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十篇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十篇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1:34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ppt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推广,计算机技术已被运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大院校也纷纷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便于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计算机类人才是市场实用型、技能型、专业化人才,也是国家紧缺型人才,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做好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工作。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此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1案例教学概述

1.1案例教学的含义

关于“案例”一词,学者们普遍认为,案例就是状态、事例和情形。学者余凯成通过研究指出,案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根据既定的素材,紧紧围绕特定问题,完整编写有关情景。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严格根据教学大纲内容、教学目标,将学习者引入特定的教学情景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良性互动,来解决教学问题。可以说,案例教学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1.2案例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和特色十分突出,从教师层面而言,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法的固定模式,能够结合实际教育情景、教学场景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课本为主,学生只能够被动听讲,而案例教学法能够将教师与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集讲解、思考、讨论为一体,有利于教学成效的提高。从学生层面而言,一是案例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探索和创新兴趣,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二是案例教学法内化了知识,尽管不能将所有知识点全部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能够为学生提供解决同类型问题的方法;三是案例教学法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表达、思考、探索、讨论能力的提高;四是案例教学法十分生动,能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五是案例教学法能够将原先较为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现实化,融入合理的情景当中,学生可以在生活、学习中理解概念、掌握原理,并灵活、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1]。

2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2.1案例的设计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学生专业,设计出与专业高度相吻合的案例,并根据课程大纲内容,确保设计的案例涉及每一个知识点,在精确设计单项案例的同时,将各个单项案例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案例集合。比如,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在教学案例设计过程中,要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工程专业有机关联起来,形成专业的案例。目前,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文档处理和表格使用,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内容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基于工程类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细化分解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只有将计算机基础与工程专业的实际密切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此外,案例教学设计要坚持实用性、针对性原则,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密切结合,通过案例来推动专业教学[2]。

2.2案例的选择

首先,根据教学进展,在不同教学阶段和环节设计不同的案例。通常情况下,在教学初期,所设计的案例要尽量简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案例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期、后期,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技巧,也学习到了案例分析和运用方法,这时可以适当增加案例难度,案例的选择也要考虑到专业化和综合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对工程类专业学生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过程中,让学生熟练掌握word中的文字处理、段落调整等格式操作方法,特别是要合理、恰当编写一些招标资料,确保格式正确、文字和数据运用合理。在不同学习阶段,分别选择不同的案例。其次,案例选择要与专业高度相似。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案例设计和选择要突出针对性,确保所选择的案例与所学专业知识高度相似。这样一来,教师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3]。最后,案例选择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和自主想象的空间,并且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案例的选择,学生在案例设计和选择过程中,能够激发自我想象力和自主创新力,有利于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也有利于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自我设计和自我选择过程中,逐渐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觉学习能力。

2.3案例的评价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案例设计要明确案例的评价标准,严格按照案例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客观、公正的案例评价策略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提升,也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评价指标设计要分阶段、分环节、分过程,教师作为案例评价指标的制定者,要确保案例评价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例如,在制作ppt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专业知识,设计有针对性的幻灯片内容,确保色彩搭配合理、结构框架清晰、整体美观大方、内容关联性强等[4]。同时,学生要根据案例要求展示学习成果,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老师点评的基础上,不断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根据学生的案例运用情况和问题处理结果,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4案例的组织实施

第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有针对性地设计案例和选择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excel表格有关内容中,教师可以将工作报表作为典型案例来讲解,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各类函数、公式,让学生根据范例自行设计一套表格,合理运用有关公式、函数。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对这种实用性较强的案例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说,设计有针对性的案例,并创建与实际相符的情景,将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5]。第二,案例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突出重点,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设计案例目标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课程讲解和案例目标设计之前,需要全面回顾、总结专业知识,综合分析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交叉融合点,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和水平,科学设计案例目标。第三,通过案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密切关联,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所学专业,科学设定学习目标和案例评价标准,按照内容的不同,分别设计不同的案例,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案例,在案例学习和运用中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成因,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案例,也能够自然成为案例运用的主体。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让学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6]。只有在一个较为宽松、自然的学习、讨论环境中,学生才能积极思考和探索,也能够积极参与案例设计与分析,从而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四,突出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建立问题分类处理机制。待课程结束时,要分析错误和问题,学生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可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第五,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评价办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案例分析和学习情况等,给予学生客观、公平的评价结果,对作用优秀的学生要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展示出来,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以此来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7]。第六,准确定位案例之间的不同和差距。案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案例的对比分析,找出不同案例之间的差距,作为案例改进和完善的主要参考依据。

3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已被广泛运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等领域当中,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将课程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发挥案例教学优势。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讲,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积极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和专业知识。可以预见,案例教学法将会被运用到更多的实践课堂教学当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汪一百.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8):228-229.

[2]姜明涛.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6(12):82-83.

[3]曾雪松,林莉芸.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6,32(6):175-176.

[4]张同权.案例教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有效开展[J].电子制作,2015(8):120.

[5]黄宇.基于案例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30-231.

[6]陈淑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36):8700-8701.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案例教学

1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1.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实施案例教学能够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地贴近工作和生活,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领悟到其中的理论知识内容。学生通过对这些实际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可以体会到计算机office教学的本质,并对其产生不断探索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1.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授课形式,在这种开放式的授课形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对案例的认识,当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沟通,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率[3]。

1.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先发现问题,再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探讨,进而将问题解决。在整个过程当中,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2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实施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教学方法难以改变

正如前文提到,在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存在着许许多多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还没有被我国普遍接受[2]。近些年来,我国在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对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许多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的授课老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无法很快地接受案例教学这一新型授课模式,这不利于我国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升。

2.2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

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教师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这就需要教师来把控整个课堂的方向以及讨论节奏,将学生往正确答案上引导。在这一过程当中,老师不再单纯的承担着知识的传授者的工作,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由于案例教学还没有在我国广泛地应用,因此,许多教师尽管实施了案例教学,也只是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对授课的内容进行任何的改变,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实施案例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3.1教师的要求和改变

要想使得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能够顺利地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就要做出一些改变。首先,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准备好上课所要用到的案例资料,并对其进行择优选择,将理论知识与案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还要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案例,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案例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授课结束后,及时的布置思考作业,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这些都是案例教学中对老师的要求以及老师所要做出的改变[1]。

3.2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为了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适应案例教学的新型授课模式,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案例教学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此次培训的机会,与同行相互交流,吸取经验。

4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应用案例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4.1在新课授课时进行案例分析

首先,要对案例进行选取,选取的案例要是计算机基础office课堂当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且经常出现的案例。这种通过分析案例进行知识讲解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实践教学的学科,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去,与老师进行良性的互动。案例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不再是先给学生们传授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演示了,而是把这些东西都放到课前的预习当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对案例的内容进行充分地了解,并选取一些更贴合课堂实际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们,并对教学的重点内容以及难点内容进行突出讲解,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将重点转移到实践上去。其次,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训,巩固所学知识,并且掌握如何在实际应用当中合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4.2先讲解理论案例,然后进行上机实训

在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当中,先对理论案例进行讲解,然后再上机实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首先,进行授课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来对实际的案例进行选择,在这个教学的案例当中,需要明显地体现出教学中的理论,与此同时,也要包含实训的具体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在学生自主对案例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随时掌控分析的方向,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实施鼓励政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要求学生也要对相应的知识点有所掌握。在进行理论案例学习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疑惑,及时向老师请教,积极与同学们探讨,最后,通过上机实训对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与检验,证明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课程结束后,同学们也可以多与其他人交流经验,互相探讨,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综合素质,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样做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授课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篇3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于大学生在计算机运用方面的综合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法而言,由于模式太过单一,已经不能够满足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案例教学法应用能够对大学生基础计算机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案例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较为适用于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这样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并且这种方法也被广泛的应用医学、管理以及风险投资等等各个方面,现在已经被公认为可能成为将来教学方向最为成功的教育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进案例教学法不仅仅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并且还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一案例教学概述

1对于案例教学的具体定义

这种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并且被应用到法学教育方面,目前也因为案例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特性,被欧美一些院校所广泛使用,同时也逐渐将这种教学方法引入到别的学科当中。案例教学法具体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教学目的要求,促进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调查、探讨沟通的一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一些重要概念以及基本原理的理解,这是一种带有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具有的理论性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本质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解决生活或者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获得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能力,给以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案例教学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把理论知识给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我们不难看出建构主义就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应用要注意的事项

由于案例教学法通常都由感性慢慢转变为理性,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候也是将实际例子作为切入点,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此,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选择好的案例

第一,在进行教学案例选择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主题,保证案例和教学主题相符合,并且能够充分的将学习章节的所有知识点都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对于案例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案例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第二,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每个学生的基础都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案例设计的时候,将其分层次设计,将分为基础任务以及提高任务,在基本任务中需要所有知识点,而提高任务则给一些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做适当的课外延伸,这样让学生学习到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够让一部分同学有所提升。

2注意案例的时效性

在21世纪,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目前信息大量的被消费,并且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的迅速,对此,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案例,就必须时刻关注信息的变化,并且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进行案例设计,要保证案例必须和时展的步伐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案例教学法其本质是围绕着“学”服务的,较为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强调让学生自己感受知识认知的过程,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对问题自行进行积极的探索。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落实案例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索与分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4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在进行案列教学时候,给予学生一定心理准备、情感准备以及知识准备的时间,在实际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当中,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阅读案例,并且给予其一定时间思考案例阅读提示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应该给予其一定的鼓励,让其克服自卑、积极的对问题进行探索,勇于发言,培养其批判精神。

三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的设计

电子表格、文字处理以及演示文稿制作等等软件,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都是属于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章节,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在以上章节当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独有的优势以及特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们就将excel、word以及powerpoint当做例子,进行实际的案例设计。

1microsoftword―――毕业论文

microsoftword是一款由微软公司研发的文字处理软件,能够适用于各个文档的制作,比如:信件、报刊、论文等等方面制作,能够让用户流程的处理文字信息以及数据,并且能够创建出各种各样的图文。目前就我国高校的情况而言,每个学生必须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所以掌握microsoftword这款软件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将毕业论文当成案例来进行设计,因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所以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不仅仅对于对于学生自身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对于学校毕业论文管理也有着一定影响。不同的学校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规定也有所不一样。在落实案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能够拿出已经完成的纸质版毕业论文,交给学生,让其进行传阅,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于毕业论文有一个更加直观认识,然后结合学生传阅的论文,提出学校对于论文的相应规定,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满足规定要求、怎样达到理想效果、具体的操作步骤、完成操作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且在课堂上作出较为规范的演示,然后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因为课时的关系,需要明确操作任务,给学生规划出必须做的部分,然后让学生对于各自的作品进行点评以及交流,然后将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经由这样案例教学让学生融入教学情景当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其积极主动性。

2microsoftexcel―――学生成绩统计

microsoftexcel是基于microsoftoffice的一款组件,由微软公司研发,能够进行数据处理、辅助决策操作以及统计分析,适于用金融、行政以及财税等各个方面,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在高校当中,学生较为关注考试成绩,并且也和考试成绩有较多的接触,教师一般也是使用microsoftexcel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以及录入,成绩的排名以及分数也常常以mi-crosoftexcel电子版的形式出来。所以教师能够将学生成绩统计当做基础进行案例设计,把原始的成绩与做出来的成绩同时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让学生明确的知道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效果,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去思考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步骤,在对microsoftword学习的前提下,把学生经由查阅教材完成的操作留给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较为难的操作步骤,最后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对其进行评价,进行交流和讨论。

3powerpoint―――毕业答辩

powerpoint是由微软公司研发的文稿演示软件,是一款演示成果以及传输文件信息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使用powerpoint可以制作出表格、图片、组织结构图以及音频为一体的文稿。因为演示文稿和大学生毕业答辩是密切相关的。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说来,学生毕业都会要求其做一个大约十分钟左右的ppt,将毕业答辩作为案例教学,教师可以拿出以前学生制作的优秀ppt,对学生讲解模板的选择、幻灯片包含对象的设置以及设置配色方案等等,借此让学生对于ppt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教学方法的补充,能够在教学中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集合的教学方法,在对大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于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还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春丽.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8):1963-1964.

[2]向波.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7):194,197.

[3]秦建,邹显春.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6):224-226.

[4]张丽.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295.

[5]陶颖.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8):11-12.

[6]李丽,刘晴,符轶,等.pBL联合Ctm教学法在面向医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3):363-365.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3-0577-02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课程,既是学习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必备基础课程,又是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教育。因此,如何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案例教学能引导、启发学习者对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该文将探讨如何将案例教学有效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以期达到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目标。

1案例教学

1.1案例教学的定义

案例译自英语”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余凯成教授认为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问题,以事实作素材,而编写成的某一特定情景的描述[1]。

案例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

1.2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

1.2.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就是教育者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目的[3]。案例教学恰好是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1.2.2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把所觉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其它知识的过程[4]。案例教学是以已有的有关知识和经验所构成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让学习者自主构建新知识的教学过程。

1.3案例教学的基本特点

1.3.1适用特点

案例教学是强化对知识的学习运用,挖掘智慧潜力,促进知识与能力转化,适用于应用性强的学科专业问题和已有相应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的对象。

1.3.2施教特点

案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整个组织过程有序,但环境宽松,是一种有组织的自主和互补学习方式。案例教学旨在培养学习者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注重的是知识与能力渗透转化的过程[5]。

1.4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大多数教师采用“教师讲授演示,学生上机验证”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虽然教师能高效地传递书本知识,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宗旨应当是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是不可能解决学习者日后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遵循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内在秩序,能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教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让学习者能从做中学。

一般来说,《计算机基础》的学习者是大一新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使用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运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教学内容涵盖了学习者常见的系统个性化设置、文档处理和表格制作等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特定的情境,引导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知识点。综上所述,《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过程符合案例教学的适用特点和施教特点。因此,将案例教学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

2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的实践探索

2.1教学准备

2.1.1案例的设计

进行案例设计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了解和分析。在首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计算机素养的大致水平,再以此为依据设定案例的难度值。

在案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首先选取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案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紧扣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包含相应知识点的案例任务,同时兼顾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案例的选择要遵循实用性和扩展性的原则。

以word章节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给父母的信”帮助学习者掌握文字录入和编辑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培养学习者关爱长辈的情感;案例“制作一张生日贺卡”可以使学习者掌握插入图形的基本方法、图文混排的技巧,并锻炼学习者的创造力与想像力;案例“制作个人简历”能让学习者熟练掌握word表格的创建、编辑和排版的方法,培养学习者积极思考的能力并加深对自我的了解。

2.1.2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具体教学计划的拟定以及案例素材的准备。教师需要预测学生对案例的反应,预设案例讨论的过程,制作完备的教案和课件。为了使教学设计能够照教师的预期实现,教师应注重培养学习者课前预习的习惯,做好分析和研讨案例的准备。

2.2教学实施

2.2.1展示案例

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展示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给学习者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

2.2.2分析案例

当展示完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者逐层分析案例,围绕案例中所呈现的任务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动态分组”的方式将学习者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研讨小组由学生自己推选出组长,当讨论结束后由组长统一汇报结果。

案例“制作个人简历”包括了5项任务,即:创建基本表格、设计表格框架、输入表格文本并排版、美化表格和添加图像。教师在展示了事先制作好的个人简历后,提示学习者对个人简历进行分析,引导学习者找到需要完成的5项任务。接下来,再由学习者自主讨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和相应的知识点。

2.2.3提出方案

研讨完毕后,教师轮流请各研讨小组汇报结果,并组织评议。在评议过程中,教师要对案例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讲解,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习者构建完整的认知体系,提出较优的问题解决方案。

2.2.4实施案例

案例分析、讨论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任务。在教师提出方案后,学习者按照研讨得出的方案来实现案例。

(下转第586页)

(上接第578页)

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应对此次案例的实施情况进行总体评价,指出整个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习者对任务进行深入思考,并提供相似的案例以供学习者在实践课程学以致用。

2.3教学反思

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反思,包括了案例的选择是否合理、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教师的组织是否到位、讨论的结果是否正确、案例实施是否成功、教学设计的优缺点等内容。这样的反思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设计,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结束语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学习者自主获取对案例及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锻炼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案例教学也存在着对教师和学习者的要求较高,案例研讨过程难以掌握等局限性。因此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如何完善案例教学模式,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高鹏.案例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15.

[2]陈丹.高职计算机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职教天地,2010(5):14-15.

[3]方永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案例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8:15.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VisualFoxpro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isualFoxpro》为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系列中的核心课程,是基础性、实践性和拓展性较强的课程,在整个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但是目前,计算机程序设计不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偏重知识的灌输,重理论轻实践,以教师为中心,以单项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案例教学法研究现状

案例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其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原理,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及自身的特点,现已形成独具特色的重要的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法始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由于19世纪在哈佛商学院的成功运用和实施,使其成为一种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2],20世纪初,案例教学被运用于商业与企业管理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完善与丰富,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把案例教学运用计算机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纳入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案例教学法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2.VisualFoxpro案例教学法研究

2.1案例教学的设计

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基本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效果,进行案例教学前,要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的要求,选取案例,案例要从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拓展性。

在本次研究中,由于教学大纲课时要求的限制和案例教学本身的特点,同时考虑到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因素,教学上选取四个案例:第一个案例为小案例,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熟悉VisualFoxpro的开发环境及相关基础知识;第二个案例难度加大,即对VisualFoxpro的一些控件的应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其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第三、四个案例是综合案例,相对较大,包含的内容较多,旨在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分析编程能力。通过以上案例的讲解、拓展及模仿学习,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熟悉及掌握程序开发的流程,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等,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2.2案例教学的实施

本次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为案例分析法,也叫案例讨论法[3],重点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在使学生了解基础理论知识及背景后,全班学生分组,进行案例教学。首先引入第一个案例,通过对简单案例的讲解让学生立即模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熟悉编程环境和一些常用基本控件,同时通过简单案例引入事件的概念和一些编程必备的概念及理论知识;然后进行第二个案例:编程实现如何求分段函数、求最大值和最小值、求阶乘、打印图形、判断素数、数组排序等常用算法。此案例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实生活相联系,难度有所加大;最后引入第三、第四个案例:设计一个简易常用数学表的表单并求出所有素数,此案例为综合案例,难度较大,是对前面各个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进一步的理解和学习,让学生逐步领会和掌握编程的基本思路和开发一个程序的完整步骤。这样将每一阶段分为一个或者多个案例活动,合理安排、层层深入、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及在同组同学的讨论及分析下,在具体案例的实践和启发中不断地加深理解和学习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知识,学会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在全体的相互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氛围中学习和研究。

在每个案例结束后,学生要撰写案例学结报告,并全体讨论,包括是否达到案例学习的目的、对所选案例进行优劣分析、对自己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及收获体会。

3.结语

与传统程序设计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法不仅是教师过多的讲授理论,不再是学生简单的复制与重复教师所讲内容,而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用更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组学习,以案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及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提高综合素质;教师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教师在解决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知识面,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教学相长。

总之,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isualFoxpro》教学中运用案例法教学,使学生从实际应用系统开发的角度掌握知识,不仅提高学习热情与积极性,而且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詹自胜.案例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浙江师范大学,2006.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篇6

首先我们说一下案例的选取。案例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所以选取案例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目标在案例中得以体现。

比如在word章节中,为了使学生掌握符号的的调用,我们可以选择书本《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四版)教材中书本扉页“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版面练习。这个版面可以练习很多内容,包括各类数字序号、数字符号、特殊符号、标点符号等等,完成版面的制作可使学生掌握很多word应用,特别是符合的调取、格式的设置以及版面的设计等等。

其次,我们在筛选案例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案例的修改,去掉无用的东西,保留有用的东西,并要注意通过编辑把有用的素材串联起来,达到一定的层次性,系统性,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梯度。

比如有一个“日常费用”工作簿,底下有“企业日常费用记录单”、“所属部门――时间数据透视表”、“所属部门――费用类别数据透视表”、“所属部门――开支数据透视图”四个工作表。

为了把这个工作簿改造成一个教学案例,我们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把“企业日常费用记录单”工作表由数据清单改回一般工作表,删掉一些冗余的字段,删掉书本上并没有要求的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图等工作表,以此作为学生练习输入数据的素材。改造后的工作簿如下: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输入完的工作表练习数据管理,如自动筛选、高级筛选、分类汇总,并对此工作表制作图表分析等等。至此,一个演练从输入到分析的excel教学案例制作完成。

最后,我们还要注重对案例的使用方法,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和老师一起参与形成一个团队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19-02

教学有没有效,是低效还是高效,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上,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上,让每一个学生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仅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所在。笔者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方法、策略等进行分析,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些理念和策略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进行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

word软件的应用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笔者选取word这一章中的内容作为案例,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实践并进行了有效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案例:电子板报的制作

教材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为了能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样、更具个人特色的电子板报作品,插入恰当的图片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学生也会十分感兴趣。教学中安排了对有无文本框下的不同图文排版方式作综合对比应用练习;增添了运用“衬于文字下方”版式时对图片的淡化处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图片,对图片版式设置的分类进行置疑等。这些都是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

学生分析:经过前三章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和制作“电子板报”,学生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

过程方法目标:1、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复杂图文排版。2、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意识。2、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3、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养成良好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

教学难点: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

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对于woRD这一章的教学,我采取的是:布置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学教师穿插介绍知识重点和难点归纳结论、评价成果,即学生通过制作一份电子板报,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并在其中要求融入审美情趣、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的展示。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指导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发挥。

四、教学过程设计(开放型、小组协作学习)

1、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报纸和杂志,我们在汲取它们精彩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些知识是通过什么软件、什么途径和什么方法编排在一起的?咱们想不想看一些网上的电子板报和你们师姐师哥们制作的优秀电子板报?(学生兴趣大增,急切地想看电子板报)教师演示:网上学生制作的电子板报(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电子板报”,点击“图片”,显示搜索结果,选择一幅有代表性的电子板报展示给学生,并讲明此电子板报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这些电子板报整体如何?是用什么软件编排的?学生:设计得真好,内容真丰富,用woRD、wpS软件制作的。教师:你们有没有信心办一份能和它们相媲美的报纸呢?学生:有,比他们做的更好!教师:现在各小组根据给定的主题,运用woRD软件完成任务。

2、教与学的过程

各小组聚集在一起讨论,自主合作学习woRD软件;有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一个同学在讲解,其它同学在听讲,并不时地记笔记和提问,互相学习,气氛融洽活泼又严肃。

教师在巡视辅导过程中,密切注意各组对各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及时在学生自学过程中穿插讲解。对于这章中的重点和难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教师要根据全班同学掌握知识的程度,及时讲解,学生反而很愿意听,有一种恍然大悟的表情。

教师在教室内走动,融入到学生中,随时点拨他们在完成电子板报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有时候,教师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连教师都没有遇到过。此时,教师学生共同去查资料或互联网解决,真可谓教学相长,又增强了师生间的朋友伙伴关系。

各小组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互相监督。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资源整合、素质整合

电子板报制作运用的是woRD一章的知识,但整个过程涉及并整合了美学、文化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等。

要制作一份内容详实的电子板报,就要找资料,网络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各组同学能熟练从网上下载文字、图片、动画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别人的作品,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欲望,所以许多学生利用软件制作和处理个性作品。

在电子板报制作过程中,也出现过学生没有预料到的许多问题,如有的小组已完成近一半的任务时,因不同原因造成数据丢失,全班同学为之惋惜,也由此认识到“网络需要文明,文明就在你的一举一动中”,有的小组在采访中,因遇到拒绝而丧气,不过最终因自己的诚恳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使采访成功。

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追求、尝试、失败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也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

4、教学成果评价

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完成了任务。作品风格各异,布局、审美、制作无不体现了各小组成员的智慧和汗水。作品在教室展示,请了一些教师来评价、指导。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讲述自己小组电子板报制作过程,介绍如何学习woRD这一章的重点难点的方法,并对教师和其它同学现场提问给予回答。从学生的介绍和回答中,我了解了各组已掌握woRD这一章节知识点,基本已熟练运用woRD综合排版。

最后由同学选出从内容到版面都优秀的作品,推荐到报刊或网站发表。所有作品在学校的网站发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

5、教师总结

同学们做的电子板报都非常好,每个同学在制作电子板报过程中,肯定都学到了课堂上的或课堂外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把woRD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再简单回顾一下,还要讲解各小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关于woRD的难题。

6、教学延伸

通过woRD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已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资源,希望能通过这种方法,联系身边的事、景、情、自然界等等,选择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有效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从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技能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分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本节课采取了适当的有效教学策略来促进教学:首先,给学生布置任务并演示一些电子板报模板,帮助学生学会对信息的搜集及处理。其次,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第三,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学知识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延伸和迁移。第四,在结果评价上注意让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体,这样既能全面评价学生又能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整堂课在融洽而又热烈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2009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VB

中学职业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渐渐融入到教学改革的潮流中,中学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在教学方法方面具有独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由此来适应社会改革发展的需求。

一、案例教学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意义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案例教学实际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相关案例作为教学基础,创造形象生动、情境真实的教学环境,带领学生逐步进入教学环节,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参与互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VB案例教学的策略分析

1.案例确定

教师应该对案例教学进行合理设计,由较浅层次向较深层次逐渐延伸,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设定的实践任务,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VB基础知识的巩固,深入理解面向对象的思想理念,掌握VB程序设计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2.演示讲解

在教学案例演示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分组讨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注意仔细分析问题,从而有效解决教学案例中的问题。教师在组织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加以宏观指导,创造愉快轻松的环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

3.问题提出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发现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和学生共同思考、积极探讨。

4.分组实践

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积极创新,这就需要全体同学进行动态分组讨论和实践。教师根据教学案例的难易程度和全体学生的人数,将4~6人分为一个小组,随着案例教学的实施开展,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动态调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的最终目的。

5.总结评价

教师通过对全体同学讨论情况的总结评价,分析出对教学案例内容提出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有哪些地方明显不足、明确不够,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上机操作时,学生可以根据在课堂上讨论得出的方法来分析案例、设计案例和实现案例,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够提高学生的VB编程能力,达到教学大纲的目标和要求。

三、VB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设计实践

1.确定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的选定目的是能够对学生在背景和理论知识方面做一定的铺垫,使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有一定的熟悉度,例如:熟悉VB的编程环境和语言、熟悉VB界面的操作按钮位置、熟悉面向对象设计理念等等。案例演示讲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避免出现传统教学中灌输式讲解的弊端,本文选择“加法练习程序”作为VB教学中的案例。

2.案例的展示

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加法练习程序”的案例向学生做出展示,引导学生熟悉相关概念和原理。对该程序进行执行命令之后,单击“出题”按钮,第一个显示框和第二个显示框内就会出现两个0至100之间的随机数字,由学生在第三个显示框内填写出正确答案,再单击“判断”按钮,如果输入的答案正确,就会显示“你真聪明!”,如图1所示。

图1VB“加法练习程序”

3.讲解案例

在VB的“加法练习程序”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主要对以下几方面做出详细讲解并提出问题:

(1)如何在Visualbasic6.0中建立一个新的应用工程;

(2)在可视化界面中,对窗体文件保存、文件执行等基本操作进行讲述;

(3)熟悉可视化操作界面中的基本控件,例如:label、text、CommandButton等命令按钮;

(4)对程序源代码的结构和意义进行详细分析;

(5)如何对已经完成编程的VB程序执行编译命令。

教师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加法练习程序”教学案例逐步进行分析和讲述,由此引出一些理论性基础知识和概念,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为了能够使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加深记忆,在以后的案例教学设计中应该加入对基础知识的巩固环节。

4.实践思考

教师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进行上机操作实践,并对该案例涉及知识进行扩充,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可以就以下几点提出问题:

(1)Dick事件在按钮中的作用是什么?

(2)如果在第一个显示框或第二个显示框内产生的是0至1000的随机数字,应该如何对程序加以修改?

(3)怎样对输入错误的答案重新进行测试?

学生在进行分组讨论后得出不同结论,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总结和评价,最终使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加法练习程序”教学案例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VB程序事件驱动的具体效果,感受VB语言与C语言,或者其他编程语言的不同之处,有效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问题做更深一步的自主探究。

5.教学反思

在完成对基于案例教学法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案例的开发和设计过程中,案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悉VB编程环境,激发学生对下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从实际案例分析来看,学生虽然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予回答,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但是对问题的深入探究程度不够。

四、总结

本文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VB软件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很好的体现自我价值,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去,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了对学习的较高兴趣,在面向对象理念、程序设计思想等方面得到一定锻炼。

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篇9

关键词:软件技术基础;教学法;认知;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180-02

一、引言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之一,有着广泛的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基本概念、思想、原理和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软件系统设计能力,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和日常事务性问题[1-2]。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该课程的综合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针对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目前面临的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明确,认识不到课程内容的重要性;缺乏学习动力、主动性和自觉性;(2)学生的程序设计、调试能力薄弱,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对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体会不深;(3)教学学时较少,一般为32或者48学时。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基本概念、原理的讲授上,而程序设计、调试等实践性较强部分通常只能点到为止,无法进行深入讲解和布置练习。

对于第一个问题,普遍采用的对策是引导学生重视课程;后面的两个问题,目前的解决方式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上,不同的授课者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会因情况而各异。本文作者承担着内蒙古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授课任务,面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和研究,除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层面的适当引导外,尝试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工作。

目前,一门课程大多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有任务驱动教学[4]、案例教学[5]、问题教学[6]、引导教学[7]、认知教学[8]等。前四种方法侧重于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变新与改革,认知教学从讲授内容的本质出发,研究教学内容的认知过程。“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以高级程序设计(C或C++)为基础,内容涵盖“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等,各内容之间既互相联系又比较独立,每一部分内容都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这样具有繁杂的内容并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肯定满足不了授课的要求,同时学生也不容易掌握其内容。基于Zadeh认知原理的认知教学能够从牢牢抓住教学本质出发,深化知识的组织、粒化与因果关系,将所有知识融为一体。案例教学能够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本文将基于Zadeh认知原理的认知教学与案例教学两种教学方法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下称认知案例教学法)并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借此加强学生的程序设计、调试能力,缓解因教学学时较少与加强实践能力间的矛盾。

三、认知案例教学法及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中的应用

基于Zadeh认知原理的认知教学是按照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进行教授知识,将教学知识组织、粒化、因果化,使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全面地掌握知识。其中,组织是对知识宏观的掌控,粒化是对知识微观的演化,因果则是知识之间的关联。因此,认知教学能够条理地、逻辑地、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是一种符合学生学习逻辑认知过程的科学方法[8]。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案例的分析、思辨为重点,目的是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形式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5,9,10]。对于认知案例教学法,首先综合考虑认知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认真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内容,提取宏观知识点(教学内容)并把它们合理地组织在一起;然后对每个宏观知识点进行细化,得到微观知识点;接下来搭建宏观知识点之间、微观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得到一个课程的认知系统;最后在这个认知系统的基础上,对微观知识点或宏观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课程教学。

根据“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把“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四部分作为宏观知识点,并用系统工程作为基点把它们关联起来;依靠采用的教材和使用的参考资料对这四个宏观知识点进行细化,并建立微观知识点的彼此关联,这样就得到了“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认知系统,如图1所示。图1中的宏观知识点和微观知识点形成了一个多层次、逐层深入的组织结构。每一层是其上层的粒化,每层的微观知识点之间、上层和下层之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依据图1所示的认知系统,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对底层一个或多个关联紧密的微观知识点精选有真实场景的应用案例展开课堂授课。为了能够成功地进行认知案例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层面的引导,较好地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强烈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使其在课堂之外能够主动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完成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同时自主地学习和发现问题。对于教师,需要在图1的认知系统框架下,根据微观知识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仔细研究案例的内容,做好案例分析。明确给出本次案例教学重点讨论的问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参考资料和预习要求,把这些内容文档化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找出具体问题,同时准备分组讨论提纲。注重程序设计和调试,布置相应的练习,要求学生提前熟悉程序,并准备调试结果。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相应的点评和讲解;并引导学生从一个问题的讨论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讨论;最后进行小结和归纳。

认知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和调试能力,教学中布置的练习都有相应的应用背景,学生通过调试和设计程序对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一般一个案例包含多个知识点,学生的预习和准备工作缩短了授课教师讲授基本概念、原理所需的时间,这让授课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集中更多的精力去讲解实践性较强部分。经过三年的认知案例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效果良好。

四、结束语

本文把认知案例教学法应用到“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于该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独到性之处。较好地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士良,葛兵.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m].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帝伊,马孝义,辛全才.“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计算机教育,2009,(22):11,68-69.

[3]王海燕.“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6):86-87.

[4]臧建莲.任务驱动法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0:13-14.

[5]朱涛,马恒,刘强.专业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91-93.

[6]罗祖兵.教育学问题教学:涵义、价值与操作[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3):71-75.

[7]陈晶,刘益新.引导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130-131.

[8]彭珍,吴立锋.认知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59-60.

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篇10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驱动教学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教育的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2008年,教育部高教司了《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提出文科类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以及用计算机解决本学科专业问题的能力。现代信息化和多媒体技术使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刻、有效,学生通过学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后续的计算机多媒体音乐学习作准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消除学生的基础差异、服务于本专业、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是音乐专业该课程改革的重点。笔者结合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来分析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路。

1音乐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基础义务教育中信息化技术课程的普及,新入学的大学生基本都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是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还有较大差异。有些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操作各种办公软件和应用系统,甚至懂得使用软件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有些学生只会访问网络、打字、使用常见的工具等;还有少数学生由于客观条件不允许,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2)对计算机认识有差别。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是来自对计算机的认识和个人兴趣。一些学生认识到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重要性,如希望掌握文档编辑工具和音乐创作软件等,他们会主动学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灵活掌握其他专业计算机工具的使用;另一些学生则认为计算机只是一个娱乐工具,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枯燥无味的。

3)和专业课程联系紧密。

音乐类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主要体现在器乐演奏、作词作曲软件和指挥配器等,音乐类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突出计算机技术和音乐创作表演相结合的知识。通过学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激发其专业创作的灵感,提高计算机基础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2案例驱动课程改革思路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的音乐基本素养,具备演奏、表演和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能在各级专业文艺团体从事表演、指导和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针对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发展状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也要制定具有时代气息和专业特点的课程改革方案。

案例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提倡用课程案例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素材,提出综合性的案例供学生完成;学生则要自主获得相关的课程信息和知识技能,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完成个人知识体系构建。

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完整性、开放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从被动受教转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在案例驱动教学模式(见图1)中,教师是任务的引导者、问题的指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实践活动的监督者;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环境,辅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学生在课程案例的驱动下,通过分析和讨论,梳理知识脉络,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难点。

在高校音乐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关键要素是学生、案例和老师,具体表现如下:

1)消除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是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实施的主体。案例驱动教学大多采用分组的形式,在课程初期可以按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划分等级,然后按等级混合搭配分组。在混合团队中,基础良好的学生可以辅导基础薄弱的,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教师和团队其他成员的帮助下完成案例。整个团队分工明确,充分调动了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2)突出案例的音乐专业特色。

案例是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案例选择则可以根据专业特色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任务除了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把课程内容和其他专业课程串联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可以安排与音乐专业相关的案例,如在个人作品展示案例中,学生可用计算机音乐软件进行个人作曲,这样学生对电子音乐、乐器工艺、管弦和声等会有更深的了解,能够体会到计算机知识与音乐的融合。

3)提高老师的综合素养。

在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专业的特色来安排课程和制定案例,组织形式要灵活有序,教学方法要新颖有效。这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学术创新意识,要明确最新科技的发展动向,可以说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是自我提高的过程。

高校音乐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3案例驱动课程改革实例

音乐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模式,在充分调研行业特色和学院学生背景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能够涵盖教学内容、培养专业综合素质的课程案例,如表1所示。

表1展示了一个音乐大赛案例,从中可以看出,课程知识点安排要循序渐进,案例安排要涵盖课程知识并形成一个系统。音乐大赛案例从赛事组织、个人报名和参赛等角度展开,难度适中,逐步深入。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独自或分组完成案例,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会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工具的使用技巧。

在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尽快转换观念,充当引导和协助学生的角色,在完成课上授课后,让学生自我建构完成案例。教师要在案例教学中和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计算机远程通信工具来指导学生和答疑解惑,学生则要把案例的进度和完成情况定期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向教师汇报。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案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案例作品展示和评价,具体形式是队内自评和团队间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并计成绩。队内自评可以准确地评价团队内单一成员的参与程度和知识掌握情况,主要考察点是参与程度、参与角色、合作能力和工作量。团队互评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的,针对案例的设计和实现成果来评价团队的完成情况。队内自评和团队互评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会参与和指示,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教师根据团队作品和成员构成,针对某个案例的创意设计、技术难度、完成效果以及创新程度等量化标准进行最后点评,为每个学生打分,这个分数体现了团队的优秀程度和个人的知识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