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十篇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十篇

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6:42

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篇1

(一)对室内设计中灯光、声学、环境系统设计的缺失

好的设计应该是整体和协调系统的组织和创造,因为对建筑和室内设计物理环境的认知的缺失,特别是对室内光环境和声学环境的忽视,导致了在大量的室内设计案例中对光环境系统的设计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对自然“微气候”环境的忽视:通风、采光、湿度、温度的控制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这些与自然紧密相关的要素被一些人工设计元素所取代,不加考虑地强化人造物的使用。“范技术化”、过多的人为对自然因素的干扰,都破坏了自然的“微环境”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对室内设备维护问题的忽视,体现在对室内空间设计和施工中对下水管道、电话、电源管线的维护考虑因素不周或缺失,造成了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对室内环境保护因素的忽视

室内环境的环保:在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首先要考虑尽量减少这些材料的使用量,因为几乎所有的人工材料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人有害的物质,即使是环保达标的装饰材料也会在生产的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产生有害物质。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量,就直接地减少了对室内环境的人为污染量。加强对社会公共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是对客户自己使用环境的要求,它还要考虑环境保护的社会意识,考虑垃圾的处理及分类,设计者对此应该及早地重视,并积极地在室内设计中研究和实践。例如,在居家环境厨房中推广使用厨房残物打碎机就可以把残渣打碎排入下水中。如果再能与沼气的利用关联起来,这对环境保护和能源的利用都将是极大的好事。

(三)对室内设计法规等注意不够

在众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没有几个在课程体系中设立设计法规类课程的,直接导致了对这个方面的忽视与弱化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违反“建筑消防法规”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在承重墙上开洞、随意改变水电线路,特别是在居住建筑的室内设计及施工中,这种不规范现象的普遍存在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关注,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这就必须要求设计师在工程中加强这个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提升设计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整体性、系统性的室内设计观

对于设计师来说,一个好的设计,首先是系统性的体现,任何偏颇的“好”都可能是对整体设计的破坏,设计师应该首先具备的专业素质就是设计的整体观,这决定了设计师的层次和解决工程综合问题的能力。设计师虽然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系统中的知识,但必须对系统有一个全面的基本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工程的设计中遇到自己虽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该知道找哪些专业方面的专家来解决该方面的问题。环境艺术设计不是孤立的艺术创作活动,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设计者容易对艺术形式的“偏爱”,“尤其是当艺术的成分作为设计内容的主要方面时,物象的判断就很难确定对与错。”从而造成解决工程性问题的能力不足。

三、解决室内设计中孤立设计问题的对策探讨

任何外表地、孤立地“突出”设计的元素都是对整体环境的破坏,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做法都可能对设计整体性产生误导。但这类问题在设计的工程中却大量地存在着,它可能来源于设计师的自身因素,也可能是用户的一些问题,关键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对策来解决。

(一)加强与用户的沟通

说服用户也是设计师的重要职业能力,它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沟通能力,好的设计师应该具备这种能力,这关系到一个室内设计作品最后的成果是否能体现出最佳的整体性效果的问题,设计师在工程的不同阶段要向客户反复说明室内设计整体性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使客户能够正确认识系统性的作用。

(二)跟踪对用户的服务,全程整体的系统指导

在室内工程结束后,需要进行家具和陈设的选购工作,然而当前大部分的居家室内设计过程的家具和陈设的选购工作都是业主来做,这就需要业主在选择这些物品的时候必须考虑与室内工程的相互联系性和与空间其他的因素的形态系统的相互关联性。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操作:其一,对于有着较好的审美和对整体有控制能力的业主可以进行事先的指导;其二,设计师必须与业主进行跟踪指导,特别是在选购这些物品的时候设计师要根据整体的设计要求,说服客户来购置环境中的这些物品,这样才能与室内空间产生协调和统一的风格。

(三)加强室内空间性格的形成与空间设计造型语言系统的关联

室内空间性格的创造不仅仅是靠空间的围合截面的创造来形成,空间中任何的视觉元素都会对室内空间性格的创造起到关联作用。所以室内设计完整性应该体现在对每一个元素的控制中。风格是为空间气氛而创造的,每一种风格都有着特定形成的原因,它也是对人们情感影响的重要因素,很多地方出现“混搭”风格也是人们个性化需求的一种表现,当这些“混搭”风格的元素同在一个空间存在时,也要考虑在视觉系统的形式法则中找到形态系统协调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组织空间中视觉造型形式语言来完成。

四、结语

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篇2

什么是室内设计。室内设计主要包括横向系统和纵向系统两个方面,作为一个系统研究的对象,将室内设计的内容、相关领域、要素、程序和环节,可以用系统观点和方法统筹起来,从而形成室内设计系统。其中,在设计过程中,室内设计会涉及到心理学、生理学、材料学、经济、光学、声学以及行为科学等很多因素,即:横向系统。而在对设计进行构思、修改、出土、施工、等实现过程中,要对一切环节进行综合的考虑,即:纵向系统。

二、室内设计中系统工程思想的运用

(一)室内设计横向系统和纵向系统的内涵

室内设计中包含着诸多相互制约的因素,是一门多种因素综合交叉的学科,一般来说,室内设计的横向系统强调的是设计因子的相关性。在设计过程中,要关注横向系统中每个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冲突,对横向系统中的每个因子进行统筹考虑。一般情况下,室内设计系统的横向系统的因子不但包含了建筑系统、环境系统、照明系统,好包含了结构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同时还有HYaC系统、标志系统、陈设艺术系统等等因子。

(二)室内设计中系统工程思想的运用

项目确定阶段。设计方在确定室内设计项目的时候,只有甲方对设计方信任,,才能使设计方得到甲方的委托,进而才能进行设计方得到室内设计项目招投标,并且感觉业主的委托书和任务书进行设计,考虑方案。因此,一个设计系统的开展是从设计方确定设计项目开始的。在大体确立这种合作关系的基础上,首先设计单位要明确设计项目的范围、内容、空间要求以及投资额度等重要问题,然后才能开始室内设计。任何一个室内设计系统的完成都是站立在这个基础上的。º项目分析阶段。任何一个室内设计师都不可能完全掌握室内空间类型中出现的问题,项目分析阶段就是要收集、整理归纳相关资料,深人的考察项目内容,并且要充分分析空间的不足之处,从而在模糊和无从下手中,使设计能够逐渐的清晰起来。在一个项目开始的时候,设计师只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项目,对项目分析和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才能使项目设计具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概念构思阶段。在占有了各种不同的设计信息资源之后,设计师为了寻求理想的设计构思,从空间形式、流行趋势、构图法则、艺术风格、材料构成、建筑构件、装饰手法等方面,使自己的思维得到拓展。实际上,概念构思就是运用图形思维的方式,从环境、材料、功能、风格等方面,综合分析设计项目、社会调查资料,从而做出总体艺术形象的构思。另外,为了提高概念设计的可行性。概念构思阶段好需要室内设计师通过和相关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如:给排水照明系统、采暖和空调系统,声学系统以及电气控制系统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探讨和交流,对设计项目不断的进行推敲。咖是计方案阶段。为了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设计方在于甲方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校正和优化设计方案。实际上设计方通过图形、实物资料、文字等方式,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要综合的向甲方传达已经形成的设计概念。确定方一案只有把各种因素高度统一,才能死项目工程得到具体化。因此,设计方要重视室内设计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把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重视它们之间的联系。亘设计施工阶段。对于设计者来说,室内设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设计方案施工阶段。如何实现设计方案,就要开始实施室内设计具体项目,在施工图中,精确的绘制完成的情况下,要与业主进行具体的协调,要指导管理工程施工方,处理好装饰、水、风、电、音响等终端设备管线的协调,为了在最低成本内创造出最好的效果,要处理好各个相关单位的冲突和矛盾,才能进行施工。¾设计优化阶段。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室内项目都会出现问题,因此,为了不断的提高创造出更为理想的室内环境,一名有责任的设计师要重视出现的问题,并且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随着工程不断的进行,提出最佳的改进方式和方法。同时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想法,在不超出预算的前提下,对设计图纸、设计方案进行变更,进一步优化设计阶段。后期配置阶段。实际上室内设计关{硅在于后期的陈设配置,并不在于界面的装饰,在于家具、装饰、灯具、陈设以及绿化的不同。由于受到“轻装修,中装饰”的设计理念的影响,是你妹空间的性质、功能、环境等差异在于其中陈设物的不同,因此,室内设计中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合理配置家具、装饰、灯具以及绿化等陈设物的搭配。

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篇3

关键词居室装修;问题;部件化;系统构成;绿色产品

0引言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即将结束住房实物分配的时代,迎来住房分配货币化及住房商品化的新阶段。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住宅产业化提出了新挑战,如何适应住房商品化之后的新需求,是住宅产业面临的新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住房实物分配,模糊了居民对住房需求的多层次性,形成住宅建设千房一面的局面。进入住房商品化时代以后,购买住宅不仅成为个人消费行为,而且还成为一种投资选择,不同的购房者对不同档次的住宅有不同的需求,拥有选择权的居民对住宅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的住宅建设,特别是城镇住宅建设,在经历了近20年的连续增长之后已颇具规模。国家已明确了住宅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的地位,住宅建设本身也正面临从增长为主,向数量与品质并重转变的发展新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居住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迅速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环境的改善。我国的家居装饰业应运而生,潜力巨大。10年来从小到大,遍布全国,发展之快,令人瞠目。据统计,1999年全国家居装饰业的总产值为1200亿元,是1990年的40倍,年均递增45%,大体上每两年翻一番,相当于全国城镇住宅年投资总额的30%。

尽管我国目前还处在住房短缺时期,新建住宅将继续保持可观的规模,但住宅建设是一次性投资,而居室装修装饰是周期性多次消费。在住宅的使用寿命内,平均5-8年进行一次室内环境改造(有时连同维修和局部改造)的总投入,将不亚于建造住宅的初次投入。从长远看,家居装饰业很可能跃居住宅产业的首要地位,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随着家居装饰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居室装修中也出现了许多普遍性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这一行业的前进。因此,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提出改革对策,对我国住宅室内设计与装修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

1当前居室装修中的普遍性问题随着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室装饰装修在我国从90年代开始悄然兴起,并作为房地产开发的重要延伸部分,至今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然而,装修房子,对每经历过的人都是深感头痛的事。找资料、找装修公司或工人、谈价格、买装饰材料等等,耗时间、耗精力,不留神还容易掉进"装修陷阱",走入装修误区。居室装修中的确存在一些具有普遍性且急待解决的问题。

1.1设计的表面化倾向居室环境设计包含了实现营造舒适、健康的高品质居室环境过程的全部计划。设计师的工作是艺术化和热情的,同时也是科学化和严谨的。当前一些居室环境设计活动中出现的重表面、轻实质的倾向,使营造计划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科学设计轨道。淡漠功能、拼贴造型、堆砌材料、忽视技术、无视规范、片面宣传的"设计作品"误导着设计和消费行为,也是造成当前居室装修问题因素之一。

1.2职业培训与考核的空白状态椐资料介绍,全国从事装饰工程的队伍已达600余万人,其中约400万人从事家居装饰。从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吸纳劳动力、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其意义是很大的,但与之具来的问题也是存在的。目前从事家居装饰的大多是农民工,缺乏必要的甚至是起码的培训,素质低。家装项目的业主来自千家万户,非常分散。承担家装任务的也多是小型队伍,甚至是个体劳动者,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企业与劳务输出单位没有稳定的合同关系,更不可能像大型建筑企业那样有相对固定的劳务基地。因此,目前居室装修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考核等基础环节实际上处于空白状态。

1.3拆改建筑成为公害在以往的住宅规划和建筑设计阶段,由于设计人员对人在居室中生活的研究不够深入,建筑设计阶段和室内设计与装修阶段存在的脱节现象,造成了在住宅建筑主体竣工后,建筑布局所提供的居室空间和粗装修基础条件,在住户对居室生活的实现方面缺乏适应性和可变性。居民在这样的居室中要实现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理想,就希望对建筑的布局、结构、设备、管线、以及粗装修等进行适合性改造。

一些住户和装饰设计者由于缺乏房屋结构、设备、构造、安全等基本知识和对法规、的了解,随意拆墙打洞、踢凿建筑构件、改动管线,给整栋住宅带来抗震、消防等安全隐患,损坏了构造,造成设备、管线在维修、更新等方面的困难,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目前住宅装修中普遍存在的对建筑大拆大改的问题,事实上已成为一种公害。

1.4噪音干扰住户自己请人搞居室装修、装饰,常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私家行为。多工种工人使用小型手动工具和电动机具,在现场长时间的操作,造成了对邻里和环境的长期噪音干扰,引发了许多纠纷。

1.5污染环境,损害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研究表明,由于现代建筑物普遍采用密封式结构,使用装饰材料不当,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引发疾病的现象相当严重。我国卫生部、建设部和环保部门在去年9月的一次家庭装饰材料抽查中,发现挥发有毒物质的材料与产品占68%,一些材料还含有放射性物质。导致室内环境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等,其产生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部分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导致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远远超过国际卫生组织(wHo)指导标准。高浓度的悬浮颗粒物会导致人患呼吸道疾病。室内的甲醛、三氯乙烯、苯、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主要来源于装饰装修材料、产品中有机化合物的挥发。这些化学污染物都是有害性的或恶臭,可以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引起免疫水平下降和一些器官功能失调,造成头痛、恶心、疲劳、嗜睡等,甚至可以致癌。

1.6漫长的施工周期目前的居室装修施工,常常是以一家一户为项目单位。有限的场地范围,繁杂的技术工种、工序,尤其是以大量现场加工、手工制作及湿作业等为主施工技术现状,使得装修施工的周期比较慢长,住户牵涉大量精力,不能及时入住,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自身效益也受到影响。

1.7质量纠纷近年针对市场发展状况,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虽然颁布了一些相应的法规、标准,但尚未成严密的体系。装修队伍技术和信誉良莠不齐,一些方面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没有跟上,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差别大,企业的产品质量、科技含量、生产管理、绿色技术水平低,通用性和互换性差等多种因素,严重地影响了装修装饰质量。家装市场的无形无序现状,引发了众多的消费纠纷,消费者反响强烈。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近来有关家庭装饰的投诉占全部消费者投诉的20%以上,投诉数量近年明显升高。

2居室装修部件化系统的框架彻底变革目前无序设计和以大量现场加工、手工制作及湿作业为主的居室装修模式,研制开发我国的居室装修部件化系统,发展绿色居室设计,实施绿色产品工程,是解决当前居室设计与装修中问题的最好途径,必将成为家居装饰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居室装修部件化系统应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一、标准化、系列化的装修部件产品汇集最新的科研成果,菜单化设计与部件选型展现出全新的居室环境营造模式。

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全为成品的装修部件,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装修过程是直接使用成套产品进行现场装配的干作业,将目前室内的粗装修和二次装修过程合一,极大地缩短装修施工周期。

三、多档次配套装修装饰材料及设备均由企业工业化生产,产品质量能得到专业保证。

四、企业的产品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以室内环境整体配套的形式为客户服务,省去旧式装修的全部中间环节,家居装饰省时、省力、省钱。

五、采用绿色产品,营造健康的居室环境,将装修活动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减少到最小。

六、与住宅技术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同步,促进住宅建设向建筑与室内产品的完整配套的方向发展。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对住宅装修的管理,积极推广一次性装修或菜单式装修模式,避免二次装修造成的破坏结构、浪费和扰民等现象。"这是根据中国城镇以集合住宅为主的国情和住房商品化的进程,参考发达国家"用户参加设计"的做法,经过国内一批住宅示范小区实践经验总结而提出的指导性意见。

这表明,加强居室装修部件化系统的理论研究,加快相关产品的研制与推广,已成为我国居室装修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趋势。2.1建筑与室内装修一体化模数协调系统

建筑模数和协调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自50年代开始这方面的研究,80年代初步形成建筑模数统一标准,但其应用尚局限于建筑构配件的预制和安装等。目前我国与住宅相关的建筑材料、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但也表现出一定的无序和自流状态,与建筑结构模数难以协调。同时,建筑设计也没有为室内空间提供具有模数关系的基础条件。

建筑应当是使人能在其中获得良好生活品质的环境产品。依据"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筑模数的研究和确立,不仅要适应工业化生产和装配需要,更重要的是,应在深入研究人体工程学和环境行为学的基础上,将结构构件所限定出的空间构成一个模数化的空间,为室内设计阶段的工作提供进行模数组合的基础。

今后新建住宅的模数空间设计,应采用发展型方式,通过建筑与室内装修一体化模数标准单位,使用室内界面和部品定位的方法逐步展开,建筑设计采用单轴定位和双轴定位共用方法协调技术装配空间,保证使用空间为净模,实现模数标准型系列产品组配。对于依据现行建筑模数建成住宅,可采取选配局部非标准部件与模数标准型系列产品组配的方式,适应旧建筑或非模数化的居室装修。

2.2产品标准化系统将居室装修部件化系统纳入住宅建设部件化的大系统中,研究建立装修部件标准化的基础理论和标准体系,包括模数协调与合理参数的确定,公差与尺寸配合,连接构造与材料衔接关系,材质与色彩,装修构件、配件、家具及设备等的规格和标准,使部件化产品规格化、系列化、目录化和通用化。在设计、制造、装配、验收、维修等环节遵循统一的标准,实现尺寸配合,以及功能、质量和效益的最优化。

2.3室内空间再限定系统住宅建筑的结构体分为支撑体与填充体,支撑体是永久的,而填充体则可更新。目前我国住宅建筑采用最多的还是支撑体与填充体合一的形式。由于结构体难于变更,不利于室内空间的重新划分。

采用支撑体与填充体分离的结构形式,是获得灵活室内空间的前提条件。随着研究工作和设计实践的深入开展,目前出现了不少"大开间"的住宅建筑,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所谓"大开间",即指建筑中采用大剪切力墙,每户只有四周的外墙承重,而户内所有的分室隔墙,都采用不承重的轻质墙体,可以全部拆除。这种住宅除了卫生间和厨房因管线的关系不可改动外,所有空间都可以进行重组。"大开间"这种新概念的住宅建筑形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消费者不再受到建筑格局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充分规划空间。

室内空间再限定系统,主要针对的是"大开间"住宅居室装修,采用部件组配的轻型隔墙系统分隔空间。此外,室内空间再限定还可以使用家具或隔断等来完成,区分功能性空间,取得实用和装饰效果。甚至可以将轻型隔墙做成推拉式、折叠式的,使功能性空间互相重叠,更能获得理想的使用效果。

2.4设备管线系统在居室装修中,需要依据不同的生活需求规划空间布局和设备配置,因此设备管线也应具有敷设的可变性。现代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因此房间中除给排水、供气、供暖、制冷、通风、监控等设备以外,各种新型家电设备更新很快,电气线路敷设也越来越复杂。

居室设备管线系统,包括新型管材及其接口技术,综合布线的设置方式与协调,以及与界面装修系统的接合方式等。建筑设计阶段的设备管线设计,只需依据功能需要为每户予留出居室设备管线系统所需的总端口,户内详细布线设计均留给室内设计完成。装配化的室内设备管线系统,将与室内各界面部件系统密切结合,各功能端口依据室内功能布局安装在界面部件的表面上,构成与可拆装的界面装修系统相结合装饰效果。这种系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目前在建筑构件上剔槽敷设管线的做法,避免了装修施工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加快了施工速度,同时也为管线系统更新提供了可变性条件。

2.5界面装修部件系统界面装修部件系统是与建筑构件直接结合的系统,是装修部件化系统的基础和主干。其最大特点是建筑结构施工完成后,不需要再对建筑构件表面实施抹灰找平等工艺,界面装修部件系统能通过自身调整方式达到装修界面的准确定位。

按照部件在居室空间的位置,界面装修部件系统主要分为顶板系统、墙板系统、地板系统、固定家具系统、连接与固定系统等几个子系统。通过其间的组配,构成"仓体化"的居室界面装修,并为后续室内家具、陈设、设备等进一步装配提供基面和背景。

2.5.1顶板系统构成多样化顶面的形态,与可能安装在顶面的固定家具系统、电气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等相结合。

2.5.2墙板系统构成多样化墙面(包括门)的形态,并支持完善轻型隔墙系统,与可能安装在墙面的固定家具系统、陈设品系统、电气系统、照明系统、供暖系统、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等相结合。

2.5.3地板系统构成多样化地面的形态,与可能安装在地面的固定家具系统、电气系统、照明系统、供暖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相结合。

2.5.4固定家具系统居室中有许多与顶面、墙面、地面固定连接的家具,如吊柜、壁柜、案台等,用作储物与承托,有的还作为室内空间分隔的部件,是界面装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家具系统依据室内设计的格局和使用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形态,与周围界面完美衔接。

2.5.5连接与固定系统依据居室不同区域的设计要求,考虑到今后需要调整、更换部位的区别,使用不同的连接方式。界面装修的连接与固定系统分为固定式连接、拆装式连接和活动式连接几类。

固定式连接,是对于室内有特殊技术要求的维护部位,如保温、隔声、某些基材等,采取材料与维护体的粘接方式。拆装式连接,是对于室内空间再分隔的隔墙、界面装修等部位,采用搭挂式金属件,便于日后变更格局或更换界面装修材料。

活动式连接,是对于室内特定区域或部位,采用滑动式五金组件的装配方式,支持活动式隔墙、家具系统,形成可变性室内空间。

2.6装修装饰材料与设备系统装修装饰材料多样化是保证居室装修的风格多样化基础。合理处理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矛盾,研究材料深加工性,利用科技手段和工业化技术,开发新型绿色建材,按模数生产装配式成品复合材料,形成在材料的材质、结构、色彩、肌理、造型性、物理性、连接、过渡等方面的多样选择。装修装饰材料系统密切联系界面装修系统和菜单化设计系统。

提供与居室界面装修部件直接接合的设备,如厨房和卫生间的设备、居室供暖制冷设备、智能化控制与管理设备等的配套选型,支持菜单化设计系统,配合节能住宅体系中新型节能产品推广应用。

2.7室内设计菜单化系统室内设计菜单化系统是营造居室环境的开端,也是全部过程的计划与指导系统。它可以为每一种户型的提供多样选择的室内设计方案,对"大开间"的户型,还可设计出不同的房间分隔方式。每个方案包括一系列可供住户选择的界面装修部件(包含顶板、墙板、地板、固定家具、连接与固定件等)、装修装饰材料、设备、家具与陈设等的配置设计方案。方案设计成果包括设计图纸及文件、材料样板(甚至样板间)、综合及分项报价,以及产品制造、装配、质保、维修等周期和方式的计划等,供户主选择或参考。

住户可以参与设计方案的形成,并在符合相应法规和标准的前提下,与设计师和服务部门一起修改方案,最后确定居室装修部件系统配置实施计划。

2.8绿色产品系统绿色产品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为适应全球环保战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近年来,除了人们早已熟知的各种生产厂家商标、产品注册商标外,又增加了一种新的标志--绿色标志。它是一种产品的证明性标志,受法律保护,是经过严格检查、检测、综合评定,经国家专门委员会批准使用的标志。在国际贸易中,绿色标志就像一张"绿色通行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于1993年5月成立"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并实行绿色标志认证制度。

1992年联合国在环境与发展会议上通过全球《21世纪议程》,要求各国制定和组织实施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绿色设计政策。1999年国际建协(Uia)会议通过了《北京宪章》,也将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后建筑业的奋斗目标。《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更新替代有害环境的产品,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特别要促进具有环境保护标志的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绿色产品的生产必将成为今后生产的主导方向。

绿色产品的"绿色程度"体现在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它是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循环系统,与普通产品生命周期的循环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绿色产品生命周期包括规划及设计开发过程、制造与生产过程、使用过程、维护与服务过程、废弃淘汰产品的回收过程、重用及处理处置过程五个阶段。

研究建立与未来中国住宅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居室装修装饰的绿色产品系统,使产品获得绿色标志,建立对产品生命周期五个阶段实施的保障体系,居室装修才能成为绿色消费活动,人们才能获得健康、高品质的居室环境。

2.9质量保障系统建立、完善与室内设计与装修工程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从业人员培训与资格考核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市场的委托、管理、监督的法制化体系等,是居室装修质量保障的必要条件。

iSo9000族和iSo14000族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在产品质量标准方面,住宅产品的生产企业应建立现代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制度,实施iSo9000族标准,发挥企业质量管理的实际功效。在加强和提高实施绿色制造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水平方面,实施iSo14000族标准,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现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在确定居室装修设计的菜单时,消费者和设计师应优先选择通过质量管理、质量保证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企业的产品。产品生产企业要为消费者提供《产品质量保证书》和《产品安装与使用、维护说明》等,并建立专业的安装、售后服务队伍,自觉地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结语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社会的居住消费来看,住宅产业的构成大体分为购房消费、家装消费、服务消费三类。目前,购房消费占首位,家装消费次之,服务消费占末位。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三类消费将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为居室装修部件化产业建立与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实现居室装修部件化系统的应用绝非易事。因为它涉及到设计、制造、安装、回收、管理、房产交易、法规与标准、技术水平和队伍素质、法律保障等许多方面。实质上,居室装修部件化是家居装饰业的一场改革与创新活动。

通过深入科学研究和试验,结合室内设计与装修工程实践与探索,建立起有中国居住建筑文化特点的装修部件化系统构成模式,以现代科技为支柱,逐步搭建起居室装修装饰产品工业设计的新平台,我国的室内设计才能走出目前重表面、轻实质的误区。居室装修部件化系统的建立,将拉动各相关产业向高新方向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从业人员的科技知识、技能和素质全面提高,使中国的住宅产业走上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为建筑业的振兴和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可观的贡献。

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篇4

本文针对供热空调系统偏大设计的现状,分析了设计过程中涉及的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本质;提出供热空调系统保证率设计的概念,它直接以室内热环境的保证率为依据去做设计,真正体现了工程设计中投资与功能的对立统一;给出随机分析方法的思路和开发智能集成化的建筑热环境分析系统的构想,为实现供热空调系统保证率设计打下基

础。

关键词:供热空调系统保证率设计建筑热环境随机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供热空调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得建筑物的供热空调能耗也逐年增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和能源的供求矛盾日趋激烈,因此供热空调系统的合理设计已提到日程上来。

虽然建筑热物理理论近来有较大发展,从稳态传热算法到动态传热算法,从单一围护结构的。到建筑物整体的传热算法传热算法。但是长期以来,建筑热物理基本上都是作为确定性过程来研究的,即在确定的室外气象参数和室内发热量的条件下,做建筑热物理的有关计算,如建筑物冷热负荷的计算等,再去设计供热空调系统,分析建筑物能耗等。在供热空调设计过程中往往对每个不确定环节乘以一个大于1的安全系数,如此层层加码设计出的系统不可避免会造成设备容量选择偏大,这一方面浪费了初投资,别一方面由于设备常运行于低负荷状态,也降低了设备效率,造成了运行和维修费用的增加。

供热空调系统的偏大设计有社会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不合理方面的原因,如设计费用按建筑总投资的固定比例计算,建筑物供热按建筑面积而不是实际耗热量收费,甲方往往只是控制建筑物初投资,忽视建筑物的运行和维修费用等。此外,设计人员也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供热空调系统设计的影响。

由于室外气象和室内热源都是随机过程,它们作用在建筑物上产生的建筑热环境也是随机过程,因此应该采用随机分析的方法去研究建筑热环境。随机分析的方法追求的是某个量(如室温、供热负荷等)的概率分布,而不是具体的某个数值。建筑热环境是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在研究建筑热环境时,不仅要了解建筑热环境的系统性能指标的期望值(平均值),而且要了解这些指标的标准偏差。这样,就能在概率意义上定量描述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而以往确定性的方法只能得到建筑热环境系统性能指标的某个数值,由于在处理室外气象和室内热源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时采用简单的保守数值,往往使得计算得到的性能指标远远高于实际需要的性能指标。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H·a·Simon提出的有限合理性原理[1],从哲学意义上精辟地论述了客观世界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本质:"…客观世界是极其复杂的,人们头对它的认识总是有限的,因此客观总是的角是个集合,而不是一个点…"。也就是说,客观世界中的,它们构盛开个集合,这个集合中的每个解都可看成某种程度上的满意解。如果片面地追求唯一解或最佳解,那么往往不得不引进许多假设、近似或约束,这样求得的所谓唯一解或最佳解很可能反而远离真实解的集合,见图1。

图1Simon的有限合理性原理示意图

以空调设计负荷的计算为例,传统的确定性方法取室外气象和室内热的最不利数值,采用动态模拟程序去计算空调设计负荷。实际空调负荷是随机变化的,而确定性模拟方法并没有给出实际空调负荷小于空调负荷的可能性大小,致使设计人员在选定空调设备时,为安全起把空调设计负荷乘以一个大于1的安全系数。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实际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也是随机变化的,因此应根据空调负荷这一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来确定空调设计负荷,选择空调设备,也就是在不同概率信度下确定不同的设备容量。概率信度的确定则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甲方的经济观念密切相关,体现了空调系统设计中功能与投资的对立统一关系。

供热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设计不同。建筑结构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居住、生产和科研的场所,因此要求几乎绝对的保证,一旦发生事故,如房屋倒塌,那么不仅会损坏产品、仪器,而且会造成生命危险。供热空调系统的设计目的在于提供生活、生产和科研需要的室内热环境,如果在一定短时间里室内热环境偏离设计要求,并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或危害。对于精密仪器车间等对空调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工艺空调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可以定得高一些,因为一旦空调系统出故障,会影响产品质量或仪器寿命;而对于一般民用住宅、办公楼和宾馆的舒适空调系统,往往允许室内热环境在一定短时间里偏离设计要求,这不仅不会损害人体健康,反而有利于消除或防止空调建筑普遍存在的综合症。可见,供热空调系统的设计允许一定的不保证率,如果设计要求的不保证率越小,那么需要空调系统的容量就越大,这正好体现了工程设计中投资与功能的对立统一关系。

由于供热空调系统的设计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室外气象、室内热源、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整个建筑中各房间的空调系统的同时使用情况、空调系统本身的设备故障、衰老以及建筑物空调面积的扩大等。因此,如果片面地追求供热空调系统的安全性,那么常常导致以最不利的条件作为设计条件,势必造成供热空调系统的容量偏大。实际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是随机变化的,也就是说,空调负荷系统是随机变量,它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空调负荷的概率分布

从图2可见,在95%的概率信度(即5%的不保证率)下,空调负荷小于1820kw;如果信度提高到99%,那么空调负荷小于2160kw。换言之,在100年里,空调负荷大于1820kw和2160kw的年头分别不可能超过5个和1个。图2还说明,在大部分时间里(90%的概率),空调负荷不超过1640kw,如果概率信度提高5%和9%,那么负荷分别增加11%和32%。按传统的安全设计思想,采用最不利的室外气象和室内热源条件做计算,得到的空调负荷可能是3200kw,据此选择空调设备,那么在大部分时间里(90%的概率),空调设备的负荷率不超过51%(1640/3200);在很炎热的夏季里(100年一遇),空调设备的负荷率也不超过68%(2160/3200)。这样的设计不但导致初投资的增加,而且导致运行费用的增加。图2清楚地刻划了空调负荷的随机波动特性,也容易在工程设计中作用。

这种直接根据室内热环境的保证率去做设计新思想,即保证率设计,追求的是在某种不利条件下,合理确定保证率,使供热空调系统在保证时间内可靠地实现设计要求,而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要求保证室内热环境。因此,保证率设计是对传统安全发展方向。

保证率的确定则与具体建筑物类型、使用功能和甲方的经济观念有关,如果保证率取得偏大,会直接导致选择的空调设备容量偏大,造成一次投资和二次投资的增加;相反,如果保证率取得偏小,那么由于室内热环境在较多时间里偏离生产、生活或科研条件的要求,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和产品质量的下降,造成损失费用的增加。因此,综合考虑投资和损失费用与空调系统设计保证率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到最优的保证率,使得按它设计出的空调系统的总费用(总投资与由于空调系统保证不了合适的室内热环境而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最小(见图3)。可见,保证率设计的概念充分地体现了工程设计中投资与可靠性(保证率)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图3 空调设计中投资与可靠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为实现供热空调系统的保证率设计,需要一套随机分析的方法,去定量刻划设计过程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给出供热空调系统设计负荷的概率分布。为此需要解决以下一些基本问题:

·室外气象和室内热源的描述

建立室外气象的多维多阶自回归时间序列模型,以描述实际气象过程的不平衡性以及各气象参数在时间上的自相关和互相关性。建立描述室内热源随时间周期波动的简化的随机模型。

·建筑物的描述

现有的建筑物热模型都不适合于做随机分析,为此建立了状态空调建筑热模型,它能利用以上建立的随机气象模型和随机室内热源模型。

·供热空调系统二次设备(如散热器和风机盘管)的同时使用情况

·供热空调系统从一次设备到二次设备过程中各种介质传输管网能量损失的描述

·供热空调

设备衰老特性、故障特征和维修制度的描述

·供热空调设备的备用和供热空调面积的扩大考虑

·开发一个以CaD为基础的智能集成化的建筑热环境的分析系统,帮助工程师做设计

从80年代初其开始,江亿从事建筑热环境随机分析的研究工作,1988年到1992年完成中国科学院一个青年基金项目[2],进行有关随机分析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和英国建筑研究中心的系统性能预测室合作,完成对随机分析程序的验证[3]。近年来发表了一些文章[4]~[10]对随机分析的意义、方法和应用都有较详细的论述。这些是空调负荷保证率设计的基础研究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工作要进行。但供热空调系统的保证率设计无疑提供了一种彻底改变该行业不合理的设计现状的方法,它有着光明的发展前程。

参考文献

1HaSimo.thesciencesoftheartificialintelligence.2nded.themit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1981.

2江亿,洪天真,建筑热过程的随机分析,中国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研究报告,1992。

3tHong,YJiang.StochasticanalysisoftheBuildingthermalenvironmentofUK.1994.

4洪天真,建筑热环境的随机分析,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热能系。1994。

5洪天真,江亿,冬季供暖系统负荷设计算用的室外综合计算温度,暖通空调,1993,(3)。

6江亿,洪天真,建筑热过程随机分析的背景、方法和应用,暖通空调,1993(6)。

7江亿,洪天真,张金乾等,iiSaBRe:智能集成化的建筑热环境分析系统,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1994。

8YJiang,tHong.StochasticanalysisofoverheatingRiskinBuildings.proceedingsofCLima2000,London,1993.

9YJiang,tHong.StochasticanalysisofBuildingthermalprocesses.Buildingandenvironment.1993,(4)

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篇5

以往城市规划多从土地及空间配置出发,注重城市功能及交通优先,这种规划多以人的需求、便利为核心,将城市生态研究仅仅作为规划编制中的过程参考,往往具有明显的人为性、片面性。由于人类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缺少在不同尺度上对城市生态安全系统、生态系统容量能力、生态承载的分析作为编制规划的科学量化依据,也由于人为活动趋利性,使得城市从中心区到副中心区的板结扩散,将城市生态系统结构肢解得支离破碎,导致城市中心区域组织系统结构致密且高密度的聚集,同时也使城市边缘的城镇体系趋向于仿效中心城区的高密度建设模式。一个又一个失控的摊大饼式城市规划不断出现,且瞄准城区内和城市边缘系统自然生态优化资源的湿地、河岸、湖泊、水库、林地、古寺庙周边以及森林山地,使之成为商业建设项目的抢占目标。在城里人想出城,城外人想进城的当代居住消费欲望的驱动下,对城市周边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维护、生态保护与调控都产生了极其不利的负面作用。这是绿色建筑推广所面临的城市现状存在大背景,这是推动绿色建筑科学发展的主要障碍所在。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或可持续建筑。其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体,也包括建筑内部,特别是包括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

由中国建设部颁布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中强调了能源系统、水环境系统、大气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绿色建材系统,导则的目的在于推动与落实适宜的建筑集成技术,使能源、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并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达到节能、节水、节地、治污的目的,其中强调了加强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在中外有关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的大量评价标准中,包括:美国的LeeD、英国的ecoHomes、澳大利亚naBeRS国家房屋环境评分系统、加拿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法国可持续发展评价规范、德国可持续发展评价规范、日本共生住宅标准等等都无一例外地在规范建筑生态功能和建筑对风、光、热、气、雨、水、植物等生态要素采用技术达标要求。同时,放在首位的是强调生态住区绿色建筑的选址,这是一个必备条件。一个违背生态原则的社区及建筑选址无论如何也无法被称之为生态社区或绿色建筑,这种建筑只能是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依赖生态技术或生态材料的反生态建筑。科学地为绿色建筑提供集约化、高效的良好生态环境,包括最佳的风环境、空气质量、日照条件、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绿地景观与功能系统等;保障在各建筑组团中的绿色建筑能够参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间的自维护系统、防护系统,参与城市系统与自然系统之间的交换,实现其呼吸功能;保障绿色建筑受自然系统有效的服务,是绿色建筑健全与完善的前提。因此,生态规划的存在与发展必然是绿色建筑迎来发展机遇的前提条件,生态规划是保障规范与发展绿色建筑使其名副其实的根本。

作为从事生态规划、生态建筑研究与教学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老师,笔者致力于探索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自2000年起,陆续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地质勘察设计院、中鼎国际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合作,逐渐组成了多学科交叉合作,以生态规划、生态建筑及绿地系统研究为主题、以城市生态多学科融合为方向、以综合协作研究与实践为目地的长期合作团队,开展了生态规划、生态景观设计、生态建筑、生态化室内设计、屋顶绿化、生态建筑教学和生态规划教学等多项研究与实践。如:编制完成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生态人居环境标准体系》第一阶段报告,完成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发展区生态规划》,完成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委托的依据生态规划对《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二期规划设计方案》招标议案和评标编制、提出生态湿地保护为前提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二期规划设计方案》调整方案设计、研究与编制了《唐山市主城区生态规划编制研究》,以及即将完成的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北京怀柔山水园林城市生态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在中关村生态规划的指导下完成了海淀生态办公区(eoD)的建筑研究、设计与施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生态室内办公设计研究与施工试验等等。

实践一: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发展区生态规划与海淀生态办公区(eoD)的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

1.1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发展区生态规划

中关村生态规划作为第一个与城市规划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性生态规划,其理论与方法着重强调城市生态系统中各种相互关联的生态关系之间的协调,而非单一因素的最优控制。规划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发展区域视为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在GiS技术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资源分析,运用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建构健康生态系统-生态安全框架,划分土地的生态等级,并针对中国城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的专业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根据社会存在的问题,创建了以绿量数字化模型为基础的绿容率核心控制体系,科学的量化规范区域绿地系统保护与建设标准,实现生态规划指导园区生态化建设目标。生态规划成果应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适宜性评价、生态功能区划、人口适宜容量规划、生态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绿地系统生态规划、能源规划原则和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原则。

生态规划的方法包括基于景观适宜性方法进行的生态适宜性和生态敏感性分析、基于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建立的落实到可操作的控制城市规划层面的生态安全格局等完成生态规划等级区域的控制规划。中关村生态规划中,我与北京林业大学的赵惠恩博士首次创建了以绿量数字化模型为基础的绿容率核心控制体系,科学量化规范区域绿地系统保护与建设标准,实现生态规划指导园区生态化建设目标。

1.2海淀生态办公区(eoD)的设计

海淀生态办公区的规划与设计,体现了从生态规划落实到生态景观设计、生态建筑设计、生态化的室内设计一脉相承的生态规划及设计策略。

办公区外部生态环境包括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重点是通过对微观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营造一种既适于生态群落发展又适于品质办公需要的优质生态环境。办公区的生态功能系统通过绿地群落组织系统、植物功能调节系统、微地形系统及风环境、水环境系统建立。

植物系统的建立包括植物多样性配置、符合生态规划绿容率的植物绿量配置、植物形态及其疏密组合建立规划区域的通风廊道及建筑周边的通风系统。并在群落配植上依据植物滞尘、杀菌、降噪、放氧和固氮等生物功能,在微环境中营造出一个为生态建筑提供最佳新风条件。

办公区考虑北京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并且水体的蒸发量很大的情况,建立了雨水收集及回用系统,结合湿地一体设计。因此,使用采集的雨水和部分城市中水进行空气降温、浇花、水景、消防以及水景设计等方面,雨水经过具有自净功能的水生植物的水体,自然渗透充分利用植物的净化功能。

良好生态环境的建立使作为系统中一个局部的建筑具备了称其为生态建筑的外部条件。生态办公区(eoD)自身的生态设计策略包括:被动式技术的应用,包括热压、风压自然通风室内带来新鲜空气,排出室内的热量;自然采光遮阳的建筑表皮系统对外部气候的过滤降尘等缓冲作用;玻璃温室效应的应用;室内多层次引入绿色植物系统,在通过生物智能技术控制温度、湿度的前提下,全面发挥植物对室内环境的生态效益;发挥建筑实体材料的储热保温作用,钢悬石膏墙体技术应用,提高了建筑外维护结构的柔性、保温性和施工的便捷性。主动式技术的应用包括:太阳能技术应用、水处理技术应用-雨水收集作为中水使用、雨水冷却建筑护结构和建筑周围蒸发效应制冷、地热能的运用-土壤提供的地热资源。

实践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项目——生态室内办公区设计研究与试验工程及适宜北京的屋顶绿化研究与试验工程

室内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装修、装饰的设计与施工,对绿色建筑整体生态功能和效益有着重要的系统作用和价值。

美国LeeD标准中的《商业室内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涉及到建筑的室内部分,具体从实施地点、水的利用效率、能源和空气、材料和来源、室内环境质量、创新和设计过程几方面来进行评估。按照资源、能源的逻辑将生态室内涉及到的能源供给、环境材料、植物、水、风、光等因子进行分类,就得到了能源系统、环境材料系统、植物系统、水系统、风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以及在这次设计中扮演了很重要角色的墙系统。在设计中,首先保证各个系统自身的良好运转和稳定发挥,然后再考虑各个系统之间共存于室内时的相互关系和配合。

室内利用混凝土顶的空间,带来了良好的空气交换;能源供给系统采用的太阳能利用技术;风环境系统采用的空调BeKa毛细管平面系统和新风系统及通风方法;隔墙系统采用钢悬石膏墙体技术;室内植物系统;免冲厕卫技术应用;循环再生材料应用,如再造石、软包装饮料盒再生材料、塑料牙膏皮再生材料、洗发液瓶再生材料、运动鞋底的再生利用材料和麻秸杆再生材料门等。

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篇6

关键词:展览温室;环境控制;系统;流程

中图分类号:S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36-2

保持展览温室内植物景观的优美观赏特性和持续观赏效果是展览温室一个重要的管理目标,温室室内环境控制系统通过调节室内的大气和土壤环境指标,使之达到或接近认为为其设定的标准,使植物保持良好生长。温室环境控制在所有室内环境控制中是最困难的,除了要监控温度和湿度外,还需兼顾土壤水分、光照度、Co2浓度、eC值和pH值等。由于温室环境控制的对象种类繁多,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而且受能源、资金、劳动力等资源的限制及市场与天气变化的影响,温室环境控制必须在极有效率的状态下进行。

1辰山植物园展览温室概况

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松江区佘山山系中的辰山,总占地面积约207hm2,展览温室位于植物园东北角,总建筑面积21000m2,其中展览面积为12600m2,现有植物种类3000多种,由热带花果馆、沙生植物馆和珍奇植物馆三个独立的温室组成,是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展览温室。

2辰山植物园展览温室室内环境控制系统

辰山植物园三个独立温室采用独立分区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自动调整与启动各种设备装置,调节温度、湿度、光照条件等,整个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以及自控设备系统:

传感器系统包括:开窗传感器、窗位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水管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雨感传感器等。

自控设备系统包括:开窗机系统、遮阳帘系统、送排风系统、加温系统、循环风系统、喷雾系统等。自控设备系统具体情况如下:

开窗机系统:温室在春、夏、秋季主要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以满足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控制方式成组分区控制。

热带花果馆:0-4m高处,约310扇;温室顶部,约409扇;中部12m开气流扰动窗,约58扇。

沙生植物馆:0-4m高处,约270扇;温室顶部,约243扇。

珍奇植物馆:0-4m高处,约141扇;温室顶部,约129扇。

遮阳帘系统:遮阳系统主要功能有夏季遮阳、降温,冬季保温;通过调节幕布开合,以满足不同植物对阳光的需求。保温形式遮阴网设备可降低温室内的能源流失,可以减至40%。除此之外,遮阴网设备可以用来控制光照的强度,潮湿度和植物本身的温度。由于温室的面积非常大,可能会接受不均匀的阳光照射,我们对遮阳系统采取分段控制。

送排风系统:送排风的目的是排除室内的余热和余湿,补充新鲜空气和维持室内的气流场。

加温系统:温室的加温通过散热器向温室提供热量,有效的补充因各种因素所损失的温度。

循环风系统:在4-12m高处,沿温室玻璃幕墙每隔5-6m安装1台温室专用风机,用以搅动室内空气,减少温度梯度。

喷雾系统:在温室上部空间按跨度3m间距3m安装喷雾装置,以达到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3辰山植物园展览温室系统控制流程

温室自控并不类似于楼宇自控,它们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楼宇自控的设计主要是控制空气温度以及人类适应的通风带的设计,而温室控制系统主要设计适合温室使用的生产工具,怎样控制可以促进植物更好更快地生长,以及设计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以及过程。它们的能力远远超出空气温度管理和通风,直接控制生物生长参数。因而,温室的智能化控制是通过收集专业的技术数据构建系统,以建立植物生长的数学模型为理论依据,开发出的一种适合不同作物生长的温室控制系统。这种智能化的控制技术将园林与温室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以温室综合环境因子作为采集与分析对象,通过系统的判断,给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最佳环境参数,并且依据此最佳参数对实时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自动选择合理、优化的调整方案,控制执行机构的相应动作,实现温室的智能化管理。

3.1开窗机控制流程

工况1:室外降雨量达到暴雨程度,天窗全部关闭。

工况2:室外风速达到30m/s时,天窗全部关闭。

夏季期间,无上述两种工况且温度大于28℃时全部打开。

冬季期间,11:00-13:00(时间可调),正常情况下天窗处于关闭状态,春、秋季节,无上述两种工况,根据温度变化对开窗机进行分组调节。

3.2遮阳帘控制流程

11月-5月:遮阳帘全部收起;6月-11月:当室外照度达到一定值或室内温度大于30℃时(温度可调),启动遮阳帘。

3.3喷雾系统控制流程

如热带花果馆的棕榈植物区、室内花园区:上午8:00起当室内温度大于25℃时启动喷雾机;至下午6:00时或室内温度小于20℃时,关闭喷雾机。上午8:00起当室内湿度小于72%时启动喷雾机;至下午6:00时或湿度大于88%时,关闭喷雾机。

3.4送排风、循环风系统控制流程

上午7:00至下午7:00之间开启循环风机。当室内高区温度大于45℃时,开启垂直送排风机,向上排风;当室内低区温度小于20℃时,开启垂直送排风机,向下送风。

3.5加热系统控制流程

对锅炉房提供室内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温度数据显示:当处于温室北面的地面温湿度传感器的最低温度小于12℃时提供声音警报(人工复位),启动热源(锅炉、地源热泵),开启对应区域的调节阀;当北面最低温度大于16℃时提供声音报警(人工复位),关闭热源(锅炉、地源热泵),关闭调节阀。

4结束语

辰山植物园温室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可提供全方位的气候控制,强大的软件支撑使这套系统能与温室特有的设备配套,可按不同植物要求并考虑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自动调节与控制。监控软件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便于扩充,且具有人机界面友好、查看灵活和易于维护等特点。系统实现了测量、管理、控制一体化的信息集成,具有自测、自检、自校准功能。

参考文献

[1]胡永红,黄卫昌,等.展览温室与观赏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0-70.

[2]丛燕颖.北京植物园热带植物展览温室环境调控的研究,2005.6.

[3]王玉军,张本华.温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8,(01).

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篇7

关键词:室内环境质量监测;温湿度;光照;ZigBee

中图分类号:tp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1-00-03

0引言

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对任何一种建筑来说都尤为重要,实验室作为人员密集型建筑,良好的室内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湿(高于70%)或过燥(低于30%),光照的过明或过暗,都会使学生产生不适感,影响正常排汗和情绪、降低注意力。由此可见,实验室环境的不尽人意,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和学习效率。因此,开发了室内环境质量无线监测系统,以便24小时监控实验室的环境质量参数。本无线检测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1)该系统可以延长实验室里面设备的使用寿命,为设备提供一个安全的使用环境;(2)该系统能够提高管理效率,温湿度数据可以远程传输,管理人员在巡查的时候不必到机房去就可以远程了解实验室的环境问题;(3)本系统可以代替管理人员24小时监控非上班时间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达到对实验室远程监控的目的。

1系统总体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在各种条件下要找到一个单一的指标来准确反映人体对环境的舒适性是很困难的。因此,在环境舒适性的检测过程中,我们往往关注三个比较重要的影响环境舒适性的因素:温度、湿度、照度。所以本系统针对实验室的环境分别采集温度、湿度、照度这三个因素来衡量实验室环境的舒适性。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图1室内环境无线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框图

本文所述的室内环境无线监测系统分为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设计方案两部分。

1.1硬件设计方案

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硬件设计,由StC12系列单片机微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CC2530芯片的ZigBee收发模块、液晶显示模块、电源模块等组成。该终端具有室内环境参数的自动采集、计算处理等功能,它可以连续自动地测量温度、湿度、光照这些指标,各种要素经过传感器将模拟量转化成相应数字量,供采集器定时处理后给单片机进行处理,实现数据的采集、显示及无线传输。

1.2软件设计方案

室内环境无线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由主程序、温湿度传感器驱动子程序、光照传感器驱动子程序、LCD12864液晶显示子程序、串口通信子程序等组成。对于硬件方案用到的编程软件其中包括对于微控StC12C5a60S2进行C语言程序编译的Keil软件,将Keil软件生成的.hex头文件烧录至mCU中的下载软件StC-iSp中。

2室内环境质量无线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实验室室内环境质量无线采集系统在硬件设计过程中,使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分别为微处理器电路设计、数据采集模块电路设计、显示模块电路设计、串口通信电路设计、无线收发模块。在本系统中,对实验室室内环境质量参数数据的采集主要依靠各种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am2301、照度传感器模块GY30。这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质各种物理性质随环境变化的规律把温度、湿度、照度等转换为模拟量或数字量进行输出,通过单片机采集这些电量数据并对其进行计算即可确定各环境参数的数值。在室内环境质量无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中,本文使用了StC12C5a60S2单片机进行设计。具体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温湿度接口电路,光照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电源电路,串口通信接口电路。

2.1mCU的选型

本系统设计采用的是StC12C5a60S2单片机。StC12C5a60S2在众多的51系列单片机中,算是国内StC公司的1t增强系列中更具有竞争力的一种,因为他不但和8051指令、管脚完全兼容,而且其片内具有Flash工艺的大容量程序存储器。如StC12C5a60S2单片机内部就自带高达60K的FlashRom,这种工艺的存储器用户可以用电的方式瞬间擦除、改写。而且StC系列单片机支持串口程序烧写。显而易见,这种单片机对开发设备的要求很低,开发时间也大大缩短。写入单片机内的程序还可进行加密,很好地保护了用户的劳动成果。

2.2温湿度传感器am2301

DHt2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传感器包括一个电容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并与一个高性能8位单片机相连接。因此该产品具有品质卓越、超快响应、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极高等优点。每个DHt21传感器都在极为精确的湿度校验室中进行校准。校准系数以程序的形式储存在otp内存中,传感器内部在检测信号的处理过程中要调用这些校准系数。单线制串行接口,使系统集成变得简易快捷。超小的体积、极低的功耗,信号传输距离可达20米以上,使其成为各类应用甚至最为苛刻的应用场合的最佳选择。

2.3光照传感器模块GY30

本系统采用新型单片测光芯片GY30模块,该模块的工作电压为3.3V,内置了BH1750芯片,可以对广泛的亮度进行1勒克斯的高精度测定,实现了照明度(1~65536勒克斯)数字值的直接输出。主控器通过i2C(inter-integratedCircuit)通讯接口读取GY30采集到的数据,然后按照用户要求的形式通过界面将数据呈现出来。

2.4ZigBee数据传输模块选型

本系统中所使用的ZigBee模块为某电子公司的无线模块,该无线模块在产品类型中分为三种:ZigBee(Coordinator-协调器)模块、ZigBeeRouter(路由器)模块、ZigBeeendDevice(终端设备)模块。ZigBee能耗无线监测终端的硬件设计中,无线ZigBee模块(Router-路由器)的功能是以无线方式发送数据资料包,并寻找最适合的路由路径,当有其他终端节点加入时,其也可为其他终端节点分配地址。CC2530结合了领先的RF收发器的优良性能,其内部包含一个8051CpU,且系统内可编程,其支持ti官方指定的iaR编译软件,并具备8KBRam,因此,CC2530是一个完整的SoC解决方案。通过其可以建立强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2.5St7920型12864液晶显示模块

为了在节约硬件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得到更丰富的显示内容,并考虑到低功耗的要求,本系统设计中的显示电路采用St7920型12864带字库的液晶显示模块。

3室内环境质量无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室内环境质量无线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软件设计的核心为底层硬件温湿度传感器am2301模块、光照传感器GY30模块、LCD12864液晶、串口通信等编写驱动程序,使得监测系统在上电后可以分别正常监测温湿度值、光照值的显示,及进行串口通信。室内环境质量无线监测系统主控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室内环境质量无线监测系统主控程序流程图

3.1温湿度传感器am2301驱动子程序设计

Data数据线用于mCU与am2301之间的通信。四十比特完整的数据=十六比特的湿度数据值+十六比特的温度数据值+八比特校验和。例如,接收四十比特的数值,温湿度传感器am2301的数据格式如图3所示。

图3温湿度传感器am2301的数据格式

空闲时总线为高电平,通讯开始mCU拉低总线1~10ms,然后释放总线,延时20~40μs后主机开始检测响应信号。从机am2301的响应信号是一个80μs左右的低电平,随后从机在拉高总线80μs左右代表即将进入数据传送。长的高电平代表的是信号1;短的高电平代表的是信号0。温湿度传感器am2301数据传输的时序图如图4所示。

图4温湿度传感器am2301的数据传输时序图

3.2光照传感器GY30驱动子程序设计

GY30与主控器之间的通讯使用i2C通讯协议。时钟线为高电平时,数据线由高电平向低电平变化表示开始信号;时钟线为高电平期间,数据线由低向高变化表示结束信号。i2C通讯协议的起始信号与终止信号时序图如图5所示。

图5i2C通讯协议的起始信号与终止信号时序图

3.3串口通信子程序设计

上位机对单片机所存储的数据的读取是通过USaRt实现的。由于单片机内部集成有USaRt模块,因此mCU只需要连接maX232芯片,就能和pC通信。首先,单片机要设置异步通信的比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方式等,最后才打开中断。在本系统中,异步串口通讯模块比特率设置为9600,通信模式采用模式l,即每次发送的有效数据为8位,另加一位停止位。串口通信的软件设计流程图如图6所示。

4结语

本文针对室内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基于物联网技术,采用无线数据采集与传输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准确采集室内环境质量数据,使实验室室内环境质量在计量、采集、统计方面更加完善,同时确保实验室的正常、高效、健康、稳定地运行。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实验室环境的实际情况,从而极大地减轻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实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图6串口通信的软件设计流程图

参考文献

[1]叶剑军,叶倩,李景广,等.室内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研究[J].绿色建筑,2010(2):43-47.

[2]颜丽娜,王顺忠,张铁民.基于DHt11温湿度测控系统的设计[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4):397-399.

[3]蒋正金.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温/湿度采集与控制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7):126-129.

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篇8

关键词:室内厅堂设计特征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室内厅堂环境是体现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对厅堂设计提出要求也是不同的。现代厅堂的环境艺术设计就是运用艺术和技术的手段,依据人们生理和心理要求,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的室内环境。由此可见室内厅堂设计的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室内厅堂设计的时空性特征

空间特征:室内厅堂设计首先是一种以空间形式存在的创造,设计者的一切意匠、方案都必须鲜明地体现空间思维、空间组织、空间优化的特征。如商业性厅堂空间对于销售面积的要求、餐饮空间对于用餐氛围的要求、娱乐性厅堂空间对照明光源的要求、家庭性厅堂空间对于亲情关系的要求等,都各有其特定的规律及组织方式,设计者只有在充分考虑到这种要求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之后,才有可能作出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方案。

时间特征:世界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是以时空形式出现的,建筑更不能例外。对于室内组织而言,它既服从空间的结构,同时也体现为一种时次的序列关系。在空间的组织中,使用者对于空间的体验过程本身就表现为一种时间性,因此,空间的层次、秩序、节奏、韵律感都是在时间展开的过程中才能形成的。

二、室内厅堂设计的整体性特征

从设计的行为特征来看,室内设计可以称之为一种“导演”的艺术,因为它是强调环境整体效果的艺术。同样对于室内厅堂设计而言,创造建筑结构、家具、室内陈设品等等的各种实体要素是固然重要,但不是首要,因为室内厅堂设计最重要的职责是善于把握整体的室内环境。

三、室内厅堂设计的系统性特征

整个宇宙,小至极微,大至无穷,都是按下列双重思想组成的,即:既有个体,又有由个体互相协调而形成的整体。作为以“人”为中心的人类生存环境,它包括“人周围一切事物、状态、情况的总和”。“人间环境”系统正是由宏观、中观、微观环境构成的复杂、多元、多层面的大系统。当代室内厅堂环境艺术审美中的环境意识的另一特点就是用这种“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室内厅堂环境的“美”,即室内厅堂环境的“美”是建筑环境“美”的有机组成,而建筑环境的“美”是城乡环境“美”的有机组成等;反过来,室内厅堂环境的“美”也综合着建筑环境“美”,城乡环境“美”,自然环境“美”的因素,并通过室内-室外、室内-城乡、室内-自然这三方面的和谐关系得以充分体现。

四、室内厅堂设计的技术性特征

室内厅堂空间的塑造是一个工程性、技术性极强的创造,空间组织手段的最终实现,是依赖各种技术手段和材料、工艺的科学运用,才能圆满地实现设计意图;设计者在构思厅堂空间环境效果的同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技术性限制,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室内厅堂设计计划。这里所说的技术性特征,包括结构、材料、工艺、施工、设备、光学、声响、污染等诸方面因素。

五、室内厅堂设计的人文性特征

室内厅堂设计的人文性特征表现在:室内厅堂空间的塑造须适应一定的氛围要求,与使用者的地区文化的特殊条件与需要相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适合不同人群居住要求的空间形式。室内厅堂设计的人文性特征包括地域性特征与民族性特征。中国古代的“南人巢居,北人穴处”就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地域性人文特征的描写。不同地域与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风貌特点,呈现出不同地区民族的独特气质和风韵。因此,室内厅堂设计是这个文化的充分体现,是“人类社会文化的戏剧舞台”沉积着丰富的历史文脉。

六、室内厅堂设计的艺术性特征

建筑是“最大的艺术品”,艺术性是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室内厅堂设计的主要特征之一。一般而言,室内厅堂设计的艺术性包含有形空间和无形空间的艺术性。有形空间的艺术特征与建筑形式的艺术特征直接相连。一般表现于建筑体量中的均衡、对比、比例、尺度,建筑结构中的形式完美与空间变化、建筑语言中的公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无形空间的艺术性,则是指室内空间在使用时所给人带来的整体的流畅、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与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无形空间艺术性的实现,比有形空间的塑造更需要敏锐的感受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与高度的整体控制能力。它强调室内表面装饰材料的艺术性、室内陈设设计的艺术性等等。构成上述艺术性特征的因素实际是多元的,如表面装饰材料的运用与处理,就包括材质的肌理效果、色彩效果、触觉效果、心理效果、综合对比效果等等,但一个总的原则,应当是作为室内厅堂空间创造的整体统一。

著名建筑师兼企业家约翰.波特曼曾说:“建筑是为人而不是为物。”的确,在他的设计和营建的一系列建筑工程中始终建立着这一不渝的设计哲学。而厅堂空间的目的也正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怡人的、理想的室内空间环境。它通过各种构景手法对自然进行再表现,创造出一个比以往空间更有益于人的环境,使人更加符合人的内在需求和更加愉快舒心的感受。人们通过顶盖透光或者大面积的玻璃窗和室内的各种小品绿化,使人感到人与自然的联系。同时,厅堂空间大面积、大层高的大尺度与人的尺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产生犹如教堂室内空间崇高、壮观之感。

现代室内厅堂的设计呈现千姿百态的势态。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更主要的是面对现实。当今的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但环境资源逐渐短缺难以适应人们现代审美价值观念的需求,新技术和新问题促使我们设计人员努力探索人们的时代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形式。掌握室内厅堂设计的特点,把人性化、生态化、精品化落到实处,才给我们带来厅堂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的真正繁荣。

参考文献:

高祥生韩巍过伟敏《室内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张绮曼郑曙杨《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尹思谨《光环境、色环境、质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与装饰》1995.3

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篇9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教育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从发生本源上来说是人们对美好家居生活的营建,逐步拓展到工作环境、休闲环境、交往空间等更大的社会领域。这种发展正是人们经济生活不断扩展的结果,也是物质发展与精神需求提升的必然规律。因此室内设计作为人类对所处环境物质改造的集中艺术反映,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当代室内环境艺术及教育沿革

中国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是在上世纪80年代,源自日本的室内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并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应运而生的。环境艺术最初的定位,完全是依附在室内设计范畴之上,确切地说是中国特色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现代中国室内环境艺术,其开端是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社会的逐步开放与物质的相对匮乏,要求通过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塑造出能够代表中国实力和潜力的环境面貌。因此,最初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是基于这种社会需求而着重强调市政办公、涉外宾馆等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装修与装潢。注重的是室内环境的艺术装饰和面貌展示。这种以公共建筑为开端的室内设计是现代中国该学科发展的特有模式。这也造成了早期的室内环境艺术教育片面局限于装饰、装修以及艺术的单纯堆砌之上,关注的焦点是公共建筑内部空间的形象展示,而非真正的人文关怀设计。133229.Com在这一时期,环境艺术教育内容多由其他艺术学科衍生而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室内设计逐步走向大众,业内人士意识到室内设计并非简单的艺术堆砌。该时期的室内设计教育开始强化对建筑的理解和认识,在艺术教育的同时开始注重技术层面的问题。不同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对室内设计起到了应有的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环境艺术教育经过了初期的摸索逐步开始体现出作为综合学科与交叉学科教育的特性。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日渐关注功能空间与人文因素的特性,这一时期对于设计师的培养是环境艺术教育的重点,并且推动了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室内设计开始从政府行为逐渐归属到公众生活空间的设计。

其后,因为服务对象的扩大化,室内设计的多样化、风格化、功能化、人文化更为突出。环境艺术的教育开始导向于以人为本的艺术设计模式,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逐步强调出功能与技术、生态与绿色的现代室内设计要求。该时期室内环境艺术教育,面向的是设计师极度匮乏的市场需求,因此教育仍然旨在培养设计师,属于精英教育层面。但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该行业细化的不断期许,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层面的发展,室内环境艺术教育从传统艺术教育的上层化、贵族化开始有所转变。

中国的环境艺术教育一直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更而不断调整的,并且教育的模式是针对设计师社会效应的反馈而不断更新的。因此环境艺术的发展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因为学院派始终引领着行业导向并不断根据社会变化而调整着自身的教育步伐,所以在短短二三十年有着建筑行业无法比拟的发展优势(建筑行业发展主要受商业模式的设计院所影响,学院成果的社会转换实施较慢,因此近年来设计思想的发展速度远不及室内设计)。

二、室内环境艺术教育现状

各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有厚重的培养土壤,尤其是服务大众的与技术相关的学科。其发展的后劲更是来源于社会的普遍关注与认同。公众的理解与认同将极大地影响行业的发展。室内环境艺术教育需要人才培养的多层面化,而且提高公众素质与公众认可度是该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行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需要教育规模的扩大。

同时专业发展与从业人员的增长必然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也派生出不同的研究方向与领域。并且这种发展也融合了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等相关学科内容。环境艺术设计逐渐分化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主体专业研究方向。环境艺术教育的体系也随之演化。在这一时期室内环境艺术日趋发展成熟,其教育不再仅仅单层面关注功能、以人为本、生态,而是融合了各学科特长,开始寻求艺术教育的本源和学科总体发展的定位。

三、室内环境艺术教育的本源和定位

从中国教育体系的根基来看,室内环境艺术教育是源于外来文化的教育模式。该模式在中国土壤的传播和发展,在行业发展初期是适应于社会需要的,满足了阶段性民众对生存环境品质提升的迫切需求。但在经历了数十年追逐西方物质文明的发展热潮之后,人们逐渐冷静,民族精神逐渐苏醒。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突出民族个性、民族审美意识的环境空间,需要重新拾回东方文明的国际地位。因此在此时期需要室内环境艺术教育适应于发展需求,调整教育导向,促进该行业国际地位的确立。

事实上,中国的环境观是早于西方世界的,这种环境观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承,并且从今天来看,仍然具有先进的现实意义。在《大学》中,孔子写道:“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也就是说,对于外部环境的改造应先究其内因,如果放弃我们对自身的关怀,不能完善自身的感知、知识、美德、健康和人性,我们将缺乏克服和转变外在条件的能力。相应的,作为艺术教育,我们应先回归到人本身的素养修正之上。预施以技,先立其身。室内环境艺术教育应着重强化传统文化、国学及美学素养的培养,应加强学生对生活审美的感知,提升学生对人文关怀、自然关怀的认同。如果我们不理解中国美学元素与符号语言的相通性,又怎能理解中国环境文化的精髓?如果我们不理解传统建筑空间伦理格致的哲学思想,又怎能拥有华夏民族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呢?因此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教育思想正是当代室内环境艺术教育的本源。我们所要继承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知识,而是传统文化思想,不是要求所有的设计都仿古,而是要求所有的设计都能够体现民族思想的意识渗透。

西安美院“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的办学理念,为室内环境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深厚的传统美学基础教育背景,同时大美术中对于环境美学意识以及应用美学的发展已有了明确的界定,“从一切为了美术到美术为了一切”的哲学理念也正是国际上美学发展的先进思想。

美国文学家梭罗曾说过,“诚然,绘一幅画、塑一座像或者创造几件美的东西,这样的才干实为可贵,但通过我们的眼和手去描绘、塑造周遭的氛围、环境,那要伟大得多。去改善生活的质量,这是最高明的艺术。”审美的环境正是每个人生活的介质,是环境的艺术、人类生活的艺术。显而易见环境艺术的教育应是深入浅出的,是耳濡目染的,是身体力行的。实践教学的意义正在于此。设计不应仅仅停留于图纸,设计应是整个构思到实施的过程。教育应贯穿于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方法流程的学习,是框架体系的搭建,是知识点的不断填充与梳理。教授的应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而绝非简单的答案,更何况作为艺术设计教育原本只是有规律可循,而无一定之规可依。实践正是一种要求学生依据规律自我探寻的教育方式。这也是应用美学教育的特色定位。

西安美院的室内环境设计教育正是在建筑环境艺术系的确立之后逐渐充实并确立特色导向的。对于当今的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更新。身处西北,我们有责任挖掘、保存和发扬这块土地的精神,因此室内环境艺术教育应立足陕西地域文化特点,创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教育体系。深研本土文化的丰沛资源,强调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确立具有民族美学精神的现代室内设计教育根基,同时以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作为室内设计教育办学的基本依据。以理论——实践——理论为基本模式,进行知识强化、应用与提升。强调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学生参与学院实际生产科研项目,大力拓展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多学科交叉性与知识教授系统性应是室内设计教学设置的基本依据。现代室内设计涉及到艺术、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心理等众多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其教学设置就需要兼容并蓄,同时要具备知识搭建的连贯性与体系化。使学生能够在室内设计庞杂的知识学习中,脉络清晰地打下坚实的框架基础,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对应掌握及扩充学习。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不再是过去一二十人的小班,而是一二百人的庞大课堂,多层面的因材施教,培养不同层面人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生产的需要和当代教育的需要。但另一方面,教育的侧重点也不应仅仅停留在个体人才教育上,还应兼顾强化群体优势。既要体现个体教育所不能完成之事(例如整个古城的调研、考察、绘制和规划),还应体现在对学生的沟通、协作与设计组织能力的培养上。

室内设计和环境系统的关系篇10

(九江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江西九江332005)

摘要:色彩被称作是室内设计的“灵魂”,它是室内设计中最为生动、最为活跃的因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功的色彩设计是既能满足大家的审美要求又是居住者的个性表达。本文在探讨了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色彩艺术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室内色彩设计的作用及色彩处理的方法,为室内环境设计提出了自己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色彩设计;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218-01

室内设计是人为环境设计的一部分,主要指的是“建筑内部空间的理性创造方法”。换句话说,室内设计是一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艺术为形式来表现的,目的在于塑造一个精神与物质并重的,既有生活品位,又有文化内涵的室内生活环境。有经验的设计师十分注重色彩在室内设计的作用,重视色彩对人的物理、心理和生理的作用。他们利用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受,来创造富有个性、层次、秩序与情调的环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为生动、活跃的因素。

在理论上,家居工程的色彩选择主要是考虑居住个体的特殊需求和个人偏好。这是一个真正需要合作的过程。它要求熟知居住者的个性特点,并在某些场合下熟知他们的个性弱点。这也就意味着就每个个体而言对形体和色彩解决方案的探索都是独特的。住宅可能包括各种各样的休闲空间,他在满足日常生活基本功能要求之外,可能还要满足工作空间,或者还有娱乐空间的要求。

一、室内色彩环境与气氛

“色彩环境与气氛”是探讨室内色彩搭配与人的生理、心理关系的问题,色彩是室内设计很重要很容易出效果的要素,也是造价较低廉和方便施工的室内要素。如果要改变一个空间气氛,从色彩方面我可以花很少的钱和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目的甚至可以改变空间功能。色彩可以左右你对空间和光线的感觉,可以表达冷热、新旧或远近。哪怕是最细小的色调变化也可使整个房间显得更温暖一些或更宽大一点。任何人都能将毫无生气的房间装扮上快乐、欢庆的色彩,产生欢乐、明快的视觉效果,使人心花怒放。巧妙地运用色彩可以改善你的周围环境,给你的房间注入生机,使普通的房间变得不一般,而彰显自己的个性。

二、室内环境色彩的文化内涵

室内环境设计不仅与现代社会经济相关,而且还能折射出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的文化特点。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域、每个民族对色彩的喜爱和忌讳有很大的差别。室内环境设计师应根据该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点运用色彩艺术,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富深度的作品。

三、室内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有很多因素对色彩设计产生影响。主要包括室内本身固有因素。室内设计色彩可以按不同空间大小、形式来进一步强调或削弱。当然也是室内色彩设计的参考因素,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线作用下的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别,我们可利用色彩来进行调整。

影响因素还包括“居住者”的因素。例如:使用空间的人的类别。男女老幼对色彩的要求有很大的区别,色彩应满足居住者的喜好。

最后,影响因素里还应包括该空间所处的周围环境因素。色彩和环境有密切联系,尤其在室内,色彩的反射可以影响其他颜色。而且不同的环境,通过室外的自然景物也能反射到室内来,色彩还应与周围环境取得协调。

四、室内色彩的设计方法

(一)色彩的协调问题

色彩效果取决于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同一颜色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呈现的效果可以迥然不同。视觉器官按照自然的生理条件,对色彩会有不同搭配要求。会有很多的视觉色彩现象。视觉器官对色彩的刺激本能地进行调剂,以保持视觉上的生理平衡,并且只有在色彩的互补关系建立时,视觉才得到满足而趋于平衡。

(二)室内色彩构图

色彩在室内构图中常可以发挥特别的作用。1、可以引起人注意或隐藏的目的。2、可以物体产生收缩膨胀的感觉。3、色彩可以虚构室内空间形式,打破原有空间格局。4、色彩可使室内物件的品种、材料、质地、形式彼此间形成内在联系。

在室内色彩中要有主次关系:主要是背景色决定主体色,主体色决定强调色。色彩的统一与变化,是色彩构图的基本原则。为达到更好的装饰效果可以运用重复、呼应、节奏、对比等方法来进行具体的设计。总之,解决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色彩构图的中心。室内色彩可以统一划分成许多层次,色彩关系随着层次的增加而复杂,随着层次的减少而简化,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别考虑为背景色和重点色。使室内色彩达到多样统一,统一中有变化,不单调、不杂乱,色彩之间有主有从有中心,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