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量子力学唯心主义十篇量子力学唯心主义十篇

量子力学唯心主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3:11

量子力学唯心主义篇1

摘要: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演说家、论辩家,其论辩语言蕴含着巨大的内在魅力,这种魅力在其重要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试图从思想的迫人力、逻辑的征服力、艺术的吸引力等方面予以阐述。

关键词:论辩语言魅力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理论家、实践家,而且还是一位卓越的演说家、论辩家。在他一生中,发表过无数次精妙绝伦的演讲与论辩,以胜于雄辩的事实、深邃精湛的思想、严密锐利的逻辑以及精确辛辣的讽刺、生动形象的比喻、丰富贴切的语汇等语言技巧,充分地展示了他天才的思想与论辩魅力,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创建和捍卫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立下了不朽功勋。这种论辩语言所蕴含的深层魅力在其《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这一富有论战特色的巨著中表现尤为突出。总括起来,笔者认为大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予以体味与理解。

思想的迫人力

所谓思想的迫人力,是指论辩者通过论辩内容的正确、深刻、新颖、精当,以其充分有理和充分有力,“迫使”听众或对手不由自主然而又是心悦诚服地接受论辩者所表达的思想,这种思想的迫人力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1.活力。一般来说,论辩的活力在于通过向历史和现实的纵深处掘进、向历史和现实的横阔度开拓,反映出崭新的真实生活和时代意识。列宁的每一次论辩与演讲,无不以此为基点,在深刻把握历史与现实的交接点之基础上,大开大阖,通过深度的哲学思辨与浅显的语言表白,向人们心灵的深度和广度探究,折射出崭新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与此同时,使人们从论辩中感受到生活光流的碰撞旋转,体会到理想人格的价值。这一点在《唯批》第一章第五节“人是否用头脑思想”中有明白体现。列宁为了揭露俄国经验批判主义者和内在论者对“人以头脑思想”这一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辩的反对与抵毁,首先明白无误地指出,“马赫主义者害怕承认真理。他们反对唯物主义,可是却装出一副好象只反对普列汉诺夫的样子”,⑴因为“老鼠以为没有比猫更凶的野兽”,⑵俄国马赫主义者以为没有比普氏更强的唯物主义者。他们试图替“素朴实在论”进行“臭名昭彰的辩护”,⑶不惜玩弄“嵌入说”这一貌似新奇、实则只不过是用一些新的混乱术语与古怪字眼来布置原地打转的遮羞布,而随后就有波格丹诺夫等一批俄国马赫主义信徒群起响应,天真地相信嵌入说是反对唯心主义的,“没有看出那个反对唯物主义的毒刺”。⑷基于此,“俄国马赫主义者很快就会象那些赶时髦的人一样,对于欧洲资产阶级哲学家戴破了的帽子都赞扬备至。”⑸如此深刻透骨的分析,使当时处于混乱与浑沌之中的人们一下子如醍醐灌顶,清醒地辨别出真理与谬误,并深深地意识到一种时代的责任感。

2.影响力。论辩的影响力在于其所蕴含的独到见解和所闪现的思想火花,在于论辩者“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列宁的论辩之所以具有不可抗拒的迫人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来源于他对社会对人生怀有真知灼见,对事理具有创造性阐发,在论辩中不仅有胜于雄辩的事实,而且有持论精当的概括,能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生活和自我,显示了一种导向功能和激发功能。列宁论辩语言中的这种影响力贯穿《唯批》全篇。例如在分析“思维经济原则”和“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时,为了帮助人们正确区分马克思学说中的“经济”与马赫学说中的“经济”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马赫、阿芬那留斯之流所谓的“经济”,不过是建立在“只有感觉才是存在的”、“感觉成了没有物质的感觉,思想成了没有头脑的思想”⑹的理论基础之上的。然而,“如果真的把思维经济原则当作‘认识论的基础’,那末这个原则只能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因为“‘设想’只有我和我的感觉存在着,是最‘经济’不过的了”,⑺但是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要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淖,因为只承认感觉的存在正是主观唯心主义的“醒目标签”。如此有理有据的雄辩与切肤精当的概括,使对手的真实面目欲盖弥彰,无处藏身。

除却活力和影响力,论辩的发散力同样是列宁论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一个因素。发散力在于它言近旨远,“句中有余字,篇中有余味”,不仅在论辩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能使人反复体味、深思。列宁论辩语言中所包含的思想迫力,应是上述几种力所组成的“合力”。

逻辑的征服力

论辩是一门艺术,是逻辑、表达、感染力的统一。没有逻辑力量,论辩就没有致胜的内在力量,更谈不上什么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论辩就是一种“逻辑征服”。论辩者必须准确地表达思想和严密地论证思想,必须运用逻辑力量去吸引听众,一层接一层,一环扣一环,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无懈可击的论证,引出必然的结论,才能紧紧抓住对象,达到预期的目的。

列宁的论辩与演说逻辑性极严密。斯大林曾这样赞叹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力量:“当时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我记得当时有好多代表(指参加1905年12月在塔墨尔福斯召开的布尔什维克会议的代表)说:‘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象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败’。”⑻

列宁论辩语言的逻辑征服力在《唯批》第一章第一节“感觉和感觉的复合”中有高度体现。列宁在论证“马赫关于物即感觉的复合的学说……是贝克莱主义的简单的重复”⑼时,先假定物体是“感觉的复合”(马赫),或者是“感觉的组合”(贝克莱),“那末由此必然会得出一个结论:整个世界只不过是我的表象而已。从这个前提出发,除了自己以外,就不能承认别人的存在,这是最纯粹的唯我论”。⑽这样一来,不管马赫、阿芬那留斯之流怎样拒绝唯我论,事实上,“如果他们不陷入惊人的逻辑错误,就不可能摆脱唯我论”。⑾由此可见,马赫关于“物即感觉的复合”学说是主观唯心主义,这是任何狡辩、任何论辩都不能抹杀的无可争辩的事实。在这里,列宁先用对方自己的话套住对方自己的脖子,尔后层层深入,歪歪解扣,最终使真相大白,撩开蒙在马赫主义者脸上的面具。

类似的例子随处可见。如列宁在论证马赫哲学不过是对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的剽窃,是“连他本人也不相信的没有意义的空话”⑿时,先从马赫的“我们只感觉到自己的感觉”这一句在马赫自己看来是对贝克莱的一次“得意的扬弃”的哲学自白入手,抠住马赫用“我们的”这个字眼来代替“我的”这个字眼不放,敏锐地揭露出马赫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彻底性和自相矛盾。因为,“如果关于外部世界的‘假定’,关于针不依赖于我的存在以及我的身体与针尖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假定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所有这些假定的确都是‘没有意义的和多余的’,那末关于别人是存在着的这一‘假定’就首先是没有意义的和多余的了。存在的只是自我,而其余的……都属于这类没有意义的核心,既然如此,就不能用‘我们的感觉’取代‘我的感觉’,”⒀这正好无情地击中马赫在这一问题上的痛处,从他在这一问题上惊人的不彻底性顺理成章就可发现其全部哲学体系的昭然荒谬。

列宁的论辩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逻辑征服力,以而使其整个论辩散发出不同凡响的内在魅力,主要在于他集缜密思考、清晰思路、严密论证与准确表达于一身。由此可邮,逻辑力量是雄辩的一块基石,是论战的一个武器,是加强思想力度的有效手段。高明的论辩只有实现了逻辑的“征服”,才能达到思想的“迫人”,列宁在这方面无疑一位杰出的成功者。

艺术的吸引力

论辩如作战,要讲究战略战术,讲求技巧和艺术。列宁的论辩之所以每获成功,与其独到的雄辩技巧和引人注目的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关于这一点,可将列宁的论辩艺术理解为以下三方面:

1.明是非,决嫌疑,对照以服人。论辩的目的在于明确是非,判明异同,探求规律,导之以行,因此论辩中对照手法的使用非常重要。列宁对这一方法驾轻就熟,堪称典范。特别是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思想阵营大论争的情况下,列宁突出地运用对照手法来分析时局,陈述利弊,决定取舍,把互相对立的两种事物或两个方面——难与易,进与退,强与弱,得与失,存与亡,古与今等对照起来,达到说辞象铁钳一样控制对方。例如在《唯批》第二章第二节“认识论中的实践标准”一文中,列宁把马恩的实践标准与马赫的实践标准对照如下:“马克思……说:离开实践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对象的〈客观的〉真理性’的问题,乃是经院哲学。”“恩格斯反驳不可知论者说:‘我们行动的成功证明我们的知觉是和知觉到的物的对象〈客观〉本性相符合的。”⒁在这里,列宁明确指出马恩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而马赫认为,“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着或者它只是我们的象梦一样的错觉;……但是,就连最荒唐的梦也是一个事实,它同任何其他事实比较起来并不逊色。”⒂两相对照,人们一下子就看清了马赫的彻底崐诡辩论者的嘴脸。

2.寓理于物,言浅意深,寓巧而理至。这主要是指在论辩中所经常使用的喻证法。喻证法在说理论辨中有独特的作用,不仅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而且能增强说理论辩的形象性、逻辑性和说服力,同时启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在《唯批》第五章“最近的自然科学革命和哲学唯心主义”中,列宁这样科学而形象地揭示现代物理学的前进与发展,“现代物理学是在临产中。它正在生产辩证唯物主义。分娩是痛苦的……它必然会产出一些死东西,一些应当扔到垃圾堆里去的废物。整个物理学唯心主义、整个经验批判主义哲学以及经验符号论、经验一元论等等,都是这一类怪物”。⒃多么精辟生动的比喻。只此一言,就给物理学上的种种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与错误思潮穿上了醒目的外衣。这些比喻手法的灵活运用,使深奥晦涩的哲学论辩变得有血有肉起来。

3.精于词句,声情并重,正文敏以济词。为了取得劝说和论争的成功,列宁非常重视语言的使用,感情的表达和语句的整齐、流畅,用巧妙的文采来加强语言说服力。列宁在论辩中力求使用普通工人、农民、士兵一听就懂的词语,也不回避常用的政治、经济、哲学术语。列宁认为,在谈论复杂的政治问题时,不能把文体的通俗性与语言的伪人民性、粗俗混为一谈。他坚决反对某些文学工作者虚与委蛇地顺应工人群众语言的作法。他主张在选择词语时,不应只考虑通俗性,还要从高度的党性、科学性原则出发。与此同时,列宁在论辩中擅长大量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设问、反问、排比句式,表现了其论辩语言启发诱导、气势如虹的特点,拟人、夸张、委婉、反复,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如列宁在《唯批》第一章第四节“在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界是否存在”中,列宁这样形象地描绘阿芬那留斯、彼得楚尔特和维利这三位经验批判主义代表:“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三位经验批判主义的算命先生,他们正满头大汗地竭力把自己的哲学和自然科学调和起来,把唯我论的一些漏洞弥补起来”。⒄如此辛辣入骨,精妙绝伦的笔伐,令对手无以脱身。

量子力学唯心主义篇2

论文关键词:瞿秋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辩证唯物主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在党的领导下开始由自发变为自觉。中国共产党主办了《向导》、《新青年》季刊、《前锋》、《中国青年》等理论刊物,建立了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书店.陆续出版发行了马克思主义丛书,还把上海大学改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培养干部的基地。中国共产党在该校设立社会科学系,许多共产党人担任主讲教师.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在这次高潮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了解更为全面,不再限于仅仅介绍唯物史观,而是进一步拓展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瞿秋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传播和理解,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开始进入规范化阶段。

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认识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大都有留学日本的经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受日本理论界的影响很大。日本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理解并不全面.通常把马克思主义体系概括为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当时中国大多数学者,无论是赞成马克思主义的,还是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都受到日本理论界这种观点的影响,甚至对马克思主义研究较深的李大钊也不例外。李大钊试图用进化论中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链条把马克思主义体系整合起来,这同日本理论界三大部分平列的观点相比,要深刻一些,但李大钊的说法毕竟不够准确,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际。瞿秋白精通俄文,在苏联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多年,从另外一个渠道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似乎没有受到日本理论界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比李大钊等人更为深刻、更为全面。

瞿秋白在《马克思主义之概念》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互辩律的唯物论,二是历史唯物论,三是经济学说,四是科学社会主义,这四部分不是平列的关系而是有内在联系的完整理论体系。同其他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瞿秋白十分重视互辩律唯物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他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基础,就是所谓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解释宇宙一切现象的方法总论,总合各科学的方法而说明人类知识能量的认识论”。至于唯物史观和经济学说.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得出的结论。总起来说,互辩律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总的宇宙观和统一的方法论,唯物史观和经济学说是其在具体研究领域的展开,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最初动机和最终目标。瞿秋白提出这种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认识,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得到对于‘马克思主义’一词的正确概念,不至于认为马克思主义就限于唯物史观及其经济学说”。

瞿秋白所说的“互辩律唯物论”(有时他也采用音译“第亚历克蒂”),是他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称谓。他不喜欢“辩证唯物主义”这个从日文套用过来的译名。想创立一个新的译名。无奈“辩证唯物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流传开来,成为约定俗成的通用哲学术语.已很难再作变更。因此,瞿秋白的互辩律唯物论的提法,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事实上,瞿秋白的四分说同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概括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分说的基本意思是一致的。也许是针对中国理论界存在的忽视辩证唯物主义的倾向,他才把辩证唯物主义单独突出来。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对于宇宙、自然界、人类社会之统一的观点,统一的方法。何以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及社会观是统一的呢?因为他对于现实世界里的一切现象,都是以‘现代的’或互辩的(dialectic)——即第亚历克蒂的唯物论观点去解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基础,就是马克思的哲学。”曜秋白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认识,纠正了李大钊三分法的缺陷,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鉴于中国理论界对唯物史观已有所了解,而对辩证唯物主义还不十分熟悉,瞿秋白便担负起了介绍辩证唯物主义的重担。瞿秋白写了许多讲义、文章,出版了许多译著,堪称是在中国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绍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人。在上海大学任教期间,他讲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撰写了《社会哲学概论》、《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概论》等教材。《社会哲学概论》从“哲学之唯物论唯心论”讲起,论及宇宙的本原及其演化、生命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概述了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现代社会学》更为具体地绍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并详细论证了“社会科学中的根本方法就是互辩的唯物主义”他翻译了多篇苏联学者介绍唯物辩证法的论文.还翻译了郭列夫著的《新哲学——唯物论》一书。在此书译本的附录中,有瞿秋白撰写的《唯物论的宇宙观概说》一文,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瞿秋白还发表《自由世界和必然世界》、《实验主义与革命哲学》等文章,参与“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批判实用主义、自由意志论等资产阶级的学术观点,扩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影响。瞿秋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和绍述,侧重于以下几方面内容。

二、关于哲学基本问题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是,在瞿秋白以前,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此缺乏了解。瞿秋白改变了这种状况,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首次明确地表述了哲学基本问题。他在《社会哲学概论》中指出,最初的哲学是一切知识的总称.“随后知识渐渐分类、综合、组织而成系统,就发生种种科学,——从哲学之中分出;至今所剩的仅仅是方法论和认识论”。“科学分工的结果,使哲学仅仅能成为综合一贯的智识,有统率精神物质各方面的智识而求得一整个儿的宇宙观之倾向:更因科学进步而智识系统日益严密,于是,哲学——所谓‘求宇宙根底的功夫’愈益得以深入。然而初民哲学与现代哲学仍旧同样是人对宇宙的认识”。囝他明确地指出,当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后,“人若想哲学问题,——就是他想组合一更稳固的‘宇宙念’(contemplatiodcm0nde)——他立刻就遭到的难题:‘我’与‘非我’的关系,‘认识’与‘实质’以及‘灵魂’与‘自然’的关系。直到如今,这一问题还是哲学中的根本问题”。“凡以客观为出发的,——只要他是一贯的思想家,有这勇气一直推究下去,——他必成唯物论中之一派。而以主观为出发的,——便是唯心论中之一派”这里所说的“我”与“非我”、认识与实质、灵魂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都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

基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瞿秋白把各种哲学划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他认为唯心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哲学理论。他指出,有的唯心主义者纯粹以个人主观意识的“独在论”(唯我论)为出发点,提出主观唯心主义学说。有的唯心主义者以“绝对精神”为出发点,提出客观唯心主义学说。他们的共同本质都是认为思维或意识为第一性的,而存在或物质为第二性的,歪曲了世界的本来面貌。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上除了我的意识之外,什么都不存在;客观唯心主义者虽然“超个人意识”,还是把物质世界看成精神的派生物。“超个人的意识之学说,最巩固的就是黑智耳(黑格尔)和塞林(谢林)的学说,他们的‘绝对精神’就是一种超个人的意识,——其中似乎能包含主观与客观、精神与自然界。然而塞林的见解以为宇宙只是这一精神的‘自念’。黑智耳的哲学系统里所谓‘绝对的’逻辑过程很重要,所以宇宙是这一‘绝对精神’的‘自想’——逻辑过程。实际上是一样的”。

瞿秋白还对唯心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作了分析。他认为,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两重原因。其一,历史原因。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因而形成唯一主义的错误认识。在人类初期。人们还不能科学地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以为有神灵在支配着世界“既然信仰宇宙为某一神灵所创造,即此便是以主观为出发点的各种哲学系统之基础,而这种信仰本来就不期而然地引导到‘客观之存在受主观的规定’等类的学说。”因此,“凡是与唯物论相对抗的哲学,都是由初民的万物有灵论里出来的”。其二,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生活现象十分复杂,人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只得求助于神灵的保佑.于是形成唯一fl,主义的错误认识。“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各社会间交通日益繁多,往往骤然暂时归之于神归之于上帝。”“一民族之内的斗争,各民族之间的战争,以及通商事务里,常常发现以前所引为不可能的事,而大家所期望的事反不能实行。这种状况更可巩固对于‘天神力量’的信心,而增长依赖天力援助的倾向。”

从上述瞿秋白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和绍述可以看出,他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把握得比较到位: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同一性问题,把握得还不够到位。他对唯心主义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某些合理的内核并没有作出具体的分析;对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认识得也不够深刻。事实上,唯心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的认识论原因就是把认识上的曲线简化为直线.把认识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加以夸大,导致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

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基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瞿秋白特别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的唯物主义立场,着重绍述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他指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全宇宙只是统一的物质之种种组织或混和的方式。”整个宇宙就是物质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各种物质并且经常地在变动、转动、变化之中。物质并不消灭,也不发生,只是时常改变自身的组织形式罢了。这就是物质不灭的原理。”

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瞿秋白对生命和意识或精神作了唯物主义的说明。他指出,生命是物质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形态,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凡有生命的必有蛋白质体;凡蛋白质体不再溃败的过程中必发现生命。当然还必须其他的化学成分,才有持久的活的机体;然而单为生命之发现,却并不需其他成分:其他成分的需要,只在于变成蛋白质而持续此生命。最低等的生物实在仅仅是蛋白质球,然而他们却已有生命之表现。”至于意识或精神,则是物质长期的、高度的发展的产物.也是“一种特别组织的物质”的属性。“精神不能外乎物质而存在;物质却能外乎精神而存在,物质先于精神;精神是特种组织的物质之特别性质。——物质当然是宇宙间一切现象之根本。”“自由人的脑经(一种特别组织的物质)能思想。没有这种物质,便没有思想,没有意识。”“无论什么样的思想,决不是一个人的创造或想象,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外物所给的经验得来的,就是纯粹抽象的算术亦是现实世界的反映。”

在瞿秋白之前,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比较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与现实政治斗争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希望从中得到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思想武器,而对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之类抽象的理论问题,则关注不够。瞿秋白纠正了他们的这一不足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应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抽象、最远离现实生活的内容之一.但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一块基石,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从瞿秋白对这一原理的绍述可以看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水平已有相当大的提升。瞿秋白还力图把这一原理转换为思想方法,他说:“以物质基础的考察.实际情况的调查,来与我们的理论相较,是非正误立刻便可以明白。因为精神现象发生与物质现象.而物质是可以实际按察的。”在这里,他已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为中国共产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立了基础。

总之.瞿秋白的物质观吸收了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总体上突破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基本上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概念的原意。但是,他毕竟是第一位绍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中国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领会尚不够深刻。他比较重视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性质,而没有突出其辩证法性质,没有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另外,他对物质概念的理解还存在着不准确志处,例如,他说:“物质不过是‘电’的种种表现而已。电子的各种结构,形成各种元素之原子;各种元素原子互相结合而成各种不同的组合,构成各种物质之分子。人身大地星球及宇宙,无不是这些原子分子所组成——分子原子之于宇宙,正犹砖瓦之于房屋。”显而易见,他的这种理解,容易混淆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之间的界限。

四、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尽管瞿秋白没有做到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他对马克思的辩证法还是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他对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做了比较系统的阐发,是中国绍述唯物辩证法基本思想的第一人。

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瞿秋白指出,其基本意思是说事物的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这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原理”。他说:“物的矛盾及事的互变便是最根本的原理,——没有矛盾互变便没有动:没有动便没有生命及一切现象。’“所以‘斗争’与‘矛盾’(趋向不同的各种力量互相对抗)——足以规定变动的历程。”可见,他已认识到对立统一规律贯穿在运动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至于矛盾如何相互转化以及如何引起运动发展并且规定运动发展的方向,瞿秋白还未来得及做进一步的论述,这表明他的理解还是初步的。但是,这种理解毕竟突破了朴素辩证法的局限,上升到普遍规律的高度。他把对立统一规律看成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为毛泽东后来将此理解为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提供了思想前提。

关于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瞿秋白看来,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进一步展开。他指出,在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下,事物向前发展有两种形式或状态.一种是数量的变化,一种是质量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最终结果。“宇宙及社会里的一切发展,——就是数量变更的渐渐积累,而数量的变,到一定程度,必定突变为质量的变。”瞿秋白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多次质变理解为“连环不断的否定”,不过他没有展开论述质量互变规律是如何进入否定之否定规律的。

量子力学唯心主义篇3

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虽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早已经固定,但对马克思主义已经固定下来的经典著作以及各种领导人言论的再学习、再认识却永无止境,后者才是马克思主义永恒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都是后来人的再认识完全突破原有框架,甚至走了与经典教义完全相反的道路才取得的。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不断突破经典教条与领袖言论,才有可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力,在理论与实践中获得双丰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从同时胜利到个别国家先胜利,从城市道路到农村包围城市,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为中心,莫不如此。

正因为如此,同志指出:我们不断突破前人,我们也要为后人所突破。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鼓励我们不断突破前人,鼓励我们的后人不断突破我们。以领袖言论压制创新和认识的再深化,压制对前人的突破以及对我们自己的突破,都是任何一个无产阶级领袖所坚决反对的,都是违背领袖言论本旨的教条主义做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害无益,对我们的事业有害无益。这种压制与突破的历史故事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已经无需多说。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再认识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对于我们尽快吸收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发展马克思主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这次讨论的焦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辩证唯物主义?一派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另一派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这一名称……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恰当的”。[1]后者引用很多领袖言论作为自己的注脚,并且断定:“无论是、邓小平还是同志,都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2]。这种做法是否恰当,有无可能歪曲领袖言论的本旨,阻碍马克思主义吸收世界社会科学研究之最新成果,间接损害领袖形象,值得我们注意。推陈出新,方能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永恒的生命力。我们应该以无产阶级领袖为榜样,支持对马克思主义本质认识再深化的研究,而不应该重复教条主义的错误,以领袖言论直接压制创新和认识的再深化,或者间接给创新者造成心理压力。

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又是什么,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再认识如何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生死存亡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综观各方的思想交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回答实际上由三个命题构成的,赞成派的三个命题是: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2、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也是科学。否认派的三个命题是: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2、辩证唯物主义有可能不是科学;3、马克思主义不能称作辩证唯物主义。显然,论辩双方都赞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都希望马克思主义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占据指导地位。不同点是:赞成方认同“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否认方认同“辩证唯物主义有可能不是科学”。让我们来看看这种不同会造成几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就赞成方来说,“捆绑”的虚假逻辑使赞成方虚惊一场,他们错误地认为否定“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的观点出现,故拼命以领袖的言论维护“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他们的本义是要维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最后结论“辩证唯物主义也是科学”保护的却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辩证唯物主义”,白白忙活了一场。另外,其小前提“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牢牢禁锢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框架中,无法接受新事物获得新发展。最后,这个小前提将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置于明显有争议的辩证唯物主义之下,一旦辩证唯物主义有闪失,马克思主义也会跟着倒霉。这显然不是我们大家都愿意看到的。

就否认派来说,他们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同时承认现实,将争议了一百多年都没占到上风,现在反而明显处于劣势的辩证唯物主义排除在科学之外,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倒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界限,他们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抛弃了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哲学“不能同构”[3]。显然,在维护马克思主义权威的工作中,否认派的“排除法”与赞成派的“捆绑法”相比要技高一筹,也更加理性,更加符合现实情况。首先,划清二者的界限使马克思主义解除了禁锢,马克思主义因为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而成为科学,不会被的任何其他主义是否是科学的变化所冲击。其次,划清划清二者的界限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放胆接受最新研究成果,放手发展自己,再次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而不受辩证唯物主义标签的限制,畏首畏脚,被先进理论所嫌弃或者嫌弃先进理论。最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之上再没有太上皇,她才有资格成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指导思想,才有可能同她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相适应,同我们党现在的思想路线相一致,获得永恒的生命力。

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材料,我们认为:这次讨论如果“突破前人”获得成功,则不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可保,整个马克思主义及其指导的中国经济建设会焕发出新的光辉,而且会使马克思主义广纳世界社会科学研究之最新成果,彻底摆脱社会主义走向低潮之尴尬,重新掌握世界发展与建设的主导权。反之,结局就不是你我所能设想的。

捆绑法肯定是不行的,但仅仅是解除捆绑,让马克思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各管各,也不能使“突破前人”的工作获得完全成功。俗话说:不破不立,不立不破。不解除捆绑,马克思主义没有发展;解除捆绑,说马克思主义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容易,但如果立的问题没解决好,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没有一个比“辩证唯物主义”更好的回答,难保今后不走辩证唯物主义的回头路。因此,某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又是什么,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再认识如何,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生死存亡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版权所有)

出路在哪里,一切活的东西都只能在现实生活中,抛开故纸堆,回到生活中去!

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吸收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与党的思想路线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人文主义,不是辩证唯物主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研究、学习、认识马克思主义躲进故纸堆,不坚持与时俱进,失了关键,肯定就会落后,就会放弃执政为民的本色。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实践的人文主义,就要站在与时俱进的视角上看问题。

放下书本,拉住街上任何一个人,问两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最大的成就又是什么?答曰:革命,建立了几十个社会主义国家。拦住他不放,再问两个选择题:革命成功靠人还是靠物,建立国家靠实践还是靠辨证?答曰:靠人,靠实践。显然,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把马克思主义与“人、实践”分割开,也没有人会把马克思主义与“唯物、辨证”等同起来。

但这种下里巴人的方式,对于赞同派中自诩为政治家或者学者型的人,恐怕没有作用。我们可以再再看一下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进程: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哪里有半点“唯物、辨证”的影子,相反,整个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似乎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防止教条主义、固步自封、主观主义的危害。非常不幸的是:“唯物”的“唯”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教条主义标志,常常固步自封,辩证本身就是主观的,常常产生脱离实践的恶果。因此,党的思想路线实际上是为了防止党内某些人以辩证唯物主义剪裁现实而提出来的。到此,学者型的人还会发问:既然马克思主义不是辩证唯物主义,那么,辩证唯物主义是怎样同马克思主义扯到一块的?

实际上,辩证唯物主义是两个东西。辩证法来源于黑格尔,本来只属于唯心主义[4],但后来却被纸上谈兵的学者们硬性套到了马克思的头上,实属世界第一大冤案。关于本案的考据,众多学者已经有充足的说明,不多言。辩证法无论是从字面意思,还是从实际操作上说,都有“以思辩、论辩来证明”的意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纸上谈兵。纸上谈兵从来都是与实践势不两立的,君子动口不动手,辨证的东西无法一一实践,谁一一实践谁扯淡;实践以后,确定的结果只有一个,应该实事求是,无需辨证,谁再辩证谁无聊。唯物主义是针对唯心主义来说的,旧唯物主义的不科学,早已定案。我们要探讨的只是马克思所说的唯物主义。马克思应用唯物主义的目的是反对神权与宿命论,弘扬人权与人民群众的作用,因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实际上是一种人文主义,强调的是普通人的作用。由于当时“人文主义”一词在反对宗教神权与宿命论的过程中不仅不如“唯物主义”那样为人们所注目,而且还常常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合称:宗教人文。因此,马克思误用了“唯物主义”的形式表述“人文主义”的内容,完全是历史条件使然。马克思肯定没有想到:不到一个世纪,唯物与唯心的神圣争论就写入后世“笑话大全”,哲学王最后游子归家,回复到古老的人文主义实践里面[5]。马克思更不可能想到:后来的所谓“唯物主义”会忽略人的存在,堕落为物文主义和教条主义,产生出臭名昭著的计划经济体制,将人民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一毁掉。我们提出人文主义问题的初始目的,是针对唯物主义旗号下的经济学物文主义弊端来的。如果以物文主义为指导,中国经济学就会落后世界几万年,回到白垩纪之前。至于披了“马克思主义”外衣的辩证法,危害就更大了。辩证法“凭借其对世界差异的简单而粗暴的分析:世界是有差异的,差异到一定的程度便是对立。激发起人与人之间的野性与蛮性,使整个社会产生激烈的争斗、动荡、专制、极权乃至暴动。“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被摆上了规律的神坛。难道是对人类文明史的一种嘲笑?”[6]如果这还仅仅是一名普通学者孤苦无依的天问,那么,睁开眼看看,以“使用暴力排斥、消灭、征服差异”为基本特征,以“否定之否定”为发展必由之路的辩证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王明事件党内无情打击异己分子;福建事变坐失良机;建国以后全盘否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制推行;全民洗脑;建国二十九年以后还在提:以阶级斗争为纲,纲举目张;改革开放多年以后,还在为姓社姓资纸上谈兵,裹足不前;今天,还有人不能与时俱进,将自己同世界对立起来,将发达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视为异己力量,幻想闭关锁国,或者由“否定之否定”走向质变,以暴力消灭一切自己看不惯、甚至没见过的新东西。

有学者指出:“历史发展到现在,人们早就抛弃了对立的思维方式。以差异和对立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世界,必然引起争端,最后的结果是:不仅害人,而且害己,害社会,整个社会力量内耗严重。‘世界是有差异的,但一切差异都有可能互补。’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方式——互补的思维方式。互补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客观世界,有助于促进世界的融合,有助于化解矛盾,创造一个稳定、繁荣、自主、自由、向上的新社会。”[7]如果真如学者所愿,以互补互助的方式看世界,当为民族之幸,世界之幸!

那么,如何看待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地位?在历史上,辨证唯物主义,相对于神权、宿命论、英雄史观来说,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在反抗神权君权统治、反抗宿命论、反抗王侯将相有种的斗争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可以长期存在,锻炼思维,仅仅是在纸上谈谈兵,搞笑写入“笑话大全”也未尝不可。辩证法比“没办法”、“茫然认命”强,唯物主义比“鬼神统治”强。如果把它运用于社会主义实践,甚至把它同马克思主义等同起来,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则不仅冤枉了马克思,冤枉了一直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众多革命志士与革命领袖,而且会完全葬送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无穷灾难,引起广泛恐慌与误解。我们的社会主义成就都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社会实践得来的,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反对主观教条主义、反对不重视人民群众力量的物文主义的产物,在这一点上,“辩证唯物主义”远远不如“实践的人文主义”表述马克思主义来得贴切。

最后,确认“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人文主义”的后续效应至少有三个:1、“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人文主义”有利于我们尽快解放思想,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闪光点,重温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理想,坚定革命信念,统一党的思想。2、人文主义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彩的华章,遍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每一个细胞,植根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窝中;实践主义哲学是中华传统哲学对世界思辩哲学的最大贡献,在后人嘲笑思辩色彩很浓的“唯物、唯心”都是形而上学,都是教条主义,后现代主义哲学消解“唯物、唯心”的无谓争论成功以后,世界哲学的精华和中心已经开始向中华传统哲学回归;在这种情况下,确认“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人文主义”,有利于增加民族向心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促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局面早日实现。3、实践的人文主义与《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的宗旨完全一致,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潮,具有最广泛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确认“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人文主义”,最终使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得到保障,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党的思想路线、中国依法治国的方略天然一致;有利于澄清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误解,驳斥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错误观念;这既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巨大发展,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的巨大贡献,同时还是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有力渠道之一。

注释:

[1]田心铭:“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求是》2002年第13期

[2]田心铭:“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求是》2002年第13期

[3]转引自田心铭:“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求是》2002年第13期

[4]李纪兵:“货币争议与人类历史”《富国冲击波》第一章:展开货币争议调查的必要性。http:

[5]参见王南湜《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三重意蕴》,《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量子力学唯心主义篇4

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只有党,才能够教育我们坚持共产主义道路,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出发,掌握先进的社会、科技、文化本领,是因为只有党,才能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创造更快、更好、更先进的文明。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我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共产主义的事业中,为中国的胜利腾飞、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出一份微薄而坚强的力量。

目前,我坚持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思想上有了极大进步,通过学习,我已经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建立在这一世界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科学理论,是肩负推翻一切剥削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使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指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立党立国的根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今天,强调共产党员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决不是无的放矢,而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逐步提高。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唯心论、有神论包括封建迷信思想和活动假借科学研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气功健身之名传播、蔓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在这种现象面前分不清是非,不但不能进行抵制和斗争,反而成为这些错误东西的俘虏。有的把一些江湖骗子、江湖骗术当成"大师"、"大法"顶礼膜拜;有的热衷于求仙、算命、看相、占卜等封建迷信活动;有的对所谓超物质、超自然、超人深信不疑。

量子力学唯心主义篇5

大学生班干部的入党申请书,关键词是入党申请,大学生班干部,敬爱的党组织: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康庄大道。我深信共产党员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将努力向这个方向发展。目前,我坚持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思想上有了极大进步,通过学习,我已经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建立在这一世界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科学理论,是肩负****一切剥削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使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指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立党立国的根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今天,强调共产党员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决不是无的放矢,而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逐步提高。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唯心论、有神论包括封建迷信思想和活动假借科学研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气功健身之名传播、蔓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在这种现象面前分不清是非,不但不能进行抵制和斗争,反而成为这些错误东西的俘虏。有的把一些江湖骗子、江湖骗术当成大师、大法顶礼膜拜;有的热衷于求仙、算命、看相、占卜等封建迷信活动;有的对所谓超物质、超自然、超人深信不疑。从中不难看出,共产党员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最根本的是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知识和政治观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头脑。这样,才能打牢思想基础,不被任何错误的东西所迷惑。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按******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努力学习现代科技以及历史、法律、经济等各种科学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意识,提高识别、抵制各种唯心主义的能力。共产党员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积极投身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什么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推动的,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共产党员只有积极投入到广大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火热的实践中去,才能够深刻体验自然、物质、社会实践的客观实在性及其规律的不可抗拒性,感受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也才能使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思想道德境界不断提高。远离实践、消极遁世,希望通过个体修炼、闭门养性来求得社会的进步、个人精神的升华,是根本不可能的,反而会使人变得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甚至走火入魔,做出于己于社会都不利的蠢事来。共产党员脱离人民群众的实践,还会在思想上、精神上变得软弱无力,遇到矛盾、困难、挫折,就容易陷入各种宿命论的泥潭,往往不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力量,而是把个人的吉凶祸福

量子力学唯心主义篇6

通过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后,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我深信共产主义事业的必然成功,深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践也充分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康庄大道。我深信共产党员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将努力向这个方向发展。

目前,我坚持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思想上有了极大进步,通过学习,我已经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建立在这一世界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科学理论,是肩负一切剥削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使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指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立党立国的根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今天,强调共产党员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决不是无的放矢,而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逐步提高。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唯心论、有神论包括封建迷信思想和活动假借科学研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气功健身之名传播、蔓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在这种现象面前分不清是非,不但不能进行抵制和斗争,反而成为这些错误东西的俘虏。有的把一些江湖骗子、江湖骗术当成大师、大法顶礼膜拜;有的热衷于求仙、算命、看相、占卜等封建迷信活动;有的对所谓超物质、超自然、超人深信不疑。

从中不难看出,共产党员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最根本的是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知识和政治观点,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武装头脑。这样,才能打牢思想基础,不被任何错误的东西所迷惑。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按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努力学习现代科技以及历史、法律、经济等各种科学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意识,提高识别、抵制各种唯心主义的能力。

共产党员要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积极投身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什么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推动的,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共产党员只有积极投入到广大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火热的实践中去,才能够深刻体验自然、物质、社会实践的客观实在性及其规律的不可抗拒性,感受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也才能使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思想道德境界不断提高。远离实践、消极循世,希望通过"个体修炼、闭门养性来求得社会的进步、个人精神的升华,是根本不可能的,反而会使人变得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甚至走火入魔,做出于己于社会都不利的蠢事来。共产党员脱离人民群众的实践,还会在思想上、精神上变得软弱无力,遇到矛盾、困难、挫折,就容易陷入各种宿命论的泥潭,往往不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力量,而是把个人的吉凶祸福、前途命运寄托于某种所谓神灵、运气,企求本不存在的神秘力量的保佑、恩赐,成为各种唯心主义的俘虏。:

同时我还深刻认识到,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思想;第二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同时,我时刻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共产党员必须精通自身的业务,这样才能在群众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帮助群众共同进步。

今天,我虽然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但我深知,在我身上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因此,我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我,以便使我更快进步。更早的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致

敬礼

量子力学唯心主义篇7

   主题词:中学物理   德育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当然应该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它贯穿于学校的所有工作中。其中,占据着学校工作的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作为中学物理教师的我们,应努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发掘物理学科中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德育素材,通过创设德育情景,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学史料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对科学技术的贡献,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操。

   我国古代科技的卓越贡献,除了四大发明外,还有许多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例如战国时期,以我国着名的思想家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对物理学的许多领域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着有《墨经》一书,其中对力的概念给出了科学的定义,并给出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与近代物理学的概念一致;对杠杆的平衡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这个论述先于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平衡条件;对浮力的原理已有记载,并对物体的浮沉问题给出了物重与浮力平衡的关系,这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早200年;此外,《墨经》还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的观点和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的情况,《墨经》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光学着作,与欧基里德的光学论着相比较,不仅科学性强,而且要早100多年。又如,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中有世界上最早关于电知识的记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了地磁偏角的存在,这比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才观察到磁偏角要早400多年左右。

   在现代物理学史上,我国着名的核物理学家钱三强为我国原子能科学实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早在1946年到1947年间,他在法国发现了铀裂变有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后来里奥?居里在他归国时的鉴定上写道:“我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近十年来在我们的指导下的这一代科研人员中,钱三强是最优秀的。”我国着名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是我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开拓者,被世界着名的航空工程家冯?卡门称为“火箭技术领域一位最伟大的天才”。此外,中国物理科学家在航天技术、超导体和超导材料的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物理教师还应广泛学习,博览群书,以掌握进行德育教育的丰富素材和大量知识,特别是那些鲜为人知的材料和易被人视而不见的内容,从而了解更多的物理学家的生平,成就和轶事,积累生动的素材,如对我国物理学科和科技工作有过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的卓越成就。一定要为广泛宣传我国物理学家而积累大量素材,同时,也要适当收集一些世界着名物理学家的成就和他们的轶事,特别是教材中提到名字的物理学家。要突出他们的爱国心,坚毅不拔的精神,绝妙思维的方法等,以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教材,阐明物理概念和规律。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言两语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物理教学应使学生对此有所认识。大至宇宙星系、天体的运行,小到分子、原子和稍纵即逝的微观粒子的不断发现,无不证实自然界统一于物质。物理教学给学生讲授的正是各个层次上的物质结构和物质的多种形式的运动及其规律性。结合物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如在讲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压力与支持力,吸热与放热,电磁感应现象,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规律”教育,在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的量变会引起像的质变,物体温度的量变会引起物态的质变,而物态的质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比热等量的变化;原子核内部正电荷的量变会引起物质种类的质变,这些内容可以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在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教学中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弊,增强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地看待事物的能力;在讲光的本性时,对学生进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教育,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过程,说明了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为了解释光的现象,提出了微粒说,后来由于托马斯?杨和菲涅耳关于光的干涉,衍射实践,终于战胜了微粒说而确立波动说,这可以说是一次否定。但是,爱因斯坦在光电效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光的量子说,认为光是一个一个不连续的光子,微粒说似乎又复活了,波动说遇到了困难,这可以说是一种否定之否定,但这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飞跃,在这里光子已不是微粒说中的微粒。经过这种曲折过程,人们终于达到了“波粒二象性”崭新的认识阶段。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并使学生逐渐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分析处理问题,从而把学生塑造成一个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

量子力学唯心主义篇8

中国人系统地消化一切有部的法相观待学说始自僧肇的《物不迁论》。“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经天而不周”――旦内自我以自证分证知自身,由五识身带入藏识的实在论见地顿时在内心的视屏上还原为“法无去来动转”的现象学观照。在《肇论》之中,传述空宗学说的《不真空论》和《般若无知论》须以介绍现象学观照的《物不迁论》为入门阶梯――此为龙树学的精义之所在。法门龙象凡是受过印度经论的严格训练的大抵都懂得小乘乃是大乘之门径,所以奘师门下不废《俱舍论》的讲习35而晚近的欧阳渐在办学时也一再强调小乘的重要性36。而从六家七宗37开始的另一思想趋势则尝试绕开小乘佛学,以“格义”38的方式使经子之学直接与大乘佛学相嫁接――这就好象希腊知识分子在接受基督教的时候每以古典哲学的观念方法诠释教义。《大易》与有宗的缘份可谓由来已久:早在南北朝时代的译师将唯识学术语“manovijnana”译为“意识”之时就已经在用“言不尽意”的易理诠释无著的三自性――此为后来唯识系的学说由妄心唯识系统39流衍为真心唯识系统40的一大契机。直到王船山的《相宗络索》仍然在沿袭这一思路41。而出身于印度有宗的贤首更是不动声色地以《大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思想发挥其抹灭“遍计”与“圆成”之分际的性起学说。若将修行拟为登山,则唯识家关心的是攀登的过程以及沿途领略的风光而脱胎于北朝地论师42的华严家仅注重在山顶上所见的景致――此为阿赖耶缘起与如来藏缘起相异之大较。熊十力以易理改造唯识有类贤首,所以太虚以为其说“殆成一新贤首学”43――只是没有交代这“新贤首学”主要得力于《大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旨。如果说北方的华严宗还多少保留一些印度法相观待学说之韵味,那么南方的天台宗则将严格的现象学方法破坏殆尽。正是在天台智者那里印度空宗当下解脱的思想倾向发展到了极致――“三千互具”的学说以为人在当下一念之间即可历经三世轮回:若是拘泥于实在论见地则生存状态无异畜生,而一旦豁然证会自己的类存在即已身登佛地44。表面上看台家似是龙树的嫡派真传,其实不然,龙树所空去的是以现象学方法为基础的法我或者胡塞尔的自我,而台家则以儒学的心论将其偷换为第六意识或者笛卡尔的自我。以为通教未臻圆满,智者的止观学说更是堂而皇之地以《中庸》的“中”道义否定空宗嬉皮士式的反社会倾向45――后来天台宗人智圆径直以“中庸子”为号,可谓襟怀坦白。事实上在隋唐诸师那里就已经揭开了一场以会通儒佛为旨归的波澜壮阔的新思想运动的序幕――这是新唯识论孕育发生的历史背景。儒佛会通之基础在于两家皆以寂然不动的熟眠位为自我之本然状态。

在佛典中“般若”一词(梵言prajna)常为“般若波罗蜜”的略称,意指灵魂解脱,抵达彼岸的智慧。般若思想涵盖无分别的观念,中道的观念以及真俗不二的观念,在大乘空宗那里发展到了极致。简称有部,约在佛灭后三百年之际由上座部分出。学说以阿毗达磨为立论依据,主张三世实有、法体恒住。其法相观待学说由“五位七十五法”可以概见。为通教十地之第九,修行至此已臻觉悟,只余少许烦恼习气尚未断除。《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将瑜伽师所依所行的境界分为十七地:1、五识身相应地;2、意地;3、有寻有伺地;4、无寻唯伺地;5、无寻无伺地;6、三摩多地;7、非三摩多地;8、有心地;9、无心地;10、闻所成地;11、思所成地;12、修所成地;13、声闻地;国4、独觉地;15;菩萨地;16、有余依地;17、无余依地。其中有寻有伺地以上十五地乃是修行所历阶次。此为宋恕的《留别杭州求是书院诸生诗》。《易·系辞下》云:“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伸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曰。”又,《易·彖上·乾卦》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易·系辞上》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见《易·象上·乾卦》。见《易·彖上·乾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礼记·礼运》载:“……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庄存与(1719-1788),字方耕,江苏武进人,著述有《春秋正辞》等;刘逢禄(1776-1829),字申受,江苏武进人,著述有《春秋公羊经传何氏释例》等;龚自珍(1792-1841),字人,浙江仁和人,著述有《春秋决事比》等;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著述有《诗古微》、《书古微》等。廖平(1852-1932),字季平,四川井研人,著述有《今古学考》等;康有为(1858-1927),字广夏,广东南海人,著述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熊十力(1885-1968),字子真,湖北黄冈人,著述有《读经示要》、《原儒》等。井研廖氏学凡六变,其中前三变尤为可观:第一变以《王制》、《周礼》判分今古,第二变变平分今古为尊今抑古,而第三变则判分王霸、皇帝之学――进而变“今古”而为“小大”。《中庸》云:“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新唯识论》文言本的“绪言”指出:“本书拟为二部,部甲曰《境论》。所量名境,隐目自性,自性离言假与诠辨,故有《境论》。部乙曰《量论》。量境证实,或不证实,应更推详量为何等,故次《量论》。朱子在《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中有如下一段文字:“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间尝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刘子全书·学言下》云:“心无体,以意为体;意无体,以知为体;知无体,以物为体。物无用,以知为用,知无用,以意为用;意无用,以心为用。此之谓体用一原,此之谓显微无间。”又,《刘子全书·书上·答史子复》有这样一段文字:“总之,一心耳,以其存主而言,谓之意;以其存主之精明而言,谓之知;以其精明之地有善无恶,归之至善谓之物。识得此方见心学一原之妙。一切有部的根本教义。依三世法有之说,永恒的法体横亘三世,常住不迁,可由六因四缘变现种种法相:已起作用的是过去法,正起作用的是现在法,将起作用的是未来法。小乘部派之一,梵言vatsiputriya。佛灭后三百年自一切有部分出。梵言pudgala,意指将外在肉身计执为“我”后形成的人我。犊子部建立补特伽罗以为众生轮回所依的本体。梵言alaya—vijnana。在法相八识中第八赖耶最为根本。此识相当普通谓精神宇宙,可分为意识层面的现界以及下意识的种界。赖耶缘起正是藏识断染得净解释意识层面由迷而觉的转依过程。梵言vaibhasika。一切有部以《大毗婆沙论》为根本论典,是故该部学者也被称为“婆沙师”。五蕴为五种集合之意。原始佛教将作为人生烦恼与痛苦之根源的实在论见地还原为色、受、想、行、识五蕴。《唯识三十颂》云:“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舍。”一意识师顾名思义只以意识统摄万有――盖因从事心理描述之时,由忆想分别所现的种种法相都无实在的自性,其实不过意识现象而已。止息一切心理活动的禅定境界。按照传记之说,龙树因为教派之间的思想斗争为小乘师所害,而其弟子提婆亦因与外道进行激烈的论诤遭遇不测。见《中国哲学》十一辑所载《辨佛学根本问题》,169-199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俱舍论》全名《阿毗达磨俱舍论》,是世亲早年尚未皈依大乘时造作的一部通论有部学说的论典。真谛曾译出《俱舍论》,玄奘重译,遂使俱舍学由旧论转入新论。奘门弟子多半讲习此论:神泰作《俱舍论疏》(简称《泰疏》)、普光作《俱舍论记》(简称《光记》)、法宝作《俱舍论疏》(简称《宝疏》),各三十卷,世称俱舍三大家。阳渐在法相特科开学的讲演辞中指出:“印土学人通例,先治小乘三年。降逮中国,鄙夷声闻,小固可轻,然复何易?惟彼无悲,斯与大异;九事所摄,法则共同。小非外大,大实涵小;不知此小,焉足称大?吾华昧此,遗弃小乘,任彼高谈,终嫌笼统。因其基础,继长增高,固当大小通谈,融求的当也。”又,《谈内学研究》有言“……其一、要典。依余见解,必由唯识入门。故应诵习之籍,初为一本十支论,次为《掌珍》四论,次为《俱舍》、《成实》、《毗昙》,次为四《含》,次为四律五论。余有密典,重在事相,必明理相而后习。”以上内容见王雷泉编选《悲愤而后有学――欧阳渐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东晋时代的佛教者对于般若性空的解释纷纭不一,归纳而言有本无宗、本无异宗、即色宗、识含宗、幻化宗、心无宗、缘会宗等六家七宗。在佛法东渐的初期,此土学者每每尝试以固有的学术思想诠释教理,希冀因之把握五天大教的精神实质――此为“格义”。妄心唯识强调第八赖耶性质染污,而唯有通过外在的正闻熏习方可使之由染而净,从而成就转依。此系学说之归趋在于死后解脱,与之相应,在践履之时自是以渐修为主。玄奘的新译即属典型的妄心唯识系统。妄心唯识每以与觉悟之境相对的下意识的净识为自我由迷而觉之渐修的圆成,与之不同,真心唯识则因当下解脱的需求倾向建立现成性具的无垢识――此为二者相异之大较。真心唯识之究极即是如来藏缘起,而反映在修行上必然重顿轻渐。真谛的旧译与此系学说较为接近。《相宗络索》在首章“八识”中提到:“第六意识,即意即识。……诸境不现前,意亦生起,虽缘于法,而法非实境,不缘境缘。第七末那识,意之识也。故《成唯识论》亦名此为意识。第六识缘此而生。此识虽未思善思恶,而执第八识一段灵光之体相为自内我,全遮圆成无垢之全体。”见《船山遗书》第66册。从北魏至唐初,北中国流行着一个以弘扬《十地经论》为宗旨的佛学流派,其学者称为地论师。地论师分为南北两道:南道系传自勒那摩提,主张存在八识而第八阿梨耶识乃是净识;北道系传自菩提流支,主张真妄和合的九识说,后与摄论师融为一派。因其根本论典之特性,地论师侧重于发挥三性中的圆成实自性。见太虚《略评新唯识论》,《太虚大师全书》第十六编第五十册,香港,1956年版。指断除一切烦恼障与所知障的境界。《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智者即据此诠释《中论》的“三是偈”,从而以圆融中正之中谛统摄二边分别之空谛与假谛。熊十力:《新唯识论》,第247页。

量子力学唯心主义篇9

关键词:精神;物质;唯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B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60-02

一、论精神高于物质

我要在这里论证的是纯粹的基督教教义,但在论证的过程中,会给人一种上帝是外星人的感觉,但我并没有这个意思。所以请读者们耐心往下读,不要只读一半就不读了。

唯物主义者经常说:物质决定意识。决定这个词的含义晦暗不清,它想表达的意思是产生,指物质产生精神。这种对物质和精神(在这里用精神代替意识,精神比意识多了感情、意志和德行等含义)的理解太趋于直观了,没有对物质和精神的性质做进一步的辨析研究。而唯心主义则不同。在古代,古人对物质和精神只能有初步的了解,但不容易的是,有很多哲学家仍能够从性质的角度出发,推导出精神高于物质。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来的唯心主义是好的唯心主义,但近代以来他们遇到了一个危机,就是他们难以在唯物主义那个区分唯物唯心的经典问句中立足“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这是因为这种哲学家凭敏锐的直觉把握到了精神高于物质这个真理,但论到所谓的决定问题时,依然不得不承认物质决定意识。譬如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一章引用别人的文章说的”吠檀多学派的基本教义不在于否认物质的存在,不在否认它的坚实性、不可入性、广延的形状(否认这些,将意味着疯狂);”还有上部座佛教在竭尽所能论证完心的作用后,仍然坚持世界是四大组成的;甚至黑格尔也说过概念的形成可能有其物质基础。那么他们的理论岂不都是唯物主义了,这岂不荒谬。

而另外的可以通过这个理论检验的唯心主义大都是不好的唯心主义,这种唯心主义学说一部分是上述唯心主义学说的发展,另一部分是钻牛角尖得出的结论。发展而来的唯心主义学说结构很宏大,很精致,但他们就是在近代被维也纳学派痛批的形而上学,没有意义。大乘佛教貌似属于这种。钻牛角尖而来的学说常常难以发展,而且其目的不符合探索物质和精神关系的理想,可以说是一种用科学的目光审视哲学的产物。笛卡尔、贝克莱那路子就是这种类型。这两种不好的唯心主义不是没有价值,只是他们的价值不在探索物质和精神关系这个课题上。

所以说唯物主义的这个提问“到底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是切中要害的,他能把来自直觉的知识变得没有价值。近代自从笛卡尔提出钻牛角尖的唯心主义以来,唯心一般以它为基础开始论证。我在上面已经说明了这种理论应用于此不合适,所以,在这里我要另起炉灶,把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定为唯物唯心的开端。这种论证本只属于唯物主义,把它应用到唯心主义太为难那些靠直觉领悟出精神高于物质的哲学家了。不过我在这里证明上帝的同时,形成了一种精神决定物质学说,这个学说是从性质角度出发推导出来的,也是史无前例的(过去精神决定物质的学说大多属于钻牛角尖类型的)。我相信这个理论的精神可以为很多唯心主义开辟一条道路,取代笛卡尔成为唯心主义论证的基础。

事实上,我这个理论的原理也是非常简单的,但不能说它没有价值,笛卡尔钻牛角尖的我思故我在的原理也很简单,但它成为了大多数唯心主义的基石,我这个理论也将如此。这个理论的关键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精神,精神的发展就是精神不断征服、奴役物质的过程,这个过程始于精神制作第一把工具,终于什么时候?是否会终于精神控制几个星系,用时空飞船自由的在宇宙中穿梭?不会的,这种想法缺乏想象力,完全以当下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制度想像未来。精神发展的终点是精神以灵的形式存在,随心所欲地改变物理定律,把整个物质玩弄于手中。我们研究一下人类的发展历程就知道了,精神的发展是在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漫长的原始社会几万年,农耕社会几千年,电气社会只有几百年,现在马上进入核力社会。精神的这种发展仅仅是能动性吗?狗能把食物推动可以说是能动性,而精神一步步地开显自己,其过程大概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为无穷的,精神的属性是主动的,征服的,而物质的属性是被动的,顺从的。精神早晚会征服物质。

这个理论的证据就是外星人的存在问题,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所谓发达的外星文明就是拥有几个星系,可以用时空飞船自由的在宇宙中穿梭,有事还会像野蛮人一样和别的外星人干仗。但这种形态的外星人为什么不跟我们联系?我们为什么观测不到。其原因可以用我的理论解释,我承认精神的发展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但这种形式的文明只能存在一小段时间,甚至只有几年,因为精神是加速发展的,发展到我们这个时代,其速度就已经相当快了。发展到控制几个星系是,其发展速度或许已经接近无穷大,精神将会迅速越过这种状态,以无穷的速度无穷的开显自己,到达的最终境界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成为一个能够随意改变物理定律,把整个物质世界玩弄于手中的灵。

当然,很快就会有古板的科学家前来反驳,他们要说的我已经想好了,无非是量子不确定性原理、混沌理论。但完美的理性最终一定会克服他们,精神怎样克服交谈的距离,重力的限制,就将怎样克服量子不确定性原理、混沌理论。

这里还会有一个问题,就是个体的精神是否会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我认为会的,而且融合的个体精神还会包括已经死亡的个体,因为这种融合不会是将一种液体溶于另一种液体那么简单,这种融合将是一种消除个体的不完满,超越性的融合。这种融合一直是人类所渴望的。奥义书时期人类渴望融于梵,基督教里宣扬要在基督中融而为一,最终人类的个体也将超越性的融为整体。

宇宙有很多亿年历史了,人类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才几十万年,保守的说,人类再需几百万年就可以反噬物质,加起来,精神反噬物质大约需要几百万年。在人类之前有充裕的时间够无数外星人反噬物质,成为掌控一切的灵了,这个灵我命名为“小上帝”。但一山不能容二虎,物质也不可能容得下两个“小上帝”,那么精神间会怎么样呢,他们会打仗吗?这真是个笑话,发展程度这么高的“小上帝”之间怎能像狗一样乱咬呢?暴力这种不善的东西早已应原理高度发展的精神很久了,精神的发展一定是道德与科技的协调发展,只有更高的道德才能够适应更高的科技,所以,小上帝之间绝不会发生战争。

“小上帝”之间一定会选择融合,因为他们之间有相同点,那就是他们具有意识,我也认为他们的意志、感情和德行等精神属性也会是相同的,无数个“小上帝”会融而为一,这个整体,我称之为“史前精神联合体”。

二、上帝的存在以及基督教之正确。

上文写了那么多,目的是说明精神高于物质,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应用上文的原理来反证精神产生物质以及上帝的存在了,让我们先假设从物质中产生精神,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被困在了无穷无尽的因果链中,精神再伟大的匡算也无法超乎其上,只能说物质是从大爆炸中产生的,然后精神可以再问:之前呢?物质的片面性就这样被揭开了。退一步讲,我们假设物质是从大爆炸中产生的,然后,精神之花就会从物质中绽放,眨眼之间,精神就会反噬物质,主宰物质。以宇宙到现在为止的几十亿年(貌似是)为参考,物质自己存在的时间有如大海里的一根头发,大海里的头发难道不可以忽略点么?所以说,物质产生精神这个世界观是错误的,物质是承受不了精神之重的。我们不妨调转过来,最先有的是万能的精神,他创造了物质,制造了人类。这样,上述一切问题都会豁然开朗。这个创世之精神,就是真正的上帝。

从前人们习惯于听从先知而信仰一种宗教。这里已经证明了上帝的存在,所以可以反过来从上帝的存在推导出一定有个一神教是真宗教。因为既然上帝是个人格化的精神,他就一定不会容忍大地上所有讲上帝的都是骗人的,上帝可能会试探人们,但一定会有一个宗教是真宗教。这个真宗教是什么,我认为是基督教。因为虽然一神教都强调上帝的至高性,但只有基督教多次说上帝是个灵,人格化的灵,这完全符合我的理论。而其他一神教上帝的位置不在此,譬如有的说上帝的属性是超于一切万物的,那也就不会是精神。这至少和我的理论不符。

还有就是因为耶稣基督,我们遍观所有一神教教义,就会发现耶稣基督所宣扬的教义明显高于其他教主的教义。其他教主所宣扬的上帝大都是民族性的、暴力的上帝。教义都是一昧的与人争斗,为自己的帮派考虑。只有耶稣基督破天荒地教人们用信心称义,用宽容一切的终极之爱对待敌人。这不仅前面没有古代先知做过,后边也没有新的先知达到过。其次,就是耶稣基督施行的神迹最多,无神论的人们大都相信所谓教主施行的神迹是后人附会上去的,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越传越神,但这种情况真的会有吗?没有,如果有的话,所有宗教都会宣称自己的教主有神力,但遍观所有宗教,真正肯定教主具有神力并且经得过理性的检验的,只有基督教。佛祖按正规的教义只是觉悟的普通人,藏传佛教极力渲染佛祖的大能,但我们根据历史还是可以推断出佛祖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呼唤大山没有过来;巴哈欧拉没有神迹;一些迷信宗教所述说的神迹让人难以置信。但耶稣基督不同,他治瞎子、治瘸子、驱魔、停止风浪、自己复活,并经过了同时代的人们的检验。他也不像其他一神教教义那样强调上帝、架空先知。他强调他自己就是上帝。所以这一切雄辩地说明了耶稣基督已经超越了先知这个概念的范畴。他是上帝之子,并且本身就具有完全充足的神性。

既然耶稣基督就是上帝,那么根据他的话可以得出《旧约》里的众先知都是真的,因为耶稣基督肯定了他们。那么为什么《旧约》中的上帝有些暴力呢?我认为这种暴力只是表面现象,它代表了父性,代表的是男性独有的创造力,而不是暴力。耶稣基督也说了天父是仁慈的,所以天父的形象应该是富有创造力的、仁慈的。

最后,我要再重提一下外星人的事。根据《圣经》,我们人类和耶稣基督同为上帝的独子,所以我预言宇宙中人类这种有智慧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不存在外星人(可以存在外星生物),不管宇宙有多大,有几维。

量子力学唯心主义篇10

一、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改造知识分子错误思想的要求

建国初期,我国知识分子是一个结构复杂、人数众多的社会群体,他们大部分出身于官僚、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等社会上层家庭,长期生活在旧社会,所受的教育,既有旧中国的封建主义教育,又有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教育,如此难免会受到一些陈腐、消极思想的影响,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自身必然有着一些亟待改造的错误思想,这种状况的存在,既不利于知识分子适应新社会,又影响他们在新中国经济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发挥,因此,要使知识分子适应新中国的需要,改造其陈旧的、错误的思想,向进步的思想靠拢,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他们进行有计划、逐步地、系统地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找准知识分子个人立场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大多数知识分子出身于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家庭,他们陈腐、消极的思想如果不能经过成功的改造,那么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就不免出现资产阶级或农民阶级的思想倾向,甚至会把他们的世界观归为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性质,要改正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认识,必须要经过学习和工作,使他们逐步站到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来,正如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中所说:“我国的知识分子大部分,大部分是从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所以,为了帮助知识分子尽快找准工人阶级立场,树立为人民服务、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观念,党必须深入了解知识分子,对其展开实际、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促进新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新社会的开始。1949年10月到1956年底是中国初建时期,百废待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的制度基本形成,标志着无产阶级政权的正式确立,无产阶级新政权的确立必然要求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能够倾其所能为其政权的建设和巩固而服务。为了尽快帮助知识分子树立起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更好地走向社会主义道路,促进新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贫穷落后的面貌,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也将必然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转变阶级立场、密切工农群众关系教育

建国之初,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要任务就是要求知识分子进行阶级立场的转变。旧中国过来的知识分子,只有实现阶级立场的根本转变,知识分子才能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党对知识分子阶级立场转变的教育主要包括从民族立场到人民立场再到工人阶级立场两个发展过程。较后者的转变而言,前者的转变是一个相对容易的过程。因此,为了帮助知识分子尽快从人民立场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立场上来,党于1951年发起了一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同年9月29日,周恩来在京、津两市高等学校教师中做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把知识分子的立场问题作为知识分子改造的首要问题提出来,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知识分子阶级立场的转变及其重要性,他说:“为什么要知识分子进一步站在工人阶级立场呢?因为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是为人民的,也是为民族的,将来要实现共产主义,使社会达到无阶级的境地。工人阶级的伟大就在于此。”③继周的报告以后,中共中央于同年11月发出了《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至此,一场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的思想教育和改造运动在全国范围展开了。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轻视生产劳动,脱离工农群众。因此,加强对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观点教育、密切与工农群众关系的教育也是党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帮助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二)开展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教育

朝鲜与中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中国人民与朝鲜人民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结下了患难与共的战斗情谊。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是首批承认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而美国侵略军却无视中国政府的再三警告,频繁出动飞机,轰炸我东北边境地区的城镇和农村,把战火燃向中国。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党及时发出指示,要求各地迅速改变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围绕抗美援朝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变,党对知识分子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相应地转变到围绕抗美援朝运动而掀起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为主要内容,教育广大知识分子认清美帝国主义本质,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英雄事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教育内容,他们身上闪耀着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光芒激励着知识分子以满腔热忱投入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运动中来。

(三)宣传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思想教育

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以后,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由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遗毒转变为重点是肃清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和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要求知识分子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了加强对知识分子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党中央于1955年1月发出了《关于在干部和知识分子中组织宣传唯物主义思想工作,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讲演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通过对胡适唯心主义的批判,要具体地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以提高人民的觉悟。同年3月,中共中央又发出了《关于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指示》,进一步阐述了开展这场思想批判的重要性,《指示》还强调:在知识分子中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并取得思想战线的胜利,这是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根本任务。同年4月,在全国高等工业学校、综合性大学校(院)长座谈会上,高教部部长刘子载作了《关于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报告,同样突出强调了积极开展和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唯心主义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此后,一场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思想的教育运动在知识分子中广泛开展起来了。

三、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准确把握知识分子的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要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积极性,首要任务就是端正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要给知识分子准确的“定位”,即准确把握知识分子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地位,一定要肯定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是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依据。在1956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周恩来在会上做出的报告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许多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在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就是说认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与工人、农民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要力量,这也是贯彻落实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根本点。

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我党对知识分子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各种照顾,鼓励知识分子积极进取,针对当时知识分子中存在的问题,帮助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改造,使我国知识分子界的思想状况有了进一步的改善。这一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创造性日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重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非常重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这是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一条重要的基本经验,对任何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当时,党对知识分子组织的理论学习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的:一是组织知识分子参加各种训练班、军政大学、革命大学,对他们进行理论教育和思想改造。二是建立和逐步完善高校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同时,在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中,我党认为“社会生活的教育作用最为广泛和直接。”④党中央十分重视和引导知识分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行业的业务实践这一项更直接、更持久、更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业务实践活动中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强调党领导知识分子自觉开展长期性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