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可视化多媒体教学十篇可视化多媒体教学十篇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8:07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篇1

【关键词】学习对象视听媒体多媒体资源设计开发

在信息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促进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单位时间内知识容量,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随着各类教育资源的建设,现今的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大量的资源仍处在较低水平的共享上,重复利用率不高,存在重复开发、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学习对象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组织的形式,其显著特征对设计开发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分析此种现象,本文依据学习对象理论,剖析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尝试提出一种行之有效针对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进行标准化、有序化、具有高效的共享性、重用性开发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一、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特点分析

(一)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内涵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据统计人们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听多媒体获得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形声并茂的媒体资源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开拓了人们的视野。视听多媒体是视觉和听觉有机组合的媒体,主要包括视频技术、音频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通过计算机实现对他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以及查询、检索等功能的操作。

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作为视听多媒体在教育领域中衍生的产物,丰富多样且具有发展性的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介入,促进了教学的改革。利用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使得抽象难解的重难点变得直观、具体、形象化;大到宏观小到微观的世界能够尽收眼底;时空的限制荡然无存;可以说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充实了教育资源,开阔了学习者的知识领域。

(二)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优势特点

1.低成本高效性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视听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视频、音频的编码效率不断提高,计算机的运行计算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诸如此类的各项科学技术的进步,给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技术支撑,使得昂贵设备等门槛已不再是难题,软硬件的应用让设计者能够随心所欲地构建出不同教育资源。

2.教学性

教学性是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本质属性。每一项资源均是根据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视音的方式呈现知识。教学者可以根据课型和内容的变化,对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进行精心的选择,结合不同的教学手段辅助传统教学课堂。学习者亦可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育资源辅助学习,形成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3.可组合及共享性

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大到可以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小到可以细分针对某一课的内容章节所需元素,并且每一元素间又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但每一资源均包含一定的教学元素,有着明确的教学对象。例如讲解细胞核内物质时,可以分别设计不同的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呈现核内各类物质的情况,如线粒体、细胞质、细胞膜等,教学者可以随意组合这些教育资源,构建成新的符合教学内容的资源。编码效率的提高给稳健传输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解决了不同终端,不同平台的兼容问题。

二、学习对象的核心特点分析

(一)学习对象的内涵

学习对象是国际上流行的学习资源的组织形式,学习技术标准化委员会(LtSC)的ieeep1484学习对象元数据工作小组对学习对象核心概念的定义为:学习对象是指任何可以在技术支持的学习中使用、重用或引用的数字化或非数字化的实体(Lom,2000)。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Davidwiley则对学习对象作了相对狭义的描述:任何支持学习的可重用数字资源,该定义明确了学习对象的教学性质和可重用性质,同时强调了学习对象的讨论范围限定在数字化资源的范畴。剖析Davidwiley对学习对象的定义,可以得出学习对象的最显著特点:可重用性、教学性、数字化。可以说教学性是学习对象的本质属性,可重用性是学习对象的特质属性,数字化是学习对象与传统的学习资源实体形式上的重要区别,同时也是学习对象的技术载体。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学习对象可以简单描述为介于素材和课件之间的材料。通俗来讲,学习对象就是能够被处理和打包的教学素材集合体。

(二)学习对象的特点分析

1.可重用性

可重用性是学习对象最明显的特征。可重用性是指学习对象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情景下根据设计者的理念重新组合和重复利用。不同时空下的重用在数字信息化的环境下可以容易实现,而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策略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重新组合利用则需要根据教学设计者的设计思路来对学习对象由小到大或由大变小进行解构或组合,以实现在不同时空环境下的复用。只有确保学习对象最大的重用,才能获得最为广泛的高质量共享,从而避免了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教学性

教学性是学习对象的本质属性。从学习对象的定义可以看出,学习对象是针对学习而设计的,其主要用途是服务于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被使用从而以此来达到某种学习目的的特定实体。由此可见,可以通过学习对象教学性质的特性设计出适当的学习资源。

3.数字化

学习对象是以数字化为载体封装,可以说数字化的属性是学习对象与传统的学习资源间的重要区别。传统的学习资源在形式上是固化的、物化的和静态的,虽然具备一定的可重用性,但是不能在学习者身上产生多元化的作用,在形式上难以修改完善,在传输途径上较为单一,与信息化教育的理念存在较大冲突。信息技术再教育领域的迅猛普及逐渐改变了学习资源的形态,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来编码,其高效性、方便性、快捷性等优势是传统学习资源不能比拟的。学习对象以数字化实体形式而存在,是教学资源的封装,教学资源以学习对象的形式存在,通过数字化手段能够多样化解构和组合,多渠道扩展传输,方便快捷达到有效共享,灵活性强。

三、面向学习对象的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的模型

学习对象和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在特征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根据学习对象理论,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若在自身属性上赋予规范化的元数据信息就能构建出标准化的学习对象,从而有利于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管理、查询、重用、组合。所以通过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对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以计算机网络为传输介质和共享手段,从而达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基于学习对象设计开发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流程

1.分析、确定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学习内容

教学的内容是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必须具备的,为了在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采用学习对象,这就需要设计者明确当前资源设计的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策略等将知识点分解,赋予每个知识点相关教学内容、目标。由于每个资源都具有一定学习目标、内容,因而教学者可以更具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对象组合成相应的学习模块。同时学习者也可以任意选取与自己学习相关的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来自我建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粒度确定

粒度(granularity)是关于对象的大小、尺度及其详细程度等特征的描述。学习对象的粒度决定了学习对象的重用频率与效率,学习对象的粒度过大,重复利用率就会下降;倘若粒度过小,则会增加使用者重组学习对象的时间。

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核心单元,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体现了知识的内在关联,使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基于学习对象的粒度确定,可以明确每个知识点可以作为一个简单型的学习对象,抑或多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可以封装成一个学习对象。由此可见,通过知识点的容量可以确定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粒度大小,即学习对象的粒度取决于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容纳教学内容的规模。也就是说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可以依据自身容纳的知识点和多样化呈现方式进行逐级细分,如视频、音频等分离,并标注相关识别信息来确定粒度的大小。

3.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分类和编列

大多数的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主要由音频、影视视频、二维或三维动画视频几部分组成,大部分属于素材类和课程类(如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等)。传统调用资源的模式为教学者或学习者根据需求搜集相关可用资料,或将原有资源进行拆分,若对操作不熟悉很难在原有素材上进行提取。而基于学习对象理论进行设计,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按照一定的类型和自身的属性(如教学、演示、呈现、学科内容等)进行分类,每一类资源对应每一个知识点,完成一个教学目标。教学者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搜集素材的过程,更多的是关注对学习对象的熟悉程度和对学习者分析,根据教学任务的复杂程度组合不同的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确定学习对象的呈现顺序以优化教学过程。学习者亦可通过使用学习对象完成自我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基于学习对象设计开发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优势

1.高效性:学习对象的高效重用性使得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最大效度的提高。在学习对象技术的支持下,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平台下重复使用。不同“大小”的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任意组合、拆分重组成适合教学的新资源。

2.标准化:标准化是学习对象元数据遵守的准则。学习对象理论指导下构建的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在分类组织和特征等标识方面的描述符合一定的规范,有利于资源的识别共享。由于编码、压缩比率、格式等属性进行统一的规范,实现了资源在应用层面的共享,减少了对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进行处理的时间。

3.智能化:由于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根据具有一定教学逻辑性的策略进行设计和开发,使其在结构上能够自适应相关教学目标生成相应的教学资源序列。即可以通过教学者和学习者人为构建,亦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智能筛选组建。

四、总结

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建设是协同设计开发的过程。学习对象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组织的形式,对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以说基于学习对象理论,结合教学设计、标准规范化技术支撑才能发挥出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加了资源的共享渠道,最大效度提高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仅是作为辅助教育的材料,如何重用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还得取决于教学者对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把控能力,以及学习者对其应用能力。本文仅以教育资源领域中的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为例,简单介绍基于学习对象理论设计开发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思路和一般流程,旨在抛砖引玉,距离理想化的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的学习资源建设还有所差距,只希望对视听多媒体教育资源的建设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胡小勇,祝智庭.学习对象理念的发展历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2(09).

[2]张勇,王良辉.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资源库系统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8(06).

[3]何可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4]冀鹏飞.基于学习对象分类理论的学习资源分类方法[J].研究探索・教学研讨,2007(06).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篇2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组织;作用

1.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背景、定义及特征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化,计算机正在经历一场网络化、多元化的革命。在变革中,多媒体与网络不可避免的结合到了一起。为了迎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把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发展作为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战略手段。经济发展,教育先行。考虑到这样的形势,教育领域必须与计算机信息网络结合。当今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和社会化。这一趋势表明教育将受到新思想,新模式,新手段的挑战。

网络多媒体是高速局域网技术和宽带网络技术为网络多媒体应用提供网络支持后,形成用网络进行传输媒体信息的形式。九十年代后的通信网技术,其发展方向是宽带网络的进步,接入技术、交换技术和传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通信网络的传输带宽和网络传输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高速局域网也为局部多媒体网络的发展应用提供了更良好的平台。网络多媒体不但具有多媒体的基本性能、特征,还单独具有资源共享的特征。在多媒体技术发展为网络化后,人们不仅在单机上能获得多媒体的诸多优点,而且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本地当时无法得到的多媒体信息资源,能够将网络应用成功的多媒体化,如多媒体桌面会议、多媒体远程教学。网络多媒体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同时,达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2.网络多媒体教学组成要素与关键技术

  多媒体网络教学有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2.1硬件环境:组成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硬件资源主要有服务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网络传输介质等。如音频,在声卡面世前,计算机靠pC喇叭发出简单的声音,基本就是“哑巴”。从新加坡创新公司80年代末发明声卡到现在,声卡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育软件、语音识别,人机对话等等,声卡已成为所有家用多媒体电脑的必配设备。

2.2软件环境: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等。例如网络教学支撑平台通过各种手段、工具和教学管理系统进行组织学习资源的活动,从而以此支持基于网络的各种学习、教学方式。

2.3网络教育应用:学习者和教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与教学。教学从学习时间的可控性角度上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异步教学在时间的安排上比较灵活,教师容易根据需要给学生安排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师生之间通过公告板、电子邮件等进行非实时交流,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控制和指导。同步教学是在预先安排好的时间段内进行,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实时交流、互动。

3.多媒体网络的关键技术:

(1)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的数据压缩方式可以根据编码原理进行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变换编码、编码、统计编码、混合编码、分析-合成编码和其他一些方法。统计编码为无失真编码,其他编码基本上都是有失真的编码

(2)在mpeG视频压缩中,为提高压缩比,主要使用了两种技术:即预测和插补帧间编码技术。

(3)多媒体数据库基于内容的检索,即CBR,有如下特点:a.从媒体内容中提取信息的线索,然后直接对媒体进行分析,从里面提取特征;b.提取特征的方法比较多样化;c.人机交互;d.基于内容检索采用一种近似匹配技术(即逐步求精,不断较少集合的范围,一直定位到要查找的目标结束)。

(4)视频信号获取器。其工作原理如下:从彩色摄像机等视频信号源得到的彩色全电视信号送到视频摸拟输入端口,首先解决行同步信号和场同步信号的分离问题,可以通过采用限幅的方法,将场同步和行同步信号与图像信号分开,然后用微分和积分的方法获得场同步信号和行同步信号。然后送到具有自动增益和钳位电路的运算放大器,经过a/D变换器将彩色全电视信号转换成为8位的数字信号,送给彩色多制式数字解码器。通过多制式数字解码器解码得到Y、U、V数据,由视频窗口控制器对其进行剪裁,改变比例后存入帧存储器,帧存储器的内容在窗口控制器的控制下与VGa信号或视频编码器的同步信号同步,再送到D/a变换器,送到数字式视频编辑器下进行视频的编码,最后输出到VGa监视器及电视机。

(5)多媒体计算机获取常用的图形,如静态图象和动态图象(视频)有不少方法,现列举如下:a.通过计算机来产生彩色图形,动态图像和静态图像;b.用彩色扫描仪,然后扫描输入彩色图形以及静态图像;c.用视频信号数字化仪,将彩色全电视信号数字化后,再输入到多媒体计算机中。

4.网络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4.1积极促进了教学效果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的模式,会对学生有一定积极的吸引力,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项技术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这项技术对老师来讲同样有比较大的辅助作用,比如说学生有了更大自主权,教师压力会相应减小很多,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图片和视频进行讲解,有实可依,让老师更了解学生处于各个阶段的状态,并依据学生的状态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同时,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老师可以对学生有较好的远程控制能力,可以科学地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乐于接受课后的安排,继而教师能更轻松地进行教学。

  4.2有效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完全改革,它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铺垫为基础从而飞速发展的。在传统的教学当中通过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授课,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具体性、生动性,发挥学生的自主科研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思考,使学生带着思考好的问题进入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并从中找到相应答案,提高了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其动感、逼真的效果,通过人机交互和网络平台,营造出一种新颖的学习环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来渲染教学氛围,传输学习内容。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思路,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5.结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极大丰富了教学形式,优化了教学结构,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提高了教学效果,现在教育应该抓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契机,大力研究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努力普及网络多媒体教学,促进教育进步。

参考文献: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篇3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视频媒体;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011-02

abstractmultimediacoursewareoftenneedstouseavarietyofmediaresourcesrelatedtodesign.Videomediaactsasanindis-pensablerole.Comparedtotraditionalteachingmedia,videomediahasitsuniqueadvantages.itcaneffectivelyimproveteachingeffi-ciencyandstimulatetheenthusiasmoftheteacher-studentinterac-tionfully.what’smore,itcanconversiontheteachingcenterandmakemoreefficientlearners.tobethemostimportant,itcanchangethetraditionalteachingconcepts.

Keywordsmultimediacourseware;videomedia;teachingideas

1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传统教学方式显现出诸多弊端,单一教学媒体(文字、图片等)在多媒体课件中的使用远远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国内众多学者将视野转向视频媒体(本文所指的视频媒体,主要是指视频/Video、音频/audio结合的媒体,如动画、电视、电影等[1]),不断研究视频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优势与不足,探讨新时期运用视频媒体解决传统教学弊端的新方式,充分发挥视频媒体在多媒体教学中的突出作用,突出视频媒体的生动性、纪实性、客观性、大容量性以及资源节约性原则,推动视频媒体教学不断获得新进展[2]。

视频媒体在多媒体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大大弥补传统教学媒体的短板,与传统教学媒体形成互补,全面增强多媒体教学效果。

2视频媒体及其特点

视频媒体视频媒体可以细分为动画和影像两类。动画是若干帧静止的具有相关关联的图像所组成的图像序列,连续播放这些图像便形成动画,在课堂中经常被用于一些动态过程的简单演示。影像主要指包含实时音频以及视频信息的多媒体文件。影像文件主要由录像机、计算机、扫描仪等设备提供。影像文件包含大量视频、音频信息,对存储空间要求较大,对相关硬件设备要求也相对较高。

视频媒体的特点视频媒体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它能够很好地再现相关演示过程,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同时包含大量信息。在多媒体课件中应用视频媒体,能够增强课件表现力、生动性以及真实性,单位时间内能够给学生传递更多信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3视频媒体与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设计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先在宏观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分类,然后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等各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类集成,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并具有良好的交互功能,进而制作出多种优秀的多媒体应用教学软件产品。

何克抗教授认为,多媒体课件是指通过辅助教师的“教”或促进学生自主地“学”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即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或计算机辅助学习(CaL)软件[3]。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学习在多媒体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软件便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涉及动画、照片、图表、声音和视频。所有这些内容都首先要满足正确性要求,即保证没有出现科学性、政治性错误,在此前提下还应满足形象、生动和丰富(内容不能太单一,有关资料不能太贫乏)的要求[4]。

有效地利用多媒w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学生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有利于学生巩固教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5]。

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媒体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媒体部分不同于电视教材。电视教材是独立、完整地运用视频媒体这个媒体结合声音媒体完成单个知识的阐释和讲解,而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媒体只是多媒体课件中的一个元素,它必须有效地配合其他媒体来表述教学内容。同时,它担负的是整部多媒体课件中部分教学内容的表述,属于课件结点插播,所以在使用时更应该抓住重点,突出视频媒体特点[6]。视频媒体是多媒体的灵魂,准确运用视频媒体,发挥视频媒体的特长,合理安排视频媒体在多媒体课件中的比例,有效使用视频媒体进行多媒体课件开发,能够极大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提供更多教学信息,突出教学重难点,解决教学设备简陋等问题并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视频媒体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成功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缺点与不足,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4视频媒体在多媒体课件中的作用

传统教学媒体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媒体主要是指长期以来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使用比较简单的教学媒体,像挂图、画板、模型以及图片、文字等,主要是一些简单的教具或者是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以及静止的图片,表达能力往往有限,主要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传统教学媒体自身存在许多缺点与不足,只能满足简单的教学需求,信息的显示能力以及形象性相对较弱。同时,传统教学媒体受到时空限制,无法在课堂上传递大量信息,无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对于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存在明显不足。

视频媒体在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媒体在许多方面存在缺陷,视频媒体在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便能够有效应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用视频媒体导入课堂进行教学,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客观真实,具有很强的震撼力与感染性,突破传统教学媒体的束缚,运用视频媒体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相关研究表明,多种媒体的交叉使用,往往能够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引起学习者的更多注意,将枯燥的教学变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控课堂,大大减轻师生的互动压力,调动师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由传统“接受型”的被动学习转向“需要型”的主动学习,有力地增强课堂的活跃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视频媒体使得条件相对落后、硬件设备相对不足的学校同样能够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对于偏远地区的学校,使得w生能够足不出户阅尽天下事。使用视频媒体不仅克服了偏远学校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水平,弥补了学生直接经验不足的问题,优化了教学效果。视频媒体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必再单一地依赖传统的文字以及语言表述,视频媒体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使得信息更加丰富直观,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并且学生也更乐意接受,对教学效率有明显提升。

多媒体课件中应用视频媒体的教学优势多媒体课件中大量使用文字、图片等传统媒体,同时为了增强课件的表现力、生动性以及真实性,在多媒体课件中适当运用视频媒体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一方面,视频媒体本身具有大量视频、音频信息,可以传递更多教学信息给学生,提高了教学效率,并且便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视频媒体生动活泼的表现力以及真实可靠性给予多媒体课件更加独特的魅力。视频媒体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具有颇多优势:

1)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2)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教学部分重难点难以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难题,较好地将操作步骤划分清楚,学生能快速记忆相关实验操作步骤,扭转了传统教学媒体生涩难懂的尴尬局面;

3)视频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实验操作过程,对于实践技能的掌握效果更佳,同时可以减少实践操作时间,节约课堂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4)使用视频媒体教学对于条件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能够弥补学校硬件设施的不足,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直观的间接经验,易于学生理解,同时减轻学校相关资源设备的投入,也避免了部分教学资源的浪费;

5)有利于推动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的中心,不断推动教育观念的改革,使得教育教学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张化斌.视频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1(1):31-34.

[2]齐振国.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85-88.

[3]何克抗.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64-71.

[4]何克抗.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5):4-7.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篇4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影视鉴赏课程;应用价值;应用方式;应用前景

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获取海量影视作品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加上摄像设备和影视制作软件的普及以及VR等新型观影模式的出现,促使高校影视鉴赏课程必须紧随时代潮流,将新媒体平台的应用与影视鉴赏课程相结合。

一、新媒体平台在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1、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与大学教育和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影视鉴赏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建设大学文化的开放格局,适应大学校园被大众文化包围和影响的状态,更有助于学生适应将来复杂多变的媒介和社会环境。

随着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媒介在逐渐且不可避免地改变着学生认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和态度,也给大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高校影视鉴赏课程借助电影等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新媒体传播载体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水平,进而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认识媒介,理性地选择媒介与接触媒介。

2、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

当代大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仅体现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更体现为人文素质的提升。而文化艺术素质则在人文素养中占重要位置,因此,如果没有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提升,那么可以说这是不完整的素质教育。

如今,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鉴赏课程在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体现出的求真价值、至善价值和唯美价值将有利于大学生拓宽知识储备和多元思维方式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艺术综合素养和艺术感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雅审美理念与健全人格修养的塑造。

二、新媒体平台在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中的应用方式

1、教师授课层面的应用

在新媒体环境下,部分学生的观影次数和影视知识积累甚至超过了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改变过去影片放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传统模式,增强专业性、互动性,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并运用新媒体平台贯穿教学,课上课下与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作为载体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在影视鉴赏课程中,教师应传授更具专业性的影视制作相关知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影视鉴赏课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可以在课外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比如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通过微信和直播等平台进行影视赏析、观影心得等的交流并可以提供更多精彩的影视内容。这样,通过新媒体平台将有限的课堂进行无限的扩大,不仅可以完美实现课堂内外互动,同时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2、学生学习层面的应用

高校开设影视鉴赏课程,对于大学生学习专业影视知识、提高文化艺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有着更多接触影视作品的机会,专业的视频网站以及t多门户网站的视频栏目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下,通过网络观影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大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从影片前期策划、拍摄到后期宣传营销乃至网络评论等各环节的影视资料信息,从而改善自己的观影习惯,提高策划、拍摄、宣传、评论等的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数码摄像产品及视频制作软件等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参与影视制作的门槛,比如windows系统自带的windowsmoviemaker软件、会声会影等软件。

3、课程考核层面的应用

在新媒体环境下,影视鉴赏课程应该打破单一的影评写作考核模式,融合更多元的互动考核。教师可以根据与学生的课上课下互动的情况对平时成绩进行考核,通过课堂互动、问卷调查和作业情况等对学生情况有基本的了解掌握,再根据其不同情况进行分组,由此来确定学生的考核方式。

教师应鼓励学生将作品发表到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示,同时可以参考阅读量进行考核。比如,对于热爱视频摄制的学生,可以让其将拍摄的视频上传至视频网站,如优酷、爱奇艺、Youtube等,教师可参考其视频点击量进行打分。此外,课程考核可以与相关的影视类竞赛如大学生微电影比赛等结合起来进行多元考核。

三、新媒体平台在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中的应用前景

1、体验式教学成为主流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直接经历中去构建知识并获得技能。就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影视鉴赏课程来说,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讲座的拍摄,以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进而更好地理解拍摄主体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

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如加入剧组参与一些基本工作。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VR观影,了解最新的观影模式,完成沉浸式体验。相信,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将在老师的带领下,更为直接地获得专业知识,更为深刻地理解教学。

2、互动式课堂成为趋势

在当前日益强调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下,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传统的封闭课堂、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来自开放的网络环境、开放的学习理念和开放的学习工具的多元挑战。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鉴赏课程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互动式课堂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随着微信、QQ、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日益盛行,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增强互动,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例如,在课堂观影时间、讲座报告时间,通过手机微信群或QQ群发送自己的见解并及时提出问题,和老师或讲座嘉宾更快捷地实现有效互动。

四、结语

将新媒体平台运用到高校影视鉴赏课程中,不仅会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影视知识的学习及相关软件的使用,同时还提高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文化艺术素养。在新媒体时代,影视鉴赏课程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合理运用新媒体平台,提高课程的专业性,使之成为一门真正能提高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创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特色课程。

【参考文献】

[1]丁宁,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影视鉴赏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东青年,2012(12).

[2]吕燕,网络环境下的《影视鉴赏》课教学模式之研究[J].电影评介,2012(12).

[3]石碧群,体验式教学在英美电影赏析课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5(09).

[4]吴航行,影视鉴赏课程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究[J].艺术科技,2014(12).

【作者简介】

吴航行,男,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传媒系负责人、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网络与新媒体.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篇5

关键词:多媒体交互系统视频会议智能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以多媒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产生前所未有的重大飞跃,在传统教育体制与现代教育体制的冲撞、对抗之后―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的“现代远程教育”在夹缝中应运而生,并日趋成为这个时代创新教育的代言人。本文将浅谈多媒体远程教育的特点、实现形式,发现问题并研究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一、多媒体远程教育的特点

1.开放性

以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媒介的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学习空间和时间的局限。现代远程教育不受地域的限制,提供的是师生异地同步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对象都是开放的,学习者不受职业、地区等限制;现代远程教育不受学习时间的限制,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接收需要的教育信息,获得自己需要的教育内容,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学习。

2.集成性

多媒体技术能将各种不同的媒体信息即数据、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信息,并将结果综合表现出来;也能把不同的输入显示媒体或输出显示媒体集成在一起,形成多媒体演播系统。

3.交互性

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远程教育的交互功能,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和及时反馈,学生随时可以在网上请教所学专业的一流专家、学者或者教师,如可视电话一样面对面的交流。

4.灵活性

它能够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学习的要求,给受教育者以更大的自。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使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的学习,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

5.资源共享性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各种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打破了资源的地域和属性特征,可以集成利用人才、技术、课程、设备等资源优势,以满足学习者自主选择信息的需要。

二、多媒体远程教育的实现方式

1.校园局域网

internet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提供一个校内、校外一致的教学模式,教师无论是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中,还是在家中,都可访问到相同的教学资源。学校把课件与教学指导放在校园网络服务器上,学生也可自行安排学习进度,自主学习,还可连接图书馆快速查阅电子版资料,师生之间也能够同步或异步对话,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答疑。

2.多媒体课件

该系统利用最先进的多媒体压缩技术把老师授课过程具有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多媒体课件压缩在光盘上,安装在多媒体室的服务器上,也可以直接邮寄给校外学生。学生在本机的多媒体环境下学习,根据教学计划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

3.交互系统

提供相应的协作交流环境来实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实时交流的需求,以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相关人员的交流、设问、解答及学习体会。通过建立协作交流系统,可帮助学生解决无法在课堂上解决的一些问题,亦能实现远程、分布式的协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视频会议

利用视频会议电视系统进行教育已成为远程教育的主流。由于有线电视网络在HFC传输体制的基础上支持数字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等多种先进的传输体制,使得有线电视网络可以在开展有线电视广播和有线电视的基础上,具有提供诸如视频点播、音乐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家庭办公、电子商务、网上证券、高速internet接入、会议电视、物业管理等多种宽带多媒体业务的前景,其中internet接入、远程教育、数据广播已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

三、多媒体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多媒体远程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远程教育没有适合自己的一套理论,仍然受传统教育观念束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学资源制作粗糙,学习资源短缺;课程专业设置过于集中;现代远程教育师资队伍人才匮乏;教学管理能力达不到要求。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篇6

关键词:理论课程;多媒体;可视化;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273-03

一、研究目的

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对体育专业学生提高专业技术、战术、运动训练指导、专业基础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对体育教学的指导性作用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信息化社会。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黑板、粉笔和教案进行教学,学生被动做笔记、复习和考试。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熟悉掌握这些课程。特别是对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来说,进行体育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更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必须把传统的“三中心”(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变为现代的“三中心”(以学生、强化个体实践、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因此,把多媒体应用到其中,探讨适合高效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对提高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非常必要。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吸引和促进学生学习体育专业理论课程的兴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多媒体电脑为代表的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观念和模式;随着各个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及完善,加速了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进行的教学活动,它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文字、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媒体结合起来表达教学内容。因此,多媒体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更生动有趣,能被学生形象化地理解。然而,多媒体技术在高效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还没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针对整个学科的研究体系,只有个别课程的基础性研究,本文尝试从分析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学科理论教学的特殊作用人手,探讨多媒体教学在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查询、阅读大量国内外有关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文献和资料,为本文提供了客观、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二)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分析,得到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多媒体技术及其先进性

多媒体技术是二十世纪九十年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是现代科技在教学领域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是一种把文本(text)、图形(Grarhics)、图像(im-age)、动画(animat-ion)、音频(audio)和视频(Video)等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媒体的多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交互操作的信息技术。它的最大特性就是集成性和交互性,其集成性主要表现在把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结合起来。如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大大改善了人机接口界面,拓宽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的先进特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信息集成控制性。它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密集地推出一系列相互支撑地教学内容,把多种信息的不同形式通过声音、图形、动画、视频和文本同时展示在学生面前。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缓解课时少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快了知识的传递速度。第二,时空性。即其多维性非线性,多媒体技术具有将信息处理范围空间扩展的能力。可以极大地丰富信息的表现力和增强动态效果,能把许多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复杂的事物简化,把时间过程缩短或拉长,把空间距离拉近或变远,可以在操作中任意地暂停、重放、放大和缩小,可以较好地解决讲授与图片脱节的问题。第三,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衡量课件制作质量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首先可以让学生主动地介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自由选择内容,当然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必修的,但是也有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部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教程,变过去的单向被动接受学习为双方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及思维活动。

(二)传统的体育专业理论教学方法的不足

1.传统的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体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与学双方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潜能的发挥。教师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讲解不能被学生形象化地理解,达不到预期效果。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完成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任务,除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很重要。利用新的教学手段,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导致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没有改进的原因是体育学课程教育教学软件平台缺乏,很难开展生动活动的课题教学。因此,课程教学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技术教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整个课堂只有教师统一口令的“说教式”教学,使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过多地强调教师主导主用的发挥。因此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软件平台的建设,急需探讨能够有效改善体育理论教学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2.体育理论课程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

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专业理论的学习存在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他们对专业技术概念的学习以及对动作概念的认知。通常上学习者可以分成3种类型: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和触觉/动觉学习者。视觉学习者通过对老师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来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听觉学习者通过对老师演讲、讨论和刺激创新性教法从而学得更好。触觉/动觉学习者通过手动和课堂上使用合适的教具而掌握课程知识。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好的教学模式很重要。通过对学生在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及体育统计学课程上的评估发现,仔细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的认知。

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欠扎实、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技术特长、兴趣各不相同以及学习风格各异,在视觉、听觉及动感上使体育统计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学校体育学等理论课程变得生动,使用多媒体技术把各种图形、表格、动作以及各种概念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这些理论知识。利用计算机特有的模拟功能和动态演示功能可使

理论课程中的抽象理论变得直观、具体和形象,从而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方法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弥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是可视化教具的一个类型,能够创建一个强大而有效的演示。可视化教学可以使演示更加有趣,更有活力和更有效果。可视化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所述事实、援助思想认识、明确物理布局的关系,将听众引入一个新的主题领域。图形和动画是多媒体可视化教学非常重要的教具。教学中使用图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行为,代表具体的和抽象的概念和简化复杂的信息。通过使用图形,学生可以更快理解统计知识。很多研究显示,使用可视化的图形比仅用文字进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效率。Reiber认为动画在下面3个方面发挥功能:吸引注意力、演示和实践。动画有助于减少长期记忆长期存储所需的时间,然后在随后重建短期内存。动画有助于双重编码,即当信息可以在视觉和口头上编码,学习就会提高。当信息是双倍编码,那对信息的获取就会加倍,因为学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提取信息。由于动画具有动态性能,比静态图片在长期记忆中更能深刻。不过课程设计者必须考虑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观众、要传递的方法,从而选择合适图片和动画。因此,针对实践性很强这一特点,体育理论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可视化的多媒体技术,充分结合图、动画、文字以及教师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内在潜质,提高体育理论教学的教学质量。

(三)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当前,多媒体技术与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也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大家的推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而且多媒体教学也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已。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不能忽视教学的目的,不加选择的模仿。教学过程中要有所选择,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培养,要主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特别是在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中,更应该注意,因为它们比较枯燥,知识点也比较杂、碎,如果应用不当容易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厌烦情绪。

第二,不能不结合教学实际,不分场合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投影、幻灯教学最适合的场所是100人以内的小型教室,场地太大、距离太远会由于照顾不到所有的学生,影响学生视觉效果,导致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不能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是灵魂的对视”。运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二者互相补充,兼容并进,择优而从,方能相得益彰,最终融于一个体系之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四,不能过于强调多媒体的使用,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多媒体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为了教学而多媒体,不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无论在哪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主导地位都是不容忽视的。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篇7

一、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实践技能的要求

(一)媒体融合要求采编人员具备跨媒介内容制作能力。新媒体崛起后,传媒产品的内容制作、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微信、微博、智能手机等新的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并受到大量用户的喜爱。为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和竞争,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得不积极转型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力求形成共赢的局面。媒介融合使得新旧媒体的边界日趋模糊,传媒产品在生产、制作和传输方式等方面都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变化,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在技能层面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传统广播电视的策划、摄录、编辑等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创意与运营能力。(二)传媒扩张要求广播电视编导类。学生掌握新媒体技能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广播和电视在视听效果、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互联网、移动新媒体中音视频内容的丰富性、互动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年轻的群体。在新媒体的挑战和影响下,近年来,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的各级电台、电视台,都纷纷建立了各自的网站,以便于从互联网和新媒体中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并力求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台网一体的格局已然成为共识。台网一体化的结果之一是传统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虽然人员已经趋于饱和,很难再容纳数量众多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但从这些传统媒体中衍生出的新媒体单位或部门,以及大量出现的民营网络媒体和移动新媒体等,却存在着大量的广播电视编导方面的人才缺口,只不过这些机构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同时具备较强的新媒体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

二、新媒体视阈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实践技能培养中面临的问题

面对新媒体快速发展和媒介融合大潮,高校广播电视传媒类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尤其在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方面,面临较多问题。(一)新媒体教学师资匮乏。近年来,高校师资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前两年开始,新进教师原则上要求具有博士学位,传媒专业也不例外。不断引进高学历师资的举措,虽然使各校传媒专业整体师资的学历大有提升,在校内外的各种检查和评估中都达到甚至超过了相关的要求,但是综观各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师,尽管理论知识较丰富,但是大都缺乏媒体实践经验,不少教师没有真正参与过广播和电视作品的采编、策划与制作等工作。另外,具有新媒体理论尤其是新媒体实践经验的教师则更加匮乏,着实难以满足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学生更深层次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二)新媒体实验设备投入少。近年来,微博、微信、手机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形态发展迅速,并且已经占据越来越多的传媒市场份额,而且发展迅速。但是,当前不少高校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本来资金就比较紧张,又往往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摄像机、照相机、化妆间、演播室、灯光照明等比较传统的广播和电视实验设施和设备上,新媒体实验室和实训设施方面的投入却非常有限,这种做法与媒介融合发展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要求是严重脱节的,按照这种思路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态势知之甚少,新媒体实践技能的缺乏,使得学生毕业后很难满足媒介融合发展的实际需要。(三)学生新媒体素养有待强化。目前,不少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基本上都是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并且出于教学管理、学生安全等现实问题,大多数实践训练都是在校内或课堂中开展,与广播和电视台真实的节目形态和制作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少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广播电视传媒类学生实践技能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写、编、评等方面。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影视剧等传统传媒产品的新媒体营销、新媒体产品的创意与开发、融媒体内容的采集与传输等实践技能,才是学生更加重要也更为稀缺的技能。比如,在2017年全国及地方“两会”召开期间,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大量采用了融媒体新闻直播的方式。直播期间,从报道设备到“中央厨房”,再到互动创新,无不折射出媒体融合取得的可喜进展,同时也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实践技能和新媒体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遗憾的是,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却没有认识到传媒业中这种重要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深刻改变,没有能够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故而学生新媒体方面的专业技能局限性非常明显,创新性严重不足。

三、新媒体视阈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实践技能培养策略

毋庸置疑,当前传媒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增加的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更复杂,高校应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实践技能,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一)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强化学生的跨媒介技能。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再定位于单一的媒体技能培养,应高度关注媒介融合发展的趋势,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强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对于媒介发展和传媒产业新的思维方式、运营手段、新媒体营销等方面的实践能力,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信息采集和制作等传统的技术性层面的实践技能。只有通过这种变革,才能让学生既在广播电视编导方面拥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又具备较扎实的媒介融合背景下跨媒体运营的能力。(二)调整课程体系,增加新媒体的实践训练。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传媒业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既要具备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技能,又要有较强的新媒体实践功底及敏锐的行业洞察力。鉴于此,新媒体视阈下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就需要不断与新媒体的发展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应删减不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老旧课程,适当增设微视频编辑、网络新闻编辑等相关课程。此外,由于新媒体产品层出不穷,且很多传统媒体产品的新媒体营销也方兴未艾,因此,可以增设新媒体产品策划与创意、新媒体产品运营等课程,并增加相应的实践课时,让学生对新媒体的运营和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新媒体所需要的编导技能有深入的认识,而不仅仅是使用新媒体来进行娱乐。(三)重视师资培养,解决技能培养瓶颈问题。由于过度强调师资的学历层次,实践技能突出的优秀教师在各高校都非常有限。此外,有的教师没有能够跟上传媒格局的转变节奏,教学内容和方式存在滞后现象,导致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遇到严重的瓶颈问题。针对此状况,笔者认为,传媒专业新进的主要从事技术类课程教学的师资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转而重视其实践技能。此外,各高校可鼓励年轻教师利用假期到商业网站、广播电视媒体自办网站等与新媒体发展密切相关的单位实习,丰富实践经验。以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为例,该学院每年都会鼓励传媒专业的教师利用暑假前往各媒体机构实习锻炼,或者直接让新进的年轻教师前往网络媒体等新媒体机构实习至少半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媒体发展的最新状况,尤其是增强对于新媒体技术和运营的知识建构。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目前已经在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传媒专业取得较明显的成果,获学校认证的“双师型”教师人数大幅度增加,从3年前占专业骨干教师比例不足20%,提升到了现在的60%左右。这些“双师型”教师对于媒介融合过程中如何才能培养传媒需要的人才有了充分而全面的认识。因此,这些教师也会在相关的专业课程中,向学生补充介绍新媒体知识,或者开设一些新媒体方面的实践环节。此外,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还开设了网络新闻采编、新媒体产品创意与运营等与新媒体结合紧密的课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技能的培养,都让学生受益匪浅。(四)整合各种资源,为新媒体实训提供保障。实验室在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必须加大投入,引进专业的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及新媒体实验室,满足学生数字化视频的制作、网站建设和运作等与新媒体技术密切相关课程教学和实践的需要。除实验室外,相关院系还可联系学校宣传部等单位,共同管理学校和学院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通过这些举措,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传播环境中加强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认识,在掌握新媒体相关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加强实践技术,熟悉各种新媒体编导技术和软件的运用。同时,切身感受新媒体和广播电视编导之间的异同之处。此外,院系除保留原有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实习基地外,还应当积极与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新媒体传播公司等建立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实习中加深对传媒融合的认识和了解,在实践过程中切实提升新媒体内容产品的采集和制作技能。(五)开拓学生视野,提升新媒体运营技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新旧媒体的融合发展进入更深的层次,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不能再囿于传统的经验和技能。除适当修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强化新媒体实验室建设等举措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多地结合具体案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践去开拓学生在新媒体方面的视野,从而让学生不仅仅成为微信、微博、视频网站等新媒体的使用者,更要关注新媒体的发展动向和变革路径,认真分析新媒体中的音视频节目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在采集、制作和编辑等层面的异同之处。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复合型实践能力的培养面临着极大挑战。如何培养既具备广播电视编导技能又兼具较强新媒体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当前必须着力关注和重点探讨的一个课题。高校只有努力探索和研究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技能与新媒体实践结合起来,才能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应多媒体工作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作者:李微单位: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茜.“互联网+”背景下新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篇8

“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这是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对电视的评价。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关键在于使用电视的人即教育者或学习者如何运用电视的教育功能,或者从电视中学习到什么。然而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电视传播一直是在面对着严峻挑战与困惑中走过。在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下,在迅速崛起的网络的传播媒体市场激烈竞争紧逼下,全球的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剧变,迫使教育电视传播处于低谷徘徊状态。教育电视还能否称得上教育中的主流传播媒体?网络媒体是否能取代教育电视传播功能?教育电视在未来教育中究竟还有多大潜力?以上种种观点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做出具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育电视在传播媒体中的地位,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教育电视的优势弱势分析

教育电视作为一种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众传播媒介,在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远程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络的出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人们不仅能从网络里获取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选择、处理、传播自己的信息,成为传播的主体,从而打破了原本泾渭分明的传播主客体之界限,实现了双向互动,从根本上动摇了传播的理念,使电视这个昔日传播王国的老大受到了挑战,一时间在远程教育界似乎非网络而不能实施教学。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有着不可取代的优越性,然而放弃教育电视等有效远程教育模式也是不可取的,教育电视毕竟也有它的优势所在。

(一)教育电视的优势

教育电视是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来传播信息,其传播内容和接受对象比其他传播媒介都具有更强的广泛性。教育电视传播内容丰富多样,对几乎所有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都有极大的包容性。受众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不受年龄的限制。从学龄前儿童到白发老人,只要不聋不盲,都可以收看教育电视。其次是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不仅受过一定教育的人,就是受教育不多的人,甚至文盲半文盲都可以接收教育电视传播的内容。再次是不受时空限制。教育电视传播到四面八方的同时,亿万人可以同时接收传播的信息,教育电视的传播范围之大远非其他传播媒介可比。

教育电视具有真实再现各种信息场景的功能,电视上所展示的是信息源所发出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学习者可通过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直接了解、感受信息,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来说,“眼见为实”,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更符合他们形象思维的方式,认识事物的本质。在教育电视传播中,用画面(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语言、音乐、音响)、文字同时传播教育信息刺激电视受众的视觉与听觉等主要感官,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信息量很大。广播电视、卫星电视、互联网电视、有线电视等多种技术的实现使教育电视传播模式呈现多层次、多网络纵横交错。教育电视的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讲授式、谈话式、启发式、议论式、竞技式、演示式以及纪录片、科教片等等。

(二)教育电视的弱势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使教育电视的一些弱势相继暴露出来。教育电视系统中施教者与学习者被隔离在荧屏内外,彼此之间较难相互沟通。这一问题的解决期待着电视技术向交互性方向的发展。教育电视传播是顺时序的“一次过”,声音、画面转瞬即逝,不容学习者细细研究,稍不注意就可能错过有用的信息。对于学习者来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有些理论性、专业性强且又难以诉诸视听形象的题材,若在教育电视上反映,在表达方式上或多或少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来表现这样的内容,难以通过由形象到抽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是造成荧屏上将教学内容生搬硬套的原因所在。这就要求教育电视工作者在选材上要有一定的选择性,不是所有的题材都可以用教育电视来呈现。

二、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发展趋势

网络媒介的出现颠覆了以往传统的传播模式,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发展。摆脱了电视媒介线性传播模式的网络媒介,正是在自主选择和互动性上给了网络用户以前在电视媒介接受上所缺乏的东西。理论上网络媒介可以像电视媒介一样,实现影音节目的实时直播和各种形式的视频点播,同时结合了网络媒介所特有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从而弥补了电视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种种缺陷。正是凭借这样的优势,网络媒介给电视媒介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教育电视面临严峻的考验。甚至有人提出,“网络媒介将完全取代教育电视的传播功能”。作为一种传播媒介,飞速发展的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有超越教育电视的地方,但是它并不能完全取代教育电视,教育电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体。多种教学手段供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习者选择,多种教学媒体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优化组合才是最佳的效果。同时,在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又有了新的发展契机。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传输已影响到教育电视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为了生存和发展,教育电视也要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运用高新技术更新改造现有的基础设施,使传播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在数字电视的基础上,通过宽带网络实现的具有交互性的电视形态,由传统媒介提供内容,网络媒介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发挥综合协同效应的跨媒体合作形式,网络与电视的结合被称为活跃的“第五媒体”,它是通过宽带,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及图象融为一体的数字化、全方位、互动性的主体传播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媒体,更代表了未来媒体发展的新方向。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教育电视仍然是未来教育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教育电视的传播逐渐转向交互、移动、多元化、个性化、高效率传播趋势发展;另一方面提供多层次需求、多样化、大信息节目,使教育电视信息的传播向着更快、更深、更活的方向发展。

三、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发展策略

(一)走信息化发展的道路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化的社会,教育将由记忆型教育转向信息型教育,由单纯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创造性学习。教师的传统地位也将发生改变,他们将由单纯的信息传授者,教学管理者变成信息的支持者,以及知识的建构者,所有这些都将在教育电视的领域中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育电视能够顺应信息化的大潮流,走信息化发展的道路。首先应该树立信息化的理念,并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信息化就要求在教学理念上超越传统教学的模式,教育要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以切实培养出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也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有所把握,电视屏幕上的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一维人”,而是集信息支持,知识建构,教学管理,指导,学习监控等角色于一身,形象多维化。其次,也要在教育电视的传输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技术。在节目的制作方面,尽量多使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育电视进行支持,多种技术优化组合以优化学生的学。

(二)在人文和技术之间寻求平衡

在教育电视中,要注意人文理念的渗透,人文总的来说是对人的关注,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教育电视就应该走出唯技术与艺术的误区,做到数字化与人性化的平衡,这种平衡就要求挖掘节目的人文化因素,以对学生施以人文化教育。同时,教育电视的施教者也应加强对学习者的关注,要多与学生互动,增加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避免学习者由于过度的面对画面而产生孤独感,彻底摒弃电视可以完全取代教师的理念,同时注重电视工作者与教师形象的合二为一,从而做到技术与人文两方面的平衡。

(三)学习者的相应转变

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自主性、协作式、研究性等将成为未来的学习趋势,教育电视在篇幅及素材方面,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和学的需要自己组合多媒体信息资源,以便更方便快捷的达到学习目的。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对教育电视的强有力支持,节目的制作走向与网络结合,以网络为平台进行非线性编辑打破了传统线性编辑的模式,并行化的编辑,制作及的及时性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效率,教育电视的节目也开始变的短小精悍,这一方面对传统的教育电视低水平重复,利用率不高进行了突破,优化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使教师能针对终端学习者的个别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为个别化的学习提供了可能。

四、结束语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篇9

关键词:影视媒体;教育;功能

影视媒体虽然是新兴产业,但发展迅猛,正以强大的生命力、辐射力和渗透力,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不单纯是一种传播信息、知识以及娱乐消遣的手段和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引导者,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创新思维、生活方式、艺术修养等,是道德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其教育功能毋庸置疑,在提高全民素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一、影视媒体的功能和特征

按照影视媒体的传播途径和方式,主要可分为六大类别: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杂志、手机,它们承担着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的功能,通过连续、定期的传播活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1]。通过解析影视媒体的文化内涵,可将其定义为以多媒体方式进行的文化教育,并概括出以下特征:

1、直观的视听感受

影视媒体集绘画、摄影、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多媒体功能,为人们呈现直观、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真实、立体的音响效果,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记录和讲述某一事态的发展和结果。通过直观的视听感受,人们更易于接受影视媒体所带来的信息和知识,从中汲取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内容,不断提高综合素养[2]。

2、快速的传播速度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诞生打破了传统影视播放中的时空限制,使得大量的影视作品可以通过网络被迅速传播,各种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也变得更加快捷。影视媒体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3、便捷的传播方式影视媒体的传播方式多样化,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人们不再局限于在电影院、图书馆等固定场所才能欣赏影视作品或查阅资料,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让人们随时可以观赏到喜欢的影视作品和获取需要的信息。便捷的传播方式为影视媒体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4、全方位的教育空间

影视媒体的教育内容是全方位的,它包含了音乐、绘画、语言、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科学的处理手段,使这些艺术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故事情节、有内涵的影视作品,带给人们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影响。

二、影视媒体在学生教育上的重要意义

1、提高政治思想素养

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形式、内容较为单一和枯燥,老师授课时也大多是空洞的说教,学生对这门课程兴趣不大,甚至反感,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而把影视作品应用于政治思想教学中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的影视作品以唯美的画面、动感的韵律、深刻的内涵,向学生诠释做人的道理,宣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将枯燥、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情感上的认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上的教育,提高政治思想素质[3]。

2、改变人生价值取向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能够改变人的一生,这正是影视媒体在教育上的独特魅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讲解,吸取其中的精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教育意义重大。

3、培养创新思维

影视媒体是一种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工具,它具有其它传播工具不可比拟的优势,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传播形式多样化,以书籍、报刊、影视等多种形式渗透在不阶层人们的生活中。运用在教学中,能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递不同领域的大量知识和信息,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影视媒体的负面影响

如今,影视媒体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方便人们的生活和提高生活情趣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影视作品内容低俗

影视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一些影视作品充满色情暴力镜头,内容低俗,尤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极大,扭曲了他们对伦理道德的正确理解,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2、观念导向偏离

一些影视作品为追求高收视率,内容市场化,极力宣扬高档、奢华的物质生活,误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助长了私欲和不良习气,使更多的人迷失方向,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

3、倾向快餐文化的传播

人们通过影视媒体可以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但这些信息通常是简单通俗的、表面化的,还需要慢慢挖掘,深入体会。快餐文化容易导致人们想问题过于简单化和思维定势,逐渐养成消极的学习态度。

四、提高影视媒体正面教育的对策

影视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何汲取精华,去除糟粕,是提高影视媒体正面教育功能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可采取有效对策,充分发挥影视媒体教育的正面效应:一是多传播有教育意义的、健康的信息和文化,宣扬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主旋律,在社会上形成较大反响,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并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网络管理,开发功能强大的杀毒软件,对有负面影响的、不健康的内容进行屏蔽,不让其传播,杜绝内容低俗的影视作品和不健康的信息出现在网络上,净化影视媒体传播内容;三是严格影视文化作品的审查、审批程序,加大审查力度,禁止宣扬消极的、不健康思想的影视作品进入市场。

五、结语

影视媒体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迅速,生命力强大,以快捷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提升思想认识,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面对影视媒体带来的各种信息和资源,应正确判断,吸取有益于健康发展的内容,并采取有效对策,打击低俗、不健康的传播内容,充分发挥影视媒体的正面教育功能。

作者:张笑晨单位: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赵付州.多媒体影视资料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成才之路,2012,(1):i0012-i0012.

可视化多媒体教学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育;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77-0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跟不上教育前进的步伐。现代多媒体技术以迷人的风采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以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因

多媒体教学以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多媒体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合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爱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使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技术使得信息既能听得见又能看得见,集声、光、形、色、动等为一体,直接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产生作用,这种通过多感官刺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心理学家赤瑞特拉著名的心理实验:人类获取信息究竟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可见信息主要是来自视觉加听觉。

由此可见,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势在必行。

二、多媒体教学产生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可设置情境激发学习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效果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由此可以看出爱好的力量是巨大的。多媒体系统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把全新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爱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多媒体教学可控制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及时分析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合理控制教学节奏,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设的思路进行。使教学的调控合理化,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创设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同步展现给学生,这样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索过程,激活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科学家科学探究的经历,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方法和思想,加深理解,发现规律,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多媒体教学,未来的教学第一生产力

迎接信息时代,运用多媒体教学,传播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教学、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时信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教学新理念的第一需要。[1][2]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多媒体教学使学习更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

1.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

2.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应用在教育当中那将必掀起人类教育事业的一场新革命。

四、多媒体教育的未来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代教育工作,用务实的态度对待多媒体教学工作。多媒体教学在促进教育方式改革,提高教育质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过程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发展教育、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多媒体教学正在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对待多媒体教学工作要高瞻远瞩、统筹安排、敢于超前、务实求真,真正实现网络化教学、数字化校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