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十篇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十篇

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9:01

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篇1

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至今已走过了十余年,到了今天,在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难题;特别由美术学科知识所引发的各类问题,更是深受学界关注。

基于比较教育研究的视角,我们发现,美国的核心知识课程改革及其在视觉艺术学科方面的探索经验与所取得的成果,有助于为我们解决相关难题提供重要启示。

一、由美术学科知识引发的新课程改革难题

(一)典型文献对美术学科知识问题的阐述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指出,“某些以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课例,学习线索不够清晰;在某些版本的教科书中,小学和初中阶段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教学参考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如知识点不够清晰,文字表达不够准确等……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一方面,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的课例内容具有广度,但尚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

从上述文献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当前我国美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个亟需重视的问题:学科知识编写混乱产生一系列连锁效应。尽管它主要是在美术教科书中出现,但已经延伸至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及本学科教育教学的众多方面,导致使用者在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

(二)由学科知识编写混乱引发的系列典型问题

除了上述列举的问题外,还存在以下两大方面。

1.课堂维度的困境

一是课例安排的随意性。学科知识的混乱呈现,也导致了教师们选择课例的自由度过大。对同一册教科书中的课例,许多教师也因质疑其在教学先后安排上几乎没有什么逻辑可循,而出现依据自身的喜好随意调换的常见现象。这也影响到,对于外来课例,教师更是很少、或是几乎不考虑它们在本册及整套教科书中的知识逻辑,随意选用现象更为普遍。

二是教师教学的模糊性。在《教学参考书》中,编写者对“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呈现的模糊性,是导致美术教师对于在课堂中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不清晰或不确定的重要因素。这具体反映在教学ppt中或是出现在黑板上的内容,教师大都既没有明确地标示出本课的重点知识,也严重缺乏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对其加以感知、观察、朗读、记忆、体验、强化与理解。

三是学生学习的低效性。上述的教师教学,严重削弱了学生对美术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习得。如果我们课后问一问学生,他们具体在课内到底学到了哪些知识,会发现他们的反应往往是一脸迷惑、似懂非懂,通常说不出明确的要点,更难以回想与复述具体的内容,而大都感觉只是好玩。

四是教学设计的失衡性。由于教师对本课重点知识不是很清晰,这就会造成他们忽视学科内容方面的思考而转向对儿童因素的特别关注。具体反映在课堂上,就是教师往往倾向于以儿童的游戏等形式为主,来“诱导”他们“体验”“强化”所学的模糊知识或是技能,甚至“走极端”,导致美术课出现“游戏化”“空壳化”等现象,以致其严重偏离了美术学科本体。

2.社会维度的困境

一是加剧个体美术素养差异。如果我们仔细翻阅一下当前国内出版的十余套不同版本的美术教科书,就会发现:即使同一年级,编写的内容也大都相差甚远;至于知识点,更是以截然不同居多。这导致全国各地同一学年段的学生所接受的美术基础知识差异悬殊,同一学年段学生获得公共美术基础知识的程度不一。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速,大量流动儿童在异地分别接受不同版本的美术教科书所造成的上述不均衡性现象更是异常突出。据报道,2012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393.87万人”。

二是国民整体美术素养低下。当前,学生们经过中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后,得到的通常也是一个模糊的学科印象,难以形成对该学科整体结构的认知。我们则更难在日常生活中,听到他们简单使用专业术语来评述相关的美术文化与美术现象。可见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而如此循环往复,必定会造成国民整体美术素养长期贫乏的不良局面。

二、探讨美术教科书知识混乱的原因

(一)编写者深陷“忠实取向”的课程设计观

教科书编写者对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存在误解。笔者曾聆听一位特级教师是如何严格对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相关条目,逐—修订教科书、以求能顺利通过审查的。编写者似乎认为,完全符合课程标准中的每一个要点,就是编写的终极追求,进而在没有对其开展深入研究的前提下,自行配置学科知识,并最终导致教材内容逻辑混乱。编写者没有准确理解“新课标”是作为国家层面对基础美术教育发展所作的宏观性指导纲要这一重要理念,只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二)编写者严重缺乏对学科知识编写的研究

美术教科书的编写,需要每一位编者必须具备独立研究问题的意识与专业能力,必须对学科知识中的各类问题进行重大攻关,并寻找理论依据,从而有望串联或并联起这些知识要点,建立逻辑结构,形成系统性,等等。但众多编写者似乎并没有关注这一问题在学术上的重要性,由此导致了各类问题的出现。

(三)美术学科知识在国家层面关注的缺失

当前,对于美术学科知识点的问题,还没有引起国家层面足够的重视,缺乏这方面的统一“标准”,这是最终导致各类教科书编写混乱,并衍生出诸多问题的最根本因素。为此,当前我们急需研制美术学科中“最核心知识”和“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这无疑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美国的相关经验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探索之路。笔者认为,其中以希尔斯(e.D.Hirsch,Jr.)提出的核心知识课程改革及其在视觉艺术学科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最为典型。国内对该学者的中文名又译为“赫什”“赫施”“赫尔希”等。

三、美国视觉艺术核心知识课程简介

(一)核心知识课程的内涵

核心知识课程(CoreKnowledgeCurriculum),是指美国20世纪80年代,主要由弗吉尼亚大学语言学教授希尔斯发起,旨在针对美国当时中小学生学业成绩低下、各种族儿童接受不公平的教育等重大问题,而倡导优异与公平的、从幼儿园到初中阶段的教育改革;通过制定核心知识序列,一种共享、稳固、序列与具体的知识,随后在(英)语言艺术、世界历史与地理、美国历史与地理、视觉艺术、音乐、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学中进行实践。

为此,希尔斯创建了“核心知识基金会”。作为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组织,该基金会还创办了一本《公共知识》杂志,编撰了一套《核心知识丛书》,并多次修改《核心知识序列》,通过多种途径来推广其理念。自1990年佛罗里达州的三棵橡树小学(threeoakselementarySchool)实施该课程以来,截至目前,该基金会网站公布的核心知识学校数量已达1100多所,遍及美国46个州与1个特区。

(二)核心知识课程的筛选原则

该课程中具体知识的筛选遵循的原则如下:

1.共享的知识。它包括所有儿童能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的知识,还包括技能在内的知识;又强调国家中不同阶层、不同种族的儿童都要分享共同知识。

2.稳固的知识;或被认为是“纯粹的知识”。它强调从学科知识中精选那些所谓具有永恒价值的、能世代相传的知识,有利于人们对文化的传承,以及支撑起本学科知识体系中那些最本质的知识。

3.序列的知识。它是指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结构与逻辑,以帮助儿童来获得知识体系,并且不同学段间具有衔接性,从而尽可能避免知识呈现时的重复、断裂或混乱的情况。

4.具体的知识。它是指核心知识序列呈现时是具体的、确定的,而不是模糊的、大致范围的或不确定的。这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识记,以及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共享的知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希尔斯的论述中,他所强调的知识更倾向于一种广博的、一般性的知识;而且,他认为广泛而稳固的基本知识是学生迅速适应和学习新技能的关键,也是他们获得学术技能的基础。为此,他关注的是具体知识的内容,而不是强调技能。

(三)视觉艺术核心知识序列

基于上述四大原则,核心知识课程的具体内容则反映在“核心知识序列”(CoreKnowledgeSequence)之中,并涉及了各门具体的学科。

以下,笔者将对最新的2010年版《核心知识序列:K-8年级内容与技能指南》中,有关视觉艺术学科核心知识序列方面的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下文中的“视觉艺术学科核心知识序列”均简称《序列》。

1.《序列》的主要构成

一是艺术课程独特性的论述。在《序列》的“课程中的艺术”中有这样一段阐述:“核心知识序列认为,艺术不是一门次要的课程,而是儿童早年知识学习的一个基本内容……通过获得基础性的艺术知识,儿童们不仅能更好地去理解与欣赏艺术作品,而且也能与他人进行创意、感受与评判方面的交流。儿童良好的艺术理解力至少应该有三种知识形态:创意(直接针对创作)、艺术史与分析力。早期艺术学习应该包含上述三大方面,以及特别强调创意与实践参与。”

二是对教师的教学建议。《序列》在对美术教师的教学要求方面,强调学校视觉艺术课程应该明确指出美术创作与欣赏中的重要视觉元素,并且在学生学习与创作自己的作品时,能回顾、发展、应用以前学到的各类美术中最本质的核心知识。这样,期待学生面对来源于不同媒介与多元文化的美术作品时,也会有清晰的理解。《序列》还强调教师要加强对重点美术家及其作品、重要概念的教学。在欣赏教学中,力求展开主题性教学,并尽可能与相关学科进行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等等。

三是具体的知识要点。《序列》详细罗列了从幼儿园到八年级共9个学年的视觉艺术核心知识具体内容。该内容主要由纯美术语言知识方面的专业词汇及美术史构成。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的内容主要强调美术基本语言方面的教学,如艺术的基本元素、绘画的种类、建筑、雕塑、设计.光、空间等,并结合具体的作品一起讲授。三年级的内容由美术基本语言与美术史组成,以便顺利过渡到更高年级的学习。从四年级开始,内容全部为美术史,并且其内容逐步涉及世界各地。其中,在四年级的美术史中还要求学生学习中国的美术文化,如中国的卷轴画、书法与瓷器等。

2.《序列》的主要特点

一是倡导综合性学习。《序列》要求美术教师注重主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与关注同一年级相关学科间的内容,并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展开批判性思维,以获得基于美术学科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理念。

二是重视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最基本的美术语言,并贯穿于整个学生学习阶段。在实践中,它强调充分应用这些美术语言来分析与解读美术作品,并注重创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美术专业知识来解读美术作品,继而涉及创造力,从而提升学生美术素养这一终极目标。

三是系统学习美术史知识。在《序列》中,从小学三年级出现的印第安人美术史直到八年级的二战时期美术史,每一个年级分别介绍不同地区的美术发展史,其涉及的面相当广泛。这有利于学生初步尝试从全球美术史的视角来习得相关知识,了解多元文化。

四是指定具体美术作品。《序列》对每一年级学生需要学习的艺术家及相应作品都有明确的罗列,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些名作的文化内涵,以确保他们欣赏能力的提高。

四、美国视觉艺术核心知识序列给我们的启示

(一)美术核心知识课程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必要补充

美国的这个《序列》给我们的首要启示,无疑是针对当前我国只有一部宏观的“新课标”的情况,更需要有微观的美术学科核心知识课程及其序列来充实新课程改革。这样,我们既有不确定的、开放型的宏观性指导纲要,又有确定的、保守型的微观性知识序列,才能更好地构建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之基石。

(二)有助于解决美术教材编写中的重大问题

1.有效增进美术教科书编写的科学依据

美术核心知识课程能为教科书编写者们提供具体的编写依据,并理清思路,且更具可操作性。这样,无论我国有多少不同版本的美术教科书,尽管它们的课例形式不同,但内部都会遵循共同的规则、受到相同的约束,即由美术核心知识序列在其中作为支撑,从而能更好地呈现我国美术教科书编写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2.有效解决美术教科书编写的结构体系

如有美术学科核心知识序列,就能很好地解决各类美术教科书编写中的结构性问题。如美术学科知识在幼儿园、小学、初中之间大的衔接问题,相邻年级之间小的衔接问题,以及学科知识体系建构中整体的逻辑性,等等,都可以分段明确知识要点,处理好相互间的关联性。

3.有效保障美术教学辅助材料的编写

建立美术核心知识课程有助于保障此类资料编写的科学性。特别是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在当前我国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仍然将其当作核心资料而奉为圭臬的现状之下,由学科核心知识序列来引导其编写,将会有助于诸如“教学目标”等更加直接与明确,美术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讲授也会更清晰,重点更突出,教学也将更具实效陛。

(三)有助于精简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

在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会设计过多花哨的教学环节,讲授过多的知识内容,并期望以此使学生在一堂课结束时能获得如同教科书中同龄人那样的完整作业,教学也能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而实际上,此类课堂教学通常是一种臃肿的、不切实际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导致一个我们最为常见的现象,那就是作业评价与课堂小结环节往往时间不够,拖课变得普遍且异常频繁。这样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反而是事倍功半的。

为此,美术核心知识课程的引入能精简教学内容,削除不必要的教学环节,有助于建立简明高效的课堂。美术教师应该在备课环节首先罗列出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然后对其他知识进行分级与筛选,并形成相关知识及边缘知识。这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间的教与学能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绕圈子的、非本课核心知识的环节,而是能直击“靶心”,把宝贵的课堂时间主要放在对核心知识的感知、体验、记忆、巩固、反馈与应用等方面,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可见,加强对课例中核心知识与知识的分级与筛选等系列问题的探索,是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在备课环节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有助于推进美术综合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此外,美术核心知识课程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美术综合课程方面的探索,倡导主题性教学,加强学科间的知识联系,为美术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例如,美国的《序列》中还特别提醒教师,在涉及某一美术学科知识点时,要求学生回顾、讲述与此相关的、在其他学科中所学到的背景知识,以此来进一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的小学实施的是教师包班制,有利于综合性学习的展开,但在初中阶段的教师分科教学中,也仍然强调采用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来加强综合性学习。对此,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认真的实践。

(五)有助于重塑“知识、儿童、社会”三者在美术课程设计中的均衡性

从整体上看,在全国新课程改革似乎给人以特别关注学生维度的印象,及一线课堂教学又倡导诸如“生本课堂”“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等理念的大背景下,许多美术课堂教学过于关注学生维度而弱化学科知识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样的课堂教学则会偏离它的本体性,即美术学科知识的不足与缺席,就会发生各类异化现象。这本是不应该出现的,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美术核心知识课程的提出,则能让广大教师重新认识美术学科知识在课程设计中的应有地位与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美术的认知规律之后,教师应努力探索核心知识在当下社会中与其相关的各类现象和文化间的联系及应用,以此来重塑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均衡性,兼顾“知识、儿童、社会”三大基本要素,防止我们的教学再次滑向极端。

(六)有效促进我国美术课程改革中的三级管理制度

一方面,美国的核心知识课程改革在课时安排方面,为了能充分顾及地方课程的自主性,强调核心知识课程只占学期总课时的一半。这样的课程管理体系设计,既照顾到学科课程的确定性,又保护了学校与教师自身所引入的不确定性课例。这与我国现行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在理念上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美术核心知识课程能对学校与教师所引入的课例具有引领作用。目前在我们充分肯定地方与校本美术课程对新课程改革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应看到,还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他们大都凭借自身的主观臆断来把各类课例引入课堂,有的甚至是东拼西凑,以达到填充课时的目的;而且,目前这类课例几乎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

如果有了美术核心知识课程,那么教师对这些课例的选用无疑具有明晰的参考,还有约束功能,同时也有望使他们能逐步建立起三类课例之间的关联性与严密性。这在当前自由度非常大的地方与校本美术课程课例选用中,同样显得非常迫切与意义重大。

(七)有助于增进学生学习美术的平等性

如果全国各地中小学生都能学习共同的美术学科知识的话,那么,他们在进度上是同步的。这能很好地解决由于我国大量学生流动所带来的、以及由于不同版本美术教科书知识点迥异而导致的学科知识习得不平等的问题。让处于同一学年段的儿童接受共同的美术学科知识,应该成为他们获得“优异与公平”这一教育使命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

(八)有助于增强民众的国家意识

希尔斯倡导的核心知识课程运动,除了制定具体的核心知识序列用于教学实践外,其实还有其更深一层的教育改革之追求,那就是,通过全体国民对核心知识的学习,来培养一种“社会的内聚”,进而在“学校中和在全美国创造一种合作的和团结的精神”,“再次承担起造就美国意识的重任”。

这对我国也是具有重大启示和重要意义的。由此可见,构建我国的美术核心知识课程也无疑具有增强广大中小学生树立本国国家意识的教育功能。

总之,美术核心知识课程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本源,由其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有助于我们对美术新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进行重构式的思考、解读、探究与创新。笔者也深信,更多的启示需要我们共同探索,以此来更加有效地解决当前更多的难题。

五、结语

在美国,除了希尔斯提出的核心知识课程改革外,其他民间团体也相继倡导类似的理念,要求美国在国家层面实施所谓的“共同核心国家标准”(CommonCoreStateStandards)。该标准目前已经制定了英语语言艺术与数学两门学科的核心知识序列,并获得45个州、哥伦比亚特区、4个海外属地及国防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从相关文献来看,该标准大有推广到其他学科的强大后劲,同时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综上所述,面对“到目前为止的20多年间,美国的国家教育改革与赫什的教育理念与改革方案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相似之处”这一现实背景,笔者认为,美术核心知识课程理念的推广已是大势所趋,是我们今后难以回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重视并充分汲取美国的有益成果,以及其他应用该理念的国家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我国的实际,研制出我国的美术学科核心知识课程及其序列,然后自上而下推向全国的话,一定能更加有效地推进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教育部.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n].中国教育报,2013-8-17(2).

[3]胡知凡,美国小学美术教科书中有关美术语言内容的介绍[J].中国美术教育,2010(5).

[4]Coreknowledgefoundation.FindSchoolsandeventsbyState,[eB/oL].coreknowledge.org.2013-12-18.

[5]赵中建.美国核心知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上)卟外国教育资料,1996(5).

[6]Coreknowledgefoundation.CoreKnowledgeSe-quence:ContentandSkiDGuidelinesforGradeK-8.[eB/oL].coreknowledge.org.2013-12-18.

[7]龙宝新,基于核心知识收放策略的高效教学样态[J].教育发展研究,2012(6).

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篇2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开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每一位教师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无尽的机遇。新《美术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学“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评价”。因此,在美术这一基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走出学科知识内容的局限,把大部分时间、精力用在辅导学生的技能练习上,学生仅仅通过练习来掌握美术技能技巧,对学生的考核也是以掌握技能的程度来衡量,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存在明显的片面性,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利于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全面发展。

美术新课程教学改革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内容进一步划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对学习领域的划分,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内容和明确的学习方向。以下是本人在美术练习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基础理论教学和示范性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练习课中美育教学,提高审美素养、陶冶情操

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对美术学科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术教学应重视学生对艺术的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了解与认识以及能力的形成,所以美术教育应把审美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作为一个未来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这有利于培养未来教师的良好素质。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美育教学不仅局限于美术欣赏课教学,在基础练习课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临摹练习中,选择那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受自然美、生活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个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能通过后天的培养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获得,但审美趣味则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高度升华。严格地说,美术训练的过程,实际上是人格的塑造过程。基础学科美术教学不是以培养小学专职美术教师为目标,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在练习课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挖掘,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细微处观察的能力,如写生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形体外部特征、色彩的变化,认识事物的外在美,更要善于发现事物内部美的本质。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总是要反映一定的内容。形式美固然是构成艺术美的基本因素,但内容若不能反映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再好的形式最终也会失去其存在意义。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时,要引导学生吸收和借鉴艺术形式的精华,积极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通过表现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使美术知识能够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美术练习教学中,应渗透审美教育。在美术教学中,不能把学生培养成那种“不食人间烟火”、自命清高的出世画家和颓废的艺术家,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学生具备合格的小学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加强练习课中基础理论教学,提高基础理论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美术技能知识

美术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而美术又与其他学科一样,基础理论也是它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生对美术技能知识的学习掌握是教学的关键问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尝试各种表现形式和造型方法,所以在掌握技能技巧之前,掌握好理论知识是不可少的环节。如形体比例、透视、构图、图案中色彩等,这些基础理论,不但要用来指导学生的实践练习,而且要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并掌握它们。

目前使用的美术教材,是在小学、初中的美术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拓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而目前大多数师范学生由于许多客观原因,入校前基本没有经过美术学习,他们的美术基础知识相当薄弱,有的甚至是空白。因此,在练习课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理论教学,而且要考虑如何抓住内容的实质性,特别是对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术语,要把掌握知识点所需的基本概念和常识,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应用。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一种重要措施,是取得画面形式美的重要手段,可以这样实施构图教学:

(1)通过作品欣赏,在画面中让学生形成构图意识。

(2)使用活动教具,让学生认识掌握构图的基本常识。

a.在黑板上画一个具体形状——苹果。

b.用大小不用的取景框作出几种不同的构图选择。

(3)总结构图的一般规律。如大小适当,左右匀称,上下凸显空间层次感,突出表现画面主题思想。

利用直观教具教学,避免了过多的术语解释,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

三、加强练习课中的示范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照《中等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大纲》实用性、实践性原则:“……根据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生活。”基础教育专业的美术学科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掌握某种技能;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理论中所提出的问题的方法和内涵。让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美术基础知识应用于小学其他学科教学,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

有人认为,学生一旦学会技能,自然就提高了能力,这只是对能力的片面理解。美术课练习中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造型能力。美术教学应根据专业的针对性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性就是通过练习,掌握技能知识的同时应用于实际。美术的技能、技巧可以在教师的安排下得到训练,但教育、教学所需的能力只能靠平时的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但要掌握美术技能技巧,同时还要学会一定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解基础理论时对于学生就是一堂直观的示范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特别是基础理论教学时应着重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法,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注意语言的严密和准确,并且联系小学美术教材有关内容,结合小学教学进行讲解示范。

如写意花鸟画中,结合小学美术教材中墨葡萄的内容,分别把笔、墨的用法结构组织和画面组合的基本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也能了解小学教学的课堂环节和组织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掌握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达到小学兼职美术教学的要求;同时,也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并为社会生活服务。

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篇3

关键词:基础教育;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笔者对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如下认识:

一、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1、美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目前,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课堂内的教学形式为主要的授课形式,而很少进行过课堂外授课的形式。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加强学生对现实生活、艺术环境的美术现象进行了解。但实际上,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很少进行室外的教学,学生一般没有课外作业,偶尔会有时,学生在课外完成作业的质量极其不好。同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既然在课外完成作业质量差,也就不再布置课外作业,以为其他科目让步。

2、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目前,许多教师认为这一学习领域的课内时间有限,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不能进行口述和文字的学习检测。但实际上平均每学期学生只能完成一半的课堂作业。

学生不能完成作业的原因有:(1)教师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不能完成随堂作业;(2)学生进行练习时遇到的困难较多,如工具准备不全、学生对课堂内容不理解等;(3)部分学生对练习不感兴趣或不重视等。

3、美术课堂教学设备状况

目前,从美术课堂的教学使用设备看,比较好的学校一般情况的教学设施较完善。尽管如此,能够到专门的美术教室去上美术课的学校极少。有的老师认为,如果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学生不能完成像“国画”类的课程;有的教师认为,没有计算机室也就不能完成让学生在课堂上查阅电子资料的过程;还有的教师觉得,即使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教学的用处也不大,或存在操作不熟练、麻烦等原因也不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二、目前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这个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美术课堂教学小学生缺乏口述、文字表达方式和评价环节;(2)教师缺少对整体教学进度的计划安排和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3)学生作品中形象摹仿过于严重,缺乏创造和想象;(4)学生作品中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5)学生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缺少对美术学习的回应;(6)美术课堂教学中无法在传统遇到创新的变革中处理好教学矛盾。除此之外,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创作、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自身对美术学习的思考和感性认知的升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

2、欣赏与评述领域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欣赏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设定欣赏课明确的课程目标,教师没有目标就不能按照欣赏课的内容、环节以及意图进行教学。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课堂教学中的无效环节过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学生一个角度,使学生参与时过于被动,没有讨论的核心问题,这样就更无感受。第二,在欣赏教学中,知识代替了体验。这样就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能让学生的视、知觉同时活跃起来。第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缺乏质量,这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第四,在欣赏教学中与生活和时代联系较少,忽略对美术现象的欣赏。第五,缺乏学生对实物的欣赏和在一定艺术氛围中的欣赏。除此之外,教学太过模式化,没有结合新的理念和参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除此之外,在综合与探索学习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此学习领域的教学不理解甚至采取放弃的做法。

三、加快美术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策略

1、认清美术基本知识、技能与美术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美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要通过美术的基本知识来实现,离开了艺术知识也就不是美术课堂的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媒介,对美术学科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完善其人格、丰富精神生活等,所以美术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载体。艺术知识和技能与美术课堂教学的关系是: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2、重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

小学美术教育除了注重教师基本知识结构的培育的同时,应该重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培养过程中,融合美术课程设计理念,并结合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进行教学,关注教学的变化,注重教学的设计等。

3、完善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开发

美术课程资源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具有模式化,这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从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快乐的程度。因此需要加强完善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开发美术课程资源。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设计环节,从最基本的对教材的研究开始。其次,课程资源的开发应首先着眼于最容易利用的资源――教材;再次,从教材出发,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课堂教学设计相结合。

4、注重学生的艺术体验

美术课堂丰富的创作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包括幸福感在内的丰富的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材质等视觉元素可以满足学生对这一体验的审美需求等。

因此,在关注学生快乐的学习中就要注重学生从美术课堂教学中得到艺术的体验过程,发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得到快乐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5、完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篇4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的综合型专业。其专业特征一是职业导向明显,二是带有很大的综合性。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一方面要合理把握美术专业内涵和美术课程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到学科类课程和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

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艺术教育人才。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2)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3)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这三个方面从以下几点来思考,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培养。

(一)良好的人文素养

无论是美术专业知识还是美术专业技能都只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以人文素养为基础的。人文素养是指个体掌握的历史、哲学、文学、宗教、艺术、审美等学科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充满深情关怀的意识,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主要是指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以及人文科学中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人文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良好的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已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

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指史学、哲学、文学、法学等人文类学科的知识。

(二)较强的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教育的现状,还是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过程分析的应试教育,教学方法多是科学主义的理性分析法,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培养。

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创造性人格的价值,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其创造性人格,这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观,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教育观,它是人本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和健全的人格教育观。它不仅要求教育者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不轻易否定受教育者的思维结果,而且还要注重在校园范围内营造有利于师生催生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保持创新活力、涵养创新素质、取得创新成果的文化环境,以及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思维为关键,注意激发、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三)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创新教育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为基础,以科学技术的知识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支柱,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的经济形态。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还要与人文素养和自身能力诸方面和谐发展,才能确保其主体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并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价值。

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的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旨在使每个受教育者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泛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会逐步提高教育质量,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

(四)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

面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教育改革速度加快以及新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支点是教育,一个支点是现代技术,它是先进教育思想与先进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并且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给人强烈的活动感、立体感等特点,所以能极大地引起受教育者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感,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参与,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能力结构

根据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审美教育能力;(2)组织教学能力;(3)专业活动能力;(4)美术科研能力;(5)获取信息能力。根据以上五个方面,教师培养他们的能力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审美教育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席勒说:“若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4]面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预备军,要想他们将来成为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必须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基本任务是:1.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2.全面的审美鉴赏能力;3.初步的审美创造能力。而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是在相应知识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审美知识的传授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上。

(二)组织教学能力和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组织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养,而且还要把儿童心理和生理与儿童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如何科学地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综合提高儿童素质上下功夫。

专业活动能力是组织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包含两个方面:1.了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研究小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具备给儿童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的活动能力;2.具备美术专业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美术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环节中,融入专业活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全面的科学教育知识和广泛的各科基础知识,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基本表现技能,并培养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三)美术科研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发展的要求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将来推动素质教育和时代进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它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由此,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必须培养具有时代开拓精神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的小学美术师资。

对学生的美术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两点:1.对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科研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将来深化教学各方面的改革;2.对美术学科的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和艺术思维的提高。

对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合理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总之,对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培养应以培养高素质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思维、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与技术,以及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和科研活动能力为任务,使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能更快更好地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惠中.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发.浅议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篇5

绘画兴趣小组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兴趣小组活动本着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打造我校鲜明艺体特色的指导方针,着重培养各年级的美术特长生。结合张店区的艺体工作计划制定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方案。

二、学生名单

三、活动设想、措施、目标

1、艺术新星新秀生辅导

对本校评选出的艺术新星新秀生进行辅导,通所课外辅导使这些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得到提高,。

2、长卷绘画训练

着重训练命题长卷绘画,培养学生对大幅画面的掌控能力和合作意识。

3、百灵艺术节作品选拔辅导

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了解美术的多种表现技法。

四、活动内容

第二周:召集小组成员开会,布置活动内容。提出注意事项,严格小组活动。

第三—六周:艺术新星新秀比赛辅导

第七—十二周:绘画长卷比赛辅导

第十二—十六周:百灵艺术节辅导

第十七—十八周:兴趣小组活动总结,评选优秀学生

绘画兴趣小组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基本理念与目标

以丰富校园艺术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贯彻新课程标准,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宗旨,训练课程安排中努力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修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训练中要努力让美术班的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美术活动的表率,起到榜样作用!

二、能力培养

训练小组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要充分起到带头作用,以学生为本,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三、教学安排

(一)制定《美术兴趣小组管理条例》及《美术班奖惩办法》

(二)训练计划

第一阶段:素描基本功训练。

素描基本功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学习点、线、面的运用及体的形成。绘画技法、透视的变化规律及运用,明暗变化及表现。

第二阶段:色彩基础的训练。

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了解色彩的形成及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利用色彩表现事物,表达感情,表现生活中的美,能画出色彩静物或铅笔淡彩画,能用色彩制作工艺作品和其他美术作品。

第三阶段:国画基础训练

传承中国传统艺术,学习国画基础知识及笔墨技法的掌握,能写毛笔字,能临摹整幅中国画,并创作国画小品。

第四阶段:手工制作训练

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学习折纸艺术、纸雕、泥塑、板刻、木刻等艺术。

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篇6

摘要:课程结构是一个系统、严密、科学的组织,课程结构的安排应该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科特点等角度考虑。本文以加强美术课程结构内容设置应突出师范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和能力等三个方面对高中起点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结构作出分析。

关键词:师范教育专业美术教育课程结构

师范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养的发展,是师范教育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作为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重要的教育基础课程之一的美术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1”课程结构模式、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本着以培养具有“厚基础、高素质、有特长、受欢迎”的小学教师为目标,根据师范专业特点、学科特点、课时情况,以及教材提供给任课教师展示教学智慧提供的空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于美术学科的课程结构应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编排组合,科学地安排高中起点三年制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美术公共必修课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一个系统、严密、科学的组织,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了解学生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课程结构的安排应该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科特点等角度考虑。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要求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打好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对高中起点大学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结构做分析。

一、突出师范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安排美术课程结构。

高中起点初等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同美术学科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美术基础普遍比较差,学生也存在美术课程对于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师范教育的职业教育功能等方面认识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如果本着突出师范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性,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地安排美术课程结构,学生就会在这一学习阶段受益匪浅。

首先,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置要与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相互协调,强调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美术教学中,无论何种教学内容,自始至终都贯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需要自觉养成美术观察习惯,即整体观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整体观非常重要,这种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能着眼于全局的整体观能力的形成,对于满足学生美术课堂学习的需要及满足学生进一步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简笔画、美术字、色彩知识、图案基础、板报的绘制、素描写生、中国画的学习、版画、手工制作等这些美术技能课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对于学生整体观的培养、造型能力的提高,以及促进学生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师职业意识的尽早确立、完善学生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应具备的造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里需要重点强调,师范院校非美术专业的美术课时有限,不宜过多采取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在师范专业美术课程结构的前期阶段,如果过早进入很专业化的美术学习训练模式,学生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阶段应该充分发挥简笔画、美术字、色彩知识、图案基础、板报绘制、教学挂图、手工制作等几种美术技法、实用技能方面的学习训练在本专业、本阶段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以平面形的造型技能训练为主,帮助师范专业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观察表现方法,学会更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将此方法作为一种理念,自觉养成良好的美术观察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师范学生了解简笔画、教学挂图、电脑课件、手工制作教具、板报这些具有描述知识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形象直观、要素特征明显等特点的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先以平面形的造型技能训练为主,对于增强师范专业学生学好美术学科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在下一步素描写生、中国画、版画(纸版画、实物版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如何解决造型艺术中各种关系的思维能力方面,如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平面与立体空间的关系表现等学习内容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学习基础,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相对会比较顺利。

这一阶段美术技能课的教学课程结构的科学安排,在帮助学生树立整体观,掌握观察与表现的基础造型方法,培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色彩艺术修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师范专业学生尽早明确,学好美术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用好用活课堂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交流,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合理安排美术课程结构。

人文性是美术教育的基本性质。作为造型艺术的美术,早已成为社会思想传播的媒体和工具,甚至包括观念意识的形成和确立。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美术教育担当的使命。蔡元培先生对美育下的定义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通过了解古今中外的重要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对艺术美的感受和评析能力,是师范教育专业开设美术鉴赏课的教育教学目标。由于中外美术史论、美术鉴赏等课程大部分师范专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触得很少,因此在高校中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美术鉴赏课,一直被美术教师们认为是较难讲授的一门课程。我认为,美术课堂上的技能技法训练课同美术鉴赏课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课程结构安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途径。比如在素描写生课、色彩性能练习课期间穿插西方绘画名作鉴赏,了解西方绘画的发展及重要绘画作品的概况;在装饰色彩画、中国画的学习过程中,穿插中国绘画名作鉴赏,提高学生对民族绘画的欣赏能力;在图案基础、手工制作课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实用美术的鉴赏知识,等等。这种课程结构的安排,有利于让学生通过技法课的学习,在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线条、形状、结构、色彩、明暗、工具材料等美术基本要素技巧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外,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可以以课题方式,增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团结协作、解决问题,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互动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合适的课题,学生积极进行课下思考、自学、拓展,有利于培养主动思考、勇于表述的学习精神及对于古今中外美术文化的思考认识能力,从强调学生被动接受间接经验的学习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参与学习。

师范教育专业美术鉴赏课的这种课程结构的安排,在培养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精神及艺术修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也是针对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对于美术鉴赏课的学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胜任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优化美术课程结构。

国家的兴盛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教师,注重培养、发展师范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美术教育被公认为培养创造力的颇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优化美术课程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目标。我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美术教育在技巧训练和情操陶冶的教学背景下,任课教师应在注意引导师范专业学生学以致用,强调课内外实践方面做足文章。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知识的运用。学生通过美术课上技能技巧的学习训练,明确了技能是成就一切的工具,在具备基础造型能力的前提下,教师应本着基础知识和技能只有与小学教育教学密切结合,才能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手段的教学宗旨,优化美术课程结构。如结合小学教育教学应用的简笔画创编、创作及自由设色练习;在培养、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的色彩艺术感知力、色彩综合应用实践能力、色彩艺术创意等方面有很大帮助的色彩教学中的发挥色彩性能练习活动;板报设计、制作的教学活动;在师范高年级阶段的手工制作课上,教师配合学生试讲、教法课的学习,指导学生创作手工教具的教学活动。在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教师要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美育本身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美术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我们相信,敢于联想、善于表现、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未来教师,今后才能正确引导、启发儿童的创造性。

另外,学校可以广泛开展美术兴趣小组以补充课内美术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还会起到“小先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班级、年级其他同学学习美术、学好美术发挥着积极作用。美术评价也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定期举办学生美术作业、作品展,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通过美术展览的艺术活动平台,对学生产生激励、鼓舞作用,进一步促进美术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

加强课程结构内容设置要与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对美术课程结构进行分析,更好地推进师范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建设,在加强学生美术综合学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篇7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实践与体会

小学低年级画画着色常用水彩笔、蜡笔等不可调和颜色的材料,使学生能较快的认识颜色,并降低作业难度,但生活中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进入小学中年级,教学大纲要求掌握色彩基本知识和掌握调色方法,选用水彩颜料着色的要求比低年级上了一个台阶。一方面学生对用颜料作画充满新奇感,另一方面在具体操作时,觉得困难,教学中学生刚接触颜料作画时的阶段至关重要,它将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的兴趣,且以后不可能专门学习着色方法。所以,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对以后的教学是相当有利的,因此,美术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色彩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以供参考。

一、采用欣赏观察的方式导入

采用欣赏观察的形式进行导入,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体现的,教师引导学生凭自己的感觉和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判断、分析色彩。当然,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学生记住就行了,但是这样的教学,学生只能学到死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会越学越死。新课标要求教师摒弃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对小学生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不能以单纯的讲解或纯理论方式进行,而应结合小学生直观感知能力较强的特点,结合游戏、生活、音乐等表现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体验色彩,从而逐渐提高其色彩感受能力。

利用游戏,让学生快乐感受色彩。

小学生对游戏的喜欢甚于教师的反复强调,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色彩。如在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学习中,在学生初步辨别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五彩缤纷的色相,教学中可组织比一比(小组内进行色彩对比)、拼一拼(小组内利用色彩模板玩拼图游戏)等活动。在利用游戏引导学生感受色彩时,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如对比时,教师可在学生对比后以幻灯片进行色彩强烈的对比,让学生从视觉上再次感受色彩。同时组织学生游戏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语言描述自己的活动过程或活动结果。

二、创设情境,引导儿童学习色彩调配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了解色彩基本知识,从盲目的随意涂抹颜色到有一定理论依据的运用颜色,开始习惯以科学的方法、态度认识和理解色彩世界,掌握原色、间色、冷暖色等知识,明确:红、黄、蓝是三原色,橙、绿、紫是三间色;红、橙、黄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相色、明度、纯度相同的物象,距离我们眼睛越近色感越强,越远则弱;明度相同、距离相同、暖色强、冷色弱;物体色彩对比大的强,反之则弱。通过认识原色、间色、冷暖色等基本知识。使学生开始走进色彩世界,由未知走向已知,了解色彩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注意生活积累,随时随地观察色彩的变化,并逐步熟悉颜色的变化规律。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我尝识用以下几种方法教学生学习用水彩颜料画画,教学效果很好,大大地激发了学习美术课的兴趣。

三、实验获得色彩知识

利用实验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还考虑到用理论抽象的话语,孩子们很难接受。我用另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再拿三个空试管,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色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讲讲什么是间色,间色是由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并拿试管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讲出声来。做法虽然简单,但形式较新颖,孩子们像看魔术一样看着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固,印象深刻。

四、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和评价能力

只有课本知识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要想学好美术是非常困难的,还要培养学生虽色彩的运用能力和评价能力。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简单的美术作品创作,让学生们在创作中感受色彩的魅力,在美术作品中运用色彩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通过创作简单的美术作品来增强学生对于色彩的运用能力。能够体会它人对色彩的运用特点,能够帮助自己弥补在美术色彩运用能力上的不足。同时,教师要列举一些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作品。这样才能扩大小学生的知识面,理解不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义和思想。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具备着较强的感知能力,在这个时期,小学生的感知能力是极强的,对其他事物会表现出极强的吸收能力,对于外来的一些知识接受的比较快。在平常生活中,家长要积极的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运用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又不要给学生们学习压力,在平常的小事中,逐渐培养学对于美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学习效率,美术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特点,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趣味活动来培养学生对于色彩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能力。只有这样不断努力,才能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色彩绘画能力方能得到进步。

【参考文献】

[1]曾万清.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之三法初探[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1(3)

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标下教学质量

伴随着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领域中实施,对于我国小学教师来说是一种十分严峻的挑战,同样为小学教师带来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追求丰富的信息输出和非常活跃的的教学气氛,更应当追求高效教学,只有不断提高教学的高效性才是教学的目的,身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美术教育教学。

一、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实现多样化教学评价

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想要将过去传统单一式的教学评论方式方法突破,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从全方位以及多角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因就在于不同学生智力水平以及基础知识都是不同的,再加上有些客观性因素,过去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并不能够真正适应当前学生以及教育发展,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将这一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善,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小学生来制定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使得处于不同层次中的学生都能够有自身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实施赏识性的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学习美术成绩和学习成果要给予肯定,用一种赏识性的眼光来看待小学生,细心观察,找到小学生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拉近学生和美术教师之间的距离,提升美术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新课标改革主要提倡小学生实施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小学生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转变,因此,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必须要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课本之外的知识,因为有些知识需要讲解,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学习教材根本不能理解,如果小学生不能够对美术作品内涵以及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解和掌握,并且没有具备一些小学美术基础知识就一定不会对美术作品实施评论。因此,不管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上面讲授多久,学生只有对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知识十分感兴趣,学生才能够做到有所收获,这样的美术课堂才是一节成功的美术课堂。

三、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

我国的《美术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指出,想要对至今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决,想要改变小学生反复单调以及被动接收等学习方式方法改变,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小学美术课堂之中,开展一个具有研究型的学习,要求小学教师必须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这已经成为了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以及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解,研究性学习最为根本的关键就是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致力于创设探究情境之中去,在美术教学欣赏课程之中采取一个研究性学习具体化的措施,要求学生学会自己判断价值、解释作品、分析作品以及观察作品。小学美术教师不能够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到学生身上,要尽自己最大可能帮助学生自己欣赏美术作品,自行阅读美术作品,自己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采取正确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方法,小学美术教学不能够单纯看到小学美术课堂气氛怎么样,而是应该看学生有没有进入到了探究学习这一状态上,学生有没有取得良好学习的成果。

四、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传授基础知识技能

在教学课程中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应选择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教材,并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需求,选择富有趣味和一定活跃性的教材。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体现出知识技能教学具体要求,在小学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学生创造精神激发起来,发展学生对于美术实践的能力,使得初小学生能够在自身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形成美术素养,将创造性的精神激发以及创造出来,陶冶小学美术学生高尚审美的情操,进而塑造一个完美人格。我们不难看到,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总体目标是一个整体,实施目标过程中必须要应用材料,塑造美术知识素养,增加小学美术经验,提升学生小学美术实践能力等等都在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体系之中最为显著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初小学生的人格、个性、情感以及兴趣等等都属于美术教学中隐形的目标,这些隐形目标很难实现,通常也更加容易被小学美术教师忽略。而初小学生的人格、个性、情感以及兴趣等等都属于美术教学中隐形的目标,这些隐形目标很难实现,通常也更加容易被小学美术教师忽略。换而言之,小学生只有掌握了自身美术学习的技能,才能够有一定的创新和创造,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同样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必须要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知识技能,不仅仅要体现出知识技能的目标,更加不能使学生单纯学习知识技能。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传授基础知识技能、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营造课堂氛围以及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要实现多样化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篇9

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特色美术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贺州扶贫工作的快步开展,各个偏远山区贫困村正逐步进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瑶族的过山瑶和土瑶村落,他们长期生活在山多地少、交通闭塞的环境里,为适应环境建造了非常具有地域特点的建筑,也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服饰文化,并通过这些特有的元素传递着本民族本支系的历史、精神和文化,这是他们自成体系的传承,然而在发展中,这些非常有价值的传承与现代文化必然会不可避免的发生碰撞,导致许多有价值的东西逐渐消亡,因此,少数民族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进行现代化建设时,加强特色美术基础教育,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情况,在美术基础教学过中适当融入本民族艺术文化知识,通过观察、欣赏、创作、讨论、评述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本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培养学生观察、审美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认同感,并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自觉地参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贺州地区美术基础教育的现状

在发展民族美术教育方面,广西一直进行着改革创新,使用具有广西本土特色的美术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增强了对本土民间艺术知识的涉及,然而,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美术教育每周所分配的课时非常有限,美术课程内容却是包罗万象,涉及非常广,对于贺州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特别是相对偏远的乡镇小学和自然村村小学,因为基础条件差,许多教师都不愿意到当地工作,专业的教师就更稀缺了,当地的教师往往“身兼数职”,各个科目都必须懂一点,但又不精通,有些美术课程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化难度过大,在当地又极难购到专业教学纸张和工具,多种因素综合造成教师上美术课时只能照本宣科,肤浅的进行讲解,加上不一定都有能力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进行教学,学生便只能粗略了解书本的知识,漫无目的没有想法的进行技能联系,往往忽略了身边的艺术,身边的美,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兴趣。

美术基础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美术教育不等同于单纯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美术作为文化的产物,文化的载体,现阶段进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它的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为业[1],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应该是使用美术教育的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去体验,在教学和作业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观察、审美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欣赏身边的美,学会去保护、发展、传播身边的美。因此,适当吸取具有本地特色的民族美术素材加入到美术课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给学生的学习过程带来亲切感和熟悉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本地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弱化过于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以学习基本知识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和色块平涂等方式去表现生活中常见的,能经常接触的内容,在学习中体验本民族文化艺术魅力,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这样能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也避免了各种因素造成的“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艰难”现象的发生。

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篇10

工作计划只是给未来工作设定的一个大体框架,当然还是需要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的合理安排和具体实施,而它所起到的是督促、提示作用,可以更快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大家借鉴!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计划范文一

一、教学条件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去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学生比较活跃。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

二、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册美术教材共有20课,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造型与表现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三、任务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本册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四、方法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计划范文二

本学期我当任二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以国家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科教学新大纲、新教材为基础;以教科研为先导,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教学中,在自己的教学领域中用探索的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现代素质。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1、学习新大纲,把握教改动向。我认真学习《课程计划》和修订后的《教学大纲》,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认识,把握教改动向,明确小学美术学科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2、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我征订了《美术导刊》、《少儿美术》、《中小学美术教育》等专业杂志,课余时间经常钻研、探讨,从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修养。

3、我的理论与专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这学期中,我们班的同学美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画画水平得到我很大的提高。得到我各位老师的一致好评。

二、抓好学科教学常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我在本学期初便定好学期工作计划,排出教具、学具及使用日期,平时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学生带好学具。

2、这学期二年级使用的美术教材,在教学中我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新的教育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关心社会发展,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并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感悟美的渠道。

3、课后,我积极组织开展美术兴趣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创作能力、欣赏能力,并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激起学生欣赏美、热爱美、创造美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新的课程理念

1、新的课程理念推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摈弃那种无视学生兴趣,一味追求认知的做法。我在教学中把情意与认知相结合,以轻松活泼多样的方式呈现新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2、鼓励学生对各种材料、工具的特性进行尝试和探索。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多种原材料制作作品,并通过探究与发展,逐步认识各种材料和工具的特点和性能,再综合各种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3、我在教学中认识到,美术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美化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努力追求生活艺术化。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同学们的审美观、艺术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计划范文三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

1、灵活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和工艺制作。

2、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能力。

四、个人教研专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学习习惯意识的培养

五、主要措施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兴趣。