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发展工作方案十篇农业发展工作方案十篇

农业发展工作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1:34

农业发展工作方案篇1

一、发展目标

2013年,新培育休闲农业企业5家,新增规模以上“农家乐”10家,创建部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1个。创建和评选县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5个,年接待能力超过50万人次,新增直接就业0.2万人、带动间接就业1万人,年培训从业人员50人以上,从业农民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指导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规划编制。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县农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二)抓好重点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抓好县重点项目凉舟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红土娃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麻州湘江绿洲休闲观光农业园、庄埠寨富龙腾休闲观光茶园建设。完善园区规划设计,突显产业特色和丰富休闲观光功能,发展成休闲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设施配套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项目。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我县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将休闲农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以满足休闲观光旅游需求为导向,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目标,统筹安排,突出推进交通、饮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完善休闲农业项目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休闲农业企业的接待质量和水平。

(四)培育休闲农业精品。依托我县产业优势、旅游资源、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休闲农业领域,着力打造农业产业特色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农耕文化展示游、休闲乡村游、农业科普教育游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精品。培育和申报一批休闲农业星级企业及国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点)。

(五)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对休闲农业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休闲农业讲解员、乡村旅游导游员、农家乐接待服务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六)开展宣传与推介。充分发挥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新建休闲项目上报农业部魅力城乡网宣传平台,展示我县休闲农业形象。县电视台开设休闲农业宣传专题栏目。引导开展西瓜、葡萄、枇杷、草莓、蔬菜等采摘活动。积极开展影视院校与园区对接活动,拓展国内外友好交流与合作。积极依托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旅游投资洽谈会等,扩大我县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面。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休闲农业发展工作,县休闲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各乡(镇)要把休闲农业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整合当地特色产业和旅游观光资源,至少抓好一个以上上规模的休闲农业示范点;要加强对本乡(镇)休闲农业发展的规划指导、业务支持、资源整合和信息上报,推动本乡(镇)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发展工作方案篇2

一、正确认识发展*现代农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业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的总体目标,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发挥*独特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努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形成了100万亩河蟹(含岛外养蟹)、16万亩“寒优湘晴”优质大米、10万亩无公害花椰菜、5万亩优质柑桔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绿色产业基地,并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向纵深发展,产生了一定数量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逐步扩大,开发形成了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数十个品牌产品。与此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县、乡镇两级努力探索科技推广、服务实施的新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就*农业整体而言,现代农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均还十分有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调整缺乏深度,大产业发展思路尚未真正明确。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还是以短期效益的功利目的为驱动的农产品品种结构调整,而以现代农业理念对农业内部结构、区域布局和规模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尚处于自发和摸索阶段,把现代农业作为现代化生态岛区建设中重要的大产业并与其它产业融合,从而大幅提高农业附加值和比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思路尚未真正形成,突破方向依然不明,指标体系、发展模式、运行途径、工作抓手也不十分明确。

(二)农业科技基础相对薄弱,支撑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农业科研力量主要集中于县级农技单位,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和防病防疫工作。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这些单位的人员结构性矛盾和知识滞后性矛盾十分突出,高层次人才紧缺,研究力量严重不足。同时,乡镇、村两级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日渐萎缩,使工作无法深入到村,其它农技推广、服务资源分散,整合能力和综合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使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出现了“人散、线断、网破”的尴尬局面,难以适应生态岛区建设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农业企业,研发能力也严重不足,新产品开发少、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导致科技对我县农业的支撑作用无法充分显现出来。

(三)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缓,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尚未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引进、扶持了一批如“华源”、“绿利”等有发展潜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但因投入后约束、监管机制不完善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等方面的原因,部分龙头企业不但没有发挥出其组织化生产的效应,反而带来了不少经济和社会问题。另有部分龙头企业处于勉强维持的状况,带动作用不明显。同时,我县现有5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总体规模不大,运作不够规范,经营能力偏弱,联系、带动的农民数量还不多,难以组织起更大规模的生产。另外,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土地主要掌握在家庭联产承包的农户手中,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和效益低。大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使土地难以集中进行规模经营,而且阻碍了基于规模化生产才能取得实际效益的设施、科技的投入。

(四)特色种源保护形势严峻,品牌效应尚未有效发挥。*特色农业种源是*现代农业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但由于对种源保护的认识不足,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使我县种质资源规模小、分布散的状况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变,而且白山羊、水仙等名、特、优品种自然特性正在退化、异化现象十分严重,作为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的品牌效应逐渐退化乃至消失。即使象花椰菜、红梗芋艿等虽已形成生产规模,但也由农民自行选种、留种,导致种质资源中一些好的基因丢失。

(五)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业产业链延伸尚未深入。农业基础设施既包括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又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就目前而言,我县较为注重对农业初级产品产前和产中水利、道路、农资供应等物质条件的改善,而对产后深加工、流通、废弃物利用等产后环节及农业综合教育、科研、推广等社会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还显得明显不足,使得农业产业链向符合现代农业生态化、信息化方向深层次延伸的力度相对较弱。

(六)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现代农民队伍尚未培育形成。我县目前从事家庭联产承包的农村劳动力大多是50岁以上的农民,习惯于分散的、落后的传统农耕方式,所掌握的现代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较少,且接受、掌握农业技术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同时,其中不少人员安于现状,缺乏远见,甚至较为极端地注重眼前局部利益的得失,成为以土地流转集中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生态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通过直接的培训教育和间接的潜移默化,尽快培育形成现代农民队伍也是*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着力解决发展*现代农业的几个问题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市场需求,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设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现代农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整个过程,而且模糊了三次产业的界线,向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种源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及都市型产业等方向渗透、扩展,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这庞大的综合体系中,*农业应选择什么样的突破方向和发展模式?*是*大都市郊区,是*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因此,*农业必然是依托*,服务*,功能、布局、结构与*发展战略相一致的都市型农业。与此同时,根据*三岛功能定位,*农业在注重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强调其生态功能,必须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和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以现代科技为支撑,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发展组织化、规模化、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根据上述两点,*农业的发展取向应为都市型生态农业。为此,建议现阶段应重点着力解决以下四个方面关键问题。

(一)坚定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方向,规划、完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

1、落实三岛功能定位,坚定不移地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根据*三岛功能定位,以海洋装备产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将集中布局在长兴岛,而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的*本岛,第二产业的发展将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第三产业和其它高端产业的引进在实质性开发前也不可能达到较快发展的速度。因而*岛域规划提出的“绿色食品岛”概念,正视了*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多数的现实,作为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发展的重点进程和目标。因此,现阶段全县上下应统一思想,脚踏实地,把发展本岛现代农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放到突出位置。

2、深化、细化、完善农业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工作措施。在岛域总体规划落地后,相关部门即着手配套了至*年的农业中远期规划。同时,“*”规划也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县农业的发展目标。但这些都还是较宏观的规划,应在认真实施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化、细化、完善农业规划,按照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发展取向,研究、落实具体目标、产业布局和工作措施。在产业布局规划中,应重视在崇国有农场在岛域总体规划中的战略地位,注重发挥其土地成片、规模集中、易于调配的优势,使农场地区更好地按照三岛功能定位进行统一规划,使之与县域现代农业发展相协调;应重视乡镇农业的传统特色和发展优势,明确各乡镇不同的产业布局和突破重点,努力促进各乡镇特色产业片区的形成。

3、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努力形成融合互动的产业布局。应按照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认真研究、合理调整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及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研发等相关产业的结构比率,大力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外向延伸,以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现市委、市政府要求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突破口,认真研究相关产业的发展背景,充分利用*生态品牌优势,积极拓展现代农业内涵。可按照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相关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共同制订彼此依存发展的融合型专项规划。促进农业向加工、休闲、观光、会展、教育、科研等边缘产业的渗透,努力形成融合互动的产业布局,从而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比较效益,使我县农业业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二)不断优化政策体系,切实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水平。

1、努力争取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新突破,有效利用岛外资金共同建设产业基地。首先,必须正视、解决*现代农业园区存在的诸多问题。*现代农业园区是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达33平方公里,园区内水、空气、土壤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基础设施也逐步配套完善。但由于土地权属等问题,园区成立六年来始终未能得到实质性发展,直接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形成与壮大。建议县政府对此应引起充分重视,积极运用资源调配的行政权,用一揽子方法彻底解决园区的发展瓶颈。积极协调、解决华源集团占地问题,使园区能够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使园区招商引资功能充分调动出来,集聚龙头企业的效应充分显现出来,对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必须充分调动乡镇的积极性,督促乡镇象二、三产业招商引资那样重视农业招商引资,让引入的农业实体企业把农户组织、带动起来。再次,鉴于农业投入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研究制订比引入工业企业更为优惠的税收、基础设施配套、管理服务等政策,直至对明显带动农户增收的龙头企业实施投入阶段全额退税乃至资金奖励的政策。

2、实施平等竞争的产业政策,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新亮点。应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重要战略地位,为*特色农产品、其它规模化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制订、实施更加积极的、适用于包括引进企业在内的所有农业企业和组织的土地使用、税收、融资等产业政策,支持*现代农业的突破性发展。尤其在资金扶持方面,应统一标准,根据所带动的农户数量、品牌与标准认证、经营规模等情况,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平等扶持,营造平等竞争的公平环境。

3、指导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加快形成乡镇特色产业片区。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的同时,乡镇政府应根据本区域产业特色和产业规模,有所侧重地加大对农村中介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与扶持,切实解决其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其组织效应,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加速形成乡镇特色产业片区并向规模化经营发展。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业风险基金或贷款担保基金,并制订完善的、统一的使用标准,一方面刺激其发展欲望,另一方面帮助克服资金流动困难。对已经申报注册,具有较大影响力,运作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则通过项目倾斜、政策性奖励等措施进行重点扶持。

4、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农业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对部分市场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确需特殊扶持的龙头企业,应认真总结前几年支持、扶助方式成败的经验教训,在给予项目、设备、资金扶持时,应对其具体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市场前景、资金后续投入保障、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定、把关,并以财产质押、参与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等形式建立必要的约束、监管机制,坚决杜绝部分人在缺乏后续资金保障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情况下,利用项目扶持政策,使用集体土地、政府资金,资产和利润归自己所有,风险和不良后果由政府承担的“烂尾工程”现象,确保龙头企业健康、快速成长。

5、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前段时期植树造林过程中,我县积极探索、实施土地流转的政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应在此基础上,根据*的特色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加以深化、完善。一方面,可以结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离土农民及时提供小城镇保险或其它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形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参股、合作、用工等形式,使一部分农民离土不离农,就地开展农业生产,既可分享股权等财产性收益,又可获得工资性收入。对一部分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长期在岛外或县内城镇就业的特殊农民群体,则把土地流转作为获得特殊优惠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前置条件,鼓励这部分农民自愿流出土地。

(三)研究、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岛内农业生产内部循环。

1、充分认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生态农业所要求的是循环型的大农业,其本质并不仅仅在于减少、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更主要在于运用生态学原理实现物质的多层次循环利用,并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供更大可能和更大空间,使现代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同时得以发挥。中共*市委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中也要求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加强对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的功能定位是现代化国际性生态岛区,对各类废弃物简单的物理、化学处理方式显然与之不符。因此,必须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综合利用尽早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2、研究创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方式。根据先行地区的经验,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沼气技术。但这属于较初级的利用方式,是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在一定水平之下的利用方式。*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需要更高层次利用方式。为此,建议从更宽泛的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的层次进行研究、创新、开发农作物秸杆发电,生物质气化、液化燃料,有机肥等转化利用方式,并以此为中心环节,将组织化的种植业、规模化的养殖业及林业、农产品深加工业连接起来,实现岛内农业资源、能源相互交换的循环体系。

3、列入争取市级财政支持项目。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巨大,并且同时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岛区建设以及涉及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三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意义。其部分关键技术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应用,相关设备国内也有生产,技术难关攻克难度不会很大,完全可以作为大产业项目争取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资金、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全方位的支持。如争取支持成为可能,*现阶段应首先做好应用规模、规划布局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四)努力增强科技基础和攻关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1、改革现行体制,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应针对现行县、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的矛盾,加大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网络。对其中应由政府承担的推广、服务职能,应切实按照“服务政府”的要求,落实并充分保障技术人员编制和所需资金。同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采取基础理论和针对性工作并重的方式,开展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对半服务半经营项目,则通过市场化运作加以解决,使政府的推广、服务功能与企业化经营功能分开。同时,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积极培育、引进农业科技研创人才,并实行科技成果评定、奖励政策,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从而形成数量充足、技能素质较高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和研创队伍。同时,要认真总结“科技入户”工程的经验,积极探索农技服务的新途径。

农业发展工作方案篇3

(一)加快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

1、奶牛。扶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对存栏200—499头的补贴50万元;存栏500—999头的补贴100万元;存栏1000头以上的补贴150万元。主要用于奶牛圈舍、饲草饲料棚改扩建,防疫挤奶设备购置、水电路等公用设施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等。

积极实施千阳、省级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示范县建设项目。对每个县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1000万元。新建1个存栏200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补贴50万元;改扩建1个200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补贴25万元;从国外引进良种奶牛每头补贴4000元。

加快万头、千头现代化奶牛场建设。对新建的2万头奶牛场和千头现代化奶牛场,按奶牛场设计规模每头奶牛给予1000元的基础设施补贴费,每头进口奶牛补贴3000元的购种费。

扶持奶牛产业稳定发展。对新建存栏300头以上的标准化奶牛小区,补贴20万元;新建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小区,补贴10万元;新发展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场,补贴5万元;新发展存栏5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补贴3万元;新发展存栏3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补贴1万元。

2、生猪。积极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对养殖场(小区)年出栏生猪500-999头,补贴25万元;养殖场(小区)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补贴50万元。主要用于猪舍的改扩建、养猪设备购置、水电路等公用设施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等。

积极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年,对被纳入全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区,每头能繁母猪良种猪补贴40元/年。

扶持生猪产业稳定发展。从年月1日至年12月底,对存栏基础母猪200头以上的良种仔猪繁育场给予3万元补贴或对其贷款给予贷款利率的50%贴息;对省列扶风、岐山2个万头生猪自繁自育示范村各补贴80万元。鼓励农户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对存栏规模较大的10个生猪专业合作社,市财政每个补贴5万元,用于购置防疫设备、开展公益等;对生猪存栏达到1万头以上的村,市财政每村奖励1万元。

(二)积极实施畜牧业保险政策

1、奶牛保险。每头奶牛保险金额分3000元、4000元和6000元3个档次,费率6%,保费每头奶牛每年为180元、240元和360元。保险费中央财政补贴30%、省级21%、市级9%、养殖户承担40%。

2、能繁母猪保险。每头能繁母猪保额为1000元,费率6%,每头每年保费60元。保险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级21%、市级9%、农民承担20%(12元/头)。

3、在区、眉县、麟游县、岐山县开展秦川牛保险试点工作。

(三)大力推进畜牧业良种补贴

1、良种奶牛冻精补贴。每头适繁奶牛补贴高产奶牛细管冻精2支30元(每支15元),实行配种服务费与冻精费分离,降低配种收费标准。

2、能繁奶牛补贴。对年龄在1.5周岁以上,无繁殖障碍、具备正常的繁殖能力,并已投入生产的适龄母牛(包括初孕奶牛和经产奶牛,不含后备奶牛),每头给予一次性补贴100元。

3、奶牛性控冻精补贴。每支性控细管冻精补贴50元,主要在规模奶牛场和奶牛小区实施,

(四)加品加工企业信贷扶持

1、对乳品加工企业所交税金市县留成部分全额用于乳品企业贷款贴息。从年月1日至年12月底,依据企业缴纳税金、收奶量、收奶价和新项目确定贴息贷款额度,按照贷款利率50%予以贴息。由此影响县区财政收入部分,年终市上通过转移支付给予解决。

2、对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财政补贴。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中央财政补贴100万元以上,一般项目中央财政补贴100万元以下。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中央财政补贴30-50万元。

3、对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贷款贴息。凡产业化龙头企业在银行有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或有季节性农副产品收购贷款的,按同期银行利率予以贴息。

4、对扶贫龙头企业项目实行贷款贴息。从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且吸纳贫困户就业的龙头企业,在银行贷款的,予以3%的贷款贴息。

二、推进果业突破发展

1、实施国家现代农业苹果产业示范县项目。主要用于县、扶风县苹果苗木繁育、基础设施、基地建设、技术推广等。

2、实施生态果园示范村建设项目。对被列入省上的10个示范村,每村每年扶持8-10万元建设资金。

3、实施猕猴桃新建园补贴项目。对新建猕猴桃园按300元/亩标准给予建园补贴,其中省上200元/亩,市县配套100元/亩。

4、加快核桃产业发展。凡纳入省十二五核桃经济林产业发展基地县重点县的新建核桃标准园,省上每亩补助100元,市上补助100元;改造核桃低产园,省上每亩补助50元,市县每亩补助不少于50元。未纳入省级核桃产业基地县重点县的新建园,市财政每亩补助100元,县区每亩补助不少于50元;改造核桃低产园,市县财政也给予一定的补助。对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和采穗圃,根据规模、品种、采穗量等情况的不同,每处一次性补助30—50万元;对按照“四定、三清楚”进行良种苗木生产的良种繁育基地和采穗圃,每处每年给予生产补助10—20万元。

5、支持花椒产业发展。对、西部山区等地区新建花椒标准园,省政府以市、县为单位采取以奖代补办法给予奖励性支持。

6、市政府设立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基地建设、新品种引进及新优技术推广、果农培训、示范园建设、龙头企业及果业专业合作社扶持、品牌创建和宣传促销等活动。果业示范园结合“一村一品”建设,规划面积1万亩以上,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技术符合省级示范园建设标准的乡(镇)村,市上给予奖励,并对果园配套机具实行补贴。

7、开展果品保险试点,在县、扶风县开展苹果、在眉县开展猕猴桃、在、区开展花椒、在、麟游县、千阳县开展核桃保险试点工作。

三、推进粮食产业稳定发展

1、落实粮食四项补贴政策。粮食直补每亩8-13元,农资综合补贴每亩49元,小麦、玉米良种每亩补贴10元,水稻良种每亩补贴15元。玉米、水稻采取财政一卡通补贴给农民。小麦补贴采取售价折扣补贴方式,由种子企业统一供种。对大中型农机具按售价的30%给予补贴。

2、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区实施小麦、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国家和省上对项目区在资金上予以扶持。

3、市财政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1000万元,主要用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四、推进蔬菜突破发展

1、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省上对新建2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基地,按照日光温室每亩2000元、大棚每亩5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市财政给予一定配套资金予以扶持。

2、扶持发展“畜-沼-菜”生态循环设施示范园、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专业化育苗站(点)。对200亩以上的日光温室标准化示范园、300亩以上的大棚标准化示范园、10亩以上的育苗站(点),市财政给予一定的配套扶持。

3、开展设施蔬菜保险试点,在县、区开展设施蔬菜大棚损失保险试点工作,在开展双孢菇设施大棚保险试点工作,在开展辣椒保险试点工作。

农业发展工作方案篇4

一、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自90年代全面推行村级建档及档案规范化目标管理认定活动以来,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且逐渐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率、完整率越来越高,整理越来越科学规范,烟台市村级建档率达到100%。农业农村档案在服务“三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如农业农村档案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涉农方针政策和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和重要参考。规范的档案管理促进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依法办事,规范收支管理和大事公开。宅基地审批手续、“土地证”存根等档案资料是农村土地承租、山林承包和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重要凭据,是处理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赡养老人、义务用工、村集体资产分配和财务收支管理等复杂敏感问题的基础依据。同时也是加强农村自身建设,增强村级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有效保障。但是,由于基础差、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和规范的地方。一是档案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档案工作缺乏可持续发展。由于县(市)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经费不足,到村一级进行具体指导的时间屈指可数,使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标准不能及时传达到村这一级,造成监管不到位;乡镇一级由于没设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且大多档案工作人员都是兼职,自身工作任务较重,无暇顾及村级建档;各村档案员大都由会计兼任,业务知识与业务技能无法适应档案规范管理需要。加之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不健全、保管设施设备不到位等不利因素的存在,档案工作处于一种上面抓就好些,上面不抓就停滞不前的不稳定状态。二是档案管理不规范。虽然实现了村村建档,但是由于人、财、物上的不足,农村档案管理仍然普遍存在收集不及时、收集不全、整理不科学、保管条件差、利用率低等现状。这些现象的存在,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了档案工作的发展。三是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率低。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价值档案信息少等原因,农业农村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极低,依靠档案维护农民自身权益、进行村务管理、掌握国家涉农政策、了解农业科技的意识或人很少。档案室铁将军把关也是普遍现象。甚至不少村民不知道档案室的存在,也不知道档案的作用与价值。

二、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农业发展工作方案篇5

农业科技档案是指农、林、牧、副、渔、水利、电力、气象、环保、土地、土肥等涉农行业在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科研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材料。它记载和反映了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全部过程和具体成果,是储备农业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的主要载体。[1]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利用工作的拓展和深化,是针对本单位及社会有关方面的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科技档案中存贮的科学技术信息进行发掘,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工作,是提高科技档案工作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2]农业科技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其他各种信息资源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信息资源,不仅对本单位有用,对其他单位、对社会也有用,不仅现在有用,将来也有用。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好农业科技档案,是为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因此,做好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农业科技档案的作用

(一)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技知识的一种存在形式,是科技经验、科技资源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凝聚着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科技活动过程及思想、经验的直接记载,是进行农业科技成果鉴定、奖励申报、撰写学术论文、编写学术专著、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的重要依据。

(二)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工作的必要条件。农业科研人员通过查阅借鉴、分析研究已有的农业科技档案,在科研课题申报、项目研究等方面可以少走弯路,减少重复工作,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档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学研究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与前提,是进行农业科技管理的科学依据。在现代科学研究活动中,不管是科研部门制定科学研究的总体战略,还是科研群体以及个体确定科学研究发展方向和目标,都需要以科学技术的各方面信息作为依据。[3]对农业科技活动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需要掌握和利用已有的农业科技档案材料,及时协调、指导农业科技工作,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四)农业科技档案是传递、交流科技信息的重要工具,对农业生产活动、科技成果推广具有指导、参考和借鉴作用。现代科技成果的物化周期不断缩短,在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展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使农业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及时推广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三、当前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科技档案收集与管理不规范。有的科技人员档案意识较薄弱,对档案的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不注意积累科技项目档案,导致一些科技项目档案资料不齐全,不能反映科技项目的全貌;有的科技人员将在工作中积累的有价值的科技档案资料据为己有,不愿移交归档,致使部分档案资料流失;有些单位在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鉴定、分类、编目、归档等工作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完整性,影响了农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二)档案信息服务水平不高,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档案信息服务多为坐等上门服务,有人来查阅就提供档案,没人查阅就存放库房,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有些科技档案属于保密范围并设有查阅权限,但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碍于面子或保密意识不强,将未解密的档案提供给不具备查阅权限的人,造成科技档案信息泄密事件时有发生。

(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开发利用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有些单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还停留在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编目,信息采集多为手工进行。档案编研工作进行的较少,尤其是对已鉴定验收的科技成果档案,未及时进行相关信息采集,如基础数据统计、编制成果简介等,不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

四、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保管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

(一)完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夯实基础

1.规范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完整性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不仅仅是收集、整理和保管科技文件资料的简单过程,还应包括对农业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和归档业务进行指导,对农业科技档案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统计,对归档的农业科技档案进行再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农业科研院所应根据《档案法》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以“三纳入”(即把科技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入科研工作程序,纳入科研计划,纳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四同步”(即档案管理与布置科研任务同步,与检查科研活动进度同步,与科技成果总结鉴定验收同步,与科技人员考核奖惩同步)、“三把关”(即把好鉴定验收关,把好上报成果关,把好科研人员业务考核关)为基本内容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科学地管理农业科技档案,维护农业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2.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农业科技档案业务知识,还要熟悉农业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程序,充分了解本单位科技活动种类、范围、程序、进度、规律以及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经常主动深入农业科技活动一线,掌握收集对象的形成、运转情况,抓住关键阶段、重要环节,做好收集工作。保证收集与管理的农业科技档案符合规范要求,为档案再利用提供物质保障。

3.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作用的宣传教育,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同时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应适时参加有关科技档案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增强档案信息意识和信息组织能力。

(二)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要注重实效

1.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21世纪是信息时代,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树立信息观念、效益观念,要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重保管轻利用,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深入科研活动第一线,主动了解农业科技生产与管理工作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及时开发科技档案信息,最大程度满足农业生产发展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要。

2.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注重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保守国家机密,维护国家科技档案机密,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应遵守的重要原则。我国颁布的《档案法》、《科学技术保密条例》、《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为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农业科研工作出现了课题协作多样化、学术交流多元化、情报交流网络化的趋势,对农业科技档案资料的保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严重挑战[4]。因此,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中公开与保密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保护农业科技档案中需要保密的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交流和科技成果推广,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可根据农业发展不同阶段对科技信息不同层次的需要,分别整理需要保密的关键性资料和可以公开传播推广的科技成果资料,并使后者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加强信息开发手段,提高服务水平

(1)编制农业科技档案检索工具,如农业科技档案总目录、分类目录、综合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或卡片、作者目录等,方便查询检索。

(2)根据客观需要,开展农业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对农业科技档案的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归纳、综合计算、分析、研究加工,把分散的原始信息加工成系统的、实用的编研成果,如科技成果简介、基础数据统计、专题汇编、科技图册、大事记、组织沿革、单位年鉴等。

(3)开展农业科技档案的多种服务,如借阅、复制、科技咨询、信息交流、以科技交流和成果转让为目的的陈列展览、以宣传教育为目的的陈列展览等等。

(三)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拓展工作领域

1.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要根据农业生产、科研活动的特点,配合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信息咨询服务,举办科技讲座、科普画展等一系列宣传工作,既满足了“三农”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同时又宣传和展示了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实力,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知名度。要积极引导农业科研人员转变观念,坚持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原则,坚持科研来源于生产、成果服务于生产、发展依赖于生产。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现有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力度,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2.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围绕关系党和国家、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开展档案信息的深度加工和专题编研等公益性开发利用工作,如科技基础数据库、科技成果数据库、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数据库等一批直接服务农业发展的重要专题数据库,为现代农业发展、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的方便、快捷传递,给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提供了最佳的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将采集、加工整理的农业科技信息、成果转化信息、先进管理经验等通过各级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各类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站或同行业区域性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有效地进行传播,实现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4.建立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反馈制度。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利用效果的反馈信息,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开发策略,使开发利用形式和内容更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业发展工作方案篇6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新农村建设;经济建设;措施

引言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业科技档案其中涵盖了非常重要的领域和内容,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农业经济发展当中农业科技档案了农业、林业、水利、渔业、水利和土地等各个领域生产活动相关的科技信息。而正是这些内容和记录,其为具体经济建设过程当中各项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和帮助,是重要的决策依据。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发挥农业科技档案的作用和价值,这样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进而达到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的目标。

1当前农业科技档案方面工作的基本分析

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业科技档案本身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其能够更好的为农业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依据和基础。在当前新的发展是一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科技档案的数量逐渐增加,同时其档案本身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这也对于档案方面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能够更好的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那么其就可以更加有效的为农业科研方面的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档案资料方面的服务,同时更好的帮助相关研究人员对于以前的研究经验进行借鉴,提升后续农业科研工作的开展效果。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其相关工作的落实能够更好的对于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农业科技档案对于科研活动进行了正式并且全面的记录,是对于知识产权维护的重要法律依据和基础,其中也涵盖了很多技术方面的核心内容。通过采取科技档案的形式做好相应的管理,就能够更好的提升对于科技成果的保护水平。而与此同时,在当前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其相关工作的开展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关注,相关参与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不强,影响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特别是一些宝贵的科研记录的管理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的损失。具体管理制度也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对当前各类电子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也需要进行更好的考量和优化。可以说,当前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开展当中,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其具体工作的开展当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这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重视和科学的改进。

2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如何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经济建设

第一,给予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以充分的重视。在当前新的工作环境下,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我们在具体工作推进和落实上,应该给予其实际工作与充分的重视和关注。引入新的工作思想和举措,并且进一步提升科技档案工作的开展成效具体档案管理工作改进和优化的推进和落实效果。改变以往传统被动化的管理举措,引入更加主动化的管理思想,同时为档案利用方提供更加便捷并且全面的服务,这样才能更好的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应用价值进行发挥,服务当前新农村经济建设工作。另外,结合当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求,应该加强软件方面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给其实际工作的推进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基础。第二,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水平。提升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水平,就能够更好的提升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效果,这对于当前三农问题好的服务。在具体档案编研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一系列热点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结合科技发展过程当中的一系列需求和特点,对于档案资料进行合理的整理辨认出具备更强实用性与科技含量的资料。另外,在具体编研的过程当中,也应该与农业科研机构进行充分的联系,对当前农业生产新技术以及新成果进行相应的编写。第三,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当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过程当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是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是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和方向。在实际档案方面工作开展当中,应该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充分了解,提升信息化管理的适用效果,发挥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价值,构建一个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环境。通过对于各类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利用,打造一个和农业科技工作连接紧密的档案管理平台,为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查阅等提供一个信息化的环境。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数据量庞大,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当中,应该做好分类,并且预测后续各方面使用需求的变化情况,提前做好预估和准备,提升信息化系统应用效果。

农业发展工作方案篇7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方法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017-01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生产、技术开发的重要依据。科学合理的归档范围是科技档案齐全完整的重要保证,是整个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一、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经验结晶,它是反映农业科技动态和发展规律,指导农业科技发展,保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连续性、系统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和不可再生的宝贵信息资源。因此,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新形势下搞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促进知识创新和农业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丰富的档案史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档案是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生动素材,利用档案中的生动素材m行政治思想教育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档案作为各项历史活动的记录,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丰硕的成果。档案部门从档案文献中挖掘出的具有宣传价值的史料,可以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可以使他们了解历史轨迹,掌握时展的脉搏,可以使他们自觉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英雄人物事迹,使他们受到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二、开发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方式方法

1.加强宣传。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主动与农业部门联系协商,召开涉农单位档案工作座谈会,统一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管理体系。

2.典型引路。发现、总结和推广典型,运用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指导工作,推动工作全面发展。建章建制,依法治档,是做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有力保障。在工作中注重建章建制,统一标准,规范做法,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与有关部门联合进行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检查,推动了档案法制化建设。

3.咨询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通过个人素质训练,利用档案资料和各种检索工具准确地解答咨询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掌握所分管的工作区域、内容、种类明细,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管理水平,能够掌握使用者提出所需资料的内容,技术名称,从而有效地推动科学有效地利用档案资料过程,发挥档案咨询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4.开架阅览。广泛挖掘利用档案资料的价值,变借阅为开架阅式开放型服务。并把档案室设置为阅览室形式,既可使借阅者详细查阅,又可使档案管理人员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提供各类资料,提高服务质量和资料利用率,提供各种资料,解决各种技术难题,使档案资料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发掘和利用。

5.科普讲座。开展信息咨询,印发实用技术资料、简报并利用电视、广播等广泛宣传农业科技知识,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将农业科技博览会、涉农部门技术讲座以及报刊剪报等收集来的新技术新品种资料,重点围绕蔬菜生产、林果生产、保护地栽培、农作物生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帮助农民,依靠科技致富。

6.网络平台。发挥农经网信息量大,传播及时的优势,将其纳入档案信息咨询中心的工作范畴,定期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科技信息、供求信息、市场价格等,开发利用好农经网资源,让农民掌握市场动向,明确市场发展趋势。下载科普小知识、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利用信息平台这块阵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三、提高科技档案的质量,创新服务方式

1.及时收集档案材料,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全面。档案资源建设是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农业科研院所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走出传统收集的圈子,跟踪、挂靠研究课题,积极主动地向科研人员收集课题准备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

2.农业科技档案部门要科学规范管理,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的优势,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统一相关数据格式,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编研成果包括公开出版物和内部参考,这是开展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挖掘农业科技档案资源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从农作物新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新成果推广等方面入手,编研各种载体的农业推广技术资料。利用室藏档案资源编研水稻、果树、花卉、畜禽、食用菌等新品种简介以及推广技术材料,汇集多项科研成果与新品种介绍。根据科研成果制作光盘、宣传版面、多媒体、照片、录像带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科普宣传材料,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科普宣传作用。

3.农业科技档案浓缩了大量的农业科学技术信息,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指导思想,把农业科技档案应用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主动配合科研人员,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将农业经济信息送门入户,提高农户科学种养技术,从而加速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是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科技档案要更好服务于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实现信息资源服务生产力,才能挖掘出现代农业科技档案潜在的价值,将科技档案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助力。

农业发展工作方案篇8

为全面提高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探索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服务“三农”的新途径,根据县委学科办《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县档案局局长李美萍带领县档案局有关业务人员,深入金马等乡镇及部分涉农单位,采取现场查看、征求单位领导意见、与基层档案人员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我县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县全县辖5镇3乡81个村委会48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档案部门和农、林、水、土、民政等涉农部门相互配合,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各乡镇机关档案室管理全部达到四星级以上等级标准;各乡镇涉农站所及村委会建档率达100%,其中已有5个社区和5个村委会档案室建设达到三星级等级标准;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档案、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农村税改档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全部规范建档,部分已接收进馆。

二、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管理体制、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落实、档案资源建设及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档案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农业农村档案难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有的档案工作体制不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既有齐全的职能部门,还有村委会(社区)、站(所)等单位,但是乡镇作为一个立档单位,其在县档案馆中只有一个全宗,乡镇档案室作为综合档案室,必须集中管理乡镇各类档案。而事实上,乡镇各类档案无法做到综合管理,而只是保管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群团的文件材料,所辖站(所)等单位的档案都是分散在各站(所)管理,由各单位自行整理立卷保管,因而难以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使乡镇档案无法反映乡镇档案的全貌,阻碍了乡镇档案作用的发挥。

(二)农村基层档案意识淡薄。多数乡镇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相对到位,但多数村委会干部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受“就档案抓档案”、“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影响,基层单位普遍只重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而没有把农业和农村档案与“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导致基层干部群众缺乏对农业和农村档案需求的迫切性,档案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地位不重要,有的对档案还不甚了解。上述原因致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还显得内容单一、服务不力。

(二)发展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站所与站所之间,村与村之间明显存在差异;乡镇档案工作明显好于村级档案工作。

(三)档案人员变动频繁、业务不熟练。目前,各乡镇档案人员均为兼职,档案人员由于兼职过多,不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加之变动频繁,档案人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高,造成档案业务不熟,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更不能从事对基层档案业务的指导工作。少数兼职档案人员甚至把档案工作当作一种额外工作,敬业精神不强,不能全身心地投身农业档案工作。

(四)设施设备难以满足安全保管需要。少数乡镇受办公用房的限制,没有专门的库房,综合档案室成为了杂物间;部分乡镇机关档案室缺少防盗、防火、防潮、防尘设备;少数乡镇档案室档案装具老化、数量不够,对档案安全保管极为不利。村民委员会档案保管条件更差,还存在无房无柜无设备现象,档案资料分散在个人抽屉里。

(五)归档整理和管理还不够科学。突出的表现在,一是收集不够齐全;二是整理不规范;三是重文书档案轻其他如图片、影像、实物等档案。

(六)现代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5镇3乡虽然全部按要求统一安装了“南天档案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但目前还处于文书档案目录的录入阶段,部分档案人员对“南天”软件的操作还够熟练。多数乡镇现代化管理档案的工作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距原文数据库的建立还任重道远。村委会一级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几乎所有为零。此外,服务手段还不够健全,档案检索方法还比较原始。

(七)撤并乡镇档案迟迟未接收进馆。撤并乡镇档案的移交和接收制约因素较多,至今尚未接收进县档案馆,难以确保齐全、完整和不发生安全事故。

三、加强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推动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按照省委农办、省档案局、省民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各级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一)完善机制,统筹规划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县档案行政部门要把做好为“三农”服务方面的档案工作当成档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认真履行筹划、组织、管理、监督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职责,依法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要讲究工作方法,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宏观指导与具体指导相结合。要针对我县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加强××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见》,要制定和出台《××县村级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县村级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二)加强协作,促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不断发展。档案部门、县属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新修订的《××省档案条例》的有关规定,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和计划中,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在研究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强调切实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二是在下达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规划、计划和任务时,强调将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三是在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同步检查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四是要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档案工作条件,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健全机制,强化乡镇档案工作职能。乡镇档案工作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把档案工作列入本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与其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二是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了解本乡镇档案工作情况,分管领导要落实责任,积极协调理顺关系,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对档案工作给予支持;三是要创造条件,为乡镇档案室建设、村委会(社区)档案室建设解决好经费、库房、设施设备等各种实际问题;四是要保持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相对稳定,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履行乡镇档案的行政管理职能,做好对乡镇机关、基层站所、村委会(社区)档案的监督和指导工作。五是要注意收集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切身利益、农村政权建设、小城镇建设密切相关的文件材料。以服务为宗旨,依托乡镇综合档案室积极开展档案咨询、利用等服务,为农民查阅利用档案提供方便,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四)整体推进,全面完成村级建档升星级工作。村委会(社区)建档工作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也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一是各村委会(社区)文书要担负起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具体负责本行政村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二是各村委会(社区)要积极筹措档案工作必须的经费,有条件的要设立档案室,条件好的要建成档案、图书、资料、科技信息合一的综合档案室,条件有限的至少要有一组档案箱柜,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三是要以档案管理升星级工作进一步促进村级档案的规范管理。已完成升星级验收的要进一步查缺补漏,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在安全保管、提供利用、搞好服务上下功夫;还未开展升星级工作的,要按照年初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升星级验收工作。各村委会(社区)要建立健全归档、保管、借阅、移交制度,并执行到位,维护集体和村民的利益。村委会换届时,有关人员应进行档案移交,履行交接签字手续,不得将档案资料据为己有或销毁。行政村撤销、合并时,应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防止档案流失。四是要注重加大农村基层党群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务工作、农业生产活动、土地山林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力度,并按时整理归档,丰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

农业发展工作方案篇9

关键词:新农村;档案管理;体系建设

我国的“新农村”概念是一个很早就提出的概念,在当前时代更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新农村”最早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当时“新农村”中的“新”主要是相对于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小农经济而言,要发展社会主义的农村建设。而对于当下来说,“新农村”的含义被打上了更为鲜明的时代烙印,这里的“新”是相对于以往所有的农村和农业发展而言,既区别于传统农业和农村发展模式,又区别于新中国建立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模式,其标志是党的十六届五种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精神和标准。

1新农村档案建设的重要性

档案建设对于新农村的整体建设来说十分重要,其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档案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所以党和国家在作出经济决策的时候要考虑的宏观因素和微观要素都非常多,而在农业和农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的农业档案,给党和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重要的参考。基于这些档案数据,才能够作出适合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并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的保存和调取更加安全和简便,这也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和信息基础。

其次,档案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需要。农村档案包罗万象,绝不仅仅只有经济信息和数据,还包括农民的基本信息、农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凭证,这些信息和凭证具有真实性、原始性、确定性和权威性,它不仅是农民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医疗、就业等的优惠证明,还是解决农村事务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可以说,档案能够有效地避免很多农村纠纷,能够最大程度促进农村的社会和谐。

最后,档案建设是维护农民基本权益的保障。城乡差异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诚然,档案建设并不是缩小城乡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对于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农民权益的保障却起到十分重要的助推作用。当前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土地用途发生改变,农民也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档案建设既能够明确土地相关信息,又能够准确记录土地流转内容,对于农民的基本权益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2当前新农村档案建设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首先,当前新农村档案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新农村档案建设逐步走向正规、准确以及信息化、现代化。简单地总结,当前所有涉及到农业和农村的档案已经进行了有效的资源整合,档案部门对与所有的涉农档案进行分门别类,并建立起了详细的目录,使得档案的输入和调取都非常方便;当前农村档案已经开始逐步实现信息化,在保存各种纸质档案的前提下,各种电子档案也开始建立起来;档案工作不再孤立,而是与各部门其他各项工作有了更多的对接,例如教育、医疗、就业、经济活动等实现了档案的一体化和差异化,为农民带来了更多便利;档案工作与农业发展契合度更高,档案管理以其海量的信息,能够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地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收机会。

其次,当前新农村档案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各地档案管理差异性仍然较大。在我国,城乡差异仍然较大,与此同时,农村与农村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很多地区没有良好的条件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人才较为稀缺。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档案管理是非常冷门的专业,各地的档案管理人员要么是基层工作人员兼任,要么是通过工作经验进行日常工作,具有系统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很少。这也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档案的类型结构有待优化,档案类型存在局限性,也远远没有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3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提升的建议

第一,要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体系化建设。档案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诞生和发展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工作,对于整个社会管理和人民群众权益的保障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直到今日,档案工作的基本模式依然陈旧,档案工作亟需进行体系化建设。体系化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做到农村工作的各个领域都有涉及,特别是直接涉及农民和农业生产的人口、经济数据,应当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加以完善。

第二,要培养和吸引档案管理人才投入到新农村档案管理工作中来。当前档案管理正在朝着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工作经验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说已经远远不够,更多优质人才才是未来新农村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村不仅要将更多优秀档案管理人才“引进来”,也要积极“走出去”,学习其他地区的好的经验。

第三,要逐步完成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纸质档案具有保存年限、保存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严格要求,且不易转移。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档案以其输入、查询、调取、修改便捷,易保存、可远程操作,对保存条件要求低等特点必将完全代替纸质档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应当逐步完成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结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既是社会主义中国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物质贡献者,又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群体,“三农”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决胜时期仍然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核心工作之一。档案建设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工作,解决了我国因为人口众多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都提供了权威和稳定的凭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最具代表性的工作之一。相信在档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共同协作下,未来新农村档案工作一定能够迈上新的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决胜时期的农村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邓绍兴,陈智为.档案管理学(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周慧华.明确新任务,探索新途径,服务新农村---关于衢州市柯城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浙江档案,2008(07).

[3]段湘东.新农村档案三个体系建设探析---以济源市新农村档案建设为例[D].郑州:郑州大学,2013.

农业发展工作方案篇10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桂发[*]6号)精神,切实加强我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责任感

农业、农村档案是我国农业发展历程及农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村民自治活动的真实记录和重要依据,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是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和档案工作部门的共同责任。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档案、民政、农业以及涉农部门积极配合,我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成效显著。据统计,截止*年底,全区乡镇建档率达100%,其中89%的乡镇机关档案室达到合格档案室等级标准,村级建档率已达96%。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的落实、档案资源建设及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各级档案、民政、农业部门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

二、加强协作,促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发展

各级档案、民政、农业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新修订的《*档案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规划和计划中,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在研究部署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时,强调切实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下达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规划、计划和任务时,强调将工作中产生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在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时,同步检查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归档情况。要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档案工作条件,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各级档案部门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与民政、农业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密切配合,采取联合检查、调研、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努力创建齐抓共管、合力推动“三农”档案工作发展的长效协作机制。民政、农业、水利、林业、气象、土地、科技、卫生、文化、交通等涉农部门要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文件材料及时整理归档。有关涉农部门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和检查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的科技档案,必须将一套档案副本交有关乡镇或村委会保管利用。

民政部门要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乡镇建设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中,列入农村工作考核内容,推动乡镇档案工作及村委会建档工作正常开展,为农村各项工作打好基础。

农业部门要将档案工作纳入农业生产的各项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力度,加强和完善县乡村科技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的农业科技信息传递站,多渠道采集农业生产技术及产、供、销信息,充分利用农业农村档案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不断充实内容,及时信息,推动农业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

三、健全机制,强化乡镇档案工作职能

乡镇档案工作是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把档案工作列入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与其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乡镇要有一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并把档案工作列入乡镇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要为乡镇档案工作解决好机构、编制、经费、库房、设备等各种实际问题。做到明确档案工作的归口部门,配备专(兼)职档案干部,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履行乡镇档案的行政管理职能,做好乡镇机关、基层农业单位、村委会档案的保管、监督和指导工作。有条件的乡镇,可实行“村档乡管”,即由乡镇集中统一保管所属行政村档案。

要注意收集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切身利益、农村政权建设、小城镇建设密切相关的文件材料。建立以乡镇档案室为主的农业现行文件查阅咨询站、农民建档用档服务指导站,为农民有效用档提供方便条件,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四、常抓不懈,推动村级建档工作

村委会(行政村)建档工作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直接责任主体,也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各行政村必须指定一名村干部负责档案工作,配备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要保证档案工作必须的经费,有条件的要设立档案室,条件有限的要有档案专柜,确保档案的安全。条件好的行政村,要建成档案、图书、资料、科技信息合一的综合档案室。

要进一步规范村级档案的管理,制定归档、保管、借阅、移交制度,并执行到位,维护集体和村民的利益。村委会换届时,有关人员应进行档案移交,履行交接签字手续,不得将档案资料据为己有或销毁。行政村撤销、合并时,应明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防止档案流失。

要将农村基层党群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务工作、农业生产活动、土地山林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文件材料整理归档,丰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

五、加强指导,提高农业农村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

创新服务机制。各级档案部门要按照“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服务到哪里”的总体要求,抓住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任务,结合实际,找准档案工作的切入点,制定出适应本地区特点的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规划,并不断去发展和完善;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利用广播、会议、宣传栏、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增强乡镇、村干部及农民的档案意识;要加快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增强“三农”档案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逐步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由局限于乡镇村建档工作向整个农村经济社会档案工作转变,实现“三农”档案领域的拓展。

加强规范化管理。各级档案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制发的有关乡镇档案工作、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络、村级档案工作的标准和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按照《*县直机关档案室等级标准》、《*合格档案室标准》、《*村级档案管理示范村标准》要求,开展乡镇、村档案管理升级达标目标管理活动,使农村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加强督查指导。各级档案部门要针对我区农村基层档案人员兼职多、流动性大等特点,以通俗简明实用、因地制宜的方法,采取专题培训和集中辅导的形式,以乡镇为单位,集中或分片辅导各村档案人员整理档案,提高农村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各县(市、区)档案部门要开展乡镇村档案归档情况年检工作,推动乡镇村规范建档,保证乡镇村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效性。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集中整理和年检工作(检查上一年度归档情况)结合起来开展,使建档工作稳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