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环境设计的认识十篇对环境设计的认识十篇

对环境设计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7:57

对环境设计的认识篇1

一、概述

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在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来,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但其仍然存在有诸多的问题,如: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认识问题,体系结构的构建问题,师资问题,以及招生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空间,生存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促使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上述问题,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本文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将从招生体制、教师队伍、专业设置、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所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二、现阶段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同其他艺术设计专业一样都是源于工艺美术或应用美术,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没有能够将系统化、工程化、科学化和人文精神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及用科学的思想和创新精神来引导学生的教育思路植入其中,以至于我们培养出的大量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关键是社会大众,以及环境艺术设计的从业者和教育者长期以来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上存在偏差造成的。如果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问题不解决,由此所引发出的各种问题就不会得到根本的解决。本文在阐述如何解决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之前,首先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1.招生问题

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和环境艺术设计的自身特点出发去看待招生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在我国,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属的学科为艺术学,在专业入学考试加考的科目上多以美术为基础,如:素描和速写。其原因是:相关管理者和教育者把环境艺术设计归类为单纯的艺术学科。所造成的后果是:高中时期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为了能够考上大学转而考艺术设计专业。生源的特点是:文科生占绝大多数;综合素质相对较弱;理性思维能力较差;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较少;知识面较窄;接受自然科学的能力较弱等。

2.课程体系问题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往往是过于注重艺术表现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教学。过于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而忽略逻辑思维和科学思想的培养。特别是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也常常表现出强调视觉冲击力、突出个人个性的教学理念。这种课程体系可以说完全背离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这是因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是集工程学、材料学、力学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为一体的学科。环境艺术设计需要艺术,需要美,但环境艺术设计所体现出的美应该是功能美、科学美、是将艺术和科学相融合而体现出的美,这种美还包含有人文精神,人性化等精神层面上的美。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有科学技术、工程体系、人文知识的支撑。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都蕴含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如:北京颐和园、苏州留园。西方园林中所体现出的是严谨的科学思想,如:凡尔赛宫中的拉冬娜喷泉,以及长达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运河。不论是中国园林,还是西方园林,所有园林都是系统工程。而按我国目前有关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所培养出的人才由于缺乏系统化、工程化思想,缺乏自然科学和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所培养出的人才,可以说既不是美术人才也不是设计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控制方面不仅要重视基础美学课程,同时还要重视科学、人文等课程体系的构建。

3.师资问题

从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开始,我国就缺少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师。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房地产的发展,不论高校有无条件(包括硬件、软件、师资)的情况下都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在我国已有超过1000所高等学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每年有数万人毕业(保守的数字),使环境艺术设计在师资方面更是雪上加霜。

什么是高水平的教师,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要培养出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必须首先认清这两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要求来说,对他们的要求就涉及到如何认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问题。就目前来说,许多教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偏差,认为环境艺术设计就是艺术创作,可以天马行空,因而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突出艺术的美、过于强调个体表现、过于强调装饰性,甚至强调所谓的视觉冲击力。另外教师的知识面窄,缺乏科学知识,特别是缺乏自然科学的知识,这也造成即使教师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有所认识,但受能力、知识所限也不能用科学思想进行教学。所以,我们要通过对教师的再次培养和进修,着重培养其科研和顺应市场的能力,使教师自身对所授课程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使其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工作室学分和讲评学生作业来不断强化其责任心,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4.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问题

教学方法是教学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环节,是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的直接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我们一些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自己认为所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但经过分析发现,这并不是所谓的案例教学,更没有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案例教学所强调的“以实际操作方案为例、以系统化工程化为标准、以工程和人文系统为参考”等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以至学生所学的知识仅仅停留在图纸上。又如: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案例教学法,很多案例并不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参与的项目,而仅是把他人的项目方案拿来展示,缺少对作品的设计背景、方案思路的生成、方案设计的过程以及结果等方面的剖析,从而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只能是具有模仿能力。另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还存在缺乏对学生书写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科学的思想和逻辑思维的培养,缺乏动手能力的训练,以及教学和现实社会脱节等问题。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本文以上所提出的问题,从事环境艺术方面教学和管理的有识之士一直在进行不断地探索,也总结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1.提高对专业认知的教学实践

针对社会大众、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者和学生长期以来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认识上存在的偏差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艺术设计以及环境艺术设计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开设了《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艺术设计文化》、《设计应用数学》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认识和理解艺术设计的本质,认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认识到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同时,在一些基础课程中(如:形态观察与表现课程,速写课程,色彩、图形创意等课程),我们是在创作,在技法的训练中来不断强化对设计概念、设计目标、设计行为等的认识,而不是单纯的训练技法。通过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水平,有效地改变学生原有的不正确的认识,学生学习的目标明确,学习热情也得到了改善,所培养出的学生的素养也明显提高。

2.教学体系的建构

构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结构,首先要根据具体院校所处的地域经济发展情况,地域文化特点和生源情况等来构建,例如:云南是一个具有26个民族的多民族省份,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且具有多样性,另外,云南还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边疆地区,云南财经大学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多来自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在构建教学体系结构过程中就必须针对上述特点进行构建,使所构建的教学体系结构与云南的自然环境和建筑构造形式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构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必须要体现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创意化,要做到艺术、科学、技术、人文、传统和市场的结合。特别是要将使教育体系和市场环境相接轨。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建立了工作室教育体系,建立了以设计过程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3.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实践

学生的自身素质是其成为一名优秀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重要部分。从学生素质的培养方面来说,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决定了学生的可塑性。而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总结和归纳能力、表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能力、管理能力、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又决定了学生在未来走向社会后是否能胜任繁重的设计工作的主观条件,这些能力对于基本素质的发挥,对于体现学生的设计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表述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学生随堂对自己方案进行讲解和述评,以及阐释方案并自我剖析其优缺点等多种培养学生表述能力的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4.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学包含两大基本部分,其一是相关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其二是相关实训课程的体验。关于辅助设计软件的教学,我们改以教软件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实现完成设计项目来实现掌握软件操作的教学理念。其优点是: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取掉了以软件操作为中心的盲目性,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从设计和软件学习等多方面使学生有收益。关于实训课程,我们也采取了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同时将理论融入其中,同样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结语

对环境设计的认识篇2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空间意识建筑空间传统造型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建造适合于人的生存,有益于人的活动,并具有一定艺术氛围或艺术意境的物质空间的现代整体艺术设计学科。研究建筑内部空间组合与分隔及家具、陈设诸要素的造型艺术,称之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而研究建筑外部空间限定与组织及建筑、绿化、小品诸要素的造型艺术,称之为景观环境艺术设计,或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由此可以认定,提供人们生活使用的环境空间,与限定环境空间的环境实体要素,以及环境空间与环境实体的营造法则,即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的根本和核心课题。就环境而言,空间与实体是构成它的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而就环境艺术设计目的来论,其造型活动的核心,则主要是创造能够包容人的“内空体”空间环境。所以空间是设计的主体,人是设计的主角。

意大利著名建筑理论家布鲁诺·赛维(BRUnoZeVi)曾说过:“掌握空间与知道如何去观察空间,是了解建筑的钥匙。”我们将这一论断推广到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领域也是正确的。因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该从环境空间的认识与掌握开始,教学指导思想中必须重视和强调空间意识的培养。

然而,环境艺术设计是多门类造型艺术并存的、新兴的关系艺术。它将传统的建筑、园林、雕塑、壁画、广告等各门类艺术,多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创造整体空间艺术氛围与意境。环境艺术“空间”的含义与表现形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一门传统造型艺术,或者称为空间艺术的概念,比以往任何一门造型艺术的空间都更为复杂、更难被人们所理解。在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仍然比较多地存在着“重实体、轻空间”,片面地重视环境实体表象,而轻视环境空间功能和环境空间艺术意境的思想意识。这种片面、落后的错误思想意识,误导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方向及评价标准,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强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空间意识,正确认识环境艺术的空间特征,已经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一、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

人们每时每刻都生活于环境空间之中,也知道空间指的是什么含义。但是,若从教学的角度来探究环境艺术设计空间,又会感到它的概念是那样复杂与陌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空间”本身的非直观性造成的。环境实体部分,因其具有直观性,很容易被人关注、认识和熟悉。相反,环境空间部分,看不见、摸不着,容易被人忽视,相对显得陌生。二是因为人们对造型艺术空间的知识了解和认识的局限性造成的。通常来讲,学生认识造型艺术的空间知识,大多从绘画、摄影的二维平面空间开始;之后是雕塑的三维实体(占有性)空间;最后到建筑、园林的四维(内空体)空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越复杂的“空间”概念,越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和理性思维的参与方能把握。未经过相关专业知识训练的人很难认识和掌握复杂的四维,甚至是具有“多维特征”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

人们通过视觉和触觉就能够直接感觉环境实体。可是,环境空间印象的获得,如果仅仅依靠某些感官是无法完成的,它是建立在形状、大小、方位、距离等一般知觉之上的高一级的综合知觉。要想全面认识和把握环境空间的特征,通常还要调动人的一些理解能力。因此人们对实体的感觉和认识要先于空间,易于空间,而对环境空间的感觉和认识则后于实体。

传统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等,是通过视觉和触觉,就能够直接欣赏到实体审美对象。它们运用的空间特征比较单纯,而且作用也次于实体艺术形象,人们多习惯于对实体形态的审美关注。新兴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主流诞生于传统造型艺术院校,是高等艺术教育中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形态向现代艺术设计形态转型期的新专业学科。其办学方法还处在探索和完善阶段,当新的教学体系尚未确立之前,旧的造型艺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必然还会占有极大的优势。目前还有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依赖于工艺美术现成的教学体系和评价标准,甚至还会使用绘画和雕塑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环境艺术设计的好坏,习惯于传统造型艺术的空间意识,而对环境艺术独特而重要的空间本质特点,则认识不清或重视不够。实践中往往把直观的环境实体形态,如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围合空间的界面或空间的“外壳”,以及雕塑、壁画、植物、水体等环境小品和公共设施,作为指导教学和评价教学的主要对象。反而将提供人使用的环境空间场所,弃之于脑后,忽视它的存在。将环境艺术设计教与学的焦点,过分地集中于空间界面的造型装饰或环境艺术品的创造上。淡化了空间功能的探寻及空间整体艺术意境的学术研究,教学空间意识滞后于教学实践。造成用表面化的“装饰装修设计”,代替深层次“空间艺术设计”的一些不良教学弊端。

现行小学、中学美术课程,以及艺术设计类高考的备考科目中,均没有针对四维造型艺术空间知识的学习内容。一般人对造型艺术空间的了解,仅仅涉及绘画、手工美术或雕塑小品等二维、三维造型的基本概念。如何欣赏建筑与园林艺术?解读建筑、园林和城市环境的空间美学价值的知识十分欠缺。然而,进一步探究环境艺术空间特征时,我们发现它比传统意义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的空间概念复杂得多,也并非是各门类造型艺术空间简单的累积之和,它的特征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表达准确的,它是现代整体艺术设计的新型空间概念,因而令人感觉陌生与难懂。

二、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空间

在艺术辞典或美学书籍中,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和工艺美术统称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诚然各门类的造型艺术均离不开“空间”的特征,并且都会在环境艺术之中呈现出来。但是,它们各自的“空间”概念却不尽相同。

绘画的“空间”是平面二维的,尽管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可能是三维,甚至四维的空间。但人与画面为静态相对,仅凭视觉观赏。雕塑的“空间”是立体三维占有性空间,是以三维实体占据空间,本身并不能产生空间,人只能从外部环绕欣赏它,雕塑形体与观众分离,人在形体外面以视觉或触觉感受它。工艺美术的“空间”与绘画、雕塑的基本相同,主要是平面二维和立体三维的。

建筑艺术是人造环境的“主体”或“骨架”部分,它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最密切。建筑的空间比其他造型艺术复杂得多,它属于三维限定性空间,并具有四维的特性,人是在“内空体”中通过运动觉和视觉把握对象。布鲁诺·赛维(BRUnoZeVi)曾经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建筑空间的特征,他说:“建筑像一座巨大的空心雕刻品,人可以进入其中并在行进中来感受它的效果。”“建筑的特征——使它与所有其他艺术区别开来的特征——就在于它所使用的是一种将人包围在内的三度空间‘语汇’。”应该讲这种空间特性,不仅仅是建筑艺术的特性,也正是整个环境艺术的特性。其实,除了建筑设计以外,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园林设计和城镇规划设计等,与环境空间相关联的造型艺术设计,无一不使用这种空间“语汇”。从个体的室内、庭园、广场、道路等场所,到庞杂的城镇都市群体形态,无一不是能够包围人和物的“内空体”空间。布鲁诺·赛维进一步的论述更加肯定了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的这种空间特性,他说:“如果说建筑物内部的空间是由六个面所围成(地板、天棚和四面墙),这并不意味着由五面而不是六面围成的空场,如(无盖的)庭院或公共广场——就不能同样有效地数作空间了”,“……所有城市的空间只要视线被遮挡,不管用的是石砌墙还是成行的树木或护岸,都呈现了我们在建筑空间中所感到的同样特征”。日本著名建筑师卢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也指出建筑外部环境空间是由地面和竖向界面两个要素构成的,比起建筑室内少了一个顶面要素。建筑是人类用自己的力量获取空间的艺术创造,自然成为最能让人了解和认识到空间的造型艺术。我们运用这一学科知识,推而广之,就能认清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空间特征。

从环境艺术整体来看,单纯凭借建筑模式还不能完整地解读这门构成因素和表现形态极其复杂的现代艺术设计的空间“语汇”。卢原义信曾说过:“由建筑师所设想的这一外部空间概念,与造园师考虑的外部空间,也许稍稍有些不同”,“……即把整个用地看作一幢建筑,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室内,没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外部空间考虑。所以,外部空间与单纯的庭院或开敞空间自然不同。”这就是说,建筑所研究的空间,还不能完全等同于环境艺术探讨的空间。邓庆尧在其著作《环境艺术设计》中指出:“环境艺术是多学科互助的系统艺术,环境艺术是多门类并存的关系艺术。”由此可知,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构成之复杂多样、表现形态之丰富多彩是任何一门传统造型艺术都不能企及的。它是以建筑艺术空间为“主体”,再综合其他造型艺术的空间特征,整合形成的新空间体系。

三、环境艺术的真实空间美

笔者认为,要探究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规律与特征,寻觅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对这门新兴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独特的时空美,进行深入的解读与研究,并区别它与其他传统造型艺术之间的异同。环境艺术使用的是丰富复杂的空间与时间综合“语汇”,创造的是真实立体的空间形象。纵使环境空间由各种实体物质要素限定构成,可是诱惑视觉的形、色和材质等,并不是环境艺术审美的主要对象。反之立体真实的空间艺术形象,才是其他造型艺术不具备或无法比拟的艺术特征,真实空间美是环境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最大的区别。

1.环境艺术的真实空间性

工艺美术、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审美形象,主要表现在实体形态方面。不可否认,绘画和摄影等造型艺术,为了追求作品的逼真性或感染力,也努力地描绘和表现空间,写实绘画中应用的透视技法,即根据人眼观物的规律,精准地描画真实空间;摄影更能丝毫不差地记录或还原一瞬间的空间形象。但是,不管一幅画,画得多逼真;一张照片,拍摄得再生动,它们终归还是一个只能看,而不能走进去的虚拟空间。现代科技制作的电脑三维动画,或环型全景电影,能让人眼感觉到画面的纵深层次或环视四周景象,迷惑人的视听,产生空间幻觉。但仍然是针对人的某些感觉方面制作的“虚像”,终究无法把人带进真实的环境空间中,去感觉冷暖干湿,嗅闻芳香气息,触摸软硬粗细的真实存在。

建筑是最能让人联想到空间的造型艺术,是人类用自己的力量获取空间的艺术创造。建筑物包含众多的室内空间,建筑群体组合又限定出丰富的室外空间。可是它的整体气势、总体形象特征更多地是从外部获得的、给人带来类似雕塑体积造型的审美特征。

总而言之,只有环境艺术突出地表现了空间性审美特征。要欣赏环境艺术作品的基本条件是人必须进入其内部空间,边走边看,并将所有景象通过联想组合起来,才能获得完整的艺术形象与审美感受。试想一下,若仅仅凭借静止的、平面的照片或图画,就想欣赏和感悟到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巴黎圣母院、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等艺术环境的丰富多变、生机勃勃的景致,及整体空间气势与空间意境,无疑是不现实的,只会落得个纸上谈兵或盲人摸象的结果。再如,旅游到了丽江古城外,或者杭州西湖边,而未能进入其内部游赏。就根本无法感悟到纳西人家小桥流水、天人和谐的空间意境;也欣赏不到“天堂”般绮丽多姿的西子湖风景美,留下的只有无限遗憾。唯有当观赏者亲临三度空间之中,调动眼、耳、鼻、口乃至全身感官,去接收周围各种审美信息,并经过综合联想与理解,方能实现对环境艺术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这种基于立体真实空间的特殊审美体验方式,是认识和评价环境艺术特征的重要基础,也是指导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教学中出现了对真实空间美艺术特征的认识不足,很多人往往把虚拟的设计表现效果,作为构思、设计、评价的最主要对象,其重视程度超过了对真实环境空间的注意。专业建立初期不少师生过分热衷于手绘效果图表现的竞技,之后又沉醉于电脑的虚拟视觉世界的再现。更有甚者,几乎把环境艺术设计课演变成了效果图技法训练课,或者装饰艺术创作课来上,用评价绘画或雕塑作品的标准来评价环境艺术设计。正如多年前布鲁诺·赛维批评错误的建筑评论时所言:“评论家们把评价绘画的方法扩大运用到整个造型艺术领域,这就把一切都缩减到仅有图面上的价值。”“这不仅是评论方法上的错误,也是由于缺乏一种哲学见解而引起的概念错误。”

2.环境艺术的时空综合性

现代物理的科研成果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对空间的狭隘理解,爱因斯坦之后空间与时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由庞杂的真实物体组成,通过连续观赏审美的环境艺术系列空间,必须以运动为基础才能实现。这种独特的运动观赏方式,给它的空间艺术结构中融入了时间的因素。以空间美创作研究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在讨论空间审美时,时间也就成为新的课题。波兰闵可夫斯基曾经提出“四维空时连续系统”的概念,这一理论认为空间除长、宽、高三维之外,还必须加上时间这一维决定因素。这正是环境艺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时空综合的“四维空间”特殊性。

众所周知,通常艺术专业的分类方法之一是以空间和时间作为标准。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为动态的时间艺术类型;而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甚至建筑艺术,则为静态的空间艺术类型。实际上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并非单纯的静态空间艺术,在三维之外均离不开时间这一维决定因素,具有强烈的四维空间特征。以建筑和园林为母体拓展开来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与生俱来带有空间与时间的综合性艺术特征。它不同于一般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造型。而是呈现出复杂的、多层次的空间结构,要感悟和审美,观赏者必须沿着一定的路线“边走边看”。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既要以造型艺术为基础,学习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等表现空间的技巧,研究建筑和园林营造空间的方法。同时,还要借鉴和吸收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驾驭时间的知识技能。

音乐形象是在声音的运动中形成的,是活跃的、发展的、流动的形象。在流动的时间中音符、乐句都不停变换,形成几乎不重复的音响,正是这些不断变化的音响组合成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形象。环境艺术形象虽然是固定的,但它必须沿着一定次序排列、延伸、连续和展开。室内外环境艺术,在构思、设计、欣赏时,同样讲究前奏、过渡、高潮和尾声各不相同而又连续的计划安排。研究流动的时间、运用连续的时间,成为音乐教学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十分相似的共同规律。

3.环境艺术空间的固定性

环境艺术设计创作必须具备真实的地址,作品建立于大地上某个不能移动的空间,受制于周边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美的一个鲜明特征。它不像大多数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作品那样,可以随意搬运到不同的地点展出。中国瓷器和秦兵马俑可以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到欧洲巡回展出;中国人也可以在北京、上海,甚至更多的城市,看到来自法国卢浮宫、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馆藏绘画和雕塑原作。但是不论是谁、身居何处,要欣赏故宫、颐和园等中国皇宫及皇家园林,或者参观法国凡尔赛宫、罗马斗兽场和威尼斯水城,都必须通过旅行前往目的地,才能实现审美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栋建筑、一条街道、一个广场或一座公园,都根植于特定的空间之中,并与周围环境保持着各种联系,这就是环境艺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特征。

妥善处理好设计作品与周围大环境的关系,是关乎成败的设计原则。大环境是设计作品的背景条件,它能烘托设计作品。设计作品是大环境的精华部分,又提升大环境的审美质量。若两者关系失调,效果就适得其反。故宫、天安门广场的恢宏气势,出自于京城广阔平原上的中轴线整体布局;圣马可广场优雅的艺术氛围,得益于威尼斯水城和亚德里亚海的映衬;大理白族四合院坐西向东,是为了顺应苍山在西、洱海在东的地形地貌特征。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就好似从当地“长出来”的,凸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唯一性”景观风貌。旅游的魅力充分显示了环境艺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特征,并以此成为永恒吸引游人的“法宝”。

环境艺术空间的固定性特征,带给教学的研究课题是环境整体设计意识与环境个性设计风格。当前还有些设计教学实践中因为忽视这一空间艺术特征,导致师生无视本土文化传统和地方环境特色研究,盲目追捧流行环境“舶来品”,过分宣扬“洋”材料和“洋”工艺。仿效抄袭,缺乏地域特色,或者脱离本地环境,违背周围条件,孤立炫耀自我的作业。然而,稍稍考察一下实际,就会知道对于固定不动的环境艺术来讲,没有本地个性特征的环境形象,必然丧失吸引力。丑陋的环境作品因为固定不动,强迫人们观看,危害远远超过普通造型艺术劣质品。实践证明,整体意识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个性表现风格是艺术创造的生命之源。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必须针对其专业要求,全面深入地认识它独特的艺术特征,加强空间意识的教育培养。师生务必突破传统造型艺术的空间概念和习惯,从传统造型艺术“感性”的虚拟空间感悟,转变为现代整体艺术设计“理性”的真实空间思索。以建筑和园林为“母体”,广泛吸纳各门造型艺术的空间知识,将立体真实空间意识注入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以造型艺术为主体,学习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等表现空间的技巧,研究建筑和园林营造空间的方法;同时,还要借鉴和吸收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驾驭时间的知识技能,处理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时空综合属性。重视环境艺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特征,扎根于现实生活背景,充分挖掘和应用本土历史、地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鼓励凸现鲜明地域环境特色和创造“唯一性”景观风格的原创精神,杜绝抄袭,避免概念。拓展参观考察、写生勘测等实践性教学手段,努力结合现实项目展开教学实践。树立全面、正确的空间意识,摒弃片面、错误的空间概念。

参考文献:

[1](意)布鲁诺·赛维著,张似赞译.建筑空间论.博远出版有限公司.

[2](日)卢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

对环境设计的认识篇3

重视软环境建设促进审计事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投资发展环境建设,在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强势推进软环境建设的各项有效举措,全市投资发展软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软环境建设工作体制机制,通过集中整治,自己的工作和服务定位有了更高的起点,公仆意识更浓,服务质量更高。软环境建设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一、深刻认识实现软环境建设的“二次革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软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软环境,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奔小康、重振连云港”的步伐;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通过优化软环境,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因此,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是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2.软环境建设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于一体,其好坏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党的作风建设。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要把抓软环境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着力解决影响党的作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所以,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

3.市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今后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各项任务,要确保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就必须创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软环境就是生产力,发达地区的经验一再表明,软环境越好,企业才会越来越多;企业越来越多,我市经济总量这块蛋糕才能越做越大。因此,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以更大的力度营造优良投资发展软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在连云港市投资发展,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通过动员学习、自查自纠、深入整改,使自己亲身感受到了“人人都是软环境”“软环境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质所在,思想上真切地感受到了软环境就在身边,在每个连云港人的一举一动当中,思想认识的转变,带来了软环境建设的自觉行动,形成了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发展的强烈共识和责任意识,软环境已经在自己心中稳步扎根。

二、查找不足、挖根源,确立改进措施

按照“十查”和“七到位”严查自己的思想作风、服务效率、服务态度、执法水平、廉洁自律等方面,使自己的基层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得到了加深。

1.认真查找其不足方面:一是对软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认为审计不是窗口单位,与外商与内商都没有直接的联系,软环境到底离审计工作有多远,有对自身关系不大想法。二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够强,只忙于眼前的任务。三是审计工作中过多地关注处理、处罚而轻视服务。审计帮促,主动为被审计单位服务方面有待加强。四是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与己关系不大的想法。认为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抓的比较紧。反正自己也没有违反什么规定,不会犯什么大错,其他人的事,与己关系不大。

2.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对全市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审计人员自身政治素养较高,审计机关又不具体办理行政审批业务,软环境建设“二次革命”对已关系不大。未从思想上认识到此项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二是对廉洁自律认识上还有差距。对党风廉政建设认识不高,暴露了自己缺乏立党为公的思想。是自己政治原则、政治立场不够坚定的表现。三是受大环境影响,自己总认为审计主要是监督,服务只能次之。殊不知这样已经损害了审计部门的形象,是对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识不够的表现。

3.改进的主要措施: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建设的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王建华书记的讲话精神。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软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人人都是软环境”的理念,深刻理解搞好软环境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二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从实践中学,从书上学,学习业务知识和审计理论,业精于勤,才使人信服。三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抓住这次活动的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从自己的本质工作做起,切实通过活动使自己思想能有大的提高,作风能有大的转变。四要把扑下身子搞服务作为重点,从群众利益出发,从被审计单位出发,从基层需要出发搞整改。坚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对环境设计的认识篇4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当环境问题影响了社会经济生活和人们的生存状况时,人们开始注意、关心环境问题,并试图用一定的确认、计量手段,去评估、核算环境行为的影响过程和结果,于是逐步出现了有关环境事项的确认、计量等核算理论与方法。从而,环境会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环境会计的概念

环境会计,又叫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相互结合。具体来说,环境会计是指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重心而开展的会计;换言之,是指主要以价值形式,将环境问题与现代财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说明等方式,对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及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是反映、记录、报告、考核资源和环境成本与价值,评价企业环境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价值形态的近期、长远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1992年世界环境发展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掀起了世界性的环境会计高潮。

二、环境会计的“发生”基因

(一)传统会计的局限性促进环境会计的产生

由于服从于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假设,传统会计把会计主体局限在没有生态的环境中,没有认识到经济运转和自然环境循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说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传统会计的局限性集中表现在:会计循环过程及内容不完整。即传统会计未将涉及环境要素的经济业务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确认以及不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本补偿要求。

(二)环境现状催生环境会计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环境条件优越,素以“地大物博”著称于世,但最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加快发展步伐,由于相关措施不到位,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工厂肆意排放污水废气,环境污染严重。实际上,我们已经是“地大而物不博”了。如何合理高效利用有限资源,认真治理污染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环境会计也就应运而生了。

三、我国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基本架构

(一)环境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或条件下,人们从事会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它体现了会计的宗旨,是会计理论结构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会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会计实务的选择和发展。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其目标应是会计总目标中的一个子目标,有其侧重方面,其侧重方面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和会计的内在属性。据此,环境会计的目标应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二)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

环境会计同样需要会计主体假定,即虽然环境会计根本上是为公共利益服务,但需要假定它是为某一个特定的单位服务的。如果不做这样的假设,与财务会计一样,环境会计也就不能准确界定核算的空间范围。

2.会计分期假设

尽管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是形影相随的一对假设,但是在环境会计中并不需要强调持续经营假设。因为一则环境会计的主体除了企业,还包括政府及非赢利组织,后者谈不上持续经营与否;二则持续经营假设的存在主要是源于成本费用的递延和跨期摊配,但在环境会计中,可能并不需要进行损益的递延和摊配等处理。但是无论如何只要提供会计报告,就都必须进行会计分期,因此会计分期的假设是必要的。

3.货币计量假设

古今中外的各种会计学理论,包括我国主流的“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都认为会计的主要计量工具是货币。如果抛弃这个假设,用实物单位等多种手段作为环境会计的计量工具,并据以对外提供相关信息,都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那么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这样的学科和理论是不是还属于会计学的范畴。

四、促进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环境意识,是指人对待自然和环境的态度,一是意识水平,即人们是否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以及认识的程度如何;二是行为取向,即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对环境问题所作出的行为选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在环境保护实践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公众的环境意识也明显增强,但是,从总体上说,当前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还有待于提高。

(二)深入开展环境会计基础理论研究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会计理论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会计实务,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也应当建立一个基本的理论体系。会计学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这样一个体系作为指导,其具体的实务(如环境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等)就不好开展。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度既影响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行性,又影响到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纵观我国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研究现状,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很多仅限于国内,缺乏与国际会计职业界的交流和对国外已有成果的借鉴,而来自审计界的研究成果更可谓凤毛麟角。。

(三)完善环境立法

目前我国法律上尚没有单独的环境信息公开法,已有的法规很多是原则性和概括性的表述,可操作性较差,执行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信息公开条例》,将环境信息纳入其中,以法律形式确定它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将它付诸实施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我国的《信息公开条例》已于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发挥出作用来。

对环境设计的认识篇5

关键词:城市形象 特征 文化符号视觉导识

导识历史相当悠久,早在几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导识了,只不过那时的导识较原始,仅仅是记录事件或满足心灵寄托而已。“导”按现代汉语解释其意为引导、疏通。“识”知道,认识,通“志”,记住。《论语述而》:“默而识之。”有标志、记号之意。“导识”,即引导、认识、指示、标识,是一个既有方向定位又有节点定位的概念,既是动态体的引导系统又是静态体的识别体系。

导识不仅是一个流动的引导体,同时也是一个区域和方位的坐标体,它存在于现代城市的各个主要节点之上,广布于道路及街市,其触觉深入到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可以说,“导识”是一个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概念,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引导过程,是城市最为鲜明的信息传递形式,是二维平面设计信息展示和三维空间表现的高度符号化的产物。

一、视觉导识设计概念

“导识”是由“导”和“识”两动词组合而成的一个名词,它的含义是“指导”、“引导”,是作为认识系统中的行为主体,“识”是“认识”、“识别”的作用,它被作为被施动的对象。行为主体通过“指导”、“引导”下对对象物加以“认识”、“识别”的行为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标识,而是与环境、建筑、图像等信息融为一体的系统化的设计。

视觉导识系统属公共信息符号内,长久以来,人们只是认为它是标志文字说明的一种存在形式而已。现在人们已经逐步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套标志,而且包括了存在的环境,它即需要和环境和谐,又要具有清晰辨识的功能。它即需要具有个性化的设计,又不能和国家颁布的公共信息符号系统有冲突。公共场所进行的系统设计,用文字、图像、图形等信息与载体构建一个人工环境,具有视觉识别、导向、指示和象征等方面的功能,从而满足城市人的出行与生活需要。城市导识系统是一个多维立体的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依赖的信息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并着重关注各部分的联系,它涉及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注重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结合信息设计和系统设计的优势,将人的认知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拓展了城市公共环境与人的思维之间互动的新可能。

二、现代城市环境下的视觉导识设计要素分析

现代的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信息传递迅速、提倡人文关怀、推崇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在此环境下城市视觉导识设计的核心要素要从社会学与人类学角度来分析城市环境对人群心理状态的作用,来剖析历史和民族的文化特征,并结合现代科技成果来服务人的城市生活。

作为“城市视觉导识设计”就是运用文字、图形、形象符号、语言形态、色彩灯光等手段来实现公共视觉服务设计,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方向、地标识别、区域位置识别、人文关怀提示、社会普示、社会公共信息传递、行为帮助等内容。它是艺术设计与城市技术服务的综合体,是在充分了解人的生活与工作需要的前提下从事的城市建设活动,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社会、对人在城市中的一切活动提供服务。

导识系统似乎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然而对于导识系统来讲最终是要作用于空间环境,又与特定的空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受众而言,导识系统首先要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其次导识系统从制作的方法到实施过程涉及到诸多材料与工艺技术而非平面的印刷品,这些都使导识系统与一般的平面设计有所区别。从以人为本的设计角度出发才能最终达到人本、建筑、景观的相互融合。城市视觉导识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城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城市环境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内容的多重性和传达信息准确性。

三、城市视觉导识设计的功能

城市视觉导识设计是建立在和谐社会物质保证,是社会服务与城市生活和谐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科技成果向社会生活的转化。其运用范围可以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其运用范围和功能不仅停留在导向和识别的内涵上,更应成为一个城市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城市视觉导识设计应建立在城市社会学的体系之中,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也是美观与实用的统一体,它的终级目的是在人们接受到视觉图形享受后获得功能上的服务,让人们在看到一个导识点就如同欣赏一件艺术性级强的雕塑或壁画同时,又得到现代城市综合信息服务。

一座城市形象反映的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在这样历朝历代遗留下的特色文化的特殊的城市中,视觉导识系统的介入是不可缺少的。不论从长期生活并熟悉这座城市的人或初次抵达的旅行者来讲合理、悦目的视觉导识系统会使我们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为我们这种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打造了有力保障。一个城市、一个企业、一个校园,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存在,有着自己标志性建筑及独特的人文景观,如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北京的长城、武汉的黄鹤楼。良好的导识系统能体现出其精神面貌及文化底蕴,因此,城市视觉导识系统设计在城市建设系统中显得尤其重要。

四、城市导识视觉设计符号的特征

符号是某种商定俗成的事物的指代记号如字母、数字等,或作为某种笼统概念的意味载体,如绿色作为代表战争与希望的颜色符号。城市的视觉辨认符号系统,就是经过符号化的文字、图形、颜色等视觉元素将复杂的城市信息简约的、理性的、条理的、有序的传达出来,以处理人们的方向迷失问题、标准人们的行为。20世纪巨大的心理学家琼戈说:“意味符号是表达思想和对事物了解的词汇的一个内在组成局部,它可以表现出人类最深沉的情感。”城市符号作为城市独有的文化标志,奠定了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建立的根底,这种符号文化在现代城市开展进程中起到不可无视的作用。

1.构成性

符号最主要的功能是将经验形式化,通过这种形式,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如摩天大楼、超级商场指标等,可以赋予人们无形的情感、经验、精神感受等,从而给人们以良好的感性认识和参照。

2.抽象性

由于设计是一种艺术的抽象,不同于逻辑学中的抽象,它的抽象与理性是和具体的感性对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在艺术形象中,形象之所以理解,是由于摆脱了其日常的功能,在特定的条件下获得新的功能,即充当媒介以表达人类感情。

3.相似性

符号与其象征事物之间必须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这种逻辑形式指的是二者之间的类似性。设计符号的形象特征与人类的内在情感、精神风貌上有类似的因素,比如楼宇,层层递高的形象给人向上攀升的理念。

4.易懂性

设计符号是一种被人为重新提炼过的符号,也是人类普遍情感的外在表现。这类符号表示的内容要比语言文字更容易被人感觉和把握,如通过机场符号,观者可以更容易地把握机场内部的组织关系。

城市导识设计是视觉空间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较准确的传达媒体。它是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导识设计中,符号学的运用,影响着标识设计的表现和思维的表达。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导识视觉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

五、导入城市视觉导识系统设计

城市的系统即城市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原意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如今的内涵与外延远远超越其概念的本身,每一座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经济地位、产业特征、居民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运用这些背景元素建立能够代表现代化城市的视觉导识识别系统,创建特有公共形象,可以优化城市的生存空间环境,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1.整体性要求

城市的历史地段、区域通常与周边城市其他功能区域毗邻,但其环境封闭、独立,且历史环境形成时并不具备完善的视觉导识系统,视觉导识系统的设计往往需要采用注入式的手段添加到已有的环境系统中。因此导识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环境要素,形成与环境的内在统一,成为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差异性设计

公共环境导识系统差异性是保持设计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不同城市历史文化悠久不同,要结合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历史地段、历史区域众多并且类型、起源、文化和宗教等的区别来制定适应环境整体性要求即是要求不同环境系统的设计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具有公众性集市特点的街道在与整体环境要求相融合的前提下,导识系统设计中的适当添加关中商业性民俗符号如剪纸、皮影等风格要素。

3.人性化设计

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人性和人文关怀,人类个体差异巨大,不同族群具有不同的需求。导识系统需要为不同族群的不同个体尽可能多的提供提示和帮助信息。例如对残障人士提供特殊提示,并且在标示本身增加声音、触摸等多种感觉信息传递方式。为不同语言文化的人士提供图形化的理解信息等。

4.国际化风格

在追求民族特点的同时,不能忽视社会发展全球趋同的重要特点。国际化趋式同是人类社会生产标准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约定俗成的共同抽象要素越来越多,合理利用这些国际化要素可以增加导识标志的理解性。例如,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英文语言己经称为世界性适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在导识系统必须结合英文语言的应用进行设计,并且这种应用应该是国际规范的不是某英语国家独有的或理语化的。

因而,在城市中导人视觉导识系统设计,以整体的、规范的、合理的、科学的设计理念来启用不同环境下的视觉导识系统设计,用于承载复杂庞大的城市环境中的内容。视觉导识系统应用在现代城市环境之中,视觉导向、视觉识别以及视觉形象标识已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神经中枢系统,成为为城市中的公共环境的整体形象评价的重要标准。

对环境设计的认识篇6

关键词:《景观设计》课程;地域性;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S791.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234-3

景观设计是一门兼融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环境学等诸多学科。具有技术、艺术、社会、文化等属性。景观设计师需兼备人文综合素养,它既要有高度的艺术性,又要有严谨的科学技术性,同时还需兼备广博的社会及人文知识,如今,景观设计学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西安世博会等大型展览活动的成功举办,景观设计专业被更多的人所关注,这也促进了我国景观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前景广阔,在各高校都得到了重视。

景观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广泛知识面的景观设计师,他们应该能够解决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多种要求之间的潜在矛盾,并通过某种形式来满足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环境需要。目前国内各高校由于传统、资历条件、教学定位的差别,其相应的景观设计教学水平是不平衡的。而民族地方院校由于教学的资历较浅、师资队伍不足、师生比例失调、教师对教学投入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对于社会发展的反映速度过慢,还与其他高校景观设计教学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制约了本校教育的有序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民族地方院校应结合自己的特点,以基本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为平台,努力探索民族性、地域性特色的景观设计教学之路,创造性地建立、发展及完善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教育体系,探索景观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培养新型景观设计方向的人才,这项任务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体系也作了尝试性的改革,在学校的支持鼓励下,环境艺术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在逐步的构建,为将来实现景观设计方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现状分析

1.1国外景观设计教育的现状

总体看国外的景观设计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包括生态学、土壤学等自然科学,也包括人类文化学、行为心理学等人文科学,最重要的是景观设计的基础知识。这种综合性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发展的多元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边缘化:景观设计是在自然和人工两大范畴边缘诞生的,因此它的专业知识也处于众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

(2)开放性:持有各种专业背景的人都可以从事景观设计工作。

(3)综合性:学科专业的综合性。

(4)完整性:景观设计专业教育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包括建筑工程技术、经济政策、法律、管理到心理行为、文化历史、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5)体系性:这些多学科知识基本都统一在环境规划设计这一总纲下。景观设计自身也应有完整的学科体系。

1.2国内景观教育需求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内对景观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但是景观设计教育事业却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城乡环境建设的保护和发展。从国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培养计划来看,对景观设计师的培养仍是只注重知识讲授而弱化了实践能力。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主要是在建筑类、农林类和综合性高校,还有一部分是在艺术类高校中。由于设置景观设计专业的高校的学术背景不同,具体的课程设置和规划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会有所差异。

1.3我校景观教育的现状

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艺术专业成立于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依托了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的学科背景,于2006年招收第一届学生,2011年3月与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共同合并成立为艺术与设计学院,环艺系包括200多名本科生,现已有两届毕业生。景观设计课程于2006年开设,是本校景观教育的开端。2010年《环艺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的建设研究与实践》的校级教学(教改)研究项目立项,而我院景观设计方向的设立是势在必得的,因此做好课程建设和培养计划,更会使得下一步的申报工作事半功倍。

2地域性的课程内容

《景观设计》是环艺专业本科生三年级的专业必修课程,共56学时,针对学校的地域性特征,我们在整体办学思想指导下进行地域性特色的课程建设,有针对性的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包括三部分内容:景观设计理论学习环节(12学时讲授)、城市景观环境认知环节(12学时调研辅导)、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环节(32学时设计辅导),下面分别对这三部分内容进行介绍。

2.1景观设计理论学习环节

在这部分内容中,结合地域性特征,我们有针对性的增加了包头市历史文化、景观发展史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草原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等,以期从地域景观和技术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结合相关理论讲解,布置作业《包头印象》(图1、图2),通过这个小作业,让学生在学习景观课程之初理解自身文化背景下的景观,思考社会与文化背景对景观的意义,并展示在景观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个人经历的作用。学生从个人感知的角度认识包头景观的特点和原因,分析文化背景、历史原因,开始尝试分析小块地段的景观,绘制简单的示意图来表达所在城市生活环境的景观要素和肌理。

景观设计基础知识还涉及地形、植物、水景、道路与场地等具体的景观设计要素,并通过大量的案例解析,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设计过程及设计方法,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对环境设计的认识篇7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素描学科属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和探索,对艺术设计素描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近些年来,环境艺术设计素描的问题成为这些争论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归纳起来,对于环艺设计素描的认识大致具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把传统素描看做环艺设计素描。二是把染织、服装、陶瓷、装潢、环艺等研究方向的素描教学统一于同一教学体系,执行一个教学规范,认为设计素描就是环艺设计素描。三是把结构设计素描等同于环艺设计素描。笔者认为,上述环艺设计素描的认识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却并非环艺设计素描科学的认识。

一、环境艺术设计素描定义

大百科全书把素描解释为:“素描是单色的徒手画;素描是用线条或块面进行造型的绘画形式;素描主要是以线条表现物体、人物、风景、象征符号、情感创意或构想的艺术形式”。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准确地说是解释了什么是素描作品的问题。参照按照(美)大卫罗桑德在其著作《素描精艺》对素描的理解,素描这一概念还应该包含“素描的动作或事件”。

对设计素描的认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对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和探索开始的。起初,设计素描是作为对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的素描训练课程翻译介绍而提出的一个词语。这种注重研究对象的形体结构,强调用线条来刻画对象的形体结构的方法和形式也被翻译作“结构素描”。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地把那些更能为艺术设计教育服务的新的素描形式称为设计素描。并在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中,把过去沿用的素描教学定义为传统素描或基础素描,努力搜寻设计素描和它们的差异性,以此来界定什么是设计素描。经过近30年的争论,现在人们似乎弄清楚了什么是设计素描这一问题,但至少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设计素描是与传统素描(基础素描)具有明显区别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观察方法、表现形式和手段、思维方式和方法、素描性质和目的等方面与基础素描有着明显差异的素描形式,如表1所示。

这种认识对艺术设计素描教学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但笔者更愿意从设计素描一词的多义性来进行理解:(1)设计出来的素描,强调素描是设计思维在设计程序下的一种产物,重在素描的创作过程。(2)设计的素描,强调是记录设计思维创造过程的一种语言形式。(3)设计素描,强调对素描的设计,是指的一种设计形式。(4)为设计服务的素描,强调了设计素描的目的。(5)设计素描,强调素描,是指素描的一个子系统,一种素描类型。

此外,在设计素描教学改革和探索中,人们还发现艺术设计不同的研究方向对设计素描教学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比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学生空间、结构、光影、构造和材质上具有很好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而染织则需要学生在图形、形态、工艺技术、色彩等方面有过人之处等等。试图把服装、工业设计、环艺、染织、视觉传达等研究方向的设计素描课程按照设计素描的一定程式规范起来不切实际。虽然这种方法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有利于教学管理,但却与各研究方向的内在需求和特征不相适应。正是基于上述的这种认识,笔者在环境艺术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改革实践中,立足环艺艺术专业的内在要求,从学生的环艺设计综合能力培养和知识体系建构出发,结合设计素描教学的成果,逐步形成了一种观点:即环艺设计素描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设计观念;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和认识环艺专业知识中的空间、结构、光影、材质和构造,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要把素描课程看做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素描向专业知识的过渡和桥梁;要使教学内容、培养模式、训练方法和教学目标更能体现本专业的特点;要积极主动地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成果来充实和丰富素描教学。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笔者从环艺素描教学的角度把环艺设计素描进行如下较为科学的定义。

定义1:环境艺术设计素描的概念

环艺设计素描是以线条、块面来表现环艺题材的建筑、风景、景观、物体、象征符号、情感创意或构想的素描表现形式,是一种徒手绘制的单色绘画或设计作品,是环艺设计素描动作或事件。

定义2: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素描的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是运用一定的素描和设计素描知识,在设计思维和设计观念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综合表现能力、素材搜集与整理能力、审美能力、设计观念和专业学习兴趣为目的,服务于环境艺术专业的一种素描训练手段和表现形式,是艺术基础教育和专业设计教育的纽带和强梁,是环境艺术知识体系的一个具体组成部分。

这一概念至少包括以下几层次的内容:(1)素描、设计素描和环艺设计素描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素描是母系统,设计素描是素描的子系统,而环艺设计素描又是设计素描的子系统。环艺设计素描必定包含一定的素描或设计素描知识,比如:画面层次、画面空间、画面构图等。(2)环艺素描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着环艺专业展开,把环艺专业中的空间、光影、结构、材质等知识和设计素描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进行设计素描的过程中对这些知识有朴素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3)设计观念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是环艺设计素描的核心。以学生图形创造能力和综合表现能力为重点。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素描训练课题而得以展开的。(4)环艺设计素描是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一个过渡阶段,起着学生绘画艺术向设计艺术转变的转化作用。(5)作为一种表现形式,环艺素描具有一定的工程图纸性质,素描所记载的是设计思维的轨迹,体现着明显的过程性和图纸功能。

定义3:环境艺术设计素描的外延

环艺设计素描除了专业设计教学素描这一基础课程主体外,其外延非常广泛。广义的环艺设计素描还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环艺速写、风景素描、建筑素描、构思草图、素描语言表现或具有素描风格的表现图纸和以环艺为题材的素描绘画。

二、环境艺术设计素描的属性

1.空间属性

空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环境艺术设计最终要在空间里得以实现。环艺专业设计素描是为专业设计服务的一种训练方法和手段,是表现环境艺术题材的风景、建筑、物体等的素描形式,无疑带有一定的空间属性。这种属性表现在课题训练中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建筑空间、室内空间、景观空间的观察和体验,把它们作为描绘的对象,素材的来源,然后对其进行合乎自己意愿的组合和调整;体现在素描创作过程中的空间意识和空间思维;也体现在环艺设计素描作品的透视空间和画面空间当中,也体现在特定素描形式的矛盾空间里……这种属性是由环境艺术内在的空间属性所决定的。例如,上世纪90年代,鲁迅美术学院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素描作品以室内特定空间等为描绘对象,运用设计化了的素描表现语言重新进行了合乎作者意愿的空间再造,即形成了一种素描形式,也体现了素描为专业服务的目的,自然也让作品带有明显的空间属性。

2.材质属性

早在约翰伊顿执教包豪斯的初步课程时便设计一个特别重要的练习,那就是“让学生把玩各类质感、图形、颜色和色调”,来进行平面和立体的练习。随着设计艺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发现,材质媒介凭借其自身的物理特性和审美价值逐步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设计艺术表现形式和方法。环境艺术专业中的材质指的是装饰材料,不同的材料质感与触觉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设计师也正是通过不同的材料组合来完成设计作品的艺术创造。在环艺设计素描中不但要追踪这些材料特性,还要突出表现那些有趣味的材质特性,可以把一些材质特性作为素描图形创作的一个题材。在环艺素描教学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不同材质的感受能力和组合表现能力。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装饰材料作为素描的描绘对象,然后要求学生任意地进行组合并通过具象写实的方法进行描绘。

3.光影属性

在传统基础素描中,我们对光影的概念并不陌生,正是这微妙的光影关系使得我们的素描作品更加真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光影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素描。对于设计素描而言,光影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了,人们借助于抽象的方法把对象概括成单纯的图形,并运用构成原理把这些图形进行重新组合来完成带有装饰性、抽象性、意向性的素描作品。但对环境艺术来说,光影关系是环艺设计的一个基本内容。有了光影可以让人们感受空间、结构、材质,创造空间范围和意境。而在景观照明中,更是把光影当作一个结构形态来加以运用。在素描训练或创作中应体现出对光影的关注和表现。我们可以通过对建筑空间、室内空间、景观空间等的光影进行观察、临摹、表现,运用不同光影来进行二维或三维图形和图像的创造。事实上,约翰伊顿早在包豪斯任教期间,便认为明暗对比是最具表现力之一。他在教学中强调对建筑空间进行明暗素描的练习,他要求学生们专注于建筑空间的明暗关系和亮度层次表达,忽略对建筑形体的勾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重要的练习——“黑卡纸素描”,即是约翰伊顿在包豪斯任教期间所组织的一个课题,他要求学生们用白色的或其他亮色的笔来在黑色的卡纸上单纯勾画光的形态和光的丰富层次,每一笔就代表一个光亮度的状态。时至今日,这种方法对设计素描教学来说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4.结构属性

环艺设计中的结构是体现设计风格和满足功能需要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对于环艺专业的素描训练而言,不但要理解什么是结构,还要清楚结构的组合方式和集合构成。学生对建筑结构、室内局部结构等内容的观察和临摹,对结构为题材的形态进行加工、概括、提炼、变形、整合出新的结构形态或二维图形,并把这些过程用素描语言记录下来等诸如此类的行为和事件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环艺设计素描的结构属性。而对于素描绘画而言,环艺设计领域具有非常多的迷人的结构形式和组合样式,这些都可以转化为有趣味的素描图形或绘画作品,从而让这些艺术充满结构特征。

此外,因为环艺素描是设计思维过程或设计创造过程的具体素描体现,具有记录的功能。再加上广义的环艺素描还包括了设计草图、素描性表现图纸等类型,使得环艺素描更多具有图纸属性而不是绘画属性。

三、结语

试图给环艺设计素描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一个痛苦的事情,我以专业教师的身份进行了环艺素描的教学改革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至少形成了我对环艺素描的上述认识。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有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黄作林,杨悦,李育,邓旭.设计素描[m].四川: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2]马克辛,吴成槐.环境艺术设计手册[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

[3]弗兰克.惠特福德著.林鹤译.包豪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4]韦永明.高校院校建筑类专业素描教学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增刊):457-459.

对环境设计的认识篇8

摘要: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既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需要树立“绿色”生产经营观念,进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披露绿色会计信息,从而保证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关键词: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研究滞后,缺乏理论指导。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理论的指导,但由于环境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不够成熟,在环境会计的计量、成本确认等方面尚未形成共识,理论认识还不一致,这成为了企业全面、系统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制约因素,导致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全面,缺乏可比性。

一、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1.披露比例不高、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主要集中在污染严重的企业,而且对这样强污染的企业披露得也不够理想,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这样很易造成大多数企业逃避社会责任。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企业主要以上市公司为主,披露比例低。而现阶段我国只对上市公司做出了披露环境信息的要求。且单就上市公司来说,其环境信息披露情况也不尽人意。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相对较少。

2.内容不全面、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反映的是历史性的信息,如企业对过去环境治理进行的投资,费用的支出以及一些因污染环境产生的赔偿损失等,并没有对不确定性信息给予反映,而这些信息可能对企业未来产生一定的财务影响。有些企业即使披露了,数据也不完全,也无相关标准去衡量其信息质量,满足不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和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如环境支出项目,排污费、按现行法规要求的对原有设备改造和重置的环保支出、新投资项目的环保设施支出和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这四个项目是企业最常发生的“环境支出”项目。而大部分企业仅对排污费单独立账,但对于企业的其他环境支出项目单独立账的比例很少。且企业披露的大部分信息是企业可以轻松获取的,但是对于隐形成本和有形成本,如企业形象和关系成本等则少有披露。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以强制性为主。一项关于企业环境报告原因的调查表明,企业编制环境报告的原因主要是政府管理机构的强制要求。我国政府的有关法规规定,企业应定期向地方各级环保部门提供“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污染物检测与治理等方面的环境统计报告。而上市公司中,重污染行业的总体披露比例比非重污染行业的总体披露比例高,主要原因也在于国家环保总局强制要求重污染行业对其环境事项进行披露,由此看来,我国目前的环境信息披露主要是强制性披露,而非自愿性披露。

二、加强企业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1.健全有关会计准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弥补会计准则、制度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缺陷和差距,正确反映企业环境问题,是当前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会计工作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更是环境会计发展的关键。因此应该建立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及相关财务制度,让我国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有制度可依,有规范可寻,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我国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2.环境财务信息报表的设计。环境财务信息报表设计的指导思想:在现有财务会计框架体系内,形成一套账二套表,可以将与环境财务信息相关的货币金额按照规范格式填列于报表项目栏内,减少环境信息披露的随意性,特别是增加货币性项目披露的规范性。

(1)环境资产与环境负债项目表设计。环境资产是指企业用于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的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因此企业在日常核算中,属于环境资产的部分,在一级科目下增设二级科目,如企业购置治理污染的机械设备废气净化装置,则记录“固定资产——环境固定资产——废气净化装置”。环境负债指企业因过去的环境事项所形成的,需在未来以资产的流出或劳务的提供来履行的义务。同样,环境负债属于负债的一部分,按照负债的确认标准,对于已经发生的可以确认和计量的环境债务纳入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予以详细列报,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通过合理的方式予以报告。环境负债的日常核算方法与环境资产相同。对于环境所有者权益项目,也可以按明细划分包括环境资本、环保基金(属于盈余公积)、环境利润等项目,但考虑到环境所有者权益项目不如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的直观与关注,表中不予列示,鉴于此考虑将其称之为“环境资产与环境负债项目表”以区别于常规的资产负债表。环境资产与环境负债项目表设计采用报告式,最后增加一列备注栏,可以简要说明环境资产或环境负债各项目产生的原因等。转贴于

(2)环境支出与环境收益表设计。环境支出是企业当期发生与环境相关各种支出,包括计入各项费用的支出以及计入各项资产的支出。同样,企业在日常核算损益的过程中,注意明细科目。如“管理费用——环境管理费用——排污费”等。环境财务费用是企业因环境治理而借入的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当属于资本化利息时则计入相应的环境资产。对于当期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环境支出计入相应的资产科目,列示于表中。

环境问题给企业带来的并不完全是支出与损失,开展环境工作也能给企业带来一部分收益,包括直接收益、间接收益。一方面企业通过加强环境治理带来直接收益,如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入,因环境治理带来的税金减免、接受捐赠收入等,这些容易计量应反映在环境收益中。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实施环保措施带来的间接收益,如企业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和预防工作提高了企业形象而增加产品的销售收入,基于谨慎性原则及其本身计量的不准确,间接收益不予披露,因此环境收益仅披露直接收益。日常核算中,环境收益一般计入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中。对于环保税收减免收入,除日常核算还应设置备查账簿做辅助记录。环境收益包括四部分,如“计入营业外收入的环境收益”应设置“利用‘三费’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入”等明细项目,以此类推。

3.加强社会和政府监督。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会全面、如实地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其中,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会计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以取信于社会公众,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我国应当一方面对环境会计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布提出要求,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积极性,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象由单一的政府转向企业所有的利益关系人。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教育,转变思想认识。首先通过宣传和教育,要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其次要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他们的行为是环境和资源破坏的直接因素,督促他们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树立企业绿色意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才会考虑建立健全企业环境管理和检测机构,才会在做出一些经济决策时考虑到环境因素。企业管理人员也只有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与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可在环境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环境会计才能得到真正的推行;同时要对广大会计人员进行环境再教育,使他们对会计在环境保护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有关环境会计的核算披露方法等,在实务中做好环境会计工作。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强化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得企业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主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使得公众认识到环保的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要求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顾晓,封哗.中美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差异研究[J].经济经纬,2006(03).

[2]黄静.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企业经济,2007(04).

对环境设计的认识篇9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环境作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第一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名毕业生,在社会上,在专业里经过十年多的历练后,我想在这里浅谈一下我对这个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提出我的看法,希望将来能对这个专业的人士以及相关专业的人士有所裨益,有所借鉴。

环境艺术是一个尚在发展中的学科,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关于它的学科对象研究和设计的理论范畴以及工作范围,包括定义的界定都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和说法。从百度百科上查,你会惊讶地发现,“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而且它的内涵非常宽泛。不是这个专业的人很难对这个专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义,甚至于这个专业的人也对如何定义这个专业,向别人解释这个专业感到苦恼。环境艺术设计的叫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为仿效日本,而将院系名称由“室内设计”改成“环境艺术设计”。一时间,全国众多设计院校步其后尘,纷纷效法。在中国,所谓的环境艺术设计更多指的是室内设计,而后延伸到室外领域,也指室外设计。它的叫法很多,有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建筑装饰和装饰装潢等,后来也有叫室内外设计、景观设计的。从这些叫法和所涉及到的内容来看,环境艺术具有其狭义的一面,它的概念就是围绕建筑所进行的设计和装饰活动。但同时,环境艺术还有其宽广的内涵。环境是个非常大的概念,环境既包括以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从这个定义出发来看环境艺术,环境艺术几乎涵盖了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环境和与美化装饰有关的所有设计领域。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雕、壁画、建筑小品等都属于环境艺术范畴。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p.Dober)对环境艺术是这样定义的。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环境艺术范围广泛、历史悠久,不仅具有一般视觉艺术特征,还具有科学、技术、工程特征。“环境艺术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对话艺术和生态艺术。”

作为第一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在四年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学习的课程非常多。而且,作为试验田,学校的老师们也是想尽一切办法,从各种渠道出发,希望这个专业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把第一届办好,把头开好。所以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课程是非常丰富的。首先,作为建筑学院里头的科系,我们要学习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其次,作为艺术类进来的考生,我们还要学习艺术方面的东西;除此之外,作为这个专业的学生,涉及到的本专业方面的知识我们也要学习。而且,从这个专业角度来看,这个专业又能进一步分成室内环境艺术和室外环境艺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课程是非常多的。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要学习素描、水粉、钢笔速写、超写实、艺术概论、陶艺、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画法几何、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等等再加上一些文化课和选修课。但我们只有四年的时间,每个课程我们只能蜻蜓点水似的学一点,所以我们学到的东西每样都要浅一些。后来在社会实践中,遇到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的同事学友,了解后才知道原来这个专业在某些学校是有开五年的。个人觉得五年的时间就比较好,像建筑学的课程就可以多开一些,专业基础就好一些。到三年级下学期,再学本专业的设计。而事实上,建筑学我们只学到两年级。

从学校毕业后,我主要从事室外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因为工作需要,也学习了一些植物方面的知识。所以在专业课上,我还建议学校多开设一些植物方面的课程,像植物花卉学、植物配置、植物病虫害学等,这样这个专业的教学时间和内容就非常完美了。当然开设植物课也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因为西北地区的植物品种要比华东、中南、西南、东南等地区要少很多。

从学校毕业后,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主要有三大就业方向。一、建筑师;二,室内设计师;三,景观设计师。而我主要从事景观设计方面的工作。从刚毕业当助理工程师配合设计师工作到自己独立完成方案设计或制作景观施工图,十年下来,感触颇深。这个专业需要了解的知识,掌握的知识太多了。俗话说建筑师是个“杂家”,而景观设计师同样也是个“杂家”。建筑需要的知识面主要是纵向的、深度的,而景观需要的知识面则更多是横向的、广度的。作为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它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个专业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东西。比如作一个设计,需要了解水文地理、地质地貌、天气气候、历史人文、政治、经济、社会等各行各业的内容,才能有所兼顾的控制好一个设计。单从设计本身讲,又需要了解设计学方面的知识。光设计学方面就有很多设计手法、技术需要掌握。而方案设计方面又分小区设计、公园绿地设计、广场设计、办公环境设计、街道设计等设计类别。

这个专业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专业,它需要更多的人认识它,了解它,完善它。而时下有些单位并不看重它,因为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它的专业性有待加强。“玉不琢,不成器。”这个专业的从业者更需要花费些时日来雕琢。某些用人单位出于急功近利的心态,想在短时间就看到环境艺术专业从业者的业绩,其结果很可能是失望的。任何一个专业从产生、发展到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国外的景观设计发展了几十年,而我们只发展了十几年。多给这个专业一些时间,相信这个专业的从业者在经历一番风雨的洗礼后,会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上越走越好,走出新的风采。

对环境设计的认识篇10

一、信息时代要求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

更新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职业能力是指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多种知识、能力、素质和思维的综合能力。环境艺术设计教师是环艺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执行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能力表现为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我们知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的好赖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事教育技术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工作,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建立不固定的、不同风格的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多媒体技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教育现象,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学效果。

二、信息时代要求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性和市场性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设计者用特定的工程材料和技术手段艺术的表现自己对环境艺术美的认识。引导大众的审美情趣。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中审美是关键,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达作品的内在精神和追求,应该成为环艺专业培养人才的一大目标。审美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文化基础是策划与智慧的结果。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环境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也能满足大众的审美情趣,宣扬弘扬了我国民族文化。同时,环艺专业的设计直接面对市场和社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高校环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设置社会需要的专业,让学生能过及时了解市场环艺设计现状,主动参与社会时间和市场调研活动。

三、信息时代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立通识的设计观念

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办成功,使我们对城市环境、社会、科技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改变,创新与创意已成为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艺术设计面临的事实就是如何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改变以往固有的教育理念和认识,拓展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功能与视野。设计最初动机是要学习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建立通识的设计观。学会思考永远比学会技能更重要。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的训练课题,均是传统意义上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为了学生熟悉这些类型的设计,方便完成日后相关设计项目。然而,用不变应万变的设计理念是不可取的。环境设计教育主要是思维变革,无论是教授者或是受教者,其思维都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体现社会化、创意化、信息化。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