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十篇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十篇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2:15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篇1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班级文化建设

多年以来,高等院校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到高校学生管理全过程,这将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重要途径。班级,作为学生管理的最小单位,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具体的,客观的,有效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因此,要想更好地体现高校学生管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结合,必须从班级文化建设着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学生班级是学校组织的一个基本单位,班级建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班级建设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形成班级正确的,统一的价值观

在班级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建立良好的班级风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的活跃,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判断力和价值观,摆脱急功近利的错误认识,使得学生学会理性的反思、积极的判断、学会服从,从而达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统一的价值观。

(二)有利于实现班级的文化职能和使命

大学生作为大学班级的成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他们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也制约着全而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并逐渐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二、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成员缺乏归属感,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弱

班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然而随着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班级也在不断地增长。大多数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够强,造成了以个人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个人意识强等特点,导致了班级管理难度大。

(二)班干队伍素质有待加强

仅依靠班级辅导员的力量是很难把工作做到最好的,班级学生过多,而辅导员个人精力毕竟有限。因此,我们需要选拔优秀的班干部,充实到管理队伍中,但目前民班级班干的素质良莠不齐,对当前的班级建设造成很大冲击。

(三)班风学风建设需加大力度

就目前而言,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动力,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这些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缺少热情且一直处于被动状,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认为读是件无聊的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进入大学之后仍然保持之前的学习风气,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的丧失使得班级学风、班风建设带来难度,加大了班级建设的难度。

(四)班级建设目标不明确,集体活动欠吸引力

班级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时的努力就能使班级变得很强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班级成员能知道其中的艰辛,即使知道的同学也不可能把其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为之努力。因此,在一个班级中,让每个成员都知道和理解班级建设的“目标”是比较困难的。另外,班级的集体活动形式的欠吸引力,班级成员对集体活动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降低。

(五)学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目前高校现状而言,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集中于院系两级,真真落到班级的工作不多,即使是到了班级,其效度也是有限的,这就对当前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班级文化

(一)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班级建设的指导思想

只有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学生班级建设的指导思想,才能让学生来认清社会现象中的本质,分析社会思想意思中的主流,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班级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

班级建设的成败与否与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班级和寝室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阵地,对青年学生的个性发展、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疲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情感,利于学生奋发向上。对教室环境进行科学布置,让学生受到精神的洗礼。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宿舍要努力营造一种环境整洁优美、温馨和谐的氛围。通过环境的影响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建设不仅仅靠班主任、辅导员的努力,还要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班级需要的时候,学生党员干部要发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为班级同学排忧解难的德作用,让班级同学充分感受到班级这个集体的温暖,让更多的同学在亲身体会中,感受到“班级荣辱”事关自己,也让更多的同学慢慢融入到班级建设中。

(四)情理结合,建设柔性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是班级学生的一种行为准绳。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形成与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自律性不好,因此更应注重制度建设。

(五)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

辅导员自身首先要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富有思想、仁爱善良、正义公平、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个人形象;要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要以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融入学生并用真情换真情。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篇2

一、准确理解班级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班级文化?所谓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同学接受与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活动准则以及其他可以教育、规范、激励学生的价值与制度体系。

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由浅入深地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班级物质环境文化,是指班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环境。如班徽的绘制、口号标语以及名人名言的布置等。班级的物质环境能够迅速为学生提供视觉刺激,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表层班级文化。二是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组织结构和班级的管理制度,是精神文化的产物。三是班级行为文化,是指在师生中形成的拥有共同理想、信念的行为准则和做事方式。四是班级理念文化,也是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在班级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师生共同持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班级文化建设的成败,关键取决于班级理念文化(精神文化)是否成熟,它是班级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效,把思想品德课的相关教学内容渗透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关键在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确定。

二、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相关内容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

如前所述,班级文化建设的成败,关键在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是班级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那么,班级文化的软实力又是什么呢?班级文化软实力就是班级理念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度,就是班级理念文化发挥作用的程度。通俗地讲就是一种“氛围”,也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场”。笔者相信,被班级师生高度认可的班级理念,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磁场,这种磁场虽然无法被人们看见,但只要进入班级,就进入了这种氛围和“场”,同学们的心就会被紧紧地吸引到一起,产生一种强大的合力和共同向上的力量。我们把这种根源于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看不见的力量称作班级文化软实力。那么,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形成这种“场”,从而有效提升班级文化软实力呢?实践证明,密切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相关内容,确定能够被班级师生高度认可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非常关键。

思想品德课中有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基础,是提升班级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正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述的那样,班级文化建设也特别需要一个共同理想来凝聚力量,需要一种精神鼓舞斗志!笔者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在班主任工作中坚守一种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强烈的目标意识,全力以赴的向上精神!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在历届班级工作中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在理念确定后应该怎么建设班级文化呢?

三、引导学生制定班级总体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营造班级文化的浓厚氛围——“场”

班级总体目标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共同理想。有效的班级目标能凝聚全班的力量,形成浓厚的氛围——“场”,从而把整个班级团结在一起。为保证班级目标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必须处理好班级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关系。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篇3

【关键词】学风与班风建设实际作用建议保障机制

学风建设是一种良好学习风气和氛围的建设,它通过集体氛围感染与熏陶,潜移默化地教育每一个学生,使学生的良好学习风气得到进一步加强,保证了优良班风的形成。优良班风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认同感,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在平时认真学习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学风建设。

因此,加强班级建设,培育优良的班风、学风,营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团结互助、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营造出和谐的校园育人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一、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处速发展阶段,随着90后进入大学校园,大学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高校在应对外在社会经济变革、思想文化变迁,内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目标、招生就业等方面均迈出重大改革步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班级固有的班级职能开始有所削弱,班级集体意识渐渐淡化,如何有效进行优良班风与学风的构建成为值得思考的课题,也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二、学风与班风建设的实际效果与意义

笔者采用实际调研的方式,以年级、班级为单元,对学生分层次进行座谈调研,将优良学风与班风建设的实际作用总结如下:

1、优良的学风与班风能够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对金融学1202班同学的调研中,80%的同学认为本班良好的班风对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优良班风、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根本性、长效性的做事做人的科学指导,使学生受益终身。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学生抵制不良风气,排除不良思想的侵扰,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产生,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健康的生活秩序、优化学习生活环境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2、优良的学风与班风有助于实现班级学生间的资源共享

经过对班风较好班级学生的调研发现,每学期期末考试复习阶段,同学们总会自发组建学习小组,在复习资料的收集整理方面总是能够做到分工明确、互帮互助,类似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复习效率。由此可见,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学习方法的沟通和学习资源的共享。

3、优良的学风与班风有助于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团结,增强班级凝聚力

经调研了解到,在有优良学风与班风的集体中学习、生活的学生,会自然的有一种优越感。学风班风越好的班级,学生个体目标完善的需要就越迫切,他们会自觉地努力去维护集体的荣誉,班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影响着班级的每一名学生,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4、优良学风与班风有助于调动成绩落后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绩差生,笔者在2012级展开调研,在优良学风与班风的引领下,一些之前沉迷于网络的绩差生能够主动放弃虚拟世界,主动按时上课,参加晚自习,同时主动参与学院、学校的文化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优良学风与班风的构建有助于转变问题学生的不良心态,调动成绩落后学生的积极性。

5、优良的学风与班风能够带动整个年级进而带动整个学院形成良好的院风

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的最小单元,班级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年级甚至整个学院的风气,良好的班风能够调动学生多方面的积极性,每一个学生都代表着班级特有的气质,每一个班级都代表着学院特有的精神,优良的学风与班风能够带动整个年级进而带动整个学院形成特有的院风。

三、优良学风与班风建设的建议

1、从绩差生入手开展班风学风建设

大学校园里,绩差生是一个特殊而敏感的群体,他们班级里所占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若不及时进行引导教育,会严重影响班风与学风。因此,探讨引导绩差生转化的策略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意义重大。

(1)确立科学的人才观,用“赏识教育”铸就人才

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学习成绩差不代表不能成为可造之才,绩差生们往往头脑灵活,活动能力强,若在学业上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走上社会后他们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对待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赏识教育”,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心态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他们进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给予客观公正的肯定和赏识,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他们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迈向成功。

(2)搭好家校联系帮扶平台,走“跟踪式教育”之路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我院要求辅导员老师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后与绩差生家长电话交流并发送本学期成绩单,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发现问题请家长及时干预,使学生在问题面前能最快地得到学校及家人的帮助与指导。“走近方能走进,了解才能理解”,每年假期,辅导员们都要走近学生家中,踏上“暖心之旅”。

2、选拔德才兼备的班干部,加强班级干部培养,明确班级干部职责,建立班级干部监督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纽带作用

班级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参与人,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班集体凝聚力的核心,也是和谐班风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优秀的班委决定着一个班级的生命力。

(1)做好班级干部的选拔工作

从班干部任职要求的角度看,选拔班干部尽量从以下几点考虑:有为集体服务的思想和热情;政治素质高;有良好的学习成绩;能以身作则和团结同学;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某方面的特长。

(2)加强对班级干部的考核和培养

为了保持学生干部的先进性,笔者所在的学院拟定的班级干部考核细则,将每个岗位班级干部的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一项任务上,为每个岗位班级干部的工作方向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同时,学院还制定了相应的量化考核细则,每学期考核一次,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干部将做停职处理。对于考核优秀的班级干部优先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作为每年学校优秀干部等荣誉的候选人。

当前高校对班级学生干部重使用,轻培养,指导力度严重不足。笔者所在学院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从以下六点入手:

①善于团结同学,打好群众基础;

②热心为同学服务,乐于奉献;

③善于做思想工作,关注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④培养创新意识;

⑤培养和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完善年级班级评优激励机制

除了学校每学年优良学风班、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的评选之外,我院以年级为单位每学期有优秀班级的评选,对学习风气好、学习成绩好的班级给予表彰奖励。并且选出先进班级代表现场发言,进行班级建设经验介绍。当前我院应在保持现有的班级管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班级评优激励体制,例如在评优过程中增加公开答辩的环节,制定规范的考核量化条款,采取问答式的方式,依次逐项进行加分,综合评选出优秀班级。

4、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挥党风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1)严把成绩关,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制度

要引导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真正发展品学兼优的学生入党,将考察对象的学业情况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核,在团支部推优阶段,递交入党申请书三个月后被支部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优秀团员,学习成绩应在班级排名前列;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阶段,考察对象除表现优秀,学习成绩排名前列,不能有重修外,还优先考虑是否通过计算机二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预备党员考察阶段,考察对象平均成绩、过级情况要进行公示,考试出现挂科者,将延长考查期限,继续出现挂科现象者将不予转正;在正式党员培养教育阶段,考试出现挂科现象将给与告诫处理。

(2)完善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阶段的量化考核制度

笔者所在的学院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阶段实行量化考核制度,考核细则包含学习成绩、寝室卫生、各项活动中的带头作用等项目,每学期通过班级团支部与辅导员老师共同为积极分子量化打分,对于量化考核不合格的积极分子将停止发展。事实上,此考核制度重点在于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求他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实践,努力培养胸怀正气、志存高远、目标明确,积极进取的良好风气。

(3)发挥党员、积极分子的“种子”作用,开展党建促学风、促班风主题教育活动

学生党员可谓学生中的佼佼者,在积极分子的推荐阶段,他们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带着这份信任,他们走进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阶段,走进预备党员考察阶段,直至发展为正式党员。积极引导发挥党员、积极分子的“种子”作用,开展类似于“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样的活动,要求学生党员主动接受监督,积极为学生服务,切实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5、以优良学风为目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里,大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够激励学生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明确大学学习与个人职业发展的关系,转变学习风气,不断充实包括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在内的知识基础,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与学风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助力推动学风、班风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6、以活动为载体,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活动是增强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最有效的载体,要营造良好的班风是离不开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辅导员老师要充分参与指导,班级干部要积极发挥核心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策划,组织设计好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沙龙、文体活动、郊游聚餐等。另外,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的学校、院系开展的各式各类集体活动,特别是体育、文艺等一些竞技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风建设极其有效的途径。

7、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班主任的“引导员”作用,丰富加强学生工作,利用与学生“亲密接触”的前沿阵地

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人格的塑造者对班风建设起着关键作用,辅导员首先应根据学校和院系的要求,结合本班的特点,团结班干部,带领班集体制定切实可行的班风建设计划,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提出明确的班级奋斗目标。其次,辅导员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思想引领上,因此,辅导员、要抓好主题班会建设,有计划、目的地设计和召开主题鲜明的班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笔者所在的学院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设立班主任制度,班主任由高年级的优秀班级干部担任,他们对于新生班风的塑造有着几乎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新生班主任的选拔及培训过程中要严把关,重引导,使他们在新生班主任这个平台上真正发挥“引导员”的作用。

8、加强班级寝室文化建设,培养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

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在笔者所在学院拟定并开始实施的《班级干部职责及考核细则》中针对生活委员工作职责的描述中提到:搞好班级文明寝室建设工作,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有意义的寝室文化活动,目的在于通过特色的寝室文化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从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四、优良学风与班风创建的保障机制

1、建立完善学院现有的激励考核机制

为了保证上述一系列的创建优良学风与班风建议能够顺利实施,笔者所在学院拟定了一套涉及三方面的监督考核制度,分别为《班级干部工作职责及考核细则》、《党员、积极分子考核细则》和《班级评比条例》,这套制度尚在试行阶段,今后将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

2、辅导员在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要发挥好引导员的作用

以上三方面的考核细则及评比条例事实上是辅导员老师与主要学生干部多次互动后建立起来的,互动的过程中,辅导员老师能够在思想上对学生干部进行及时的引导;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辅导员老师更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干部及时发现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与学生干部一同修改完善制度。制度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事实上也是对学生干部的多次培训过程。

3、学生参与学院考核机制的建立,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在监督机制建立的过程中,辅导员老师充分听取学生干部的意见,当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和漏洞时,学生干部会对自己主动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主动完善制度;在学生干部量化考核的环节,笔者所在学院还同时对学生干部在普通同学中进行满意度调查,充分听取普通学生的意见,积极发挥每名同学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班级的发展,积极踊跃的为班风建设出谋划策,增强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高校班级是满足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组织载体,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优良学风与班风建设,创建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一项系统而意义重大的工程,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组织的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引导作用,带领班集体成员确立清晰的班级奋斗目标,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优化学风班风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大力塑造班级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有效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才能真正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金项目:2014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

参考文献:

[1]朱广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篇4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

班级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班级所具有的独立于其他班集体的文化特性,包括班集体所共有的价值观和班级发展追求。班级文化是维系班集体成员的精神纽带,是促进班级发展的精神支柱,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班集体的整体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播文化,教师的传道受业和解惑的载体,在学校的建设管理中非常强调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学校之所以注重班级文化,是因为班级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1.凝聚功能

凝聚力是指一个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于组织存在状况的认和发展目标的共同追求。现代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企业凝聚力的作用,这一点也适用于班级的建设。班级文化像是一条精神纽带,联结着学生和教师,使得他们更加认同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愿意为了班集体的发展而一直努力。

2.教育功能

班级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而班级同学和老师则是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所接触最多的对象。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不同的学生又具有不同的学习优点,学生的学习习惯往往能受到班级文化和周围同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自身学习的自主性。

3.创新功能

主席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中提出,“要发挥创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地位。”创新对于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营造出一种自由、公平的环境,学生在这种班级中可以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讨论,教师支持学生的想法,这对于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4.协调功能

协调是主席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针对我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主张,要注重协调发展,强调平衡与不平衡的统一。在班级发展中,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在学科学习上也呈现不同的优势,班级文化的协调功能就是旨在利用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情况,使得学生能够在班级体中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调还强调班集体关系的协调,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及时解决争议,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睦的班级环境。

二、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教师忽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高中时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受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教师受到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主要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这一问题上,而忽视了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生成绩和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一些高中班主任虽然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但也仅做的是表面功夫,将班级文化建设简单的理解为班级环境布置和班级口号的提出等,而没有切实的制定出适合学生和班级发展的计划,这种做法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不会对学生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方法单一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形成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时期。大多数高中班主任并没有认清他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而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中知识将学生作为被动的一个群体,而忽视了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能动性。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将班级文化的建设等同于自己的教学任务,往往具有独断性和形式化,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参与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认同,是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的一个阻碍。

(三)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过程,而在实际实施中,由于各方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当,导致了学生对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没有理解到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的重要性。特别地,对于高中生来说,升学压力使得他们不会主动关注班级文化的建设。在具体的班级建设活动中,学生往往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处于被动状态,参与其中的兴致较低,从而大大阻碍了班级文化的建设。

三、对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对班级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班级文化的建设要靠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心骨,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班主任首先要将班级文化建设落实于实际行动,自身要树立自觉地意识,其次需要做好自身榜样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学生群体也要积极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班级体共同进步。

(二)构建班级体的核心价值觀

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同样地,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就要重视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围绕促进社会主义社会进步所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对于班级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在具体实践中改进班级文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不是光由理论来判断的,必须要注重落实班级文化建设,而不能只是夸夸其谈。班主任要随时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影响,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对其中不合理的方面要及时进行改善,使得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断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片冈得雄.论班级的组织和管理[a].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海国华.积极建设班级文化、构建学生精神家园[J].中国教育学刊,2008,(08).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篇5

关键词:和谐;班级;科学;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5-0207-01

1 科学管理,带好骨干,建设和谐班级硬件设施

硬件配置是一台电脑的基础,硬件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脑的使用效果。这启示我们在和谐班级建设中,首先必须强化基础工作建设,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制作班级网页,建立班级网上精神家园。

要求每个班级制作班级网页,与系部主页链接,建立学生工作网络系统,打造网上工作平台。班级网页要求有班训、班徽,要能够体现班级精神、展示班级风采、彰显班级特色、富含班级文化。每班必须确定一个管理员,负责筛选内容,再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轮流负责网页的维护和更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网上班级工作。争取做到每班都有自己的网页。年底集中组织班级网页制作大赛评比。

(2)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学生工作艺术。

①实行班级目标管理。制定《和谐班级量化考核体系》,对班级建设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使班级建设更有条理性、计划性和科学性。

②强化寝室建设,建好最小单元。继续深入推进文明和谐宿舍创建,建设寝室学风、引导寝室文化、规范寝室制度、优化寝室环境。

③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要建立班级例会制度、主题班会制度、政治学习制度、班干部岗位轮换制度、学风建设纲要等。总的指导思想是:学生自主制定、集体通过、严格全面、科学人性。特别强调班级制度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人性化和自主性,要通过建立“班规大家定,班级大家管,问题大家解决”的模式,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塑造功能,引导学生把养成良好行为转化为一种班级的“集体习俗”。

④完善激励体制。在原有的评选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的基础上再评选优秀班长、优秀团支书、优秀班干部、优秀寝室长等,注重激励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

(3)抓好骨干队伍,凝聚班级核心。

注重在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四个环节上着力改进,做到精挑选,重培养,多使用,严考核。

①在精心选拔好班长团支书之外,还设立心理委员、信息员,并把寝室长纳入班委会。高年级发挥党员多的优势,分专业建立党支部,主管党员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学生思想教育,班委会、团支部分管日常工作,分工合作,齐抓共管;低年级的班委会、团支部实行分期改选,上半年团支部改选,下半年班委会改选,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班级的稳定。

②加大对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每学期举行班干部培训班,班级要有每周工作例会,主要是总结上周工作,制定下周计划,统一分工布置。同时还要定期召开班干部学习会,提高班干部的理论水平,增强班干部工作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③坚持大胆使用,严格管理,大力支持。系部始终要做学生干部的坚强后盾,鼓励大家发挥核心作用和表率作用,系部要充分信任,放手任用,逐步放权。

④做到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坚持系部考核、自我评定、群众评议相结合,同时通过班级网页开展网上投票,对工作表现优秀和学生认可度高的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对表现平庸的干部予以诫勉,对不称职的干部要坚决撤换。

2 凝聚人心,端正学风,增强活力。提高和谐班级建设的软实力

对于电脑来说,软件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它的功能水平和应用潜力,是评价电脑性能的核心要素。从中揭示。和谐班级建设既须要制度和队伍保障,更须要有团结的精神、优良的学风和充满活力的班级文化。

(1)弘扬集体主义,培育班级精神。

计算机专业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中的虚幻世界,逐渐脱离了集体,缺乏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针对这种现象,要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理论学习、励志讲座引导学生克服个人主义思想,然后开展一系列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如班训征文、班级拔河比赛、班级篮球赛、班级红歌赛等,建立班级QQ群,加强同学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开展班级程序设计大赛、班级网页设计大赛、班级动漫设计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育各具特色的班级精神。

(2)营造勤学氛围,端正班级学风。

开展系列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形成优良学风;

①开展学习意识大讨论。就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在学生中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②强化日常管理,建立系部、年级、班级三级考评体系,维护教学秩序。

③开展互帮互学。根据各班特点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互帮、互助、互教、互学活动,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④指导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学习计划,并组织每月小结,中期回头看和期末总结。

⑤实行党员、干部提醒制。对经常旷课或学习表现差的学生实行一对一联系制,由联系人每天予以提醒督促,而不是简单的检查、处罚,要通过此举,既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又改善干部与学生的关系。

⑥实行辅导员、班主任听课制。规定辅导员、班主任每周对所负责的班级要下课堂至少听两次课,了解教学效果、课堂学风及学生反映,掌握第一手资料。

⑦开展比学赶超,每期评选“十佳学子”、“学习标兵”,树立典型。

(3)丰富班级文化,增强班级活力。

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①努力营造奋发向上的物质文化环境。在各班自习室张贴励志格言。在教室、宿舍建设整洁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宿舍制作时事和专业学习宣传栏等。

②努力建立制度化的文化环境。重点是坚持做好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建设。

③努力建立健康向上的观念文化环境。这些观念,大到学生的理想信念、班级的奋斗目标,小到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如何应对考试等,弥漫在班级各个角落,各班要通过主题班会、政治学习、各类班级活动为班级观念文化建设搭建宽广的平台,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要在各班班级网页上重点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使用网络。

④努力建立别具一格的特色文化环境。要打破以往传统的校园文化模式,沉淀专业文化内涵,推出it文化艺术节,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开展电脑与现代生活征文赛、演讲赛、辩论赛、网络道德大讨论、电脑技能竞技大赛等具有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同时,结合时事,开展庆祝建国60周年和几年90周年红色班级系列活动(即举红旗、唱红歌、读红书、献红心、做红人系列活动)。另外,对毕业生开展“母校纪念,从现在做起”班级特色活动,引导各班长期开展一项活动,在毕业时为母校留念,如一片培植四年的小树林、一块维护四年的公共卫生区、一个持续四年的爱心基地。

3 加强沟通。倾心交流。完善班级动态的网络体系

就如使用电脑须借助网络才能扩展功能一样,和谐班级建设须要关注这个集体中每一个人的动向,要倾听每一个人的呼声,各类信息的传递、整理、反馈也须要有一个完善的渠道。因此,要努力“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工作重心要下移,系领导和辅导员要与各班建立一对一联系点,深入宿舍、教室、食堂与学生沟通,倾听大家的呼声,解答同学们的困惑,激励大家的意志,同时还要注重构建普通学生、学生干部、信息员三位一体的信息网络体系,特别是在每班要建立网上信息员,随时掌握班级动向,使工作更有针对性。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篇6

目前医学院的班级文化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貌。据调查显示,有56.5%的医学生表示他们是因为想当名好医生才读的医学院;22.5%的学生只是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剩下的同学则是其他原因。医学生在理想追求上的相似,使得他们责任感、荣誉感较强,这也是医学院班级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班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校园文化,但是又由于各班级因素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虽然各医学院每年都有非富多彩的评选活动,诸如组织评选“优秀班集体”“优秀小团体”“好班长”等,但是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学校重视不够。班级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但是医学院没有认识到班级文化会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在竞争中是不容忽视的软实力,在培养学生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2)老师引导不当。高校教师有知识、有文化,视野开阔,本可以当一个很好的引导者,但由于一个辅导员老师要带几百个学生,再加上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包括科研能力、就业情况等都是考核考评的重要指标,因此很多老师在日常管理教育中忽视了班级文化的培养和建设,而把重心放在重视学生就业、重视科研、自我充电上,没有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正确引导学生。

(3)学生认识不足。作为医学院的学生,学业压力相较其他学校要大一些。学生的肩膀上担负着神圣的使命,每天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力不从心,据调查发现有46.8%的同学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23.6%的同学对于班级聚会没有兴趣,甚至有13.4%的同学连辅导员老师的名字都不知道。这种现状除了受医学院本身性质影响以外,高校老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加强医学院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良好的班级环境、文化和氛围对培养医学人才至关重要。因为,加强医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转变的重要时期,会在与周围人的接触中不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班级文化作为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直接环境,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共同的班级愿景,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这些都能够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建设班级特色文化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教育学生、规范学生、激励学生,同时有利于整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该工作能顺利开展,学校就可以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这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形象,从而彰显学校的特色。

三、医学院班级文化建设的举措

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需要学校的重视和老师的引导,同时也需要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医学院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更应该既重视班级“硬文化”建设,也重视“软文化”的建设。

(1)打造文化形象。对于一个全新的班集体而言,首先要为班集体打造文化形象,让学生们有归宿感。大家集思广益,选一个喜欢的班级名字,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头炮。紧接着可以开展征集班徽、班歌等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最后还可以选购一套别致的班服,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服从大多数的决定,形成团体意识。

(2)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形成特色的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形成后,首先就应该制定出跟这个班集体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班规”,为建设优良的班风、学风打下扎实基础。除了作为日常条例的班规之外,还应该设置奖惩机制和补充条例,从而对学生们起到激励和监督的作用。

(3)组建班委团体。有了班级形象和班规制度之后,我们就应该着手组建一个优秀的班委团体。我们可把试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提拔起来,作为整个班集体的核心。一个好的班级核心人物,可以影响到班级文化的方方面面。以该学生为核心,再建立一个同学们信任、辅导员认可的班委团体,今后能更好地为班集体服务。

(4)设置集体规划。学生们对班级体有了归宿感,对班委干部有了理解和认可以后,怎么样才能做到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设置一个班集体的规划。有目标才有动力,而一个班集体有了共同的目标,不止有了前进的动力,同时还拥有了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5)强抓精神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还要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四、结束语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篇7

关键词学分制班级凝聚力

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的实施是高校教育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它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整合教育资源和实现人才培养个性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也给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挑战。由于学分制的推进,原有的班级体制和管理模式被打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加自由,导致传统意义上的班集体概念淡化,不利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班级凝聚力是一种对班级成员内在的吸引力,它是指班级成员在班级发展目标的引力下,自愿分担班级风险和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综合力。良好的班级凝聚力对学生能起到熏陶、感染乃至激励的作用,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抓住了班级凝聚力建设这条主线,才能扎实地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基于此,必须对学分制背景下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进行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一、学分制背景下班级凝聚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分制下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深刻变化,对班级凝聚力产生的冲击将是空前的。课程、课时的安排打破了传统的以行政班为单位固定上课的方式,学生在课程的选择和教师的选择上都拥有较大的自,首先,人员的分散性使班级凝聚力建设失去了空间的依托。在学分制下,由于所选课程或所选教师的不同,同班级的同学往往被分散到不同的教室上课,而每一个行政班级不再配备固定的教室,于是班级失去了它原有的载体,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也就失去了空间上的依托。其次,人员的流动性使班级凝聚力建设失去了时间保障。在学分制条件下,教学安排呈交替状进行,同一班级内近乎每个时间段可能都有同学在上课,要找到一个全班同学都没有课的时间段就不像从前那么容易,开展班级活动也就没有了时间上的保障。最后,班级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班级的制度建设对于班级建设至关重要,但缺少了班级教室这一宣传阵地,班级制度通常是老师或班干等在班会上提出,与全班同学达成口头约定等方式来建立的。这类的班级制度由于没有明文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对班集体成员的约束力低,降低了班规的使用效度与力度,班干在班级管理上也增加了工作难度。

二、学分制背景下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几点措施

(一)整合班级目标

班级目标是建立优秀班集体的内在动力。班级作为一种正式组织,常常要实现一些教师或学校制定的组织目标,如争创卫生工作先进班级等。而作为当今社会的个人,在大学阶段目标是多种多样的,因而经常存在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的现象。这就要求进行目标整合,尽量让个人目标与班级目标一致,以产生共同的愿望,为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制约功能和激励功能等,对提高班级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但在学分制下,主要应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学分制下,各项工作的部署,各种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有班级文化为统领。例如爱心激发,通过各种形式的爱心激发,使班级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交流,增进感情,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抓住班级内核心人物

一个群体凝聚力的高低,与这个群体的核心人物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都有群体领导者,如班级中的班长、团支部书记等。但是班长、团支书并不一定都能称得上是核心人物,如有些班干部是大好人,然而由于受其能力、水平、性格、气质等条件的限制,这样的班干部不能成为班级的核心,不能把班级成员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没有核心人物的集体,没有较高的凝聚力;有什么性质的核心人物,往往班级就会有什么样的凝聚力。

(四)开展集体活动,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加强交流和协作

班集体活动要真正达到其效果,要注意提高同学对班级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事实上,不宜承载过多的说教功能,否则,失去了吸引力,参与活动的寥寥无几,集体活动就会成为独角戏,在注意增强班级活动的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时,尤其要注意互动性和人文精神,使班级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乐趣与温暖,让学生在参加班级活动时感到愉悦,让学生在活动中使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高校学分制的实施对班集体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辅导员应改变过去班级管理的旧模式,创新班级管理机制,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根据学校和院系的要求,结合班级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建设计划,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心理健康的充满温暖和友好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使班级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利用一切方法和手段加强班级管理,不断探索班级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更好的服务学生,引导学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当今时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小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素质要求,对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学生成长最主要的文化环境就是学校,而班级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建设对中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成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就必须首先建设好班级文化。因此,“班级文化重建”是小学教育改革中最深层次的变革之一。

目前,广东教育虽然处在改革的先锋,但农村多数小学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细节关注,各班主任仅相互参照,“千班一面”的状况依然存在。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把思考综合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

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升班级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

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是探索建设和谐班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必然面临许多问题改革,重建班级文化,有利于改变班级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具有精神感召力、创新活力的班级文化。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班级品位。

班级品位是指班级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班级品位反映的是班级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内在的性质、功能及其运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级文化。有品位的班级基本标准包括:(1)班级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合理性;(2)班级组织的性质表现与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学习组织的有机统整,人的地位、人格、权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与发展;(3)具有优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整套先进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意义的班级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级文化。班级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的,班级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系统变革。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应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班级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班级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忘却了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人们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班级文化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一直以来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它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在朝着班级共同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中,用智慧和实践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一个班级快速健康地发展。因此,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要思索的问题。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内隐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班级内部制度及班级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级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来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其他方面来看,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班级文化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生活过程之中时,才真正具有教化意义。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不仅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班级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级文化具有导向意义,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三、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体现“童心、童真、童趣”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出发点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班级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求,尊重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班级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作用,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儿童文化,小学教育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环境的设计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师文化,要能引领学生感悟“教育人

生”的意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摇篮,教师成为优秀的摇篮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成长。

四、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应凸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班级文化应在“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等方面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倾向性。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生命的火种,全面理解学生。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小学班级文化的根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具体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发展的“完人”。因此,面向小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他们生活的世界,处理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价值观、良好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篇9

班级文化建设中缺乏一定的指导思想和文化建设的效果评估,很多管理模式都采用以往的管理方法,忽略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影响,从而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当产生学生不满直接导致学生丧失主动性,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另外,老师全面放开的管理模式,让学生自己管理,很容易造成学生走弯路,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老师在其中的作用,老师和学生相互结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建设,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很重要的作用。

2.完善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进行

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存在很大的关系,班级管理水平与学校的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班级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精神文化发展,凝聚学生的潜力,推进班级发展的可持续进行,实现班级的管理的长远发展。

2.1完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需要不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的实行,加强方案的规划与设计,在完善校园文化的同时提升班级文化建设。让每一个班级在文化的影响下,创建自身的特色,实现班级管理的提升。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实行文化建设评估方案,定期对文化建设以及班级管理效率进行评估。学校领导要加强对职业学校的重视,不断完善自身的评估机制,实现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提升。

2.2学校的物质保证提升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级有效管理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班级文化建设反应一定的精神文化,从物质层面出发,体现一定的职业特色。物质文化建设体现在座位以及教师墙壁板报的设计,例如在班级座位编排上,好的编排方式能够使班级不失活力,学生还能够遵守纪律。在班级黑板报的设计中,可以加入职业道德等内容,从而彰显文化特色。

2.3完善文化建设的制度性为班级管理提供保证班级文化建设具备更多的保证,文化制度建设是管理的基础。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了自身评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关文化建设的思想内容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也可以采用自我激励的形式,加强学生公信力,提升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人物,在管理过程中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及时的帮助学生建立好自身的职业导向,为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3.结束语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篇10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时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又处在一个令人激动的新世纪,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小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素质要求,对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因而,“班级文化重建”是小学教育改革中最深层次的变革之一。

目前,苏北农村多数小学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细节关注,各班主任仅相互参照,“千班一面”的状况依然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也许最基本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现把我的思考综合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

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升班级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是探索建设和谐班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必然面临许多问题改革或重建班级文化有利于克班级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具有精神感召力,具有创新活力的班级文化。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班级品位。班级品位是指班级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班级品位反映的是班级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内在的性质、功能及其运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级文化。有品位的班级基本标准包括:(1)班级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合理性。(2)班级组织的性质表现与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学习组织的有机统整,人的地位、人格、权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与发展。(3)具有优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整套先进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意义的班级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级文化。班级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的,班级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系统变革。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要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班级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班级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忘却了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人们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从而使班级文化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一直以来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班级文化是师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总和。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着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内隐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班级内部制度以及班级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级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来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其他方面来看,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班级文化不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生活过程之中时,才真正具有支化意义。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不仅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班级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级文化具有导向意义,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班级文化的构成可用下图表示:

三、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出发点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班级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妻,尊重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班级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作用,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化,小学教育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环境的设计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师文化,要能引领学生感悟“教育人生”的意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摇篮,教师成为优秀的摇篮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和成长。转贴于

四、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要突显学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应突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班级文化应在“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等方面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倾向性。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生命的火种,全面理解学生。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小学班级文化的根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具体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发展的“完人”。因而,面向小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他们生活的世界,处理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价值观,良好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