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十篇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十篇

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0:21

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1

人人有运动项目、班班有运动团队、学校有运动氛围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意见》为指导,以“人人参与、快乐锻炼、健康成长”的思想为工作方针,以落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实施进度,务求活动实效。

三、活动主题:

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四、活动方式

教师引导,家长配合监督,学生自主锻炼。

五、活动步骤

1、自主锻炼。

2、效果检测。

六、活动时间:

1、每天早操。

2、每周的音、体、美课及课外活动。

3、每天活动一小时。

七、组织机构:

1、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2、实施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3、各活动项目责任人:各班的班主任

4、指导教师:*

八、实施内容

1、坚持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权利。

2、开足开齐体育课,其中小学1--6年级每周3节、无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同时要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九、活动实施目标及原则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即阳光体育运动应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避免成人化。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全面性原则。即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我校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原则。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坚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原则。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

6.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循安全第一原则。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十、活动方案

我们先设立每一个阶段的日期,确定每一个阶段的主体项目,分段进行阳光运动,培养更多的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第一阶段:

1、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

2、每班集体任意构建运动团队。

第二阶段:

1、认真组织好每天的活动,延长课间操活动时间,体育活动由体育组统一协调安排。

2、安排和组织好课间操的体育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校园集体舞(时间10分钟);

第二部分:队列训练活动(时间10分钟);

第三部分:分班或组开展活动(时间10分钟);

3、各段开展班际之间的比赛。

第三阶段:

1、学校将在“六一”举行以“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歌舞展演活动。

2、组织开展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全校性体育活动。

第四阶段:

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并评比表彰奖励。表彰在活动其间学生及课外文体活动工作先进的班级。

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交通组织交通总量控制车辆通行证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下称“九运会”)于2001年11月11日-11月25日在广东隆重举行。本届全运会实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组织、一流的成绩”的目标,同时也展示了广州交通的崭新面貌。根据九运会赛程安排,广州赛区除了承担大部分的比赛项目外,开幕式及闭幕式也分别在广州市区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举行,交通压力非常巨大。从九运会开闭幕式和赛事期间的广州市的交通状况来看,交通秩序井然,运动员和裁判员都能顺利到达比赛场馆,特别是参加开幕式的观众和演员人数达到了10万人,吸引交通量达7000多pCU(标准小客车),在45分钟内就基本疏散完毕。应该说广州市的交通经受住了九运会的考验。本文对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经验作一总结,希望对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能够有所启发。

一、广州市交通状况的改善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基础

最近几年广州市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对外高速公路及内环路加放射线的道路主骨架路网,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道路交通设施条件。

1999年~2000年内环路及东西南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随后又相继建成黄埔大道放射线、增槎路放射线、东晓路放射线、广园东快速路等,市区的交通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中心区机动平均行程车速由1997年的15km/h,提高到2000年底的20-30km/h。同时地铁1号线也于1999年6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平日客流为17万人次,高峰日达30余万人次,也分解了很大一部分地面交通压力。

二、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小组,并开展研究工作

为做到保证九运会的顺利进行,又能保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由广州市政府和“九运会”组委会领导,经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和广州市公安局主持立项,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为课题研究主编单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为副主编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公用事业局、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市市政管理局、广州市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珠江实业集团公司和市中心区交通项目办公室等单位为协编单位,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研究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从2000年10月正式成立,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大型运动会期间的各项研究,及早地将交通管理介入到交通规划、交通建设中去,研究期间督促交通配套设施按照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建设,对整个交通组织方案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个项目研究的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1.研究立项阶段(2000年10月)

2000年10月市建委确定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项目,由市交警支队和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共同提交了《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大纲》。

2000年10月25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大纲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2.《初期报告书》编制阶段(2000年11月-2001年3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现状交通调查与分析,同时到国内有关城市学习举办大型运动会交通组织的经验,对九运会的两个主要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提出相应的交通设施建设建议和初步的交通组织方案,提交初期报告。本阶段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

1)工作小组对九运会的基本筹备情况以及各个场馆详细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重点研究场馆的周边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停车场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实地踏勘,并对两个重要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的周边道路交通流量进行了调查,对整体的路网有了清晰的认识。

2)项目小组到北京、上海等地学型活动的交通组织经验。在北京通过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交通组织、建国50周年庆祝活动的交通组织等;在上海市学习“八运会”期间的交通组织。通过考察学习对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对制定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3)提交道路、停车场和监控设施的建设建议。

4)拟定开幕式和闭幕式初步的交通组织方案。

2001年3月6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初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3.《中期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3月-6月)

根据初期报告评审意见,跟进交通设施的建设,同时和设计单位进行协调,并对九运会的广州赛区各场馆进行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包括开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闭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以及赛事期间广州赛区各场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2001年6月7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中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4.《最终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6月-9月)

根据中期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和设施的建设情况,修改完善开幕式、闭幕式和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同时根据九运会组委会提供的最新赛事安排等,制定运动员、裁判员的往返比赛场馆路线交通保障方案。

结合相关的活动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检验和完善,如2001年7月11日、7月14日针对广州体育馆落成后的首次大型演出活动进行了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广州体育馆中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并提交交通运作评估报告。2001年9月22日九运会主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落成庆典晚会,是开幕式交通组织的一次演练。项目组对本次晚会的交通组织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同时项目小组又于2001年8月到北京观摩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交通组织,为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2001年9月28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最终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5.实施、完善、评估阶段(2001年10月-11月)

本阶段主要是将《最终报告》提出的方案具体实施,并跟踪评估,加以完善;同时做好交通组织的宣传工作和编制《交通指南》手册。

结合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2001年10月5日的九运会开幕式彩排、11月8日的九运会开幕式预演和11月11日的九运会开幕式3次大型活动,进行了跟踪调查,并都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对2001年11月23日和11月25日在广州体育馆举行的九运会闭幕式预演以及闭幕式进行了跟踪调查,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

1.目标

1)确保“九运会”期间各大赛场交通的有序畅通,维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

2)确保在60分钟内疏散“九运会”开、闭幕式散场集中的人流、车流。

3)根据“九运会”赛程安排,预测各项赛程的交通需求,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4)为参加“九运会”的首长、来宾、代表团、裁判员以及运动员的交通引导和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提供建议。

2.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交通研究项目,涉及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在研究工作中,不但要考虑技术--经济的因素,还要协调上述各方面之间的矛盾,以保证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工作方法上,要注重和体现出本项目的特点,以定量、定性的交通分析和规划方法为基础,从实际出发,结合和尊重现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计划,根据具体的交通需求,提出合理的道路交通建设项目和有效、可行的交通组织方案。

项目的工作方法和过程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预测不同时间、不同方式的交通需求,结合有关的道路交通情况,制定九运会开、闭幕式及各项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原则和策略。

2)将预测的交通需求分为时间、空间、方式、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供给方案(如停车场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政策等),以满足实际的交通需求。

3)充分考虑九运会期间的各种活动和赛事安排,提出九运会开、闭幕式及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交通设施设置方案及交通管制措施。

4)通过成熟的交通研究理论方法和交通分析模型,定性、定量分析具体的交通组织方案,寻求最佳方案和进行方案评价。

根据上述工作方法和过程,制定如图1所示的技术路线。

3.原则

优先满足重要来宾车辆的停车需求和提供快捷的疏散线路;

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依托高容量的高、快速路和主干道向外疏散交通;

优先选择大运量的集体交通和公共交通疏散人流;

动、静态交通结合,实行就近停车和人车分流,保证安全;

各种不同性质的交通流向明确,管理上简单可行;

交通管制措施尽量减轻对市区正常交通的影响。

4.主要内容

1)九运会主要交通通道整治规划和保证九运会顺利举行需要的配套设施建设建议

2)开、闭幕式及各项赛程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

根据“九运会”的赛程安排,预测开、闭幕式及各赛项相关道路的交通需求。

3)开、闭幕式及各赛项交通组织实施方案制定的原则与策略

明确交通组织原则、交通分流与交通调整改善策略。

4)开、闭幕式及各赛项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

根据组委会的赛程安排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提出机动车、非机车与行人交通组织方案;

提出受影响范围内交通管制措施;

提出公交车交通组织及其站场布设方案;

提出交通调整、改善方案

包括交通指挥人员和公交车临时调配计划;

提出交通设施设置方案

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指示以及交通诱导系统等;

提出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提出交通管理模式和管理组织形式。

5)交通组织方案模型仿真测试、评价

通过计算机交通模型仿真测试,并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6)编制研究报告书及《九运会交通指南》手册

7)公众宣传策划

8)跟进、完善评审后的方案

方案评审通过后,因一些影响因素的变化需对方案不断完善。

9)评价方案实施效果

在运动会完成后,及时评价方案的实施效果,为今后举办大型活动进行交通组织提供参考依据及可借鉴经验。

四、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做好九运会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

1.进行九运会必经道路的整治工作

为了确保九运会期间各项赛事的顺利进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九运会的召开,并提高九运会必经道路的车速,进行了连接九运会场馆和运动员裁判员驻地的九运会必经道路的整治工作。包括交通秩序、道路景观、绿化、标志、标线、照明等,尽可能做到道路周边环境优美、路面平顺、路灯明亮、标志和标线清晰。

2.建设九运会场馆配套道路交通设施

对九运会场馆,特别是新建场馆进行相应的道路配套和行人过街设施的建设以及周边道路的改造。

如修建了进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专用车行隧道和一座人行隧道,以及进出广州体育馆的两条车行隧道、一座人行隧道和一座人行天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环场路和广州体育馆的环场路。这都为车辆顺利进出场馆提供了保证。

3.做好九运会停车场的建设

为满足九运会车辆停放的需要,针对九运会场馆普遍存在的停车场不足的矛盾,一方面督促有关部门做好规划配建停车场(库)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对开闭幕式的两个场馆,进行了临时停车场的建设工作。如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满足开幕式停车需要,提供了14个停车场,提供小汽车泊位4598个,公交车位800个,大客车泊位1328个,合计6726个,详见表1和图2。开幕式实际停放车辆5232辆,其中小客车3580辆,大客车1050辆,公交车602辆。

广州体育馆为满足闭幕式观众、表演人员、运动员代表及工作人员等1.1万人的停车需要,提供了小汽车位1635个,大客车位65个,公交车位40个,合计1740个泊位,详见表2和图3。实际停放车辆1151辆,其中小客车1008辆,大客车102辆,公交车41辆(部分大客车通过路边停车解决)。

五、九运会期间实行交通总量控制,均衡路网流量

九运会期间尽量减少外市籍的机动车辆进入广州市区,安排途经广州市的车辆绕道行驶;在九运会开幕前,由九运组委会与广州市相邻的地市协调,利用当地的电视台、报刊向群众、司机进行反复宣传、张帖告示,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同时在广州市十五大进出口及高速公路主要进出口设置文字标志牌,提示司机绕道行驶。

在保证比赛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正常交通的干扰,制定相关的强制通管制措施:

表1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停车场配置表

图2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停车场分布

表2广州体育馆停车场配置表

图3广州体育馆停车场分布

1)延长货车禁行时间:九运会赛事期间在目前货运车辆禁行范围、车辆类型不变的情况下延长货车禁行时间,禁行时间由19:00时延长至21:00时,以减少货运车辆对交通的影响。

2)针对开闭幕式和大型比赛项目制定专门的临时交通管制方案。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保证九运会赛事期间的交通顺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充分依靠高载客率的交通工具进行大量人流的输送

九运会交通组织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优先选择大运量的集体交通和公共交通疏散人流。针对开幕式10万人的规模,充分依靠高载客率交通工具进行大量人流的疏送,车辆凭车辆通行证进入管制区域,禁止出租车和摩托车、自行车进入管制区域,进场交通组织见图4。

图4幕式和闭幕式均相应延长市区公

同时,公交部门为确保九运会开幕式大量人流的集散,专门开出了12条临时公交线路,闭幕式也开出了4条临时公交线路。利用公交可方便地到达各区,也可接驳地铁换乘,同时开幕式和闭幕式均相应延长市区公交车的收车时间。赛事期间,专门开出了连接市中心和九运会场馆的公交路线,方便观众观看比赛。铁路部门也专门为九运会开幕式开通了连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东站的市郊列车。

九运会开幕式的交通方式构成见表3。公交车、团体大客车和市郊列车占到了76%的交通分担率,对快速疏散人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表3九运会开幕式交通方式构成

七、发放车辆通行证,保证九运会车辆的交通顺畅

为保证九运会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交通需求进行有效管理,对九运会用车和几次大型活动采用发放车辆通行证的方式进行管理。车证分为:组委会车证、赛区车证、专用车证和专场车证四类。采用发放车辆通行证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保证各种参加活动车辆进出的需要,车种构成容易控制;根据调查,使用车辆通行证后,车辆的平均载客率提高,同时起到诱导交通,均衡路网流量的作用。

1.车证的制作

为了严格按照设计意图进行停车、行车管理和有效控制开幕式的交通车辆,采用发放车证的方式进行管理。分别制作彩排、预演和开闭幕式等不同场次的车证。车证正面用文字注明有效使用的场次,并以编号区分种类,对应相应的停车场,每场使用一种底色,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场次。背面印有进场、散场行驶路线及停车场位置的示意图。

2.车证的管理

1)车证的发放数量按实际停车位控制。

2)所有车辆(包括各类特种车辆)都应凭车证进入停车场地,并按规定地点停放。观众车证由主办单位负责发放。公交车辆也要凭车证进场,由公安交警部门核发。参加保卫工作的公安车辆使用工作车证,由省、市安保部门核发。

3)车证的发放与门票销售相联系,建议采取以下原则:

团体购票优先发放车证;

外地观众购票优先发放车证;

一般观众根据购票数量按一定比例领取车证,先到先得,发完即止。

4)持证车辆的驾驶员须将车证放置在前挡风玻璃左下角,按停车证背面规定的行车路线进入指定停车场停放。

5)车辆进入停车场停好后方可落客,司机停车后要熟悉停车方向和位置,散场时,观众必须在原停车位上车。司机要严格按照现场交通指示标志和停车证背面的散场路线行驶。行人进出停车场按指定的人行通道行走,不要随意横穿马路。

八、结合开闭幕式前的多场活动进行交通组织方案的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按照九运会开闭幕式的交通组织方案组织开闭幕式前的多场大型活动,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检验和完善。如对2001年7月11日、7月14日针对广州体育馆落成后的大型演出活动和9月22日九运会主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落成庆典晚会,项目组均对交通组织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如根据广州体育馆车库天桥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议增加连接新体育馆主场馆和西南角停车场的临时行人专用通道;针对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交通指示不足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增加交通指示标志。

九、做好交通组织方案的宣传工作

交通组织方案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支持与配合。交通组织方案的宣传包括向交通管理者和公众的宣传。

通过编制供民警使用的《九运会交通保卫工作手册》和《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广州赛区)交通保卫专项工作方案》,做好交通管理者的宣传工作。同时,在每次大型交通管制之前,提前几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进行交通管制措施的公众宣传。另外,针对开幕式公交线路比较多,乘客比较陌生的情况,公交部门专门印制发放了公交车乘车指南。

十、对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的启示

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领导重视、部门配合,规划科学、方案缜密,实施严谨、宣传得力”。整个交通组织方案制定的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对方案给予了高度的配合;同时交通组织方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加大方案的宣传力度,组织方案得到了交通参与者的大力配合。希望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经验能够为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提供借鉴。

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交通组织交通总量控制车辆通行证

一、广州市交通状况的改善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基础

最近几年广州市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对外高速公路及内环路加放射线的道路主骨架路网,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道路交通设施条件。

二、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小组,并开展研究工作

为做到保证九运会的顺利进行,又能保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由广州市政府和“九运会”组委会领导,经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和广州市公安局主持立项,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为课题研究主编单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为副主编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公用事业局、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市市政管理局、广州市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珠江实业集团公司和市中心区交通项目办公室等单位为协编单位,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研究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从2000年10月正式成立,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大型运动会期间的各项研究,及早地将交通管理介入到交通规划、交通建设中去,研究期间督促交通配套设施按照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建设,对整个交通组织方案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个项目研究的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2000年10月市建委确定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项目,由市交警支队和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共同提交了《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大纲》。

本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现状交通调查与分析,同时到国内有关城市学习举办大型运动会交通组织的经验,对九运会的两个主要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提出相应的交通设施建设建议和初步的交通组织方案,提交初期报告。本阶段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

1)工作小组对九运会的基本筹备情况以及各个场馆详细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重点研究场馆的周边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停车场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实地踏勘,并对两个重要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的周边道路交通流量进行了调查,对整体的路网有了清晰的认识。

2)项目小组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经验。在北京通过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交通组织、建国50周年庆祝活动的交通组织等;在上海市学习“八运会”期间的交通组织。通过考察学习对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对制定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3)提交道路、停车场和监控设施的建设建议。

4)拟定开幕式和闭幕式初步的交通组织方案。

2001年3月6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初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3.《中期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3月-6月)

根据初期报告评审意见,跟进交通设施的建设,同时和设计单位进行协调,并对九运会的广州赛区各场馆进行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包括开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闭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以及赛事期间广州赛区各场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2001年6月7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中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4.《最终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6月-9月)

根据中期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和设施的建设情况,修改完善开幕式、闭幕式和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同时根据九运会组委会提供的最新赛事安排等,制定运动员、裁判员的往返比赛场馆路线交通保障方案。

5.实施、完善、评估阶段(2001年10月-11月)

本阶段主要是将《最终报告》提出的方案具体实施,并跟踪评估,加以完善;同时做好交通组织的宣传工作和编制《交通指南》手册。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

1.目标

1)确保“九运会”期间各大赛场交通的有序畅通,维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

2)确保在60分钟内疏散“九运会”开、闭幕式散场集中的人流、车流。

3)根据“九运会”赛程安排,预测各项赛程的交通需求,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4)为参加“九运会”的首长、来宾、代表团、裁判员以及运动员的交通引导和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提供建议。

2.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交通研究项目,涉及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在研究工作中,不但要考虑技术--经济的因素,还要协调上述各方面之间的矛盾,以保证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工作方法上,要注重和体现出本项目的特点,以定量、定性的交通分析和规划方法为基础,从实际出发,结合和尊重现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计划,根据具体的交通需求,提出合理的道路交通建设项目和有效、可行的交通组织方案。

项目的工作方法和过程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预测不同时间、不同方式的交通需求,结合有关的道路交通情况,制定九运会开、闭幕式及各项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原则和策略。

2)将预测的交通需求分为时间、空间、方式、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供给方案(如停车场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政策等),以满足实际的交通需求。

3)充分考虑九运会期间的各种活动和赛事安排,提出九运会开、闭幕式及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交通设施设置方案及交通管制措施。

4)通过成熟的交通研究理论方法和交通分析模型,定性、定量分析具体的交通组织方案,寻求最佳方案和进行方案评价。

根据上述工作方法和过程,制定如图1所示的技术路线。

3.原则

优先满足重要来宾车辆的停车需求和提供快捷的疏散线路;

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依托高容量的高、快速路和主干道向外疏散交通;

优先选择大运量的集体交通和公共交通疏散人流;

动、静态交通结合,实行就近停车和人车分流,保证安全;

各种不同性质的交通流向明确,管理上简单可行;

交通管制措施尽量减轻对市区正常交通的影响。

4.主要内容

1)九运会主要交通通道整治规划和保证九运会顺利举行需要的配套设施建设建议

2)开、闭幕式及各项赛程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

根据“九运会”的赛程安排,预测开、闭幕式及各赛项相关道路的交通需求。

3)开、闭幕式及各赛项交通组织实施方案制定的原则与策略

明确交通组织原则、交通分流与交通调整改善策略。

4)开、闭幕式及各赛项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

根据组委会的赛程安排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提出机动车、非机车与行人交通组织方案;

提出受影响范围内交通管制措施;

提出公交车交通组织及其站场布设方案;

提出交通调整、改善方案

包括交通指挥人员和公交车临时调配计划;

提出交通设施设置方案

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指示以及交通诱导系统等;

提出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提出交通管理模式和管理组织形式。

5)交通组织方案模型仿真测试、评价

通过计算机交通模型仿真测试,并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6)编制研究报告书及《九运会交通指南》手册

7)公众宣传策划

8)跟进、完善评审后的方案

方案评审通过后,因一些影响因素的变化需对方案不断完善。

9)评价方案实施效果

在运动会完成后,及时评价方案的实施效果,为今后举办大型活动进行交通组织提供参考依据及可借鉴经验。

四、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做好九运会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

1.进行九运会必经道路的整治工作

为了确保九运会期间各项赛事的顺利进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九运会的召开,并提高九运会必经道路的车速,进行了连接九运会场馆和运动员裁判员驻地的九运会必经道路的整治工作。包括交通秩序、道路景观、绿化、标志、标线、照明等,尽可能做到道路周边环境优美、路面平顺、路灯明亮、标志和标线清晰。

2.建设九运会场馆配套道路交通设施

对九运会场馆,特别是新建场馆进行相应的道路配套和行人过街设施的建设以及周边道路的改造。

如修建了进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专用车行隧道和一座人行隧道,以及进出广州体育馆的两条车行隧道、一座人行隧道和一座人行天桥,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环场路和广州体育馆的环场路。这都为车辆顺利进出场馆提供了保证。

3.做好九运会停车场的建设

五、九运会期间实行交通总量控制,均衡路网流量

九运会期间尽量减少外市籍的机动车辆进入广州市区,安排途经广州市的车辆绕道行驶;在九运会开幕前,由九运组委会与广州市相邻的地市协调,利用当地的电视台、报刊向群众、司机进行反复宣传、张帖告示,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同时在广州市十五大进出口及高速公路主要进出口设置文字标志牌,提示司机绕道行驶。

在保证比赛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正常交通的干扰,制定相关的强制性交通管制措施:

表1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停车场配置表

图2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停车场分布

表2广州体育馆停车场配置表

图3广州体育馆停车场分布

2)针对开闭幕式和大型比赛项目制定专门的临时交通管制方案。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保证九运会赛事期间的交通顺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六、充分依靠高载客率的交通工具进行大量人流的输送

九运会交通组织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优先选择大运量的集体交通和公共交通疏散人流。针对开幕式10万人的规模,充分依靠高载客率交通工具进行大量人流的疏送,车辆凭车辆通行证进入管制区域,禁止出租车和摩托车、自行车进入管制区域,进场交通组织见图4。

图4幕式和闭幕式均相应延长市区公

同时,公交部门为确保九运会开幕式大量人流的集散,专门开出了12条临时公交线路,闭幕式也开出了4条临时公交线路。利用公交可方便地到达各区,也可接驳地铁换乘,同时开幕式和闭幕式均相应延长市区公交车的收车时间。赛事期间,专门开出了连接市中心和九运会场馆的公交路线,方便观众观看比赛。铁路部门也专门为九运会开幕式开通了连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东站的市郊列车。

九运会开幕式的交通方式构成见表3。公交车、团体大客车和市郊列车占到了76%的交通分担率,对快速疏散人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表3九运会开幕式交通方式构成

七、发放车辆通行证,保证九运会车辆的交通顺畅

为保证九运会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交通需求进行有效管理,对九运会用车和几次大型活动采用发放车辆通行证的方式进行管理。车证分为:组委会车证、赛区车证、专用车证和专场车证四类。采用发放车辆通行证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保证各种参加活动车辆进出的需要,车种构成容易控制;根据调查,使用车辆通行证后,车辆的平均载客率提高,同时起到诱导交通,均衡路网流量的作用。

1.车证的制作

为了严格按照设计意图进行停车、行车管理和有效控制开幕式的交通车辆,采用发放车证的方式进行管理。分别制作彩排、预演和开闭幕式等不同场次的车证。车证正面用文字注明有效使用的场次,并以编号区分种类,对应相应的停车场,每场使用一种底色,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场次。背面印有进场、散场行驶路线及停车场位置的示意图。

2.车证的管理

1)车证的发放数量按实际停车位控制。

2)所有车辆(包括各类特种车辆)都应凭车证进入停车场地,并按规定地点停放。观众车证由主办单位负责发放。公交车辆也要凭车证进场,由公安交警部门核发。参加保卫工作的公安车辆使用工作车证,由省、市安保部门核发。

3)车证的发放与门票销售相联系,建议采取以下原则:

团体购票优先发放车证;

外地观众购票优先发放车证;

一般观众根据购票数量按一定比例领取车证,先到先得,发完即止。

4)持证车辆的驾驶员须将车证放置在前挡风玻璃左下角,按停车证背面规定的行车路线进入指定停车场停放。

5)车辆进入停车场停好后方可落客,司机停车后要熟悉停车方向和位置,散场时,观众必须在原停车位上车。司机要严格按照现场交通指示标志和停车证背面的散场路线行驶。行人进出停车场按指定的人行通道行走,不要随意横穿马路。

八、结合开闭幕式前的多场活动进行交通组织方案的演练,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九、做好交通组织方案的宣传工作

交通组织方案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支持与配合。交通组织方案的宣传包括向交通管理者和公众的宣传。

通过编制供民警使用的《九运会交通保卫工作手册》和《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广州赛区)交通保卫专项工作方案》,做好交通管理者的宣传工作。同时,在每次大型交通管制之前,提前几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进行交通管制措施的公众宣传。另外,针对开幕式公交线路比较多,乘客比较陌生的情况,公交部门专门印制发放了公交车乘车指南。

十、对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的启示

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49-03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任务,破解创新人才培养问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教育规划纲要》要求高校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学改革重要标准,努力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要加强动手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的机会。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已成为本科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改革的新视点。

一、综合设计性实验特点及意义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本课程知识的相关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就是针对教师给定的实验题目或学生自拟的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来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完成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的一种复合性实验。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所需知识多且要综合灵活应用是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特点。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不仅需要运动生物化学理论知识,还需要相应的实验手段,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等。因此,综合设计性实验不但强化了运动生物化学原理的综合分析运用,而且使学生可以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为学生运动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以后进行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选题

运动生物化学是体育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竞技体育中,它是科学训练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在体育锻炼和康复医学中,它是合理掌握锻炼方法和安排运动处方的重要理论依据。

1.实验内容。根据运动生物化学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中的指导作用,综合设计性实验选题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以运动生物化学指标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这一方面实验的完成对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指标监控运动训练过程有重要意义,如“血乳酸指标的应用”对于掌握其评定运动强度或各供能系统能力有一个直观认识。另一方面是以运动生物化学指标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

2.实验设计的形式及要求。一种是完全型实验设计:在两个大的选题下,由学生自选内容、材料、仪器等,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如在运动训练监控中,学生可以选择仅用强度指标对运动强度进行监控,也可以用多个指标对运动强度、运动量及机体机能状态进行综合监控;第二种是有限性设计:教师给出一个实验范围或者基本要求,学生自行命题,自定所需材料、仪器等,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如在竞技体育方面,教师规定选题范围是“尿蛋白指标的应用”,则学生在实验中选取的主要指标就是尿液指标,用其来进行运动强度或机体机能状态的监控。

三、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在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等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开展的,包括教师提出实验题目,学生查阅资料,确定实验主题,制订实验方案,教师和学生共同审定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论文,实验论文报告和及评定。

1.学生分组。在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时选择6~10人1组,分组人数过多,则会出现“大锅饭”现象;分组人数太少,实验对象如果选择本组成员自身的话,人数会不够。根据两界学生实验课的经验积累,6~10人既满足实验需要,实验任务分配又不至出现严重的分配不均现象,每位同学都可以参与实验工作。

2.方案设计的指导。实验方案的指导关键点。学生根据综合设计性实验课题的要求,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选取合适的测试指标,正确进行指标测试。每组方案制定好后以ppt的形式分组进行汇报并答辩,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3.实验过程的指导。运动生物化学指标应用相关实验研究需要有运动方案设计及实施,在具体运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适当指导。如在进行血乳酸指标应用相关实验中,采血时间的把握需要教师给予监督指导,取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由于学生采血技术的不甚熟练而延迟了采血时间点,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

4.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论文完成的指导。数据处理和实验论文是检验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效果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虽然开设这类实验前学生已经进行统计课程的学习,但从这两届学生情况看,大家对具体的统计应用还是不甚明了,因此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对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给予指导。实验论文的撰写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知识梳理和深入思考的过程,因此,实验论文撰写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实验论文的撰写,每实验组再拆分成两个小组完成一份实验论文,即每小组3~5人共同讨论完成实验论文撰写。由于测试指标不是仅有一个,所以每小组在论文撰写时可以选择不同切入点。论文主要包括以下7部分:摘要、关键词、前言、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结果、分析讨论、结论和建议。论文写作过程中也要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格式和要求书写,使学生在整个的过程中都得到系统的锻炼,为毕业论文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5.实验的评定。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评定要贯穿淡化结果、注重过程这个原则,成绩评定包括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过程实施、实验论文三个方面,分值比例分别为40%、20%和40%。实验方案主要考察实验设计是否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实施过程主要考察运动方案的有效实施和选用指标的采样及测试;实验论文注重论文中的讨论与分析,实验结果反映的问题以及产生结果的可能原因。

四、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案例

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要结合实际应用,具有真实性、可行性和应用性,实验项目的知识点要有利于学生结合课程理论,探索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下面是一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例。

1.实验名称:尿液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2.开设对象:适用于本科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3.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尿液指标(尤其尿蛋白)的测定方法及操作过程、并熟练运用测试结果评定运动负荷及机体机能状态,指导运动训练。

4、实验内容和涉及知识点:该实验项目设计的实验内容有:指标的采样时间和指标的测定方法。设计的知识点涵盖了运动员机能评定整个章节内容。

5.指导和实施实验项目人员和实验项目开设的硬件环境:实验项目人员配置:实验项目组有两位老师组成,负责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的组织、实施与指导。实验项目组能够很好的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能调控各组成员的实践活动。实验项目开设的硬件环境:我校教学实验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配备实验所需的所有仪器设备,如尿十项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血乳酸自动分析仪等,能很好支持学生实验的开展。

6.学生实验题目的选取:经过3周时间,5组学生选定题目分别为:“不同负荷运动时北京体育大学游泳专项学生尿液指标的变化”、“以尿蛋白浓度代替尿蛋白总量评价运动员运动强度的合理性分析”、“大学生篮球普修课训练后尿液指标的变化”、“摔跤运动员一次训练课后尿液指标的变化”、“几种不同负荷下尿液指标的变化”。

7.实验实施及评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索性的设计性实验,并通过文献检索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结论。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工作和思维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

五、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实施体会与思考

1.体会。两届参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学生积极性都非常高,对整个实验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热烈讨论,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都得到了锻炼。多数学生认为本次实验是一种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并期待下一次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2.思考。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具体如下:(1)实验题目的选取问题,题目选取太宽泛,学生不好把握,浪费过多时间;题目选取太具体又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大量的指导,1名指导教师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应增加指导教师或者增加博士帮助教师完成学生实验指导工作。(3)实验评定系统需要进一步量化,应从学生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创造性,实际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加以评价。(4)教研室教师应及时交流经验并进行研讨,共同完善综合设计性实验。

综合设计性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一种启发引导式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性教学。因此,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段晓英,姚天明,杨勇,等.巧设综合实验提升综合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97-99.

[2]肖建富,高瞻,李桂新.综合性实验的界定与作用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2):143-145.

[3]邓铸.创造力的本质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5):38-42.

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5

关键~:高校体育风险管理实施影响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018-01

近年来随着国内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中的器械一直在不断增加,运动项目也在不断丰富,这必然会导致体育管理之中风险系数大幅度上升,因此高校有必要完善体育运动的风险管理工作。[1]本文以黑龙江省高校体育管理为例,对高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影响黑龙江省高校体育风险管理实施的主要因素,并针对主要因素问题探寻解决办法,希望对改善当前高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的现状有所帮助。

一、体育运动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首先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风险管理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实施方案以及专业的评估模型。其次分析风险管理实施的影响因素,能够为今后处理体育运动发生的事故探寻一条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进而让教师和学校更好地解决问题。最后如果高校体育风险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也就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中,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体育人才。

二、高校体育风险管理实施的影响因素举例

(一)训练管理风险因素

所谓训练管理风险因素主要是指在高校体育管理中,出现的由意外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以及猝死的现象。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管理不严格

缺乏对体育活动总体细节的把控以及选择的教学方法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等原因,都会使训练过程中的事故率不断提高。

2.教学方法不当

我们提倡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运动,如果未将这种理念传递给学生,他们在运动中为了取胜而不择手段,那么必然会增加体育运动的风险。特别是像如篮球这种对抗型的运动之中,恶意攻击对手的行为很难界定。[2]

3.在体育活动中因为突然出现的恶劣天气而带来的风险

这一点在黑龙江地区非常常见,因为气候的原因每年黑龙江省高校出现的相关事故不在少数。

(二)设施管理风险因素

因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不到位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实也能够影响到高校体育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

(三)学生管理的风险因素

体育风险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具体的表现就是在日常的教学与管理之中,如果教师的作风粗暴,很可能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加之处在体育活动中的学生情绪大都比较亢奋,这就很可能会引发报复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这部分工作也能够影响到体育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

三、完善高校体育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训练管理

加强训练管理的工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体育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以及体育管理中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其次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在于教授体育运动知识,而不是单纯传递给学生输赢的理念。最后要强调的是如果在运动过程中环境因素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应该立即停止训练,以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

(二)加强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的工作主要就是指场馆的建设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来进行,保证选材的质量以及场地的规范性,这能够有效降低运动事故的发生。对于设备尤其是大型户外设备,一定要通过标签将正确的使用方法告知同学,并且对设备要做到定期检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需要配备专业的维修人员,并且定期对他们组织必要的培训。

(三)用更科学的方式管理学生

面对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今后我们应该用一种更科学的方式对待学生管理。首先奖学金的设置与评选要做到透明、公开,如果依靠这样的方式来变相的“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应该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3]其次,教师一定要端正态度,不能一味依赖“粗暴”的做事风格来解决问题。

四、结语

影响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实施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方案制定的科学性到实施过程的有效监控,从方案实施参与者的态度到学校资源的配置情况,从内部因素到外部因素,从人的因素到环境因素。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发现这部分工作中共性的问题开始,推进这部分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宋国辉.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4.

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载体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79-01

一前言

阳光体育运动是中共中央2006年向全国亿万大中小学生提出的倡议,目标就是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和健康。自2007年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以来,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按照国家和辽宁省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过三年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说明高校应借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之机,使阳光体育运动成为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效载体,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步伐,初步形成学校校园体育文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2007~2010年阳光体育运动实践。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我校三年来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资料进行汇集、归纳,以及查阅了相关研究成果20余篇和国家有关法规、文件,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逻辑分析法。

三结果与分析

1.阳光体育运动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关系

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开展各项体育运动的纲领,它包含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是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里传播和流通的行为方式;阳光体育活动提出了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一点和校园体育文化“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文化、身体素质及审美情操”的目标相一致;阳光体育提出“至少掌握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健康水平”,以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这是校园体育文化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最终体现。由此可见,阳光体育运动和校园体育文化是高度统一的,目标一致,阳光体育运动是实现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效载体,阳光体育运动的最终结果是校园体育文化成果的具体体现。

2.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实施

第一,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保障。近年来学生的体质下降与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有种种原因,但体育运动缺乏无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我校领导认识到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在学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之初就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而保证了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所需的物力、人力和财力,为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第二,完善的实施方案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我校自2007年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之后,按照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体育局关于在全省大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群众性系列活动的要求,制定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明确包含了:领导机构,阳光体育运动内容、时间和地点,所开展活动的方法与规则,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监督者,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和评价。这一完善的实施方案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3.阳光体育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影响的分析

第一,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研究所,为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提供了保证。学校在2006年10月购置了整套的体质测试仪器,配有专门的测试场所,不仅保证顺利完成了测试任务,同时为教师进行阳光体育运动专项研究和体育科学研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各类数据,为指导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体育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平台。几年来,体育教师发表体育教学、阳光体育运动、体质健康研究方面的论文100多篇,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也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学位层次。

第二,体育活动多样化,营造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主题和标志性口号,使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初具形态。以开展阳光体育群众性系列活动为契机,各学院、学生体育社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自2007年以来,各学院开展的体育活动内容逐渐丰富、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并形成了院系特色。

2009年,我校区提出“人人参与、快乐锻炼、健康成长”的阳光体育运动主题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运动口号,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阳光体育运动在开展初期就很有声势,掀起了全校师生体育锻炼的热潮,初步形成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校园体育文化。

四结论

高校通过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落实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进了体育教学改革和学校体育运动会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同时,形成了学校独有的阳光体育活动主题和口号,锻炼了教师队伍,凝聚了人心,由全体师生员工在各种阳光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来的这些物质的、精神的成果说明了阳光体育运动是高校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效载体,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马万凤等.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7)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10~14

[3]杨贵仁.教育部官员解读阳光体育运动[J].校长阅刊,2007(2):7~8

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7

(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5)

摘要:在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体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结构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必须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体育教师不但要掌握好理论知识,还要能掌握好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隐患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相互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文章引进综合式案例教学方法。就此什么是案例教学,它同其它类型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什么特点、优点;如何开展综合式案例教学等情况展开研究。以此,为体育技能的学习提供借鉴,为案例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体育技能综合式案例应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9—0062—03

作者简介:孙建鹏(197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研究目的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制定的,它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这个教育目标要通过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五大领域来实现。[1]从这个教育目标可以看出: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师的思想观念、角色转换、知识储备、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形成了学生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体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意识、全民健身意识和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培养,确保人人享受体育的乐趣,皆有所获。这无疑给我们一线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而适应这一形势和要求,真正充分认识了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体育教师才可以把握教学,做到角色定位。因此,对于目前培养体育教师的高校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如何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是培养体育教师的一个关键点。本论文依据案例教学的本质,试述综合式案例教学在体育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此为教师的发展和培养提供有力的依据。

2体育运动技术学习的特点

从运动生理学方面来说,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过程,实质上是大脑皮层建立巩固与恢复活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大脑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也是条件反射建立的最好时机,而不适宜的兴奋是无法建立起条件反射的,甚至会影响条件反射的建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分为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四个阶段,在每一教学阶段学生对动作技能的认识,理解与形成都有密切的联系。[3]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运用都应遵循其生理机制,而开启学生思维之锁的教学手段的设计与运用也必须符合和依据其生理机制。在体育教学中,掌握体育技能不仅要通过感觉、知觉、表象和记忆,还要通过积极思维。要唤起学生思维的灵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的欲望,为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思维品质创造条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中,案例式教学就是使启发式教学体现在每一教学段落与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运动技能的掌握。

3综合式案例教学的概念

课堂案例教学是一定案例在特定教学背景下以一定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本质的反映。[4]综合式案例教学就是师生运用课堂中的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事例。综合式案例教学是案例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三个特点[5]:(1)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表现为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为基础的多种学习方式是一个整体。(2)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它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认识情感态度上产生的矛盾以及矛盾解决的过程,十分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和新的发现。(3)强化教学的精彩场面。对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教师的教学机智,都有重要作用。

4综合式案例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案例进行体育教学其根本目的是运用案例教学推动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万能的。因此,要达到案例教学的预定效果和目的,必须先了解案例教学的运用过程。

从体育教学内容来说,案例教学适用于复杂知识、专业知识的教学。对于体育类复杂知识的学习,学生仅凭借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记忆再现,而难以真正理解掌握住知识。通过案例的学习,学生将复杂的知识嵌入生动的具体情境中,在学生的亲自思考、口述的分析、讨论中将新的复杂知识融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构建新知识结构,以促进综合知识的储备。

从体育教学本质目标来看,案例教学适宜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目的。案例教学方法的核心是模拟于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进行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自学独立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消化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利用自己的综合知识分析决策的能力等等,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的发展。

从案例教学对象来看,案例教学适用于高校学生的某些课程的学习,例如体育技能技术的学习。从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和分析,要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情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在案例的分析讨论中,学生要从各种观点建构关于案例出现的新的知识结构,要具有一定的归纳思维能力,使案例教学获得成功。因此案例教学适用于的教学对象是认知发展进入了意识成熟阶段的学生。

5在体育技能中开展综合式案例教学的三个构成要素

在体育技能教学中实施综合式案例教学可以界定为,师生围绕课堂中学生的技术动作展开相互作用,共同对学生技术动作表现出的技术动作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与分析,以求解决疑难问题并做出相应决策的过程。实施综合式案例教学需有三个构成要素[6]

5.1案例教学目的

综合式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判断能力,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这个目的的原因很简单,如果一种教学方法把关注的中心放在具体知识内容的获得上,那么,仅仅运用讲授法就足够了。但它的意义是仅仅限于那些稳定客观的知识信息的学习,一旦学习的目的转向科研能力的培养时,讲授法的局限性就暴露无遗。

5.2案例的载体

在进行综合式案例教学时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在课堂中学生的技术动作。综合式案例教学所展现的本质是真实生活的,通常是学生在日后的工作情景中会遇到的,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工作情境;通常包含着决策者必须面对的某种困境或疑难问题,以及怎样去解决的问题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5.3教学过程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综合式案例教学方法主要对象是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这与以演讲、讲授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它将学生置于决策者的位置,要求学生在观察技术动作的基础上,把握重要的技术动作信息,确定关键的问题,提出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案及策略,或者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综合式案例教学对学生而言,既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学习过程,也不是一个单个个体孤立地从事学习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之间相互系统学习和共同分享的过程。通过讨论、分析,学生既可以丰富和拓展他们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也可以相互检验和修正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分析,促进学生对实施体育新课标的教学适应和发展。

6综合式案例在体育技能教学的开展

综合式案例教学无疑包括学生的“学”的活动,同时也包括教师的“教”的活动,二者是同一活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7]。因此,综合式案例教学从这两个方面开展。

6.1学生对综合式案例的学习

课前,学生对所要学的技术动作要领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作为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据。在综合式案例的分析中要仔细,不能随意,识别错误技术动作时要阐明其表现、影响及性质。要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对技术动作进行合理分析,用合理的论证和定量的数据支持你的见解,见解要基于事实,合乎逻辑、清晰而连贯。

6.2教师如何教案例

在综合式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学生的技术动作充当载体;(2)指导学生为这节课的案例做好准备;(3)主持课堂上的案例讨论;(4)布置作业,就课堂上的案例情况撰写一份(几个案例几份)报告是关于正确技术动作的获得与错误动作的改正。在案例谈论中,教师要和学生一道识别各种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谈论开始阶段,教师不要怎么干预学生的讨论,教师从事一个促进者角色,提供适当的引言,对学生指导有方向但不是决定性的;最后突出核心问题,提供总结。

7综合式案例教学独特的功能特征

7.1综合式案例教学对学习的目的

前面已提到,综合式案例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判断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才是学习掌握一些具体的知识,这种知识很容易忘记和过时,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却可以延续。判断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同真正的问题打交道,是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艰苦搏斗中逐渐养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可是一种独特的学习经验,即在课堂情况下,学习如何应对和解决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这种学习经验无疑是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最需要的一种经验,这一点是传统教学远远不能及的[8]。此外,良好的综合式案例教学还给学生带来许多其他的好处。如,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识别问题,学会分析与理解,学会讨论与交流,学会指导和说服别人,学会向别人学习,这里的每一点对学生学习和日后工作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7.2综合式案例教学对学习的方式

在综合式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同传统的听课方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以相对被动的方式从事学习,仅仅从教师所讲的、课本所写的来学习。相比之下,综合式案例教学的典型特征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它要求学生课前首先预习好课本中的技术要领,并积极地参与课堂上的技术动作讨论活动,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中的讨论,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可以说在综合式案例教学中,学生比过去要承担更大的学习责任。其次,综合式案例教学把学习看作是一种团体性的、社会性的相互活动,而不只是学生孤立地从事自学活动。第三,在综合式案例教学中,教师并不把技术动作的错误以及怎样改动先告诉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自主地相互协作化地去探索。这意味着,在综合式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或多或少带有某种研究的意向,或者说,学生的学习与研究融为一体。总之,在综合式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有三个基本点,即“参与性”、“协作型”与“研究性”[9]。

8综合式案例在体育技能教学中的优点、局限性及其建议

8.1综合式案例教学的优点

在综合式案例教学中具有以下优点:(1)在参与技术动作分析与讨论中,激发和增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2)增进学生对学习的责任;(3)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掌握教学的技能;(5)创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学习共同体;(6)为缩短真实生活知识与书本知识的差距架起一座桥梁。

8.2综合式案例教学的局限性

综合式案例教学的局限性有以下几点:(1)比较耗时费力,常常给人一种投入时间长,技术动作练习少的感觉;(2)综合式案例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一般的老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3)教师在上课中未必有足够的多方位的角度来看待问题;(4)不是所有的学生对综合式案例教学有兴趣。

8.3克服综合式案例教学的局限性建议

克服综合式案例教学的局限性建议有以下几点:(1)事先制订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与预测;(2)为学生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做好准备;(3)教师尽量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认识的角度和发现问题的能力;(4)教师在上课期间尽量把握技术动作有效的有用时间,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观,树立“以学定教”的教学过程观,树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观,树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观。

参考文献:

[1]何丰译.浅谈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4).

[2]梁勇.新课标下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87-88.

[3]体育运动技术(总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3(01).

[4]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学理论与研究,2002(7):36.

[6]孙建鹏,王生有,郭素艳.在体育技能教学中运用综合式案例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5-37.

[7]徐春景.运用案例教学法应当处理好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70-171.

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8

1研究方案

1.1实验处理变量的选取本实验选取“班级”变量(分“实施班”和“对照班”);“实验时间”变量(分“实验前”和“实验后”)作为实验处理变量和分类变量来进行实验设计。

1.2实验实施方案在阅读大量文献结合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本文综合当前高中生的参与评价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实施方案(详见图1)。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方案主要包括3个步骤:基础设计阶段、促进实施阶段、反馈提高阶段。步骤一:基础设计阶段该阶段体育教师做好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教师根据上课的内容,设定出简单明了的评价标准;其次,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使用清晰简洁的词语,使学生明白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时依据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之后,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中要学的一些表格、问题;根据学生相互熟悉情况、分组意愿,对学生进行分组,5~6人一组,每组由组员推荐小组长一名。步骤二:促进实施阶段(1)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比较多,常见的有表格填写自评和互评、问题自评和互评、学生示范、言语评价等等。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灵活采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鼓励对小组内同伴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给予即时反馈。(2)填写《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分记录册》《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分记录册》是基于评价具有反馈、导向和激励的作用而设计的。该表格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表现、合作精神及技能学习等内容进行设计,用于学生对个人或同伴学习表现方面的评价。该表格在学生每周学习结束时填写一次,填写时学生需要根据情况对自己和同伴的表现进行评价,同伴互评采用轮流评价的形式。小组长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评价,分为“非常符合、较为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非常不符合”5个等级。教师参照小组长的评价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评价,若学生评价符合实际,且该阶段学生表现好,教师给予a级评定。(3)教师评价激励学生在填写《评分记录册》两周过后,如果两次均获得a等级的学生即通过考核者,可以获得两周免填写记录册的奖励,只需参与日常教学的学习评价即可;而没有获得免试的学生一方面继续填写记录册,另一方面,参与日常教学的学习评价,教师上课过程中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信息反馈。步骤三:反馈提高阶段信息反馈是根据设定的目标,对评价对象做了什么和没有做什么的描述。在学生参与评价的整个流程中,信息反馈是贯穿始终的,所以学生的参与评价过程也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本阶段针对学生填写《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分记录册》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两个部分,即通过考核的和未通过评价考核的。对于通过考核的学生,教师吸收接纳他们参与到对同学评价和学习的反馈指导中,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反馈的小帮手,帮助教师指出同伴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中多关注未通过考核的学生,对他们的评价进行反馈,并指导其合理、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伙伴。

1.3实验处理开学前两周体育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以往的课堂表现,对学生有一个初步了解,学期前两周正常实施教学(不采用实验干预)。通过前两周观察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之间的关系,将实验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1)实验前测。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参与评价的能力、体育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及健康行为水平和体育技能方面(排球自垫球和乒乓球推挡)进行测试。(2)实验实施。实验班学生在参与学习评价时采用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方案来实施,每次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需按照设计、提高和反馈三大步骤的方式实施。且实验班学生,每周需填写《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分记录册》一次,填过后小组长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评分,评分分为“非常符合、较为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非常不符合”5个等级。实验教师参照小组长的评价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a、B、C、D、e的评价等级,若学生评价符合实际,且该阶段学生表现好,教师给予a级评定,连续两次获得a等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两周免填写《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分记录册》的奖励,对照班学生按照原有的教学方式授课。体育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不刻意引导学生参与自评和互评,不对学生的评价给予反馈。(3)实验后测,同实验前。

2结果与分析

2.1对实验前各类数据结果的处理分析

2.1.1体育学习态度及健康行为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体育学习态度及健康行为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方面有显著差异。由t检验结果(表1)可知,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体育学习态度及健康行为无显著性的差异(t学习态度=0.216,p学习态度=.830>0.05);t健康行为=1.668,p健康行为=0.100>0.05),在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情意合作=-2.316,p情意合作=0.023<0.05)。由此说明,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和健康行为处于同一水平,而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则不在同一水平上。

2.1.2体育学习兴趣及各维度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及各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由t检验结果可知(表2),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总体水平上无显著性的差异(t学习兴趣=-1.059,p学习兴趣=0.293>0.05)。进一步对体育学习兴趣的各个维度进行检验,发现在体育学习积极兴趣、探究行为、运动参与和体育关注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由此说明,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处在同一个水平上。

2.1.3运动技能水平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运动技能水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通过了解得知,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多数为初次接触乒乓球和排球学习,为零基础,因此,开课前只对学生的乒乓球推挡个数和排球的垫球个数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发现,两个班级学生在乒乓球推挡和排球垫球上均无显著性的差异(t乒乓推挡=-1.297,p=0.199>0.05;t排球垫球=-0.340,p=0.735>0.05)。由此可以说明,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乒乓球推挡和排球自垫球处在同一技能水平。

2.1.4评价能力水平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评价能力水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本文的评价能力主要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差异绝对值之和的大小衡量学生评价能力。对实验前学生的评价能力进行t检验发现(见表4),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评价能力无显著的差异(t=0.657,p=0.514>0.05)。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自评能力和互评能力没有显著性的差异(t自评能力=0.625,p自评能力=0.534>0.05;t互评能力=0.292,p互评能力=0.771>0.05;详见表4)。由此说明,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评价能力、自评能力和互评能力处于同一水平。

2.2对实验后各类数据结果的处理分析

2.2.1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及合作精神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体育学习态度及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健康行为方面无显著差异。由t检验结果(详见表5)可知,实验后两班学生在体育学习态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t=2.010,p=0.048<0.05),且均值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实验前两个班级学生在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方面有显著差异,实验后对两个班级学生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的进步幅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班学生在进步幅度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t=4.242,p=0.000<0.01),且实验班学生的进步幅度高于对照班的均值;对两班学生的健康行为进步幅度进行比较,发现两班学生的进步幅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t=-0.081,p=0.936>0.05),对照班进步幅度均值要高于实验班。由此可知,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可以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向积极的方向转变或能保持较好的体育学习态度,对学生的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未能对学生健康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2.2.2体育学习兴趣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总体水平有非常显著差异(t=3.085,p=0.003<0.01),实验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提高,而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总体水平呈现略下降的趋势。对体育学习兴趣的各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体育积极兴趣、运动参与方面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积极兴趣=2.857,p积极兴趣=0.006<0.01;t运动参与=3.716,p运动参与=0.000<0.01),且实验班均值要高于对照班;而在探究行为和体育关注方面差异不显著(t探究行为=0.878,p探究行为=0.383>0.05;t体育关注=0.803,p体育关注=0.425>0.05),实验班进步幅度均值要略高于对照班(见表6)。由此可知,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对保持和提高高中女生体育学习兴趣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体育学习积极兴趣、运动参与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对探究行为和体育关注方面产生的促进作用较小。

2.2.3运动技能水平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运动技能水平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体育技能主要测试乒乓球连续推挡和排球双手连续自垫球,由技评(60%)和达标(40%)两部分组成,满分100分。由t检验可知,实验后学生的乒乓球推挡技能学习具有显著性差异(t乒乓推挡=2.402,p乒乓推挡=0.019<0.05);学生排球自垫球技能学习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排球垫球=2.775,p=排球垫球0.007<0.01),且实验班均值要高于对照班(详见表7)。从上述分析可知,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对学生的乒乓球推挡和排球自垫球技能的学习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

2.2.4评价能力水平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评价能力水平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对实验后学生的评价能力进行t检验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评价能力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5.452,p=0.000<0.01;详见表8),对比均值可知对照班的差异均值为13.8158要远远大于实验班的均值7.0。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自评能力和互评能力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自评能力=3.637,p自评能力=0.001<0.01;t互评能力=3.803,p互评能力=0.000<0.05)。进一步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自评和互评差异均值可知,实验班的自评差异均值3.8要低于对照班7.1316;实验班的互评差异均值3.2要低于对照班差异均值6.6842。由此说明,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评价能力出现很大的差异,实验班学生的评价能力、自评能力和互评能力均有很大的提高,也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方案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评价能力。

3分析与讨论

3.1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高中女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

3.1.1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高中女生体育学习态度经过实施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1学期之后,实验班女生的体育学习态度较对照班有了显著的差异,较实验前也有很大的提高(见表5)。这种差异充分地说明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方案对改善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行为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上述情况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3点:第一,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方案促使学生对自我学习态度的反思。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指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学生的体育学习不仅只是学习技能、增强体质的活动,同时含有大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体育学习态度也正是其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方案中,不仅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体育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态度行为进行评价,且学生在每周填写《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分记录册》时也需对个人同伴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这促使学生对个人体育学习态度的关注、反思。第二,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的实施,促使师生间的相互了解。谢祥梅老师在调查中发现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对教学的态度、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课堂气氛的创设、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良好的师生关系都会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增多,更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合理科学地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及时的反馈,增加了教师与学生接触的频率,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从而端正学生以往的体育学习态度。第三,同伴间的评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起到提醒和督促的作用。如果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太差,在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的过程中即可突显出来,它促使学生去比较,促使学生去端正学习态度。

3.1.2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可以非常有效地增强高中女生的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通过1学期的体育学习,实验班和对照班高中女生在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进一步检验时发现,两班的提高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实施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班级的提高幅度要高于对照班(见表5)。结合两个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3个方面:(1)通过与实验教师交流和本人的观察得知,实验班和对照班女生的性格有差异,对照班学生性格活泼,有朝气,同学间的交流比较多,上课纪律比较差。实验班学生内向,比较害羞,上课交往较少,纪律非常好。这可能是实验前两班学生在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方面有差异的原因。(2)体育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及时反馈也有助于教师收集反馈的信息,并以这些错误为契机,让学生参与反思不足的过程,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失败中找出原因,获得正确的认识。另外,随着学生对评价标准、方法的熟悉,自己运动技能的不断提高,也进一步增进学生的体育学习自信心。(3)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的一个首要步骤,即须将学生按照他们相互熟悉的程度分5~6人一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相互间进行评价。在与实验教师的访谈中也了解到刚开始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多,但是随着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对彼此进行评价,他们之间主动交流也渐渐多起来,相互帮助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学生自我认识也更清晰。

3.2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可以有效地激发高中女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对高中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分析发现实施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的班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而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总体水平却呈现下降的趋势。对体育学习兴趣的各维度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时发现,实施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班级的学生在“体育学习积极兴趣”和“运动参与行为”上有明显的提高,而在“学生自主探究行为”和“体育关注行为”方面无显著差异(见表6)。分析上述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方案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同伴的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体现了学生参与评价的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参与评价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运动。(2)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基本上都是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制定的,使得每一位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中都有平等机会和自,学生由传统教学中的被评者转变为主体参与者、实施者、评价者,成为学习活动的“小主人”,因而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3)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是结合教学而设计的,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一次次的评价加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在相互沟通、交流、帮助的过程中,每个组内、组与组之间的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和了解,由此她们建立了友谊,从而促使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中。(4)学生运动技能不断提高,通过一次次与评价的最佳标准对比,使学生有了更加愉快的运动体验,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得到强化和巩固。每周在记录表中回忆和评价一周的表现时,他们对自己的进步更加清楚,对任务的完成更加有信心,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运动的行为也得到强化。

3.3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女生运动技能的学习研究结果显示(见表7),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对高中女生的乒乓球推挡技术和排球垫球技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实验班学生的排球技能学习较对照班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乒乓球推挡技术较对照班有显著的差异。分析实验班学生运动技能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通过合理的学习,学生的运动技能是能够获得很大提高的。Richarda.magill指出采用适当的教学和练习手段对有效地帮助练习者获得或恢复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动作技能的要点,从而促使学生更准更快地理解动作,达到增进技能的目标。(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内部反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评价与运动技能达到的目标进行比较,促进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外部的追加反馈,能够促使学生对个人的评价进行反馈,能够对个人的技能进行反馈,这进一步促使学生运动技能的快速掌握和提高。进一步验证了夏忠梁和刘晓茹认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均有良好促进作用的结论。(3)《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分记录册》的填写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学生在填写记录册时,有特定的激励填写措施,学生想要获得奖励,就需要在技能上有所进步,并能够合理评价自己和他人,该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3.4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女生的评价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对学生的自评能力、互评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女生的自评和互评结果与教师的评价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见表4),实施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方案后,学生的评价能力发生显著的变化,实验班学生自评和互评与教师评价差距缩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对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达到了实验的预期效果。分析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1)在实施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明确参与评价所依据的标准,从而能够促使学生对照标准的要求去进行评价,避免评价的盲目性;(2)教学中教师设计特定的表格、问题、采用口头引导等新颖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3)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方案注重对学生评价的反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方案单独的地将反馈作为一个重要的阶段,并提出采用多种灵活的反馈方式,对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情况给予及时、即时的反馈,指出学生评价的合理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4)设计的《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分记录册》同样起到促进学生评价能力提高的作用。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4.1.1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的方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育学习的积极兴趣、体育学习参与度等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对提高高中女生体育学习态度也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对学生体育学习中的探究行为和体育关注行为方面效果不显著,在改善学生体育健康行为方面也基本没有产生效果。

4.1.2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使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能促使高中女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改善高中女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认识,促进其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所学习的运动技能。

4.1.3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使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评能力、互评能力,对提高高中女生的评价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4.2建议

4.2.1选取更加全面的实验验证指标。考虑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和实验结果的预设,本实验只选取了特定的验证指标,也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局限性。因此,更加全面地选取实验的指标验证该实验的其他效果具有可研究性。

4.2.2扩大实验被试的范围。由于种种原因,本实验只选取了高中一年级4个班的女生为实验的对象,虽然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实验方案是否对其他学段学生及评价有困难的学生也适用呢?这值得下一步去进行探讨。

4.2.3实验教师对实验干预措施的理解和实验的实施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虽然在实验前笔者对实验教师进行为期两周的培训,且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保证每周去实验学校一次至两次与实验教师交流和讨论,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以完全按照方案进行干预,也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9

一、总则.......................................4

1、编制目的....................................4

2、编制方针、原则..............................4

3、编制依据....................................4

4、适用范围....................................4

二、组织体系...................................5

1、职责划分....................................5

2、指挥小组....................................5

三、救援和保障机构.............................7

(1)信息分析与风险类..........................7

(2)信息报送..................................8

(3)预防预警行动..............................8

(4)协调运行..................................9

四、应急响应...................................9

1、分级响应....................................9

(1)等级分类..................................9

(2)响应程序.................................10

(3)抢救原则.................................10

(4)人员监护.................................11

(5)通讯保障.................................11

五、安全防护..................................11

(1)危险目标与危险区........................11

(2)群众人身安全............................12

(3)应急人员安全............................12

六、应急结束.................................12

七、调查与评估...............................12

八、应急保障.................................13

九、预案管理与更新...........................13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处置2022年广东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大型体育赛事乳源中等职业学校赛区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2、编制方针、原则

2022年广东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大型体育赛乳源中等职业学校赛区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应当遵循居安思危、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指导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规范有序、资源统筹、信息共享、反应迅速的工作机制。

3、编制依据

依照《2022年广东省少数民族运动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乳源中等职业中学赛区比赛项目编制。

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大型体育赛事是指经国家体育总局或省、市政府、区政府或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批准,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举行的2022年广东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大型体育赛事,乳源中等职业学校赛区举行的蹴球、花炮比赛项目,该两项比赛项目分别在乳源中等职业学校赛区的篮球场和足球场举行,针对该两项赛事的赛事场地规划、规程及规则而制定本预案。

(2)大型群众体育活动

大型群众体育活动是指经县政府或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批准,旨在推动全民健身、促进全民体质提高,参与群众或观众达到3000人以上的全县性的群众体育活动。

二、组织体系

1、职责划分

举办单位或部门负责大型体育赛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是配合主办单位或部门做好大型体育赛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委员会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2、领导小组

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成立2022年广东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大型体育赛事乳源中等职业学校赛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指挥小组(以下简称“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总指挥长: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XX

副指挥长:XX局XX

成员:由涉及应急处置工作的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组织、领导、指挥本应急预案的运行及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任务;监督大型体育赛事的应急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协调、研究、解决突发事件中的重大问题;向组委会报告情况。

领导小组下设机构:综合协调、应急处置、事故调查、情况报告、志愿服务管理等4个小组,具体职责为:

综合协调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审查乳源中等职业学校赛区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的工作预案,并提出意见;落实本预案的预防预警、信息传输、应急响应等工作,监督检查活动组委会工作预案的落实工作,协调组委会与相关部门的工作衔接,遇到突发事件时协调各组进行处置工作。

事故调查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协助事故调查机构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必要时进行影音记录,提出处理意见。

应急处置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参考预案指南导则,包括自然灾害、交通、触电、昏迷、休克、运动型受伤、踩踏、撞伤、违规操作导致各类安全事件及事故)

情况报告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负责与组委会、技术官员、新闻等部门的沟通,组织新闻宣传。

志愿服务管理: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与组委会进行赛事赛程、后勤保障、Fop、器材保障工作,协助Fop进行秩序维护、做好技术员、裁判、运动员指引工作。

三、救援和保障机构

以组委会组织架构为主体成立救援和保障机构,主要包括财政、公安、消防、交通、卫生、通讯、电力、供水等部门。救援和保障部门根据应急工作任务要求,针对体育赛事中可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需要,调配可用资源,提供应急保障,落实救援措施,全力配合组委会和现场指挥机构的工作,迅速组织实施应急救援保障工作。

1.信息分析与风险分类

根据赛事特点、规模、规格及风险程度(即: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及负面影响),确定和预警信息类别。预警信息原则上分为四类:

Ⅰ类(特别重大的体育活动):如综合性运动会或人员密集、规模庞大的群众体育活动相关信息。

Ⅱ类(重大的体育活动):涉及使用枪支、弹药和高危环境条件的体育活动相关信息。

Ⅲ类(较大的体育活动):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或单项体育活动相关信息。

Ⅳ类(一般性体育活动)规模较大的体育活动,如非热点项目单项比赛或人员活动相对分散的群众健身活动相关信息。

2.信息报送

预警信息按应急工作组织程序逐级汇报,报送信息要及时、准确、客观、真实,保障应急工作信息在应急体系和指挥机构中正常运转,对重要的突发事件情况信息要随时报告,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接报后要适情及时报告县政府、组委会。

3、预防预警行动

(1)行动方案

发行应急工作职责,按照本预案工作原则和要求,督促参赛组织和体育场馆,落实安全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配合赛区公安、消防、卫生、体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可能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应急准备工作。防范大规模观众骚乱,防范人员踩踏伤亡、爆炸、火灾、建筑物倒塌、恐怖袭击等。

(23)场所设施

乳源高级职业中学赛区的场地、建筑、通道、设施、环境必须符合国家公安、消防、卫生有关安全要求,保障人员紧急疏散和抢险、救援工作的应急需要。

4.协调运行

根据大型体育赛事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及特点,乳源中等职业学校赛区各工作组对各项应急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保障应急组织人员到位、措施有力、救援物资充足。

四、应急响应

分级响应

1.等级分类:根据本预案适用范围,按可能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和危害程度分级(即:事件的性质、规模、态势、行为方式、激烈程度、危害和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由高到低分为四个等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Ⅰ级:出现大规模密集人员踩踏伤亡,或爆炸、火灾、体育场馆倒塌,或其他特别重大事件,造成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事件。

Ⅱ级:出现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或人员失联等重大事件。

Ⅲ级:出现大规模群体性事件,10人以下人员伤亡等较大事件。

Ⅳ出现人员受伤、被困或20人以上食物中毒等事件。

2.响应程序

按逐级负责、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各级响应做到组织严密、快速反应、措施果断、稳妥处置。

在应急响应的同时,要注意突发公共事件可能产生的关联事件,并争取提前对涉及领域和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以避免次生、衍生或耦合突发事件的出现。

3.抢救原则

(1)发生伤亡事故,抢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争,及时、果断、正确,不得耽误、拖延;

(2)救护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必须两人以上分组进行;

(3)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

(4)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事因及现场情况,救援装备齐全;

(5)迅速将伤员抬离现场,搬运方法要正确;

(6)搬运伤员时遵守下列规定:

①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注意保护受伤部位;

②呼吸已停止或呼吸微弱以及胸部、背部骨折的伤员,禁止背运,应使用担架或双人抬送;

③搬运时动作要轻,不可强拉,运送要迅速及时,争取时间;

④严重出血的伤员,应采取临时止血包扎措施;

⑤救护在高处作业的伤员,应采取防止坠落、摔伤等措施;

⑥抢救触电人员必须在切断电源后进行。

4.人员监护

参加救护、救援的人员以相互监护为主,按照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原则处理。在救援中因为不可预见的因素而导致队员受伤的,其他救援人员发现时必须向组委会指挥部报告,并作出是否申请支援的决定。

若申请支援时,由指挥部下达预备救援队进入事故现场参加救援的命令。现场实施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发生以下情况,应急救援、抢险人员可以先撤离事故现场再报告:

①事故已经失控;

②个人救援装备已经损坏,危及到自身生命安全;

③发生突然性的自然灾害,危及到自身生命安全;

(2)发生以上情况时,活动组委会必须及时下达让救援队员撤离的命令。

5、通讯保障

器材配备:配备良好的通讯器材设备(电脑、电话、传真、网络宽带、步话机等),备用通讯方式为移动通信设备。

五、安全防护

(1)危险目标与危险区

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中突发公共事件时,现场指挥机构要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反应,准确判断事件性质,确定危险目标和区域,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迅速设立隔离区(带),部署和实施应急保障方案,采取果断安全措施,对在危险区域的人员及重要物资进行紧急施救。

(2)群众人身安全

疏散现场群众要按照预案规定的安全方式、方法、路线进行,要有专人指挥和引导,积极维护和保障现场秩序。对身处危险区域的人员须采取紧急救助措施,实施救援同时要注意掌握现场人员情况、及时清点人数,防止遗漏。

(3)应急人员安全

按照应急预案任务分工,应急工作人员进入和离开事件现场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和应急处置程序,服从现场指挥调动,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工作,避免或减少应急工作人员出现伤亡事故。在有火灾、爆炸的现场环境区域,须有安全保护措施,应急工作人员防护装备和器材应达到防火、防爆、防毒、防化安全要求。

六、应急结束

经分赛区总指挥到事故现场检查确认,根据对事故区域内的救援情况的数据分析,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通知组委会,事故危险已解除。

七、调查与评估

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调查与检测、损失与影响、应急处置效果进行评估工作。组委会负责调查评估的组织机构在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公安、司法勘查认定和专业部门技术鉴定,综合事件的起因、发生及终止情况,做出客观、真实、全面的调查评估报告。

八、应急保障

与财政、公安、武警、交通、消防、气象、卫生防疫等部门协调确定救援工作保障方案,根据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确定所需的人员、设备、物资、交通运输工具,落实应急队伍、应急物资装备、应急处置保障措施,并成立专家组或咨询组。

九、预案的管理与更新

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篇10

[关键词]: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在全新理念下进行的。有人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体育教学提出了质疑,认为,体育教学不再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学生的体质因而也在持续下降。那么,课程标准有没有再走回来的的路子,答案是否定的,新课改仍然要走下去。笔者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

一、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有效教学的研究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理论以及教学研究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的教学价值观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愿望。因此,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导致的体育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导致体育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我们认为,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照顾5个领域目标的实施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与技能的正确掌握一直是教师关注的主要目标,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心理的关注却比较淡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明确规定了学习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以及社会适应目标等5大目标。这意味着运动技术与技能目标不再是判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唯一目标,体育有效教学必须促使5大目标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要求教师将体育教育的价值定位在人的整体发展上。例如,在教学中,一节课中,可以重点关注一个运动技术目标,特别是在新授课以篮球为例,让学生学会运球、传球等,下一次课可以让学生在篮球学习中更注意学生的交往、心理健康等领域目标的达成。过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5个领域的目标都会完成。

2.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体育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习锻炼,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体育教学的“效”,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要让学生在体育文化知识、体育能力、心理素质诸方面取得进步。例如,在一节公开课上,有位老师为了表现自己的教学能力,极力地在组织教学,展示自己,而忽略了学生,学生在整节课中只是为了配合老师,这节课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更谈不上有效。

3.体育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体育教学不仅要有效果,使学生发生变化,而且要有效益,即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换言之,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教学结果与预期目标、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一致的教学。例如,现在的体育课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对教学内容作了调整,内容可以根据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地域特点灵活的选取教学内容,而那些诸如推铅球,跨栏的教学内容很好在体育课堂中出现了,而加入了适当的时尚体育,如攀岩、水上运动、冰雪运动等。

二、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解决问题的方式,下面,把体育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来探讨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1.在教学准备阶段的策略

准备阶段的策略,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处理问题的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教学准备也称做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设计是实现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之一。体育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确保体育课有计划地进行而筹划的教学活动,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把体育课程目标具体细化为单元教学目标。从操作层面上讲,教学设计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方案,具体表现为两种:一是写成书面的教案,另一种是“写”在头脑里的教案。我们在体育教学设计前,应明确两个问题:其一,学生的实际,它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知识、技能的储备,学习习惯、方法等;其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或心理和动作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教学任务与陈述具体学习目标。根据两者状态的差距,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排序、改造、补充等,筹划开展有效教学的具体方式,它包括课程的结构,采取的教学方法,创设的教学环境,设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对策等。一个成功的体育教师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而是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教学准备,一堂课的准备时间可能会几倍于课堂教学时间。

2.在教学实施阶段的策略

教学实施阶段的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策略。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的行为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学生学会学习和锻炼。新课程提出,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具体而言,首先,是鼓励自主学练,让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实现自我引导的学习。其次,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帮助、选择合适的任务、尽心组织活动,为合作学习提供机会;鼓励学生负责地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并努力促使小组其他成员履行自己的职责,建立并维护相互尊重与信任实现共同发展。再次,鼓励师生协同学习,让学生在个体和小组合作活动中,展示自我,师生积极互动,在竞争中掌握健身知识和方法,在充满自尊、自信的运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富有热情。为了实现高校体育有效教学,引导师生的积极情绪就显得十分重要。富有热情的体育教师,会去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会去探索、研究、发展自己所爱的学科;会不断地学习、扩展知识视野深化对学科的掌握,会去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体育有效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3.在教学评价时的策略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不仅关注学生体能的增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因此,与此相适应的评价是从定量测验转向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不仅要注意绝对性评价,而且要重视个体性(发展性)的评价。在体育成绩评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体育基础,学习行为态度,进步与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等。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人和团体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根据教学目的、任务等方面出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注重因材施教,不仅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