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老年护理和护工的区别十篇老年护理和护工的区别十篇

老年护理和护工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3:32

老年护理和护工的区别篇1

1社区护理人员的一般状况

1.1年龄构成被调查人员242人,40~49岁组人数最多,占40.5%。<20岁的所占比例为0,绝大多数为中青年人。

1.2学历构成242名社区护理人员中,中专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为87%,其次为大专占8%,无正规专业学历的占5%。

1.3职称构成护师职称最多占58.4%,初级职称比例为24.6%,高级职称占0.0083%;主管护师占17%

1.4从事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年限从事护理工作10年以上者,占38.2%。而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在l~3年所占比例最高,占51%,其次为2~3年。

1.5结论分析社区卫生护理是一新生事物,尽管被调查的护理人员多数有十几年以上的临床护理经历,但从院内专科护理转入社区护理的时间不长,经历有限;护理人员社区护理的经验不足,年龄偏大、急待于培养新生力量

2医学基础、护理分支专业学习情况

2.1普遍学习过基础医学课程。

2.2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亚健康护理学的所占比例分别为40%,40%和25%,60%以上没有学习过卫生保健、营养与膳食、心理学,人际沟通、计算机应用等知识:而人际沟通、老年护理、亚健康护理等是社区护理中最为重要的,这些知识又是从事社区护理急需和必备的。

2.3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事的护理工作内容目前开展服务项目的比例依次为注射、输液95%,换药30%,家庭护理14%,健康教育、社区康复等服务项目,主要还是由医生承担。亚健康护理几乎没有开展。个别护理人员甚至认为,社区护理工作还是以治疗为主,如同个体私立医疗诊所的功能,大部分护理人员观念转变不到位,变革的主动性迟滞,习惯于将自身职责界定在“执行医嘱”的工作上。社区护理服务缺乏规范化管理:缺乏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技术操作规范、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可以说还是一项空白,至今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

3根据调查分析首先设定了护理分支专业教学带教的理念

3.1教育观念的纽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带来的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更新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护理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是当前的医学模式,护士应具有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有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能力。护理教育者也要积极转变观念,看清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对社区护理等护理分支专业的教学带教给予高度的重视。

3.2引导毕业生择业观念纽转扭转护校毕业进大医院工作的观念,增加对社区护理、老年病护理、亚健康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社区护士必须要有满足社区内卫生服务需求的责任感。同时应运用社区内可利用的资源,发挥护理功能,以满足社区内居民的健康需要。社区内的弱势团体(老弱残障)应列为优先的服务对象。社区护理关系人类的幸福,其对象是不分种族、宗教、年龄、性别或其他任何特征的。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在健康、心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他们将逐渐从社区生活中退出,照顾自己的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因此老年人的健康照顾非常重要,故在社区护理中应重点维护老年人的健康。

4培养目标

为适应新的护理模式,培养适应未来21世纪护理需要的社区护士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护理教育家林菊英老师也特别提醒,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时,要重视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的同时培训,并形象地比喻“医护是两条腿,如果一条腿长,另一条腿很短,必然会是跛行。”改革护理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注重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要通过严格系统的社区或公共卫生护理教育,并具有国家承认的相应学历,敏锐的贯彻及护理评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健康的身心,还要学习社会学、心理学、老年学、伦理学、行为医学等边缘学科,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修养。美国护理专业4年级时要为学生提供300学时的家庭护理实习,美国、韩国等国家的卫生行政部门还出资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和海外研修[1]。形成体现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的全新的护理课程体系。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病例讨论,小组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的可行途径,填补我国社区护理的空白,特别是乡镇社区的空白,对完成基础护理教育的并有志于从事社区护理的护生,进行社区护理理论学习和在本市较好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培养,使之既具有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社区护理工作的能力,将来成为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骨干力量。为此提出方案“社区护士增加一年授课及实习时间完成社区理论的学习,加强几个能力的培养,作为社区护士准入考试的条件。”

4.1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由于社区护士的服务对象不仅有患者,还有健康的人,服务内容不仅是疾病的护理,还有老年群体护理工作,社区人群的亚健康护理等,这就要求社区护士必须具备综合分析能力。

4.2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社区护士常常要直接提供护理服务,要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具有熟练、准确的专业技巧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工作往往是独立进行的。例如家庭巡诊、家庭输液要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否则工作就没法进行。

4.3健康宣教及亚健康护理的能力健康宣教是社区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护士要能够清楚、准确无误地教给人们必要的知识。亚健康教育是改变借于其健康与疾病的状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建立科学的、符合健康要求的卫生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5社区护理、老年病护理、亚健康护理教学带教质量控制方法

5.1理论课实施方法改进授课方式方法建立社区护理实践基地,组织教师参与社区护理实践,组建社区护理师资队伍,争取政策支持,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实施方法等进行研究,使理论课生动、真实、易接受、记忆深刻。编写制定社区护理技能考核标准,统一招生、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管理的模式是目前较好的社区护士培养模式,为社区护理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2]。

5.1.1多媒体教学

5.1.2自制动画课件

5.1.3插播老年疾病录像片

5.1.4实例教学结合身边的常见病的实际病例,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老年睡眠性呼吸暂停、老年性关节炎、疲乏无力、情绪低落等情况。使学生学的真实,记得扎实。

5.2实践课授课实施方法

5.2.1实验室学生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完成各类患者各系统疾病的患者角色、护士角色,教师参与指导。

5.2.2聘请有经验的社区带教老师规范带教程序、方法、要求:明确带教老师资格,须持有社区护士培训上岗证者担任。社区带教老师固定,1位老师指定带2名护生。据问卷调查统计,91%护生认为1位教师带2名学生最佳。2名同学一起便于解决路途偏远、家庭访视安全等问题,也有利于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锻炼能力[2]。学生走进社区、老人院、康复医院实际观察人群各种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的表现,完成对常见疾病和问题的护理工作。

5.2.3学生走访社区、家庭老年人,实际了解社区群体、老年人群的常见心理问题,根据具体对象做好对各类人群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心理健康、适当运动、平衡膳食、合理用药)

5.3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亚健康护理教学考核方法

5.3.1理论课教学考核方法

5.3.1.1随堂测验每一单元授课总结完毕,重点问题随堂测验,记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

5.3.1.2阶段考试每学期阶段考试3次,阶段复习后进行考试,记录成绩,占总成绩的10%

5.3.1.3期末考试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5.3.2实践课教学考核方法

5.3.2.1学生走访社区家庭,分别完成社区一般疾病、老年疾病、亚健康人群健康教育的报告。考核标准占10%。

5.3.2.2学生走访自己的祖辈,邻里,完成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评估、计划、诊断、实施、评价)占总成绩的10%。

5.3.2.3期末实践技能考核随机抽签,完成对社区一般疾病、突发疾病、老年疾病、亚健康状态(模拟患者)护理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25%。

5.4评价

5.4.1对教师评价内容

5.4.1.1理论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案准备、分层教学。

5.4.1.2社区带教老师每年接受培训>50学时、带教计划、对每位护生带教指导意见。

5.4.2对教师评价方法集体备课、(社区带教老师每周参加2学时集体备课)学术委员会听课、检查教案、学生评课、学生座谈会,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带教老师担任着既是护士又是教师的双重角色。带教老师的护理质量会对指导学生有一定影响。

5.4.3对学生评价

5.4.3.1评价内容课堂纪律、出勤情况、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5.4.3.2评价方法课堂提问、讨论,课堂笔记、随堂测验、阶段考试、课后练习。

6小结

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要把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强化护理专业设置的改革,在继续巩固现有普通护理专业的同时,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开拓以适应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创办新的护理模式。教学改革要顺应医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改革护理专业教育课程结构,增加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内容,开设心老年护理、社区护理、亚健康教育、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营养与膳食等课程,形成体现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的全新的护理课程体系。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病例讨论,小组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制定相应的社区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完善护理分支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出合格的护理分支专业社区护理人才现对在刚的社区护士进行了三批培训、在校开社科社区护理课,在过2~3年的培养一批受过专门训练的合格社区护士将充实到乡镇社区护理的一线去。因此应挑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积极参与护理教育改革,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且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和护工的区别篇2

1.1调查对象:①社区居民: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在上海市某街道27个里委中随机抽取13个,每个里委中随机抽取15~20户,共抽取了225户,实际调查了204户家庭的户主,回收率90.7%。②社区护士:随机整群抽样,在上海市9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20个社区,调查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科全体社区护士,共有111名,实际调查了108名,回收率为97.3%。③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在上海市9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20个社区,调查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科管理人员,共20名,实际调查了20名,回收率100%。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资料用SpSS8.0软件分析,采用百分比描述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

1.3调查问卷:以社区健康促进模式为理论框架,根据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不同的调查问卷,各问卷的主要项目都一致,有疾病护理14项、疾病预防7项和健康促进12项,共33项,随机排序;另有开放性问题。对居民需求和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分别按程度或频度分3个等级调查。该组问卷由5位护理专家评定,效度和信度系数都在0.90以上。正式调查之前在小范围内进行了预调查。对居民的调查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上门进行,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调查由问卷制定者本人进行。

2结果

2.1社区护理需求: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及社区护士与卫生管理人员对居民的社区护理需求的看法见表1。以居民是否希望社区护士开展各项服务为因变量(希望=1,不希望/无所谓=0),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目前有无疾病、自觉健康状况、家庭长期居住人数、家庭月均收入、住处与最近医院或卫生站距离等因素为自变量。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住处与最近的医院或卫生站的距离、目前有无疾病、家庭长期居住人数、自觉健康状况是居民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距离近者、患病者、家庭长期居住人数多者、自觉健康差者需求高。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均收入者对各项需求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社区护士工作内容:108名社区护士对自身工作内容进行评价。40%及以上者评价“经常做”的服务有4项:疾病护理方面的老年慢性病护理(51.9%)、上门基础护理(45.4%)、护理咨询(41.7%)、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46.3%)。20%以下者评价“经常做”的服务有19项:妇女常见病预防宣教、儿童营养宣教、残疾人康复指导等。

3讨论

3.1居民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3方面对社区护理提出高需求:调查显示57.4%及以上的居民希望社区护士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3方面开展各项服务,68.5%以上的社区护士和17名的管理人员赞成各项服务为居民社区护理需求,说明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高。以上反映居民的健康观念较强,在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今天,开始重视自身健康。

3.2社区紧急救护和老年慢性病预防等是社区护理在3方面的主要需求:调查显示居民希望社区护士开展各项服务,前5位分别是:疾病护理方面的社区紧急救护、老年慢性病护理、上门基础护理,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和健康促进方面的口腔卫生宣教。社区护士对居民社区护理需求赞成的前5位分别是疾病护理方面的老年慢性病护理、心理护理、护理咨询,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健康促进方面的心理卫生宣教;调查中一些管理人员指出目前居民对社区护理的主要需求为注射、配药和相关慢性病的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赞同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老年慢性病护理和上门基础护理是居民的主要需求,但没有认识到社区紧急救护和口腔卫生宣教也是居民的主要需求。

3.3对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调查显示住处与最近的医院或卫生站的距离,目前有无疾病,家庭长期居住人数,自觉健康状况是部分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距离近者、有病者、家庭长期居住人数多者、自觉健康差者的社区护理需求高。社区护理服务应多考虑这些人的需求。

3.4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应从对个体的疾病护理扩展到对家庭、群体和社区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调查显示社区护士自身评价主要工作是疾病护理方面的老年慢性病护理、上门基础护理、护理咨询和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等,并参与一些其他工作。调查中不少人表示目前社区护士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在卫生站内和上门进行肌内注射和静脉输液;上门基础护理是家庭护理的主要形式;老年慢性病护理是家庭护理的内容;某些中心因为社区护理开展较早及防保人员不足等原因,则社区护士会从事一些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以上显示社区护士目前工作主要是疾病护理中的家庭护理,较少考虑疾病预防,更少考虑对群体行为干预而达到健康促进的最终目标;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人,考虑家庭、群体、社区还较少。用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来指导,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应从对个体的疾病护理扩展到对家庭、群体和社区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核心是健康促进。[6]

3.5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增加社区紧急救护等社区护理服务项目:82.4%的居民希望社区护士开展疾病护理方面的社区紧急救护,将其列为第1位需求;而只有13.0%的社区护士和3名管理人员认为社区护士经常做社区紧急救护;社区护士的工作没有满足居民的社区紧急救护需求,应增加此方面的工作内容。另外对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3方面的其他各项服务,57.4%及以上的居民都提出需求,同时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认为此3方面服务都是居民的社区护理需求,说明这些服务从多方面考虑都符合居民的要求和利益;但对社区护士工作内容的调查显示51.9%及以下的社区护士认为自己经常从事各项服务,目前主要工作是疾病护理方面的家庭护理,参与部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社区护理工作只满足了居民的小部分需求,对居民的大多数需求都未满足;社区护理的发展要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在此3方面积极开展相应的服务项目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另外根据居民需求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社区护理服务。

老年护理和护工的区别篇3

[关键词]社区医疗;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28-85-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向老年型转化,对老年人的卫生服务也更为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老年人家庭成员的负担,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为适应这一社会卫生需求,徐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从1996年起尝试开展了社区医疗、护理等卫生服务,设立了家庭病房,在不断实践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1999年在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和平社区正式成立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门诊部,10余年来共接诊病人15万余人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1社区医疗服务需求状况调查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护理服务要求,我所就社区医疗服务需求及存在的卫生问题对徐州市泉山区和平社区进行了入户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1社区人口构成情况

该社区居民中工人占50.6%,一般干部占11.0%,教师占4.3%,个体职业者占15.1%,在校中小学生占12.8%,其他职业人口占6.2%,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24.6%[2]。

1.2社区居民文化程度

该社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4%,高中及中专占32.2%,初中为29.7%,小学占14.3%,文盲及半文盲占8.7%,学龄前儿童为5.7%。

1.3居民两周患病情况

该社区被调查居民两周患病率为370.1‰,其中男性两周患病率为360.1‰,女性为384.0‰,有病未就诊率为70.9‰。

1.4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

按该社区被调查人口半年内患慢性病比例数计算,患病率为579.8‰,按患病人数计算患病率为441.4‰。排序前6位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腰腿痛、冠心病。

1.5居民对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糖尿病患者需求率为96.18%,高血压患者为90.02%,高血脂患者为83.17%健康居民为82.36%,冠心病患者为76.08%,腰腿痛患者为62.37%。

2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

通过对该社区居民入户抽样调查分析,初步得出下列结论。

徐州市和平社区为一般居民(老城区)社区,有病到医院就诊率较低,居民健康教育需求率较高,因此通过开办社区医疗护理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就近看病或者上门服务是社区医疗服务改革的一种良好选择。

该社区居民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一些老年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较为多见,且老年人行动不便,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在社区医疗护理服务中要加强老年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同时老年病的家庭护理问题、饮食护理及用药指导也必须得到重视。在社区医疗服务中,要以防治多发病、常见病为主。在发病人群中,感冒、发烧、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较多,而这些病在社区医疗中完全可以解决,不必花高昂的费用及大量时间到大医院就诊。

3开展社区医疗护理服务实践重点掌握方面

基于上述调查分析,我所在开展社区医疗护理服务工作实践中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3.1服务对象

①患多发病、常见病的病人。②老、弱、病、残及到医院就诊困难的病人。③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恢复期仍要继续治疗康复的病人。④需住院治疗,但因种种原因不能住院、病情较稳定的病人。

3.2服务内容

①诊疗多发病、常见病,结合我所专业特长重点治疗老年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②为社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技术,如换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送药等;③对社区居民及病人提供健康咨询、卫生宣教和用药指导等。

3.3服务方式

①我所临床部及我市和平社区卫生服务门珍部承担社区医疗护理工作;②根据病人需求医护人员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③在我所和平社区卫生服务门诊部提供日间服务,我所临床部在提供24h医疗服务基础上根据病人要求随时设立家庭病床。

3.4对该社区居民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①医护人员定期专题讲座;②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及现场培训;③社区办宣传栏和播放录像等。

4开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几点体会

4.1开展社区医疗护理服务势在必行

开展社区医疗护理服务不仅可以节省大量住院费用,而且方便病人,提高有病就诊率,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与死亡谱的改变,社区居民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不仅希望消除疾病,而且希望延年益寿,仅靠在医院内进行医疗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量,就必须通过开展社区医疗护理服务来适应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对卫生健康知识的需求[3]。在当前已全面实行医疗制度改革的形式下,实现社区医疗护理服务是医疗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途径。

4.2社区医疗护理服务要同医院门诊相区别

社区医疗护理服务不能贪大求全、好高骛远,必须从方便社区居民出发,立足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特别要注意老年性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一方面,目前社区居民大多数老年人均由家庭成员照顾,而老人的子女及配偶承担半数以上的照顾任务,这一部分照顾对疾病的护理方法、用药知识、饮食护理及预防保健等知识均未系统学习过;因此我们社区医疗服务工作者通过采取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形式,一方面可以帮助未患病的社区居民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以达到减少疾病的目的;另一方面指导患病的居民自觉遵守正确用药、选择合理饮食和合适的锻炼方式,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4.3必须注意提高社区医疗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社区医疗护理是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医疗、护理模式也由病房向社区转换,社区医疗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全面的医疗护理知识和技术,要成为“全科医生”、“全科护士”。

社区医疗护理服务工作已成为我国社会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困难,又提高了社区居民对健康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必将在社会医疗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芹,程晓鸣,孙任苓,等.社区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21(21):57-58.

[2]董华,崔伟,庞永新,等.徐州市市区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02,5(2):3-4.

老年护理和护工的区别篇4

【论文摘要】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需求增加,如何保证“老有所养”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迁、人口流动性的加大,传统的家庭照顾模式又面临挑战。医疗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边界不清,带来过度住院问题,造成医疗保险基金的严重压力。建立老年护理制度,成为探索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一种途径。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生育率大幅下降,导致中国从1999年末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社会的护理需求日益紧迫。

1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家庭养老难以为继,而设施养老不仅不符合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且严重不足。至2006年末,上海共有养老机构560家,床位6.98万张。设施养老供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只能以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方式应对未来更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以居家养老为主,90%以上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家庭之中,美国95%的老人过着家庭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因此,我国探寻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成为一种必然。发达国家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同时,也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提供老年人所需各种服务,进行社区照顾,这种家庭与社区结合的模式可以作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借鉴。

目前我国社会化的居家养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老年护理服务提供不足;二是护理费用负担沉重。据老龄办13前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满足率却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则仅为8.3%。居家护理不足,导致老年人及家人常以医院护理代替居家护理,符合出院指征但是拒绝出院的情况经常发生,理由就是出院后无人照料。仅以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为例,其所负担的上海城镇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医疗费用比为1:3.5,医改实施前为1:2。对2001年_2o07年医保支付范围内医疗费用分析可知,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门诊次均费用无显著差别,而住院次均费用有显著差别。老年人医疗费用高,既是生命周期规律的必然,也有可能是由于缺少其他护理途径而过度住院,造成医保基金的浪费。由于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往往并无明确的边界,导致监管困难,而过度监管又会造成社会矛盾,因此,为控制过度住院的费用必须另辟蹊径。

在老年护理保险推出以前,各国无论社会保险还是商业保险均不负担护理费用,参保人为转移护理费用而过度住院,出现制度缺陷下的投机行为。投保疾病保险或养老保险之类保险的老年人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大量老年人长期的住院费用加剧了各国医疗保险支出。为规避道德风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经营者也希望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保险。对此,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通过护理保险将解决老年人的生活护理问题,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节约医疗保险基金。

相同的背景和需求,启示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既有必要也很可行。护理保险是指借助国家或社会力量,对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生活护理服务。与养老退休金从经济上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不同,护理保险是集治疗、护理、生活于一体的一种保障方式,通过对老年人的身心护理,使其度过愉快的晚年。通过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把护理问题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有护理需求的人员,特别是老年人的护理问题。由于国情和传统不同,各国实施的方法也各具特点,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1)单独作为法定的护理保险制度,这以德国、以色列等国为代表;(2)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一部分,这以荷兰等国为代表;(3)实施基本以实物给付的护理服务制度,这以丹麦等国为代表;(4)实行以公费负担的护理津贴制度,这以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以上(1)、(2)都具法定地位;(3)是以法律作后盾(生活支援法等),税收作财源(居民税);(4)是以严格的给付条件为基础,属于老人社会福利的组成部分。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德国和日本。

美国以商业性的老年护理保险为主,一般采用现金直接给付护理费用。目前美国老年护理保险与医疗保险一样,有向“管理式看护”方向发展的趋势,许多保险公司介入护理服务市场,将保险服务与护理服务结合起来使得实物护理服务的给付增加。德国建立了单独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员都必须参加护理保险。护理保险提供在宅和住院两类护理,并承担一些相关的其它费用。日本实施强制性的护理保险,65岁以上人员保险费从养老金中直接扣除,4o~64岁人员在缴纳医疗保险费时缴纳护理保险费。护理保险采取实物给付为主,现金给付为辅,按照专门机构认定的等级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2上海建立老年护理保险试点的设想

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平均水平更为提前,且呈现出高龄化、发展迅速等特点。根据市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8万人,占总人口的8.9%;15~64岁的人口为1408万人,占7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12万人,占11.9%。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检测统计信息的数据,至2006年末,全市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28.1%。虽然尚处于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对未来的挑战不容忽视。

为解决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上海打造“9073”服务格局,即90%家庭养老、7%居家养老、3%机构养老。2008年起居家养老的对象从主要面对6o岁以上、生活自理困难并有低保的老人,放宽到8o周岁以上、独居或纯老家庭的本市城镇户籍、月养老金低于全市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的老人,经过评估给与养老服务补贴和养老服务专项护理补贴。但相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退休参保人员,符合目前居家养老申请的老人只占相当小比例,且有相当大部分人群并不重叠。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退休职工普遍存在的居家养老问题,有必要进行老年护理保险试点,探索符合上海情况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1制度设计原则

上海从2001年起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制度,实现了对户籍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基本覆盖户籍人口,可以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制度,使护理保险成为继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后的第六大险种。护理保险可以先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开始试行,首先覆盖6o岁以上人员,同时服务有特殊需要的60岁以下。护理保险试点成熟后,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群扩展,逐步将全部医疗保险参保人群纳入护理保险中。 2.2主管部门

老年护理保险制度涉及到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在试行时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主管,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原始参保数据。条件成熟后由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参保人员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构成。

2.3资金筹集模式

参加护理保险暂不增加目前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而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并从目前结余的工伤保险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以增加基金利用率。目前上海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结构不合理.个人帐户沉淀,严重削弱了基金统筹能力。个人账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按工资水平2%缴纳部分和单位缴费部分。为了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沉淀的结构,可以从个人账户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如1.5%作为护理保险基金,则有17.5亿。以2007年末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为基数,按照12%的退休人员需要护理、月平均护理费用800元、护理保险平均支付比例50%计算,护理保险基金年支出需17.6亿。从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中划拨的资金基本与护理保险的支出资金相等,而工伤保险中划拨的资金可以作为风险保障资金。

2.4服务范围

初步考虑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为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医疗护理、生活护理服务项目。为了鼓励居家养老,应把家庭护理,设施养老中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全部纳入护理保险中。倡导社会化的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为依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保险服务。

2.5保险支付

护理保险的支付可以采用目前医疗保险的支付形式,确立由医院、养老院、护理机构、社区等组成的定点机构,由护理保险按照一定比例支付向定点机构比例购买护理服务。其中生活护理可以借鉴目前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以社区为依托,由助老服务人员上门进行护理服务,护理保险通过社区向助老人员支付费用。同时为鼓励家庭成员照顾,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护理服务。为防止道德风险,鼓励义工服务,向家庭成员和义工购买的服务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以“时间储蓄”的形式,为将来个人及直系亲属接受护理时抵冲护理时间。

2.6给付条件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需要按照对参保对象的评估情况设立不同等级的给付比例和时限。评估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可以由医疗保险机构牵头在医院设立专门评估部门,并有一定的社区工作者参加。每~年或两年重新进行一次评估,以使护理等级适应实际情况。可以参照日本模式,65岁申请护理的参保人必须在限定的情况种类中。65岁以上参保人申请护理时,经过专业机构评估护理等级。可以探讨将aDL作为确定护理级别主要依据的可行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等级评估标准。护理保险按评估等级支付相应护理费用,并确定一定的自负比例。

2.7相关措施

护理保险不仅涉及到保险费用给付,更重要的是护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增加护理人员包括专业和非专业、增加护理培训,以满足护理需求。护理保险所筹措的资金使用分为三部分:一是支付专业护理机构护理费用;二是支付以社区服务为代表的非专业护理机构服务费用;三是购买其他护理服务。通过资金使用的导向作用,增加社会对护理服务的投入。

卫生和民政部门需要联合制定护理事业发展计划表:首先理清上海目前专业设施护理总量、建立专业护理人员名册。兴办一批专业护理机构,为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或有特殊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务。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护理产业,开办民营护理机构,提升护理总量。其次增加专业护理人员,与卫生院校联合培养专业护理人员,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第三,鼓励家庭护理,发展和培训非专业护理人员,推广“时间储蓄”概念,增加社会对护理事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发展nGo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提供多种护理渠道。第四,增加社区老年护理服务设施,5年之内,做到2.5公里半径内都设有一所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和助老服务社。

老年护理和护工的区别篇5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老年干部病房;护理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4)07-0096-04

老年干部病房患者病种复杂,住院时间长,卧床患者多,患者卧床时间长,因此护理难度较大,加之老干部心理变化较复杂,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帮助,因此,全面规范的护理服务对于老年干部病房患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1]。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在20世纪50年代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是一种适应惯性运行质量的全面管理方法,又称戴明环。pDCa四个字母代表的含义为:p表示计划(plan),D表示实施(Do),C表示检查(Check),a表示处理(action)[2,3]。pDCa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现在也被广泛应用于护理领域[4,5]。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于2012年11月始在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执行pDCa循环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升了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护理服务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间在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20人。入选条件: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过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批准后再开展工作。其中选择2012年11月后进入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2012年1~11月在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男25例,女35例;年龄60~87岁,平均(73.75±12.39)岁,病种分布:心脑血管疾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神经系统疾病13例,内分泌系统疾病8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病种分布和疾病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每一病区由一名主管护士进行监督管理,每天进行三次定期巡房,对老年干部病房患者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每周进行一次病情和护理问题的答疑讨论会,由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时长为1h。

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护理模式进行调整,具体如下:(1)p计划阶段:根据老干部病房2012年11月前的病历数据、患者问卷分析、患者及家属访谈、护理人员讨论会等发现现存的护理问题,在收集了以上数据并进行分析后,发现我院存在的护理问题包括没有心理健康存档、没有规范的巡房流程、没有专人对病房设施进行管理等。在了解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我院提出了管理目标,并设置了具体的护理计划及实施方案。管理目标为保证病历书写质量,丰富病历评估范围、扩展护理范围、增强护患联系。(2)D执行阶段:入院前进行将心理健康存档内容加入患者的病历,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安排心理咨询。减少护士分管患者人数,一个护士分管4~6名患者,对患者进行专人护理、心理疏导,包括洗头擦浴、修剪指甲。要求护理人员参与心理知识培训,要求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不良状况并能够做出积极处理,此外示范病区还安排了2名已获取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主管护师担任心理疏导员。实行排班护理制,在交接班时进行资料交接和签字确认,有利于明确责任,保证各排班时间内的护理工作到位。切实落实卧床患者的具体护理工作,在进行了各项护理如口腔护理、梳头发、擦身、擦阴等后,进行数据记录和身体情况记录,有助于后期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由于老干部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好,文化素质水平高,自我保健能力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期望值高,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并能够对患者及家属做出相关指导。安排专人进行病房设施检查,对病房内老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换,防止由于设备损坏引起的患者受伤等情况,对日常护理进行流程规范,有助于护理人员了解正确的工作方式。(3)C检查阶段:每周由病区主管护士进行护理情况评分,考察护理情况,询问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管理和反馈机能;每个月由护士长对全院护理情况进行评分督导,对护理不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了解护理中遇到的情况,并及时进行护理制度调整。每个月进行随机抽查,对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等进行现场考察,对不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扣分处罚,并进行现场示范等培训。(4)a处理阶段:对老年干部病房的护理质量、病历合格情况、护理操作、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公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对效果较好的护理操作流程进行标准化,对需要改进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和调整,随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1.3观察指标

对老年干部病房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中,一般采用对护理人员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情况对比和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可以体现院方的护理状态和护理水平,好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配合度;而患者满意度是对病房护理质量的最直接评价[6]。

本次研究使用我院自行编制的护理知识理论考核表和护理知识实际操作评分表,每个月进行随机抽查考核,确保每个月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被考核到,每位护理人员两次考核间隔大于25d。患者满意度调查使用我院自编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1个月内进行随机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级。

1.4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计数数据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采用χ2检验,在双侧检验的情况下,设定p

2结果

2.1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采用试卷考核或现场操作考核的方法,对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分为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两个部分,其中pDCa循环管理前的资料来源于2012年11月前对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42名护理人员的考核情况,pDCa循环管理后的资料来源于2013年6月对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42名护理人员的考核情况。具体见表1。

表1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注:*p

2.2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对比情况

使用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自编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其中pDCa循环管理前的资料来源于2012年11月前对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60例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调查数据,pDCa循环管理后的资料来源于2013年8月对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60例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调查数据,满意度分为三级:满意、一般、不满意。具体见表2。

表2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对比

注:*p

3讨论

3.1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自2012年11月开展pDCa循环管理以来,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护理服务工作开始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使得工作更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长期、不间断地对护理工作进行了改进。老年干部病房是一个特殊群体,针对老年干部病情复杂、护理工作难度大、老年干部对护理工作要求高等特点[7],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通过不断地循环讨论和重复调整,有效发现和处理护理管理工作中的盲区,提升对老年干部的护理操作效果,全方位地给予老年干部生理和心理护理,使老年干部病房的护理服务质量有切实的提高,从病历合格情况、考核数据、病区卫生情况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切实体现。

3.2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水平

在严格的责任制和考核制度的管理下,护理人员分工明确,以爱心、耐心、细心服务于老年干部患者,对患者进行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明显改善了病区的卫生环境、护理氛围和医患沟通情况;此外,通过定期的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管理培训等环节,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得到显著的提高,正如统计分析的结果所示,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得分由(72.38±8.21)分提高到(81.72±6.92)分,护理操作知识得分由(69.48±7.45)分提高到(86.32±5.71)分,这体现出定期培训和考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有所改善,因此护理人员也能更好地服务患者。

其次,通过科学的管理,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强化和动员了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而提升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8]。根据研究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41.67%提高到6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3存在的不足和思考

在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pDCa循环管理中,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例如:需要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更多的心理方面培训,老年干部病房患者在心理上需要更多专业的护理、更专业的疏导和异常心理识别能够预防老年抑郁症等的发生和恶化。此外,适合老年干部的锻炼工具和设施还需要开发和配置,我病区的锻炼工具一般来说还是普适的,没有特别适合老年干部患者的锻炼工具,对老年患者的康复和活动护理还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管理[9]。应当开展更多的家属沟通活动,老年干部病房往往是老年干部长期住院,因此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护理教育以及家庭护理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对老年干部患者出院后适应家庭生活和家属进行家庭护理也有帮助[10]。

综上所述,根据文章数据可以看到,pDCa循环管理对老年干部病房护理服务质量有切实的提高效果,能够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老年干部患者对院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平.个性护理模式在老干部病房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64-267.

[2]王洋,玄英哲.pDCa循环在护理领域应用的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22):191-192.

[3]Fukuit.patientsafetyandqualityofmedicalcare.editorial:Fromevidence-basedmedicinetopDCacycle[J].nihonnaikaGakkaiZasshi,2012,101(12):3365-3367.

[4]Vogelpa,VassilevG,KruseB,etal.pDCacyclusandmorbidityandmortalityconferenceasabasictoolforreductionofwoundinfectionincolorectalsurgery[J].ZentralblChir,2010,135(4):323-329.

[5]Vogelp,VassilevG,KruseB,etal.morbidityandmortalityconferenceaspartofpDCacycletodecreaseanastomoticfailureincolorectalsurgery[J].LangenbecksarchSurg,2011,396(7):1009-1015.

[6]周如女,罗玲,周嫣,等.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11):48-51.

[7]张欣.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持续提高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47-49.

[8]侯惠如,王晓媛,勇琴歌,等.老年干部病房开展心理护理服务的做法与成效[J].护理学报,2012,11(3):275-277.

[9]王艳,康金兰.pDCa循环在口腔科清洗消毒室工作中的应用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8):848-849.

老年护理和护工的区别篇6

关键词:社区护理;比较;启示

1、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理论两个学科的相互结合,社区护理的中心原则是健康,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社区的人群,社区护理的目标是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

2、国际社区护理模式

国外社区护理工作内容、护士的职责范围、国外对社区护理人员的要求。

2.1工作内容:一级医疗保健是北美社区护理的重点,即预防。目前,二级和三级医疗保健在北美社区护理也涉及和参与。在新西兰,自理活动的照料和支持、日常活动的帮助和支持、专业护理是社区护理服务的主要内容。

2.2护士的职责范围主要是实施卫生教育,协助公共安全与传染病管理,执行医嘱、巡回服务,运用社会资源以及保存正确记录,从事家庭访视及护理、心理卫生指导、进行卫生统计、协助环境卫生和团体卫生工作,运用社会资源以及保存正确记录了解国际与政府卫生组织和卫生法令、从事妇幼卫生工作等。

2.3国外对社区护理人员的要求

在国外,社区护士应具备以下的条件:学历要求,社区护士应就该是全日制护理专业教育毕业的护士、助产士。工作经验:要求接受过半年以上社区护理训练或具有2年以上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更主要的条件是侧重品德优良、身心健康、有丰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强、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等。

3、中国社区护理模式

中国社区护理目前发展现状全国有医疗、保健、预防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近30多万个,在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护人员主要以专科为主,只有及少数的本科毕业生原意到县级医疗机构中去工作;然而在大多数的乡镇卫生院中,很少有大专生去,更没有大学本科生去,因此在乡镇卫生院中主要以中专毕业生为主,有少量专科毕业生,

但绝大多数未经过系统的医学护理教育。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现有的医疗棋式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的需求,作者提出了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强调社区护理体现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精髓。文章阐述了社区护理的概念,设想了社区护理的管理体系和实施方法,社区护理采取分层管理形式,按照护理程序,将临床护理与预防保健相结合,技木服务与社会服务相统一,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社区护理具有主动性、持续性和相对独立性,社区护理有利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满足病人需求,防止医院内感染,消除住院对老年人可能产生的心理上和糟神上的不良反应,发挥护士的能动作用,增加医院的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

3.1中国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在社区中的具体护理工作有打针、换药、插管、静脉注射、记录等,社区护理工作是社区护士的主要工作,因为社区护士还有其他的任务,他们做具体的护理工作花费的时间相对比医院护士少。

3.2中国社区护理的形式: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现有的医疗机构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的需求,因此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就是我国现阶段极为重要的医疗机构应该重视的一个服务及护理的结构。

3.3中国对社区护理人员的要求在中国,卫生部出台《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社区护士必须具有国家护士职业资格并经注册,还要通过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区护理需要。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工作做得并不好。

4、国际社区护理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4.1国际社区护理模式:

日本

日本的社区保健是根据《地域保健法》,《保健疗法》的规定,至1994年各都道府,政令府,特别行政区都设立了保健所,保健中心,全国共有保健所848所,市街村保健中心1241所,各类保健机构中保健护士达到2万余人,为日本国民健康实施全民保健工作,同时日本实行的是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为促进社区保健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保障,1993年统计,日本65数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9%。椐厚生省人口问题研究所与日本将来人口推算到2000年老年人口比例将占总人口数的15.6%。针对此种情况,日本的社区护理发展也较快,其中老人保健与母子保健是日本社区保健工作的中心,老龄化社会推进了日本老人保健事业的发展。据厚生省统计,到1994年9月,日本各类老人保健设施达到1003个,入所老人85000余人,日本老人保健制度的宗旨是保持健康、确保医疗。为此,在社区人员进入40岁即开始建立“健康手册”,开展基本的健康教育、健康诊查等。老人保健医疗的层次可分为:医院老人病房、疗养院、老人保健中心、康复机构、特别养护老人之家、托老所、家庭护理援助机构等。1993年日本颁布了“老人保健法”,对家庭访问护理工作实行制度化管理,由医院,诊疗所的护士给在家疗养者精神康复病人提供援助。概椐“母子健康法”和“儿童福利法”的规定,日本保健所保健中心对结婚,妊娠,分娩,围生期妇女和出生婴儿,直至学龄前幼儿给予各种健康诊查,保健指导和医疗援助。

德国

在德国,自六七十年代以来,社区护理就在德国卫生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92年全国已有1万家护士站,4500个家政服务中心,约有一半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在社区护理服务中主要有家政人员(从事家政事务),护理员(协助护士做好生活护理),护士(主要从事护理专业工作)。无论是护士还是护理员,均要求有5年以上的医院工作经验,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老年人,儿童、术后恢复期的病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服务内容为慢性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康复和护理工作。每个护士站每周碰头2-3次,所有护士一起讨论护理计划和对病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护士站的每名护士均配有Bp机,遇事随时联络,每7个护理站归一总部管理。同时,各州护理技术监测协会定期对各护士站进行考核和验收。

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主张减少医疗消费,因而70%的住院病人是急诊入院,大量慢性病病人集中在社区内治疗和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护理多由护士承担。因此社区服务摆到重要的位置。鉴于此种情况,政府加大了对社区保健的财政投入,如在设有急诊的综合性医院增加老年病床数,在社区综合诊所建立护理中心,还建立了护理之家《老年人长托》,逐渐形成了医院――社区护理中心――护理之家――白日护理双向转诊的服务网络,比较好的解决了老年患者的就医护理问题

4.2国际社区护理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4.2.1提高民众对社区护理的了解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社区护理需求调查中发现,对社区护理有相当一部分人从未听说过。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的现状,但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发生偏差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他们认为社区护理的工作主要是家庭的治疗和基础护理。其实我国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应该将医院外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护理工作承担起来。所以,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可以运用与社区居民建立“契约式的服务关系”的模式,如定期上门体检、电话咨询、24h随时上门服务等,逐渐使社区民众了解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

4.2.2使社区护理工作合理可持续发展

社区居民应该有良好的护理服务模式,能够将医院的医生的医疗理念通过一定的科学的形式传播到社区,建立以省市医院为主要技术支持的社区护理模式,建立符合社区居民的需求护理机构.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以保健护理、预防保健为重心的医疗卫生机构需求日益增长,社区护理工作者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责无旁贷.社区护士应该明确自己在社区卫生护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主要工作、职责,社区护士所要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社区中的家庭等而不仅仅是个人,要做好社区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减少社区居民的发病,促进健康、我国的社区护理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完善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有关的行政部门应该对社区护理的发展充分重视,出台有关社区护理的具体的实施政策和措施,各项法律法规,同时加大对于规范管理社区护理的研究。卫生部门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社区的需要,重新界定社区护理的功能和社区护理的职责,提高各级领导工作的认识。在我国,支撑社区医疗保健机构作为预防保健费目前主要来源是医院经济收入,但由于未理顺好服务价格以及对此方面疲软的政府支持等原因,导致医院亏损,而影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通过对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得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引导政府对社区护理加强投入,健全完善的保险制度,大力的发动慈善募捐等等,凝聚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力量,有机地结合起盈利、福利和公益三者的关系,为社区护理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保障。

4.2.3减轻社区护士压力建立合适的护理模式

见于社区护士的工作的特殊性,护理管理者应充分了解社区护士的组织承诺,以此作为预测社区护士的离职意愿重要项目之一。还要加强社区护士对医院的感情和忠诚程度的培养,使她们的离职倾向降低。社区护士工作环境的美好,工资福利待遇的满意度,人际关系氛围的和谐,还可以通过注意力得到转移、情绪的合理发泄、倾诉自己的心声的方法,是自己的压力得以减轻。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社区卫生服务不可缺少的社区护理,其优越性在于它以社区为立足点,提供连续、方便、快捷、经济的家庭和个人护理服务,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医疗、康复、预防等,密切协作,共同完成社区的卫生保健任务。社区护理在社区医疗保健工作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为加强对人群进行有效护理,护理模式的内容应包括健康护理全部需求。社区护理把护理对象不但会包括原来的单一的患病个体,而且还要相应的扩大到了健康人、家庭乃至于整个社区。医院护理不能完成像社区护理这种全面而连续的服务,因此护理模式必然向社区护理服务转变,而社区护理又靠是社区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指导和宏观上把握,因此建立合适的社区护理模式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许爱芝.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14(3):55-56.

[2]Stanhopem,LancasterJ.Communityhealthnursing:promotinghealthofayyreyates,familiesandindividuals.4thedition[J].St,Louis:theCVmosbycompany,1996,2

[3]孙沙莉・护士长在模式病房中的主导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8):598-600

[4]anné~LisemcDonald,ianH.LangfordBScGrad,nigelBoldero.thefutureofcommunitynursingintheunitedking-dom.Districtnursinghealthvisitingandschoolnursing[J].advancednursing,1997,26:257~265.

[5]曾友燕,王志红,吕伟波.社区家庭护理服务内容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5(22):409~410.

[6]翟忠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42-43.

[7]侯淑肖,尚少梅,巩玉秀,等.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5(5):26-30.

老年护理和护工的区别篇7

关键词:老年长期护理产业;peSt分析;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孙建娥,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湖南 长沙 410081)

王慧,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1)

老年长期护理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近些年,发达国家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成为驱动消费,解决就业的重要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仍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一般环境的制约。因此,借鉴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的成功经验,运用peSt分析方法,客观分析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了解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的政策需求,寻求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的发展路径,是发展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模式与趋势

1.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应运而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长期护理(Long-termCare,简称LtC)是指针对不具备完全自我照料能力的人所进行的照料活动,以保证其得到个人满意的以及较高的生活质量,并获得最大程度的独立、自主、参与、个人满意及人格尊严。

12世纪初期,老年长期护理在英国悄然兴起,此后发展缓慢并长时期处于萌芽状态。随着工业化、人口老龄化与家庭核心化,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老年护理产业开始在工业国家蓬勃发展起来。据联合国社会发展和人道事务服务中心的调查数据表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和英国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计划,促使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联合国在第二次国际老龄问题大会上发表的《2002年老龄问题国际行动战略》中也明确提出建立完善的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老人健康和福祉的重要内容。

2.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模式

(1)国家保障型长期护理模式

国家保障型长期护理模式是指由国家财政出资,对需要长期护理的人员进行机构照顾和社区照顾的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主要有英国、瑞典、东欧等国家,其中以英国为典型代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欧洲最大的公费医疗机构和世界上最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之,而建立健全老年人卫生服务体系是英国政府提高老年服务质量和标准的重要工作。福利国家兴起时,英国政府出资兴办了与生活区完全隔离的福利院,对孤老、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进行机构照顾。而福利国家衰退时,以社区为中心的社区照顾方式便应运而生。英国的社区照顾在财政出资上完全体现了以政府为主的特点。

(2)社会保险型长期护理模式社会保险型长期护理模式是指由政府或社会通过法律强制规范,对参保人护理服务后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其主要特征在于制度的强制性,以保证每一个制度参与者都能享受基本的护理服务。实行该模型的国家主要有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德国于1994年通过立法正式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护理保险的范围、标准、支付办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日本1997年制定了《护理保险法》,在2000年开始实施全民长期护理保险计划,并与社区护理和机构护理相结合。

(3)商业保险型长期护理模式商业保险型长期护理模式是指由保险公司主办、投保人自愿缴费参保并在产生长期护理服务费用后由商业保险公司来给付的一种保障模式。其特点是运用大数法则的原理,采取风险分担的方式来化解长期护理的风险。该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美国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充分体现了高度市场化特征。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长期护理商业保险以来,长期护理保险已成为其健康保险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产品之一。这项商业保险能支付被保险人在任何场所(除急诊外)因接受任何个人护理而产生的护理费用。

3.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的趋势

国外老年长期护理产业的发展实践表明,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长期护理模式正逐步取代集中性的长期护理机构,成为老年长期护理的主体。其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多样化的服务项目和完善的服务网络。国外长期护理服务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家庭护理(生活照料、健康教育等)、机构性专业护理(理疗、精神护理等)、医院老年护理以及社区居家护理(日托服务、综合老人照顾服务等)。另外,北欧各国政府和卫生机构还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网络,极大增强了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的便利性和快捷性。

(2)全面的老年康复护理。在国外,老年护理专业工作者必须掌握各种功能训练技术,配合治疗师对病人进行有关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和功能评价。特别是针对老年精神或智力残障的病人,还采用系统适宜的作业疗法训练来增强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专业的护理队伍。国外从事老年护理专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是接受过护理专业或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正规教育专业人员,并且护理专业毕业生还需要在毕业后接受一年以上的老年护理专科训练才能正式上岗。

老年护理和护工的区别篇8

关键词:养老护理业;发展现状;中国;美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85-04

从联合国人口发展基金会的统计数据获悉,截至2012年,全世界约有8.1亿人口年龄已达到或超过60岁,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1%,也就是说平均每9人之中就有1人是60岁或超过60岁的老年人;预计到2050年,老龄人口数将达到20.3亿,占比将达22%,即每5人中就有1人达到或者超过60岁。全球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随之带来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以有效应对激增的养老服务需求,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美国是全球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在发展养老护理职业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而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相对较晚,且养老体系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养老护理职业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笔者拟通过中美养老护理职业发展现状的对比,提出借鉴美国经验,推动我国养老护理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中美养老护理职业群及其形成背景的比较

(一)中国的养老护理职业群

从经济来源角度看,由于家庭养老在文化价值、感情维系、精神慰藉等方面有无可替代的功能,当前我国总体上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且其比重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成反比,但随着家庭功能的日趋弱化以及国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社会养老的作用愈加凸显。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我国在2002年2月11日由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至此,养老护理员正式成为一种职业。当前,我国养老护理职业群以养老护理员为主体,辅以家庭服务员、护士、心理咨询师以及营养师等职业。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今老年人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内容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精神护理的需求以及专业基本护理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养老护理员的数量及素质都暂时无法满足其需求而形成的。

(二)美国的养老护理职业群

美国的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等为美国的社会养老提供了大力支持,主要体现为社区养老和非政府机构养老。在美国,大部分的物质、精神、文化服务都是以社区为单位提供的,而且社区也经常代为执行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的具体职能。因此,社区养老在美国养老服务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非政府养老机构在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接受政府监督,设有相应的行业准入标准,大都是微利甚至是不盈利的。非政府养老机构的存在和发展是美国养老服务高度福利性、市场化和产业化的体现。此外,美国的以房养老、异地养老等发展也很成熟,十分流行。

2010年美国劳动部公布的标准职业分类系统将美国的职业分为23个大类、97个中类、461个小类、840个细类,对具有相近工作职责、技能训练水平、教育水平的具体职业岗位归属于一个细类中。在该分类系统以及基于该分类系统再开发的美国职业信息网(o*net)的分类系统中,均没有专门护理老年人的职业。但是,美国早在1966年就在杜克大学开办了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该专业的毕业生要想成为一名老年护理人员,只需通过一个由美国护士学会主持的资格考试即可,而养老机构管理者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学习取得证书后方可上岗。可以看出,美国老年人的护理服务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护士提供的。根据o*net职业快速检索系统的关键字查询与分类查询以及具体的职业描述,个人护理助手(personalCareaides)这一职业的职业内容与我国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内容最为匹配。除此之外,还有家庭健康助理(HomeHealthaides)、医务社会工作者(HealthcareSocialworkers)等。

中美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描述的比较

(一)中国《标准》对养老护理员的描述

我国2002年出台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描述项有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等,其中职业概况包括对职业名称、定义、等级、环境、能力特征、基本文化程度、培训要求和鉴定的具体描述;基本要求又分为职业道德要求、基础知识要求两方面;工作要求将养老护理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四个等级,并分别进行了具体描述;在比重表中则规定了上述四个等级各项工作要求所占的比重,以基础知识为例,在比重表中要求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基础知识要达到20%,中级护理员要达到15%,高级护理员要达到10%,技师要达到5%。

按照《标准》对养老护理员的定义,养老护理员是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以肢体协调动作、善于表达与感知、较强的空间与色觉能力为其职业特征,并且要求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其基本文化程度要求虽仅为初中毕业,但有明确的培训和鉴定要求,四个级别的晋级培训分别不少于180、150、120、90个标准学时。在职业道德方面对职业操守和基本职业道德知识的掌握都有明确要求。基础知识有两方面的要求:老年人护理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前者主要包括老年人常见病医学知识、生理及心理知识、营养学知识、护理操作知识等,此外还应熟练掌握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后者主要包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知识和劳动法的相关知识,用以保障老人和养老护理员的合法权益。

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功能主要是生活照料和技术护理,并且技能要求也随着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四个级别的提高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比如,初级养老护理员的生活照料内容包括卫生、睡眠、饮食、排泄、安全等方面;技术护理内容包括基本的疾病护理,如给药、消毒等,另外还包括护理记录、临终护理等。中级护理员在初级护理员工作内容基础之上又增加了肢体康复、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要求,依次递增,最高级别的技师则在前三个级别职业功能基础之上附加了培训指导和护理管理等内容。

促进我国养老护理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中美两国养老护理职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可以看出,美国的养老护理事业开展较早,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养老护理体系,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与完善有很大的启示。

(一)借鉴美国经验,重新修订《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

在内容上,应效仿美国职业信息系统(o*net),要求养老护理人员除了要具备核心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外,还应有相应的非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人格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这既反映了当今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的社会趋势,也是使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得到可持续培养和提升的关键。详尽具体的职业要求可使劳动者对照自身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选择职业,也可使学校及培养机构能据此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另外,应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薪酬水平并写入《标准》之中。

在形式和效力方面,我国应吸收美国的先进经验,采取更加方便公开的方式以增强《标准》在公众中的普及度,并加快更新速度,增强指导作用,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人才需求。另外,要在各个环节加强监管,以保证《标准》的约束力和强制性。

(二)推广学院教育,实施分层培训

加大学院教育推广力度,提高学历水平由于较高层次的学习和培训必须基于较高的学历水平,目前养老护理员文化水平低且年龄偏大的现实状况使得他们无法通过后期培训达到较高的素质水平。因此,应在职业院校设立相关的养老护理专业,通过正规高等教育的途径培养高学历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可以先从专科培养开始,逐步过渡到本科甚至更高学历,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水平直接获得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

实行分层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考虑到护理人员短缺和培训的有效性,可将养老护理员群体分为两部分:学院教育者和非学院教育者。对于前者,即已经接受过专业系统学习的人员,其岗前培训的重点应放在熟悉流程、适应角色和安全操作等方面。而对于后者,对他们的培训除了前者在岗前培训中学习的内容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不过,囿于学习能力,培训内容仅限于初级养老护理员水平。

(三)“以人为本”建立层级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养老护理员管理体系首先,应该转变管理理念,树立起以养老护理员为核心,养老护理员个人利益与养老服务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相统一的新型管理理念。其次,要建立责权明晰的层级管理规章制度,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改善目前混乱的管理状况,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并选择试点发展老年社区或其他类型的养老模式,为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探索道路,积累经验。此外应加强设施建设,改善老年人入住条件和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条件。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利用加权计算方法,全方位地评价考核养老护理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日常工作、突出表现、态度道德等情况;要引入竞争和奖励机制,对于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或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改变社会对养老护理员的认知偏差

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高社会成员敬老爱老的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氛围。

要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养老照护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发展,使全社会加深对这项工作及其从业者的认识与理解;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自我认同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理想;通过宣传和口碑,逐步改变老年人的传统观念,使他们乐于接受养老护理员的服务。

参考文献:

[1]populationofover-60-Year-oldstoReachoneBillionwithintheDecade[eB/oL].(2012-10-01).http:///public/home/news/pid/12232.

[2]谢倩.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程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4-6.

老年护理和护工的区别篇9

关键词社区护理发展范畴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129

影响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

①我国社区护理现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不少医院虽然开设了社区门诊及家庭病床,其重点仍是病人,仍以基本医疗为主。对“六位一体”人性化服务认识不足。②社区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网络化仍处于摸索阶段。③政府不重视,资金不到位,医院仍以营利为目的,工作开展很被动。④全科医师和全科护士缺乏,各项水平有限。⑤社区软件和硬件的缺失。⑥没有得到公众认可,居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五免六减只是一句空话。⑦社区护理教育还是一项空白,至今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门社区护理人才,由于社区护理所需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结构的特殊性,目前中等卫生学校培养出来的护士将难以开展好社区护理工作。⑧社区护理仍缺乏整体性。连贯性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社区护理的范畴

了解国际与政府卫生组织和卫生法令;进行生命统计;协助环境卫生和团体卫生工作;实施卫生教育;从事妇幼卫生工作;协助公共安全与传染病管理;从事家庭访视及护理;慢性病管理及跟踪治疗,心理卫生指导;执行医嘱;巡回服务;运用社会资源;保存正确纪录。

社区护理特殊性

包括社区卫生与护理两方面的内涵,除做好基本医疗外,社区护理主要是对社区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六位一体”的健康服务,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慢性病的防治及系统化管理等,促进社区每个人健康安宁,包括疾病的预防、健康的恢复以及增进健康。是社区护士亲切友善精神体现。应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疾病系统化管理。运用有利用资源,发挥护理功能,协调并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组织、政府机构等相关资源,共同努力延伸到社区中,如与辖区政府街道居委会计生办共同合作,为社区每位成员提供健康保障,为社区护理发挥桥梁作用。

社区内优先服务对象

弱势团体(老弱残障)。社区护理关心全人类的幸福,其对象是不分种族、宗教、年龄、性别或其他任何特征的。妇幼健康应得到特别注意和照顾,其原因是妇女健康直接影响到孩子,母亲健康一旦遭到永久性伤害,不仅造成母子二人健康的损害,且影响到整个家庭生活。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健康、心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日益减退,因此老年人的健康照顾非常重要,故在社区护理中应重点维护妇幼及老年人的健康。

社区护理要做好卫生服务的计划、评估和发掘

评估是指对个体及其家属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评价,了解每个个体、家庭、团体以及整个社区健康的需求,以保证社区护理计划的落实。社区护士必须先行判断,确立其问题,然后再研究解决其问题的办法。如缺乏孕育经验的孕妇,应让其尽快了解有关孕育知识。每一个人健康需要问题不尽相同,做好区域内高危人群的管理,疾病的筛查以提高个体的抗病能力,共建和谐社区,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社区护理的目标。以社会效益为主,坚持质量与速度的协调发展。

做好健康宣教

社区护士不仅要发现及评估个人、家庭、社区的卫生问题,而且要让社区所有居民都认识到危害性,并采取行动以解决问题。如不少人对癌症认识不清,对待癌症病人就像对待传染病病人一样,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给病人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健康恢复。

按需提供护理服务

社区护士依照个人的特殊情况,提供适当的护理、转诊,或社会资源的利用,慢性病的防治,如对长期卧床的心血管病人的家属给予基本护理知识指导(擦浴、翻身、测血压等等),让病人得到正确的、舒适的、安全的护理。

优化社区环境

控制(或尽量消除)威胁健康或降低生活兴趣的社会环境。社区护士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安全工作,去除威胁健康的因素,如意外事件、传染病疫源、药物成瘾、水源污染、噪声、空气及土壤污染、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做好健康体检

早发现,早治疗。社区护士通过借助各种健康筛检和对居民的健康评估,并劝导每一个人戒除不良卫生习惯。

老年护理和护工的区别篇10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病;护理进展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且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老年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加上生理功能的老化,易患各种慢性疾病,在人口老龄化突飞猛进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今天,医疗卫生界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更加关注,老年医学和老年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与迫切性。如何加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老年慢性病的特点、我国老年慢性病的现状调查及护理等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1老年慢性病的特点

1.1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症状体征不典型伴随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组织器官逐渐衰退,其敏感性及反应性也下降,这也是导致老年人慢性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症状不典型的主要原因。当疾病发生时,患者并无任何不适,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并且老年慢性病中很多疾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疾病发展到严重程度仍无明显不适症状,或临床表现不典型,极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1]。

1.2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病情复杂由于老年患者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防御和代谢功能普遍降低,各系统之间相互影响而导致多种疾病同时或先后发生。约有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而且各种症状的出现及损伤的累积效应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因而病情错综复杂。

1.3病情发展变化迅速,容易出现危象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差。免疫器官老化,致免疫功能降低,应激能力减退,一旦发病,病情迅速恶化,治疗困难。老年人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时,容易出现器官或系统的功能衰竭,病情危险。如老年重症肺炎,很快相继发生呼衰、心衰、脑病、m0SF而死亡。老年慢性病存在多个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故猝死发生率高。

1.4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减弱,导致病程长、康复慢,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感染、血栓形成和栓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同时或相继出现呼吸、循环、大脑、肾的衰竭和DiC。

2老年慢性病的现状分析

2.1患病率高从文献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性别,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不同,总体波动在50%~90%之间。2001年,苏维等[2]研究描述了成都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及经济水平的患病率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患病率高达72.4%;黄茂盛等[3]调查提示上海60岁以上的城乡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60.8%,其中男性为59.4%,女性为61.9%,城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6.5%,而农村为53.9%;同年,吕探云等[4]也对上海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研究发现其患病率为77.4%;2003年通辽市社区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52.58%[5];福州市老年人的慢性病总患病率为89.41%[6];刘雪荣[7]对河北省燕郊社区7171名老年人的现状调查表明,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92.1%;2005年,孙纪新等[8]对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常见的6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显示,老年人慢性代谢性疾病总患病率按患家属数计为85.5%;施学忠等[9]对河南省中老年人慢性病的调查显示,中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62.7%;1185例老年人中598人患有慢性病,慢性病患病率50.5%[10]。由此可见,21世纪以来,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一直持续在50%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与护理是迫在眉睫。

2.2患病种类多、复杂研究表明,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高血压的患病率居首位,城市依次为白内障、CopD、冠心病、其他心脏病、糖尿病,而农村依次为CopD、白内障、耳聋、其他心脏病、骨畸形和骨质疏松症[3]。2001年,苏维等[2]研究发现肌肉骨路系统疾病是第一位常见病,其它常见病还有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吕探云等[4]研究表明患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是高血压、白内障、心脏病、关节炎和肝胆疾病。王梅华等[11]对广东省老年慢性病患者研究表明,依次为高血压病、关节炎、白内障、肺气肿、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肿瘤、慢性肾炎。北京城市社区老年人位居前三位的慢性病为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12]。2003年通辽市社区老年人的慢性病种类依次为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5];河北省燕郊社区7171名老年人中位于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高血压、心脏病、骨关节炎或风湿性关节炎、口腔与牙病、颈椎病[7]。河南省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前4位依次为视力问题、胃炎或胃溃疡、压抑或焦虑和背痛或椎间盘问题[13]。从以上文献可见,老年人患病种类很多,很错综复杂。

2.3多种疾病并存2002年,山东省聊城市5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14]。刘雪荣[7]对河北省燕郊社区7171名老年人的现状调查表明,70.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2005年,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同时具有至少3种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3.4%[8]。王德文等[6]对福州市老年人慢性病的现状调查显示其中患1种慢性病的占55.16%,同时患2种慢性病的占23.57%,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占21.27%。2004年河南省中老年人慢性病的调查显示,患1、2、3种及以上慢性病分别为24.6%,16.0%和22.1%[9]。2005年调查显示河南省居民慢患1、2、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分别为26.9%、13.2%和23.5%[13]。由于各研究涉及到年限、样本量、文化程度、离退休前职业、医疗保障、居住状况、是否经常主动获得医疗保健知识、支付医疗保健费用有无困难等因素的不同,所得结果各不一致,但从调查研究看5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两种或以上疾病。

3老年人慢性病的护理状况

目前,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主要集中在社区护理、社区家庭护理、中医护理等方面。

3.1社区护理模式社区护理强调的是通过社区对老年人慢性疾病进行管理,帮助社区老年人掌握慢性病的防治知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监控危险因素,达到预防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目的。社区护理干预强调充分发挥护士的工作特点,护士是社区护理的主体,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各式各样。张健凤等[15]等社区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生理干预、护理体检、安全指导、疾病宣教、七防六洁指导、功能锻炼指导、临终护理、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其中大部分都属于健康教育。临床调查显示,社区管理强调的是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16]。

3.2社区家庭护理模式关于开展社区家庭医疗与护理的基本工作模式的研究很多:一是在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下,以二、三级医院为主体框架,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指导工作;二是根据社区特征,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社区,每个社区内建立卫生服务站,有固定的医疗护理人员开展工作;三是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登记制度,使得各服务站对本社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四是服务站的医护人员应由全科医生和护士组成,承担片区内患者的门诊、急诊,并负责上门服务,包括了解病情、送医送药、施行常规的医疗护理措施和开展经常性的预防及康复保健工作;五是对于服务站不能解决的医疗问题,如需检查或手术等应及时送患者到上级医院治疗。其中家庭病床服务是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形式,它是由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为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在家中或社区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主要以慢性病患者为主[17]。有研究表明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住院治疗,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的恢复[18,19]。社区护理环境在家属家里,可更好地满足个体需求;患者可与家人密切接触,并且由社区护士联系专家诊治疾病,使患者感到医疗安全得到保障。医护人员在给患者对症处理的同时,还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疾病的有关知识,并鼓励患者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使患者能保持稳定的情绪,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问题。社区家庭护理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20],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题,减轻他们的经济与精神负担,显得极为重要与迫切。

3.3中医护理中医护理的速效、显效和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经济发展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但在老年慢性病的护理中,中医护理应用的研究不少,主要讲究疏通肝气、调理脾气、固护卫气、起居适宜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21]。刘文红[22]利用辩证调护法对老年性便秘患者进行护理,不仅解除了便秘,而且是紊乱的胃肠功能得到了调整,改善了患者的体质,从而提供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践证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预防性干预和卫生保健活动通常需要在家庭或社区长期执行,因此,家属及其家庭将不可避免地成为预防和管理慢性病的主要责任承担者。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护士的帮助下,通过自我管理,自己解决患病所致的各种问题,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延年益寿。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7.

[2]苏维,兰亚佳,陈希宁,等.成都市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1,17(5):419-421.

[3]黄茂盛,洪震,曾军,等.金美华上海市城乡老年人慢性病现况调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4):287-289.

[4]吕探云,杨英华,曹育玲,等.上海市社区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要.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65-568.

[5]康德伸,张庆德,姜艳华,等.社区老年健康促进与慢性病干预.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55-156.

[6]王德文,林维文,周天枢.福州市老年人慢性病现状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0):1242-1243.

[7]刘雪荣,于普林,叶文,等.河北省燕郊社区717名老年人慢性病现况调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44-47.

[8]孙纪新,曹运星,栗华,等.河北省农村老年人慢性代谢性疾病流行现状.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3):259-261.

[9]施学忠,杨永利,谢婧,等.河南省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5,21(6):717-719.

[10]冷静,邓冰,胡艳文,等.贵阳城区老年慢性家属健康状况及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贵州医药,2010.34(4):311-313.

[11]王梅华,柳青,杨基然.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2,18(3):359-361.

[12]郭爱民,瓮学清,吴爱南,等.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现状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2,18(7):849-851.

[13]谢婧,赵秋民,施学忠,等.河南省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社会学多因素Logistic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5):791-794.

[14]王依娜,管恩锋.健康教育干预在农村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中国公共卫生,2002,18(7):875.

[15]张健凤,于卫华.城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疾病的家庭护理干预.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35-838.

[16]孙明艳,刘纯艳.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上海护理.2006,6(2):56-58.

[17]李智英,夏季平,欧阳定保,等.家庭模式病房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保健医学杂志,2003,5(4):250-251.

[18]于卫华,李志菊.城市社区老年慢性病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现代护理,2001,7(2):1-3.

[19]刘晓慧,林祥娥.老年慢性病家庭护理现状.护理学.2008,4(16):51-53.

[20]林毅,段燕锋.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家庭病床服务现况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11):33-34.

[21]徐倏莉,陈继根,王丽萍.社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及应用现状调与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