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图书管理的守则十篇图书管理的守则十篇

图书管理的守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7:56

图书管理的守则篇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无人值守

个人电脑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多种渠道选择。然而,电子阅览室仍然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用户使用网络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近几年来,很多图书馆加大投入,购买使用了市场上相对成熟的大型机房管理软件,使电子阅览室无人值守管理成为现实。以下主要从维护员的视野和角度,结合我馆两年多来推行无人值守的实践,对其维护维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无人值守管理模式的实践

三峡大学图书馆于2003年9月建成使用,在两个楼层以200+200+50的机器规模建设了三间电子阅览室。强电入地,一机提供一个固定式三孔圆形地插,加接一个独立插座为机器提供电源;交换机到单机的网络采用沟槽布线,其上分节覆盖钢制盖板;所有机器采用自研一卡通刷卡计费及座位分配系统;每室开放期间均有人值守,且值守员与维护员同属系统部。至2012年6月,总规模逐步压缩为一个电子阅览室(200台机器)。2010年10月,经试用对比,我馆正式选用了武汉博思特公司的三九机房管理系统(6.0版),服务器安装在馆中心机房,单机加装客户端,管理端设置于电子阅览室入口处;新配套加装了全室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直接取消了值守员岗位;根据“就近管理”的原则,确定隶属于阅览部的(书刊)阅览管理员承担电子阅览室“日常管理”和“视频监控”工作。系统维护与电脑维修工作仍由隶属于系统部的全馆网络与系统专职管理员负责。全室除机器曾进行一次全面更新外,强弱电、网络设备、布局和环境等没有任何变化。

2当前无人值守管理模式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子阅览室管理从具体内容上,可以划分为互为依托的技术管理和秩序管理两块,前者主要是软硬件系统的安装、调试、升级、维护和维修。后者主要是维持室内环境适宜、设施完整到位、确保用户良好的用机习惯和合规的上机秩序。

基于计算机网络远程管理原理的新型机房软件,在功能设计上非常注意解决管理中人与设备、人与人、人与制度之间的多维关系,基本符合新时期该类软件的五大标准,即:门禁与登录、计时计费、上网管理、用户操作记录和设备维护的无人值守。因此对电子阅览室管理而言,既节约了人力资源,也在很多方面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推行无人值守管理模式后,也容易出现以下两种问题:

2.1机房秩序管理不到位。在传统管理模式中,值守员主要通过值守和巡查进行秩序管理,对于存在的问题能够作出及时反应,因此机房状态易于掌控,机房秩序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在无人值守模式下,电子阅览室则容易成为秩序管理的真空区域。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人”,一方面,无论是利用机房管理软件自带的远程监控还是独立的视频监控,比不上有人值守的有形和无形效果,而且坚持长期盯守非常困难。另一方面,按照“就近管理”的原则,要求其他岗位的员工代行日常管理和视频监控,则工作责任心容易打折,并且他们应对电子阅览室管理工作的素质与能力,与原值守员存在较大差距。在电子阅览室这一公众密集场所,秩序管理一旦出现问题,“破窗效应”(Brokenwindowstheory)就很容易发酵,形成“乱而愈乱”的结果,各种人为的机器故障直线上升,给维护和维修带来沉重的压力。

2.2报修信息断链,技术管理压力升级。在传统有人值守管理模式下,值守员、用户和维护员间关于机器工况信息,以值守员为中心依托可以形成无障碍传递。值守员与另外两方均可形成单独的回路循环,即:值守员可通过巡查,也可从用户处获取信息,并进行随机处理,超出其处理能力的信息,再上报给维护员;维护员也可以通过指导和反馈,将部份机器工况信息交由值守员进行处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值守员和维护员的工作衔接顺畅,双方的工作强度不会大起大落,全室机器保障率较高。在无人值守管理模式下,用户一般无法将机器工况信息直接反馈给维护员,依靠值守员获取报修信息的主要渠道不复存在,面对秩序管理失位和机器规模庞大的电子阅览室,人手有限的维护员如何去发现和判断机器故障然后再开展维修,顿时成了非常棘手的问题。

3克服无人值守管理模式不足的主要对策

针对上述两方面的突出问题,我们不断进行研究和调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维护员职责未变,由阅览馆员负责机房秩序管理和机器报修工作;第二阶段,阅览馆员职责未变,维护员同时加入到机房秩序管理中去;第三阶段,阅览馆员单纯负责机房秩序管理,维护员则解除秩序管理负担,自行设法获取机器工况信息并开展维修工作。直至第三阶段,困扰我们的问题才最终得以解决。

3.1明确电子阅览室秩序管理主体为阅览馆员。阅览馆员承担电子阅览室相关工作是“就近管理”原则下的一种现实选择。阅览馆员以书刊管理工作为主,同时肩负原值守员的职责既勉为其难,又与无人值守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让阅览馆员彻底脱离机器报修任务,将制度规定的其“电子阅览室日常管理”职能简化明确为“定时巡视”+“视频监控”,即专职负责秩序管理,从实际效果看是完全可行的。

3.2维护员全程负责报修和维护。维护员要独立实现电子阅览室机器的全程报修与维护,重点是解决故障机器的发现与判断以及报修信息获取问题。我们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

第一,拓宽机器报修信息的获取渠道。在电子阅览室入口架设免费内线电话,公布维护员办公电话,便于用户随时联系,同时在入口专设一台机器作为用户无障碍网络报修平台,并在每台客户机锁定的ie主页上,添加报修平台的网络链接。通过这些方式,既拓宽了报修渠道,加强了维护员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实现了及时响应用户反映的问题,也缓解了用户因无助而造成的秩序管理压力。

第二,基于最朴素的“零使用率的机器不一定有故障,但有故障的机器使用率一定为零”论点,把找到“零使用率”机器作为解决“自行发现和判断故障机器”难题的突破口。首先制作或导出所有机器设备信息表形成文件a,然后借助管理系统按特定时间段“x”对机器使用率进行统计并导出形成文件B,并使文件B和文件a的格式及信息表述一致,最后,利用第三方的软件(如Compareit)将a与B进行文件对比,相异的结果导出为文件C,此清单所示即为该时间段内的“零使用率机器”,将其输出打印即可作为维护员现场查验维修的工单,维护员在一个工作周期结束后,通过工作记录可以轻松形成“实际故障机器”清单D。

上述方法的关键在于排检周期x值的确定,x过长和过短,都会使实际故障机器的命中率下降,合理的x值才会使D无限与C重合。排检周期x的值,一般只能以“天”为单位,若有必要,也可以利用SQL管理器打开后台数据库精确到时、分或秒。实践表明,x的取值需主要参考两点:一是维护员的工作承载能力。理想状态是前后排检周期内的工作能恰好形成衔接,而非交叉。二是电子阅览室上座率。上座率越高,所有机器在短期内都被全部使用到的概率就越大,x值就应该设置得越小,反之亦然。目前我馆在电子阅览室使用的高峰期x一般取值为1-2天,低峰期x取值为4-5天,维护工作的强度适中,很好的保证了机器的完好率。

4思考与讨论

通过对采用博思特机房管理系统的30余家湖北省高校图书馆以及省外采用其它同类系统的同行调研发现,有人值守、半值守和无人值守情况并存,遇到我馆同类问题也不在少数,如何使无人值守管理模式落地生根,还有很大的思考空间。

4.1无人值守管理是大趋势,但各馆一定要深度结合环境条件、设备设施状态以及人力资源保障情况来具体推行,落后固然不可取,冒进同样会事与愿违。

4.2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机房管理软件功能设计方面确实很先进,体现了相当多的“无人值守”概念,但有些方面并不能完全超越人工,在具体工作中不能被概念化的功能所迷信,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做足准备。

4.3实行无人值守管理后,原来值守员的工作哪些是可以放弃的,哪些是可以转移的,哪些是应该强化的,必须优先在制度上作出明确安排,强化职责分工,否则非常容易碰触管理学禁忌,即针对同一事物,实行跨部门“九龙治水”式的多头管理。

4.4面对无人值守管理模式存在的短板,有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克难而进,向技术要生产力,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和找到解决办法,把工作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手中,从而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玉陶.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设计的无人值守取向[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06-108.

[2]张鑫.构建高校图书馆自律型电子阅览室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界,2011(5):50-52.

[3]赵明霞.汇文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4):180-182.

[4]百度文库.博思特机房管理解决方案(卡版)[eB/oL].[2011-

03-07].http:///link?url=zZ5acp_Z5ZwdG4Fwag

vkYw_nSYhzB7CUJohvmCxm9d9jyK4m4Lb2kmnf2hZ9g8rkFC7bGYthwX_8CuC9HbQw0ZohKmBdwY5temzia5oi5nm.

图书管理的守则篇2

[关键词]图书馆;霸王条款;规章制度

“霸王条款”一词来源于媒体,是2004年3月中消协向全国征集不平等格式条款时,媒体以该词注释。所谓的“霸王条款”,主要是指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的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和店堂公告或者行业惯例等。图书馆的部分规章制度是否属于“霸王条款”引起了广大图书馆界同仁的争论。

1 所谓的图书馆“霸王条款”

我们在大多数图书馆都可以看到类似这样一些规定:

(1)对于污损图书,视其污损程度,轻者处罚0.5元,重者按书原价赔偿,或者购买相同版本的图书偿还。

(2)偷窃书刊者,一经发现即处以每本200元的罚款或报其所在单位处理,并停止借阅1个月。

(3)外借文献超期者,按每本每天0.1元罚款。

(4)遗失所借文献,又无法赔偿原文献,按原文献价格的3~8倍赔偿。

(5)借阅证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一经发现则扣证或停止双方借阅证使用1个月。

(6)对于违反图书馆规章制度者,图书馆有权对其进行停借处理。

2“霸王条款”不霸王

一些人把以上描述称之为“霸王条款”,本人却不以为然。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来维护社会的秩序,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样道理,在图书馆这个小集体中也应该制定出合适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图书馆有条不紊的运转。这些规章在图书馆是不可缺少的,其理由如下:

2.1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在维护图书馆的秩序

据统计,许多图书馆每天进馆量可达几千人次。这么多人进进出出图书馆,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每一个读者的行为,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工作有序的进行,读者在这样一个有序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假如某一读者在没有经过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拿了别人的借书证借书,受害者证上有书手里却没书,最终书没还,自己就得赔书,对图书馆的工作会产生怨气。再假设如果没有借书超期罚款一说,某读者对自己有用的或喜欢看的图书就是不还,那么这本书就成了他一个人的,这对广大读者来说是不公平的,严重违背了图书馆的服务宗旨。

2.2限制是相对的,保护利用是绝对的

一个人只有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才能使自己的权利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最终使权利归于实现。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一个体都只享有不受限制的权利,而不付出任何义务,即自由不受到任何限制,那么整个社会的权利和义务会处于严重失衡状态,最终只会使大家的权利丧失保障,整个社会会陷入无序状态。同样道理,读者有权利用图书馆,自然也有义务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犯错误的读者毕竟是少数,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做出相应的处罚实际上是在维护大多数读者的利益。比如说某一读者对自己喜欢看的书刊乱涂乱画,他的“杰作”严重影响了别的读者利用此书,这本书的使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2.3规章制度向人性化管理方向发展

规章制度是图书馆管理的必要措施之一,并且正在向人性化管理方向发展。我们图书馆一直坚持“处罚是手段,教育读者是目的”的原则,灵活掌握有关规章。例如尽管规定超期罚款每天0.1元,但在实际执行中常常根据读者的具体情况少罚或不罚。再如丢失图书,原来考虑到图书价格上涨等问题,规定按丢书原价的3—8倍赔款,后来改为读者可以赔偿一本同版本的图书,或者根据丢失图书的复本量、出版年限等具体情况灵活处理。“霸王条款”主要是指利用不平等条款或行业惯例来谋求和维护自身的收益,而图书馆规章制度是维护广大读者的权利。所以说图书馆规章制度不但不属于“霸王条款”,而且在向着人性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3违规现象的对策

为什么违规现象屡禁不止,为什么偷书、划书时有发生,除了部分读者公德意识差外,图书馆的工作也有欠缺。图书馆应立足规章制度的建设,注重教育,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对读者行为的约束与图书馆强调的“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是相辅相成的。

3.1“立法”

3.1.1制定规章,有法可依。图书馆应以法律为准绳,建立科学的,可行性的规章制度。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已于2002年2月21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应作为新形势下图书馆规章制度制定的基本法则。

3.1.2制定规章,关注平等。规章制度应体现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地位平等性和利益的一致性,妥善处理好规范读者行为与方便读者利用之间的关系。还要体现出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双方责、权、利的统一,条文应避免生硬,并具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行文语言切忌粗暴与命令方式,应使用委婉的、平等的语气来表达,使读者易于接受和执行。否则,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和反感心理,带来负面效应。

3.1.3制定规章,注重可行性。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为了保障图书馆工作的有序运转及工作有章可循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始起草,文件草拟后,应广泛征求与文件有利害关系者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员工和读者的自觉遵守和执行,从而在源头上保证了制度的顺利贯彻落实。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所做出的处罚规定,既不能让读者无法接受,又不能不痛不痒,失去规章制度的意义。

3.2“知法”

通过有效的教育或教化将规章制度转化为人的自觉行动,不能忽视预防性的先导性教育,人是行为的主体,“无知”则“无行”,忽视教育的“严格执法”同样不能保证管理的效能。做好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尽可能减少违规现象的产生。

3.2.1做好馆前教育、宣传工作。在新生办证进入图书馆之前就告诉他们在图书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每人发放一本《读者手册》,讲讲一旦违规会出现什么后果,给每一位读者打上预防针。

3.2.2定期搞“做文明读者”活动。把一些被污损的图书展出,从侧面教育读者要爱护图书馆的公共财产,增强读者的公德意识。

3.3“守法”

把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作为一种美德,不但读者要遵守,作为管理者的图书管理员同样也要遵守。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只禁止读者在图书馆大声喧哗,自己却高谈阔论的行为要严格制止。读者和管理员相互监督,读者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

3.4“执法”

对于那些不文明的读者不仅要罚,而且要严厉处罚。如果我们对违规行为视而不见或者采取一些无关痛痒的处罚措施,那是对最广大读者合法权益的亵渎,如果我们对种种不良行为采取纵容的态度,那么这种现象必然会逐渐蔓延,图书馆的资源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最终受到侵害的还是我们最广大读者的利益。

图书管理的守则篇3

农村留守儿童在课外阅读上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缺乏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农村留守儿童们身边的书籍一部分是在外工作家长购买的各种练习和他们认为好的书,一部分是勤俭的祖辈们买的一些便宜的盗版的书籍,孩子身边缺乏自己喜爱的图书,制约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质量。

(2)缺乏家庭的阅读辅导和督查。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的家庭环境比较糟糕,固定的场所,充足的时间,安静的环境,科学的方式是祖辈们很难提供的,祖辈们的过渡溺爱让孩子们失去了被家长督查的机会,不利于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弱的农村留守儿童们阅读习惯的养成。

(3)缺乏阅读后期的反馈和运用。阅读活动完成后,并不是阅读的中止,而是另一次阅读的开始,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阅读循环。而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里,能够提供阅读后的反馈和对阅读内容运用的则少之又少,几乎不存在。

一、多途径拓展书源,充实学校图书室

图书馆有比较丰富和及时更新的藏书是学生阅读的基础。农村学校图书来源主要来自于学校的购买,但面对着学生阅读量不断扩大,知识不断更新,好书层出不穷的的现状,仅仅靠学校部分办公经费添置书目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丰富的可读性的图书,学校应拓展书源渠道,丰富藏书。

1.推动校园赠书热潮

“读书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学生的阅读正让受到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因此上级领导部门、退休老教师、新华书店、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学校图书藏书的来源,或赠送,或捐赠。我校近三年利用开展“书润童心”读书节的锲机,先后获得各种渠道捐书4000余册,这些新图书,现在正成为学校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为同学们的“幸福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爱心书市”筹图书

我校每年的六年级毕业季都会在学校举行“爱心书市”活动,学生们先将自己家里的一些旧的图书拿出爱心义卖,义卖所得经费再购买最新的图书赠送给学校图书室,每个参与赠书的同学在新书的第二页送上一句读书赠言,并签名。每年的坚持,让毕业班的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留下一份最珍贵的礼物,滋润了后来的每一位读书的留守儿童。

二、充实阅读区域,保证阅读质量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最美的书不是放在书架上,而是在学生的手里翻来覆去地阅读,在相对固定的区域开展阅读活动。

1.打造学校的阅读中心

在完成了丰富书源的基础上,学校的藏书必须让留守儿童们充分阅读,这样打造一个开放的学校阅读中心就变得非常重要。我校将原来简陋的阅览室倾心打造学校阅读中心,强化硬件建设,加强软件管理,以服务学生为本、以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宗旨,坚持每天中午对一个年级开放两小时的阅读,努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以充分发挥学校图书资源的效益。

2.班级开设阅读区

学校的阅读中心并不能满足留守儿童阅读的需要,因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学校和老师的帮助,因此在班级中开设阅读区和合理安排阅读实践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班级图书角并不能满足留守儿童阅读的需要,在班级中应该划出一个独立的“阅读区”,这个阅读区其他学生不得干扰,只要进入这个区域,学生就可以从图书角选取自己喜欢的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保证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的需要。

三、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让阅读伴学生共成长

最是书香能致远,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校园,推行“精品阅读,幸福人生”有关的读书活动,延伸图书室藏书的功能,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生活,以实现书香润童年,经典伴成长。

1.坚持每周一本“好书推荐”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老师和学生从图书室精心选择一本好书推荐,除了介绍书的内容,同时也要将这本书在图书室哪个书架第几排高速学生,方便借阅。这个活动需要的不是运动式,每周固定选择一天的晨会课,安排老师和学生向全校同学推荐一本好书。

2.坚持做读书笔记

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认真课外阅读,认真写读书笔记,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味和个人修养。农村留守儿童尤其需要加强阅读积累,做好适量的读书笔记,学校定期在图书室和阅读中心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展示同学的阅读成果,收获幸福的阅读人生。

3.评选读书之星

“胸藏文墨虚若骨,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对于读书活动中表现好的孩子,学校创设好展示的平台,每学期由图书室管理员负责评选出学校“读书之星”,以在图书室借书、阅读中心读书和语文教师对读书效果的反馈为依据,评选出一批校园读书之星,让“好读书,读书好,读好书”成了留守儿童的阅读信言,并从他人成功阅读生活中得到启示,学到方法。

4.开展多学科的课外阅读活动

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仅只有文学类的,如金更应拓展方向,英语、科学性的读物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增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时代感,丰富阅读生活。

四、优化图书管理教师队伍,提升学生阅读品位

图书管理员和阅读中心指导教师的素质,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学校应该优化图书管教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三级图书管理模式。

虽然身处农村,但是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丝毫不能轻视,对于学校图书管理应建立“学校――教导处――图书管理员”三级管理模式,加强图书管理的组织性。

2.选择适应新时期的图书管理教师。

图书管理的守则篇4

关键词:有效;品德课堂;道德认识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思想品德课要做到说理明白,我们简称为“明理”。怎样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论理清楚明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典型事例晓理

为帮助学生明白道理,在教学中应当十分注意精选典型事例,事例应当既能恰如其分地反应道德原则或规范的本质,又能为小学生接受。

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在公共汽车上》一课,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对事例进行分析:(1)结合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提问:的秘书打电话到图书馆借书,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学生回答:说了他是谁,图书管理员可能就会同意借书了。教师在小结中指出:日理万机,天气又恶劣,打电话借书是可以理解的。(2)紧接着提问:被图书管理员拒绝后,为什么亲自冒雨来借书了?引导学生理解对图书管理员说的话:“我也要遵守规则。”(3)第三个问题:听了的话,你想说什么?学生说:会更敬佩。教师指出:一个人只有遵守规则才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敬佩。

通过这三个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老师再适时地做出小结,引导学生从典型事例中对遵守规则这样一个良好的品德提高了认识。

二、以对比明理

人们常常是在比较中加深了对一些道德原则或规范的认识。采用对比的方法,摆出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强烈的反差,使学生清楚地辨明是非,明白什么是对,为什么对;什么是错,为什么错。

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绿色小卫士》一课时,用多媒体展示太湖没有暴发蓝藻前,湖水清澈见底的图片,描述在这种环境里,人们心情舒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再出示2007年的春夏之交,太湖蓝藻暴发后,湖水泛绿、死鱼成堆的图片,告知学生水污染不仅会让人心情不愉快,还可能因为饮用被污染的水而患上多种疾病。这样的对比,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了。

可见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使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明白一定的道理,效果是很好的,由于对比产生强烈的反差,学生可以迅速地明辨是非。

三、以类比寓理

采用类比的方法,也就是先讲一个较浅的事例,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再以此类推,使他们理解较难懂的道理。

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要攀登》一课中,讲述坚持就能成功,可以用《水滴石穿》的故事;三年级下册《快乐的邻里生活》一课,要学生理解环境对人的影响,可以用《孟母三迁》的故事……

把一些深刻的道理,寓于这些生动的故事之中,学生就很容易懂了。

四、以情载理,以理激情

道德情感在道德品质的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始终要求老师要以自己饱满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父母的疼爱》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1)学生闭上眼睛回忆生活中父母疼爱自己的事。

(2)角色扮演。通过表演进行换位思考,唤起回忆,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辛劳。(3)想想自己平时对父母的关心,你有什么话要对爸爸妈妈说吗?写在孝心行动卡上。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唤发起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引起情感的共鸣,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是十分有效的。

五、以谈话说理

教师在谈心式的对话中使学生逐渐明白了道理,效果也很好。这些谈话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由于熟悉又有亲身感受,谈起来亲切易懂。

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不耍赖皮》一课时,我组织了如下谈话:(1)“刚刚在课间活动中,有的同学玩得高兴,有的却玩哭了,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游戏时有同学不遵守游戏规则了。(2)接着教师提问:“怎样才能做到守规则呢?”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要排队按次序,不加塞,不抢先;二要遵守大家制订的游戏规则,该怎么玩就怎么玩。(3)再出示一个不遵守规则的小故事,提问:“如果你在场想对他说什么?”引导学生明白:为了大家都能玩得开心,游戏时要守规则。

这节课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所谈问题内在联系紧密,层层深入。学生随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师生在谈话中,就使道理渐渐明晰了。

图书管理的守则篇5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职业道德;道德规范;高职学院

一、什么是图书馆道德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从思想到行为,理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而不同的职业又有其不同职业道德基础特征。而图书馆道德是指概括图书馆行为的实证经验和有关研究,立足于今天的历史时代,特给出如下定义:图书馆道德是图书馆具有的搜集、整理、保管、传播客观精神文化从而为广大读者和现代化事业服务的职业道德。

二、职业学院图书馆道德基本特征

高职学院图书馆职业道德是调整图书馆与学生,教师,图书馆内部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价值体系,是职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具有职业道德的共性特征,也具有它的个性特征。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取向性

道德作为协调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价值体系,给人们提供善与恶的价值尺度,制约着人们的意识行为,从而使人们的行为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管理道德作为伦理道德的一种,在社会各部门的管理过程中,通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图书馆的管理道德同样要求以价值观来引导图书馆员,影响馆员的思想和行为,要求馆员在日常管理作中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实现自身价值,改进和创新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二)自律性

在现代社会的图书馆(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里,馆员的文化层次较高,很多馆员具备多种技能。这样,馆员的自我管理在管理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管理道德中的自律性就起着重要的作用。管理道德的自律性在于要求馆员以道德的自觉性来约束自己、管理自己、监督自己。道德的自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员的职业情感。一名图书馆馆员对自己的职业是热爱和喜欢,还是冷淡和厌恶;是荣耀和高兴,还是羞愧和苦恼,直接决定着他在图书馆工作中采取何种行为方式。图书馆应尽力培养图书馆员的职业情感,增强其乐业、敬业、勤业、创业意识,使之忠诚、热爱图书馆事业,刻苦钻研,熟练掌握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理论和业务技能,具有为图书馆事业献身的精神,在管理服务中实现职业自律。

(三)责任性

道德的责任性就是明确要求把遵守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一种责任,只要你遵守了道德规范,就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这种责任性有时还要在经济利益上做出一定的牺牲。它也鼓励从事既有较高社会道德价值,又能获取较高经济利益的管理活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和社会其他管理活动一样,经常因遵守了道德规范,而必须以付出经济利益作为代价。虽然付出了这种代价,但尽到了管理道德的责任,从而在良心上得到宽慰。

(四)协调性

图书馆的道德能够协调馆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能够协调与社会各种组织的关系。在良好的道德的协调下,图书馆就能够建立起互助合作、积极进取、稳定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使馆内每一个人的学习、工作、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道德协调着馆长、馆员、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同事们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使馆员与读者平等相处,馆员热情地为读者服务,读者也能虚心地接受馆员的监督、指导。

(五)人文性

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人文性,作为一种新的道德观念,是指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人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态等情况,全面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文化建设,科学地安排馆员的工作,目的是充分开发其自身的潜能,给其创造发挥其特长的机会。不仅如此,还要经常关心馆员的工作情绪和心态,减少他们的精神压力,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营造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和谐安定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进而促进图书馆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三、高职图书馆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人员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职业行为准则,这种准则一旦被抽象出来和约定俗成,就会成为规范人们职业行为的职业道德。而当这些准则不断深人人心,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准绳时,到时作用才会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热爱本职工作

热爱本职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取决于你所从事的职业。图书馆工作是极其平凡的工作,但是社会各行各业都是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我为他人服务,他人为我服务,总的前提是为师生员工服务。我们要忠诚于图书馆事业,首先是热爱图书馆事业。如果没有热爱作为基础,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社会地位的道德认同,就不会有尊重和忠实于图书馆事业的敬业精神,更不会为之去奋斗。其实,在图书馆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只要从师生的利益和需要出发,重视学校的现实条件,脚踏实地,孜孜以求,坚定地弘扬敬业乐业精神,包括高度的职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尊严感和荣誉感,目标明确的事业心,也是能够发挥聪明才智为学院发展作出贡献的,这样才能发现创造人生价值的成功与乐趣。

(二)珍惜文献、甘为人梯

文献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前提,是完成图书馆职能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图书馆员为读者服务的唯一资本。图书馆员应把对文献的珍惜视为自己的天职。如果不懂得珍惜文献,那么就在实际上失去了充当图书馆员的资格,图书馆员爱惜图书目的完全是为了广大读者能够获得欲读之书,尽快成才,尽快研究出成果为社会服务。图书馆员的珍稀图书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图书馆员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没有令人瞩目的发明、没有五光十色的产品。他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运用书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读者服务,运用文献为千百万读者筑起成才之路,铺起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而自己则忠心耿耿,埋头苦干,敢为他人做嫁衣。这种美德不是一时半时就能养成,但要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图书馆员,又必须养成这种美德,珍惜图书是图书馆员甘为人梯的资本。然而为读者架起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又必须珍惜图书。这是图书馆员的又一条职业道德规范

(三)热情周到、极端负责

图书管理的守则篇6

关键词: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257-02

职业道德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用来调整本职业与服务对象之间、本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本职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中国图书馆学会向全国正式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这是我国图书馆员和信息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第一部指导性文件。《准则》提出了中国图书馆员应该遵循的10条职业道德准则:“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礼会职责;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爱护文献资源,规范职业行为;努力钻研业务,提搞专业素养;发扬团队精神,树立职业形象;实践馆际合作,推动资源共;拓展社会协作,共建社会文明”。

一、对图书馆职业道德的认识

(一)爱岗敬业

讲的是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是否认同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关系着愿不愿意在职业岗位上尽职尽责,确立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这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前提。我国素有敬业乐业之说,敬业即忠于职守,乐业即热爱职业。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敬业才能爱岗,爱自己的服务对象,才能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我们图书馆人首先应该认同自己职业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敬业乐业精神。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的具体体现和情感表达。作为图书馆工作者,每个读者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而我们在别的岗位面前也是被服务对象。职业分工在人格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和根本利害冲突。因此,在个人发展同事业发展之间,在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与手段之间,完全可以在爱岗敬业中统一起来。敬业也就是自爱自强,是主人翁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统一。

(二)诚实守信

即诚实劳动,守信用,讲信誉,信义为重,信守承诺。诚信是职业态度的起码要求。具体到图书馆工作当中,就是在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以诚相待,互相尊重,自尊尊人,不弄虚作假,不搞坑蒙拐骗。管子说:“士农工商都要以诚信为本。”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则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北宋周敦颐把诚看作“五常之本,百行之源”。都说明,在职业生活中,只有诚实地劳动和创造,襟怀坦白,光明正大,诚以待人,讲究信誉,才能实现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人生境界,才能促进事业兴旺发达,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三)办事公道

即对人对事出以公心,办事公正合理,平等待人,不能从私心杂念出发,不能,以岗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化公为私。要坚持读者平等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香》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随时可以让人到馆,它的大门应当向社会一切成员自由地、平等的开放,而不管他们的种族、肤色、国籍、性别、宗教、语言、地位或教育程度”。读者平等即用户机会均等,走进图书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平等地借书、还书,平等地阅读,不能人为地受到排斥,拒斥一切区别对待的非理。我们图书馆应该努力塑造一个平等的权利平台,努力营造一个尊重读者的平等的阅读环境,没有歧视,没有阶级,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使广大读者、普通公民在这里亲身体验到神圣的平等权利。

(四)服务群众

满足群众要求,尊重群众利益,这是职业道德的目标、指向和最终归宿,也是我们图书馆人的最终目标。要从广大读者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便利读者,倡导便民政策,使广大读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五)奉献社会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从事任何职业都有对社会、对他人做出奉献的责任与义务。要以“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准则,为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作出贡献,要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这是每种职业实现其特殊社会职能,体现其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根本要求。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包含着人们的内心修养与行为,同时也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守的准则,也是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与职业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是依据职业特点产生的道德标准,并形成比较稳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我们可以把图书馆职业道德定义为图书馆员在从事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形成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了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同时也调节图书馆事业内外的各种关系,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职业道德是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工作者在其特定的工作中或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图书馆员在一定职业范围内的具体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图书馆职业中的具体表现。图书馆职业道德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特点,它是图书馆员这一特定的职业中形成,必须反映和适应图书馆员职业生活的特点。《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不仅确立了图书馆“满足公众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社会职责,明确了图书馆员“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适应时代需要,勇十开拓创新”的职业态度,还引人了“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和“尊重知识产权”、“发扬团队精神”、“拓展社会协作”等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以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需求。图书馆馆员在从事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应当遵循道德规范、道德原则,这是对图书馆馆员在职业活动中的约束力。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不断延伸,给图书馆带来了巨大冲击,被动的服务和低层次的服务方式,已严重阻碍着图书馆职能的发挥。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既是图书馆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大环境的客观要求;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对十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基本思路

(一)切实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教育

在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统一工作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思路认识,并以道德规范来促进我们的工作;其次,要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二)营造健康的环境氛围

良好的环境是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重要的外部条件,首先要注重图书馆内部舆论监督作用,形成良好的讲职业道德的内部氛围;其次,要重视外部舆论的监督作用那个,通过设立读者意见箱,馆长信箱等方式,对图书馆工作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价与监督,努力打造健康的环境氛围。

(三)健全机制

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工作有序、高效的重要措施和于段,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口]以保证图书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图书馆的政策和法规,促进图书馆业务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还可以切实保证读者充分享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与个人道德,增强图书馆员的法纪观念,规范图书馆员的行为准则,促进图书馆工作,进而推动图书馆工作向前发展。此外还要完善相应的行政、经济奖惩措施,对违背道德规范者给子应有的制约和惩罚;对遵守道德规范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部室,应子以表扬和奖励。通过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形成一种导向力量,养成馆员自律的习惯,促使其严守道德规范,积极参与到图书馆的道德建设实践活动中来。

(四)加强培训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也在逐步从传统于工向自动化、数宇化图书馆迈进,网络服务将成为现代化图书馆服务的显著特征。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职业道德内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图书馆已不再只是满足于购书、藏书,满足于借借还还的工作方式,而是将为读者服务的客观动机变为自己主要的动机。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建设,不但是图书馆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攀登思想和道德高峰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鼓励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专业技术,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动力。因此,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必须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更新现有知识,逐步掌握现代化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以适应时展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

[2]费忠成.职业道德建设要求实现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2(1).

[3]陈雅沙.新时期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与社会价值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3(3).

[4]谢.现代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相关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

图书管理的守则篇7

现代信息环境的形成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用户为中心,即以用户而不是技术为龙头,要以服务而不是资料为导向”,实施个性化服务才能赢得用户的认可与信赖。而实施个性化服务,既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更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因此,21世纪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应尽快完成由传统的科学型管理向现代的人性化管理的转变。科学管理,是以传统的目标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tQm)为主的管理方式,强调的是服务的效果———产品;人性化管理,是从塑造图书馆的背景文化和人文精神出发来对员工进行的管理方式,强调的是服务的主体———人。如果只采取前一种的管理方式,图书馆只是企业型的服务组织,注重的是最终的服务效果;但如果采取后一种管理方式,图书馆就会有不竭的生命力。因此,从管理学角度讲,人性化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增强组织之间的亲和力,使员工甘愿奉献,恪尽职守,从而形成集体强大的凝聚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基石

人是图书馆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在实施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人的价值、并尊重人的价值,适应和满足人性化的注重文化和情感因素的需求。

1•人性化管理的涵义

就图书馆而言,所谓人性化管理,主要指管理者(馆长和部室主任)采取富于人情味的管理方式,一般不通过普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而实施的一种管理方式。管理者在尊重人性、理解人性的基础上,善于团结组织人才,灵活运用各种语言,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疏导员工的不良情绪,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把每一个员工的利益通过有机整合,成为集体利益,树立起管理者的良好形象,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效果。

2•人性化管理的核心

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问题是人。因此,在组织管理上应将人际关系的调整放在首位,将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努力为被管理者满足自我需要创造条件。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即人。人性化管理的模式强调的是个人的发展,注重发挥员工的创造潜能,并为员工提供满意的、富于挑战性的工作;二是管理为人。人只有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管理者必须做到:①满足被管理者的物质需要;②满足被管理者的社会需要;③为被管理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机会;三是管理靠人。这是实现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最基本保障。因其主要依靠利益引导、岗位引导、责任引导来实现,所以用人的基本依据是利用人的素质满足人的需要,当人的需求达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时也就达到了管理者的目的。

二、人性化管理的实施

图书馆为社会提供人与人,人与信息直接交流的空间,是提高社会民众先进文化的永久性文化精神的家园。在图书馆每一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畅游知识的海洋,陶冶情操,获取灵感,吸收动力。图书馆的人文氛围、平等自由开放的理念、人性化服务,让你在获得知识营养的同时,使你疲惫的身心获得自由和解放,使你的灵魂获得净化。而图书馆的宗旨:“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为了一切的读者”,开展多层次、多元化服务方式,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读者和图书馆的积极性,让他们依赖图书馆、热爱图书馆、支持图书馆事业;对于图书馆的员工来说也会因此增强信心和责任感,感觉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而激发主动性和创造力。所以,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正是从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出发而开展的管理,图书馆馆长以富于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去管理员工,员工通过自身行为的纠正,把自己富于人性化的服务效果传递给众多读者。

1•图书馆馆长的人性化管理

在人性化管理过程中,身为馆长,一定要树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具备较高的学历,丰硕的成果,善辩的口才,及德、贤、诚、善的素质。即:①以德治馆,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处事秉公,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坦荡正直,平易近人,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感染大家;②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爱惜人才,创造条件引进人才,还要善于用人,对每位员工的知识结构、性格爱好、道德品格和行为表现了如指掌,关心职工疾苦和日常生活情况,积极打造图书馆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人性化环境;③笃实诚信,言重如山。馆长要守信用,在管理过程中要信守诺言,言出必复,说到做到,尊重员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推动民主,给员工提供自我发展空间,同时参与各项管理,共同创造图书馆明礼诚信、宽松活泼的人性化空间;④心地善良,人情味浓。要时刻把职工的利益放在心上,关心员工疾苦,送上浓浓祝福。一个真正具有奉献精神的图书馆馆长,对图书馆奉献的是“智慧和才干”,对职工奉献的是“感情和友谊”,而收获的是职工的拥戴和强大的凝聚力。

2•图书馆馆员的人性化管理

图书管理的守则篇8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馆人才管理机制作用

1.现状。

1.1观念淡薄。民办高校的投资者、高层管理者,包括一般教职工普遍存在落后甚至错误的观念,认为民办高校的图书馆办得好差关系不大,可有可无。另一种错误认识是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如教师和科研人员重要。观念不到位导致了高层管理者对图书馆建设,尤其是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轻视。

1.2制度空谈。大多数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制度没有或不健全。比如,很多民办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岗位分析和工作说明、聘用条件、培训进修制度、考核奖惩条例都没有或有而不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从入手。

1.3执行无力。有些民办高校的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一些相关规范制度,但这些都是花架子,被束之高阁,有程序不执行,有规章不遵守,缺乏执行力度。所以民办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既是一个开发与不开发的问题,也是一个开发得到位与不到位的问题。

2.重视人才管理机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美国图书馆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图书馆所有资源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占到了75%。人才是图书馆提供优质服务,使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图书馆工作人员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是信息库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印度图书馆专家阮冈纳赞说:“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在于其工作者本身。”因此引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对图书馆建设是最直接的决定性因素,人员素质的高低、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决定了图书馆工作的效率。

2.1引进高效管理理念。图书馆管理借鉴引入企业管理理念是有利的。在企业管理学者中,值得推崇的美国著名企业管理者蓝契伦。50年来,他与世界最优秀的企业领导人共事,诸如通用电器的杰克韦尔奇、花期的约翰瑞德、福特的亚历士卓德曼等。他发现这些著名企业家都有四大共同特征:①相信天底下没有成熟的企业,并以此作为行动准则――这意味着不墨守成规,而勇于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②造就的是能获利、持久却有资本效益的成长――事业的发展必须与经济效益挂钩;③造就的企业心态是不断地成长――这是组织文化的核心;④具备将成长的心态由上而下地灌输到最基层的能力,让成长变成人人有责的自觉行为――这也是领导的重要能力和领导艺术之一。这些特征不但适应于企业,同样也适用于图书情报信息机构。

2.2形成有力的管理团队。部门是组成单位的重要有机体,形成有力的团队是形成综合竞争力的力量源泉。部门管理人员要肩负承上启下的职责,既要贯彻上级指示,又要创造性地管理好“一方天下”。但是,作为图书馆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有想法――对于如何竞争与组织如何发展都有清晰的思路,并能够与他人沟通交流;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念来支持自己对部门的想法;要主动地用热情与实际行动为他人制造正面的情绪能量;要有判断魄力,以诚实和勇气对困难做出决策。在工作中,不管是部门的主管还是一般管理人员,一是要领会贯通,要有总体目标;二是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断发现新方向,形成新思路,特别是在管理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更应该如此。在信息高速发展情况下,提高服务质量,一套班子、一支队伍是需要从自身做起,在工作中一直保持和发扬细心、勤快、融合等工作作风,使每位有志于图书情报事业的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才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拓展服务新领域作贡献。成员间精诚协作是保持团队始终充满蓬勃朝气所必须的前提条件。

2.3营造良好的部门风气。为了达到部门的目标,完成部门的任务,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营造“自觉、有序、竞争、和谐”的环境,管理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平等、民主的心态一同工作:

2.3.1爱岗敬业,力争岗位成才。部门所取得的成绩都是与每位员工的汗水分不开的。每位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虚心学习、兢兢业业、不断上进地工作是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3.2摆正位置,加强组织观念。任何一个机构或部门都存在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为了使一个组织有序、高效地运行,必然形成上下、高低、主次之分的组织结构。每位管理人员应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服从领导的业务管理,积极完成任务。

2.3.3求同存异,发挥群体正气。一个部门由众多成员组成,同志间难免会形成一些磨擦、矛盾,甚至冲突。求同存异,发扬群体正气是营造和谐工作环境的有效准则。由此在工作中,遇事要冷静的独立思考,从维护正气着手,向有利于集体利益的方向努力。

2.3.4遵守制度,牢记公私分明。规章制度是规范群体工作行为的硬性规定。自觉遵守各项制度是维护组织机构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在宽松工作环境中的同事应以个人自律为基础,以个人的自觉为前提。在此,每位员工应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公私分明观念,使之成为自己良好习惯和品行。

3.作用。图书馆管理水平一直是高校办学水平重要指标之一。重视图书馆的管理,对民办高校图书馆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民办高校与一般公办院校相比,具有资金投入、管理体制、运行体制及其教育的特殊性,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图书馆人力建设更加重要。再者,民办高校的科研水平较低,要赶超公办院校,图书馆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所以,民办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着今后的发展和竞争力,将发挥无穷尽作用,极大促进建设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薛利平.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启示.新世纪图书馆,2006.2

2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

3张洁.自我效能理论对提升馆员服务意识的启示.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

图书管理的守则篇9

关键词:隐私权;读者隐私权;流通服务

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科研项目“图书馆流通服务中读者隐私权问题研究”项目成果(编号:t2013C18)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2日

读者隐私权是各个国家图书馆服务中都遇到的问题,也是当今图书馆管理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早在20世纪中叶之前,“为利用者保守秘密”的观念就在现代图书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美国1939年公布的《图书馆员伦理纲要》就确认了“图书馆员捍卫利用者在查考资料、参考咨询、获得资料过程中的个人秘密权”。英国图书馆学会在1983年公布的英国图书馆学会专业行为守则中明确了图书馆员“不得泄露或默许他人泄露任何委托的保密资料、信息或行政档案给第三者”。我国对图书馆用户隐私权保护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研究大约可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目前还缺少有关图书馆用户隐私权保护的专业著作。

一、隐私权与读者隐私权的界定

隐私权是一种基于人类尊严而获得的权利或者自由,是一种基本人格权。美国《布莱克法律辞典》认为:“隐私权是私生活不受干涉的权利或个人私事未经允许不得公开的权利。”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则将隐私权解释为:“不受他人干扰的权利,关于人的私生活不受侵犯或不得将人的私生活非法公开的权利要求。”我国学界通说认为:“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

读者隐私权不是现在才提出的概念,而是随着社会隐私权问题的出现,在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不断被发现和深化的。美国图书馆协会出台的《隐私――“图书馆权利法案”之阐释》中把隐私权界定为:“对一个实体的或虚拟的图书馆来说,隐私权就是在兴趣不受他人检验和细察的情况下,读者对知识、资料或真理公开寻求的权利。”中国图书馆学会在《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中提出了“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的管理理念,正式提到了读者隐私权的问题。图书馆界通说认为,图书馆用户隐私是特指图书馆服务对象在利用图书馆设施、信息资源与服务过程中的个人隐私,主要包含用户信息的隐私和用户活动的隐私。笔者认为,根据读者隐私的规定,可以将读者隐私权定义为:读者在接受图书馆服务过程中享有的对其个人信息资料、通信资料、身体资料、图书馆活动资料、信息需求资料等进行支配的权利。归结起来,图书馆读者隐私权有两种:一是读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权利;二是个人活动空间的保护权利。

二、图书馆流通服务中涉及的读者隐私权问题

(一)图书馆流通服务中涉及的读者个人信息问题。在图书馆流通服务中,图书馆员可以轻易接触到读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在流通专项借阅中,读者信息产生渠道主要通过借阅证上的个人信息。图书馆借阅证上标识有读者个人自然情况的信息,例如姓名、照片、院系、年级、学号等等,这些标识读者身份的个人数据都属于读者隐私。图书馆员在图书借阅过程中,必须查看、使用读者的借阅证,这就必须进行读者借阅证的核实,了解读者的个人信息。

除了借书证的查看这种最直观接触读者信息的形式外,通过计算机图书借阅系统涉及读者信息的形式也是非常常见的。目前国内各高校及地方大型图书馆大多已经使用流通阅览计算机软件系统来管理书籍的借阅工作,这些软件系统在用户信息的管理方面功能大同小异。以河北联合大学使用的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为例,在流通借阅的界面上方就是用户的个人信息显示。当用户借阅书籍时,系统自动显示用户的姓名、照片、院系、学号、图书借阅量等内容。同时,图书馆员还可以轻易地通过计算机借阅系统查找读者的图书借阅记录。在汇文流通阅览软件系统的“用户信息查询”选项中,点击“借阅历史”可以详细地查到某个读者借阅的书籍名称、借书还书的时间等信息。在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读者信息中,内容包括有:基本权限、详细信息、适应规则、违章情况、超期罚款、书刊预约、预约到馆、办证情况、书刊借阅、书刊委托、借阅历史、遗失赔偿、委托到馆,等等。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图书馆员可以判断出某个用户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个人品味、专业方向等。归纳读者的借阅历史所显现的结果,可能无意中得到读者特定的政治信仰、宗教倾向,甚至是健康、生理、心理状况等属于个人极端私密领域的特征。这些内容都涉及到读者的个人隐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图书借阅工作中,读者的个人信息极易泄露,图书馆员在流通工作中可以接触到读者较为详细的个人信息。应该说图书馆流通借阅工作离不开读者个人信息的利用,图书馆通过对读者类型、层次、职业、性别、年龄、阅读习惯等信息的收集、分析,制定满足不同读者需求的服务策略,以提高服务质量。但在这个过程中容易产生隐私权问题,应引起图书馆界人士的注意。

(二)图书馆流通服务中的读者个人活动空间问题。读者个人活动的隐私主要指读者在不受他人监视、检查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利用图书馆资源,享受图书馆服务。随着科技的进步,图书馆采用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全开放的借阅模式。这种管理方式方便了读者借阅,但也带来了相应的负面效应,就是书刊的严重丢失。应对这种现象的防范措施就是防盗监测仪与监视技术的结合运用,图书馆借阅室都配有监控装置和机器防盗装置。这些装置对防止图书失窃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读者活动隐私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读者的全面监控实际上是对到馆读者隐私权的侵犯。机器防盗本身就存在着对读者个人人格的轻视,对图书馆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对大多数遵规守纪的读者而言,显然是无法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无奈现状。有些读者在图书监测仪装置响了之后被怀疑是夹带书籍,甚至被要求证明自己无过错,这更是侵犯了读者的人身权利。

随着法制进程的加快,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读者对图书馆侵犯隐私的行为逐渐觉醒和重视。同时,读者活动隐私被侵犯使图书馆界极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大打折扣,读者会对图书馆员及其管理制度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不信任感,这将不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必将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出挑战,推动其重视为读者提供服务时保护读者隐私的问题。图书馆员应该尊重与保护读者使用信息内容的隐私,在当事人不知情或未获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均不得任意公开或提供给他人,这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徐旭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对个人数据的保护[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5.

图书管理的守则篇10

关键词:图书文献;文献服务;伦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82-02

文献服务是图书馆为了满足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求,允许有借阅权限的读者,凭借书证或用其他有效证件做抵押到图书馆免费借阅所需的文献。文献服务是图书馆最主要的文献信息服务方式,也是读者最欢迎、最乐于采用的服务方式。国内外图书馆学者一致认为:图书馆提供图书给民众借阅,已不再被视为一项特权,而是民众当然的权利。图书馆服务规章制度在充分保障读者借阅权益的同时,也反映着图书馆管理者和图书馆员的价值信仰和利益追求。如果图书馆管理者和图书馆员不能正确理解图书馆服务价值,则会造成图书馆流通服务目标的偏失,严重者与社会公共事业制度相背离,危及读者的正当权益。

一、图书馆与读者关系的伦理问题

公民利用图书馆既是社会知识自由的重要体现,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文化权利,是公民自我实现、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图书馆为公民免费提供图书文献是一项义务和责任。在读者接受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应是平等关系。但在现实中,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这种平等服务关系却被严重异化,在维护正常服务秩序的借口下对读者施加各种限制,更有甚者,一些图书馆管理者把方便读者的工作安排看作是图书馆的一种负担和对读者的恩惠。

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图书馆等公共事业机构一般都纳入国家行政体系,加之图书馆从业人员多数与行政人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形中图书馆管理者甚至是图书馆员有着强烈的官本位意识。这种本位意识的直接结果就是图书馆往往将馆藏文献资源视为独占的专有财产,将文献资源和读者置于被管理的地位,造成图书馆与读者事实中的不平等。图书馆服务只是作为馆藏文献资源管理的延伸,加之服务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图书馆常常在提高利用效率的借口下,对文献服务加以限制,其实质却往往是方便管理,推卸社会责任。此外,图书馆的运行经费往往取决于政府主管部门甚至主管领导的个人意识,这就造成图书馆运行过程中事实上的“唯上”意识普遍存在,至于普通民众不仅无法参与图书馆发展决策,甚至难以通过正常的评价机制对图书馆工作予以监督。正因如此,在许多图书馆管理者心目中则是可有可无的。公众权益意识不足和社会维权机制的不健全又进一步助长了图书馆的本位意识,加剧了图书馆与普通读者间的事实不平等。

二、区别服务的伦理问题

区分服务在我国图书馆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其原因是为了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个别性,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在我国,讲究效率一直为社会所推崇,在这一观点指导下,一些图书馆把那些身份显赫的读者给予优惠照顾,而那些大量的一般读者则得不到这种“最惠待遇”。这种身份区别和资源区别,把区别服务变成了区别待遇,客观上对一些读者实行了歧视性政策。馆员对于读者的差别待遇,还表现在服务态度的差别上。有时馆员面对一般读者的咨询时,常常表现出一脸冷漠或急躁,轻者简单冷淡,重者命令呵斥。可是馆员一旦面对重要读者时,不但笑面相迎,而且有问必答,甚至告知规避规则的办法。

图书馆制度在实现公众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同时,建立一个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正义的社会。从效率上讲,强调文献信息的服务效果,即偏重于高文化、高能力、高素质的服务对象上。但在这种效率优先的指导原则下,往往破坏了社会的公正性原则。如在一些图书馆的样本书库,“普通读者”是限制利用的;再如,高校图书馆里学生阅览室人满为患,而相应的教师资料室人可罗雀。这种以浪费资源利用为代价的区分服务无论如何都和提高利用效率无关。

三、图书逾期处罚的伦理问题

图书馆的流通服务未能反映出图书馆被利用的绩效,基本上是希望读者能多借阅书籍;但另一方面为了维护每位读者公平的借阅权利及图书正常的流通,必须不断加强图书的催还。至于借阅规则的行使与方式,图书馆应该要考量以下两点:(1)借阅规则的用意。无论是来自社会的法律或是图书馆自行订立的规则,其目的虽然是要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使用环境,但本质上都是对人民或读者行为的一种规范。由于法律或规则并不是出于人民或读者自愿所订立,因此由法律或规则所产生的行为限制,需要有执法人员的监督与执行,同时对违反者有一定的处分。因此,法律或规则都是为维持秩序不得不采行的方法。然而图书馆的服务,若只是依靠着规划来执行,虽然短期或以收到效果,但就教育读者的目的而言,仍欠缺积极性。因此,在流通规则的制定上,固然应该要合理可行且执行上要确实贯彻,然更重要的是要将整个流通的精神,告诉读者、教育读者,让读者明了遵守规则的意义及内涵。而非让读者机械地照章行事。(2)逾期处罚方式。目前一般图书馆对于逾期还书读者所采取的处分,主要分成罚款与停止借阅日期。罚款从法律的借贷关系而言,固然是合理可行,但从读者教育的观点,应该在收取罚款时,同时也教育读者了解信息公平利用的重要性、明了罚款的用意,旨在提醒每个人借阅图书的权利是有限度的。图书馆面对读者逾期还书的问题,解决之道绝不能单从法律规章的研究上下功夫。真正解决的方式,仍应从推广与教育读者正确利用图书馆的方式上着手。例如在核发借书证时,应详细告知借阅规则的相关规定;读者培训时应该强调图书信息公平使用的概念。图书馆也应定期或于图书借期将满之前,提前告知读者归还等。当读者已建立公平利用资料的共识时,读者按期归还图书的动机,并非惧怕被处分,而是因为考虑到其他读者也需要使用之时图书馆流通服务的伦理教育才是成功的。

四、提升服务质量的伦理问题

精确是所有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正因它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规范,在国内外相关图书馆条例和伦理规范中,对服务的精确性都较少提及。依据《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中“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有表述,笔者认为图书馆的精确服务应该包括准确、快速、文明和人性化四个方面内容。所谓服务准确,就是图书馆员能够准确地满足读者的特定文献资料需要;所谓快速服务,就是图书馆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向读者提供所需的文献资料;所谓文明服务,就是图书馆员在服务中始终保持耐心、细致,以自己亲和力让读者感受到服务的温馨;所谓人性化服务就是图书馆在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环境上充分考虑读者的个性需求,尽量提供方便化、人性化的文献信息服务。

图书馆员的职业伦理水平是图书馆服务精确的前提。图书馆员就应该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岗位有着浓厚的兴趣,将其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岗位视为自己所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在热爱自己职业的基础上,图书馆员才会产生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自觉地了解其工作岗位的特定职责、操作规程,真心实意地为读者着想,自觉地做好读者服务。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图书馆员才会自觉地加强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善于了解利用者,熟悉馆藏资料,掌握把读者和文献资料联系起来的恰当的文献资料组织方法和提供的知识和技术。图书馆功能的充分实现,单靠图书馆个体力量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还应相互密切合作,实现图书馆员个体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的有效综合,充分发挥图书馆职业集团的整体力量。

五、读者个人信息处理的伦理问题

图书馆存有大量的读者个人档案和借阅历史记录,这些信息中会涉及读者个人生理和活动相关内容。图书馆工作中涉及的读者隐私信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办理借阅证时需要的读者个人的生存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等;二是馆员与读者的接触和读者信息利用内容上反映出来的读者生理信息,如读者的身体特征、兴趣爱好、政治倾向等;三是读者文献信息利用过程中反映的社会活动信息,如科研动态、信息使用用途、社会活动范围等。

保守读者秘密已成为国内外图书馆界共识,是图书馆员基本的职业伦理重要规范之一。iFLa《图书馆与知识自由声明》(1999)指出:“图书馆用户应该享有个人的隐私权和匿名权。图书馆员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向第三方泄露图书馆用户的身份或者图书馆用户使用资料的情况。”《美国图书馆协会伦理守则》指出:图书馆员应“保护每位读者的隐私权;对其寻找或获取的信息,咨询、购买、征集及传播的资源均予保护。”《英国图书馆协会专业行为守则》规定图书馆员“不得泄露或默许他人泄露任何委托的保密资料、信息或行政档案(包括印刷或电子版)给第三者:同时也不可超越用户最初使用授权范围,将信息运用于其他方面。”

图书馆对读者隐私的侵犯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为发展读者擅自收集公众个人信息;在读者个人档案信息的保管和传输中因制度不完善或技术漏洞,造成信息外泄;服务空间布局不合理,造成读者间的交流信息或文献利用信息外泄;任意查询馆藏利用情况并告知其他需要者;公开错误描述读者并为公众所误解;为宣传需要擅自使用他人信息等等。类似这种情形的发生,都是馆员不够尊重读者隐私的行为,也是违反专业伦理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吴慰兹,董焱.图书馆概论(修订本)[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191-192.

[2]鲁黎明.图书馆服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9.

[3]陈丽君.我国图书馆服务误区种种[J].图书情报工作,2004(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