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作物防冻措施十篇农作物防冻措施十篇

农作物防冻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3:47

农作物防冻措施篇1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

由于受干冷气团影响,近期我市持续出现多云到晴天气,日暖夜寒,局部地区有霜冻或冰冻。最低气温__河谷为4—5℃,山区为2—3℃,高寒山区为0—1℃,山区已经出现霜冻天气。据初步统计,__和__等出现了冰冻天气,有__个乡镇、__万人口、__万亩农作物受灾;禽畜冻死冻伤__只(头),其中死亡__只(头),山塘水库受冻__亩,农业直接损失__万元。据市气象部门预报,未来1—2日内,我市大部分仍将维持霜冻天气,高寒山区有冰冻,夜间气温较低。请有关部门切实做好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防寒防冻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当前防寒防冻工作。冬季农业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的重要季节,有效做好防寒防冻工作,关系到当前冬季农业生产安全,关系全年农民增收目标实现,更关系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百色的大局。各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对当前防寒防冻工作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起来,迅速制订群众、农作物、大型牲畜防寒防冻的具体方案,明确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要立足当前工作抓长远,形成相应机制,确保今后出现类似情况可从容应对。

二、以人为本,切实关怀弱视群体生活。各级领导和民政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加大力度做好人员尤其是老弱病残人员的防寒保暖工作,重点做好敬老院、五保户的孤寡老人、流浪人员、残疾人,以及贫民、移民、边民、灾民和偏远山区民众的救济救灾工作,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必需的衣物和食品,确保群众寒有衣、食有粮、住有房、病有医。要密切注意做好防火工作,严防野外非法用火引发森林火灾;同时,要重点做好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

三、突出重点,强化落实各项有效措施。一要集中力量及时抢收成熟的作物。各地要发动群众及时抢收已成熟的冬种粮食、喜温型蔬菜和香蕉等作物。蔗区要合理组织协调好甘蔗砍、运工作,尽可能减少霜冻、冰冻对甘蔗含糖量的影响。二要做好农作物防寒防冻工作。我市农作物类型多、分布广。要针对不同作物的生育阶段及其特点,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落实防寒防冻的各项措施。要及时采取培土、地膜和稻草覆盖、灌水、熏烟、增施热性肥料、喷施防寒剂等措施,做好农作物的防寒防冻工作。对于受灾较重的地区,在天气回暖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生产恢复。三要加强畜禽饲养管理,增强抗寒能力。要认真做好畜禽栏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尽量减少因冻害造成的畜禽减产和死亡。对于简易的畜禽栏舍,立即采取紧急防寒防冻措施,舍内辅上垫草,防止畜禽受冻受凉。注意畜禽舍的通风换气,防止疾病的发生。舍外放养的畜禽如羊、牛、猪等要及时赶回,避免在外受冻死亡。

农作物防冻措施篇2

一、全市农业生产受低温冻害情况及造成的影响

截至2月21日各县(市、区)上报统计,我市受低温冻害影响造成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为8.3*2亿元。全市7个县(市、区)的76个乡镇、1443个村屯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天气的影响,受灾农业人口达117.36万人。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为361.8万亩。受冻害最为严重的是甘蔗、蔬菜、香蕉、指天椒和新种的春玉米,如宁明明江千亩蔬菜,*下冻5000亩黄瓜,扶绥渠黎千亩香蕉,天等龙茗500亩指天椒,天等进结200亩玉米等受灾特别严重。农作物绝收面积达到74.7万亩,其中果树1.3万亩,蔬菜达1.573万亩,春玉米烂种死苗达1.556万亩。

(一)粮食作物受灾面积为3.686万亩,因灾减收2091.62吨,绝收面积2.*6万亩,其中玉米受灾2.419万亩,红薯受灾1.127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7万元。

(二)甘蔗受灾面达100%,面积为337万亩,成灾面积230万亩,因灾减产110万吨,其中69.79万亩宿根蔗和新植蔗因生长点受寒严重,需重新补种。因冻害造成甘蔗用种紧张,将有150万吨入厂原料蔗改做蔗种,由此造成本榨季预计减少入厂原料蔗26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7.15亿元。

(三)蔬菜受灾面积为12.34万亩,其中马铃薯受灾2.*8万亩,减收33887吨,直接经济损失3384万元。

(四)果树受灾面积为8.796万亩,绝收面积1.3*万亩,经济损失为7950.86万元。

此次持续低温天气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春耕备耕工作进度。因持续低温天气的影响,一些春玉米、西瓜等作物无法按时令正常播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春耕备耕工作的进度;宿根蔗的开垄松兜工作也因低温天气不能开展,还有70万亩左右的宿根蔗和新植蔗需重新补种。二是甘蔗种紧缺。今年有将近200万亩的新植蔗面积,共需蔗种约200万吨,由于长时间受冻害,大部分甘蔗已不能留种,因此今年甘蔗种将严重短缺。三是影响冬种作物的收成:持续低温天气给蔬菜、马铃薯等冬种作物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仅蔬菜预计减收33887吨,农民从冬种方面增收的压力增大。四是影响蔬菜正常上市。由于持续低温天气时间过长,我市蔬菜受灾范围较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蔬菜供应脱节,导致市场蔬菜价格上扬。

二、农业抗灾救灾工作情况

我市各级农业部门面对持续低温天气,积极应对,整合全市农业部门技术力量,迅速投入到防寒抗冻工作中,取得了农业抗灾救灾的初步胜利。截至2月21日统计,全市共投入抗灾资金5*9.2万元,累计投入抗灾机具8815台,投入抗灾人数64.838万人,清沟排水6.896万亩,覆盖地膜和搭拱棚等保温措施17.432万亩,增施有机肥10.13万担,抢收甘蔗39.898万亩,抢种蔬菜2.175万亩。

(一)领导重视,行动迅速。我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市有关防冻抗寒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到领导高度重视,思想不放松,行动不迟缓,措施强有力。1月28日,我局及时召开局领导班子会议传达有关领导批示和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农业抗灾救灾工作,并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亲自担任,副组长由四位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各二层机构负责人组成。同时,立即组织派出5个抗灾工作组,深入抗灾救灾一线,调查灾情,派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重灾乡镇指导帮助农民采取应对措施做好防冻抗寒各项工作。工作组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第一手资料,拿出应对措施,为抗灾救灾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此外,我局还制定了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做好应急值守工作,严格实行每日一报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二)精心组织,措施有力。我局指导各县(市、区)针对不同农作物、不同地区、不同受灾程度,认真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生产救灾方案和救灾措施,降低农业生产受灾面积,减少农民经济损失。###县农业局制定并向全县农民印发了《冬季农作物防冻抗寒技术措施》1万多份,同时,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并及时向县政府申请了10万元抗灾专项资金,用于防冻抗寒抗灾物资的组织调配和补助。截至目前,全县5000多亩冬种黄瓜已全部覆盖;春植蔗采取地膜覆盖6000多亩。针对已受灾的农作物,该局正积极组织调拨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物资,提前做好灾后生产恢复准备工作。%%县农业局组织农技人员分赴各乡镇指导群众进行防寒防冻,主要采取保暖御寒、开沟排水熏烟、加强肥水管理、加强种苗护理等措施开展生产自救。*县农业部门深入生产第一线发动广大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引导群众天气回暖后积极投入恢复生产,尽快进入春耕高潮,扩大种植蔬菜等短平快作物尽可能加快生产步伐,产出产品投放市场。··县创新工作方法,利用短信等信息网络,把抗灾救灾政策、家禽防寒、甘蔗护理、指天椒防冻等措施和方法,发送到灾区和困难群众手中,及时解决群众防寒抗灾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与此同时,我局积极协调农资等部门,及时掌握种子、农膜、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准备和供应情况。做好农作物种子种苗,特别是春玉米种子和速生蔬菜良种、肥料、农膜等救灾物资的调运和供应放发,待天气好转,能迅速开展春玉米和蔬菜的补种工作,确保粮食增产和蔬菜的正常供应。

(三)部署及时,效果明显。春节收假后的第一天,我局立即召开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做出的重要指示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部署,迅速研究部署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我局按照自治区农业厅“冬季损失春夏补、山上损失田里补、种植损失加工补、农业损失外出打工补”的总体思路,动员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业干部、技术员紧急行动起来,克服困难,迅速掀起农业灾后恢复生产的高潮。当前,除抓好灾后农业恢复生产工作外,还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着重狠抓五个措施的落实:一是组织群众及时抢收受灾农作物,重点做好可收获的各类蔬菜的抢收工作,尽可能的减少损失。二是做好种子种苗的调剂。特别是春玉米种和速生蔬菜种的调运和供应,确保粮食增产和蔬菜的正常供应。三是重点抓好受灾农作物的管护工作。做到及时施药防治,防止病虫发生蔓延。四是抓好灾后改种增收示范点,大力推广“三免”和“三避”技术。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全市做好灾后改种增收工作。五是落实好人员和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截至目前,我局的5个工作指导组分赴各县(市、区)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指导工作已达110多人次。由于措施得力,据2月21日统计,全市春播春种面积已达98.5万亩,其中,春玉米已种19.*万亩,比去年同期快75.8%,烂种死苗玉米田块已基本完成补种工作。

(四)宣传到位,技术到户。为使广大群众能科学进行防寒抗冻,开展生产自救,我局结合我市实际,针对我市几种主要越冬作物受灾程度,制定了具体的防寒措施,第一时间通过报纸、电视台、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各县(市、区)农业局均召开了农业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现场会,还通过分发传单、出墙报等方式广泛开展生产救灾技术培训与宣传,使各种救灾技术迅速传遍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及时掌握基本的防寒抗冻措施。全市农业系统1000多名技术干部放弃节假日,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现场指导。据统计,自冻害发生以来全市农业部门共举办各类抗灾救灾现场会147场,其中甘蔗现场会1*场、玉米现场会8场,水果现场会11场、蔬菜现场会22场。

(五)加强服务,保障流通。春节期间,正是农产品购销两旺时期,我局工作人员利用休假时间,积极加强与交通、交警等部门协调,畅通“绿色通道”,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农产品快速、有序流通。同时,加强供求信息,促进产销有效衔接,确保冬种时令农产品不断挡、不脱销。自低温天气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及时向农民寒流信息和农产品供求共1500多条。

三、春耕备耕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开春以来,我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春耕备耕工作。但是,自1月中旬以来我市遭受了罕见的低温阴雨天气,对我市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是春耕备耕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二是西瓜、南瓜等农作物移植工作不能进行,有少部分瓜苗被冻死;三是冬种作物的管理和采收工作受阻;四是甘蔗的种植和宿根蔗的开垄松兜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因部分宿根蔗冻害严重需翻种,甘蔗种植工作任务要比往年加大100万亩左右。预计今年春耕生产进度比去年慢15日左右。

全市各级农业部门面对困难,积极应对,立足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一手抓当前抗灾,一手抓春耕备耕,当前主要工作是积极筹备春耕农资,加大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培训力度,确保下一阶段的春耕备耕工作顺利开展。具体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是春播春种进展良好。截至2月21日,全市春播春种面积已达98.5万亩,其中,甘蔗完成79.46万亩,春玉米完成19.*万亩,抢种蔬菜2.18万亩,水果完成备耕1.75万亩,占种植计划的70%,剑麻完成备耕3500亩,占种植计划的11.7%。

二是农资就位正常。种子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水稻、玉米种子已备均占需用种的92.3%,水稻种到户46.2%,玉米种到户90.5%。农药储备已完成总需求的63%,农膜储备已完成总需求的91%,化肥储备已完成总需求的88%,各类农资基本能够满足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的需要。

三是培训力度加大。各级农业部门结合抗灾救灾工作,针对当地农作物受灾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技术培训工作,组织技术干部上门指导春耕生产。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工作队1.27万人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52期,培训人数达13.68万人次,印发各类资料18.7万份。

四、存在问题

(一)资金缺乏。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对抗灾救灾经费都给予优先排,但是由于当前农业抗灾救灾工作所需的物资和人力较多,需要相当大的一笔资金投入,因此,目前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仍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

(二)劳力不足。当前正是甘蔗砍运高峰,加上外出打工的劳力也陆续回程,能真正投入到抗灾救灾工作中的农村劳力明显不足。

(三)有机肥不足。农作物防寒抗冻均要通过增施腐熟有机肥来提高土温,由于农民对今年低温天气准备不足,目前全市均出现了有机肥短缺的问题。

(四)甘蔗留种不足。由于甘蔗受冻害时间长,生长点受冻害严重,大部分甘蔗不宜留做种苗,需补种的宿根蔗也达到70万亩之多,今年新植蔗用种将严重短缺。

四、下一步工作应对措施

(一)高度重视,狠抓农业抗灾救灾工作不放松。各级农业部门要克服疲劳厌战情绪,继续紧绷农业抗灾救灾这根弦,做到周密部署,科学指挥,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和春耕备耕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切实帮助困难群众做好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到灾后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工作第一线,指导帮助农民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今年春耕生产顺利开展。

(二)密切注意冻害动态,及时做好天气回暖后恢复生产工作。各级农业部门将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动态,及时掌握冻害情况,结合当前春耕备耕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有效方法,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众抵御冻霜的能力,促进灾后恢复生产。农作物在天气回暖时,主要采取剪除冻坏枝叶、追施速效肥和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促进恢复生长。

1、对甘蔗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对轻度受害的蔗田,应留足蔗茎,确保补种和新植蔗用种需要;对中等受害的蔗田,要广泛发动群众抓紧砍收入厂,待天气回暖后抓紧对新植蔗喷施叶面肥和田间管理;对受害严重的蔗田,要优先砍收,砍完后留宿根的要尽快盖上地膜或蔗叶,待天气回暖后及时清除冻死幼苗,待植株恢复生机后,全面追施一次腐熟有机肥和速效肥作苗肥,促进其恢复生长。要做好甘蔗用种的留种护种工作。从现在起各县(市、区)要把新砍的甘蔗能留种的全部留种,确保新植蔗的用种。

2、对蔬菜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对新种植不耐寒的蔬菜品种(如瓜、豆、茄果类蔬菜等)进行畦面地膜覆盖;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增强植株抗寒能力。对冻害较严重的菜田,抓紧时机翻犁菜田改种速生类蔬菜。对轻度受害马铃薯,在冷尾暖头时指导农民及时喷施农药防治晚疫病;对严重受害的马铃薯,做好改种春玉米、早稻和花生的准备。

3、对玉米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对烂种死苗的玉米田块,要做好清沟排水,带天气回暖后及时补种;对受害较轻的玉米,要及时开沟、清沟排除积水,加盖薄膜防寒,待植株恢复生长后及时喷施叶面肥。

4、对果树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幼龄果树可采取覆盖、灌水、喷施高钾叶面肥等措施;对未能收获的香蕉果实要套上香蕉双层防寒专用袋,另外对植株除了增施热性有机肥(土杂肥、猪牛粪等)外,可采取灌水、蕉园薰烟,蕉芽顶部套薄膜袋等措施。

(三)种子部门做好玉米、水稻种子储备、调运工作。农技部门要深入指导农民抢种速生叶菜,抢生芽苗菜,抢育果菜秧苗,保证市场供应不断档。

农作物防冻措施篇3

关键词:小麦冻害症状发病原因预防措施补救措施

小麦冻害包括冬季冻害、春霜冻害和低温冷害3种类型,其中尤以3~4月出现的春霜冻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重。近年来,小麦冻害现象频频发生,导致小麦减产,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冻害除了与天气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外,与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关系。

一、小麦冻害的症状

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严重冻害发生在已拔节或即将拔节的麦田,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点的幼穗受冻,生长点不透明,萎缩变形,失水干枯,心叶不出,逐渐死亡。因为在一株小麦中,主茎和大分蘖的发育进程比小分蘖早,先进入拔节期,所以主茎和大分蘖容易遭受冻害,而小分蘖不会受冻。在小麦遭受严重冻害后及时采取肥水促进,这些小分蘖还可以抽穗,但穗小、粒重轻,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冻害发生在没有拔节的麦田,症状表现为叶片受冻、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分蘖没有冻死,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小[1]。

二、发生原因

一是气候因素。近年来的暖冬现象使小麦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3℃,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拔节期提前,抗冻性降低。而越冬期间或越冬期过后温度骤降至-10℃左右,随后低温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强降温及持续的低温天气使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小麦遭遇冻害[2]。二是耕作因素。在小麦种植区,相当多的农民为了尽早外出打工,提前将小麦播种。播种偏早时,土壤水分充足,促使小麦旺长,造成小麦冬前拔节,有机物积累减少,抗寒能力降低,冻害来临时麦苗受损严重;或者部分农民为抢墒播种,大多数地块整地粗放,造成麦苗落土较深,形成弱苗;田土坷垃大,不利于根系下扎,麦苗素质差,同时冷空气易侵入土下,冻伤根系;覆土不匀,形成露籽苗易受冻害。另外,三沟不配套,排水不良,易发生冰冻现象,从而导致小麦冻害发生。三是肥力因素。部分农民在农业种植上过多依赖化肥或因图省事在小麦播种时施肥量过大且将氮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造成小麦冬前旺长,极易发生冻害。而冬前缺肥的田块,麦苗幼苗黄瘦,叶片小,生长缓慢,分蘖少,积累的糖分少,不耐冻,在气温骤降时易受冻害[3]。四是田间管理因素。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农民往往对种下地的小麦疏于管理。也有一些农民外出打工,致使小麦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缺乏管理,对于麦田受旱受涝、麦苗旺长等不能及时处理,这也给以后的小麦冻害埋下了隐患。

三、预防措施

一是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小麦在播种前要施有机肥60.0~67.5t/hm2、尿素300~375kg/hm2、磷肥600~900kg/hm2,以上3种肥料配合,随耕1次垫底。遇旱浇好底墒水,做到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细、墒好。小麦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过筛,并进行晒种和种子发芽试验,进行药剂拌种、浸种等处理,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大于95%。小麦要适时、适量、适深播种。二是加强田间综合管理,控旺苗促弱苗,安全越冬[4]。对已出现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延缓麦苗生长。对于晚播小弱苗、独脚苗、渍害苗、药害苗、底肥不足的麦田,可在冬前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抑制麦苗旺长,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三是适时冬灌,安全越冬。冬灌可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调节耕层中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一般可提高地温1~3℃;同时可以弥合土缝,促进长大蘖、育壮苗。冬灌要以气温在4℃时浇水为宜,如果气温低于4℃时冬灌就有发生冻害的危险。

四、补救措施

发生冻害后的麦田不能轻易毁掉改种其他作物。在1株小麦中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可以生长发育成能成穗的有效分蘖。因此,要及时采取追肥、浇水、喷洒生长素等补救措施,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对于叶片受冻、而幼穗未完全受冻的,即麦苗基部叶片变黄、叶尖枯萎的麦田,应抢早浇水,防止幼穗脱水致死。对于幼穗已受冻的,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施尿素150kg/hm2或碳酸氢铵300~450kg/hm2,并结合浇水促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促进分蘖成穗。二是中耕保墒,提高地温。受冻害的麦田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蓄水提温,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弥补冻害损失。总之,要保证小麦的高产,农业部门需加大相关农业知识的宣传力度,防患于未然。当小麦遭受冻害后,应及时帮助从业者采取科学的预防和补救措施,要搞好以促为主的麦田中后期管理,使冻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小麦生产趋利避害,达到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王东海,许进堂,李新会,等.河南省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2009(10):23-25.

[2]王碧霞.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防御措施[J].小麦研究,2009,30(1):31-34.

农作物防冻措施篇4

1.1编制目的。

提高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减少和控制灾害损失,维护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措施》、《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措施》、《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措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措施。

1.3适用范围及定义。

本措施适用于全市范围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本措施所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指由低温、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并发引起的自然灾害。

1.4管理体制。

(1)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2)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根据本措施,编制本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措施,并报市政府备案。

(3)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体系和职责

2.1组织体系。

2.1.1领导机构。

成立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设在市政府。

指挥长:常务副市长。

副指挥长:各位副市长。

成员: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办、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商业总公司、市卫生局、市林业局、市粮食局、市物价局、市安监局、市气象局、市供电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发改局分管负责人。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发改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气象局局长、市发改局副局长担任,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为成员。

2.2职责

2.2.1指挥部职责。

(1)统一领导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工作;

(2)决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御和救灾重大事项;

(3)协调相关乡镇、有关部门应急处置工作;

(4)决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启动与终止。

2.2.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落实指挥部的各项任务;

(2)执行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

(3)组织协调制定具体应急措施并监督执行;

(4)组织开展灾害损失及影响评估;

(5)负责信息收集与;

(6)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

2.2.3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防御和应急,根据本措施建立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应急措施或工作流程,并负责组织实施。

2.3咨询机构。

指挥部办公室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专家组,由部分成员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决策咨询、提出建议,必要时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3.预防和应急准备

3.1灾害防御规划。

市政府组织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防御规划,统筹安排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3.2避难场所准备。

市政府确定避难场所,设立标志,制订完善紧急疏散办法和程序,确保受到灾害威胁的群众安全、有序、及时转移到避难场所。

3.3队伍准备。

市政府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救援任务。各有关部门应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3.4培训与演练。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组织制定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应急处置、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3.5宣传。

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村)委会应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防灾应急、自救互救等知识普及教育。教育部门应指导学校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应急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应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4.预测与预警

4.1预测及信息报送。

(1)市气象局负责在每年月份组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预测会商,将会商结论报送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并定期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报送一次监测预报信息。当预报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应每天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报送监测预报信息。

(2)民政、交通、供电、通信、商业、粮食、农办、建设等部门应于月份对本系统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及时将检查分析报告报送指挥部办公室。

(3)当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民政、公安、建设、交通、供电、农办、国土、卫生等部门,应每天向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灾情信息和应对措施建议;当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引发重大灾情时,应随时提供信息。

4.2预警分级。

按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范围、强度和危害程度,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警分为四级: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预警分级参考《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传播管理办法》中的暴雪、寒潮、霜冻、道路结冰预警信号确定。

5.应急响应

5.1应急启动。

达到预警级别时,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讨论。当专家组建议启动应急时,由指挥部办公室报指挥部研究决定。Ⅳ级、Ⅲ级由副指挥长宣布启动;Ⅱ级、Ⅰ级由指挥长宣布启动。

5.2应急响应行动。

5.2.1Ⅳ级应急响应。

(1)市气象局应组织天气加密观测,增加天气预报会商次数和预报时次,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2)市交通部门应启动交通事故易发区域交通状况的加密监测,按交通应急措施采取措施,保证道路畅通;协调抗灾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组织提供转移灾民所需的交通工具。

(3)市建设局应督导各有关部门组织清扫积雪、融冰化雪工作;组织抢修队伍,及时排除故障,防止停水停气事故发生;帮助和指导居民落实防冻保暖、安全用水用电用气的各项措施;组织检查建筑施工场所,责成建设单位在灾害期间停止室外施工,协助对建筑民工的妥善安置;负责保障城市供水、供气、公交等市政设施正常运行;保障城市主要交通干道通畅;会同工商部门对危房、临时建筑物、农贸大厅等场所以及广告牌匾、工地塔吊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疏散人员,防止倒塌伤人。

(4)供电部门应加强电网系统和电力设施运行监测,电力设施抢修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必要时应组织局部除冰,及时将影响和受灾情况向市政府报告。

(5)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检查,做好应急准备,传播预警信息,启动相关应急措施。

5.2.2Ⅲ级应急响应。

参加Ⅳ级应急响应的部门应在1小时内提升响应级别,分管领导应到岗指挥,增加应对措施。以下部门应在1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分管领导到岗指挥:

(1)市公安局应监控治安秩序状况,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疏导交通,适时采取交通管制;协助有关部门在灾区开展抢险救灾;严厉打击各类趁灾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

(2)市民政局应组织灾情核查和综合上报;根据灾害损失情况派出工作组指导救灾工作,协助受灾乡镇政府组织转移安置倒房和居住在危房中的群众;根据灾区需要及时下拨救灾应急款物,督促受灾乡镇政府做好灾民生活救助工作,保障灾民基本生活;负责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适时组织、指导开展救灾捐赠活动;负责组织协调灾后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工作。

(3)市农办负责种植业和养殖业冻害监测,指导做好防冻防压准备工作,指导做好大棚、养殖场畜禽房舍的加固工作;随时准备派出农技人员指导农作物防冻救灾;负责掌握和核实农业受灾情况,分析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措施建议;制定灾后补救措施,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4)市卫生局应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组建救灾防病应急队伍,随时准备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援、救灾防病和卫生防疫工作。

(5)市商业总公司应组织灾区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组织粮、油、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及时报告监测情况;会同物价局做好市场监管和平抑物价工作,维护市场稳定。

(6)市教育局应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抗灾救灾工作,指导学校抗灾救灾;根据灾情调整教学时间,确保师生安全;动员组织学校开展除雪除冰工作,组织开展校舍教室安全检查,确保师生安全。

(7)市粮食局应做好粮食市场的调控和供应工作,确保灾民基本生活所需的粮、油供应。

(8)市工商局应依法打击囤积货物、欺行霸市等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负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重点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以及灾后重建所需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等生活生产必需品的市场管理;协助政府做好因灾受损市场内经营户临时经营场地安置工作。

(9)市物价局应监测市场基本生活物品价格异常波动,及时查处相互串通、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物价等违法行为。

(10)市安监局应组织开展预防性检查、督查,组织专业救护队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安全工作的检查与监管。

(11)市旅游局应协调组织实施对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滞留在景区内的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救援工作,及时向本行业传递低温雨雪冰冻预警信息。

(12)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应及时对受损通信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通信。

(13)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检查,做好应急准备,传播预警信息,启动相关应急措施。

5.2.3Ⅱ级应急响应。

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后,指挥部在1小时内召开会议,部署应急响应工作,根据需要向受灾乡镇派出工作组,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参加Ⅳ级、Ⅲ级应急响应的所有部门应在1小时内提升级别,主要领导应到岗指挥,增加应对措施。以下部门应在1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主要领导到岗指挥:

(1)市财政局应配合有关部门了解核实灾情,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报送灾情,申请上级财政救灾资金;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救灾资金分配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后及时下达;加强救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2)市国土资源局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区(点)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市水利局应组织、协调、指导水利设施、工程的抗灾抢险工作,加强安全检查,配合做好防冻除雪,负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

(4)市环保局应对灾区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提出处置方案。

(5)市林业局应按时统计上报有关林业受灾信息;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赴受灾乡镇核实灾情,协助指导受灾乡镇政府和林业站制订防灾应急对策,协调有关部门调拨林业救灾物资和资金。

5.2.4Ⅰ级应急响应。

启动Ⅰ级应急后,指挥部在1小时内召开会议,部署应急响应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随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有关情况;向受灾乡镇派出工作组指导工作,组织指挥重大灾情的抢险救灾工作。

所有成员单位进入Ⅰ级响应状态,主要领导24小时带班指挥本部门应急响应工作,确保与指挥部的联络畅通;应急抢险救援人员奔赴救灾现场开展救援;随时调用各种应急物资、装备、技术人员,及时补充应急物资、装备。市政府及各成员单位多渠道争取中央、省及咸宁市对我市应急工作的支持。

5.3社会动员与参与。

(1)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的街道、社区、村组和其他区域应当按照应急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2)企事业单位应服从应急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根据需要,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5.4应急终止。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结束,灾害已得到有效控制,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讨论后提出终止建议,报指挥部研究决定,由应急启动人终止令。

6.灾后恢复与重建

6.1善后处置。

(1)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善后处置工作,修复损坏的公共设施,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2)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灾害损失核定工作,制定并实施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对征用的民用场所、设备、设施和其他物资予以恢复或适当补偿。保险机构应及时做好灾害损失的理赔工作。

6.2社会援助。

市政府依据有关社会援助制度,鼓励和动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市总工会、团委、妇联、红十字会和慈善机构应组织开展捐赠、心理疏导等社会援助活动。

6.3调查与评估。

应急响应解除后15日内,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核实、评估,形成灾害评估报告并报指挥部。报告内容包括灾害损失评估、预测预报情况、救灾情况和经验教训、对应急工作的改进措施建议等。各部门应将监测资料、灾情资料、工作技术总结、服务材料等进行收集并整理归档。

6.4恢复重建。

应急响应结束后,市政府立即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开展恢复重建工作。

7.保障措施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措施规定,切实做好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做好安全保卫、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信等工作,确保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的需要,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7.1人力保障。

有关部门应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充分发挥武警和民兵在灾害应急中的骨干和突击作用。

有关部门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

7.2财力保障。

市财政应安排应急工作预备费和一定数量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的需要。

7.3物资保障。

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7.4基本生活保障。

民政部门应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7.5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公安等部门应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和畅通。交通设施受损时,有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

7.6通信保障。

通信、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应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应急通信和广播电视保障工作,负责重大应急信息的传播。

8.表彰奖励与责任追究

农作物防冻措施篇5

关键词:农村桥涵基础;冻害;防治措施

前言:在霜冻节气之后北方的土地开始大面积的结冻,土地在结冻后因为土壤中的水的物理形态发生变化,会对土壤的结构和物理性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北方主要属于季节性冻土,所以北方农村桥涵基础冻害主要是由于土地膨胀所导致的。季节性冻害会导致在季节性冻土上修建的桥梁等建筑物因为冻害而出现损坏,本研究提出了针对农村桥涵基础冻害的防治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的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1.导致农村桥涵基础产生冻害的主要原因分析

1.1桥涵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一般在农村中建设的桥涵工程大都使用浅基础进行建设,而浅基础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浅基础因为在建造和埋设的过程都比较简单,并且造价较为低廉,所以在一些建筑上使用,但是一旦受到冻害后就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就会对农村桥涵工程的结构产生危害,甚至会导致坍塌。

1.2桥涵基础受冻膨胀

桥涵基础受冻导致的膨胀是在季节性冻土上桥涵基础出现骨气的主要原因。在土壤结冻后除了土壤中原来含有的水分在结冰后导致土壤膨胀之外,导致土壤膨胀的原因就是水分向受冻面迁移。在土壤冻结后,土壤受冻膨胀产生的冻胀力越大就会使土壤冻结所产生的切线冻胀力越大,这些力最终作用于桥涵基础上,导致桥涵基础整体向上移动。但是在膨胀过程中因为基础所在的土地的膨胀特性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产生不均匀冻胀现象,导致桥涵基础的不均匀抬升。桥涵基础在气温零下后会出现冻胀现象,一旦桥涵基础所处的土壤含水量较高,在气温回升之后冻土融化,会导致桥涵基础产生沉降。桥涵基础一旦因为冻胀而出现的拔起现象,就很难被制止了。因为桥涵基础在被拔起后很难能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桥涵基础埋入土壤中的部分不断的减少,拔起现象将逐年的加剧,最终将会导致桥涵建筑因为失去支撑而产生坍塌的现象。

1.3基础底板被上抬

地基土壤在受冻膨胀和融化沉降过程中会给桥涵基础底板带来极大的破坏。土壤作用于桥涵基础的冻胀力都是由于土壤中的水结冰而产生的膨胀力,在实际的施工中桥涵基础的深度大概等同于冻深,在结冻后产生的冻胀力会对桥涵基础底板产生破坏。桥涵基础在冻胀过程中不均匀的抬起以及在沉降过程中的不均匀沉降会对桥涵基础底板产生高强度的破坏,当桥涵基础所受到的破坏反映到桥面上的时候就会导致桥面受损,会因为基础的反馈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桥涵基础板边缘受到约束的时候中间部位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在冻土的影响下极为容易发生形变。不同部位的冻土的膨胀特性并不相同,这就导致了桥涵基础在发生形变时也是不均匀的形变,这样会导致桥涵基础底板出现一定的裂缝,随着使用时长的增加,裂缝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破坏桥涵基础底板。

1.4混凝土被腐蚀

在季节性冻土上建造的桥涵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在达到了一定的年限后,必然会出现腐蚀现象。导致腐蚀的原因有很多种,在土壤中的部分混凝土在经受了土壤中水分冷热交替后难免会出现腐蚀的现象,在水中部分的混凝土受到流水的冲刷和水中各种化学元素的侵蚀最终会出现腐蚀的现象。

2.农村桥涵基础冻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

2.1农村桥涵基础冻害的防治核心

农村桥涵基础冻害防治的核心就是要降低桥涵基础附近的土壤的冻胀力。改善桥涵基础附近的土壤冻胀力可以通过对桥涵基础所在土壤的土质进行改善,改善基础和周围土体的接触面,还可以通过加强桥涵基础的强度来降低土壤所产生的冻胀力对于农村桥涵基础的冻害。在建设桥涵工程的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环境使用抗冻性较高的材料,这样可以避免桥涵基础受到冻胀力的影响,保证桥涵建筑正常的运行。

2.2对于新建桥涵工程的基础冻害防治措施

新建桥涵工程在设计阶段就要充分的考虑所在地区的冻害程度,然后根据所在地区的冻害程度对桥涵工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在建设之前要预先改善桥涵基础所在土壤的土质,改善基础和周围土体的接触面。在建设期间要加强桥涵基础的强度使免于冻害。如果建设的地区的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就退而求其次,允许土壤对新建桥涵基础产生冻害,但是冻害所导致的膨胀等现象不能影响桥涵工程的正常使用。

2.3对于在役桥涵工程的基础冻害防治措施

对于在役桥涵工程的基础冻害防治主要通过对在役桥梁进行为期几个循环的观测。通过观测结果分析冻害的程度,根据冻害程度采取相关的防治措施。可以改善桥涵基础附近的土壤土质来降低冻害对桥涵基础所产生的冻胀力,也可以对桥涵基础采取保温措施,在遇到极端天气时要及时的对桥涵基础进行临时的养护。

结语:针对于我国北方的农村桥涵基础冻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冻害的产生对于桥涵建筑的损伤问题的严重性。笔者在本研究中针对农村桥涵基础冻害提出了一些防治原则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主要目的在于希望引起相关部门对于该问题的重视。然后可以及时的、尽早的对农村桥涵基础冻害问题进行防治和解决,去除桥涵建筑的安全隐患,保证桥涵建筑可以安全正常的运行,从而确保了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农作物防冻措施篇6

一、加强领导

成立区防冻抗灾保障供应稳定物价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常委、副区长任组长,区工商、物价、商管、粮食、农业、经贸委、公安、交警、交通、宣传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工商局。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据各自的职能做好相关工作,通讯工具24小时开通,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保证信息畅通。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开展工作,确保防冻抗灾期间,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各乡镇街道、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防冻抗灾期间市场秩序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心的稳定;保障供应稳定物价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一定要从贯彻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我区防冻抗灾期间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二、广泛宣传

区广播电视台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对国家、省、市、区保障供应稳定物价工作的政策措施宣传力度,全面客观反映市场情况,增强人民群众对稳定物价工作的心理预期,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强化措施

(一)蔬菜供应

农业部门:指导农民进行农作物,尤其是蔬菜的抗冻措施,为我区物资供应做好前期准备。必要时,可采取政府调运、实行补贴等办法,确保市场供应。

工商部门:密切掌握各农贸市场供应状况,协调蔬菜批发大户及时通过各种渠道购进各类蔬菜。

(二)猪肉供应

商管部门:督促养殖大户与定点屠宰厂、定点屠宰厂与猪肉批发行签订合同,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让利于民。同时,积极协调“双汇”冷冻肉进入我区市场,扩大冷冻肉的冷藏量。

(三)粮食供应

粮食部门:负责区本级储备粮食(稻谷)保持充足状态,保证城区居民一个月的消费量;负责城区大米库存量,保证城区居民10天左右的消费量。

区公安、交警等部门要加强警力调配,及时疏导车辆,确保道路畅通。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资运输车辆,要切实做到:优先放行、免收路桥通行费、“不扣车、不罚款、不卸载”。对已进入我区范围内被堵的此类运输车辆,交警等部门要全力以赴提供引导、防滑设施、转运等方便,确保我区市场的供应。

(四)物价控制

区物价部门要加强对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监测,会同工商、商管等部门对猪肉采取政府临时干预价格措施,严格控制猪肉批零各环节利润率,并在大型超市、主要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公布每天的猪肉、蔬菜价格情况;对互相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非法谋取暴利以及不按规定执行政府政令的经营企业和个人,要严厉查处。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做好液化气让利工作,确保从农历12月20日至月20日,每瓶液化气再让利5元。

加强对城区出租车的价格监管,严厉打击私抬起步价、不打表等价格违法行为。

积极做好城区低保户价格补贴工作,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农作物防冻措施篇7

一、受灾情况

1、电力

山区电力设施受灾严重,山面村落出现大面积断电现象。据初步统计,截止目前共有57个村全部断电。其中,五凤垟片、北林垟片全片停电。

2、交通

山面道路也出现了大面积结冰现象,特别是通往五凤垟片15个村、北林垟片11个村、西岸片4个村共计30个村的山区道路结冰情况已相当严重,车辆已无法通行。

3、农业

*高山蔬菜基地5100亩,大面积受灾,油冬菜、大白菜等已冻死,能否收成一部分尚不能确定。农户散种的4500亩油菜、小麦、马铃薯等冬种蔬菜也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230多万元。

4、供水

因水管结冰、冻裂等原因,五凤垟片15个村、北林垟片11个村的供水管道已无法供水,全部停水。目前,村民生活用水仅仅依靠水井临时供水,供水量和水源质量不能保证。

5、林业

毛竹74000株、树木122900株倒伏,药材1080亩、水果470亩受灾,还有名木古树、大棚花木也不同程度的受损,直接经济损失75.5万元。

6、畜牧业

生猪死亡21头,受冻发病570头;肉鸡死亡5600羽,受冻发病31000羽;牛、羊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栏舍倒塌3间,受损18间,经济损失80多万元。

二、措施落实情况

1、加强领导,建立预案

加强对防寒防冻工作的领导,建立*镇防寒防冻工作指挥部,由党政一把手担任指挥。指挥部下设9个小组和3个分指挥部,9个小组分别由各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各职能科室、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3个分指挥部设在五凤垟、北林垟、西岸三个办事处,由联系领导和办事处主任担任分指挥,各办事处人员为成员。迅速召开镇机关干部大会,各村书记、主任大会,宣传上级部门防寒防冻相关会议、文件精神要求,部署全镇防寒防冻工作。根据市、区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订防寒防冻预案,有效预防、控制和妥善处置冬季寒冷冰冻天气对农业、交通、卫生等造成的影响,切实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2、突出重点,多管齐下

农业方面,组织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调查灾情;组织群众及时采收成熟的农作物;对正处于生长期的冬种作物采取保温措施防冻;抓住近期降雨的有利时机,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促进越冬农作物苗情转化升级。交通方面,做好车辆的防滑防冻工作;在通往五凤垟、北林垟、西岸的主要路口设置警示提醒牌和醒目标志,严禁车辆通行,并提醒过往行人注意交通安全;做好对司乘人员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医疗方面,加强门诊救治,加强一线值班,随时救治患者;做到急救车状况良好、药品器械完备、通讯联络畅通;针对特殊情况采取上门服务。民政方面,认真及时部署,下发紧急通知,提高各村、中心敬老院等防范意识;上门调查摸底,发动镇工作人员、村干部对困难群众、独居、危房老人、重点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掌握他们冬令御寒的情况;注意防寒保暖,要求各村老年活动室、镇敬老院配备一定的取暖设备;开展安全检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方面,发生停电后各村及时报告并协助做好修复工作;供电部门迅速采取抢修措施,及时恢复电力供应,确保村民生活用电。但是由于电力恢复难度大,供电仍不正常。供水方面,对所辖范围内水泵房、供水主干管、水表、闸阀井、水表箱等供水设施进行检查调试;对往年易冻裂的管道采取包裹保温层等防冻保暖措施后勤方面,及时配置应急设备,完善各类保障措施。根据镇实际情况,专门设置10万元应急资金。配置应急发电机、大米、棉被、手电等防寒防冻必需物资,做到物资充足,后勤有保障。

3、信息畅通,积极宣传

动员全民抗灾,形成浓厚氛围。通过发放公开信、发送手机短信、播送广播、张贴横幅标语等各种途径向村民宣传防寒防冻信息和常识,全面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开展自救和互助;通过农民信箱定期气象信息,向居住在山区的群众发放公开信,出动宣传车在各主要路口进行广播,各村都要设立警示标志和相关横幅标语;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信息、掌握灾情、上报灾情,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争取上级的救灾支持;进一步加强部门信息沟通,切实加强积极防范和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有关知识宣传教育,普及防寒防冻知识,同时搞好抗灾救灾工作的及时报道。加强灾情调查,及时掌握灾情,即时落实措施。防寒防冻灾情主要是指生活临时困难群众、独居空巢老人、危房户等。采取分片、分村负责,片长、驻村干部、村干部层层相依,构筑健全的灾情调查网络,能做到及时发现灾情、及时上报灾情、及时处置灾情,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农作物防冻措施篇8

关键词气象灾害;类型;农业生产;影响分析;防御措施;河南许昌

1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暴雪、干旱、雷电、冰雹、大雾、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霜冻、冰冻、寒潮和霾等造成的灾害。许昌市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境内气候复杂多变,是河南省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市之一,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市GDp的3%~5%。尤其是近年来因气候变化等原因,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具有发生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特点。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寒潮、连阴雨、雨(雾)淞、雷暴等十多种[1],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灾害发生,“风调雨顺”之年很少出现。

统计数据显示,近50年来,许昌市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多数年份气温偏高。而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和春季气温上升最为显著,而夏季则有明显的降温趋势,“暖冬”、“春热”、“凉夏”出现频次高。年降水量略有增多,而时空分布不均,春秋季降水减少,而夏季降水显著增加,导致旱涝趋势加剧。2007、2008年连续2年出现春夏之际大旱;2009年春季,又遭遇了自1951年以来的特大旱情。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累计降水量仅有6.1mm,比常年同期偏少近9成,全市小麦受旱面积逾10万hm2。2006年7月2日出现特大暴雨,日降水量达到335.9mm,突破历史极值,全市因此次暴雨损失2亿多元,并出现人员伤亡;2008年6月3日出现风雹灾害,瞬时最大风速达到31.5m/s(11级风力),突破历史极值,也造成了严重灾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增强,对全市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深刻影响[2]。

2气象灾害防御

(1)气象灾害防御是防范与减轻气象灾害活动的简称,是对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调查、评估和防灾、减灾等活动的概括。气象灾害防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做好气象灾害可能对农业、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影响的预防工作,又要做好气象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等工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明晰相关部门的防御责任,促进部门间的有机联动,才能真正实现对气象灾害的整体防御。

(2)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目前,许昌市已经建成了由5个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69个乡镇自动雨量站和17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组成的地面观测网,建成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建成了由2部天气雷达组成的雷达观测网,初步形成了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立体监测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水平[3]。特别是近2年投入业务使用的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乡镇自动雨量站等现代化监测设备,在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托现代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初步建成了短时天气预报警报、中短期预报、短期气候预测以及农业气象、水文气象、地质灾害等专业预报系统。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水平和短期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强对流、暴雨、干旱等预警、预报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多部门联合制作和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病虫害气象等级、火险气象等级、电力气象、交通气象等预报,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评估等,在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以需求为牵引,积极创新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围绕许昌粮食核心生产区和花卉、烟草、中草药种植等特色农业,开展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建设,不断探索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新体系。大力实施空中云水开发工程,在全市各县区兴建标准化防雹增雨基地,为抗旱救灾、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保障。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建立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做好气象服务“三农”工作。

3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干旱和雨涝,不仅发生频率高,甚至相伴出现,危害也最重。其次是低温、霜冻、干热风、连阴雨等,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但发生频率较低,危害相对较轻。

(1)干旱。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5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①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②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③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④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离,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⑤特旱,特点为土壤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干旱是许昌市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干旱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根据旱区分布调整作物布局,种植耐旱作物品种;二是灌溉时采用灌溉和滴灌技术,节约用水;三是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开发空中水资源,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2)暴雨。是指24h降水量达50mm或以上的强降水。按其强度又分为3个等级,24h降水量50.0~99.9mm为“暴雨”;100.0~249.9mm为“大暴雨”;250mm以上为“特大暴雨”。许昌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暴雨容易引起河流泛滥,淹没粮田,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检查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4];二是及时组织抢收或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内涝淹死作物;三是维护房屋农舍,防止大雨冲灌致使房屋或围墙垮塌;四是避开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地段。

(3)冰雹。是指由积雨云中降落的、一般呈圆球形透明与半透明冰层相间的固体降水,形如葱头,俗称“冷子”。冰雹发生时经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冰雹极易砸伤人畜、毁坏禾木,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冰雹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对成熟的作物要及时抢收;二是在多雹地带,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的形成条件;三是多雹灾季节,农民下地劳作时要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同时气象部门要适时开展人工消雹作业,以降低灾害损失。

(4)干热风。春末夏初,常见的一种又干又热的西南风或南风,其风速3~4级,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30%以下,且连续刮风2~3d。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因为干热风发生时正值小麦乳熟期,此时“热风”和“干风”给小麦带来“高温热害”和“低湿干害”,双重灾害导致小麦籽粒干瘪,既降低了小麦质量,又减少了小麦产量[5]。干热风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二是营造农田防护林,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麦田气温,减小风力,抑制水分蒸发;三是在小麦灌浆前视墒情浇水;四是在小麦孕穗至灌浆期,适时喷洒磷酸二氢钾或石油助长剂。

(5)大风。风速≥10.8m/s、风力≥6级的风称为大风,常分为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雷雨大风、台风侵袭大风3种,又以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为最多。大风不仅能摧毁农房、庄稼、树木和通信设施,而且能引起飞沙走石,伤害人畜。大风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时加固蔬菜大棚和果树,二是切断户外危险电源;三是减少户外活动,尽量不到田间劳作。

(6)连阴雨。是指连续5d以上有降水,且累计降水量≥30mm的天气过程。许昌地区连阴雨天气多出现在4月上旬至11月上旬之间,其中7、8月最多,是该地区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连阴雨期间,雨水多、湿度大、光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作物的收获,连阴雨对小麦、棉花、大豆、花生的品质影响较大,发生在播种期的连阴雨致使播种推迟,导致庄稼欠收减产。连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根据气象预报,及时做好粮食抢收抢晒工作;同时做好隔湿防潮,以防霉变;二是连阴雨期间做好清沟排水,防止内涝和渍害;三是为农作物喷洒农药时在药液中增加粘着剂,如把适量的植物油、豆粉、淀粉等加到药液中,以保证施药效果。

(7)寒潮。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温在24h内剧降8℃以上,而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温度又在4℃以下;或48h降温10℃,最低气温在4℃以下,称为寒潮。寒潮过境时,常伴随6~8级的偏北大风,使沿途气温骤降,容易引发冻害,对农业、畜牧业造成危害。寒潮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在寒潮来临前,对于已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划锄、松土、通气;对于未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及时镇压、保温、保墒;二是寒潮来临时大棚内温度下降,造成棚内作物生长放缓,因此要增大肥水供应;三是对大棚进行加固,防止大风掀棚[6]。

(8)低温冻害。是指某一时段、某一地域内出现的气温明显偏低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天气现象,可分为冷害、寒害、霜冻和冻害4种类型。小麦冻害是由越冬生态条件超出冬小麦抗寒能力而引起,小麦的冻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长短,但与品种、播期、播量、土壤、耕作质量及水肥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关系。因此,防御冻害即使麦苗与越冬生态条件相适应。防御冻害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培育和选用抗寒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并根据品种春化特性,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二是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培育壮苗越冬;三是可采取灌水、中耕保墒、镇压防冻;四是增施磷钾肥,做好越冬覆盖。

4参考文献

[1]刘勇军.就《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施行答记者问[n].许昌日报,2009-07-07(2).

[2]刘勇军.加强能力建设,服务地方发展[J].气象管理研究,2009(1):20-21.

[3]杜彩月.许昌气象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n].中国气象报,2009-11-10(2).

[4]白瑛,苗东梅,金庆荣,等.呼伦贝尔市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44-46.

农作物防冻措施篇9

关键词气象灾害;类型;农业生产;影响分析;防御措施;河南许昌

1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暴雪、干旱、雷电、冰雹、大雾、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霜冻、冰冻、寒潮和霾等造成的灾害。许昌市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境内气候复杂多变,是河南省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市之一,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全市gdp的3%~5%。尤其是近年来因气候变化等原因,各种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具有发生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特点。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寒潮、连阴雨、雨(雾)淞、雷暴等十多种[1],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灾害发生,“风调雨顺”之年很少出现。

统计数据显示,近50年来,许昌市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多数年份气温偏高。而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和春季气温上升最为显著,而夏季则有明显的降温趋势,“暖冬”、“春热”、“凉夏”出现频次高。年降水量略有增多,而时空分布不均,春秋季降水减少,而夏季降水显著增加,导致旱涝趋势加剧。2007、2008年连续2年出现春夏之际大旱;2009年春季,又遭遇了自1951年以来的特大旱情。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累计降水量仅有6.1mm,比常年同期偏少近9成,全市小麦受旱面积逾10万hm2。2006年7月2日出现特大暴雨,日降水量达到335.9mm,突破历史极值,全市因此次暴雨损失2亿多元,并出现人员伤亡;2008年6月3日出现风雹灾害,瞬时最大风速达到31.5m/s(11级风力),突破历史极值,也造成了严重灾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增强,对全市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深刻影响[2]。

2气象灾害防御

(1)气象灾害防御是防范与减轻气象灾害活动的简称,是对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调查、评估和防灾、减灾等活动的概括。气象灾害防御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做好气象灾害可能对农业、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影响的预防工作,又要做好气象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援等工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明晰相关部门的防御责任,促进部门间的有机联动,才能真正实现对气象灾害的整体防御。

(2)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目前,许昌市已经建成了由5个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69个乡镇自动雨量站和17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组成的地面观测网,建成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建成了由2部天气雷达组成的雷达观测网,初步形成了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立体监测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水平[3]。特别是近2年投入业务使用的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乡镇自动雨量站等现代化监测设备,在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托现代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初步建成了短时天气预报警报、中短期预报、短期气候预测以及农业气象、水文气象、地质灾害等专业预报系统。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水平和短期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强对流、暴雨、干旱等预警、预报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多部门联合制作和的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病虫害气象等级、火险气象等级、电力气象、交通气象等预报,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评估等,在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以需求为牵引,积极创新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围绕许昌粮食核心生产区和花卉、烟草、中草药种植等特色农业,开展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建设,不断探索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新体系。大力实施空中云水开发工程,在全市各县区兴建标准化防雹增雨基地,为抗旱救灾、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保障。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建立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做好气象服务“三农”工作。

3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对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干旱和雨涝,不仅发生频率高,甚至相伴出现,危害也最重。其次是低温、霜冻、干热风、连阴雨等,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但发生频率较低,危害相对较轻。

(1)干旱。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5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①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②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③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④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离,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⑤特旱,特点为土壤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

干旱是许昌市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干旱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根据旱区分布调整作物布局,种植耐旱作物品种;二是灌溉时采用灌溉和滴灌技术,节约用水;三是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开发空中水资源,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2)暴雨。是指24h降水量达50mm或以上的强降水。按其强度又分为3个等级,24h降水量50.0~99.9mm为“暴雨”;100.0~249.9mm为“大暴雨”;250mm以上为“特大暴雨”。许昌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暴雨容易引起河流泛滥,淹没粮田,诱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时收听收看气象部门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检查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4];二是及时组织抢收或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内涝淹死作物;三是维护房屋农舍,防止大雨冲灌致使房屋或围墙垮塌;四是避开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危险地段。

(3)冰雹。是指由积雨云中降落的、一般呈圆球形透明与半透明冰层相间的固体降水,形如葱头,俗称“冷子”。冰雹发生时经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冰雹极易砸伤人畜、毁坏禾木,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冰雹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对成熟的作物要及时抢收;二是在多雹地带,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的形成条件;三是多雹灾季节,农民下地劳作时要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同时气象部门要适时开展人工消雹作业,以降低灾害损失。

(4)干热风。春末夏初,常见的一种又干又热的西南风或南风,其风速3~4级,温度30℃以上,相对湿度30%以下,且连续刮风2~3d。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因为干热风发生时正值小麦乳熟期,此时“热风”和“干风”给小麦带来“高温热害”和“低湿干害”,双重灾害导致小麦籽粒干瘪,既降低了小麦质量,又减少了小麦产量[5]。干热风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二是营造农田防护林,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麦田气温,减小风力,抑制水分蒸发;三是在小麦灌浆前视墒情浇水;四是在小麦孕穗至灌浆期,适时喷洒磷酸二氢钾或石油助长剂。

(5)大风。风速≥10.8m/s、风力≥6级的风称为大风,常分为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雷雨大风、台风侵袭大风3种,又以北方冷空气南下大风为最多。大风不仅能摧毁农房、庄稼、树木和通信设施,而且能引起飞沙走石,伤害人畜。大风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及时加固蔬菜大棚和果树,二是切断户外危险电源;三是减少户外活动,尽量不到田间劳作。

(6)连阴雨。是指连续5d以上有降水,且累计降水量≥30mm的天气过程。许昌地区连阴雨天气多出现在4月上旬至11月上旬之间,其中7、8月最多,是该地区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连阴雨期间,雨水多、湿度大、光照少,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作物的收获,连阴雨对小麦、棉花、大豆、花生的品质影响较大,发生在播种期的连阴雨致使播种推迟,导致庄稼欠收减产。连阴雨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根据气象预报,及时做好粮食抢收抢晒工作;同时做好隔湿防潮,以防霉变;二是连阴雨期间做好清沟排水,防止内涝和渍害;三是为农作物喷洒农药时在药液中增加粘着剂,如把适量的植物油、豆粉、淀粉等加到药液中,以保证施药效果。

(7)寒潮。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由于冷空气的入侵,使气温在24h内剧降8℃以上,而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温度又在4℃以下;或48h降温10℃,最低气温在4℃以下,称为寒潮。寒潮过境时,常伴随6~8级的偏北大风,使沿途气温骤降,容易引发冻害,对农业、畜牧业造成危害。寒潮的主要防御措施:一是在寒潮来临前,对于已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划锄、松土、通气;对于未浇越冬水的麦田,要及时镇压、保温、保墒;二是寒潮来临时大棚内温度下降,造成棚内作物生长放缓,因此要增大肥水供应;三是对大棚进行加固,防止大风掀棚[6]。

(8)低温冻害。是指某一时段、某一地域内出现的气温明显偏低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天气现象,可分为冷害、寒害、霜冻和冻害4种类型。小麦冻害是由越冬生态条件超出冬小麦抗寒能力而引起,小麦的冻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长短,但与品种、播期、播量、土壤、耕作质量及水肥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关系。因此,防御冻害即使麦苗与越冬生态条件相适应。防御冻害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培育和选用抗寒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并根据品种春化特性,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二是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培育壮苗越冬;三是可采取灌水、中耕保墒、镇压防冻;四是增施磷钾肥,做好越冬覆盖。

4参考文献

[1]刘勇军.就《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施行答记者问[n].许昌日报,2009-07-07(2).

[2]刘勇军.加强能力建设,服务地方发展[j].气象管理研究,2009(1):20-21.

[3]杜彩月.许昌气象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n].中国气象报,2009-11-10(2).

[4]白瑛,苗东梅,金庆荣,等.呼伦贝尔市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44-46.

农作物防冻措施篇10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内蒙古额济纳

中图分类号p4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4-0214-01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天气灾害和气候灾害。天气灾害主要包括寒潮、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大风等;而气候灾害包括干旱、洪涝灾害、低温冷害、雪灾等。额济纳旗地区的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包括有干旱、高温、寒潮、暴雪、霜冻、冰雹、大风、沙尘暴、干热风等。这些气象灾害不仅直接影响额济纳旗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还极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严重制约着额济纳旗国民经济的发展。

1额济纳旗主要气象灾害

1.1干旱

干旱灾害是影响额济纳旗地区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春旱危害最大,每年3―5月是额济纳旗地区春播用水和冬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如果降水量少,极易引发干旱灾害,影响冬小麦等农作物产量。

如额济纳旗从2012年出现连续高温少雨天气,加上冬季春和下泄水量减少,农田、草牧场没有得到及时灌溉,地下水未能有效补给,导致额济纳旗旱情较为严重,受此影响,全旗共有535户牧户、51847头(只)牲畜饮水困难,上千头(只)牲畜死亡,仅哈日布日格德间乌拉镇和达来呼布镇就有230余峰骆驼、近900只羊乏死,直接经济损失170多万元,旱情已严重影响农牧业生产。2013年5月底,额济纳旗沿河草场返青差,植株高度c同期相比下降2%,覆盖度下降3%,单位产草量减少30~225kg/hm2,饲草储备严重不足,同时干旱导致草原鼠虫害增加,草原鼠害面积28.00万hm2,严重危害13.33万hm2。

1.2冰雹

冰雹灾害是额济纳旗地区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春、夏季较频繁,有明显局地性和季节性。额济纳旗地区冰雹集中在6―9月,约占冰雹总日数的35%。如2014年6月30日16:30左右,额济纳旗巴彦陶来苏木浩宁呼布嘎查遭遇强降雨冰雹袭击,共造成54户农民蜜瓜受灾,受灾面积逾80hm2。

1.3霜冻

霜冻也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额济纳旗地区为霜冻多发区,1961―2010年额济纳旗地区初霜冻日为10月下旬,平均终霜冻日在3月下旬结束。初霜冻对额济纳旗地区棉花结铃吐絮影响最大,延迟棉花生长期,降低棉花品质;晚霜冻会造成额济纳旗地区农作物幼苗冻害,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1.4雪灾

雪灾又称为白灾,长时间大量降雪形成大范围积雪成灾。额济纳旗地区雪灾频率较大,对畜牧危害严重。积雪掩盖草场且超过一定深度,密度较大或雪面覆冰极易形成冰壳,牲畜很难将积雪扒开,影响牲畜正常进食。雪灾还会影响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严重威胁农牧民生命安全和正常生活。2010年入冬后,内蒙古额济纳旗几次出现大范围较强连续性降温降雪天气,最低气温达-30.9℃,平均积雪厚度达30mm,马鬃山苏木、东风镇古日乃局部地区积雪超过60mm。强降温降雪天气对纯牧业苏木的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及出行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1.5大风

额济纳旗地区的大风灾害性天气较多,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此时正值关键农业生产季,大风会将砂壤土地表土层卷起,使沙漠化程度加剧,同时还损坏大田农作物茎、叶、花器官,进而影响作物开花授粉。

2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2.1干旱灾害的防御

应加强干旱灾害监测预报,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建立起与旱灾相关的气象资料和灾情数据库。同时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调查旱情,统计干旱情况,指导作业人员科学人工增雨作业,改善生态环境[1]。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应积极推广先进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设滴灌示范工程区。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着力发展见效快、投资少的小型水利工程。加强植树造林,在交通主干道种植生命力强的树种,推进绿化建设,降低农田水分蒸发,因地制宜地推广耐旱作物或树种。

2.2冰雹灾害的防御

加强气象雷达的跟踪检测,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对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技术研究,做好冰雹等临近天气预报,提升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加强人工防雹技术研究,利用人工作业试验,结合火箭发射法和催化剂降雹法,阻碍雹胚生长速度,降低冰雹灾害损失[2]。

2.3霜冻灾害的防御

在霜冻灾害即将发生之前,可将农作物秸秆或者柴草点燃使之生烟发热,同时在近地面形成一层烟雾可以阻碍地面长波辐射,降低地面上的热量损失。此外,烟粒可以有效吸收湿气,很容易使水气凝结成液体释放热量,提升气温,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霜冻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3]。

2.4雪灾的防御

做好降雪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借助于气象助理员队伍的力量,做好企事业单位和设施农业的降雪预报服务,提供针对性对策。落实防雪灾和冻害应急工作,制定冰雪灾害专项应急预案,与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共同抵御雪灾[4]。

2.5大风灾害的防御

额济纳旗气象局应在第一时间做好大风灾害的预报预警,确保人民可以提前应对。在接收到大风预报或预警信息后,农牧民应及时对棚架、临时搭建物、广告牌等现代农业设施进行加固,避免进行露天活动等。

3参考文献

[1]向明燕,范丽红,海米提・依米提,等.新疆近45年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J].干旱区研究,2007,24(5):712-716.

[2]范永刚,李俊有.敖汉旗主要气象灾害防御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