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基层文化工作总结十篇基层文化工作总结十篇

基层文化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6:45

基层文化工作总结篇1

我镇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及培训工作总体上是有很大进步的,尤其在培训内容、培训效果、培训作用和培训管理等方面。近年来基层宣传文化队伍轮训的总体效果较好,宣传文化队伍培训取得明显成效,培训内容更贴近中心工作,符合干部需求,干部素质,增强了能力。

尽管近年来我镇宣传文化队伍培训成效显著,但与建设高素质的宣传文化队伍要求相比,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培训机会不均衡、工学矛盾突出

培训机会少是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干部轮岗原因,有许多基层宣传文化队伍未参加过脱产培训。此外工学矛盾突出,是当前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述培训机会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缺乏高层次、专业化的培训

高层次、专业化的培训较为缺乏,导致宣传文化队伍参训内生动力不足。大多数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都希望加大专业化培训和异地培训的力度。

(三)培训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创新

培训时间、机构、内容选择的自主性、灵活性不够,应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培训形式需求呈现多样性。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现在培训形式上的四个结合,即脱产学习与在职自学、挂职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在线教学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考察学习相结合,达到“所学即所得,所学即所用”的效果。针对宣传文化队伍普遍存在的从业时间短、流动性大这一特点,需强化实践型课程及相互之间的业务交流。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培训规律,加大培训方式创新力度,形成具有时代特征、__特色的宣传文化队伍培训工作新局面。

基层文化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与实践思考

一、前言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保证,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形成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基层文化建设。做好基层文化建设,是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地的根本所在,也是企业文化深植的题中应有之义。西部重工自2012年开始进行企业文化理念的总结与提炼,基于酒钢“铁山精神”母文化的发源,总结与提炼了以“精细创新,诚信奉献”为主导的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理念,在西部重工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但是如何将“精细创新,诚信奉献”的西部重工企业文化落地在基层车间、班组,形成各车间、各班组自己的本土文化,进一步赋予“精细创新,诚信奉献”精神新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践行“铁山精神”,实现企业保盈、改革、发展三大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基层车间、班组文化建设的一些主要问题表现

(一)建设主体顶层化,缺少基层根基

西部重工自2012年总结提炼了以“精细创新,诚信奉献”为主题的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理念,各车间、班组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落地工作。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企业文化落地工作起色较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车间、班组依然存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企业文化管理部门的事,顶层策划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车间和班组,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在基层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我们都在谈论文化落地问题,如何落地,大家都想直接在员工中找到有效的载体,很少把功夫下在企业的子文化建设上,也就是基层文化建设上。基层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动起来,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发挥出来,员工们对公司提出的文化理念只是死记硬背,没有得到真正的基层实践,结果是决策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各念各的经。这种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放在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做法,造成了顶层与基层文化脱节的现象,使企业文化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文化理念表面化,缺少r值内涵

基层文化理念应该是对本车间或本班组历史的回顾、管理的总结、经验的固化、思想的提升,是一个基层单位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管理智慧的积累和提炼。在西部重工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对于酒钢“铁山精神”母文化和西部重工“精细创新,诚信奉献”子文化的传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探讨,对于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理念进行了诠释,从而形成了具有西部重工特色的酒钢装备制造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各车间、班组也积极提炼具有本车间、班组特点的本土文化,但是基于车间、班组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造成本土文化理念无法提炼,或者有一些车间或班组提炼了本土文化理念,但是文化理念过于形式化、表面化,反映不出本单位的管理特色和价值观,文化理念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出来。

(三)文化载体活动化,缺少管理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最好的载体就是企业的中心工作。2012年,西部重工开展企业文化提炼,在全公司开展了企业文化大讨论活动。与此同时,西部重工对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同时安排部署企业文化建设方案。这项活动重点解决了西部重工各基层单位的企业文化定位问题,同时对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的融合,用文化解决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发挥了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但是,西部重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的争论问题。部分车间、班组对于企业文化载体认识不足,总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口号和展板,就是对职工行为的约束与引导,从而忽视了本车间、班组优秀管理经验的提炼。其实在基层实践中,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是相互独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但各自有各自的任务。优秀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管理方案、管理案例都可以固化为车间、班组的本土文化,成为基层管理工作的优势。

(四)文化成果碎片化,缺少系统研究

自从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理念以来,各基层车间、班组围绕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理念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展板上墙,手册进兜,基层单位企业文化亮点纷呈。但是,在基层车间、班组文化建设中往往忽视了自己本土文化的总结与提炼,也就是缺少一根主线串起来,“遍地是珍珠,就是形不成一根完美的项链”。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本单位的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研究,没有整体性,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很多工作离开了主题。还有些车间看到别人做得很好,也学着来做,结果做完了,与自己需要的东西却结合不起来。表现为文化自信建立不起来。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对发挥文化在基层的作用,提升基层单位文化品位,塑造基层单位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基层车间、班组企业文化落地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一)以人为本,注重文化落地,引领先进理念

企业文化承载着企业的宗旨、愿景、作风、精神和理念,是制度建设的先决和前提,是提升企业形象的有力武器,而企业文化涵盖的每一个方面,都需要每一个员工切身的参与进来。西部重工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其先进的价值理念和制度文化的建设,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深化推进。这一过程需要每一个基层单位,每一个基层员工参与进来,需要以人为本,这里所说的人不仅仅是指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对人的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只有员工切身感受到人文关怀,企业的全体成员才能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可能形成企业团队意识,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持续开展基层价值理念的提炼与提升。要以开放和发展的思想对待基层文化理念的提炼和优化。一个车间或班组的价值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适应发展的需要,不断开展车间或班组文化理念的再提炼、再优化工作,逐步实现价值理念的提升,以更加趋近于符合车间或班组的实际情况。每一个再提炼的过程,都是对车间或班组工作的总结和反思,都应该产生一次较大的思想观念的飞跃。每一次再优化的过程,也都是对车间或班组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再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比较漫长甚至枯燥,但对于提高基层文化建设水平至关重要,应该认真加以开展并不断取得实效。文化理念再提炼过程的重要任务,是突破理念形式化、表面化的束缚,切实找到基层建设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形成生动而富有特色的文化内涵和话语表达。

(二)建立学习型团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西部重工出台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分为舆论宣传推广,制度建设,执行文化建设,团队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形式载体要求以文化实践活动为主,力求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要富有时代感、表现力强。在推进过程中要选树典型,要有成文的企业文化培训教材,修订规章制度,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阵地的群众组织作用,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内涵,使员工从被动接受向自觉遵守转化,从外部灌输向植根内心转化。在整个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建立学习型团队是文化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根本措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内涵,才能确切了解以“精细、创新、诚信、奉献”为企业精神,以“装备工业文明,成就员工价值”为企业使命,以“严、细、实、快、恒”为企业作风,以“打造西部地区一流装备制造企业”为企业目标等一系列企业文化理念。只有深刻的了解了西部重工的企业文化的本质,真正地明白了我们是要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落地才有实现的可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对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归纳和总结,才能使这项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所以说,建立学习型团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三)班组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班组文化的灵魂的话,那么班组文化就是企业文化的根基,没有班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好看而不好用“只有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切实在班组开展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落地”。班组是公司的直接缩影,也是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文化建设成果的最好展示。只有以班组为单位,才能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传达。企业文化的本质是强调以人为本,不仅强调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广大员工的尊重,更强调发挥广大员工的集体智慧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同样强调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企业要想有活力,首先必须班组有活力,企业要想有生命力,首先必须班组有生命力。把企业文化拓展到班组,通过开展班组文化建设,促成企业文化在班组的生根发芽,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班组这个企业基本细胞的活力,也有利于企业文化生命力的增强。班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前沿阵地,班组文化建设不仅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和途径,更重要的是把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和拓展到最基层,使占员工人数大部分的基层员工参与进来,有利于企业文化的落实,也有利于企业文化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和认同。

第一,不拘小节建设班组和谐文化。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用精巧的小手笔做出秀丽的大文章。但要达到这个目的,班组长必须要下一番功夫。定出小规矩,规范班组内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树立小楷模,在班组管理和生产作业中起表率作用。开辟小园地,让员工在轻松愉快的文化氛围中升华对和谐班组建设的认识,凝聚智慧和力量。搞好小核算,增强员工的经营意识。解决小问题,征纳小点子,执行小惩罚,促使其加强责任心,增强责任感,把各项工作搞好。

第二,培育班组团队精神。结合企业精神以及班组的具体情况,发动班组成员来提炼班组精神,然后通过班组各项工作任务的分配与合作、班组内部的各种集体活动来培育班组团队精神,尤其要注意通过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学习型班组、安全班组、文明班组建设、争先创优劳动竞赛等活动来树立先进意识、争创意识和团队精神,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甘于奉献,让班组员工感受到集体精神力的强大,提高班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组的团队精神就可逐步培育而成,作为班组精神来源的企业精神也就逐渐能获得员工的认同。

第三,搞好班组制度建设。按照企业价值理念梳理班组制度,如班组的岗位职责、工艺制度、操作规程、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考核制度等,保证班组制度的科学合理性。需要强调的是,班组制度建设需要调动班组成员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班组员工参与制度建设来增强组员的全局意识和岗位责任,使企业文化落地在制度上真正有保证。

第四,在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进行班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班组成员的素质。一是提高班组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让班组成员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和班组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员工学习文化、管理、法律、创新技巧和新技术,获取知识和信息,克服思维定式;二是注重对职工的工作技能的培养,把班组变成提高员工素质的训练基地。围@生产、安全、质量、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和经济技术创新指标,在班组内部组织开展专项劳动竟赛、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增长班组成员的实际操作技能。三是注重培养班组成员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把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先进操作法、技术攻关等团队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引导组员立足岗位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钻研新本领、创造新技法、推出新产品,使班组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细胞。

(四)突出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身特色

西部重工的文化理念就是在继承和发扬酒钢“铁山精神”的基础上,根据装备制造业的特点总结和提炼的。在西部重工内部各基层车间、班组涵盖不同的专业,就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重型车间针对机械加工行业特点,在车间开辟能工巧匠园,宣传最美职工等,初步形成了有机械加工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铆焊车间组织职工以西重精神为主导,积极倡导“七分准备、三分生产”理念灌输,锻热车间坚持开展每月一个主题教育的活动等。但是这些都仅仅局限于车间层面,基层广大班组在本班组文化建设方面几乎都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点,只是机械地照搬公司和车间的要求。我们说执行公司和车间的要求无可厚非,但是没有自身的文化特色,谈何提升车间、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突出基层企业文化自身特色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自身岗位定位不同,有针对性的建设自身文化特色是基层单位必须重视和实施的策略。

总之,深入实施基层文化与管理文化的融合实践,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关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企业文化“虚”的问题。基层文化建设需要在生产经营中把文化理念融入管理实践,让看似“虚”的东西变成实的东西,发挥出文化理念的引领作用。企业管理者、各级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注重引导基层车间、班组积极运用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管理理念等,使之体现在基层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在管理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要及时进行总结,固化管理经验,使之成为文化理念。

注:西部重工,甘肃酒钢集团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作者单位为甘肃酒钢集团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王兴斌(1965―),男,甘肃玉门人,政工师,甘肃酒钢集团西部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分厂厂长。]

参考文献

[1]肖利平.班组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2009(11).

[2]孙学君,高春玲.关于企业班组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理论,2012(08).

[3]伍丰.积极推进车间文化建设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2(06).

[4]刘丽欣.基层文化与管理文化[J].中国石油企业,2013(09).

[5]李宁.基于班组员工工作幸福感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gineeringandBusinessmanagement,2012.

[6]蒋Z才.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与文化.

基层文化工作总结篇3

【主题词】基层党建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D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党的十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保垒”,科学阐述了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我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对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辽河油田分公司冷家油田公司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积极开展调研,创新工作思路,实施了党建精细化管理,构建了基层党建新格局

[积极调研,提出问题]

冷家油田公司作业二区现有员工146人,管理着185口油水井。设有基层党支部3个,党员28名。几年来,作业二区党总支部在探索基层党建工作中,围绕着“基层党建的基本建设”、“如何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以及“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这三个层面的问题,结合作业区的实际情况,为探索、把握基层党建工作规律,系统谋划,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做了一系列有效的尝试。

作业区党总支部通过分析发现,随着党建工作制度化的要求,目前基层党支部工作大多数已经建立责任制,但党支部工作考核许多难以量化,定性偏差很大,造成党支部工作责任制考核笼统,党务工作做得好坏难以计量;此外,尽管基层党支部工作的许多考核都强调要把日常检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但由于日常检查无法保证及时,实际考核大多数是定期进行的,这样就造成基层党支部日常工作无法规范落实,只是定期考核之前突击应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开展。

【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为有效解决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这些问题,提高党建管理的执行力,确保党支部基本制度落实与党建工作正常化地开展,促进党内监督经常性、正常化地开展,作业二区党总支在实践当中具体的做法是:

一、细化量化基层党支部工作职责。首先,作业二区党总支部围绕生产经营管理,以“创一流业绩,树坚强堡垒”为党总支部党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把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具体任务定位到“推动生产经营工作、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基层党建科学化、促进队伍和谐稳定”四项主要任务上。提出了基层党支部工作“五创先五争优”目标,即:在生产经营、班子建设、基层党建、队伍稳定、群众评议上创先;在率先垂范、带头奉献、岗位建功、服务群众、遵章守纪上争优。在具体工作中,作业二区党总支部积极推行党组织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结合油田公司和冷家公司党委党建工作总体思路,对基层党支部经常性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统一规范,并将其制度化,制定了《作业二区党建工作100分考核细则》,对党建工作的“质”和“量”要求进行了细化、量化,明确基层党支部工作的责任主体和职责,每月中旬组织一次检查考核,这一做法有利于基层党支部成员、党员“对照岗位职责狠抓工作落实”,从而提高了基层党支部抓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增强了党员发挥先进性的责任感。为实施量化考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在经常性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鼓励基层党支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并在工作考核上给予适当的加分。

基层文化工作总结篇4

一一、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必要性

1.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强调,“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思想的理论才能顺利发展。”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我们党探索执政规律,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问题,也必须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与实践作为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应当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2.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其他各方面改革,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党的建设要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也必须文秘杂烩网进行相应改革。党的事业的发展没有止境,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要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组织保证,也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不断开创新局面。

3.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是实现党的建设总目标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即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即党的基层组织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提出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方针,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不断研究党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党的建设包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

二二、实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初步实践

为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江苏省高等学校院(系)党组织工作暂行规定》和《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院(系)党建工作基本标准》,不断提高高校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水平,加强和改进我校学院党的建设工作,我们一改以往常规做法,首先在指导思想和思想观念上实行创新,以此来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方式方法的创新,以检查评估、建章立制和总结表彰等为手段本文来源:文秘站,进而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我们的创新做法主要体现在:

1.观念创新——以成立院级党委为契机,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我们认为,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坚持与时俱,就要紧密结合基层实际,探讨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我校实际情况看,在我校成立院级党委,这不仅是当前我校党的组织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我校和我校党组织五十多年的发展建设与成长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从师生规模和党员人数上看,我校1952年建校初期全校仅有一个党总支、100多名党员,今天全校拥有17个院级党组织、3个直属党支部、200多个党支部、3000多名党员,现在许多院级单位的规模和党员数都大大增加;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上看,现在院级党政工作的任务也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对外交往频繁,对内任务繁重,各方面的情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上级精神和有关规定上看,上级早就发文有这方面要求,强调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党建工作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基层党建必须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从而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的战斗力。因此,我们认为成立学院党委,不能靠简单发文,不搞简单换个图章;而是在指导思想上要有亲观念,要变革创新,做大做足做实这篇加强基层党建的文章,以成立院级党委为契机,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2.方法创新——以成立院级党委为抓手,通过检查评估和总结表彰等方法促进基层党的建设

我校党委采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手段,不失时机求发展,与时俱进抓党建。成立院级党委不搞简单化,不搞一刀切,不搞简单翻牌,而是坚持以工作创新为突破口,以取得实际效果为出发点,以推动建章立制为抓手,以全面加强基层党建为目的,通过建立检查评估这一工作平台,以检查促进交流,以评估促进建设,以此全面提升我校党的建设的整体工作水平,从而使成立学院党委工作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富有成效。我们的做法:

一是认真吃透上级文件精神,不断统一思想认识。学校党委从20__年年初开始,就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央和省有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文件和规定,学校党委多次召开常委会、总支书记座谈会、学院院长座谈会、机关部处长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进行专题研究和分析,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这一工作的必要和重要性。

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两个“暂行规定”。20__年上半年学校党委组织部组织有关总支书记,先后到兄弟高校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在本校又分别召开了院长座谈会、总支书记座谈会等各种类型的座谈会,经过数易其稿,最后形成了“学院党委工作暂行规定”和“学院工作暂行规定”两个文件。文件对学院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和学院党政的职责权力等作了进一步明确,使得学院党委工作和学院行政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采用检查评估和总结表彰这一创新的做法,从根本上推动院级党委的建设。自20__年9月份以来,我校党委成立检查评估领导组,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任副组长,成立五个工作小组,党办、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和纪委负责同志分别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全校20多位总支书记及组织部大部分同志作为其中成员,对全校17个党总支的基础工作进行了自查、互查和检查。检查内容围绕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责展开。检查方式:一是听取总支自查情况汇报;二是对总支工作进行民主测评;三是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四是考察并列席其中一个党建工作例会;五是查看有关记录和院级组织的工作文件。这次检查评估,全校共召开17场测评会,参加人数526人;召开17个座谈会,参加人数167人;列席各种会议17场,查看了数以千计的工作文件和记录。工作小组根据检查所得信息和资料,对每个单位进行定量打分并写出定性评价意见,给出是否合格和是否评优意见。学校检查评估领导组,加班加点,及时收集各工作小组的汇报,汇总全校情况,最后由学校党委确定各单位是否合格并确定出“院级党组织基础工作优秀单位”名单。学校及时召开总结表彰会,鼓励先进,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和存在问题,明确今后基层党建工作努力方向,切实使基层党建工作落到了实处。

3.制度创新——把成立院级党委与总支换届选举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推动党内制度建设

我校这次成立院级党委,都是在召开党员大会基础上,通过党员民主选举产生的。我们之所以考虑这样做,是想通过成立院级党委与总支换届选举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党内制度建设,促进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促进基层党组织认真地总结工作,明确职责和任务,更好地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从而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为了有效的指导和规范党内选举工作,我校依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了“南航党内选举工作暂行规定”,要求各基层党组织严格按章操作和运行。从院级党委委员候选人的提名,工作报告的起草,到会场的布署和安排,一切均按规定程序办事。从而使基层党组织在制度化、正规化建设上又向前迈了一步。

为了更好地实行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我们这次专门制定了“学院党委工作暂行规定”和“学院工作暂行规定”,这样从体制和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学院党委和学院行政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范围,为更好地推行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创造了前提和基础。

4.内容创新——通过成立院级党委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的职权

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这次院级党委成立后,我们通过制定“南航学院党委工作暂行规定”,将学院党委工作内容作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比如全部下放院级党委发展党员的审批权、成立党支部及配备支委的审批权,以及要求院级党委成立业余党校、主持好院级中心组织理论学习等。尤其是院级党委发展党员的审批权,我们认为现在的一个规模大的学院,学生有几千人,每年发展学生党员有几百人,如果还靠学校党委来把关审批,由于面广量大,已经很难做到。真正了解情况,切实从根本上把关的还是院级党委。这样一来,学校党委和组织部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检查督促和宏观指导上。

三三、推行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几点思考

20__年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方法创新,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认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推行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思想上要树立创新意识。

我们认为,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就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倡导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观念,营造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创新文化氛围。高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对党的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课题,用新思路来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来解决新问题,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增强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打破常规做法,采用检查评估,推行建章立制,采取总结表彰的做法,成立院级党委,正是在创新意识指导下而采用的创新做法。

2.推行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上要突出创新重点。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就是要围绕这些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的贯彻落实来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展开。一是把十六大报告中的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学懂弄通,从理论上作出回答,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统一部署上来。二是把这些新部署、新要求、新举措落实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中去。三是善于抓住工作推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拓展视野,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我校采用创新的方法,成立院级党委,正是围绕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展开的,抓好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就使整个全校党的建设有了牢固的基础。

基层文化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7-0082-03

一、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存在的矛盾与不足

基层央行人力资源是指在基层央行从事金融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的人员所具有的体力、智力和心力的总和,是基层中央银行中最重要的资源。虽然职能调整以后,基层央行根据履职特点采取多种措施,使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历史、体制、外部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基层央行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结构性矛盾。(1)人员结构欠合理。整个央行系统人员分布成“正金字塔”型,总行人员数仅占人员总量的1%,县级央行员工占央行总人数的47.2%,而业务量的分配自上而下成“倒金字塔”型。(2)职称结构欠合理。高级职称的人员量偏低,2006年末地市中支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仅2.5%,县级支行仅占1%,远低于总行规定的10%的水平。而基层央行初、中级职称人员总量偏多,地市中支的中级职称人员占比高达61.1%,已超出总行规定的50%的占比水平。(3)专业结构欠合理。专业人员比较集中在经济金融专业,中级职称人员中研究、会计、工程类比例不足15%,既懂经济金融、又懂现代公共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4)知识生产力不足。虽然近几年招聘了一批大学毕业生,由于高校的专业划分过于细化,也偏向理论,使得这部分人员入行后的“培养期”越来越长。此外,专业知识基础较弱的员工,由于学习能力不强,自我开发能力较差,更新知识的动力不强。导致基层央行难以跟上新形势、应对新挑战。

二是人员配置矛盾。(1)高素质人才引进渠道还不畅通。由于机会多、信息密集的大城市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不愿意到中小型城市,导致地市以下基层央行的高素质人才资源引入渠道有枯竭趋势。(2)人员编制矛盾突出。随着央行业务的发展,岗位越分越细,具体操作人员紧缺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以县(市)支行来说,国库2.0版本的运行将原来3个岗位细化成为了11个岗位,由于县市支行多年没有引入新鲜“血液”,使支行人员紧缺的程度进一步加剧,不少支行无法按照要求配置人员。(3)各部门间人员配置还不平衡。如某沿海发达地区中心支行下辖的6个县(市)支行中,从事行政管理、党团工作、纪检监察、货币发行、保卫等工作人员占总人数的46.2%,比重过高,对“研究型”央行的建设造成一定影响。(4)人才配置还比较粗放。由于没有科学的职位说明书,导致“错位”使用还时常发生,如:有的统计、研究方面的人才长期在操作型的岗位上,人才“浪费”现象还不能完全杜绝。

三是管理理念矛盾。(1)基层央行现有人事管理执行的是行员管理制度,既不同于公务员制度,也不同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具有定位不准、制度不稳定的特点,与现代人力资源理念差距较大。(2)现有的人员流动管理仍然比较传统,基本遵循“要人―分配―使用―退休”的程序,没有开发人力资源的要素,人的潜力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励。(3)基层央行员工培训不够系统,与金融行业的实际联系紧密性不够,培训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学与不学无明显差别。(4)员工职业生涯理念比较淡薄,长期抱着“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想法,直接影响工作主观能动性。(5)基层央行按部就班意识浓厚,创新能力不强,履职能力的提高还跟不上央行业务发展的步伐。(6)绩效评估不够合理、科学,职位分类不够明确,工作忙闲不均,“水煮青蛙”效应明显。

二、影响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的原因分析

(一)历史原因

人民银行成立以来,基层央行人员变化具有一定的历史特点。一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军队复转退人员是基层央行主要的新鲜“血液”,尤其在八十年代初期和这之前,基本没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进入基层央行工作;二是在八十年代中期,由于人行和工行两行分设,一批有经验的业务骨干随着业务划分流向工商银行;三是2003年银监会成立后,按照“人随业务走”的原则,一部分年轻、高学历的专业人员划拨到银监会。这些都给基层央行的人力资源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和压力,客观上造成了基层央行的员工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技术职务偏低、传统业务人员偏多的局面。

(二)制度原因

一是基层央行体制不明确。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分,人民银行存在着“一行两制”的局面。总行属于公务员管理体制,其他分支机构既“比照”公务员又参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实行的是行员管理制度。由于国家对此种管理体制并无法律或政策上的规定和说明,基层央行定位具有不确定性,增加了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难度,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二是基层央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传统色彩”浓重。基层央行人事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是总行1996年7月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员管理暂行办法》,在内容和形式上较多地参照了国家公务员管理模式,体现的是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其特点是重监管、轻开发、轻引导,习惯于使用组织行政命令形式对员工进行管理调配并加以监督,而对员工自身潜能的发现与开发缺乏理性引导和教育培训。

(三)组织文化原因

组织文化决定了员工的地位,员工的职业生涯很大程度上是被其所在的组织文化左右的。由于长期而又浓重的行政管理模式,不少基层央行存在“家长制”的管理模式和“家族系”的员工组织结构。这种发展滞后的组织文化给予员工发展的机会比较有限,使员工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才在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开拓的带头示范效应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四)个人素质原因

个人的素质是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形成发展起来的、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由于中央银行在金融领域具有天然权威性,不少基层央行的员工养成了养尊处优、居高临下的思想,缺乏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志向,其自我完善、自我投资的动力明显不足。这就必然使基层央行难以承担起员工知识更新与素质提高的任务。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原因的束缚,基层央行的教育培训主要由总行统一规划、统一内容,其对象也多是中层以上领导,培训需求最强烈的普通干部职工很少有充电的机会。随着央行职能的不断深化,基层央行员工,特别是学历低、年龄大的人员素质与时代的要求矛盾会更加突出。

三、提升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基层央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满足基层央行不断发展的需要,在综合考虑组织发展目标和人员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依据现有条件,通过各种方法、途径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使工作人员能胜任本职工作并不断有所创新。作为央行一线的基层机构,要结合自身特点,加快人民银行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步伐,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达到人和事的恰当配合,全面提升人员智力和激发组织活力,从而提高组织效能。

第一,积极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实施人才兴行战略。基层央行要充分认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投身于央行人事制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坚决杜绝“只做改革被动接受者”的思想。在研究和探索中,要树立人力资源是具有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活”资源的理念,以基层央行独特的视角来研究央行人事制度改革问题。

第二,合理整合内设机构及岗位,实现人员优化配置。一是要进一步合理整合内设机构。对于职责相近或交叉的内设机构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政出多门的弊病,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合理整合岗位。通过撤、并、兼岗位,对任务不够“满”、工作量相对“少”、工作职责相对比较“轻”的岗位进行有效重组,有效解决基层央行人手紧缺的问题。三是要大力引进竞争上岗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积极引入竞争上岗机制,做好规划和宣传,实现竞争上岗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员工的职业上升通道。四是开展双向聘任,优化人员配置。按照“因事设岗、能兼则兼”的原则,建立配套的绩效考核机制,引入末位淘汰制,实行由行长聘任中层干部、中层干部聘任一般干部的制度。

第三,实施职位分类制度,探索“以岗定酬”机制。首先,进行职位分类,编制职位说明书。(1)开展职位调查,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内容、饱和度、程序、权限和重要性等。(2)按照岗位性质不同,将基层央行的岗位分为分析研究类、外汇管理类、金融服务类、综合管理类、党群机构类等五个职组,将各个职位细分为关键、重点、一般三个职级。(3)科学地编制职位说明书,明确各职位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工作流程,实现科学管理。其次,实行以岗聘人、以岗定酬、岗变酬变的制度。逐步建立符合不同岗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的分级分类薪酬管理制度,形成向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实现优效优酬、特岗特酬,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约束功能。

第四,改进约束机制,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基层央行要将物质激励与感情激励相结

合,对工作表现突出,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给予嘉奖;各级领导要身体力行,努力贴近基层员工,贴近他们的内心生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以职位分类和岗位说明为基础,明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相应的主要业绩指标,避免“大一统”考核指标,对每位员工进行客观、公正的业绩评价与绩效考核。要以考评结果作为晋升、奖惩的主要依据之一,从制度上遏制寻租现象,实现人员晋升、奖惩的公开和公正。

第五,加强人员流动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流动机制僵化是行政机关普遍存在的缺陷,容易导致人才知识的单一化,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增加部门、岗位和任务之间的流动性,有利于开拓员工的视野、积累经验,有利于提高基层央行员工的岗位适任能力和工作能力。为此,基层央行可通过细化干部交流制度,努力实现交流对象、交流方式的规范化。干部交流中,要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注重对四十岁以下的优秀业务骨干和后备干部的“复合型”能力、全面主持工作能力的培养。

基层文化工作总结篇6

围绕学习贯彻十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培训,做好党建工作。2013年11月,举办党总支、支部书记培训班,对62名基层党总支、支部书记进行了一次较系统的培训。培训请两名总支书记结合自身工作与参会人员做了交流,共同学习党员发展、党员管理等基础知识;由党委书记亲自授课为总公司班子全体成员、副处以上中层领导干部、分公司科队长以上党员共300余人作了题为“重温、坚定信念”的党课培训,通过重温历史,让每一个聆听者真真实实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的无上荣光与责任重大,激发了正能量和斗志,树立了相互沟通、合作共赢的一盘棋思想。各党支部认真落实“”等制度,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一先两优”活动。2013年7月,评选出市直工委级优秀党员5名、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1名。评选出局级优秀共产党员22名、1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6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出总公司级优秀党员8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9名、先进基层党组织16个、旗帜党员11名。

(1)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特别加强了对基层路队长、科长和车间主任的选拔任用工作,严格程序,实行问责制。2013年共选拔任用干部17名,其中副总经理2名,正处级4名,副处级5名,调整干部6名。

(2)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了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从发展培训这个源头抓起,从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抓起。

凡是被列为培训的人员,都是经过各总支认真研究决定的。对于基层不认真对待的,将被取消培训资格。有47人参加了市直党工委举办的积极分子培训班,通过系统地培训,使他们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加入党组织后如何为党工作等等有了新的认识。全年发展新党员13名。

(3)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认真落实《党委议事规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坚持企业重大事项由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程序,发挥好班子的集体合力。

(4)加强干部考核工作。

总公司党委制定了《关于对中层干部日常工作考核办法》,进行季度、日常工作考核。2013年年末,党委组成考核组,对所属各单位的领导班子和全公司137名中层干部进行了严格的年度工作考核。对考核实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予以表扬并兑现目标管理奖;对考核结果较差的,由党委主要领导进行谈话并责其认真整改。

(5)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开展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所有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基层党支部工作条例》。开展了机关中层干部“下基层、结对子”活动,促进中层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和基层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总公司的各项工作,使广大干部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中。通过下基层结对子活动,使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努力打造出一支作风一流、能力过硬、观念超强的干部队伍。

(6)做好干部到农村扶贫帮扶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总公司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帮扶工作组,于2013年6月进驻古冶区王辇庄乡刘家洼村,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情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村民、村两委意见,结合刘家洼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帮扶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积极组织实施。公交公司作为公益性企业,尽最大努力帮助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老百姓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导向

一、2011年开展“管理上水平,经营出亮点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管理上水平,经营出亮点”活动。按照“新、变、严”的管理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力争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年度绩效考核工作,树立经营思想,在经营管理、专业管理、完成各项指标、落实单位(部室)职能等方面推出新举措,展现新成果。各单位、各部室都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撰写了“管理上水平,经营出亮点”专题实施方案。活动期间,总公司对此项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经验交流并对各单位、各部(室)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验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表彰和推广。

二、积极创建河北省服务品牌

2012年10月16日,由河北省交通厅相关部门组织的专家测评小组一行9人在唐山公交总公司总经理赵俊良、纪委书记客林荣、副总经理吴贺明的陪同下,冒雨来到唐山公交总公司对唐山公交创建河北省服务品牌情况进行初评工作。总经理赵俊良向专家测评小组介绍了唐山公交的服务特色和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并同时向与会成员表明扎实做好创建服务品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专家测评小组对唐山公交智能调度中心的工作大厅、安全文化展室、票务结算中心、丁家屯车场、公交驿站进行了参观视察。通过此次的初评工作,省交通部门专家测评小组对唐山公交的硬件设施建设及软件服务文化的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对唐山公交创建河北省服务品牌工作给予了支持和鼓励。2013年4月份,唐山公交总公司被评为“河北省服务品牌”企业。

三、2013年召开企业文化研讨会

为进一步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核心竞争能力,2013年5月,总公司召开了“企业文化研讨会”。会上大家观看了《杭州公交企业文化宣传片》,通过观看其他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宣传片,更好地了解了企业文化在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各营运公司学习交流了各自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同时还就下一步如何践行公交核心价值观,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意见建议。研讨会得到四点启示,即:安全、服务文化是公交文化兴企的切入点;班组、职工文化是公交文化兴企的立足点;企业廉政文化是公交文化兴企的基准点;企业和谐文化是公交文化兴企的归结点。会议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坚持“制度管人、文化育人”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坚持一套总体思路,即:传承并培育精神文化、健全并规范制度文化、推进并落实行为文化、创新并提升物质文化。要以“企业精神”要求自己,努力践行“企业宗旨”,让唐山公交形成“阳光、开放、包容”的良好氛围。

注重企业职工文化生活

公司领导层深知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多形式、多内容的活动来丰富职工生活,关心爱护职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开展了“安康杯”、“暑百优服”和“冬运及准备工作”等劳动竞赛活动。唐山公交总公司工会对在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了表彰。

(2)成功举办庆“五一”劳动节暨总公司成立50周年发展回顾与展望文艺演出。成功举办总公司第一届职工运动会,展现唐山公交职工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风采;举办11个岗位技术大比武,参与职工近千人;成功举办2013年唐山公交“节能技术大赛”,选拔出韩涛、蔡忠两位驾驶员参加全国总决赛,荣获2013年“宇通杯”全国公交驾驶员节能大赛“节能技术标兵”称号,总公司荣获“优秀组织奖”。另外,积极参加全国公交首届摄影比赛并荣获大奖。

(3)组织企业方与职工方签订2013年度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实现全体在岗职工晋升二级工资,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进一步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完成了风井枢纽站、丰南等车场及多个枢纽、站点公交驿站的建设。对部分公交驿站的房屋、办公用品及配套设备进行了改造。为解决职工及乘客的实际困难,投入资金3.6万余元,在南湖车场、屈庄大桥等站点新建厕所,扩建南站综合站老年卡售卡中心等,解决职工如厕问题和便利老年人办卡。

(5)确定“一帮一”下基层帮扶对象、服务内容,并与基层单位签订帮扶协议。

基层文化工作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科学监管观为指引,坚持工商监管的专业化、社会化、系统化方向,围绕基层装备设施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三方面,通过三年努力,争取全系统基层基础建设有明显改观,基层业务建设有较大突破,基层队伍建设有整体提升,基本建立适应形势需要,符合长远发展要求的基层基础工作体系。

二、工作目标和实施计划

(一)进一步改善基层基础设施。一是解决办公用房,制订计划,争取在年保证基层所办公场所产权自有率达到100%;通过对工商所现有办公用房的改造、修缮,达到星级工商所创建标准。二是确保工商所办案车辆的正常运转,适当核定经费,保证执法车辆的正常运行,并有足够的车辆维修、保养、加油等费用保障。三是增加办公设备投入,确保工商所干部每人有一电脑。对照三星级工商所创建要求,逐步配置手提电脑、摄像机、放像机、复印机、触摸屏、显示屏、投影仪等数码设备。按照省市局研发的内部办公网、工商业务软件应用要求,加大计算机硬件配备,实现每个工商所接通全省的内部工商网络。加强干部的计算机软件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和学历教育,电脑操作技能要达到省计算机应用能力二级标准。通过三年努力,全县所有工商所全部达到星级工商所要求,实现登记管理电脑化、档案存储光盘化、资料查询网络化。逐步推进移动办公,实现现场办公。

(二)进一步抓好各项基层创建活动。一是开展“星级文明规范工商所”创建活动。省局提出的“星级文明规范工商所”创建活动是一项全新全面的基层创建工作,结合实际,确定三年创星目标:2个三星级工商所,3个二星级工商所。二是争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满意站所”是33个部门和行业的同亮相、同比选。基层工商所全员参加,力争获得好评和好的结果,为“人民满意机关”评议活动打好基础。三是抓好基层窗口创建活动。开展“学新法、树新风”为主题的“百日岗位大练兵”活动,开展登记档案检查评比活动,推进窗口星级化创建。

(三)进一步强化基层制度建设。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工商行政管理所工作规则》,积极尝试工商所标准化管理体系,编制工商所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探索建设多向度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着重落实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做到权责统一,实行权力制约。二是全面推行“一字工作法”。“一字工作法”是具有工商特色的实践总结,要结合系统实际和工作需求灵活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一字工作法”。三是不断完善工商所责任区监管机制。总结以往责任区监管工作经验,进一步探索监管项目和监管方式的创新,制定科学的责任区监管评估标准,全面推行责任区监管体系,实现辖区监管全覆盖,管理责任全到位。各工商所要根据辖区面积、工作量大小、职能需要、人员数量、素质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人员岗位,完善责任区监管有关工作制度,建立奖优罚劣的工作机制,制订各责任区基本任务和基本职责,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对相关岗位进行分工组合,把经检、商标、广告、市场、合同、法制监督、登记事项监督等各项职能落实到位,提高工商所综合监管能力。四是注重提升“经济户口”数据质量。要提高认识,加大力度,研究方法,完善制度,落实人员,保质保量完成“经济户口”数据提升任务。

(四)进一步实施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一是开展系统干部普训工作。制定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开展基本知识更新教育、普通话三级甲等、计算机三级考级培训;搭建网络教育培训平,推广网上学习、网上考核等现代培训方法;实施岗位资格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继续开展岗位培训,组织开展以岗位练兵、业务能手争创活动等为主要载体的岗位竞赛活动。同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系统干部轮训一遍,开展系统干部业务技能考核活动,提升干部专业基本技能。二是继续开展业务能手认定活动。有计划地参加市局组织开展的注册、办案、应诉审核能手认定工作,业务能手认定工作要面向基层,注重选拔优秀的基层业务骨干。三是继续实施所长能力特训工作。积极参加市局举办的所长特训班,用二年时间对系统正副所长轮训一遍。四是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要加强党员的政治思想、党性修养和先进性教育,充分调动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五)进一步完善基层建设保障机制。一是根据变化的形势和新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工作规划,明确责任,为有序推进基层基础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强化经费保障机制。要立足内外并举,外争内挖,多方筹资。三是强化待遇保障机制。在同等条件下,对基层干部评优评先、干部交流、选拔干部实行优先。福利待遇要适当倾斜,继续实施基层工商所干部补贴,创造条件,逐步改善基层工商所干部福利待遇。四是强化人员保障机制。对工商所人员实行定岗定编,确保基层工作力量的充实。要按照“小局大所”要求,合理调整人员,切实加强工商所的执法监管力量。新招录干部原则上先到基层所工作。五是强化督导保障机制。开展机关联基层和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基层活动。要加强机关与基层的干部交流力度,大力推动科所互动、结对挂钩活动,解决机关指导基层而不熟悉基层工作实际、不了解基层业务基础的问题。

三、工作要求

基层文化工作总结篇8

一、基层商业银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⒈认识肤浅化。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在基层商业银行还属于新鲜事物,不少基层行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还比较肤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企业文化工作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认为企业文化工作就是协助所在单位党组织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将企业文化建设混同于精神文明建设,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活动、树典型、唱赞歌。三是将企业文化混同于员工娱乐文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组织员工开展业余文化生活。这三种错误认识的关键点在于完全忽视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将企业文化建设游离于经营管理之外,导致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走入误区。

⒉目标短期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渐进性和潜移默化性特点,决定基层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一般难以有显著效果;而目前各家银行在本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多没有科学具体的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加之基层商业银行管理人员普遍实行聘期制,导致部分基层商业银行负责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不顾本单位和地区实际,采取拔苗助长方式人为加快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引起员工反感和管理层次的断档,阻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少数基层行负责人甚至将企业文化搞成政绩文化,片面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按照个人偏好恣意篡改总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导致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目标随负责人的变更而改变,缺乏延续性和传承性,造成员工思想的混乱和工作流程的紊乱。

⒊工作表面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物质和精神因素的综合体,它包括表层的硬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层次,表层的硬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物质的外在表现,包括企业的建筑、设施、环境等。企业的这种有形财富,是企业文化发展水平的体现。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的各种组织机构、组织制度、规章制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管理文化的体现。观念文化即精神文化,亦称企业精神,是指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哲学等无形的文化部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目前许多基层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只注重表层硬文化建设,一味在视觉识别上做文章,而对流程再造、制度建设、育人和领导力水平的提高等高层次文化重视较少,结果外表看起来轰轰烈烈,内里却是换汤不换药,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⒋内容趋同化。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现实中不少基层银行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缺少银行行业特色、缺乏商业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不能有效激发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削弱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

⒌约束软弱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人们的共同价值观、企业成员行为的准则,不像业务指标那样看得见、摸的着,易量化。目前,各家银行对本系统各分支机构企业文化建设效果的考核基本还处于探索阶段,普遍缺乏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致使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约束软弱化,加之基层行对企业文化认识较为肤浅,导致部分基层行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经营效益好时搞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活动,经营效益差时少搞甚至不搞。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业余生活的点缀。

⒍地位边缘化。目前,虽然绝大多数基层行都根据上级行要求设置了企业文化部门,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约束的软化,许多基层行企业文化部门在开展工作时难以得到本单位负责人和其他部门及员工的支持,游离于本单位中心工作之外,使得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被虚化,只是说在嘴上,停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落不到实处。少数单位的企业文化部门工作甚至处于拾遗补缺的尴尬境地,沦为不管部门,难以集中力量做好本部门工作。

二、基层商业银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建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指示精神,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参与同业竞争,寻求自身更大发展的需要。构建基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⒈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

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商业银行,都有其共同遵循的客观规律,亦即企业文化必有共性的一面。而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文化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企业文化又有个性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构成企业的共性,内部环境构成企业的个性。因此,基层商业银行要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企业特点,把内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⒉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不同的商业银行,必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企业历史传统,并概括形成企业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条件会向企业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战略所包含的因素总是不同的,因而,不同时期的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说,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融汇外国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去粗取精,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具有现代化、丰富化、多样化的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时效性。

⒊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原则

个人的工作成绩,取决于本人的能力和动力。能力强的人,工作易于取得成绩。但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动力。处理好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能力与动力的关系。先进性决定动力的大小;群众性是能力的基础。

三、基层商业银行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距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已不足年,外资银行业务已纷纷由沿海大城市向内地中小城市渗透,基层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尽快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加大管理力度,创造良好环境。

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将企业文化知识的学习纳入基层商业银行员工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消除对企业文化的错误认识;要重点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学习时可采取专家授课和员工讨论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基层行员工将总行企业文化的总体要求和本行实际相结合,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对增强本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增强基层商业银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动性。

⒉加强宣传,增进了解。可通过在基层行简报、企业网等媒介上开辟介绍专栏,定期组织企业文化知识讲座、编写本行企业文化知识宣传手册等活动,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知识的了解。在宣传时要注意针对员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盲点问题和本行业务发展实际,引导员工自觉将自身发展和本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增强企业文化工作的吸引力。

⒊加强规划,协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急于求成或以偏概全心理只会使企业文化建设走入歧途,因此,必须在总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下根据本行实际合理制定企业文化的短期目标和具体措施。在制定业务发展目标和措施时,要坚持以是否符合企业文化发展长远目标、是否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为评判标准,注意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平衡协调发展,切不可急躁冒进、因小失大。

⒋加强调研,及时督导。要加强对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指出并督促其进行整改;对检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确保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与总行要求合拍。

⒌加强考核,保证效果。要将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基层行核心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基层行领导班子的绩效挂钩。同时,要改变以往企业文化考核重定性轻定量考核的做法,加大量化考核的比例,解决企业文化考核虚化问题,确保基层行抓出实效。

(二)、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氛围。

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它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借鉴花旗的成功经验,国内基层商业银行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三个重视”,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⒈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满意的员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05%的企业绩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一是要尊重员工;二是要为员工提供能力发展的空间;三是要关心员工个人成长和生活幸福;四是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报酬。

⒉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企业要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银行有三种职业前途可选择:管理型、专业型和操作型。而每一种职业,还应有不同的等级。当新员工在不同岗位的锻炼后,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其特点,结合本行工作需要帮助他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并辅以规范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及时对员工的成绩进行奖励,使每位员工都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⒊重视教育培训。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可采取差别化培训:对于领导干部层,要着重对政策、形势分析、管理艺术、国际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主流趋势;对于客户经理层,要着重资讯汇集、营销学、客户心理学、投资理财、金融政策、法规的掌握以及银行新业务、新产品的了解、认识等等;对普通员工层,着重要了解本行现状和发展方向,学习基层行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金牌”员工。

(三)、抓好建设,树立独特形象。

即企业识别,它包括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理念识别三部分。其中理念识别是核心,行为识别是动态表现形式,视觉识别是表态表现形式。要构建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要通过抓好建设,在社会上树立独特的企业形象,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和明确的市场地位。

⒈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企业的象征,代表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在服务日趋同质化的阿金融业,品牌是基层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的致胜法宝。因此,基层商业银行要全力推进以品牌为载体的客户导向战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抢占市场制高点。著名的花旗银行为了实施品牌战略,把闻名全球的菲利浦公司作为自己学习的典型,成功打造出自己的服务品牌。目前,在众多客户眼里,“花旗”两字代表了一种世界级的金融服务标准。

⒉选择有效载体。一是有形载体。包括统一的网点外观、员工仪表、新产品开发、内部刊物等既有别于其它商业银行又能给客户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物化表象。二是无形载体。包括先进典型的推广、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优秀的员工素质、良好的社会形象等能在客户心中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增强客户对银行认同度的行为活动。

⒊创新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的创新包括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在创新中要坚持服务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业务规范化等原则,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提升本行的整体形象。在创新中要从细节着手,确保整个行为模式的统一性。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创新的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服务使沃尔玛的微笑成为迷人的微笑。

⒋抓好制度建设。关键是通过摸索,形成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规范的操作程序、服务程序和管理程序,明确业务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做到人人知晓。并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奖惩,使标准成为基层行防范风险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四)、理顺各方关系,形成创建合力。

一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是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使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更好地拧成一股劲,由“两张皮”变成“一张皮”。

基层文化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29-03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兴起,高校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党的十以来,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高校党组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因此,创新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服务社会功能也就成为当前高校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实践,就如何建设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进行初步探索。

一、高校院(系)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高校院系的实际,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指导思想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依托系部专业优势,积极探索系部党建新模式,建立高校基层党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和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建设原则

1.有利于提升党的领导,增强党的战斗力。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应当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加强群众路线实践教育,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调查研究的作风、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先锋作用。党员要区别于普通群众,党员要注意自身形象。党员不仅要密切联络师生,而且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真正树立起良好形象,从而发挥好模范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先锋作用。

2.有利于提升高校各项工作水平。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科研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因此,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应当有利于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生的成人成才,有利于推进学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有利于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对象在校内是师生员工,在校外则包括学校所在地的社区和学校开展对外交往活动,如教学实习、科技研发、服务社会时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和各行业人民群众。因此,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当有利于提升师生员工、地方社区群众等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二、建设模式探索与成效

(一)社区服务与学生服务结合模式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服务学生,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是高校系部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工作。高校虽然与当地社区没有隶属关系,但作为城市社区一分子的高校,是人才富集地,具有智力优势,可以在提高所在社区的文化品位、建设精神文明方面有所作为。因此,应将教书育人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构建服务学生成人成才与服务社区提升文化品位相结合的党建设工作模式。主要有两种方式。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品位。高校是重要的教育阵地,也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校园文化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也是提升本社区文化品位的舞台。各系党总支根据学校党委部署,坚持“以艺兴学”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品位高雅,融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形成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为龙头,包括主题班团日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学生网络文化活动、体育运动会、社团文化节、美食文化节、职业技能竞赛、宿舍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节庆活动以及系部特色文化活动等在内的彰显“艺术兴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大力加强“道德讲堂”的建设,根据桂林市文明办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对“道德讲堂”进行环境营造和活动开展,规范流程、注重实效,通过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宣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具体规范要求,激发师生道德感悟和道德追求,营造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心中的刘三姐》大型音乐剧、中文系话剧节和教育系儿童剧展先后荣获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为桂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辉添彩。教育系学生党支部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为目标,通过抓好思想建设,提高党性意识,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党建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着力锤炼党员党性、规范党内生活,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学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初见成效。近两年来,教育系学生党员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7人次,获得自治区级表彰的奖项有6人次,获得其他级别表彰的奖项有354人次,2013年学生党支部“毕业生党员求职经验交流会”荣获自治区级高校基础党组织支部活动创新案例三等奖,2014年教育系学生党支部荣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依托专业优势,服务社会民生。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与专业实训基地的联系,政治经济与管理系党总支组织民政专业的党员师生与民政部门领导、社区工作人员、老年人代表一起举办重阳节座谈联欢会。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总结和探讨,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提出提升居家养老工作的建议。学生还通过小品、歌舞等节目表演的方式,把居家养老的有关知识呈现给老年人代表,既增强了活动的观赏性,也增添了活动的知识性和教育性。教育系学生党支部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理论付诸实际的重要途径。引导和鼓励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教育系党总支组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等专业师生,通过开展“党员劳动岗”、“美丽校园・青春行”、“中国梦・青春行――红色足迹我追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用双手共筑中国梦”、“关注家乡变化・寻找身边的中国梦”等活动为桂林市兴安县界首小学、宝峰小学捐助了一大批书籍、文具和体育用品,并与当地小学老师开展了科研课题调查和座谈慰问活动。儿童节前夕到桂林市全州县贫困村聚贤小学开展慰问活动,为贫困村的孩子们带去书籍、文具、体育用品和文艺演出,与孩子们欢度儿童节。关爱留守儿童,到桂林市飞凤小学、桂林市聋哑学校开展辅导农民工子弟和残障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把欢乐带给他们。积关爱老人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和各项实践活动,在假期“三下乡”、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党员们有的参加家乡的山路修建工作,有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协助当地政府组织春节慰问活动,有的下到家乡的幼儿园,帮助他们进行环境创设等,大家尽其所能,积极为当地老百姓服务。

(二)校企合作与技术服务结合模式

1.校企合作开展科技研发模式。立足行业、地方特点,着眼社会需求,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协同创新”平台,与政府、其他院校、行(企)业等合作,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化学与药学系党总支与桂林市相关企业开发罗汉果甜甙、银杏黄酮等30多个产品,为桂林天和药业有限公司、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等多家企业进行了60多个药物产品的中试生产,近两年获得桂林市和广西科技进步奖各1项。物理与工程技术系党总支以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与平果百合铝棒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并获资助立项区级千亿元产业科技攻关项目1项,制备了一种基于6061-t6高约16%高强铝合金,经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行业实验室检测,抗拉强度达342pa,比国际6061-t6高约16%,延伸率仍达13%,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2012年与桂林吉阳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两家光伏企业联合申报并获资助立项的高级科技攻关项目1项;2013年联合进行横向攻关项目3项,在联合攻关中发明了两种太阳能电池背电场材料,经多次实验证明,使用这种电子材料可使同等硅太阳能电池热稳定性更好密切电转换效率提高1.5%~2.0%。2010年至今,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已获授权4项,与企业签订了发明专利技术产业化1项,企业已利用该项专利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2.技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模式。教育系党总支积极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开展“国培计划”、“区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举办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保育员培训班,为桂林市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政治经济与管理系党总支通过广西农村科技特派员创新示范项目,近3的来,对桂林市竹农进行毛竹林生态经营技术培训500多人次,在兴安县、临桂县建立毛竹生态经营示范林2000多公顷,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传播科技,普及推广林业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1000多万元。化学与药学系党总支根据自身人才和技术优势面向社会企业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近五年来为社会提供技术应用型人才培训达600多人次,协助企业完成多种成新产品的开发,不断加强自身在行业中的社会影响力。化学与药学系党总支在过去的五年中,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了“2211工程”即“两个提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提升专业水平)”、“两个服务(服务地方企业技术培训和服务企业技术开发)”、“一个构建(构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体系)”、“一个特色(‘教学、科研、技术产业化’三位一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

三、问题与讨论

(一)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问题

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校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院(系)是党政联席会制。院(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业务工作由院长(系主任)负责。人财物的调配、使用通常也是由院长(系主任)负责。院长(系主任)是党员则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开展起来则比较顺畅,如不是则存在着如何协调的问题。此外,系教师党员占教师比例大小对开展服务工作也有所影响。因此,构建高校院(系)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长效工作机制就成为关键。目前,经过几年探索,我们在决策层面采用“党政联席会”,在执行层面采用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等)。这一围绕教学中心构建长效机制的探索,基本符合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工作保障机制问题

高校院(系)的党组织没有专项经费。目前,开展服务活动所需经费多是结合专项活动进行,如“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经费也是该活动提供;科技服务则是依赖科技项目经(下转第38页)(上接第30页)费。如此,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缺失,不利于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走向更高层次。建议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保障机制中经费保障的意见,将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经费单列,并将一些服务社会、服务农村、服务企业的项目作为单项立项,如科技项目一样进行管理。

(三)考核监督机制建设问题

建立和完善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成效考核监督机制,对于引领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发挥党员先进作用、彰显战斗堡垒功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建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将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与院(系)工作考核结合起来,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办发〔2010〕15号文《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Z].2010-08-13

[2]中共中央.中办发〔2014〕6号文《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Z].2014-05-28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厅科技项目(桂科能14121007-3-5);桂林市科技项目(20120115-4);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建课题(GLSZDJ201403)

基层文化工作总结篇10

一、突出重点领域抓组建,拓展新经济领域组织覆盖面

在完成全市企业法人工会组建率达到98%,职工入会率达到98%,企业建会率和职工入会率动态保持在85%以上这一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同时,。我们着眼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积极推动新经济业态领域依法建会工作,着重针对建筑项目、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服务业等行业和领域,广泛开展了全市新经济业态企业工会组建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我们成立了由常委主席任组长、常务副副主席任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分管组织的副主席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的日常工作。机关工作人员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市总领导任组长,并做到任务到组,责任到人,实行全会上下行动。二是强化宣传。切实抓好“三大宣传”。首先是会议部署,7月份市总工会举行了“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工作启动仪式,参加启动仪式的战线、镇办、工业园区和企业工会主席共180余人。其次是网络宣传。在工会网、市党务公开网、市政府网和手机报、微信、微博上大力宣传农民工入会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三是报刊宣传。及时发现和总结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宣传报道,营造出农民工入会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调查摸底。切实做好“两个走访”调查摸底工作。先是走访工商、统计、税务、建设等相关部门的调查摸底工作,查阅资料,统计非公企业数、职工数、农民工数。二是实地摸排,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对责任区内的企业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企业的地址、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掌握企业的职工数、掌握农民工数、农民工入会数,掌握困难职工数,掌握企业职工思想动态。因为把握了基层实情,做到了有的放矢,有效地推动农民工入会工作的开展。四是强化任务落实。加强检查督办,实行责任结账。五是强化入会程序到位。重点做到抓“三有”和“把三关”。即是有申请书。有职工花名册和有批文。“把三关”即把好申请关,农民工入会必须要有农民工亲自填写的入会申请书。把好档案关,建会企业必须有单位全体职工、农民工入会花名册的纸质稿和电子稿。把好发证关,每个入会会员要领到会员证。六是强化服务到位。做到边组建边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赢得了企业和职工的支持。

截止年底,“五大重点区域行业”组建工会34家,工会组建率达99%;入会民农工2720人,农民工入会率达99%。

二、突出有效运转抓规范,分类分层推进基层工会创建

全面推进镇办工会创建工作,开展基层工会建设落实年活动。今年,我们进一步深化党工共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推动以镇办工会为龙头、区域性和村(社区)工会为衔接、企业工会为基础的“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建设。继续推进镇办工会规范化建设,发挥好镇办工会在领导、服务基层工会中的“桥头堡”作用。重点抓了乡镇办工会干部的配备管理、建立工会与政府联系会议制度、“一镇一品”三项具体工作,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就市直工会组织设置专门发文规范,市直13个产业职工人数超过200人的系统设立了产业工会,核定其领导职数为一正儿副。5个产业职工人数在100至200人的核定领导职数为一正一副。所有市直和镇办工会主席一律为班子成员。截止年底,全部镇办和市直单位实现了人员配备到位,工作到位、履职到位,真正做到了建实建强。

扎实开展“活力基层工会”创建工作。结合全总“六有”标准,我们广泛开展“活力基层工会”创建活动,通过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推动了基层工会服务能力的明显提升、活力明显增强、绩效明显改善。在全市评选表彰一批市级示范基层工会。同时继续深化“双亮”工作,促进基层工会亮出服务、亮出绩效、亮出品牌。20xx年“三亮”覆盖面达到100%。

普遍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关于基层工会组织要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成为“娘家人”的要求,结合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实际,创造条件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把基层工会真正做强。通过职工之家建设,扩大了工会工作覆盖面,增强了工会吸引力,使工会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群众,更符合职工群众意愿。

三、突出机制建设抓活力,推动基层工会作用发挥

深入开展工会组织工作品牌创新培育工作。我们结合各地实际,从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入手,继续加强工会组织工作创新培育。今年重点在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基层工会主席委派制、镇办工会主席素质评议、通过职工入会仪式加强职工会员意识、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培育、基层工会代表任期制、优秀基层工会主席上挂兼任制、“会、站、家”一体化区域性工会建设、基层工会分类、分级管理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增强了工会自我创新突破能力,在推进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激发基层工会活力上取得了较好成效。经过一年多来的规范化提升活动,70%以上的基层工会能从企业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着眼,定期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文化文体、健康咨询、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并及时开展各类帮困送温暖活动,满足职工的多样化需求。如彭场镇裕民公司工会坚持12年为职工提供疗休养福利,总计投入经费240余万元,给予职工家的关爱。毛嘴服装工会联合会以“家文化、感恩文化”为核心,成立了爱心基金、成长基金和创新基金等“三大基金”,着力打造“和谐型、活力型、服务型”职工之家。

今年来,我局工会工作在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工会和局支部的领导及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工会会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县总工会2015年工作要点及工作目标,立足我局实际情况,制定了工作计划,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局20xx年工会工作自查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支部高度重视工会工作,从建立健全工会机构入手,完成了我局工会组织的工会会员登记和工作,使工会会员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认真做好工会财务预决算工作,落实了年度工会经费,为做好机关工会工作提供了经费保证,保障了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学习机制,提高全局职工自身素质

工会积极协助局支部,从强化学习、廉洁自律、做好服务入手,本着“外树形象,内求质量”的宗旨,狠抓单位作风建设,以建设学习型单位为目标,确立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念。坚持每周五学习政治、上级文件、业务等,组织职工集中收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引导职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全局职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树立竞争意识,统一思想,明确了任务,自我加压。

三、以人文本、关心职工,激发干部职工精神动力

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职工、事事想着职工、处处依靠职工的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加强职工服务体系建设。关心职工健康,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职工增加了体检项目。积极开展“四送”活动,帮助家庭困难职工,增加了工会组织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加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

1.“三八”妇女节,我局组织职工到帮扶村(青云乡斗阵村)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给留守儿童送去了课外书籍和体育用品等并与留守儿童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

2.积极开展县妇联组织的“关爱女性保障计划”活动,为我局女职工每人购买“国寿关爱女性生殖健康团体疾病保险”1份。

3.积极参加县总工会组织的县首届葡萄采摘节活动,观看电影故事片《百团大战》,开展职工工间操活动。并组织职工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参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