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制药工程专业能力十篇制药工程专业能力十篇

制药工程专业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7:42

制药工程专业能力篇1

关键词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1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全国人民对健康的重视,医疗成为国内十分热门的行业,制药工程作为一个重要分支,也成为了热门专业。近年来,制药产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加,需要高校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实践的锻炼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强化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新世纪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高等学校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工程的背景c环境氛围,传授的知识偏重于理论基础,忽视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严重影响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在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理论与实践、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培养出能够从事产品研发和工程设计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思想认识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工科学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以及重课内、轻课外的局面,也即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学生的精力主要放在考试上。甚至还有学校把传统的“培养工程师”理解为“培养工程科学家”。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还是在于教育理念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被置于附属地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工程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学生对工程实践教学也不够重视,认为是“走过场”,导致学生在接触工程实践时学习方法和工程知识的积累严重不足,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2社会对工程实践活动的的支持力度不够

目前大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工程实践活动主要是到各大制药企业进行参观实习,但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制药企业认为学生的生产实践活动是一种负担,不太愿意接受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另外,学校对学生工程实践活动投入的经费不足,使得学生赴企业现场实习难以落实,即使进了企业单位,学生由于受到安全生产和实习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也只能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不能动手实践。另外,一方面现在大学生普遍害怕吃苦,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环境,尤其是生产车间环境不是太好,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要考研,他们认为实习会占用他们的学习时间,因此大多数学生对实习应付了事,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效果。

2.3教学资源和实践资源短缺

近年来,我国高校虽然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投入,实习条件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实践教学开支也逐年增加,因此整体上实践教学环节依然比较薄弱。一是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比如实验室面积不足,实验仪器有限,仪器设备陈旧老化等,这些都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尤其是新办专业问题更为突出。二是,学校教师工程研究项目不多,经费也不足,本科生能参与到其中的机会也很少。三是没有建设制药工程实训基地,多数学生只能在企业实训培养,难以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四是实践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不完善。虽然很多高校颁布了一些考核评价方法,但对实践环节的考核要求不严,对能力的考核标准与方法不够科学规范,导致学生被动地应付实践教学环节,并且考核后评价意见未能及时反馈,使得实践教学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2.4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不强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工程素养和实习指导能力息息相关。纵观高等工科院校,中青年教师大都是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宽,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但他们大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双门型”教师,普遍缺乏现代工程实践经验。另外,随着高校教师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的增大,高校教师很少有机会和时间走出去接受工程实践锻炼,他们对企业的开发、设计、生产工艺、设备等不了解,因此在讲授专业课时,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例,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实习实践,因此也很难培养出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生。

3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

3.1立足现代工程教育时代要求,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代工程教育也在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高校应该立足于现代工程教育时代要求,关注企业和行业需求,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制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首先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这就要求在课程安排方面既要让学生认识学科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又要强调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其次是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性,这就要求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要注重各工程专业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深度应用,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三是强化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识,在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上,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的系列活动中,这些工程实践活动必须具有连续性和贯通性,体现与工程实践问题的无缝对接,而且针对专业系列实践活动要有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对工程实践的重视。

制药工程专业能力篇2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本科教育人才培养

我国制药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如何尽快的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适应集约化生产以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是我国制药业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因此,教育部于1998年调整了高等教育专业目录,其中在药学类增设了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是集化学、生命科学、药学、工程学及相关管理法规五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个专业。在高等教育中,又属于适应性强、覆盖面广的宽口径专业。如何办好这样专业,使之培养出的人才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宽阔的知识领域,并且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对我国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及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都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我国制药工程专业的广大师生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所以各高校应根据自身不同的办学方针,坚持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这既是地方院校办学定位的根本,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因此,研究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可以发展制药工程专业,从而推动我国制药行业发展。

1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制药工程专业是国家教育部1998年本科专业调整后的一个整合专业,是应用化学、生物技术、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药物研发与制造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具有教强的工程技术特点[2]。工程问题是这个专业学生最终面临的问题,涉及的内容主要有药物的制造、分离、制剂、过程控制等工程问题和质量管理法规。因此应当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确定培养模式。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应在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强调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所以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为:较系统的掌握化学、药学、制药工程学所必须的基础理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对化学药物生产工艺研究、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能力;具有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有较扎实的制药工程设计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研究、解决制药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化学制药厂、制剂厂、药物研究单位、医药商业企业及各级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培养药品生产、新药研制、制药工程设计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研究

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所对应的学校类型不同:对于学术研究型人才,主要由一流大学及研究生院培养;对于工程研究型和技术实践型人才,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我校属于医学类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应是掌握医药知识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即技术实践型和技能实践型两种,或者介于这两者之间。我校定位立足于区域经济,面向全省和全国,服务区域比较明确。因此,在人才培养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适时的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从这个定位出发,我校制药工程培养的定位应紧紧围绕“工程应用型”这个主题。

3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目前,国内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学校比较多。但总的来说,医药院校开办的制药工程专业偏理科,而且中药、西药分离;综合性大学开办的制药工程专业偏工科,与药学难以融合[3]。目前,制药工程专业的办学规模发展较快,这是与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分不开的,但由于药物是特殊商品,制药企业的建立和扩大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绝不可能无限制地膨胀。同时制药行业又是高技术产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对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的需求量不是很大,但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这就提示我们在制药工程人才培养上可以有多种模式,即: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型长学制本硕连读和工程硕士培养。本科教育主要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医药工业生产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工程硕士为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而长学制本硕连读主要培养目标同工程硕士,只是培养方式不同[4]。

浙江中医药大学属医学院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目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明显的特色,较侧重于工程方面知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选课,也不利于明确的向社会进行特色宣传,进一步的适应市场需求。因此,为了培养既懂制药又懂工程同时擅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能体现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特色,必须对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理顺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使相关专业、学科、课程有机融合和同类课程的整合,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21世纪医药工业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合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的医药行业,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3.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计划设置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及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结合,做到新体系、厚基础;新手段、重实践、促自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精选、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将医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学术动态引入课程,建立创新的课程体系。

3.2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加强专业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

对现行的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设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注重体现中医院校的特色,使制药工程专业相关学科的课程有机结合,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研究和探索出更为合理和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3积极探索专业定位,适应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结合浙江省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制定出特色明显、目标明确、适应市场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制药工程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及目标。

3.4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

专业素质要求包括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业务素质三个方面。其中业务素质应体现在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要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药物合成、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等。

(3)较好地掌握生物化学、分离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个或以上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获得较好的课程设计、药厂设计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5]。

(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6]。

4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制药工程专业奠定在药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7],课程的设置既要避免偏向于某一学科,又要防止形成各种课程简单的叠加。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设置的课程门类繁多、混乱,课程名称繁多、重点不突出,容易产生混淆。在参考国内外不同类型学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考虑我校的办学特色,有必要重点开展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设置。根据我校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定位,制药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图1)应该包括:化学、医学和工程学三个主要的课程体系。

三个课程体系之间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在医学课程体系教学中,通过对医学相关基础知识的介绍,结合国内外新药研究实例,使学生对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在工程学课程体系教学中,通过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制剂工程等单元操作知识的讲解,结合制造药物的基本原理及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工程技术,介绍药物制备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三废处理和Gmp改造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药物生产放大、设备选用、质控与优化等方面认识[8]。此外在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加强和制药企业的联系,发展和巩固一批学生的实训基地。与国内的,特别是省内的药物研究院或大型制药企业建立基地,联合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研究和设计,提高学生工程的实践能力[9]。

5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大学即是专业教育又是高等教育,众所周知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应是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传递与创新。高校的本科教育应该从新世纪对人才素质品格要求,教育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会创造。”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5.1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创造力的培养

基础课应是本科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课程。所以从课程设置上来讲最根本的是要切实加强基础课的教学[10]。不论任何专业无一例外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学好专业。只有基础雄厚,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有可能具备创造能力。否则只能异想天开,非科学地蛮干。

5.2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理论与实验实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11]。实验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来源与实验,二者本身并没有主与从的关系,只有掌握了基本实验,才能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同样,也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所以在理论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5.3注重学生工厂实习

工厂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制药工艺、设备、车间设计等专业课程之后的又一个实践教学环节[12]。学生亲临工业化生产,为他们提供实际练兵的机会,从而更好地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工厂实习与校内实验教学相比,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较大,因此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考核办法。实习成绩考核应该采取全面考核的方式,保证基本的实习质量。

综上所述本文讨论了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对制药工程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进行了讨论,同时结合我校办学特色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能起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程静.地方工科院校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24.

[2]邹祥,石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出探.实验科学与教育,2006,4(2):96-98.

[3]曾爱国等.制药工程新专业的建设.化学高等教育,2005,3:18-20.

[4]帅翔等.制药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和教材建设刍议.化学高等教育,2004,3:20-23.

[5]沈超颖.巧妙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维.中国西部科技,2006,13:72-73.

[6]theinternationalexecutive(pre-1986).newYork:Spring1972.Vol.14,iss.2:8.

[7]Chemicalengineering.newYork:may,1998,Vol.105,iss.5:46.

[8]anuragSRathore,marcellaYu,SamuelYeboah,ashutoshSharma.BiotechnologyandBioengineering.newYork:Jun1,2008.Vol.100,iss.2.306.

[9]彭代银等.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层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药学教育,2004,20(4):3-5.

[10]王娣.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研究.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72-73.

制药工程专业能力篇3

关键词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Studyon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professionalpracticeteachingSystemadapttotheRequirementsoftheexcellentengineertraining

XUHaixing,XUpeihu,ZHenGHua,HUanGZhijun,LiUXiaoping,LiUXia

(SchoolofChemicalengineering,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Hubei430070)

abstracttoimprovethetrainingqualityof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professionalstomeetthetrainingrequirementsofoutstandingengineersandthedevelopmentofthepharmaceuticalindustry,theprofessionalpracticeteachingsystemofpharmaceuticalprofessionalswasstudiedandpracticed.itwashopedthatamoreperfect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professional'spracticeteachingpatternswithcharacteristicofengineeringcouldbegraduallydevelopedandformed.

Keywords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excellentengineer;practiceteachingsystem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和设计人才为目标。其培养的大部分毕业生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培养目标是造就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既懂制药工艺、又懂工程技术、并擅长质量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①②③因此,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较强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以及能够不断地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从目前我国制药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教学基础较为薄弱,实践教学条件相对落后,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培养能够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满足制药工程领域,特别是药物合成、天然药物提取和常用药物制剂的生产实践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从事制药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维护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师,并为培养从事制药工程项目设计与药品开发的设计型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已有10余年的办学历史,在这十年期间,专业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制药工程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2003年获药剂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药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2008年全国制药工程专业办学水平及质量评比中处于前列。在这1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改革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

1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为此,高等工程教育要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明确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其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我院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措施

2.1至善、格物、育人的教师队伍的建立

提高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从事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条件是懂得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风范和健全的人格魅力,④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造诣,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例如设计和实施能力)。我校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专门制定了《武汉理工大学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凡是1970年1月1日之后出生的教师必须通过到企业进行博士后研究、到合作企业工作等多种形式工作1年以上。我们制药工程专业通过有效的方式探索和建立了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机制。

2.2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实践教学实施方式以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有显著变革。例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发表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将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大本营。⑤

2.3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国际化的教学大平台

与竞争力强的现代大型企业紧密合作,建立长期的、稳定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教学平台,不断完善高层次、多样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教学平台。这一平台关注的是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合作与交流,共同培养并取得“双学位”;以学院或学院与学院联合搭建平台,实行联合课程设计、联合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选派学生去著名大企业实习,进行“预备工程师”培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办学能力。制药工程专业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科专业,其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各高校仍无力建设满足实习要求的“工厂型实验室”。我们先后与10家企业合作建设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积极与其他科研院所实现联合办学的格局,目前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的联合办学。

2.4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校企结合,约35%左右的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科研院所或制药企业)进行制药的开发与应用的毕业论文工作,由校内和科研院所或企业组成的教师-工程师双导师论文指导组。65%左右的学生在校内在导师的科研项目组进行以处方、工艺研究等应用研究为主的毕业论文工作。在论文开题报告和答辩环节,聘请实践基地的导师参与成绩评定。通过上述各种环节的训练,实现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综合性重要教学环节有创新型成果。

2.5促进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

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独特优势。高水平科研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高水平前瞻性的学科和学术研究带动本科新专业的建立和建设,引领人才培养的方向;二是高水平学术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丰富;三是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为学生广泛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四是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

3我院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成果

现有武汉理工大学化工实验实训中心、湖北省中药制剂工程中心等校内实践基地;有10个以协议形式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个校企合作技能培训基地;1个校企合作创新能力培养基地,1个在建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这些校内和校外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支撑体系。

(1)化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该中心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拥有化工分离单元操作、HpLC、GC、计算机仿真等设备和系统123台(套),已经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大实验实训平台”,支持教学计划和自主选择的教学模式,可全年接受制药本科学生的专业实训和学生的创新设计实践活动。

(2)湖北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拥有滴丸机、喷雾干燥等大型现代制剂实验设备,可以为“制药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药物制剂产品制造过程实践。

(3)企校合作基地。已经建立了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企校合作研究基地、校企合作技能培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包括药物制剂,药物合成、药物提取等行业的国内著名企业及设计单位如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联合药业责任有限公司、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有限公司、武汉诺安药业有限公司、湖北虎泉药业有限公司、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湖北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隆中制药有限公司、湖北天药制药有限公司、武汉医药工业设计院、湖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这些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制药工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设计基地。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通过加强和这些企业的产学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接触产业和工程实际问题。通过通过和这些单位和企业协商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可以进一步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提供很好的基础条件。

在制药工程专业的建设中,以科研引领教学,并通过科研锻炼队伍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近5年来,从大型企业等引进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与经验的论文指导教师10余名,承担了各类研究项目200余项,年均研究经费1000万元左右,其中50%以上经费来自于企业或者与企业联合申报的各类科技攻关项目。2005年以来共获授权专利58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的奖励2项;发表研究论文120篇,其中SCi刊源论文40篇、ei刊源论文36篇,出版著作5部。

总之,武汉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科研教学水平正在得到迅速提升,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办学个性和特色。多名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喜人。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从(下转第239页)(上接第231页)已获得的多项科研成果来看,近90%的项目是在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已超过了50%,学生就业率达到99%以上,一大批毕业生在国家医药管理部门和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就业且深受好评。

基金项目:武汉理工大学校级重点教研项目,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为2010080);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编号为2011163)

注释

①邓亚利,霍理坚,熊平,等.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训的拟企业化管理模式.药学教育,2010.26(2):59-62.

②周国平,刘跃进,潘浪胜.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4):121-122.

③邓胜松,朱慧霞,姚日生,等.制药工程专业产学研教育模式研究[J].药学教育,2006.22(4):1-3.

制药工程专业能力篇4

关键词:制药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

现代制药工程源自青霉素的发现和制造,发展至今,药物不仅帮助我们克服了疾病,同时也能使我们强身健体。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各国也将药物的研究放在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步晚,制药工程领域人才匮乏。因此,对制药工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现状分析

1.1我国制药行业的现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使跨国制药公司正在进行一次世界范围内的结构调整,这给我国的制药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世界第二大otC药物市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1]。然而,我国与世界制药强国比较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仿制药品多、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规模小、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药物创新研究投入不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学科带头人、企业家、管理人才缺乏[2]。因此我国制药业如何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十分迫切的问题。而大力培养高层次制药工程人才,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2我国制药人才培养现状制药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药业缺乏从事制药工程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和质量管理人才。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重工艺、轻工程、重设计、轻制造,重技术、轻质量管理等偏向,对工程化制药人才的培养相当薄弱。为解决医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关键在于调整和加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为制药业提供大批既懂制药技术、又懂工程,并擅长质量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2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概况

2.1国外制药工程硕士培养概况国外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教育起步较早,目前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实践等环节上也比较完善。纵观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发现,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是在不断协调与政府、企业、社会诸方面关系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3]。由于国情和教育基础情况的不同,国外的制药工程硕士教育经验,仅能为我国提供参考借鉴,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提高我国制药工程硕士教育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2.2我国制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概况2009年全国制药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招生,并且从2010年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招生名额,最终使专业型与学术型硕士的比例达到7∶3[4]。但目前我国对如何培养制药工程硕士均处于探索阶段。制药工程作为新兴交叉整合学科,对人才的培养将任重而道远。

3我校制药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3.1培养目标与方式我校对制药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学习年限为2年,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吸收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

3.2课程设置与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是保证全日制制药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基础。我校全日制制药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参照学术型硕士的设置框架,分为学位和选修课。开设应用型课程,压缩理论课学分,增加实践环节学分。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我校为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如与制药企业包括青岛华仁、国风、黄海制药等,各大医院、研究所等单位建立联合培养模式,以上单位的研究几乎涵盖了药物研发的全过程,对制药行业所需专门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着重培养如何解决该领域关键问题的人才。成立崂山药用植物园,让学生从中药的种植、采收、加工炮制、提取等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王春波教授的省级课题"牛蒡根的研究"所设计的综合实验[5],涉及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并为牛蒡根制定山东省中药材部颁标准,填补国内中药材(牛蒡根)的质量标准体系的空白。

3.3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综合体现研究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体现学校的科研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和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6]。我校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为将来能够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位论文选题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让学生独立完成论文,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1论文开题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在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专业实践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并由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评审。对于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选题在局部上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实用性、研究性、创造性。

3.3.2论文评阅及答辩学位论文评阅人聘请本领域或相近领域具有应用研究经验的专家进行评阅,答辩委员会中至少有1名来自企业或应用研究部门的同行专家。确保更加客观、公正地检验学位论文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3.3.3论文质量监控措施学位论文质量是制药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我校一直以来注重制药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环节,确保培养质量。为加强论文质量的考核和评价,在论文开题6个月后进行中期筛选。在完成学位论文后,实行"双盲"评审制度,采取预答辩制度。在论文答辩阶段,聘请2名本领域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至少聘请1名来自企业的同行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的成员。

4结论

要实现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制药工程硕士培养特色,主动适应行业与企业需求,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制药工程硕士培养体系,培养制药行业与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是制药工程硕士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国家创新型制药工程领域技术人才需求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孔学东,千荣富.中国医药产业的机遇、挑战及相应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42(1):76-80.

[2]颜爱民,吴浩生,殷振林.中国制药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5):801-802.

[3]张海英,汪航.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5):63-68.

[4]昊斌,张乐乐.中美两国工程硕士生培养的比较与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8):121-122.

制药工程专业能力篇5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验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51-02

ConstructionoftrainingSystemonexperimentCoursesforCul-

tivatingmasterofprofessionalin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CHenGKeguang,HUanGJiayan,QinJiangke,panYingming,LiXiaohong

abstractatrainingsystem,whichisaboutexperimentcoursesforcultivatingmasterofprofessionalin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isbuiltaccordingtotheneedsofmodernsociety.thistrainingsystemisalsorespectedtothehaunting“student-oriented,teacher-guided,pluralisticandparticipatory,practice-oriented,anduniversity-industrycooperation”.thepurposeofthistrainingsystemistocultivatepharmacypersonnelwhopossessingapplicant,professionalandcomplexhigh-level.

Keywords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masterofprofessional;experimentcourses

1前言

目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校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专业和专门技术、应用型和高水平训练的高级人才[1]。制药工程是由多种学科发展起来的学科,它与药学、中药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等紧密联系,在实践中又与化学、管理学、生物学、中药学和药学等理论和技术方法、手段结合在一起。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实验课程教学方面要培养应用型、专业型和复合型高层次社会人才,就必须有一套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并且能够客观反映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培养方案。

2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验课程培养体系

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验课程培养体系由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评价和实验课程价值取向等部分组成,形成实验课程多元化的培养模式(见图1)。

课程体系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培养方面既要注重学生的课程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培养目标方面推崇“以生为本、以师为导、多元参与、以实践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另外,在实验课程设置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模式,围绕培养目标建立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一体化的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验教学新体系,要从命题实验课、学生自选实验和创新实验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充分突出制药工程专业的特色及药品生产的特殊性,同时也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概念、技术原理和方法等的理解。

实践环节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其他不同方式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有一定的区别。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的就是在学习其间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除了获得优异的科研成果外,还要得到同学、导师和同专业的教授的认可。并且在导师或实验室的组织、鼓励、支持下,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要走出课堂、走出实验室、走出校门,指导其他院系、企业、兄弟学校的同学等。要为学生的专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展示其才华的平台。

1)建立校内创新基地或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随着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现在的教学基地不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要根据制药工程专业各学科的特色、发展规划、专业发展进行校内创新基地或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如在实践教学中,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实验课程的选择重点集中在根据社会认同或社会的需要而进行创新实验的设计。

2)建立校企合作或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的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是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的主要场所,高等院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成为具有创新、创业和复合型的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要求的社会型人才,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教学评价制药工程教学评价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评价的重要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体现在显性指标评价(教材、案例、图片和课件等)和隐性指标评价(意识、兴趣、态度等)。由于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科建设中基本上是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基本原则,因此,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平时的表现和现场实验操作。

比如药理学实验阿司匹林的合成,在合成中,学生要检测其中水杨酸的残存量,残量过高会刺激胃黏膜,同时还与商业的阿司匹林对比药效如何和副作用在哪里,并且还要进行药剂学实验,剂型的选择及所制制剂的质量又取决于合成过程中的那些要素等。这些实验过程中都要求学生充分分析其案例、图片和进行课件的讲解。

通过实践实验,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思考药物合成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行业的链状思考[2],这样才能很好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另外在评价中还要结合教师的主观和客观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等。

实验课程的价值取向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未来的药学领域将向着整体化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根据社会的需求,专业硕士研究生实验课程价值将与人文社会科学渗透、交叉并整合[3]。以培养高级实验师或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在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使其形成创新人格和高级药学人才,就要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创新。

1)通过申报专项课题研究,发挖学生的潜能,强化科研能力和创新技能。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掌握实验理论和技能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科研思路和实验操作技能,不断引导其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会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做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让其在课题实践中从理论创新不断过渡到技术创新的系统训练[4]。

2)变“应试”为“应用”。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各科实验课程教学完成后,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该在各科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交流和实验的操作、演示,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验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3结语

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出现,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在构建实验课程体系时应注意多样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制定实验课程体系时,应根据“以生为本、以师为导、多元参与、以实践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以使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实验思路、技术创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强化科研等实践能力方面得到较全面的训练。因此,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验课程培养体系的构建是目前需要解决的的重大课题,就需要各方面的专业教师不短地改革、探索、创新、实践,构建出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的实验课程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

[2]金坚,许正宏,邱丽颖.改革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J].中国医药导报,2009,34(6):102-104.

制药工程专业能力篇6

abstract:tointroducethesuccessfulexperienceandsolutionsofpharmaceuticaltechnologySpecialtyinSuzhouHealthCollege.Specialtyconstructionisorientedbyemploymentandistargetedbyservice.Combiningwithindustryrequirements,curriculumsystemshouldbereformedtoincarnatecharacteristicofspecialty.itisnecessarytoconstructtwo-skilled-teacherteam.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高职高专

Keywords:pharmacerticaltechnologyspecialty;highervocationalcollege

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52-02

0引言

我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一个兼顾药品生产及其安全有效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药物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及相关职业群的一线工作能力和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现就我校药物制剂专业的建设历程进行分析。

1背景

2011年中国制药企业共计6154家,其中江苏省共735家,占全国制药企业的11.94%,数量居全国首位。扬子江、恒瑞、先声等14家医药企业入围2011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显示了我省医药行业骨干企业的实力[1]。已初步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医药板块”,即苏南的苏锡常医药产业群、南京“药谷”,苏中的中国泰州医药城,苏北的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江苏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居全国领先地位。随着江苏省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制药企业需要大量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性药物制剂技术人才。而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目前全国药品生产企业中技术工人占生产企业总人数的30%,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4%,可见我国医药行业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十分紧缺。

2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秉承“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坚持以服务国家医药产业为宗旨,以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真实性实训条件、高技能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建设与行业同步发展。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创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全面、全程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专业人才培养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行业”。

3专业建设思路与举措

医药高职人才的培养必需兼顾技能性和专业性,必需按照企业岗位与岗位能力要求[2],遵循行业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自身成长规律,来确定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要以行业为依托,要力争做到四个“相适应”: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适应、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师资队伍与教学要求相适应。为了达到这四个“相适应”,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3.1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在确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依据经济社会、制药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人民卫生服务需求的提高[3],通过走访、召开行业专家咨询会等多种形式,对制药行业开展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及时制定培养目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培养药物制剂技术专业高职生传承“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以胜任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的要求为质量标准,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融入教学,以顶岗实习方式实现毕业生“零接轨”。

3.2根据岗位要求合理构建课程设置为适应经济、社会及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能在药物制剂工业企业、保健品生产企业、化妆品生产企业,化妆品等日用化学品生产企业胜任的专业人才,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从提高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出发,结合岗位要求,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建立人才合理知识和能力模块,构建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得到整体化。

3.3优化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过程学院十分重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教学环境建设,每年都在教学方面投入大笔资金。例如,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给每位教学人员配备笔记本电脑用于多媒体教学,石湖校区的每个教室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加大实践设备方面的投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校内共拥有40余个实验室和7个制剂实训基地,一个现代化技术水平较高的精密仪器中心,具有药厂及相关企业常用的大部分仪器和设备,能较好地满足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要求。校外实习基地二十多家,实习基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学生见习和顶岗实习的岗位、还参与我们的师资培养和课程建设,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4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

3.4.1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常以“学规范、强师德、铸师魂”为核心,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明确教师的职责,确立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使之做到依法从教,以身立教。

3.4.2加大师资引进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对现有教师的学历结构、学源结构、专业结构、梯队结构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引进人才的要求。

3.4.3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通过多元化师资培养途径,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如通过院内进修与系内进修,加强骨干教师的管理能力;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参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提高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临床参加实践活动,鼓励在职攻读学位,通过专业教师多学科任课,参与基础课教学,使学科与基础课互相渗透;通过基础课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学活动、参与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使专业、基础一体化。开发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自制教学录像,提倡双语教学,达到提高师资教科研水平、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

3.4.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坚持专职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稳步扩大专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聘请兼职教师。

4建设成效

4.1确立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为了尽快提升专业培养层次,优化专业方向,根据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市医药行业发展实际,由医药企业与专业教师一起,以发展的眼光对本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和定位,按照高职教育规律与特点与行业要求构建了工学结合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按照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素养培养要求确定;课程标准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这套人才培养方案仍在运用中,且社会反响良好。2008级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是从中获益的第一批学生,她们在实习期间经常受到用人单位的赞扬,都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

4.2课程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课程建设是将培养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建设团队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分析,确定该专业培养的核心能力与通用能力,根据职业能力需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公共文化课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素质,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两类,专业基础课在保证“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加强与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专业核心课程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行业的特点入手,构建了从专业认知实践、单项技能实训、综合实训到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已完成了2008级、2009级和2010级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所有课程的课程标准制订工作,正在积极开发针对性强且实用的自编教材,以更好地贯彻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4.3师资队伍日益壮大师资队伍素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外聘企业业务骨干参与专业教学工作,从社会上引进一批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符合高校教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满足实践性教学需要。另一方面鼓励和要求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的执业资格培训、考试,将教师送出去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参与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教研科研等方式,提高在校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专任教师13人,均是双师型教师;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人,占专任教师比为30.8%;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4人。同时还拥有一支由行业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人数为12人,占教师总数的48%,是一批由苏州各大药厂负责人和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等组成的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4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更趋完善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具备较好的教学设施。目前已拥有校内专业实验室41个;集师生科研、学生实验、对外服务为一体的精密仪器中心1个;校内实训基地有占地近千平米的模拟Gmp的药剂实训中心7个,包括:输液剂等液体制剂生产模拟车间2个、片剂等固体制剂Gmp模拟生产车间1个;生产性制水车间1个;生产性软膏剂车间1个;供学生单人进行操作的药物制剂实训室1个;药物制剂检验实训室1个。集师生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特色药用植物园1个。校外拥有包括独资、合资、国营、大型民营等省内外制药企业实习基地20多家。这些都为药物制剂技术学生的认知实践、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完成技能培训—顶岗实习—就业过程。学生在环境感受、心理适应、技术落后应用上获得了实际锻炼,缩短了就业上岗的过渡期,真正意义上实现上实现了“零距离”上岗。目前,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已拥有省内外的校外实习基地二十多家。

5结语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成功的关键是办学质量能满足社会需求,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相对应,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相衔接。为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腾飞,我们将不间断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专业论证,继续聘请行业行家参与专业建设,及时审核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习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定期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专业人才的长期供求状况,制订合理的招生计划,确保该专业紧贴市场需求,使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获得社会的认可并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雯.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无线互联科技,2012(09):171-172.

制药工程专业能力篇7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计划设置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有关精神,结合郑州大学和化工与能源学院关于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重新修订的指导性原则,培养既懂制药又懂工程同时擅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体现我们在培养制药工程人才方面的特色,我们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与改革,通过精选、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将医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学术动态引入课程,建立创新的“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体系。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学校发展目标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

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平台和学科基础课平台。公共基础平台课主要包括政治、体育、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微积分、线性代数和画法几何及计算机绘图。公共基础平台体现厚基础的特点。学科基础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和跨学科基础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与现代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电工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学科基础课平台体现宽口径的特点。

模块课程分为专业课模块、实践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专业课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制药分离工程、制药反应工程及设备、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制药工艺学和药理学。实践模块分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以及课外实践环节五部分。实验主要包括大学物理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热力学实验、制药工程仿真实验和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实习包括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分别为2周和3周;课程设计包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和制药工程工艺与设备设计,制药工程工艺与设备设计替代原版的化工设备设计;课外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实践。不同专业可设置不同模块,一个专业可有2—3个模块,每个模块学分大致相当,让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专业基本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课程群主要由学科选修课(含学科前沿课)、跨学科选修课等组成,主要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体现创新性。本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药用高分子材料、环境与安全工程概论、制药工程新技术研究进展、创新药物开发过程、Gmp、药剂学、遗传学、毒理学等组成;交叉学科选修课主要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专外与文献检索、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管理工程、生命科学导论、资源、能源、环境、社会、绿色过程工程导论、工程计算方法及应用软件科技论文写作等。

二、制药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郑州大学是工科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的本科教育紧紧抓住“工程应用型”这个含义,工程问题是这个专业学生最终面临的问题,因此,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来制订实践教学模式,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实践环节的训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3-4]。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充分发挥郑州大学工学学科之优势,强化学生“三个环节”,即实验课环节、课程实习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的实践训练。

专业实验: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原则,教师采取与学生平等讨论、切磋交流、协同合作的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验氛围。在专业实验的设置上,可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一是基础实验。采用教师教、学生做的方式,实验过程中注意系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是开放性的设计研究型实验。在这个实验室里,学生是实验的主角,从实验的设计构思、实验步骤的拟定、实验问题的处理到实验材料的挑选等事无巨细,均由学生自行做主。这一方面可以集中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可为他们将来从事新产品的开发、试制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是利用多媒体仿真技术进行仿真实验。仿真实验可以将传统实验加以提高和扩展,用一些传统实验方法不容易做或做不了的实验,在仿真实验中轻而易举就能做到,既训练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技能,也可结合工厂部分工段、仿真多媒体课件开展模拟操作实验,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

专业实习:专业实习突破原有工科或药科学生的实习模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药学实验,而要突出工科院校的特点,贴近工业实际,把制造技术、质量意识、市场竞争、工业安全与法律约束等内容联系起来,注意发挥传统学科的交叉作用,充分发挥化学工程的传统特色和生物化工的成果,围绕重要药用原料、中间体和辅助材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典型药品的合成与制剂,带领学生到有特点的药厂参观学习,了解制药企业的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制药车间感受工业化制药过程,建立工程制药观念与思想,提高解决应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题目应具有新颖性,与医药工业相结合,解决工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内外医药研究的新趋势、新工艺、新技术。通过毕业论文,使学生获得较好的课程设计、药厂设计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制药工程专业能力篇8

实验课程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制药工程专业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其是需要结合药物化学和药物合成反应等理论课程的实践课程群。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深化对理论课程中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也是培养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必须之项。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始建于1976年,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是黑龙江省第一个培养高级制药人才的基地,2009年被国家批准成为部级特色专业,在振兴老工业区、服务黑龙江地方经济方面做出较大贡献,这归功于数十年来的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战线教师的不懈努力和学校的大力支持。近几年,基于对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特色与办学基础,大力建设功能性实验室和改革相应实验教学体系,有利于进行制药工程的卓越工程师培养。

二、实验教材改革

国外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以宽口径为特色,课程中工程特色尤为突出,几乎涉及到药品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个可能遇到的问题。我国教育部在设置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时,确立培养制药行业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是本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学习有关药物的研制、开发、生产流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最后可以综合运用知识并有效优化药物的开发与制药。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在以往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选用的多是原本相关专业的教材或简单拼合,符合上述要求的可供教学使用的专业类教材较少见。因此,我校积极开展自编教材与统编教材的编写,旨在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2004年,迎合佳木斯大学的系列实验教材的编写主旨,形成了制药工程专业的系列实验《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制药工程》教材,每门实验课程均包含基本操作、系统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该系列教材应用多年,达到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目标。2013年,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邀请下制定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广大老师和兄弟院校的专业教师,共同编写了部级规划实验系列教材,并于2013年10月正式使用,该系列教材适用于多层次实验教学需要。

三、教师队伍的培养

为了走出佳木斯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特色,使学生适应未来就业与专业教学需要,保证教学质量,实验教师队伍的教师应该对本专业、实验课程有责任心,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具有教书育人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实验课程指导教师队伍。我校为年青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与平台,积极解决教学任务量繁重而带来的盲目追求工作量,疲于上课,没有精力和时间精心备课和扩展专业知识的常见问题,学院和教研室制定相应的政策以规定额定工作量,给教师们争取更多时间丰富和精化课程。此外,设置多方面平台互相交流、互相进步。例如,为了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我们实行“传帮带”,将具有多年实验教学经验教师与青年教师编成一组共同完成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又可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开展观摩教学、赛课、教案评比、听课等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效果。构建“产-学-研”结合的互动模式,积极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申报并主持科研和教研项目,在教学同时,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并且积极引入学生作为参与人共同完成,师生互动,大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迄今为止,我系教师已先后主持和参加了省级和校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1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制药工程大赛20余项,获奖队伍达到10余支;除此之外,从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入手,加强专业建设,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课题。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外派参加全国教学和科研会议和专业相关的实验技能培训。

四、实验教学的实施

本专业实验主要包括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参照教育部及兄弟院校的改革要求与举措,近年来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各层次制药实验内容不断更新。基础性实验为加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专业实验中能获得充分训练和提高,在基础实验中要尽量涉及全面的实验内容且各有不同。例如药物合成单元反应课程内容,需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烃化反应、酰化反应等单元反应。

开放性实验主要采用3种方式,一是课内开放性实验,在专业课如《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天然药物化学》的实验课程上,筛选出部分实验项目,由部分学生分组后进行自主设计,对实验项目进行延伸研究;二是课外开放性实验,开设全天候开放的开放性实验室,由学生自拟或教师辅导拟定实验项目,以科技小组、兴趣小组形式,在指导教师辅导下,开展创新型实验;三是科研课题开放性实验,鼓励有创新思维、科研兴趣与能力的学生申报创新课题,特别注重企业支持下,企业导师参与的研发项目,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提供科研平台进行完整课题的研究。

制药工程专业能力篇9

关键词:高职生物制药技术核心技能课程体系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随着“十一五”规划等政策出台,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需求逐年增加,市场缺口大,人才匮乏制约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现代生物制药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完善,给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对口就业机会小[1][2],国家劳动部颁布的工种目录中有关生物制药的工种设置也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生物制药工种。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高职教育既要有“超前意识”,满足市场需求趋势,培养面向第一线的高素质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工人,又要拓展生物制药技术的“内涵”,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行业内转岗能力;既要服务企业,又要对毕业生的出路负责。

高教部1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与本科教育是不同的,高职教育的立足点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技能是高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拟结合浙江生物制药产业与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从生物制药技术核心技能的提炼入手,探讨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而引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1.核心技能

1.1核心技能的提法

所谓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具体到本专业就是掌握和运用各项生物制药及相关技术的能力。核心技能最近提得比较多,但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概念,这里可以理解为在各项专业技能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一项或几项技能。

1.2核心技能的特点

生物制药技术涉及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药学及相关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专业技能多且杂,从中提炼出能作为核心技能的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代表性,要能够体现生物制药技术的特点,代表特定的生物制药工艺,核心技能的总和要能反映生物制药各项技术与工艺的总和。

2)通用性,通用性有两方面涵义,一是要在生物制药生产中有一定的通用性,二是能作为单元操作技术,辐射相类似的其它行业工种。

3)独立性,核心技能应相对独立、完整,平行设立,不能包含或包含于其它核心技能。

4)对应性,核心技能应与相关的生产岗位或职业一一对应。

5)有机性,核心技能之间应能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1.3核心技能确立的意义

核心技能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行业调研与专业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定位和专业建设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关系到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以“岗位―核心技能”为着眼点来规划专业建设不失为一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之路[3]。核心技能的“通用性”,有利于我们立足生物制药产业,拓展相关行业就业岗位,部分解决人才培养的超前性与产业发展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即毕业生出路问题;核心技能的“独立性”与“对应性”,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组织实施,在有限的学制中有目的地“分方向、有专攻”,进行特长培养,满足企业人才“多样性”与“专一性”的需求;核心技能的“代表性”与“有机性”,有利于打破原有专业学科格局,以技能教学为基本单元构建课程体系,以实训为核心,走“工学结合”之路。

2.生物制药技能分析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有[4]: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人体基因组的研究。而生物药物的生产工艺技术可分为天然产物分离提取制药、发酵工程制药、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蛋白质工程制药等6个部分[5]。

我们对浙江及周边地区第一线人才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并作了岗位分析后发现,生物制药及相关企业中发酵车间、分离纯化相关工序车间、制剂车间、品控、化验、检验等科室部门的操作工、技术员、检验员、实验员、化验员、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Qa、QC)等岗位,以及市场与售后服务部门的销售工程师、医药购销员等岗位,部分生物医药科研型企业的实验员等岗位,有大量高职层次的人才需求。

通过与企业进一步的交流,我们发现企业对上述岗位的员工素质有明确的、务实的要求,即具有一定的生物医药行业综合素养,且熟练掌握一项技能特长与上岗岗位相适应。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毕业生在具备一定职业素质的前提下,只要熟练掌握一项技能特长,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这一技能特长,就是我们要从岗位职业技能中提炼出来的核心技能。

生物药物的制造过程比较复杂,跨学科、综合性强,涉及到的技能也较多,但类似于化学工程,可将各项生产工序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单元操作,从而提炼出相应的岗位职业技能。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的是生产、建设、销售第一线的人才需求,我们在提炼岗位职业技能时则要针对第一线的实际需求,剔除不适合高职学生掌握的,在生产第一线中极少涉及的生物制药专业技能,如基因操作等上游技能,重点整合在各生产工艺中具有共性的技能。

2.1专业基本技能

包括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微生物操作技能(灭菌技术、纯培养技术)、简单生化分析技能等。该部分技能是掌握生物制药其它技能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一些实验员岗位上,亦可成为主要的岗位职业技能。

2.2生物制药生产技能

1)发酵生产技能

包括菌种的选育与培养技术、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技术、空气与管路设备灭菌技术、发酵设备与工艺控制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6],是劳动部颁布工种发酵工程制药工的主要岗位职业技能。

2)生化分离生产技能

生化分离技术较多较杂,主要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细胞破碎技术、萃取和浸取技术、沉淀技术、吸附及离子交换技术、膜分离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结晶技术、蒸发与干燥技术等[7],是劳动部颁布工种生化药品提取工的主要岗位职业技能。

3)细胞培养技能

随着细胞工程的快速发展,生物疫苗与人源单克隆抗体企业的兴起,细胞培养技术人员的缺口越来越大,因此,细胞培养技能可以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岗位职业技能方向。

2.3分析检验技能

包括制药及相关过程中的药物分析、生物医药分析、药物检验、微生物学检验、药品包装检验等,主要技能可归纳为滴定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红外、紫外)、色谱分析技术(高效液相、气相)、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等,是劳动部颁布工种药物检验工的主要岗位职业技能。

2.4拓展技能

以管理学、营销与谈判、药事管理学、药学综合知识为基础,主要满足生产管理、医药购销等岗位需求,是由于就业面的拓展而衍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2.5分析

以上各项技能(包括生物制药各项生产技能)对应相关岗位群,通用性强,适用面广,相对独立而又有机关联,几乎囊括了适合高职生物制药技术毕业生就业的所有岗位技能,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专业核心技能体系。在这个技能体系当中,最核心的莫过于分析检测技能与生物制药生产技能,前者通用性最强,后者专业性最强。从专业口径与就业面的拓展分析[1][8],中药制药生产技能可以嫁接到生化提取制药技能之中,而化学制药中的分析检验岗位、食品生产中的发酵生产与检验岗位、生物化工领域则与生物制药技术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生物药物的制剂生产工艺相对单一,以冻干与无菌制剂技能为要。由此可见,设立核心技能大大“拓展”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内涵”。

上述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体系,然而对于个体来说,在有限的学制中完全掌握以上所有核心技能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就业意向以及个体的兴趣爱好,选取一到两项核心技能(生化分离生产技能仍需细分),进行特长培养,这也是核心技能培养模式的特色之一,即专业上的“宽口径”与个体上的“窄口径”相结合。

3.课程体系设置

3.1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

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导,辅以实验课程;传统的高职工科课程设置是理论与实验合开一门课,教学思路还是学科式授课。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倡导“能力为本”,培养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设置也必须进行调整[9]。新的课程体系要以技能养成为核心,以实训课程为主线,建立核心技能培养模式。在实训课程的开设中更要打破原有的学科界定,以核心技能为轴来组织教学的开展,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仍然要把握“适用、够用”的原则。

3.2分段目标制的“工学交替”课程体系设置

目前,我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采取的是“2+1”的“工学交替”课程体系设置,每学期均以实训(课程)为主导,培养目标明确,辅以理论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1学期,开设基本实验技能实训课程,辅以基础化学、微生物学等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与微生物操作技能。

第2学期,开设生化分析实验实训课程,辅以基础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化物质定性、定量分析技能。

第3学期,前1个月,开设制药分析与检测技术实训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制药过程中所涉及的分析与检测技术;后3个月,学生进生产企业岗位实训,最后1周返校完成课程设计,对岗位实训进行总结。

第4学期,开设生物制药技术实训课程,辅以相关理论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对岗位实训中遇到的生物制药工艺的生产原理与技术(可包括发酵、生化分离、中药提取、合成制药中的生化环节、疫苗制备、制剂等)进行展开教学与实训,同时完成职业资格考证。

第5学期,前半学期以专业选修课强化学生专项专业知识,后半学期开设专项综合实训课程,实行小班授课、小组实训,实现专业内分方向、“准订单”培养、“特长培养”,同时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业后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行业内转岗能力,完成“人才的组装”,即核心技能的分化养成。

第6学期,开设毕业(设计)实习课程,学生进企业完成顶岗生产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论文。

3.3存在问题及对策

1)课时大幅减少下的理论课程如何开

以“倒推”的方式确立理论课程的授课内容,即从核心技能出发,确立必备的技术支撑,然后确立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而确立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将对核心技能养成不是那么重要,或者生产实践中几乎用不上的理论知识砍掉,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时现场加以讲解,甚至可以结合实训项目引导学生自学。

2)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如何搞好素质教育

依据核心技能整合课程后课时总量大大减少,学生自主支配的课余时间增多,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此外,重点抓好专项综合实训课程,搞好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在岗学习”能力,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罗合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J].文教资料,2006,(10):156-157.

[2]沈光涛,常灏,黄耀江.我国的生物产业状况与前景[J].生物学通报,2006.41,(10):15-17.

[3]刘南槐.论按岗培养问题[J].职业,2007,(3):22-23.

[4]雷利芳.我国生物制药业发展之我见[J].海峡药学,2007.19,(1):104-106.

[5]滑静,杨柳,张淑萍,王虹.生物工程制药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6.33,(10):25-29.

[6]熊宗贵.发酵工艺原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7]孙彦.生物分离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制药工程专业能力篇10

 

关键词: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社会调研;职业岗位;职业能力

 

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以30%左右的年均增幅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门类[1]。“十二五”以来,我国生物产业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3.5万亿元,在部分领域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甚至具备一定优势[2]。

 

2013年,徐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6亿元,仅次于泰州(625亿元),占全省1/7以上,位居全省第二[3]。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实现产值924.2亿元、增长15.6%。2017年徐州市颁布了《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未来几年我市将深入实施推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推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到“十三五”末,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要突破1500亿元[4]。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目标就是培养管理、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5]。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革新优化,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生物医药产业。为了配合学院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优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服务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药品生物技术教学团队对淮海经济区的生物制药企业进行详尽的调研。

 

1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制造2025》、《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淮海经济区和江苏省生物制药产业为依托,以徐州市、连云港市等城市生物制药产业对高职人才需求以及就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需求为内容,以江苏省及淮海经济区生物制药行业协会、制药企业、一线工程师及技术人员、药店、药房、药物研发部门和机构、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及实习的学生为对象,以科学的方法为工具,从而获得大量的有关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要求和建议第一手资料。在分析归纳总结资料的基础上,探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教学改革,紧贴市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调研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1调研对象

 

本次主要调研了淮海经济区及江苏省的主要生物制药企业、行业协会、知名连锁药店、医院药房等,主要调研了相关的专家、企业的高管、一线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科研人员、药店的店长、药房的主管和我们的毕业生以及实习生。共调研制药企业30余家,专业人员50多人,毕业生30多人,实习生40多人。主要调研的企业见表1。

 

2.2调研内容

 

主要调研生物制药行业的生产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生物制药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以及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药店、药房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科研机构、科研院所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个人创新、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行业、企业、药房、药店等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及实习生的意见及建议,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和实习生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2.3调研方法

 

2.1.1直接访谈法

 

通过预约和行业专家、企业的负责人、一线工程师等直接面对面的交流,获取第一手直接的资料。

 

2.1.2电话访谈法

 

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访谈调研。了解生物制药行业的用人状况,人员流动情况等。

 

2.1.3问卷调查法

 

设计纸质和电子的调查问卷,包括:专业调查表(学生版)、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学生版)、专业对口企业情况调查表、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用人单位版),通过邮递的方式或e-mail形式邮寄给调研单位,然后收集整理。

 

2.1.4QQ调查法

 

利用药品生物技术专科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班级QQ群和校企合作理事会QQ群,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随时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状况,收集学生在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听取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2.1.5网上调查法

 

利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网、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网、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网、医药英才网、中国制药产业链网等知名网站,了解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人才需求信息、职业岗位信息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3调研结果与分析

 

3.1生物制药专业就业岗位分析

 

通过各种方式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社会需求进行社会调研,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需求的主要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及能力要求见表2。调研的结果见图1,各个生物制药企业对一线的技术技能型员工需求量最大,占所有需求岗位的35.2%,其次是生物药品销售员占24.3%,接下来是质量检测员占14.8%,再接下来是研发助理占6.6%,其它占15.6%。从调研结果来看,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准确的,生物制药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最多是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活跃的研发助理需求量较少。

 

3.2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要求

 

对调研材料分析,可以发现生物制药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要求包括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责任心占20.80%,在毕业生素质中比例最高,调研中企业的负责人认为生物制药工作是非常严谨和精确的,这对毕业生的责任心要求非常高,稍有差池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和我们专业合作密切的企业的负责人如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认为我们的毕业生责任心很高,很符合企业的需要。排在第二位的学习能力17.40%,企业普遍认为制药专业毕业生应有足够的责任心,专业知识和能力欠缺一点关系不大,但是一定要有非常好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其次是团队合作精神占毕业生整体素质的14.30%,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一个团队相互协作来完成的,这就需要毕业生有大局意识整体意识。调研中还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素质有创新能力的要求,占毕业生素质的9.80%,一些企业负责人认为毕业生工作2-3年后,对自己的工作应该能够创造性的发挥,这样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3.3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

 

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主要包括:上游工程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细胞融合技术、pCR技术、基因操作技术、菌种的选育技术、菌种保藏技术、培养基优化技术等);中游工程技术(细胞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培养基及设备灭菌技术、发酵放大技术等);下游工程技术(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测技术等)。通过调研发现,学生选择传统的微生物发酵、药物制剂等岗位较少,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基因工程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岗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代生物制药企业正在发生剧烈的变革,从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向现代生物技术制药转变,这也要求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紧贴市场需要,不能因循守旧。

 

3.4企业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要求

 

调研发现,企业和毕业生对学校的课程中生物化学、生物发酵技术、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生物药物检测技术等课程对工作岗位帮助非常大,占调查比例的78.6%。分析化学、微生物与免疫、酶工程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也比较重要,占调查比例的56.3%。接下来,实用药物学基础、药事管理与法规、药物化学、药物储存与养护等课程,占调查比例的28.3%。

 

4调研的结果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启示

 

通过对淮海经济区及江苏省生物制药行业调研,我们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和生物制药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以及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调研发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脱节,培养的学生不适应生物制药企业的生产,所以我们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创用融合”的路线。

 

4.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能力为本位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以能力为衡量标准,所以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也应以能力为本位,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企业希望缩短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期,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和企业一起制定,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使学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4.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加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调研发现很多企业特别是现代的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在完成现有的岗位职能外还需要学生具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也完全符合国家发展现状,国家正在大力的提倡“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参考文献:

 

[1][3]韩子睿,张雯.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研究及“十三五”发展建议[J].科技和产业,2015(4):22-29.

 

[2]吕伟斌,肖琼莉,卢洁,等.玉林市生物产业现状与发展展望[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7(6):52-55.

 

[4]贺星岳.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61-65.

 

[5]李阳.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9):85-88.

 

[6]曹正明.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调研报告[J].职业,2014(10):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