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量子力学束缚态的条件十篇量子力学束缚态的条件十篇

量子力学束缚态的条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1:48

量子力学束缚态的条件篇1

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不管是贫困生活还是社会地位,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法律条文。生命的抗争就是在束缚中跳出美丽舞蹈的过程。没有束缚的生命反而显得轻浮而没有分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生命变得厚重而美丽。

每个人都渴望生命能够像海水一样没有障碍地奔腾流动,和蓝天相接;每个人都渴望生命像风一样从天空自由自在地飘过,除了带走白云,没有一丝牵挂。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缚,就像没有任何动物愿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人的一生都是为了挣脱某种束缚而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使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机遇,咀嚼失败,品味成功。

人一旦有了自觉意识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缚抗争。从十一、二岁开始,青少年一般都会有几年很强烈的反叛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师说得对不对都和他们对着干。这一现象正是生命想要挣脱束缚的具体表现。可以说青少年对于父母的第一次抗争,就拉开了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束缚进行斗争的序幕。动物通过角斗来宣示自己的力量,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人类通过智慧和耐心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最终摆脱社会的束缚进入自由状态,尽管这一自由状态有可能只是一种虚幻,但争取进入这一状态的奋斗过程正好赋予了生命很丰富的意义。

一个人与其说是为了理想而努力,还不如说是为了摆脱某种束缚而努力。如果我们出生在贫苦家庭,我们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贫困。因为贫困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束缚,在贫困中生命得不到张扬,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贫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够自强不息,因为他的背后有足够的动力:想要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好日子,想要像城里人一样吃得更多,走得更远。这些最朴素的理想恰恰变成了最有持久力的拼命。

量子力学束缚态的条件篇2

每个人都渴望生命能够像海水一样没有障碍地奔腾流动,和蓝天相接;每个人都渴望生命像风一样从天空自由自在地飘过,除了带走白云,没有一丝牵挂。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缚,就像没有任何动物愿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人的一生都是为了挣脱某种束缚而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使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机遇,咀嚼失败,品味成功。

人一旦有了自觉意识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缚抗争。从十一二岁开始,青少年一般都会经历几年很强烈的反叛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师说得对或不对都和他们对着干。这一现象正是生命想要挣脱束缚的具体表现。可以说青少年对于父母的第一次抗争,就拉开了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束缚进行斗争的序幕。动物通过角斗来宣示自己的力量,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人类通过智慧和耐心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最终摆脱社会的束缚进入自由状态,尽管这一自由状态有可能只是一种虚幻,但争取进入这一状态的奋斗过程正好赋予了生命很丰富的意义。

一个人与其说是为了理想而努力,还不如说是为了摆脱某种束缚而努力。如果我们出生在贫苦家庭,我们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摆脱贫困。因为贫困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束缚,在贫困中生命得不到张扬,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贫困中的人常常能够更加自强不息,因为他的背后有足够的动力:想要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好日子(尽管城里人日子不一定好过),想要像城里人一样见得更多,走得更远。这些最朴素的理想恰恰变成了最有持久力的拼命。

当人们脱离贫困之后,马上就会为了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努力,因为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个人的尊严有关。一个人如果社会地位低下,就像一群狼中的尾狼一样,永远只能吃最后一口肉,永远得不到最好的机会。社会地位低下这一可悲的状态足以鼓动任何人用尽一切力量和办法来摆脱卑微。社会地位的低下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痛苦,当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大学生看到家庭背景雄厚的同学总有人前呼后拥的时候,不管有多大的心都会胸口发闷。在这种感觉下,懂得社会地位不可一蹴而就的人会用持续耐心的努力来争取改善社会地位(有时候这是一辈子的努力),而没有耐心的人就会采取危险行动,通过逢迎拍马、坑蒙拐骗来达到目的。面对社会地位,有虚荣心和贪婪心的人尤其危险,虚荣的人容易为了面子而断送幸福,而贪婪的人极有可能为了地位断送生命,因为地位和金钱一样,没有任何满意的衡量标准,只能用内心去感受,一个面对地位和权力的诱惑不知道适可而止的人,极容易进入危险之地。但不管怎样,大多数人一辈子的奋斗过程,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过程。

当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人们就开始追求精神的解放、心灵的自由,希望摆脱社会对于自己心灵和精神的限制,这是更高层面的生命抗争(当然有些伟人可以跃过贫困和社会地位的障碍直接进入追求精神解放的境界)。人生而平等这句话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地位问题,也是一个精神自由问题,民主诉求的实质是摆脱思想束缚,获得精神平等。当我们发现现实世界的很多束缚不可挣脱时,我们希望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而这一挣脱心灵中各种束缚的过程正是伟大文学和哲学思想产生的过程。人们进行文学和哲学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放自己的情感,同时获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路径。

如果说一般人的生命奋斗过程就足以令人感动,那另外一种人的成功更加震撼人心,那就是摆脱了身体残疾的束缚而创造出奇迹的人,因为他们做到了连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海伦・凯勒从小失聪失明,却写出了令人颤抖的美丽文字;贝多芬在失聪之后谱写了第九交响曲;霍金坐在轮椅上通过手指的动作写出了《时间简史》;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完成了《史记》……这些人的伟大成就没有一个不是在摆脱了身体残疾的束缚之后,放飞了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取得的。还有那些聋哑女孩跳的《千手观音》,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人们对于美丽的神经。我曾经碰上一个叫左力的浙江学生,从小耳朵就完全听不见了,到今天为止这个世界对他来说依然是一片寂静,但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直读到了大学,而且一直都是好学生,他能够通过阅读老师的嘴唇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他写出来的文字流畅通顺,思想丰富;现在他还准备到国外的名牌大学去读书,从唇读中文转向唇读英文。我们拥有美好听力的人都没有把英文听力练好,面对左力这样的学生,我们除了努力,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量子力学束缚态的条件篇3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相信奋斗的力量同学们好:

我始终相信任何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最佳的法宝或者说最好的力量,就是去进行奋斗,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坐在这儿也是来吸取这种力量。

我们每一个人出生都不一样,曾经年轻的时候,抱怨自己生长在一个贫困家庭。曾经年轻的时候抱怨过自己的父母,什么也不能给我。混遍北大整整七年,没有一个女人爱上我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很多同学都已经谈了好几次恋爱。有的同学已经娶上了美丽的女人,成立了美好的家庭。当我发现至少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时候,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得了肺结核。发现好像所有的生活黑暗和不如意都集中在你一个人身上,幸亏在这样的过程中间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身上唯一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我觉得只要努力,只要奋斗,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我应该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应该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而这种感觉来自于什么地方呢,就是来自于我从小在农村的那种生活,来自于我自己高考的启示,因为对于我来说,农村孩子长大唯一可能的归宿就是在农村。

我十四岁初中毕业,紧接着命运就对我做出了宣判,当时中国有一个政策,叫做贫下中农子女,一家只能有一个上高中,我姐上了高中,因此就轮不到我。所以其实我在十四岁的时候就认认真真地当过一回农民,在那个时候我就料定了自己这辈子大概只能在农村待着了。但是,老天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四人帮粉碎以后,教育政策立刻就改变了。

我们的初中老师想起了我,说俞敏洪是一直喜欢读书的人,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他破例地重新放到高中里面来。我妈听说我这个事情以后就非常地兴奋,就找公社大队的领导和学校的校长去不断地说,说我儿子就是可以来的,所以我这辈子我最感激的就是我妈。这就是我的第一次机会,这个不是我奋斗来的,是党和国家给我的。高中毕业的时候,其实整个班全是农民,因为我们就是农村中学,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有信心说能考上大学,但是这个时候我碰上了一个好老师。这个老师现在还在南京,已经八十岁了,他在我们复习高考的时候,高二的时候就对我们说了一句话,他说我知道你们在座的小子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的,你们以后一定都是农民,但是我依然要求你们每一个人都去考大学,因为当你们以后回到农村,在田头劳动的时候,当你拄着锄头仰望蓝天,叹息自己命运悲哀的时候,你会想起来,你曾经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过一次。

这句话,我到今天还能记得,大家想想这个印象多深,所以我就认定了自己一定要考大学,第二是我认定了一定要让这个老师失望一次。但这只是一次美好的愿望,我高考第一年出来以后,英语分数只考了33分,尽管当年这个录取的英语分数线也不高,最低大专录取分数线就是我们江苏有一个地区师范学院,只有40分,但是我只考了33分,差了7分,那么我就想,如果我再努力一年,我也许就超过40分了,也许我就进这个大专去了,所以我就边干农活边复习。

当时农村连电灯都还没有,在煤油灯底下复习,我就是在高考复习的第二年眼睛近视了,所以第二年去高考的时候考出来,考了55分,我拿到这个分数就特别高兴,为什么呢,我想录取分数线是40分,我是55分,那么我无论如何能够进那个师范学院了。结果分数线下来以后,师范学院的分数线提到了60分,结果又差了5分。高考两次失败以后反而让我增加了信心,我就觉得我非要考第三年不可,所以我就跟我母亲说,第三年我无论如何不干农活,就是说一定要每天,所有的时间都交给我,但是我母亲就说我再给你一年时间,但是我们家确实很穷,所以第三年如果你再考不上的话,你就只能是老老实实回来当农民。

所以我第三年就拼命了,每天早上六点起来,晚上十二点睡觉,到第三年参加高考的时候,成绩一出来我就发现我的成绩超过了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所以后来就有幸跟撒贝宁这样的名人成了校友。其实北京大学这四个字在我脑袋中连闪都没闪过,所以这个例子给同学们又一个启示。什么启示呢?人是要有梦想的,但是你梦想再大,你不去努力是不管用的,就像你爬山的时候,就算你不看那个山头,你只要知道自己在向上爬,只要你爬的路是对的,你到达山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回想我自己的生命,我觉得往往是我生活中带来的一些失败,最后促使我反弹起来,又够着了一个新的目标。

我后来在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想要出国去读书,但是我联系几十个大学,十几个大学给我发录取通知书,没有一个大学给我发奖学金,都说你只能自己出钱了,而当时我在北大的工资,连奖金带基本工资加起来大概一个月二百块钱,换成美元,三十美元左右。美国的最低学费一个大学大概三万美金,还不算你的生活费,我算了一下,一百年不吃不喝都不够。

所以我就想到了我应该要赚更多的钱,怎么赚更多的钱呢?人有了需求就会有想法,有了想法就会有创新。当时刚好中国的外语培训业已经开始轰轰烈烈地起来了,所以我就想我为什么不自己办一个培训班呢?所以就有了新东方。新东方完全不是我理想的产物,有人说俞老师你做新东方,是不是想到了你要为中国教育要做贡献,我想到的就是我要钱。但是今天的我,倒真的实实在在想要为中国的培训事业,和中国的教育做点事情了。为什么?因为你有了这样的实力,你有了这样力量,你有了这样的基础,那自然你就会做,所以我们不用去想太多.很多你没有想到的事情可能会做到,那么为什么会做到呢?就是因为你在不断地改变自己。

我们永远不可能说我们站在这个舞台的中央,你就坐着,天上就掉下馅饼来,永远不可能!这个世界上有偶然的运气,有必然的运气,如果你把偶然的运气当做必然的运气,你的生命就会越来越差。但是一个人可以追求必然的运气,什么叫必然的运气,必然运气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踏踏实实地使自己达到了某一个状态,达到了某一个境界,用你这个状态,用你这个境界,用你这个身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东西,二十五年前的我在北大拿一百多块钱的工资,这就是我的身价。

十五年前的我在新东方我能挣的钱也就是勉强能够养活自己,但是今天的我已经算是中国的在美国比较好的上市公司的老总之一,这个东西是我自己通过努力得来的,所以就不太容易被人剥夺,这个东西是我自己努力得来的,所以我得到了心安理得。这个东西是我努力得来的,所以我更加相信努力的力量,为我自己的后半辈子,我还会去持续不断地继续努力,这就是一个正向的,积极心态的循环。比如说现在的小年轻,我常常觉得很痛苦,为什么呢?第一个,虚荣心特别地强,虚荣心强他关注的什么呢?他关注的不是自己生活的状态,他关注的是周边人跟自己的比较以后,我能不能胜过周边人。比如说中国人结婚以后,中国的女人比自己的丈夫,比的最多的就是你看你看,你的同学怎么怎么样了。你看你看,隔壁的老张怎么样了,完了以后你看你这个窝囊废,到现在还这个样子。她从来不去想这个丈夫本身的好处在什么地方,他的优缺点在什么地方,她是通过个人比较,而比较的标准又特别地庸俗,不是比较对方更有钱,就是比较对方地位更高了。

隔壁老张都升了局长了,你这窝囊废,你跟他是同班同学,你现在还是个处长,你看你怎么活的,还不如我嫁给老张算了,好面子就变成了一个人奋斗的动力,而不是说真正的追求幸福的这个心态去变成自己奋斗的动力,所以现在比如说很多年轻人都是贷款,买房买车,完了变成了房奴和车奴,完了生活就被毁掉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背上了负担以后,你有了一份工作你就不敢扔了,(被)锁在一份工作上当然很好,表面上你很专注,但是另外一个方向就是,你失去了一切让自己的生命可以在其它方向腾飞的机会。

我当初之所以敢从北大出来,当初我自信地从北大出来,很简单,我没房没车,北大给我安排的当时的宿舍就是十平米的宿舍,我想这十平米的宿舍不住也罢。所以出来,天地都在我身边,就这种感觉,所以你不怕丢。一个人要不怕丢,因为你怕丢什么东西都不可能得到,你想谈恋爱你就可能失恋了。你想找工作你就可能会失业了。你要想高兴就可能会失落。你想创业你就可能会失败,所以失可能比你得还要更加地重要。

至于说我们的家庭背景,我在大学演讲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学生来跟我讨论问题,有同学说俞老师你看,你看我的同学,他们拥有无数的社会资源,现在社会资源越来越集中,完了像我们这样穷人家来的孩子,我们已经争取不到这个机会,这个世界是如此地不公平,我们这些人该怎么办?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公平过,即使你到美国,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公平,但是中国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好处,中国从来没有社会,真正的社会阶层等级概念。你从一个最普通的老百姓,只要你愿意奋斗出来,你就会被人一视同仁。

所以尽管我们会发现周围有资源的人会比你更早地拥有资源,但是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让他们先得到好了,你给自己一辈子,这个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我们也许活不到二百年,但是一百年总可以吧。所以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全班同学毕业典礼上,大家每个人都要上去表态,我上去说的我到今天还依依稀稀记得。我说同学们大家都很厉害,你们的学习成绩都那么好,但是请大家相信我不会放弃自己,你们做了五年的事情,我做十年,你们做十年的我做二十年,你们做二十年的我做四十年,实在不行,这辈子我要保持健康心态,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了八十岁以后,把你们一个一个送走了,我再走。

其实人生奋斗没法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最重要的什么呢?你跟自己比,就你跟自己比,你的今天是不是比昨天好,你的明天是不是比今天好,你的明年会不会比今年好,十年以后的你会不会比十年前站在这的今天的你要更好。还有的同学很有意思来问我说俞老师你看,我这个长相不怎么样,也影响了我的事业发展。比如说我去求职面试的时候,人家老板一看我长得这副挫样,他就不要我了。

我说你敢这么说,说明你内心还是有点自信的,所以人是什么呢,人在三十岁以前长相可能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女孩子就算你再漂亮,过了三十岁你还能说老娘长得很妖娆吗?这感觉不对吧?就是说人是要有一点外表上的干净利落的感觉,但是到此为止了。

一个男人天天在镜子面前花半个小时打扮自己,我真看到过这样的男人,半个小时都不止,我觉得男人连镜子都不应该照的。你要知道,你这么好的时间你不用在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有魅力上面,有什么用呢?你再打扮,你能不老吗?你再打扮到年纪大了,你能皱纹不上脸吗?当你皱纹上脸的(时候),皱纹中透露出的是庸俗还是透露的是智慧,这全是你现在要做的事情,所以同学们长相跟你没关系。

有一次一个小男孩,我在演讲的时候跑上来,很矮。他说俞老师,我这样一个人,在男人堆里找不到自己,在女人堆里我也找不到自己,实在太矮了,他说你看我这辈子怎么办?我说,你知道鲁迅多高吗?1米58。你知道邓小平多高吗?1米57。你知道拿破仑多高吗?1米56。我说你多高,他说我1米55,我说你知道你应该变成什么样的人了吧。

人生是自己的选择,你要把自己变成的是一个能够不是对得起自己长相,而是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对得起自己的能力的人,应该是这样去做的。所以同学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只要你自己相信,奋斗能让你改变自己,你的生命一定会越来越灿烂,我的演讲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俞敏洪励志演讲稿挣脱生命的束缚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不管是贫困生活还是社会地位,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法律条文。生命的抗争就是在束缚中跳出美丽舞蹈的过程。没有束缚的生命反而显得轻浮而没有分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生命变得厚重而美丽。

每个人都渴望生命能够像海水一样没有障碍地奔腾流动,和蓝天相接;每个人都渴望生命像风一样从天空自由自在地飘过,除了带走白云,没有一丝牵挂。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缚,就像没有任何动物愿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人的一生都是为了挣脱某种束缚而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使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机遇,咀嚼失败,品味成功。

人一旦有了自觉意识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缚抗争。从十一、二岁开始,青少年一般都会有几年很强烈的反叛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师说得对不对都和他们对着干。这一现象正是生命想要挣脱束缚的具体表现。可以说青少年对于父母的第一次抗争,就拉开了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束缚进行斗争的序幕。动物通过角斗来宣示自己的力量,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人类通过智慧和耐心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最终摆脱社会的束缚进入自由状态,尽管这一自由状态有可能只是一种虚幻,但争取进入这一状态的奋斗过程正好赋予了生命很丰富的意义。

一个人与其说是为了理想而努力,还不如说是为了摆脱某种束缚而努力。如果我们出生在贫苦家庭,我们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贫困。因为贫困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束缚,在贫困中生命得不到张扬,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贫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够自强不息,因为他的背后有足够的动力:想要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好日子(尽管城里人日子不一定好过),想要像城里人一样吃得更多,走得更远。这些最朴素的理想恰恰变成了最有持久力的拼命。

当人们脱离贫困之后,马上就会为了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努力,因为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个人的尊严有关。一个人如果社会地位低下,就像一群狼中的尾狼一样,永远只能吃最后一口肉,永远得不到最好的机会,甚至得不到母狼的青睐。

社会地位低下这一可悲的状态足以鼓动任何男人和女人用尽一切力量和办法来摆脱卑微。社会地位的低下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痛苦,当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大学生看到有家庭背景的同学总有人前呼后拥,被女孩子前堵后追的时候,不管有多大的心肺都会胸口发闷。

在这种感觉下,懂得社会地位不可一蹴而就的人会用持续耐心的努力来争取社会地位的改善(有时候这是一辈子的努力),而没有耐心的人就会采取危险行动,通过逢迎拍马、坑蒙拐骗来达到目的。面对社会地位,有虚荣心和贪婪心的人尤其危险,虚荣的人容易为了面子而断送幸福,而贪婪的人极有可能为了地位而断送生命,因为地位和金钱一样,没有任何满意的衡量标准,只能用内心去感受,一个面对地位和权力的诱惑不知道适可而止的人,极容易进入危险之地。但不管怎样,大多数人一辈子的奋斗过程,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过程。

当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人们就开始要求精神的解放、心灵的自由,希望摆脱社会对于自己心灵和精神的限制,这是更高层面的生命抗争(当然有些伟人可以跃过贫困和社会地位的障碍直接进入追求精神解放的境界)。人生而平等这句话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地位问题,也是一个精神自由问题,民主诉求的实质是摆脱思想束缚,获得精神平等。

当我们发现现实世界的很多束缚不可挣脱时,我们希望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而这一挣脱心灵中各种束缚的过程正是伟大文学和哲学思想产生的过程。人们进行文学和哲学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放自己的情感,同时获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路径。

如果说一般人的生命奋斗过程就足以令人感动,那另外一种人的成功更加震撼人心,那就是摆脱了身体残疾的束缚而创造出奇迹的人,因为他们常常做到了连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海伦凯勒从小失聪失明,但最后写出了令人颤抖的美丽文字;贝多芬在失聪之后谱写了第九交响曲,霍金坐在轮椅上通过手指的动作写出了《时间简史》,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完成了《史记》;这些人的伟大成就没有一个不是在摆脱了身体残疾的束缚之后,放飞了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

还有在中国那些聋哑女孩跳出的千手观音,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人们对于美丽的神经。我曾经碰上一个叫左力的浙江学生,从小耳朵就完全听不见了,到今天为止这个世界对他来说依然是一片寂静,但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直读到了大学,而且一直都是好学生,他能够通过阅读老师的嘴唇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他写出来的文字流畅通顺,思想丰富;现在他还准备到国外最好的大学去读书,从唇读中文转向唇读英文。我们拥有美好听力的人都没有把英文听懂学好,面对左力这样的学生,我们除了努力,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量子力学束缚态的条件篇4

以关怀人的生存发展为目的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哲学形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走到了哲学研究的前沿,可以说,科学技术的每一项进步都能够带动马克思主义人学在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网络作为认识技术化和思维工具化的成果,它再次深刻而又凝聚地显现了理性视野下的人的全部问题”,[1]在其背后所蕴含的科学技术因素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层次影响不能不引起人们对人类生存状况诸如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实现乃至人的自由发展等问题的人文关怀,实际上通过对虚拟生存现象的哲学透视,我们不难发现,它无疑会对马克思主义人学在新时期的发展及其当代应用价值的确证等方面产生实际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就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几个主要部分探讨因着虚拟生存现象可能会出现的理论发展。

一,对虚拟生存的研究能够充实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就人学的研究对象而言,我们始终把它界定在“人”之上,这是勿庸置疑的。但当我们要深入探讨此“人”为何人时,看似简单的问题就变得十分复杂了。以往我们把这个“人”总是理解为现实生存着的、处于具体生存环境中的人,并同时肯定,这一实存的人同时也必然是一个不满意于实存状况的生存主体,这一生存主体及其本性正是人学研究必须理解到的主体及其主体性。认为关于人的抽象的理解必然会导致理想主义倾向,即从主观上撇开了人自身当下的生存状态,把一种理想化的人的模式高悬于现实的人的生存活动之上,其结果便是将人的理解导入一种乌托邦式的、抽象的理解模式,并使得关于人的现实的理解与理想的理解尖锐对立。笔者认为,这种理解固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同时又是缺乏根据的。因为在以往除了人的主观之外,在现实中并没有与现实人形成反观和对照的“抽象人”的存在,因此,对“抽象人”的理解本身就是抽象的,从而在理论上就很难有说服力,虚拟生存现象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状况,通过把“抽象人”的抽象理解具体化,也就为上述的观点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在虚拟生存的过程中,虚拟的电子空间是对现实的物理世界的抽象化,“虚拟人”是对现实人的抽象化,是人对自身现实生存状况的理想化,使我们面对了一个真正抽象化非现实存在的人,由此引发了我们对人学研究对象的重新反思,即人学研究的对象究竟应该是现实的还是抽象的?对“抽象人”的理解究竟是否会导致人学研究的理想主义?实际上,虚拟生存究其本质而言,是现实人的社会关系的虚拟化,因此它是抽象的而不是肉体、感性存在的人,其抽象的只是现实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虚拟生存不仅没有在现实世界中创造一个和现实存在的人相对立的精神存在的人,而且还通过人在虚拟空间的生存活动进一步确证了人本身是不断完备着的自我实现、自我理解的生存主体。对抽象人的理解实际上并不抽象,恰恰在虚拟生存和现实生存的比较过程中,我们才真正找到了关于人的现实性理解与理想性理解的有张力的平衡。通过对虚拟人感性、具体的理解,我们才真正明白为什么人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现实的而不是抽象存在的人,其意义不在结果,而是过程,其作用不是新理论的产生,而是对原先理解的充实。

二,虚拟生存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机遇

马克思之所以在人的本质理解和认识上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是因为他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观察到了人的本质的真正内涵,并进而发现了人的本质的多重规定性。无论是从自我意识来规定,还是通过人自身即个体和类的矛盾来观察,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毫无疑问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结论。然而因此也就造成了一种思维习惯,那就是当我们不断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倾注人本关怀的同时,却发现人们对人的人性关怀相对缺乏了。实际上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是解决其他一系列理论问题的核心和基础,近几年,我国学界就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人性学研究相对来说就欠缺了许多,其原因有三:一是认为对人的本质研究当然也就包含着对人性的研究,研究人的本质即研究人性;二是认为人性即人的社会属性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源头,从而把人性学研究纳入到了伦理、道德等社会观念的范畴;三是人性和人的本质虽然同属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范畴,但人性由于其多层次、多方面的表现形式,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流变,所以对人性进行分析和探讨,远比研究相对稳定的现实社会关系所规定的人的本质复杂得多。

虚拟生存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契机,进而也就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机遇。当我们发现一个在现实中沉默寡言的人在网上却能夸夸其谈的时候,发现一个在现实中不谙世事的小孩在网上却表现出久经世故、历尽沧桑的成熟的时候,发现一个在现实中文质彬彬、谦和有礼的人在网上却成为低级下流、言语粗俗的网痞的时候,就会看到虚拟生存对人性的影响。它不仅造成了同一主体之上人性的强烈反差,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我们对人的社会生活的人性关怀,迫使我们必须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人性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会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反差?既然人性是在现实社会中被赋予它的全部内涵,为什么在虚拟世界中所表现的却是现实中所没有的?人究竟是什么?人的人性、本质究竟是什么?理论的发展不在于给出答案,而在于提出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理论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准确地把握时代提出的最深层的前沿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观点对上述问题作出新的思考、新的阐释和新的界定,势必会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人学领域的理论突破。

当然,虚拟生存所演绎的只是人性的二重化,无论人们在网上构建何种网络关系,它总是脱离不了现实的社会关系的范畴,脱离不了现实所规定的人的本质。因此,即使是对虚拟生存这种抽象问题进行研究,我们也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那种脱离人的社会关系去虚构具有永恒标准的人的本性,或者倒因为果,并以此作为历史的根本动因,作为社会历史理论出发点、基本前提的抽象的人性论是站不住脚的。

三,虚拟生存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的理论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一种通过对人的现实性存在的研究以探讨人的未来发展状况的理论形态,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最终落脚点。相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人的发展是“社会上每一个成员”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它包括三个方面,即人的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

人的和谐发展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各方面发展处于协调一致、同步运行的状态之中。自由发展是指人作为主体摆脱了不合理的束缚,真正做到发挥自己独特的创造性,展现自己的本质力量。在人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人学突出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即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需要、能力、潜能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人的和谐、自由、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

然而由于人的活动涉及三个领域:自然、社会、人自身,因而人在其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总是要受到三大束缚:一是受自然条件束缚;二是受社会条件束缚;三是受人自身条件束缚。寻求人的发展的途径,实际上就是在这三个领域中解除束缚,克服限制,以获得人的自由和解放。

虚拟生存则让我们正在为人的自由和解放而苦思冥想时看到了一线曙光,就象有些人所说的那样:“21世纪的动人故事所要讲述的,就是人类将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3]就人和自然的关系而言,人们通过对自然界的虚拟再现,不仅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虚拟世界来勾画、演绎自然,从而使人们不断提高自身认识和驾驭自然的能力,再受自然力的盲目摆布,进而在自然中获得解放和自由;就人和社会的关系而言,网络社会中无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虚拟社区、虚拟学校、虚拟商场等新的人群集合体的出现使人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获得了多方面的自由,如政治自由[4]、言论自由、思想自由、信仰自由等等,从而在一定条件下摆脱了现实社会条件的束缚;就人与自身的关系而言,平等的网际交往以及庞大的三维信息库和信息流使主体在巨量信息的选择过程中,从自身的旧观念、旧思想、旧的知识结构和旧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进而从束缚自己才能发展的自身条件中得到解放。此外,虚拟生存拓宽了我们的思维和眼界,无疑会推动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的理论发展,并为人的现实发展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引。

面对互联网掀起的这股强大的信息化浪潮,有人振臂高呼:“高速公路的时代已经结束,网络时代已经到来”,“谁拥有了网络,谁就拥有了21世纪,拥有了财富,拥有了未来”。[5]的确如此,在互联网日益普及化的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网络革命是一场科技战、商业战,更是一场文化战。它所引起的不仅仅是我们现实生存方式的实际改观,更重要的是人们对自身生存状况的精神反思,形成了对传统关于“人”及人的存在方式的意识、观念的巨大冲击。“哲学在网上具有自己存在的空间”,[6]因此,作为一种主题性的哲学形态——马克思主义人学,就不能无视虚拟生存这一文化现象,因为剖析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给社会带来的新的文化现象,引领未来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时时面对的历史课题。因此,从理论上寻找虚拟生存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关联性,科学合理地对虚拟生存现象进行哲学人学的阐释,并以此为契机,促进马克思主义人学在新的社会历史空间的丰富和发展,是摆在每一个从事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唐少杰.网络问题的哲学断想[J].学海,2000,(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289.

[3][日]牧元二雄,[英]戴维·曼纳斯.数字化漫游时代[m].新华出版社,2000.248.

[4]关于网络社会的政治自由问题,邹智贤在《略论网络的文化特质》(《求索》2000年第1期)中写到:计算机网络技术所达到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信息交流的自由性,而信息自由实际是政治自由的前提;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信息交流的非控制性和非中心化,它给予公众更多的信息权利;因此,信息权利就是政治权利,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技术,同时也是政治的、文化的。

量子力学束缚态的条件篇5

关键词:樟子松;陕北地区;环境前景

陕北风沙区的防风固沙工程是一项惠及子孙的宏大工程,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看到的林带草丛的水土保持作用,更重要的是防护林对于劲风的抵挡与削弱,减慢了风速,也就减缓了砂砾的旋转速度,进而减轻了其对地表的侵蚀以及破坏作用,同时还可以利用防护林对风速与风向进行引导与控制,进一步实现防风阻沙的目的。常见的防风固沙的树种包括沙地柏、东北木蓼等,本文着重介绍近几年兴起的樟子松以及其在防风固沙工程中的作用以及其在当地的前景。

1樟子松的环境适应性

1.1叶片结构

叶片是最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适应性的植物器官,只有具有旱生结构叶片的植株才能够在陕北的风沙地区存活下来。樟子松主产于我国的大兴安岭地区,是当地丘陵地带的主要造林树种,具有扎根深、适应性强及对水分要求低等优点,尤其是针状的叶片与深陷于表皮以下的气孔,能够较大地减少水分的蒸发,较快地适应干旱的沙地或是砾石地区的环境,所以才能够成为风沙地区造林的重要树种。

1.2根系发达

该树种能够在沙丘地区将树根扎在地表以下2m左右的深度,最深时可达4m,根系发达,对地表降水的要求较小,却能够起到较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即便是陕北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也能够很好的生长,改善当地的水体条件。

1.3水蒸发小

植物细胞组织中水分按照储存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由水与束缚水2类,其中自由水关系着植物新陈代谢活动的强弱,束缚水是植株内部与细胞进行结合的水分,不参与水蒸发的过程,对植物的抗旱能力有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也是衡量植物抗旱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实验测定表明,樟子松的束缚水数值以及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等相关数据均达到了标准,具有较好的旱地适应性。

1.4水亏损小

在气候干旱的风沙地区,植物的水亏损是植物必须面对的难关,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植物的生理结构可以将植物的含水量分为自然含水量以及临界含水量2种计算方式,根据临界含水量数值计算出来的饱和亏便是临界饱和亏,根据自然含水量数值计算出来的亏损值便是自然亏。其中,自然亏的数值越大,则表示植物在干旱时节水分的亏损越大;临界亏的数值越大,则说明在干旱的时节,植物的抗旱能力越强,蒸发的水分越小。实验的数据结果表明,樟子松是一种对于干旱环境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植株,樟子松临界亏数值说明其能够完全适应当地的降水条件。

1.5蒸腾强度小

为了适应风沙地的干旱少雨,植物必须要有自己的蒸腾方式,从而保证正午的时候蒸腾的强度较小、蒸发的水量较少,有的植株如东北木蓼利用了双高峰的蒸腾方式来减少蒸发,在正午的时候反而是这种植物的蒸腾低谷,利用这种蒸腾午休的方式来调节叶片的水分含量,生长在兴安岭地区的樟子松在蒸腾方式方面完全能够适应陕北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

2樟子松在植被恢复以及防风固沙方面的应用前景

樟子松具有的耐旱耐热、根系发达以及叶片蒸发量小等特点,使其达到了防风固沙植株的标准,成为植被恢复与防风固沙任务的重要力量,加上其繁殖容易、价格适中,使其在造林工程中的作用逐步扩大,在风沙地区的生态效益逐渐显现,成为了新一代具有广阔前景的造林树种。

2.1在防风林中的应用前景

鉴于樟子松具有的优点,其在防风林的建设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只要在栽种或者移植的过程中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栽种,保证幼苗根部泥浆与水分的充足,便可以从根本上保证成活率。如果不具备移栽的条件,可以采取折枝栽种的技术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当地的绿化覆盖率。为了保证防沙林的固沙防风效果,可以在沙丘的迎风坡进行种植,在生长3年之后,进行平茬复壮工作,促使树根生发出更多的幼苗,提高树苗质量。

2.2在沙区道路保护以及庭院绿化面积方面的作用

防风林的建设除为耕地提供保护屏障,提高作物产量,促进经济增长外,还因为阻隔了风沙而对风沙区的道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由于樟子松本身是寒温带的树种,所以在风沙地的冬季仍保持良好的长势,其庭园观赏的价值与绿化带作用在风沙地得到了充足的表现。同时还保证了当地免受冷风的直接冲击,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2.3在家居、化工以及养殖等方面的价值与作用

樟子松本身是一种速生林木用材,材质好、纹理直,是建筑、家具以及其他木制品的首选木材。其心材呈现淡淡的红色,边材则是淡淡的黄色,在硬度、密度以及物性指标等方面都具有较优异的表现,加上具有较小的变形系数,在干燥、加工等处理技术方面要求也不严格,又与油漆以及胶水的粘合度较好,易于着色,是枕木、电杆、船舶以及器具等的主要用材,也是防腐木材的首选材料。

樟子松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其粗蛋白的含量与青草禾苗的含量相当,粗脂肪的含量高达5%左右,是同类型树种中的佼佼者,加上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丰富,使得其干枝与干叶都成为了优良的动物饲料。实践表明,添加了松针粉的饲料能够有效地提高畜群的产量以及牲畜的生长发育速度,是养殖业质优价廉的饲料种类之一。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对陕北风沙地的改造与建设显得更具时代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防风固沙不仅仅需要成片的草场,更需要高大的防风林,以此来抵御风沙的侵蚀。樟子松集观赏、绿化以及防风沙等功能于一体,能够较好地适应干旱少雨的风沙地气候,将会为当地的造林工程以及绿化建设做出进一步的贡献,值得陕北地区推广。(收稿:2014-05-09)

参考文献:

[1]冯磊.陕西省水土保持功能区划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04).

量子力学束缚态的条件篇6

关键词:复合场;物理模型;洛伦兹力;电场力

一.高中物理复合场基本元素分析

1.1平衡元素

人类对事物规律的探究以挖掘特殊信息为切入点,高中物理解题也不例外,复合场问题的求解涉及到整合物理内容的核心元素,在该类问题的探究中寻找平衡条件无疑成为求解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力学平衡条件是复合场问题中的首要元素,复杂问题的求解必须通过简单的平衡条件开始,尤其在带电粒子复合场运动模型中,寻找多种力共同作用时的平衡条件成为解题的核心纽带。

1.2电场元素

复合场问题求解中构成上述平衡条件的基本单元之一为电场力的作用,从整个物理学内容来看,电场力特性是电学知识通过力学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体现,解决电学知识离不开力学规律的基础支撑,同时电学知识也使得力学体系更加完善。复合场中电学基本元素中用到的基本公式为大家所熟知的电场力公式:F电=qe。高中阶段接触的电场大多属于匀强电场,亦即解题中可以将F电视为恒力进行求解,此外,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和其电负性相关,也是决定正确求解的关键因素。

1.3磁场元素

在高中物理中复合场问题求解中,洛伦兹力与电场力同等重要,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洛伦兹力表述了磁场对处于其中的带电粒子的作用,其效果通过运动轨迹体现出来。洛伦兹力从形式上表示为:F电=qvBsin,显然其大小与电荷量、运动速度以及磁场强度相关。从特点上来说洛伦兹力的方向始终和荷电粒子运动方向正交,故而不会涉及到洛伦兹力的做功问题,给求解题目提供便捷的思维。

二.复合场问题解题模型剖析

2.1平衡条件模型

平衡条件是解决物理力学问题的核心要素,贯穿整个物理模型。复合场问题中的平衡条件是力学与电磁学融会贯通的中枢纽带,平衡条件的确立为解决复杂物理问题提供了具体的数学途径。复合场中的平衡条件体现为带电粒子的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以及静止等。通常情况下将带电粒子视为质点,因此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合力与重力满足等大、反向、共线的特性,根据此条件进行数学求解,方可迎刃而解,以下举例详细说明。

实例1:在平行金属板间存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α粒子以一定的速度v0从两板的正中央垂直于电场方向和磁场方向射入时,恰好能沿直线匀速通过,如图1所示。则如果有一质子以相同的速度从同一位置入射,其偏转情况如何判断?

分析:该题是典型的无约束型复合场中荷电粒子运动状态的问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受到电场力、洛伦兹力以及重力的共同作用,由题设可知当α穿过时刚好满足合外力为零的条件,根据电场力和洛伦兹力方向可知,洛伦兹力的大小等于电场力与重力之和,如果令α粒子的质量为m,带电量为q,则满足平衡条件:qv0B=qe+mg,只有满足该平衡条件才能保证粒子沿直线穿过的特征,进而根据质子与α粒子的质量之比(1:4)以及带电量之比(1:2)特性不难确定质子在同一位置入射时的运动状态,亦即:2qv0B>2qe+mg,质子出射时向上偏转。显然该题的切入点在于对α粒子直线穿过平衡条件的确定,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征可知该过程α粒子所受合外力为零,不难列出代数表达式,进而将质子和α粒子的质量和带电量进行比例运算即可。

复合场中采用力学平衡条件求解是高中物理的核心思想,除了上述实例所述的自由粒子运动之外,通常对该知识的考核也体现在束缚粒子体系中,亦即将荷电粒子通过硬杆体系或者弹簧体系进行限制以后在复合场中发生状态的改变。束缚体系中对复合场问题的求解通常需要借助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全面分析,不同状态对应的力学条件存在差异,一般说来,此类问题中在整个变化过程中的平衡条件只存在于某个瞬间或者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变以后整个系统才达到力学平衡的状态,如下实例所述。

实例2:如图2所示,套在足够长的绝缘粗糙硬杆上的带正电小球,其质量m,带电量q,小球可在棒上滑动,将此棒竖直置于沿水平方向且互相正交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在小球电量恒定的前提下,从静止开始下滑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加速度、洛伦兹力以及小球对硬杆的弹力如何变化?

分析:此题属于约束型复合场问题,小球被束缚在足够长粗糙硬杆上,竖直置于相互正交的复合场中,由于初速度为零,亦即初始状态小球不受磁场力作用,进而根据重力和电场力大小进行讨论分析。若由于电场力提供支持力所产生的硬杆摩擦力μqe=mg,则小球永远处于静止状态;若初始状态满足μqeμqe,因此随着速度的增加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μqvBμqe=mg,此时小球达到力学平衡状态匀速下滑。

可见,平衡条件模型在不同体系中所应用的物理思想殊途同归,差异性仅体现在过程的演变上,该模型的解题宗旨在于构建力学方程,根据速度变化特征分析其间的等量关系进行问题求解。

2.2能量转化模型

能量转化模型从解题技巧上倾向于整体思想,复合场中的能量变化涉及到电势能、动能、重力势能以及相关形变体系的弹性势能等。电势能的变化主要依据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判断,能量转换过程也是带电粒子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从复合场角度出发是电场、磁场以及重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具体题目求解中依旧紧扣力学平衡条件进行逐层挖掘,寻找题目隐含条件。

实例3:平行金属板间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和与其正交的匀强磁场,如图3所示,带电小球从光滑绝缘轨道上a点自由滑下,经过轨道端点p进入平行金属板后恰好做水平直线运动,现使小球在稍低点b自由下滑,经过p进入板间的运动过程中动能和电势能如何变化?

分析:复合场问题中涉及到多种力的作用效果,因此首先从判断带电粒子正负类型入手,进而能够明确各种力的作用方向,为正确解题提供必要条件。从p点进入金属板后做直线运动的特征表明小球必须带正电,而且满足力学平衡方程:qe+qvB=mg,此时等式中对应的速度v为从高点a自由下滑,若从B点自由下滑时显然有:va>vb,因此有qe+qvB

该题中能量转换过程始终围绕力学方程展开,做功问题和洛伦兹力无关,只需考虑合外力做功。其难点在于如何判断合外力的方向和带电粒子电负性问题。复合场问题中如果准确掌握各种力的作用来源和对力学平衡系统的影响,就会使得题目难度大幅度降低,达到求解的目的。

2.4复合场在应用型器件中的模型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基本物理原理为理论依据,复合场物理模型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极为常见,譬如常见的粒子选择器、回旋加速器、质谱仪以及电磁流量计等都采用了复合场的物理规律。实际解题中常见的类型有粒子选择器原理以及回旋加速器的考察,粒子选择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入射进入复合场带电粒子的速度大小,决定了所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相对大小的比例,进而产生不同方向的运动轨迹,达到选择粒子的目的,其他几种应用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类似,其根本是对复合场中电场力、洛伦兹力以及重力的合理分析,也是正确解题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量子力学束缚态的条件篇7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生就业就业观念

1.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严重不平衡,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年比一年严重。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甚至1、2年之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人才市场上更是看到好多本科生、大专生去争抢一个高中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学生和学生家长们都焦急万分。大学不能不上,但是如何保证毕业之后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却难刹大家。一方面是大学生无法实现稳定就业,一方面又是众多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样的社会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大学生就业难,到底难在哪里?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市场调查与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难点不是出在学生专业水平不够,也不是企业人才饱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束缚于僵化。面对一边是大学生们怨声载道的抱怨工作难找,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苦苦寻找合适的岗位人才而不得,一边是大学生纷纷留在大城市众人抢夺一杯羹,另一方面我国中小城市工作人群中的大学生人数少之又少。这种现象真切的显示出了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的严重偏差。

2.大学生就业观念偏差的原因

2.1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

大学生的自我定位预示着以后将会在怎样的领域从事怎样的工作,同时也就决定了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将是如何。虽然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如此清晰豁达的思想的人还是少之又少。对于职业所带来的社会地位差别仍然是束缚在人们思想中的一个枷锁,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对自身条件的认真考量,让他们盲目的希望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就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与自我定位。正是由于这样的思想包袱,使得许多学生既没有能力胜任需要多年工作经验的高工资岗位,又不愿意放下面子从事基层工作,进而出现长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问题。

2.2不能摆脱户口限制的思想束缚

中国的户籍制度施行历史由来已久,中国人对户籍的重视程度是其他国家所无法理解的。正是由于对户口的看重,使得许多大城市的学生为了户口,宁愿委屈自己在一个无法发挥自我价值的岗位上也不愿意去到户口没那么“值钱”的中小型城市一展才能,另一方面,大量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学生为了能够落户大城市,也愿意“忍辱负重”的在大城市里蜗居。从而造成大型城市劳动力严重过剩,中小型城市人才极其匮乏。

2.3缺乏冒险与挑战精神,偏安一隅

大学生就业不一定非要进入公司或者企业,目前大学生创业也是许多专家和学者大力提倡的缓解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渠道。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自主创业这块似乎不感兴趣,所以多年来,大学生自主创业成效微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自主创业成功的,往往也都是能力强、性格强,甚至是从大公司大企业退身而出进行创业发展的。这就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所谓温室里的花朵,特别是城市毕业生,冒险意识和挑战新鲜事物的意识非常缺乏,她们宁愿找个很差的工作或者不工作领取国家失业保险金也不敢尝试自主创业。

3.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1端正就业态度

正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对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而言,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从小到大看到的鲜花掌声无数,从而造成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我期望值过高的问题。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就构想了将来工作的种种优越和高层次,但是对于自身却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落差。对于高职大专生来说,她们的心理上往往会出现自卑和妄自菲薄的问题,对于这一类学生,要了解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技能的优势。对于正视自身价值及能力方面,不仅需要学生自我端正态度,同时也需要学校、家长及社会加强对她们的引导力度。学校应该针对毕业班学生组织切实学生实际情况的大学生就业辅导,针对学生的自我定位不稳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与沟通,同时要通过社会典型案例来打开学生的眼界,要在合理的程度范围内尽量以低姿态来看待自己,同时树立一种“先就业、再择业”的新的就业观念。从而保证大学生就业的顺利进行,以及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及时矫正。

3.2正视自己能力

一个人能力大小决定了工作岗位的高低,正视自己的能力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只有做到能够很好的给自己定位,才能寻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在大学生寻找岗位应聘的时候,要对自我条件、专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估。在能力评估方面,学校也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从专业的眼光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的条件和价值。在学生初入职场的时候,要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发展定位,要明白,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有较高的起点,但是只要踏实工作,努力进取,任何一个起点都能够到达终点。在求职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光看谁家给的工资高,要避免好高骛远的错误心态。要结合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岗位。

3.3用创业代替择业,寻找新的人生价值

自主创业是一条非常好的就业之路,我国多年来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工作也下了大力气。但是自主创业在大学生中的反应平平。造成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缺乏积极探索的冒险精神,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家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帮扶力度还不够。所以国家及社会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帮扶力度,比如向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开展种类繁多的自主创业专题讲座,并聘请专业人士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能力及特长评估,帮助他们利用自己的条件优势在创业路上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项目。对于学生家长而言,也应该转变旧有的老观念,积极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事业,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困扰我们多年,就业难并不是学生能力不足或者市场人才需求量达到饱和,往往是因为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于是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现象。转变就业观念不仅是纯粹观念上的问题,更需要大学生们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加强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只有观念与能力的双重提升,才能让大学生拥有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为国家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志平.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引导[J].安徽农业大学.2009.

量子力学束缚态的条件篇8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生产力;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191-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说到底是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在提高。可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的三十年。在此,重读邓小平同志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认识更加深刻和透彻。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认识上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马克思这样指出:“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本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又指出:“社会关系同生产力密切相连。随着这些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生产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08页《哲学的贫困》)。这就是说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并且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实现社会进步的经济根源。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同志曾经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说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结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选集》第3卷,1966年版,980页)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给予了精辟的论述,但是,他并没有遇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问题,同志虽然遇到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中的新问题,却在建国后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没有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生产关系的转变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上了。并没有真正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因而也就没有从根本上明确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任务应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至发生了重大历史偏差。贻误了宝贵的发展时期。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并不是空洞的理论,它表现为是一种实际运动。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绝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家依据自己的权威强加给人们的一个政治宣言,而是有着极其丰富的经济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内涵所体现的关系

1.解放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它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这个人的因素,以及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个物的因素。此外,科学技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甚至成为第一生产力。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受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种种限制,使生产力遭到巨大的浪费与破坏。生产力的一切要素都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成为剥削雇佣工人的物质条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特别是在中国,将生产力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这是一次对生产力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解放。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从剥削者手中“剥夺”回来的生产资料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物质基础。劳动人民脱离了苦难深重的剥削与压迫,迸发出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更深刻的含义在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就是要使生产力从旧的经济体制下解放出来。概括地说,中国现阶段生产力使总体素质差、水平低,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还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商品经济还不够发达。工农业基础力量薄弱,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很低等等。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广泛应用,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的发展迅速。中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的经济体制的改革正是一次具有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意义的革命。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的深刻意义在于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对生产力的束缚,使生产力在种种束缚下解放出来。

中国旧的经济体制中存在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窒息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生机和活力。例如,在所有制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长期把生产力的发展推到次要地位,使生产力水平得不到较快地提高,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管理过分集中,政企不分,统得过死。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东西,当做“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否定,由此形成了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僵化的经济体制,以及同这种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旧的经济体制对生产力的种种束缚,使中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能得到充分发展所需要的程度,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能够促进生产力更进一步解放的新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社会经济资源基本配置的经济。

2.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要求。

首先,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的发展最终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之上,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一个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大国的条件下建成社会主义的。因此,中国社会主义的巩固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发展生产力。通过发展生产力,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其次,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要求。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本身就要求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之上。那么,共产主义的建立所要求的物质基础则更高。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商品经济就不能充分发展。这样,共产主义就不会有一个充分的、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再次,发展生产力必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通过改革,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之上。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同志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从1978―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中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中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最后,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是提高生产力的素质。而提高生产力的素质最重要的是提高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3.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社会主义本质在要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求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部分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揭示出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无论是解放生产力,还是发展生产力,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正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否定。这就不容许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产生新的剥削和贫富分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的历史早已证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占有形式的不同。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条件下,必然存在剥削和贫富两极分化。在中国现阶段,地主、富农、资本家作为阶级已经不存在了,在剥削制度的基础上产生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斗争已不再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随着经济改革的发展,许多私人企业出现,很可能产生新的剥削现象和贫富分化现象,因此,社会主义必须在消灭剥削的基础上,防止新的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的出现。

4.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经济奋斗目标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在经济上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到达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的具体化。是一种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过程。当然,共同富裕体现出以下基本含义:首先,它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这样,为中国提供更多的积累,为社会提供较多的财富。其次,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后,可以为其他人和地区提供致富信息和成功的经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参与竞争和生产的条件是有差异的。必然会产生富裕程度上的差异和先后富裕时间上的差别。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张宇.60年的实践我党获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eB/oL].京报网,2009-06-01.

量子力学束缚态的条件篇9

关键词:病态心理;畸形;审美观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14-02

“人类希望得到称赞的欲望并没有因为人类越来越开化而消失。无论是住在非洲的丛林里,还是住在纽约市的派克大街,人们的这种欲望必须得到满足。”这是引自吕逸华译的《服装心理学—时装及其动机》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暗示了人类希望得到赞美,为了满足这种虚荣心会不惜一切代价。在研究服装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论中外都曾存在人们为了迎合那种畸形的审美价值观间接的伤害身体的事情,这是裸的病态心理。

一、摧残身体以满足病态的畸形审美需要

服装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就是他能使人们宣扬自我,在某种意义上能获得他人注意和赞赏。许多缺乏能力并且仅仅依靠自己的长处还不足以高于一般水平的人,就要通过衣着来得到认可……这个弱点常常导致人类在服装上走极端。纵观古今中外,因病态的心理催生的畸形的审美意识而导致人们不惜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摧残,以能跟上流行,不能不说实乃一大陋习。

(一)中国女子缠足以满足男子畸形的审美观

据说唐宋时期,男人娶媳妇不是看脸长的如何,而是看脚长的怎样,是否小如三寸金莲。父母为了将来孩子长大以后能找个好婆家,狠心的将自己女儿幼嫩的小脚用布条缠起来,直至缠的骨折、肉烂,无一人幸免。缠过足的女子成人以后脚变形的很厉害,形状丑陋,畸形难看,于是女子除了洗澡时解掉裹脚布,平时是绝不示人的,即使是自己的夫君也不行。为了掩盖丑陋的脚,古代女子给双足做了精致小巧的鞋子,精美绣工越发显得小脚的俏丽。

女子缠足是要蒙受极大痛苦的,“小脚一双,眼泪一缸”。据记载,女子缠足约从四五岁开始。讲究的人家一般挑农历八月二十四日这天给女孩裹小脚。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卷八中说:“(八月)二十四日,煮糯米和赤豆做糍团,祀社,谓之黏团,人家小女子,皆择是日裹足,谓食糍团缠脚,能令胫软。”缠足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缠时先将大拇趾以外的四个脚趾屈在脚底板,用棉布条裹紧,取其涩而不易松。等脚型固定后,穿上“尖头鞋”,白天家人扶之行走,以活动血液,夜间将裹脚布用线密缝,防止松脱。到了七八岁时,再将趾骨弯曲,用裹脚布捆牢密缝,以后日复一日地加紧束缚,使脚变形,最后只靠趾端的大拇趾行走。缠到“小”、“瘦”、“尖”、“弯”、“香”、“软”、“正”,才算大功告成。

关于中国女子缠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多种说法,较常见的说法是:“南唐后主有宫女嫔娘,纤丽善舞。乃命作金莲,高六尺,饰以珍宝,网带璎珞,中作品色瑞莲,令嫔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着素袜行舞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以后,此风从宫内传向宫外——有些人认为这就是女子缠足之始。到了宋代,女子缠足就逐渐从宫廷推广到了民间,到了宋朝末年,社会上还兴起了一股“以大足为耻”的风气。到了明代,女子缠足的风气更盛,都认为这是时髦,坊曲中的无不以小脚为媚。清初满人入关,不喜缠足曾消失了一段时间,只是民间的陋习并没有因此遏制住,到了康熙帝时女子缠足之风又盛,不仅汉族女子缠足,连不少满族妇女也纷纷学样了。女子缠足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民国初年才逐渐禁绝,但是直到全国解放后,少数边远地区仍有存在。缠足是以满足男人的畸形的审美欲望,是一种典型的病态行为。

(二)紧身胸衣摧残了西方女性的身体

与东方妇女缠足媲美的是西方的妇女的金属紧身胸衣,有的则是铁丝加木板条,把腰身卡的皮开肉绽的事也时有发生。赫洛克在其《服装心理学》中写到:“那时,紧身胸衣用铁丝和木条做成,紧贴皮肉,往往擦伤皮肤,造成令人不能相信的痛苦。不管他们的身材和体重,只要他们想进出宫殿的话,每位妇女必须保持13英寸(相当于中国的1市尺,约33厘米)的腰围……昏晕、心脏病及早死只是少数紧要的结果而已。”更为变态的事,不仅女子喜着紧身胸衣,甚至男子、小孩,也向妇女看起,穿起用铁丝织成的紧身衣来了。人们为了拼命将自己的要勒到最细,有的时候连饭也不肯多吃一口,稍有走动就喘不上气来,可见紧身胸衣的危害。妇女们为了得到更苗条的身材,长期把自己的身体束缚在紧身胸衣里面,还要忍受导致身体极度变形的残酷折磨。女人们的胸部被束缚捆紧,以至在身体两侧留下了很深的伤口,肺部和肌肉被挤到一起,消化系统也无法吸收食物中的养分,大大影响了身体健康,甚至缩短了寿命,工业革命之前女性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

明知紧身胸衣会摧残身体,但西方妇女并没有放弃穿紧身胸衣。与中国的父母3、4就开始给孩子缠裹小脚一样,西方的女孩从两岁就开始穿小巧的紧身内衣。用以支撑身体,防止骨骼畸形,同时也是为了拥有纤纤细腰和丰满的胸部。这些母亲希望尽可能的把女儿的腰束细,即使抽出肋骨也在所不惜,结果让她们的身体变形了。老实说,对于今天的人来讲,那种变形的人体毫无美感可言。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库利曾就女性穿紧身胸衣发表这样的观点:“当人体完露时,那种所谓时髦的腰身简直惨不忍睹。”

但在当时欧洲的贵族却认为,他们的“塑造”的身体是一件艺术品,并以此为荣。贵族们认为穿紧身胸衣表示与宫廷的密切关系,宫廷社会将紧身胸衣的这种亭亭玉立的美赋予女人,而这种美是一种捕获情感的手段。紧身胸衣改变女性形体,突出曲线美,把女性的身体放在供人观赏的地位。虽然它令人呼吸困难,肌肉受迫,但它们最能体现优雅的风度,最能体现女性的性别特征,符合当时社会审美的标准,同时也能满足男性的欲望。女性坚信细腰可以帮助自己寻求一位富有的丈夫,她们完全附庸在男性的权利之下,她们为时髦而虐待自己,只为了去满足男人一只胳膊就可以把女人搂在怀里。弱不禁风,娇滴滴的姿态成为那个时代女性美的标志,这样反自然美的服装造型使得女人都成为了畸形审美观下的牺牲品。

二、畸形审美意识催生的服装造型

(一)大量使用填充物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的性别特征极端分化,形成性别对立的格局。为了使男人看起来更man,男服通过雄大的上半身和紧贴肉体的下半身之对比,表现男子的性感和魁伟。设计师在男服的肩部、上臂部、胸部和短裤内,大量使用填充物使之饱满,故初现了庞大的灯笼袖、灯笼裤的形式,使着衣男子从肩部到大腿处都鼓胀饱满形成四四方方的造型,这种造型还有一个很贴切的名字“方箱型”。这种造型特别夸张了男子形体的宽阔雄伟,强调了异常伟岸的大丈夫气概。男子在短裤以下仍着紧瘦长袜,双腿显得劲健挺拔。追求极端的奇特造型和夸张的表现,缝制技术高超。男人们仅靠填充物加强肩和胸的“雄健”,以紧身的长统袜(连体裤)来塑造和“显露”下肢的还嫌不够,甚至以填充物在生殖器部位“强化”男性的第一性特征,裸地表现这种“雄性”。

为了造型上的美观,过多的使用填充物,造成了衣服僵硬、厚板,因而大大的妨碍了人体的运动,使人们仿佛置身一个牢笼中。人体被装进一个人工制造的“美的”框架中不能自拔,僵化的人物形象,把着装着的个藏起来,并迫使自然的躯体遭受框架的束缚,甚至受到摧残。

(二)庞大的裙撑

大裙撑的出现实为了丰臀,而丰臀的目的除了与细腰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加美感以外,也增加了其色情性,以便使女性在资产阶级的沙龙中赢得男性的喜爱。裙撑的发展在洛可可时期达到鼎盛,据说当时最高纪录裙撑横宽可达四米(前后扁平,左右横宽式裙撑),也有记载说群下摆周长为十八英尺。横宽达到人身长的一倍半。这些大的裙撑给当时社会也带来很多问题:日出门时,盛装的贵妃只能横行,有漫画家讽刺说将贵妇乘坐的马车的车厢顶取掉篷顶,车厢四角吊装滑轮,乘车时先调起来,然后从敞开的车厢顶部慢慢放下,唯有这样才能保证贵妇精心打扮的服装不受破坏。紧身胸衣+裙撑这种构成了女服上轻下重的女服格局我们尚可理解,但是将裙撑做到这么夸张,连行走都成了问题,这估计是女性攀比的一种病态心理造成的,新、奇、怪是她们用来吸引男性的一种手段。

三、畸形审美意识下诞生的奇怪的妆饰

(一)颠覆时代的妆容

古今中外女子都爱化妆,今天的女子妆容更是包容万象,但是放眼中外,唐代的女子的妆容即使在今天看来还是具有颠覆性的效果。比如“时世妆”,时世妆的特点是两腮不施红粉,只以黑色的膏涂在唇上,八眉毛剃干净,用黛色描成八字形,妆面有悲啼之状。这种怪诞另类、标新立异的妆容尤为当时的贵族妇女所喜尚,也因其“状似悲啼者”又叫“啼妆”。白居易《时世妆》诗曰:“时世妆……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元稹《叙诗寄乐天书》:“近世妇女晕淡眉目,绾约头发,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色泽,尤剧怪艳。”;《新唐书·五行志》:“元和末,妇人为圆鬟椎髻,不设鬓饰,不施朱粉,惟以乌膏注唇,状似悲啼者。圆鬟者,上不自树也;悲啼者,忧恤象也。” 时世妆一反传统的点朱唇习俗,用乌膏将唇注为黑色,将一个好好的女子画的悲啼丧气。所以尽管这种妆容很时髦,但这种颠覆时代的丧气的妆扮还是为士大夫所鄙夷,甚至被视为亡国忧恤相。又如穆宗长庆年间出现的“血晕妆”,这种妆容更加怪异,需将眉毛剃去,再在眼上下划几道血痕一般的横道。《唐语林·卷六》:“长庆中,京城妇人去眉,以丹紫三四横,约于目上下,谓之血晕妆。”将眉毛剃除本已够怪异,还在眼下硬生生划几条血口子,就更加让人无语了。追求时尚而标新立异本身无错,但将好好的女子妆扮成啼哭的样,去眉划肤以求与众不同,当真是一种病态了。

(二)洛可可时期怪诞的发型

细数西洋服装史,洛可可时期头饰非常膨大,贵族奢侈风明确的表露出这种畸形的社会形态。男女都戴假发,并盛行在头发上洒香粉(面粉),看上去效果很好。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宠爱的发型设计师就向其推出了一种高耸向上的发型,它用鸟儿、蝴蝶、丘比物像,树枝、蔬菜作饰品,堆在高耸的假发上,随后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在发型师的帮助下把假发堆砌的有三英尺高,贵族妇女在发髻的高度上较劲。但仅仅把头发做高还不能满足人们的装饰欲,在这个高高耸起的发髻上还要挖空心思做很多装饰,有山水盆景、庭院盆景、森林、马车、农夫、牧羊人、牛羊等田园风光和扬帆行驶的三桅战舰,有的假发内还别出心裁的嵌入了能发出声音的乐器。为了不使高发髻的贵妇们跳舞时碰到吊灯,舞厅天井被加高,门也被加高1-2米。

这么高的发髻,不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也要使用者有良好的体力来支撑它,因为完成一个这样一个夸张、怪诞的发型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那些贵妇们有的时候五、六周都不能洗头,更别说好好躺着睡个觉,只能半卧着,加上头上洒了很多面粉,高发髻就成了虱子等寄生虫的天下。为了追求时尚,让自己与众不同本无可厚非,弄到这样的程度就是一种病态的展现了。也许他本身就是病态的审美观下的产物,因为这个时期的男子也像女子一样化妆,不留须,油头粉面,女性味很浓。

病态心理催生的畸形审美观是在特定时期的产物,他们催生了紧身胸衣和裹脚布这种摧残女性身体的道具。而服装史上大量的填充物的使用、夸张的裙撑以及中外服装发展史中那些怪诞的妆饰,无一彰显当时男性绝对主导的社会地位。关心美貌和盛装打扮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工作,社会习俗更加深了这种以貌取人的倾向。当我们以现代人的角度来翻阅这段历史时,作为历史的旁观者,那种由“束缚”所呈现出的“美”并不美,同时也提醒现代女性要以健康和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美,毕竟病态是做不得“美”的。

参考文献:

[1]冯泽民,刘海清.中西发展发展史(第二版)[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3.

[2]张乃仁,杨蔼琪.外国服装艺术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2.

[3]郑婕.图说中国传统服饰[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1.

[4]周迅,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大观[m].重庆出版社,1995,3.

[5]普兰温·科斯格拉芙.尤靖遥,张莹,郑晓利译.时装生活史[m].东方出版中心,2004,7.

[6]瓦莱丽·斯蒂尔.师英译.内衣—一部文化史[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1.

[7]琼·娜.贺彤译.孙宜学校.服饰时尚800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8]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9.

量子力学束缚态的条件篇10

关键:词自旋\|轨道劈裂,电子动量谱学,相对论效应,cf3i分子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relativistic effects on the electronic wavefunction in molecules

chen xiang\|junli zhong\|junshan xuxue xin\|xialiu taoxu ke\|zun

(hefei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physical sciences at microscale and department of modern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abstractbinding energy spectra of cf3i in the energy range 9-15 ev have been measured by a newly developed high resolution (e, 2e) spectrometer with 0.5 ev energy resolution. the two split spin\|orbit components 5e3/2 and 5e1/2of the iodine lone\|pair orbital have been partially resolved and their individual electron momentum distributions obtained, together with their branching ratio as a function of momentu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learly reveal the relativistic effects on the 5e3/2 and 5e1/2 orbital wavefunctions.

keywordsspin\|orbit splitting, electron momentum spectroscopy, relativistic effect, cf3i

高z原子和含有高z原子的分子的相对论效应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研究兴趣[1—3].相对论效应主要包括动能效应和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前者是由电子在近(重)核区域的高速运动引起的,而后者则是自旋和轨道相互作用的结果[2].相对论效应不仅会影响电子态的能量,使能级产生移动和劈裂,也会影响电子态的波函数.一般认为价电子的相对论效应可以忽略,因为内层电子对核有显著的屏蔽作用,从而使得价电子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然而,随着实验技术和理论方法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高z原子和含有高z原子的分子价电子的相对论效应也相当重要[1, 3].

光电子能谱(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pes)是研究相对论效应最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它通过测量光电子能谱的自旋-轨道劈裂能,以及测量自旋-轨道劈裂组分的分支比随光子能量的变化关系等来研究相对论效应.此外,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和康普顿散射(compton scattering)等方法也可以通过测量相对屏蔽常数、康普顿轮廓等来探究相对论效应.

电子动量谱学(electron momentum spectroscopy, ems)作为一种可以获得分立轨道动量空间径向电子密度分布的实验手段,在研究原子分子电子结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cook等人最先利用电子动量谱学方法研究了相对论效应对原子的电子波函数的影响[4],虽然,他们当时仪器的能量分辨(约1.6 ev)不足以分开氙离子的5p3/2 和5p1/2双重态(能量间隔约为 1.3 ev),他们还是利用小心的剥谱步骤,获得了5p3/2 和5p1/2各自的电子动量分布和分支比,结果与在平面波冲量近似下得到的相对论的dirac-fock计算结果相吻合,清楚而直接地显示了相对论效应对单电子波函数的影响.之后,frost等人[5]在铅的6p3/2和6p1/2自旋-轨道劈裂态中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1991年,bonfert等人[6]报道了相对论效应对银和金的k壳层(e, 2e)三重微分截面的影响.2006年,ren等人[7]报道了xe原子内层4d轨道的相对论效应.

到目前为止,相对论效应的电子动量谱学研究工作非常少且均限于原子,尤其是相对论效应明显的原子内层轨道.而传统电子动量谱仪的低能量分辨也限制了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此外,尚未见到分子相对论效应的电子动量谱学研究的报道.2006年,我们研究组研制成功了一台能量和角度都能多道同时测量的第三代高能量分辨的(e, 2e)谱仪,谱仪的能量分辨达到了0.5 ev.分辨能力的提高拓展了电子动量谱学的研究领域.在本工作中,我们选取cf3i分子作为研究对象,前人的光电子能谱实验表明,该分子最高占据轨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homo)5e轨道电离能带的自旋-轨道劈裂能为0.73 ev,我们的新谱仪可以较好地分辨,从而得到不同自旋-轨道劈裂态的电子动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