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临床医学检查步骤十篇临床医学检查步骤十篇

临床医学检查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8:04

临床医学检查步骤篇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诊断,取决于科学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信息采集方法。探讨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是为达到上述诊断目的而在中西医结合体格检查方面所作的一点尝试。本文就Sop的由来、特征与作用,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的概念,为何要做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以及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的设计思路与临床意义等概述如下。

1Sop的由来、特征与作用

Sop缘自十八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作坊式的手工业已不能适应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以作业指导书形式统一各工序的操作步骤及方法,故而有了企业的Sop。

Sop是对一个过程的描述,是一种标准作业程序。所谓标准,在此处有最优化的概念,即一定是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在当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最优化操作程序设计。换言之,就是尽可能地将相关操作步骤进行细化、量化和优化,而这个细化、量化和优化的度要求在正常条件下大家都能理解又不会产生歧义。

说、写、做一致是Sop的具体体现,具有实现生产管理规范化、生产流程条理化、标准化、形象化、简单化等作用。由于Sop是对每个作业程序的控制点操作的优化,这样都按其相关规定来做,就不会出现大的失误。同时,有了Sop,也保证了该项工作的连续性和相关知识的积累。

2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的概念

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就是融望闻切与视触叩听于一体的体格检查。所谓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就是将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的过程用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工作。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即由一般情况到人体(从头至足)各部的检体诊断流程,以及该流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诊察项目和诊断意义等的具体化。做好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对于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采集系统,准确、全面收集临床资料,严密、扎实进行临床医生的操作训练,迅速、有效提高辨病辨证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中西医结合诊断学建设、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3为何要做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

毋庸置疑,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是当今中医及中西结合医的必备临床技能,也是这两种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由于程序与内容汇通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这一技术操作规程的成熟与运用。

3.1中医、中西结合医临床工作的需要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2年颁发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要求中西医双重诊断、采用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编码、体格检查应全面系统、要求临床医师熟练掌握四诊及体格检查、中医望闻切与西医体格检查有机结合等[1],都充分说明做好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的必要性。欲达到上述要求,其操作只有建立在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程序之上才有可能实现。

3.2《中医诊断学》的四诊编撰体例与临床实际相悖迄今为止的历版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悉以四诊为纲,按望闻问切顺序编排诊法内容。从理论上讲,望闻问切理法分明,层次清楚,归纳得体,且对每一法论述较为透彻。内容系统,宜于教学,然对临床实际操作来说则弊病甚大。按其特点,是要求对人体单个地、按诊察方法依次地运用四法。如果单用一法,或可做到细致全面,但难免重一法而忽略它法。纵然此法用过再行彼法,仍不免有查体无序,局部体征不能几法相互印证,诊察敷衍,取材不整,动作辗转之嫌[2,3]。这种不以一般情况与人体分部为纲编撰诊法内容的体例,不仅与诊法的临床运用相悖,也与当今病历书写要求不符,违背了学(理论)、做(实践)相一致的精神。

3.3缺乏中、西医两种检体诊断程序与内容的整合就中西医结合体格检查而言,迄今尚无融望闻切与视触叩听于一个诊断框架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学高校教材面世,这不能说不是有效实施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的一个障碍。因为,尽管一个中医或中西结合医学的本科生分别学习过中、西医的诊断学,但在具体运用时,往往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或临床操作反复,以致病情资料疏漏而影响中、西医病证的双重诊断。

鉴此,整理、研究望闻切与视触叩听的程序和内容,做好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的Sop,是一个克服上述困难,满足临床需要的迫切问题。

4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的设计思路

4.1设计原则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是对结合运用望闻切与视触叩听过程的描述,对这个过程的描述,要以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西医诊断学为蓝本,统一标准操作步骤。所谓统一标准操作步聚,就是将望闻切与视触叩听两组不同的体格检查方法统一于由一般情况到人体各部的检体诊断程序之中,以及该程序中被尽可能细化、量化和优化的检诊项目和内容,亦即项目的排列顺序、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意义。这样,做出的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不仅具体实在,而且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2设计举例根据上述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特征对标准操作步骤和统一格式的设计要求,兹列举“脊柱及四肢”部位检诊操作程序步骤如下[4]。1.脊柱,1.1脊柱弯曲度:[中医检查]过度后弯、脊柱侧弯;[西医检查]脊柱前凸、后凸及侧凸。1.2脊柱活动度:[中医检查]强直、不可仰俯、转侧不利、角弓反张、腰脊拘急强痛;[西医检查]活动受限。2.四肢,2.1四肢形态:[中医检查]肌肉萎缩、四肢肿胀、膝部肿大、下肢畸形、青筋暴露、手指变形、爪甲变化;[西医检查]指关节变形、杵状指(趾)、匙状指、腕及膝关节变形、膝内外翻畸形、足内外翻畸形、肢端肥大、肌肉萎缩、水肿、骨折与关节脱位、下肢静脉曲张。2.2四肢功能:[中医检查]肢体痿废、手足拘挛、蠕动、颤动、四肢抽搐、循衣摸床、撮空理线;[西医检查]参见神经系统检查。

5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的临床意义

5.1有利于统一中、西医检体诊断程序现行的中、西医诊断学对检体诊断(望闻切与视触叩听)的内容编撰顺序迥异,而在临床操作上体现的则是程序不一。中医诊断学以望闻切为纲统领具体诊察内容,西医诊断学以一般情况和人体分部为纲统领视触叩听诊察内容。前者临床操作别扭,也与现行病历规范的书写要求不符。而按标准操作步骤编制的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可以有效克服这一弊端。

5.2中西医两法检体诊断一次完成按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实施操作,可使中、西医两法检体诊断一次完成,例如对腹部疼痛的检查,中医重在分辨其痛为喜按还是拒按,腹痛喜按者多属虚证,腹痛拒按者多属实证;西医重在分辨其痛为压痛还是反跳痛,腹部一定部位的压痛,提示该部位脏器有炎症等病变,反跳痛则提示炎症已波及到腹膜壁层。如此对待腹痛的检诊,在一个程序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分别运用喜按、拒按;压痛、反跳痛两种手法和思维方式,就可通过一次检查而得出中西医双重诊断,避免了操作上的辗转反侧或顾此失彼。

5.3有利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的强化训练缺乏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的标准操作程序,易致医师在综合运用望闻切和视触叩听时带来随意性,也不利于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只有按一定操作程序,反复强化,才可变上述不利为有利,于临床达到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的从容不迫、井然有序、全面准确的高境界。

中西医结合检体诊断Sop,是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及病历书写不可或缺的技术操作规程,笔者以为应该尽早建立。

参考文献

1邓成珊.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质量管理释义.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

2李和平.四诊编撰体例思考.中医教育,1989,(4):34

临床医学检查步骤篇2

1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2001年成为同济大学的附属医院,目前承担着来自同济大学等多所院校的临床各专业本科、研究生以及留学生的理论见习课程和临床实习轮转带教任务.目前,在院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600余名.医院成立教学办公室作为专职的教学管理机构.

1.1需求及其难点分析

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在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中有以下需求:①需要对学生和教师的全流程行为进行跟踪管理;②需要保障教学质量并进行量化评估,实现教学管理任务过程的可视化;③需要通过信息化改造进一步提升医学教育的效率,即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不增加人力资源;④建立临床教学管理相关数据的科学性管理体制,挖掘临床教学管理的数据价值.该系统在信息化改造方面有以下难点:①临床课程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课时数多,排课难度和工作量大.近年来,东方医院的教学业务范围扩展迅速,接收国内多所医学院校、多个专业的理论授课和实习教学,且长、短期实习的留学生众多.其临床教学系统的课程复杂,涉及学科多,课程类型复杂,包括理论教学、见习、pBL授课、CBL授课、教学查房、小讲课、技能训练等,课时数庞大,每年完成56门课程授课,总学时达3000以上,人工排课效率低且易出错.②各专业实习轮转和实践课程同步进行,管理难度大.该院实习生来自多所医学院校,专业多、人数多,实习大纲和实习进度不统一.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学生需要进行内、外、妇、儿多个科室轮转实习,且各个院校进出实习日期不一致,实习轮转计划和实践课程制定须在符合实习大纲的基础上,兼顾多个教研室实习人数的均衡性.③学生成长轨迹可视化分析需求.医学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长轨迹可视化分析是教育转型实践的新探索.在信息化助力下,系统自动生成各种数据统计图表,形成多维度成长档案,包括过程记录、师生互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考核、技能操作等方面,学生的成长不再是枯燥的分数,而是全面成长的轨迹.可视化的数据分析,使教师因材施教更加科学.④智能化教研室及教师绩效管理需求.通过教学轨迹跟踪,系统即时动态生成教研室及教师的教学绩效.通过数据的专业解析和深层挖掘可以找到各个教研室及教育管理中的潜在问题,对已经发现的一些教育问题,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症结.

1.2该方案微服务架构的特征

根据实际调研结果,以及综合评定各种微服务技术方案的具体特点,结合用户需求,我们选择了基于Docker容器技术的Kubernetes微服务框架,通过利用Kubernetes等技术将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的各种应用跨主机编排在一起,实现弹性、易扩展的架构,从而轻松应对不断变化的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Docker容器是资源分割和调度的基本单位,并封装整个软件运行的环境.它是一个跨平台、可移植并且简单易用的容器解决方案,可在容器内部快速自动化地部署应用,并通过操作系统内核技术为容器提供资源隔离与安全保障.首先,该系统架构设计了能力支撑微服务层,包括三方面:人脸识别微服务、图像转换微服务和消息通知微服务.其次,在能力微服务层上面构建了应用微服务层,包括学籍管理微服务、考勤管理微服务、课程管理微服务、实习轮转微服务、教学互动微服务,以及数据分析微服务.第三,该架构的最顶层是客户端层,支持pCweb浏览器、移动端浏览器、手机微信客户端、手机app这4种直接访问方式,客户端层通过http、websocket、noGtification这3种轻量级通信协议与应用微服务层相联并获取所需数据.另外,该系统架构还设计了数据库微服务,包括教师数据库、学生数据库、考勤数据库、教学数据库4个数据库,共同为该系统其他模块提供数据库服务.

2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的具体技术方案

2.1主要功能

该系统有六大功能:学籍管理、考勤管理、课程管理、实习轮转、教学互动、数据分析东方医院临床医学教学管理系统的特点如下:高效化:提供考勤、轮转、评价、考核等功能,提高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专业化:遵循顶层设计、分级管理、过程管理的原则,紧扣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统一管理教学培训数据,使管理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通过引入多项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实现了医学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完善了教学工作中的数据记录与分析功能,挖掘出了医学教育环节中的数据价值.采用基于容器的微服务架构进行上层应用开发,并进行个性化应用及需求的弹性扩展与开发,该系统有以下创新点:①引入“睿眼”人脸识别引擎,成功实现人脸数据的采集及自动识别;②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建立临床医学教学大数据分析及能力,对于医学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环节中的薄弱环节;③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构建分布式基础数据库,实现各种数据文件的共享.

2.2人脸识别考勤功能的实现

基于人脸识别的考勤是该系统主要创新点之一.为解决考勤问题,在能力微服务层引入了人脸识别微服务.通过1080p高清网络摄像头对进出人员进行人脸检测,并通过“睿眼”人脸识别引擎进行人脸数据的采集及自动识别,识别成功率高达99.83%,有效提高了课程考勤的效率人脸识别考勤功能的实现步骤如下:步骤1:RtSp视频流.摄像头对着闸机持续进行视频流拍摄,所生成的RtSp视频流经局域网传输给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步骤2a:定时抓取图像.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从RtSp视频流中定时抓取图像,发送给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步骤2b:视频图形数据.在执行步骤2a的同时,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还将视频经局域网发送给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供管理员用户进行随时查看.步骤3:检测人脸.采用“睿眼”人脸检测算法,人脸检测微服务模块负责从图像转换微服务模块所传送来的图像中检测人脸信息.步骤4:通知检测到人脸.人脸检测微服务模块一旦检测到人脸信息就立即将该消息传给webScGoket消息通知微服务模块,webScketo消息通知微服务模块会通过webScketo接口将该消息立即传给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提醒管理员用户及时查看.步骤5:人脸识别请求.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向人脸识别微服务模块发出人脸识别请求.步骤6:人脸识别结果.采用“睿眼”人脸识别引擎,对数据库中原有人脸信息进行比对,人脸识别微服务模块对人脸信息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发给位于pC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供考勤人员实时查看.

2.3应用效果

该系统在东方医院的实际应用效果十分明显:①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系统的应用真正帮助教务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教务事项中解脱出来,缩短了排课、整理数据等时间,能够一键生成学科、科室、教师、学生的过程化管理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高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管理的方式落后、事务繁杂且易出错等问题,进而真正达到教学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和智慧化.②网络化系统是临床教师教学的有力保障:通过系统,教师能够在手机上随时查看教学、实习进度,并收到系统的定时提醒,不仅促进了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的发展,而且还可以通过查看学生个性化成长轨迹进行因材施教,有效保证了临床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③个性化信息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可随时通过系统在手机上查询学习、实习进度,在课堂、实习之外与教师进行互动、反馈,通过个人成长轨迹及时调整学习目标与计划,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了学习归属感,而且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

临床医学检查步骤篇3

关键词:教学查房;教学质量;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是帮助医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过渡到临床实践的教学形式,而教学查房是临床实习重要的一环[1]。教学查房在医学生生产实习教学中是学生强化临床思维训练,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可以说,重视教学查房,是保障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1提高对教学查房的认识

1.1明确教学查房的概念重视教学查房,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教学查房。教学查房是一种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引导,以实习医师为主体,以带教医师为主导的讨论式学习方法[2]。教学查房的目的是教学,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锻炼医学生的临床技能,使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能够有机的结合。

1.2认识教学查房和医疗查房的区别教学查房与医疗查房不同,后者是针对患者,目的是解决其诊断与治疗问题,而前者是针对医学生,目的是解决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3]。在实际工作中,在一些医学院存在重视医疗查房、轻视教学查房的现象,这导致医学生从中获益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重视解决教学查房的关键问题

由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院工作强度增大等原因,导致部分带教教师教学意识相对薄弱、教学积极性较低,这是目前教学查房水平不高,教学效果较差的关键性原因。所以,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加强临床教学过程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查房的质量。

3规范教学查房的具体实施方法。

3.1病例选择查房教师应根据实纲的要求和科室教学计划的安排,选定典型病例[4]。同时,所选患者应能够配合整个查房过程,尤其是能够配合实习医生进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技能操作过程,以利于教学查房的顺利进行

3.2教师备课教学准备阶段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教学查房的效果[5]。查房教师应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并做好充分准备,提前书写完成教学查房教案,以教学大纲为标准,按照大纲要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并辅以目前学科新进展、新技术。同时应进行集体备课,查房教师与教研室主任及其他教师进行讨论,完成查房的各项准备。

3.3实习医生准备教学查房应至少提前1w通知实习医生。实习医生应提前熟悉患者病情,复习与查房有关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操作,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做好查房的全面准备。

3.4具体实施步骤

3.4.1查房教师主持查房过程教学查房开始之前,教师应再次向学生说明,此次教学查房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明确实习医生所应做的内容和操作,同时强调医患沟通、医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避免因为教学查房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等情况。

3.4.2实习医生进行病例汇报具体管床实习医学生应首先进行病例汇报。汇报内容应包括①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等;②体格检查: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主要阳性体征,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的阴性体征等;③辅助检查结果:包括有较强诊断意义的阳性检查结果,重要的阴性检查结果;④入院诊断;⑤诊断依据;⑥主要鉴别诊断;⑦入院后主要的治疗措施;⑧患者病情变化情况;⑨目前患者的情况;⑩下一步治疗计划。

3.4.3床边查房床边查房过程中应注意各级医师的站位。查房教师应站在患者右侧,管床实习医生及其他实习医生应依次站在患者左侧。管床实习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如有必要应对病史进行补充询问,并做重点的体格检查,根据病情可以进行简单的临床操作,如伤口换药等。查房教师应重点观察实习医学生在医患沟通、体格检查、技能操作等方面做的是否合理、规范。如情况允许,应及时给与纠正并进行正确示范或补充。

3.4.4实习医生集中讨论床边教学查房结束后应进行集中病例讨论。由查房教师组织参加查房的所有实习医生针对查房病例进行关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等一系列讨论。讨论过程中主要由实习医生发言,必要时教师给予纠正和补充。

3.4.5查房教师总结实习医生讨论结束后,查房教师应对整个查房过程进行总结。查房教师可以进行对查房过程相关内容的补充、疾病及学科前沿的介绍以及必要的提问,加强师生交流。并强调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内容,使实习医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5教学查房的频次对于有条件的大型综合附属或者教学医院,应每周进行一次规范性教学查房,至少保证每2w进行一次教学查房,以保障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4讨论

临床实习是医学实践教育中重要的环节,是医学生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阶段。而教学查房是培养实习医师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6]。同时,规范的教学查房还能促进实习医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是临床实习的重要质量环节,是培养实习医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教学手段,能够从多方面训练和培养学生临床能力,可以说,做好教学查房,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目前医患关系和医疗工作压力等多方面原因,真正能够做到高质量、规范教学查房的临床医学院不多。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查房质量,临床医学院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合理规划医疗与教学,并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教学管理部门还应增强对教学查房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学监管,配合临床教师对教学查房中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不断总结、提高。只有通过教学管理人员、临床老师、实习医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本质上提高教学查房的内涵质量,从而达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启亮,冯伟,谢乔衡,等.规范临床教学查房确保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95-96

[2]孙忠民,杨岚,陈小燕,等.教学查房--医学生临床实习的金钥匙[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1028-1029

[3-4]黄英,肖正华.规范教学查房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06,13(9):759-760

临床医学检查步骤篇4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静脉肾盂造形;临床应用

在临床中,患者既需行增强扫描,又需行静脉肾盂造影,这种情况很常见,在临床检查的过程中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的很多步骤都是相同的,因此在临床检查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检查效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源浪费,也减少了患者的检查时间,对患者的及时治疗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1]。在本次研究当中对36例患者同时进行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与单独进行检查的差异,研究临床同时检查的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整理我院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检查的患者36例,患者当中男20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22~58岁,通过临床确诊,患者均为泌尿系统病症。

1.2检查方法

在临床检查的过程中按照患者的检查需求,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检查,在检查当中首先给予患者同时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检查,之后将两种检查方法分开单独进行,第一次同时检查的结果为观察组,分开检查患者的结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结果的临床差异性,对患者的临床同时检查可行性进行分析[2]。

1.3临床观察

在本次研究当中主要就是研究在临床检查需要过程中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同步进行的可能性,因此在观察当中需要对观察组结果、对照组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通过临床统计学对比,研究两组结果的不同之处,如果患者的结果比较差异较小,或是结果相同,那么在临床检查的过程中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可同时进行,反之则不能。

1.4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研究当中,36例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使用SpSS13.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和t检验,以p

2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的检查,在完成检查之后,患者的结果比较当中,观察组的结果与对照组的结果差异不大,p>0.05,且很多数据结果相同,在临床检查确诊的过程中,同时检查与单独检查的效果相同,临床操作当中可以同时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的检查,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结果比较情况详见表1。

在检查的过程中,使用同时检查时患者的结果中Ct机模拟iVU检查当中患者的图片质量高于影像资料,在临床检测过程中1例患者在同时检测iVU检测不成功,Ct检查成功,根据临床分析,为患者在搬运过程中出现压迫布球移动的结果。患者同时检查与单独检查的Ct结果相同,符合率100%。

3讨论

一次给药兼行增强扫描及的可能性两种造影检查有许多共同步骤,如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方式相同,对比剂用量相同均为一,过敏试验、肠道准备、抢救准备相同。其不同点在于注射对比剂后检查时间不同,增强扫描讲究“时机”,要求分别于动脉期、静脉期、实质期扫描,除特殊病变需延时扫描外,检查过程多在之内结束而检查讲究“过程”,要求按照肾排泄尿液的规律,摄取不同时间的线片。一般于给药后摄双肾区线片,松压后摄全尿路腹部平片。以两种造影检查相同的步骤为切人点,利用二者在检查时间上的不同,使两者结合成为可能[3]。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36例同组患者进行两次检查,同时检查及单独检查,在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方面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相同率较大,临床差异p>0.05,从临床观察的效果方面而言,同时进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检查的可能性非常大,且临床结果也证实,两者可以同时进行检查。

一次给药兼行增强扫描及的可行性,由于二者结合起来仅需担架车和普通的自制压迫带,几乎不需特殊设备,而且按一般医院的布局,检查室之间相隔不远,搬运患者省时方便。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的可行性非常大,通过本次研究,在临床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及静脉肾盂造形检查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进行同时检查,减少患者的检查时间,及早的进行确诊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在临床检查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提高检查效率。

参考文献

[1]沈霞.国产非离子型造影剂双北(碘海醇)在颅脑检查中Ct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14):98-99.

临床医学检查步骤篇5

 

引言

 

当前,在医学检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医学检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发展速度,因此,加强对医学检验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医学临床检验

 

检验是医学高校的一个专业,临床检验医学则是医院临床医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所说的医学检验是以医院实验室为基础,通过对患者进行标本采集和处理.运用实验室先进的技术来为诊断、治疗与和预防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在临床上。.医学检验每天要进行很多的化验和检验。对标本要进行微生物、血清血液、生物、细胞甚至是基因的检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检验工作人员认真完成.在检验报告得出后,临床医护人员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检验专业知识来看懂报告单上的结果这些检验结果对疾病的临床诊治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医学检验开展的目的也就是在于为人类的疾病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证据和医学手段。

 

二、医学检验常见问题

 

1、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

 

不要觉得检验操作是一件随便的事,只是仪器设备加试剂的简单组合,检验医学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对试剂和仪器的使用有标准和经验可循,我国医学的发展较发达国家慢,近年来也是专注与仪器设备的发展更新和技术的学习发展上,对于检验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缺乏重视,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检验工作人员缺乏对知识的全面贯通,科研能力和科研学术交流也较缺乏,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医学检验的发展和创新。

 

2、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帅之间的沟通缺乏

 

目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师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也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检验科室而言,分工各不相同,分工必须要与临床医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检验科技师不仅需要负责对专业的仪器设备进行调试、鉴定、操作、维修等一系列工作,还要负责检查和储备血液质量等工作,还要参与发血、交叉配血及成分制备等工作,这一系列工作都必须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检验工作人员希望临床医师能够与检验新技术推出的步伐相协调,但是大多数的临床医师都不愿去积极的尝试,使医疗合作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从而使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有所提高。

 

3、检验工作质量水平不高,报告书写缺乏完善性与准确性

 

保证好检验工作的质量不仅是对检验科的建设有意义,对于临床的诊治作用更为突出。为了确保检验质量,通常情况下,临床检验科会成立相关的质量监督部门,针对出现异议或是有必要进行慎重考虑的检验结果,应该实施多次重复性检验,然而,目前控制检验质量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如果检验科所提供的信息数据出现问题,那么临床治疗就会出现误诊或是漏诊的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事故与纠纷的发生率,而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痛苦以及损失。检验工作完成后,就需要按照提供的检验结果,填写检验报告单,通常情况下,检验单的结果是实验室得出的原始数据,所以工作人员在书写报告单过程中,按照相关科室的具体要求,来分析并转换数据,但是真正做出具体诊断的则是临床医生,在出检验结果时,检验人员只能写成疑为某病。

 

4、医院检验科室的条件不够完善

 

患者临床的安排不够合理,医院的检查科室由于检查设备与技术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使其辅助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其检查得到的数据及结果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相关要求,医院实验室的布局及硬件设施都与标准的安全需求不相符合,相关的设备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从而阻碍着临床检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对患者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作出的送检申请并不正确,而且检验的操作也不够规范,从而使临床诊断的误差增大。有些检验项目并没有对临床起到真正的辅助作用,只是简单的对患者进行形式化的检验,从而为患者及其家属增加医疗费用。另外在该医院还存在着床位紧张的问题,由于医院不能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临床安排,致使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对其产生严重的不满,从而使之后临床检验工作顺利进行的难度增加,这一系列问题都会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质量管理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制约着本院的进步与发展。

 

三、加强医院检验的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执行力

 

检验科需要建立和完善检验技术质量保障机制及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依照制度办事,管理组的人员需要依据管理制度对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以确保其工作的准确、有效

 

2、注重临床医学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之间沟通交流

 

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的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检验科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与其他临床科室加强沟通,进一步了解各种疾病的诊断标准等问题不仅能够积累临床的工作经验还能够使专业的技能水平得到提升从临床医学的角度而言脸验科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检验数据从而为决定诊断、查明病因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临床医师的建议对于改进检验科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才能使医疗水平得到充分发挥

 

3、不断完善科室内的环境条件

 

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使科室内的环境条件得到改善需要以相关技术的要求为依据纪备合适的检测仪器使其与先进技术的发展脚步相互协调对各项仪器的管理及维护进行完善,严格的对检验人员的操作步骤进行规范,还要对仪器设备的购买、操作、维护及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在确保仪器完整性的基础上使检测的准确率有所提升

 

4、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是有效解决其质量管理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在日常的工作中,只有充分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做好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使其顺利开展.1、作为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质量管理意识,才能对工作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从而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要重视检验技术更要注重其质量管理.团作为领导更要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以检验工作的本职为依据进行急救医学及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只有提高其质量管理的意识才能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还要对仪器的操作步骤及原理、新知识等进行重点的培训进一步为检验人员的医学知识作充足的补充

 

5、加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考核工作

 

做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考核工作能够对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要尽可能的将职称、薪资等与考核的结果挂钩使其能够真正的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另外还要对检验科工作人员检验技术的质量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及监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医学检验工作直接关系着医学是否能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面,医学检验质量的好坏与医学发展的好坏是息息相关、彼此相联系的,上文针对医学检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后期医学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与科学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临床医学检查步骤篇6

1中医妇科带教中常见的问题

1.1现在医学院校扩招后,实习同学相对较前增多,以前可以一对一或一对二带教,现在学生数增加后,教师数及患者数量变化不大,造成学生接触病患的机会相对变少,加之处于实习期的同学还面临考研、找工作等诸多问题,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被挤占所剩无几,很难系统的在病房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以至于出科时对妇科的许多常见病诊治知之甚少,基本没有完成实习目标。

1.2妇科作为一个专科性很强的科室,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加之目前医患关系趋于紧张,妇科患者因为涉及到隐私问题,普遍都不愿意接受实习生为自己做检查,而学生由于尚未从学生角色转化为医师角色,加上自身知识储备还存在缺陷,面对患者时难免胆怯、畏难,不知该如何与患者沟通,尤其在遭遇拒绝后往往不愿再认真实习。两方面的因素都导致临床带教达不到目的。而有部分带教老师惧怕学生参与诊疗过程招致患者不满,引发医疗纠纷,而不敢让同学接触患者、参与检查,学生只能参与一些文字书写工作,因而逐渐散失了对妇科学习的兴趣。

1.3带教老师本身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由于知识储备和临床经验不足,教学方法欠缺,或者是因为临床工作太忙,疏于对实习生的带教,认为实习同学就是来帮忙写病历病程,而不让学生直接参与患者病情的诊疗过程,学生因而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厌烦老师布置的琐碎工作。尤其在中医院妇科,许多年轻医师临床诊治过多偏重于西医,依赖于抗生素的应用,对中医的辩证论治流于形式,让实习同学困惑于中医院妇科究竟姓“中”还是姓“西”。即便跟随老中医专家上门诊,由于患者太多,带教专家也无暇多与同学讲述自己的诊疗思路和经验,学生也只是忙于抄处方,而不知其诊治和辩证的思路,达不到学习的效果。

1.4医院对于实习同学的管理,很多要求并没有落在实处,常常是一年终了才突击检查各科室的带教记录和讲课查房记录,造成许多科室并没有认真开展科内讲课和带教查房等工作,只是年终突击补写各种记录,最后影响了实习同学的学习效果,也是许多实习同学不满意之处。

2应对问题的策略

2.1学生入科后,教学秘书严格履行入科教育,包括科室介绍,科室的规章制度,实习医师的职责,妇科常见病种的基本诊治原则和方法,妇科常用检查及方法,带教老师需在此批同学实习期内完成的任务:包括每周一次科内讲课(结合病区现有的特殊病例),教学查房等,即要求实习同学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医师的职责,同时也督促带教老师认真带教。鼓励同学与患者多接触和交流,培养同学的自信心。针对同学因考研及就业耽误实习,我们一方面是提供给医学生一个认识和解决他们自身内在的、与他人环境之间的道德冲突的框架,以提升个人的工作满意度,促使个人持续而有效地就业,另一方面提供给医学生一个养成自觉遵守工作道德的机会,在充分认识自我职业需要的基础上,辅导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培养、职业心理辅导等[2]。

2.2长期的医学实践证明,实践技能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是熟练、准确、全面、掌握临床检查诊断技能及操作技能的最佳途径。当今社会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光靠课堂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加强。技能属于实践的范畴,形成技能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练习[3]。所以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先看老师操作,熟悉操作步骤,老师指出操作要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面对患者时学生按照老师讲授的步骤认真检查,不断总结。如果是跟随老师上门诊,可以有针对性的收集几个特殊病例,包括主诉、现病史、诊断及用药,之后再请老师就几个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包括诊断及辩证思路,用药原则及特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将之前所学理论与临床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并且能逐渐培养同学的临床思维。针对带教老师害怕引发医疗纠纷的情况,要告知带教老师,医学生的医疗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要“放手”但是不能“放眼”。提高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是减科临床带教的风险的重要环节。只有当带教老师完全明确自己作为“医师”和“教师”的双重责任和法律风险时,才能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医疗行为,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同时提高临床教学质量[4]。

临床医学检查步骤篇7

由于尿有形成分(颗粒)存在多样、复杂、易变等特点,如何保证尿有形成分(颗粒)的检查质量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形态学检查的质量控制涉及面广,难在缺乏校准参考及标准特质。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能够检测尿有形成分的各种自动化仪器不断涌现,探讨质量保证措施成为必要。应予强调,检查尿有形成分方法的金标准仍为显微镜检查,因而实验室应高度重视,“千万不可忽视显微镜检查”[1,2]。

1概述

尿液分析(Urinalysis)就是用理学、化学、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以及显微镜等各种仪器来分析尿标本,是临床上除血液检验外常用的检查项目。由于尿液排出体外后受外界环境如温度、pH、渗透压等影响,其质量易发生变化。因此,应强调及时检查,减少结果往返时间(turnaroundtime,tat)。尿液分析与临床各科及急诊关系密切,并且目前已成为保健检查(预防医学)不可缺少的内容,特别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病程观察、愈后等都有重要价值。对每例住院患者强调尿检查均有重要意义,而且尿检在门诊、急诊也成了检查频率最高的项目。因而,用自动化仪器取代人工检查已成为趋势,但通过大量实践发现,目前广泛使用的尿干化学自动化仪器(简称尿10项检查)只能对尿中常见化学成分起过筛作用,不能取代化学成分的定量试验。而通过化学原理检查尿中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3],也只能起筛选作用,不能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使用干化学检查方法,尿红细胞假阴性结果高达30%以上,白细胞假阴性达10%以上,而红细胞、白细胞假阳性结果也很惊人[3]。检查尿中颗粒的传统方法显微镜检查是一项烦琐工作,不仅费时,且要求操作者有一定实践经验。国内此领域发展较缓慢,尿形态检验“后继乏人”[3]。实践证明,尿中重要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管型、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肾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磺胺等药物结晶都必须通过技术人员认真的显微镜检查才能识别,故高质量的尿液检查应该是尿有形成分检查与各种仪器检查的互补,同时密切联系临床并注意加强尿分析各环节质量保证。

作者2008年访问台湾时有机会初步拜读了李明宪博士编著的《体液与尿液分析》一书[4]。其中尿液分析实验室品质保证及管理专章,分别设有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论述,对做好尿液检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此结合近期查阅国内相关文献作一述评。

2分析前因素(preanalyticalfactors)

分析前因素是指尿分析前试验需求、标本收集、处理及贮存等环节的管理。

其中强调了如何将尿液标本及时送达实验室,改善结果往返时间(tat),保证医生能及时拿到报告。分析前因素的管理也包括如何避免由于收集不符合要求的尿标本所致的重复检验。合格尿标本的收集必须得到医、护、工及患者的配合,因此应有“合格尿标本收集专用文件”,强调患者留取无污染的中段尿置入清洁有盖容器,并严格要求应在患者收集尿2小时内(新鲜尿)及时送到实验室完成检验。我们在2007年曾对江苏镇江市9所二级以上医院尿分析前质量进行调查,发现在容器、尿标本污染、运输、患者用药、检验报告格式等方面存在不统一等问题,从而提出思想重视、建立合格尿标本送检指南、用有盖容器、条形码识别、建立尿收检登记、拒送不合格标本制度、建立检查评估体系、加强各级医务人员联合研究等八项建议[5,6]。

我们还在女生前后段尿检查中发现,明显差异多是由于污染白带所致,应采取留取清洁中段尿、将尿道口用清洁纱布擦拭等措施避免[7]。

尽管我们对分析前因素进行了初步调查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尿分析前收集合格尿标本涉及面广,各级医护人员必须重视,要建立相应的行政干预制度。只有不断坚持调查研究,不断改进,才能做好这项“困难”的工作。②患者尿污染以及服药(如大量VitC、抗生素、各种中药)均可能会干预尿检查结果,应不断开展调查研究,找出存在问题并加以改进。③尿标本贮存无论是冷藏或使用化学物质均不理想[8,9],要强调对新鲜尿样的及时检查,才能保证质量。

3分析时因素(analysisfactors)

尿分析的分析时因素与尿检查结果的质量密切相关,比分析前因素易于操控,但也涉及多方面问题,如:①试剂;②仪器及设备;③实验步骤;④质量管理;⑤预防性维护;⑥操作手册的建立及修订;⑦检验人员素质等,现描述要点如下:

(1)试剂:包括尿分析中所有试剂、染色液等,应在操作手册中标注试剂名称、化学成分、具体配制方法及商品规格、来源、储存要求、步骤、质量控制方法、配制剂用水质控保证。所有试剂应注明配制日期并在试剂发生变色或浑浊时弃去。

(2)仪器及设备:最常用于尿液分析的仪器有折射计、渗透压仪、自动(半自动)试纸条仪及显微镜、自动或半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等。折射计应在每次使用时以重蒸馏水(1.000)以及5%生理盐水(1.022±0.001)或9%蔗糖(1.034±0.001)校准。对渗透压仪要用高及低的校准液进行监控,记录其值。商品化尿液分析系统和试纸条应在使用前用校对试条校准并采用阳性及阴性的校准液进行检查及记录。尿沉渣分析仪可采用自制红细胞、白细胞颗粒来完成质量控制[10,11],应用尿质控物结合患者数据进行尿液分析的室内质控[12],也有报道建立了一种适合干化学分析法的能灵敏反应误差及误差性质的质控方法[13]。尿液分析实验室其他相关设备包括:冰箱、离心机、显微镜及水浴锅等。冰箱、水浴锅应逐日记录比较,离心机应每3个月校准一次,记录每一个相对离心力,相对温度值。应强调每周对离心机常规消毒(尿液有污染病原可能)。显微镜则强调专人保管,防尘闭光,防热。应按常规预防维修(pm)流程进行仪器设备维修并记录在案。配制试剂的专用离子水应每周检查水质pH及其纯度,每月检查细菌数。对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每日应采用颗粒校准物检查室内质控图,当失控时,应换用新的校准液[14-16]。

(3)检查步骤:在操作手册中应简洁写下各检查步骤要点,包括:收集合格尿标本、离心速度、时间、玻璃器皿种类、试剂稳定性、计算公式、安全注意事项,预防实验室错误来源、干扰因素,参考值等。

(4)质量管理(Qualitycontrol,QC)要点:尿液检查中内部质控管理与外部质量管理都很重要。内部质量管理用以确定试验的正确性(获得预期结果)、精确性,使尿标本处于相同试验条件下。如从冰箱取出的尿液应于室温时检查。可信度为维持正确性及精确性的能力。质量管理要确保尿检全过程标准化,当人员更换、试剂变更或临床医师提出尿检报告有疑问时,均应进行质量管理。外部质量管理是指有实验室外未知标本的检测。为了检查各家尿液检查的正确性并体现公平性,可采用临检中心提供的统一尿液(可冷冻),可用幻灯片进行尿有形成分鉴定,中心将所有参加单位结果进行比较,实验室应对不合格项目加以改进。

(5)项目人员素质的监控:质量管理实际上也是对人员素质的监控,工作人员应牢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具体实施方法,避免失控。采用现代化的参考物质,接受有参考价值的尿有形成分图谱作为继续教育目标,长期坚持下去。一个舒适有条理而又安全的工作环境,加上优良的质量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以及保持对尿液每项检查有条不紊的持久处理是最重要的保证质量的措施。

显微镜进行尿有形成分的检查中质量管理的难点,就是校准物、参考物、质控物的建立难度较大,用经验识别无法取代机器视觉的识别。但检查中如何避免错误、以何种尿有形成分形态图谱作为权威性的标准化参照,还需要持久的积累[17]。

4分析后因素(postanalyticalfactors)

分析后因素主要是结果报告及结果判读(解释)两部分。

尿检报告应力求标准化、规范化,报告单位应有参考范围。除操作人员签名外,还应有校准者签名,重要有形成分的报告应有检验医师签名,写出诊断意见及建议供临床参考。目前,尿有形成分镜检报告格式不统一。我国尿有形成分以xx/μl报告细胞管型,以+,++,+++报告结晶盐类、细菌。国际上仍有以高倍视野中数量范围报告,如高倍视野中0~2,2~5,5~10,10~15,15~20,20~50,50~100,>100,而结晶或细菌黏液以极少,(0~2)少,(2~5)中等,(5~20)多,>20报告。

结果的判断应密切结合临床,尿分析有形成分各项实验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应在操作手册上注明,应列出已知干扰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执行良好的质量保证计划可提升检验结果质量及与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性。

5质量控制中的致错因素

分析前:①患者身份不明;②检验单搞错;③尿标本收集不当;④尿量太少;⑤送检太迟;⑥储存不当,加入不适合防腐剂。

分析中:①未确认合格尿标本;②仪器校准有误;③试剂(试带)变质过期;④检验技术不当;⑤存在干扰物质;⑥质量管理资料误判。

分析后:①未确认患者身份;②报告单书写笔迹不清;③结果打印不佳(退色);④遗失发送报告;⑤参考值不确定;⑥无法鉴定参考物质

综上所述,尿有形成分检查是尿分析中的重要环节,以显微镜检查为金标准的方法必须严格遵循分析前、分析后质量管理的规律,克服可能产生的错误,做好尿分析及尿有形成分分析的质量保证工作。

参考文献

[1]杨赞元.千万不要忽视显微镜检查[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2):97-98.

[2]顾可梁.重视尿液有形成分检查[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1):1-3,7.

[3]丛玉隆,秦小玲.形态学检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R].全国形态学检验诊断高级班讲义,2007:1-4.

[4]李明宪.体液与尿液分析分析[m].4版.台湾:合记图书出版社,2004:109-122.

[5]顾可梁.尿液分析前检验物流管理的思考[J].江西医学检验,2007,25(4):289-291.

[6]顾可梁.尿液检查分析前质量调查与建议[J].临床检验杂志,2007,25(5):386.

[7]陈巧林,顾可梁,许燕萍.UF-100尿沉渣流式细胞检测前后段尿差异的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12(3):304-305.

[8]陈巧林,顾可梁,许燕萍.时间温度对UF-100检测尿沉渣结果的影响[J].陕西医学检验,2002,17(1):53-54.

[9]陈巧林,胡嘉波,顾可梁.不同防腐剂对尿沉渣检测结果的影响初探[J].江西医学检验杂志,2002,20(6):339-341.

[10]肖邦华.尿沉渣分析仪质量控制初探[J].江西医学检验,2007,25(5):617,574.

[11]丛玉隆,马骏龙.当代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7,112.

[12]胡青.应用尿质控物结合患者数据进行尿液分析的室内质控[J].医学实验室与临床,2006,13(3):38-39.

[13]顾春刚.尿液分析室内质控双误差累计和方法建立与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2007,22(5):598-600.

[14]陈巧林,顾可梁.UF-100尿沉渣分析的质量控制[J].江西医学检验,2001,19(4):235,231.

[15]李胜运,姜青龙.尿液中颗粒物检测标准化的参考程序[J].江西医学检验,2007,25(2):436,496-497.

临床医学检查步骤篇8

关键词 医学检验;质量分析;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4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065-01

当前,随着医学检验科学的发展,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检验人员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知识,临床医护人员也需了解检验技术的新动向,充分掌握检验新技术,提高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检验报告是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也是记录医疗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资料,因此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治疗效果。

1影响检验质量的原因分析

在临床医学中,检验结果对于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检验实验室的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临床工作中依然经常听到临床医生的抱怨,他们主要抱怨的核心内容就是有些检验结果有出入。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结果的发生呢?下面我们对以下几个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

1.1对标本质量的分析 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一般要求在晨起空腹时采集标本。空腹标本是指进食8h后所采集的标本,空腹时间过长,其标本同样不能准确反映机体的真实情况。

1.2 对放置时间的分析 血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尽快进行检查。若不能及时检查,应将血清或血浆分离出来,放置于冰箱中低温保存,尽可能减小对结果的影响。

1.3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要注重科学性。要对检验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上岗前要系统学习检验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各项检验技能,熟悉常用检验仪器、设备试剂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包括精确度,确度质量控制和抗干扰性等。同时还应掌握检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故障维修技术,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检验标准,每个检验工作人员都要心中有数,做到判定标准统一,尽可能减小误差,使化验结果成为“真值”。另外,如果要想得到一个有价值的“真值”检验数据,还要进行医学检验结果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保证,以便去除以上可能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若干因素。

2采用循证技术,使临床检验更优化

循证检验医学的思想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现有临床研究中的道德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证据来对患者作出的医疗决策”。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循证检验强调的是对证据的重视和遵循。循证检验是通过大量文献复习和临床总结,不断对实验项目进行方法学、临床价值及经济学评估,把最直接、最准确、最合理地组合实验项目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这些依据是通过严格筛选和评价方法从大量医学文献中概括出来的,因此它被认为是评价临床治疗的“金标准”。循证检验技术根据以患者为中心,为临床提供正确可靠的检验信息这一前提,临床实验高质量管理主要应考虑整个检验系统的严格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及开展了实验的合理性、有效性。

2.1研究内容 循证检验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用循证医学模式评价和重新评价一些实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2)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并评估应用价值,进一步加强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发挥作用。(3)对检验项目进行合理及方法选择,筛选可靠指标用于临床,废除不合理并对临床无诊断治疗和预后无价值指标、达到检验项目标准化、规范化。(3)结合临床不断修订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标准来指导临床应用。

临床医学检查步骤篇9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考评体系

自1984年开设医学检验本科教育以来,我国检验医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即为“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检验医师型人才”。根据这一目标,要求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传统的检验专业临床检验基本技能考核评价模式多以实验报告代替实验操作或实验操作考核理论化。随着对本科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的呼声愈加强烈,各大专院校纷纷对检验医学专业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与评价模式进行探讨与改革[1]。我们借鉴他人优点,结合我院系的特点,探索一套适合我院系的临床检验基本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

一、指导思想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必修课程、基础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具有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我院自前几年引进了一套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以来,经过反复尝试摸索打破原有传统教学模式,有效地整合理论与实验课[2]。同时教学中不断扩充的数据库为考评体系的建立夯实基础,强调重点突出,结合临床检验的特点,注重检验全过程的覆盖,包括分析前的准备和分析后生物安全的意识,根据人卫版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制定本评价体系,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充分体现知识、素质、能力的有效整合。

二、考评方法

1.体系的设置

我们根据教学大纲、授课安排,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共设立10个实验项目为考核项目,每人考核三项目,其中瑞氏染色对常规细胞进行识别为必考项目,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三选一,剩下6个项目中随机抽查一项。所有的考核项目均是临床检验中的常规项目,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操作性,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机抽取考题要求学生对规定项目给予同样的重视,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临床检验基本技能。三个考评项目每项10分,共30分,纳入本课程的最终成绩。

2.考评的内容

所有的考核项目均包括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全过程。检验前从实验的准备工作开始,包括实验器材的放置;检验中讲究操作的规范性,包括操作方法、步骤与结果的判断,重点观察影响最终结果的具体细节;检验后应注意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台面,器材归位。全过程的生物安全防范也纳入考核范围,要求学生在所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一次性完成。实行全程量化考评细则,对关键环节予以权重加分。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如器具的损坏等,酌情进行扣分。

三、考核的实践

1.以按传统的临床检验基础教学与考评模式进行培养的2009、2010级学生为对照组,按改革后进行培养的2011、2012级学生为实验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从上表可见,进行教改模式的学生考核成绩高于传统教学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对以上两组学生及教师进行如下调查评价,结果见表2和表3。

从上表可见,教师在对调查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时,对教改模式下的学生评价好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讨论

1.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自觉性

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注意力大大提高,同学们的知识面不断拓展,有助于加深记忆。再加上与临床密切结合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从检验前、中、后全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并且一共有10个考核备选项目,这样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学生纷纷要求增加学习练习时间、开放实验室等,学习兴趣大为提高。

2.培养学生规范操作与严谨作风

临床检验工作不仅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严谨的工作作风,还有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意识到检验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操作练习,认真进行每一个操作步骤,杜绝粗枝大叶[3]。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注意操作规范化,如一次性微量吸管要求一次性吸入成功,不得分两次、不得有断层、血液不得进入洗头等,对学生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求学生不断练习,在考评中也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动手能力大大提高,知识面不断扩大,学习主动性也随之增强。

3.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

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进行不断改进、探索和改革,做好随时应对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的准备,这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自我提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把一些信息反馈给教师,同样在新的考评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在考评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完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实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4]。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生物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没有把检测样品作为传染源而加以防范,血液采集后有回套帽的现象、带血的移液枪头随意放置等。另外,实验前器具放置的合理性也时常忽略,这些将成为我们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教师、学生们普遍认为教改后的学习兴趣更高、教学互动性更强。

4.延伸至其他检验教学课程

《临床检验基础》作为检验医学学生的基础课程极具代表性,新的教学改革与考评体系的建立并不断完善,使教与学全方位得到提高,为将来其于运用与其他课程如血液学检验、寄生虫检验、病理学检验等做了很好的探索工作[5],我们将不断努力与探索,逐渐形成一整套检验医学专业基础技能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为将来的检验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晓莉,许健,张婷,等.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临检技能规范化操作和考核体系.新课程研究,2013,4(8):138-139.

[2]冯萍,朱雪明,杜鸿,等.充分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有效整合临床检验理论与实验课.考试周刊,2014,97:176-177.

[3]刘成玉,吴春梅,阎志勇,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实践.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2,38(4):374-376.

[4]刘成玉,王元松.临床医学检验学基础实践技能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3):127-128.

[5]苏红星,尚宏伟,张立,等.数码网络显微互动教学系统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28(6):651-653.

临床医学检查步骤篇10

关键词:实训模型;妇产科学;技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29-02

加强学生临床技能的训练是医学院校的重要培养过程,技能考核是保障临床课程教学成功的重要手段。妇产科学专业临床技能操作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传统的以病人为主要学习操作对象的临床技能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学生几乎没有可以在患者身上练习的机会,甚至许多医院已经出现了连见习都无法完成的地步。

通过实训中心引进现代化教学模拟模型或模拟人,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真实性。技能考核规范的、严格的评分细则使学生进一步规范了医疗操作程序,让学生在刻苦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一、配合先进操作模型,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实训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教学模型和仪器设备,特别是具有高仿真度的妇产科技能训练室,妇科检查模型、孕妇腹部触诊模型、分娩机转示教模型都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教研室总结多年的实践教学和考核的优点和不足,并借鉴国内一些本科院校对医学生临床技能评价的经验,依据考试大纲要求,以一名临床医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妇产科临床技能为主,制定了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新的规范,以适应当前妇产科学临床教学的需求,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边讲边做,学生边听边看边操作,可有效提高操作水平。

经过修订的妇产科实训大纲,妇产科实训课时共18学时。整合部分操作,将原先每次2学时改为每次4学时,共4次教学练习,剩余2学时进行技能考核。课时分配修改前后对比见表1。2学时进行实训教学时,学生和老师都感觉时间紧张,4学时的时间可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使学生目标更明确,学习更有针对性。平时每周安排一次实训室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操作掌握情况,自行选择项目练习。

从表中可明显看出,旧的实训大纲有近一半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动手的技能操作,而是理论教学的病例讨论等内容,这是由于受当时实训中心教学模块种类、数量不足,操作场地有限等因素制约而制定的。通过整合内容,剔除了病历书写和病例讨论部分,这两项内容改为见习、案例式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而将实训课时真正地安排学生动手,让学生在高仿真的实训室、高仿真的模型上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流程,操作规范。

二、制定详细的技能考核项目表和考核标准,规范基本技能的考核评价方式

目前临床中出现的病人不配合、实习生操作难以实施等困难,与实习生操作时手法生疏、不规范是有关系的。例如产前检查,孕妇孕期要接受9~12次的孕期检查,加上平时从各种途径掌握的知识,有些孕妇对于产前检查的步骤比个别学生还要熟悉,所以一旦实习生操作有误,立刻会引起孕妇的反感,甚至引发医患矛盾,所以当目前病人及家属不合作的现状无法解决时,学生想要真正在患者身上操作,必须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做到规范化、熟练化。教研室现在开展的妇产科技能操作,就是在模型上进行常用技能操作考核,考核学生对于操作过程的熟练度和规范性。为此制定了以操作过程为主,根据操作时间、步骤、程序、量化的评分标准,减少主观差异,降低主观评价因素的影响,能保证考核的顺利进行,增加了考核的客观、公正性。该方法简单易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考核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和考核效果。为此教研室以教学大纲为准,全体教师根据教材并结合临床实际,制定考核的范围和内容,确定考核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产前检查和妇科检查。每个内容再细分为两部分。考核前制订好各项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细化评价指标,让考官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考核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逐项评分。重点考核学生妇产科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妇科检查中的双合诊检查为例,见表2。每个考站由1~2名教师负责,学生轮流进站接受考核。印刷《妇产科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册》学生人手一册,以备考核使用。在教研室主任负责下成立考核小组,考核组成员由教研室高年资讲师及附院主治医师担任。

妇产科实训教学结课考核方式,在近几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从最初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书写首次病程等考核,到目前的妇科检查和产前检查,摒弃了病史采集和书写首次病程的考核环节,主要是借鉴了国内某些医院正在进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培训的经验,突出专科技能操作,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妇产科专科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前期对比研究表明,与以往未实践技能考核的学生相比,学生临床思辨能力、人文沟通能力显著提高。

三、在现代化模型上的“教”与“学”,共同提高“师”与“生”技能素养

模拟技术在医学教学与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提供逼真、多样的临床场景,而且操作难度可控,能及时提供反馈学习效果。为适应现代化的实训模型与模拟人环境,教研室先后就高仿真产前检查模型、分娩“Simmom”模型等技能操作模型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在培训中学内容,达到科学、规范地指导学生操作的目的。临床技能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也是强化师资培养的过程,这十分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临床技能考核与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临床技能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教学的要求,查漏补缺,不断完善,使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临床教学改革。在培训和技能考核中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高仿真的模型练习,强化学生技能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学习积极性。改变了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课时分配的改变充分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反复练习时间,改变了既往实训课教师做学生看、看老师操作很简单,自己动手效果不佳,实训课动手操作基本上是“照猫画虎”的习惯。充分的考核的时间可保障让每个同学都要“逐个亮相”,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形成规范、熟练的操作手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