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设计美学的认识十篇设计美学的认识十篇

设计美学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4:33

设计美学的认识篇1

一、        认清专业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

提及教学质量除了教师的努力,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态度至关重要,基础课教学大都安排在大学一、二年级,对于刚刚入学的很多学生其实对他们所要学的专业了解并不是很多。我们担任基础课的教师可能是他们接触到的大学的第一位专业课教师,教师不仅在基础课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初识并且将会深入学习此专业的青年学子而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对该专业的理解将深深的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对专业的认知及将来在本专业的学习。

为了提高基础课教学与专业的针对性,首先我们在讲解本课程的同时应更多的介绍他们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确将来所从事专业的特征,及现在学习的课程与所学专业的联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要点、要学什么、怎么学以及所学专业的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教师的一些要求,才能主动准确的实施教师的要求,避免学生机械被动学习的情况,尽快从应考的熟练工状态中摆脱出来,知道现在的基础课程要为以后的专业课做那些准备,有针对性的学习,学习目的明确,发展方向清晰。

其次,在基础课程训练中,不同的环节、阶段,每个学生自身的绘画水平相对而言是稳定的,但学生个体之间的基础却参差不齐也各有特点。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求新求变的情况下会向老师请教,这时老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审美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进一步提高起到重要作用。而那些基础较弱的同学可能会失去信心以致丧失对课程的兴趣,这时教师应及时的给以鼓励和相应的指导。教师除了对专业的理解外还应掌握一些学生的心里变化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便很好的和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讲述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掌握美的规律,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外的一些艺术形式以及具有特色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开拓学生眼界,引导学生更好的根据自己的特色朝着适合自己和所学专业的方向发展。

在基础课的教学课程中,老师的教学思想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看似对每个学生的指导各不相同其实都与教学目标有着紧密联系,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提醒学生注意什么,更要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发挥个性,将个性与共性合理地结合。在训练中,老师要能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更应对学生的长处给以肯定,积极启发学生灵活的应用表现技法,让学生逐渐感悟,让学生的思维方法逐渐适应本专业的要求。这样老师一方面可以有序的、整体的对学生实施教学,又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体会到自我表现的快乐,还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深在的潜能,积累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完成基础课的教学任务。

二、针对专业需要,整合教学内容

传统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方式,多概念化、程式化、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思路单一,各个专业之间无明显区别与具体专业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基础课本是为专业服务的课程,而在实际教学中,基础课经常与专业脱节,学习带有盲目性更缺乏针对性,有很多时候基础课表现为很强的独立性,看不出与专业设计有什么联系。这样势必会影响与以后设计课程的衔接,从而影响专业课的学习。

 这一点我们以素描基础课的教学为例,在以往的教学中素描课程不论什么专业几乎都是先安排临摹然后是写生,从石膏几何到人像再到半身、全身……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在实际应用中人像素描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业造型设计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并无太多的联系,当然我并不是说毫无意义但至少和专业要求有所偏差。

为了使素描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能够很好的衔接,更好的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就要建立合理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我们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做了相应的调整,并针对不同的专业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我们要求在完成基本造型能力训练的同时,更突出对透视关系和场景的空间关系的处理;对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则加强结构素描的训练;而动画专业要求加强概括能力、线的表现能力及人体结构的把握能力的训练。通过实际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美术基础课的一些认识,希望能够对相关老师起一定的借鉴意义。美术基础课教学应该充分体现美术教学的特点,因人而异,针对每个个体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信心,鼓励发挥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确该专业的学习要求。基础课程的教学安排应因专业而异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为专业服务,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与所学设计专业相关的专业技能。

设计美学的认识篇2

毫无疑问,字体设计的基础,首先就是会写美术字,写好美术字。美术字的书写锻炼了学生对字的书写规律、书写方法的掌握,但美术字的书写掌握不宜耗用太多课时,抓教学重点才是关键。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学生早已熟用电脑,对传统美术字的书写则缺少新鲜感和耐心。这时教师要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一组优秀的字体设计是如何诞生的,从设计师的规范性字体手稿到字体的设计演变,进行直观展示。这样,学生就清晰地认识到,规范性地书写美术字是开始设计的第一步。教师在教学上,要抓住美术字的重点,让学生着重练习美术字的笔画结构、布局、视觉中心等关键性问题,而不是拘泥于宋体、黑体美术字的书写装饰,关键是让学生随手写出的字也能规范,符合视觉规律。字体的设计首先从笔画开始,抽象的点、横、竖、撇、捺是构成笔画最必需的元素,而笔画又是构成字体最基本的单位。字体设计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因此字体设计要求具备清晰、醒目、易于辨认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求文字要美观、有装饰性,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美术字的书写练习锻炼了学生对文字的笔画位置大小,以及字是否准确协调的判断。在指导学生美术字的书写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理解每个字的主要和次要笔画是哪些,这是今后字体开始进行变化设计最基础的一步。

二、把握字体设计的易识别性

掌握基本字体的书写方法,对字体结构规律有了较深的认识后,可以开展商业字体设计。字体的设计方法有多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字体设计风格多倾向于人文情调、趣味性与商业直观性,像20世纪常用的透视字体、变化较大难以识别的创意字体、笔画共生影响视觉识别度的字体设计方法等早已慢慢减少了使用频率。在商业字体设计练习中,最为重要的是文字的识别性,文字作为视觉传达中的重要媒介,旨在向大众传达信息,将字面信息内容直白地传达给大众。因此,在做字体设计时,必须首要考虑文字的视觉识别性,给大众清晰、直接的认知感。现代商业字体设计更加注重文字的可识别性,字体设计中笔画的变多变少,要把握好度,不能过度追求字体的变化,而失去对字体的辨识功能。汉字的笔画结构、书写规律早已在人们心中形成共识,因此在进行字形结构设计时要避免凌乱繁杂,有些不必要的装饰变化可以减去,以免干扰大众对文字的认识。字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表达内容和美化字体,同时易认、易懂,更好地传达信息。综合考虑以上要求,作为设计师应对所要设计的字形结构深入分析,对于增减笔画、变动字形结构要以易于识别为出发点。大部分商业字体设计以变体美术字为主,对局部笔画进行设计,而纯创意字体因变化太多,则很少应用于商业美术设计中。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字体设计练习时,着重练习元素替换法、局部笔画拉伸法、笔形统一法、笔画连断法、减细法、俏皮设计法、错落摆放法等设计手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变化的度量是每个字体设计师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同时,教师要多分析市场上的字体设计方法与动态,受大众喜爱并常运用的字体方法有哪些,这样在教学中才会有重点地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练习字体设计的热点方法。那些早已淘汰过时的设计表现形式可作为知识内容介绍,弱化或减少设计练习,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有限的课时学习并掌握到市场上的热点设计方法,从而为就业铺下基石。

三、导入商业字体设计项目,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设计美学的认识篇3

学生早已熟用电脑,对传统美术字的书写则缺少新鲜感和耐心。这时教师要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一组优秀的字体设计是如何诞生的,从设计师的规范性字体手稿到字体的设计演变,进行直观展示。这样,学生就清晰地认识到,规范性地书写美术字是开始设计的第一步。教师在教学上,要抓住美术字的重点,让学生着重练习美术字的笔画结构、布局、视觉中心等关键性问题,而不是拘泥于宋体、黑体美术字的书写装饰,关键是让学生随手写出的字也能规范,符合视觉规律。字体的设计首先从笔画开始,抽象的点、横、竖、撇、捺是构成笔画最必需的元素,而笔画又是构成字体最基本的单位。字体设计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因此字体设计要求具备清晰、醒目、易于辨认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求文字要美观、有装饰性,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美术字的书写练习锻炼了学生对文字的笔画位置大小,以及字是否准确协调的判断。在指导学生美术字的书写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理解每个字的主要和次要笔画是哪些,这是今后字体开始进行变化设计最基础的一步。

二、把握字体设计的易识别性

掌握基本字体的书写方法,对字体结构规律有了较深的认识后,可以开展商业字体设计。字体的设计方法有多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字体设计风格多倾向于人文情调、趣味性与商业直观性,像20世纪常用的透视字体、变化较大难以识别的创意字体、笔画共生影响视觉识别度的字体设计方法等早已慢慢减少了使用频率。在商业字体设计练习中,最为重要的是文字的识别性,文字作为视觉传达中的重要媒介,旨在向大众传达信息,将字面信息内容直白地传达给大众。因此,在做字体设计时,必须首要考虑文字的视觉识别性,给大众清晰、直接的认知感。现代商业字体设计更加注重文字的可识别性,字体设计中笔画的变多变少,要把握好度,不能过度追求字体的变化,而失去对字体的辨识功能。汉字的笔画结构、书写规律早已在人们心中形成共识,因此在进行字形结构设计时要避免凌乱繁杂,有些不必要的装饰变化可以减去,以免干扰大众对文字的认识。字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表达内容和美化字体,同时易认、易懂,更好地传达信息。综合考虑以上要求,作为设计师应对所要设计的字形结构深入分析,对于增减笔画、变动字形结构要以易于识别为出发点。大部分商业字体设计以变体美术字为主,对局部笔画进行设计,而纯创意字体因变化太多,则很少应用于商业美术设计中。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字体设计练习时,着重练习元素替换法、局部笔画拉伸法、笔形统一法、笔画连断法、减细法、俏皮设计法、错落摆放法等设计手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变化的度量是每个字体设计师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同时,教师要多分析市场上的字体设计方法与动态,受大众喜爱并常运用的字体方法有哪些,这样在教学中才会有重点地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练习字体设计的热点方法。那些早已淘汰过时的设计表现形式可作为知识内容介绍,弱化或减少设计练习,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有限的课时学习并掌握到市场上的热点设计方法,从而为就业铺下基石.

三、导入商业字体设计项目,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检验学习优良的最好方法是实践,通过导入字体设计项目,让学生跳出课堂的约束,丰富并提升设计技能,从而达到质的飞越。此部分多做练习才是掌握之道,商业字体设计的手法丰富,不单要求学生能设计字体,还能综合展示并表现字体在视觉空间中的运用,从而让设计委托者直观地感受到字体设计的最佳视觉效果。在教学指导中,要让学生理解商业项目的种类不同,字体的设计风格也会大不一样,每个商品项目都有其自身的定位和商业范畴,一个商业字体设计必须将项目的行业属性和自身的设计定位做深入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目的就是设计出既符合项目属性又独具视觉艺术特征的商业字体,将商业项目的设计属性正确地传达给大众。当文字进行设计定位和构思后,字体的笔画艺术特征必然与其他同类项目有所不同,经过设计的字体形成新的视觉形式,具有明确、独特的风格意境,且字体表现出来的形式感与项目传达的内容一致。在进行商业字体设计时,必须根据项目属性来确定字体的设计风格。比如女性化妆品、饰品、日常生活用品及服务业等主题适用于秀丽柔美的字体设计风格,此类风格字体优美清新、线条流畅,给人以华丽柔美之感;机械科技类字体艺术风格稳重刚硬,呈现出字体造型简洁规整、挺拔,富于力度的现代感,视觉冲击力较强。通过练习商业字体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字体作为视觉形象的要素之一,除了传达文字信息的功能,还必须具备视觉美感,字形设计良好,组合巧妙的文字能使人感到愉快并留下美好的印象。在字体设计中,应首先分析字的笔画形态特征与组合方式,分析商业项目的属性、文字的设计主题要求等,才能开展字体设计。在设计时,抓住字体的个性特征,不断修改,反复琢磨,美化字体的外部形态,突出字体的设计情调,才能创造出富有个性、视觉辨别性强的字体。在指导学生进行字体设计时,一定要强调对文字笔形、结构的分析,任何字体设计的变化都离不开横、竖、点和圆弧等线条的构成,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字体、笔形结构的处理和主笔画、副笔画之间的搭配,协调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强调合理的字体变化手法,从而创造出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设计作品。在商业字体设计的视觉应用中,作为专业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综合指导能力,根据每个学生在设计时所呈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同时对设计软件也要相当熟练,并引导学生将所设计的字体应用展示不同的平面艺术范畴,以呈现最佳的视觉艺术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字体设计与表现的技能。

四、结语

设计美学的认识篇4

关键词: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美育;改善措施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在当代中国教育中,将美学原则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的思想受到了幼儿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以及大学阶段诸多学科的重视,对于美育的教学研究层出不穷,然而在美育最应该受到重视的设计艺术类人才教育中,美育却被广泛地忽视了。

1设计艺术类人才培养中美育的重要性

设计艺术是实用艺术,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物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审美功能。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人的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人造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产品批量生产、物流传播迅速的今天,一个良好的设计师甚至可以左右小到一个群体,大到整个社会的审美情趣及生活品质,设计师在完成自身作品的同时,也在向他的周围发散着以他的设计思想为主导的精神内涵,这些影响,从个体上看是渺小的,长久以往,会形成一股洪流,导引社会的发展。[1]

2当前设计艺术类人才美育培养存在的问题

(1)扭曲的设计艺术教育环境。近年来,艺术类高考生每年动辄就有几百万,但这庞然大军中,真正喜爱艺术的人却寥寥无几,很大部分学生是出自于直接或间接对本科学历的渴望。艺考热带动了艺术类专业办学热情,越来越多的综合院校、独立院校开始招收艺术生,而没有历史的积淀、没有对艺术教育特点充分的认知,一味地跟随考生数量增加招生人数,一个教学班级安排五六十人甚至近百人,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校更像是一个工厂,批量化生产无个性、无思想、无自主意识的设计人员。甚至更有学校因多方面利益过分压缩总课时量,为了保证最基本的设计技能的掌握,设计美学等美育理论知识课程成了牺牲品,在紧凑的课时制约下,美学课程的讲析多停留在一种较浅的层次,造成学生美育知识严重缺失。

(2)设计艺术类课程教学中美育观念薄弱。设计艺术自产生以来就与“新颖”、“有创意”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多年来层出不穷的设计物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再加上当代人追求迥异的个性需求,所以一件设计作品有无创意成了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样的社会潮流下,多数教师的设计教育思想也发生了改变,在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设计的同时,逐渐的偏向于重设计形式、重技术,对学生消极和扭曲的设计理念不但不予反对,反而认为这是对学生自主创意的尊重,这种类似宽松实际“无为而治”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一种错误的信号,即“只要与他人不同的就是优秀的”。美育思想的缺乏使得设计艺术的教学变成了简单的理论知识和技法、技巧的传授,片面追求标新立异的设计理念导致各种扭曲、庸俗、无法带给人美感的作品问世。

(3)审美观紊乱的现代大学生。在混乱的网络知识下成长的学生,加上教师对消极观念设计思路的忽视,一些反设计、反人类、反生活、反三观的设计被学生们津津乐道,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搞不清楚设计与艺术的区别,做设计时完全依照个人爱恶,没有认识到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在设计活动中应该扮演次要的角色。更多的设计艺术类学生认为大众化的设计即是流行设计,认为小众化的设计即是前卫设计,设计作品停留在哗众取宠的层次上,缺乏设计高度和审美高度,更没有意识到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3改善设计艺术人才美育培养的措施

(1)提高艺术类学校对美育重视力度、改善设计艺术生存环境。设计艺术教育是精英教育,是有强烈爱好和天赋的学生经过层层选拔,再进行严格的专业学习和技术训练,进而生产能够带给人方便、舒适,并能够陶冶大众情操的生存用品,他们身上背负的社会责任是先天性的。因此,每一个开设设计艺术的学院要端正办学态度,严肃教学过程,减少盲目扩招,缩小班级人数,提高教学质量;而每一个要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和家长则要转变报考的功利性,修正个人学习态度,理性的认清大学学历的光环和假象。只有从这些根源出发,扭转目前设计艺术生存环境存在的各种思想意识问题,才能保证美育在设计艺术教育实际的教学中彻底贯彻下去。

(2)从美育的角度实施设计艺术教学。首先,设计艺术类教师应提高个人美育认知,仔细研读古今中外优秀的工艺设计作品和设计理念,特别是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之“道和器、理和欲、义和利、形上形下”等,将其寓于课堂之中,按照美育的要求来选择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查找优秀、积极、正面的教学案例呈献给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健康的美育情感熏陶。例如,在基础课程平面构成中,对于“对称”一词的解释除了基本的意义和概念之外,可以将一些经典案例的建筑如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凯旋门、北京的天坛等展示出来细致解读对称所产生的美感,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其次,设计艺术类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创作时,要时刻以真善美的思想严格控制学生作品设计的方向,任何时候不能以“个性设计”、“自由发展”等理由默许学生设计缺乏美感或者带有反动情绪、消极情绪的作品,并要善于利用对比的手法使学生懂得真正的美。例如,在《传统纹样》课程教授中,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分课题收集国内外最为经典的传统纹样,然后从审美构成的角度分析其纹样的特征与优势,同时寻找现代的一些消极纹样设计,通过讨论、分析、对比、总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具体学习中认识美、感受美、辨别美,从而获得创造美的能力。

(3)学生审美意识的主动性培养。对未来的设计艺术家――如今的设计艺术生来说,除了认真接受课堂美学教育和广泛参与各种美育活动之外,更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培养个人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不仅仅包括构成形式上的美,更包括美化人类心灵、促进人类身心愉悦的美,它甚至包括自然美、社会美以及伦理道德美。伦理观念在我国传统造物思维中一直是工匠自觉遵守的设计理念,我国传统哲学思想追求“天人合一”、“寄物喻人”的人、自然、物和谐交融的境界,强调建立“厚德载物”的理想道德人格,[2]让设计作品同时具有实用、装饰和教化使用者心灵的功能,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长盛不衰的留存之道。设计艺术生应充分重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审美观念,主动学习其精华为个人设计所用。

4结语

艺术教育不等于美育,只有将美育的观念深深地植入每一个设计艺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内心,未来的设计艺术师才能创造出更多更美好的事物。美育是一项艰巨而繁重、需要长期不断进行的工作,但它对设计艺术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与意义,相信当代设计艺术的教学必将走向美育的发展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取得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郑晓莹.简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责任[J].公共科学,2013(4):161.

设计美学的认识篇5

关键词:电脑美术设计;艺术;教学;课程;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9-0199-01

一、电脑美术设计课程背景与教学现状

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与绘图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美术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美术设计行业依靠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在素材搜集方式、设计手段及方式、资料整理及相互交流方式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转变。随着美术设计领域的转变和发展,美术设计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电脑美术设计课程产生和发展的同时,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时刻处于改革和完善当中,课程的教学正朝着培养具有良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素材搜集能力、计算机辅助美术设计能力、融合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计算机处理和交流能力的综合型美术设计人才的目标发展。

当前的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重学习、轻设计”的问题,没有正确认识到传统的手绘美术设计与信息化时代下的计算机美术设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认识到或没有像学生传输电脑美术设计学科的高度综合性和集成性特点,致使学生从课程学习的开始便没有形成与电脑美术设计学科构架相符的科学技术、艺术、哲学、文学、心理学综合一体化学习和发展的意识,而是仅仅跟随教师和教学大纲从学科分割出来的平面设计、三维美术设计、服装美术设计、室内美术设计及建筑模型设计等几个行业分支的软件操作上认知和学习,既没有注重课程教学中对不同的行业分支领域之间的共性、联系、区别的深入探讨和研究,也没有切实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联系起来,导致课程教学中的理论学习及实践教学均于电脑美术设计行业生产实际脱节。上述电脑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源主要由于计算机技术及软件技术更新速度过快、现代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与传统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之间的冲突、教师与学生对课程框架及实质的认知等方面引起。

二、新时期电脑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通过对电脑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当前的电脑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亟需改进,主要应从传统美术设计与电脑美术设计优势互补、艺术与计算机技术整合实施课程教学、多学科交叉教学、多途径的创新设计教学等几个方面实施科学、高效的课程教学。

(一)传统美术设计与电脑美术设计优势互补教学

电脑美术设计学科是传统美术设计与计算机软件的基础上融合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化艺术设计类学科,传统美术设计与现代化的电脑美术设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一直是制约当前的电脑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大因素。电脑美术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思想与传统美术创作有很多相似之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展现电脑美术设计与传统美术设计共有的创作规律和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传统美术设计中绘画工具和绘画手法、协调方式的锻炼途径,以及电脑美术设计中的程序应用方式和优点。帮助学生在深入学习传统美术设计理念和规律的同时,明确电脑美术设计方式相比传统美术设计更加精确、省时、省力的优势,着重学习和锻炼数字化、科技化的设计技法。

艺术与计算机技术整合实施课程教学是传统美术设计与电脑美术设计整合教学的精髓所在,其本质是规律、思维与工具、技法的相对独立及相互关联的问题,真正优秀的人才应同时具备出色的设计思维、技法及工具操作能力,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审美能力、构图能力和创新能力,又符合传统美术设计中色彩、比例、透视、结构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

(二)多学科交叉教学

当前的电脑美术设计不仅是狭义上的传统美术设计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融合,还是哲学、心理学、科学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型学科。一般的电脑美术教学仅仅培养和锻炼和学生对电脑、软件等工具的操作和应用能力以及美术等设计形式的表达能力,而忽略了哲学、心理学、设计学等内涵层面的培养和塑造。教师在课程准备时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调整教学框架和教学内容,将计算机设计和软件操作等工具性教学、美术设计技法等作品表现性教学与内涵性的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合理穿插设计以调整教学框架和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广阔、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积累中成长和发展。

(三)多途径的创新设计教学

针对当前的电脑美术设计课程教学中“重学习、轻设计”的问题,教师应通过更多元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维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具有全面理论和实践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创新风格的竞争性人才。

设计与创新皆源于生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引入行业中的新思维、新方法,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案例和作品中思考和学习,并适时组织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部分如平面设计、三维美术设计、服装美术设计、室内美术设计及建筑模型设计等方面结合相应的案例、作品及自身所学理论与实践知识创新性地解决不同的设计问题。另外,教师也可借鉴一些科学的思维训练方式如脑力激荡法、心智图法等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精力,形成对图形、符号、数字等的敏感性和想象力,为美术作品的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总之,在电脑美术设计课程产生和发展的同时,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时刻处于改革和完善当中,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朝着培养具有良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素材搜集能力、计算机辅助美术设计能力、融合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计算机处理和交流能力的综合型美术设计人才的目标改进。

参考文献

设计美学的认识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美学;关系;相同;差异

一、艺术设计美学的概念

1、艺术设计美学概念的阐述我们可以先从语法层面上对美进行简单分析。首先“美学”一词是一个名词,而在此之前的“艺术设计”一词可以理解为定语,也就是修饰“美学”的形容词,这样我们就能得出这门学科其实是是美学其中一个具体的层面,是研究艺术设计领域中的美学。我们继续从语法层面上剖析,可以将“艺术”与“设计”分开,那么“艺术”就变成了修饰词,而“设计”表示名词,这样一来,艺术设计就可以理解为具有艺术特性的设计。艺术设计美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常常会把它与艺术学、美学等相对综合的大学科相混淆,因此准确深刻地分析其内涵是非常有必要的。2、艺术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由于艺术设计美学是研究艺术设计在美学上表现,因此其研究对象与艺术设计的研究对象基本吻合。在传播学中将信息的传播过程分为五个部分,即信息、传播者、受传者、媒介和反馈,转换到艺术设计中我们可以将这五部分换一种说法来阐释。信息代表所要传达的内容,在艺术设计中就是设计的产品,其中包括产品设计的形式与功能等内在要求。传播者及设计师本身,与设计师自身的素养、审美意向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受传者及目标消费群体,所有的艺术设计其结果均是面向大众消费的,因此,对这一研究对象的挖掘尤为重要。媒介在艺术设计上可以理解为一种载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计类别,其中有二维平面设计和三维空间设计等差异。反馈代表了艺术设计结构的最终评价,衡量一个艺术设计产品的好坏,不是靠其艺术特性的高低,也不是靠科技含量的高低,而是受众的反馈好坏,好的艺术设计品必然会获得良好的口碑,这也是艺术设计区分纯艺术的一个本质差异。

二、一般美学概念

1、美是什么?“美”究竟是什么?我们追求人格魅力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可见美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次使用“美学”一词的是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他认为人的知识体系中缺少对感性的系统认识,因而提出了对认识的深入研究,即人类的感觉。美来源于实践中的自由创造,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认为某些事物是美的,是因为它包含了人类独有的创造力。通俗来讲,美是种感觉认识,美学就是对这种感觉认识的研究,对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因而对美的认识也是千变万化的。2、一般美学涵盖哪些方面一般美学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泛,如果不涉及系统化的学科内容,我们可以将一切美的东西归为某种美学上的思想。美学所涵盖的方面总结起来有五个主要的方面: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科学美以及艺术美,当然这五个方面并不是美学的全部内容,除此之外还包括对优美、崇高的分析,对真善美、丑的对比等等,几乎囊括了所有可以想象的美。

三、艺术设计美学与一般美学的关系

1、研究领域的对比分析艺术设计美学所重点研究的领域范围只针对设计品,围绕一切艺术设计而展开的美学讨论。主要研究对象为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的艺术美,从这些类别可以看出,艺术设计主要构建在人类的物质生活领域,是对物质文明的再处理。一般美学的研究领域更为广泛,它不仅仅是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还涉及了包含精神层面在内的艺术美、社会美等等。从他们的研究领域,我们可以对比出其内在的联系,艺术设计美学中所运用的方法论原则。2、目标群体的对比分析美学所面对的是大众人群,并没有特定的限制,因为具有一般性的审美原则,因而在目标群体的差异化上并不是很明显。任何有独立思想的人都会因为经历不同或者对世界的认知不同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意向,所以美学的研究并无特定的目的或者功利性,其目标群体就是全部的人,具有广泛性。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综合两种美学的目标群体,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种美学目标群体的相同点。艺术设计美学的目标群体对艺术设计美具有限制性的指导意义,因为目标群体的喜好是检验艺术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艺术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目标群体的审美倾向,但是反过来讲,在艺术设计美指导下的设计产品,也会在不同程度对受众的选择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引领着目标群体。从这个角度上看艺术设计美学与其目标群体是互为影响的。3、艺术设计美学与一般美学中的形式美和艺术美的对比分析我们提到艺术设计美学第一印象就是,它和艺术有关,它就是研究艺术美的,那么它与一般美学类似的形式美和艺术美有什么关联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一般美学中的形式美和艺术美。形式美主要是指生活中的各种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而产生的美。艺术设计美学与一般美学的互通性,但这不意味着艺术设计美就是一般美学中的形式美或者艺术美的替代品,两者虽然有共性,但是却代表着不同的研究领域。

四、结论

设计美学的认识篇7

abstract:artaccomplishmentisthesoulofadvertisementdesign.ifadvertisingprofessional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mustpayattentiontoartbasiccourse,wecanovercometheproblemsthatthepresentstudent'sartfoundationisweak,school'sattentionisnotenoughandteachingtimeisless,andstrengthenartbasiccourseteachingfromtheideological,teachers,teachingcontenttoimprovestudents'artisticaccomplishmentandcultivateoutstandingadvertisingdesigners.

关键词:高职院校;广告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现状;重要性;提高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advertisingprofessionals;artbasiccourseteaching;status;importance;improv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37-01

作者简介:冯靖宇(1975-),男,辽宁昌图人,文学学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教学、教学管理。

0引言

任何专业的学习都必须有一定的基础课程作为铺垫,才可以进入专业领域研究和探索,广告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就是这样的基础课程。目前,各高校的广告专业也都深知美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开设了一定量的美术基础课程,而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身有着一定的特殊性。那么,作为高职院校的广告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现状怎样呢?高职院校又应该如何去开展美术基础课教学呢?

1高职院校广告专业美术基础课教学现状

1.1高职院校广告专业生源美术基础薄弱在我国现在的高考制度中,本科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招考要经过艺术类的单独考试,广告专业考生通用的考试模式是素描和色彩写生。所以考生在步入高校之前一般都经历过一定时间的美术基础学习,都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而很多高职院校,特别是非艺术类的高职院校的广告专业,在招生过程中并没有单独设置艺术类单独考试,这样势必导致生源美术基础薄弱,或者说美术基础为零。

1.2高职院校重技能培养,忽略审美意识培养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这种理念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但是,由于美术基础课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的提高是缓慢的,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很多高职院校广告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学被弱化或者忽视,而大量开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

1.3高职院校学制短,课程多,导致美术基础教学薄弱高职院校一般的学制是3年,而本科院校一般的学制是4年。从学制上,高职院校要比本科院校教学时间少,而在课程设置上却基本差不多。因此,高职学院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就要比本科院校少很多时间。另外,一般本科院校在进入二年级之后,可以分专业,学生会在选择专业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而高职院校基本不分专业,广告专业的课程基本都要学习。这样也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课时紧张。基于这种现象,很多高职院校的广告专业便开始压缩课程门数和课时量,而此时往往首先被删减的课程就是美术基础课,势必导致美术基础课教学的薄弱。

2美术基础课教学对高职院校广告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2.1美术基础课教学是院校学习与职业技能培训班主要区别

前面提到过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是正确的,但是不能把工艺与技术课程的作用过分放大,那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如果学生每日都在电脑上制作各种设计图,而忽视美术基础课教学与艺术修养的培养,那与社会上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有何区别?院校学习的优势就在于能循序渐进的、全面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及人文修养、创新精神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职业培训班所无法比拟的。

2.2美术基础课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广告专业的美术基础课主要包括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些课程是广告专业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的必修基础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3美术基础课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和手绘能力计算机在广告设计领域的应用,不论从视觉效果、工作效率,还是从作品储存、设计面貌等各个方面都比传统的设计工具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不能夸大计算机的作用,计算机在进行广告设计的过程中只能是一个辅助设计工具,优秀作品的诞生不是取决与是否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而是取决与设计师的专业修养。美术基础课教学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加强美术基础课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驾驭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美术基础课教学,特别是素描和色彩课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手绘能力是考察广告设计师设计能力的重要标准,在广告设计师的创意设计中经常要进行手绘,设计的诸多元素中常常有手绘的成分,比如说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一些矢量图形等。

3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广告专业美术基础教学

3.1提高美术基础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美术基础课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学校要提高认识;其次是任课教师要提高认识;最后是学生要提高认识,学生本人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广告设计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美术修养,这是对广告设计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3.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加强美术基础课教学,首先就必须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这里所说的专业素质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不但是指基础课任课教师的绘画水平、审美意识,还包括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特别是作为广告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师还要广泛的涉猎,包括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知识。

3.3加大美术基础课教学比重,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学生美术基础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美术基础水平就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调整课程结构,尽可能多地分配给美术基础教学,并且将一些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职业院校学制较短,时间显得尤为珍贵,任课教师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宝贵的教学课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区别纯绘画专业和广告专业的美术基础课教学的区别。

总之,美术基础对于广告设计从事人员艺术修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高职院校广告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较薄弱,在美术基础课教学必须加强艺术修养的培养,才能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美术设计师。

参考文献:

[1]吴宝德.再谈美术基础教学在设计专业中的作用[J].中国美术,2007,(1).

设计美学的认识篇8

关键词:艺术设计审美文化审美价值取向新动向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新消费主义的消费结构和审美现象也是一本万殊的。在现代市场体系下,纷繁复杂的审美现象不只是传统审美文化哲学所倡导的一个本质,同样层次、同样境界的审美现象共同体现了本质事物的多元核心,消费结构的变换不会也不可能共同实现着一个审美的目的,因为有多元的本质,可能一种审美现象有若干本质解说的变动。消费结构审美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在层次上有别于精英文化,而是存在于审美的质的规定性已经被时代所突破,雅俗无法统一在传统观念美的旗帜下了。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之间,不仅有量的区别,在日常消费结构刺激下,生活中的审美境界与非审美境界之间则更是具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角度,甚至有着质的区别。技术力量向艺术生产的本体性渗透,表面化的意向是技术操纵了设计,其实是整个消费结构设计系统工程的重建。研究深刻变化中的商业设计素材,已经是设计师更加重要的设计意图的根基。

随着全球贸易化的进程,各国间的交往日益扩大,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贸易往来更加自由。计算机的应用在改变世界,世界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日益缩小,文化艺术也因网络而走向融合。在保留传统民族商业文化设计艺术呼声的同时,商业文化的综合形态正在逐步形成。崭新的传播学观点适时提出了超文化性理念,认为必须抛弃“旧的划分、分割世界以及线性分析的模式,转而采用蛛网式的思想形式”才能与信息化的进步要求相适应。用传统审美的眼光看民族建筑,我们自然要以飞檐翘梁和拱斗画栋而自豪,但是随着眼界的扩大,令我们惊叹的泰姬陵、艾菲尔铁塔以及纽约自由女神像同样是标志性智慧设计表现力的奇迹。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哲学强调立刻承认正在发生的东西,并试图从中揭示人们审美方式在新事物刺激下的微妙变化。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远程门诊、手机银行,甚至依照模特的示范购买流行的衣服款式、染发等一切不同于以往的新鲜的商业化设计元素正在出现。一键之捷让人重新回味起缓慢的进展,各类商业设计信息的重复性唤醒了对独特个性的欲望,选择的无限广播和迅即到达,使人感到真正需要理性来管理自己被激发的欲望。

传统的商业美术设计的艺术形象塑造是讲究典型化原则的。艺术设计师们忽视运用个体审美体验的创作原则很可能造成人物形象的单薄乏力,很难为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启迪和印象。商业艺术设计的典型化原则是以塑造高、大、全的消费品意图为主要的设计开发取向,而后现代主义的商业艺术设计元素则主线与大众消费文化合流,商品化设计塑造倾向于平民化,追求世俗性的甚至不惜采纳有缺陷的性格品类,新产品开发的方法讲究消解中小躲避崇高,创意艺术形象具有明显的非典型化倾向。完美无缺的设计可能很可敬,但并不可亲。而有缺陷但并无瑕疵的设计更具有单纯感,虽然显得丑陋,却是一般大众愿意接近的消费结构。

后现代主义的商业美术设计主张简化认识的复杂内容,因此主张用信仰取代认识。而信仰具有超越时间的特征,重新发现信仰的价值有着积极的作用。就商业艺术设计创作而言,它主张重新审视新消费主义文化的信仰和欲望领域,超越传统的一元化认识局限,倡导美向艺术以外的问题开放,重新打造商业设计美学的跨学科结构。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媒介将成为历史,广告、美发、服饰,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设计都纳入审美范畴。偶像们提供现代的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规定了大众新消费主义商业文化的走向,致使商业广告设计也加入到偶像的生产之中。体育和时装等亚文化形态融为一体,为不同主张的观众塑造跨越国界的偶像。

此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认为表象化应让位于商业设计的行为艺术,商业设计创作和欣赏的界限逐步淡化渗透,消费的受众可以直接参与体会创作乐趣,表现的方式更加丰富和贴切消费结构本身。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商业美术设计哲学命题处在变动中,充满了相悖和矛盾。20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时代的竞争宣告结束,代之而起的是知识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民主化进程的逐步发展,社会组织结构日益向着平面方向演进,集权政治让位于民主政治,家庭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商业艺术设计重心更是向女性偏移,它倡导商业艺术价值的哲学性要以更加平和的态度,面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无序形态的变化。人们一方面参与高技术的竞争,提倡适者生存,并以成功作为评价社会生活的标准。设计师应该比以往更加关注宗教问题、健康医学、文学与环境、伦理、种族偏好,甚至情欲等问题。另一方面,消费结构中出现的享乐主义明显增加,强度也在逐渐蔓延。享受生活是每个当代人的权利,异质、相对、变化或许为我们所格外需要。当代社会意识潜在地要求反中心文化和边缘化改革。边缘化的主张有助于组织成员游离于激烈的权利竞争之外,充分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宁静乐趣,纵使实现这一状态要以经济上的损失为代价。它主张放弃商业美术设计宏大理论,不要奢谈空洞抽象的艺术本质,放弃我们心理上始终的依托,使自己身处于商业活动之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同时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得一向被认为是崇高和高雅的艺术打上了当代商品经济的烙印。它强调艺术的大众性,消解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精英情结,主张重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采用通俗的日常生活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业艺术消费的普及。但同时也彻底否认了传统文艺的美学追求、文化信念和设计师意识规则,形成行为反常的怪异追求和迎合社会大众文化素养低俗趣味的倾向,导致了古典主义的衰落。

我国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哲学像庄子哲学一样,本质上是一种超功利性的人生审美商业设计哲学。历来研究传统美德美学的大多数设计师,把注意力集中在“顿悟”“灵感”说上,而较少从总体上把它作为审美人生哲学来加以探索和估价。追求审美的超功利性,是一般商业艺术设计的哲学文化的主要特色。历史上,禅宗讲无念为宗,本质上要求超越生死是非个人功利目的,从而达到一种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和谐统一的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既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人生态度,同时又是心灵高度自由的审美境界。这些哲学思想,如今还一直被融入我国艺术设计师的设计语言,而深厚的东方文化孕育下的中式审美,同样也有着道家、儒家等深刻的哲学烙印。我们的设计师多数因为艺术训练根基的原因,把以禅宗文化为代表的中式传统文化积淀的个人素养当作消费结构超功利的审美设计哲学,以此为出发点,总体审视了中式传统文化作为人生哲学的本质意义:把消除人的异化作为设计哲学评价主题,把获得高度的精神自由作为目的,把无念作为人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真正无念作为自救的途径,不是与世隔绝,心如死灰;所谓斩断尘缘的无念,是要求商业艺术设计师积极纵身于尘世生活,却又不为尘世生活中的种种物质欲念所束缚,保持一种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就是要追求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唯是审美,故而以精神自由感为矢的,唯有超功利,方可达到精神自由这一矢的。审美与超功利的统一,构成无念的本质内涵。因此,超功利的精神自由是中式设计师艺术哲学的核心思想。但是这精神自由必须是建立在主体内心体验之上的个体与自然、与社会、与客观规律的高度和谐的统一,因而它也是一种商业设计审美的精神自由。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市场的审美观念是一种具有巨大吸引力、充满着智慧的超功利的审美消费结构的哲学。正是这一点,使消费水平与艺术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一点,凡是追求像纯艺术世界观那样美丽的人生的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消费意识的指路明灯,使传统的商业设计艺术仍存在一定的生产空间。

由于这些消费结构的残余,一些设计师长久以来一直认为精神现象以及审美现象是独立于科学领域之外,实际上这是没有商业艺术设计科学素养的人的愚昧无知。对于今日仍落后于世界经济潮流的我国商业艺术设计美学而言,其弊端在于存在主观主义倾向,即艺术知识的创作生产中的天才崇拜倾向,是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态度去体验艺术和审美对象的,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意识去抽象理解审美真理的。我们知道:美不是实体,而是“美本身”,因此“审美是什么”不是语言学问题,语法不能解决符合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科学不是靠语法来发展的,设计师的审美性知识是一种面向个人的知识,让人凝视自己,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发自己的审美能力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应成为设计师感性与理性的对抗,个体对社会的抗拒,英雄主义对庸人哲学的批判,新消费结构的设计不应该形成对经典的崇拜和规范的恪守,在自我本位的实现之外提倡社会性利他主义。从艺术美对现实丑的接纳和消解入手,阐释“化丑为美”的审美机制,从而推演出现实丑同艺术美的单向转化,其适应性、准确性,与激发的意念、习惯,都在向我们显示不久的将来在商业艺术设计的古老产业里会产生彻底的改变。消费结构变化中的商业艺术设计趋势只能顺势而为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业设计美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必须走出哲学本身。

消费市场体系的商业艺术设计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以加强人的社会化属性这一功能而具有事实上的审美作用。商业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唤起受众参与社会生活的心理满足感,或者是显示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景和气氛,这种“唤起”“显示”作用就是商业艺术设计对受众的美之所在。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具体生活现象中发现美,他的“美是生活”的命题指的是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参与社会生活是这种消费结构中实践的第—步和基本点。商业艺术设计以浓缩了的时间和空间把受众带入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不仅体验到与这个世界紧密联系的喜怒哀乐,而且获得商业信息和机会组织起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中获得双向进展:改造客观的消费水平世界,既使其为人所用,又实现人的创造价值;改造主观世界,在掌握规律中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思想,并从精神上丰富自己作为人而应具有的本质。直接显示人们在实践中这种双向进展,就是商业美术设计审美的出发点。根据这一审美出发点,我们可以给商业艺术的设计美下一个概括而又准确的定义:商业艺术的设计之美的素材的提炼是参与生活。

参考文献:

[1]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设计美学的认识篇9

内容摘 要:设计艺术是最古老的艺术,也是最广泛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与人类文明进程息息相关。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西方设计艺术本质特征的比较研究,以预测其发展趋势,为我国设计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字:设计艺术 本质特征 发展趋势 

一、中西方设计艺术溯源 

从最为广泛的意义上说,人类所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原创活动都可以被称为设计。从这个角度来说,设计的概念未免过大,因而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具有明确限定的狭义的设计,即合乎目的性,具有功能性、艺术性、科技含量和经济利益的设计。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设计艺术都具有一个漫长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的历史进程。 

(一)中国设计艺术历程简述 

中国的设计艺术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原始社会人类设计的石斧、石刀具有对称、节奏、光滑等朴素的形式美,包含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中国是个历史悠久,地广人多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智慧的人民在生产工具和技艺的变革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在不同的时代也创造了不同的设计艺术成就。先后留有原始社会时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石器和陶瓷设计艺术;奴隶社会时期的伟大创造——青铜器设计艺术;封建社会时期更是百花齐放、灿烂夺目,建筑设计艺术、园林设计艺术、家具设计艺术、服饰设计艺术、瓷器设计艺术、雕塑设计艺术等都在世界设计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也出现了断层。五四运动之后,在20世纪30年代作为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的庞薰琴和一批设计家、设计教育家从西方引入现代设计艺术思想,对中国现代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设计艺术在我国只是被定义为“工艺装潢”这类狭隘的范围,并没有形成设计艺术的产业化,对经济的发展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直到七八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设计艺术才真正发展起来,逐渐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艺术。 

(二)西方设计艺术历程简述 

西方原始社会时期设计艺术和中国一样集实用和审美于一体,具有朴素的石器时代的痕迹。奴隶社会时期古埃及设计创造了辉煌的金字塔艺术。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奠定了世界建筑设计艺术的基础,其各方面的巨大成就也开创了欧洲设计艺术的历史。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时期,由于受宗教的影响较大,中世纪的设计艺术推崇精神上的表现。哥特式的建筑是此时的代表,造型高拨、挺直,讲究装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设计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以及拉斐尔等大师级的人物,这一时期的设计艺术崇尚个性、自由、解放,对后来工业时代的设计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现代设计艺术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工业革命的结果。随着18世纪的工业化,机器时代的到来,设计艺术也超出了为少数贵族服务的范畴,为大众所消费、设计与制作,生产活动分离,设计也超出了功能性,具有装饰性、趣味性、象征性等特征。19世纪下半叶,英国出现大规模的“工艺美术”运动拉开了现代设计艺术的帷幕,之后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经历了更加宏大,影响更广泛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独特的“装饰艺术”运动以及流派众多,艺术风格多样的现代主义设计。西方设计艺术发展到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时期,出现了耳目一新的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如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设计艺术必将继续绽放出新的绚丽火花。 

二、中西方设计艺术本质特征的比较 

要比较中西方设计艺术本质特征必须从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入手,实践的理论指导理论的实践。不同哲学思想与美学思想的指导,设计的创作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中西方由于地域差异,人文环境的不同,设计艺术所依托的哲学与美学思想也有着显著差异。中西方设计艺术哲学与美学思想是个宏大的论题,若真要求解非我能力所及,笔者不妨在这里管窥一二以抛砖引玉。当然中西方哲学与美学思想不能割裂,笔者分开论述只是方便在设计艺术这个特定的领域作些有意义的探讨。 

(一)中西方设计艺术哲学思想比较 

“天人合一”宇宙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对中国设计艺术特别是园林设计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园林设计引山水入园林,曲径通幽,借境移情,既有人工设计的诗情画意又有与自然和谐,与天道和谐的意境。“天人合一”是古代哲学史中无论孔子儒家还是老子道家都强调的观点。《老子》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主张天、地、人都统一于象征着自然无为的“道”。又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认为天下万物由道而生。从中分析可以知道人的设计实践是效法“道”的,而“道”是效法自然的,设计也就是效法自然的。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家还将设计门类与五行学说联系起来,运用“五行”概念来阐释行业行为与自然现象“相生相胜”即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的关系。老子并在此基础上有提炼出“阴阳说”,建构出宇宙本原“道”之学说。庄子继承发扬了老子的观点,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即一种原初、真实、本质的状态。 

中国的设计艺术思想深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支配,有着鲜明本质特征:(1)材美工巧。讲究天时、地气、材美、工巧,深刻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人的宇宙观。(2)以用为本。强调用和美的统一,与荀子的“美善相乐”一致。(3)文质彬彬。追求“质”和“饰”的和谐统一,(4)顺物自然。崇尚自然顺物自然是其时期的核心内容。(5)重己役物。强调使用主体的感受并追求功能与审美的统一。(6)物以载道。以物载道、言志、象德。如“玉有九德”,象征着不同人的身份和地位。(7)象。象是古代设计思想的基本,如观物以取象、立象以见意、境生于象外。这种以象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抒情方式奠定了中国设计艺术的美学基础。

设计美学的认识篇10

关键词:中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活动

计算机的高度普及和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美术设计教学中使用电脑软件教学模式,能为美术设计提供更多的操作技巧并且提高美术创作的精准度,从而提高整个美术设计作品的质量。目前,中职电脑美术教学已经投入实践中,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有效提高电脑美术教学的实践效果。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实践

在传统的中职美术设计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遵循传统的教学规则,没有认清电脑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趋势,也没有意识到电脑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还是停留在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中,认为学生学习美术设计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和顺利毕业,却没有意识到中职学生毕业以后也要面临找工作的问题,而学生没有实践操作能力,不会使用现代化的专业软件,也就无法胜任当前企业内部与艺术设计相关的技术工作。

当前,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广泛使用,教师也逐渐转变电脑美术设计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正确认识电脑在美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电脑美术教学,能提高美术设计的精准度,并且提高设计的速度和质量;在美术设计过程中,色彩对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能满足设计者对色彩的多方需求,使艺术作品更加多样化、丰富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改变以前学生只学习理论知识的思想,教师不再单方面地讲述,而是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成为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改变也引起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创新。尤其是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师理念的变化,很多教师在学生实践这块给予的时间越来越多,且教师也会花时间和精力去构思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对计算机教学的消极态度,上课也不再是形式上的应付;真正将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搬上日程,并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另外,教师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也越来越重视,很多教师参与软件学习和学校培训,尽量提升自身电脑软件技术操作能力,更好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传统的美术设计教学中,教师理念的错误导致教师不重视电脑美术设计教学,也不会研究和思考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很多教师都认为电脑教学“教”为中心,没有考虑到美术设计的实践性。在课堂上,学生动手能力差,也没有机会动手操作。而随着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电脑美术设计教学,教师也开始研究和发现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清楚认识到学生才是实践的主体,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电脑美术设计的专业软件的操作能力。很多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学习专业的美术设计软件,如photoshop影像处理软件、Corldraw图形设计软件、Freehand软件、painter模拟绘画软件以及pagemaker软件等。教师自己要熟练操作这些专业的软件,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

目前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电脑软件操作能力和教学水平,给教师提供很多培训机会,让教师和学生一起进步和发展。并且教师也在电脑美术设计教学中引进趣味性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同学感兴趣的人或者物作为素材进行处理,让学生在快乐和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学预期效果。同时面对目前电脑美术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采用了一种分阶段教学方法,将美术设计课堂分为基础知识、进行初步练习以及灵活运用三个层面的教学,在基础知识讲解阶段,重要讲解软件的基本功能、基本特点和处理特效等方面的知识;在初步操作阶段,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软件操作技巧;最后在运用阶段,就是学生美术设计的自主环节,是学生从初级阶段上升到熟练阶段的一个过程,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在电脑教学中,教师也懂得利用网络资源,例如采用视频教学方式。现在有很多专业的教学网站,中职教师也懂得利用这些视频教学网站,自己和学生可以一起学习,如51教学网、沪江网、大耳朵、软件自学网等,学生在家也能学习软件,不断丰富实践经历,提高实践水平。

三、电脑软件教学效果分析

电脑软件方面的创新主要是软件功能的添加,应用工具的增加等。如photoshopCS6中添加的3D效果处理,增加艺术作品的立体效果;3DmaX软件中为美术绘画提供了强大的材料库,学生可以用软件中的材料库进行真实模拟,无需考虑制作的误差,全心全意地投入造型设计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渴望了解的心情进行教学,可以建立并鼓励学生保持传统的绘制能力,在上机操作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探讨工作,更加灵活和熟练地将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电脑软件绘制出来,实现人和电脑之间的优势互补,学生提供设计方案,电脑帮助提高设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两种语言的沟通互补。电脑美术设计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提高学生学习激情和兴趣,对美术设计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并且电脑为设计提供更多的材料库和一些人为不能达到的特殊效果,教师要不断创新电脑美术设计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电脑美术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学会专业的美术设计软件,完善学生的发展,使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在中职电脑美术设计教学中,教师要重新拟定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创建互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激发学生的潜能,掌握现代化电脑软件知识,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丁烨.电脑美术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