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课堂研究十篇体育课堂研究十篇

体育课堂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6:56

体育课堂研究篇1

关键词:课外体育;课堂体育;比较;主流趋势

前言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着体育的发展。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课堂体育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关怀,深刻地阐明了学校体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独特作用,同时也警示我们要切实抓好课外体育活动。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查阅大量有关课堂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比较与互动作用的文献资料、学术著作和相关论文,为论文写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逻辑分析法。综合运用归纳、推理、演绎等方法,对收集的资料文献进行分析。

(三)比较分析法。对比课堂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的效果,提出课外体育应成为学校图与发展的重点。

二、课外体育活动与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一)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自己的努力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教育者的直接或间接指导下,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活动。

课外活动又可以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二者的区别在于组织指导的不同。校内活动是由学校领导,教师组织指导的活动;校外活动是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活动。这里应注意的是,校内活动并不仅仅限于学校范围之内,也可以是在校外组织活动,它与校外活动的区别只是在组织和领导方面的不同。在这里,我们把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统称为课外活动。

(二)终身体育。

所谓终身体育,也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或接受体育教育及指导,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终身体育有很大的影响。

(三)课外体育活动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积极参与的动机,终身体育兴趣的培养有赖于对体育活动愉悦身心、体育特长的形成和取得成功与满足的体验。随着参与体育活动次数的增多和时间的延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逐渐向体育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和教育价值等方面转移,这种体育价值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体育的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的转变,是促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最强有力的内在动机之一。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其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自觉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活动之中,满足其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在不断复习、巩固课堂体育教学中所学的体育技能,提高及发展自己的体育特长,获得成功与满足的情感体验。所以,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课堂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比较分析

(一)课外体育活动更受学生欢迎。

课堂体育即课堂体育,是按照国家文件并结合本区本校实际编写的教学大纲授课的一种体育教育模式,教学大纲规定了较为严格的学时与教学内容等,学生只能按部就班接受教学,并围绕达标考试进行练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呈现了被动的局面。学生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的课堂体育学习,而更热衷于开放的,主动参与的课外体育锻炼。例如:一节学习排球基本技术的课堂体育,可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气氛也会很沉闷。可是,一下课就会有很多的学生在一起比赛,而且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由此可见:课外体育具有这样的特点:时间多、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选择余地大,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他们可以在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中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锻炼内容,目的是健身健美、娱乐休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这样就能极大地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参加。

(二)比较说明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每周两个学时的课堂体育不足100分钟,如果有效密度按照50%计算,学生每周实际的身体锻炼时间不足60分钟,其锻炼效果无法保证。而课外体育在锻炼时间、锻炼内容、锻炼实效性上都远远超过了课堂体育,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体育的实践水平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这是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础,也是终身体育的核心。但课外体育缺乏教师的指导、管理与组织,这是工作的难点。课外体育活动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己筹划组织、学生自愿参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干部、体育积极分子、广大参与者的组织工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完成学校体育任务、实现体育目标的过程中,课外体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引导得好,会比课堂体育更有用、更高效,应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流和重点。

四、完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模式的建议

为最大程度的体现教育对个人受体的价值作用,为了培养新型人才,实现学校教育、体育的目标,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可以往课外体育适当倾斜,使学校体育工作形成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努力营造体育氛围。

(一)改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管理机制,构建和谐的课外体育运行网络,使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在学校的地位和优先发展的意义,把工作、科研、探索的问题集中到这个待开发的地方,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课外体育工作。

(二)增大课外体育活动的投入。首先要增加运动场所、设施,要开发新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健身性、娱乐性较强的休闲余暇项目,充分体现健身、育人、享受的特征,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吸收更多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次要加大对学生体协及单项协会的经费投入,为他们自主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保障。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在构建课外体育运行网络中,学生社团组织、体育俱乐部是一支阵容强大的主力军,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过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学主体的能动作用这一意义上讲,是现行课堂教学中单一化、统一化、呆板封闭的传统主导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要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组织和建立,并给与大力支持和引导管理。

(四)建立学校课外体育的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引导。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体育奖学金、课外体育奖励基金等,课外体育工作成绩要作为单位综合考察的基本内容之一,从宏观上具体引导。

参考文献:

[1]王元华高校课堂体育程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2.24(5):48-50。

体育课堂研究篇2

关键词新教材教学体育课合作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教师往往认为,体育课能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可以了。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初中体育教学新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改的今天,初中体育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与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已成为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成为一个主动、富有个性的主体非常重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1)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制定,产生“我想学到什么”、“我应学到什么”、达到“何种程度”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让学生在“我要学习”意识的强烈驱动下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中去。

(2)启发点拨,自主探究。教师事先设计好学生自主学习的提纲,以指导学生的自学,并力求创设一种探索的情境,让学生进入尝试阶段,动脑动手动嘴,调动学生所有的智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3)组织讨论,合作交流。本阶段注重体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由局部到整体的交流、整合,而知识方面则体现了由点向线、由线到面、由普通到重点的集结;在认识上则体现了从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4)总结评价,举一反三。本阶段主要是对已学知识技能的巩固训练,迁移练习,使学生思维发散提高,具有创意。整个过程,教师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一直处于指导的地位,不断提供信息,观察并收集学生学习的情况,点拨方法,铺路搭桥。

通过以上流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任务,然后在一段时间内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基础性练习,经组内组际交流、评价、互教互学,逐步完善,最后形成个体或小组的教学成果,形成动作技术或手段的可持续发展。

2.掌握好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我总结了“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教学环境,创设竞争情境;引导发现,探究创新”这一自主、合作、探究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性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性学习的情境。

学生自主性就是主张尊重学生的自立性和自发性,强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强制性死板的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作交流就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促进,通过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的良好的人际交往以及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质量,从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

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下,学生呈现出多向发散的思维状态:自主加信息,大胆设疑,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善于表现自己,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种学习状态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探究是学习的核心,有探究才会有创新,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主动性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是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内驱力;合作学习是形成探究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课堂上教师的职能,就是用外驱力推动内驱力的形成并发挥作用,使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状态得以形成。

1.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和展现自我的欲望。根据学生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促使学生主动展示自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营造教学环境,创设竞争情境

过去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练。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应调整位置,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相互促进。教师对学生要充分信任并营造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敢于发表意见、看法,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质疑、解疑,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3.引导发现,探究创新

探究离不开问题,因此每节课教师必须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或作为家庭作业。例如,正面原地双手抛实心球教学中,教师提出“怎样才能把实心球投得远”这一问题。学生通过练习、讨论得出答案,教师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取决实心球远近的因素是什么?”再通过学生的练习、讨论得出答案。整堂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通过亲身体验体现自我,感知学习与认知过程。每节课都提出问题或设疑,会给学生后来的自主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重要一点必须鼓励、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去实践,寻求问题的答案。体育项目不仅需要技术和体力,还需要智力与之结合,需要通过学生动脑、动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通过实践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努力,我认为自主探究,合作练习确定了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乃是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及教师与学生(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真诚合作的思想,完整地体现了素质教育观下体育教学各个要素的基本要求。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而且不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体育课堂研究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过程;课堂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2000年课改的提出,评价以及发展性评价越来越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改变以往过于甄别与判断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模式的教学评价,逐渐在现代教学理念中被抛弃,注重评价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促进与督促作用这一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但是如何才能更好的在教学中督促与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呢?这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体育课堂评价就是针对学生在整节体育课中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质量做出价值判断。体育课堂评价是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期评价的基础与单位,为更好地做好学期教学评价,则要求层层细化,最基本的就是抓好每一堂体育课的学习与评价。为更好的让体育教师执行与实施好体育课堂评价,使课堂评价有标准可循,特将体育课堂评价的标准细化,并逐一展开论述,使体育课程评价在实践操作层面更加简单具体。

一、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学科课程观中认为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是教学评价的首要指标,而在活动课程观中则认为教学效果是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的首要指标。2000年课改,主要是改变过于注重学生知识技能传授的学科课程观,转而注重学生兴趣、能力培养的活动课程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中心地位,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只有学生充分喜爱所学内容,与教师配合积极,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在2000年以前,我国主要执行的是以凯洛夫为主导的主智主义,强调的是学生的分数,重视的是学生的智育学习的系统性,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体育教师就会重视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采取的方法主要是满堂讲,满堂练,目的是让学生多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以完成学期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则变成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无视学生的上课感受,使体育教学课堂失去学生的喜爱,失去应有的乐趣。体育课堂评价也变成了判断学生身体素质和掌握运动技能的一把尺子,用以衡量“好坏”学生。课改后这一观点得到纠正,转而注重学生的利益,注重学生的地位,体育课堂教学也应该改变以往不受学生欢迎,死气沉沉缺少活力的现状。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其又可以细化为、学生的喜爱程度、学生的反映程度、课堂的整体氛围等等很多指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考虑学生的利益,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内,享受体育运动带给其的乐趣,让体育课堂恢复原有的魅力与乐趣。

很多教师认为课改后要求尊重学生的意见,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则放任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嬉戏打闹,这是对课改的误解也是对教学的亵渎。体育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仍然决定其应学习一些前人所总结的运动技术与经验,且需要注意运动技术的科学与合理性。整节课体育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扔然是左右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以前,教师需要制定出必要的学生和老师经过努力需要达到的学习标准。这一标准或准则对于体育教学具有一定导向作用,可以指引者体育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不至于让课堂教学过于盲目,无目的可循。对于学生提出必要的学习目标,还可以敦促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激励学生的体育练习热情,使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方向明确,更加努力。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可以反映出一名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可以以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来情况来判断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但绝不能以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做为学生课堂学习质量与评价的唯一或者重要标准。那样体育教师就会重新走回凯洛夫的主智主义的怪圈,重新失去体育课堂,再次失去学生的喜爱。教学目标的主要任务是对于学生的体育教学起到激励与促进作用,绝非是作为判断与甄别学生学习指标的重要标准。

三、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学生的喜爱程度

体育教学内容是构成体育教学的四大要素之一。能够支撑与完成教学任务,是体育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与途径。体育教学内容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最好媒介,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的传授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练习能够实现强身健体的学习目的。

在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喜爱程度也是课堂评价体系的重要因素。学生喜爱一些体育活动的内容,则会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高昂的学习意志,学习认真。反之学生如果不喜欢教师所教的教学内容,则会表现出应付等特点。

在现实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了解学生的体育需要,并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与需要来有的放矢的选择一些学习内容,这样就会受到学生的喜爱,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学生更好的投入到体育学习过程中,享受运动带给其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体育课堂学习质量。

四、教师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掌控

体育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掌控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往往对于体育教学过程的掌控具有一定能力,而部分经验欠缺的体育教师则欠缺这一经验。还有部分体育教师忽视了对于教学过程的掌控,任其发展。

体育教学过程从教师的角度看,是运动技术与健康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从学生的角度看则是技术学和知识或的习得过程,亦或是练习过程。由于很多运动项目具有自身的优点又具有一定惰性的特点就决定了体育教师不能完全的放开教学过程。在从事篮球、足球等开放性运动教学的时候,由于这类项目自身的特点决定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抗会非常激烈,其教学过程会非常紧凑。但同时如果不加以必要约束,放任这样高对抗的练习,会使部分学生难以控制自身在对抗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不良情绪,加剧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打架等学生之间矛盾的发生,进而破坏体育教学进程,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再就是像中长跑、武术等一些闭合性项目,要求学生在一些相对静止的空间内练习一些相对枯燥和乏味的运动项目,致使因部分学生对于体育教学产生倦怠现象,从而影响到正常的体育学习。

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从事体育学习,更好的锻炼身体,体育教师要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必要的掌控,当从事相对激烈的开放性运动时,体育教师要利用规则、批评等手段来限制学生过于激动的情绪;当从事相对封闭学生练习积极性不高的运动项目时,体育教师要合理的利用鼓励与表扬等手段,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体育学习。让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在有序、激烈又不失兴趣的氛围内进行。

结束语

体育课堂评价指标是进行体育课堂评价的重要手段,是体育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学习与练习的重要手段,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更好的对学生的每堂体育课做出鼓励与判断体育教师可以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学生的喜爱程度、教师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掌控等指标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以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体育课堂研究篇4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7.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5-0105-04

ResearchontheimprovementoftheteachingStrategiesofthep.e.ClassofHighereducationinstitutes

FenGXiaoli

(physicaleducationSchool,ShanxinormalUniversity,Linfen041000,ShanxiChina)

abstract:thepaperinvestigatesandresearchestheapplicationoftheteachingstrategyofthep.e.classofthehighereducationinstitutessoastoregulateandoptimizetheteachingstrategyofp.e.class.theteachingstrategyofp.e.class

includesthestrategyofpreclasspreparation,teachingbehavior,classmanagementandteachingevaluation.theresearchindicatesthattheuniversityp.e.

teachershavebetterapplicationinthecodesoffocusonthecomprehensivedevelopmentofstudents,annualandsemesterteachingplan,properarrangementof

field,accurateandgracefuldemonstration,favorableclassatmosphereandstudentpopularity,goodteachingstudentrelationship,incentivecommentsandfocusonthestudentsbehaviorandguidancecommentsandfocusonthetechniques.

Keywords:p.e.teachersofhighereducationinstitutes,teachingstrategiesinclass;application

自2003年9月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纲要》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结构、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课程评价体系等内容,指明了高校体育的改革方向,掀起了新一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热潮。从体育课程角度来说,这种全新的变革使得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都要去适应这种体育新课程的变革。对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便对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进行调控和优化,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策略为研究对象,以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共200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0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为89%。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对中国知网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检索和查阅,并参阅了有关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专著和论文,以寻求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为了获得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应用情况的全面信息,就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的相关内容对个别专家和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并结合相关文献,初步编制了《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应用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三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学校教师、教学条件基本情况和教师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情况。前两部分根据个人和客观情况来填答,第三部分采用likert式5点选项来作答。对问卷中的教师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情况题项,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问卷结构效度是理想的。问卷采用克龙巴赫α系数(Cronbach'sacoefficient)进行内在信度检验,Cronbach'sα=0.965,表明本问卷信度很好。

1.2.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论建构

体育教学策略首先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转化为方式、程序、手段等具体行为来体现的。所以说,教学观念是教学策略的前提和方向,而教学技巧是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保证和“推进器”。本研究构建出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的四个方面,即教学准备策略、教学行体育课堂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予以解决的行为,其实施步骤包括:首先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需求、情感特性等;其次要分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分析大纲中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规定;第三,根据前两步分析的结果,完成教学方案的编制,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场地和器材准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教学行为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教学行为有主要教学行为和辅助教学行为二种。主要教学行为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包括课堂中教师的呈示行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等;发生在学生或情景中的问题为辅助教学行为,包括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强化技术与教学评价。课堂管理行为策略包括课堂常规、课堂秩序的管理、问题行为管理、课堂管理模式、课堂时间管理等。教学评价策略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行为,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图1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理论构想

3高校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现状

3.1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准备策略应用的程度

体育教师在课前准备行为主要表现在理解大纲、明确任务、钻研教材、了解情况、选择教法、编写教案和准备场地器材等行为表现方面,教学准备策略包括“教学理念的策略”、“把握新大纲”和“处理教材的策略和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策略”三个方面。

3.1.1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策略的应用程度

在本次调查中对三个方面都选择“完全应用”的被调查者,称为“完全应用教学理念策略”的体育教师。统计显示,被调查者完全应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比例最高,为33.15%。对“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完全应用的次之,为23.60%。对“注重激发学生的动机”的完全应用比例最低,为19.10%(图2)。

3.1.2高校体育教师把握新大纲和处理教材的策略的应用程度被调查者完全应用“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比例最高,为20.79%。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设计合理”和“教案书写工整编排合理”完全应用的次之,分别为20.22%和17.42%。对“教学单元划分合理准确”的完全应用比例最低,为15.17%(图3)。

图2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准备策略教学理念策略的

应用程度/%图3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准备策略中把握新大纲和

处理教材策略的应用程度/%

3.1.3高校体育教师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策略的应用程度

统计显示,被调查者完全应用“场地安排布局合理”比例最高,为23.60%。对“器材满足教学需求”和“能够因地制宜的创新”完全应用的次之,分别为13.48%和10.67%。对“能够因地制宜的创新”的完全应用比例最低,为5.06%(图4)。

图4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准备策略中体育资源开发和

应用策略的应用程度/%

3.2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应用的程度

3.2.1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策略应用程度

统计显示,被调查者完全应用“示范动作正确优美”比例最高,为25.84%。对“纠正错误及时有效”、“教改意识明显,模式新颖”、“讲解清晰明确有感染力”、“采用现代化直观教学手段”、“关注学习方法指导与培养”和“动机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完全应用的次之,分别为20.22%、19.10%、17.98%、16.85%、16.29%和15、73%。对“注重差异,因材施教”的完全应用比例最低,为12.92%(图5)。

3.2.2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组织过程策略应用程度

被调查者完全应用“课堂氛围与学生情绪表现良好”比例最高,为19.10%。对“课程结构与运动负荷合理”和“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发挥良好”完全应用的次之,分别为18.54%和16.85%。对“时间和空间多维性表现”的完全应用比例最低,为14.61%(图6)。图5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中教学方法策略的

应用程度/%图6高校体育教师课堂的教学行为策略中教学组织过程

策略的应用程度/%

3.2.3高校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程度

被调查者完全应用“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比例最高,为26.40%。对“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与学生平等交流”、“学习前就学习目标与方法与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完全应用的次之,分别为21.35%、16.85%、16.29%、15.73%。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完全应用比例最低,为14.61%(图7)。

图7高校体育教师课堂的教学行为策略中指导学生学习

策略的应用程度/%

3.3高校体育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策略应用程度被调查者完全应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比例最高,为26.97%。对“课堂常规课课坚持”、“能获得学生信任”、“学生经常在课上体验成功的乐趣与喜悦”、“对教室秩序的管理到位”、“经常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能够听取学生意见,不断调整教学”完全应用的次之,分别为25.28%、25.28%、24.72%、21.92%、20.79%和16.85%。对“对学生突如其来问题及状况的处理能力强”的完全应用比例最低,为14.61%(图8)。

3.4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策略应用程度

3.4.1体育教师课上诊断性评价应用的程度

被调查者完全应用“经常运用激励评价关注学生行为”和“经常运用指导评价关注技术技能”比例最高,为27.53%。对“经常运用即时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通过恰当评价引导对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完全应用的次之,分别为20.22%和19.10%。对“经常运用互动评价培养主体意识”的完全应用比例最低,为17.98%(图9)。

图8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策略的应用程度/%图9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中课上诊断性

评价的应用程度/%

3.4.2体育教师单元形成性评价应用的程度

被调查者完全应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及变化”比例最高,为23.60%。对“注重技术技能的掌握”和“注重学生体育知识理解”完全应用的次之,分别为20.79%和20.22%。对“注重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的完全应用比例最低,为19.10%。

3.4.3体育教师学期末终结性评价应用的程度

统计显示,被调查者完全应用“注重对师生教与学的激励”比例最高,为20.79%。对“注重学期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注重对教学大纲适宜性的检验”完全应用的次之,为20.22%。对“注重教学状况的诊断与反馈”的完全应用比例最低,为19.10%(图10)。

图10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中学期末终结性评价的应用程度/%

4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应用现状的原因分析

4.1教学准备策略应用现状的原因分析

体育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学校体育要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本质,全面兼顾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主体性四大特征。[1]因此在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要做好准备,一般主要涉及到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准备策略中完全应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年学期教学计划”和“场地安排布局合理”比例最高;对“注重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学单元划分合理准确”和“能够因地制宜的创新”的完全应用比例最低。导致这种现状的可能原因有:一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都比较重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年学期计划是教学的基本文件,经过多年的调整,逐渐合理,体育教师同意并执行。二是现在高校都很重视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对教学硬件设施投资增加,场地设施逐渐完善。三是体育教师对学校教学单元划分准确性不高,基本都是传统项目的教学内容,上课形成“套路”,容易形成在激发学生内部动机,即学生的求知欲望方面做的不是很好。

4.2教学行为策略应用现状的原因分析

体育教师在教学行为策略中完全应用“示范动作正确优美”、“课堂氛围与学生情绪表现良好”和“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比例最高;对“注重差异,因材施教”、“时间和空间多维性表现”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完全应用比例最低。导致这种现状的可能原因有:一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基本都已达标,经历过系统的体育专业学习在直观法教学上完全可以胜任体育课堂教学,并能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二是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在40岁以下人数居多,容易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思想意识活跃,能使课堂秩序活跃。三是年轻教师占比例大,教学资历短,在体育教学中教育没有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在教学中容易出现“齐步走”、“大一统”和“一刀切”的做法。

4.3课堂管理行为策略应用现状的原因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管理行为策略中完全应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比例最高;对“对学生突如其来问题及状况的处理能力强”的完全应用比例最低。导致这种现状的可能原因有:一是因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工作成功的基础,所以教师能把学生作为交往主体,形成师生间心理的共鸣与互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率越来越高,根据已有文献显示独生子女反映在体育课上有的表现为:以我为中心,有的自制力差,不遵守纪律;有的任性,缺乏责任感;有的依赖性强,怕苦怕累,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有的“不合群”,躲在一边不活动。现有的教学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对教学中教师选择教学内容避重就轻,对“对学生突如其来问题及状况的处理能力强”的完全应用比例最低。

4.4教学评价策略应用现状的原因分析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评价策略中完全应用“经常运用的就是激励评价关注学生行为”、“经常运用指导评价关注技术技能”、“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及变化”和“注重对师生教与学的激励”比例最高;对“经常运用互动评价培养主体意识”、“注重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注重教学状况的诊断与反馈”的完全应用比例最低。导致这种现状的可能原因有:一是由于“经常运用的就是激励评价关注学生行为”、“经常运用指导评价关注技术技能”、“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及变化”和“注重对师生教与学的激励”是传统的、常规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容易控制和实施。二是在课堂上教师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已有的信息进行组织和归类,支持和评价适合某一动作或教学内容的推断和结论的能力;也没有培养学生经常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加以有效的评价、改造和利用的能力。三是目前运用最多是终结评价作为最终学生成绩,终结评价结束成绩报送就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对单元目标的达成和对教学状况的诊断反馈不是很重视。

调查结果总体显示,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准备策略中应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年学期教学计划”和“场地安排布局合理”程度较高;在教学行为策略中应用“示范动作正确优美”、“课堂氛围与学生情绪表现良好”程度较高;在课堂管理行为策略中应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程度较高;在教学评价策略中应用“经常运用的就是激励评价关注学生行为”、“经常运用指导评价关注技术技能”程度较高。体育新课程的教学策略正在由单纯重运动技能传授向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强调“统一”向“关注个体差异性”转变。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动作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赖天德.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J].体育学刊,

2003(1):10.

[2]刘昕.追问建构主义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适切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6):80.

[3]宋翠翠.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前期)的问题与经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系列论文之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5).

[4]蒋名平.合作学习理论及其实施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05).

[5]埃金等著,王维诚等译.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6]张红霞.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5(3).

[7]李晓文.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全国高等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2002-08-01.

[9]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Z].教体艺[2005]4号,2005-04-25.

[10]李仕丰.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10):118.

[11]孙天明,许彩明.新《教学指导纲要》指导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整体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1):793.

体育课堂研究篇5

一、小团体合作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小团体合作教学是以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单位,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练习,用民主化教育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间的合作互动性,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锻炼,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具体形式和方法如下:

1.合理分组

将全班学生根据体能、学习能力、兴趣、特长搭配组合成几组,每组组员10至12人。小组组员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以便于组员合作的稳定性。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的改变,每隔一段时间调整各组组员,使组员能在不同的组别里取长补短,制订新的目标,使整个班级融为一体,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精心地设计教法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与难易程度,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地设计教法,课上与学生一起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后集中学习,通过教师形象的示范和讲解,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强调保护和帮助措施,指定小组活动区域。如在进行女生的形体课教学中,教师先教一套组合动作,在授课时留意每一个学生,观察她们的学习情况,把她们按不同的层次分配到各小组去,使得每组的实力大致相当。

3.学生分头练习

教师巡回观察,适时引导,及时纠正,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自主地练习。同时教师必须做到在练习前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学组织方法、练习方法。各小组长做到按教师的要求带领各组学生认真练习,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及时点评

教师利用练习间隙,集中学生进行点评和小结。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强调技术动作的细节和完整性,并对各小组训练情况和动作编排情况作点评,让完成技术动作突出的学生进行示范。

5.组织比赛和评比

学生通过练习和提高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比赛演练,让各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充分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和竞争性,其间教师做好协调评判工作。比赛演练后教师对各小组的比赛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每个小组中的创新动作给以肯定。同时对表现特别出色的小组进行表扬并在全班进行推广学习。

6.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评价

通过评价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承认学生努力的结果,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对各小组进行积极评价,取长补短,让他们共同进步。

二、小团体合作教学的作用

1.促进课堂民主化,增强学生主体化

小团体合作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机会在无压力、轻松的氛围中,对伙伴的动作进行评价,交流自己的感受,形成一个主体的练习网络。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主导、巡视、协调者的角色,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形成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真正主动、愉快地练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增强了体育课的魅力。

2.培养竞争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团体练习以合作为主,团体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并进,促使课堂气氛紧张而愉快。通过小团体合作练习使较差的学生得到伙伴的帮助,分享小团体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是小团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增加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信心。成绩优异者发挥其特长,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为了小团体的荣誉全体组员紧密配合,出主意,想办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在合作中增进了解和友谊,大家取长补短,显示了平等和谐的关系,同时增强了他们小团体战术配合的能力。在动作的创编和练习过程中各成员共同动脑筋,想动作,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提高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育课堂研究篇6

关键词:规范;体育课堂;落实;高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73-01

体育课堂是实施学生身体综合素质教育的平台,课堂上既要顺利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要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必须落实好教学的规范性,狠抓教师的技能,从不同的角度落实技术传授,落实学生实践、体验,才能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

一、认真落实教学的规范性

(1)规范的落实体现在教学目标上。新课程要求做到目标引领内容,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重、难点的把握,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仔细研究教材和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坚持“先行后知”的教育思想,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以“体验观察、启发思维、合作互动”为主线,在教师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积极参与、勇于实践”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规范的落实体现在教学组织策略与教学设计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组织设计上,要把枯燥的内容游戏化、竞赛化、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乐于接受,便于练习。在组织策略上,注重学生个人练习与合作练习的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注重学生团队意识与竞争意识的培养,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3)规范的落实要体现在场地与器材的使用和运动负荷的设计上。在器材与场地的使用过程中,充分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和安全性,让整堂课都沿着简单、简便、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方向发展。而运动负荷的设计,体现在教师课堂的预控能力方面,不管是游戏、素质练习,还是基本部分的学练内容,都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感受,当场调整练习的间隙,让学生能够适应练习、安全练习。

(4)规范的落实要体现在教师自身准备活动上。教师要有饱满的教学热情、独到的教学思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依据,备课充分,组织合理,设计新颖,构思精巧,整合多种资源;活动形式多样,游戏、自主练习贯穿整个课堂。课前完成场地器材的布置,自己可以一边观察上课的场地一边想课,这些小小的细节,体现的是一名敬业、专业、乐业的体育教师的形象。教师要为不断营造一个认真、高效的体育课堂而努力。

二、不断提高运动技能,生成高效体育课堂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学技能作为一项复杂的职业技能,不仅仅具备职业技能的共同特征,还表现出很强的专业指向性。首先,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学科,是学习运动技能与知识,并通过运用技术发展技能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学科性;其次,体育运动项目种类很多,有田径、体操、武术、球类等,这些不同的运动项目具备不同的专项性特征,有很强的专业性;最后,运动项目虽然不同,但运动的本质、意义及终极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高练习参与者的健康和娱乐水平。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三个目标。体育健康课程无疑是实现体育工作目标的主阵地。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是规范、高效落实课堂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技能是以综合的形式出现在教学各环节中的,这些教学技能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并同课堂教学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的综合技能包括:活动组织技能、情境创设技能、课堂管理技能、教学评价技能、合作探究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是纵向的,课堂综合技能是横向的,只有纵向与横向结合在一起,才能组合起立体化的教学技能体系。教师良好的组织与引导,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不断深入体验动作技术;教师安排的层层诱导练习,使学生不断提高运动技能,从而生成高效体育课堂。

教学案例1:把握技能,注重学生运动素质的促进性

在发展和提高各项运动素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相互促进和干扰的因素,牵一发而动全身,运动是有促进性的。在一项体育研究中表明,经常参加体操训练的运动员,小肌肉群发展较好,有一定的爆发力,能促进跳高水平的提高。就像经常踢足球的学生灵敏、耐力素质好,所以在课堂中要注重学生运动素质的促进,安排多种练习形式。比如,在篮球“行进间高手投篮”教学活动中,采用小垫子横放在学生脚前,使学生体验三步上篮的第一步;用悬挂的小彩旗(与篮圈一样高度)使学生体验高手投篮的动作,学生在类似的辅助目标指引下练习的效果就会好很多。在分解到完整的练习中,学生从徒手模仿到自己持球体验,加上教师示范优美、正确到位,学生在良好示范效应下会产生练习的迫切欲望,更能自觉练习,不知不觉中把握、提高了篮球的技能。如在准备活动时,利用各种图形跑、不同速度跑、各种姿态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有积极参与课堂体验的热情,感悟跑的多样性,发展学生跑的能力,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课堂角色。设计游戏(喊数抱团),不但能发展学生速度、反应、灵敏、合作等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规则意识。课堂力求创造和谐、宽松的练习氛围,既有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练,又有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将“生生互动”融入课堂教学,不断促进学生的运动素质的发展。

教学案例2:把握需求,注重学生原始底气的激发性

高效体育课堂不是由教师教了多少来决定,而是要从学生学到了多少来判断,只有学生主动投入练习,并对学习抱有责任的态度时,练习才能取得实效。有时变换练习内容、考核指标,以激发学生的底气,即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今的校园,三大球联赛如火如荼地开展,学生迫切需要提高球类运动的技战术,而体育课堂是知识传授、技术技能培养的最好途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设计出科学具体、切合实际的任务交给学生:如学生分组练习三步高手上篮,自由发挥投篮的各种手型,找到投篮准确最佳的动作;如学生自由传接球中讲授正确的方法和技术;在四角传球时先让四个排头不同位置传接球,教师适时介入四角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和方法的讲解。教学过程不知不觉在进行、在完善,既完成了课堂任务,又促进了学生内需力的发展。比如,在耐久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出不同的任务交给学生:莱格尔跑、变速跑、跑数字,使枯燥的耐久跑变得活泼生动起来,学生不知不觉完成了课堂任务,激发了学生最原始的底气。

教学案例3:把握合理性,注重教师主导拓展的专业性

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运动技术不同时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传统的、先进的、常用的和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如在备课时,要注重合理的组织形式、减少队伍调动,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如在准备活动时,可利用模拟班级和学校比赛需要啦啦队的形式,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如在慢跑时采用报数取球的方式让学生人手一球,既保持运动状态,又达到合理有序的要求,一举两得。如在拓展练习时,可以精彩纷呈:“撕名牌”“跑圆”“贪吃蛇”等游戏都能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各项身体素质,更使技术技能的学习深入、实效。

三、结束语

教学是一项工作,备课、说课、讲课、评课都是基本功,必须不断完善。基本功是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教研学习、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中积淀的内功,这些绝非数天加班、突击演练就能信手拈来的。教学还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地积累和摸索,不仅需要教师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教学技巧。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只有不断努力、探索、研究、实践,才能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升;才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的规范性,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袁金华.课堂教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体育课堂研究篇7

【关键词】有效教学精讲多练组织练习

中学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和体育能力的增长,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环节,激发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动作技能练习的意识,让他们从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成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堂的学习,实现体育课堂的真正有效。

一、对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认识

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教学,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素质有较大提高。真正的有效是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多少知识,具备多少能力,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作为体育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主动对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技能进行探究。

二、体育课动作技能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练习是体育运动和体育理论知识的桥梁,通过对动作技能的练习能使学生对体育理论的理解更深入,同样在有理论知识指导下的动作技能也能有效地提高。所以,动作技能的学习是实现体育教学有效的重要条件,是反映体育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和领悟,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能正确地进行练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提高体育课动作技能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要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动作技能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素质,深入研究教材,并能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出有效的学习内容。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在课前认真准备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真实水平来进行设计,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动作技能的练习进行有效组织,使学生能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内获得更大的进步。

(1)课前的有效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就能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提高教学效果。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的有效性、内容的有效性、教法的有效性。另外,体育课的教学还特别注重课前师生的身心物质准备,例如,心理准备、生理准备、技术力量的准备、场地器材的准备、学生配合教学方面的准备等。

(2)课堂的有效组织

在体育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教师进行创新性的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游戏环节和竞赛环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体育课堂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体育理论,还需要通过练习来掌握体育技能的动作要领,促进对体育理论的深入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找到自己对体育技能没有完全掌握的地方进行不断深入理解,同时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让学生提高动作技能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开始进行,通过思考和分析动作要领,最终达到有效练习。

3.关注学生的课堂学练有效性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经常在体育课堂上看到如下情景:教师示范很多次体育项目的动作,学生也练习多次,师生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结果不完美,学生的很多体育技能动作领会不了要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改的实施,教师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进行改进,要让学生主动去探究体育技能,获得理想的练习效果。在进行动作技能的练习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要点,并通过自主练习来深化这些要点。例如,在进行立定跳远练习时,很多学生都是向前跳,而忽略了腾空的高度对跳的距离的影响。为了让他们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我让学生练习跳一定高度的橡皮筋,通过练习,学生掌握了向前跳的同时腾空的高度,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同时,在进行体育技能的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新的体育技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玩的乐趣,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某个动作技能的竞赛,利用中学生的好胜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练习的任务,并能始终保持高涨的参与热情。

4.培养学生体育德育素质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其中“德”被放在首位,可见德育对于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教学中教师除了做好学生的科目基础知识之外,也要注重德育知识的渗透,以便能够实现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比如在体育训练中,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集体力量的伟大,并且能够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而不至于太自我化。特别是在毕业班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更要加强对于学生集体意识的教育、渗透,这种靠团队取得的胜利比个人得到的胜利更有价值,更值得被称赞,在学生的成长历程、学习生涯中也是一个值得回忆的重要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得到了培养,合作意识得到了升华,对于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体育技能的动作和要领,又要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促进体育课堂的有效进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登嵩,李林.对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重新审视[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

体育课堂研究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onVocationalCollegepeClassroomteachingeffectiveness

SHaoXiaohua

(Hu'nanmechanical&electricalpolytechnic,Changsha,Hu'nan410151)

abstractClassroomteachingisthemainchannelofschoolqualityeducation,isthemainplatformofimpartingknowledgeandskills.thispapercombinesthecurrentteachingphenomenon,accesstotherelevantliterature,andexpoundstheexistingsportsclassroomteaching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researchandanalysisofhowto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classroomteaching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Sports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putsforwardsomeeffectivestrategiesfortheexistingproblemsofphysicaleducationclass,toprovidesomereferenceforteachers.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school;classroomteaching;effectiveness

1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现存问题

(1)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各高职院校教育中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可是,体育教学还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台上教学课程改革做得如何好,而私底下教学课堂里你干大家都实干应试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受到解放后长达几十年的传统教学的干扰,教学课堂里缺乏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体育教育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体育课就缺乏了实效性。

(2)由于天气环境的影响,室外教学逐渐减少。长期以来,学校体育设施资金投入一直不足。体育教学受非正常天气所带来的影响较大,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以前的中专学校升为高职院校,很多学院场地设施的缺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一到非正常天气时,室外体育教学就不得不面临着停课或是上室内课。而室内课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自习课。教学工作者在学期之初就考虑到天气环境的影响,并且对于大风、大雨、大雪这些常见的天气环境充分做好了安排。但近几年来又出现雾霾天气和天气的突变现象,对体育工作又提出新的考验,室外教学、课间操、课外活动均受到很大的影响。

(3)体育课堂的意外伤害制约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体育活动本身存在着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有的可以预见,有的不可预见,这就是体育教师所要面临的一种风险。大多数高职学院为学生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但是学校为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尽量少开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杜绝具有危险性的运动项目。所以在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当中,教师常常采用现有的教法,课堂内容安排比较单一,练习强度较小,教学方法较死板,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在安全第一的指导原则下,一些技术动作难度较大、身体素质能力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安全系数较高的、简单的体育项目。体育课堂教学当中的健身性、实用性等身体素质课越来越少。

(4)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都应围绕着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开展。但是就目前整个高职院校在面对学生的就业问题上,很多学院任何事情都在为就业让路,这就使得高职学院管理部门对于学生体质测试不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学生也就很难对身体体质问题引起重视。

2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1)应试教育在中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但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应向着素质教育发展。体育教育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念,不能简单脱离体育课运用运动技术掌握技能、增强体质,迎合学生在应试教育压力下,轻松快乐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体育教学课堂工作是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注重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校要加大体育经费投入,以尽可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硬件需要。体育教师应该多了解当地天气和气象环境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体育教学内容该如何选择与安排?在不违背学校教育原则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也可让学生自选教学内容、自选教师、自选上课时间等。在制定教学计划中就要安排一定课时数以应对非正常天气出现的体育课。在不适宜进行户外体育运动时,申请安排大型的多媒体教室,开设体育理论课和体育欣赏课。

(3)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交往互动的课堂。教师和学生是体育课堂的生命体,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因此,体育课堂上教师应从尊重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充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动学习,体验到运动的快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自我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使整个课堂生机勃勃。

(4)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只有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同时,要不断地学习和了解学校开设专业的职业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尽量与专业特点相吻合。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加强学习,累积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展。要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应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极大的兴趣。

(5)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锻炼兴趣,促进体育课堂的实效性。通过各种途径,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价值观,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学校安排统一的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及各系、班级、兴趣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体育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结语

在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体育教学工作者应扎扎实实地将体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逐步推进身体素质教育的进程。在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我们从体育教学工作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研究,因材施教,寻求一条适合本学校体育发展之路。通过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这样将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谢卓锋论体育教学目标有效性特征[J].体育教学,2011(4):11-12.

[2]祝芳,吴锐.体育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三点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1(5):37.

[3]帅亚军.浅谈如何打造体育高效课堂[J].教育界,2011(29):154.

体育课堂研究篇9

摘要:对湖南省汨罗市现行的普通高中体育大课堂——分项选班式小班化专项教学模式进行剖析和研究,发现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同时又受到场地器材、学生兴趣和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文章以期通过研究,深化对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完善和发展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大课堂;高中;汨罗市

中图分类号:G807.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4.012

1引言

湖南省汨罗市的各所高中在汨罗市教育局和汨罗市体育局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体育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体育大课堂教学——分项选班式小班化专项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大课堂教学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从兴趣爱好出发,自由选择的机会,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充分肯定,真正做到了人人有项目,人人爱体育。

体育大课堂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缺乏经验,使大课堂教学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高中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目前高中体育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完善和发展体育大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湖南省汨罗市第一中学、汨罗市第二中学、汨罗市第三中学、汨罗市第四中学、汨罗市第五中学等五所普通高中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搜集有关数据。

2.2.2专家访谈法:对汨罗市普通高中一线体育教师及多位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听取并收集关于体育大课堂教学的意见。

3.2.3问卷调查法:对五所普高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为98%。

2.2.4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相关调查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用eXCeL对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大课堂教学的内涵

体育大课堂课教学是新形势下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产物:根据学校上课教师的人数,同年级的多个教学班级一起组织上课,按运动项目划分为多个兴趣小组,每位教师担任一个项目的专项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并结合自身特点及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项目进行学习,在大课堂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申请换组进行学习。

3.2大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

学校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体育教师的数量和体育专业状况,制定了大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在高一的第一学期给学生安排广播操、太极拳、田径,从而为以后进行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奠定身体素质的基础,从第二学期开始至高中毕业均进行大课堂教学,学习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等。由于课程的安排具有相对的广泛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从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从表一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对于这种相对“自由”的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有关大课堂教学的课程安排,由于是以年级或以多个班级为单位的按项目进行教学,打乱了原来的按班级教学的排课模式,因此,教务处就要优先安排体育课,然后再排其他科目的课程。

3.3大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大课堂教学采用“技能达标”法,辅以“教学比赛”法。所谓“技能达标法”主要针对中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抑郁心理、自主练习时间少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动作技能达到一定目标的“自主练习”教学,增加自主练习时间,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即先由体育教师进行动作技术的讲解示范,然后学生集体练习,也可以由小组长带领各组练习,从而达到相应的技术动作标准。教学组织形式不像传统教学法简单讲解示范后自由练习,而是仔细讲解,并示范,做到70%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所学的技术,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教学比赛,巩固所学技术技能,灵活运用于项目表演或实战对抗中去。调查表明,通过模块教学,学生的单项运动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感觉良好,甚至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对抗和比赛。通过激发学生对胜利的渴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运动技能的提高。

3.4对体育大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评价

任何教学模式均有其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进行抽测性评价,对学生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抽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抽测性评价,即由汨罗市教育局组织五所普高的相关人员,制定出各教学模块的考试方案,然后从各校各年级按一定的比例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相应选学项目和耐力项目的考试,如篮球模块的则进行篮球项目的运球绕杆计时和1000米(男)/800米(女)耐力跑考试,最后取其平均值,在各校各年级之间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则由相应的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和期末的考试成绩各占40%,上级抽测成绩占20%,折合一起进行打分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对教师的教具有监督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学具有促进作用。

3.5学生对实施体育大课堂教学的心理感受

体育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光是身体的健康,还有心理的健康。体育大课堂在汨罗市的所有高中都已相继实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并达到了预期的运动技能目标,但学生的心理是否完全认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呢?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受场地器材、教师配置等因素的影响,有些运动项目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是无法开展的,如网球、高尔夫、斯诺克等项目;另外,在选择项目的过程中,出现项目与人数不均衡现象,有的项目报的人很多,有的项目报的人数较少,一部分学生不得不服从第二志愿调配到其他项目,但总体而言,学生都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在体育运动参与过程中尽情的挥洒汗水,感受运动的快乐。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题,只有培养出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年轻一代,才能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学生依赖接受的教学方式为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提高能力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了发挥。

3.6实施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3.6.1场地、器材和天气的影响

学校运动场地与器材是实施体育大课堂教学的根本保障,调查发现汨罗市的五所普通高中,均存在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有的篮球场同时还兼具着排球场和羽毛球场的功能,造成相互干扰;有的项目器材太少,无法有效完成单项技术的教学。五所高中,只有一中和二中有室内体育馆,有风的时候,对其他三所学校的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项目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一旦碰到下雨的天气,就只能在室内上理论课,特别是多雨的季节,持续的理论课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激情,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3.6.2学生兴趣爱好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由于学生对体育大课堂教学项目了解不够,或受其它项目及同学的影响,甚至对不同项目任课教师本身的喜好程度、对不同项目考核形式的接纳程度等因素,部分学生在大课堂教学的某个项目学习一段时间后,频繁地要求调换所学项目或擅自改项,为体育大课堂教学和管理增加了难度。调查发现,大部分女生,没有特别喜欢的运动项目,出汗对于她们来说是一种苦难,所以喜欢三五成群的跟风选项,一旦有一个人申请转项,则其他几个人也会跟着申请转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达不到专项教学的预期效果。

3.6.3体育专业教师的配置不合理和专业知识的缺乏

体育大课堂的实施,要求每个项目对应一名专业的体育教师。调查发现,这几所学校的体育专业教师人员配备不整齐,不能做到专人专项,有的项目专项教师扎堆,有的项目没有相应的专项教师,导致最后的结果是原本田径专项的老师在上羽毛球课,健美操专项的老师在上排球课。在体育大课堂专项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对体育教师的专项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但要有良好的教学业务能力,还要有丰富的专项理论知识,同时还得了解所教项目的最新动态战况,如nBa、CBa、中超、尤伯杯等,要能够结合理论与实际,跟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高中体育课大课堂教学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与兴趣,让学生掌握一二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高中生普遍接受的新的教学模式。

4.1.2体育大课堂模式教学催生了新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将师生间的教与学融于一体,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了体育大课堂的不断完善和可持续性发展。

4.1.3学校场地、器材的匮乏;学生学习兴趣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体育专业教师的配置不合理和专业知识的缺乏是阻碍体育大课堂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

4.2建议

4.2.1积极开展体育大课堂,坚持贯彻落实不动摇,明确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4.2.2努力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完善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合理利用校园场地资源,保障体育实践课的正常实施。

4.2.3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学生的单项运动兴趣,提高单项运动技能,做到一专多能。

4.2.4合理配置学校体育教师,采用引进或学校间调动的方式,确保每个学校每个运动项目都有专门的体育教师,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探索适应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大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祖明.对高中体育大课堂“选修”教学模式探索[J].福建体育科技,2008,27(3):63-64.

[2]陈美玉.高中体育实施大课堂教学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2,21(3):378-379.

[3]廖启辉..浅谈体育课中的大课堂教学[J].大众科技,2008.8:140-147.

[4]肖威.现阶段高中体育大课堂课应直面的几个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7.6:70.

[5]李希周,赵进.高中体育课大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对策[J].体育师友,2007.3:28-29.

[6]朱书祥,付栋.影响体育大课堂课效果的因素分析[J].商洛学院学报,2008,22(2):88-90.

[7]刘伟建.关于上海市南汇县部分高中体育课分项选题教学组织形式中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11,22(1):17-19.

[8]李文江,何国印.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实施大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体育教学,2007.5:29-30.

体育课堂研究篇10

关键词:初中中学;体育游戏;管理

1前言

体育游戏深受学生的欢迎,促使中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不仅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游戏又区别于竞技体育,它有助于学生在经历了成功或失败的磨砺后,能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认识自我,并学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提高自信心和应对失败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体育游戏管理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期刊、书籍、网络文章的资源,认真研读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整理,使其运用于本研究。

2.2.2观察法

通过在上课时对其他体育老师上游戏课的观察以及和其他老师之间的讨论进行研究。

3初级中学体育课堂游戏管理分析

3.1体育游戏与体育游戏管理概念的界定

对体育游戏的概念,有很多种解释。“从内容上来说,体育游戏1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并根据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较强的比赛规则而创编的游戏。”从游戏意义上来说,“体育游戏2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游戏方法。”我比较赞同第一种观点,体育游戏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它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欢乐,提高体育技能,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很大帮助。体育游戏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模式,不像以前那样死板教学,能给学生留下很大的发展与创新空间。体育管理3是体育组织中的管理者,对体育管理课题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协调他人的活动,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实现预定目标的行动过程。体育游戏管理4是指体育游戏组织者通过对体育游戏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协调他人的活动,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2体育游戏管理的构成要素分析

3.2.1体育游戏的组织管理者

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者,又是管理者,对体育游戏教学的效果具有很大影响。作为管理中人的要素,老师在对游戏内容的制定,目标的制定,管理过程的实施和管理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游戏教学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教师的组织与管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深的影响,教师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先从培养学生兴趣开始,逐渐过渡到发展学生的技能与特长,最终让学生达到有一技傍身,从心理和生理得到深层次的提高。

3.2.2体育游戏的参与者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对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体育游戏这种教学形式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去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在上课过程中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参与是密不可分的,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生认真主动配合教师的管理和组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与教师交流,听取教师给予的分析与评价,认真总结和学习。

3.2.3体育游戏的内容管理

体育游戏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中学游戏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游戏教学目标的制定、游戏内容的选择、游戏教学开展、游戏评价、安全监督和场地器材等等。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在体育课中不同的部分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游戏。在课的开始部分应选择能达到热身目的的游戏,在课的结束部分,应选择一些放松性游戏,以达到使身体放松的效果。教学的目的就是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游戏教学时,一点要制定好教学目标,按照游戏目标来做游戏,不要盲目的只有过程,无结果,游戏做了,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体育教学具有一定风险性,加强课堂游戏管理有助于降低教学风险,防止事故发生。在游戏结束时,适当对游戏教学进行评价,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让学生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3体育游戏管理研究的现状分析

3.3.1体育游戏管理人员的状况分析

在我支教实习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教学以及在学校开展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发现,体育游戏的加入,使现在的体育课已经不是以前单一、枯燥、乏味的体育课。但是一些老师还是对体育游戏教学不够重视,用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学什么,教什么。虽然有很多老师用到体育游戏,但是由于对体育游戏教学知识和经验的缺乏,体育教师在教体育游戏时,会出现内容选择不合理,不切实际等问题。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更好适应教师这个行业。体育教师不仅专业能力要过硬,而且要有深厚的综合性知识。教师若不能妥当的处理在做游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这也是现如今各校体育教学质量差的一个原因。所以游戏管理者应加强在课堂中解决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由于体育游戏形式多种多样,所以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自己创编一些游戏,而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3.3.2体育游戏管理内容的状况分析

在体育游戏管理内容中,游戏内容目标的制定起着很重的作用。体育游戏的一个特点就是目的性。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目标的模糊,导致在上课时体育游戏只是走个过场,没有实际效果。制定目标的好坏程度直接制约着学生是否能快速完全的掌握体育游戏,在游戏中获得成长和收获。体育游戏的种类很多,上课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在游戏结束时,老师应该做一些简单的评价,对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奖励或表扬,对那些差的学生要鼓励。同时学生及时进行反馈,提高老师游戏管理水平。

3.3.3学生状况分析

在支教实习过程中,通过和学生交流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游戏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并乐于参与其中,但是现存的体育管理内容中对体育游戏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一些问题,体育游戏创新力度不够,体育游戏内容的陈旧与单一这些因素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也在逐步转变观念,以前他们上体育课最想听的一句话是“自由活动”现在他们也厌烦了“放羊”这种体育课。他们渴望知识,他们想要在课堂上学习到一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4总结

在我的实习经历中,通过亲身教学实践和听课评课等活动,以及和其他老师的探讨,发现体育游戏教学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对游戏有很严重的错误认识,只把游戏作为哄学生高兴的手段,没有把游戏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对游戏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游戏管理不够重视,影响正常教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增强专业素质,丰富综合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游戏教学管理。由于传统的重文轻武的观念以及中考指挥棒的推动,导致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降低了体育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增加体育教学场地以及设备投资,为体育教师创造必要的教学条件,为体育游戏开展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总之,体育游戏管理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和教师顺利教学。中学以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体育以及体育老师的关注。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增加知识和技能,加强管理能力,提高管理素质,重视体育游戏的管理。

作者:张奥娜郑旗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

参考文献:

[1]吴锦智.浅谈体育游戏教学的价值与实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42-143.

[2]李素萍.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1,(7):692-693.

[3]张显军,种莉莉,苏明.我国体育管理学的内容结构体系与发展趋势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