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十篇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十篇

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0:53

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低效

初任教师是指在学校任职1~3年的教师,由于任职时间短,又称新教师。初任教师受过系统完整的教育,年轻有活力,工作积极性高,是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在学校未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也关系到其专业化发展水平。当前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的低效日益阻碍着其向成熟性教师的过渡。

一、初任教师有效课堂管理的意义

1.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与课堂教学效果性

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一部分,是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1]有效的课堂管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效,是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课堂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为了教学。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教育实践中课堂管理与教学是融为一体的,不存在有管理无教学的管理,也不存在有教学无管理的教学。有效的课堂管理通过协调师生关系、制定良好的班级制度、调节班级结构、促进师生课堂互动等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是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无效的课堂管理不仅会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还会困扰教师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而初任教师不能认识到课堂管理和教学之间关系的本质,往往顾此失彼,管理低效,因此有必要提高其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2.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从新手开始的。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是衡量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初任教师的有效课堂管理主要指初任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如何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专业的发展不仅是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改进,掌握课堂教学规律,懂得课堂管理策略,而且会使用课堂管理技术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初任教师积极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二、初任教师课堂管理低效的成因分析

1.对课堂管理问题缺乏研究和反思

初任教师由于缺乏对课堂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反思,在面对课堂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时显得苍白无力。初任教师作为课堂管理的主体必须具备调控课堂行为、协调解决课堂问题、优化课堂环境等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初任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科教学上,却很少意识到自身课堂管理中的问题,即使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也只是觖决问题,而不去思考引起此问题背后的原因。只解决问题不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只是缓解了问题的发生,不能从根本上根除问题,防止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此外初任教师只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而没有认识到班级课堂管理的反思的必要性。一方面是由于教学的地位在教师心目中高于课堂管理的地位,另一方面原因是初任教师认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课堂管理问题是由于班主任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2.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了课堂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正如一位新任教师所说的:“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觉得教师的班级管理和管理学生的能力,要比教学能力更加重要,应该得到重视。”[2]而当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重视教学技能训练忽视课堂管理方法学习。许多院校的培养方案中把课堂管理课程列为选修课,并且课时也少,在教师基本教学素质考核中也没有把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作为考核指标。同时,在教育实习中,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缺乏实践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初任教师在职前教育实习中缺乏系统的课堂管理指导,也缺少参与班主任课堂管理的实践机会和经历。由于以上原因,初任教师在任职后面对课堂管理中复杂的问题束手无策,这时有的教师回避问题、怀疑自身能力,有的教师因为无法解决问题从而对课堂管理失去信心。

3.任职学校不重视,选拔指导教师不严格

学校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起初的校内支持、帮助对初任教师至关重要,其中,校长和指导教师是关键。[3]但是笔者在访谈中发现部分校长有这样的观点:“初任教师在大学受过良好的师范教育,他们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对于胜任课堂管理绰绰有余。”由于学校领导过高地估计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导致了在指导教师指派上任意,随意性大,不考虑初任教师的真实专业需求,只是为完成任务而选派指导教师。学校在选派指导教师时没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任命前也不进行系统培训,对于指导教师指导的实际效果也不进行监督和评价。因为没有经过严格选拔,学校对指导效果也没有严格要求,有些指导教师没有详细指导计划,缺乏辅导方法和经验,业务水平不过硬,在指导初任教师时没有尽心尽责,对初任教师不严格要求,放任自流。这样导致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在无效和放任指导下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4.初任教师教学期望过高与现实出现偏差

初任教师入职初期处于热情高涨期,自我期待较高,想法往往脱离实际,他们往往为了出成绩以获取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而忽视了课堂管理应遵循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重教学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由于初任教师教学期望过高,盲目乐观自信,自认为师范生阶段受过系统而完整的教育理论熏陶,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过于自信甚至自负地认为用掌握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足以解决现实问题,摆脱困扰。但现实是复杂多变的,理想不等于现实,理论不等于实践。初任教师忽视了理论要转化为实践需要时间、需要过程。当期望与现实出现偏差时,由于初任教师缺乏运用理论分析实践问题的经验和智慧,会作出不理智的行为,这不但不利于课堂管理问题的解决,还加重了问题的产生。有些教师把课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归结为学生的问题,忽视了自身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有些教师不反思实践寻找有效策略就怀疑所学理论的真伪,结果是问题依然存在。

三、提高初任教师课堂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1.加强班级课堂管理反思,进行叙事研究

没有反思的教学不可能是深刻的,没有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4]那么教师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进行反思呢?当前叙事研究逐渐成为教师反思课堂问题的有效途径。初任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就是以自己的课堂管理实践为出发点,通过对课堂管理活动进行描述分析,深入挖掘隐藏在教育问题背后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教育理论,以揭示教育的价值及规律。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初任教师应以叙事研究为平台,通过审视自身课堂管理过程,梳理课堂管理中的突出事件,深刻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点,反思课堂教学时的管理风格,深刻剖析自身的课堂管理行为和学生的反应行为,以此为课堂管理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及时矫正自身课堂管理的不良行为,积极寻找课堂管理规律,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课堂管理效率。

2.改革职前教育课程,加大实践课程比重

职前教育在初任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担当职前教育重任的师范院校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初任教师知识结构建构不合理,在任职初期课堂管理实践方面比较薄弱。为提高初任教师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有必要改革职前教育课程。现行除设置教育学、心理学、学科专业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外,还应重视课堂管理课程的设置,把先前的选修课改为必修课。此外,师范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课堂管理的能力并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实践岗位。在实习课程中重视课堂管理实践能力的考核,一方面,要求指导教师给予实习学生课堂管理实践系统恰当的指导;另一方面,还要为他们提供担任班主任管理的机会,并要求严格书写课堂管理反思。在课程考核方面教学技能与课堂管理并重,以引起学生对课堂管理实践的重视,而不只是流于形式。

3.任职学校要严格选拔指导教师,重视对初任教师的培养

教师课堂管理经验的来源主要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初任教师任职时间短,直接经验较少,要想快速高效地发展,获得外部支持非常重要。一方面,初任教师要加强自身修炼,广泛涉猎,同时争取与专家“对话”交流、与同仁切磋,不断积累知识;另一方面,要依靠学校组织的帮助。教师任职学校要为初任教师安排优秀指导教师,对指导教师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此外,为提高指导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和质量,学校要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监督和跟踪,并给予相应奖励或惩罚。学校还要建立班主任课堂管理经验交流制度,让新任教师与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互相观察、互相讨论,使新任教师及时更新课堂管理经验。

4.去除先前观念影响,教学期望要符合实际

初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专业发展观,了解自己所处专业发展阶段。在任职前,要客观地评价自己,要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合理的期待和科学的生涯规划,认识到自己职业的性质和特点,预测未来职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做好迎接困难的心理准备。初任教师教学期望要符合教学实践要求,期望目标要适中,这样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不要气馁,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学做反思型教师,经常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与优秀教师进行专业对话交流,参与校本教育研究等,以此深化对课堂管理的理解,提高自己驾驭实践的能力。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参考文献:

[1]顾援.课堂管理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

[2]南纪稳.新任教师的困惑与需要[J].教师教育研究,2013(2).

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2

1提高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认识

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做到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反思从时间上来看,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1.1课前反思。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深入的反思,反思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是否充分,反思教学设计是否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否脱离学生认识规律。要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逻辑过程设计教学,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以及例题选择、练习设计,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分析与判断。

1.2课中反思。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而且是学生发展智力、形成数学能力,也是理性精神和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主渠道。要反思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把时间用在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上;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没有“奇思妙想”、创新火花;是否渗透和关注数学能力的培养等。

1.3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及时地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典型教学现象、把满意与否的环节和片段、把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体会都及时地收集并记录下来,作初步的思考和简要的分析,为再教设计与研究做准备。也只有长期坚持、积累和实践反思,才能提高有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2提高教师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己及其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一个教师的反思能力取决于这个教师的自身素养的高低。我们应从以下方面提高自身素养。

2.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理论提升。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数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主动探究教学的奥秘,寻找教育的真谛是成为反思型教师的关键。试想,一个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领会、悟性和内省,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没有对新理论和方法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和迫切需要,怎能主动有效地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并经常以批判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呢?如果对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内涵知之甚少,又怎能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因此,教师应广泛培养自己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学习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如:校本培训、专家讲座、网络学习等。

2.2参与教育科研,促进反思的超越。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植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升华和超越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体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提高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教师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提升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在教学中发现新问题、新现象,并主动去探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必须依托科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

3掌握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方法

有了教学反思的能力,还应该有科学的反思方法,才能取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3.1教学反思的步骤。第一步,发现问题。反思产生于问题,问题来源与日常行为。成功、失败都是问题的来源,我们要做反思的有心人,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或灵感,提出问题。第二步,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后对照新课程理念及时反思,必要时借助别人的帮助,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集体讨论都是很好的形式,也可请教行家,使自己少走弯路而解决问题。

第三步,教学行为的升华。通过反思、提升自己的观念后,教师应在“师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做得更好,教学行为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3.2教学反思的几种操作形式。①写教学后记。教师在教完一节课或进行一个阶段教学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践应进行回顾,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作为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的依据,即为教学后记。数学教学后记主要报括:记精彩之处、记遗憾之处、记学生的高见、记自己的教学机智和写再教设计等。写教学后记,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长期以往,必有收获。

②观摩与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观摩是常见的、也是很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单纯的自我反思,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还需要群体的支持。而在进行对话时,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可以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常常提出许多棘手的问题,或新教材中存在的疑惑,大家随意漫谈,相互探讨,许多问题都在这类漫谈,探讨中得以解决。也可通过上分析课、研究课等形式,让教师相互观摩,以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3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教务处年度工作总结

本期根据学校对教务处工作的要求,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发挥了教务处“指导、服务、督查、创新”的功能,扎扎实实开展了教务处的工作,实施了“规范、科学、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探索了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初步提升了初中部教师业务能力,加强了过程管理,注重了质量管理,做到了向过程要质量。

为了能够使今后的工作在质量上、效率上再上一个台阶,特将本学期具体工作情况作以下回顾: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

(一)抓好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管理落到“实处”

抓好制度落实。教学常规是搞好教学工作最根本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又是学校教学常规落实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1、严格执行省“五严”规定。本学期教务处严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监控学生作业总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同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本学期教务处严格执行教育局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门课程加强常规检查。按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抓好教学常规检查,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业务检查,及时进行总结反馈,以利于进一步的工作。校领导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重视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坚持课堂检查制度和及时反馈制度,保证教学正常秩序。

每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及时反馈信息。每月对教师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检查,本学期特别增设了教学常规检查反馈表,就备课方面(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法学法及教学反思)及作业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教学常规检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抓好听课、评课活动。为了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帮助和指导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经过听课、评课活动,教师执教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4、抓好考试质量分析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加强考试工作的规范,按规定要求进行教学质量检查,教学质量分析注重学科教学情况、注重学生学习个性需求,我校对每次大型考试都进行细化量化考核,分析到各科目各任课老师,对平均分、及格率、增长率都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下一阶段提出具体量化目标,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合作,有利于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认真对待平时的单元检测,做到严格监考___阅卷,并认真做好检测质量分析,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不断加强教学管理。

我校认真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并完善了学生成长档案。按照学校制订的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及相关评定办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并做好存档记录。

5、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管理。本学期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让每位组长明确了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职能和工作职责,同时要求每位组长能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充分发挥组员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多次召开教研组长会议,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每月一次教研组会议进行思想交流、理论学习,让教研组例会真正起到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

6、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堂教学是教学常规工作的重头戏,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本学期的公开课与以往有所改变,学校领导带头示范课,让全体教师学习观摩讨论,然后由各教研组长上课,最后推广到全体教师上高效的课。

7、强化了___备课,整合了教学资源。加强了教研组建设,抓实了备课组活动。积极推行“___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___备课制度。开展备课组观摩和交流活动,抓实组内听课活动,对听课提出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的要求。备课组每周集中备课一次,组员不得无故缺席,全体教师以团结协作精神为已任,贡献个人智慧、寻求共同发展,服从组长分工,主动承担组内工作。努力做到“五定”、“五议”、“六有”,“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每周进度、定教学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议”即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手段、议课后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范本)信息。“六有”即有重点,有措施,有收获,有提高,有记录。各备课组将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研讨、考试信息研究、考试方法指导作为备课组活动的核心内容。

(二)扎实抓好毕业班教学工作,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毕业班年级的教学工作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领导___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围绕“明年中考继续创辉煌”做好文章。教务处人员经常常开展随堂听课,做到及时看、经常听、随时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扎扎实实抓好教学质量。重点抓好毕业班的班风、学风建设,为形成好的质量意识创造条件。针对毕业班的具体情况,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重点探讨我校毕业班成绩与改进措施,争取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三)以研兴教,提高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知识修养和文化内涵。大多数教师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校征订的教育报刊杂志,开展日常学习活动,从中汲取教育教学营养。充分发挥教科研的服务、先导功能,推动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以研兴教,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在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撰写科研论文,为全体教师创造成功的条件,积极为教师提供论文评选,鼓励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明显增强了,出自老师、学生之笔的文章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应运而生。本学期里,在各级各类评比中,我校教师有___多人次撰写的论文和设计获奖或发表。这个在农村初中也是比较少见的,这说明学校的教科研力量强大,有力地支撑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也有利于教师个体的成长。

二、有待解决的问题

1.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但求实效不求形式。

2.教研活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教研意识进一步加强。

3.___教学方面,有的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需要增强,不管纪律或管不住,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4.希望有的老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今后,初中部教务处将更为努力地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服务好教育教学,为我校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4

我们依据国家督学刘长兴先生六问“常态课教学怎样确定评价标准”的精神设计了各学科通用的常态课教学评价量表,针对常态课与评价标准的吻合程度进行评价,再把它们划分为优秀(80分以上)、合格(60~80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等三个等级.笔者一共听了58位老师的物理随堂课,其中评为优秀课的只有5节课,占总数的8.6%;而被评为不合格课的却有26节课,占总数的44.8%.另外,还进行了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综合上述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了初中薄弱学校物理常态课教学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教师的关注点还停留在升学层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作为战略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也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初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教育主管部门早已把重点高中学校的中考录取指标按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下放到各个学校,并且指标生占录取人数的比重逐年提高.所以,各初中学校之间基本不存在升学竞争的压力,规模较小的初中薄弱学校更加不存在激烈的校内竞争.然而,中考比升学率、比重点高中录取率的陈旧观念还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老师们的教学理念中.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不少学校仍然存在对录取重点高中的奖励机制,老师们仍然非常在意重点高中的录取人数,而不是学生的均分和全科及格率.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均衡教育的理念还没能深入人心.

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和教学常规的检查,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的提问仅集中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很少顾及中差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在备课教案中,教师没有体现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的教学设计.在学生作业中,没有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批改也极少出现订正后的复批和个别化的面批的痕迹.所以,我们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订正、少做、甚至不做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滞后,大部分教师注重的还是以升学率为唯一标准的陈旧的评价方式,教学活动只关注少部分优秀学生,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能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这是与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背道而驰的,也是初中薄弱学校物理常态课教学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问题二:教学目标不明确,目标达成度较低

通过调研,发现在这些初中薄弱学校中,大部分教师的常态课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随意性较大.从教案和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学习目标可以发现,许多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目标、技能目标和能力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对大多数学生比较重要的基础知识的落实和物理学科基本技能的训练.有些教师在教案中有明确的三维目标,然而在实施教学时却忽略了学生整体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难点知识的突破上,本末倒置,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难点知识又消化不了的尴尬境地.还有极少数的教师存在准备不充分就走上课堂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更加显得漫无目的了.

教学目标不明确,自然也就不会去考虑有效的目标达成及评价措施了.不少教师课堂教学的态度是讲过就行,从不关心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提升了什么能力,不能够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多数教师通过配套的课后作业片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也有少数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与授课内容相关性较低,这就更加无法把握自己的教学行为了.在我们调研的18所初中,只有两所学校明确要求教师每节课要有对教学效果的检测.其中一所学校规定每节课教师只能讲30分钟,留下15分钟给学生当堂训练;另一所学校规定要进行“一课双测”,即上课开始时检查学生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下课前检测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掌握了多少.他们的这些措施虽然有些形式化了,但效果却是显著的,中考均分排名在这18所学校中比较靠前.当然,在其他学校有些老师课堂教学的导学稿上,我们也看到了类似“课堂练习”、“当堂检测”等学习效果评价的内容.但大部分教师让学生完成后没有能够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有些教师由于讲授时间过长而挤占了学习效果检测的时间,只能布置学生课后完成相关的练习.他们采取这样的处理方式就失去了评价的及时性,降低了评价的效度.

问题三: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较少

在笔者听过的58节随堂课中,能够做到运用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程度高的高效常态课很少.

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提问缺少启发性和层次性,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问的效度较低,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有回答,自己就抢先回答了.例如:“什么是惯性呢?惯性就是物理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它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这样老师的讲课方式属于唱独角戏,无视学生的存在;有的老师用“是不是”、“会不会”、“有没有”等选择方式提问.例如提问:“物体上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是不是啊?”学生回答“是”,这样的提问让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中失去自我;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一定的深度.例如:“电流表有几个接线柱?”学生一看就知道了,这样的提问学生随口就可以答上来,没有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有的老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过偏.例如:“重力的大小除了与质量有关,还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超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范围,学生讨论也没有效果;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导致问题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的质量不高,近乎无效.例如:“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越来越低,是什么原因呢?某某同学你来说一下.”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发现,许多教师把课堂气氛沉寂的原因归结为学生素养差、不懂得配合老师,很少有教师能够从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找原因.基于这种错误认[Jp3]识,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就退化成无问无答的全灌输模式了.

另外,教师不能组织起有效的合作学习,也是制约物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关键问题.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常见的课堂用语是“这个问题请大家讨论一下.”教师不作任何引导,没有明确讨论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也极少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的讨论通常是没有效果,流于形式.在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实验时也发现指导不到位、分工不明确、评价不及时等现象.例如: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1个、2个、3个钩码(质量已知)的重力,看看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不加干预,出现了弹簧测力计使用前不知道调零、实验数据无人记录、每个小组只有一两个学生动手做实验等现象,合作学习没有成果,教师只能匆忙的说出实验结论来收尾.合作学习师生、生生之间没有能够互动起来,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是无效的合作.

问题四: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

据统计,在58节物理常态课中,教师一讲到底、基本没有安排学生作业和活动时间课例的有21节,占总数的36.2%;课堂上至少有1/3的时间让学生活动和练习的课例有15节,占总数的25.9%;课堂上让学生训练了,课后不布置书面作业的课例的有5节,占总数的8.6%;学生课后任务繁重,作业量大,作业时间超过半小时的课例的有34节,占总数的58.6%.

可见,在薄弱的初中学校中,部分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讲练结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仍有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仍然以教师的讲授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只关心自己预设的任务有没有讲完,不重视学生学的效果.半数以上的教师舍不得花时间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还习惯于利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可喜的是,已有少数教师意识到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抓住重点、难点和学生需要的关键问题,精讲多练,力争节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不增加学生的课后负担,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问题五: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

在我们听的58节物理常态课中,新授课教师做了演示实验的有6节课,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的有2节课,复习课没有教师做过演示或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另外有29节课需要进行实验教学的课例没有做实验,有的教师利用动画和视频代替,有的教师采取的还是在黑板上画图讲实验.通过检查实验室和网络装备管理平台的实验记载和学生问卷调查,发现这些学校的物理教师平时也很少带器材到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或基本上不做学生分组实验.走访教师了解到,相当一部分教师抱怨实验条件差,器材残缺不足;有的教师认为做实验费时,用课件代替方便、现象明显且可重复;也有的教师知道实验教学很重要,但自己却懈怠了.

“想做一个演示实验,却发现实验室没有相关的器材;要进行学生分组实验,翻遍仪器储存柜才凑了两套装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十年以前这或许是物理教师的无奈.现在国家已经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把每所学校的基本实验器材都配套到位,可这些装备大多数仍摆在陈列柜里面布满灰尘,甚至部分仪器至今还密封在包装箱里面,再用那种美丽的借口就站不住脚了.用课件演示虽然方便,而且更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但相比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学生的实验技能得不到训练、缺少了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感悟、不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况且,大部分的初中薄弱学校的教室里没有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再加上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对这些学校的学生就更加不公平了.

问题六:课后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初中薄弱学校规模都比较小,物理备课组成员相对来说更少(一般为2~3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往往不能正常进行,教师们也就失去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研讨反思的平台.另外,这些学校与外界交流的窗口相对较小,老师们的信息比较闭塞,缺少向专家、名师学习[HJ1.1mm]借鉴的机会.

为了了解教师课后自我反思的情况,我们设计了三个访谈问题:你经常会因为教法运用不当而反思,并且设法改进教法吗?你有没有尝试过同一课题在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方法授课?你在教学中会因为一个匠心独运的妙招而兴奋,然后把它整理出来与别人分享吗?通过走访,我们发现这些学校的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后很少反思授课的得与失,由于大多数教师只任教一个班或是跨年级任教,所以他们基本上不会去改进教法尝试运用不同的教法,能够撰写教学经验总结的教师也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初中薄弱学校的老师们没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师很少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也是制约初中薄弱学校物理常态课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六个主要问题,这些学校的生源多以农村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为主,家庭的监护不给力,社会对学生和学校的期望值较低,教师的成就感缺乏等因素,也影响着他们的物理常态课教学.

找到了问题,我们还需要对症下药,为他们教学的管理出谋划策,提出可行的建议.专家组通过与各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商讨,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笔者在此罗列出几点可以改进初中薄弱学校物理常态课教学的对策.

对策一:调整和完善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

均衡教育制度实施以后,现在每所初中学校至少有1/5的学生能够免费上重点高中,今后这个比例将会只增不减.初中薄弱学校不必再为几个重点高中的名额争得精疲力尽,学校要把对教学的导向作用调整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上来,注重对考试均分和及格率的考核.所以,物理常态课教学也要调整思路,关注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策二:细化教学目标,落实分层教学

初中薄弱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全科优秀的学生很少,大多数为学困生和厌学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通盘考虑,必须面对大部分学生.设计教学策略时要分别对待,优秀学生要加强课外辅导,学困生要注重双基训练,厌学生要激发学习兴趣,落实好分层教学.

对策三: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薄弱学校的大部分学生课堂专注度较低,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少.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学情,授课时抓住重点、讲解精炼,增加学生的训练量、当堂检测,对学困生要评价及时、辅导到位.

对策四:强化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薄弱学校的优势是班级数少、班额小,实验室和仪器使用空间大,基本不存在撞车和冲突;学生人数少,实验准备的周期较短;而且教师的教学任务轻松,具备落实好教材中要求的每一个实验教学任务的条件,甚至可以自制教具、改进和创新实验教学.薄弱学校的物理教师要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强化实验教学,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策五:开展合作学习,增进师生互动

在初中薄弱学校的物理常态课教学中,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服务的对象.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必须扮演好管理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组织好形式多样(如: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校合作、家庭合作等)、具有实效的合作学习,增进师生互动,才能使学生融入课堂,进而掌控他们.

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5

1.校长养成民主科学治校的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保障

(1)坚持民主治校,推进素质教育。所谓民主,就是增强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把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应尽责任当作享受。做到: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和谐、温罄的互助关系;尊重和发展教师的个性;决策过程多商量,集思广益。

(2)坚持依法治校,尊重科学规律。所谓科学,就是按规律办事,研究事物内在的规律,再依据规律,制定出制度、规矩、方法、计划,然后,按规则去运行,去管理学校。做到:建立科学有序的计划系统;建立层层负责的监督检查系统;建立总结反馈系统,减少失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的落实。

2.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教书育人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身教重于言教,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3.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健康习惯—良好习惯培养的落脚点

(1)坚持“七个一分钟”。做到:每天做一分钟家务劳动;写一分钟日记;唱一分钟校园歌曲或军歌;一分钟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练一分钟注意力;练一分钟演讲;读一分钟中外名著或名人传记。

(2)培养“八个学习习惯”。订计划的习惯;预习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筛选资料,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3)坚持道德长跑,培养良好道德习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让每天“七个一分钟”、“八个学习习惯”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落实《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创建和谐校园。

(4)培养强身健体习惯。健壮的体魄是提高生命质量的保证,健康是支撑人生的最重要元素。要把增强体质强壮体魄的任务与学习任务一样加以明确落实,要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身体,养成坚持跑操、眼操、体操、原地踏步等习惯。

(5)培养严谨生活习惯。穿戴整洁,朴素大方;勤俭节约,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不浪费水电,不浪费学习和生活用品,爱惜粮食。经常参加集体劳动,认真做好每日早操,体育课的锻炼活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比赛。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做到哪些?

1、健全机构、制定方案。各学校成立由正校长、副校长任组长,相关人员及班主任为成员的良好习惯培养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立足根本抓管理,正确导向抓落实,着眼效果抓养成”。

2、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抓落实。确立五所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试验学校,充分发挥试验学校示范带动作用。

3、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培养方法。“全员”一是指学校要对全体学生负责,面向全体学生推行良好习惯教育,二是全校人人参与其中,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全程”一是指学校管理措施的全过程,二是指师生在校工作、学习的全过程。“全方位”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指工作要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缝隙。全方位主要是指对学校办学资源的全面利用,办学环境的全面优化,教育教学内容的全面丰富。

4、落实“严、细、实、恒”的基本要求。所谓“严”,是严格的按规律办事,是严谨的治学作风,是严肃的人生态度。“细”即从细节中引发大思考,从细小处发现大道理,从细微处养成大习惯。抓起始,争取良好开端。“实”即学校设定的良好习惯培养目标实实在在,具有可操作性,抓善终,落实每个细节。“恒”就是要坚持到底,义无反顾地做下去,真正将落实进行到底,抓过程,坚持不懈。在良好习惯培养上,既不能搞“高、大、全”,更不要搞“假、大、空”。

5、开展快乐大课间操活动。大课间操是落实“阳光60分”,贯彻全民健身计划,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一项举措。各学校结合新课程精神,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空出上午、下午各30分钟进行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6、重视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在良好习惯培养中,班主任具有主力军作用,提倡班主任坐班,到班内办公,班主任通过召开班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加强监督检查评比,强化学生的行为意识,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意志。要有文明学生,首先得有文明教师。教师,在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中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同时,进一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使全体教师做到教育与育人并重,言传与身教并重。

7、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切实把良好习惯培养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校内各种活动的教育作用。如:每周一次的晨会、升旗仪式、第二课堂;每月一次的黑板报、收缴管制刀具、学生不宜书刊等;开展班主任工作交流研讨会、法制报告、安全教育报告会、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一次的军训、运动会、开学典礼、手拉手活动、献爱心活动、家长会等,寓教于活动中。

8、充分发挥家长学校教育作用。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搞好家长培训,有效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落实良好习惯培养教育。

9、强化管理,加大检查评比力度,促进学生文明言行的形成。学校要每周对各班《守则》《规范》的践行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定期进行评比,奖优促差。对执行好的班级予以表彰,并总结推广经验,反之则给予批评教育,让学生晓之以理,并要求限期改正。检查的结果作为评选“文明学生”和“文明班级”的重要依据。学校要进一步开辟活动阵地,围绕良好习惯培养重点,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室无脏话)。

10、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坚持办好德育展室、广播室、宣传栏、橱窗、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使其受到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

(二)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为促进全县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局专门下发【《**教育局关于在全县初中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实施意见》莘教发[2009](31)号】文件。各初中学校要认真学习此文件,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1.统一思想,增强打造高效课堂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1)打造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追求高效课堂,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规范办学行为是规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实施素质教育是明确学校育人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追求高效课堂是建立科学合理教与学的和谐关系、遵循人的正常发展规律而实施教学的具体体现。打造高效课堂是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2)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影响着教育发展目标的关键点。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课堂是教育质量提升的主阵地,在省政府规范办学行为的形势下,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其重要。

(3)打造高效课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教育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通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

2.抓住重点,积极探索打造高效课堂有效途径

(1)扎实备课,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备课的及时、充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努力做到教案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流程科学合理、教学重点突破有方、教学方法恰当有效、课内练习精选精编、教学效果明显实在、教学个性充分张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灵活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制度,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探索有效备课的新路子,坚决杜绝无效备课,以及为应付检查而备课的现象发生。

(2)完善模式,为高效课堂提供载体。各初中学校要继续探讨、实践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而有效的活动,确保学生的课堂训练时间和质量,坚决避免不顾学生的一味讲、满堂灌、填鸭式;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打开学习器官、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相互合作;要强化课堂的效果意识,集聚一切教学要素,调动有效教学手段,切实保证课堂教学实在高效;要以训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每一节课均留有学生当堂集中训练时间,精选习题,当堂评讲,确保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精心教学,为高效课堂夯实根基。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课堂高效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的材料的精心提炼,在于从学生角度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让学生能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提升。

(4)及时反馈,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要将课堂诊断形成制度。教师要结合写教后记进行自我反思;各学科组要对组内成员进行自我诊断和相互诊断,并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各年级组要进行阶段性诊断,用典型案例解剖麻雀,及时推广好的教学实践,纠正偏误;学校要举办课堂诊断与反思活动,从面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共性问题,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努力帮助教师提升教学业务素质。各校要采取有效手段,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和延伸:作业布置要在集备时统一精选习题,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三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发现规律方法的;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索的。三不布置:重复性的;惩罚性的;超负荷的。作业量要精当,难度要适中,提倡分层作业;要强化教师对学生的课业辅导,优化辅导形式,确保辅导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跟踪解决。

(5)特色发展,为高效课堂拓展空间。各校要确保综合实践课程开设到位,要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引导教师结合体育艺术教学和其他社团活动,努力将活动课程化、将课程活动化,及时总结和提炼,不断丰富课程建设内涵。要鼓励教师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架设家校互动平台;要形成教师家访、教师随机检查学生学习小组活动情况等制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将高效课堂打造与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有机结合起来,注意特色的彰显与渗透,努力将学校特色体现在师生的行动中。

(6)营造氛围,为高效课堂提供文化支撑。学校文化是学校主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积极推动学校发展的和谐、自主、平等的核心文化内涵,学习者能否真正融入并适应这一学校文化,对教学活动是否高效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对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效课堂营造良好氛围。

3.加强领导,确保高效课堂创建取得实效

(1)要发挥校长第一责任人作用。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构筑师生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的探索中,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含量。因此,校长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直面教师工作,切实关注学生学习效果,深入把握高效课堂教学的现实走向,及时提出针对性地指导意见,采取积极有效的研修措施,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持续发展。

(2)要优化教学管理。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将教学管理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关注教学信息,钻研教学业务,思考教学问题,及时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调研和指导中去,要全面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监督,为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提供保障。要引导教师追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品位课堂”,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努力实现教学的高效益。要将校本培训作为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的主要手段,做到校本培训课程化、制度化、多样化、主体化,提升全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3)要加强常规检查。教学工作检查要常态化、随机化、有形化、绩效化。平时的教学常规检查要充分体现评价功能,要及时分析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要每学期至少对本校每一位任课教师听一次随堂课、检查一次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进行一次学科教学质量抽测,结果记入该教师的业务档案,并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优秀课;精讲多练;简约教学;实施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5-0025-02

江苏省初中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选活动,经过各地级市的选拔和推荐,将自定教学内容的教学录像光盘报省参赛,省教研室组织初评和现场复评。初评过程中由高校专家组、省特级教师组、大市教研员组分别对教学实录光盘、教学方案进行评析。结合暑期全省初中体育骨干教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活动,将初评出的15节展示课交由参加培训的全省500余名一线体育教师和评委现场共同观摩评价。现场评比规定:如果大众评委(观摩教师)对选手的评价意见(统一度)超过50%,则以大众意见为准。这是一次很好的评价尝试,因为一线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军,他们的认同才是最准确的、最切合实际的。

一、省体育优秀课展示活动的亮点评述

1.课标理念正确领会,课堂展现学科本质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赛课、公开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搞一些花样,使课堂“活跃”,将大量的精力花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器材花里胡哨,内容求新求异,注重形式,讲究环节,一会儿讨论、一会儿创编、一会儿展示,将学生宝贵的练习时间无情地分割掉,课堂看起来热闹,其实学生什么也没得到。体育课运动技能的教学才是最根本的,没有身体练习和适当的运动负荷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体育课,没有运动技术的教学就体现不出体育课堂的专业特色。身体练习是手段,运动技术是媒介,承受负荷是过程,这是体育课的本质,运动技术的教学乃体育教师的看家本领。这在本次展示课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参评的课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运动实践,体现在体育课中的主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比较重视提高身体素质的体能练习,很少看到花里胡哨的作秀场面和环节。

2.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把握教材准确到位

参赛选手教学方案的呈现非常直观,层次清晰、简明扼要。为达成教学目标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学步骤;单元计划中学时的安排充分考虑到教材的连续性、层次性等问题。在教案结构上能按照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学生认知规律来分段,逻辑性、合理性明显增强。教学重点的落实有练习时间的保证,教学难点的突破有有效手段的体现。总体感觉是,强调技术要领和技能环节的教学成为主流。教学步骤清晰、合理,教法手段丰富、有效。如无锡市张亚斌老师的篮球课全课突出一个“练”字,真正做到“精讲多练”,教师语言简练明了,将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充分地练习中体会要领,掌握技术。

3.学生为本主体突出,教师走出固有程式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就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生是来寻求运动快乐的,教师就要力避让其模仿枯燥动作,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练活动,淡化以教师为中心的主角色彩。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刻意安排的虚假配合的程式明显减少。那种为了让课“好看”、目的性不强、无效的“小组讨论”、虚假赞扬和花哨游戏等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最常见的传统运动技术教学和运动技能的练习。从实效出发,简化程序,紧贴运动项目特点展开教学。注意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重视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教与学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4.参赛教师教功扎实,驾驭课堂轻松得体

教师教学技能扎实,采用方法得当,示范讲解自如,驾驭轻松自然。以苏州市南环中学张剑峰老师的“篮球运球、传接球”为例,张老师的篮球课全场表现出精当、幽默、激情、活跃。教师语言简练清晰,口令激情洪亮,教态轻松自然,教授随机应变,讲解智慧幽默,学生自然积极投入。教师在传授基本技能的同时,不忘渗透专业常识,学生在学练篮球运球和传球的同时,也懂得了相关的篮球裁判规则,在知道裁判手势的同时,还学会了在球场上加油助威,球员相互鼓励、相互配合的方法与默契。教师能根据场上的学生表现,随时变化和调整组织手段与课堂氛围,表现出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课堂设计精细,场地布置巧妙,使教师示范与讲解的时机和位置既方便又合理,队形调度简单,练习效果很好,目标达成度高。

二、存在的不足及对教师提高课堂实施能力的思考

据统计,本次参赛选手年龄最大的44岁,最小的30岁,平均年龄35岁,可谓年富力强。由于初评是以录课光盘为依据,不排除演课、后期剪辑之嫌,而现场展示就不可能有演练和剪辑成分(所有选手均为借班上课,课前只有10分钟时间与学生接触),不少选手就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欠缺,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历练和完善,现列举一二现象作为话题,与大家共同研讨和思考。

1.课堂应变是体育教师成熟的标志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课堂是开放的,会有很多想不到的“可能”,妥善处理好课堂预设和生成是对体育教师教学智慧的表现。暑期苏南的酷热是日常教学中所不常见的,令部分教师始料不及。展示课中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反映出教师课堂应变能力不足。

(1)科学饮水常识教导不够。天气酷热,课前不少学生都自备了饮料(碳酸及含糖的),有的老师也为学生每人准备了矿泉水摆放在场地边,让学生在运动间隙和课后饮用。剧烈运动后的饮水常识,以及运动中(后)不适合饮用的碳酸饮料和含糖高的饮料等常识,竟然没有老师提及,失去了一次很好的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育机会。

(2)课中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反应处置不当。由于天气酷热难耐,几乎每个课堂都有个别学生(特别是女生)出现不适反应,组织单位对此也做了相关的应急救护措施。但教师是课堂的统帅,是课堂的责任人,课中学生一旦出现意外情况,第一个处置的人应该是体育教师,而不是其他工作人员,教师为了上课而上课,当学生出现身体不良反应时教师还视而不见般的继续教学,没有做相应处置就略显不妥。

(3)盛夏时节用慢跑热身。初赛是以录像课的形式参加的,4~5月份录课气温尚可,但盛夏展示仍照搬原案就显呆板,很多开课教师在其准备活动中都安排了慢跑的环节,慢跑是热身最常用的手段,但在盛夏时节,在毫无遮蔽的运动场上,静站都汗流浃背,安排慢跑是否合适?有无其他形式?

由于炎热的原因,评委也曾提醒上课教师,酌情缩短练习时间,降低强度,能呈现主要和重点环节即可,但诸多教师仍然墨守成规,为了获胜,生怕失去任何一个精彩的亮点,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在哪里?

不当的细节不一一列举,只有深厚的教育智慧的积累,方能随机应变驾驭课堂,这也是众多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总结完善的。

2.精讲多练是体育课堂的高效法宝

精讲多练是很多学科所倡导的,体育课尤为重要,特别在球类课中,有的教师真正做到了精讲多练,整堂课都看见学生在与球接触。而有的教师则固守讲解、示范、练习的固定程式,一看就会的动作还要详细讲解,以充分显现教师组织教学的严谨。但就球类教材而言,笔者以为,多练是头等重要,球类(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提高,要通过大量的练习与反复的体验才能实现,体育课中的反复练习是为了尽快学会,而学会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没有反复的训练就很难形成巩固的技术定型,运用才是学习的目的。如果只为完成程式化的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体会,教师再总结点评,按部就班,蜻蜓点水,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只能是理想化的书面目标。大家都有体会,你越是喜欢的体育项目或是你技术水平高的项目,你就越愿意经常的去练习该项目,反复的练习让你的技能越来越高,信心越来越高,对其的钟情越来越浓,所以,体育教学的秘诀就是:多练。

3.追求简约是体育课堂的常态体现

简约教学是体育课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简约教学要追求课堂的经济、高效,简约不代表简单,是要用最少的时间做尽量多的练习,用尽量少的器材完成尽量多的练习,一材(器材)多用,一场(场地)多用,一人(教师)多用,是体育课堂的特点,是体育课堂文化。文化课一人持一本书,篮球场十人抢一个球,这就是学科的区别。课中能示范的则不用挂图,能完整示范的就不要分解示范,简单直观的要领则无须复杂的讲解,教师的示范远比挂图来的更直观。那种课前多人帮助布置场地器材,课中多此一举的展板、挂图,还有助教播放音响等都是不宜提倡的。而且有些项目的特点与播放音乐的节奏并不合适,特别是球类练习,运球与进攻等练习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一直以来,公开课都要比常态课复杂,平时不用的器材搬出来了,无用的音乐配上了,多余的环节增加了,录像、挂图、稀奇场景等一应俱全,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生怕少了这些就会被人看作态度不端正、教学水平差。总之,将有难度的动作简单教会了就是贡献,将简单的技术和环节教复杂了那是浪费。

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7

一、强化学科建设

(一)突出学科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要结合校情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予以切实的保障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整体办学实力。

(二)建立学科建设的指导、监管和激励机制。1.教科室要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指导工作提供专业上的支持。2.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检查、监督、管理和评估。

3.建立学科建设激励机制。

(三)要把学科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培训、观摩、研讨、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和课程实施能力实现学科教与学的观念、思路、策略、方法与技术系统的构建。

二、重视教师发展

校长要充分的认识到:校长有一项根本任务——促进教师的发展。而教师发展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教师整体发展二是教师个体发展。

(一)推进教师整体提高

1.规范常规教研:针对当下许多学校教研组功能弱化、备课组功能的泛化的现象我要求必须规范常规教研。首先要明确教研组备课组的分工。教研组侧重谋划整个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一要研究学科共性问题搞好校本教研;二要注重教师引领做好专业指导促进教师成长;三要开展主题活动创建学科特色形成健康的教研文化。备课组主要研讨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切实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一要开展好集体备课;二要做好课例研究研讨教学策略;三要开展听评课活动;四要统筹教学进度组织阶段检测命题。其次加强常规教研的督查。要求教研组、备课组教研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计划、定内容。

2.开展学科培训:充分挖掘整合校内资源发挥名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师群体迅速成长。

3.组织教学交流:作为校长应该带着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对学科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给予大力支持。一方面“请进来”定期邀请相关学科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来校指导、交流扩大视野;另一方面也“走出去”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层面的外出交流活动。

(二)关心教师个体成长

1.鼓励自主研修:教师的个人研修与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我们积极倡导教师读书活动制定了《教师读书活动方案》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教师边读边悟增强了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交流读书心得教师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

2.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作为校长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支持。让教师走进理论与实践、思考与行动、学习与发展的专业生活步入高效的工作轨道。

3.巩固“青蓝工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学校不断创新充满活力校长必须做好青年教师成长培养与创优工作。我校通过实施“老带新”结对帮扶举办青年教师讲座开展青年教师成长展示课、课堂教学大回访、课堂教学专题调研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区县、市级、省级赛课活动等对青年教师不断打磨、鼓励使之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长为教学骨干、名师。

三、狠抓学科课堂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有智慧、有眼界、有境界的校长会明白:要创建学科教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聚焦课堂狠抓课堂。

(一)开展课堂调研。我校定期开展教情、学情调查以及课堂教学专题调研及时总结形成调查和调研报告在教学教研会议中交流探讨和教师交换意见通过“实践-改进”、“再实践-完善”的循环过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二)落实课堂督导。教科室将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安排落实到教学的每一天确保天天有人深入课堂督导听课。严格按照“选班选课—听课记录—集中评议—交流意见—总结通报—资料归档”的程序进行做到有序安排、及时交流、全面总结。同时坚持常规督导和专题督导相结合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三)抓好课堂常规。围绕教学全过程的“备、讲、作、评、辅、考、反思”七个环节抓好课堂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四)构建高效课堂。要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优质发展实现教育教学的最大收益必须构建高效课堂。我校从三年前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效。

1.构建了高效课堂的总体模式:“导学引领自主互动”。

2.“十字”总体要求:“自主、低负、高效、灵活、创新”。

3.“四十字”建模策略:“先学后教导学引领;学生自主师生互动;注重思想指点方法;精讲巧练照顾差异;发展思维共同成长。”

4.“六条”规范:预习指导习惯化、课堂教学特色化、课堂训练优效化、课后反馈多样化、学法点金方法化、板书设计美观化。

5.“八条”评价标准:一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二看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三看学习状态、参与状况;四看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五看课堂氛围、情感熏陶;六看发言人数、回答质量;七看教学环节、学法指导;八看思维训练拓展延伸。

(五)开展课堂教学展示、观摩、研讨活动。我校开展了组内公开课、循环研究课、优质课大赛、骨干教师示范课、新课改示范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献课、高效课堂集中展示与研讨课等引导教师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

四、关注教学科研

(一)定期举办教育教学论坛。为校本研修的应用、推广、拓展搭建专业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在总结中不断提升在活动中不断成长成为思考型的、智慧型的教师。

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

初中的体育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对于锻炼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是有积极的作用,是中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终身体育锻炼意志、自主学习精神的重要阶段,尤其是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提倡和新课程标准的倡导,初中体育教育的地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然而,在当前的现实体育课堂教育中依然存在这不少的问题,导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需求未能有效地达成一致。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去探究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代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的问题,比如教师经常不准备教案,讲到哪算哪,或者干脆不上课,让学生自由活动。课堂纪律十分松散,体育课往往变成了“谈话课”“游戏课”。但是当教师上公开课时,他们总是能把课上得非常完美。教师们会在正式上课前,先上一次模拟课程。将课堂任务分配给选好的学生,每一个问题都有专门的学生来回答。正式上课时就可以根据已经准备好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一起上一节异常完美的死板的课程。教师们会严格地分配时间,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有规定的时间,不许多也不许少。在课堂上,教师会非常注意表现自己对课堂的控制力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大部分的公开都逃脱不了这种模式,但这种课堂毕竟只是我们制造出来的虚假的课堂,它不能代表学校日常的体育教学课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具有更大的自由,可以不严格规定时间和内容。有时甚至是根据天气来安排教学内容,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这种课堂更能展现教师的特点,教学的重点也因为教师的不同而不同。学生在上这种课程时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有的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的却完全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这是教学中教师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放羊课也是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课程开始时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离开课堂。放羊课的出现,有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师的不重视,当然学校领导也没有注意到这方面问题。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其实只要体育教师和领导足够重视,这些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二、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的关键是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打造学生的健康体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体育课程不同于其它课程,它有着固有的属性和特点,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容忽视。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如何实现初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育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

1.讲练结合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要讲解体育的概念和作用,体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影响,对体育训练项目和动作技巧给学生详细阐述,并且结合示范动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对于有难度的体育训练项目,体育老师要为学生详细地讲解训练项目的分解动作和动作的先后顺序,告知学生其中的动作技巧,使学生对所学的体育知识更好地理解,更加规范安全的进行体育训练。另外,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体育老师要加强指导,鼓励学生多练习,在训练中寻找规律,对于动作错误的学生,体育老师要及时纠正,以免学生因为动作错误而受伤。初中体育老师王老师,在讲解教材第二章“体育与身体形态”时,给学生们详细讲解了身体形态的定义、克托莱指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描述身体形态的指标、如何对身体形态发育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们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发育的影响和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讲解结束之后,王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体会正确的身体形态,训练学生们的坐姿、站姿、行姿、蹲姿,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形态。王老师应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深入学习了“体育与身体形态”相关知识,掌握了正确的身体形态训练要领,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发展水平。

2.体育游戏教学。在今后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运动游戏环节,不仅提高了w生的兴趣,而且也让学生在高兴放松的环境下完成体育训练。通过运动游戏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互助意识,让学生之间产生良性竞争,既让学生完成了体育训练,也改善了以往体育课堂枯燥乏味的氛围。初中体育老师付老师,在讲解教材第六章“积极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时,为了鼓励学生多运动,多锻炼,开展了运动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增加学生的运动机会。首先,付老师叮嘱学生们在游戏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然后付老师要求学生们遵守游戏规则和课堂纪律,端正态度,不可嬉戏打闹。付老师对于游戏时间也进行了很好地控制,避免学生运动过度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通过付老师开展游戏运动环节,使学生们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课间活动时,学生们也会自发组织游戏运动,不仅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了学生的体育锻炼。

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9

【关键词】课堂;聚焦;研究;创建特色

题记: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找到一种教育方法,是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是课堂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倦和无益的劳苦,独具快乐与坚实的进步。

宁县良平初级中学始建于1968年,建校以来,历届领导均非常重视学校发展。学校始终秉承“团结、务实、创新、发展”的办学目标,突出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和谐持续发展。近年来,新任领导班子团结务实,锐意进取,精心谋划学校发展,明确提出了“内涵发展,课改强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校软硬件建设均全面提升,办学效果显著,社会反响良好。三年来,学校12次受到党政、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2010年初中毕业会考位居全县第三,学校荣获教育质量三等奖。2011年初中毕业会考跃居全县第二,学校党支部被县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荣获教育质量二等奖,学校被县局评为“课改先进单位”。2012年初中毕业会考位居全县第一,学校荣获目标责任书验收一等奖,同年11月,我校课改工作及阳光课间活动在庆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会上,进行专版介绍。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成绩也很突出,2011年在宁县中学生运动会中荣获三等奖,2013年5月在宁县中学生广播体操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全县读书成果展演活动中,第六、七届均荣获三等奖、第八届荣获二等奖。三年来,有3名教师被评为市级模范教师,7名教师被评为县级模范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县级模范班主任,4名教师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先后有40余名教师在市县组织的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奖,有54名学生在学科竞赛和市县级组织的专题活动中获奖。

课堂变,则教育变,课堂新,则教育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课堂,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也在课堂。经过三年的努力,学校走上了“自主互动、当堂达标”高效课堂之路。

聚焦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新知、掌握技能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几乎所有关于教育的弊端和困惑,最终都能从课堂上找到症结,几乎所有关于教育的改革和探索,归根结底也都要回归到课堂中去,因此,我们聚焦课堂着力构建全方位课堂教学改革。

①精心编写导学案,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阶梯。作为课堂教学的导演,要精心编写导学案,导学案设计要站在学生角度考虑,新课标要求理解和掌握什么,导学案就应该突出和强化什么。导学案一般是包括教学目标、自学内容及要求、重点分析导学过程,易错点推断,课堂反馈,拓展演练(含必做题,选做题以及课后反思题)。

②学校领导严把教学“入口关”,坚持课前审阅导学案。为了使课改工作落到实处,全校统一课前审阅导学案,学校领导几年如一日,坚持每人分管一个教研组,星期一操前集中面审导学案,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手段,课堂活动的设计内容、小组合作要探究的问题以及课堂检测题、学习指导、时间段划分、归纳总结等诸方面一一进行审核,对存在的问题当面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实践证明,先审后教克服了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为保障课改奠定了坚实的第一步。

③建立自主课堂,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为了使“学生、文本、教师”之间进行民主平等对话,结合本校实际,我校在借鉴课改名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全面实施人人有效教学模式。即学生学习的八个环节:定向预习、交流内化、提出问题/凝点、小组讨论/互动,拓展巩固、成果共享、达标练习/检测、课堂反馈;教师导学的八个步骤:整合资源、巧设学案、有效调控、点拨释疑、查缺补漏、易错易混知识点解析、重难点突破、归纳小结。特别是定向预习、交流内化、成果共享、巩固拓展四个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融入课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挖掘合作潜力,提高课堂效益。定向预习――学生与学习材料(课本、学具、资料)展开对话,以小组为单位同伴间的交流,目的是掌握新知,提升问题质量;成果共享――教师主持下教师、学生、文本间的三维对话,以达到完成目标,适当提高要求;巩固拓展――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应用,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再学习、再研究的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④合理分组,给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学习小组以“842、632”为主要形式,即8人四对或6人三对。学困生、中等生、优秀生各2人,中等生和学困生组成两个帮扶队,优秀生和中等生组成两个互助队,这种组建方式既避免了组内帮扶异质过大,又均匀了学习力量,确保了合作学习效果。小组交流讨论时,实行组长主持,副组长记录,同学自由发言,若同学同时有发言欲望,要“把机会留给最需要帮助的同学”,并按由差到优的顺序进行,让基础知识较差的学困生受到老师的尊重与关注,调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融入集体的热情。同时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给各小组命名,如:团结组、奋进组、进步组、杨帆组、追梦组等,鞭策各组不断自我完善。

⑤树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能力。每节课的积分制度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一道题的抢答往往是唇枪舌战、面红赤耳。根据积分每周评选“展示之星”“合作之星”“标兵小组”“优秀组长”,每日评选“进步之星”“读书标兵”“探究之星”等,让学生感到学校是自己成长的乐园,课堂是追求知识、渴望进步的沃土。

研究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赖以生存的主要时空,只有课堂的改变,才能促进师生生存状态的改变,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变,则教育变,课堂新,则教育新。为此我们始终把研究课堂作为提升课堂改革的关键。

①每日研课――晨思“会诊”促进课改快速成长。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繁纷复杂的问题会不断地暴露出来,每天的教学反思会诊是我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利时机,形式是授课教师先说课并自评,同教研组教师争论点评,少栽花、多插刺,参与学习的学生畅谈学习感受,优点共享,缺点改之,推动课改科学,持续发展。

②以学定教――建立健全多元课堂评价机制,力促老师专业快速,科学成长。每周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反思,把在课堂学生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评价机制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课堂组织形式、活动设计、时间安排、重难点处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研讨,改进与创新,实现以学定教,进一步凸显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③课题引领――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新型学习方式。我们要身体力行,坚持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中,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有效合作学习为抓手,对合作学习的小组建设、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品质、情感、意志等方面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教研主管部门的肯定,并唤醒了其他同行的研究意识,让老师逐步完成由“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④学科研究与诱导――我们在认真研究英语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抓住英语教学单词易记常忘,各种时态变化多样,写作较难以及语法概念综合运用等薄弱环节,我们强调把“突出英语学科以单词为突破口,以语法为导向,以口语交际为训练目的为“目标”,把培养“情境探究,问题教学,训练思维,提高能力”作为教学策略,以解决问题为核心,重点体现学科性、语言性、实际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构建学科化和人文化的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让师生携手共建真实、生动、自主、快乐、高效的课堂。

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课内夯基础,课外有延伸,为课外铺路搭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以学生发展的课外理念有机结合,并使各学科协调发展、相互参透,充分发挥课外引导能力,提倡师生互动,学校组建英语语文等多个兴趣小组,并与每周一二三下午进行活动,兴趣小组从一开始就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尤其是其生活化、实用化的编排体系,更使学生爱不释手。根据所学教材及学生自身特点,适时开展单词接龙,英语会话,英语演讲、普通话演讲、诗歌朗诵、作文竞赛、智力游戏、百科知识竞赛、手抄小板等课外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各类学生日有所学,学有所用,形成在运用中进步,在创新中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的良成氛围,促进高校课堂的有效突破,实现英语语文学习质的大飞跃。

落实阳光课间一日六活动,创办特色学校

在农村初中,由于学生活动场地的狭小,器材的不足,艺术老师的欠缺,致使校园文体活动开展起来难度大,品味低、效果差。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我校创新了课间理念,让阳光课间推动阳光课堂,学校制定了“实施大课间、活动进课间、年级有重点、班级创特色”的阳光课间创建目标,确定了“课间一日六活动’的课间活动形式,通过近三年的持续开展,成绩显著。课间一日六活动主要包括:

①课间诵:诵规范,督言行。全校学生集体背诵《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十不准》、《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进行班级自创班规进行诵读。并在进行的过程中组织学生依据“规范”、“守则”进行诗歌创作,形成行为规范校本教材。第一节课后由科任老师组织,时间5分钟。

②课间读。读经典、品人生。读《弟子规》、《古诗文经典读本》、《千字文》、《三字经》等,提升文学素质,吸收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经典文化,品味幸福人生。第三节课后由语文老师组织,时间7分钟,期间有古典音乐伴奏。

③课间操。第二节课间在广播指令下做眼保健操及广播体操,把保健和静心养性结合起来,减缓上课疲劳。

④课间跑。强体魄,增体质。要求学生做到“快静齐”,实现自动化。行列一条线,跑姿求规范,组织要到位,行动求统一,番号宏亮。队伍整齐。全体师生步履轻盈,面带笑容,精神抖擞,充满朝气。一天进行两次,早操与第二节课间进行。跑步10分钟,师生乐哈哈,班主任领着跑,科任老师随着跑,校园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采。

⑤课间唱:唱红色歌曲和校园歌曲,陶冶美好心灵。以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弘扬正气威震四方的红歌及当代校园歌曲为主,集体唱、独唱、轮唱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课间一首歌,大家共欢乐。第五节课间、晚一课间进行。

初中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反思篇10

【关键词】教学反思;调控能力;评价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74-01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非常强反思。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积累的经验得以升华。教师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探索,在教学反思中改变自我,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然途径。反思是一个教学能力的沉淀过程,是一个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的养成过程。按照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本文以“元素周期律”实际教学为例,就教学反思谈些看法。

1做好教学前的反思,提高教学分析能力

教学前的反思应具有前瞻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

析能力。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本节课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比较枯燥。根据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结合本节课课程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增强互动,避免枯燥的讲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等数据,让学生进行活动探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元素周期律,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课堂中又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师生互动的方法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达成教与学的目标。若能经过这种教学前的反思,那么形成的教学方案一定是具有个性化的,也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元素周期律这节课三维目标方面有这样的设想,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其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结合元素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科学抽象的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是认识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

2及时抓好教学中的调控性反思,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调控性反思就是及时、自觉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这就需要教师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本节课中,在完成活动探究的表格内容后,要求学生对表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这个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的能力,需要学生开放思维,积极应对。但是刚开始学生反应并不积极并且思维仅局限于对1-18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不停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交流,使学生充分挖掘表中各种数据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进行教学后的批判性反思,提高教师评价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教师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出改进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评价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进行全面的反思是从不同的视角和新的方式看待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实践和隐藏在实践背后的各种假设,审视自己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和假设是如何限制了自己的实践,也意味着寻找一些不同的视角看问题。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修订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