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十篇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十篇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6:27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篇1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安全;对策

0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实验室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逐步提升,实验室的教学科研活动日趋频繁,各种实验安全隐患日益凸现,已引起高校自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教学科研正常运行及不断创新的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是高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2004年8月,教育部高教司文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21号)明确将实验室环境安全列入了实践教学的评价范围,因此如何科学地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控制与管理是我们实验室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

1实验室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高校实验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实验设备的不断增加,使用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多,流动性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一直在警钟长鸣,不断的安全事故一次次提醒我们重视安全的必要和重要性。

1.1安全意识的淡漠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意识的淡漠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完善的安全意识,从理论到实际切实贯彻安全的理念。比如定期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绝不能敷衍了事,这也从学校层面要求要求平时的工作检查必须做到细致,认真。有错必纠,有错必罚,赏罚分明。使用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相对来说,教师无论从安全意识到理论掌握比学生都高一个层次,但是在以往的安全事故教训中,教师出事故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这就需要我们警钟长鸣,去除侥幸、麻痹大意的思想。只有教师的安全意识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提高,才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灌输安全的理念,从自身实际出发,言传身教,提醒学生安全的重要性。

1.2安全体制的不健全

当前,高校的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一般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比如设备由国有资产管理科统一规划和管理;消防等由保卫处统一管理;有毒有害试剂由实验管理科管理等。多种部门的交叉管理,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各行其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及管理盲区,很难形成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

因此,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模块意义重大,势在必行。而安全保障程度的高低,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可操作性的强弱正相关[2]。国外大学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建立了“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系统;香港科技大学的以校长为带头人层级管理的安全管理系统等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资源统一,从上到下,分级明确,层级管理,问题到人,细致可行。

1.3安全教育的不足

目前我国初、高中生应试教育现象严重,在初高中时主要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主,而对安全教育问题并不太重视。在进入大学后,面临高校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复杂操作、门类多样,这样以前安全知识的匮乏的缺点就很容易暴漏出来。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指导我们安全教育的重要方针。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

举行安全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学校可以经常举行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师生观看安全教育的录像、举行安全竞赛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形象的宣传安全知识的重要性。编写安全教材,对初次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2结语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关乎每一个使用者的切身利益,从安全教育入手,抓好安全管理,切实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有效的提高安全效率,降低安全隐患。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讲,良好的安全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身。让我们都从自身做起,为建立绿色、健康、安全的高校实验室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3-157.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篇2

关键词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校师生的安全以及学校财产的节约,关系到学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进行但目前,各高校的实验室管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不强、实验室设备器材操作不规范,解决这些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1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由学校办公室或保卫处负责,但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防火和防盗,还涉及一些专业技术防护、防范及管理知识,若这些高校没有专门的部门、没有专业人员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排查和完善,就会造成许多管理漏洞、盲区、责权不清晰等巨大隐患。为保证实验室安全,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1.2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不强

国内高校各实验室对于安全的管理有相关的规定,不过从老师到学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流于表面。只要老师同意就也可以进入实验室,跟着师兄做实验,没有经过正规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埋下隐患。

一项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调查结果显示:1000名调查对象中不穿工作服的占32%,在实验室饮水或进食的占28%,实验结束后不洗手的占7%,私自带出试剂的占2%,试剂不加标签或是标签不规范的占65%,取试用试剂出现泼洒情况的占13%,擅自改变实验室条件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的占12%,不知安全设施位置的占54%,不会使用灭火器的占72%,不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的占28%;由此可见,实验室人员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极度缺乏,这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加强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

1.3实验室设备器材操作不规范

此外1000名调查对象中,因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而经历过玻璃器皿破损的占29%,经历硫酸碱灼烧的占23%,经历过人体不适的占10%,经历过割伤的占4%,经历过一起损坏的占3%,经历过触电的占1%。由此可见,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实验行为习惯不当等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必须规范师生对实验室的设备器材等的操作。

2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建议

2.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各种实验教学及科研的场所,建立和健全有效的安全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保障。因此在组织架构上面,可在学校设立校级和院级健康安全咨询委员会,由学校各专业代表组成,完善健康和安全的相关政策;安全管理总负责人可以由学校领导担任,制定大学健康安全管理的方针和政策;同时健康安全的咨询委员由相应的专家组成。在学校设立安全办公室,负责所有与安全相关的具体事宜,各学院领导全权负责学员的工作环境和实验室的安全。在大学的整体安全框架下,结合学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条例及办法,涉及的安全领域应包括:消防安全、化学品安全、工作场所及设备安全、电离辐射安全、生物安全、一般安全规定、意外。

2.2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

培养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警惕性对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应当从首次进入实验室进行培养,比如新生、新进职工、访问人员等,要求他们遵循实验室的管理规定。

同时,通过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事故分析等方式来应在校园实验室安全文化气氛,提高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师生能够根在实验室根据实验的情况和性质进行必要的防护、遵循化学药品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规律,不盲目蛮干和主观臆测化学反应的过程、能经常估计到实验的危险性、充分做好发生事故时的预防措施并加以检查,有效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师生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保障,是实验课程、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应对全校的师生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接受过单独开设的实验课安全操作培训。安全培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广义的安全培训,有院系的安全负责人负责,主要培训内容为用电、用气、安全逃生、疏散演练等广义的培训,一学期可安排2~3次;第二阶段为实验室安全培训,有实验室安全人员负责,主要针对各实验室的安全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具体按照人数每周进行。并将培训和考试制度化,学生只有通过培训与考试后,方能进入实验室试验、操作、学习;其次,与各学院各部门等实验室管理负责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加强各层人员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篇3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思考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1、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保障实验室的安全。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相关人员对实验室的安全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有利于减少实验室的人为性的火灾、爆炸、机械器材的损坏等事故,减少学校的重复性投资,保障实验室安全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一些高校最近开展的安全讲座、播放实验室安全教育的DVD等,使学生更加直观的面对这些问题,印象深刻,收获颇多,有利于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2、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反映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实验室又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存放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的特点,因此,其安全管理问题不容小视。制定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解决好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有利于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的安全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得的。学校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制度,是一种约束,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自我约束力和自控力。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安全知识,而且在实验室中知道如何避免发生事故,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在危急关头知道如何自救与救人,这对学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长期以来,各高校都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安全工作的本质认识不足,重视度不高,对于一整套的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缺乏统筹性的思考,宣传教育趋于淡化,仅凭经验就想当然做出决定,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2、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监管机制。现阶段,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都由校办、保卫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负责学校环保的部门来负责,形成了管理部门多,体制相对松懈的局面。而且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必要摩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容易出现互相推委,导致“三不管”。而且,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实验室的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3、安全制度不严,安全检查不力。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也存在一个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力、执行落实不细的问题。例如,实验室“三废”处理缺乏专业部门统一管理。大部分高校实验室没有污染治理设施,对未经严格处理的“三废”(废气、废液、废渣)尤其是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只采取了简单的直排或稀释后直接进入下水管网的处理方法。日积月累,产生的毒性,造成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4、设备实施老化,安全隐患大。有些实验室设在上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的楼房内,楼道狭窄、通风状况欠佳、防火设计不合理;再加上实验仪器增多、用电功率增大,供电设施老化,致使多年前布置的线路难以负荷。有些实验室乱设防护门窗,阻塞安全通道,加上由于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消防设施不足或老化,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逃生的方案,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1、明确管理职能,落实安全责任制。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搞好岗位责任制度建设。建议成立校一级的安全管理组织,执行主管校长负责制,对学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管理。缩减过于繁琐又相对松散的管理部门,建立院系一级的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具体负责人,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责任到人。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教育,使其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让学生安全地参与到实验中,并掌握科学、严谨、规范的实验手段。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实践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通过开辟安全教育宣传栏、建立安全教育网页、开展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安全卫生防护和救护知识,传授安全操作技能,定期进行消防演习和发生事故后的逃生演练,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增强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安全教育要落实在实验室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安全教育贯彻到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3、完善监督机制,开展不定期安全检查。完善学校的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由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要通报批评,下发治理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治理完成后由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每次安全检查都认真做好纪录,参加检查人员签字并写出书面报告上交安全职能部门存档,对管理好的实验室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鼓励。建立一个完善的奖罚并存的监督机制,消除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4、加强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为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并通过安全工作的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9).

[2]陈红琳: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改善实验室环境[J].赤峰学院学报,2006(12).

[3]刘春柱: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与管理对策[J].实验室科学,2006(8).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篇4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安全;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体系

教育部在2015年度的工作重点中明确提出,2015年开始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目前,各省市已经陆续出台了地方本科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文件,部分省市开展了高校应用技术型转型试点[2-3]。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途径之一是大幅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增强大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全面开放实验室是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开放实验室可以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水平,增加社会就业中的竞争力。但是随着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室安全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构建一个开放式实验室的安全防控教育体系,对保障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现状概述

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国内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崔彩贤[4]从法学角度讨论了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法制建设的现状。张红梅等[5]设计了实验室安全监测系统,来管理实验室的安全。郭万喜等[6]提出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运用到实验安全管理。黄飞等[7]将行为安全分析方法引入到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把安全指数水平提升了17%。武晓峰等[8]从软件、硬件2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实验室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人的因素是实验室安全的关键。国外学者对实验室安全也开展了较多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实验室安全研究,edward[9]认为化学实验室安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安全课程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BahramSalehSedghpoura等[10]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和统计了化学实验指导老师的问卷结果,认为教师在实验室安全起到了较大的作用。Romklaoartdej[11]对泰国大四学生开展了化学符号识别的调研,结果表明很多学生都不能区分化学符号,Romklaoartdej认为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很有必要。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相关文献,研究内容大多集中于制度理论、安全监测、风险控制、实验室安全必要性等,较少以“开放式实验室”为背景去研究如何防范实验室安全。开放式实验室主要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人员的流动性,不同于常规实验教学的固定时间和固定学生,实验人员可以随意进出;二是实验内容的多样性,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进行的主要是自主设计的实验项目,不同的实验项目涉及的实验设备和种类较多,难以统一管理;三是缺乏授课教师管理,部分学生会因为不受教师约束,在实验操作上存在安全隐患。综上所述,相比传统实验教学的实验室,开放式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更加复杂,需要从开放式实验室的特点出发,构建一个开放式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以保障实验室开放的安全运行。

2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方法

构建开放式实验室的安全教育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我们拟通过以下步骤来构建,具体见图1所示。(1)通过调查法,调研实验室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应用技术型试点示范高校,采用统计分析法,向师生发放问卷得到问卷统计结果。(2)采用文献研究法学习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结合调查结果,根据以上信息,采用信息研究法编撰安全教育培训教程。(3)采用对象分析法,分析实验室开放的多个对象类型,设计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4)采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相结合,构建实验室安全教育考核体系.

3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设计

3.1实际调研

为了有针对性的了解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实验室运行情况,我们去省内外调研了6所应用技术型试点示范高校。统计这6所应用型技术本科高校实验室运行情况,得知75%以上的实验室处于全开放模式状态,除了保障日常的实验教学任务之外,实验室全天候开放供学生的学生科研、学生竞赛、自主学习等,开放时间一般为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之间,其中3所学校寒暑假均开放。这种全开放式的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在这6所高校中,运行效果良好,一方面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特别是在学生科研、学生竞赛获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实验室全开放存在一个“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共性问题,主要受制于实验室管理教师数量不足、开放对象的学生人数庞大、实验操作内容多样化难以统一管理。

3.2问卷调查

在调研的同时,我们也分发了一份实验室安全知识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有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在开放实验室学习的学生。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分析,少部分教师的实验室安全知识理解不够全面,大多数学生实验室安全知识匮乏,特别是低年级的大一学生,另外在校大学生实战演练几乎没有亲身体验,因为根据不同的实验室开放对象,需要设计相应的安全教育模式。

3.3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设计

软件开发方法中有一个著名的“生命周期法”,在软件工程中该方法定义为假设信息系统有一个生命周期,就像其他任何有生命的机体那样有一个开始、成熟、最终消失的渐变过程[12]。借用该方法分析大学生从大一新生入学到毕业这个“在校学习生命周期”,在校学生逐步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是一个渐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变化给予大学生不同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和内容。根据实际调研、问卷结果、相关文献学习,我们编制了《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和开发了“实验室安全教育知识考试系统”,最后构建了以“积分准入制”为核心的全开放式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全开放式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以“积分准入制”为核心,对不同的实验室开放对象开展多种形式的积分获取途径,构建一个自适应循环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模式。参照“大学生在校学习生命周期”,以大一新生入学为起点,在始业教育中加入实验室安全教育,通过考试合格之后获取12积分,在全开放式实验室自主学习过程中,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的根据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规定相应扣分,不足10积分的学生,不允许进入全开放式实验室自主学习。参加“实验室安全知识选修课”、“安全操作技能考核”、“专题讲座”、“实战演练”四个途径可以相应获得积分,以这种方式构建一个可以不断循环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

4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篇5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事故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13-01

近年来,高校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2013年,上海某大学发生剧毒化学危险品投毒事件,造成一名研究生中毒死亡;2015年12月,清华大学何添楼学生在做实验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一名博士后死亡;今年9月,东华大学3名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引发爆炸,导致1名学生受轻微擦伤,2名学生进一步检查治疗。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国家财产,危害了他人的生命。所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尤为重要。

一、常见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安全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安全制度不完善,只有常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对有毒物质的排放,“三废”(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均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长期以往,导致实验室有毒物质污染严重,给学生及实验人员带来严重危害[1]。

2.监管不当、制度形式化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多由校办、保卫处、设备管理处、实验中心等多个部门同时管理,从而导致部门之间缺少沟通,管理责任不明确,责任相互推诿等现象,而且管理者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只能停留在管理层面,不能对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专业的处理,增加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风险[2]。

3.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当

实验室安全事故很多都是由于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主管领导大多重视科研成果,忽视实验安全问题,认为实验安全问题就是定期召开会议,定制度、搞个培训,就可万事大吉,同时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安全问题也没有重视,常大意或违规操作[3,4],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没有掌握实验安全常规知识,对安全问题淡漠疏忽大意,这些都是引发实验事故的因素。

4.潜在安全隐患

实验室由于环境的特殊,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例如:⑴实验仪器多,线路复杂,有的线路老化,导致超电荷工作易引发火灾;⑵有毒物质及三废(废气、废液、废渣)的排放不当,造成环境污染;⑶实验动物的抓取方法不正确,导致被动物抓伤、咬伤、可能引发伤口发炎或感染实验病毒;⑷实验动物尸体处理不当,导致细菌疾病的传播,后果不可想象;⑸实验室危化品的使用和保存,有些化学物品燃点低,如保存不当会引发自然;⑹实验室面积不足,安全操作空间不够,物品摆放紧凑,造成安全隐患[5,6]。

二、安全管理的对策

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实验室要制定科学、完善、可行的规章管理制度,包括健全的岗位安全责任制;有毒污染物排放制度;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等[7]。要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并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管理。

2.加强监管、领导责任制

学校的各管理部门要有明确的管理职能,并逐级签署安全责任书,上到校级领导,下到实验技术人员及每个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同学,责任明确到个人,确实的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8,9],实验室安全管理者要是从事实验及科研的专业人员,了解各实验项目及实验室内存在的危险,具有事故的应激及处理能力。

3.强化安全意识、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

实验室应开设实验安全课程,每个做实验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要针对不同实验项目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安全知识教育,如何防火、防爆、防生物性机械性损伤,并要求学生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防止意外发生。

4.开展安全事故演练,提高应变能力

实验室要针对火灾、爆炸、生物污染、机械性损伤等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进行事故演练,提高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以便安全事故发生时,降低财产损失,减少人员伤亡[10]。

三、结语

实验室安全问题无小事,它不仅涉及实验成果和财产的损失,更加威胁人的生命,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所以实验室管理者与实验技术人员要共同努力,消除安全隐患,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参考文献:

[1]刘义全,鲍洪刚,宋世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科学与技术,2012,10(1):173-175.

[2]温光浩,周勤,程蕾,等.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3-157.

[3]李佳玮,刘志东,郝存江,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50-152.

[4]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67-168.

[5]孙忠,王洪肖,张锡良,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7):11-14.

[6]高淑芹,平梅.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7,26(10):149-152.

[7]鲍敏秦.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188-190,193.

[8]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9)179-182.

[9]赵志成.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2010(1):862,920.

[10]黄文霞,罗一帆.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93-196.

作者简介: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篇6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管理;措施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更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和对外开放的服务窗口。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满足实验课程及实验人员的需求,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快速发展导致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实验室安全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我们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实验室环境建设不足

近三年,我校为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购置了大量仪器设备,但在实验室用房没有增加的条件下,导致实验空间过度紧张,仪器设备摆放密集,一些设备的安全操作距离达不到标准要求。培养箱、培养架、冰箱等部分仪器设备只能堆放在安全通道,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会出现拥堵,耽误宝贵的逃生时间。实验室供电系统老化,可承载电流小,而实验室通常需要多种仪器同时运行,用电负荷量大给实验室用电带来隐患。实验室内消防器材配备数量不足,并且没有紧急冲淋及洗眼器等设备,遇到危险时,实验人员无法有效保障自身安全和国家财产。

1.2实验药品、仪器设备管理不到位

高校实验室在危险化学药品购置、使用、储存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实验教学所用药品有专职实验人员管理,但是研究生所用药品试剂都是由导师负责的课题组自行购置,无购置计划、无使用情况登记、无固定储存地点等问题严重。仪器设备的管理方面存在大型精密仪器使用前不预约、使用后不登记,小型常规仪器随意搬动或借用,不整理相关卫生等问题[2]。北方气候干燥、灰尘多,一些需要防尘的精密仪器没有配备专用防尘罩,灰尘黏附会影响仪器的散热,使仪器运转温度过高而造成短路发生危险。仪器相关的备件备品及技术资料因随意放置而丢失,延误仪器正常保养和维修。

1.3实验人员复杂,安全意识薄弱

目前,高校实验室内进行着各种教学实验、科研实验、创新实验,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实验人员来源复杂,研究方向不同,工作时间不固定,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并且实验时经常单独操作,缺少监护,增加了实验室管理难度[3,4]。教师在授课及指导研究生实验过程中,安全和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在实验室一边准备实验内容,一边吃零食,甚至有同学用实验电磁炉和微波炉加热食物,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4实验废弃物随意处理

在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中生物学和化学实验均有涉及,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种类气、液、固体废弃物。实验中产生有刺激性和有毒气体的试剂不按规定在通风橱内使用,威胁到实验室内所有人员的身体健康。目前,多数实验室没有废弃物回收桶或处理装置,高浓度的实验废液倒入下水道,不仅对排水管道造成腐蚀,甚至对地下饮用水造成了污染。对于已经收集存放的废液,如果没有及时清理,很可能发生不可知的化学反应,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实验“三废”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随意倾倒排放,将对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2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我校近年来在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投入较多资金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如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化学品管理和废弃物处理,极大消除了安全隐患,为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转提供了可靠保障。现将重点工作总结如下,供高校教学及科研实验室参考。

2.1建设标准化实验室

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从2015年开始筹备扩建,到2017年实验室全面投入使用,实验室面积从原有的150平米增加到450平米,实现了实验室功能分区并有效的缓解了实验室拥挤问题。扩建时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对水、电、通风等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实验室布局科学合理且方便学生实验,各种仪器设备在安全条件下运行。另外,加大了安全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根据不同实验室易发事故类型,配备警示、监控、防火、防毒、防盗、应急救援等设备设施。在实验室内配备洗眼器,楼道内安装紧急喷淋装置,以应对突发事件,减少对人员的伤害。为确保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逃生,实验室出入口、楼道内、紧急出口必须保持通畅[6]。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为每年4800人次的教学实验、40余名本科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教师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创造了良好环境。

2.2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林学院在每年举行的新生开学典礼暨入学教育大会上,增加了包括实验安全、人身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对高年级学生,则根据其专业特性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我们在编写《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实习指导》过程中也增加了实验室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相关的安全知识进行讲解外,还聘请安全专家来院讲座,使师生全面的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救互救、应急处理的能力,将安全教育作为一种常态教育来开展[7]。实验人员的安全素质是衡量实验室安全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应作为实验室人员和实验教师进入实验室的先决条件。通过培训与考试,使其熟练掌握自身所在实验室各类仪器、安全设施的使用,熟悉劳动保护、安全保护措施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流程,形成知安全、重安全、人人参与保安全的安全氛围,共同保障实验室安全[8]。

2.3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检查力度

根据实验室设置情况和存在的危险源类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更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基础。目前,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安全培训准入制度、项目准入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危险和易制毒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和事故报告制度等[9]。实验室使用申请人通过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与申请人指导教师(负责人)和实验室管理者三方签订“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使用”协议,再根据使用人员身份(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实验目的(教学、科研、创新实验、毕业论文等)的不同,来给予不同实验室使用权限。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实验人员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当实验内容结束时,实验室使用权限被收回[10]。学院成立实验室安全工作小组,逐级签订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责任书,切实将每项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定期组织人员对实验室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学院无法解决的问题应立即报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将实验室安全检查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做到预防为主,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11]。

2.4加强化学品管理和实验废弃物处理

为进一步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从2014年开始学院以年度为单位填报易制毒化学品申购单,由学校批量办理申购手续,购置后严格按照学院申报计划发放。对于易燃、易爆、剧毒的化学药品同样进行严格管理,实行统一采购、专人领用、专柜储存、专账登记,做到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12]。在日益严峻的安全环保形势下,为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保护实验室及校园环境,学校制定了“实验废弃物处置管理规定”。要求:①实验过程中产生少量有害废气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产生大量有害、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具备吸收或处理装置。②禁止随意倾倒和处置化学废液;禁止将不相容(相互反应)的废液装在同一容器内;化学废液的盛装容器必须完好无损(具有密封盖),容器的材质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容器的材质和衬里与废液不相互反应;盛装化学废液的容器上必须粘贴标签,标注内容为中文化学名称(混合物主要标注废物名称),废液情况,禁忌物;化学废液贮存场所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安装防盗门,双人双锁并要做到防雨、防渗、防风、防盗、有监控设施,配有应急工具及应急设施。③不能随意掩埋、丢弃有害、有毒废渣、废固,废渣、废固须放入专门的收集桶中;危险物品的空器皿、包装物等,必须完全消除危害后,才能改为他用或弃用.

3结语

作为一名实验室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深刻体会到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细致、持久的工作,而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所以要克服轻视实验室安全的麻痹思想,不断学习安全知识,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新思路。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加强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不断增强师生的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相信通过学生、教师和实验室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将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周建,朱育红,蓝闽波.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及发展趋势浅析[J].实验研究与探索,2015,34(7):281-284.

[2]娜赫娅,杨威,莎木嘎.对提高我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3):164-165.

[3]林丹枫,林凤屛,唐良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2):189-191.

[4]郭颖奇.强化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6):231-234.

[5]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6]唐丽云,席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举措[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4):67-69.

[7]常生华,翁秀秀,侯扶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29-231.

[8]严新纲.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286-288.

[9]王利娟,闫建国,崔红梅.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78):86-88.

[10]代金玲,张胜利.林木遗传育种实验室开放的初步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6):226-228.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篇7

为了满足高校应用的专业性及高技术性要求,需建立专业实验室。该文首先给出了专业实验室的功能和优势。然后从实验室软硬件平台、实验室的日常运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以及实验室的安全性等方面,结合自身工作,对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提出思考与讨论。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管理

鉴于现在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实验室的计算机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一般来说,高校实验室分为公共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因为高校应用的专业性及高技术要求,公共实验室已经满足不了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特别是科研应用。所以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1]势在必行。

1专业实验室现状

顾名思义,专业实验室以专业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为主,属于专业学科的范畴。作为高校实验室必然要与时俱进,实验实践不能停留在传统、单一的教学层面上[2]。为了鼓励学生钻研和满足教师的科研技术要求,笔者学校公共基础实验中心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来建设不同功能的专业实验室。现在投入使用的专业实验室主要有高性能计算实验室、网络安全与综合布线、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移动互联实验室、数据通讯与网络安全实验室、统一通讯与云平台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在建的有软件实验室以及iCt部分实验室,都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2专业实验室功能与优势

经过时间的积累及学院的努力,现阶段专业实验室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为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充分的实验设备。学院也很重视教研结合,而专业实验室也为教研结合提供了可靠的条件。例如高性能实验室提供了大量的高速运算的服务器,解决了教师科研当中遇到的服务器运算速度不够快的问题。网络安全和综合布线实验室很好地模拟了工厂的实际操作,解决了学生实际操作场地的局限问题。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提供开放式的管理,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去。iCt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企业化的培养模式,做到了既不脱离学校又能与社会结合。专业实验室除了承担大量专业课程之外,还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比赛竞赛、项目参与、兴趣爱好、实践实习等提供了专业的硬件条件。另外,现在高校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很多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都体现在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和管理模式上面,例如嘉兴学院与中兴合作的iCt创新基地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校熟悉名企的培养模式,真正将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现的能力。

3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如何推进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高校建设当中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结合工作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1)目前,由于正在运行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在维护要求、环境要求、硬件配置、服务对象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由于新增专业课程及软件升级等原因每个学期所需要安装的软件种类繁多,导致每个学期维护和安装软件都需要大量、反复的操作,费时费力。解决该问题,实验工作人员可在非技术层面上通过任课教师确认等方式对教室上课软件统计完全,可在技术层面上使用增霸卡等技术减少重复操作的次数。(2)由于专业实验室的实验器材具有种类繁多、做工精细的特点,需要专业维护和使用。针对这类问题,学院不定期推出专业培训和指导,促进实验工作人员不断完善管理方式。(3)针对某些学校的实验室利用率低的问题,可以在更多层面上,了解学生与教师的需求,听取意见和建议,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4)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需要秉持着对安全问题无论多细致都不为过的观点。除了每日做到严格细致的安全检查,假期实验室人员的轮流值班等措施,还可采取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管理进入人员,杜绝安全隐患。

4结语

高校专业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重要的载体,高校专业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是教学改革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指标。因此,只有不断探讨和改进专业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支撑教学科研以及承担社会服务作为基本目标,针对自身的特点,建设自己的重点专业实验室,才能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宇男,吴伶锡,周并举.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224-227.

[2]王志华,龙安厚.专业实验室建设及规范化管理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6):128-130.

[3]何晓阳,朱亚平,余志,等.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07-109.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篇8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教育信息化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a)-0201-02

安全是人类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有活动的基本前提,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永恒课题。大学生是国家崛起之实力储备,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宝贵人才资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旦发生大学生安全事故,便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因此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还关系到校园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1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实验室作为大学生基础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重要平台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阵地,它虽然涉及学科领域众多、研究内容和方法丰富多样、安全规范侧重各有不同,但是它却表现出了很多共同的特征:如大学生(含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实验人员是高校实验室的主体,实验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实验室使用频繁,存放大量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实验室一般都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它们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等特性;部分实验要在高温、高压或者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特殊条件下进行,部分实验还会排放有毒物质[1-2]。实验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就极可能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不但会对仪器设备造成损坏,甚至还会对学生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危害,使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都会蒙受重大损失。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中出现了大量的安全事故,如上海某高校实验室爆炸导致两名研究生面部和眼部深度烧伤事件、北京某高校化学楼爆炸起火导致一名博士后死亡事件、多起实验室发生火灾等,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敲响了警钟。综观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绝大部分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留下的安全隐患,但本质原因都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以及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1-3]。

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安全意识的淡薄以及安全技能的缺乏往往还容易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类似的安全事故,例如,学生宿舍违章电器导致火灾、野外实习操作不规范导致受伤以及网络、电话诈骗导致财产损失等等,影响极为严重[4]。因此,在大学生范围内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保障大学生安全、维护校园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措施。

2现阶段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相比较,国内大部分高校由于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几乎都尚未开设相关的课程,也就是国内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其它专业素质教育的水平,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7]。

(1)整体上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相对不足,未将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教育纳入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常规教育体系;

(2)传统实验室安全教育(如培训、讲座等)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易受教育培训安排的局限,难以保证每个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都能受到全面而系统的安全教育;

(3)缺乏具有不同高校和专业特色性的安全教育的教材,课程的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为主,考核的知识点覆盖面不够宽;

(4)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而又系统的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的w系。

针对上述问题,要想建立以强化大学生安全素质意识为中心的安全教育理念,就必须结合21世纪教育信息化普及应用的新时代特色,提出建设创新化课堂教学内容、信息化课程教育和考核系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新方式,以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特色作为课程基础,以打破传统的信息化安全教育和考核模式作为课程重点,形成一套大学生实验及实践安全教育及考核体系,为推广、建立和强化高校大学生在实验与实践中的安全意识、从源头上避免实验室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以及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提供重要保障。

3新形势下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探索树立大学生全面安全素质和观念的安全教育培养模式[8-9]。在创新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中,通过课堂理论授课结合实验室实际演练的教学方法,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实验安全教育的注意事项以及事故应对措施,强化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观念,探索寻求符合不同院校特色的大学生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安全教育应确保内容广泛充实,涵盖“消防安全与保密”、“用电用气安全”、“仪器设备(含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化学危险品使用安全”、“化学实验操作安全”、“化工过程安全”、“辐射安全”、“生物医药安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事故应急处理”、“实验废弃物处理”、“野外实习及户外活动安全”、“自然灾害及事故防范”以及其他日常生活安全等多个方面;同时注重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调研交流,借鉴国外高校在实验安全教育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大学生全面安全素质和观念的安全教育培养模式。

第二,构建推广实验与实践安全网络信息化教育试题库及考试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建立具备院校特色的信息化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网络题库,学生可自主安排时间在网上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自学和模拟考试测验,有效地弥补了课堂安全教育的不足[10-11]。实验与实践安全教育考试系统是以网络安全教育题库为基础建立的,要同时具备考生管理、题库管理、试卷管理、成绩查询、参数设置等后台管理功能以及在线学习、模拟自测、考试测验、成绩查询等前台功能,能够同时完成多个大学生的网上学习和在线考试等任务,是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的平台,也是高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的培训平台和考试平台,即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前提依托。

第三,健全大学生及实验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的支撑体系[12]。在高校范围内构建一套围绕大学生(含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教师以及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的支撑体系,如建立实施实验室的安全准入制度等,确立以培养学生全面安全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理念,强调安全素质的形成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安全教育应贯穿和融入校园学习的全过程,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4结语

安全意识与技能因与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而更显重要,安全是人们追求一切美好生活目标的根本,也是创新和发展的基石。全面的安全常识、良好的安全意识、积极的责任意识以及事故应对技能是公民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进而成为国家的建设者,而高校在对学生在实验室安全素质方面的培养教育将有助于逐步引领和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对于社会进步的促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洪涛,骆永忠,应航,等.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4):216-219.

[2]赵雪.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4.

[3]贺锦,乐远,赵艳娥,等.构建规范化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5):15-18.

[4]宁羚妤.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6(27):230-231.

[5]刘浴辉,向东,陈少才.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68-171.

[6]孟令,张洋,刘艳,等.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的设计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8):12-15.

[7]钱大海.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科学中国人,2016(7Z):181.

[8]黄凯.北京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1-4.

[9]应窕,何旭昭.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5,31(8):115-117.

[10]曹沛,李丁,赵建新,等.新型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0):232-234.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篇9

[关键词]生物安全;管理;教育

1高校医药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实验室是校内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是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使用频繁、人员集中、存放重要物品资料(精密仪器、文献资料)等特点。近年,一些高校或企事业实验室事故频发,不但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也不利于“工匠精神”社会的构建。比如,2013年4月,南京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致使房屋坍塌;2015年12月,北京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突发爆炸火灾事故,造成一实验人员身亡;2016年5月,上海青浦某蜡业公司发生厂房爆炸,造成包括一名在读研究生在内的3人遇难。此外,国外学者统计了美国早在2005年就发生了近万起实验室事故,造成2%的研究者伤亡。[1]一旦生物实验室发生意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因而在学生中进行生物安全教育以及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2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医学类实验室与其他类别实验室有所不同,所开展的实验项目涉及人体组织样本、动物、化学、物理等,具有较多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因此,生物医学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结合不同类别安全问题的特点,须有针对性地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及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2]通过文献查阅、与学生深入访谈两种方式确定了调查问卷内容。采用问卷星进行调查,共收到16生本专业的113份答卷,内容包括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实验动物,气溶胶,消毒等不同维度。生物安全课程由于学时有限,兹选取了八个章节对学生进行讲授: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装备操作与使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水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医学实验室管理现代化、医学实验室管理规程、医学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调查问卷题目如下:第1题:是否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第2题:是否清楚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内容;第3题:是否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第4题:实验课过程中老师是否对安全防护进行讲解;第5题:是否了解实验动物经常出现的人畜共患病;第6题:进行实验动物操作时是否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第7题:对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有无了解;第8题:是否了解生物安全柜的使用;第9题:哪些操作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第10题:生物安全柜内是否可以使用明火;第11题:是否了解气溶胶;第12题:气溶胶是否会引起实验室内感染;第13题:是否了解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类型;第14题:高压蒸汽灭菌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开盖;第15题:实验动物生产是否需要需要许可证;第16题:实验动物是否分级;第17题:实验室是否要定期进行消毒;第18题:消毒剂配制好以后是否可以存放到下次使用;第19题:实验室冰箱是否可以储存食物;第20题:在实验中是否佩戴防护性器具(如手套、口罩,鞋套)。2.1生物安全概念的了解程度。61.95%的学生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37.17%的学生一般了解;51.33%的学生清楚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内容,48.67%的学生一般清楚;94.69%的学生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级别,5.31%的学生不知道;98.31%的学生认可实验课过程中老师对安全防护进行讲解;98.23%的学生对实验室安全防护实施有了解,1.77%的学生不了解。100%的同学知道在实验中需要佩戴防护性器具。2.2实验室设备安全了解情况。92.04%的学生了解生物安全柜的使用,8.85%的学生不了解;98.23%的学生认为感染性材料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83.19%的学生认为挥发性有害物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7.08%的学生认为非感染性材料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90.27%的学生认为生物安全柜内不能使用明火,10.62%的学生认为可以使用明火;96.46%的学生了解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类型,5.31%的学生不了解;88.5%的学生认为高压蒸汽灭菌器在压力为零的情况下可以开盖,64.6%的学生更认为高压蒸汽灭菌器在温度降到60度左右的情况下可以开盖,只有2.65%的学生认为直接开盖。2.3实验动物安全了解情况。99.12%的同学了解实验动物生产需要许可证,2.65%的同学不了解;91.15%的学生了解实验动物经常出现的人畜共患病,8.85%的学生不了解;99.12%的学生会在进行实验动物操作时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而0.88%的学生则不会;99.12%的同学知道实验动物存在分级,只有0.88%的同学不知道。2.4其它情况。88.5%的学生了解气溶胶,12.39%的学生不了解;93.81%的学生知道气溶胶会引起实验室内感染,7.08%的学生不知道;100%的同学知道实验室要定期进行消毒;70.8%的同学认为消毒剂配制好以后不能存放到下次使用,32.74%的同学认为可以继续使用;97.35%的同学知道实验室冰箱不能存放食物,3.54%的同学认为可以存放。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基本没有接触过生物安全柜,对生物安全柜的了解不够,认为挥发性有害物、非感染性材料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这是常识性的错误,今后在教学中要重点介绍生物安全柜的操作注意事项,并提供现场教学,给同学们一个直观的认识。其中有同学提出:“需要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课程,对于生物技术专业来说,需要经常在实验室进行操作,这门课可以不需要那么多的学时。可以适当设立学生讲堂,让学生亲自接触,更多的深入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印象,结课时可以用综述的方式作为学期总结。”这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观点,充分表达了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值得引起授课老师的重视,并将其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依据。在调查中,80%的同学认为生物安全教育应该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其中有同学提出,目前生物安全概论课程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今后应作为必修课程进行讲授。学校缺乏系统的安全演练,也就是化学品泄漏事故演练以及生物安全事故演练;爆炸事故演练等。实验室管理应向其它管理先进的高校深入学习,形成一套严谨规范的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此次调查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增大调查范围,维度多样化。

3改进对策

围绕高校培养人的根本目标,针对实验室安全问题,需要建立组织体系,并以制度规范约束各方行为,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实验室安全素养,强化安全检查来落实整改。围绕人(组织体系)、法(制度规范)、防(专业防护)、环(环境保护)、育(教育培训)等主要方面着力,以查(安全检查)来监督落实,形成管理闭环,形成六要素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3]3.1危化品规范管理生物实验室的各类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可循。进入实验室前,由各实验室自行负责安全文件和知识的阅读、培训,成为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基础。[4](1)严格管理制度,在现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更新,不断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2)升级加强危化品采购、入库、核查环节,可参照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采购后进行清单上报验,入库出库均有电子记录,并每年定期进行清查,做到帐物相符。(3)高校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对学生进行危化品安全培训,同时配套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相关讲座。(4)危化品储存方面需要增大资金投入,各种防护系统及设备进一步完善,例如烟感报警系统等等。(5)提高危化品废弃物处理效率,可考虑与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将危化品废弃物管理工作做到实处。3.2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是生物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常抓不懈。针对高校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教学实验室使用时间固定,人数众多;而科研实验室使用时间长,人数相对较少。因而在进行安全培训时可进行大班制与小班制的差别培训,另外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专项培训,不能一概而论。3.3课程改革系统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将其作为强制性学习内容,作为必修课程进行严格考核,考核不过关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目前生物安全课程只是作为选修课程,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高。进入实验室的第一个环节应开展实验室安全课程,严格考核制度,提高学生对其重视程度,加强安全意识。3.4常抓安全检查安全检查形成制度,自查按期进行,自查之后上报,督导部门进行二次检查。安全检查避免流于形式,切实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改之后上报,复查合格方能正常使用。3.5提高安全投入安全投入用于设置专门人员进行管理;防护设备充足到位。高校应重视安全管理项目投入,专人专管,防护设备做到一应俱全,并定期检查防护设备的有效性,做到及时更换。3.6为安全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建立实验室安全信息宣传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宣传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尽快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络化管理。3.7整体化布局:实验室建设要注重全面性,水电容量依据实验室专业需求设置,定期检查用电容量是否超负荷,如有新入大功率仪器要核实用电安全方可投入使用。3.8实验室安全管理与绩效挂钩: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到人,高校应加大管理津贴投入,对于管理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管理不到位的进行惩罚,以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感。

4结语

总之,高校医药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教育是所有实验课程的重中之重,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有助于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付拯江,蔡琥,黄智聪,等.高校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现状与危险应对[J].广东化工,2020,47(21):172.

[2]唐秋琳,黄强,黄鹏,等.高校生物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与教育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277.

[3]艾德生,黄开胜,马文川,等.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1):9.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篇10

对于我国各大高校来说,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至关重要。同时,高校建立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国各大高校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探析了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重要性、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完备性建设

最近几年,我国高校的教育机制不断完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逐渐表现得积极向上,同时对高校学生也采用了一种“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实验室教学作为高校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所要承担的是培育新一代人才的重担。但是,在实际实验室教学过程中,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并不能在教育中发挥实验室的重要作用。为此,通过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效、可实施的方案来建立完备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

1提高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重要性

在高校中,实验室作为实验操作的重要场地,其设备和材料都必须受到高校学生的共同爱护。在不断完善的高校教育体系下,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可以有效降低高校实验组的利益损失,提升高校实验组的效益。这样可以使实验室规范地运作,在保障实验室成果的情况下,维护整个实验室器材的完备性,这也是对各种实验室器材的整合运用。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可以为实验室的良好运作奠定基础,也可以为高校学生掌握更多技能提供更多的机会。

2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过程中,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最基础的问题,会影响实验室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在不完善的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下,有些教师的不规范行为很可能会带给学生不良影响。

2.2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不严格

在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过程中,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不严格是应首要解决的问题。因为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实验室一切工作的基础。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不严格,将导致实验室的日常工作难以有序进行,比如没有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清洗和更换等,这样会直接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造成恶劣影响。

2.3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在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是最严重的问题。比如,摆放或操作不当会对高校实验室器材造成损坏,甚至会威胁到实验室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提高管理制度建设完备性的有效策略

3.1完善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完善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有效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就要拟定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并将其真正落到实处,让高校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遵守教学制度。同时,为了完善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还要让教师和学生在规定的实验室开放时间进行实验教学、学习。教师可以提前向实验室管理人员申请,让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决不能破坏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另外,教师在开展实验室教学之前,还要给学生们普及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材料的相关知识,以免学生对实验器材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只有对实验室教学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

3.2严格管理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

为了严格管理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有效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不仅要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监督和核查,还要为仪器设备的管理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约束实验人员滥用仪器设备的行为。首先,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高校要加强监督和核查,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进行维护、清洗和更换等。同时,将实验室日常维护工作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然后组织监督人员对老化或损坏的仪器设备进行集中维修。其次,对于仪器设备的管理,高校还要增强实验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维护意识,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

3.3强化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安全管理

为了强化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有效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就要改善实验室环境,保护实验室器材,对实验室操作人员进行制度化管理。首先,改善实验室环境的目的是消除实验中其他干扰因素,以更好地进行实验研究;其次,爱护实验室器材是为了确保现有器材的使用安全和后期所购置的器材的有效使用;最后,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就是要增强每个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可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就要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高校只有强化管理完备性建设,加强执行者与管理者、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才能更好地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王淑英,于同泉,杨柳,等.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探析[J].分析仪器,2013,15(1).

[2]彭春元,林远煌,许显坚,等.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5).

[3]王赣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