)进入哈尔滨文化产业领域,对中小科技型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促进网络游戏、动漫制作、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五)大力发展服务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中介组织借鉴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成功经验,拓展现有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文化产业纳入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服务范围内,发挥担保公司合理分担风险的作用。探索建立文化产业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流转和托管制度。在现有实力较强的评估机构中培育发展若干文化资产评估权威机构,建立文化资产评估技术参数体系。鼓励发展其他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推动不同文化产业相关产品统一评估标准的建立,为金融机构加强产品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篇10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publicfinancinghasbeendevelopedrapidlyandithasprovidedagoodfinancingchannelforthefinancingof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andaccelerated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traditionalfinancialtransformation.takingHunanblackteaindustryasanexample,thispaperexploresthespecificimplementationpathofpublicfinancing:establishingacompleteindustrialchain,findingasuitableplatformforpublicfinancing,cooperatingwiththepublicfinancingplatformandfollowingupspecificoperationalprocesses,avoidinglegalrisks.

关键词:众筹融资;互联网金融;黑茶产业;产业链

Keywords:publicfinancing;internetfinance;blackteaindustry;industrialchain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049-02

0引言

众筹,来自国外即大众筹资,最初是指用团购和预购的方式,向广大网友募集资金的一种融资模式。它分为股权众筹、券众筹、回报众筹、捐赠众筹。湖南安化黑茶历经几百年,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国家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成为安化县的财政经济支柱。我们经过对安化黑茶的实地调研,发现这个超过千亿的产业已经开始躁动,市场带来的冲击下,很多茶企业绩下滑,有点勉强度日。我们觉得安化黑茶茶叶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支持,应该利用电商,联合各大小经营户,走众筹融资平台,实现产业证券化。下面我们将针对黑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黑茶产业众筹融资缘由与实施路径的粗浅建议,期待对安化黑茶的发展起到微薄的作用。

1黑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1.1政府支持有限度中商产业研究院对黑茶研究表明,2015年,安化县新建和改良茶叶基地2.8万亩,茶叶总产量到达5.6万吨,综合产值达到102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第三届黑茶文化节在安化县成功举办。目前,安化黑茶产业想要三分天下,提出了十三五规划,走产业深度整合之路。但是政府对黑茶产业的支持只是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去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不可能对所有大小企业都有资金支持。产业政策的支持主要有这些:湖南省《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湖南省《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益阳市“十三五”规划、益阳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安化县《关于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意见》与《实施细则》、《安化县新型城镇实施纲要》(2014-2020年)。资金力度主要打造品牌,如中国财政部第一个国家投资重点支持项目――建设中国黑茶生产加工中心,国家财政部参股,投资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湖南省怡清源,经过多年的打造,已经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公司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隆平高科技园,这是一个部级高新区。公司拥有安化怡清源子公司、“茶马驿馆”和几百家连锁专卖店。年销售三千万以上的企业还有梅山黑茶、华莱、白沙溪等,其他规模在3000万以下的企业还有118家,(数据来源于安化县政府办,下同)它们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应该不大。

1.2黑产产业链不完整安化黑茶的产业整合是从家庭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始,经过政府茶叶产业化战略发展的引导形成的。大企业怡清源茶业,国家参股,致力于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在整个产业链上,有茶叶科研、本土茶园基地建设、本土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茶马驿馆”茶文化传播等产业链。销售量最大的华莱茶业,采用的直销模式。白沙溪采用的是直营店模式。大部分企业局限于生产和销售模式,据统计安化黑茶实体店全国约300多家,约一万多家网店。我们认为黑茶产业链的终端消费并没有开展起来,茶文化、茶体验、茶为主题的旅游和宾馆产业没有跟上来,导致整个黑茶产业链不完整,无法快速发展起来。

1.3推广平台不完善安化黑茶的推广最初从茶文化的推广开始,然后再发展为品牌的打造。媒体的推广主要是电视新闻、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和媒体机的覆盖率不高,即使有,广告语不是非常醒目,电商、微商网店推广力度不高。p2p一站式推广平台还不完善。安化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加工黑茶,年产值达1万吨。据我们实地调研,安化县在十三五期间一年黑茶的生产达到约3万吨。年销售三千万以上的企业还有梅山黑茶、华莱、白沙溪等,其他规模在3000万以下的企业还有118家。这意味着还有很多小企业生产黑茶并且自己销售,整个行业的推广平台不完善,在质量与服务方面就会出现各种情况,小企业如果要生存与发展下去,只有将黑茶低价出售,带来的社会影响是整个黑茶的档次与质量紊乱。

1.4产业融资规模受限制产业整合要求行业自律,加强团结,大企业融资较容易,但是一百多家具有规模,但是规模不大的企业生存成了问题。这些企业对于茶产业的发展是促进作用的,他们在加强与农户的合作与沟通、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中作用不容小觑。在市场冲击下,他们生产成本较高,在规模效应下,无法与大企业竞争。如果有库存积压,资金周转成了大问题,这些企业和茶商往往融资困难,如果发展终端消费,转型更难,导致无法发展,甚至“命悬一线”。

总的说来,黑茶行业的瓶颈问题不仅仅是资金的题,还有一系列品牌极其附加值意识,我们觉得解决黑茶产业瓶颈问题,众筹是最好的方法。众筹不仅仅能解决资金问题,对于项目的推广,品牌的打造都起到普通融资无法达到的效果。

2黑茶产业众筹融资实施路径

2.1建立生产-销售-消费完整产业链怡清源、梅山黑茶、华莱、白沙溪等黑茶企业在2013年前后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我们建议众筹方式解决,最先实现生产-销售-消费完整的产业链。之前的产业链终端消费被忽略,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必须整合茶文化、茶体验、茶旅游和宾馆事业。以前的茶文化给人的感觉是传统、高雅的,消费群体都是年纪较大的,我们要吸引80、90后群体来体验,把茶产业打造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他们满世界去传播我们茶文化,带来更多的茶体验,发展我们与茶相关的旅游事业。

2.2寻找众筹融资平台,保证项目成功传统的融资方式与众筹方式相比,我们认为众筹更为开放,也适合茶叶产业。因为传统融资项目能否获得资金是由项目是否具有商业价值而作为唯一的标准,但是众筹不是。如果是网友喜欢的项目,不管是否产生商业价值都可以通过众筹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在各地获得项目的启动资金。国内的众筹模式是2011年7月网上传播的点名时间开始出现,点名时刻现在就是中国最大的一个众筹网站。国内知名的众筹网站还有众筹网、京东众筹、淘宝众筹、天使汇、创业邦、追梦网等,如何选择好的众筹平台决定你的项目成功与否。目前大型的茶叶公司、茶叶协会开始要把目光投向众筹融资,积极参与探索众筹融资方式怎样帮助茶企、茶商提高团体社会知名度,怎样检验茶产业市场、体验茶产品、体验茶文化,使得终端消费的创业公司融入茶产业市场。这些大企业、协会采用众筹融资相比小企业来说,不仅在于利用众筹平台吸引额外的资金,当然或许他们根本不缺资金,可是重要的是,能将原本由公司内部做出的重大决定放到网络这种民主的决策平台上,决策好坏最终接受全民的检验。黑产产业实施众筹融资,可以搭建操作简单、功能完善、系统安全稳定的众筹融资系统平台,产业中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技术团队,建议可以找一家较为专业有过产业融资经历的众筹系统开发平台,它们可以提供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实施后期的系统维护,这样有利于顺利开展众筹项目。

2.3建立众筹激励机制,投资转化为实际收益众筹投资者一般是对黑茶产业有兴趣或有信息并且有能力投资的人,他们更多地对投资回报感兴趣。平台当然是连接发起人和投资者的互联网终端,也可以是互联网投资平台。对于众筹融资的成功,很关键的一点,投资者的所有投资和支持一定要事先设有相应的回报,因为众筹融资不是众筹捐款,投资者对项目除了兴趣、信心,更现实的是回报。我们建议设定的投资回报建立众筹激励机制投资转化为实际收益。对投资者的回报要做到尽可能的最大化价值,一般应该与项目的成品或者相应的衍生品互相搭配,而且最好是有3-5项不同的投资回报形式可以提供给投资者选择。创立合理的资金退出机制,投资回报作为资金的退出,形式要让任何一个投资者都觉得收益可观,并且感兴趣。

2.4与众筹平台合作,跟进具体操作流程众筹的操作门槛并不高,发起人、投资者、平台构成了众筹的三大关系方。对于茶叶产业来说,众筹发起人可以是有创造能力,缺乏资金的小企业,也可以是借助平台扩大知名度的大企业。与众筹平台合作,必须跟进具体操作流程。我们认为黑产众筹融资项目筹集天数应该为30天左右,这样的时间长得足以形成声势,且短得使未来的投资者充满信心。在国内外众筹平台上,这个天数的项目最容易成功。融资目标金额的设置要合理,需要将生产、销售、固定资产投资、包装费用和物流运输成本等考虑在内,再结合本身的项目目标设置一个较合乎情理的金额。包装项目时,根据统计数据,有视频的项目比没有视频的项目多筹得114%的资金。一般国内项目的发起人,多数本身不具有包装项目的能力。所以选择合适的众筹平台包装项目也非常重要。项目上线后,要定期更新信息,以便让支持者一步一步参与项目,还可以鼓励他们向潜在投资者宣扬项目。最后,给投资者发送表示感谢的电子邮件,或者公开答谢他们,也很重要。这样会让投资者有被重视的感觉,增加参与的乐趣。

2.5合理规避筹资风险世界银行2013年的《众筹在发展中国家》报告中,提示了众筹平台可能面临的几类主要风险,包括筹资人经营破产、投资者成熟度、欺诈行为、洗钱等。这些风险也是传统融资渠道面临的风险。在我们国家众筹融资除了资金安全方面的风险外,还有可能涉及这些法律风险。刑事法律风险,主要包括非法集资类刑事犯罪发了财风险,和非法证券类犯罪法律风险。行政法律风险,主要包括证券类行政违法行为和非法集资类行政违法行为。民事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合同违约纠纷、股权争议、退出纠纷以及民事诉讼程序上的问题。

综上所述,黑茶产业通过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寻找合适的众筹平台、与众筹平台合作具体操作流程、规避法律风险等路径,走众筹融资渠道,实现产业证券化,一定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吴志国,宋鹏程,赵京.资本市场监管:平衡的艺术[J].征信,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