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教学的概念十篇网络教学的概念十篇

网络教学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8:40

网络教学的概念篇1

关键词:大网概念;计算机网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随着国内电信运营商网络的重新整合和3G/4G无线通信时代的到来,网络通信技术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很多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模式,这对高等教育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近年来众多高校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大量地探索、改革与实践[1-6],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和成绩。现有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tCp/ip协议栈,能够组建基于交换机/路由器的小型网络,也能够进行常见的网络配置、应用及维护,但他们普遍缺乏全局网络的意识,即大网的概念。随着互联网络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各种网络技术层出不穷,各种类型的网络及业务不断融合、重构,这使得大网概念在电信级网络运行中更加重要,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培养学生建立大网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1建立大网概念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叉学科,涉及大量错综复杂的概念和新技术,对刚接触计算机网络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普遍反映是:入门难,术语、概念多,理论复杂;课堂上可以理解,但很难留下深刻印象,理论和实践都没学好。虽然现

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已经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但在真正的实践中,实验内容只是实际网络复杂情况冰山的一角。另外,学生已习惯平时从应用层面使用网络的简单感觉,一旦进入理论学习就觉得和自己想象的网络差异太大,不学还明白点,学了更糊涂,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其问题在于没有把理论和实际紧密、有机结合,缺乏大网的概念。

所谓大网概念,就是要让人们了解其每天都在使用的互联网络是一张实实在在的网络,而不是一张虚拟的网络,它是由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小网从小到大组成的,任何两点之间的通信都由这张网络上的一条实实在在的物理连接承载,由构成这条物理连接的网络设备和链路实现数据的转发和传送。从提供网络服务看,它是单一的虚拟大网;从解决网络问题看,它是庞大而复杂的物理真实网络。

建立大网概念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切入点。网络无处不在,大家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络,学生在没有接触本课程之前已形成了对网络的模糊概念,如果本课程教学一开始就从理论出发,学生自然会迷糊,并产生学习混乱和抵触情绪。因此,教学应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网络谈起,之后,再引申到学生熟悉的互联网络internet,告诉学生网络的电子邮件、QQ聊天等正是基于身边最小的网络,并开始不断互联、延伸形

作者简介:邵鹏飞(1978-),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无线宽带网络与网络控制。

成大网――internet,正是因为大网的存在,电子邮件、QQ信息才能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然后,老师要告诉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就是要研究这张大网是怎么工作的,比如构成大网的小网是怎么工作的,一个个小网是怎样组成大网的,数据在大网上是怎样传递的;在搞懂网络怎么工作后,就要了解怎么管理这张网、怎么用这张网。通过让学生建立大网概念的方式,淡化理论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头脑中模糊的网络概念变得清晰,同时,让学生明确网络到底研究什么,本课程学什么,应该掌握什么,学了之后有什么用。总之,建立大网概念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原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建立大网概念是全局把握网络技术的需要。互联网络有两个层面:物理网络和逻辑网络。物理网络指构成互联网络的网络设备和线路,它是逻辑网络的基础。逻辑网络架构在物理网络之上,包括基于网络层次体系结构的网络互联方法和为网络应用提供服务的网络云的概念。大家都熟悉的是逻辑网络为网络应用提供服务的概念,比如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基于网络的网络游戏等,这些网络主要指逻辑网络。而物理网络和网络层次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研究和课程教学的重点。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从熟知的为网络应用提供服务的逻辑网络概念出发,提出网络云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网络云是怎样形成的,从网络云引出物理网络,从而建立大网的概念。有了大网的概念,逻辑网络和物理网络也就成为一体,学生就会对网络形成深刻的印象,整个学习过程就有了一个理论基点。

简单地看,网络技术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局域网技术和网络互联技术。这两部分也正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核心。整个互联网络正是由一个个小型局域网和接入网通过网络互联技术互联而组成的。建立大网的概念,明确实际中的大网和理论中的局域网、网络互联的关系,就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把握网络技术的全局,明白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先要学好局域网的技术,然后学好将局域网互联组成更大网络的网络互联技术。从教学内容看,计算机网络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网络系统集成实践(基于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企业组网、局域组网、企业信息网络配置等)和进阶的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等。大网的概念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都是站在制高点,并贯穿始终。

建立大网概念是服务型网络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从就业形势来看,我们正面临巨大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就业面临两个方面压力: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学生数量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能力缺失,其知识、能力、素质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全球就业市场看,以构建面向社会,服务经济社会为宗旨的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服务型网络人才培养应以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强调“就业―可雇佣性”[7],以应用教育为特征,强调“有用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为电信运营商、网络公司、企事业单位培养各种有用的网络人才。大网概念在整个互联网络的运行维护中是非常重要的,此时网络中的设备、小型网络、企事业网络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大网中的一份子,它们的网络行为也就成了整个大网运行状况的一部分,同样,大网中其他部分的运行状况也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它们的运行结果。架构在网络上面的各种网络应用更是与大网密不可分,在应用中,从通信源端到目的端的双向数据传输,完全是建立在大网中各个被选中的中间节点的双向路由选择上面,而且,基于网络的变化这些选择完全是动态的。只有建立大网概念,才能全面正确地处理这些问题。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重视建立大网概念,才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具有“就业―可雇佣性”的服务型网络人才。

2建立大网概念的方法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开始时,如果既想给学生很好的入门知识,又想让学生建立大网的概念,教师就要在实际网络和理论网络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将学生从熟知的实际网络带到理论网络,因此,选用学生熟知的网络应用引出大网概念比较合适。描述大网概念要注意两点:一是切忌泛泛而谈,而要给学生塑造实实在在的大网形象,建立大网概念,比如可以选用电信经营的Chinanet网络作为案例;二是切忌过多过深地谈论其技术,重点是让学生形成对大网的感觉和印象,对大网工作机制有初步了解。下面以网络QQ聊天为例,以电信Chinanet网络为背景介绍建立大网概念的方法(以下的各个级别电信网仅指电信的数据网络)。

案例:大网概念――笔者在浙江万里学院4号楼213办公室与在美国的朋友通过QQ聊天,信息是怎样通过网络传过去的。

(1)从身边的网络谈起。首先,我们给出4号楼办公网的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由此表明“我”的位置,其次,交代清楚主要的网络设备、网络结构和连线方法,指明这是用户接入层的网络,属于最低级的物理网络,同时,可说明这个网络的网速、容量等基本情况,这些内容同学们都很熟悉,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身边网络的概念。最后,我们向学生展示4号楼办公网通过大楼出换机接到校园网的情况,并提出问题:它的上一级网络是什么?很自然地,学生能回答出它是浙江万里学院校园网。

图1浙江万里学院4号楼办公网网络拓扑

(2)上一级网络:校园网。首先,我们给出校园网的示意拓扑图(如图2所示),其中,1、2号楼及其他教学办公楼的办公网和4号楼一样,这些教学办公网通过校园网网管中心组成浙江万里学院校园网,其次,我们指出校园网管中心的位置、主要设备及校园网与大楼办公网在设备、网络结构、网络能力上的主要区别,向学生强调以4号楼办公网为例的每个教学办公网只是校园网的一个子网。最后,我们展示校园网通过出口路由器设备连到外部网络的情况,目前,该网是连到宁波市电信网,此时,我们也可顺便交代一下防火墙的作用及校园网可能有多个网络出口的情况,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校园网的上一级网络是什么。学生自然明白再上一级就是宁波市电信网。

图2浙江万里学院校园网拓扑示意图

(3)再上一级网络:市电信网。首先,我们给出市电信网的一个示意拓扑图(如图3所示),重点指明学院校园网相当于宁波市电信网的一个接入用户,是其中的一个子网,而其他的大学校园网、企事业单位网络和下级区县电信网络跟万里学院校园网一样,都是市电信网的接入子网,通过市电信网管中心的路由器设备互联在一起,组成整个电信宁波市网。其次,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市网与校园网的最大区别是:校园网属于局域网范畴,一般属内网,可采用内网私有地址,而电信市网属于城域网,属于公网,只能使用公网地址。另外,电信市网的组网结构更加复杂,设备更加高级,网络容量更大。最后,指出宁波电信市网通过网管中心的核心路由器的出口电路接到电信浙江省网,继续接入更高层次的网络。

图3电信市网示意拓扑图

(4)更高一级网络:电信省网。首先,我们给出电信省网(部分)的一个示意拓扑图(如图4所示),说明这个层次网络只是互联的设备更多、更高级、处理能力更强、速度更快,连接的网络更多、规模更大、更加复杂、带宽更宽,而连接方法并没有多大改变。其次,需要强调在这个网络中,电信市网只是省网的一个接入网、一个组成部分,而省网就是由一个个类似电信宁波市网的城域网络通过省网核心路由器设备互联而组成的。另外,在省网这个层次可举例介绍自治系统的概念。最后,指出电信省网通过省网出口设备接入电信全国网络,而且出口电路一般有多条,起业务分流和电路备份的作用。

图4电信浙江省网(部分)示意拓扑图

(5)电信全国网。首先,我们给出电信全国网(部分)的一个示意拓扑图(如图5所示),指出这是最高级别的运营商网络,每个运营商,比如移动、联通等都有一张各种独立运行的全国网络。其次,向学生介绍在电信的全国网中,有三大一级核心节点:上海、北京、广州,以及二级核心节点:天津、武汉、西安、乌鲁木齐等,这些核心节点构成了电信全国网的骨干网络,需强调此时省网只是电信全国网的一个接入子网,一个组成部分,省网通过其核心出口设备接入电信骨干网络,全国的各个省网通过电信骨干网络互联在一起就组成了电信全国网络。可顺带介绍电信网络的国际出口、国际电路和海缆的情况,让学生获取更多的额外信息。最后,我们提问:电信全国网是最大的网络吗?还有更高级别的网络吗?

(6)全球互联网:internet。我们给出全球互联网(部分)的一个示意拓扑图(如图6所示)。这里仅需说明电信全国网代表中国的互联网与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互联网络通过国际电路互联在一起,构成全球的internet。美国的国内互联网络是跟我国类似的一张网络,指明我在美国的朋友处在美国某个州某个区的某个办公楼里,他正在通过网络跟我QQ聊天。

图5电信全国网(部分)示意拓扑图

图6全球互联网(部分)示意图

(7)QQ聊天信息的传递路径。有了前面关于网络的充分介绍,我们就可以向学生讲解我与在美国的同学的QQ聊天信息传递过程:我发给美国同学的信息从我所在的4号楼213办公室的电脑上发出,经4号楼办公网、校园网、电信宁波市网、省网和全国网,从电信的国际出口经国际电路到达美国国内互联网络,再逐级到达我同学使用的电脑,最后在QQ程序上显示出来。而我同学回复我的信息经过了一个相反的过程。我们需要向学生强调,每一次信息传送都是基于这张大网上的一条传送路径,而这条传送路径由这张大网上实实在在的设备和线路经过路径选择后建立。同时,我们让学生想象这条路径上的任一设备或线路出现问题时,信息传递会发生什么变化,怎么去发现和查找网络上发生的问题。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现场操作路径跟踪演示,逐跳分析经过的设备ip地址,查询ip地址的归属地可判断每一跳处于哪个网络,从而核实上面分析的大网路径是否属实,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

(8)总结。通过教学告诉学生QQ聊天与其他网络应用一样,都是基于这张大网,只有充分了解这张大网的工作原理、组网技术,才能解决实际的网络问题,并更好地利用网络,计算机网路就是研究这些内容的,网络中的所有问题最终都要放到这张大网上。所以,这门课不仅仅是学点理论和实践知识,而是要通过掌握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更好地解决这张大网上的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还有很多建立大网概念的方法,比如单机对等网络与跨越互联网络的点对点通信的类比等。从本质上讲,建立大网概念就是对计算机网络的深入浅出的把握,从浮于表面熟知的网络应用深入到网络内部,再回归到为应用提供服务的单一虚拟大网。

3结语

本文通过剖析大网的内部物理网络组成结构,反复强调子网和组成更大网络的概念,让学生对大网的形成和大网的结构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有了大网概念,进一步的教学工作怎么开展,全局教学怎么安排。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出计算机网络课程必须关注的核心知识点,这就是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从网络体系结构讲到事实的标准tCp/ip协议栈,讲课和实践中可围绕大网概念重点讲解局域网技术和网络互联ip技术。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出以下的问题:上述案例中的网络是根据什么原理互联在一起的(网络技术不同,设备不同,怎么能够统一的互联起来)?这些网络中的设备又是采用什么方法传送数据的?答案很明确,这就是标准的网络协议体系。而我们还要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必须是统一的标准?这个网络协议体系又是什么样的?对此,我们在讲解网络协议体系时,同样可以通过大网概念,并通过解决一个实际网络问题的过程而总结出来,因为网络协议体系中的核心层、网络层指的正是我们所说的大网。

参考文献:

[1]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16-18.

[2]刘彦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11-112.

[3]李冠峰,王红艺,郑瑞娟,等.新形势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9):106-108.

[4]陈智罡,方跃峰,李继芳.合作性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11):136-139.

[5]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10):65-67.

[6]方芸,高仲合,高博文,等.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6):91-93.

[7]胡赤弟.双重压力下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9,2(2):80-85.

onnetworkawarenessinComputernetworkingteachingandpersonneltraining

SHaopeng-fei,YanGYa-ping

(Facultyofelectronic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ZhejiangwanliUniversity,ningbo315100,China)

网络教学的概念篇2

【关键词】学习风格;概念图;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1―0099―03

一简介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习者在进行信息加工的(包括接受、存储、转化和提取)过程中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试验表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对学习者的学业成就会产生明显的影响(Kim&michael,1995)[1]。因此,采用与学习者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让学习者对信息保持的时间更长而且更容易提取与迁移;另外,同那些与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相抵触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课程的教学目标(Riding&Grimly,1999)[2]。

学习者的个性差异给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者带来了一个极大的挑战,即如何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创建一个并不带有明显的对某种特定学习风格倾向的网络课程或学习资源。

aHt(adaptiveHypermediatechnology),即适应性超媒体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许多包含在超媒体学习环境中学习问题(如认知负担和学习者迷航)的最有效的策略。适应性超媒体技术的核心理念是按照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设计与开发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然而,目前对大多数教育超媒体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构建上,很少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一个基于web的教学系统必须包含关于学习者学习风格的信息以为学习者提供最优化的教学资源(Carver,Howard&Lane,1999)[3]。在传统的面授教学条件下,学习资源以印刷材料为主,而在当今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都是以超媒体方式呈现的。由于传统教材同超媒体教材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的逻辑结构不同,因此利用传统学习风格测量方法得出的数据来开发基于web的学习资源显然是不适合的。即便是目前已有的某些在线学习者学习风格测量方式,仍然还是通过要求学习者完成在线调查问卷来收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信息。本研究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在线学习者在使用超媒体课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浏览行为确定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而不需要学习者完成测量量表。

二从学习者的浏览行为到概念图的映射

1概念图简介

概念图(Conceptmap)最早是由是诺瓦克(J.D.novak)博士于1971年在康乃尔大学研究儿童科学概念改变的过程时所提出的。概念图是根据奥苏贝尔(Davidp.ausube)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起来的一种帮助学习者构建合理的、结构化知识的教学工具。奥苏贝尔认为:知识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概念具有不同的深度,非常笼统的概念包含着不太笼统的概念,而不太笼统的概念中又包含非常具体的概念。因此,novak和Gowin指出,概念图应该是具有层次结构的,人们可以用适当的关联词来说明不同层次概念之间的纵向关系,并确定不同分支之间的横向联系。这正是认知结构的渐进分化和融会贯通特征的体现[4]。

概念图(Conceptmap)理论是一种关于信息的组织、表达和分析的技术。借助它可以将一组彼此关联但又各具复杂含义的信息转化成易于理解、条理化的结构,以便进一步分析[5]。直观地说,概念图就是一组网络图,图中的每个节点表示某个命题或知识领域内的概念,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概念图理论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6]:

(1)如何选择、划分和表示信息节点;

(2)信息状态如何有效的分类和描述;

(3)如何构建、表述和结构化存储概念图;

(4)对于概念图采用不同数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在学习某一命题中的新概念过程中,通过使用概念图,让新概念所表达的信息总是不断地与学习者头脑中原有概念发生相互作用,并整合到学习者已有的概念结构中去,并且按照“渐进分化”的原则,形成一个更为紧凑的认知结构图式,其结果便是学习者所构建的认知结构图示逐步向这一领域内的专家所构建出的认知结构图式相靠近[7]。

2学习者的浏览行为

本研究与传统的学习风格测量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方法是通过观察在线学习者的网络浏览行为(webBrowsingBehavior,wBB)来确定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的。学习者是在浏览网络课程的过程中完成课程学习的,由于学习者个体间内部信息加工方式的差异,相应地就会表现出行为模式的差异,这些浏览行为也就会内隐地包含可能代表学习者特殊喜好或兴趣的信息,将这些信息与目前已有的学习风格类型相对比就有可能确定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在基于web的远程教学系统中,学习者通过超媒体课件进行学习。这类学习课件的知识点拓扑结构大多是树状结构,学习者在树型目录的引导下进行课程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目录树决定了整个课程内容中知识点的分布结构状况。使用树状结构的优点是:知识点的表示方式比较直观,设计导航的时候比较容易操作。但由此也带来一些缺点,一般而言,树状结构的教学内容通常是按照章、节顺序建立的,所包含的信息量太少,这样的组织形态实际上对于提供学习障碍诊断并以此作为分析诊断的依据并无太大的帮助。大量的实践也表明,知识点之间的复杂联系并不是仅仅通过树状结构图就能清楚地表达出来的。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角度来讲,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也是其自身构建知识的过程,其结果就是学习者按照自己的学习风格在头脑中构建出一幅符合自身信息加工特点的知识表征图,即概念图。

3从学习者的浏览行为到概念图的映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将网页以及它们之间的链接看作是概念之间的结构关系,将网页间的知识点映射为概念图。通过网页之间的结构方式与学习者的行为相结合,Liu和Lin(1999)提出了一个基于网页的概念图课件结构。每个网页被定义为一个概念的节点[8]。在基于web的超媒体学习资源中有四种类型的节点链接:C、e、X和J型。C型链接被定义为学习路径的主要流程,它被用来描述期望的学习路径,按照课程的设计者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中被定义;它可以用来表示同一概念图的停留点以及下一个概念图的导入,C型链接如图1所示。

与C型链接不同,e型链接(explanatory-typelink)是一种解释性的链接,它将学习路径指向概念节点的子层来补充说明带有C型链接的主要流中的概念节点,即它将导入“解释型”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当前概念的下层概念。X(eXtension-typlelink)型链接是一种可扩展的链接,用来支持带有C型链接的概念知识的扩展,可以理解为与当前概念所处于同一层次的概念,如图2所示。J型链接可以将当前链

接导向任意的概念图,所谓任意表示可以选择任何的节点进入;而所谓任何一个节点则表示可以是整个基于web的课程中任何一个概念图上的某一节点。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三应用神经网络确定在线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1神经网络简介

神经网络被用于模拟人脑神经元的活动过程,其中包括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存贮和搜索等过程,它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能够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从而形成非线性动态系统,以表示某种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2)能够学习和适应不确定性系统的动态特性;

(3)所有定量或定性的信息都分布储存于网络内的各个神经元中,从而具有很强的容错性和鲁棒性;

(4)采用信息的分布式式并行处理,可以进行快速大量的运算[9]。

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识别可以被理解为是对学习者个性特征的识别问题,这一问题同模式识别的问题是类似的,它们之所以类似,是因为它们都是根据某些特征对一个无穷的输入进行分类(Castellano,Fanelli&Roselli,2001)[10]。应用神经网络对学习者学习风格进行分类的优势如下:

(1)模糊识别能力和对数据的充分理解能力;

(2)归类能力和从特定样本中的学习能力;

(3)具有额外参数的升级能力;

(4)执行速度使它们成为理想的实时应用;

2应用Hopfield神经网络测量在线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1982年J.Hopfield提出了可用于联想存储器的互连网络,这个网络被称为Hopfield网络模型,也称Hopfield模型。Hopfield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反馈神经网络,从输出端到输入端有反馈连接,其网络模型结构如图3所示。Hopfield网络可用于联想记忆,如果把稳定状态视为一个记忆样本,那么从初状态向稳定状态收敛的过程就是寻找记忆样本的过程。初态可认为是给定样本的部分信息,收敛过程可认为是从部分信息找到全部信息,这样就实现了联想记忆。具体地讲,就是合理选择权系数,使得网络的稳态恰好为联想存储的一组稳态m。如果网络的初态在m中,则网络的状态不变;如果不在m中,希望网络所达到的稳定状态应该为m中与初值在Hamming距离意义最近的状态。

图4和图5分别是领域内专家所构建出概念图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构建的概念图。由此,我们可以将图4和图5的概念图转化为m和S,分别作为Hopfield网络的稳定状态和输入样本,这样就可以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带有的学习风格进行测量。

四结论

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测量在线学习者学习风格的途径,采用结构比较简单的Hopfield网络进行学习风格的识别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Kim.J&michael,w.B.(1995).therelationshipofcreativitymeasurestoschoolachievementandpreferredlearningandthinkingstyleinasampleofKoreanhighschoolstudents[J].educationalandpsychologicalmeasurement,1995,55:60-71.

[2]Riding,R.,&Grimly,m.(1999).Cognitivestyleandlearningfrommultimediamaterialsin11-yearchildren[J].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technology,1999,30:43-59.

[3]Carver,C.a.,Howard,R.a.&Lane,w.D.(1999).enhancingstudentlearningthroughhypermediacoursewareandincorporationofstudentlearningstyles[J].ieee

transactionsoneducation,1999,42:3338.

[4]张倩苇.概念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02,11:25.

[5]oughtonJm,Reedwm.theinfluenceoflearnerdifferencesontheconstructionofhypermediaconceptsacasestudy[J].ComputersinHumanBehavior,1999,15:11-50.

[6]HerlHe,o’neilHF,ChungwK,etal.Reliabilityandvalidityofacomputer2basedknowledgemappingsystemtomeasurecontentunderstanding[J].ComputersinHuman

Behavior,1999.15:315-333.

[7]徐洪林,康长运等.概念图的研究及其进展[J].学科教育,2003,3:39-40.

[8]Liu,m.C.&Lin,H.L.(1999).aconceptmapbasedwebpagestructureanalysisanddesignforadaptivelearning[a].proceedingsof1999taiwanareanetworkConference(tanet’99)

[C].taiwan:nationalSunYat-senUniversitypress,1999:28-32.

[9]李士勇.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和智能控制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01-1031.

网络教学的概念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计算机课程中的网络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课程,课本中涉及到的教学内容都是以计算机网络基础性的概念以及基础性的工作原则为主,而仅靠文字方面的叙述是无法达到最终教学质量的目标,在开展该项课程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开展相关方面的实验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势和内容

1.1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存在诸多优势,其中最为显著的优势就是具有优越性,计算机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软件课程,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性的知识内容作为基础,从而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中的优越性完全的发挥出来。在计算机课程中,传统形式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完全无法满足该教学的需求,因此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的应用到计算机网络课程当中,理论性内容作为教学的重心,不会太过依赖对计算机的操作,因此,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将概念性的知识内容与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通过多媒体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实现理论内容与课件同步开展[1]。

1.2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

对于培养专业性的计算机人才来说,学院十分重视全面的计算机概念以及相关知识内容,一般课本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是理论性知识点,其中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网络概论、计算机网络结构、数据的传输和接口、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ip和宽带、传输控制、网络的作用以及应用、网络的管理以及安全等,而概念性的内容就有计算机的概念、硬件设备、软件设备、网络的概念、数据的概念、星树总环网五种网络结构的概念以及特点、局域网概念、广域网概念、城域网概念、三种范围网的区别、ip的概念、宽带的概念、网络安全的方式等。

2多媒体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2.1课堂教学中应用

2.1.1调动学生兴趣

开展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的重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的感官来同时吸收知识内容,将趣味性、创造性、知识性等诸多特色全部有效的融入到该项学习的环境当中。例如:讲述硬件设备,可通过画出相关示意图,告诉学生在计算机的什么部位,学生在进行哪项操作时与它有关;通过播放声音、图像等方式告知学生计算机网络的作用等。

2.1.2培养学生能力

将计算机中的技能通过模拟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触到计算机与真实生活中的关系、状态、情境以及重要性等,有效的培养学生在操作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例如:对诸多软件的格式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现场应用常用软件等方式开展教学;对计算机的组成进行讲解时,可以播放计算机的组装视频,在播放的过程中为学生进行讲解。

2.1.3突出知识重点

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需提前准备好课件,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与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在课件当中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突出。例如:在对概念性的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课件中的相关重点内容可以将字体放大、加粗或者标红等,告知学生该项知识内容为重点或者难点,并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重点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1.4提高课堂质量

在课堂中采用相关课件进行讲解,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可以专心的听教师对内容进行讲解,并将知识点进行正确的理解和消化,无需浪费大量的时间做笔记而没有听教师的讲解,在课后可将课件下载下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或者再对笔记进行记录,这样的上课方式将课堂当中的质量进行了全面的提高。

2.2实践教学中应用

2.2.1展示教学素材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网络上的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按照不同的信息对其进行分类,在授课过程中只需进行检索就可寻出大量的相关教学素材。例如:在对软件操作进行教学时,教师可用客户端控制学生的计算机,并进行现场的操作,让学生看清楚每一个操作步骤[2]。

2.2.2了解学生情况

多媒体可以将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第一时间的汇总和统计,教师可根据统计出来的结果对不同掌握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例如:对幻灯片的制作进行讲授,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教师可提出相对应的制作要求,可以有图文并茂、仅文字制作或者伴随音乐等。

2.2.3完成文件传输

将学生在课堂中需要的文件等数据,通过对网上邻居的使用,进行传输和收取,完成教和学之间的信息互动,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3结束语

目前,我国在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展的教学过程中所采用是课本,其中诸多的教学内容都是针对实际的操作,而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逐渐的意识到计算机操作的重要性,学生在对该门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点在理解方面的重视度,让学生的知识范围扩展到所有的相关知识上,从而提高该项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小霞,吴小莉,于光.浅谈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4);123-124.

[2]郑珠.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活动设计――以“数字平面设计”课程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101-103.

网络教学的概念篇4

关键词:网络图表;复课;建构;知识体系

复习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高中化学知识点宽、广、杂、多的特点及学生的遗忘规律,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复课教学工作。

一、当前化学复课教学中存在三个误区

1、教师一个劲儿地罗列堆砌旧知,复习成了教师的一堂言;2、教师把学习内容从头到尾拎一遍,然后学生做题,搞题海战术;3、教师将复习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复习,教师成了复习课的“转悠师”或“警察官”。于是乎常常听到化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我复习了那么长时间,我讲了那么多,学生练了那么多,考试成绩怎么还那么差呢?”……难道化学复习课就是回忆旧知或搞题海战术吗?

高中化学复课不是对已学化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化学知识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地是一个加深理解化学知识,扩大化学知识联系,进一步提高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关于化学复习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纵横联系,点、线、面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网络图表在高中化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求我们根据系统论,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化学复习课上充分运用知识网络图表有助于促进学生整体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化学复课效果。

二、常见的知识网络图表

化学知识网络图表包括节点、连线、层级和命题四要素。节点就是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的概念;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连接可以没有方向,也可以单向或双向;层级有两个含义:一是同一层面中的层级结构,即同一知识领域中的概念依据其概括性水平不同而分层排布,概括性最强,最一般的概念处于图的最上层,从属的放在其下,而具体的事例列于图的最下层,二是不同层面的层级结构,即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图可就某一概念实现超链接;命题是两个知识点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联系。常见的网络图表有四种:

1.树形网络图表

树形图是从一个中心主题发散出“主干”、“大枝”、“小枝”、“树叶”的知识网络图表。如复习“元素周期表”时,根据“元素周期表”这一“主干”“揪”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系”这两个“大枝”,再分解到各自的“小枝”,由小枝再导出小树叶(具体的知识点,如图表1)。先唤醒学生对旧知的“再次访问”,然后引导学生跳出课本看概念,理清知识的主次从属关系,使学生明确什么是主干知识,什么是枝干知识,使已学知识生长为一棵有生命的大树,整个知识在学生心中才能达到融会贯通,整体建构的目标。而且这样的树形网络图表,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记忆。树形网络图表适用于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整体性和发展性的知识领域。

2.圆圈思维图表(韦恩图)

英国逻辑学家发明的圆圈图也就是韦恩图表能恰当表示出集合的范围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化学知识也有类似的关系。如复习“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从属关系”时可以绘制圆圈思维图表。(见图表2)。

图表2

从上图表学生可以非常清楚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的关系。圆圈思维图最显著的优点就是非常形象地表示出各种概念之间包含关系,谁的范围大,谁的范围小,一目了然。这样划地盘,比范围的形象图我的学生非常风趣地称之为“鸭蛋图”。

3.网络思维图表

化学知识讲究系统性,也就是概念的前后顺序性,前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对后概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还讲究概念之间的沟通联系,这样化学概念之间就通过一定的关系编织成了一张张网络图表。化学复习课要重视知识网络图在复习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上下沟通,左右链接,编制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图表。如在复习“物质的量”知识体系时,以物质的量为基点,让学生依托概念网络图表,自主复习,主动建构如下网络思维图表。(见图表3)

图表3

强化学生对“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物质质量和微观粒子数目的桥梁”知识的理解。

4.对比表

化学上的许多概念往往是前一个概念是后一个概念的基础,而后一个概念又是前一个概念的发展,我们引导学生弄清概念间的纵向联系,前后沟通。我认为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化学概念都是整个概念认知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在纵向上有共通性,而且在横向上也有密切联系。如复习“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三者的异同列对比表。(见图表4)

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在一定温度下,达到饱和状态时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单位1mol・L-1g

符号cS

相同点都能从量上反映溶液的组成

转化关系(饱和溶液)

图表4

运用表格对比分析,很容易找出三者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提升学生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把握。对比表,侧重于对比分析,让学生在对比中更为深刻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沟通概念间的联系,突出各自的特点。通过对比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境界。

三、运用网络图表,促进建构知识体系

在化学复课中,有效利用网络图表,理顺知识的从属、因果、包含等关系,使学生头脑中已学知识清晰地呈现为一张张脉络分明的知识网络,各知识点有自己的确定位置,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在这样重组知识,建构体系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有序储存和深刻记忆,还有联系的、发展的、整体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图表,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思维能力呢?我觉得应做好一下“三抓”。

1.抓课前:唤醒旧知,明晰知识点

有效的课堂复习不是学生在课堂上才知道今天要复习什么,而要提前预告。让学生课前自主复习,课的一开始集中回忆,明晰本节课复习内容的全部知识点。明晰知识点,比较分析,才能得出它们本质结构的相同点。唤醒旧知,明晰知识点,为下一环节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作好了知识上的准备。例如图表1:复习“元素周期表”前,布置学生课前复习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等,理解各知识点的意义,为课上由“元素周期表”为知识主干繁衍生长的知识大树做好准备。

2.抓课中:串点成线,编织知识网

课堂上应重视让学生对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他们在自主复习中,对知识要点进行先期整理,记录下有疑问的地方,这样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促使学习由外在要求驱动向内需性发展。编制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网需分三步来完成:

(1)纵向勾连,形成知识链。化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不论是物质的结构还是物质的性质、用途,其纵向发展都是一条有机的知识链,这样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在知识链上找到相对应的位置。

(2)横向贯通,形成知识面。有些化学知识非常相似,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不尽相同,对这些知识要纵向连线,横向贯通,比较相同或相近的地方,也要比较出不同的地方,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知识结构。如图表3,复习“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学生在分析梳理的过程中,其实是站在整体的高度去审视已学知识,纵横贯通,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了一个新认识新调整和新提升。

(3)纵横交错,搭建知识体。知识除了要“竖连线,横连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知识组成一个大系统――搭建知识体系。通过串点、连线、组片、织网,使知识活化,达到提纲挈领,总体把握的目的。例如前文用圆圈思维图表述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的反应类型的包含关系,借助平面图形间的关系,连同文字简介,等等用“图形”的知识面搭建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体系。

3.抓课后:实践应用,完善知识链

掌握知识不是最终目的,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思维,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可以联系实际编制综合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编制实践题,开放题,培养学生个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可以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给学生布置一些调查作业和实践应用作业,使学生的知识链在应用中得到完善与提升。

教师在化学复习课教学中经常运用知识网络图表,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可帮助学生提高识图,读图的能力及从图中获取信息,图文转换,语言表达的能力,除此以外,应用网络图表教学,还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绘图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提高。

总之,知识网络图表以其鲜明的直观性,强烈的系统性,高度的概括性及独特的能力培养作用在化学复课学教学中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是化学复课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在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运用知识网络图表,可以促进学生建构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进行新课程教学中,网络图表将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值得广大化学教师的充分重视和运用。

网络教学的概念篇5

论文摘要:作为专业性及技术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如何开设能同步当前市场及网络环境的课程内容,给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阐述了当前“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若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市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规划,并对课程实施提出了相关看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讲解以较成熟的网络技术为主,系统介绍了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局域网技术和因特网技术、实用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等内容,学会跟踪目前成熟的网络实用新技术,了解网络发展前沿,为日后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伴随着当前教学以实用性、市场导向为目的的改革趋势,对当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构建及规划极其重要。

一、当前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1.教学体系不完整

就目前说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体系不很完整,受到课程的限制,很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仅仅作为一门72学时的理论课程开设,部分学校开设了实验课程,可是也非常短暂。部分学校仅仅以突出理论引导为中心,而部分学校淡化了理论教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就是简单的路由和交换技术,课程开设中对于无线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模块、网络维护和管理模块、网络编程模块基本上很少问津,这样的教学体系很难满足当前“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要求。

2.教材体系构建存在问题

就目前说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用书层出不穷,然而作为一整套的教学体系教材,一方面,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课时具体规划难以满足,是开设1个学期,按照72学时走,还是按照128学时走?实验教学的比例占多少?实验和理论是同步开设还是分开?是否要开设2学期,是否按照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管理这个步骤开设?这样做需要多少课时?这些都是问题。

3.实验课程的教学平台存在落后性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时代性很强,开设的实验课程要体现和新技术的同步,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要求很高,比如路由器和交换机,可能要使用相对较新颖的设备型号,这样才能同步教学,过老的设备可能不支持新的技术,另外学生也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升级软件系统可以做到一定的扩充,但是部分硬件系统用软件还是难以替代的。所以这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更新提出了要求。

4.相关网络平台及其软件的选择问题

由于存在学生的就业选择及其就业导向问题,需要面对如下问题进行选择:构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环境是基于微软的.net平台作为网络编程开发还是基于SUn的JaVa进行?基于UniX构建服务器还是windowsServer服务器来构建平台?数据库服务器的构建怎么做等等?

5.相关新技术的引入滞后和过时技术未能及时淘汰之间存在问题

“计算机网络”实际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是,新技术往往不能很快引入实际教学环境,而已经过时的技术依然占用大量的篇幅,这样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导向性造成了障碍,目前本着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要求,实际上没有做到同步。

该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以tCp/ip网络模型进行组织,涉及的内容广泛,部分知识点跟随internet上出现的新技术展开,如无线局域网等相关技术。另外,随着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网络技术目前已不再使用,例如早期的共享式以太网、无盘工作站等在当前网络环境下讲述,基本上已经没有意义。组网模块中的平台问题也需要跟随市场潮流进行更换。例如服务器操作系统不再以windows2000Server或者netware为中心,客户机平台如果再以windows98为核心进行阐述,明显则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要求。部分软件在后续版本上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增加了更多先进的网络和管理功能,例如数据库服务器等。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规划

为此,笔者认为重新规划“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该课程的教学体现先进性和市场的同步性,体现结构的完整性就尤为重要。“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规划中,基于tCp/ip模型为主线,以oSi模型为理论向导,重新规划的教学内容从如下几个模块展开。

1.概论模块

阐述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模型,相关体系结构如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协议的基本概念,网络的分类方式,网络的现状和展望,计算机网络相关领域的权威组织机构和论坛等。

本模块附带的实验模块包括对相关网络组织站点的查询,掌握查询相关资料的方式,如查询RFC文档,itU-t相关技术标准,实际网络的考察等。

2.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模块

以tCp/ip模型的主机至互联网层和oSi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为核心实现展开,描述物理层的基本功能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阐述ieee802.3关于数据链路层划分为maC层和LLC的基本要求。阐述数据通信的基本模型和一般方式。常见的数字数据数据编码方式,常见的频带传输技术及其编码方式,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技术,多路复用技术如FDm、wDm、tDm等。

本模块附带的实验模块包括数据帧的分析,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一般算法及其语言代码实现。

3.局域网和以太网技术模块

在阐述完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基础上,探讨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局域网的特点、拓扑结构等。阐述局域网的基本组网技术,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以太网的发展历史,常见的数据交换技术如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等。以太网的常见技术标准,ieee802模型及其相关标准。

实验模块包括相关物理层设备概述,如网卡等,相关数据链路层设备功能描述,如交换机——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交换机的使用、分类,交换机的配置途径及其方法。交换机构建以太网的基本过程,虚拟局域网的基本划分,trunk技术的使用等。

常见的传输媒介及其分类:有线传输媒介,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双绞线的基本分类:Utp,Stp等,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如交叉线,直通线,反转线等。同轴电缆的基本结构,同轴电缆的分类,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及其测试等。

光纤的通信原理,光纤的分类,多模和单模光纤,光纤的基本认识,打磨和焊接等。无线传输媒介如红外线,无线电波,激光等相关知识点的介绍。

4.网络层模块

阐述网络层的基本概念,网络层的基本数据单位,分组的基本概念,路由的基本概念,路由协议和被路由协议。常见的路由协议及其算法步骤,如oSpF,Rip等。网络层的拥塞控制算法,如漏桶技术和令牌桶技术等。网络层的核心协议如ip,aRp,icmp,RaRp,iGmp等。ip地址的规划方式,ipV4的地址构成方式,位数,ipV4地址的分类。ipV4地址的分配,子网划分和超网聚合,相关的VLSm和CiDR技术。ip数据包的结构及其特点分析。ipV6地址的构成及其特点等。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配置方式等。

实验模块包括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如端口的ip配置,速率配置等,基本路由协议的配置,如静态路由的配置,浮动静态路由的配置,Rip路由协议的配置,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iGRp、BGp、eiGRp等相关路由协议的配置等。

5.广域网模块

阐述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广域网的基本构成,atm异步传输模式及其特点,atm的信元,ppp网络,FR帧中继网络,X.25分组交换网络,基本的数据格式等。广域网的构造,广域网的基本配置,广域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广域网相关协议的配置,ppp协议的使用,atm网络的基本配置,X.25的基本配置,FR的基本配置等。转贴于

本模块涉及的实验部分应该以相关的模拟器软件进行演示,例如基于boson或者cisco的tracer或者华为的相关模拟器进行,实际模拟器的选择以当前采用的实验硬件系统为准进行。另外考虑到和当前市场流行技术和硬件产品同步的特征,采用的模拟器要体现先进性、真实性。另外实际的试验系统能升级的考虑升级或者扩充。

6.网络服务的配置模块

作为网络服务的终结点,服务的配置十分关键,作为应用层服务的最高体现,构建相关的网络服务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网络服务的配置主要涉及相关服务器平台的构建。

实验模块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基本构件、安装、基本的系统配置,如unix,windowsserver2008等,系统平台的服务使用,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远程登录和打印服务器,还有诸如域和活动目录服务,文件服务等相关服务的构建,群集服务的构建,相关的磁盘管理和文件管理服务,视频点播VoD,流媒体服务器的构建等。由于涉及到的平台不一,比如weB服务器可能在不同版本下的服务特征不同,例如构建iis6.0和iiS7.0搭建asp.net站点环境的配置,比如在linux平台下,构建apache服务器平台,或者搭建相关的php,jsp等服务环境,这样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应讲授。

考虑到实际教学环境的要求,本模块的构建应该在虚拟机平台进行,这样可以方便构建,减少实际教学环境的投资和管理成本。目前采用vmware或者virtualpc均可方便进行。

7.无线网络技术模块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增加,无线网络技术增加到“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是大势所趋。介绍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的基本概念,无线局域网的相关协议标准,如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ieee802.11n等。无线局域网的相关设备,如无线ap,无线路由器,天线等。实验模块,包括无线网络的组网技术,常见的组网方案等。

8.网络编程技术

编程是网络教学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随着市场技术的发展变化,网络编程的范围在不断产生变化,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编程方向和编程方式极其关键。本模块应该介绍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网络软件的基本模型,C/S和B/S的基本架构。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方式面向应用的网络编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面向应用的网络编程。编程语言的选择,相关技术的选择,如c,c++,java,c#,vb,delphi,python等,应该以当前市场趋势详细阐述技术的选择。一般说来当前c++,c#,java较为流行,另外关于面向手机等微终端平台的开发,一般选择J2me;面向游戏的开发,选择adobe的flex等;面向浏览器的站点类应用开发格式就更多了,基本的HtmL,xml,xhtml,p+css、javascript,vbscript必不可少,相关的数据库语言SQL,数据库概念及其数据库软件SQLSeRVeR、oracle、mysql等也在介绍的范围内。网页类开发的asp,asp.net,jsp,php,cgi等也要适当介绍。

笔者认为,实际上本章节并不是杂乱无章,以市场流行平台和语言出发,以客户端方式,浏览器方式,手机等微平台方式,游戏等处理出发组织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容易理顺。

网络编程的模块非常庞大,应该作为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课程来介绍,相对说来,目前缺少一门概论式的网络编程教材来介绍相关内容,学生很难明白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编程平台,什么是网络编程,选择什么平台,该章节就是要起这样一个抛砖引玉的功能。

9.网络安全模块

本模块应该以网络安全基本概念出发,涉及的内容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架构,相关安全框架,密码学和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防火墙,黑客,病毒及其处理技术,攻击及其防范技术,vpn,数字证书,签名,SSL,SSH等。涉及的硬件系统及其配置主要包括防火墙的基本配置,nat地址转换,aCL的配置,Vpn及其配置等。实际上网络安全已经成为网络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在后续课程中可能涉及,作为知识点的扩充和延伸,应该附带该模块。

10.网络维护和管理模块

网络维护和管理是网络技术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涉及网络维护和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网络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概念,网络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模型,管理的基本内容,Snmp网络管理协议,网络故障及其派出技术,常见硬件和软件故障,设备故障,相关的网络管理软件,路由器,交换机的网络管理功能的配置等。

三、小结

综上所述,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及其实验教学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规划教学内容,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规划课时和课程设置安排,便于课程的详细展开;完善该课程的实验室整改,做到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步,做到新颖性、实用性、真实性、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相林.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6).

[2]刘东梅.计算机网络教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7).

[3]庞周.浅谈计算机网络教学[J].内江科技,2010,(12).

[4]肖建良,敖磊.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

网络教学的概念篇6

关键词:心理词汇分层网络模型激活扩散模型

一、心理词汇

心理词汇又称作心理词典。Carroll把心理词典解释为“永久性储存于记忆中的词及词义的心理表征”。所谓心理词典是指以心理语言学为立足点,研究词及词义的心理表征的构建与特征,还有人将之称为“心理词库”、“大脑词库”。桂诗春等人根据研究证明,“心理词汇是一个庞大的结构及组织良好的系统,而不是无序零散储存在人的长时记忆中的,它包含的语言知识比词典丰富,大多是一个在发音、意义和数量方面呈变化的系统。”aitchinson指出了心理词汇和传统的纸质词典的区别。首先,心理词汇并不像传统的纸质词典那样,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单词;第二,纸质词典收词数量有限,且往往落后于语言的不断发展,而心理词汇并不固定于新旧词语的不断出现或消失,词语出现的新义甚至新的发音也不定型;第三,心理词汇所含内容比普通的纸质词典要丰富得多。(桂诗春,2001)

心理词汇是各种概念(节点)相间接而成的语义网络,这些概念(节点)相互之间又有着复杂的联系。aitchinson认为,“在语义网络中,大脑中储存的每一个词都用节点来表示,节点与节点之间是通过词的语义联系而相互连接的,从而在大脑中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结构。”(转引至朱静,2009)节点间以根据不同的标识进行链接符合实现情况,人们知道的某个概念确实与其他很多概念形成了复杂的网络(Carroll,2008:111)。在心理词汇的语义网络中,每一个词的概念表征为网中的一个独特的节点,并借助各种标志的关系与其他词相连,而且词与词之间可能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联系。这样联系的程度越紧密,被激活的可能性就越高。

二、分层网络模型和激活扩展模型

关于词汇的意义特征在大脑词库中是如何组织与表征的,Collins等人提出了分层网络模型(Collins&Quillian,1969)和激活扩散模型(Collins&Quillian,1970)。这两个模型分别把语义概念和词汇在大脑中的存储视为“节点(nodes)”,强调节点之间的连接及其连接而构成的网络、节点之间的相互激活及抑制。这两个模型对语义及语义表征的假设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词汇处理的大脑机制。

1.分层网络模型

分层网络模型认为词汇知识以层次语义网络来表征。网络以概念为节点,每个节点涉及类别成员的属性。语义按照逻辑层次形成上下级关系。覆盖性最强的概念处于模型的顶部,同级别的概念处于网络的同一层面,在模型底部则为具体的下层概念。理想的语义层次网络能清晰地表示概念之间全部的语义组合关系和语义标记依附。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有节点连接起来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分层网络。概念之间的链接既包括从属关系,也包括概念和特征的关系(指各级概念分别具有的特征)。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上,只储存概念独有的特征,而同一级的各种概念具有的共同特征则储存在上一级概念水平上。位于不同层次的词汇概念可以相互映衬彼此的属性特征。并且上一级概念特征只出现一次,无需在所有的下级概念中重复储存,因而符合了认知经济原则。所以同一概念只储存在一个节点,但是其他节点也能通过网络与之相连,从而在必要的时候激活。

分层网络模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分层和连接是分层网络模型中的重要因素。上层与下层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包括”来表示。如动物包括鸟和鱼;鸟又包括鸵鸟、夜莺。同样,下层的概念可以用“是”表示与上层概念之间的关系。如鸵鸟是鸟,鸟是动物。二是底层概念之间的区分清晰。对于底层的具体的、语义容易混淆的节点用各自鲜明的、易于区分的特征表明。如夜莺的特征是“会唱歌,羽毛是黄色的”,而鸵鸟的特征是“长长的腿,很高,不会飞”。这样同一级的节点,各自有完全区分于另外一个节点的特征,两个概念就一目了然了。三是模型从整体上强调认知经济性。上层的节点包含了下面同一层次上不同节点的共同概念特征,下面层次中的节点则各具有自身的特征。如夜莺和鸵鸟除了各自的特征之外,都有“羽毛,翅膀”,同时也具备“鸟”的上一级“动物”的特征,如“会呼吸,能活动”等。

分层网络模型突出了词汇的语义关系,分类关系把分散的词汇链接在一起,是按照组块的心理学基础将不同水平的信息组织成一个系统的过程,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然而,这一模型存在的弱点在于,忽视了非层次储存的概念特征。事实上,一个概念特征不仅和某一级层面的概念相连,还在和他们经常发生关系但没有层级关系的节点上同时储存着。也就是说,语义概念的链接导向是多元化的,脉络是相互交叉的。层次化的理想状态没有办法涵盖所有的语义网络系统。此外,分层网络模型也无法解释“典型性效应”。按照分层网络模型,同一级的节点激发的反映时间长短应当一致,但是“鲸鱼是鱼”的判断反映时间比“马是鱼”的判断反映时间长得多,虽然鲸鱼和马都不在“鱼”这一节点上。这就是因为鲸鱼拥有一些鱼的特征,不如马一样与鱼有着天壤之别。Carroll(2008:114)认为任何特征都只在最高节点上储存是不正确的,应当摒弃严格意义上的认知经济性。miller认为,如果最具普遍性的特征储存在中间层,分层网络模型就更具有说服力。(转引至Carroll,2008:114)

2.激活扩展模型

层级网络突出了词汇的语义关系,但是它却无法解释同一层级中各个词的通达差异。于是Collins和Loftus在层级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激活扩展模型的假说。他们修正了心理词汇完全是按分层来组织的这一假设,认为心理词汇的组织近似于一张由相互连接的接点组成的蜘蛛网,词汇是以网络关系的形式表征的,一个概念的意义是由与它相联系的其他的概念确定的。概念之间通过语义联系组织在一起,概念在这个网络关系中用节点表示,概念间的关系用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连线的长短代表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越短,表明两个概念之间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节点之间的激活扩散。一旦一个节点被激活,刺激就会传递给相连接的概念的节点。如fire被激活,就会将刺激传递给red,而red将有可能激活其他表示颜色的词如:green、yellow、brown等等。二是激活扩散网络模型的复杂性和可扩展性。节点之间通过相互连接组成了复杂的网络。在此模型中,概念还可以作进一步扩展和引申。如由fire还可以和fireengine等概念链接,fireengine又与car,truck等概念相链接。一个概念被唤起,然后锁定,在做出最后选择前,也有一群词被引发激活,同时激活的词又反作用于语义,又激发更多的词。三是节点之间连接的合理性。节点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概念之间的相似性程度建立的。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短,概念之间的相似性程度越高,节点之间的阀限也就越低。相反,节点之间的连线距离越长,概念之间的相似性程度越低,节点之间的阀限也就越高。外界刺激越强,在节点激活扩散过程中,所能激活的节点就越多,直到刺激已无法超越某个节点的阈限,此节点就不能被激活。

激活扩展模型相对于分层网络模型更加灵活。“它能够解释各种词汇和概念研究中的试验效果;能够解释提取概念和它们的特征的多重路径”。(桂诗春,2001:337)但是在此激活扩散模型中,词汇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语义相似性上的,也就是说所有节点都标志着某个概念。但是一个词汇除了其语义概念之外,还有发音、词类等。于是在此基础上,Bock&Levelt(1994)对激活扩展模型进行了改进。他们将人们的词汇知识分为三个层次:概念层、词目层和词位层。概念层说明了词汇意义方面的知识,由表征概念的节点构成,节点通过各种关系相互联系。词目层来解释词汇句法方面的知识,词位层是词汇语音方面的知识,比如“sheep”一词在结构中是名词、阳性、语音特征是/∫ip/,含有三个音素等。这种理论可以解释嘴边现象(tip-of-the-tongue-phenomenon,简称tot),如有时人能够解释一个词汇的语义和句法特征,或者一部分的语音特征,但不能够完整地说出这个词。这说明他能够提取词的概念层和词目层的知识,但是不能完整地提取它的词位层的知识,至少不能提取所有的语音特征。Bock&Levelt(1994)的激活扩展模型将语义与语音特征合理地融合,更加全面地解释了心理词汇的表征。

三、结语

分层网络模型和激活扩展模型把语义概念和词汇在大脑中的存储视为“节点”,强调节点之间的连接及其连接而构成的网络、节点之间的相互激活及抑制。这两个模型对语义及语义表征的假设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词汇处理的大脑机制。激活扩展模型在表示词汇信息和词汇存取时如何激活词汇信息方面更加灵活。这两种模型各有所长,具有互补性。也就是说,心理词汇的组织不会是单一的分层网络模型或者扩散激活模型,应该是多种模型的并存。分层网络中有可能存在激活扩散,激活扩散模型中也有可能存在分层网络。因此,有必要将两种心理词汇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层级扩展激活模型,这样发挥其模型最大的效力。当然,两种模型也不是没有缺陷。在很大程度上两种模型仅考虑概念,而忽视了词本身。词除了具有语义特性之外,还有音位特性、形态特性和句法特性。激活扩展模型虽然考虑到了音位特征,但总体而言依然是以语义为主,而在形态特征和句法特征两方面均没有涉及。心理词汇的形态和句法方面的特征是如何表征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CarrollDw.psychologyofLanguage[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2000.

[2]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138-144.

[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1.

[4]刘凤鸣.试论英语词汇学习的心理认知过程[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1-5.

[5]孙蓝.第二语言词汇习得中词汇知识的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3(4):350-358.

[6]延辉.言语听辨中的词汇提取[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93-94.

网络教学的概念篇7

1.关于理论知识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化的改进策略。

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不能将理论知识课程完全独立进行,在参考《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中发现,虽然也概念繁多,但其书本上图形解释丰富,课后问题也比较接近实际应用,且其结合相应的动画演示和模拟器应用。我们应借鉴别人的优点,在授课中要有丰富的图文搭配,将抽象的概念显示出来,对于需要在教学中出现的器材,如双绞线、交换机、路由器、光电转换器等,要在理论课堂中给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观摩,无法展示的内容,如果能用动画制作出来最好,实际上这类型的动画在网上也容易搜索的到,我们不能局限于理论教学就只有黑板粉笔,用最陈旧的设备展示先进的科学,这样怎么能让学生觉得这是一门有趣的课呢?例如,在“《计算机网络》中关于网络层ip数据报的格式”一章节,书上基本上都是以概念讲解为主,学生在接触到这一章时,看到如此多的概念往往无法系统理解和接收,甚至产生厌倦心理,而这一章节在计算机网络体系模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单从书上的文字叙述进行理解,这一章节明显不能上好,所以应该将这一章所涉及到的知识与网络模型中的上下层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此时文字上的解析效果已不太好,就要结合动画演示,或者使用抓包软件对数据进行层次分析,让学生建立完整的体系模型,类似这样的内容教学,如果教师只是片面的文字叙述,学生很难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就算是暂时记住了概念,也会出现迅速遗忘的情况。鉴于以上情况,我们不能将理论课程独立出来在课堂上用黑板粉笔进行,虽然此阶段的实验课程不多,但最好能安排1/10的实验课程或安排网络设备观摩,或带领学生参与到各种校园网络建设中去,以配合理论课程的讲解,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努力学习下去的动力。

2.关于理论知识课程与实验操作课程脱节严重的改进策略。

基础理论知识在授课过程中都主要以书本概念为主,其教学目标此时设定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普及,而实验操作课程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的配置与应用,主要以网络设备的使用和配置为主。笔者认为,应由有专业建设能力的老师进行课程分析和目标设定,编写出适合自己学校使用的教材,理论知识部份要根据技工院校学生基础较为浅薄的情况进行删减或者说明,在教材的编写的过程中,应多参考其他同类出版的网络专业教材,如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指定用书的《网络管理员教程》、《网络工程师教程》以及思科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等教材,这些都是一些具有指导意义、对网络概念有标准定义的教材,且这些教材在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课程的结合上面有很高的水平。同时,在实验操作课程中,不能以多做实验的数量为目标,应就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实验做详细彻底的理论分析,将之前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做一个全面的阐述,让学生理解网络数据的传输过程。

3.关于考证要求与社会需求不能统一结合的改进策略。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技工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思索问题,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补充与社会更贴合的内容,如考试操作系统版本的升级、新技术出现的分析。技工院校的考证是学生主要的学习目标,具有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其次是引入其他的认证,如全国软件水平考试的网络管理员,其难度与技工院校的认证相仿,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如果能考取双证,学生就更有竞争力;另一种选择是建立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认证,如思科的网络工程师认证和华为的网络工程师认证。这些认证在社会上都有较大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且这些企业都有产品在世界各地销售,也需要培养针对他们产品需要的人才,那么双方建立合作是一件双赢的模式,如果不能达到这一条件,也应借鉴别人的认证以改进课程。我们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提高就业率,从而提高技工教育在社会观念中的地位。

二、总结

网络教学的概念篇8

【关键词】激活扩散模型;心理语言学;心理词汇

一、激活扩散模型简介

词汇知识在长时记忆中的组织称为心理词汇(mental lexical)或内部词汇(intemal lexical)。在对心理词汇组织形式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模型,来解释实验结果及基于实验的对心理词汇的理解与认识。这些模型中属于语义网络模型之一的激活扩散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Collins and Loftus,1975)被认为是最理想、最能反映心理词汇本质的模型。在该模型中,词的概念表示为节点(node),节点间通过词的语义关系相互连接,概念(节点)间的联系紧密程度以其连线的长度(距离)来表示,连线越短,表示两个概念之间联系越紧密。激活是从某一个节点向周围其它节点扩散的过程。

二、激活扩散模型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激活扩散模型是一个网络系统,它比较理想地解释了词汇知识是如何储存在记忆里的,即词汇知识以何种形式组织起来,存储于长时记忆中。明晰了这一网络模型的特点及其运作方式,我们就可以在具体的词汇教学中,以此理论为指导,找出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联,改进词汇教学,提高词汇教学质量和效率。具体地说,激活扩散模型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联想网络中教学词汇

词汇并非孤立地存储于记忆之中而是通过各种关系把节点所表示的词汇知识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多层面的、复杂而又系统的网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词与词是有联系的,而且不同词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是有差别的。基于这样的网络体系理论,我们可知新近学习的词汇要进入长时记忆被储存起来,就要找到相应的位置——在网络体系中与其它词建立适当联系的空间。一旦新词寻找到并顺利进入网络体系中合适的位置,它就可以成功地与其相邻的词汇建立各种联系,成为该网络体系中有机的一员而被存储于该网络中。这就告诉我们,在词汇教学中,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对所教学的词汇进行归类,并通过对比联想等手段使它们与已有词汇建立联系,即将词汇置于联想网络之中,一方面可以加速词汇寻得在储存网络中的位置,以便尽早进入长时记忆:另一方面又可以为以后激活(提取)词汇知识提供便利条件。

2、激活扩散模型在词汇教学中复习环节的重要作用

激活扩散模型的最佳运用场合似乎是词汇教学的复习环节。外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与所有记忆活动相同的问题——遗忘。惟有靠重新激活已存储的信息才能提高记忆强度,降低遗忘率加强记忆。这充分说明了有效组织复习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激活扩散模型这一原理告诉我们:(1)在词汇教学的复习环节,要依靠激活一些中心词汇,达到相继激活与之相联系的大量的周边词汇的目的(成批地复习词汇);(2)要通过添加、修补等手段,补充和完善词汇存储的概念知识、句法知识和语音知识,使各个词汇的知识信息更加完整并与其中心概念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3)组织词汇复习时,为了避免使用单一的激活方式,可采用意义、语音、句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增大激活概念的刺激信号强度,从而扩大激活范围。

三、激活扩散模型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词汇的几种记忆方法

(1)情节记忆

情节记忆的方法之一就是把单词放在句子中、语篇中记忆,针对某一个题目将很多句子联系起来记忆,这样单词和单词之间就有很多联系串接着。在复习某一个单词时也就很自然地联想到与之相联系的其它单词,这样进入长时记忆的学习内容就会越来越多。

(2)情境记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常常发现学生习惯将单词翻译成母语来记忆,一个单词出现,头脑中就会立刻闪现出与其对应的汉语意义。但是英语词汇和汉字在形意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英语词汇往往一词多义,两种语言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完全吻合的。因此,应当尽量直接把外语与具体的事物通过情景联想等方法结合起来记忆。

网络教学的概念篇9

【关键词】终生学习计算机教学语法词组结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174-02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进行改革与发展,涌现出许多教育思想和流派,其中在现代教育职业教育理念中渗透着终生教育、终生学习的理念。这个理念要求现代人一定要学会学习,真正做到终生学习。笔者研究的题目就是围绕学会学习、终生学习这个主题进行的。

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对中职教育也非常重视。然而目前中职生总体生源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一般是中考成绩较差的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才会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而且进入职业学校后,中职生对自己、对人生,特别是对学习信心不足。但根据我多年在中职学校教书的感受,中职生其实很聪明,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对,可以说是不太会学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对他未来的发展、终生学习很有帮助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对未来发展的期盼值。

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一直钻研如何让学生从厌恶学习到学会学习再到热爱学习。以前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只知道照老师讲解的去做,如同“依葫芦画瓢”,只知道如何做,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很多概念性的东西更是弄不清,也不愿意弄清楚。原因是概念性的东西较抽象,难以理解,而老师遇上这样的问题一般的做法也是无奈地让学生们死记硬背罢了,而部分中职学生是不会听从老师的要求去死记硬背的,其结果是弄不懂的东西越多,学习的兴趣就越低。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我注重利用语文课中的语法知识对每个概念性的知识进行分析,也可以说是进行关键字的提取,帮助学生抓住知识概念的重点,并加以分析。例如,“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能力、能引起计算机系统故障的特殊程序”。我帮学生分析,按语文课的语法知识来提取关键字,就是:

第一关键字分析提取:计算机病毒是程序。

主语谓语宾语

从第一关键字中,我们可了解到:主格是计算机病毒,宾格是程序。也就是说计算机病毒只不过是一种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这一理解非常重要,让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本质。第一关键字分析后,提出问题: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它与其他程序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称它为“病毒”,而不称之为某某程序呢?从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此时大部分学生会表现地很好奇,注意力开始集中到教师这里。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同学们继续阅读概念: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特殊在哪里呢?引出第二关键字。

第二关键字,在语法上看实际上是宾格的定语,是对宾格“程序”进行性质界定的:宾格“程序”前有一系列的定语:(1)人为制造的;(2)具有自我复制和传播能力;(3)能引起计算机系统故障。这些定语实际上是阐述“病毒程序”的特点。

从第一关键字和第二关键字中,我们已从计算机病毒这个概念中了解了两个问题:一是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二是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什么。通过对这个概念的认真分析,学生已把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基本掌握。

又如:什么是网络?其概念是“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各种通信介质和互联设备相互连接起来,配以完整的网络软件,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第一关键字分析提取:计算机网络是系统。

主语谓语宾语

从第一关键字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其实就是多个计算机之间的互联系统。这样的提取,简明扼要,让学生一目了然,头脑中自然形成一张网络图。

此时,教师可通过各种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知识结构不停留在这种简单的框架上。可提出这些问题:“是不是我们家里的几台计算机用线连接起来就可以算是网络呢?”“是不是所有网络只要用线连接起来就可以使用呢?”等,让学生能积极思考上述问题,产生一种好奇心。这时教师再进行第二关键字的分析提取,自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关键字的分析提取,主要是对相关主格、宾格的定语以及状语的分析。

第二关键字的分析提取:

第一,“网络”概念的主格定语。“网络”概念的主格定语是:地理位置不同、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这些主格定语实际上也就是告诉我们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有独立功能的——且地理位置不同——多个——计算机系统。经过分析让学生能从此语句中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第二,“网络”这个概念的宾格定语。“网络”这个概念的宾格定语是:计算机的相互连接。

第三,“网络”这个概念的状语。

状语是:(通过各种)通信介质、互联设备、网络软件;

(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

从这些状语中,我们可以了解网络组成中除了计算机外,还有通信介质、互联设备、网络软件,同时还知道了组成网络的目的是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

通过这样的语句结构分析及提取,学生从中大致了解本章节的主要内容,以后的教学内容不外乎就是对这个概念的进一步细化,做具体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通过这样的讲解后,学生对以后的知识点的学习是充满期待和有信心的。

同样,有很多概念性东西如“什么是统一资源定位?”

“什么是操作系统?”“什么是电子表格?”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加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以前在讲到excel电子表格的分类汇总这项操作时,学生对概念不理解,一般按老师列出的步骤还能操作出来,一旦自己操作总是会忘记排序这个操作,一开始就汇总。根据这一现象,我利用语文课的词语结构加以分析后,学生犯错率降低了很多。在讲到“分类汇总”时,我分析这个词语时,我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分类汇总呢?”让学生思考。此时学生看着这个专业名词木然,此时我反复多读几遍“分类汇总”这个词组,提醒他们注意从字面上去了解“分类汇总”含义,分类汇总就是既要分类,又要汇总,这样就让学生理清了一个概念是“分类汇总”这项操作实际上不是一项操作,而是两项操作。而且“分类”这个词在前面,“汇总”在后面,所以,在操作上也要先分类,后汇总。那么什么是分类?分类在计算机中实际上就是进行排序操作;什么是汇总?汇总就是统计个数、求和、求平均值等。通过词组分析,学生理清了思路,在以后的操作中就很少出错了。

用词语分析此类型的概念还有“选择性粘贴”、“条件格式”、“函数”等。

语法结构分析方法归纳为:(1)找出来概念的骨架,也即找出主语、谓语、宾语,也叫做找出第一关键字,从骨架中可以清楚地知道此概念到底是什么,可以做到一目了然。(2)再找出骨架的血肉,也即找出主语、宾语的定语,语句的状语,也称之为第二关键字,从这些血肉中可知道此概念的组成、特点、目的或意义。通过找骨架、找血肉,学生就可以单纯从概念本身了解到很多的知识点,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总体概念和基本的内容框架。

词语结构分析方法归纳为:强调对词语含义理解,可以顾名思义,强调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此词语之用意,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如何进行操作,要如何操作。学生一旦了解,可以说以后都不会忘记。

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此法运用多次,感觉效果较好,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思维,如何看书,如何学习,很多同学还将此法运用于其他科目如数学、会计专业的学习。我也走访了多位学生,他们都觉得受益匪浅,这为他们之后的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增长了许多。

此法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方法,在当下提倡学会学习的风气中,若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让他们终生受益,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大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邱永渠、黄仁渠.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网络教学的概念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20-02

一、CpFS结构

南京师范大学喻平、单墫教授认为,数学学习心理中的CpFS结构恰当与否,是学生学习了一个命题,特别是一组命题后,是否会灵活应用这些命题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学生正确理解了一个命题或命题组,他会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正确、良好的CpFS结构;但如果这个结构中有一个命题或结点联结不正确或不透彻,则会影响这一组命题,以及相关的另一组命题的学习。他们把这一连串具有相关特征的命题,称为概念域,并提出了概念系理论。

概念域:一个概念C的所有等价定义的图式,叫做概念C的概念域。具体地说,一个概念C如果具有某些等价定义(知识),那么这些等价定义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每一个等价定义都是对概念C的描述、定义和解释,这些等价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突破点对概念C的内涵进行表征,使概念C在学生头脑中呈现多种表征方式。由于不同的表征利于喜欢不同表征特点的学生对概念C进行理解、转化,因此能使学生对概念C的表征转化更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能丰富、巩固概念C在学生头脑中与其他知识概念之间联系的强度,使得学生的知识网络更紧密。

概念链:如果一组概念C1,C2,…,Cn存在关系:C1 R1 C2 R2…Rn-1 Cn (*),其中Ri(i=1,2,…,n)表示强抽象、弱抽象、广义抽象这3种数学关系中的任意一种,那么称(*)为一条概念链,记为λ={C1,C2,…Cn}。

概念系:如果两条概念链之间有交集,则称这两条链相交。如果m条概念链中至少有一条与其余的概念链都相交,那么称这m条概念链的图式为概念系。概念系是个体头脑中形成的概念网格。

由概念域(系)推广,可得出类似的命题域与命题系理论。

命题域:由若干等价命题组成,同概念域一样,这些等价命题的表征特点各有不同,利于有各种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吸收。

命题系:同概念域类似,命题域是命题系的子图式。

概念域、概念系、命题域、命题系形成的结构称为CpFS结构。

CpFS结构的组成元素有:(1)数学知识,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的知识。学生将这些基本的概念和命题内化吸收后,根据它们不同的特点,将它们分布在CpFS结构中的各个位置,形成一些基本的分散的点状图;(2)知识结构图。学生的头脑,能根据已被吸收的概念、命题的表征特点,寻找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即各种抽象关系(强抽象关系或弱抽象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将分散的概念(命题)点相互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结构图。一个良好的CpFS结构图,不仅要有准确的基本知识点,还要有丰富的、紧密联结各基本知识点的抽象关系。这些抽象关系中包含了对知识特征的理解。

如果学生头脑中CpFS结构的域广系宽、链多结密,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较容易地通过抽象关系在结点中提取核心命题,从而解决问题。但由于抽象关系是不明显的,所以如果学生没有形成完善的命题域和命题系,CpFS结构疏松、结点少、链条稀,那么在解决问题时,他们就不能及时、有效地在命题域或命题系中调用适当的模式,从而使欲解决的问题难度加大,或者无法解决问题。事实上,在一组等价命题中选出某些命题去解决不同的问题,理论上说是等价的,但解题的难度却大相径庭,这和结点是否丰富关系极大。

二、二次函数应用题的CpFS教学分析

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之后,二次函数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2009年版的《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节中,提出了三个典型例题:

1.(利润问题)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2.(图形问题)计算机把数据存储在磁盘上,磁盘是带有磁性物质的圆盘,磁盘上有一些同心圆轨道,叫做磁道。现有一张半径为45mm的磁盘。

(1)磁盘最内磁道的半径为r mm,其上每0.015mm的弧长为1个存储单元,这条磁道有多少个存储单元?

(2)磁盘上各磁道之间的宽度必须不小于0.3mm,磁盘的外圆周不是磁道,这张磁盘上最多有多少条磁道?

(3)如果各磁道的存储单元数目与最内磁道相同,最内磁道的半径r是多少时,磁盘的存储量最大?

3.(桥拱问题)下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在l时,拱顶离水面2m,水面宽4m。水面下降1m时,水面宽度增加多少?

以上例题中,第1、3题为二次函数的典型例题。一般教师遵照课本进行教学,讲解典型例题,拓展典型范围,让学生见多识广,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网络范围和网络结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了典型例题之后,能根据老师所教授的典型题的解题过程模仿做题。但笔者发现,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做类似的题目行,做变式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做练习的时候行,考试的时候就不会做了。

根据CpFS结构理论去分析这一现象:在常规教学下,学生能根据教师教授的知识,存储相应的概念、命题,能按题目的属性归类,形成相关的二次函数知识网络,编排图式;但在学生的二次函数应用题这一部分知识网络中,许多学生的学习为平行式学习,虽然有图式,但结点少。通俗地讲,就是学一题做一题,变式及强抽象(归类)的能力较差,以致考试时不会做。

以上分析证明了“在一组等价命题中选出某些命题去解决不同的问题,理论上说是等价的,但解题的难度却大相径庭”。

可见,教师如果只是平行地教授某几种题目的解题,那么学生学会的解题也只是“依葫芦画瓢”,没有综合,没有归纳,图式没有网络,CpFS结构中没有结点。这样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上不去,怎么办?如何增加网络中的结点?如何使平行式的网络图式相互联系?教师应当如何教学,才能使学生头脑中的CpFS结构更加紧密?二次函数应用题涉及范围广、类型多,如何教学才能增强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使学生的应用更加熟练?特别是上复习课时,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使二次函数应用题的归纳、分析更全面、有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二次函数应用题进行与以往不同的分类法复习。

常规复习跳绳问题、球类飞行问题、桥拱类建筑问题、面积或利润最大问题等典型例题。

常规学习下的个体CpFS结构为:

λ1={绳索问题1?绳索问题2?…?绳索问题n},

λ2={球类问题1?球类问题2?…?球类问题n},

λ3={建筑问题1?建筑问题2?…?建筑问题n},

λ4={面积最大问题1?面积最大问题2?…?面积最大问题n},

λ5={利润最大问题1?利润最大问题2?…?利润最大问题n}。

在这几条命题链中,每条命题链的第1个命题均为本命题链的典型命题,课本编排的例题就是给出这些典型命题,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其进行拓展。一般地,我们可以根据若干问题的典型命题,在同命题链中进行拓展教学,加大命题链的长度,但这些命题链之间是否有非空交集呢?如果m条命题链中的每一条都至少与其他的一条相交,那么称这m条链组成的系统为半等价命题网络。一个半等价命题网络的图式是一个命题系。如果能在这些命题链之间寻找到一条与之都相关的链,使之成为一个命题系,那么学生头脑中的网络强度必将大大增加,以上这几条命题链相互之间就存在着与之都相交的命题链。

ω(抛物线型问题)={λ1,λ2,λ3},

ω(二次数据/非抛物线型问题)={λ4,λ5}。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二次函数应用题,分类为抛物线型问题与非抛物线型问题(如课本例题3)。具体的抛物线型的应用问题可用以下口诀来概括:

门洞、桥拱和隧道,

篮球、足球乒乓球,

绳子会不会打到头。

其他的是题中没有出现抛物线,但在数据分析计算中,变量间出现二次函数关系的问题(如课本例题1、2)。对这些题也可以编排出以下口诀:

周长不变面积变,

固定形状求面积;

销售利润有技巧,

如何定价才最高?

当我们如此重组了二次函数应用题的题目类型之后,大量的二次函数应用题即被归纳到两条命题链中,形成命题系。在这些命题系中,我们又可以再次抽象出较强的数学关系,再从抽象的数学关系中寻找到联结的数学方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再去理解同一个命题、概念,便加强了命题链之间的联结,有效地完善了命题系,提高了在命题系中调用方法、模式的速度,从而提高了解题能力。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