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生儿的护理要点十篇新生儿的护理要点十篇

新生儿的护理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4:13

新生儿的护理要点篇1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要点

新生儿脐部比较容易受感染,而且新生儿免疫机制发育不完善,集体防御能力较差,特别容易引发脐部感染,影响新生儿健康[1]。为了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率的发生概率,必须对新生儿脐部进行有效的护理,抓住护理要点实施针对性保护措施,防止病原菌的侵入,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2]。本研究以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及要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300例新生儿,男婴174例例,女婴126例,出生体重2500-4000g。均为单胎,所有患儿均无宫内感染,apger评分在8分以上。

1.2方法

日常护理:(1)保持脐部干爽:新生儿沐浴后及日常被水浸湿或被尿液污染后,需使用干棉球或干净的纱布擦干,并使用络合碘面前进行消毒,消毒时未脱落的脐带从根部向上消毒,脱落后的脐带从脐窝中心向四周消毒,消毒过程中给予患儿2-63根棉签辅助处理,一根棉签用于脐带根部、一根用于脐带周围,另一根用于吸取脐带周围多余消毒剂。(2)避免感染:为保护脐部,新生儿脐带结扎后12~24h往往会使用无菌纱布包扎脐部,而由于纱布容易被刚刚结扎的脐带伤口分泌物及宝宝的大小便污染,给细菌在脐部生长繁殖创造条件,因此脐带结扎12~24h后,需及时去除盖住脐部皮肤的纱布,并每天用络合碘毒脐带2~3次,直至脐带干燥脱落;(3)避免摩擦:由于已干燥但尚未脱落的脐带残端很坚硬,经常碰触摩擦,易导致根部出血,因此护理中需注意避免对脐部的刺激,选择柔软的纸尿裤和纯棉内衣,消毒脐部时,手法要轻柔,避免对脐部造成擦伤。

特殊护理:(1)脐带发红:脐带干燥脱落过程中,根部及周围皮肤往往会有轻微发红,属于正常现象,可使用络合碘消毒,并使用刺激性小的红霉素软膏外涂脐部;护理过程中若皮肤发红严重,脐轮有肿胀,且发红皮肤温度较高,则可能为发生感染,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2)脐带渗血:脐带结扎不彻底,可造成脐带渗血,多发生在结扎后12h内,若新生儿发生脐带渗血,则需重新结扎止血;少数脐带干燥后未脱落前,受牵拉、刺激等,可导致脐带渗血,若发生此种情况,可使用云南白药外涂;脐部出血量较少时可用碘伏消毒加压包扎或用明胶海绵止血,如出血较多按压止血无效时,应缝扎血管止血。(3)脐部分泌物:脐带愈合过程中,残端往往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属于正常现象,新生儿脐部有分泌物渗出后,需及时清除,以避免分泌物干燥后,导致脐窝和脐带根部发生粘连,引起感染;(4)脐带脱落迟:新生儿脐带一般3~7d内可自然脱落,若2周后仍未脱落,则需对脐带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查看是否有红肿、化脓、大量液体渗出等,若有脐炎发生症状,则需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若无以上现象,则可使用络合碘进行消毒,并保持残端干燥,以加快脐带脱落;(5)脐肉芽肿:因脐带脱落过晚发生脐炎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脐肉芽肿,表现为脐窝内有粉红色易碎有渗出的包块,脐窝内潮湿有渗出,易出血及感染,可并发脐同皮炎。为保持脐部干燥,可用10%硝酸银烧灼,小肉芽可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镊子夹除后加压包扎,每天2次换药。此外,在新生儿出院前,还应做好脐部护理宣教,为产妇及家属讲解的脐部护理要点,教会产妇及家属正确消毒新生儿脐部的方法,注意避免脐部潮湿、污染,若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1.3观察指标

在新生儿脐带护理过程中,仔细观察新生儿脐部变化情况,是否有粘液性分泌物,是否有潮湿、渗血情况出现,记录新生儿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

2结果

经护理后,本组300例新生儿无一例发生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在家属满意度方面,非常满意167例,满意84例,一般满意49例,无一例不满意,家属满意率达到100%。

3讨论

婴儿脐带周围有着丰富的胶质样组织,细菌非常容易再次繁殖、生长,特别是厌氧菌和病原微生物和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脐带在出生7天以后才会自然脱落,脐部创口需要2周才能完全愈合[3],这个阶段新生儿的脐部护理与新生儿健康有着重要的关系,必须对新生儿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降低新生儿脐带感染。由于脐部潮湿易滋生病菌引起局部感染,因此日常中需保持脐部的干爽,注意做好脐部保护及消毒,避免感染及摩擦,以防止脐炎及脐部擦伤。在做好日常护理的同时,还应加强脐带发红、脐带渗血、脐部分泌物、脐带脱落迟及脐肉芽肿等脐部特殊护理,从而减少脐部并发症。从我院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经过精心的脐部护理,本组300例新生儿无一例发生脐炎,脐部感染及并发症,表明了护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丽君,郭玉萍.改进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20(12):55-56.

新生儿的护理要点篇2

在临床上,产妇分娩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则容易造成新生儿骨折现象[1]。故此,临床上非常重视分娩时产妇的助产护理工作。本文研究当中,根据新生儿骨折的病理特征,在产妇分娩时,给予针对性的助产护理,现将详情报告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决定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7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当中,产妇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27.17±2.41)岁,怀孕周期35~41w、平均时间(38.14±2.68)w,初产妇占28例、经产妇占7例,自然分娩的产妇占25例、剖宫产的产妇占10例,小学文化的产妇占4例、中学文化的产妇占13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的产妇占18例;对照组当中,产妇年龄在20岁~36岁、平均年龄(26.53±2.85)岁,怀孕周期34~40w、平均时间(37.82±2.14)w,初产妇占26例、经产妇占9例,自然分娩的产妇占27例、剖宫产的产妇占8例,小学文化的产妇占3例、中学文化的产妇占15例、大专及以上文化的产妇占17例。对两组中决定在我院分娩产妇的年龄、产妇的怀孕周期、产妇的分娩次数、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妇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异,统计学没有意义(p>0.05)。

1.2方法给两组产妇,在分娩时都实施常规助产护理[2],具体内容为:①监测产妇和新生儿分娩情况。观察产妇的面色情况、呼吸频率、心率指数、血压情况等观察指标,在分娩当中遇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情况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②分娩中,指导产妇正确的分娩体位,例如对于胎儿体型大、产妇耻骨弓偏低的情况,则要辅助产妇选择半卧位进行分娩,同时将下肢弯曲,用双手抱住大腿,保持在30~45°。③在分娩中,如果产妇出现宫缩情况,则要指导产妇弯曲双下肢,让双手抱住大腿,分离产妇的双脚和产床,根据产妇宫缩的频率,用力做向后拉伸的动作。

对照组中,给本组产妇只进行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中,给本组产妇,在采取常规助产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针对性助产护理要点主要包括:①给予产妇心理辅导,帮助改善产妇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状况。②给产妇讲解分娩及保健的相关知识,提高产妇对分娩的认知度,加强产妇在分娩中和医护人员的配合力度。

1.3观察指标根据两组产妇在分娩时的助产护理方式,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在分娩时的情况,记录新生儿出生后的骨折类型和骨折比例,其中主要包括颅骨骨折、锁骨骨折、肱骨骨折、股骨骨折等,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在本次研究结束后,两组产妇实施助产护理中,其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均数±标准差(x±s),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当p

2结果

两组产妇在分娩后,每组产妇当中新生儿发生颅骨骨折、锁骨骨折、肱骨骨折、股骨骨折的概率均不同。观察组35例产妇当中,新生儿颅骨骨折的例数是1例、占比2.86%,锁骨骨折的例数是1例、占比2.86%,肱骨骨折的例数是0例、占比0.00%,股骨骨折的例数是0例、占比0.00%,总骨折发生率为5.72%。对照组35例产妇当中,新生儿颅骨骨折的例数是2例、占比5.72%,锁骨骨折的例数是5例、占比14.30%,肱骨骨折的例数是1例、占比2.86%,股骨骨折的例数是2例、占比5.72%,总骨折发生率为28.60%。由此可以得出,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骨折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故此,两组产妇之间,对比分娩中不同方式的助产护理效果有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骨折现象多发于难产产妇中,其病理特征主要是,在分娩时,首先从产道分娩出的是新生儿的臀部,这就容易引发新生儿各种骨折情况[3]。故此,在产妇分娩过程当中,应当加强助产护理,降低新生儿骨折的概率。

新生儿的护理要点篇3

关键词:母婴同室;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23-01

随着母婴同室的建立,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模式已从过去长期实行母婴分离、封闭式的集体护理转变为有家属和产妇直接参与的开放式护理。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感情特别投入,新生儿任何微小的变化都可能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此外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因地域、文化限制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不同程度缺乏,她们迫切需要接受和掌握新生儿护理方法,这给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2012~2013年在我院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儿635例,针对其护理难点进行了相应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35例产妇其中初产妇577例经产妇58例;剖宫产441例经阴道分娩194例。足月正常新生儿635例,胎龄37~42周,体重2500~5000g,住院3~7天。

2护理难点

2.1哺乳知识缺乏:(1)本组275例产妇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产后2~3天才开始有乳汁分泌,新生儿吸吮是"空吸",不能主动进行早吸吮,亦不能配合护理人员的指导,造成吸吮次数少(

2.2对薪生儿生理表现知识缺乏: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女婴阴道分泌物、假月经、"马牙"或"板牙"等生理知识缺乏,易紧张焦虑。本组80例因上述原因导致焦虑。

2.3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缺乏:本组197例受传统观念影响出现以下情况:(1)认为室内不宜通风,对新生儿包裹太厚,保暖过度,导致体温过热。(2)注重新生儿睡头型(后脑勺扁平),常取平卧位,造成溢乳或呕吐。(3)留恋传统"蜡烛包",用布带捆扎新生儿四肢。(4)为新生儿"清胎热",盲目使用大黄水、金银花露等,导致新生儿呕吐或腹泻。(5)对新生儿脐带的暴露法护理不够理解。(6)不熟悉新生儿触摸意义及方法。

3护理对策

针对以上护理难点,我院将健康教育与实际操作指导相结合,以母乳喂养为重点,结合新生儿的特点,采取以下对策。

3.1对产妇进行授乳知识教育:(1)应早开奶,早吸吮。讲述初乳的重要性,及母乳哺乳的优点。告知初乳中所含各种的营养物质是初来人世的婴儿需要的最佳食物。对新生儿的呼吸道及皮肤能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母亲给婴儿带来更多的母爱和关心,有利于刺激母亲早下奶,母婴同室有利于乳汁分泌,保证足够的乳量。(2)保持正确哺乳姿势和方法。指导产妇如何进行哺乳,采用母亲感到舒适的原坐着或躺着,母亲能感觉到婴儿吸吮动作缓慢而有力,婴儿显得轻松、愉快。母亲也不感觉痛,如果嘴及下颌部能紧贴。可看到较多的乳晕,吸吮动作小而快,婴儿出现烦躁甚至拒绝吃奶,则说明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母婴同室进行哺乳有利于产妇了掌握新生儿的饮食规律,产妇按需哺乳,可提高母乳成功喂养的概率,满足婴儿营养需要。如出现肿胀,乳汁分泌不畅可以热敷,进行按摩,让新生儿吸吮用手辅助乳汁排出,反复进行,直至乳汁通畅。

3.2及时讲明新生儿生理性表现:新生儿的生理表现也是产妇及家属关心的问题,应多为他们讲解这方面的知识。(1)生后1-3天,由于新生儿摄入少,排出水分相对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不超过6%-9%。3天后体重开始回升。如体重下降10%,要注意加强喂养。(2)生后2-3天,由于新生儿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肝内葡萄糖醛酸转换酶活力不足出现生理性黄疸,5-6天达高峰,10-14天消退,不需特殊处理。(3)生后3-5天受母亲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乳腺肿胀,如蚕豆至鸽蛋大小,多于2-3周消退,男女婴均可出现。嘱产妇勿用手挤压,以防感染。部分女婴生后5-7天阴道有分泌物或少量出血,1-3天自止。(4)少数新生儿在上颚中线或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米粒大小隆起颗粒,生后数周或数月消退。通过及时认真的讲解,80例产妇及家属均能理解,并解除了紧张焦虑心理。

3.3传授新的育婴知识摇及时向产妇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改变传统的育儿方法,使其接受新知识。传统的育儿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对护理知识缺乏和受传统观念影响,易导致新生儿出现各种病理状况。最常见的就是新生儿呛奶,新生儿消化道解剖特点已发生溢乳,教育产妇采取合适的姿势和方法,减少溢乳造成的误吸或窒息。告知其哺乳后,将新生儿竖起,并拍后背2~3min,或哺乳后新生儿采取侧卧位;其次是空气污染,受传统观念及习俗的影响,产妇在产后门窗紧闭,加之产妇恶露、出汗及大小便的异味常导致空气十分污浊。新生儿的出生探视陪伴者众多,各种细菌病毒也随之带入,新生儿的防御机制未成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所以要告知家属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保证每日通风2次,每次30min,室内保持在22~24℃,55%~60%。对于新生儿的襁褓,应根据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不易包的太厚,以四肢暖和为度。体温保持在36~37℃。新生儿出生24h后应暴露其脐带,对产妇及家属讲明,让他们理解和掌握脐带的护理方法。每天用碘伏棉球擦拭脐轮和脐线端,保持脐部干燥、清洁,也能预防感染。及时向产妇及家属讲明生理性哭闹和病理性哭闹的区别,减少产妇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如新生儿哭声响亮,婉转,间歇期面色如常,属生理性,可能是不良刺激导致的新生儿不适,产妇无过度紧张。

4讨论

积极提倡教育母婴同室喂养,认真指导其正确的喂养方法,减少误区,有利于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减少了新生儿在育儿室的危险,增加了母子的感情,同时为新生儿的护理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

[3]刘玲,刘均娥.临床护理的交流原则和技巧.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73-874.[4]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应.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53-56.

[5]egliGe,eglinS,newtonm.theinfluenceofthenumberofbreastfeedingsonmilkproduction[J].pediatrics,1961,27:314-317.

[6]黄美凌,冯健怀,梁丽霞。母婴同室443例产妇需求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封三

新生儿的护理要点篇4

关键词:新生儿科;院内感染;原因分析;策略研究

    新生儿科是近些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内容是扩展产科业务范围、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等方面。由于新生儿特有的生理特征,身体素质较低,容易感染疾病,因此不可避免的成为院感的高危人群,在对其进行护理时,医疗安全问题也显得更加重要。因此通过对新生儿住院发生感染的整个过程进行探讨找出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出预防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措施和依据。

1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1]

1.1 新生儿自身的特殊生理结构:新生儿的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免疫力较低,白细胞较少。一旦被病菌感染,体内的白细胞会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身体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来抵抗病菌感染,从而引起感染。

1.2 新生儿科室的特殊性[2]

1.2.1新生儿病房布局条件较差:国内新生儿科病房的特点是病房少、患儿多、病区小等,而且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一般没有分离出来,都聚集在一起,这非常容易造成新生儿的院内感染。同时院内病房隔离条件较差,使病房内不同疾病的患儿接触机会较多,容易产生疾病上的交叉感染。根据医院规定,新生儿的床位面积不少于3m2,床间距不少于90cm,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每张床位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但是这些规定目前国内还不能达到。

1.2.2新生儿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在国际规定中,每个患儿应配有2~3个护士进行护理,但目前国内1个护士要同时对2个患儿进行护理。还远远未达到国际的标准。特别是新生儿监护病房内护士的护理素质上更加明显,由于护理人员的不足,经常存在调用其他科室的护士来暂时顶替补充新生儿监护病房内护士的情况,这导致新生儿监护病房内护士的专业素质更不能达到标准要求。

1.3 进行治疗的存在的问题:①抢救危重患儿生命经常采用的坏死有创气管通气,这容易导致患儿出现气管损伤、胃部损伤等现象;②新生儿室护士、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要不断地接触到患儿的身体,使医护人员身上带有的病菌通过手或其他的物品传播到患儿身上,引起患儿的院内感染;③医生在对新生儿进行抗生素治疗时,由于患儿本身的生理特点,医生无法准确进行抗生素种类和量的施用。因此容易造成患儿体内的菌群平衡受到破坏,易发生感染。

2应对新生儿感染的预防及发生时采取的策略[3]

2.1 预防新生儿科室院感的措施

2.1.1提高新生儿免疫力:新生儿的免疫力与其营养状况、喂养种类有关,家长可以据此对患儿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进行母乳喂养,提高患儿的体质和免疫力,同时对患儿进行预防接种预防病菌感染,经常对新生儿进行按摩,促进其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身体成长,提高免疫力。同时还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

2.1.2领导阶层要提高新生儿管理意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领导阶层要进行定期和随机的检查,同时与工作人员经常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对新生儿的医护人员要进行院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同时发现可疑的病例时要及时进行检验,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进行新生儿病房布置时要按照要求进行,床位不宜过多。在配置病房医护人员时要配置充足,提高其专业素质。每年要对这些医护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一旦发现有传染病携带者,应立刻调离新生儿科。

2.1.3使用抗生素要正确:长期使用抗生素易使体内菌群紊乱,造成患儿体内的菌群替代,已受到感染。医生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及禁忌条件,并结合新生儿用药特点,积极发现其原发病,尽量减少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2.2 新生儿科室院感发生时的措施:①先将患儿隔离开,然后根据患儿的病情程度按情况不同分别进行治疗,建立专门的医疗小组,避免隔离期的来访,积极寻找传染源,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再次感染的产生;②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之前要正确给自己消毒,培养洗手的习惯及意识,切断感染传播。对于那些需要密切接触传染源者的人员建议采用一次性手套操作,同时对病房和室内的相关用品进行彻底消毒,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

2.3 新生儿科室院内感染治疗结束后的措施:①对产生的新生儿院内感染事件进行教训总结,并向卫生部门提交有关报告。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院内感染防护及治疗手段。在发生感染时,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其中要包括医院采取的防护及救治措施,不隐藏其中的原因,同时还要对本次事件进行总结,为以后院内感染方面的事件处理和制定相关院内感染的发挥提供了经验;②要对院内感染进行教育和宣传。在发生院内感染事件的时候要及时找出其产生的元以内,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并且利用这样的机会向全院人员进行这方面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同时医院要定期的向院内医护人员提供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加医护人员防范院内感染的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对其薄弱知识进行有针对的解决。

3参考文献

[1]甘和平,仇 伟,林建海,等.上海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3):23.

[2]李爱仙.基层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探视管理对策[J].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5,6(4):285.

新生儿的护理要点篇5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护理实习生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11-02

目标教学法是以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1]。新生儿科是一个专科性极强的科室,患儿具有易感染、病情变化快、不能言语表达、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等特点。护理实习生对新生儿疾病知识及护理掌握难度大。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对新生儿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自2008年起,本科改变以往带教的随意性,应用目标带教法,让护生入科实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观察组为2008年7月~2011年6月我科实习的护生100名,其中女性94名,男性6名,年龄18~22岁,将100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50名与观察组50名,两组护生的性别、年龄和入科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带教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目标教学法带教管理,将教学任务分为制定目标和计划、实施目标和计划、考核评价三个部分来完成。

1.2.1制定目标和计划。制定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目标

①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医学知识,包括疾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原则。熟悉新生儿常见病病儿的护理评估、护理目标、护理评价及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病儿的抢救原则。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出院健康指导。②急救及专科技能培训:掌握危重新生儿的抢救预案和抢救药物的使用,如气管插管、气管内用药、心肺复苏、洗胃等,呼吸机治疗病儿的基础护理,危重新生儿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防范措施,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管理及护理,动脉穿刺、股静脉穿刺的应用,具有实施新生儿常用护理操作技术的能力。

1.2.2实施目标和计划。在学生入科前召开儿科带教老师会议,根据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新生儿临床护理教学培训表,公布每一阶段的教学计划目标,按照计划目标进行带教;由新生儿科总带教脱产教学,以“一带多”形式或安排给主管护士带教,本阶段教学工作完成后,由总带教老师对本阶段带教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共分两个阶段进行。①新生儿科基本知识教学:由带教老师带领护生熟悉新生儿病区的环境,要求护生熟悉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础护理技术,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病情观察等,熟悉了解新生儿科的常用药物、常用仪器及急救仪器的操作方法等等。②强化和提高阶段:在带教老师或主管护师的指导下,每位护生分管2-3个新生儿患者,按照新生儿护理流程对新生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完成患儿的护理操作。安排教学查房,由总带教老师主持查房及安排老师小讲座,对临床实习中所遇到问题与解决方法及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并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估。

1.2.3考核评价。护生实习结束后,进行一次新生儿科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的考核,护理操作评分标准自行制定,以百分制计算。同时设计新生儿科护理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

1.2.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比较;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见表l。

2.2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由带教老师向护生发放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6.0%、74.0%(χ2=9.49,p<0.01)。

3讨论

目标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要求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学,教师为帮助学生达到目标而教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在确立教学目标后,围绕目标实施教学,并根据目标评价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生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对老师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目标教学法在培养护理人才方面是成功有效的。

目标教学法让护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具有主动性,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和惰性,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各方面评估,使带教老师对学生的需求和不足都更好地了解,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注重护生评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使护生从传统的被压抑、被忽略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传统的带教模式,是在“以导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的灌输式教育,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老师与学生缺乏沟通交流,老师带教目标不明确,学生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不高,学习效果差。

目标教学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制定学习目标计划,有利于完成教学大纲应用,改变了盲目带教的现象[4],使护生入科后能很快把握该专业的重点与难点,根据指定的目标查阅书籍资料,带着问题进行临床实践,能够更好的掌握护理问题的重点和难点,目标教学使护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培养他们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标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5],使护生在较短的实习周期,很快的熟悉工作环境和流程,为以后的实习打好良好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和护生共同参加护理查房和医疗教学查房,加强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的培养了护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6],使教与学得到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总之,随着医学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护理人才的培养很关键,目标教学法能更好的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方慧麟,薛小玲.护理目标教学临床实习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20-21.

[2]俞群亚,王蓓.目标教学法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lo,25(8):717-718.

[3]金吉平.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杂志,2008,25(8):37-38.

[4]王海芳,孙志敏,钮美娥.目标带教法在护理后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0):787-788.

新生儿的护理要点篇6

【关键词】新生儿病房;母婴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2-0089-03

新生儿由于其身体内各个器官的功能、形态尚未完全发育,导致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使得新生儿病房成为了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1]。母婴同室即母亲与新生儿24h都在一起,既保证了早吸吮、按需哺乳,又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建立母子感情[2]。母婴床旁护理是新型产科护理模式的核心内容[3]。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病房引进产科护理的母婴同室的新理念,在新生儿病房开展母婴同室的尝试,将产妇和新生儿患儿置同一室进行护理,为婴儿、产妇、家庭提供整体性的、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对保障医疗安全,促使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这种新生儿病房的管理模式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10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患儿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4h~28d,其中新生儿黄疸13例,早产儿12例,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溶血症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

1.2方法

1.2.1病房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在新生儿病房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新生儿病房母婴共同管理制度。在产妇和新生儿身体情况许可的状况下,将产妇和新生儿共处一室,但要向患儿家属及产妇宣教新生儿病房管理制度,讲解新生儿的生理病理特点,阐明新生儿病房管理对患儿护理、康复、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得到大家的理解和配合。产妇应穿戴消毒服饰和专用鞋,对手部进行彻底消毒,以防细菌的传播。

1.2.2病房管理新生儿由于体质等方面相对较弱,对于新生儿的病房管理及环境卫生应着重处理[4]。每间病房床位以1~2张为宜,床位不宜过多。细菌或者微生物会依附在空气中的尘埃以及人与人交谈的吐沫中,对新生儿的身体有一定危害。因此每个新生儿病房都应设有净化空气的设备,并且每天对空气都进行消毒杀菌处理[5]。因此,病房每天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早、中、晚各开窗通风15min,以保证病房空气清新。母亲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按传染病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不采取母婴同室的护理管理方式。新生儿的生活用品也按照新生儿管理方法予常规消毒备用。

1.2.3新生儿护理(1)新生儿患儿按新生儿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同时根据新生儿疾病的病种及严重程度,按相应的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进行相关护理。(2)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精神状态、囟门、生命体征、皮肤颜色、温度、肢体活动度、有无尖叫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各种检查、护理操作要轻柔、熟练,既要做好患儿的治疗护理工作,同时也要考虑到产妇的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工作,以保证产妇的心理健康。。做好患儿的身体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3)皮肤护理:用无菌棉球蘸石蜡油对新生儿的皮肤进行擦拭,以清除胎脂和血迹。保持患儿皮肤清洁,每日进行沐浴,如病情不许可,也要进行床上擦浴,观察患儿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损、红疹。做好脐部护理,每日进行脐部换药,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做好臀部护理,排便后及时清洗并更换尿布。(4)做好口腔护理,每天进行口腔检查,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儿的口腔,发现溃疡或者破损、感染予局部涂有霉菌素的维生素aD油,以防鹅口疮等。(5)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可病情许可,采用直接母乳喂养或抽取母乳人工喂养两种方式,如患儿不能吸允,可进行鼻饲。鼻饲患儿要做好相关护理,人工喂养的患儿,要及时清洗、消毒奶嘴、奶瓶等。(6)预防肺部感染:对吸氧及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应对吸氧装置、呼吸机的各部分每天都进行消毒灭菌,采取合适的使患儿的呼吸道保持顺畅,喂奶时避免呛奶,以防肺部感染。(7)每日4次测量患儿体温,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对病房内的新生儿使用设备如暖箱、推车每日用500mg/L有效氯进行擦拭消毒。新生儿及产妇的衣物、毛巾、包被等每日进行清洗、消毒、更换。

1.2.4产妇的护理

1.2.4.1产妇的心理护理产妇产后情绪变化较大,尤其是在孩子也需要特别观察治疗的情况下,情绪变化更为复杂。护理人员要考虑到产妇这些复杂的情况,体谅产妇的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情绪,防止产后抑郁症。在患儿病情减轻,出院前2~3d时,鼓励并指导产妇及家属参与新生儿的生活护理操作,手把手地指导产妇为新生儿更换尿布和进行臀部护理;指导产妇正确的护理和母乳喂养姿势方法;帮助产妇及家属树立照顾好新生儿的信心。

1.2.4.2饮食护理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宫缩情况、切口出血情况以及排气等,可给予萝卜汤以促进肠蠕动,排气后进食,予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和容易消化的高热量饮食。

1.2.4.3一般护理剖宫产产妇术后回房,予去枕平卧位6h,10h予半卧位,以减轻腹部切口张力减轻疼痛。指导其进行正确哺乳。术后即开始膀胱训练,争取及早拔除尿管,多饮水,促进产妇及早自行排尿。平产产妇鼓励其及早下床活动,以利恢复。做好会阴护理,保持会清洁;产妇出汗较多,及时帮助其擦干汗液,更换干净衣物;观察恶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做好产后护理的同时,教会产妇做好提肛训练、产后操等,以促进产妇早日恢复。

1.2.5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母乳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婴儿喂养上永远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大力促进住院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将特别有利于早产儿的身心发育[6]。母乳跟人工喂养相比,不仅各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种类、比例最符合新生儿的需要,而且含有各种天然的抗体,有效的母乳喂养不仅更符合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可增强新生儿抵抗力,预防感染的发生,同时,母乳喂养也有利于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母体康复。在新生儿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协助产妇直接进行母乳喂养;如患儿不能直接吸允,只要能够进食,即可采用现场吸取母乳再进行喂养的母乳喂养方式。由于产妇就在新生儿身边,母乳抽取后直接就可进行喂养,避免了母乳的存放、转运环节,有效地避免了因以上环节导致母乳污染、变质的可能,也不需要对母乳再次加温,使新生儿的营养更加完备,喂养更加科学、人性化。

1.2.6开展健康教育指导产妇及家属在接触婴儿前后认真洗手、勤剪指甲,清洗、,每次喂养前后严格消毒汤匙、奶瓶;勤换洗尿布,洗净后用开水烫,并经常日光照射。定期开展新生儿家属健康教育培训班,讲解新生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新生儿疾病的特点、新生儿的喂养、生活护理要点、预防接种及早教方式,并对产妇和家属进行训练,对不正确的姿势予以纠正,以提高产妇和家属照顾新生儿的能力,保证新生儿在出院后能得到科学、熟练的喂养和护理。

2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对产妇、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掌握情况调查,掌握率达到98.0%,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评估,满意率达到99.0%。对患儿家属及产妇进行新生儿病房母婴同室的认同度调查,产妇及患儿家属认同度(支持母婴同室的相处方式,对这种住院方式感到满意)均达97.1%。其中共对35例产妇进行调查,认同母婴同室的相处方式的有34例,不认同的为1例,认同率达97.1%,对35位家属进行调查,认同母婴同室的相处方式的有34例,不认同的为1例,认同率亦达97.1%。

3讨论

新生儿病房母婴同室的开展,使得产妇和患儿家属能随时随地的了解到医护人员的治疗操作,患儿的健康状况、情绪变化等都在家属和产妇的视野之内,避免或减轻了产妇因和患儿分离导致的忧郁、焦虑症状,因此会感到更加放心;母婴同室的开展,产妇和新生儿同处一室,不仅有利于母乳喂养而且可以同时提高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促进亲子感情的交流;母婴同室,便于护理人员对产妇和家属进行患儿健康护理的宣教,在教与学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与交流,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对减少护患纠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同时也使得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逐渐娴熟,新生儿出院后的护理得到自然延伸。母婴同室,可以使新生儿早接触早吮吸,按需哺乳,有利于新生儿健康,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8]。在非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病房,一些患儿因条件所限并不能行母乳喂养,通过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率与非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率比较,非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率相对高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率[9]。

综上所述,新生儿病房开展母婴同室的护理模式,不仅符合新生儿的生理、心理需要,同时也满足了产妇的生理、心理需求,更满足了母乳喂养的客观条件,是现阶段提倡的整体护理、人性化护理模式的统一,也是现阶段社会需求的反映,在新生儿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是值得提倡的新生儿病房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蒋辉英.新生儿病房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护理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6(11):363-364.

[2]王兰英.基层医院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优生优育,2013,8(12):429-430.

[3]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3-94.

[4]陈敏香.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00-101.

[5]伍崇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感染的防治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7):56.

[6]连冬梅,王宁辰.niCU中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实施体会[J].护理学报,2013,20(9):52-53.

[7]方惠.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5):63-64.

[8]郭健英,郭秀妹,钟双玲.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2):3038-3039.

新生儿的护理要点篇7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各环节系统化的模式。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护理模式。我科结合爱婴医院相关要求,以及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活动要求,将新生儿病房先改功能制护理为责任制优质护理,经2个月后过渡到整体护理。经过一年多的临床实践,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及住院病人的称赞,现将爱婴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开展优质护理,实施整体护理的做法介绍如下。

1资料

从2010年5月开始在儿科新生儿病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试行系统化整体护理。新生儿床位:8张;护理人员: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2名。病种:新生儿肺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占70%;早产儿占30%。

2方法

2.1根据护理部要求,首先组织科内全体护士学习护理程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意义,以及着手准备的硬件、软件的东西。然后共同制订各班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及标准、护理计划、健康教育计划、标准及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各种护理表格。

2.2新生儿患者全部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护理级别根据医嘱执行。护理人员根据护理程序的六个步骤(即评估、诊断、预期结果、计划、实施、评价)开展工作,为病人提供全面的、优质的、系统的整体护理。

2.3每月进行两次业务学习,两次业务查房。

2.4由护理部、护士长组成整体护理质控小组,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科护士长每周或每2周抽查1例病人的总体情况,护理部每月或季度评估一次总体情况,以了解各层面护士的具体工作情况、护理效果,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并要求限时更正。

3措施

3.1提出护理目标我院妇产科转入的患者确保纯母乳喂养率达95%以上,不足95%以外的患儿选择其他同月龄母亲的乳汁或者是适合本患儿的合格的代乳品;确保喂奶安全;确保病室空气、用物、医务人员手生物监测合格;确保基础护理到位。确保观察病情到位;确保患儿出院后能得到正确的护理指导。

3.2重点环节护理工作安排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全面负责所管病人的整体护理工作,后勤保障及物品管理等行政业务由儿内科专业组负责兼管,全科护理人员由科护士长统一调动。

3.3新生儿专业组护理人员重点要求患儿及母亲入室后由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病情及爱婴医院的要求,对入室患儿及母亲立即进行评估,随时做好抢救工作准备,对患儿立即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母乳喂养做出正确的评估,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和技巧的指导,并帮助母亲正确喂哺;对不具备吸吮能力的患儿护理人员要亲自喂哺,确保患儿安全;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和每位产妇及家庭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和出院宣教。责任护士要做好母婴同室的各项管理,消毒隔离到位。科内每季度培训一次新生儿护理技术及母乳喂养知识一次,以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

4结果

4.1通过对2010年1月、2月出院的10例病人和2011年3月、4月出院的10例病人用内容完全相同的一份调查表进行调查,以无记名的形式于出院当日填写并收回,回收率100%。调查结果如下:

4.1.1开展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得到显著改善,病人满意率从88.5%上升至98.6%。

4.1.2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能更主动地深入病房,了解病情,帮助母亲喂奶、换尿布,为家长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宣教,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病人感到满意、放心。

4.1.3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把患儿及其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护理,护理人员不仅着眼于疾病护理,更重视心理护理及保健指导,使患者感到安全,整体护理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4.1.4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观察病情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护士基本上能解答患者提出的医疗、护理方面问题,并增加了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主动为患者提供病情信息。

4.1.5整体护理开展后,护理人员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留在病室内,离开病区的机会少了。

5讨论

5.1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要求护士能独立给病人下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变以前被动的工作方式为主动的方式,从而激励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学习热情,使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能主动巡视病房,为病人解决问题,进行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为患儿及家庭提供了全身心护理,使病人满意、放心,使护理总体水平得以提高。

5.2整体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身心护理和优质服务。整体护理试行一年来,儿科的总体护理质量有所提高,病人满意率提高,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得以加强,病人、医生、护士一致认为护理质量、护理技术、服务水平有显著提高。这说明整体护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可行的、实用的护理新模式。

新生儿的护理要点篇8

一、花儿的活态研究

花儿活态研究是本次论坛的一个亮点,它突破了以往研究多集中在花儿唱词格律、花儿民俗以及社会功能、民族特征等方面的固态研究视域,更多投向对花儿文化生态环境和社会转型、时代精神的理解。

李健彪、穆建婷的《全球化背景下花儿的保护与传承》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效率成为优胜劣汰的唯一标准,但“文化例外”。它既有商品的属性,又有精神层面和价值观层面的内涵,经济学意义上的“优胜劣汰”法则不适用于文化。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多样性、民族多样性之重要保证,花儿保护与传承应尊重花儿自身传承规律,花儿保护应坚持“无形文化遗产的‘有形化’保护”、“以人为本”、“原生态保护”、“民间事民间办”和“保护与利用并举”五项基本原则。郭德慧教授在《草根艺术――当代文化生态中花儿的传承与发展》中指出:当下花儿的发展不可能始终保持原有的旧面貌,总要随时展发生新的变化。探寻花儿的传承机制和维持运作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从关注音乐本体的民间音乐研究方向向不仅关注音乐本体,更应强调音乐背后的文化联系的音乐人类学进行转换,从而将花儿研究置于大文化背景下予以关照。马东平、严国芳《社会转型时期花儿文化现状》一文从转型期间花儿文化所呈现的“市场化运作”、“传统与现代的断裂”、“文化生态的破坏”以及“花儿的城市化进程”等几个现实状况进行了梳理和述描,指出:任何文化都不可能处于一种绝对封闭和静止的环境中,它总要与外来文化相互接触、碰撞并在融合中发展变迁,这是一个自发的、无意识和缓慢的过程,当民族文化进入全球化时代后,在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各种人为因素作用下,民族文化的变迁速度会加快,程度会较激烈,花儿文化在此背景下的巨大变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范例和参照。彭金山教授的文章《目前,我们如何保护花儿》指出:“坚持活态保护和静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摸清花儿历史和现状,把既有的花儿作品全部记录下来”,并“研究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下花儿艺术发生的变化乃至变异”,“一方面要保持‘山场文化’的原生态性,使‘本色花儿’与世共存;一方面与旅游文化结合,使传统艺术在变化了的社会环境下焕发新的活力。青年学者王贵生博士在他的《精神牧园:花儿会的现代意义旨归》一文中,借用解释人类学和结构人类学的观念认为:在理解、认知和体认花儿保护过程中应把主要目标和对象集中在花儿“主位语义场”――花儿会的氛围之内,对花儿群体的认知给予更深层面地研讨。同时应清醒、辩证地对待由行政、商业、学术构成的“客位语义场”在花儿生存环境、发展方向与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和对花儿保护产生的影响。白晓霞的《性别社会学视野中“花儿会”活动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思考》中对“花儿会”现代语境中农村女性这一主体性骨干力量进行了审视,提出为农村女性营造良好、健康的“花儿会”文化生态环境,是促进“花儿会”活动发展与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徐富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及实践中的误区探微――以花儿和花儿会为例》,邢燕燕《现代化与“原生态”的冲突和悖论――人类学视野下花儿传承保护的再思考》等文章,均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以“花儿会”研究为切入点,结合现代文化生态现状,对花儿传承、保护提出了宝贵的方法和建议。

二、花儿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探讨

花儿保护、传承与创新是本次论坛的热点和焦点,在所提交的论文中半数以上都是围绕此议题展开讨论的,充分体现了花儿申遗成功后,学者们对花儿今后的发展给予的高度关注。

民俗学家柯杨在《花儿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一文强调指出:花儿入选名录只是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应“树立大花儿文化圈意识,取消我的、你的、他的相对狭隘意识,转变为我们大家的、中国人民的、全人类的开放的、包容性很强的新观念”。在花儿保护中,“既要关注花儿的优质基因的控制、提炼和传承,又要关注其本身的吸纳、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特点”,“本着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大力发展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协作,以利于花儿文化整体性的保护,克服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片面现象,尤其要提防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的错误倾向,把花儿的保护措施落到实处”。加大对花儿传承主体――民间歌手的关注力度,在保护花儿原创性的同时,鼓励艺术家们在花儿音乐基础上的再创作。温州大学王文韬副教授在《“花儿”保护的若干思考――关于“‘花儿’文化博物馆”的构想》中指出中国歌谣词曲的发展是一部漫长的民俗画卷,田野工作的开展不能以民俗文化的剥离为代价,针对当下“花儿”传统文化空间的不复存在,及其文化内囊渐空,内涵缺失之现状,提出了借鉴古者《诗经》、《楚辞》、《乐府》之所为,创立“‘花儿’文化博物馆”,遵循力保“花儿”艺术相对“本真”之原则,运用“跟踪调查”,“三重证据法”等相对科学、合理、可行之方法对“花儿”艺术进行行之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除此之外,韩宏《乡音乡情花儿育新人――浅谈宁夏“校园花儿”的理论与实践》,周亮的《高校教育传承花儿探究》,魏登贤的《浅谈语文教学对花儿的保护和传承作用》以及孔德云《让临夏花儿走进音乐课堂》则从传统音乐的学校教育层面,将花儿保护与传承和学校教育相结合,为花儿的保护与持续发展提供了另一思路和途径。

花儿研究家王沛《好花儿漫红了天下――花儿“歌王”“皇后”艺术成就述评》通过对河州型“花儿王”朱仲禄、王绍明、“皇后”苏平及洮岷型花儿“歌魁”丁如兰艺术成就述评,为我们展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花儿演唱领域各民族歌手的传承路径,旨在强调花儿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形式。作者严肃指出:当下系列的所谓“花儿王”、“花儿皇后”评比显得过于轻率和随意,政府应给予合理引导,并呼唤新一代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歌王”、“歌后”的出现。

同时,武宇林博士《宁夏“花儿”歌手现状调查报告》,冯岩《论西北“花儿”的传承保护及其传承人――兼论西北花儿传承人赵存禄及其“花儿”长篇叙事诗〈东乡人之歌〉》,戚晓萍《民族志方法与“花儿”研究》等文章分别对花儿“传承人”历史、现状及传唱风格等探究,旨在突显花儿活态传承载体――“传承人”在花儿保护、传承及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期得到政府、研究机构、学者的扶持与重视,促进花儿事业的长足发展。

此外,陶柯的《谈如何做好申遗成功后的花儿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严国林、马桂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河湟“花儿”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为例》,陶雨芳、王莲喜的《对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思考》,雷侃的《育得根深叶茂“花儿”红――宁夏回族山花儿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方式初探》,吴晓梅的《二郎山花儿的传承与保护》,季绪才的《关于岷县花儿保护的几点思考》,包海燕的《关于对洮岷花儿保护和发展的思考》,张润平的《也谈如何做好花儿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等文章结合地方“花儿”现状,或从宏观,或从微观之角度对如何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花儿”提出了独到、新颖、具有时代性、建树性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三、花儿研究新成果与其他

本次论坛提交的论文选题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拓宽,研究视野较过去更为宏观,主要涉及花儿的研究方法、花儿艺术的朔源、花儿原有研究成果的梳理、花儿文化产业的开发、花儿传承源流等诸多理论成果,突显了“实用性”特征,为今后花儿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展具有参考意义。

赵毅的《打造“花儿”品牌促进经济发展》指出,加强对外宣传,并与旅游业结伙搭档,举办“花儿会”、“花儿”演唱比赛,调动各地、各民族花儿品种集中展示,吸引国内外游客,促进经济繁荣,这不仅是“花儿”传承发展的一项强有力保护措施,更是其经济、艺术价值的彰显。徐光文则在《依托花儿之乡优势做大做强花儿产业――对新时期花儿发展与创新的思考》中提出,“花儿既是文化遗产又是文化产品。我们要坚持走民营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资、融资机制打造花儿产业。景生魁《关于西北“花儿”的传承与创新》提出打造中国“西三角”经济带,构建“花儿”保护的地域框架,从生态循环经济中发挥民族特色,使“花儿”在困境、危机中开拓创新的建议。

另外,张君仁博士的《1949年以前的花儿与花儿研究――〈花儿学术史〉研究之一》对1949年以前有关花儿的记载与研究进行了梳理,文章指出:各时期“由于历史语境的不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收获,为花儿向外传播及研究的初步繁荣打下了基础”,为今后花儿史学研究提供了参照。巨奇君《花儿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在将花儿研究分为“收集整理”、“形态研究”和“深入研究”三阶段基础上,认为,今后“花儿研究”应回归田野,超越“花儿本身”,重视花儿生存之“大文化空间”和“大社会背景”之间的深层关系。马晓红《“花儿”保护的多学科合作初探》中花儿研究多学科合作方式的提出,为花儿研究提供了较为可供借鉴的理念与方法,作者认为: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有着某种程度的共同特征,而不同侧面及不同层面的研究,是多学科合作之基础,这有利于“花儿”的全方位、高层次研究。魏泉鸣先生《中国花儿源流批评史中的几个问题》一文对花儿源流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认为“源流”问题应严格区分,但也允许、同意流变现象的发生,不应封杀一家之言,但各言辞应有自己之依据,在争鸣中促进花儿研究的交流与发展。李恩春《西北花儿≠西北一般民歌――略论花儿保护中演出、出版、宣传的科学性》演出、出版、宣传花儿应在正确认知花儿“属性”与“个性”基础上,对花儿“名称”、“内容”、“格式”、“引腔”、“体裁”等方面有所探析。此外还有李U的《关于编撰〈中国“花儿”大全〉的构想》和汪鸿明的《必须树立严谨务实的“花儿”研究作风》也分别提出各自关于花儿保护的建议和想法。

“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花儿保护论坛”不仅是对近年来花儿保护研究理论成果的一次检阅,同时也为诸多学者探索、共商花儿保护新思路、新途径、新机制和新方法,确保多民族共创、共享之花儿理论研究深入发展提供了一次学习交流机会。无疑为今后“花儿”长足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和养分,在“花儿”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新生儿的护理要点篇9

来看看我们提供的三种坐月子的方式,看看哪一种最适合你?

保姆―关键词:省钱

服务内容:

主要负责照顾婴儿,包括辅助妈妈喂养婴儿、给婴儿洗澡、清洁婴儿衣物,给产妇做饭。

优点:

在家中坐月子产妇对环境较熟悉,较有安全感。

价格便宜。

缺点:

保姆缺乏专业育儿知识,需要自己及家人指点。

大多数保姆文化水平较低,不懂营养搭配,所以,产妇的食谱需要家里人自己制定。

保姆一般只管带孩子,照顾产妇,其他的家务还需要家里的人来做。

价格:

每月600元左右(另外要为保姆提供一日三餐及日常用品,如需夜间带孩子,还要另外增加费用。)

注意事项:

1.要到正规家政公司挑选,虽然需要交纳一定的中介费,但能做到心里有底。

2.必须带保姆到医院体检,证明确实身体健康方可留用。

月嫂―

关键词:实惠

服务内容:

产妇

1.母乳喂养指导,烹饪月子餐。

2.为新妈妈进行护理及乳腺炎预防、皲裂预防及护理。

3.产褥期卫生护理。

4.产妇休养环境清洁。

5.产后抑郁疏导,形体恢复指导,人工喂养指导。

婴儿

1.眼部护理,臀部护理,脐部护理。

2.新生儿其他护理技能(测体温、测呼吸、心率,穿衣盖被、剪指甲、睡眠观察)。

3.新生儿洗澡,抚触,被动操。

4.新生儿五项行为训练。

5.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6.新生儿用品的清理与消毒。

7.新生儿疾病预防与护理。

8.新生儿意外伤害防范。

优点:

月嫂经过专业培训,较之于普通保姆,有更科学的照顾月子的经验。

家务、母婴护理两不误。

服务灵活,有全天、计时多种价位选择。

妈妈在坐月子期间可以向月嫂取经学习。

可以帮助培训家里的保姆。

价格适中,一般家庭可以承受得起。

缺点:

月嫂无法完全承担其他家务。

如果不是全天月嫂,产妇还需要其他人来照顾。

注意事项:

1.最好货比三家。对于初步选中的几家家政公司,一定要去实地查看一下,对月子中心推荐的月嫂最好能面试,看看长相、性格等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

2.要将自己的意愿和对月嫂的要求明确地告诉家政公司。比如饮食禁忌、月嫂文化程度、年龄、籍贯等。

月子中心―

关键词:踏实

服务内容:

产妇

1.每日产科大夫查房一次。

2.24小时的全程护理,定期测体温、测体重、测血压。

3.入院时常规查血、尿、便、血型、尿糖等,必要时查肝功及其他。

4.健康教育:每天有专业护士宣教指导,定期有育儿专家咨询答疑。

5.母乳喂养指导,协助产妇喂奶,并随时纠正产妇错误的喂奶姿势。

6.形体训练:每天有产后恢复操训练。

7.营养配餐:有专业营养配餐师为产妇配餐,每天六餐,营养均衡合理,另外还有月子药膳调理。

8.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各种特需服务,如:洗头、擦澡、洗衣、洗尿布、特护、美容(面部皮肤护理)、保健按摩等。

9.产后心理疏导、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婴儿

1.每天有医护人员查房。

2.每日由护士为新生儿洗澡,做眼、耳、鼻、口腔、皮肤、脐带、臀部等护理。

3.教母亲为新生儿做“抚触”、被动体操和各种功能训练。

4.协助母亲为新生儿做各种护理。

5.根据需要,为新生儿做必要的治疗。

6.每日中午及夜间在母亲的同意下托管婴儿,但仍按需哺乳。

7.测体温,测体重、身长。

8.协助母亲给新生儿换尿布。

9.根据需要为新生儿剪指甲等。

优点:

护理人员:专业的医生、护士,受过中、高等专业教育。

环境:宾馆式的设施,温馨、舒适、安全,而且产妇间可以相互交流。

设施:有健身、保健设备设施及光波浴房、香薰、足底浴、足底按摩、乳腺治疗仪、远红外线理疗仪、进口电动吸奶器等家庭中难以具备的各种先进设施。

缺点:

花费较高。

从月子中心回到家后,产妇和婴儿都需要有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

价格:(以北京地区均价为例)

月子中心设有不同级别的房间,如普通间、标准间等,房间的大小及屋内配套设施的不同,收费标准也不一样。另外,还根据产妇入住的天数来定价格,相同的房间,住的时间越长,每天的收费价格就越便宜。北京地区的月子中心普通花费大约是每月1万元左右。

注意事项

1.需事先预约。

新生儿的护理要点篇10

【关键词】整体护理;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55-01静脉输液治疗是新生儿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新生儿静脉管腔小、表浅、弯曲,较直部分短,末梢循环不良,头部呈暗紫色且皮肤松弛,弹性差,分支多交错成网,血管易滑动,不易固定无主动配合能力等原因易致静脉输液外渗[1]。如不及时恰当地处理,会发生皮下组织坏死。我科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采取整体护理,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新生儿室80例静脉输液外渗的新生儿,穿刺部位包括头部静脉51例,手部静脉17例,足部静脉12例。输液后若发现穿刺部位组织肿胀隆起、局部皮肤发红并硬结或穿刺点小渗血,则诊断为输液渗漏。80例静脉输液外渗的肿胀直径3~6cm,大部分局部皮肤已发生苍白样改变。

1.2外渗原因①新生儿因素:新生儿的解剖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决定其皮肤敏感度低,对表皮痛感和外渗不适无明显反应;②药物因素:输液中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等刺激血管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血管通透性升高;③物理因素:输液速度过快、压力过大等;④护理因素:护理人员选择血管不当,穿刺操作技术生硬,固定不稳,消毒不合格等。

1.3方法立即停止输液,拔除针头,局部用干棉签轻轻按压至无渗液,同时给予采用1%普鲁卡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4ml加酚妥拉明2mg进行局封。静脉输液外渗新生儿采用整体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3.1病情护理:停止输液抽出血管内残留药物,局部按压针眼5min以上,30min后采用硫酸镁局部湿敷,后改用局部湿热敷,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快渗出液的吸收,以尽快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

1.3.2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新生儿室安静、温馨、舒适,温湿度适宜,墙壁上以壁画的形式布置儿童喜欢的卡通漫画和绘画,悬挂一些可爱的小动物,背景音乐播放儿歌等,给新生儿提供优美的环境。给予新生儿舒适,同时抬高输液部位,促进水肿吸收。

1.3.3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掌握新生儿生理特点和病情变化,重视静脉穿刺技术操作,妥善固定,细心护理。强化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确保操作过程心理沉着、稳定、冷静。

1.3.4加强心理护理:新生儿对外界刺激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够对声音、颜色、触觉等刺激发生相应的反应。因此,护理人员护理静脉输液外渗时应有意识地给予新生儿皮肤、目光接触、声音和颜色吸引,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发展。

1.4观察指标观察护理48h后外渗治疗有效率和新生儿家长对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效果标准:有效:治疗48h内,破溃面积缩小。局部皮肤肿胀消退,皮肤颜色转为正常。无效:湿敷超过48h,破溃面积、红肿范同以及皮肤颜色无明显改善者。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2结果

80例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经治疗护理48h后,有效70例,无效10例,有效率87.50%,10例无效经继续治疗、护理3d后完全好转、痊愈。

新生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80例,无一例对护理人员服务不满意,满意度为100.00%。

3讨论

新生儿输液外渗是输液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可导致血管受肿胀组织挤压产生局部皮肤缺血、缺氧,表现为皮肤青紫、坏死等[2]。缺氧导致的组织细胞损伤分为可复性损伤和不可复性损伤,在可复性损伤阶段,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三磷酸腺苷生成减少,此时予以干预,可使细胞结构、形态和功能恢复正常。1%普鲁卡因、小剂量地塞米松或酚妥拉明,局部封闭,可以有效扩张血管,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降低因缺血而致的局部皮肤坏死。

随着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逐渐成为各种护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新生儿输液穿刺过程应加强心理安抚,保持新生儿情绪安静,输液期间加强护理[3]。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4]。临床研究显示,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家庭、社会负担,促进病人早日康复[5]。根据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对静脉输液外渗新生儿采用整体护理,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适应性等原则为新生儿提供连续性、整体性、协调的护理服务,不仅有效治疗外渗病情,而且加强新生儿的心理护理,提高了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采用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新生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效治疗输液外渗症状,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金花.新生儿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9):108-109.

[2]周冠蓉.两种方法处理新生儿静脉输液严重外渗效果比较[J].上海护理,2007,7(6):37-38.

[2]陈晓瑜,陈伟霞.新生儿静脉输液渗漏的预防护理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