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十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十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8:46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篇1

关键词:创新意识;课堂;教学

教师要将创新意识带进课堂应具备的条件是:1.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使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做到大胆创新,勇于进取。2.有独特的个性品质,概括为“新、特、求、活”。“新”是指对工作有好奇心,不墨守成规;“特”是指思维和行为具有独特性,不随波逐流;“求”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尝试不同方法,在拼搏中探求规律;“活”是指思想开放,不遗余力地去开创新局面。3.创造性的教学风格。教师要做到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教学开放,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富于感染力,教学方法灵活、创新。教师如何将创新意识带进课堂呢?笔者作为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巧妙设疑,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是一个系统性比较强的学科,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把前后知识用一条“线”有机地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比较容易。教师在设疑时,要深入地研究新课标及教材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掌握教材的纵横联系,熟悉每一课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在每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这样的设疑才能体现出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逻辑顺序,才能由点到面地让学生掌握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巧妙的设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程度上都是靠学生自己,教师把一些最基本的定理和公式告诉学生,其他的学习全靠学生的钻研和练习。对于一个公式,学生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这样才会把数学这门课程学的越来越“活”。

二、积极鼓励,诱发创新思维意识

好的学生是夸奖出来的,这句话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的创新来自于学生内在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信心才会主动地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多进行鼓励,给学生营造一个富于创新、和谐宽容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上,教师要从点滴做起,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善于发现和鼓励,从而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在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对不完整的答案要进行补充。教师对于问题的出现应当场解决,同时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直接举手对教师的观点提出疑问。教师要耐心地解答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解答的时候让所有的学生都要认真地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共同进步。对于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得出答案,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起来。通过讨论,学生创新的火花放射出美丽的光芒。

三、创新意识的形成需要开放性与社会性的问题为前提

创新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时,教师不能使用传授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境,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东西。例如,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图形可以一笔画出(七桥问题)?让学生设计最快知道瓶子里装有多少粒黄豆的方法,这些有趣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凡“一笔画”一定有一个“起点”,一个“终点”,还有一些“过路点”;有一条线进入“过路点”,必有一条线离开“过路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敞开了,思维有了新的生命,创新意识会在这些具有创意的问题中悄然走进课堂。

四、课堂教学注意“人本”意识的渗透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发光点”,让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让他们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平时所遇到的语言情境、图形情境、实际应用情境等各种特定的情境中,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学会反思,学会变通角度思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展现他们的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在创新中发展。

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创新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篇2

        一、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想象空间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们知道,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事物,形成开放思维,使思路更宽,这样就能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兴趣呢?要科学地处理教材,善于发现突破口,找准聚焦点,捕捉契机,灵活地变换角度,把学习引入情景,使学生进入一个豁然开朗、其乐融融的境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进行生动形象直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天地,通过开设事件评析、举办知识竞赛,查找自己和别人的缺点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创新成功的喜悦。

        二、鼓励学生发言,敢于标新立异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辨析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在教学中,为学生壮胆,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于标新立异,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处于思维活跃状态,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融洽师生关系,突出主体地位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因素。为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1.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书本,进行自学;2.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3.让学生参与者小组讨论;4.让学生积极发言;5.让学生大胆质疑;6.让学生上讲台按自己的想法讲思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坚持把评价重点放在是否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上,坚持以积极评价为主,把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不越俎代庖,和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做到双向沟通,积极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四、善于启发诱导,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篇3

关键词创业创新创新意识

一、创新意识的价值定位

(一)创新意识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整个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才的创造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创造性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仍然相距甚远。而事实上,高等教育的本旨却在于提供学生自由发挥自身特长,形成自身独特社会技能之教育,基于此,高等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便理应定位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考虑到中国当前本科教育已趋向于形成基本文化素养和培养基本职业技能的大众化教育,追求知识教育和知识的广博教育是当前本科教育的必然选择。由此决定了大学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不占足够大的比重,在此情形下,大学生如何才能确保自身可以在每年数百万的应届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和知识精英?笔者认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创造意识。倘若要求大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对大学教育基本培养目标的突破,那必然首先要求该学生具备较好的创造意识,可以实现在相对于中小学教育较具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大学教育环境下实现自身培养方向的确定和能力的发展。而通常认为,创造意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即创新意识。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创新意识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大价值

具体考察创新意识在大学生创业语境中的价值,我们可以发现,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意识起着重大的作用。

首先,创新意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精神指南,它具有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重要功能。正如任何事物必有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大学生能力也呈现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就创业角度来看,如果视创业本身是一个外在,那么,其内在即创新意识。

其次,创新意识是创业策略的重要指向之一。任何创业必然需要相应的策略指引。尤其是大学生的创业,由于其创业的目的不仅止于事业的成功,更具有锻炼自身能力的特殊定位,因此,其实现的过程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内容即创业策略。而任何创意的产生,必然仰赖于创新意识的存在。

再次,创新意识的有意识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必然产生的一个附带效果即大学生思维水平,比如发散性逻辑思维能力,跳跃式思维能力等等,都将获得提高。

另外,创新意识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当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有意培养实现了自身的创新意识的提高之后,其必将基于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以及借助于新颖的点子而形成明确的创业意向,从而走上创业道路,因此,创新意识将是对大学生创业潜能的一种有意开发。

一言以蔽之,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对于其自身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对于其创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在大学生创业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路径

(一)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精神路径

人类的认识从方向上来看,无非自觉和他觉两个角度。①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必须依赖于自觉意识的形成。事实上,如何形成对自己的创新观念、自己的创新实践、自己的创新心理的自觉自悟,是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只有促使大学生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前设作为知识基础,形成良好的问题分析视角,并不断实现对自身认识的升华和突破,才能够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考察人类社会产生之初至今以来的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人类从以生存为原动力的对衣食住行等最基本内容的创造,到今天对各类精神需要满足层次的创造,人类的创新无不依赖于人的需要为基本视角,因此,无论从创业实现成功创业的目标实现视角,还是创业者自身如何培养创业能力视角来看,需求的考察是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培养的精神路径的起点。转贴于

创新意识作为人的一种意识活动,诚如马克思所言,“意识起初只是对周围的可感知的环境的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②。因此,在考察需求的基础上,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必然导向对环境的深入考察。而毫无疑问,细致的环境考察并不能实现创新意识的真正内容,批判和怀疑才是变革的基本精神路径。大学生们只有在创业创新意识培养中不断克服惯性思维的影响,不断地通过怀疑和批判来实现对原型的挑战,才具备实现创新意识的可能。

(二)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思维路径

借助于兴趣而产生探索新事物的欲望,事实上等于借助于探索动机实现自主创造的主动性,这是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第一个必要思维步骤。建立在兴趣和动机的基础上,大学生需要视角上的更新和思考方法上的突破以求得对原型的扩大化理解,这是创新意识培养的第二个必要思维步骤。进一步通过灵感式的思维发散来释放“先入为主”效应、“暗示效应”的束缚、强刺激和多余刺激的干扰和思维定势等影响,这就基本实现了思维上创新意识的实现。

(三)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技术路径

具体到技术环节,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借助于信息要素来实现。因此,正确的信息处理方式将形成有益的创新意识的养成。事实上,所有的新点子都来自于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后的创造,甚至于可以认为,所有的创造又是都来自于对前信息的思想变革,因此,创业创新意识培养的技术路径可以概括为:对语言、文字、图像等思想表达方式所传达的信息进行技巧性的处理,进而借助于思维路径来实现创新意识的最终养成。

注释:

①白加良.自觉与他觉-西方哲学对人的多角度探索对我们的启示.理论界.2008(9).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篇4

【关键词】创新意识好奇心质疑问难生活实践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摆在重要地位,这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创新意识要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出注重能力培养和鼓励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如学生想出了一道数学题的新解法或提出了一个新问题等等,都是学生创造能力的表现,应当有意识的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创造条件、机遇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如在讲授“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你和课本上都是把除数变成整数,我把被除数变成整数,再移动小数点,一样能算出结果来。”我首先肯定了它的创新精神,表扬他能够独立思考,而且言之有理。这个同学又说:“课本为什么不采用我这种方法?”这时我又出一题:5.2464/1.2,让大家用两种方法来做。通过对比,这位同学知道了课本上的方法更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对于那些看来古怪可笑的念头要有容忍精神,要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喝彩。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二、培养创新意识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旧学校要求学生太多的“好奇心”,而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好奇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去探究数学的奥妙。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两组数,这两组数是两位数,而且个位顺序分别是1、2、3……..但是第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另一组却不能被整除呢?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组能被3整除,另一组却不能被整除呢?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下面的操作:在数位表上先用3根小棒摆一摆,看能表示出几个数(3.30.300.12.120.21.210.102.201…….)。再计算一下,这几个数字能否被3整除。然后,指导学生分别用4根,5根,6根,按照同样的方法摆一摆,算一算。这时,学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结果,用3根和6根摆出的数都能被3整除,用4根和5根摆出的数不能被3整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进一步的观察、分析、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三、培养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是创造的火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要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测,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品质。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后,有的学生问:“三个数能相比吗?三个数相比也表示是三个数相除吗?”提出这样的问题,不仅充分证明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把学生的学习引向一个新的领域。

转贴于

设计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提问,找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创造性思维,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一定会得到培养。

四、培养创新意识要精心设计创造性练习

练习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极好时机,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创造性练习,为学生创造思维和发展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利用尺子、线绳和一个盛满水的长方形形状的容器,来求圆锥形模型的体积。学生们进行热烈的讨论,最后制定出各种求这个圆锥体体积的方案。这样的问题,不是单纯的模仿例题,机械的套用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实践,综合的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去解决。只要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必将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五、培养创新意识要取决于生活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篇5

[关键词]创新创新意识改革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培育和确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才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由此可见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谈几点看法。

(一)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注入式”,这种教学模式有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忽视了开发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而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在课堂上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三角形中位线”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想一想、猜一猜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并想法解决问题。一边让学生做,一边启发学生想法做一条线段,使其等于中位线的2倍或第三边的一半。在做辅助线时进一步提示:在研究梯形时,我们将梯形分割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也可将三角形及中位线组成的图形分割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接着又问学生平行四边形对边有什么关系,让学生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得到中位线定理,然后让学生去证明。学生们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一会儿竟出现四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再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容易理解,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正迁移。

在做课堂练习时,采用让学生讨论的方式解决。例子:在aBC中,aB=aC,D、e、F分别是aB、aC、C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DeF为菱形。

学生讨论得很热烈,经过学生互相提示,想出三种不同的证明方法,且有的方法非常好。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相互合作亲自实践,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开发和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二)注重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与社会的需求,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中的研究,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教材中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它是以学生自主性、参与性与探索性为主的学习方式。从数学角度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参与性与创新性,强调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强调在活动中探索研究,围绕主题,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强调学生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直接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供自由遨游的空间。如在讲解中点四边形时,教师可用计算机数学软件(如几何画板)制作有关内容的课件,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索的平台。利用几何画板提供的丰富材料,通过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度数,观察这些数据的变化,从而在变化中探求不变,发现中点四边形的各边与原四边形对角线的位置及数量关系。进而发现原四边形对角线有什么关系时,中点四边形分别是矩形?菱形?正方形?并发现它们面积间的关系。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在猜想与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勇于创新与实践的科学精神。

总之,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热情鼓励学生的创作,分析学生思路,指出其新颖之处和思维的闪光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被激发,学生的创新才成为一种可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创新意识

【abstract】primarymathematicsistotrainstudentsincreativethinkingofoneofthemostsuitablesubjectsforschool-agechildrenisconcerned,theschoolistheirmainplaceoflearning,classroomteachersteach,studentsstudythemainfront,naturallyistotrainstudentstocreatethespiritofthemainchannel.

【Keywords】primarymathematics;culture;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51-01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新世纪的钟声呼唤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教育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适合的学科之一,对于学龄少儿来讲,学校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自然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主渠道。那么,如何使之落到实处呢?这就应该把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把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加以培养。

一、创造课堂氛围,培养好奇,激发创新

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由于接触离奇的情境,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能把握特殊的微像观察它。在这里教师巧妙的导入,将教学要求转化成为学生的认知目标,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探索中去。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各种(正确的或不正确的)想法都说来,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愉快的环境。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学生大胆创新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在新知识的探索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好问,需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以培养学生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会超过教师的预料,甚至于给老师出了难题,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探究,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的主动性,也鼓励了学生勇于探求知识奥妙的精神,从中我们不是已经看到了学生思维中孕育着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了吗?对于学生来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难得多,它需要学生具有更高一些的思想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在起步时的提问即幼稚又可笑,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伸出热情的双手扶持一把,帮助他们把自己认知上的冲突和矛盾揭示出来。开拓学生知识领域,使学生有广博的知识,就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接,形成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正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所说:“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

三、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意识

对于每一个数学问题,所求的答案虽然与他人相同,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维方式往往与他人不尽相同。想法、设计表现得很独特,就属于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这既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又是小学数学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在课题练习设计中,除基本练习外,还应当设计一些“开放”题,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请境,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较好地体现“人人掌握数学”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大众数学的教育思想。

1、拓展性练习――指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的一种练习,通过进一步引伸,使学生发现更深一层的奥秘。

2、探索性练习――指一个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篇7

一、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树立创新意识教师不仅是人类知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者,在《新课标》标准下,更重要的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加适应现代小学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积累有用的教学经验,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首先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一是变以知识教育为本的教学观为以学生发展和创新为本的教学观。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有自主发展的能力,要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广阔的空间。如在课堂上多增加一些“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发现那些数字信息”、“你认为呢”、“除了这种方法外,你还有别的想法吗?”“你还发现了什么”等这些提高学生思维效益的提问,进一步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促进学生自主、充分、全面的发展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二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扭转“唯师独尊”的不正确观点。素质教育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一种适应所有儿童的教育。教师应努力创设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掌握与人的心境、情绪有直接的关系,当学生处于压抑中学习,其内因的门是闭合的,无论你传授的知识多么重要,学生往往是无动于衷,思维是僵硬的,对于知识是半知半解的。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把温暖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随时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随时改变教法,用一切办法使学生处于学习状态之中。

其次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对一些基础知识,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或做,可以独立掌握的,应尽量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对一些较难的知识,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他们逐步获得知识。教师起到启发、引导、点拨、解疑、总结提高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具体情况,通过周密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思维,主动获取知识。这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有争议的隐蔽的错误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并要求学生根据客观标准,细心权衡一切意见,达到明辨是非之目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深刻性、探索性、创造性等等。另外,教师要通过继续教育尤其是在实践中的学习钻研,努力吸收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二、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珍视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学生的创新思维处处存在,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应站在发展的高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正确对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思维,循循善诱,鼓励创新,让创新思维火花燃烧起来。

一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方法是兴趣。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更是创新的前提。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是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在问题情境中,学生面临新的、未知的知识或方式,便在头脑中产生了问题,引发他们的思维,从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的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是引导的有效性。主动参与,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是质疑。学起于思,由于小学生是不太成熟的正在成长的群体,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导,很难能有效整合各种观点。因此,在学生习作时,教师要及时全面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例如: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1厘米和2厘米后,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可以先将学生分组,在组内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在上述基础上,延伸思考得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结果: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那么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___?如果长方形的长增加,那么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___?如果长方形的宽增加,那么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___?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每一位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只要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为21世纪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冒国平.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有效教学[J].吉林教育,2010,(06).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篇8

作者:李兴志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社会对创造性人才及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为重要。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班级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对班级采取开放式的管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班级任命干部引进竞争机制,竞选担任;让学生写出竞选纲领,提出搞好工作的计划和设想,鼓励有创新意识的计划。进行竟聘演讲,让能者居之。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为学生营造轻松学习的氛围,有利于使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乙烯性质时,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实验来说明加成反应。为此,可以向学生提问:既然实验是乙烯与溴水的反应,为什么方程式中只写乙烯与溴的加成?乙烯与溴水的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产物?我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补充了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反应实验,又引导他们从加成反应的过程去讨论,自己得出答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篇9

关键词:转变角色;诱导兴趣;动手操作;合作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同样需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主导角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诱导探索兴趣,催发创新胚芽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好奇心其实是一种求知欲、探索欲,是创新的胚芽。

三、鼓励学生质疑驳问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对老师或课本中的看法有异议的可大胆提出。

四、加强动手操作,提高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操作的过程精心组织指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领会了知识的更新与前后联系,使其学得轻松愉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使其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篇10

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创新教育?如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我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陈述如下,共同探讨。

一、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丰富自身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在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水平。人的成长过程是伴随生理发展,成长心理等诸因素的协调发展的过程,其中根本的是智能发展。如果没有个性、心理的健康和谐发展作为基础,学生的知识量变是不可能自然引起创新能力的质变。而过重的学业负担,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欲望,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心、抹杀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适当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创新的兴趣,掌握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方法。

二、改革教学形式,培养创新意识

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都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自觉地用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就要从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营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不等式证明的教学,可采用下列步骤:

1、游戏引入

每位学生任意写一个真分数,然后分子、分母分别加上同一个正数,比较新的分数与原分数的大小关系?由学生得出结论,新分数大于原分数。

一般形式:a、b、c>0,则

2、探索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求差、求商),分析法、综合法。

由四个学生将自己上述四种不同的证明过程通过投影仪显示在屏幕上,教师适当指导,以巩固学生自学“不等式证明”的成果。

3、教师其他证法指导(反证法,构造函数法等)

4、思想方法指导

本问题的解决利用了如下数学思想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

5、创新思维与方法指导

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后都应当有这样的意识:能否将其引申,优化和改造,以获得新问题或新结论。

(1)更换题设

(Ⅰ)若a>b,a,b,c>0,结果将如何?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Ⅱ)0<a<b,c<0,结果将如何?

引导学生给出反例:当a=1,b=2,c=-1时,

当a=1,b=2,c=-3时,

(2)引申创造,例题的题设可变形为,(a,-b,c>0)能否把这一条件推广更一般的比值呢?

(Ⅰ)若(ai,bi>0,i=1,2),则有何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即得出如下结论:

若(ai,bi>0,i=1,2),则

(Ⅱ)若(ai,bi>0,i=1,2,3,…,n)

猜想可得何结论?

易猜得:,其它情况引导学生课后自己讨论研究。

通过对这个课本例题的深入研究和创造性思维,使同学对这类问题有较全面的认识,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同时,也感受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方式:更换条件,削弱题设,由特殊到一般,换位思维等。

三、变换表达形式,弄清定理实质,启迪学生创新

概念,定理形成后,不是急于应用其解决问题,而是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设计变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这类问题的设计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针对内容,形式相似或相近,易造成混淆的概念、定理,在教学中设计变式问题。二是引导学生对材料中的一些概念、定理进行适应的拓广、引申,以激活思维,开拓视野,从而培养创造力。

比如,在讲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之后,则可引导学生观察可知,该公式具有的形式,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并可证明,凡是前n项和能表示成形式的数列必是等差数列,进而变形得,即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

通过这样的拓广与引申,使学生既学会了用函数思想来研究数列问题,又扩大了公式应用领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启迪学生创新

课堂教学中常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就是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坚决让学生自己去做。

在学习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这一内容时,传统做法是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我们可以尝试如下教法:先让学生阅读本节内容,然后讨论,看能否提出如下问题:

(1)有无其它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为何建立课本所示的坐标系?

(2)参数p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有四种形式,能否总结出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及图形的记忆规律?

(4)抛物线是双曲线的一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