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小学教学改革趋势十篇中小学教学改革趋势十篇

中小学教学改革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2:54

中小学教学改革趋势篇1

【论文摘要】本文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深入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以期为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中小学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学科的学习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鉴于此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已经持续多年,然而改革并没有带来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1.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的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通过消除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壁垒来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研究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内容就会发现,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生活气息并不浓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中小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其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关注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脱离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例如小学课文中有陶罐与铁罐这节课,铁罐认为自己坚硬因此看不起陶罐,但是当二者被埋入泥土多年以后,铁罐化作了泥土,而陶罐却毫发无损并成了文物。这节课的本意是告诉小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但是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道理的认识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原因就在于现在的中小学生的生活中根本没有铁罐与陶罐这两种事物。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中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都决定着语文教学应当多样化,忽视这种客观规律的教学手段不然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填鸭式的教育不仅仅难以实现中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相反还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与此同时老师说教式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不利影响,学生总是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其自身的想法往往会被淹没在老师传递的信息当中。

3.教学评价僵化

以考试成绩这一指标来评价中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的做法,不可否认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这也是众多中小学为自己教学评价所找的借口。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单一的评价指标并不能衡量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的高低,毕竟知识的掌握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内容之一,而非全部,语文教学的其他功能,例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等,单一的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必然会导致教学目的的扭曲。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鉴于中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中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来学生去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可以采用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堂上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图片,学生见其形,看其色,听其音,把语言和形象、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多种渠道输入信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语言技能更加熟练。

3.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动态化趋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语文的学习终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以及写作技能,而这两个指标,尤其是语言的运用是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实现的,鉴于此应根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来不断地调整语文教学评价模式,使之与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保持一致性。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不断创新,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在把握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变通,毕竟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以及模式来借鉴,中小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在把握语文教学的三个趋势条件下进行适度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大幅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文菊.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18).

[2]咸高军.中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管窥[j].小学时代,2010(3).

[3]孙丽卿.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新课程[j].教育学术,2011(3).

中小学教学改革趋势篇2

《地平线报告》是教育信息化的风向标

《地平线报告》是由美国新媒体联盟(newmediaConsortium,nmC)和美国学校网络联合会(theConsortiumforSchoolnetworking,CoSn)合作完成。过去十多年来,这两家机构每年邀请世界各地数十位甚至一两百位专家,开展为期近一年的研究,从未来全球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以及未来将会驱动教育变革的技术三个方面展开预测。每一年,《地平线报告》所预测的六大重要趋势、六项重大挑战以及教育技术的六个重要进展,都可以说是全球学校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和决策者,以及中小学校长持续跟踪和关注的研究成果。

在过去的十年间,《地平线报告》影响了全球许许多多的教育政策,也改变了不少学校教育的格局。因此,《地平线报告》不仅可以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决策、软硬件采购、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参考,而且是全球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风向标,理应受到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

驱动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重要趋势

如往年一样,2015年的报告也预测了驱动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六大重要趋势。这六大趋势是由项目专家组借助一系列基于德尔菲法的循环投票认定的,每一轮投票后都紧跟着一轮圆桌会议进行研究和讨论,以进一步界定所讨论的主题。这六大趋势分为长期趋势、中期趋势以及近期趋势,每一个时间段包含两大趋势。专家组成员认为,“长期趋势”通常已经在影响决策制定,在未来5年或更多年内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中期趋势”将很可能在未来3~5年内继续成为决策制定的影响因素;而“近期趋势”当下正在推动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未来1~2年内也很可能继续保持重要影响,此后会逐渐丧失影响力。

2015年,《地平线报告》提出的长期趋势有两条,分别是:重塑学校运行机制,探索深度学习策略;中期趋势有两条,分别是: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从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近期趋势也是两条,分别是:加强混合式学习的应用,提升科技与艺术(Steam)学习。这些趋势极有可能驱动未来五年内的技术规划和决策制定。

1.重塑学校运行机制

彻底改造传统的课堂范式,重新规划所有的学校经验,通过创新学习方法影响并驱动是大趋势。这是一项令人关注的运动,同时也可以说是一项在人类教育史上许许多多新锐的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追求。昔日,不断涌现出来的另类理念的学校,其实就是对学校的重塑和再造。然而,许许多多的此类行动只是停留于小修小补上,鲜有真正关注学校运行机制的行动。

重塑学校运行机制是对学校的系统变革,创新学习方法的引入是教育改革永恒的话题,而学校运行机制本身涉及学校内外环境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支持与协作,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广大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运行机制的变革才是重塑学校的核心和关键。

2.探索深度学习策略

《地平线报告》引用了“卓越教育联盟”对深度学习进行的界定,即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有效学习并能将其所学付诸应用。报告指出,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和其他相似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校内外获得更多主动学习的经历。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深度学习方式,它在科学教育中被看作是弥补差距的途径。基于探究的学习使学生基于个人经验和自主探索来构建知识。这是一种做中学的方法。

其实,报告中提及的集中深度学习策略并不抽象,也绝非今天才提倡。只是,这些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和其他相似的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似乎并没有为更多的教师所采用。

3.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学习的观点,是与前述学习方式联系非常紧密的学习策略。在《地平线报告》中,合作学习被界定为学生或教师共同开展“个体对个体”或“个体对小组”的活动。报告指出,合作学习包含的活动通常围绕四个原则展开: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交互和实践;以小组方式开展学习;开发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

如同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被一些教师认为是“比较费时间”的教学策略,是“效率低下”的学习策略。然而,许多研究表明,应用合作学习可以提升阅读和写作、科学方面的概念发展、数学方面的问题解决,以及高阶思维和推理等方面的成绩。

4.学生从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

《地平线报告》指出,学习者尝试通过开展创造活动而不是消费学习内容来进行学科探索,这是全球学校教育变革的一大趋势。在开放教育世界中,在这样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学生的角色正在发生着转变,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消费者,不仅如此,学生只有由过去被动的、消费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产生式学习,由过去的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得以充分提高。

5.加强混合式学习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在线学习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和在线学习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于是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最佳实践,包括颠倒教室/翻转课堂在内的混合学习模式在基础教育学校的应用正在不断攀升。

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中,混合学习将会成为最重要的趋势之一,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明显。然而,就国内的实践而言,依旧存在较多的困难和挑战。翻转课堂叫好不叫座,认同者多,真正践行者还是凤毛麟角;局部调整多,系统变革鲜有报道;校内(甚至个别年级或班级)折腾者多,校内外全局变革者尚未有报道。在笔者看来,学习分析与自适应学习技术的应用、先进翻转课堂数字学习平台、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学习空间和学习环境的再造、学校全局变革的政策安排可以说是目前混合学习普及和大面积流行的五大挑战。

6.提升科技与艺术(Steam)学习

《地平线报告》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强调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课程和项目,这些科目被广泛认作是推动改革、支撑国民经济的手段。

中小学教学改革趋势篇3

>>浅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浅析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浅谈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我国机电工程的趋势及发展现状我国当前中学美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浅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我国高等院校儿科医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我国全纳教育发展现状分析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关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讨论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浅论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我国石油工程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我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我国网络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对我国石油工程监理企业的发展现状的分析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措施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5]黄照旭.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回顾[J].教育学术月刊,2011(4):2931.

[6]靳晓燕,齐芳,邓晖.科教兴国:用实力擎起现代中国[n].光明日报,20121106(01).

[7]刘彭芝.对拔尖创新人才要早发现早培养[n].光明日报,20111107(16).

[8]倪军.好的工程教育是教学生解决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20206(02).

[9]罗高涌,张谨.基于CDio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1(5):7175.

[10]人民网.2020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60%的目标有望实现[eB/oL].(20091220)[20130118].

[11]朱高峰.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n].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4.

[12]颜维琦.我们为什么缺人才?[n].光明日报,20101122(06).

[13]林建华.学习做校长[n].光明日报,20110606(16).

[14]何龙.调查报告称“不会提问”会成为中国大学生短板[n].教育文摘周报,20120606(01).

[15]陈竹,周凯.211院校师生互动最差[n].中国青年报,20120530(05).

[16]崔耀中.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改写“创新赤字”[n].北京日报,20120227(17).

[17]周玲.高等工程教育的新特征与新发展:2009年全面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113119.

中小学教学改革趋势篇4

一、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学前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事关民族素质的提高,政府对幼儿教育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的状况对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依法治教要求加快学前教育法制建设,通过学前教育立法,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学前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学前教育的责任、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经费投入、教师的权利、责任、待遇和办园条件改善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协调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幼教发展的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在实现学前教育公平中,政府通过采取相应的经济、法律与政策手段予以保障;在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学前教育改革中,明确政府责任,进一步加强指导、监督的职能等。

二、学前教育公平的大趋势与局部两极分化并存

1.推进学前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学前教育的政策以教育公平为原则,更多地倾向于“弱势群体”,改革中将进一步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性,通过政策调控,缩小城乡间、区域间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学前教育,视其为民族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实行免费,如加拿大,有的公立幼儿园收费低廉,日本积极推动学前教育免费化进程,英国学前义务教育工作也已启动。借鉴西方先进做法,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应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而学前一年义务教育逐渐过渡为学前义务教育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较理想模式。

2.学前教育的均衡化

学前教育的均衡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纲要》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目标的落实,城乡间、地区间的学前教育发展将进一步均衡化。

为了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多元办园体制在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局部两极分化的现象将不可避免:一是有良好师资和基础设施的贵族化。二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平民化。两极差距相对缩小的矛盾运动既是教育公平的永恒追求,又是学前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的必然形式。

三、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幼儿教师专业化前提下的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提升的必然结果,我国独生子女特殊地位,加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断上升,随之,家庭和社会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加大,在逐渐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量的扩张过程中,学前教育质的提升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种现象在两极分化较大的机构中显得尤为明显,由此产生的辐射功能在诸如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的辅助下直接导致整个学前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在整个提升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直接从事幼教事业的幼儿教师,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渴望要求学前教育必须专业化,专业化需要的是从事学前教育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尽管曾一度出现学前教育发展落后于社会要求时专业化受忽视的情况,但质量要求下的专业化必然趋势是学前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2.体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前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等一系列变革带来的水平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是新形势下为了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而制定的,其指导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包括了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幼儿园新课改把促进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以奠定素质基础作为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教师在新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指导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幼儿的兴趣,视幼儿为积极主动探索者,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环境条件,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让幼儿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主地学习,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提供适合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因材施教,挖掘潜能,培养幼儿自尊、自信、积极的情感和创新能力等。新课改的实施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无疑起到了推进的作用,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广,将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注重幼儿整体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趋势,将使幼儿智能优势开放其潜能的特色幼教机构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将加快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步伐,在市场机制下,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将不断涌现。

1.积极稳妥地推进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要实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5%的目标,单靠正规的公办幼教机构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办好公办幼儿园,使其成为示范的基础上,依照公办的标准大力扶持民办幼教机构的建立,形成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社会参与多元化办园体制,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将是未来学前机构体制改革的趋势。

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随着国际合作的扩展、深化,吸引境外学前教育机构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国际化需求的良好途径。

中小学教学改革趋势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语文学科作为初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初中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学科的学习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鉴于此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

1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已经持续多年,然而改革并没有带来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1.1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的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通过消除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壁垒来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研究初中的语文课本内容就会发现,初中的语文教材内容生活气息并不浓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初中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其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关注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初中生而言尤其如此,脱离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例如小学课文中有陶罐与铁罐这节课,铁罐认为自己坚硬因此看不起陶罐,但是当二者被埋入泥土多年以后,铁罐化作了泥土,而陶罐却毫发无损并成了文物。这节课的本意是告诉小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但是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道理的认识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初中生的生活中根本没有铁罐与陶罐这两种事物。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初中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初中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2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初中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都决定着语文教学应当多样化,忽视这种客观规律的教学手段不然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填鸭式的教育不仅仅难以实现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相反还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与此同时老师说教式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不利影响,学生总是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其自身的想法往往会被淹没在老师传递的信息当中。

1.3教学评价僵化

以考试成绩这一指标来评价初中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目前绝大多数初中校的做法,不可否认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这也是众多初中为自己教学评价所找的借口。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单一的评价指标并不能衡量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的高低,毕竟知识的掌握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内容之一,而非全部,语文教学的其他功能,例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等,单一的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必然会导致教学目的的扭曲。

2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鉴于初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2.1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初中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初中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来学生去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2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初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可以采用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堂上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图片,学生见其形,看其色,听其音,把语言和形象、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多种渠道输入信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语言技能更加熟练。

2.3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动态化趋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语文的学习终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以及写作技能,而这两个指标,尤其是语言的运用是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实现的,鉴于此应根据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来不断地调整语文教学评价模式,使之与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保持一致性。

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不断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应在把握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变通,毕竟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以及模式来借鉴,初中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在把握语文教学的三个趋势条件下进行适度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大幅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文菊.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18).

[2]咸高军.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管窥[J].小学时代,2010(3).

[3]孙丽卿.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新课程[J].教育学术,2011(3).

中小学教学改革趋势篇6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现实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也得到了建设。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幼儿园教育普遍呈现“小学化”趋势,对幼儿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推动幼儿园教育进一步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家长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当代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落后于他人,只能在幼儿阶段对孩子加强教育,以求能够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能够更好地接受小学教育。

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幼儿园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只能不断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让孩子能够在幼儿教育中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将来的小学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当代幼儿园开始在教材上进行重新选择,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改革,使得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趋势。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实思考

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出现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因此,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虽然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但它是能够被社会接受的,是具有一定存在的道理的。

一方面,幼儿园应该明确幼儿教育的意义和重点,以引导幼儿健康成长为主要的教学任务。换言之,幼儿园要适当改变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要降低教学的难度,并在教学中赋予更多的趣味性,让幼儿能够在逐步提高的同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引导幼儿更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另一方面,幼儿园也应该切合市场的发展趋势,应该尽量为小学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换言之,幼儿园教师要迎合时展的趋势,对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适当改革。例如,幼儿园可以适当增强英语教育,也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算数能力。

总的来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当前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它的存在虽然违背一定的常理,但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合理性。这就需要幼儿园正确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要切实发挥幼儿园教育的功能,同时为小学教育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改革与创新,推动幼儿园教育进一步发展。

中小学教学改革趋势篇7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尊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各种改革成果的核心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的重要角色,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引路人。

2.教学现代化趋势得到进一步体现。随着教学投入的不断增加,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走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其中多媒体是主要代表。多媒体手段的加入让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迈入信息化的轨道,海量的教学信息能够形象展示在课堂之中,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3.教学差异化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长足发展。许多教师进行的分类教学有效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差异,并为他们的整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教学立体性框架得到进一步构建。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不仅局限于课堂45分钟,还向课前课后有效延伸: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针对性预习,在课后通过生动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延长课堂教学环节,巩固和深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顺应教学改革的建议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效适应教学改革要求并强化自主创新,将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经验和自身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它山之石为己所用,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1.强化自身学习,努力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初中语文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形势,不能坐井观天,而要开放眼界,及时补充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学驾驭能力。

(1)认真学习教学刊物。初中语文教师要广泛涉猎各种教学刊物,从中学习与语文教学有关的经验,研究教学工作的规律与特点,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2)经常浏览教学网站。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教学网站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建议,教师在工作之余要浏览初中语文教学网站,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并从中搜集习题课件等方面的资源,有效应用于教学工作中。

(3)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教师不仅要参加科研组、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还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感悟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将其消化吸收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2.深化教学改革,充分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教学改革是教学成效提升的核心动力,初中语文教师要着眼于教学改革工作,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优化,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1)注重改进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要努力为他们创设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许多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成效较为明显,按照班级生数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将教学活动从学生个体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必要的指点引导,侧重于在重难点方面对学生开展思维方式的点拨,基本型学习内容全部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自己的启发引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既要让学生充分开展学习交流,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难点方面也要给予必要的指点,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2)注重兼顾学生差异,促进整体成效提升。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差异,教师一定要通过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要求及相应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发展差异要求,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成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要着眼于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相应难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组织教学活动,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提问,还包括语文练习、语文考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全体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部动起来,得到最大化发展。

(3)注重电教手段运用,丰富语文教学过程。将电教手段作用发挥出来,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电教手段补充信息,尤其是在一些学生缺乏感知的内容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能够较好地发挥补充的作用,通过生动的视频、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单纯的文字转变到丰富的视频信息之中,以这样的信息补充构建起立体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地领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强化资源整合,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成效。课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语文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源,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成效提升的重要保障。

(1)开发读写活动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开展以多读多写为主要目标的读写专题活动,通过设置读写课、制订读写计划、开展读写竞赛、举办读写展览等形式,为学生营造爱读爱写的浓厚氛围,积累丰富的文学底蕴,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2)开发兴趣小组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兴趣小组,如写作兴趣小组、朗读兴趣小组等,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提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要抽出时间给予技巧指点,帮助学生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小学教学改革趋势篇8

【摘要题】决策与管理

【关键词】转制学校/民办学校/办学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办学机制——转制学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展十分迅速,尤以经济发达地区为甚。从世界范围看,不少发达国家的办学体制也出现了极其类似的发展状况:部分公立学校在向私营化转化,目前这一趋势正在日益扩大和明显化,为我国办学体制的多样化探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和思路。转制学校的出现,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这昭示出社会、民众对教育的需求的变更及由此形成的学校体制改革的新走向。我们必须看到,当前我国转制学校的蓬勃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成因,其中既有因全球社会变迁大格局而导致的教育变革因素,这反映了各国办学体制变化的趋同现象,也有我国不同地区的本土化特征。归纳而言,我们可从如下三个方面作出剖析。

1.社会层面

公立学校系统的创立,与工业化社会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工业社会的必然产物。公立学校系统因其能满足工业化社会的需求而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但在后工业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是主体不仅拥有知识、而且能运用知识、创新知识,并具有充分的人格发展,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及其所包含的课程、教学是传统的公立学校系统无法提供的,而私立、民营学校则往往因其办学的自主和灵活而显示出了其特色和优势,也因此受到了民众的青睐。

自90年代以来,世界诸多发达国家出现的、介于原有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的转制型学校就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机制,反映了公立学校系统出现的转制状况。虽然这些学校名称不一,且就其资金来源、资源配备、运作方式、效率高低而言,亦存在着诸多差异,但它们在总体上以其适应社会、适合民众的特征而获得了广阔的教育市场,并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如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类:

①美国的特许学校(CharterSchool)1991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第一个通过特许学校法,1992年开办了第一所特许学校。目前,截止1999年8月30日,全美已有36个州通过特许学校法,特许学校总数已达1682所,在校学生逾35万人。1997年克林顿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将拨款1亿美元协助建设1100所特许学校。据预测,21世纪来临之际,全美将建成3000所特许学校,2003年将达5000所,在校生150万人,资助总额达30亿美元。

②美国的公立学校私营管理1992年美国明尼苏达州、马里兰州和康涅狄克州等一些地区开始出现公立学校私营管理的尝试,到1996年美国已经有7个州政府允许教育行政部门将公立学校交由私营的教育管理公司管理。实行“公立学校私营管理”的学校,继续获得政府的教育拨款,继续按政府的教育目标办学,但私营管理公司有权对学校的管理结构、师资配备、课程教学进行大幅度的改革和调整。虽然各地的实施效果不一,但是“公立学校私营管理”创设了一种提高公立学校办学质量的崭新方式。

③英国的直接拨款公立学校(Direct-GrantmaintainedSchool)英国1988年教育法中确定了直接拨款公立学校的政策,90年代得到推行。1996年大部分原公立中小学改制成为直接拨款公立学校,其主要优势在于中小学办学自的扩大。90年代起,英国还诞生了公立自治学校,这类学校比直接拨款学校具有更大的优势:可绕过官僚政府的干扰,在基建、教师招聘、教材编制、招生等各方面均享有办学自。

④俄罗斯的“非国立学校”1993年叶利钦命令,并于6月制定《教育机构私有化法》,后把“私有化”改为“非国有化”,自此俄罗斯的非国有化学校,即私立民办学校蓬勃发展起来。国家发放私有化教育券来建设这些非国有化学校,目前各类“非国立学校”达12大类,如文科中学、实验中学、拜得乌、精英学校、特长学校等,家长择校空间巨大。但这类学校有英才贵族化趋势。

⑤加拿大的特许学校1994年加拿大的alberta省率先创办特许学校,在此以后,有十二所相继问世。1998年9月成立加拿大特许学校研究和专业发展中心(CanadianCharterSchoolResearchandprofessionalDevelopmentCenter),挂钩于优质教育促进会(Societyforadvancementofexcellenceineducation),为特许学校的大发展提供政策、法规、设计、研究、实施等诸方面的指导。

⑥新加坡的自主学校1988年,新加坡政府经过两年的筹措,着手改革公立学校体制。他们使部分公立学校私营化,转制为自主学校。政府为其提供校舍、场地等基本建设,并继续给予资助,但允许收费。自主学校除必须参加国家制定的基本科目考试以外,其他如学校管理、教师招聘、课程设置等都全面放开,享有充分的自。

我国在90年代后出现的办学体制多样化的改革方向,是同这种世界性教育变革的格局相一致的,顺应了全球社会变革和社会变迁的潮流。而转制学校的涌现,正反映出了新的社会格局对传统办学模式的冲击。这充分表明,在社会变革和知识经济的驱动下,各国教育系统均程度不同地发生了这一带有共性特征的改革趋向,它显示了一种时代的必然。

2.经济层面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策的推行,我国的经济发展迈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到1993年增长2.07倍,年递增7.76%。这一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促使了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进一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推动着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这一战略性的决策对其他各领域均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对长期以来被视为僵化的教育系统及其办学体制的冲击尤为明显。如何改革传统、呆板、低效的办学体制和模式,使之迅速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摆在政府、广大教育决策者和办学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华东、华南等沿海地区,由于其地处发展势头正猛的环太平洋西岸的区位优势,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区,获得了率先的高速增长。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对传统的人才培养系统形成挑战,这一挑战主要在两方面:数量和质量。传统划一的公立学校系统,由于资金匮乏和办学体制僵化等原因,根本无法满足社会与民众急剧膨胀的对教育的质与量的要求。这一尖锐的矛盾引发了人们对现行办学体制的强烈的变革愿望,进而促使了办学体制走向多渠道投资、多样化办学的改革方向。按新的办学理念创办的新学校,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的经济发展区,可归纳为如下四种模式:民办公助模式;公办民助模式;教育储备金模式;多元化办学的温州模式。

到1997年,我国利用社会力量承办的中小学(包括民办和“转制”)已逾4000多,其迅猛发展表明了社会和民众的需求和其在我国当前教改中的地位、价值及发展的可行性,它缓减了国家包揽教育所造成的财力不足,开发了存在于民间的教育资源,调动了社会各界投身教育的积极性,为我国的教育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近几年社会力量办学的发展势头中,我们还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即在纯公立与全民办之间出现了一块“公”与“民”杂交的边缘地带,而最近大量新生成的学校几乎都处于这一地带之中。它们既有“公”的成分,又有“非公”的成分,并以“公”与“非公”所占份额的多寡而形成了各种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学校以及多元化的运作方式,进而引发了涉及体制、权属、资产管理、学校管理、教学与课程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上述的民办公助与公办民助模式均归此类。

而目前在这一杂交领域中发展较快的、并正引起政府和民众格外关注的是公立转制型学校。这类学校原为公办,转制后政府或提供校产和设备,或仍维持一定数额的拨款,但采用了民办学校的运作方式,如收费,灵活的教学与课程管理,教师聘用制等。在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资办学,公立学校基础雄厚,现进入经济转型,转制学校便以优于其他地区的步子迅速发展起来,并呈现出不同的生成状态。以上海为例,90年代后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了新型住宅小区的建设,作为配套的学校,其在数量与质量上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挑战将是前所未有的,而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经费投资、校舍建造、人员配备等方面又牢牢地束缚住了学校发展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挖掘一部分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对一些公立学校试行转制,不仅将缓和教育供需的紧张局面,而且能拓宽办学的渠道,促进办学体制的多样化改革。

3.教育层面

从教育本身来看,传统办学体制的僵化和低效与民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择校愿望之间的矛盾,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逐渐尖锐起来,这是促成转制学校问世的教育成因,而政府教育决策部门一系列有关办学体制改革政策、条例的及时出台,更规范了转制学校的生成和运行,从而最终推动了转制学校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如前所述,面对着急剧的社会变迁,无论我国还是其它主要发达国家,社会和民众都对教育有着急迫的要求,因而传统的教育体制,特别是以公立学校为主体的办学体制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存在于公立学校系统内的固有的问题和弊病在新的社会变迁之下愈益展露,并逐渐扩大而成为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羁绊。而与此同时,原来私立的“贵族性”学校系统也受到了教育民主化浪潮的冲击,而“慈善性”的私立学校面对剧增的教育成本和激烈的生源争夺,又往往力不从心,需要政府和社会的财政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一种新的学校体制与办学模式,创建一种新颖的、享有充分自并适合民众多样化要求的体制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共同趋势。有鉴于此,随着公共服务性事业出现日益扩大的私营化、民营化趋势,不少国家提出了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私立学校相结合,寻求优势互补的新思路,这便构成了公立学校发生“转制”的基础。美国、加拿大“特许学校”的诞生,英国“直接拨款公立学校”的涌现,我国各类民办学校、转制学校的大发展正体现了这一改革的趋势,同时也反映出这类“转制”型学校的价值、优势以及对于社会的巨大适应性。

与此同时,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个体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必然追求优质的教育,“选择好学校、接受好教育”已是人民大众的迫切愿望,择校也因此成为不少国家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实际上反映了民众对传统学校体制的不满和对新时代新教育的呼唤。具体而言,民众的择校愿望是基于他们的求学目标的变更而生成的:在工业社会之前,人们的求学目标基本定位于掌握一二样谋生的技能,而在知识经济即将来临之际,这一目标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希望接受现代化的教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手段都是全新的,体现时展趋势的。

其二,希望受到以人为本的、发展个性的教育。而现今的公立学校系统很难充分实现这二个目标,因而发生了人们选择非公立学校求学的现象,也导致了公立学校民营化的趋势。

在这一形势下,政府教育决策部门及时颁布了一系列改革办学体制的意见、政策、条例,热情鼓励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极大地推动了办学体制多元化的改革进程。如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基础教育主要由政府办学,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按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实行‘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形式。”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指出:“要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和民办学校发展的优惠政策。”

我们必须看到,教育政策是政府对教育发展的规范和调节,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与思路。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变动的基点,应立足于切合社会和民众不断变更的教育需求,顺应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时出台有利于繁荣教育事业的政策,将有力地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化,确保办学体制改革的规范发展,反之将束缚前进的步伐。90年代后,上海乃至全国转制学校的出现和大发展,是同各级政府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及时颁布密不可分的。如1993年5月召开的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1997年10月国家教委颁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199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的《上海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等等,以及其他省市相应的教育政策、法规、条例的出台,均引导了办学体制的改革趋向规范和深入,从而保证了转制学校——这一新生事物能在合理统筹之下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培鸿,胡卫主编.开拓民办教育的空间——上海市普陀区民办教育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胡卫主编.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杨雄.中国民办教育模式、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1996.(7).

[4] 王彦才.美国转许学校的成因、特征及影响[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5).

[5] 刘杭玲.美国教育改革的薪动向:公立学校私营管理[J].教育参考,1996.(5).

[6] 金辉.上海市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J].教育参考,1996.(6).

[7] oeRi,U.S.Departmentofeducation(1998)anationalStudyofCharterSchools.

[12] Second-YearReport,washingtonDC.USDed.

中小学教学改革趋势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 发展 趋势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落实,学前教育将在政府管理、教育公平、质量提升、机构改革深化、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形成和国际融合等多方面呈现出发展趋势。把握学前教育未来发展前景,顺应其发展方向,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一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学前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事关民族素质的提高,政府对幼儿教育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的状况对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依法治教要求加快学前教育法制建设,通过学前教育立法,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学前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学前教育的责任、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经费投入、教师的权利、责任、待遇和办园条件改善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协调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幼教发展的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在实现学前教育公平中,政府通过采取相应的经济、法律与政策手段予以保障;在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学前教育改革中,明确政府责任,进一步加强指导、监督的职能等。

 二学前教育公平的大趋势与局部两极分化并存

 1.推进学前教育公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学前教育的政策以教育公平为原则,更多地倾向于“弱势群体”,改革中将进一步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性,通过政策调控,缩小城乡间、区域间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学前教育,视其为民族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实行免费,如加拿大,有的公立幼儿园收费低廉,日本积极推动学前教育免费化进程,英国学前义务教育工作也已启动。借鉴西方先进做法,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应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而学前一年义务教育逐渐过渡为学前义务教育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较理想模式。

 2.学前教育的均衡化

 学前教育的均衡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纲要》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可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目标的落实,城乡间、地区间的学前教育发展将进一步均衡化。 

为了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多元办园体制在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局部两极分化的现象将不可避免:一是有良好师资和基础设施的贵族化。二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平民化。两极差距相对缩小的矛盾运动既是教育公平的永恒追求,又是学前教育质量得以提升的必然形式。

 三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幼儿教师专业化前提下的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提升的必然结果,我国独生子女特殊地位,加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断上升,随之,家庭和社会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加大,在逐渐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量的扩张过程中,学前教育质的提升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种现象在两极分化较大的机构中显得尤为明显,由此产生的辐射功能在诸如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的辅助下直接导致整个学前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在整个提升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直接从事幼教事业的幼儿教师,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渴望要求学前教育必须专业化,专业化需要的是从事学前教育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尽管曾一度出现学前教育发展落后于社会要求时专业化受忽视的情况,但质量要求下的专业化必然趋势是学前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2.体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前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等一系列变革带来的水平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是新形势下为了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而制定的,其指导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包括了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幼儿园新课改把促进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以奠定素质基础作为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教师在新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指导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幼儿的兴趣,视幼儿为积极主动探索者,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环境条件,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让幼儿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主地学习,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提供适合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因材施教,挖掘潜能,培养幼儿自尊、自信、积极的情感和创新能力等。新课改的实施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无疑起到了推进的作用,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广,将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注重幼儿整体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趋势,将使幼儿智能优势开放其潜能的特色幼教机构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学前教育机构改革不断深化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将加快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步伐,在市场机制下,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将不断涌现。

 1.积极稳妥地推进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要实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5%的目标,单靠正规的公办幼教机构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办好公办幼儿园,使其成为示范的基础上,依照公办的标准大力扶持民办幼教机构的建立,形成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社会参与多元化办园体制,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将是未来学前机构体制改革的趋势。

 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随着国际合作的扩展、深化,吸引境外学前教育机构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国际化需求的良好途径。

 五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国际融合进一步加强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具备先进理论、科学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学前教育实践者,通过不懈努力确立学前教育的发展地位,增强学前教育内涵,提升学前教育的发展层次,建立在本土丰富实践基础上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将得以成形、完善,逐渐形成中国特色。同时,国际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国际融合也将进一步加强,通过学前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拓展学前教育视野,增强学前教育发展动力,从单纯注重引进外国理论转向借鉴适合中国幼教的西方先进理论和经验,为创新本土理论服务,为提升中国特色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服务。

 参考文献

 [1]韦凌云.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4(10)

中小学教学改革趋势篇10

1.课程的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D)

a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B课程标准和课程评价

C课程标准和课程形式D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

2.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D)

a教育目的B课程计划C课程目标D课程标准

3.辨析题:教材就是教科书。错误。

4.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新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a)

a课程标准B课程纲要C课程要素D课程规范

5.辨析题: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教材。

6.在我国当前课程管理的改革中,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新增的管理课程是(C)

a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7.简述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含义。

8.以围绕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为中心,以“做中学”为基本教学方法的课程形式是(B)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技能课程D核心课程

9.在对学校隐性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影响而构成的课程称之为(C)

a物质性隐性课程B制度性隐性课程C心理性隐性课程D活动性隐性课程

10.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a)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B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1.辨析题:课程都是在教学计划中规定的。

12.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初中阶段课程设置的特点是(C)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综合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13.论述:在当前国外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出现了哪些新的趋势?并就其中一个趋势阐述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14.辨析题: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15.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6.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的哪一功能?(a)

a甄别与选拔B促进学生发展

C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改进教学过程

17.辨析题: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分科课程。

18.辨析题: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对课程的统一管理。”三级课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