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工程学科评估十篇化学工程学科评估十篇

化学工程学科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0:35

化学工程学科评估篇1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强,人们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1]。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把握机遇,制定和调整发展科技的新战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争在科技的竞争中取得先机,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政府对科技的投入越来越大,科技经费的使用也就越来越受到关注。怎样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科学界关注科技投入的力度和方向,同时,公众科学素养和参与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使得他们希望了解科技经费的使用状况。因此,政府必须向科学界和公众说明科技经费投入的效率以及未来科技经费资助的优先领域等相关问题[2]。作为政府管理科技经费的科研资助机构近年来力图通过分析与评价其资助状况,以显示其资源分配和管理工作是有效的。科研资助机构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科为单元进行资助活动,以学科为单元开展评估工作。通过关注所资助学科的研究产出和综合影响力,可以把握各学科的整体状况,确定学科未来的发展战略,这也是开展学科评估工作的内部需求;而随着现代网络、通讯、数据库和资料管理等技术的日趋完善,开展学科评估工作的外部条件也逐渐成熟。

   在1990年至1997年期间,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ustralianresearchcouncil,简称arc)对其在数学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物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8大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24个学科的5年资助工作开展了绩效评估,评价其“分配资源的管理工作”是否有效[3]。与此类似,在1999年至2002年,英国研究理事会(researchcouncilsuk,简称rcuk)下属的英国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biotechnologyandbiologicalsciencesresearchcouncil,简称bbsrc)也对其资助的一些学科开展评估工作,如生物化学工程,结构生物学,可持续农业等,评估侧重在如何保持英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确定该学科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并且为bbsrc在学科的发展作用中定位,确定政府将来的重点投资方向。以科技实力著称于全球的美国一直非常重视科研的评估工作,美国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资助机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简称nsf)也开展了类似的学科评估工作。他们对其支持的一些重大研究计划,如海洋研究计划,地震减灾计划等多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回溯性的评估。通过评估帮助国家科学基金会下属的一些机构,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工具和信息,以使得这些机构最大限度地减少资助决定对科学界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之能继续保持像过去那样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能力,并且分析nsf在支持该计划中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支持重点。

   本研究在上述三个国家科研资助机构开展的学科评估工作基础上,对学科评估的目的与范围,组织与结果以及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学科评估对我国科研管理工作的启示。

   

2 学科评估的目的与范围

   

2.1 目的

   学科评估的目的从总体上来说,主要是指科研资助机构通过对学科的评估活动最终希望获得学科状况的整体结果,属于宏观层面。从目前已开展的学科评估活动来看,可以区分两种类型的学科评估:一类是诊断性的学科评估,主要通过学科评估来了解学科目前的现状和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开展的学科评估,其目的就是对arc大额类型项目支持下的项目开展研究结果独立评估,考察在这一特定的学科领域进行研究的个人和研究小组的成果及其影响力,既评估arc大额资助项目的产出状况,同时还对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具体的科研管理过程包括同行评议、项目申请等细节问题进行评估,以便进一步加以改进[4];另一类是战略性的学科评估,即以学科评估为手段,了解学科目前的国际发展趋势和本国所处的地位,为学科在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确定战略计划。如英国研究理事会开展的学科评估,在对英国“结构生物学”的需求评估中,委员会要求评估工作侧重在如何保持英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5];而在对“生物化学工程”的学科评估中,其评估目的是建议bbsrc理事会必须适合生物化学工程新的使命,并且建议理事会制定该学科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6]。应当注意,学科评估的这两个目的并不是绝对分开的,通常这两个目的在每个学科评估中都有体现,只是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有一个目的占主导地位而已。相对于学科评估的目的,其评估目标则比较具体,主要是指在评估单个学科时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属于微观层面。由于学科之间的差异,同一科研资助机构在开展评估活动时可以有一个统一的目的,但对每个具体学科的评估目标则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学科评估的目标应注重其引导性与概括性,既要包含学科的当前研究和培训概况;也要重视与其它学科的合作关系以及学科的资助模式变化等。

   

2.2 范围

   学科评估的内容直接指向学科本身,即学科的整体产出和综合影响力,以科学分类中的学科作为一个评估单元,通常指的是一类相关的科学研究领域。它并不关注具体的机构和人员,但在学科评估中又离不开机构和人员,它是在相关机构和项目负责人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只是最后将这些结果综合起来分析和考虑。学科评估的范围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评估的时间范围,二是指评估的学科研究领域范围。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对“天文和天体物理学”评估的时间范围是选择在1988—1992年之间,涉及到arc资助的21个科研项目。学科研究领域范围包括地球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7]。而美国科学基金会对“地震减灾计划”的评估范围确定为以下研究领域:结构工程、地理技术工程、建筑和机械系统和与地震有关的社会科学;其评估时间跨越很长,从第一个资助计划(1958年)一直到最近的研究计划,评估小组将其分为四个阶段逐一考察[8]。学科评估的范围界定是开展学科评估的前提条件,一般由评估小组和科学共同体一起协商确定。只有将评估的范围界定清楚了,其后的评估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3 学科评估的组织与结果

3.1 组织

   学科评估是科研资助机构为达到了解所资助学科的发展状况和科研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确定学科今后的发展战略等目的而提出来的,因此学科评估的组织一般由科研资助机构主导。科研资助机构邀请一批该学科领域内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利用已有的数据积累,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若干年来在其资助下的某个学科所取得的研究产出和综合影响力进行评估,并进而对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该学科今后的发展战略提出政策性建议。学科评估的组织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总体上包括三个阶段:1、基础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科评估的目标确定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2、数据(资料)收集阶段:根据已确定的评估方案和评估指标,收集准确的相关资料,开展预定的评估活动;3、数据(资料)分析整理阶段:将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通过整理分析,形成整体的学科评估报告。

   

3.2 结果

   学科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小组要将结果整理成一份报告递交给科研资助机构,有关部门选取合适的内容向科学界和公众公开学科评估的内容。并及时收集评估对象、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反馈意见,根据评估小组所提的建议及时调整科研资助机构的政策和具体的管理工作,提高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效率。如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学科评估报告分为公开文件和保密文件两个部分,公开文件中省略涉及个人或具体项目的陈述;保密文件则有相关的详细信息,只提供给arc的少数相关人员。公开的评估报告也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评估专家组提供的可公开的评估报告,第二部分是arc对评估报告的回应,尤其是针对评估小组提出的政策建议予以逐项答复。因此,评估的过程既是arc了解其资助绩效的过程,也是改进其政策和管理工作的过程。英国bbsrc对学科的评估工作完成后整理成文向公众展示学科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和资助的优先领域。如bbsrc在对可持续农业的评估完成后立即确定了该学科三个重点资助的优先领域:创新农业实践、新型玉米体系和环境管理生态学[9]。

  

4 学科评估方法   科技评估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定性方法(同行评议)、半定量方法(回溯法或案例研究)和定量方法(文献计量方法和经济计量方法)[10]。其中同行评议使用最多,然后是非定量的案例研究,而纯定量方法相对使用较少。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还可以是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通常对基础研究的评估经常用到同行评议,对一些大型的、有多种评估对象和目标的计划则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估工具和手段。本文所论述的学科评估就需要运用多种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1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方法中较常用的一种就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其特点是简单明了。通过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的经费投入分析,可以了解该学科获得的资助力度。当然,对某个学科的投入是多元的,学科评估主要关心的是政府经费的投入状况。同时,学科的产出比较复杂,它既包括显性的结果如出版物,也有隐性的结果如对科学文化、社会经济进步的贡献等。一般来说,对学科评估简单的产出分析就是用正式发表的论文作为一个指标,在学科评估小组指定的数据库或刊物中,检索出一定时期内在科研资助机构的资助下发表的论文数量有多少。再进行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比较,可以得出该学科在若干年来的发展概况,在全球的总产出中占多大的比例,其国际影响力是增加还是减弱。如bbsrc在对“结构生物学”的评估中,首先分析了英国对“结构生物学”的投入情况,然后对“结构生物学”的产出作了文献计量分析,由城市大学的信息行为和评估研究中心利用研究产出数据库rod和isi,再加上评估小组协商后增加的三种刊物,对英国在1990至1999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发现:过去的10年中,英国的结构生物学产出有明显增长,该领域英国对全球的贡献比例从8%上升到12%;其中剑桥、牛津和伦敦大学是该时期内结构生物学研究产出的主力,它们三者的论文在1990年至1999年占了英国总论文产出的40%[5]。

   

4.2 会议研讨

   由于学科评估涉及的科学研究领域一般都比较广泛,对于学科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科学家最有发言权,因此召开科学家之间的会议就成为必要。让科学家畅所欲言,发表他们对学科发展的看法,对改进管理机制提出建议,明确学科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如果是与技术联系紧密的学科,还可以邀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专家一起共同研讨,讨论学科的研究成果如何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也可以明确市场的需求,为下一步的研究确定方向。bbsrc在对“生物化学工程”的评估过程中,1998年9月8日由化学工业协会组织,在英国伦敦召开生物化学工程科学家会议,大约有50人参加,都是英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生物化学科学家。讨论诸如:生物化学工程研究的目前状态如何?未来发展方向怎样?未来生物化学工程的培训需求怎样?新出现的技术是什么等问题[6]。

   

4.3 实地走访

   通常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的重点实验室或者重大仪器设施基地,这些部门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资助机构支持的重点,它们的运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科的发展。因此在学科评估过程中评估小组都会到重点实验室或重大设施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对它们的支持力度是否合适,研究产出是否达到要求,接下来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资助。除了走访本国的重点实验室或相关部门,学科评估中往往还需要走访其他国家的类似实验室或相关部门,以此做一个比较,了解自身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同时拓宽本国科学家的研究视野,为今后的国际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在对“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评估活动中,评估小组走访了帕斯、阿德雷德、霍巴特、墨尔本和悉尼等地的相关实验室,对涉及21个不同项目的17位受资助者进行了访谈[7]。bbsrc在评估“生物化学工程”过程中,bath大学的johnhowell教授组织了一批年轻的英国化学/生物化学科学家走访了美国相关的部门,以此比较两国的研究状况和拓宽年轻科学家的视野[6]。

   

4.4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是学科评估中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方法,几乎每个学科评估都曾采用过。调查问卷一般是面向大型项目的主持人或相关人员及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发放,通过他们了解本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何,科学研究资助机构的资助程序是否合理,经费是否充足,能否及时地开展研究工作,学科发展对于社会的贡献如何,今后的学科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等问题。arc在对“大气和海洋地理学”进行评估时,向arc大型项目负责人发放了一份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普通信息)包括个人和职业信息,如姓名、所在单位、最高学术资格、获得最高学历的时间、开始科研的时间、目前的职位等,也要求列出研究职业中的出版物数目、同时要向他们了解申请不成功的项目并且说明是否从其他什么地方得到资助,以及他们未来的研究方向,今后是否继续申请arc的项目等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申请到的项目的一些具体信息等内容[4]。

   

4.5 信息收集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工作的有力工具。在学科评估中,通过网络可以收集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可以汇集除了本学科领域内的专家以外的一些社会人士对该学科的看法以及发展意见,进一步全面了解学科的状况。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在对“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评估活动中,为了从更广泛的渠道得到的信息,在《校园评论》上广告,类似的信息还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澳大利亚天文学会会员,希望通过这两种方式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和评估[7]。nsf在对“重大海洋研究计划”的评估中,也在互联网上发放问卷,了解诸如以下的一些问题:海洋学重大研究计划已经带来对海洋认识的显著增加吗?海洋学重大研究计划已经为你提供了研究中使用的其他研究设备和设施吗?并且还通过问卷收集各界人士对海洋学重大研究计划的建议措施。

 

4.6 国际比较

   对学科的评估不能只是在纵向进行比较,横向的国际比较往往更加重要。学科评估中不仅要了解本学科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要清楚该学科在世界上的整体概况,从中了解学科今后发展的趋势,明确本国在该学科今后的发展占据什么样的地位,进而确定一些优先发展领域,保持本学科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如bbsrc在对“结构生物学”的评估中评估小组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在当前的世界上“结构生物学”有三种不同的发展路线,分别是:基于整体基因的方法(结构基因)、基于系统和加工的方法、个体目标(individualtargets)。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主要的研究集中在“结构基因”方面,其它的研究方向散见于其他的一些国家[5]。

   

5 启示

   我国目前对科技经费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经费的使用效率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2]。如何有效的利用科技经费,使之达到最大的效益产出,更加合理有效地对基础科学进行绩效评估,是科研管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通过以上介绍的国外科研资助机构的学科评估,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5.1 学科评估是提高我国科学基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科研资助机构通过开展学科评估工作,可以了解学科发展和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有利于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得资助方法和模式更加科学有效,也使得有限的科学基金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我国的科研管理部门开展过许多类似项目评估和人员评估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学科评估针对的是学科整体的发展及基金管理机制等问题,是在整体上把握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绩效和管理工作概况,具有项目和人员评估等方式无法触及的角度和深度,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通过学科评估工作可以了解我国科学基金对学科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明确目前的基金项目评审和管理过程是否科学有效等问题,从而提高我国科学基金的使用效率。

   

5.2 学科评估是制定我国学科规划和发展战略的基础

   科学研究必须体现国家的目标和需求[13]。在学科评估中可以了解该学科目前的国际趋势和本国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需求,为制定学科规划的发展战略打下基础,从而引导学科的发展为国家目标服务。目前我国开展的科学研究绩效评估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过于强调微观的、针对研究人员个人的评价,而宏观的评价不足[14]。学科评估本质上是一种宏观评价,并不过多考虑细节,而是分析学科的综合影响力,注重学科的发展战略等问题。因此,在我国开展学科评估可以拓宽我国科研人员的视野,明确国家的需求和目标,同时也为国家制定学科规划的发展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5.3 学科评估可以增加公众对科学和科学基金工作的了解

   当今社会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加,人们对科学的兴趣也逐渐浓厚。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科学,了解科学基金工作,开展学科评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学科评估的工作,向公众展示科学基金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有利于提升公众对科研资助机构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这也是我国政府管理机制民主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目前不尽如人意,除了其他的因素,与我国的科学宣传和科普工作不力有很大关系。公众对于科学及科学研究一知半解,这也使得目前各种伪科学大行其道,损害了科学的正面形象。通过向公众展示学科评估的结果,一方面让公众掌握当今科学发展的最近进展,另一方面,让公众明确我国科研经费的投入方向及取得的成果,提升公众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基金工作的支持力度。

   

5.4 学科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是相关数据资料信息的积累

   学科评估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有学科内部的纵向比较,也有横向的国际学科发展比较。而这些比较需要相关的数据和资料等信息,大部分基金项目相关结果的数据和资料是开展学科评估的必要基础。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等之所以能够开展大型的学科评估活动,正是由于长期积累的、可开展横向与纵向比较的大量基础数据,而且这些数据能够通过电子系统快速获取。目前我国在科研成果基础数据的积累、获取和共享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问题,从客观条件上制约了包括学科评估在内的一些绩效评估工作的有效进行[2]。因此,科研资助机构应该加强基金项目申请、评审、结题等相关信息的数据库建设与维护工作,促进数据共享,推动网络化建设,为将来开展包括学科评估在内的各种科技评估工作奠定基础。换言之,开展学科评估也是推动基础数据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化学工程学科评估篇2

关键词: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应用

前言

气象工程项目的评估工作对于气象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有效提升现阶段我国气象工作的科学性,使其满足经济发展的相关需求,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明确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重要性与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气象工作的实际要求,以相关技术为框架支撑,不断进行评估方式的调整优化。为了保证评估工作的质量,需要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必要的汇总与分析,为评估工作的及时开展与调整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推动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在实践中的有序开展。

1气象工程项目特点分析

对气象工程的特点进行必要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评估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工作的重点与核心,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项目评估方式进行优化调整,实现项目评估分析的准确性,从根本上提升了我国气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1)气象工程项目与其他工程项目有所差异,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气象工程项目以气象科学作为实践基础,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对特定的群体进行进行气象信息推送,借助于相关硬件与软件条件,将生产对象、环境以及用户系统之间进行了高效沟通,发挥气象信息在指导生产生活方面的作用,充分实现气象工程项目的社会属性与价值,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相关信息数据的使用需求[1]。(2)气象工程项目有着一定的复杂,这种复杂性是全方面的。一方面气象工程项目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将气象科学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技术人员以气象工程学为主要框架,将气象科学技术以及其他专门性技术进行必要的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边缘学科[2]。另一方面,气象工程与多种专门科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正是由于气象工程技术框架上的多元化,才使得其与农业、海洋以及建筑行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由此与农业气象、海洋气象、建筑气象等不同的领域进行着一定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3]。

2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所遵循的原则

(1)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必须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原则,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的主要特点以及操作流程,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考量,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评估方法能够满足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的实际要求,只有在科学精神、科学手段、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够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与评估方式为基础,确保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的科学高效实现。(2)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必须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的内容多样,信息数据繁多,为了保证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对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进行必要的规范与引导。加之现阶段气象工作对于气象工程项目的质量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进行必要的细致处理与操作。要尽可能的增加项目评估方法的兼容性,复杂冗余信息数据与操作对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的不利影响。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必须进行简化处理,降低评估工作的操作难度,提升评估方法的实用性能,使得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保证相关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3气象工程项目评估方法分析

气象工程项目作为一种非盈利的投资项目,其本质在于为社会工作提供更为完善的气象服务,因此在对其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要在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的指导下,既考虑到气象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与社会属性,有需要根据工程项目自身的特殊性,对评估分析工作作出必要的调整,使得评估方法能够完整反映气象工程项目的实际。

3.1气象工程项目必要性的评估

对于气象工程项目必要的分评估,包括对项目进行的必要性、建设单位、施工程序等方面进行测评,对于气象工程项目必要性的评估,针对于气象工程是否能够满足其社会属性,为公共提供必要的数据与信息支持,提升气象工作的服务能力[4]。对于建设单位的品股,则需要综合建设单位的施工技术条件与业务能力,以此保证气象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对于气象工程项目施工程序的评估,通过施工程序的评估,对项目的成熟度以及规范性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气象工程项目评估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2气象技术进行评估

气象技术的评估需要评估人员以科学性原则为导向,对于气象工程项目的技术方案进行全面考量,对于相关技术能够满足项目的各主要目标进行分析。由于气象工程项目对于气象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气象技术的专业化程度对于气象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5]。

3.3气象工程项目投资方案的评估

气象工程项目作为一种非盈利项目,其资金规模较为有限,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资金与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需要评估人员在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对气象工程项目的投资方案以及融资方式、使用方案进行必要的梳理。完善气象工程项目投资方案的合理性,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4结语

为了实现气象工程项目的重要作用,保证气象工程设计开发工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对气象工程项目进行全面评估,以期推动气象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文章以气象工程项目的特点作为切入点,对气象工程进行必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为指导,对气象工程项目的评估方法进行必要分析,借助于这种方式,确保评估方法的的准确性,为气象工程项目的进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海深.气象高空报文质量监控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J].气象科学,2015,43(05):844-848.

[2]曾乐,陈东辉,肖卫青,梁中军.基于Hadoop的气象数据存储检索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4(08):138-140.

[3]李雁,李峰,郭维.基于霍尔三维模型的气象工程项目管理方法[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5,7(04):331-337.

[4]谭娟.浅谈气象投资项目节能评估[J].中国工程咨询,2016(01):67-69.

化学工程学科评估篇3

关键词:iSo体系;新升本科院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自大学扩招以来,新升本科院校承担了大部分扩招任务,很多院校由单一类型专科学校向多学科型院校转变,在校生人数也迅速增加。学科类型的多样化和办学规模的急剧提升,给新升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除此之外,这些学校还面临着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考验,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顺利通过评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发达国家高校兴起了推行iSo标准的热潮。实践证明,通过实施iSo体系认证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这对必须在短时间内通过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新升本科院校来说,极具现实意义。

一、新升本科院校实施iSo认证的价值

1.节约资源,增加无形资产

新升本科院校在迎接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仅仅为了通过评估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根据其他学校经验,如果将评估准备过程和iSo体系认证过程结合起来实施,与单纯的迎评准备相比成本并不会增加很多,而iSo体系认证成功将会给学校带来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也为学校以后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2.有效提高教学工作水平

重在建设是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旨,借助实施iSo体系认证可以帮助新升本科院校探索出一个正规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教学管理及发展模式。高校升本后办学规模扩大、学科专业类型增多给教学工作带来巨大挑战,iSo标准要求建立正规的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强调过程管理及过程控制增加管理透明度,保障管理的计划性、落实性和有效性,强调持续改进并形成良性循环机制。这样既解决了扩大规模与发展内涵的悖论,也是对旧有管理理念、思维方式等的一次现代化、科学化革新,通过第三方认证和持续跟踪更确保了内涵建设的成果,加快了内涵建设的步伐。

3.提升学校竞争力

我国在加入wto后,将面临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调整,高等教育服务属新兴的第三产业范畴,并将以教育服务的形式进行国际间的贸易交往。实施iSo认证,可以改善质量管理过程,突破贸易技术壁垒,进行国际间的联合办学和实现校际间的学分互认,也有利于学生的再学习提高和就业。

二、新升本科院校实施iSo认证的可行性

1.评估与iSo认证具有统一性

在目的上,两者都力图通过制定评估教学效果的准则,通过持续的自评、专家评审、咨询和服务,鼓励和促进学校积极、主动的改进工作,使教学质量得到持续的改善和提高。在标准和依据上,两者相类似。评估指标体系与iSo认证标准、依据可以相互对应,它们都鼓励学校的独特性、特色性,提倡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上也强调学校重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与自我管理。在核心思想上,两者都强调质量改进的持续性。教学水平评估依据评估指标体系对学校的各种教学状况进行评估,找出差距,制定整改措施,促进学校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持续提高;iSo认证强调持续改进是永无止境的,持续改进应成为每个组织永恒的追求和目标,以满足高等教育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

2.评估与iSo认证的差异性可以互补

两者对教学管理的具体要求上侧重点不同。教学水平评估侧重检查评估学校办学水平是否达到评价指标的要求,是对学校状况进行的结果评估,对过程强调不足;iSo认证特别强调要实现组织的质量管理目标,就要重视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的所有与质量有关的过程,对这些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重视过程评价或形成性评价。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对材料的要求上侧重于对效果材料的描述,对于达到效果的过程性材料没有具体要求。iSo认证在材料上,借助编制文件化的程序,设定为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强调对过程的分析和相应材料的积累,以持续地改进和提高影响产品质量的过程。很多新升本科院校在评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用什么材料来证明教学效果好,因为评估指标对支撑材料没有具体和详细要求,而iSo认证对过程材料有非常详细的规定,认证材料可以对评估指标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三、新升本科院校引入iSo认证的要点

1.比照评估观测点设置iSo认证指标

iSo体系认证指标与评估观测点具有对应性,可以比照评估观测点设置iSo具体过程和指标。评估一级指标办学指导思想以办学定位和思路两个二级指标来体现,定位观测点是学校规划,办学思路的观测点是教育思想观念与教学中心地位。iSo体系认证指标中的管理承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质量方针可以涵盖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的内容。其他例如师资队伍结构与数量、主讲教师对应iSo体系认证中人力资源以及能力、意识和培训,教学条件中的基础设施和教学经费对应iSo认证中的资源提供、基础设施、工作环境,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对应iSo认证中的设计开发和产品实现,iSo认证中的测量、分析和改进对应教学效果,教学管理对应iSo认证中管理职责,等等。总之,本科教学评估与iSo标准认证可互为支撑,可以是否通过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作为衡量iSo体系有效性的标准。

2.形成规范化的文件体系

实施iSo标准,要求构筑一个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要用文件的形式明确教学和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及过程,文件化才能实现计划化、法制化、正规化,这对于保证和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由4个层次的文件所构成。它包括:①教学质量手册,内容是学校定位和规划以及质量目标的描述,可以用校级教学管理文件的汇编而成。②教学管理文件,可以是职能部门制定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这些文件支持质量手册,对教学工作的策划、开发与准备,到运行、最终结果的各个阶段、环节进行控制。③工作规范,相当于各个岗位工作指导书。④教学质量记录和其他质量文件,主要由各种教学资料以及教学过程相关记录组成。

3.领导重视

化学工程学科评估篇4

关键词:地方高校 教学评估体系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127-02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五年一轮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已结束,这也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事业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在理性的评估运作之下,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进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高校办学自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如何切实保证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高等学校的最主要任务。教学质量评估具有鉴定教学、调控教学和指导教学的作用,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地方高校需要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

一、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坚持的原则

地方高校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主要是要体现出“五个结合”的原则。

1、要和国家评估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评估制度在坚持周期性的同时,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实施分类发展和分类管理的新要求,强化分类评估、分类指导,改进评估方式,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评估中的运用,构建起周期性评估、日常教学基本状态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评估新机制。从当前形势看,下一轮国家对地方高校的评估,主要是采取质量审核的方式进行。这种评估形式的指导方针与目标是: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审核的指标和实施方案设计更强调导向性和规范性,目的是引导高校科学定位,注重质量。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审核的内容是:学校的使命和目标,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教师资源和教学条件,教学改革与管理服务,学生学习效果等。

2、要和“质量工程”结合。《纲要》指出:“要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工程”面对的是全国7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质量工程”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质量工程”充分考虑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确定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调动广大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质量工程”主要涉及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等。

3、要和学校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结合。地方高校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都有自身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内涵发展、管理模式等。为此,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一定要为学校发展与建设服务,符合学校的校情,必须具有学校的个性和特色。主要体现为:要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有符合学校校情的组织系统与保障系统;要建立符合学校发展的质量标准《纲要》明确指出:“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因此,学校的质量标准要达到国家规定的一般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规格标准、专业设置标准、课程标准、师资标准、培养过程标准、质量评估标准等;要建立促进学校发展的教学评估体系与运行机制;要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体制与高水平的管理队伍;要有符合学校校情的反馈与调控机制。

4、要和巩固、深化评建成果结合。教育部组织的教学评估的开展对高校各方面的工作以及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效能是巨大的。高校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加强了学校的软件和硬件建设,评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高校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一定要巩固和深化评建成果,保证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在较高的水平上运行,使学校长期受益。另一方面,在国家教学评估制度化的要求下,学校通过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可以保持随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评估组织实施随机性评估的机制与状态。当外部因素要求对学校进行评估时,既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及管理秩序,又能在外部评估过程中取得好的成绩。

5、要和质量文化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结合。质量文化是以质量为中心、把学校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内在的规章制度、价值观的总和,是学校教育质量形成的基础,是全体师生员工涉及质量空间的一切精神活动、精神行为以及精神物化产品的总称。一所高校质量文化底蕴越深,其校风、教风、学风就越优良,就越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质量文化是高校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的灵魂,通过质量保障增强着师生的质量意识、渗透着具有本校特色的质量观、潜移默化地激发着质量文化的不断形成。地方高校只有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定期与不定期地开展各项工作的评估,将评估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才能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运转,才能促进学校建立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大学制度。

二、构建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

教学质量评估是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地方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构建符合学校校情的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黑龙江科技学院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确立了“深化办学转型,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努力创建一流水平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定位。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定位是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教学、服务并重。学校根据“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发展定位,树立“以学生学会了什么”作为评估的基本思想,构建“评教、评管、评学、专项评估”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为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感知主体,又是质量的最终体现,时教学质量优劣的判断最具“发言权”。

1、“评教”,即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评教”的根本目的是向教学过程要质量,重点评价教师围绕学生能力培养需求、企业社会对人才需求设计教学过程情况。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即备课、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试题评卷等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作出判断,对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作出鉴定,对存在的问题作出诊断,从而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可以是:在学生评教、院(系)督导组和同行评议的基础上,校督导组依据评估指标体系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素质、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作出定量与定性分析,以一年为一个滚动周期,评出等级。

2、“评管”,即对院(系)教学工作等进行评估。这项评估是对院(系)的教学工作等进行整体性评估,是深化棱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评管”的根本目的是向教学管理要质量,重点评价院(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教学工作情况。以评估指标体系为导向给各院(系)的教学工作确立一个规范,提高其教学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等级评价全方位地调动各院(系)抓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可以是:在院(系)依据学校评估方案开展自评的基础上,由学校组织专家组对每个院(系)进行复评。并广泛听取学生和相关部门的意见,以三年或四年为一个滚动周期,评出等级。

3、“评学”,即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估。“评学”的根本目的是向学生学习要质量,重点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通过“评学”,树立良好学风,引导和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成人成才。其基本原则是通过专家、教师、家长、社会用人单位以及学生自评等多层次评估,对学生学习与实践状况及其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我校结合本科生导师制进行。

4、专项评估。建立健全教学专项工作评估制度,对学科、专业、课程、实验室等重要教学建设,对毕业设计、实习、考试等主要教学环节进行评估。重点评价教学建设、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收获”。也就是评价通过教学建设、教学环节,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哪些提高。专项评估是对评教、评管、评学的有机补充。开展专项评估,使质量评估与监控真正做到了全方位、无死角。《纲要》也指出:“推进专业评价。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因此,开展专项评估可以保持随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评估组织实施随机性评估的机制与状态。

三、实践与效果

学校成立了独立的评估机构――评估中心开展教学评估工作,并与教务处积极配合,几年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先后开展了院(系)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课程评估、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实验室评估、生产实习评估,并一直坚持课堂教学评估和学生综合测评。根据学较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定位。为突出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开展了实践教学环节评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评估取得了良好效果,逐步实现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推进了教学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实施学科专业课程建设项目评估,以评促建;专业服务企业、课程服务专业的转型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学校实施学科专业课程建设项目制。以三年为周期进行滚动建设。目前,学校有本科专业48个,建成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7个,部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精品课1门、省精品课14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3项。

2、开展课堂教学评估和学生评教,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很大提高。学校常年实施教学督导制度,形成了以校、院(系)两级管理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评教和学生信息员一直是学校重视的方面,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抽测听课,教师优良率达到了100%,其中优秀率达到了90%以上。

3、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评估,设计(论文)质量持续提高。学校连续6年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每年都聘请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治学严谨的校内外专家对毕业设计工作评估体系和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了抽检评审。抽捡评审结果表明: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评估体系科学合理并符合实际,毕业设计工作管理规范、要求严格,选题结合实际程度高,学生专业知识扎实、运用知识能力强,成绩评定过程与结果科学合理,设计(论文)质量好。此外,我校部分优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近几年,学生结合毕业设计(论文)公开100余篇;部分毕业设计(论文)对厂矿企业起到很大作用。

4、开展实验室评估和生产实习评估,促进了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高主要体现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方面。我校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制作、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铸造工艺设计、航模、城市规划设计、挑战杯等竞赛中屡获佳奖。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公认,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几年来。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居黑龙江省高校前列。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并能很快适应矿山企业的工程环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技术钻研精神强,发展后劲大。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建构地方高校内部教学评估体系与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XGGH08084)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国刚.教学服务型大学转型发展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

化学工程学科评估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为宗旨;以发现、研究、解决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评估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对教师教学评估,要在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推进教改深入,本着为国家多出人才、出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评估标准,保证评估的正确方向。

2、科学性原则。对教师教学评估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要根据《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评估标准》,遵循教学原则和规律,按照学校的基本要求去实施和把握教学评估。

3、客观性原则。通过教师自评、学生及家长评价和评估小组评价给教师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学校评估要参照《海港区义务教育阶段2010-2010学年度学校教学评估标准》、《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县域教学评估标准》实事求是,评出相应的指标和等级。

三、评估准备工作

(一)成立评估小组

组长:安咏梅

副组长:张丽王艳琦

成员:杨冬梅王静王雅君张旭江王岩胡海玲张金艳姜银华

(二)学习《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评估标准》、《海港区义务教育阶段2010-2010学年度学校教学评估标准》、《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县域教学评估标准》。

四、评估方法及程序

(一)教师教学评价

1、教师自评

教师根据《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评估标准》进行自我等级评估。填写《海港区义务教育阶段2010-2010学年度教师评估报告书》完成自评及总结。自评结果按10%的权重记入“教师教学评估”总分。

2、学生及家长评价

评价采用区统一制定的《海港区义务教育阶段2010-2010学年度教师教学评估学生、家长评分表》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参与评价的学生及家长不少于班级学生总数的50%(大学科)20%(小学科)。发放评价表时采取本班教师回避的办法,达到评价的真实性。反馈的《评分表》统计结果后填入教师自评报告书中,并将打分表及时存档。评估结果各按10%的权重记入“教师教学评估”总分。

3、校评估组评价

评估小组成员根据评估标准对教师进行评价,填入教师自评报告书中。评估结果按70%的权重记入“教师教学评估”总分。

4、综评结果认定

校评估组需对上述前4项评估得分按相应权重进行统计,认定每位教师的最终评估成绩,并确定相应等级。填写《海港区义务教育阶段2010-2010学年度教师教学评估汇总表》,完成《海港区义务教育阶段2010-2010学年度教师教学评估情况一览表》。

教师教学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具体分值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9~70分;一般----69~40分;较差---39分以下。

上述评价过程中产生的表格资料,必须存入教师学期或当年业绩考核档案,作为教师任用、专业发展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学校教学评估

1、学校自评

学校根据《海港区义务教育阶段2010-2010学年度学校教学评估标准》自评,撰写《海港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汇报材料》(包括学校基本情况、评估过程概述、教师评估结果、学校教学自评综述、存在问题、整改措施等),填写《海港区义务教育阶段2010-2010学年度学校教学评估报告书》。

2、区级终评

由区评估小组按照省评估标准统一组织评估。通过课堂观察、查阅资料、教师及学生访谈等形式,全面评估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学质量等重要指标的完成情况,对不同学科不同水平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后对学校做出综合评价。程序为:

第一、确定抽样评估教师。按《海港区义务教育阶段2010-2010学年度教师教学评估情况一览表》,随机抽取每校每学科2-3教师,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信息、综合、校本、音乐、美术、体育。

第二、课堂观察。听被抽教师的常态课,学科教研组教师参与听课。

第三、参加抽查教师的学科教研活动(每个学科一次),课后访谈、对话。

第四、查阅资料。

第五、学生个别访谈。

第六、评估反馈。

化学工程学科评估篇6

一、高等教育评估的制度化建设历程

采访人:为规范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国家教委于1990年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新世纪以来,国家和省在高等教育评估方面出台了哪些相关文件,这些文件起到什么作用?对广东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魏中林:《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是我国第一个关于高等教育评估的规范性文件,它对推进高等教育评估的法制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0年以后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推进高等教育评估的法制化建设,相关政策可见于国家和省重要政策文件和教育评估的专门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等。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对广东省高等教育评估的制度化建设发挥了引领作用。国家和省的高等教育评估政策文件一方面推动了广东省高等教育评估的制度化建设,另一方面使广东高等教育评估活动走向规范,促进了高等教育评估活动有序发展。

采访人:您认为当前高等教育评估的制度化建设中还存在哪些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应采取什么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魏中林:尽管我们在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高等教育评估的制度化建设中确实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其中较突出的矛盾就是高等教育评估事业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化建设滞后的矛盾。自《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颁发之后就鲜有专门性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出台,而高等教育评估活动在这20年间快速发展。如何使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跟上评估活动的步伐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我认为这一矛盾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加大高等教育评估法制建设力度,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反思也必不可少,需要多方合力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二、广东高等教育评估的体系化建设

采访人:您认为广东开展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对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哪些主要成绩?

魏中林:2004年下半年,广东省启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这项工作的开展规范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增强了学校的质量意识,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200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并委托各省具体负责实施工作。广东省认真研究领会教育部新评估方案,结合广东职业教育的特点,制定了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总体规划、实施细则、专家组工作指南、院校评建工作指南、条件核查与回访制度等,把评估的重点放在评估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评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并建立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将数据平台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引导学校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质量保障机制。我省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研究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代表性,对促进我省高等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进行改革和建设,激发了院校参与评估的内在需求;其次,数据采集平台的运用促进了学校的知识化管理,既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又为学校的决策和评估机构提供了客观依据,还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另外,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也有助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采访人:高等学校名牌专业评估和精品课程评估在我省开展了多年,对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请您谈一谈看法。

魏中林:开展名牌专业评估和精品课程评估是促进高等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厅把名牌专业建设作为全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的重要内容。开展名牌专业评选工作,有利于高等学校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以特色出名牌,以特色促强校。精品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和教学水平的体现。精品课程评估引领课程改革方向,有利于引导提高创新意识,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名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促进我省高等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培育办学特色,强化教学管理,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走上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采访人:开展高等学校校外学习中心年检,促进了高校在现代远程教育方面规范办学,请您概述这个评估项目的主要特色。

魏中林:校外学习中心是试点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校外学习支持服务机构,是联系试点高校和学生的纽带,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职责。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决定着现代远程教育高等学历教育的信誉和办学质量,乃至现代远程教育的长远发展。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强省,人才需求旺盛,自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以来,认真贯彻教育部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提高质量的方针和科教兴粤战略,注重规范管理,现代远程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从年检的申报材料以及实地抽查的情况来看,我省现代远程教育总体规模稳步发展,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学习支持服务意识不断提升,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办学管理日趋规范,试点工作呈健康发展态势,为构建我省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和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采访人:总结以上几个具体的评估项目以及广东省以往的评估实践,您认为广东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当朝哪个方向去改进?

魏中林:教育部启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同时,广东省也紧跟步伐,在2000年成立广东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其职能现并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估室)。12年来,广东省高等教育评估事业发展逐步走向规范。但是,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影响着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发展,也浮现出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建设上的硬伤,如评估文化缺失、法制化建设滞后、指标设置过于刚性、实践主体力量失衡等问题。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建设是一种教育现象,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高校评估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于技术层面,而是来自于人们的观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长期脱离竞争而形成不习惯排名以及互不服气的观念,从而难以培育、发展并传播促进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建设的文化氛围。所以,怎样以先进的文化引领高等教育评估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就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其次,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来看,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指向存在着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既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也有一般的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依据不同类型的大学,设计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从而突出学校自身发展的特色和个性,实现高校的集约化、内涵式发展,这已是现代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建设的重要趋势。

三、广东高等教育评估事业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采访人:就当前看来,培育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是高等教育评估事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对此您如何看待?广东省是否会有相关的举措?

魏中林: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正式展开并逐步规范起来。但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还表现出十分显著的行政性,导致高等教育评估结果的效度和信度有所欠缺。发展富有活力的各级各类专业教育评估机构是教育评估事业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教育中介组织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等各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目前随着政府的职能转变,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了省级专业性的教育评估机构,如江苏、上海、辽宁等地,经过10多年的培养发展,教育评估机构的实力不断增强。随着广东省教育评估实践的不断深入,培育广东省的教育评估行业组织也势在必行。目前我省正筹建广东教育评估协会,对健全广东教育评估资质认证制度,强化专业教育评估队伍建设,加强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采访人:如果成立广东教育评估协会,您认为它应当有着怎样的定位,发挥什么作用?

魏中林:成立广东教育评估协会,是广东教育评估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培育广东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推动广东教育评估专业化、国际化进程,同时也有助于各级各类评估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更是为政府购买专业服务实施各级各类教育评估提供更多的选择。广东省虽然在经济实力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教育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弱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教育评估的专业机构、专业队伍、专业管理等方面也滞后于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强化专业教育评估机构的职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评估专家队伍,促进教育评估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成立广东教育评估协会可以充分整合评估人才、信息、科研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全省教育评估项目的统筹和协调,使教育评估更具有客观性、公开性和社会公正性。

化学工程学科评估篇7

关键词:自我评估;学位授权点;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01-02

学位授权单位开展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是保证学位授权点质量、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学位授权单位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和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本文主要从学位授权审核和评估发展过程、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的原则及过程等方面,对学位授权单位开展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进行初步探讨和思考,以期对各单位开展工作有所启示。

一、学位授权审核和评估发展过程

学位授权点是指“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的可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即在教师队伍、课程设置、科研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达到基本条件的学科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并取得授权,才能授予学位。

1.我国学位授权点审核发展过程。从1981年开始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以来,我国己经开展了11个批次的授权审核工作,大体可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①初创阶段(1981―1984年),审核权高度集中;②探索阶段(1985―1994年),审核权初步下放;③改革阶段(l995―2004年),审核权稳步下放;④改革扩展阶段(2005―2010年),审核权高校自主。严格的学位授权审核制度,对我国建立完备的研究生培养学科专业体系,保证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学位授权审核权力的下放,国家对于学位授权质量的监督也在不断探索和加强中。2005年,我国启动学位授权点的定期评估,对已经获得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进行发展状况评价,建立学位授权点管理有上有下的动态管理机制。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共同下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强调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推动学位授权单位建立常态化的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和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制度。开展学位授权点的自我评估,对学位授权点来说,有诊断、导向、激励等意义和作用。

与学位授权审核不同,合格评估有如下特点:

①诊断式评估,通过对学位授权点的全面检查,以评促建,实现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②自我评估为主,评估方案、指标体系、评估标准、评估方式、评估实施时间等,均由各个学位授权单位在一定的框架下自行确定,教育行政部门随机抽评;③评估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过程和质量,包括毕业生的就业发展等,而师资和科研水平等仅作为基本条件的一个组成部分;④评估方式多样,可以根据学位授权点的类别和层次,采取国内同行专家评估、国际评估、专业资格认证等相结合的方式。

二、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的原则

在开展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时,学位授权单位应当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及公开公正的原则。

1.科学性。学位授权点的建立与发展,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和特点,评估时应根据自然发展规律科学地组织与实施。学位授权点,按照学位层次可分为博士、硕士,按照学位类型可分为学术学位、专业学位,根据学科门类可分为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因此,在制订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时,要分层次、多维度地考虑学位授权点的多元属性,避免用同一尺度和标准来评估所有的学位授权点。

2.合理性。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是依据本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所进行的诊断式评估,不同的学位授权单位行使学位授权和培养研究生的时间与过程不尽相同,有各自的特色。所以,在组织和实施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时,要以国家制定的《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为最低要求,确定能够突出特色、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学位授权点发展的评估标准和内容。

3.可行性。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是一个长时间的复杂工作,评估的基本程序包括多个重要环节,涉及学位授权单位的多个部门和大多数学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实施。因此,在组织和实施时,应尽量使程序简化,操作方便,保证评估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与完成。

4.公开公正。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的全过程,要做到信息公开,接受各方监督,保证工作的公正性,切实做到以评促建。

三、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的过程

学位授权点的自我评估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指定专门机构组织实施、研究制订评估工作方案、实施评估方案。

1.指定专门机构组织实施。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时间长,责任重,涉及部门、学院多,需要组织和协调的事情也比较多,应当指定专门的机构来组织和实施。

2.研究制订评估工作方案。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方案包括被评估的组织结构、评估方式、评估内容、时间安排、工作流程等内容。研究制订评估工作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办学水平、发展目标,学位授权点的类别、数量、关联性及学院设置等因素,统筹考虑,顶层规划。①评估方式。不同的学位授权点,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如国际评估、国内专家评估、专业资格认证。国际评估是指,对一些高水平的国内一流学科,其发展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可以采取国际评估的方式。邀请本学科领域的国外知名专家,以国际一流为标准,对学位授权点的目标、基本条件、人才培养等重点要素进行评价,进一步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提升学校学科的国际知名度。国内专家评估是大部分学位授权单位和学位授权点采取的一种评估方式。它聘请本学科领域中水平较高的研究生导师,组成评估专家组。对于专业学位授权点,评估专家应当包括本行业部门的专家,以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评估,大致可分为资料准备与现场评估两个阶段。在资料准备阶段,学位授权单位与受邀评估专家事先沟通、交流,听取专家对评估标准、评估内容等的意见,组织评估材料并发送给专家;现场评估时,可采取总体汇报、查阅相关支撑材料、课堂听课、现场考察、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学位授权点的各项情况,通过充分讨论与答辩后,提出针对性诊断式评估意见,为下一步的改进与发展提出建议。对于部分专业学位授权点的自我评估,可以采用专业资格认证或质量认证的方式。例如,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的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有完整的认证流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对mBa培养体系的完善、mBa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和国际化等具有指导意义。②评估内容。学位授权点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研究生的目标定位与学位授予标准、主要培养方向(不是研究方向)的基本概况和特色、师资队伍情况、科学研究情况、教学科研平台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等。其中,人才培养是评估的核心内容。人才培养的评估应当是对其全过程的评估,包括导师队伍、招生选拔、培养方案、课堂教学、学术训练或实践训练、学术交流、学位论文、毕业去向、用人单位反馈、研究生教育制度保障、学风教育等。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时,应根据学位授权点的不同属性,分别制定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授权点的体系与标准。将数据定量描述与文字定性描述相结合,但要尽量采用定量描述。进行定量描述时,我们不能仅仅描述总量,更要描述师均、生均等效率指标,突出建设绩效。评估数据的采集时,尽量直接使用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或学位授权单位中心数据库的客观数据,既能简化学位授权点人员的工作量,也能有效保证数据的客观真实性。③时间安排。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大体分为方案制订、评估试点、方案优化、全面评估、改进提升等阶段。方案制订:按照有关要求,完成本单位评估工作方案。评估试点:选取学科基础较好、学院积极性高的部分学位授权点开展试点评估。方案优化:根据试点经验和教训,优化评估方案,为全面评估做准备。全面评估:所有学位授权点参加各种形式的评估,可以按照学科相近性、学院所承担建设的学位授权点等,合理安排评估时间和方式。改进提升: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的最重要目的是发现问题,改进与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学位授权单位可根据专家评估意见,对学位授权点进行动态调整。

3.实施评估方案。评估组织机构根据制订的评估工作方案,按照时间节点依次开展工作。实施过程中,注重统筹协调学院、部门、学位授权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优化工作方案,做到责权分明,并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顺利完成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林梦泉,朱金明,唐振福,吕磊,梁莹.学位点质量评估协同机制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7).

[2]张淑林,夏清泉,陈伟.高水平大学学位点管理自律机制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4).

[3]杨院.构建我国学位点评估标准体系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7).

化学工程学科评估篇8

广东白云学院:加强顶层设计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广东白云学院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广东白云学院校长曾小彬告诉《教育》旬刊记者:“评估对学校来讲,至少有3个价值:一是鉴定价值,衡量学校的教学工作处在什么水平;二是发现价值,通过评估梳理学校的改革建设思路,梳理学校的历史,发现闪光点、亮点和特色,也发现存在的问题;三是导向价值,评估只是手段,通过评估工作促进我校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办学宗旨,合理定位,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和计划,致力于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致力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致力于建立和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使校内评估工作走向常态化、制度化,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学校自主的意识和行为。”

曾小彬介绍说,在此次教学评估中,广东白云学院基于CDio理念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到专家认可和赞扬。评估专家认为,这是迈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可喜的一步,已体现改革的成功之处。特别对电子信息工程、工业设计两个试点专业取得的教学成果表示赞赏。同时,学校的实践教学凸显特色,专业建设成效较突出。专家认为,学校构建的四条主线、五个层级的实践教学项目体系,建立跨学科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平台等,促进了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力度,工学类、艺术学类和管理学类专业有突出优势,有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此外,白云学院有明确的考核评价及其激励与约束措施,建立了高效的运行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出民办高校的体制优势。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办学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加强,制度文件需不断完善;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中级职称、硕士、中青年教师偏多,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稳定性有待加强,对教师发展问题关注不够;学科专业建设有待加强,表现在结构有待优化,某些专业方向设置欠科学(如工商管理专业),部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还比较笼统,学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学术氛围不足,科研水平不高,学校对如何开展科研的思路还不够清晰,应用研究与社会服务有待加强等。

面对这些不足,曾小彬介绍说,2012年,学校进行了有针对的改进。在办学顶层设计上,学校通过组织校外调研、聘请专家讲座、开展校内研讨等方式,对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学科专业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研究定位和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理念、管理理念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予以明确,为学校新阶段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认识基础。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学校围绕广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组织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活动,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调整和优化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同时,依据企业、行业、社会需求及职业的变化,细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与要求,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紧密对接。在科学研究方面,明确了学校的科研定位和主攻方向,即“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应用技术开发、集成与管理创新的需要,走跨学科整合、校企联合、团队协作的道路,产出一批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与专利成果。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转化,形成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良性互动的局面”。

通过评估,给广东白云学院带来了一些持久性、根本性变化。一方面,学校通过推进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合理科学的薪酬制度,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曾小彬介绍说,目前学校生师比由评估时的20.03:1,进一步下降至19.06:1;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由评估时31.6%上升至35.02%,具有行业背景及双师型教师的,由评估时32.85%增至51.66%;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校中青年骨干等称号的教师共计186人,较评估时增加68人。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重点培育和扶持等举措,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评估之后,新增省级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点6个,新增校级重点研究机构6个;2012年至2013年,学校获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21项,获资助经费352万元;获省级科研项目10项,专利38项,横向项目29项,横向经费820余万元。

四川文理学院:后续影响持久

2011年初,四川文理学院正式启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准备工作,始终坚持以“平常心、正常态”对待评估,以“学习心、开放态”参与评估,严格执行评估纪律,坚持不弄虚作假、不兴师动众,确保在评估前、评估中、评估后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不受评估的干扰。2012年9月24日,四川文理学院开始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期4天。校长孟兆怀教授向《教育》旬刊记者介绍说:专家组离校后,学校立即对专家反馈意见和评建工作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和总结。

为全面落实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整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四川文理学院党委决定由校领导带队,分4个小组赴东、中、西部6省市14所同类型本科院校考察学习。学校经过认真查找和分析,根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拟定出了符合校情、操作性强的整改方案,方案围绕“一条主线,两支队伍,三个环节,四个重点,五大工程”展开,即以应用型本科建设为主线,抓好干部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紧扣观念转变、管理规范和质量保障三个环节,突出顶层设计、经费投入、产学研用、地方服务四个重点,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以期深化应用型本科内涵建设,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动适应并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全面促进学校办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此次评估带给四川文理学院带来的后续影响是持久的。孟兆怀说,第一,学校更加重视教学的常态化、规范化管理,逐渐实施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突出二级学院的管理职能。坚持“平常心、正常态”,按评建要求逐渐改进教学管理手段,规范各种教学行为,加强对日常教学秩序的指导与督查,形成常态。第二,强化本科意识,加强个别教师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培养,同时加强平常监督和听课制度的执行。第三,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科学、更有利于其执行,并严格按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活动:按照“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先后多次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适当增加应用性课程和实践教学比例,重视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实习和综合训练等,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按新培养方案调整教学日历(每学分16学时)和教学工作安排,使二级学院制定开课计划和教师教学时间更充足,学生复习迎考更充分;加强对开课任务中不合理部分的审查和调整。如本、专科合班上课,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合班上课,名称不同课程合班上课,合班人数过多,班级周学时过高,个别教师周课时数过大等进行调整;注重排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兼顾个别教师的特殊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室和实验室资源,避免课程冲突;加强课程教学进度的督导力度。各二级学院分教研室抽查教学进度,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第四,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专业综合训练和校企合作,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第五,以学生为本,深入抓好学风考风建设。在课程安排、教师配备、教室使用、作息时间等方面,均考虑到学生的成长规律。通过网上评教、教学信息联络员反馈教学效果和实际问题。通过加强学生诚信考试的教育和学校新建成的视频监控系统,端正考风考纪,促进形成良好学风。第六,鼓励教学改革研究,深入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的类别和数量不断增多,各级各类项目总数达130项,其中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总数48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总数82项。学校继续通过举办教学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观摩课、青年教师优质课等活动和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第七,探索课程考核方式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教改立项推动考试方式改革,根据各专业课程特点,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的考核,增加多种考核方式和成绩评价方式,力争做到考核评价更全面、更科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记者手记:院校普遍持肯定态度

《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院校对评估持肯定态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曾于1996年1月接受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又于2007年12月接受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两次评估,使学校实现了两次跨越式发展。近两年来,该校修订或制定了共计1234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形成了以实验教学、各类实习、毕业设计以及技能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组成的、层次清晰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修订或制定各类规章制度140余项,保证了教学运行规范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完善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化学工程学科评估篇9

一、构建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1.建立高校教学评估长效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学条件缺乏、专业建设工作严重滞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陈旧、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制约、阻碍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些负面影响,同时为响应和落实教育部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中确立的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高校必须建立内部教学评估制度的长效机制。通过教学评估不断发现办学中的问题并及时整改,以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主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2.建立高校教学评估长效机制是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应该成为自觉行为,同时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高校要求得生存,必须不断建设、改革与发展,增强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适应性,以提高自身生存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真正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内涵建设和深入教育教学改革,这需要建立一种高效和长效的质量保障体系与监控机制,而高校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建立,正是为了建立和完善这样一种体系和机制,通过经常性的自我评估与监控,不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实施整改,促进学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自觉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教学工作创新,不断探索并努力构建与学校办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新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此,高校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建立不应仅仅是为了准备接受外部评估的一种外在要求,而应是来自学校为适应时展的步伐而主动做出的坚持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建立高校教学评估长效机制是不断巩固和发展评估工作成果的需要

教育部组织的教学评估的开展对高校各方面的工作以及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效能是巨大的。如何巩固和发展迎评工作的成果将是高校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高校不能只是把评建过程当作迎接教育部专家组进校实地考察前的一项突击性的工作,被动地应付教育部专家组的实地考察。教学工作的建设与改革应该是高校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珍惜成绩,更要大力巩固和发展,要以取得的评建工作成绩为契机,立足长远,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评建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相适应,把有效的“应急”措施变为“常规”措施,把“临时”管理变为“长效”管理,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因此,高校必须建立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在办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育部对高校教学工作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通过经常性的评估与检查,不断地总结经验,认真查找学校存在的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整体推进,保证学校的一切工作在较高的水平上运行,使学校长期受益。另一方面,在国家教学评估制度化的要求下,高校通过建立内部教学评估长效机制,可以保持随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中介评估组织实施随机性评估的机制与状态,在坚持经常性的自评自建的基础上,使教学评估从“要我评”转向“我要评”,以保证教学及管理以正常的秩序来开展。

二、构建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措施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全员参与

面对高校教学质量问题的日益出现,各高校抓住机遇,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尽快建立健全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通过教学评估,自觉维护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因此各高校应该深刻认识和理解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意义和作用。思想统一是正确理解和认识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前提和基础。统一思想不仅是学校领导层首先要做到的,广大教职员工也应该统一到这一共同目标上来。只有思想统一,才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下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全员参与教学评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高涨,扎实开展自评自建工作才有保障,这样才能使教学评估长效机制得到良性发展,达到评估的最终目的。

2.设置专门机构,成立专职队伍

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必须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校级教学评估常设机构,行使对教学评估工作进行规划和组织实施的职能,对学校的各项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开展经常性的评估、监控和协调,对于教学评估常设机构,学校应像迎评建设工作时期一样,给予较大的权威性和人、财、物等各方面的支持,在研究评估监控体系、实施评估监控过程、总结评估监控结果等方面确立其独立地位。同时,为保障教学评估监控的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必须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专业化的评估专家队伍,对这支队伍要充分重视和信任,并赋予较高的权限,同时要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加强评估理论专业知识的指导,以保证各项评估监控活动的顺利开展。

3.建立客观、全面的评估标准,完善各项评估制度

对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的评估必须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导向和指南,是教学工作诸环节的依据。高校应从高等教育规律出发,按照教育部对高等教育工作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行的有关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形成科学、可行的各项工作评估检查的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制定具体的评估程序与方法,落实配套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学校内部各项评估工作,将评估与学校日常教学建设和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鉴定、诊断、预警、改进等功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与优化实施方案与指标体系,保证实施方案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及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同时,要注意评估对象的全面性,既要建立各项工作的单项评估制度,也要建立综合性的评估制度,并力求两者在内容与结果上的统一,形成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在实施某一项评估工作后,要将评估结果和结论及时向全校公布,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和方面,以书面形式通知责任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并重视组织对整改工作过程的监控和整改结果的复评,这是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做好整改的监督与复评工作,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推动下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4.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各项教学管理工作

本科教学评估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考核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成效。我们应该严格按照本科教学评估方案的要求,完善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要不断进行课程建设,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学管理的行为规范、工作规范、设施规范和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的建设。要加强教学建设管理、教学改革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使日常各项管理工作与本科教学评估体系相结合。

5.积极宣传,加强教学评估文化建设

对教学评估工作,要加强宣传力度。在树立正确评估观念的前提下,加强教学评估文化建设,创设教学评估文化内涵,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使教学评估文化深入人心,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言行、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并进而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使教学评估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6.拓宽教学评估的范围,加大评估的覆盖面

从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实际过程来看,无论是微观教学活动结构还是宏观教学活动结构,包括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在内的一切教育教学质量的生成要素,都应该是教学评估的对象。教学活动的实际内容、过程和表现形式在任何时候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可以感知到的教学形式上,还应该关注教学活动的内容、过程和表现形式等已存在的原因,在拓宽评估范围的同时,要在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教学评估的作用和意义。作为一种工作机制,教学评估不仅仅要阐明教学工作的现状,而且还应该指出教学工作发展的方向,科学地预设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发展目标。作为一种自主运行的评估工作机制,高等学校要勇于拓展教学评估的工作范围,大胆应用和发展本科教学评估的经验,积极开展一切层次和形式教学活动的评估工作,使教学评估成为保障和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人才培养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成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更加艰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高校转变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办学投入,深化改革并使之长期坚持下去。而高校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力地保障了上述内容的落实和实施。认真按评估制度办事就会增强高校的竞争实力,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因此,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对高校教学的总体要求,通过经常性的评估与自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保证学校的一切工作在较高水平上运转,真正发挥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鸣,卢英.高校建立教学评估长效机制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5(4).

化学工程学科评估篇10

关键词:本科;教学评估;政策;分析

从外部对高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在我国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高校评估引起高校的普遍重视,并在学术界乃至社会上引发有关高等教育评估目的、功能、方法、效果的争议,从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却是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近几年全面推行以来才出现的。这表明高校评估已经开始触动一些高等教育利益关系人的神经,其作用在不断增强,影响在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出现一些对评估的非议。事实上,批评者指控的某些现象的确存在,反对者的观点并非全无道理,现行的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确实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研究改进的问题。

目前,高等学校一方面面临着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面对高等教育的扩招,本科教学的人、财、物开始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我国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力在增加,并要求提高在可利用资源相对紧缺的条件下高校培养出保质保量的人才。本文在对目前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发展现状阐述的基础上,对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个政策进行分析,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背景

80年代开始,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促进了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发展。1998年高等教育招生108万人,2002年招生340万人,2003年招生380万人,2004年招生440万人,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目前,全国本科院校已达到719所,根据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理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学校一方面面临着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巨大挑战。近几年来,高校扩招,本科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一些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中出现了教学投入严重不足,教学管理相对薄弱,教学改革亟待深化等突出问题。因此,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质量,特别是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高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并决定在全国普通高校中分批开展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通过评估手段,教育部旨在加强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促进高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的观念。

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普通高等教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增加教育投入,促进高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本科教学机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宏观指导与管理,帮助高校从总体上把握人才培养的规律和途径,对确立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确保高校培养出保质保量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本科教学评估对学校发展的积极作用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我国高校的教学工作中一度出现教学质量滑坡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领导与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精力投入不足,以致一些学生在学习上亦精力投入不足。我国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其目的是为了扭转“四个投入不足”的状况,使高校逐步建立起以评估为中心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约束功能的良好运行机制。经过多年的评估实践,被评学校一致认为,教学评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高校明确办学方向、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明确并端正了办学指导思想,理清了教学工作思路。评估工作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被评学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并把它直接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在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的过程中,各被评学校都结合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实际,,从学校的顶层设计上入手,开展了教育思想的大学习、大讨论,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有了正确的先导方向。如广西师范学院,短短几年间经过两次评估,学校领导反复研究、广泛论证,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学校现阶段的总体目标是把学校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地方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的多科性、综合化、教学型,富有区域性教师教育特色的大学。在这一办学思想的指导下,明确了学校定位,学校的自身优势开始凸现,内涵建设日益丰富,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不断增强。

(二)教学投入进一步加大,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图书馆藏书量和年进图书量、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的座位数、实验室面积等都有明确的要求,这都将进一步促进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加大教学投入。例如,据对2000年参加合格评估的师范院校统计,上级主管部门平均给每所学校增加投入经费近2500万元,平均每所学校增加自筹经费投入近9700万元。据对2000年底以前参加合格评估的64所高等工业学院统计,评前平均每所学校有教学用计算机218.7台,评后增加到483.2台,增加了109.4%;评前平均每所学校图书馆藏书28.9万册,评后增加到了32.4万册,增加12.1%;评前每所学校实验仪器设备总值为1121.4万元,评后增加到了1710.6万元,增加了52.5%;评前平均每所学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备总值为70.0万元,评后增加到了102.7万元,增加了46.7%,[2]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师资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显著加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但没有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人才培养计划也很难有效地实施。在评估工作开始之前,尤其是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不少学校的师资数量不足,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不合理、整体水平与素质难以满足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存在配备不齐、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由于不懂得本科教学工作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也就难以适应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通过评估,被评学校普遍认识到这两支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千方百计花大力气加强建设。如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养教学骨干,鼓励教师攻读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和学术水平。与此同时,许多学校还充实了教学管理岗位及管理人员,加强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有力地保障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推进了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在评估之初,不少被评学校搞不清楚什么是教学基本建设,甚至认为教学基本建设就是盖校舍、搞土建,导致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缺乏规划与措施、缺乏经费保障,教学改革思路不清。通过评估,被评学校都认识到教学基本建设包含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风建设、基地建设等丰富的内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件建设,是学校最重要的建设。一所学校只有教学基本建设搞好了,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在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的同时,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要将两者有机结合,用改革的精神进行建设,在建设中不断深化改革。在提高认识和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被评学校都制定了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规划,设立了专项经费,并取得初步成效。

(五)加强了教学管理,强化了质量意识,逐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经过评估,所有被评学校都充分认识到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学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教学管理。

例如,充实和调整教学管理队伍,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完善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基本文件,建立并健全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开展校内专项教学工作评估,探讨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教学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并开始向科学化方向前进,从而全面提升了教学管理水平。

四、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只有12年时间,在评估理论建设、评估实践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需要认真解决。

(一)评估指标体系分类指导的思想体现不够,而且定量指标多,定性指标少。我国从2003年开始采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虽然对财经政法、师范、医药、外语类院校有补充说明,但在社会公众甚至许多高校看来,其评价标准是同一的,不管是“211工程”院校还是刚升格的本科院校,使用的指标体系是相同的,,分类指导的思想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在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整个指标体系中,定量的指标比较多,定性成分不足,导致在评估方法上偏重定量,轻定性。但本科教学工作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多用定量的方法有时会显得很不可靠。

(二)评估重绩效,轻发展。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学校在过去若干年内所做的工作、所取得的绩效,而对学校正在做出的努力、发展的潜力则关注较少,这样导致我国的评估是面向过去的、以判断优劣为目的的总结性评估,而不是面向未来的、以持续改进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估。

(三)高校自评工作开展不够扎实。目前我国的本科教学评估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高校是被评估的客体,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许多高校都是“要我评”而非“我要评”,因此,高校的自评只是配合政府评估的行为,成为一种形式。为了给教育部门和各位专家一个好的印象,高校在撰写自评报告时不能做到实事求是,致使自评工作失去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功能。

(四)专家组进校考察形式复杂,对学校特点的考虑不足,专家自主性不够。专家组进校考察是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之一,被评学校往往对这个环节高度重视。但在考察期间,教育部规定动作太多,对专家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倡得不够;考察程序死板,考虑学校特色和发挥学校主动性不够;考察内容和形式复杂,致使专家组和学校工作负担太重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评估的实效。[3]

(五)整改环节过于形式化,整改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整改是本科教学评估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措施。但从目前的评估实践来看,许多被评高校对整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整改力度不大,整改措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评估主体对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是很到位,缺少对后期整改阶段的评估,导致整改环节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五、进一步完善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对策建议

高等教育评估是从西方国家引进我国的一种管理手段,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不长,我们所积累的经验还很有限。上述本科教学评估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这些问题,是为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发挥外部评估的作用。根据上述分析,参照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经验,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一)分类制定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层次繁多,类型各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其定位和侧重点以及质量标准也是不同的。因此,应该在分类指导的原则下,尽快制定多元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对不同类型的高校按照不同的标准分别进行评估。这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对高校进行分类,笔者认为,可以按学校的学科分布特点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和单科性院校;或者按学校功能特点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院校;也可以按学校的实力和办学历史分为重点院校、一般院校和新升格的本科院校。

(二)注重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90年代以来各国高校评估普遍从重视教育质量延伸到同时重视质量和效益两方面,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所以更应该注重教学效益。在指标体系中,应增加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馆的利用率、教学成本核算等内容,对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估。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总体素质和个体质量上,美国在进行院校鉴定时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这也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评估方式。笔者认为,对学生结果的评估也将会成为我国本科教学评估中的一个重点,所以我们要及早做些理论探索和实践准备,尽快把对学生学习的评估纳入整个本科教学评估计划。

(三)重视软评估,正确处理硬评估与软评估的关系。所谓硬评估和软评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在评估工作中,在正确处理好硬评估与软评估关系的同时,更要重视软评估。2005年教育部高教司的7号函件《关于做好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教学评估以考察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专业与课程建设和改革、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学风、教学效果等软件建设为重点”,而软评估主要反映的就是一所高校这些软件建设的情况。一所高校的硬件水平可以通过短时间的突击和经费投入等来迅速提高。但是其软件水平的提高决不是三五年就能达到的。所以软评估更能反映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更符合教学评估的特点。近年来国际上对软评估也越来越重视,如评估的发展方向—发展性评估就是以软评估为主的,而目前评估发展的另外一个方向—准则评估就是一种无指标的软评估。[4]

(四)强调以高校自评为主,重视外部考察与自评的结合。高校的自评工作应该是有效评估的基础,教育部不但要重视专家组的意见,同样也要重视被评对象的自测自评,提高被评对象参与评估活动的积极性,防止高校在评估活动中出现防卫心理或采取形式主义走过场的做法,应使自评成为高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举措,从而达到评估的预期效果。从今年起,教育部决定实施“阳光评估”,一是加强对高校平时教学基本状态的监控,建立并实施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采集与制度,并将这些数据作为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的依据之一,专家组进校后,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认真核实,发现作假,一票否决,使教学评估工作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相结合;二是把学校自评报告、专家组考察评估意见和学校最终评估结论等在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网站上向社会公布,以增强评估工作的透明度。[5]这两项措施的实施,有利于高校将自评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有利于高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五)优化专家组进校考察的内容和程序。教育部要适当放权,在确保评估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智囊团作用和参评高校的主动性,提倡专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色,自主调整考察的有关内容、形式和程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减轻专家组和参评高校的负担。

(六)加强整改,充分发挥本科教学评估的效益。首先,被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整改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全校上下要以迎评期间的热情投入整改工作,针对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在落实过程中加强检查、督促和指导;其次,评估主体要实施对整改工作的评估,加强对评估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第三,在高校整改期间,专家要随访,以便及时掌握整改落实情况。

参考文献

[1]刘凤泰.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4(19).

[2]周远清.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教学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钟秉林.肯定成绩,正视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评估制度[eB/oL].www2.zzu.edu.cn/ggws/pGwJ/pG5.Htm.

[4]许茂祖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工作程序与需要注意的问题.pgzx.edu.cn/upload/files/yuanxiaopinggu/prof.XumaoZu.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