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文化的建议十篇城市文化的建议十篇

城市文化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4:00

城市文化的建议篇1

一、我市城市文化竞争力发展现状

我市文化资源较为丰厚,拥有千山文化、冶铁文化、玉雕文化、满族风情、当代名人等;文化产业已具雏型,市广电局的电台、电视台20__年均实现经营收入6000万元。社会资本开始进入文化产业,海城东北人文化传播公司的音像制品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十分之一;文化体制改革正在稳妥推进;艺术创作与研究取得长足发展。这些为提升__城市文化竞争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文化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掘和有效的整合利用;各类文化人才严重缺乏。

二、提升我市文化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1、确立提升我市文化竞争力的战略地位,制定我市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组织学者、专家、文化企业家,制定__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使我市文化发展真正走上健康轨道。建议制定《文化设施条例》,规范我市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保护工作,制定我市《文化事业与产业投融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促进我市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大力发展。

2、坚持改革先行试点的原则,搞好文化事业和产业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切实落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抓紧进行文化事业与产业的改革。应选择好文化事业与产业改革的试点单位,稳妥进行改革。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和基层文化站)的改革,重点应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尤其是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重点用于公益性基础文化设施和城乡居民社区文化设施的投入,尤其是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满足广大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争取建成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对于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目前搬迁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应尽快解决。各县(区)也应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恢复或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对于经营性文化产业(剧团和图书音像发行等)的改革,重点应是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通过公司制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3、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确立优先发展的行业和项目。根据我市人文传统、文化资源、技术支撑、消费需求等因素,确立文化旅游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图书音像发行业、影视制作发行业、演艺娱乐业、艺术培训业、工艺美术业作为我市优先发展行业。将市歌舞剧院、市戏曲剧院、市艺术剧院组建成__演艺集团,增强演艺实力。整合艺术培训业,将市艺校、市歌舞剧院培训中心等合并,做强艺术人才培训基地。组建图书发行集团、影视音像出版发行集团、文化旅游集团、玉雕集团、体育休闲健身集团,并注重培育和发展一批内涵丰富、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项目,并创造条件,建设__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文化消费市场。大力培育演出市场,拓宽演出渠道。积极争取在我市的高等院校成立出版社。

城市文化的建议篇2

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主持词

同志们: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市“十五”计划确定的战略重点,创建文明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明确要求。为了加快我市城市化进程,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充分准备,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xxx市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各委局及驻密单位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及二级机构党政正职;各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城管部门负责人及所属村委会、居委会书记、主任;市区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中小学校、大型商场、宾馆、饭店负责人;各乡镇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及创建农村垃圾管理先进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市委机关大院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安排部署全市加快城镇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的具体工作,并要以此次会议为标志,拉开我市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序幕。

今天会议的议程有4项:一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连渠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意见》;二是副市长岳振杰同志宣读《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决定》;三是市长林建刚同志作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报告;四是市委书记陈新贵同志作重要讲话。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连渠同志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意见》;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副市长岳振杰同志宣读《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决定》;会议进行第三项,请市长林建刚同志作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动员报告;会议进行第四项,请市委书记陈新贵同志作重要讲话。同志们,按照预定计划,今天会议的议程已全部进行完毕。李市长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意见》,岳市长宣读了《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土地资产管理的决定》,林市长作了动员报告,最后陈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的内容很重要,关于会议的贯彻落实我再强调三点:1、召开会议,广泛宣传,层层动员。请与会的各单位的负责同志回去后,要立即召开相关会议,把今天会议的精神和下发的几个文件传达下去,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加快城镇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要统一干部思想,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2、制定措施,研究方案,积极推进。各有关责任单位要对照今天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研究制订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今天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3、4月10日前各单位要将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如何实施的具体意见以书面形式报送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会议到此结束,散会。

城市文化的建议篇3

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仅有百年历史的青岛凭借其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历史底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9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最年轻的一个城市。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青岛有一整片形态完整的优秀历史建筑。

建筑不仅是凝固的音乐,更烙刻着历史的印记。城市的建筑风格代表一个城市的特色,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实证。尤其是那些堪称经典之作的老建筑,每一座老建筑就像一本生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蕴藏着值得回味的历史典故和文化故事。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内的许多中外重大历史事件,都与青岛息息相关。历史需要载体,否则无以传承,位于青岛老市区的老建筑,就承载着一段段特别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也正是中国近代百年史的缩影。

青岛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福地”。20世纪30年代,康有为、杨振声、闻一多、老舍、王统照、梁实秋、洪深、华岗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曾旅居青岛,并完成了一大批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从而使青岛的城市文化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中国现代文化中心城市。这些名人故居集中在以中国海洋大学为轴心的鱼山路、大学路、福山路一带――1936年夏天,到青岛已有两年时间的老舍在黄县路12号一座“望不见大海,但在夜静更阑时,可以听到大海的呼吸”的小楼里,构思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骆驼祥子》;1930年,鱼山路7号(今为鱼山路33号)的一栋房子迎来了它的新主人――梁实秋,这位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不仅在青岛度过了家庭生活中最幸福的4年时光,还开始了他一生中规模最为浩大、最为人钦仰的《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1933年,王统照在他位于观海二路49号的旧居里,完成了小说《山雨》的创作,因与茅盾的《子夜》同年出版,而被文学评论界称为“子夜山雨年”;位于福山路3号的沈从文旧居,曾被沈从文形容为“窄而霉斋”,尽管如此,这也不妨碍巴金、卞之琳这样的名家造访,更不妨碍他在这里创造出《八骏图》、《来客》、《如蕤》等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后来的完成代表作《边城》、《长河》等也是在这里构思的……有了这些历史,老房子就变得生动起来,它们理应成为青岛本土文化的重要内容。

青岛也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摇篮,其机车制造、纺织、印染、烟草、啤酒等工业曾见证了中国相关民族工业的历史变迁。这些工业企业的厂房建筑成为珍贵的工业文化遗存。

青岛的历史建筑本身还具有特别的审美意义,它们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是研究城市规划的样本。1956年,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率队来青岛调研,并出版了《青岛》一书,对青岛的城市建筑颇为赞赏。从老市区的教堂官邸到关的洋房别墅,对每一个普通百姓来说都是赏心悦目的景色。青岛培养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谁又能说他们审美观的形成与那些别有风味的老房子没有关联呢?优秀的历史建筑,会时不时地提示着每一个市民,我们不仅仅生活在现在,同时也穿行于历史之中,有了它们,整座城市才显得气韵生动。

经过长期积累,青岛的建筑结合山海景观与人文特色,形成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独特城市风貌。丰富多彩的青岛建筑,形象地展示着青岛的历史,构成青岛成长进程的生动记录,构成城市文化风貌的鲜明特征,成为青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内涵和标志。

文化遗产被毁牵动人心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加上产权多元,管理者、使用者错位、“多头管理”等弊端,一些记录着城市百年历史的老建筑被拆除,那些侥幸留存下来的历史建筑,命运同样不容乐观:一部分因年久失修而破烂不堪,另一部分则在“保护”的名义下被改造成了假古董,出现了让文史专家和市民痛心的“变色、变样、变质、变味”现象;与当时盛极一时的文化状况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今日青岛的文化名人故居保护工作却步履蹒跚:大多数文化名人故居由于年久失修而岌岌可危,周边环境毁损严重,屋内陈设更是面目全非;青岛为数众多的工业文化遗存如今也处境艰难:由于建筑陈旧、效益低下,很多厂房面临被拆除、改造的危险,对老建筑的法制化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提交议案的人大代表胡兆启说,近些年,在28平方公里的历史风貌区,改造项目中的建筑体量和密度过大,大量高层建筑群分割历史风貌区,使其支离破碎,破坏了老城的形态和城市格局。由于缺少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的过渡,一些局部保留下来的历史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被高楼大厦包围,环境尺度失调。如黄台路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两侧都有新建的高层建筑,整体保护的原则没有得到完全体现。构成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要素的文物保护单位,有的迟迟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修复,如即墨丰城镇雄崖所(明代防倭寇屯兵城)、崂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一些寺庙和古道等。

另外,近年来,青岛市发生过多起优秀历史建筑遭到拆除的事情,这都让人大代表们感到非常可惜。2005年位于广西路上,被列为省级优秀历史建筑的华侨饭店被莫名拆除,曾引起社会对优秀历史建筑的关注,但后来张勋公馆、观象山地磁房等一些优秀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建筑被破坏的事情仍时有发生。

议案要求依法从严控制保护区内的建设和人口。对突破高度要求的建筑,凡未批准、未开工建设的,应尽早纠正。对一些急需维修的要素及时进行修复,对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已损坏的建筑物,按照修旧如初的原则整修。

保护文化遗产的脚步从未停歇

城市建筑体形、环境风貌是物质文化的遗存,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城市格局特点、城市轮廓景观、城市建筑风格、城市环境风貌,体现了城市发展的文脉,展示了城市外在的个性特征,都是历史文化名城的财富,应“存其形、贵其神、得其益”。保护这些特色建筑就是要留住一段历史,传承建筑文明,而保护这些特色建筑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实,青岛的有识之士保护老建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脚步从来都没有停歇过。

2002年,青岛市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并随之进行了对全市首批131处历史优秀建筑和20处文化名人故居的挂牌标识,编制“抢救性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保护项目”的“十一五”规划等工作。确定了十处重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对那些在主城范围内明显区别于其他区域,具有独特历史文化景观价值,形成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意象的区域进行全方位的保护。结合文物保护单位及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旧区(历史城区)风貌保护、风景旅游区保护等规划,青岛在四个层次上建立起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从而在规划上做到了对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构成要素的全方位保护。保护区总面积490.13公顷,建设控制面积为981.96公顷,并且划定了“老城区保护圈”,面积达28平方公里。

2005年至2008年间,青岛房产置业集团利用3年时间,自筹4000万元,对青岛市区70处125栋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国有直管优秀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和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使其重新焕发历史风采。在3年的修缮期间,每一处老房子的修缮都会引起全青岛市民的广泛关注,市民们以提供老照片、提供文史资料等不同的方式为修缮老房子建言献策,老房子情结在每个热爱家乡的青岛人心中挥之不去。

但是老建筑、老街区的保护一直是城市规划的难题,老房子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老街区有时也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如何将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一直在考验着青岛人的智慧。要强化历史风貌建筑的可持续保护理念,坚持整体保护,防止大拆大建,坚持全面保护,既保护有形的历史建筑,又坚持保护无形的文化脉络,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以保护为前提、利用为关键,在保护青岛历史风貌建筑、文化街区的同时,通过功能转换,使得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人居环境改善相得益彰,使得青岛历史风貌建筑的这张“名片”更加亮丽。

据提交议案的胡兆启代表介绍,2009年1月,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原则通过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其中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定和要求任何落实,是名城保护非常迫切的问题。一起提出议案的几名人大代表早在一年前就开始思考这一问题,并多次进行了实地调研。正因为如此,代表们所提出的方案极有针对性和创造性,我们期待着在新的一年中,有关部门能够做出实实在在的工作,切实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在新的一年中,也不应再有优秀建筑受到损毁的事情发生,那些遭受岁月侵袭的老房子可以修旧如旧,有关部门能够逐步摸索出对特色街区、里院的保护办法。

城市文脉代表城市软实力

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的历史印记,文脉是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文脉是一个城市的根,是城市的灵魂,既有往日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有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文脉不是僵死的标本,不是若干片被保护的历史街区,更不是那几栋历史建筑,它是活的,像生命一样也在吐故纳新。文脉的真正载体是生活,所有的历史遗迹不过是它的寄存之所,所以只要生活继续,文脉就能流传。但只有被充分理解、利用、改造、传承,文脉才能实现它的最大价值。

青岛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挺立在老城区的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历史建筑,勾勒出其独具特色的欧陆风情和富有个性的城市风貌。老建筑是青岛的精神财富,它们会把青岛的现在与过去连接起来,形成这座城市的“文脉”。

在本届人大会上提出议案的代表们认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不断增强青岛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青岛市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在不断地摸索实践中也不断地有亮点闪现:在社会方面,利用文物和文化遗迹,辟建了青岛博物馆、海洋科技馆、海军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炮台遗址陈列馆、迎宾馆(胶澳总督官邸旧址)及7处文化名人故居,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宣传青岛的窗口,取得了重大社会效益;在经济方面,依托现有文物和文化遗址,发展旅游产业。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市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中(老城区)被辟为旅游景点的有24处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青岛市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中最重要的部分,对游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由于文化遗址得到了合理利用,反过来也促进了文物本身的保护(包括维修、美化),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这种合作方式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而进一步加强。

无独有偶,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仅应该包括青岛市域范围内各个历史时期珍贵的文物古迹、优秀近现代建筑、工业遗存、历史文化保护区、老城整体和传统风貌特色、风景名胜及其环境等物质文化遗产,还应保护戏剧、音乐、字画、服饰、庙会、老字号、传统地名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岛开埠的时间虽短,但在建制之前,青岛也有悠久的历史,更有灿烂的文化,上溯自4000年前的三里河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琅琊、古即墨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都有较高地位。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大部分都得以保留,如琅琊台、即墨古城、三里河、齐长城、天柱山魏碑等均保存较完好,并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部分遗址已开发为旅游文化景观。这些宝贵的文物遗迹,虽然大部分不在青岛市区,但其灿烂的古代文化和较响的知名度,对于提高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开发青岛人文旅游资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专家们认为应该尽快成立专题课题组,对全市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登记造册,实施分级分类保护。另外,应从体制上、法制上、观念上,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加强立法力度,尽快出台《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青岛市文物保护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建立逐年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应将文物保护经费切实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结合博物馆规划建设,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提升青岛的城市软实力,打造中国乃至全球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

提交议案的人大代表们认为,要通过各种媒体公布青岛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素目录及各项内容,在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素地点挂牌宣传,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融入市民生活,让青岛的城市文脉在保护与传承中绽放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新闻链接》》》

代表建议关注民生

2009年2月4日至8日,青岛市十四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圆满召开。本届大会共收到代表建议670多件,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城建等多个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

与往年相同,城市建设依然是众多人大代表最为关心的话题,和城市建设相关的建议依然是今年的一大热点,人大代表李忠祖提出了《关于治理墨水河污染问题的建议》、赵秀芬提出了《关于解决即墨与南泉镇污水污染问题的建议》、李秀山提出了《关于开通青岛至红岛、高新区沿胶州湾高速公交车的建议》、王伦提出了《关于规划建设即墨移风店与平度南村跨河大桥的建议》、于为贵提出了《关于为郊市失地农民建经济适用房的建议》,王林提出了《关于审批门头开店条件应规范化的建议》、《关于尽快打通同安路(劲松七路与劲松九路之间路段)的建议》,刘琪华提出了《关于开通市南区澳门路(五四广场段)的建议》等。

在670多件建议中,有关教育话题同样占有很大的比重,蒋延灿提交了《关于开展好全市中小学生送奶工程的建议》、赵明耀提交了《关于关心和扶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建议》、刘国庆提交了《关于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实行公益性幼儿园教育的建议》、于秀兰提交了《关于对学校在意外事故中所承担责任进行立法的建议》、左玉品提交了《关于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增加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教育的建议》、马鸿冰提交了《关于规范小学生托管班的建议》。

除城建、教育等话题外,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乘电梯、过马路、停车、保险、房屋维修等大事小情都出现在了代表们提交的建议中。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扩内需、促发展”的话题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共度经济危机”倡议的建议》、《关于在适当时机发放消费券的建议》、《关于加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环境保护立法的建议》、《关于加大对水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力度的建议》、《关于扶持纺织服装业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稳定发展的建议》、栾少湖提交了《关于设立“青岛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建议》等,都是代表们在深入调查基础上提出的建议。

据悉,代表们的这些建议将集中分办到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在收到人大代表建议的三个月内作出答复。

onFebruary7,2009,theBillofStrengtheningprotectionandUtilizationoftheHistoricandCulturalCityofQingdaoinitiatedbytheUrbanConstructionandenvironmentalConsultancyCommitteeand16deputiessuchasHuZhaoqipresentedtothemunicipalpeople'sCongressofQingdaowasvotedthroughattheSecondSessionofthe14thmunicipalpeople'sCongressofQingdao.

in1994,Qingdao,whichhadonlyahistoryof100years,wasdesignatedbytheStateCouncilasoneofChina'snationalFamousCitiesofHistoryandCultureforitsuniquecityoutlookandhistoricreserves.amongthe99suchcitiesacrossthecountry,Qingdaowastheyoungestone.tothelargeextent,thereasonwhyQingdaowasdesignatedwasduetoitsintegratedexcellenthistoricbuildings.

theurbanarchitecturalstylecanstandforthecharacteristicofacity.atthesametime,itisawitnesstothehistoricdevelopmentofthecity.thisisespeciallythecasewitholdbuildingsworthyofbeingregardedasclassicalbuildings,forlikelivinghistorictextbooks,everybuildingcontainshistoricandculturalstoriesworthyofbeingrecollected.Qingdaoisrenownedasa"museumofworldBuildings."intheolddowntownarea,thehistoricbuildingswithdiversifiednationalstylesdisplayeuropeancustomsandacityoutlookwithitsowncharacteristics.theoldbuildingsareQingdao'sspiritualwealth.ByconnectingQingdao'shistorywiththepresent,theyformtheculturalarteryofthecity.

城市文化的建议篇4

体现科学发展

1992年7月24日,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了《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数年后,对该条例进行修改。2006年12月7日,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起草的《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在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后,根据新法律的规定,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对城乡规划条例草案进行修改后,形成了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2009年5月22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条例,该条例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北京市落实国家《城乡规划法》精神,结合北京市情修订的北京市地方性规划条例,是指导北京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期规划。

从1992年的《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到现在的《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城市”变成了“城乡”,字之差,却有千壤之别。北京市社科院城市所所长黄序认为,“城市规划”变为“城乡规划”,将中心城,新城、乡镇发展规划全部统一到城乡发展之中,突破了原来的城市规划侧重于规划市区的发展,强调了中心城和郊区共同发展,将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城市体系建设中,是北京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突出城乡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规划先行。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基本完成后,郊区新城,乡镇和村级规划的制订和修编势在必行。据记者了解,到2008年,有关部门已经编制完成了11个新城规划(2005-2020年),10个远郊区县村庄体系规划和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09-2012年),完成了《北京市村镇集约化治污规划(2008年-2020年)》、《北京市村镇集约化供水规划(2008年-2020年)》等批专项建设规划。

按照本次城乡规划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各类城乡规划应当在上层次城乡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中心城和新城规划,在中心城和新城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乡和镇的规划,在乡和镇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村庄规划,在相关城多规划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编著特定地区的规划和专项规划,补充深化有关内容,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中心城和新城、乡和镇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规划实施的需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黄序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应该统筹中心城区和郊区共同发展,破除城乡壁垒,谋划整体布局,统筹整台城乡各种资源,推进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农村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对于北京经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黄序说,城乡规划条例将中心城规划新城规划乡镇规划全部纳入城乡规划之中,按照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总体要求,站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角度,统筹全市城乡发展规划,对于指导全市空间布局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城乡协调发展很重要。

明确指导原则

与原来的《城市规划条例》相比,城乡规划条例明确了指导原则。

城市规划第三条规定,北京市国家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北京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依据城市性质、体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要求。

城乡规划条例第四条规定,本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应当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人居和发展的良好条件,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统筹区域发展,推定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合理规划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套,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园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就城乡规划和建设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五个统筹”原则等要求做出规定。

同时第五条规定增加了,“城乡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衔接、协调一致”。经修改后,上述两条与条例第三条和有关城市性质和“四个服务”要求的规定、第六条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的规定构成了对城乡规划和建设直到原则和总体要求的全面规定。

黄序认为,《城乡规划条例》的指导原则体现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人居和发展的良好条件,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合理规划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在古都保护方面,强调了保护功能,突出了尊重北京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

着力点在土地管理和利用

规划落地最终要落实在土地利用和管理上。

关于农地管理,据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引介绍,《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中第三十一条规定:城镇建设需要取得建设用地的,应当申请适用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农村地区的建设用地仅限于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个人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村民住宅建设,在审议中,有些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本条对农村地区建设用地的规定可能限制外来资金对农村发展的支持,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建议删除,法制委员会认为,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地区土地的管理已有明确规定,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经农村改革发展,提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本条例可不做具体规定,建议删除本条,农村地区的用地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城市文化的建议篇5

为贯彻落实精神,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突破城市管理“瓶颈”,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打造“干净整洁、漂亮宜居”的城市环境,经详细调研,拟在201X年重点抓好抓落实9项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审议出台《XXX城市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推行城市精细化标准化管理

我单位根据《城市管理执法办法》《XX省城市综合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X实际起草了《XXXX城市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十四章八十一条,包括总则、城市道路的管理、建(构)筑物的管理、公共设施的管理、车辆停放的管理、园林绿化的管理、户外广告的管理、城市照明的管理、社会事务的管理、城市水域的管理、居民小区的管理、市民行为规范、法律责任、附则。《办法》已经多次征求意见并加以修改完善,完成了规范性文件出台前的前置工作,为此建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进一步完善后以规范性文件下发,并列入各单位的绩效考核内容。

二、审议出台《XXXX城市道路“路长制”考核办法》,着力营造齐抓共管的“大城管”局面

201X年,政府出台了《XXXX城市道路“路长制”工作方案》,我单位据此起草了《XXXX城市道路“路长制”考核办法》,为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建议:1.由各路路长牵头组织召开本路段“路长制”工作会议,扎实推进相关工作;2.召开XX办公会议和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审议出台《XXXX城市道路“路长制”考核办法》,同时确定“路长制”公示牌样式;3.明确“路长制”工作的激励措施。一是明确晚上开展“路长制”工作的为加班,由各单位自筹资金按照相关规定给工作人员发放加班补助;二是明确“路长制”工作人员须统一服装,样式由区城管分局确定,各单位自筹资金为工作人员制作工作服。

三、推进环卫工作改革,进一步改善城区卫生环境

XXXX实行“一把扫把扫到底”。即将城区大街小巷、河道、溪沟、城乡结合部、XX公路沿线、城区公共绿地绿化带、市政公用设施、“牛皮癣”的清扫清洗保洁和垃圾清运职能统一划转到区环卫中心,并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将经费按照原有标准统一划拨到区环卫中心。相关单位原从事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的作业人员,是正式干部职工的,由单位自行调整工作岗位,是临聘人员的,由原用人单位根据相关规定解除用人关系,也可以推荐到区环卫中心聘任使用。相关单位原有的环卫设施设备,清理登记造册后,移交到区环卫中心。

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能有效解决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能促进环卫设施设备有效利用。目前,我单位已起草了《XXX环卫改革工作方案》,建议尽快讨论研究后组织实施。

四、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强化市民文明意识

经参照周边区县好的经验做法及对比我以往工作实际,我“门前三包”工作拟采取由街道办事处牵头、居委会具体落实、“门前三包”领导小组和城管部门双重监督考核的模式推进,我单位已根据该模式起草了《XXXX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方案》及其考核办法,于201X年10月两次征求了相关单位的意见并加以修改,建议X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进一步完善后组织实施。

五、规范城区车辆停放管理,打造畅通城区

(一)规范两轮摩托车停放。由交警二大队牵头,城管分局、交通运输局配合,一是在武子路、白峰路、金沙大道行道上合理施划两轮摩托车停放区域,并设置相应的停车设施加以规范;二是加大对两轮摩托车违规停放、非法营运的打击力度;三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

(二)“禁三轮摩托车”。由交警二大队牵头,城管分局、交通运输局配合,一是取缔用于载货的三轮摩托车,改用四轮“货的”取而代之;二是成立以四轮“货的”为主的货运中介公司,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三是停办三轮摩托车上户,加大对家用三轮摩托车证照的查处力度。

(三)加大停车场(库)建设力度。1.由规划分局牵头,住建局、城管分局、交警二大队配合,制定城区机动车辆停放整体规划;2.由政府出台文件,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宾馆、酒店、企业、景点和住宅小区、社区等项目增加“交通影响评价”项目审批前置条件,与环境影响评价一样,实行“三同时”制度,交警二大队为交通影响评价审核主管部门。3.由交警二大队牵头,城管分局配合,加大对违规停放车辆的查处力度,四轮(含)以上的车辆严禁在禁停区域和人行道上停放(为缓解旅游旺季车辆停放临时允许的除外)。

六、开展“城中村”容貌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动城管进社区小区

根据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和现实情况需求,拟由城管分局牵头,起草《“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联合房管、住建、工商、交警、林业、产业公司、电信、电力等单位和部门开展综合治理,打造样板小区,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七、建设城区夜市,宣扬民俗文化

根据工作要求,经多方调研、实地勘查,拟在宝峰路建设夜市,建议由发改部门牵头,会同城管、房管、住建、工商、公安、规划、电力等部门组织实施。

八、建立市政公用设施管护机构,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为加强各类公用设施及时管护,建议组建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站,为城管分局二级机构,由区财政每年预算XX万元管护经费。

九、开展街道设计管理,打造特色旅游城镇

201X年拟按照“一街一景”的原则,聘请专业人才对人行道、城市绿化、城市家具、城市小品、空调机、门头亮化、店面招牌等进行过专业设计,并根据设计进行安装、管理逐步实现样式、颜色、规格、民俗的统一。

城市文化的建议篇6

一、加强领导,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摆上突出位置

建委是我市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不仅要做好本系统的文明创建工作,还承担着为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夯实硬件基础的重任,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面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长期以来,建委领导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极其重视,每年初,建委都召开创建工作专门会议,统一思想,加强对创建工作的认识。今年元月5日,全市召开了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五城联创”动员大会,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建委设立了一处分会场并在各创建职能单位设立收视点。动员大会一结束,建委分会场领导就及时召集委属各创建单位与会人员提出会议贯彻意见,要求各单位认真落实,此处,建委还专门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全系统贯彻专落实全市万人大会会议精神,加深对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重要意义的理解,会议重申全系统创建工作“一把手”负总责约束机制,强调了创建工作政治纪律,要求各单位必须带头贯彻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和建委对创建工作的决策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市建委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创建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健全创建工作运行机制,使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得力,职责分工明确,措施落实到位,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创建工作领导格局。

二是成立创建组织机构,形成全系统创建动态网络。今年,我市的创建工作面临着极为艰巨的任务,一方面要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检查,并组织申报国家园林城市,同时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积极开展以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五城联创”活动,市建委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职能部门,也是创建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重任,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进行补缺补差,为扎实开展各项争创工作,除成立建委创建办公室,具体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委属各单位创建工作外,委属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行业特点、实际情况,也成立了创建办事机构,配置了创建值班电话,安排专人负责落实日常创建工作。在全系统形成了目标、责任、措施一条龙,部署、指导、检查一条龙,责任、效果、奖惩一条龙,上下联动、真抓实干的创建工作网络。

三是坚持创建制度规范化,工作职责透明化。首先按照市文明委的创建工作总部署,今年建委制定了《市建委**年“五城联创”工作实施意见》、《市建委二oo五年工作要点》、《城市市政、园林、公交基础设施管护达标及未移交开发小区、建筑施工工地文明创建评分细则》、《创建办年度工作计划》、《建委系统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创建工作实施规定,明确建委系统全年创建工作总目标和具体任务;其次坚持创建例会制度,除召开创建务虚会议,创建动员会议,今年已先后召开五次创建会议,坚持每季召开至少一次创建工作会议,由建委领导主持,全面安排和落实创建任务,协调和督查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动态问题,委属有关单位也按要求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本单位创建问题;再次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年初制定了《市建委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责任书》,确定创建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与委属各单位一把手签订创建责任书。委属各单位按照建委统一安排,也与部门负责人签订创建责任书,使创建任务层层分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四是加强宣传和督办,树立创建争先意识。首先是要确保提高建委系统广大职工创建积极性认识到位,在认清全市创建形势急迫性,落实创建工作任务和责任制的同时,加大了对创建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设立创建工作黑板报、宣传栏、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宣传和表彰在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创建信息,弘扬正气、树立典型,积极营造学先进、谈创建、讲贡献的氛围。其次是进一步加双创建督查力度,成立创建督查组,不定期对本系统内各单位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协调、检查和督促。坚持明查暗访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有关问题进行通报,并发出《创建工作整改通知书》,要求在限期内完成,非重大原因不能完成整改的,分别要求书面检查,停职检查和离职处分。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创建工作存在的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和忪懈厌战现象,使全系统的创建工作步入有条不紊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夯实基础,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面对艰巨复杂的任务,今年建委以创建大局为重,迎难而上,不断加大城市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按照“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交通,提升人居环境”的基本方针,今年重点组织实施了车站新区、环湖地区和滨江地区建设,开工建设学士路,启动沿新路车站新区段工程建设。截止**年10月底已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4亿元,预计到年底将完成投资5亿元。今年计划建设32项工程,实际在建24项,先后完成了城市绿化整治工程,铜都大道建设改造工程,天井湖铜文化园广场工程,北京东路延伸段,狮子山东西路、天桥南路交叉口,丰古路快车道等,通过以上几大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夯实了全市文明创建工作的硬件基础,丰富了城市景观面貌,增添了城市创建工作的后劲。同时,我们还加大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力度,为解决市第四中学2000余师生以及周围居民出行难问题,市建委会同市国土、土教育局、四中、茂源投资有限公司、弘宇开发公司多次协商,达成了四中门前建设方案,经过施工方、监理方和各出资单位的监督管理及共同努力,目前已顺利完工,此外,天井湖铜文化园工程已于国庆前夕对广大市民开放,杨家山路建设(四院段)、五松西路建设工程已在**年内全部竣工,赢得了广大市民一致好评,为彻底改变东郊大转盘附近车辆乱停乱放,人车混杂现象严重局面,今年我们仍积极会同规划、土地和郊区等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开展有关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完成选址和设计,有关建设资金也在积极筹措中。去年幸福村综合整治项目,前期由于受幸福村菜市场建设和广电局干扰台搬迁缓慢及资金未落实等原因,迟迟未能开工,今年随着干扰台的成功拍卖及幸福村菜市场竣工使用,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等大力支持下,幸福社区建设已全面开工,该项目计划投资95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80万元,除幸福渠网点拆迁尚待幸福村市场扩建解决外,预计年内基本完成整治工作。

三、强攻难点,专项整治创建工作中薄弱环节

开发未移交小区和建筑施工工地的文明创建一直是建委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是重灾区、老大难,也是市文明创建检查扣分的重点难题,为解决这个困扰多年的难题,今年我们结合迎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检查这一有利契机,主要开展的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开发未移交小区和建筑施工工地专项整治活动,制定实施方案,制定标准,提出要求,通过整治,促进了开发未移交小区环境建设走上新台阶,即全面实行垃圾袋装化,无卫生死角和乱贴、乱搭、乱挂行为,绿化、卫生、硬化、净化工作达到规范要求;二是对建筑施工工地要求做到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无建筑垃圾,根据“两薄”整治要求,结合省建设厅和市政府部署的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我们开展了建筑施工“安全文明”达标活动,实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监督一票否决权,坚持“每日上路检查、天天有记录汇报”制度,坚持“日巡查,月评分,季考核”,据统计1-10月份,共巡查、检查300余次,查处安全隐患400余起,印发安全隐患通知书20份,提出整改意见100多条,通过评比产生了4个省级文明、15个市级文明工地,使施工现场面貌得到较好改观;三是做好临街工地围墙美化工作。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工地围墙多、范围广,存在的各式各样破旧围墙,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对此建委加大对建筑施工围墙临街面的专项整治,投资几十万元对墙面进行粉刷,以丰富多彩的铜都风貌和历史传说的精美图画、水墨山水画、公益性广告、名人格言等装饰,丰富了铜都景观面貌,增添了城市文明创建亮点;四是积极做好道路路名牌、公交站亭的美化工作。近年来,我市路名牌和公交站亭,由于道路名称增多或改变,道路附属设施的破旧或丢失,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成了创建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针对路名牌,公交站亭的实际情况,今年我们数次积极组织专人与广告公司等单位合作,投入部分资金,更换了全市道路路名牌,对部分破损严重的公交站亭进行了维护更新。此外还投资建设了义安路板栗山公园对面人行道不锈钢栏杆,不仅保障了行人的安全,还增添了一处新的亮点。

四、强化日常管理,积极开展“五城联创”工作

为深入开展建委系统争创活动的各项工作,高标准地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城联创”活动创建目标任务,年初我们拟定印发了全系统“五城联创”工作实施方案,将“五城联创”纳入建委一级工作目标,健全了组织领导体系,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明确了考核办法,对重点目标倒排时间,围绕抓重点、促亮点、消肓点的工作思路,结合“五城联创”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重点组织并实施四大环境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精品亮点工程:

一是全面推进环湖地区综合整治工程,高标准对湖东景区和滨江景区景观进行设计,建成了铜文化园和玉带河改造项目,实施了环湖区域拆迁,天井湖防护绿带建设,启动环湖污水收集系统工程,组织环湖区域土地开发,使之成为我市的“城市客厅”。

二是大力实施滨江地区综合整治,加快了滨江花园开发建设,完成了滨江大道(九中-古圣)道路,启动了环境整治工程,初步实现了滨江地区的环境改善。

三是完成了铜都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了城市主入口环境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外部形象。

四是加快实施老城区整治工程,积极开展幸福社区整治工作,对城市部分道路如石城路、义安路等实施了路灯改造工程。

五是继续推进植物园建设和城市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及风景林地的管理,切实抓好省、市级花园式单位创建活动,不断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积极做好创建有关基础性工作。

(二)积极做好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的各项创建工作

7月29日,全市召开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动员大会,会上,市建委作为旅游环境建设专业达标组牵头责任单位与市创优领导小组签定了争创责任状,动员大会结束后,建委分管领导及时召开委属各单位参加的创优工作会议,通报了全市大会情况,提出了会议贯彻意见。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根据建委承担的创优目标任务,对照国家有关争创标准,对涉及到本部门和外单位职能交叉的工作,全部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召集旅游环境建设专业达标组成员单位共同会议进行讨论后形成一致意见,拟文印发并要求各单位认真落实。

二是召开建委党政联席会议,专门研究建委系统贯彻落实全市创优动员大会会议精神有关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成立了市建委创优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创优工作日常管理工作机构。明确了全系统创建工作“一把手”负总责的约束机制,强调了创优工作纪律。

三是成立创优督查组并召开创优工作会议,已先后召开三次会议,不定期对本系统有关单位和本专业达标组有关单位的创优工作进行协调、检查、督促和宣传。

四是积极做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迎检前的资料准备工作,包括建立各类创建资料、台帐等软件资料管理工作。

第四,尽职尽责,认真开展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各项工作

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召开后,市建委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及时召开全系统创建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市建委与市创卫领导小组签订的目标责任状内容,并根据市创卫领导小组铜创卫〔**〕4号文要求,对应由市建委承担的各项创卫任务,认真进行了分解,拟定了市建委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标任务细化分解书,层层分解,要求委属各单位研究制定具体的创建工作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创卫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建委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日常事务管理机构,及时协调解决创卫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实行创例会制度,将创展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一级考核目标。

三是重点抓好开发未移交小区和建筑工地创卫工作的薄弱环节。

四是对创建工作整改通知书重新设计改进,对建委下达的创建任务要求委属单位必须在限期内完成,并成立了创建督查组,实施全程跟踪监督。

五是认真准备创卫台帐,积极做好各类台帐资料管理工作。

六是组织开展了“迎国庆、度佳节”卫生创建工作。

1、召开节前创建工作会议,下发专门文件,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明确领导具体抓好国庆期间文明创建工作如公交公司组织对公交车辆、站台进行检查,包括车容、车貌、服务态度、场站卫生等,供水、燃气、污水处理厂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市级园林部门加强设施维护,提高设施完好率,建管部门加强节日期间创建督查,特别是把主干道两侧工地作为重点落实。

2、围绕装点市容市貌,开展节前市政设施管护达标检查。如园林处除抓好公园、广场、游园,绿化带行道树的维护,还按照市建委下达的指标,进行了国庆摆花工作,务求品种多、造型美、花期长,为我市首届文化艺术节添光彩,此外各公园、广场、游园等景点也都精心安排,加强管护,向市民开放,达到路净、灯亮、景美、喷泉的效果。

3、扎实开展第三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如市公交总公司在长江路对所有公交站亭进行维修、美化,在公交车上张贴宣传标准,开展“与文明同行,与爱心相伴”乘客爱心让座活动,委属其它各有关也都能做到悬挂标语和建立了宣传栏等。

五、重视盲点,堵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死角和漏洞

文明创建工作中,往往是有形的工作干得多,无形的工作抓得少;已开展的工作关注的多,而未纳入视线的工作则容易忽视,这就难免留下漏洞和死角,给文明创建工作带来隐患。为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今年在这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狠抓“软件”建设,从思想精神上营造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要求委属各单位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认真抓好行风建设、诚实守信、服务承诺等各项工作,叫响文明创建工作“从我做起、从本单位做起”的口号,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监督,纠正不良风气。如公交公司,他们从**年起就聘请多名下岗工人担任行风监督员,去年又聘请了2名人大代表,2名记者、一名老干部担任此职,以加强社会纠风力量,收效显著。今年,该公司共查处卖废票、收钱不给票7人,并进行了处罚,有力地震憾了违纪人员,有效地促进了行风的好转。由于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委系统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其杰出代表有市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十优”许敦蓬;第四届铜都“十大杰出青年”刘晓波;青年岗位技术能手洪萍等。

另一方面,补差补缺,不留死角。对照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及文明办赋予的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然后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分头抓落实,确保建委承担的创建任务没有盲点。

同时,我们还认真按照文明委的要求,着重抓了与顺安镇荣光村的“城乡文明结对”共建工作,拟定了共建方案,签署了协议,对九项共建内容进行了细化分解,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分头抓落实。去年,为该村装修了一个会议(阅览)室,修了一条路,购置了彩电VCD、桌椅、书橱,并购买了一批实用书籍。其它共建内容将在今、明两年内逐步落实。

回顾**年的文明创建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重视不够。个别单位领导对文明创建工作认识不高,没有真正摆上重要位置,做到常抓常议。二是措施不力。一些单位领导觉得文明创建不是中心任务,因此工作中既没有设定目标,也没有动力,更缺乏硬性措施,而是脚踩西瓜皮,干到哪算到哪,干多少算多少。三是创新不足。思想跟不上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对文明创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而是满足于老经验、老办法、老套路,凭感觉干事。四是标准不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抓一抓紧一紧,促一促动一动,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文明创建工作安排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率先突破、率先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今年元月5日沈素琍书记在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提出的各项要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认真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城市建设重点由旧城改造向新区建设全面转移;进一步加强市政园林等公用设施管护,推动城市日常管理由粗放式向科学化转变;进一步强化组织协调,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夯实我市城市创建工作硬件基础,精心打造中国生态山水古铜都。

一是进一步深化城市新区项目工作,构筑城市框架,实现城市规模扩展,组织协调好车站新区建设的前期准备,完成分区规划编制和新火车站前区的城市设计,组织制定新区改造方案等。

二是继续认真编制好**年的城市建设计划和铜陵市**城市建设计划纲要,并认真组织实施好各项建设。

三是继续组织实施好在建工程的项目建设,加强对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要素的监督管理。

四是继续抓好停车场、污水处理厂设施运行配套建设,进一步推动城市供水、供气管网改造,完成天然气进铜各项准备工作。

二、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扎实做好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各项基础性工作。坚持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一项重点,纳入建委一级目标,不断完善主要领导负总责领导体系,对具体目标任务及时分解细化、明确时间、责任、措施,加强督查,及时协调,实行奖惩,严格考核,确保各项工作到位。

一是认真对照国家验收标准,结合城市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城市创建硬件功能建设。

二是高度重视软件建设,确保创建软件资料、台帐不丢分,要做到台帐条理清晰、内容详实、规格统一,图文并茂,并尽可能制作精美。

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全社会全民共同参与分创建氛围,在方式上做到报纸、电视、电台有计划、有考核、有资料、有音像,在内容上有好典型、好成果,实现各项创建工作共同发展。

四是继续明确牵头责任单位,出台保障措施,强化创建纪律,倒排时间进度,突出丢分问题。

五是继续做好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养护达标和日常管理工作,并严格考核,同时要不断完善社会服务承诺制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

城市文化的建议篇7

论文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初,长沙市在讨论制定第一个城市发展规划时,时任长沙市城建局局长的潘基就提出把湘潭县划归长沙市建设毛泽东城的意见,并进行了讨论。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同学,时任湖南省副省长的周士钊到北京去看望毛泽东主席时,向毛泽东提出三市合一,建立“毛泽东城”的宏大设想。但毛泽东主席本人对“毛泽东城”的名称持反对意见,从而使这一宏大设想未能付诸实施。当时建立“毛泽东城”的出发点,是基于政治角度对领袖人物的崇敬,但也反映了湖南人民渴望有一个知名度较高的大都市的强烈愿望。

第二阶段: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提出

长株潭融城方案在搁置了三十年后,1982年底,在湖南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张萍以提案形式,第一次提出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构想,“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结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的综合经济中心”。当时,三市的工农业总产值和总人口在全国中心城市中排到第9位,城区工业总产值排第11位。当年的12月20日,湖南日报率先报道这一构想。“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一提案使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再次进入湖南省决策层的视野。1984年底,湖南省政府设立长株潭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以及长株潭经济技术开发协调会议制度。张萍负责主持规划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但受当时的不同认识和意见的影响以及条件的限制,这项工作没有能够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第三阶段: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实施

在1995年10月的省第七次党代会上,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呼声再次高涨。省内另一位经济研究专家、现任省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张富泉在其《湖南城市建设发展的几个战略问题》一文中,提出建立长株潭省级权威规划中心,把三个城市规划统一起来。他大胆提出,改变控制大城市发展的做法,突出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引导三市由背向发展到相向发展。1996年11月,长株潭三市和省社科院联合在株洲召开了“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研讨会”,这次会议引起了省委决策者的重视。1997年3月,时任省委书记的王茂林主持召开了有长株潭三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长株潭座谈会”。会议提出要以长沙为中心,进一步突出长株潭城市群的作用,把长株潭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在这次湖南省“最高规格”的会议上,在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这一重大战略上达成了共识。

1998年,湖南省成立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省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放在当时的省计委。

1999年2月,时任省委书记的杨正午主持召开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专题座谈会,会议决定实施1998年编制的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五项规划:即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的5个基础网络规划。

2005年8月,《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正式完成,省政府以正式文件形式,这被认为是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域性规划,也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2007年9月,省人大又通过了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为规划的提升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6年6月底,第一届长株潭三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在长沙举行。长株潭三市签署了《长株潭区域合作框架协议》、《长株潭工业合作协议》、《长株潭科技合作协议》、《长株潭环保合作协议》,一系列“融城”的举措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

在2006年11月召开的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我省对长株潭的认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省委书记张春贤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长株潭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物流体系和市场体系,努力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打造在全国较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城市群。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对长株潭这一重大发展战略问题,认识和研究在一步步突破。

第四阶段: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城市文化的建议篇8

2013年12月12日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步调一致的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此次会议显示出,中央转变城镇化,已经逐步落实走向细节政策。虽然在此次会议上并未提出具体的政策,但已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人为本的大要求,细化为了六个主要任务,这其中主要包括: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其中比较值得注意的在于,城镇化发展不再一刀切,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这为目前一些城市盲目“造城”的运动划上了休止符,在“质”上提出了相对更高的要求,将会使得中小城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迎来发展机遇。

除去“硬”性任务之外,城镇化发展也有软的一面,这其中既包括要求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也包括提出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将有效避免在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千城一面”,人文气息浓郁。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

城镇化转型:全面配合新型城镇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并且指出,未来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镇化会议与中央经济会议工作会议同时举行,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而七大常委的同时参与,也大大增添了城镇化会议的分量,这也预示着中央对于城镇化问题十分重视。

而实际上,除去城镇化会议之外,随后举行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会议等多个工作会议,对新型城镇化或多或少都有提及。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城镇化转型已经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方方面面,而城镇化转型势必将会为三农、等问题的提供更合理的道路。有专家指出,未来20到30年间中国城镇化率会跨过70%,10亿人会生活在城市里面,其中有70%生活在城市群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将突破100万亿。以此来看,对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配合,实际上就是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配合。

对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朱善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城镇化涉及很多方面,“三农”问题实际上也是和城镇化相联系的。如果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通过中国城乡统筹发展,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前城镇化改革主要是要做到城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未来走的是一条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中,已经可以看出如城乡统一的土地建设、土地市场的说法。原来土地不能称之为市场,因为土地不可以抵押、不能够交易,所以谈不上市场。土地市场问题实际上和户籍问题、城乡一体化等问题是相关的。一个是劳动力市场要统一,前提条件是户籍改革;还有一个是土地制度改革,这就涉及一些深层次问题。未来,城镇化实际上是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综合的问题来解决。当城市发展了,农民工大批转入城市,农民的收入也会提高。如果指望农村自己解决农民的问题是不可能的。现在农村人口太多,将来农民转移到城镇以后,农村才会产生规模经济。只有通过规模化生产,农民的收入才可能提高,否则,小农经济一家一户,不可能通过经营农业来实现收入的增加。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另一重点,在于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进行了讨论。而在随后举行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提出,要尽快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

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改革系统要会同有关部门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规划实施。抓紧修改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快实施。二是出台配套政策。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三是编制配套规划。组织编制实施重点城市群发展规划,各地因地制宜地编制和实施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四是开展试点示范。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在不同区域开展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试点。五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东部地区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推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除此之外,发改委还强调,要求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调整预算内投资结构,大幅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投资,适当减少可利用社会资金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停止建设楼堂馆所等投资,压缩小型分散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合理确定投向,主要是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和农村民生建设,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应用等重大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工程,教育、医疗、社会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发展等领域。管好用好政府投资,有效释放民间投资潜力。

12月23日至24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

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答记者提问时,讲述了2014年我国城镇化工作的重点。他说,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2014年必须开好头、起好步。2014年,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抓好推动城镇化规划实施,出台配套政策,编制配套规划,开展试点示范,完善基础设施等工作。同时,要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抓紧修订完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取尽早实施。同时,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2014年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研究推出中小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支持政策。

2014年1月10日上午,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表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基础,坚持一户一宅原则,决不允许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房的所谓“逆城镇化”行为。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是一块硬骨头。当前这项工作要与正在开展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及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紧紧结合起来。在确权登记过程中,首先要把农村宅基地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搞清楚,在此基础上制定好改革方案。要在坚持符合规划、一户一宅原则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完善宅基地取得、分配和管理办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问题,农民关心,城里人也关心。城里人关心能否到农村买块宅基地盖房子、建别墅。必须明确,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房属于“逆城镇化”行为,是坚决不能允许的。,事关重大,必须审慎稳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要坚决按中央统一部署推进改革,谋定而后动。要守住底线、试点先行。不论怎么改革,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不能把耕地改少,不能把粮食产能改下去,不能把农民利益改掉。要在拿出改革整体框架和工作方案基础上,先选择若干地方试点,总结出可复制、能推广、利修法的改革经验。当前要注意夯实扩大权能这一基础、完善征地制度这一关键,努力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权益。

在会议当天,就有媒体曝出,中国未来将逐步调减东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供应,除生活用地外,原则上不再安排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虽然随后被国土部官方微博证实为误传,但这依然指出,未来中国城镇建设用地方向,将会向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控制增量、盘活存量为主要方向。

城市文化的建议篇9

  市民们:

  最近咱们惠州最热门的话题是什么?当然是创建文明城市啦!惠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城市,但人们的一些行为与城市的景色不符合。

  在西湖,我们可以看见,湖面上漂着许多的垃圾;在繁华地区,随处可见乱摆乱买的小摊小贩;在人人乐附近的马路上,每时每刻都有人横穿马路;.......

  以上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陋习,这些陋习都是我们的一种习惯,我们应该改掉这些陋习。

  我给大家提了几个建议;

  1.管好自己的脚,不乱穿马路,过马路一定要走斑马线,要看红绿灯。

  2.管好自己的手,不乱丢垃圾,不破坏花草。

  3.管好自己的嘴,不说粗口,脏话;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

  4.我们作个文明的市民,为xx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出一份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倡议书精选范文

  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全体市政协委员: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现代化新滁州,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升城市品位、惠及千家万户的好事、实事,也是全体市民的共同心愿。“城市是我家,创建靠大家”,作为市政协委员,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多做贡献。在此,我们向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全体市政协委员发出如下倡议:

  一、积极发声,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泛的优势,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方式,向联系的界别、所在的行业、身边的亲友,大力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美好愿景、基本知识、目标任务、指标要求,提高市民对文明创建的知晓度、理解度、参与度、支持度,广泛凝聚创建共识,汇聚创建力量,着力营造全民参与、合力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身体力行,带头参与创建行动。政协委员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滁州市民文明行为“十不准”、市民文明公约,自觉做到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居住、文明用餐、文明上网,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带头参与单位和社区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以模范言行引领文明风尚,彰显政协委员的社会价值和时代风采。

  三、建言献策,汇聚助推创建合力。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围绕创建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调研、视察,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完善创建工作机制、解除创建工作难题、提升创建工作成效出主意、当参谋、献良策。

  各位政协委员,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实际行动为滁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智慧、增添力量!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倡议书精选范文  同学们:

  当前,xx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今年八月就要接受部级别的测评检查。这是xx的大事,是学校的大事,也是我们全体同学学习和生活的一件大事。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我国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其实质就是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大力提升城市发展水平,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让我们的校园更美好,让广大群众和全体同学的生活更幸福。我为创建添砖加瓦,文明惠及你我他。希望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积极献言献策,提意见,提建议。

城市文化的建议篇10

近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这意味着我市具备了国家森林城市条件,明年将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实现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目标。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创森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前段创森工作,通报考察评估意见,全面部署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等一会,涂书记、张市长还要作重要指示,提具体要求。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就前段全市创森工作情况、落实考察评估意见及全力做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做个简要汇报。

一、回顾前段创森工作,充分肯定创建成效

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制定方案,强化工作责任,注重宣传发动,扎实有效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剔除水面后,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56%,城市森林建设38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自2008年初全市创森动员会议后,各区、市直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是全面动员发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区、各部门及时召开常委会、办公会和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二是责任目标落实。市目标办将全市创森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目标管理,制定了目标责任状,确保了创森工作责任落实。三是保障措施到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加大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力度,确保了创森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加大生态建设资金预算,多次协调解决创森规划、建设资金以及工作经费等问题,全力支持创建活动。

(二)三镇绿岛景观提升。中心城区按照见逢插针、增加绿量、完善层次、丰富景观的要求,加大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21平方米。一是城镇绿量质量提高。市园林局大力实施“三小”绿地建设,改造提升道路和社区绿化,开展了送万盆鲜花进社区活动。汉阳区充分利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契机,加大拆迁建绿力度。青山区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档次和规模。二是立体绿化加快推进。江岸、江汉、硚口、武昌等区大力开展立交桥、屋顶、墙面、阳台等立体绿化,目前完成垂直绿化1万米长,屋顶绿化近3万平方米。三是湿地水网建设加强。市水务局大力实施江河堤防绿化,提升江滩绿化档次,着力构建生态水网,水岸绿化率达85%。市政府已将《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审议,年内有望颁布实施。

(三)城乡绿化整体推进。远城区以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绿色通道和绿色家园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有力推动了城乡绿化建设。一是生态工程全面完成。结合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碳汇造林、低产林改造等国家、省重点生态项目,共完成人工造林12.8万亩。蔡甸、洪山等区完成山体复绿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二是绿色家园稳步推进。全面完成2008年度500个建制村村湾绿化任务,植树460多万株。江夏区积极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实施以107国道沿线村湾庭院绿化建设。三是林业产业发展迅猛。全市新建林果茶产业基地5.62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工程任务3万亩。四是绿色通道进展顺利。已完成绿色通道绿化里程121.1公里,完成主要国省干线行道树的绿化补植长度195公里。

(四)生态文化丰富繁荣。近年来,围绕“创森为了人民、创森依靠人民、创森成果人民共享”的指导思想,广泛深入开展生态文化活动。一是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全市共开辟了17个义务植树点,近400万人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江岸区组织开展市民“三自”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认建认养树木和绿地。硚口区组织全省500名“1+8”城市圈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种植“城市圈青年友谊林”。二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武昌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花园家庭、森林单位、生态社区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蔡甸区结合义务植树,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念公园建设。东西湖区联合武汉晚报在四季吉祥景区,举办“读者林”义务植树活动,在湖北经济电视台制作播放题为《打造生态人文社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专题片。三是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全市建立森林或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15处,开展了“茶文化节”、“梅花节”、“爱鸟周”等生态科普活动62场,参与活动人数14.3万人次,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创森的热情。团市委积极组建“绿色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创森知识竞赛等活动。市气象局启动实施负氧离子监测工作。市科协在市科普馆组织开展生态文化图片展览。市创森办组织开展摄影大赛、征集创森主题歌曲等活动,生态文化不断得到繁荣发展。

(五)宣传造势氛围浓厚。各区、各部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创森的浓厚氛围。一是宣传组织有力。市委宣传部成立了创森宣传领导小组,专项制定细化宣传方案,组织市属媒体开辟创森专栏,在武汉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制作播放创森专题片等。二是社会宣传到位。市城管局积极协调户外广告宣传,落实市容环境保洁措施。市教育局以生态文化教育为重点,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爱绿植绿护绿宣传活动。市创森办在市交委支持下启动了1.5万台出租车电子显示屏播发创森公益广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江汉、武昌、东西湖、江夏、黄陂、新洲等区在重要路段安装了一批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媒体宣传深入。省、市新闻媒体在总体规划评审、专家考察评估等活动期间,对我市创森工作作了大量深度报道,有效扩大了创森社会影响,提高了创森知晓率和支持率。

二、全面落实评估意见,纵深推进创森工作

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动员会议要求,认真做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家考评组的评估工作,考评工作进展顺利。

(一)考察评估情况。6月9日至12日,国家林业局派出综合考察组对我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论坛的综合条件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评估。考察组一行先后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实地抽查了我市湖泊湿地及其沿岸绿化、河流水岸整治与绿化、透绿建绿、森林公园建设、通道绿化,以及城市街道、居民小区、郊区农村的绿化情况,查阅了相关文件、图片、数据资料,对市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考察组各位专家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市大手笔建设森林生态工程,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武汉市成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一个样板。考察期间,考察沿线的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汉、武昌、汉阳、东西湖区以及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卫生局、市接待办等单位为顺利完成考察评估工作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落实评估意见。考察组在充分肯定我市创森工作成效的同时,对下步创森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整改落实。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森林的健康经营。要按照近自然理念来经营道路林带,对已建成的188公里环城林带,在树种选择、配置上,不仅要考虑人的需求,还要考虑鸟类等动物的需求,鸟类及各种生物的丰富,更能体现森林的健康程度。同时还要提前考虑间伐更新的问题,提高森林质量。

二是要进一步注重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加建设更多的森林廊道,满足市民休闲、出行的需要,让森林更好的为市民服务;在六湖连通等湿地水网和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吸虫问题,避免血吸虫进入湖区;对道路林带的树种组成、空间配置要兼顾考虑行车安全和景观效果。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绿化的指导和提高投资比重。要加强对乡村、镇的绿化规划,进一步加大乡村绿化投入,大力推进村湾绿化。同时要多发展林业与果、菜、瓜、药等混作的,具有多种价值的树种。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水体、山体治理。要加大水岸绿化力度,多应用去污能力强的树种,提高水岸林带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同时要加强市域范围内山体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特别是采石场和公路沿线的第一重山体保护和复绿。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城乡绿化管理。森林城市创建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林业、环保、城建、园林、水务、交通、旅游、农业等多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作推动。同时,要从管理机构、绿化规划上进行统筹,改变城乡绿化建设的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三)考察评估结果。考察评估结束后,考察组在向国家林业局的专题汇报中,明确表示:武汉市具备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条件,城市森林建设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建议在今年底前正式复函,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的申请,2010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并授予武汉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7月15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在“武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察报告”上作出明确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武汉市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同时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近日,阮成发市长、涂勇副书记、张学忙常委副市长均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创森工作,要求继续做好跟踪落实。

三、全力筹备森林论坛,体现特色办出水平

今天市委、市政府创森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创森工作重点已经从前期创建阶段转移到论坛筹备阶段,标志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举办好论坛既是对我市创森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充分展示武汉形象的机会。按照市领导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要求,现就论坛前期筹备有关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确立论坛主题。目前结合我市实际,经多方征求意见,初步拟定了5个备选论坛主题,即:

1、城市森林•两型社会;

2、森林•城市•湿地;

3、城市森林•城市综合竞争力;

4、城市森林•生态文明•科学发展;

5、水乡林城•统筹城乡。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意见,商国家林业局正式确定论坛主题。

(二)论坛时间地点。拟定于2010年4月下旬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论坛。

(三)拟邀参会人员。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参照历届论坛惯例,论坛参会人员总规模约500人。拟邀参会人员有:国家领导人和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各省(区、市)林业厅(局)长与代表;国内外城市市长及专家、学者代表;企业家、绿色志愿者和市民代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

(四)论坛组织机构。成立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组织委员会和组委会执行委员会。组委会执行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市林业局办公,内设综合协调组、接待组、会务组、材料组、宣传组、线路组、外事组和安全保卫组。各组办公地点设在组长所在单位,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五)论坛日程安排。初步拟定日程安排如下:第一天,参会代表报到,下午召开论坛新闻会。第二天,上午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开幕式,下午实地参观考察。第三天,上午召开市长论坛,下午召开专家论坛和闭幕式。第四天,外地代表离汉。

(六)工作进度安排。按照“抓早、抓细、抓实”的要求,我们初步列出了筹备工作时间表,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2009年7月份:下旬召开全市论坛筹备工作第一次会议,部署启动论坛筹备工作,讨论、修改论坛工作方案。

2、2009年8月份:制定《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商国家林业局确定第七届城市森林论坛主题。

3、2009年9月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及国家、省相关部门审批。

4、2009年10月份: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二次会议,成立综合协调、接待、会务、材料、宣传、线路、外事、安全保卫等8个工作专班,开始运行。

5、2009年11月份:市主要领导在《人民日报》或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发表森林城市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文章或主题节目。编制2010年论坛专项资金预算。

6、2009年12月份:协调国家林业局对省人民政府正式复函,在武汉承办第七届中国森林论坛活动。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三次会议,全面部署启动论坛会务筹备工作。

7、2010年1至2月: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四次会议,全面启动论坛对口接待及培训工作。按照一个成员单位对口接待一个省代表团的原则,落实对口接待工作。

8、2010年3月:国家林业局和市政府在京召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会,启动论坛宣传工作。

9、2010年4月:论坛期间在中央主要媒体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大篇幅深度报道。

(七)责任分工建议。为了切实做好论坛筹备工作,按照市领导的要求,结合各区、各部门职能,现就有关责任分工提出如下初步建议:

一是关于会务工作安排。由会务组负责。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审定市领导论坛讲话稿、演讲稿、致辞等,组织召开协调会,督促协调论坛各项筹备工作。市财政局负责论坛专项经费落实。

二是关于参会人员的邀请。由综合协调组和外事组负责邀请落实。其中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领导,省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省、副省级城市林业部门主要领导由国家、省林业局负责邀请。市领导、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相关地级市、武汉城市圈城市市长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邀请。市民代表由市林业局负责邀请。有关国外城市市长、领事馆官员、国际组织和国外专家代表由市外事办负责邀请。

三是关于参观活动安排。由线路组负责。市交委负责论坛参观考察用车。市建委负责相关地段市政基础设施维修、临街建筑立面整治等工作。市城管局负责论坛期间夜景灯光照明和户外广告协调等工作。市水务局负责参会代表游览江滩公园的接待等工作。市环保局负责论坛期间环境质量监测和噪音、尾气等污染源的管理。市旅游局负责落实参观讲解员及培训工作,联系接洽与会代表会后参观考察。市园林局负责城区绿化改造、补植等工作。

四是关于会务接待工作。由接待组负责。市卫生局负责卫生防疫、医疗保障工作。市外事办负责落实同声传译和翻译人员等相关外事工作。市文化局负责论坛期间文化活动的组织落实。团市委负责落实绿色志愿者,参与论坛志愿服务工作。

五是关于宣传报道工作。由宣传组和材料组负责。市委宣传部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做好市主要领导在中央媒体有关文章的发表。负责做好论坛新闻会,邀请落实省市新闻媒体,落实中央媒体记者在汉活动。市广电局负责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滚动播放电视公益广告,录制、播放创森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